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鱷兄:瑞金礦業的雲南古道交易


鱷兄寫的東西一向都較筆者專業,今天,他又再向我們講解一下瑞金礦昨天購入金礦的交易:


-----------------------------------------------------------


我又一次假冒礦業專家。其實我以往曾經試圖找些這方面的書一看,但始終找不著,於是作罷。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668_C.pdf

瑞金礦業早前披露了一個交易,是收購雲南古道的95%股本權益。
這篇通告的質素算是不錯了,至少睇完也能明白大概,也披露了一些頗實在的資料,睇完不會令我有一種充滿水份的感覺,更放上技術顧問的報告。不過技術顧問的報告提到「BDASIA未曾對該資源和潛在資源估算的詳細情況進行評估,因此,估算值的準確性並未得到驗證。」

雲南古道的業務範圍是「銷售礦產、採礦機器設備及標準設備;
出租採礦機器及配件;種植蔬菜及花卉(僅取其分枝)」。範圍不包括自己開礦也算了,反正「銷售礦產」也算相關,不必執著細微的字眼,但是業務包括「種植蔬菜及花卉」是有點怪怪的。

賣家是王振生先生(95%)和栗建強先生(5%)。
兩人的資料不祥,但見到王振生的名字,就令我聯想到瑞金前主席王振田。王振田是被大股東踢出局,如果他與王振生有關係的話就會很離奇。


王振田為瑞金前主席的資料:

http://www.ezcap.cn/Person/Person_Show.aspx?ID=Si05ZDzePSoCYl20Ao8v59xo019asSmH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10/00246_484910/C119.pdf


(在第4頁(招股書p.185))


主席辭職: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30/LTN20090430645_C.pdf


合資格會計師辭職: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6/LTN20090406004_C.pdf


踢出局新聞: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090506/News/ec_ecb1.htm


澄清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6/LTN20090526122_C.pdf

勘探許可面積只有7.99平方公里,
而富源勘探許可證指定範圍內之總黃金資源量估計超過14噸,合乎常理,這種金礦要是能年產一千萬噸才沒有人相信,但這種細礦場將來可能會有被整頓的風險。現在擁有的是「勘探許可」,而非「採礦許可」,但以這兩者的分別來確認價值是不正確的,雖然不了解監管法規,但得到「勘探許可」後再取得「採礦許可」是有種例行公事的感覺。

「根據賣方報告,富源金礦之黃金儲量估計約為4,112公斤;
而按平均價格及近期可資比較項目計算,黃金之單位價格估計為每克人民幣23元。」金價每盎司剛升破1000美元。1盎司約等於28.35克,那麼黃金之單位價格就是大約人民幣652元,但緊記所謂的黃金儲量其實是資源量(resource),而並非儲量(reserve);開採出來的不是9999千足純金,而是礦石。

魔鬼總是在細節的。


「雲南古道現時正申領勘探許可證,以勘探富源金礦附近地區三幅土地(「三項富源許可證」)。有關三項富源許可證的申請已提交相關中國政府機關。估計該三幅土地之金屬儲量為15,983公斤。............


此外,根據協議,赤峰富僑「同意於雲南古道取得三項富源許可證之情況下,額外支付人民幣349,228,550元,作為協議部分代價。」


金額較少的頭盤就寫那麼多,但交易的最昂貴部份,披露的資料卻近乎零!


既然仍然在申請勘探許可證,可以想像到賣家沒有作過任何勘探工作,究竟金屬儲量為15,983公斤從何而來?金銀銅鐵等等也是金屬,金屬是指何物?買賣金額又是如何訂定?還有目標公司是在那個時候開始申請勘探許可證,申領勘探許可證的費用是多少,由那一方支付?

------------------


總的來說,這項收購尚算較為合理,但公司點隱瞞需要更多資金的事實,以避過港交所對於收購的技術規定。


另外購入礦產是並無勘探、且並無取得許可證,另外細節亦不詳,看來港交所必需加強礦業資產的專家資源,以使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小股權權益未致受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5

澳科控股(2300)交易再拆局


麥提爽:

蔡先生一賣一買慘蝕,歸根究底是愚蠢的簽訂了7.5倍的賠償額條款,沒有這個條款,我難以想像蔡先生願意用這個代價收購。蔡先生有沒有後著是將來的事了,他當務之急是解決巨額賠償的困境。

正如湯兄所言,蔡先生購回公司「亦是一項對公司有利的交易,並不存在不平等條約的情況」,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如果沒有賠償因素,這是一個極有利的交易,如 果考慮到賠償因素,我會覺得澳科要價太低,因為以澳科現價計,交易是會帶來巨大虧損,不賣的話澳科得到的利益可能會更多。假如續牌成功以及生意好轉,銷售 公司價值自會水漲船高,萬一失敗,得到的賠償金額亦很可能高於出售所得,所以我不贊成出售。

澳科同意出售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潛在的賠償金額極高,但也要考慮蔡先生的支付能力,以現有條款,蔡先生需要向銀行貸款融資人民幣690,000,000元,蔡先生賠得了第二年,也未必賠得了第三年,勉強要蔡先生賠償,隨時適得其反。


呼噜:

湯兄,
1.555億是當初澳科買入時付的現金,現在還回來.
後付的7.25億中抵消貴聯欠澳科的2.15億是5.1億.
但蔡生2億股中已套現0.332億,我查了一下,均價大約8元,總共套現2.7億,也就是說這個交易蔡生虧了2.4億,和其承諾的利潤差額相近.
若按7.5倍的賠償額,蔡生隻好破産,澳科也得不到什麽,雙方讓一讓就是這個結果了.
上面是正常的商業推理,我倒是有另一個猜想:
07年的交易是爲了做報表利潤作爲炒作散貨用的,現在道具用不着了,當然原物奉還.
時間上很吻合.07年7月底8月初正是股價高點.之前3年漲了6倍,尤其之前半年更是上漲200%.

但有一點還是沒想明白,既然隻有1億股有禁售期,爲何蔡生隻減持了3300萬股?難道真的看好2300?


麥提爽:

呼噜兄:

澳科流通量低,就算想走也不易


呼嚕兄、麥兄:
其實2300這個交易,我在澳科財務角度來看,其實是不應出售,因為下一年盈利亦有機會不如預期,故對公司可能獲益更大。

但是我認為澳科對該公司的控制權是很低的,所以藉此機會出售之。從公告一句可見「自二零零七年買賣協議完成之日至本公告日期,銷售公司並無宣派或支付任何股息。」,可知澳科對其是並無財務控制權的,由此可見這銷售集團的用法只用來併報表,裝好看而已。

至於減持的問題,第一次申報有2.16866億股,但交易只取得2億股,故推估其增持1,686.6萬股。其後9.5元減持1,875.6股,8.2元及7.8元減持1,400萬及1,000萬股。

之後在2008年7-10月間減持100萬股,估計價值在3-7元間(推估),我推為7元。在2008年10-2009年9月間又減持529萬股(推估),估計沽售價為5元。

所以大約得「出售5,004.6萬股,沽售價3-9.5元不等,估計套現約4.1億」這些數字。

在購買此項資產前後,公司亦曾不計價回購股票,回購價更達10元,但股價愈回購愈新高,可見回購是拉抬股價的,故推度他們主要目的是股價為重。

以他的財務情況,相信其後也只會為減持套現,以賠償盈利不足代價,導致股票沽壓更大,使股價繼續下跌,這是管理層不樂見的。故為減少沽壓,亦是澳科管理層的售出資產的其中一個原因。

我認同鱷兄,蔡先生不是不想賣,是因為成交少,難以賣出。



至於蔡先生來說,作價實是低於20.48億的,據公告稱:


「不論完成是否會於二零零九年七月一日後落實(須待買賣協議之所有先決條件均已達成或獲豁免(如適用)方可完成),買方均須於完成後開始承擔銷售集團全部盈虧,並對銷售集團之全部資產及負債負責,同時負責銷售集團訂立之全部交易,由二零零九年七月一日(包括該日)起生效。」


即澳科的控制權已於2009年6月30日終結,由2009年7月1日的獲利,是屬於蔡先生的,據常州錦鵬的正常盈利約2,000萬一個情況來說,這兩個多月盈利可能接近5,000萬,故代價可能只是約20億。

至於其財務安排,我相信大約1億多是自己讓人借給他的或是自己的,至於其餘7億多,應該是向金融機構借回來的。


至於金融機構的還款來源,可分為兩塊,一塊是2.1億的股東貸款,其餘一塊是屬於派發銷售集團的派息5億多(要記得,這兩年多獲利並未當股息派發),所以才有人夠膽借錢給他購回這件東西。他亦可以無本購回這件資產,實現他的下一步大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2

鱷兄恆泰的交易- 訊通控股(8082)、南嶺化工(0663)


原本想寫這個交易,和另外兩單交易比較比較現時的價值是多少(收購代價是麵價,以其代價股份及現時股價計算價格)。但是鱷兄今日傳來一信,說南嶺化工的交易原來和徐秉辰的訊通控股(8082)放棄的收購煤礦是一樣,且作價更高,條件更好,相信因此這位趙先生不賣煤礦予訊通控股,改賣給南嶺化工。


這項交易的由來如下:


「於二零零九年九月十五日,買方(本公司之直接全資附屬公司)與賣方訂立買賣協議,據此,賣方有條件同意出售及買方有條件同意購買銷售股份,代價為1,855,000,000 港元(可予調整)。」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23/LTN20090923564_C.pdf

「於本公佈日期,按本公司委聘之專業獨立估值師所估計,煤礦初步顯示之總值約為人民幣3,100,000,000 元,而恆泰於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之未經審核負債總額約為人民幣1,150,000,000 元(以賣方所提供之管理賬目為基準)。」負債總額驚人。

「代價乃按正常商業條款並經買方與賣方按公平原則磋商後釐定,所按計算基準為本公司委聘之專業獨立估值師保柏國際評估有限公司對煤礦所評估之估值之90%,減去恆泰之負債總額(按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之管理賬目所記錄)。煤礦價值之10%折讓乃買方與賣方共同協定之商業條款。」(31億-11.5億)*90%=人民幣17.55億,再兌換成港元大概就是收購價。

賣方是趙明,現為山西省政協委員,也是在紐約泛歐交易所掛牌的山西普大煤業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兼主席。
http://www.shanxizx.gov.cn/wy/myweb.asp?id=10229

普大集團網頁:


http://www.pudagroup.com/

目標集團是Triumph Fund A Limited,一間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唯一資產為其於山西恆創之投資。山西恆創將擁有山西普華之99%股本權益。山西普華擁有恆泰註冊及繳足股本之95%,而餘下5%則由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普華德勤商貿有限公司擁有。

「恆泰現時之業務範圍包括銷售有關煤炭之機械設備及配件。於本公佈日期,恆泰為煤礦之採礦許可證之註冊及實益擁有人。恆泰現正對1 號煤礦進行測試,同時申請煤炭生產許可證與安全生產許可證及就政府之聯合檢測及接受程序作準備。預期整個申請過程將於不久將來完成,而有關許可證將於二零零九年十月獲批。」


翻查記錄,原來訊通控股(8082)曾經訂立協議,打算收購目標公司,銷售代價人民幣415,000,000元,另有一個認購代價人民幣500,000,000元。有點不同的是當時普華之註冊及繳足股本由Xue Zhendong擁有90%,其餘10%由Zhangwei擁有;恆泰之註冊及繳足資本之30%由Baotou Hengtong Group Co., Ltd.擁有,其餘70%由

Zhang Hongliang擁有。項目名稱叫做Nianpanliang。協議的其中一個先決條件是「向買方委任之估值師取得估值報告(形式及內容均為買方所滿意),而顯示外商獨資企業、普華及恆泰之價值不少於1,109,987,913港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28/GLN20080528012_C.pdf


後來經過多次延誤,到今年3月31日終於取消協議,理由是賣方未能完全遵守一些協定。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401/GLN20090401050_C.pdf


於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六日,訊通重新與趙明就建議收購事項訂立諒解備忘錄,須經買方、賣方及目標進一步磋商,指示總代價不超過人民幣588,000,000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626/GLN20090626096_C.pdf


於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七日,擔保人(即是趙明)已向買方發出通知,確認其擬不再與買方就諒解備忘錄項下擬進行之建議收購事項進行磋商。有關建議收購事項之磋商因而終止。趙明與訊通訂立諒解備忘錄時,設定總代價不超過人民幣588,000,000元,但與南嶺化工訂立買賣協議,代價倍增為1,855,000,000 港元,趙明的選擇顯然易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728/GLN20090728043_C.pdf


現時沒有南嶺化工委聘之估值師的估值報告可研究,不能評論「煤礦初步顯示之總值約為人民幣3,100,000,000 元」的合理性。儘管南嶺化工聲言代價乃根據煤礦估值之90%達致,但它以發行可換股票據之方式支付,而換股價作價0.0625 港元,較股份於最後交易日在聯交所所報之收市價每股0.2030 港元折讓約69.2%,假設趙明會換股並以現價計算,很明顯見到賣方不是以估值的「折讓價」出售,而實際上是以估值的溢價出售。

「董事注意到代價較山西恆創就中國收購事項應付之原初成本有較大溢價。然而,董事認為,由於代價乃根據煤礦估值之90%達致,故代價為公平合理。」這個應該與訊通控股(8082)曾經提及的重組有關,至於是否公平合理就見仁見智。

網上有一則新聞。「已經出售的煤礦名為碾盤梁(Nianpanliang?)煤礦,原來由華泰汽車旗下的恆泰煤炭有限公司經營。新華信企業檔案在線數據顯示:碾盤梁煤礦總投資2.6億元,產能為300萬噸/年。這座煤礦實際年產120萬噸,2008年賣了7億多元,現在是一個山西煤老闆在經營。」

http://stock.sohu.com/20090904/n266458331.shtml



greatsoup:


7億多的東西,給它賣到可換296.8億股的可換股債券,昨日值60.25億,今日值44.82億,果真是天價。


延伸閱讀:


明日系收復河山: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searchtext=663&Submit=%E6%90%9C%E5%B0%8B&ownerid=9


明日系: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searchtext=8041&Submit=%E6%90%9C%E5%B0%8B&ownerid=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4

麥兄對博智醫藥科技(1149)交易的看法


這家公司購入安芯的公函已出,麥兄對這個交易的看法如下:

交易詳情: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886

公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24/LTN20090924346_C.pdf

「安芯為於中國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其註冊資本為人民幣75,000,000元。如本通函附錄三所載安芯之會計師報告提述,根據毅弘控股與安芯的前股東於 二零零九年八月五日訂立之股份轉讓協議,由前股東持有的安芯全部註冊股本已按人民幣83,000,000元的代價轉讓予毅弘控股。據此,安芯的法人地位已 轉變為外商獨資企業。於該公告日期,安芯擁有兩間全資附屬公司,分別為東莞市安芯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及深圳市安科安全生產信息服務有限公司。」(p.19)

賣方在2009年8月5日才以人民幣83,000,000元的代價買入安芯,一個月後就以總代價港幣1,300,000,000元,要發達原來很容易。


我有三個疑問:

1. 賣方在2009年的盈利是港幣100,000,000元,公司上半年的盈利已達5707萬人民幣,點解前股東會願意以這個低價出售公司?

2. 我很奇怪點解公司毛利率可大幅上升,由57.4%升至92.5%。

3. 目標公司於完成日期結欠賣方一之股東貸款全額,賣方一即是Yang Kezhi,股東貸款金額為人民幣83,000,000元,這個金額剛好是賣方在2009年8月5日購入公司的代價,估計這筆錢是Yang Kezhi借錢給目標公司作收購安芯之用。如果這筆錢果然是這樣用,點解金額要由Yang Kezhi全數付出,賣方二吳文英不用付出,而可以坐享25%的利益。


greatsoup:


1. 從交易詳情一文可見,真老闆是誰很清楚,低價賣的原因,很可能是買那兩位,一位是安芯老闆的代名人、一位上次說得清楚,就是「懷疑」舊主妻子的親戚,為了避稅及減少財務負擔,所以就以低價賣出。


2. 以博智的造數技巧,單純把收入放進去,支出無對應,或是很低支出就是。


3. 這是第1題的背景原因,吳文英有殼資源,所以那25%資產這是代理費(包括殼價),讓它可注入資產,交易條款亦偏向吳文英也是合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4

鱷兄:高寶(264)金礦交易,誰人得益?


鱷兄對高寶一系素有研究,昨晚11時,高寶宣佈購入一個金礦,轉型礦業,當然,這只是一般的轉型,沒有太大新意,但是鱷兄發現,其實這個殼的前身又有一段一些人暴發的故事,又發覺有些不尋常的偷礦事件,且聽他說些甚麼了。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420


(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09/LTN20091209572_C.pdf

高寶綠色(274)宣佈向七位企業股東購入一金礦,總代價為12億元。


代價分兩部分:


(1)304,808,800元以每股40仙發行762,020,000股支付。


(2)餘下895,191,200元,以發行不計息可換股債支付,換股價同為40仙,可換2,237,978,000股。


發行價較今日收市價56仙折讓28.57%,兩項合起來共發30億股。


(2)

賣方是Cosmos Castle Management Limited,為一間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責任投資控股公司,並為澳洲公司之唯一股東。於買賣協議日期,賣方由七名企業股東依法實益擁有。


擔保人王春林,為賣方之其中一名最終實益擁有人並為執行董事葉頌偉先生認識之人士。澳洲公司指Westralian Resources Pty. Ltd.(WES),一間於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澳洲註冊成立之有限責任投資控股公司。


(3)

原來Westralian Resources Pty. Ltd.本來是China Goldmines PLC(CGM)的附屬公司,China Goldmines PLC是一間在英國AIM上市的公司。2009年8月26日,CGM宣佈向Cosmos Castle Management Limited出售Westralian Resources Pty. Ltd.,代價是2,635萬美元,即大約2.06億港元。


時間相差三個月,收購同一間公司,高寶綠色的收購代價是Cosmos付出的5.84 倍。

http://www.chinagoldmines.com/upload_dir/pdf/engpdf/eng_121430_CGM_Circular_FINAL_98.pdf

當CGM出售WES時,Cheng Ziazhong是Cosmos的唯一董事和唯一股東,到高寶綠色宣佈收購WE時,Cosmos就有七名企業股東。


中間的企業重組是甚麼呢?


(4)

點解CGM決定要出售WES?原來今年5月金礦出現嚴重的保安問題,有金礦及廠房被迫暫時關閉,而且更有前科。
http://www.londonstockexchange.com/exchange/prices-and-news/news/market-news/market-news-detail.html?announcementId=10029548

"The Company experienced an alarming attack on the 15th and 16th May that targeted our Xiang Lu(湘魯礦場)(eastern mine site) and the Bao Mu Yuan(抱木園)Plant. Fifty or more robbers broke into the mine sites and raided high-grade ore/concentrate and threatened staff. On the 17th May, CGM's Chinese Joint Venture Company, Hunan Westralian Mining Co.(湖南西澳礦業有限公司), Ltd, decided to temporarily close the Xiang Lu mine site for the safety and wellbeing of the Company's Western and Chinese workers and to avoid further theft of high-grade ore.


....

Prior to this incident the Company has been impacted by small scale skirmishes that have been dealt with by internal security and local police.


In the period under review, these have resulted in the closure of the Xiao Chong Zi(小冲子) Plant, together with the Zheng Jia Shan(張家山礦場) and Jiu Fa(久發礦場) mines. This incident however represents a deterioration of security due to the number of robbers involved, the use of weapons and the physical and verbal threats to staff. It all appeared to be well co-ordinated and organised, with the objective of stealing the high-grade ore.

Currently the Company is assessing the loss which is approximately 5 tonnes of high-grade ore (>1000 g/t) from the Xiang Lu mine site. It is difficult at this time to quantify the fine ore stolen from the Bao Mu Yuan Plant. The Company was fortunate there were no injuries to our workers.


(5)


我對這項收購有一些疑問:


(1) 為何要購入一個有高價盜礦者存在的礦?


(2) 為何不披露低價購入的資料,且公司好像未有提及問題?

雖然如此,下一步不難預料,應是配股解決財困了。


延伸閱讀:
CGM最新的年報(內有高寶購入標的資料):
http://www.chinagoldmines.com/pdfs/Final%20Annual%20Report%20300609%20%28www%29.pdf
金迪之迷-高寶綠色(274)、聯康生物科技(690)、綠色能源科技(979)、大淩國際(211)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118

咁筍?-高寶綠色(274)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136

鱷兄講凱晶-高寶綠色(274)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657

鱷兄: Goldman Lee是誰?(內有賣殼的解畫)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7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37

(149)中國農產品交易 - 一單荒唐的收購交易? 維斯


http://hk.myblog.yahoo.com/iam-waise/article?mid=17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15

交易的賣方-明興水務(40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30/LTN20091230004_C.pdf


作價:


收購事項之代價1,937,500,000港元將以下列方式支付:


(i)200,000,000港元將於完成時由買方向Sino Access(或其代名人)以現金支付;


(ii)350,000,000港元將於完成時以促使本公司向SinoAccess(或其代名人)發行承兌票據之方式支付;


(iii)433,400,000港元將於完成時以促使本公司按發行價每股代價股份0.22港元向Best State(或其代名人)配發及發行1,970,000,000股代價股份之方式支付;


及(iv)954,100,000港元將於完成時以促使本公司向Best State(或其代名人)發行可換股票據之方式支付,行使價22仙。

此外,根據收購協議,倘第二份估值報告(須於完成日期後八個月內遞交)所載之公允值不少於1,550,000,000港元,則買方須促使本公司向Best State(或其代名人)發行最高本金額為3,100,000,000港元之賠償票據,行使價31仙。


賠償之進一步詳情載於下文「賠償」一段。因此,買方根據收購協議將支付之最高金額(即代價與最高賠償金額之和)為5,037,500,000港元。


賣方:


(i) Sino Access Holdings Ltd.,一間於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成立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目標公司已發行股本之15%,並由王先生全資實益擁有;及


(ii) Best State Holdings Limited,一間於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成立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目標公司已發行股本之85%,並由王先生實益擁有40%權益,而餘下60%權益則由六名個人擁有。


介紹:


王先生為Sino Access之唯一實益擁有人,並擁有Best State已發行股本之40%權益。王先生於多倫多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彼於金融服務業及管理香港上市公司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彼現時並非任何香港上市公司之董事。於訂立諒解備忘錄及收購協議前,王先生與本公司並無業務關係。


六名個人合共於Best State已發行股本中擁有60%權益。賣方確認,彼等均並非香港上市公司之董事。


除Celestina Lim Shi Hui女士為Yeo Cheow Tong先生之朋友,與王先生並不相識外,六名個人中所有其他人士均為王先生之朋友。


目前,


(i)Yeo Cheow Tong先生為新加坡國會議員;


(ii)Tan Kah Hock先生、Batsukh Yadamsuren先生及Lim Siong Dennis先生均為商人;


(iii)Mashbat Bukhbat先生為蒙古柔道協會之秘書長;及(iv)Celestina Lim Shi Hui女士為商人。


....


「王先生」指王正平

大股東/董事之名稱 上市法團之名稱
王正平 明興水務控股有限公司
王正平 東聯控股有限公司
王正平 基業控股有限公司
王正平 廣益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810/LTN20060810025_C.pdf


廣益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獲知會, 於二零零六年八月九日, Mega Earn Management Limited(「買方」)已收購(「該交易」)Ample Glory Limited(「Ample Glory」)之全部已發行股本, 涉及代價約3,450,000港元。


Ample Glory為本公司之主要股東, 持有617,829,573股本公司股份(「股份」), 約佔本公司於本公佈日期之15.14%股權。


於該交易完成前, Ample Glory由郭應良先生直接全資擁有。代價相當於Ample Glory所持有之股份於二零零六年八月八日之總市值, 即8,030,000港元(即617,829,573股股份於二零零六年八月八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所報之每股為0.013港元之收市價)扣除Ample Glory於二零零六年八月八日之負債約4,580,000港元。買方為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並由Byford Group Limited(「Byford」)全資擁有之公司, 而Byford則由王正平先生(「王先生」)間接全資擁有。





http://the-sun.on.cc/channels/fina/20061228/20061228020911_0000.html


「太子王」蟄伏五年
大家一定還記得九八年一月,王正平經營的正達證券清盤,以1.1萬多個苦主、24億元索償額轟動全港,逼得港府首次動用6億元注入聯交所賠償基金,王正平 自此退隱股壇,但蟄伏五年後重出江湖,○三年五月斥1,800萬元代價收購東聯,易名基業,但自此多次供股及配股抽水以供營運,業績亦出現虧損,賣盤消息 不斷傳出。


但太子王在基業經營不善下,在今年八月再度出手,以300多萬元平買另一殼股廣益國際,現在便可以理解為將基業脫手前的部署,而廣益在易手予王正平前,其實亦曾擬投資澳門酒店以與賭字沾邊,可惜夭折收場。

由於王氏的基業成績欠奉,市場更會視廣益為純殼股,但須注意王氏入主基業到覓得「好人家」,亦足足耗了小股東三年半的時間。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081119/News/ec_ecd1.htm


 
【明報專訊】早前宣布大股東易手的廣益國際(0530),近兩年交易、供股頻頻。原大股東3個月前才以88%折讓價包銷大部分供股,至上周卻可火速脫手,一來一回便穩袋1100萬,這名廣益大股東就是人稱「太子王」的王正平,即是1998年倒閉的正達證券的話事人。王正平財技之高,值得仔細一看。

先把時間推回至8月份,當時廣益宣布1股供5股淨集資5800萬,供股價0.02元,較停牌前竟大幅折讓88%,小股東對供股反應自然一般,故身為包銷商的王正平便接了22億股貨,公眾持股量亦由原先的71%大幅攤薄至34%。

然後上周廣益宣布,獲高銀地產(0283、前稱松日控股)大股東潘蘇通私人提出全面收購,收購價每股0.025元,較停牌前折讓22% ,如是者,單計廣益大股東3個前剛接下的一批股份,一進一出便賺逾1100萬元,袋袋平安。

話說回來,廣益何解要供股?因缺錢支持現有營運。

再把時間推回至去年5月,當時廣益宣布用1.27億元向英皇娛樂(8078)購入一艘設有賭場的郵輪,為收購、為營運,廣益更宣布以1供2供股,供股價0.18元又是大幅折讓72%,集資7350萬元。供股包銷商恰恰是英皇證券(0717)

貴買賤賣郵輪 公司盈轉虧

當時廣益的業務除有個別物業收租,經營日式餐廳外,便只有準備終止的鰻魚魚苗買賣業務,那為何要用1億元資金買郵輪?且看當時廣益怎說:「鑑於現時利好的經濟環境……董事對郵輪業務前景持樂觀態度,該業務日後將為本集團帶來穩定收入及溢利。」

言猶在耳,14個月後廣益卻又宣布要出售該郵輪,作價僅為當初買入約一半:6500萬元。究竟什麼一回事?又看看當時廣益怎說:「由於今年燃油價格持續上升,郵輪業務經營成本不斷增加……董事亦認為,澳門賭場業務不斷擴充,造成極大的競爭壓力,導致郵輪業務收入不穩定。」

澳門賭業競爭加劇是早知的事,究竟是管理層去年收購時看得太長遠?抑或現時才看得太清楚?無論如何,上半年,單單這艘郵輪便為廣益帶來9100萬元 的虧損,全公司則由盈轉虧,蝕8600萬,手頭現金更由年初的4400多萬勁減至僅260萬元,燒錢速度神速!這便是上文所述,今年8月要供股集資 5800萬的由來。

不過說廣益缺錢亦不太準確,因為供股籌得近5800萬,已於10月完成,同時廣益賣郵輪所得的6500萬估計於明年一月到手,不過大股東此時已全身 而退,而「新老闆」潘蘇通表明全購廣益後要維持上市地位,何廣益宣布大股東易手同時,亦宣布準備投標廣州一塊地皮,最低入場費5.9億,換句話說,日後 潘蘇通既可能要出售股權增加公眾持股量,更可能的是又要於市場發新股集資,廣益這個「供股又供股」的故事以乎沒完沒了,小股東只能嘆奈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46

民生國際(938)交易賣方之謎


(1)


前篇談過,在民生國際2006年購入諸暨珍珠城的剩餘股權中,其中一名億思得的代表人不是阮鐵軍,是一位汪一華小姐,經過少量發現後,阮鐵軍的阮仕珍珠的主事人,億思得珍珠看來和他並無關係。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3838


(2)


但是在這篇公告發出的1天後,阮仕珍珠在中國上市的計劃沒有被通過。

細閱阮仕珍珠的招股書,發覺有一家同名的億思得公司原來是該公司的供應商。(招股書pdf.126-p.127)


http://www.csrc.gov.cn/pub/zjhpublic/G00306202/201001/P020100111640417508910.pdf


況且在披露方面,並無提及阮鐵軍持有任何億思得的權益,所以民生國際才需急急澄清之。


但是事情有沒有這樣簡單呢?


(3)


我們說說該看看該公司的賣方。


「六名獨立投資者為天峰控股有限公司(林賢富先生為最終實質受益人)、香港億思得珍珠集團有限公司(阮鐵軍先生為最終實質受益人)、佳麗珍珠(香港)有限 公司(詹偉建先生為最終實質受益人)、山水珍珠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王力苗先生為最終實質受益人)、天使之淚珠寶(香港)有限公司(戚鐵彪先生為最終實 質受益人),及山下湖珍珠(香港)有限公司(陳夏英女士為最終實質受益人),上述公司及其最終實質受益人均在中國從事珍珠及珍珠產品之採購、加工及貿易, 其全為獨立第三方。」


在阮仕珍珠的招股書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


目 前诸暨市珍珠行业共有中国名牌3 个(“阮仕”、“千足”、“佳丽”)、中国珠宝首饰业驰名品牌5 个(“阮仕”、“千足”、“佳丽”、“天使之泪”、“三水”)、省级名牌产品4 个(“阮仕”、“千足”、“佳丽”、“天使之泪”)、省级著名商标4 个(“阮仕”、“千足”、“佳丽”、“天使之泪”)。


所以他們在同地經營珍珠業務,又一起做生意,應該有一些關係的。


(4)


阮仕珍珠在上市批准一天之前,據中國傳媒稱,有一封告密信,據稱又是上市不成的原因,其中有一個和香港這件事有關。


http://news.hexun.com/2010-01-17/122384123.html


  三、阮仕珍珠的香港客户“亿思得”实为阮铁军控制的另一家公司,为以后进行资产转移做准备。在其股东中,孙伟时实际为阮仕珍珠的员工,也是香港“亿思得”的负责人,金丹英也是公司的员工,只是挂名股东而已。监事中阮贝为阮铁军的堂妹。

這家同名的億思得的汪一華小姐,是否又和阮鐵軍有關係,我們不得而知,但最起碼,他懂得用人頭。


(5)


最後,這篇報導又稱在同市的其他企業有財務做假的嫌疑:


  阮仕珍珠、山下湖同为浙江诸暨市山下湖镇珠宝企业,二者的主营业务、营业收入规模、原材料采购地、市场销售地大同小异。

  其实,山下湖自2007年上市后,外界对其的质疑就从来没有间断过。2009年初,著名财务打专家夏草就怀疑该公司粉饰财务报表。夏草表示,山 下湖存货明显存在异常,连续多年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数,存货余额逐年递增,截至2008年末,该公司存货余额高达3.85亿元,占资产总额58%;而且应收 账款2008年也增长迅猛,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末余额高达1.13亿元。从财务角度来看,存货与应收账款是上市公司造假、粉饰财务报表的最常用的两个手段,而现金流则是考查公司经营质量好坏的最重要指标。

  2009年11月28日,山下湖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向,取消珍珠深加工项目,转而用6300万元资金发展淡水珍珠湖北养殖基地项目。在这 6300万元中,其中的5756.25万元,是花在了向湖北的4个诸暨籍养殖大户收购500多万只珍珠蚌。而经浙江《都市快报》记者调查,此番山下湖收购 的位于湖北赤壁和洪湖的养殖场,很可能就是公司的资产,而当地人声称,那4个养殖大户就是山下湖的员工。因此该公司有严重信息披露不实及转移上市公司资金 的嫌疑。如果阮仕珍珠举报内容被查实,很难相信知根知底的山下湖没有类似问题。

  一位资深财务专家向导报记者表示,珍珠行业上市公司可能的造假流水线是:上市公司—香港公司—养殖场之间的资金流动:首先虚报出口收入,香港公司配合打入外汇;第二,外汇兑换成人民币,虚构采购,资金流入养殖场;第三,养殖场也是关联方,通过地下钱庄换汇进入香港公司。如此周而复始,打造一条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协调一致的财务造假流水线。但一旦造假链条断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就会卷款逃往国外。

那和他們合作的公司,又有沒有這些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6

交易費用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1715


 


大盤繼續造好,不過成交始終是薄弱,看來要假期後才能確認真正的方向。


歐豬問題暫時擱在一旁。國內公布的通脹數字低於預期,那才能令人鬆一口氣。

 


今天選擇局部轟進,$10.78買入神州數碼 (0861)、$4.94買入特步(1368),現金減少5%。


 


關於交易費用的問題。


 


我認為最好先考慮交易的買賣,能否確保自己能在股票場中賺到錢袋入自己口袋中。能扣除交易費用後,長遠能像提款機般從股市賺錢出來並能打敗大盤,那就算很不錯。


 


但反過來,先考慮交易費用,而影響有利自己的操作,那是本末倒置。


 


浪費一些交易費用,換來一隻大賺的股票,總比死牛長揸一隻長期遠遠跑輸大盤的股票好得多。


 


最重要是究竟在什麼時候得到和賣出什麼股票。一個15-20%以上的股價運動,甚至是倍計的升幅或者股價慘被腰斬,交易費用相對是微不足道。


至於交易費用對未來5-10年的投資回報影響?先弄好今年的回報才想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7

交易費用與投資回報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0543




香港大部份散戶都喜歡投機炒賣,但買賣股票要繳納0.1%釐印費與0.25%經紀佣金,一買一賣,交易費用已經是0.7%,如果每天炒出炒入,基本 上賺到錢都要分一大部到交易費用,每年將辛苦賺到的錢進貢給證券商與政府,買互惠基金的情況也一樣,基金經理每年起碼收2%管理費,而且沒有保證基金回報 能夠跑嬴大市,有些基金其實一樣炒出炒入,回報扣除管理費與交易費後怎能夠追得上大市回報?

我舉一個簡單實例(表),如果每年複利投資回報為12%,有交易費與無交易費的投資回報在一兩年內沒大差別,但十年下來,無交易費組別的投資回報是 211%,5%交易費組別的投資回報只有97%或不到無交易費那組的一半,所以就算在投資技巧水平相若的情況下,長線長揸一定嬴短炒,要提升投資回報,長 揸才是基本功,當然,長揸優質股票更能跑嬴大市,也被稱為投資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