📖 ZKIZ Archives


連續3年零營收 勤誠達投資收購資金從何而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23/1120143.html

每經記者 歐陽凱 每經編輯 文  多

6月21日晚,億晶光電(600537,SH)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遭證監會立案調查。而梳理億晶光電過往信息可發現,公司此前曾因控股股東股權轉讓受到監管機構關註。

作為交易方之一、股權收購方的深圳市勤誠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勤誠達投資),也因此被推向前臺。6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了位於深圳萬科富春東方大廈的勤誠達集團,但並未有所收獲。而從億晶光電此前披露的信息中,卻仍能發現一些有待公司解惑之處。

●是新能源夢還是A股夢?   

公示信息顯示,勤誠達投資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勤誠達集團持有勤誠達投資100%股份,而勤誠達控股持有勤誠達集團100%股份。目前古耀明持有勤誠達控股99%股份,因此古耀明為勤誠達投資實際控制人。

根據億晶光電披露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古耀明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曾任職於深圳市金鵬集團有限公司,1997年創建勤誠達集團,並擔任董事長、總經理;2006年創建勤誠達控股,並擔任董事長、總經理至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目前勤誠達集團以及古耀明控制的核心企業、關聯企業的業務大部分為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建築施工、城市供水、投資管理、投資咨詢等。

對於為何收購億晶光電股權,勤誠達投資解釋稱,因看好我國光伏行業的發展前景,希望以本次受讓億晶光電股份交易為契機,進入新能源領域。

不過在今年1月億晶光電的公告中,勤誠達投資對本次收購還提到:勤誠達投資及其控股股東勤誠達集團均未曾入股A股上市公司,投資入股億晶光電是其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戰略舉措,希望借此契機,正式進入A股市場,拓展勤誠達集團的金融投資業務板塊,進一步推動集團的業務發展多元化。

根據此前雙方的約定,由於受制於荀建華的上市公司董事身份,每年轉讓不得超過其所持股份25%,於是各方同意本次股份轉讓分為兩期交割,第一期轉讓上市公司總股本的7.59%,第二期轉讓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2.41%。

按照雙方的約定,如果以第一期轉讓款總額(以15億元總價計算,實際內含6.95億元補償專款)計算,每股收購價可達16.8元,而億晶光電2016年12月26日停牌前的股價僅為7.43元/股。這也令市場不少投資者感到不解,如果僅僅是財務投資,勤誠達投資完全可以用較低成本通過二級市場購買億晶光電股票,為何要高價受讓股份?

對此,勤誠達投資在此前回複上交所中只是稱,目前暫無對上市公司進行重組等計劃。但此次交易可協助荀建華完成補償義務,且上市公司在獲得補償款後資金實力得到增強。

●二期收購資金來源依舊成謎   

根據詳式權益報告書披露顯示,勤誠達投資連續三年的營收均為0,企業資產負債率高企:2016年、2015年、2014年分別為95.24%、82.16%、82.16%,凈利潤也較低,2016年、2015年、2014年分別為21490.66元、2570元、虧損91.25元。

對於這樣一家高負債的企業,29億元的收購資金來自哪里?勤誠達投資表示,該等資金均來源於公司的自籌資金。

其中,第一期標的股權(對應目前億晶光電總股本的7.59%)所需資金15億元來源於自籌資金,上述款項已全額支付至雙方共管賬戶。其中,9億元的資金來源於信托貸款。該信托貸款的貸款利率為8.16%,貸款期限為36個月,受托人為大業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委托人為廣東南粵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勤誠達投資擬以所獲得的上市公司股份為該信托貸款提供質押擔保。同時,勤誠達投資的實控人古耀明、勤誠達控股及其關聯公司為本次信托貸款提供了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上述質押擔保與此前趙薇擬收購萬家文化案例類似,當時龍薇傳媒向金融機構的借款近15億元,稱來自於股票質押融資,質押標的為收購的上市公司股份,用還沒到手的上市公司股權作為融資質押,此舉被外界質疑為“空手套白狼”。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告訴記者,質押標的必須是合法持有的私有財產,在未過戶拿到股份時,確實不屬於私有財產,不能作為質押標的,但是如果跟信托之間的約定是質押預約,即將來過戶後,再進行質押擔保,這並不違反法律規定。

對於第二期標的股權轉讓對價所需資金來源,勤誠達投資則並未作出詳細解釋,只是表示來源於勤誠達投資的自籌資金。

不過,由於億晶光電孫公司卷入一場涉案金額達2.988億元的仲裁案件,勤誠達投資方面認為,荀建華及上市公司未按《上市規則》的要求,及時向信息披露義務人、社會公眾如實披露這一事實,這一行為影響了信息披露義務人對上市公司的價值判斷,從而對信息披露義務人董事會就本次收購所作出的最終決定構成重大影響。勤誠達投資稱,此次權益變動能否按照原協議約定繼續進行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此次交易也存在終止的風險。

6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前往位於深圳萬科富春東方大廈的勤誠達集團,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目前相關負責人出差不在,會聯系相關領導後再聯系記者采訪。記者嘗試聯系該集團另一位負責人,向其發送了相關采訪問題,但截至發稿,依然未獲回應。

 

新聞鏈接:

億晶光電遭立案調查 緣起未完整披露“易主”協議?

億晶光電“借殼”上市近7年:3次業績承諾未達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90

複星海外並購兇猛 1413億元“彈藥”從何而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7/165019.shtml

複星海外並購兇猛 1413億元“彈藥”從何而來?
野馬財經 野馬財經

複星海外並購兇猛 1413億元“彈藥”從何而來?

到底是何種底氣,支撐著複星航母群不斷出海,拓土開疆?

來源 | 野馬財經(ID:YMCJ8686)

文 | 高遠山

2017年上半年,對郭廣昌和他的複星集團而言,可謂多事之秋。

一方面,資本市場遭遇債股雙殺;另一方面,被調查傳聞再次出現;再加上自2016年底以來,海外投資即已經收緊。

而在如此微妙的背景之下,複星依舊沒有停下海外擴張的步伐,在食品、醫藥、汽車領域連續發起三起並購。

1449748905713713

那麽,到底是何種底氣,支撐著複星航母群不斷出海,拓土開疆?

或許,我們可以從複星國際近期發布的半年報中,一窺端倪。

暴風中的複星

時間回到2017年6月,相信,那場席卷資本市場的風暴,令所有人都印象深刻。

當月,萬達、複星等集團遭遇債股雙殺。

其中,6月22日午後,複星醫藥(600196.SH)股票“閃崩”,收盤暴跌8%,複星國際(0656.HK)跌逾5%;與此同時,複星2022年到期美元債券亦下跌4個基點,創史上最大跌幅。

1366621826435_1366621826435_r

隨後,據《財新》報道,銀監會於6月中旬要求各家銀行排查包括複星、萬達、海航等企業的授信風險。

幾乎是股票、債券閃崩的同時,市場則再次傳出複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被帶走的消息,當然隨即被證明是烏龍。

不過,相信2015年底其協助調查的事情,一直壓在市場眾人的心頭,但有風吹草動,難免草木皆兵。

同時,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註意到,其實早在2016年,海外投資環境即已發生了變化。

2016年12月6日,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匯局四部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密切關註近期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的傾向,以及大額非主業投資、有限合夥企業對外投資、“母小子大”、“快設快出”等類型對外投資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

而在如此背景之下,2016年上半年,複星海外擴張的步伐依舊沒有停止,在食品、醫藥、汽車領域連續發起三起並購。

其中,複星國際旗下公司與三元股份共同發起收購法國食品公司St Hubert;複星醫藥子公司擬收購印度藥企Gland;針對德國汽車供應商Koller的收購,則已經由複星合營公司南京南鋼完成。

對於上述風波及投資環境的變化,複星相關人士則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以公告及中期業績發布會為準。

發布會上,複星國際首席執行官汪群斌表示,監管機構針對其監管對象的日常監管,這在中國和全球都是一種常態。

郭廣昌亦回應稱:“應對謠言不是我們主要精力,我們主要精力是為股東創造價值。”

此外,梳理複星國際剛剛公布的半年報,或許我們亦可以從其負債結構、融資手法、投資標的等方面,略窺端倪複星國際,海外投資車輪持續轉動的原因。

千億債務拆解

2017年上半年,複星國際實現營業收入362.72億元,同比增長11.58%;實現歸屬凈利潤58.64億元,同比增長33.57%。

債務方面,總負債3680.34億元,資產負債率51.5%,凈負債率47.4%。

而除去應付款項、風險準備金等經營性負債,其它債務為1412.94億元,較2016年年底增長11.89%。其中,長期債務占比62.7%。

值得註意的是,半年報並未披露上述1412.94億元的詳細狀況,不過因為諸多借款期限在一年以上,因此可以從2016年年報數據進行參考。

0

圖片來源:複星國際2016年年報

2016年底,複星國際借款為1259.69億元,至於具體來源。

第一,銀行借款。截至2016年12月31日,複星國際的銀行借款額為749.39億元,利率範圍在0.13%-6.65%。其中,有擔保項37.30億元、有抵押項358.81億元、無抵押項353.28億元。

而百億級的抵押借款,複星國際究竟用了什麽做抵押?

0 (1)

可以看到,絕大多數抵押物皆為實物,對此,高級會計師劉文斌向野馬財經作出了四個字的評價:“中規中矩”。

此外,截至2016年底,複星國際尚有1583.32億元銀行授信額度未使用,可謂準備充足。不過,劉文斌也強調,銀行授信並非高枕無憂的安全墊,更多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第二,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共計206.68億元。

0 (2)

仔細分析上述債權發現,複星國際發行債權的主體並不單一,除了複星集團單獨作為發行人委外,旗下複星醫藥、複地集團、海南礦業等均作為發行人獲得了15億元、40億元、1.06億元不等的融資,最大化地發揮了整個公司集群的融資能力。

並且,2010年至2016年,債券發行利率基本呈現下降趨勢,這不僅意味著融資成本的下降,也折射出複星國際相關企業的信用度呈穩步上升態勢。

第三,私募票據和私募債券,分別為19.9億元和29.86億元。

第四,優先票據和中期票據。複星國際以旗下附屬子公司為主體,發行了115.2億元優先票據,體現了其在境外市場的融資能力。

第五,超短期融資券和其他抵押借款。截止2016年12月31日,複星國際超短期融資券和其他抵押借款發生額分別為:20.05億元和74.69億元。

最後,股權融資同樣為“複星系”提供著源源不斷的資金彈藥,例如,自2010年以來,複星國際旗下複星醫藥通過兩次定增,募集資金29.11億元。

並且,就在9月5日,複星醫藥發布公告稱,附屬子公司Sisram即將於9月19日掛牌香港聯交所,完成分拆上市。

對於這一舉措,華泰證券相關人士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分析,將旗下子公司運作上市,不僅可以使之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樣能夠優化原母公司的債務結構、資金狀況,並為之提供新的融資通道。

複星國際聯席總裁徐曉亮同樣表示,複星一直很鼓勵各個業務板塊能夠獨立上市,獨立上市也能夠讓自己本身經營的透明度更好,同時也能讓發展有更好的基礎。

此外,截至2017年上半年,複星國際現金及等價物余額為782.4億元,環比上漲50%。

梳理複星國際負債狀況,上述券商人士指出,複星國際的債務狀況較好,融資渠道多樣,且在國內、國際都有著一定的融資能力,再加上成熟的資本運作理念,為其在全球範圍內的並購行為,提供了基礎的保障。

但其同時分析,過低的負債率,卻也意味著企業發展動力或者能力不足。

而複星國際高級副總裁、CFO王燦也在中期業績發布會指出,“管理層要學會很好地使用杠桿為股東創造價值,60%左右的凈債務比例比較舒服,是對股東比較負責任的”。

郭廣昌的投資術

債務結構的優化,與融資渠道的通暢不無關系,但究其根本,還是在於企業的經營狀況,對複星而言,則是投資邏輯。

繼續梳理半年報,可以察覺到一個細微的變化。

upload-ueditor-image-20170906-1504701202288082039

上圖截自複星國際2017年半年報

upload-ueditor-image-20170906-1504701230134090867

 上圖截自複星國際2016年年報

在2017年半年報財務摘要中,對數據的確認,直接劃分至了“健康、快樂、富足”三大版塊,與之前的分類,有著很大的不同。“這是戰略進一步清晰與聚焦的一種體現”,前述複星集團人士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

而這些版塊有一個共同的特性——輕資產。

至少在2016年初,複星輕資產運營戰略就已經十分明確,時任複星集團CEO的梁信軍就曾強調,要“大力發展輕資產戰略”。且其實,自2013年前後,複星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降杠桿之路,凈債務率,從當年的86%,一路降至今天的50%以下。

那為何複星集團能夠在較早的時間前,就開始轉舵呢?

北京某券商人士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分析,與房地產等一度“躺著賺錢”的暴利行業不同,作為一家以投資為主業的公司,複星集團對資金流的把控更需要技巧性,特別是2006年的時候,集團債務就出現過狀況,當年經營現金流量赤字高達7.26億元,幸而2007年,成功IPO。

當年,據《中國企業家》報道,複星國際IPO融資中有40%用於償還債務。

除此之外,三大版塊中的“富足”,很大程度上由金融組成,截至目前,複星國際已經擁有了財險、壽險、再保險三大牌照,以及多家銀行,這為其提供了一定的資金優勢。

0 (3)

從半年報亦可看出,其負債構成,很多由銀行及保險資金轉換而來,如此債務結構,自然比很多公司舒服得多。

當然,劉文斌解釋,這些資金,特別是銀行款項自然不可以簡單地對接到複星國際來直接使用,但無疑也為之提供了一定便利。

且2016年,《財經》雜誌也曾引用評級機構分析人士評論稱,複星凈債務率降低是因為保險公司的浮存金未被計入債務,“這其實把複星國際的整體凈債務率打低了”。

與此同時,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發現,2017年上半年,複星國際還以5億美元的溢價,完成了對美國特種險公司Ironshore 的出售,這對一直致力於“買買買”的複星而言,並不多見。

對此,郭廣昌在《致複星同學們的一封信》中引用了巴菲特的名言:價值投資的時機很重要,要會買,但更要會賣。

而郭廣昌,亦被稱作“中國巴菲特”。

複星集團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85

【周末專案─天水圍】又關長實同領展事?悲情城市標籤從何而來?

1 : GS(14)@2018-03-12 01:57:11

天水圍位於新界西北,面積約4.3平方公里,人口逾28萬人。


2006年7月8日,當時仍是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林鄭月娥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這樣說:「我記得我在2000年8月上任社署署長不久,我便去探訪天水圍。當時我想我是屬於少數早期(的人),將它形容為悲情城市。入到去,你見到很多高樓大廈,但並沒有社區的凝聚力和氣氛。」2000年,那是距今18年的觀感。當時的天水圍,只發展了還未到十年時間。有命案,但不多,至少最轟動的一家四口滅門慘案仍未發生。究竟天水圍悲情城市的標籤,從何而來?


天水圍早年曾發生多宗倫常命案,予人悲情印象。

由許鞍華執導的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改編自一宗在天水圍發生的滅門慘案。

天水圍市中心附近(即天水圍公園一帶),幾乎都被私人屋苑所包圍。紅色框為私人屋苑,紫色框為嘉湖海逸酒店。


區內不少商場都由領展擁有,2005年開始,領展更管理全天水圍的公屋街市。


那轟動一時的一家四口滅門案,發生於2004年,一名男子斬殺妻子和他一對孖女後,自殺身亡。在那段時期,基本上天水圍一有家暴、命案,傳媒都很自然地用上「慘」、「地獄」、「又發生」等字眼,彷彿在提醒讀者,天水圍已發生過不少家庭慘劇,悲情成了天水圍的特徵。有電影取材自這些命案,以及天水圍貧苦大眾的生活故事,包括許鞍華的天水圍二部曲:《天水圍的日與夜》(2008)、《天水圍的夜與霧》(2009),又有歌曲以天水圍做主題,如李克勤的《天水‧圍城》(2006),令悲情城市的標籤更深入民心。傳媒、電影、音樂在天水圍問題上,選擇以大眾有共鳴的事作焦點,容易令大家產生同情之心,特別eye-catching,但同時也無可避免地有一竹篙打一船人的問題,令標籤出現。問題是,天水圍之所以悲情,背後究竟有何原因?本地文化人馬國明在他的《全面都市化的社會》如是說:「接二連三發生在天水圍的悲劇不是因為天水圍被社會遺棄,而壓根兒是因為被刻意安排在天水圍上演。當整個市區的範圍都成了真實版『幻彩詠香江』的大舞台時,真實的生活,尤其是低下階層的苦困便必然集中在天水圍這樣偏遠的地方。」


天水圍位於新界西北,距離香港中心地帶甚遠。根據政府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天水圍有286,232人口,除以天水圍面積4.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近66,565人,比全港平均的每平方公里6,780人,高近10倍。全天水圍現時有11條公共屋邨、6個居屋屋苑及3個私人屋苑,打開地圖,不難發現市中心(即天水圍公園、銀座一帶)基本上都被私人屋苑包圍,包括長實歷來最大的發展項目,共7期58座的嘉湖山莊。由於是私人屋苑,基本上所有非住客都不能入內,這並非要指責私人屋苑的管理模式,加上圍欄能保障住客安全也屬合理,但的確會對超過八成居於公屋和居屋的天水圍市民,在進出市中心時造成不便。圍城以內再建圍城,規劃疑向私樓住戶傾斜,試問又怎能有凝聚力和氣氛?《南華早報》2010年12月6日的報道揭發,政府在1982年發展天水圍之初,與長實及華潤等財團組成的巍城有限公司和天水圍發展有限公司訂立協議,限制區內其他商舖發展和競爭20年。雖然協議已在2002年失效,但按協議而制訂的規劃已經落實,造成區內街市和商場,都接近完全被長實及領展壟斷的局面,自2005年起,領展更管理全天水圍的公屋商場。物價高、無選擇,小店被趕盡殺絕,連接不同屋邨的是一個又一個領展商場,這種規劃下,得益的究竟是財團還是市民?天水圍的規劃,未必是令它悲情的唯一答案。現在也很難說,若當初換另一規劃方式,天水圍就不會出現我們所見的悲情。但至少,它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當政府和地產商一同主導規劃方向時,會對黎民百姓造成甚麼影響。資料來源:林圓:《從「標籤效應」看傳媒對於弱勢社群的新聞處理》,2007馬國明:《全面都市化的社會》,2009劉孔維:《「悲情城市」是怎樣「打造」的?天水圍的空間政治》,2012記者:李煒汯攝影:張志孟、蕭志南、鄧鴻欣鳴謝:商業電台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11/203281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5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