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道不同不相為謀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gy0.html

   昔日徒弟小Z,酷愛證券投資與投機,多年前辭職,專門做起了小私募和代客理財。

   昨晚,他突然發來QQ:「密切關注下周大盤調整!」

   噢!股市大漲了一個月了,還沒像樣地調整過呢!小Z就是一直能夠想到和提醒我!

   「咋辦?」我問。

   「下周減倉!」他答。

   「全倉減還是減一半?」

   「不!先少減一點。」

   「只減一點,那下跌呢?」

   「再減。」

   「再繼續下跌呢?」

   「趨勢走壞,加大減倉比例!」

   「徹底走壞了,咋弄?」我又問。

   「走掉大部分!」他答。

   「我滴媽呀!你這豈不是叫我越跌越拋嗎?」我說,「反過來,行情轉好,你則又要叫我,先少買一點;若見形勢日益好起來,就要多買。這豈不是越漲越買嗎?」

   我接著說:「如此這般,怎麼賺呢?」

   「哎呀!你要看著趨勢做,等到上漲趨勢形成了,就有你賺的啦!」小Z最後說,「不過啊,提醒了你,你也老是不聽的,喜歡坐過山車!沒辦法!師傅哎!」

   我以前確實一直沒有聽從他,結果吃了好多次眼前虧!

   沒辦法!可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吧?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92

通脹大不同 Professor_Durrr

http://xueqiu.com/1459805993/22899339
本人愛玩德州撲克,統計數據上單挑SNG勝率比較高。今天@柴迷 讓我解釋一下德撲裡SNG涉及的波動性的問題,寫著寫著寫成長篇,在此整理一下。

德撲裡SNG是Sit&Go的縮寫,意味著5人桌人數坐滿即可開始比賽;為了避免比賽無限時的進行下去,每過一段時間,盲注的額度就會上升,也就意味著,加入一輪比賽的成本會不斷提高,一手牌輸贏會導致籌碼量波動性很大,給選手心態影響是很大的。

在普通現金桌中,你要做的就是靜靜等待一手大牌,比如AK同花,然後引誘對手下注,造一個大池,在強牌在手的情況下,提高投注比例來換取高收益,就像巴菲特的朋友施洛斯,一輩子就看的懂的就只有幾隻股票,不斷籌集資金,等待價格下跌到合理的地步然後建一個大倉。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這件事,只要盡力研究幾隻股票,然後等3-5年某些因素發生,把價格拉到很低的地步,建一個大倉。這樣收益率也很高,但是也要很能熬,耐心和眼光是核心因素。

但是在SNG比賽裡,因為盲注比例會不斷上升,所以持幣等待大牌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尤其在單挑的情況下,每一輪都要下盲注,很可能還沒等到大牌,自己的籌碼就一輪輪被洗掉了,所以在這樣的一種比賽裡,最優解反而是在拿到次優牌比如Ace high或者中對的時候全押,這種策略給對手以很高的波動性,因為如果跟注的話,手持弱牌很可能就會導致重大損失,對手的次優牌往往可能一次清場;如果不跟注等待大牌,那麼每一輪的高額盲注迫使對手很可能等不到大牌就被清場。

就像05-08的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一樣,雞犬升天,全民炒股,因為面對高通脹的持幣成本,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翻牌前全押是最優解,只要拿到哪怕是概念股,都可以跟炒一輪,這樣的收益率都要高於持幣存銀行。不受待見的反而是所謂的績優股,因為績優股的投機性沒有那麼強,沒有想像空間,就不存在翻前全押的跟注可能性,很可能績優股仍然是跟業績持平趨勢。

在高通脹的情況下做投資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因為持籌等大牌下重注,是我們作為專業投資者一個標準的打法,但是一方面在低利率導致的雞犬升天的環境下,不存在拿到大牌建大池的空間,就像重力被削弱了一樣,所有的投資品都不存在合理的價格,因為未來的所有收益可能性都被fully priced,所以一定預示著重力恢復正常之後的價格回歸;而另一方面,則是持幣成本的居高不下,導致持有現金的成本非常高。所以一切都是Reverse Poker,反向牌打一輪兩輪可以賺錢,但如果常打逆向牌,破產幾乎是注定的事;就像我們投股票,投機一次兩次,很可能小賭怡情,收益率很高,但是每次都投機,最後肯定要死的很慘。

我SNG將對手拖入單挑之後打得好,是因為我利用了對手的持籌等大牌的心理,拚命壓榨底池,對手跟注死的慢,不跟注死的快,迫使對手陷入兩難境地,從這個角度講,我扮演了中國人民銀行的角色。波動性這麼高的單挑對牌力的處理相對淡化,跟前面講的眼光和耐心沒什麼關係,更多看勇氣和讀人能力,也就是要對市場上的參與者心理很瞭解。

提一句,打德撲,SNG絕對不是常態,現金桌才是常態;錦標賽不是常態,澳門和拉斯維加斯才是常態。就像05-08年的高通脹的大牛市絕對不是常態一樣,09-12的波動市才是常態一樣。高通脹低利率的大牛市情況下作為專業投資者的痛苦的時光,其實並不影響結局,很多錦標賽打不好的選手是現金桌上的百萬富翁;很多A股踏空行情的高手,在現實生活中也身價過億。通脹+大量持有現金,這個組合儘管讓人痛苦,但也比資產腰斬來的讓人更舒服一些。

綜上所述,在低通脹的情況下,專業投資往往比較立竿見影;而在高通脹情況下,專業投資很容易不受待見,所以雪球網也算是生逢其時,若是07年誕生,我想版上這些人也會被嘲笑的很慘。我個人是巴菲特的忠實讀者,買股票標準很高,術語評價屬於緊凶,但是打德撲卻非常喜歡單挑這種松凶為主的打法,也算talking loose and playing tight.

此外,絕對不是說價值投資就是持籌等大牌下大注,我的意思是這只是一種比較流行的策略。我是巴菲特忠實讀者,也算是靠巴老的文字賺了點錢。有些人質疑價值投資,我只能說大家策略不同,希望您的策略經常有效,幫您致富。

@深圳價值投資者 對手等到大牌有兩個前提,就是首先要有足夠多手牌來支持這個概率,其次要有對比對手足夠深的籌碼來支撐超大的波動。文中我忘記提一點,就是一定要最開始建立足夠深的籌碼,來確保可以支撐高波動。做股票也一樣,那些動輒喊滿倉茅台的,腦子裡都沒有風險防範意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80

襪子專營:商業街專營店和百貨商場專櫃玩法大不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4529.html

i黑馬 導讀:最近連續看到了兩個專營襪子的商家,但售賣的形式並不一樣。一家位於一號線四惠地鐵站旁邊的一條不算繁華的步行街上,一個叫@愛川襪子 的襪子專營店,聽起來就比較有回味感。另外一家,位於人流剛剛起來的朝陽大悅城,一個叫@再尚秀 的襪子專櫃,也佔了不算小的一塊地方。雙方的特色幾乎都一樣,幾乎囊括了各種樣式各種檔次的襪子。

撇開店的名字和它們兩家的情況不談,我們把重點放在商業街專營店和百貨商場專櫃這兩種形態上來討論。

最基本的一個問題是,襪子專營這個市場是否存在?毫無疑問,這個市場百分之百的存在!最顯著的明證就是你在那些管理不規範的地鐵站旁經常性的會看到擺地攤和夜市的小攤小販們,而其中你常常會看到專營襪子的小商販的身影。他們主要是賣一些假名牌,價格都誇張到了極致。他們的口頭語就是「看一看啦,襪子便宜賣了啊,十塊錢四雙!」售價2.5元再扣掉成本的一雙雙襪子都能撐起一個地攤,可以想見襪子的利潤會有多大!在地攤上,有三個因素起著核心作用:第一,價格便宜。第二,襪子分辨不出檔次,也沒人去細分分辨。第三,大家不太關心質量好壞。

接下來就該討論是在商業街開專營店還是在百貨商店開專櫃賣襪子的問題了。在假設商業街和百貨商場每天人流一致的情況下,潛在客戶的場景最常用一般有兩個。

一個場景是目的性非常強,就是想買襪子。這種情境下,不管什麼形式他們都會進去,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兩者都容易促單。值得一提的是,專營店可以在燈光和陳列上做些文章,專櫃基本上做不到。所以二者相比,專營店相較於專櫃體驗更好,相對買的概率更高。但對於目的性很強的人,究竟二者買的概率差距有多大,還需要說話。有這方面數據的朋友歡迎貢獻出來啊!

另一個場景是無目的的逛。這種場景在現實中更普遍。據經驗猜測,第二種場景比例肯定比第一種要多N多倍。我們都知道在互聯網上有個定理:每讓用戶多一次點擊,用戶流失率就會大大增加!線下專營店和專櫃的區別也一樣一樣的。加了一個有形的門,就是在強迫一次點擊!我們在百貨商場裡幾乎看不到哪個專營店有實物的門,而都是兩面敞開就是這個原因。在逛的情況下,開放式的專櫃更給人以親近感,走在商場裡大家已經「逛」了它的產品,而商業街裡的專營店則設置了一到門檻,把更多的「逛」的人擋在了門外。

龍真斗膽說下觀察後的思考:

第一,如果產品以體驗為主。這特指的是你把襪子當做外露的裝飾品來賣,比如長筒襪,情趣襪,那商業街專營店裡的燈光和陳列等都是最佳選擇,當然了價格上也要上來了。如果你非要把舒適性、純棉等也作為體驗,那我覺得也可以放在專營店裡賣,但效果好不好,個人是持消極態度的。

第二,如果產品以非體驗為主。那三個選擇:一,特別看重價格的,那地攤上解決是最佳方案。二,急需但要那麼點層次的,那隨便找個最近的超市或百貨商場買雙就可以。三,無聊逛街和想更多選擇的,百貨市場裡的專櫃。

第三,龍真認為線下襪子專營只能走高端路線。做高端專營店,把店開在高端百貨商場和高端商業街地區或許是少有的靠譜的選擇。襪子這種品類屬於內衣型消費品,個性化和差異化被認可比較難,質量和價格上要求都不高,與其他衣服搭配上講究不多很容易陷入競爭,高價的理由只是裝叉和禮品。滿足裝叉和禮品需求,那就要把產品放在裝叉人常去的地方等他們。而且從@維棉的倒掉看,在女士決策為男士買高端的襪子作為禮品這個事情上,滿足女性的送禮需求也絕對是一個值得放在戰略高度考慮的事。

第四,襪子專營線上比線下更有吸引力。做電商拼價格靠走量比較容易,淘寶上的襪子專營的幾個大店營收都異常誇張,獨立電商@男人襪創新的包年模式也不錯。

第五,線下襪子專營有一個重要前提:它旁邊一定要有N多家服裝相關的店面彼此配套!沒有服飾飾品這些周邊氛圍烘托,逛的人即使看到了襪子專營,也會自動過濾掉「這個商場或商街還可以買到襪子」這層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316

超高效率的時間管理術 每天花十八分鐘 人生大不同

2013-03-11  TWM
 
 

 

你是否每天一睜開眼,就急著衝衝衝,以為拚命做事便是有效率?

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劉鏡清,和美國布雷格曼公司執行長彼得.布雷格曼可不是這樣,他們寧願先花幾分鐘制訂計畫,過程中再定時花幾分鐘檢視、改進;他們不只專注於「要做」什麼,也知道「不做」什麼其實更重要。

資誠企管顧問執行董事劉鏡清破除十迷思 提升你明天的競爭力相較於國外,台灣人做事大多習慣先做再說,缺乏事前規畫,以致效率不彰。資誠企管顧問執行董事劉鏡清建議,每天睡前花十分鐘回想今天學到什麼,同時規畫一下明天要做的事,就能愈做愈得心應手,能力與日俱增。

撰文‧孫蓉萍

各位回想一下自己的工作習慣。是不是接到任何工作之後立刻執行,先做再說?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劉鏡清以前也是如此。他回想說:「我剛畢業的時候做的工作是寫程式,為了證明能力,讓別人知道我寫得又快又好,所以一接到工作,馬上就動手寫。」不過二、三小時就寫完程式不表示效率高,因為接下來要花更多的時間除錯,整體來說,效率其實很差。於是劉鏡清開始尋求解決之道。他在一張紙上,先規畫程式要怎麼寫,接下來再實際動手寫,竟發現這樣不但速度更快,更重要的是不需要除錯。從此他就在職場上養成了訂計畫的習慣。

靠著縝密的計畫完成公司交辦的任務,劉鏡清在任職於IBM時,六年內就從專案管理師升到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並兼任工商事業群總經理,共帶領五百多人,還讓工商事業群的業績在一年內轉虧為盈,兩年內業績共提升四二%。

擬定計畫的意義在產生動能能創下高業績成長的原因,也是靠制訂計畫,而且跑在前面。「假設公司決定今年業績要比去年成長一○%,主管在一月十日宣布這個目標,要求員工思考策略,但接下來就過農曆年,結果第一季業績幾乎等於放棄。所以我的作法是,前一年的十月或十一月就讓我下面的員工知道目標和方向,預做準備,新的一年開始時,我們也已經做好全力衝業績的準備。」擬計畫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讓人產生「動能」。劉鏡清在帶業務團隊時,會請同仁思考:業績目標達成可以賺到多少錢?為什麼要賺這些錢?例如賺錢是為了買一輛車載家人出遊,有了購車計畫,就會有賺錢的動力,想辦法勤跑業務賺足買車的錢,而不是因為無法達到業績目標覺得壓力沉重,過得不開心。

而且制訂計畫不只是為了分配有限的時間,而是要讓自己的實力一天比一天堅強。要達到這個目的,有一項工作非常重要但常被忽視,就是回顧與反省。「我的一位同事畢業於國外的名校,也在知名外商企業工作過,但是去拜訪客戶時,總是無法在現場發揮他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後來我發現他的問題在於缺乏反省與練習,不能累積經驗。」劉鏡清給的改善建議,就是睡前花十分鐘回想,今天工作上是否學到什麼經驗,同時想一下第二天要做的事。「小時候爸爸都會叫我寫日記,雖然一年通常只寫五天就荒廢了,不過睡前回顧今天、展望明天,這樣的習慣讓我到現在還很受用。每個人的習性不同,我自己晚上的工作效率最高,才把思考的時間設定在晚上。」這個習慣的重點有兩個,第一是當天就要做,因為人的記憶力有限,不快點做就會忘記,就像我們在求學時期,要記住老師上課的內容,除了預習和上課認真聽講之外,最好當天回家就複習。第二是如果不回想、檢討,就無法累積經驗,以後可能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另一方面,對明天要做的事有初步的想法,做起事來會更從容、快速掌握重點。

劉鏡清說:「例如我今天去見一位客戶,我和客戶應對時,哪裡答得好、哪裡答得不好、客戶今天為什麼會對我說這番話等,都可以利用睡前的一點點時間想一下。每天檢討改進,久而久之,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自然知道如何因應;以前讀的書也能應用在工作上。」劉鏡清認為很多人空有學問,卻是一座「圖書館」,一定要有人上門來借書才能應用。一個成功人士的腦應該是「知識庫」,自己可以隨時存取資料。因為只要想關鍵的重要事情就好,一天只要花五到十分鐘「預習和複習」,累積下來的實力就相當可觀。

找出可以不做的事

上班族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坐在辦公室內,不斷有人和事來干擾,打亂既定的計畫,事情永遠做不完!因此適時說「不」,是必須學習的一門大學問。但是該怎麼做才能有效率又不得罪任何人呢?

分身乏術的時候,劉鏡清會把要求他做事的同事找來一起協調,「扣除八小時睡覺時間,十六個小時都奉獻給你們,但今天還是做不完這所有事情,你們誰可以讓步?」這時候比較沒有急迫性,或可以尋求其他人支援的同事,就會退出。

必須獨力完成的事有一長串的時候,不妨拿出一張A4的紙,折成四格,縱軸是重要性:愈往上愈重要,愈往下愈不重要;橫軸是可行性,愈往右可行性愈高,愈往左愈難完成。接下來把所有待辦事項放進這個表裡篩選,右上方的格子內,就是重要又容易做到的事,應該優先完成;其次是左上方,也就是重要但不易做到的事;第三要完成的是右下方,不重要但可行性高的事;左下方既難又不重要的事,就應該捨棄。但劉鏡清提醒:如果是老闆交辦的事,則又另當別論。

此外,安排工作也有訣竅,如果發揮洞察力和同理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就能事半功倍,減少溝通和做白工的機會。例如你如果不能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在工作上就做不到他要的結果。你不懂會計部門要什麼,一味地用科技語言和財會人員溝通,雙方很難有交集。

近年來人們愈來愈重視家庭生活,追求工作與生活上的平衡。對劉鏡清來說,這不構成問題的原因是,「就像我們上網或玩遊戲常玩到廢寢忘食而不以為苦,我在做的是我喜歡的工作,當工作就是生活的時候,就不需要平衡了。」所以不要問你的工作和生活如何取得平衡,應該思考的是:這是不是你喜歡的工作?

平日照著這一套計畫,讓劉鏡清有效率地完成各項工作,周末假日就能把時間留給家人,不但培養親子感情,而且休息才能走更長的路。

破除10 大迷思,

你也是時間管理達人

迷思 解決方法

未設定工作清單 隨時帶筆記,並善用電子產品

項目必須清楚而有效

未設定個人目標 想像半年、一年或十年後的自己

確切知道管理時間的目的

無優先順序概念 必要時勇敢說「不」

先判斷是否為自己的績效

分心情形嚴重 減少MSN、電子郵件等干擾

學會如何提高注意力

延遲與耽擱 建立信心,不怕失敗

提升工作能力

事情太多 適時求救

授權給部屬代勞

忙得沒有頭緒 學習放慢腳步

建立其他嗜好

一心多用 不要一邊工作一邊MSN

同一時間專心做一件事

忘記休息 休息短短5分鐘也好Work hard不是老闆欣賞你的原因排程無效率 知道自己何時工作效率最高

重要工作放在最清醒時間

資料來源:劉鏡清

劉鏡清

出生:1963年

現職:資誠企管顧問執行董事及合夥人經歷: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工商事業群總經理等學歷:台大商學研究所、中原大學數學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87

不同行業中的龍頭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26.html
價值投資可以非常保守, 買來買去都是三幾支自己非常瞭解的股票, 只要在非常有價值的時期下重注, 回報就自然差不到哪裡去。如果想在當中加一點樂趣 (本身賺錢不一定需要樂趣), 可以考考自己眼光, 發掘未來的新星, 風險自然會略高一點, 成功的話回報可以非常可觀。

價值投資還有沒有更有趣的方法呢? 止凡看過一種, 是先要選好不同行業中的龍頭, 或同業中表現相對出色的公司, 追蹤其股票, 這些公司不一定是長期增長型, 可以是週期股。當選好了不同行業中的黑馬之後, 要留意的是宏觀經濟。

在不同的經濟市況及政府政策之下, 不同行業會有不同的表現。例如側重出口的公司, 在環球經濟低迷及不明朗之下, 表現自然不濟, 進入下跌週期。與此同時, 中央政策多會側重發展內需經濟, 內需公司的股票可能因此受刺激。

正是這樣, 瞭解不同行業的相關性, 可在不同的時間中找到最理想的投資行業。相反, 到某行業到了上升週期的尾聲就沽出, 這就是我另一種價值投資操作。這個投資操作需要對地方以至世界經濟非常瞭解, 無時無刻都知道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情, 資金正在流到什麼地方去。

曹仁超先生經常說牛眼投資法, 從上而下的分析找爆升股, 同樣亦是價值投資法的一種, 但好像操作起來一點也不沉悶, 非常精彩。不過, 作為打工仔, 又能否花這樣的精神時間去閱讀大量資料及花長時間研究分析? 又是一個重要問題。

以上說的至少有三種價值投資操作, 一是長期在合適時間買入增長股並持有, 二是發掘明日之星, 三是瞭解不同行業關係並在不同時間購入當旺行業的股票。每種各有好壞, 操作難度不一, 選擇哪種要視乎財務知識及個人性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998

相逢恨晚!如早三個月巳睇諗樣兄文章決定必不同(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511

是的,投資樓市前是先做點功課。小妹入的兩件貨都唔好,一件間隔差,一件樓齡舊。當然細價樓在呢幾年升幅跑贏大價樓,用事後孔明來說小妹是做對了! 惟其原意是否睇準此浪而捕捉,相信佢心中有數,另外諗樣認為長遠計都係大碼樓號贏細價樓,詳細解說在交流會時再作交待。

 

 

對打工人仕,最好都係由計出借貸力開始。因打工仔借貸力最易計出,亦是其用予「逆轉勝」之「武器」。讀者家庭月入約7萬至9萬,最大借貸力為$(90000*50%/10000)*2.59=11.6mil,$$(90000*50%/10000)*2.59=9mil之間。現在持貨為4.2mil+4.2mil+6mil=14.4mil。大為超出可承受能力,亦因此小妹睇埋筆者之文章後會有對最近入貨有點後悔。筆者所作的,只是為大家買唔買樓,加唔加碼時提供一個客觀的考慮吧。還有一點要留意是個人借貸力在淡市有可能大幅縮少的! 金融地產行業更要留意。

 

上段陳列客觀事實後,應做的就是減磅。現在三間樓只得自住青衣沒SSD,讀者覺得好住不會搬出,現只可考慮沽出奧運站單位,賺價有一定水位,舊版SSD比埋5%都賺近80萬。當然市況未危急,可以密切留意市況等一等,何況近日睇樓人潮再現,且看二月所出辣招可在五月被消化,當然最緊要係環球市場無震盪消息,因香港樓市熾熱是國際金融亙動所產出的問題,只可因國際金融崩壞而瓦解。

 

除了沽樓減磅外,可能三間房之樓按轉到不同銀行。三間樓總借貸為$(2.0+2.94+2.8)mil=7.74mil。即負債約為找貨(14.4mil)之一半。當然不代表樓市跌一半小妹都仲未有負資產風險,因為結欠是不平均的。可將自住樓加按,如留在原銀行加按,可以傾下有冇得保留原有hibor計劃,而今次加借的就用prime plan計數,利息約為2.4%。萬一樓市走勢向下,請萬勿依戀只剩二百萬的低息hibor貸款,轉按作靈活按揭計劃,放番一半借出金額在戶口中收等同按息之活期利率,洗費不是差很遠而矣。提高現金流是萬全之策,就當每個月比多一至兩千蚊當買個保險亦是明智。

 

在新政策下新買入三房而不能「反手」沽出,政府想業主們乜都唔好做,你賣樓就係逆佢意,話比人應賣樓有錢賺更應被批鬥! 至於讀者亦不好有感相逢恨晚,現在計清楚自己盤數,預先作出準備,第時見生天時有三間樓在手實是令人鼓舞。自己唯有保重身體,萬勿令自己現金流切斷,多留意市場為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01

產能過剩對不同產業公司的影響(中間耐用品) 中間耐用品:鋼鐵、水泥、工程機械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28d5980101d2vf.html
中間耐用品行業是指其產品使用期長久,產品作為其他公司原料或工具的行業,如鋼鐵廠供應汽車板給汽車公司作為原料、供應建築材料給房地產做原料,水泥廠供應水泥給建築商作為原料,工程機械公司供應挖掘機給建築商作為工具。

鋼鐵業屬於資金密集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高,包括折舊的固定成本也非常高,一般通過產量提高來降低成本,產量越高,單位固定成本越低。鋼鐵產品屬於工業中間品,差異化程度相對來說並不大,只要能夠滿足強度、拉伸、尺寸、板形等功能需求即可,即使有些公司在一些產品上有技術和裝備優勢,也難以長期保持下去,因為這些技術和裝備都可以通過錢買到。

多數產品的競爭一般都經歷三個階段,分別為功能性競爭階段、便捷性競爭階段和價格競爭階段,鋼鐵業也不例外,並且不經歷便捷性競爭階段,直接從功能性競爭階段進入價格競爭階段。價格競爭主要依靠成本優勢,成本優勢會轉化為價格優勢,成本低的鋼鐵公司在其他鋼鐵廠虧損的時候能夠繼續產生利潤,並能夠藉機兼併。

鋼鐵行業一旦總產能過剩,絕大多數公司將處於尷尬境地。一方面,減少產量將導致單位固定成本上升,所以必須維持高產量,另一方面,生產越多虧損越多,最後會導致全行業虧損,直到長時間的虧損造成大部分公司無法負擔,一部分公司開始關閉破產,一部分公司會被兼併。

鋼鐵作為一種社會廣泛使用的基礎材料,其年需求量大約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增加額成正比,鋼鐵線材主要用於建築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鋼鐵板材用於汽車、家電、機械等行業,鋼鐵厚板主要用於造船業。

當GDP快速增長時,年GDP增加量也處於上升趨勢,此時鋼鐵需求量也會上升,當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基礎設施、汽車、家電、機械等人均擁有量開始接近飽和,GDP增速開始變慢,年GDP增加量開始持平甚至下降,此時鋼鐵需求也會開始下降。

美國和日本的鋼鐵產量在1973年同時達到歷史高位,之後逐漸降低。美國在1973年的鋼鐵產量為1.36億噸,2009年為0.58億噸,下降了58%。日本在1973年的鋼鐵產量為1.19億噸,2009年為0.87億噸,下降了27%,日本鋼鐵產量下降較小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跟上了中國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腳步,避免了美國式的大規模企業破產重組。

美國鋼鐵需求量自1973年開始下降後,其國內鋼鐵公司陸續破產重組,幾乎所有鋼鐵公司從此一蹶不振,只有一家鋼鐵廠逆勢從一家小鋼廠成長為美國第二大鋼鐵公司,這家公司是紐柯鋼鐵。在70年代後,美國基本完成工業化,社會鋼鐵保有量達到一定水平,每年會產生大量廢鋼,如汽車報廢、舊建築、舊機器、舊家電等產生的廢鋼。紐柯鋼鐵抓住這個機會,以廢鋼為原料,採用短流程電爐煉鋼等新技術,製造成本遠低於傳統的長流程高爐煉鋼,逐步佔領市場,其之後30多年的年均銷售增長率約20%。

中國在2012年的鋼鐵產能約為10億噸,鋼鐵產量為7.17億噸,過剩產能約3億噸,造成全行業虧損,這個局面可能會持續相當長時間,也許10年也許20年。中國鋼鐵業的產能過剩背後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即是體制問題,國有企業主導著整個行業,國有企業管理層為了迎合政府的政績需要和自身的功績,不顧投資效益爭相擴大產能,地方政府和央企都有著自己的利益,最後導致現在的局面,並且誰也不會先投降尋求被合併,除非虧的資不抵債,這個調整的過程估計非常漫長。

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未出現類似紐柯鋼鐵的低成本鋼鐵製造廠,所以目前為止國內上市的鋼鐵公司都命運難測。寶鋼雖然有些技術和管理優勢,但受制於國企體制,並強行上馬湛江項目,加上生產成本難以降低,未來難有起色;沙鋼有體制和管理優勢,但在成本上沒有顯著差異。期待中國未來能夠出現像紐柯鋼鐵一樣的以廢鋼為原料的低成本鋼鐵廠。

水泥的屬性與鋼鐵類似,都是社會基礎原材料,但用途範圍比鋼鐵要小,水泥主要用於建築和基礎設施,其需求量與建築和基礎設施投資量成正比。一旦房地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不增長,水泥的需求量也會停止增長。水泥由於在功能上差異小,難以取得功能上的競爭優勢,最後也是以成本作為主要市場競爭手段。由於水泥的運輸費用佔成本的比例較大,因此具有水路運輸優勢的公司具有相對的優勢。

工程機械作為一種建築工具,其需求量與建築和基礎設施投資的增加量成正比。以挖掘機為例,假設其使用壽命為10年,若今年的挖掘機數量已經能夠滿足社會需要,明年如果建築業和基礎設施投資不增加,那麼需要增加的挖掘機數量幾乎為零,除非少部分挖掘機的使用壽命到期報廢需要填補,因為今年的挖掘機在明年還能繼續使用。所以一旦遇上基礎設施投資停止增長或房地產調控造成地產投資增長放緩,工程機械行業的日子會非常難過。工程機械公司之間也主要依靠成本來建立競爭優勢,技術、資本等方面的優勢都會在一定時間內被別人追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810

產能過剩對不同產業公司的影響(終端耐用品)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http://xueqiu.com/9220236682/23880700
產能過剩指某類產品的產量超過需求,產能嚴重過剩會對行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但對於不同行業內的不同公司有不同影響,有些行業會整體低迷,少數能夠逆勢,有些行業會高端受益,有些行業集中度會逐漸提高。下面根據屬性和影響後果不同,分類進行討論。

終端耐用品:房地產、汽車

房地產和汽車都屬於直接被消費者購買的產品,並且具有長久耐用性。商品住房一般能夠使用50年以上,人一生只買一套房就足矣。

在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新房的需求主要來源於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由於這一過程短則幾十年,長則上百年,這會形成一個長期的需求上升,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會階段性的產能過剩。這種產能過剩會導致短期的價格下跌,由於是終端產品,房地產建造商會及時作出反應,減少開工量,從而導致第二年新房供應量大幅減少,由於需求並沒有減少,隨後房產價格也會再次上升,甚至超過上次的價格,如此循環上升。

在供過於求的時期,量價齊跌,銀行為了控制風險信貸會收縮,大量地產商會難以得到貸款支持,但管理良好、資金實力強的公司反而容易得到貸款,此時對於實力強的公司是個擴張提高市場佔有率的時機。這種情況類似2009年以來的房地產調控,許多小房產開發商難以融資,但萬科這種實力強的公司反而快速增長,市場佔有率逐步提高。

在發達國家,城市化基本完成,新房的需求主要來自新婚夫妻的增多,根本上是依賴新生人口的增長。

在新生人口繼續增長的國家,如美國,在繁榮期也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特別是在利率降低的情況下,民眾和金融機構都提高槓桿,房產價格和居民財富之間相互加強,形成大的房產泡沫,最後泡沫破裂,房產價格暴跌,成交量急劇下降,市場進入蕭條期,若干年後增長的需求重新與產量匹配,開始恢復增長。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即屬於這種情況,這種情況下,資金實力強能夠安全過冬的房產開發公司最後會重新崛起。

在新生人口幾乎停止增長或負增長的國家,如日本,繁榮期造成的大泡沫在破裂後的傷害會更大,因為在產能過剩的同時,需求也在下降,日本房地產在1990年泡沫破裂之後知道到現在都沒有恢復增長。中國若繼續實行計劃生育,大約十至二十年之後也許同日本差不多,城鎮化完成後遇上人口的下降,也存在發生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陷入蕭條的風險。

汽車的使用期比住房的使用期短許多,一般使用5-10年,因此其波動性比房地產市場要小。在經濟繁榮期,汽車生產商大幅提高產能,當經濟危機或市場蕭條期到來,民眾開始緊衣縮食,需求下降,造成供大於求,價格和銷量齊跌。在蕭條期,銀行收縮信貸,財務風險過高的公司由於借不到資金,加上開支大入不敷出容易破產,實力強的公司借此機會進行兼併收購,市場集中度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118

兩種不同的投資人 坐關

http://xueqiu.com/2194610753/24492462
出門幾天了。老同學從事證券業有二十年,這次專門拐到他的地盤,跟他聊天。他約了兩撥朋友,正好是兩種不同的投資人。聊完,老同學送我到機場。匆匆告別,換登機牌,安檢,進到登機口才發現飛機晚點三個小時。百無聊奈,上雪球說說感想。
雪球是個隱姓埋名的地方,就不說真名,哈哈,要是提到的朋友看到了,也別對號入座哈。
我見到的兩撥朋友都是成功的投資人。第一撥是機構,資金量大,人多。他們認為中國的股市只有交易性機會,還強調說是血的教訓讓他們選擇這種做法。他們看好房地產,但不看好銀行,認為餘額寶和民間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金融衝擊很大,而且現在的銀行若把傷疤揭開會很可怕。
第二撥只有一個人,從事證券投資有二十年。他每天宅在家裡,從不跑上市公司,主要在網上收集信息。看中一隻股票,觀察半年以上才會買入。買入後,持股時間比較長。平時儘量不看盤,減少市場對自己的干擾。以前每天會用大量時間看資料,做到後來,思考比閱讀的時間還多。他說,價值投資是反人性的,很多人標榜自己是價值投資,但做到後來,經不起誘惑,都變成了交易性投資。
是啊,按照「貓論」,我以為,在這個市場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不能因為自己是價值投資人,就否認交易性投資(「交易性投資」是這次聽到最多的詞兒,覺得很貼切)。關鍵是要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投資系統,才能在這個少數人賺錢的行業有立足之地。
機場亂糟糟的,總是有晚點的消息,就簡單寫這麼多。
對了,補充一點,一路上高鐵滿員,機場也是熱鬧非凡,感覺中國「硬著陸」是危言聳聽。最近總是聽到一些不好的消息,我以為是把不好的東東放大了。我懷疑這是有人有意為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13

二元思考:做天使和二級市場考察標準不同 二元思考

http://xueqiu.com/8043349831/24744485

@二元思考,雪球最早一批用戶之一,也是中國股市最早一批股民之一,入市20年,「大學玩認購證賺了酒錢,於是開始關注股票市場」。二元學計算機出身,畢業後從事了很多行業,「早年在零售行業,先從事了管理和企業運營工作,後在國外又回歸了專業」。
雖然職業經歷豐富,他現在的生活卻很「懶散」,「自由人,喜歡到處走走看看。(做)天使和二級為讀書外的主要腦力勞動」。
也許是在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中「吃過大虧」,二元現在在投資上相對謹慎,強調「確定性」,「對於追求確定性的投資,我自問自己是否可以做高管,如果不行,是不會列入此類組合的」。

查看原圖以下是我們和二元思考交流的全文:
————
雪球:您目前是職業做投資?
二元思考:談不上職業做投資,生活比較懶散,喜歡到處走走看看。投資如同做公益一樣,人總是要有些事情寄託。力所能及地幫助一些企業和孩子成長,自己積累的教訓可以與別人共享,可能會有一些意義。

雪球:主要投資哪些市場?
二元思考:主要是港股和美股,歐洲主要是債券。

雪球:您做天使,關注哪一類團隊比較多?
二元思考:天使在互聯網改變傳統行業的應用多一些。因為在互聯網投資上吃過大虧,所以追求確定性多一些。兩者的結合,既有創新,又有一定確定性。

雪球:做天使和二級市場,對您來說,在選擇標的上有什麼不同嗎?
二元思考:天使部分,觀察產品或服務的效用創新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二級市場,看消費者的黏性和病毒拓展能力及貨幣化可能。例如雪球,創新性及不可替代性都是獨特的,雖當下缺乏有效的變現渠道,但在投資界的媒體影響力已首屈一指。天使一定要投,但放在二級市場上,我是不會投資雪球的。用戶的基數和貨幣化目前看不到突破口,也許還是自己不懂。

雪球:目前投的團隊是做哪個方向的?
二元思考:天使部分在互聯網上的有幾個,大多是改造傳統行業產業鏈的。

雪球:您在傳統行業的經歷應該也很豐富。之前看到您判斷內地服飾即將迎來新的崛起期。這個判斷的基礎是什麼?
二元思考:職業經歷還好。只是感受到環境的誨人不倦,所以選擇夾著尾巴做人比較自如。
從行業定位上看,服裝行業永遠存在。觀察歐美大眾服裝品牌,幾十年更替很少。隨著國力的增強,中國人穿自己的品牌是趨勢,總要出幾個國產品牌。掐指算算,見過錢的,不投機取巧的,沒有多少選擇了。

雪球:看過您不少實地調研的帖子,是不是傾向於用這種方式去瞭解一個公司?
二元思考:對,我傾向於實地調查。這個前提是理解標的生意。對於追求確定性的投資,我自問自己是否可以做高管,如果不行,是不會列入此類組合的。如此,此類投資是長期的,只是對於中國範圍的企業,我會循環地買入或賣出,畢竟我們的企業歷史太短,對於市場的理解也是漸進的,這同投資美國的企業是不同的。巴菲特長期持有優質企業的方式在中國當下暫不可行。

雪球:目前在服飾股的倉位可以披露嗎?
二元思考:中國企業現在持有安踏、中國動向。前者是確定性,後者是投機。

雪球:您經常談到投資上的確定性。您自認為是價值投資者嗎?
二元思考:不是完全的價值投資。我的組合中追求確定性部分,賺的是企業的。這些企業是我懂的,問自己去經營,如果做多沒有現有團隊好,那就投吧。高風險部分,要賺市場的錢,又不需要思考的事情就「太少」了。

雪球:這種投資思路大概是什麼時候開始形成的?
二元思考: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後被爆倉就開始思考如何長久的從股市上賺錢,直到06、07年開始接觸巴菲特投投資理念,才有些眉目。

雪球:除了投資類,您平常還愛看哪些書?
二元思考:近來主要經典類的,中國和西方經濟;還有科技浪潮的,以美國為多。投資類的書,前幾年較多。

雪球:您關注科技股,服飾股,銀行股,傳統零售股,這麼大的範圍,平常都通過什麼渠道收集信息呢?
二元思考:(我)觀察的企業較多,所以有機會可能同從業者多瞭解,加上投行的研究報告,以及類似虎嗅、雪球等網站。
對於極具創新性的企業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企業,大都看不準,也許是老矣。如此,很看好i美股的基金,畢竟這是更年輕的天下。一代人做一代事。

雪球:您剛開始是什麼機會接觸到雪球的?在雪球上一般跟誰交流比較多?
二元思考:看註冊順序,應該雪球早期進來的吧。同@Pune的碎片哥 交流最多,收穫頗豐。修身、齊家的核心都是明德敬賢,投天使,最終投的是人。在我的組合裡,有著高風險部分。對於反覆確認的雪球大拿,我是願意推翻自己的觀點。

雪球:所以通過雪球,也改變了一部分原有的認識?主要是指科技股嗎?
二元思考:是的,對於互聯網公司的認識改變不少。例如360,我是中途上車。基於對周董的RP不認可,剛上市我是沒有買的。看了不少雪球大拿的發言以及身邊的情況,加之去年在硅谷的考察,不滿足現狀的桀驁不馴也許才是互聯網真正需要的。

雪球:360您打算長期拿著嗎?
二元思考:360長期持有,雖中途上車,但已經翻倍,出了一半,所以成本為負。我現在看不到360的替代者,百度太斯文,收了91,對於360會有衝擊。但360從PC到手機上的遷徙太自然了,接近0成本。

雪球:另外一隻雪球大熱門股特斯拉,您好像不看好,是覺得這裡面的不確定性更大?
二元思考:特斯拉是我2013最大的遺憾,去過公司考察,只是錯誤地強調了確定性,而忽視了其鯰魚效應對於產業的攪動,以互聯網的精神做汽車。這同360,是異曲同工。現在是不看好,在於沒有百萬級規模化的產業應用。這也許還是自己不懂,此部分真得要借助專業基金團隊了。

雪球:這是不是也是您現在做天使的一個原因,想要在互聯網上抓住更大的機會?
二元思考:那倒不是,已經過了對錢追求的時段,投資天使一是觀察行業的變遷;二是保持自己對於行業的敏感性,別OUT了;三是自己嘗過的教訓,還有一些價值。

雪球:現在的生活節奏大概是怎樣的?
二元思考:每年有一段時間在世界各地走走。不走的時候,如果不出差,早晨游泳,回來看隔夜信息及投行報告,以及必須的雪球。看看大家在關注討論什麼,偶爾也會將自己的思考碎片扔出去。下午會看看書,偶爾找行業朋友聊聊天。晚上晚餐後會到處溜躂,一則消化,二則看看世間百態。

雪球:一般出門會選擇哪些地方,算是邊玩邊觀察市場?
二元思考:沒有特別的計劃,如果某些地區有自己感興趣的,則找空走走。例如金融危機的時候在美國、歐洲溜躂了不少日子。去年在東歐遊走,感覺老百姓對於危機沒啥反應,日子照過,啤酒照喝。今年比較感興趣台灣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會多安排時間在台灣看看。台灣的美食很多,除了業者的專業和敬業外,當地的食材很重要,西紅柿、黃瓜、辣椒等等,還有著我們小時候記憶中的蔬菜味道。

雪球:通常去一個國家,有什麼必看的項目嗎?譬如日常消費?
二元思考:當地的名勝古蹟是必看的,美食也是必吃的,可惜是中國胃,不能吃太多的奶製品。於是歐洲美國的中餐館,我去過的地方都算比較熟悉的,不過大多太難吃了。說洛陽大叔在紐約賣肉夾饃,日進八百美元,我是堅決相信的。中國美食在歐美推廣的太差了,反而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中國美食得到了弘揚。當地的優勢產業也是觀察目標之一,有可能回去當地企業走走看看。

雪球:在這些遊歷中,有沒有什麼有意思的發現和收穫?
二元思考:對於中國的未來,我曾經迷惑過。在歐洲遊蕩了幾次,其高福利已墊高了企業成本,加之勤奮有缺,就凸顯了中國人的優勢。一個投資50萬歐的中餐廳兩年就能回本,我就想中國人憑啥在全球沒有機會了?
同美國、英國的一些學者交流後,其不乏對於中國模式讚賞的學者。誰能在三十年解決了十億人的溫飽問題?資本主義國家為維護創造力,政府奉行少干預。但另一方面,放任就會出現過剩,隨之市場的過激糾正又會導致恐慌和失業,這在近幾年的歐洲危機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市場多級,這都是天成的優勢,加之新一屆政府當下的施政,我看好10年。

雪球:未來這幾年,是計劃在中國市場發掘更多的投資機會?
二元思考:關於政府與市場,我比較推崇《動物精神》一書。中國當下,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就是機遇。過去幾年,我去過不少鄉村,深刻感受到了城鎮發展給農民帶來的好處,特別是土地流轉所帶來的貨幣。按照他們的話說,三十年前,是清湯寡水,勒著褲腰帶扛鋤頭。現在不僅有了小洋樓,汽車也逐漸進入了家庭。買入長城汽車、海信科龍都是基於這個大背景。未來無論是城鎮化還是收入倍增,都意味著巨大的外延和內生增長,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統一市場,這是卵巢彩票,多加珍惜。

雪球:重點會關注的哪些行業的機會?
二元思考:我投資的行業主要在消費品、互聯網和公用事業,一是生活必須,二是生活變革,三是生活基礎。投資的穩定增長是我的目標。

雪球:從您對經濟的看法和投資策略看,是不是自上而下去選股?
二元思考:不盡然。投資中國的企業,在確定性範疇裡,對於企業的瞭解是第一位的。只是我個人以為中國企業歷史太短,很難穿越週期,所以根據宏觀會有賣出買入地循環。

雪球:在您的投資經歷中,有哪些滿意的個案?或者對您來說影響特別大的投資。
二元思考:更多的是不滿意,特別是在互聯網方面的投資。傳統行業賺一兩倍很難,但在互聯網則會成為常態。

雪球:現階段,對生活和投資有什麼新的規劃嗎?
二元思考:暫時沒有,等新一屆政府的施政主張明朗化後,再決定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