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幣戰獲認可 G20“事實上”支持貨幣貶值刺激經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30
昨日召開的G20會議釋放了支持為提振全球經濟實行貨幣大寬松的強烈信號。《華爾街日報》報道認為,這事實上是支持將貨幣貶值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工具。
按傳統觀念,某國允許本幣貶值可能傷害其他國家,貨幣貶值會招致別國批評指責,挑起貨幣戰。但近幾個月全球主要央行紛紛采取激進的寬松行動:去年12月,日本央行宣布將基礎貨幣的貨幣刺激目標加大至80萬億日元;今年1月,歐洲央行決定從3月起啟動每月購買600億歐元的QE項目;今年一個多月來全球13家央行降息。
上述報道認為,昨日G20會上,與會財長和央行行長對這類行動的支持與傳統觀念相左,體現了他們對全球多數經濟體的擔憂。他們擔心,假如央行不果斷註入流動性,許多經濟體可能深陷低增長的泥沼無法自拔。這也意味著,他們雖然沒有言明,卻也承認,依賴短期支出和其他短暫刺激的主要經濟體推行長期結構性改革未獲成功。
上述報道援引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管理學院教授Simon Johnson的觀點稱,G20財長說貨幣貶值對全體有利,看來是試圖減少對競爭性貶值的緊張情緒。該報道還援引一位G20高官表態稱:
“如果大規模運用貨幣政策,無疑將導致貨幣貶值。這種推動生產的貶值以國際標準看可接受。”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七年來,G20仍在竭力尋找重振經濟的良方。而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正在改變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經濟增長下滑速度超出預期。去年中國GDP同比增長7.4%,創24年來新低。
去年12月,IMF預計,國際油價暴跌將拉動2015年全球GDP增長提高0.3-0.7個百分點,即便如此,IMF的2015年全球經濟預期增速也只有4.1%-4.5%。上月,IMF又在最新的展望報告中將2015年與2016年的預期全球增長率分別下調為3.5%和3.7%。而四年前,IMF還預計,到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達到4.8%。
在上述IMF上月報告中,美國是唯一一個IMF將增長預測值上調的主要經濟體。本月初,美國財長Jack Lew在國會聽證會的證詞中透露了對全球經濟整體形勢的擔憂。他認為,美國經濟已可以自行持續發展,但其他國家需要更努力刺激需求,不可能僅依靠美國拉動全球經濟。
另一方面,在去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特別是國際油價暴跌的推動下,中國通脹下行的問題更加突出。
昨日稍早中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CPI同比增長0.8%,較前月1.5%的增速大幅下滑,創2009年11月以來新低。華爾街見聞發布的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觀點稱,考慮到當前國內需求疲軟、大宗商品價格回落以及產能過剩等背景之下,今年通縮風險非常值得重視。
沈建光預計,今年全年中國CPI漲幅或在1.6%左右,雖然這仍難言通縮,但對於面臨實際利率過高制造業而言不利。他認為,未來中國央行采取更多措施以保持貨幣政策中性無可厚非,甚至一系列降準降息措施——如三次降息、五次降準也必不可少。
下圖可見中國CPI同比增長變化。

英國《金融時報》下圖展示了美國CPI和不計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長變化,今明兩年預期值以國際油價每桶50美元為基準預測。

《金融時報》下圖展示了歐元區CPI和不計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長變化,今明兩年預期值以國際油價每桶50美元為基準預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說史150315「殘暴蒙古」的事實與偏見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3/15/%e8%aa%aa%e5%8f%b2150315%e3%80%8c%e6%ae%98%e6%9a%b4%e8%92%99%e5%8f%a4%e3%80%8d%e7%9a%84%e4%ba%8b%e5%af%a6%e8%88%87%e5%81%8f%e8%a6%8b/
說史150315
「殘暴蒙古」的事實與偏見
礎執筆
“五窮六絕七翻身”可說是香港股民的常識吧,不過基本上沒有人作出過事實上的考究, 那只是一種毫無根據的都市傳說而已。同樣地, 群眾對歷史也有這種只基於印象的偏見。
無論中外,對「蒙古帝國」的印象都是負面的, 殘暴、破壞、野蠻、邪惡等語詞差不多是形容帝國的基本詞彙, “文明破壞者”幾乎是蒙古人的專用代名詞。
蒙古史權威學者杉山正明在其獲得“三多利學藝賞”名著《忽必烈的挑戰》書中, 一開始便用了近1/4篇幅, 舉出許多例證來消除普遍對蒙古帝國(包括中國方面的元朝)的既有誤解。***
〈被蠻族入侵的中國〉
野蠻的蒙古人殘害了中國人民, 奪取了南宋政權, 以高壓的統治手段, 更以人種區分,將漢人貶為最低等, 在其治下人民生活困苦…..是一般中史書的標準內容。
但事實上, 當年南宋的都城—-杭州, 被蒙古入侵時, 是以無血開城的形式來完成的, 負責帶頭攻城的, 便是南宋降將呂文煥(此前他是抗元最賣力的襄陽守將)。在蒙古統治下的杭州, 非但沒有被破壞, 反而維持了當時世界上最頂級城市的繁華與地位。***
(編按:反之,明太祖攻破元大都的時候,是縱火搶掠,滿城盡毀.)
漢人在蒙古統治下亦非沒有地位, 奪宋前的忽必烈便已任用漢人劉秉忠、姚樞等人作為他營帳的首腦班底。南宋降將一律受到禮遇, 所處境況及待遇均較過往為佳。簡而言之, 南宋差不多可說不是被攻佔, 而是被接收,***近似現代公司的收購合併, 員工仍舊留在原公司工作,換了的只是老闆而已。
蒙古之所以被中國史料被抹黑, 主要因為他犯了兩條大罪—-取消開科取士(或至少是大幅減少)和重商主義。****
沒有開科取士, 中國的士人便缺了升官發財的機會, 滿腹經綸的士人出於本能,駡臭蒙古, 他們還有什麼可做呢! 而將士農工商中最低等的商人, 提升至最重要的階層, 更是犯了意識形態的大忌, 嚴重抵觸中國傳統。(從來在中國, 讀書做官才是王道, 商人賺的錢都是汙穢的, 必須被做官的人奪取才合理。)
抹黑蒙古這現象並不是愛面子的中國人所特有, 其他地域的人也同樣“英雄所見略同”.
〈中亞大屠殺〉
在伊斯蘭文獻中, 記錄了蒙古人在尼沙普爾Nishapur和赫拉特Heart等中亞城市犯下了屠殺過百萬人口的戰爭罪行。***
不過這種說法違反常識, 當時中亞地區的城市根本上沒可能有這麼多人口, 例如赫拉特便頂多只容納得下十萬人。還有更無稽的是, 上述兩城在整個蒙古統治期間均保持了繁榮,其文明並無受到破壞。
(編按)
蒙古西征確曾在中亞數番屠城,但整體上酷烈程度和頻密度遠未如傳說中那麼利害.蒙古輕騎兵團長於機動和戰術運用,而拙於攻堅和持久戰,所以對城市甚為忌憚.(幸而草原極少有城牆的都市.) 城市如在其軍團歸路之上則更為大忌, 所以對降而復叛的城市每痛下毒手.*** 除了這種情況外,甚少屠城.
另外,為了施加心理戰, 蒙古人會自已刻意誇大“屠城業績”,以收震懾之效.
〈韃靼桎梏〉
在俄羅斯, 蒙古的統治素有「韃靼桎梏」的罵名。韃靼Tatarlar在發音上, 與希臘語、拉丁語的“Tartaros”音近, 意即“地獄”, 而“韃靼桎梏”亦可理解為受到地獄般的統治。
被史達林捧為民族英雄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因擊敗條頓騎士團DeutscherOrden, 阻擋了其侵略而享有有盛名。不過那場勝利似乎是得到蒙古的幫助而完成的。而且涅夫斯基不只熱衷與蒙古聯手, 更親手打壓羅斯人針對蒙古的抵抗活動,他的出身原是蒙古人的附庸。
「韃靼的桎梏」這種說法, 據俄羅斯史家J. Fennel判斷, 是在涅夫斯基背叛蒙古人的一刻才出現的,這時他開始把自已定位為“斯拉夫民族的解放者”,打碎韃靼桎梏的英雄。
(編按:這和努兒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叛明如出一轍,之前,他是遼東總兵官李成樑的忠實走狗,專門打壓蒙古人和其他滿洲人.)
“將現代的價值觀或印象過度套用在過去, 憑藉一些當時方便來作解釋, 只會讓我們離真實的歷史愈來愈遠。”同樣地如果心存偏見, 不去實是求是,認清事實, 那亦只會離真相越來越遠。
股民在輸錢時, 如只存有被大戶逼害的偏見, 而不去面對事實真相—-自己技不如人, 那除了繼續輸錢外, 實在看不到有任可幫助。
參考書目: 《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1995) 杉山正明
两位诺贝尔 奖获得者,一群金融天才,两次在市场展试身手,两次以失败告终,这令我们难以接受,但它就是事实。 浪子终回头
http://xueqiu.com/1162258074/48517515
两位诺贝尔 奖获得者,一群金融天才,两次在市场展试身手,两次以失败告终,这令我们难以接受,但它就是事实。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交易理论,模型,我们和金融学界、业界的世界顶尖领袖并肩同行,我们也拥有一流的情报和资讯;甚至,我们就是最顶尖理论、模型的创造者,我们本身就是顶尖的领袖,我们讲一句话,就会在市场上产生反应。
我们也几乎做到了万无一失,但最终,天才抵不过天时。在天时的剧变下,没有踏准天时的我们,一而再地失败了,这是我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教训。
----------------------------------
在现代金融学界和业界,我算是拥有一席之地的人。曾经我和我的同事到任何一个国家,该国央行行长都会接待我们,很多行业内的人会以认识我们为荣。
但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失败的故事,一个一群金融天才在金融业惨败,甚至一败再败的故事。
1995
年,默顿(RobertC.Merton)不断打电话给我,邀请我加入到他们刚刚创建的伟大事业——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默顿是我在斯坦福的导
师,我曾提议并协助他写作《连续时间金融》一书。这本书后来广受赞誉,也令我们的关系更为紧密。1997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本书也更受关注。
LTCM
是当时华尔街最闪亮的明星。公司创办人麦利威瑟(John Meriwether)被誉为是华尔街债券套利之父,美国前财政部副部长、美联储前副主席等大
人物也是公司合伙人。我的另一位导师,与默顿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被称为是金融宗师的斯科尔斯(Myron Samuel Scholes)也在这
里。
这些天才们组成了全球金融业有史以来最为耀眼的“梦幻团队”,也用成绩证明了自己,我接到邀请时,才一年的他们已获得高达16亿美元的利润和含手续费在内高达到59%的收益率,开创了基金业有史以来最迅速的成长奇迹。
LTCM
的主要业务是债券套利交易,通俗地说,就是像做股票一样做债券。债券的价格波动很小,风险和回报也低。为了获得更高的回报率,LTCM动用大量财务杠杆将
规模做到很大,他们运用电脑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价格波动,并且通过电脑精密计算在波动中发现与把握套利机会。这样一来,运用和建立套利模型就显得非常关键,
我被他们认为是这方面的天才,这也是他们邀请我加入的原因。
莫顿和斯科尔斯邀请我去担任LTCM亚洲业务主管及公司合伙人。这很诱人,但起初我拒绝了。我太太不愿来亚洲,她是加州理工的电脑博士,也是耶鲁知名的电脑教授,她觉得自己的事业在美国,不应该到亚洲来。
后来,麦利威瑟也向我发起攻势。我开始动摇了,太太也觉得可以尝试一下。1995年,我正式加入LTCM,从零开始拓展亚洲业务。最初两年,我在总部格林威治上班,跨洋开展以日本债券市场为主的交易。
在
我们的合力下,LTCM继续腾飞。1997年底,我们当年金融衍生工具的总规模已接近万亿美元之巨,超过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我们这些合伙人的财富也
火箭般上升,到1997年年底,我们在基金中的总值已高达14亿美元,比投入的1.5亿美元增长了9倍,要知道,这不过才两三年的光景。
我负责的亚洲业务也越做越大,我刚去的时候,公司晚上是没有人上班的,1997年5月,当亚洲业务成为我们的重点市场,我们决定在东京建立亚洲业务大本营时,我光是从美国就带过来15个人,并在东京安了家。
就在我们准备更上层楼,大展拳脚之际,坏事情发生了。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将卢布贬值,宣布无法按时偿还国债。我们持有不少俄罗斯债券,马上亏损不少。后来,很多人解读我们的失败,认为我们是在俄罗斯亏到了底儿掉。但事实上,我们在俄罗斯的业务很小。
真正让我们滑向深渊的,是俄罗斯之后的连锁反应。
1998
年之前的差不多10多年里,每两、三年俄罗斯都有面临一次金融危机的考验,但每次,其他七大工业国或者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会帮助他们。因为大家
都认为,他们破产会殃及鱼池。1998年,真正的危机发生之前,俄罗斯警告说自己会有危险,债券价格于是下降很多。很多大机构和投机者,都觉得机会又来
了,趁机大量收购俄罗斯债券。大家的想法是,真正出问题的时候,别的国家还是会按照惯例出面帮忙,然后危机就会过去,债卷价格就会上涨,这样就又可以稳稳
地赚上一大笔。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我们认为,真正出问题的可能性是“万一”,别国要帮忙俄罗斯的可能性是“一万”。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万一发生了。
这一次,没有人愿意再替俄罗斯买单。危机迅速蔓延。
金融机构都必须保有足够的资本。一旦它亏损较多,就会通过出售资产来减低风险,增加资本。俄罗斯宣布破产,让很多国际大银行遭了损失,他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要出售资产套现。
这
些大银行手里持有很多,抛售很方便的资产就是债券,主要是7大工业国的债券。我们的灾难因此而来,因为我们手里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多数也是7大工业国债
券。一场抛售7大工业国债券的踩踏惨剧由此发生。8月21号,国际大银行开始大幅抛售他们手中的7大工业国债券,令全球主要债券价格发生有史以来最大的波
动。前呼后拥的卖空踩踏中, LTCM几乎一天就毁掉两年的心血。
难忘的是,8月21那天,我正和麦利威瑟在北京旅行。当天晚上,我们还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共进晚餐。回到下榻的酒店——北京国际俱乐部,分别给总部已经上班的同事打去电话时,我和麦利威瑟听到的是总部传来的噩耗。
震惊之下,我和他当即取消中国剩下的行程,他回总部,我回东京。虽然我们彼此安慰和鼓励,但内心都十分清楚,恐怕已是无力回天
从
8月22号开始,我们不断召开各种会议,但听到的都是坏消息。越来越多的客户知道我们亏本的消息,担心我们没有偿还能力,并且在市场上做了很多动作,令我
们雪上加霜。我们的亏损也每天都还在扩大。不到10天,我们已走到破产边缘。7大工业国的债券,亏掉我们90%至95%的资本。虽然我们推出了大量自救活
动,但终究未能再有奇迹。
在我们最难的时刻。我在高盛时期的老板,其时已是高盛共同主席的科赞
(Jon Corzine)给我打了电话,向我了解我们的情况。当年,他盛情邀请我告别学界加入高盛时,给我的业务之一就是建立数理模型进行债券套利,试
图让高盛与LTCM竞争。但我却为报师恩加入了LTCM,令科赞有过一段失落和不快。
现在,LTCM出事了,科赞看到一个既可以“复仇”,还可以渔翁得利的机会。科赞提出的方案是,高盛帮助LTCM解决资金的问题,但LTCM要将至少50%的股权交给高盛。我们内心欣喜,但假装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但
最终科赞却没能解决资金的问题。同时,他还将我们的“丑事”告诉了他的前任,原高盛主席,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鲁
宾被称为是“典型的刻板守旧的华尔街人士”,他以交易员身份加入高盛,对我们干的事情非常熟悉,也清楚我们如果出事可能带来的后果。他接到科赞的小报告之
后,非常震惊,急忙启动了紧急程序,要求美国政府介入LTCM,并将其形容为挽救华尔街之战。
鲁宾的担心是
有道理的。我们的规模实在太大,超万亿的各类金融
衍生品任由亏损,最终将带给整个华尔街带来深重灾难。在鲁宾的重视下,不能让我们倒下成为大家的共识。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以高盛、美林、
J.P摩根为首的15家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LTCM90%的股权,共同接管了LTCM,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后来,我们也因此被称为是大而不
倒(too big to fail)的人。
但对我们这些合伙人而言,LTCM事实上已经倒闭了。我们的LTCM已经倒闭了。一个被认为只会成功,不会失败的巨人,就这样在一个看起来风险很低的市场轰然倒下。
有些讽刺的是,就在前一年,默顿、斯科尔斯,才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接受万众瞩目的敬仰。天才和疯子只有一墙之隔,现在,这堵墙倒了。
那
段时间,也是我和合伙人们人生旅程里最艰难的日子。虽然我负责的亚洲市场是LTCM唯一没有亏本的业务分支机构,但我的遭遇却并不比LTCM的任何一个合
伙人好。LTCM从经营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个规定,合伙人应将赚到的钱大部分继续投入到基金中。但事实上,我们都将赚到的钱全部都投入到了公司中。我们相
信,我们能够做到万无一失。
当时,我在东京的房租高达250万日元/月,我的三个孩子也在昂贵的国际学校念
书。以前,不但这些费用全由LTCM直接支付,我还在LTCM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但LTCM清算以后,单是这些支出就已让我难以承受。我在LTCM的几乎
所有财富,也都与LTCM曾经的辉煌一起成为了历史。
8月初,我与斯科尔斯重新成立了一家名为Platinum Grove Asset Management的新公司,继续LTCM的业务,默顿也加入到我们,出任顾问。已经习惯了开口就是百亿千亿的我们,从4500万美元的规模,东山再起。
LTCM
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核心教训是:不要用高杆杠进行金融操作,即使是在风险很低的领域。当时,我们每年的报酬率都是40%到50%,在一个收益很低的领域,你
要有那么大的报酬,就要做到很大的资产规模,进而用很大的杠杠去撬动。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因此,在这家新公司,我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把杠杆率降低到以前的十分之一,我们只赚过去10分之一的利润,希望换来持续的生意。
在我们的努力下,新的基金很快重新站稳脚跟,并在2007年达到50亿美元左右的资产规模。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们奔向100亿规模时,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爆发了,让我们几乎是重蹈了LTCM的覆辙。
2008年金融海啸的前10个月,我们的基金就损失了38%的净值,单是10月份的上半月,损失就达29%。这其中最重要的损失,来源于我们对雷曼兄弟的错误判断。
令人痛心的是,我们几乎犯了当年看错俄罗斯一样的错误。
我们当时认为,政府一定会挽救雷曼,因为它已经花大代价挽救了贝尔斯登。于是,我们押重注于政府会挽救它,甚至期待一战成名。
但结果,和没有人帮助当年的俄罗斯一样,美国政府居然任由了雷曼兄弟戏剧性的倒闭。我们预期的巨额利润变成了惨重损失。
LTCM的遭遇再次在我们身上发生。2008年11月,为了抵御撤资浪潮,保护公司稳定,我们宣布暂时不允许投资者抽回他们的资金。但最终,我们再次败走麦城,选择清仓,退还投资者的资金,缩小投资范围,合伙人也各奔东西。
两位诺贝尔奖 获得者,一群金融天才,两次在市场展试身手,两次以失败告终,这令我们难以接受,但它就是事实。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交易理论,模型,我们和金融学界、业界的世界顶尖领袖并肩同行,我们也拥有一流的情报和资讯;甚至,我们就是最顶尖理论、模型的创造者,我们本身就是顶尖的领袖,我们讲一句话,就会在市场上产生反应。
我们也几乎做到了万无一失,但最终,天才抵不过天时。在天时的剧变下,没有踏准天时的我们,一而再地失败了,这是我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教训。
喝再多雞湯也改變不了你創業失敗的事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07/153663.shtml
導讀 : 這個世界上正因為有那些渴望雞湯的人,才會有制造雞湯的。為什麽要去喝別人的雞湯呢!難道就不知道自己制造雞湯給別人喝嗎?
別以為看幾本什麽:創業維艱、從0 到1就懂得了創業的艱難,別以為看幾本粉絲經濟和解讀小米就懂得粉絲以及創新,別以為看點馬雲的演講你就真的能創業。有時候只是你認為自己能創業,但其實你什麽都不能。
有時候只是你自己感覺在創業
找個合夥人一起成立個XX科技公司,穿梭在孵化器咖啡廳之間,逢人就塞名片介紹自己是XX科技公司的CXO,天天異想天開等著什麽投資人給你個幾百萬。醒醒吧!其實你根本就不是在創業,你只是自己認為自己在創業罷了。
不管是否註冊公司,不管是否有XX科技公司的CXO的名片,不管你是否穿梭在孵化器和咖啡廳之間,只要你不安於現狀,不懼前方的艱難險阻,朝著一個目標永不放棄,那麽,你就是在創業。
當你上班厭倦了,不願意拿著低廉的工資,不想聽人使喚,自己又不想努力。當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這些都成了你自己選擇創業的借口。選擇創業的人更多是因為走投無路,或者是為了能讓自己的能力提升,而並非是因為某些自身的借口才選擇創業的。
百分之九十九的idea都是不符合實際的
別再說你的什麽idea絕無僅有,狂拽酷霸叼炸天,估值上千萬,上億,idea可行性非常強,有類似案例什麽的,目前就缺個產品經理,缺個市場總監,缺個運營總監,當然,還缺程序員和啟動資金。當你有這些吹噓自己idea 的時間不如自己付諸行動,把idea變成現實,然後讓更多用戶來使用,到那時候,自然會有投資人找你。
我曾經就見過這麽一個創業者,時時刻刻都會冒出一些不符合實際的idea,什麽美女上門服務打掃衛生,什麽老年人社交產品,什麽全球首發電商平臺。基本一天會產生2個以上的idea,然後各種網上尋找資料,調查市場,去微信群或者孵化器頭腦風暴,交流idea可行性,然後熬夜做PPT,結果還沒見到投資人idea就被pass掉了。
有時候真該好好想想,自己的idea是否符合實際。我們都是生活在這片黃土地吃著地溝油,吸著霧霾,基本上都是類似的,你輕而易舉就能想到的idea別人也能想到,所以千萬不要把自己的idea認為非常寶貴,僅憑一個idea就能拿到的融資並沒有多少,不要以為自己看到幾篇關於憑一個idea就拿到融資的新聞就認為自己也可以。有時候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想想:你是願意投資一個剛大學畢業,天天喊著創業口號而不付諸行動的應屆生,還是願意投資一個在BAT待了7.8年後出來創業的高管?
你所謂的創新只是在別人的基礎上修改一下
聽說你的項目非常創新,產品不僅體驗好,而且還能有讓用戶尖叫的創新,和所有同競爭產品不一樣,而且無論是營銷方面還是市場方面也是絕無僅有?別做夢了,再不努力這個月連房租都交不起。
你所謂的創新只是在別人的基礎上修改一下而已,不管營銷也好,產品也罷,沒有誰模仿誰,更別說自己是獨一無二。因為市場上根本沒有獨一無二的產品,這也就是為什麽會有BAT三足鼎立的原因。當一個產品沒有競爭對手的時候,那個產品將會是差的一個產品,如果後面出來一個同類的產品,不管體驗還是創新也好,比第一個出來的產品都要差,那時候,第一個出來的產品就是最好的產品。因為一個產品的好壞並非用戶體驗和創新,而是是否有同類競爭產品來做對比。
我曾經也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我要做一個淘寶一樣的電商平臺,微信一樣的社交軟件,百度一樣的搜素引擎,並且我會做的比他們還要創新,讓用戶尖叫。”我想有這種想法的絕對不止我一個,我們回頭想想,做一個別人已經做的非常好的產品,然後在他們原來基礎上修改某些功能,增加用戶體驗,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創新了嗎?
模仿一個已經很成熟的項目,然後用那些所謂的創新,顛覆來走向市場,不僅不會得到用戶的認可,更多的只會被同行認為你是在搗亂市場。我想很多90後應該了解一家公司,那就是騰訊,從當年網吧風風火火的CF到如今直播都能日薪上萬的LOL主播,騰訊的那些遊戲讓多少90後深陷其中,但騰訊的這些都是在其他遊戲上進行修改,創新,顛覆。我並不是在說這種模仿可行,而是在說這種模仿只是你不行,因為你什麽都沒有。
所謂的雞湯是改變不了你創業失敗的事實
喝再多的雞湯,聽再多的勵誌故事,看再多的書,研究再多的互聯網大咖,最終你還是會創業失敗。並不是你能力不行,也不是你欠缺什麽,而是你的創業失敗就是這個互聯網時代的設定,你註定會失敗,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即使你現在小有成就,也許在明天,你就會失敗,因為沒有一個人是不經歷失敗就能成功。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過:發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組成的,但是很多不知道的是那百分之一的靈感高於那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希望同為創業者的我們能用“發明”的心態去創業,而不是那些所謂從模仿中提煉出來的創新和顛覆。
這個世界上正因為有那些渴望雞湯的人,才會有制造雞湯的。為什麽要去喝別人的雞湯呢!難道就不知道自己制造雞湯給別人喝嗎?
作者:戴春平,一個被稱為連續創業者的80後互聯網老兵,個人微信:9905635,歡迎實名添加相互交流。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戴春平,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關於《Pokemon GO》的謠言與真相:惡搞被當成事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4/157401.shtml
關於《Pokemon GO》的謠言與真相:惡搞被當成事實
也許到那時國內的GPS也會解開,謠言就會平息了?但願如此。
《精靈寶可夢GO》(Pokemon GO)自7月6日開始相繼在App Store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區上線,沒過多久這款遊戲便成為全世界各大社交網站討論的焦點,相關話題相信已經轟炸得你有點疲勞了。和往常的熱門話題一樣,和《精靈寶可夢GO》相關的消息也摻雜著大量的誤讀與謠言,有些是因為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出現了偏差,有些則是網友的惡搞被當成事實。遊研社將目前流傳比較廣的一些不實信息整理如下,在這里做一個統一的澄清。
謠言一:“《精靈寶可夢GO》可以在除了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伊朗、古巴、緬甸、蘇丹之外的國家和地區玩。”

網上流傳較廣的非官方Facebook主頁發布的假消息截圖

一些微信公眾號對這句英文回複翻譯的曲解
真相:這個謠言的形成主要是翻譯的鍋。首先要說的是,官方Facebook粉絲頁確實對中國是否能玩進行了回複,但回複的英文翻譯過來並不是上圖的意思。有很多網友反映在Facebook中搜不到這條信息,其實只要登錄Pokemon GO的美國官網,就可以在官網內找到官方臉書的入口了。

官方Facebook粉絲頁的回複
接著讓我們來還原一下當時的情景:Pokemon GO官方粉絲頁發布了一條狀態表示感謝玩家支持,遊戲會陸續開放。隨後一位來自中國的玩家留言詢問中國何時能開通。接著官方在其留言下進行了回複。
目前微博上爭議最大的是這段文字的翻譯內容。正確的翻譯方式是“目前Pokemon GO會在除了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伊朗、古巴、緬甸、蘇丹之外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上架)。”由於國內無法正常登陸和使用谷歌的相關服務,而這款遊戲則是基於谷歌地圖的,所以遊戲無法在國內上架,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在中國大陸上線,並不意味著不能在中國大陸進行遊戲。日本和中國在同一個亞太區服務器內,只要日本開服,國內的GPS應該也會解禁,到時候可以通過在外服下載掛VPN來進行遊戲。此前Niantic的另一款結合實際位置的手遊《Ingress》起初也未在國區App Store上架(後來上架了),但國內玩家仍然可以在外區下載並進行遊戲。
有趣的是,當這個回複的截圖在微博上被各種轉發傳播的時候,官方粉絲頁里這條回複卻被悄然刪除了,這似乎也暗示了官方也發覺此前的說法並不準確,中國大陸地區也存在上架可能性。隨著回複的刪除,“謠言一”中的所謂中國沒法玩的說法就更站不住腳了。
此外根據今天的最新消息,任天堂已經開始在中國申請註冊“Pokemon Go”的商標,註冊類號分別為28、9、41,目前處於等待處理中的狀態。

謠言二:“老任鎖了圖中紅框以內的地區,中國除了東北三省和新疆都不能玩。”


真相:首先這張流傳頗廣的圖片,這個紅框的可玩兒範圍就不準確。其實《Pokemon GO》南美洲的訓練師們也還沒玩上這款遊戲,甚至連美國的鄰居加拿大都不能玩兒。所以這張所為可以玩的區域地區,你們看看就好。

其次要強調的重點是:這不是老任鎖的,不是老任鎖的,不是老任鎖的(重要的事強調三遍)!《精靈寶可夢Go》(Pokemon GO)是由任天堂、Pokémon公司和Niantic Labs聯合制作開發的現實增強(AR)寵物養成對戰類RPG手遊。遊戲的研發商和發行商都不是任天堂,所以其實暫時進行鎖GPS的其實是遊戲的發行商Niantic。

從維基百科的頁面我們可以發現這個信息,真的不是任天堂
謠言三:“中國的玩家你們好。我們已經緊急修複了一個讓中國玩家可以玩到《Pokemon GO》的Bug。”

真相:這個謠言的形成其實不全是翻譯的鍋。發出這條微博的媒體的初衷應該只是打算調侃一下,也寫明了這是“設計臺詞”。但隨後開始廣為傳播,緊接著部分媒體和段子手也不加鑒別地采用了這個說法,導致輿論開始向“任天堂針對中國搞特殊待遇”的方向傾斜(此前有諸如任天堂八國語言無中文的梗),局面一度不可控制。
老任:這鍋我背的好冤啊!(設計臺詞)
這張圖片的來源是G+的一個私人社群,社群內是參與過之前日本地區《Pokemon GO》測試的玩家和Niantic的一些官方人員。圖中這段話的發布者是Niantic亞洲統籌市場經理須賀健人,而這段日文的正確打開方式應該是:“我們得知大家在已經下載的遊戲中看到了精靈站和道館這個消息。很抱歉驚動大家,遊戲並未打算在今天上線,這是由於一些技術原因造成的。我們正在調查具體情況,也希望各位不要再對外說“能玩了”,非常抱歉。希望大家繼續期待我們遊戲正式發布的那天!”


仍有微博上各種大號拿這段錯誤的翻譯信息當“新聞”來傳播謠言
隨後這個錯誤翻譯的圖片伴隨著國內玩家不能玩《Pokemon GO》的憤怒,成為了不明真相群眾們攻擊任天堂的武器。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雖然後來原PO和微博上一些玩家都在之後發布了正確的翻譯方式,但相信早期那條“調侃”微博的人反而越來越多了!直到今天,仍有微博上各種大號拿這段錯誤的翻譯信息當“新聞”來傳播謠言,並被轉發評論了幾千條之多。真是造謠動動嘴,辟謠跑斷腿啊。
謠言四:“《Pokemon GO》出了破解GPS的版本,國內也能玩了,還加入了方向鍵。”

真相: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破解GPS版本”。他們所謂的破解GPS其實僅僅是利用插件改了GPS定位罷了。下載和使用這種所謂的“破解版”簡直是作大死的行為。先不說這些第三方版本的APP會不會植入某些程序竊取您手機上的隱私信息,僅僅是利用改定位,虛擬GPS就已經足夠危險了。此前玩過Niantic旗下另一款遊戲《Ingress》的玩家應該很清楚,私自改GPS玩虛擬定位是直接要被做封號處理的。玩這種遊戲掛虛擬GPS和玩FPS開瞄準輔助是一個性質的,雖然目前《Pokemon GO》還沒開始大規模的進行處理,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請各位珍愛遊戲體驗,認準官方正版APP,千萬不要開飛機!
謠言五:“App Store中國商店根本搜不到這個遊戲但偏偏就能在東北和新疆玩你們想過為什麽嗎?我提醒你們一下,東北有沈陽軍區,新疆有大量秘密軍事基地,而這個遊戲需要獲取你所在的位置。”


真相:首先小粉紅應該更新一下常識庫,就是全國七大軍區已經變成五大戰區,沈陽軍區已經變成北方戰區的一部分了,現在還說“沈陽軍區”是不合適的。其次,從邏輯上講,全國其他地方沒有軍事戰區和所謂的秘密軍事基地嗎?我要是“想要獲取中國軍事機密的邪惡任天堂”,應該第一時間開放給全中國的玩家,而不是只針對個別地區投放呀。
謠言六:“騰訊將代理《Pokemon GO》,在國內名為《精靈寶可夢 上!》”

真相:這是一張網友PS的“騰訊彈窗”。當一款遊戲沒有國服,且萬眾期待時,玩家們都會心情複雜地想到一個遊戲廠商——騰訊。於是《Pokemon Go》在澳大利亞、新西蘭上架沒幾天,微博上就傳出“騰訊正在洽談代理這款遊戲”的消息。結合當時微博上議論頗多的國內手遊審批新政,甚至有網友PS了QQ的新聞彈窗,上面寫道《精靈寶可夢 上!》將於7月28日公測。一時間,騰訊將要代理《Pokemon GO》的消息各種出現在朋友圈、qq空間和微博等社交平臺上。
隨後,騰訊視頻動漫官博發布的辟謠微博,並指出網上流傳很廣的兩張圖都是假的並表示“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亂傳謠和造謠的人都有一個”。在國內,黑騰訊似乎已經成了一件政治正確的事情,雖說騰訊已經辟謠,但假如最後真的有國服,且真是騰訊代理,你會玩兒嗎?

這條辟謠博隨後被@騰訊視頻動漫 自行刪除了
此外,網上還流傳有大量的“騰訊代理後的遊戲截圖”,大家當作調侃樂呵一下就好了,可別當真了。
結語
《Pokemon GO》在中國“未上架先流行”的現象,使得平時一些對硬件不怎麽研究的小白玩家們也紛紛開始“學習”如何科學上網、如何去外服下遊戲、如何改GPS、什麽是鎖區等。然而各種信息的突然湧入也使得部分玩家失去了辨別真偽的能力。遊戲的官網是什麽?官方臉書是什麽?官方推特是什麽?這個日文的聲明什麽意思?那個官方的英文回複又是怎麽回事?由於無形之墻阻隔造成的信息不對等,在這個玩家期盼的需要越過那道墻才能玩到的遊戲面前變得顯露無疑。有些信息,一傳十十傳百,假的也變成了真的。本文限於篇幅只提到了6個目前還在流傳的不實消息,還有更多沒有提到的,比如“玩《Pokemon GO》導致玩家摔亡”,還好這一條很快得到了辟謠。此外在國內,黑某些日本公司似乎也是一種政治正確的事情,所以當一個謠言出現的時候,很多人才會不加分辨地跟風帶節奏。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本周《Pokemon GO》就會登陸亞洲和歐洲了,也許到那時國內的GPS也會解開,遊戲的地圖上也不是空空如也了;也許到那時,大家已經在開心的捕捉小精靈了吧;也許到那時,謠言就會平息了?但願如此。

[本文作者Gonzalo,轉自遊戲研究社(ID:yysaag)。文中所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題圖由123RF提供。]
Pokemon
GO
謠言
真相
贊(...)
分享到:
胡石根涉嫌顛覆國家政權案一審開庭 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8月3日上午8時30分,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胡石根涉嫌顛覆國家政權案。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法學學者、職業律師、各界群眾代表以及來自10余家境內外媒體的記者共48人旁聽庭審。
審判長向被告人、辯護人告知了在法庭審理過程中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並介紹了庭前會議情況。審判長說,鑒於本案證據材料較多,為了充分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公正、高效地審理本案,法庭依法於2016年7月26日組織控辯雙方召開了庭前會議,被告人及辯護人參加了庭前會議,就案件管轄、是否申請回避、是否申請排除非法證據及其他與審判有關的程序問題,聽取了控辯雙方的意見;同時組織控辯雙方進行了庭前證據展示,聽取了對證據和指控事實的意見,明確了庭審重點。
被告人胡石根,男,1955年11月出生,江西南昌市人,曾於1994年因犯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罪和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2008年刑滿釋放。然而,走出監獄的胡石根並沒有悔改。
公訴人指控,胡石根自2009年後,以非法宗教活動為平臺,網羅一些律師和職業訪民,散布顛覆國家政權思想,指派勾洪國(實施顛覆國家政權活動,另案處理)赴境外接受反華培訓。期間,胡石根與周世鋒(利用律師事務所為平臺炒作熱點案事件,實施顛覆國家政權活動,另案處理)、李和平(利用境外某非政府組織資金從事顛覆國家政權活動,另案處理)、翟巖民(長期非法組織一些職業訪民鬧訪滋事實施顛覆國家政權活動,另案處理)等人密謀策劃顛覆國家政權,提出系統化的顛覆國家政權思想、方法和步驟。此後,胡石根進一步強化顛覆國家政權思想,指使翟巖民組織一些職業訪民,通過在公共場所非法聚集滋事、攻擊國家法律制度、利用輿論挑起不明真相的一些人仇視政府等方式,實施一系列顛覆國家政權的犯罪活動,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在法庭調查階段,法庭傳喚證人劉某平(另案處理)出庭作證,公訴人、辯護人對證人進行了交叉詢問。公訴人依法訊問了被告人,出示了勾洪國的受洗證、筆記本、培訓資料等物證、書證,證人勾洪國、翟巖民等的證言,搜查、勘驗檢查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以及被告人胡石根的供述和辯解。公訴人、辯護人對證據進行了質證。被告人及辯護人對公訴人出示的證據均無異議。
劉某平在證言中說:“胡石根講的都是什麽地方發生了敏感案件,需要怎麽炒作、怎麽提供支持,他的主要思想就是利用各種敏感案件引發各種矛盾,給政府施壓,推翻中國的現行體制,在中國實現‘顏色革命’。”
證據顯示,2015年5月,黑龍江慶安縣火車站候車室一名襲警人員被執勤民警當場擊斃。事件發生後,胡石根授意翟巖民組織人員前往慶安進行非法聚集炒作,煽動不明真相的一些人對抗國家政權機關。
“我就是想抹黑司法,抹黑公安,抹黑政府。”胡石根供述,“我想讓更多的人認同我,引起老百姓對政府不信任。所有的敏感事件我都關註,我就想用這些敏感事件推動我的‘和平轉型’理論。”
根據指控,胡石根還企圖整合“民運圈”“死磕派律師圈”“職業訪民圈”等,來壯大參與“推墻”運動的力量。2015年2月,胡石根在北京“七味燒”餐廳參加由周世鋒、李和平、翟巖民等15人參與的聚會,圍繞“律師如何介入勞工運動”和“律師如何介入敏感案事件”等議題進行商議。胡石根提出“公民力量壯大、統治集團內部分裂、國際社會介入”系國家轉型的三大因素,“轉型、建國、民生、獎勵、懲罰”系建設未來國家的五大方案,積極策劃顛覆國家政權。
多名證人證言印證,這次聚會不是一次簡單的吃飯聚會,而是一次交流、完善顛覆國家政權思想,策劃、實施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聚會。聚會既有固定嚴格的討論規則,又有明確、具體指向顛覆國家政權的討論主題;既是對前期實施的顛覆活動的總結,又是對以後繼續組織、實施顛覆活動的密謀和策劃;既提出系統化的顛覆國家政權思想、方法和步驟,又是胡石根等人組織、策劃、實施顛覆國家政權的實際行為。
對此,胡石根供認不諱:“我多次在‘同城飯醉’中,向一些律師、訪民大談自己的‘和平轉型’理念,提出轉型的‘三大因素’‘三個階段’和‘五大方案’。我把這些理念灌輸給其他人,就是想達到‘顏色革命’的目的。”
在實施“推墻”運動的過程中,胡石根還與境外反華勢力深度勾連。2014年3、4月間,胡石根指派自己的“接班人”勾洪國赴境外參加由分裂分子參與的具有反華性質的培訓,接受推翻政權思想和方法的言傳身教。在法庭上,公訴人問胡石根為何派勾洪國參加培訓,胡石根回答,勾洪國年輕、有才華,有培養前途。
證據顯示,勾洪國參加培訓返回北京後,將培訓內容向胡石根進行匯報,並將相關資料交給胡石根。
“這個‘領袖營’有‘藏獨’、‘疆獨’的代表參與,學一些理論和技能,理論就是反對中共,技能是怎麽對抗中共政府,怎麽對抗執法等。”胡石根在供述中說。
公訴人認為,胡石根指派勾洪國赴境外參加反華培訓,意圖聯絡各種反華勢力,學習交流對抗政府經驗,接受推翻政權思想和方法的訓練,培植代理人員,實施危害國家政權犯罪活動,嚴重影響國家形象。
公訴人指出,胡石根組織、策劃、實施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其行為觸犯了刑法,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顛覆國家政權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胡石根刑罰執行完畢後再犯危害國家安全罪,系累犯,應當依法從重處罰。
中金所澄清“松綁”傳聞:放開限制與事實不符
去年股市異動期間,股指期貨成為“千夫所指”。自2015年6月開始,證監會及中金所連續推出多項限制措施,嚴厲打擊市場過度投機。經過一年多的基礎恢複,股指逐漸趨於平穩,近日市場有關為股指期貨“松綁”的呼聲又起。
8月4日有媒體報道稱,中金所考慮放寬對股指期貨交易的有關限制,可能會涉及非套保日內交易限制、保證金比率、手續費等多方面規定的放寬。隨後有媒體報道中金所近期召集了多位期貨公司高管論證股指期貨松綁方案,目前方案已上報至證監會。
《第一財經日報》下午向中金所進行求證,中金所盤後對上述傳聞做出回應。“我所關註到有媒體刊發中金所將放開股指期貨限制措施的消息,上述報道與事實不符,近期我所未對外發布過相關信息。”中金所表示,去年股市異常波動以後,中金所一直努力完善規則制度,強化一線監管,夯實市場運行基礎,為股指期貨功能發揮積極創造條件。
去年6月,隨著監管加強、股市去杠桿,A股大盤指數開始劇烈震蕩下行,股指期貨對於大盤指數的影響受到投資者諸多質疑。隨著“救市”啟動,證監會、中金所也開始對醞釀修訂規則、打擊過度投機,推出包括調高交易保證金、提高手續費、調低日內開倉量限制標準等一系管控措施。
2015年7月31日,中金所公布了一些列措施,以抑制過度投機交易,加大異常交易行為監管。 一是在不增加市場整體交易成本的前提下,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市場收費結構;二是嚴格市場異常交易行為認定和加強市場監管。
2015年8月25日,中金所針對“過度投機”又推出了三大舉措。一是分步提高股指期貨各合約非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準;二是調整滬深300、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日內開倉限制標準;三是提高股指期貨日內平倉手續費標準。
新規推出,令行禁止,違者立即遭到處罰。第二天(26日),中金所下發通知,宣布對164名客戶采取監管措施。其中對152名單日開倉量超過600手、13名日內撤單次數達到400次、1名自成交次數達到5次,共計164名(去除重複)客戶采取限制開倉1個月的監管措施。
據中金所介紹,為抑制市場過度投機,防範和控制市 場風險,促進股指期貨市場規範運行,中金所於8月25日發布《關於股指期貨異常交易監管標準及處理程序的通知》,進一步加強對股指期貨市場異常交易行為的監管。而上述被處罰的客戶,就是因為在8月26日交易行為違反通知的相關規定,所以中金所對其采取了監管措施。
“中金所將按照證監會有關要求,全面加強對客戶賬戶和市場異常交易行為的監管,並全面開展檢查工作,”中金所有關負責人當日(26日)表示,如發現會員單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將按照自律監管要求進行查處或移交監管部門依法查處。
隨著股市頻現“千股跌停”、“千股停牌”,流動性危急,監管層對股指期貨的約束也步步升級。
8月28日,中金所宣布上調股指期貨各合約非套保持倉交易保證金,進一步抑制股指期貨市場過度投機。
一方面,自2015年8月31日起,對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客戶在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0手的認定為“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的異常交易行為。另一方面,自2015年8月31日結算時起,將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各合約非套保持倉的交易保證金全部調整為合約價值的30%。
9月2日,中金所再次公布四項嚴控措施,包括調整股指期貨日內開倉限制標準、提高股指期貨各合約持倉交易保證金標準、大幅提高股指期貨平今倉手續費標準、加強股指期貨市場長期未交易賬戶管理。
嚴格的保證金、手續費、開倉量等限制,大大削弱了股指期貨的“做空”功能,同時削弱的還有“套保”功能,部分機構、期貨公司對於給股指期貨“松綁”表現出高度期待。
不過,《第一財經日報》4日下午從接近中金所人士處了解到,對股指期貨做出限制,是股市異動期間的非常措施,而放開這些限制,也並非中金所所能夠決定。
德國副總理宣判美歐TTIP談判事實上失敗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28日宣布,歐美《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談判事實上已經失敗了。
加布里爾表示,在長達3年間的14輪論談判之後,雙方甚至沒有在27個章節中的任一章上達成共識,其原因之一在於“歐洲人不想屈服於美國人的要求。”
實際上,就在本月初,德國經濟部在自己的一份內部評估報告中就認定,在短期內能完成TTIP談判的想法基本上是不現實的。而法國方面一度傳出希望將TTIP談判大幅推遲的消息。
令歐洲政界感到更為緊張的是,在歐洲民眾反對TTIP談判的同時,歐加自貿協定(CETA)也跟著躺槍,這份已經結束談判的自貿協定亦有可能再生變數。

TTIP談判失敗
美歐雙方都堅持TTIP談判仍有機會在2016年年底之前達成共識,並希望在今年7月,美歐雙方能夠達成TTIP的工作文本。
然而在今年7月美歐貿易談判代表之間進行了第14輪談判之後,其談判結果並不樂觀:其一是由於“英國退歐”對整體談判內容造成了影響,譬如對英國的貨物出口,占美國對歐洲貨物出口整體份額的三分之一,而在政府采購以及金融服務等方面,英國所占的比例就更巨大了,在美方談判隊伍看來,這些潛在的損失都需要在TTIP的談判中得以體現。
其二是由於“買美國貨”法案,美國拒絕對歐方企業進一步開放公共采購市場。“對於我來說,這就是反對自由貿易”。加布里爾表示。
由於美國存在《買美國貨》法案,歐洲企業進入美國市場受限。譬如美國警察局就不會將寶馬列入警車采購目標。實際上歐洲也沒有期待買美國貨法案能被廢除,尤其是正當選舉年之時,不過歐方希望美國可以同意創建豁免條款,但美國在談判中明顯對此不願變通,而加布里爾所指的“歐洲人不願屈服於美國人要求”亦旨在指出美方在此方面的固執。
雖然德國總理默克爾仍然支持美歐雙方在年內完成TTIP談判,然而加布里爾所率領的經濟部一直對此抱有悲觀情緒。此前德國經濟部一位官員在接受德國媒體(《德國商報》)的采訪時透露,三年都沒談妥的事情,怎麽可能三個月之內就搞定。默克爾對外表態出於她對實際談判的不了解。
德國經濟部在自己的內部報告中指出,美歐雙方在投資保護、政府采購、原產地標識、降低農產品關稅等問題上均存在嚴重分歧,且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均在大選中質疑自貿協定,令TTIP的前景不妙。
就在上個月,法國外交官亦對法新社表示,TTIP談判有可能被擱置到2017年法國和德國大選之後。由於臨近大選, 法國國內對TTIP的反對聲也開始增強。法國總統奧朗德此前威脅道,如果TTIP威脅到法國的農業領域,法國一定會拒絕TTIP。
據悉,9月22至23日,歐盟貿易委員將與各國貿易部長舉行會晤,商討當前TTIP談判進展並決定是否同美方展開最後的談判。而在此前的9月17日,德國將在包括柏林,法蘭克福,漢堡等多個大城市舉行盛大的反TTIP遊行。
歐加自貿協定躺槍
在此次訪談中,加布里爾為無辜“躺槍”的歐加自貿協定—CETA做出辯護,他表示CETA與TTIP不同,是一個公平的自貿協定,但他也承認CETA經常被與TTIP混淆在一起,令相關討論變得異常困難。
與上一代自貿協定不同的是,CETA和TTIP都屬於混合協定,即其中存在有關投資協定。混合協定通常需要獲得成員國議會批準。然而歐盟方面卻堅持認為, CETA是僅涉及歐盟權限的協定。
實際上這涉及到複雜的法條闡述,也涉及到了敏感的投資者與國家間投資爭議解決內容。上述內容在歐洲民眾間招致反感,並組成了“反TTIP&CETA”組織,其原因在於,歐洲民眾認為,如簽署CETA,將為TTIP的談判提供藍圖。從而為投資者與國家間投資爭議機制打開缺口。
加布里爾亦表示,如果CETA失敗,那麽TTIP也將隨之埋葬。
華蘭生物:媒體相關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
華蘭生物9月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中國資本證券網》9月2日刊登了“證監會通報6宗案件1宗內幕交易案涉及華蘭生物”的文章。華蘭生物經查閱中國證監會網站,該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

容克談蘋果稅收案:處罰結果基於事實和法律 不針對美國
9月4日,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G20新聞中心召開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容克談起日前蘋果被要求向愛爾蘭政府補交145億美元稅款問題,稱這一處罰沒有針對美國,只是歐盟明確規定,國家政府機構不能對某一個企業提供政策優惠。
在今日的發布會上,奧地利廣播和電視臺記者在提問時說,蘋果稅收案受到了美方強烈批評。除了蘋果,另外一家美企星巴克也備受關註。不久前,奧地利經濟部長提到,星巴克在奧地利繳納的稅比當地賣香腸的小店繳納的稅還要少。
對此,容克表示,蘋果案是由歐盟委員會決策的。2014年歐盟啟動調查,結果發現,愛爾蘭對美國蘋果公司提供了特殊優惠政策,根據歐盟相關規定,這是非法的。蘋果在當地繳納的稅明顯低於在美國的稅款。容克稱,這一處罰結果決定是基於事實和法律所作出的,沒有針對美國。
歐盟委員會近期裁定,10年來蘋果欠繳稅款145億美元,不過這只不過是今秋預計工作繁忙的歐盟官員打響的第一槍,歐盟委員會正在推進一系列監管規定和調查,旨在改變大批美國互聯網巨頭的行為。
9月2日庫克對歐盟的裁定反應激烈,並向愛爾蘭媒體表達了他的憤怒,抨擊這次裁決是政治鬧劇,稱歐盟委員會算錯了蘋果在愛爾蘭的稅率。隨後據《愛爾蘭時報》報道稱,歐盟反壟斷專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也回應了庫克的抨擊,稱歐盟的裁決絕對不是政治行為,並對其稅率計算結果作了辯護。她表示,歐盟官員使用了蘋果提供的數字,以及來自數年前美國參議院對此事進行的聽證會上的數字。
蘋果此次逃稅事件也引起美國、愛爾蘭國家政府不滿,美國財政部發言人在裁定發布當天則表態,歐盟這一決定很可能打擊外國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並損害美國與歐盟的經濟夥伴關系。美國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當天也稱歐盟這一做法已經威脅到國際稅收制度的公平。而愛爾蘭內閣也已經同意就歐盟委員會此次裁決蘋果逃稅一案進行上訴。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