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初創企業必不可少的十項衡量指標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6205.html

在今天分析工具應用廣泛的今天,我們可以很容易為您的企業考量很多指標。對於在「大掃除」中確保公司主營業務,去繁從簡,這是對各項指標非常大的挑戰。下面是我這些年參加很多董事會會議常用到的十項指標。他們對一個企業創始人應該如何用高標準衡量企業的問題給出了回答。你應該有更多的指標,但是我想強調介紹給你的這十項非常重要,建議你和你的董事會每週都要進行審查。

指標格式

清除數據能夠提高效率。為了更好地瞭解一個數據點和它的含義,我們必須把它放在表格上下文中進行考量。

我選出三張幻燈片,一張是公司優先考量的(分佈,交互度,收入)這些重要數據能夠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根據幻燈片顯示,比較每個月的指標然後計算每月的變化,算出六個月的平均水平,最後,將指標與希望達到的目標進行比較。看下面的例子。

QQ截图20130328181209

在大多數企業中,每月增長率的增幅是非常重要的。然而,TSM使每月增幅的幅度更加平緩。比較每月的TSM,把月增長率跟他比較,就能得出月增長率是在增長還是在減小,然後進一步評估季度指標。接下來的問題是,董事會成員和創始人應該要問,為什麼會這樣?

指標/問卷

現在,我們已經有基本衡量的標準了,讓我們來談談關於那些指標的問題。每個度量標準都是根據設計的問題回答的。挑選那些與業務相關的。

分銷渠道

1、上個月新增用戶通道的/ TSM增長的速率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提高用戶群?哪些用戶來源是最好的?

2、總用戶基數/ TSM增長的速度:將每月增長率與總用戶數相比的重要性是什麼?

3、獲取客戶的成本,終身價值和投資回收期:  我們可以通過有償收購的增長速度?我們獲得客戶盈利?我們花得起多少新客戶?這是如何隨時間而改變嗎?

交互度

 4、活躍用戶(依據你的產品有不同定義)渠道/ TSM增長的速率:我們是否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他們最想要的東西/需要什麼?通過哪些渠道尋找用戶是最有效的?

5、在規定時間內,%用戶使用最多的三項功能:我們的產品與舉措是正確的嗎?

收入

6、收入/ TSM收入增長:收入是否增長了呢?

7、每月的支付率:有多少用戶已經進行付費?我們是否提高客戶支付的能力?

8、每一個付費用戶的託管賬戶與獨立賬戶的花費帳戶管理團隊的影響是什麼?

9、客戶流失率/ TSM客戶流失率:我們如何更好的保留我們的客戶?

10、消耗速率:什麼時候我們是盈利的?什麼時候我們的現金?什麼時候我們需要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01

戴維斯家族的十項投資原則:成長與價值之辯 億利達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0522492

不買廉價股,不買高價股,購買適度成長型公司價格適中的股票,耐心等待直到股價合理,順流而動,主題投資,讓績優股一統天下,信賴卓越管理,忘記過去,堅持到底.

在眾多高速成長型公司中,幾個可靠的贏家(例如微軟和沃爾瑪)在每個10年期內的漲幅都位於最前列。選擇下一個可靠的贏家,進行四位數的投資,那麼20年後你就能帶著七位數的投資組合退休了。每個投資者都希望擁有微軟的股票,它的股價幾乎在任何時候看上去都那麼誘人。在盈利較高的時期,其股價始終保持在30-40倍的市盈率。另外,由於收益每24個月翻一番,微軟的投資者總是發現自己兩年前隨隨便便購買的股票實在是撿了個大便宜。他們的耐心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在微軟發展初期進行適度投資無異於中了彩票。投資致富的訣竅是什麼?每年都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公開上市,訣竅就在於要在這些前景光明的公司中找出另一家微軟。但是要選擇一家能持續發展的公司,就跟指出沙灘上的哪顆海龜蛋將來會孵出最大的海龜一樣難,更別提要選擇一家高收益公司了。奇怪的是,那些熱衷於高速成長型技術股的投資者多年以來幾乎沒什麼收益。高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和其他內部人士都發了財,但投資者的收益在哪兒呢?沒有一個選擇高科技股的投資者能登上《福布斯》美國富豪400的榜單,可能這是因為成功的投機需要相互矛盾的各種能力,例如能夠預見下一個新事物,並要勇於嘗試,以及保持懷疑態度和靈活性,才能在新事物被新新事物取代前就將它們丟棄。那些過於長期堅守某種技術股的投資者到頭來卻發現自己的賬面收益迅速消失了,就跟他們在1970年的遭遇一樣,而且將來也會如此。在某個10年內歸類為新興行業的新事物,到下一個10年卻成為舊事物,按照舊有思維投資就會使投資者受到重創。
查看原圖
高速成長型投資的反面則是價值投資。價值投資者並不關注可能成功的公司,而是投資於已經成功的公司。價值投資之父格雷厄姆認為,當公司的有形資產(銀行現金、建築、機器等)破產清償時,收益大於以現價出售的公司才是理想的價值型投資,這樣做可以給投資者一定的安全係數。如果情況非常糟糕,公司可以進行清償,股東們的收益還能大於本金。其中的問題在於:價值型公司往往會出現問題,今天的廉價股日後股價會更低。

折中型投資

也有介於蓬勃發展的高速成長型公司和緩慢發展的價值型公司之間的公司,這些公司的收益增長穩定、股價合理。一般來說,熱門產業不會出現低價股票,因此折中型投資者會自動遠離互聯網之類奇特而危險的行業。

戴維斯家族就屬於這類投資者。他們以保險股起家,但之後嘗試了一段不幸的高速成長股投資之後,斯爾必(老戴維斯的兒子)採用父親的方法投資於其他領域,尤其是金融業。

由於折中型投資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帶來豐厚的收益,數學知識就有了一定的指導性。戴維斯堅持折中型投資長達40多年,當一個30歲的投資人開始準備退休時,40年的投資期限正是他所希望的。「投資並不像一些人想像的那麼複雜,」克里斯(老戴維斯的孫子)說道,「你現在調用現金,為的是將來能得到更多收益,這就是投資。對我們來說,整個投資過程取決於兩個問題:購買哪些公司的股票,以及該付多少錢?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果值得購買,那麼公司收益應大於支出。收益循環上漲會使股東收益最大化。而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價格經常忽略不計。」

很久以前,人們購買股票是為了得到股息,但是股息就像過山車一樣上下波動。如今,收益則是最重要的,克里斯首先會以懷疑的態度審視收益,然後再決定股價是否過高、是否具有吸引力還是比較公允。

克里斯說:「我們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完全擁有某公司,那麼到了年底,在扣除足夠的維持現狀資金之後,在為今後發展再投資之前,我們究竟能得到多少收益?得出的結果稱之為『所有者權益』。這種計算並不簡單,我們需要核算股票期權、折舊率、遞延稅項以及其他一些細微的因素。所有者權益幾乎總是低於公司賬面收益。」

「我們同樣對債務情況進行周密的調查。兩家公司的收益和股價可能相同,所以表面上股票估值也是一致的。然而,如果一家公司負債纍纍,而另一家則沒有債務,他們就完全不同了。」

在將那些通常憑空想像的「賬面」收益轉化為「所有者權益」時,克里斯會將所持有的股票的預期收益與持有的政府債券預期收益進行比較。債券持有人得到的是預期收益,而股票的收益可能大於債券,但通常風險也更大。為了進行比較,克里斯將「所有者權益」轉化為「盈利率」,即將收益除以股票價格,也就是市盈率的倒數。因此,如果一隻價格為30美元的股票收益為2美元(市盈率為15),則其「盈利率」為6.6%,高於同期債券收益。但如果一隻60美元的股票收益為2美元(市盈率為30),則其「盈利率」為3.3%,低於債券收益。

「如果你購買『盈利率』僅為3.3%的股票,而不去購買利息為6%的債券,那你就是瘋了,除非將來盈利率會上升,」克里斯說,「換句話說,它必須能夠上升。」

「難點就在於預測公司未來8-10年內的發展。為了使預測比較接近,這家公司就必須相對具有可預測性。你無法預測一家典型的高科技公司未來10年的發展。即使你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購買科技股(我們以15倍市盈率購買惠普的股票),股票回報率要趕上債券回報率可能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十項基本

在歷經50年試驗、犯錯和改進之後,戴維斯策略在祖孫三代人中都發揮了作用,而每一代人又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時代發展,但有10項基本原則保持不變:

1.不買廉價股。20世紀80年代的經歷使斯爾必認識到,大部分廉價股只值這個價錢,因為它們是普通公司所發行的。這些公司的股票可能會始終保持低價,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會預測好時機何時到來,這也正是他們一貫的做法。公司業績可能會恢復,但這僅僅是個假設。「即使能夠恢復業績,」斯爾必說,「花費的時間也常常會超出任何人的預期。只有受虐狂才會喜歡這類投資。」

2.不買高價股。有些股票之所以價格高昂,是因為它們是由卓越的公司所發行的,但斯爾必同樣不肯購買這類股票,除非股價相對於其收益而言比較合理。斯爾必認為,「任何公司的股價都沒有吸引力。」戴維斯家族的人從不會多花錢買衣服、房子或度假,為什麼投資者要為收益而多花錢呢?畢竟,無論他們何時進行投資,投資者要買的不就是收益嗎?

根據克里斯的說法,那些下場悲慘的熱門股所存在的問題可以用「外強中乾」來形容。以一家虛擬企業的股票GoGo為例,這是一隻投機性股票,它的主營業務是什麼呢?誰在乎呢!無論它是干什麼的,GoGo的出現都極受歡迎。投資者以30倍的市盈率購買股票,四年內GoGo有些萎靡不振,收益「僅」上漲15%。對大部分公司而言,15%的增幅已經很不錯了,但是GoGo的投資者卻希望能增長更多。現在,他們不大願意購買GoGo,而且現在只需要以當年價格的一半--15倍的市盈率買入,從而導致股價出現了50%的「調整」。

此時,賬面收益消失了,任何很早之前就購買GoGo並經歷了短暫鼎盛時期的投資者僅僅得到了6%的年回報率,剛好抵消其風險。美國政府債券的利息也為6%,但風險卻小得多。

一旦一隻高速成長型股票的價格下跌,投資者就不得不面臨一個無情的數學公式:如果一隻股票的價格下跌50%,那麼它要回到收支平衡點,就必須上漲100%。

3.購買適度成長型公司價格適中的股票。斯爾必認為,選擇那些收益增長速度高於股票市盈率的公司才是理想的投資。他不會購買GoGo,而是尋找像SOSO(一家虛擬的地區銀行)那樣的公司。SOSO的收益率為13%,並不引人注目,股票則以適度的10倍市盈率出售。如果SOSO在今後五年內仍能保持預期收益,並使投資者能夠以15倍的市盈率購買股票,那麼耐心的股東們就能得到20%的年回報率,而若投資於GoGo,年回報率僅為6%。

有時候,戴維斯家族還能發現一隻「秘密成長股」,有著SOSO的名聲和微軟的盈利能力,即合理的價格、豐厚的收益,兩者的結合實在令人無法抗拒,而戴維斯發現美國國際集團(AIG)以及其他許多公司的股票都屬於此類。

如果AIG的股票是領先股或改良股,投資者自然會以高價購買。但作為一家單調沉悶的保險公司,AIG從沒有出現過理性或非理性的購買熱潮,股票長期低估使股價下降的風險降至最低。

4.耐心等待直到股價恢復合理。如果斯爾必看中某家公司,但其股價過高時,他會耐心等待時機,直到股價回落。雖然那些一年內會改變三四次投資策略的分析師們有機會購買IBM、英特爾和惠普的股票,但偶爾出現的熊市卻成了謹慎投資者們的最佳夥伴。就像戴維斯過去常說的:「熊市能使投資者發大財,但他們在那時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有時候,一個行業會出現自己的熊市。20世紀80年代的房地產熊市蔓延到了銀行,從而使斯爾必有機會購買花旗銀行和富國銀行的股票。20世紀90年代初,克林頓政府誤導性的醫療改革項目導致醫藥股出現熊市,一流製藥公司(例如默克、輝瑞製藥、禮來公司等)的股票均下跌了40-50個百分點,而斯爾必和克里斯在上述三家公司都有投資。

任何一家公司都會有自己的熊市,漏油、集體訴訟、產品回收等負面新聞會使公司股價下跌,而此時正是購買股票的好時機,前提是公司的負面新聞只是暫時的,並不會阻礙公司的長期發展。

「當你購買的一家實力雄厚公司的股價下跌時,」斯爾必說,「你會有一定風險,因為投資者的預期比較低。」

整個20世紀80年代,有一大堆以10-12倍市盈率出售的成長型股票供斯爾必選擇;而到了繁榮的90年代,這些公司卻幾乎完全消失了,克里斯和肯·芬伯格從沒有像現在這樣被迫等待股價下跌。

5.順勢而為。斯爾必選擇技術股時非常慎重,但他並不完全排除技術股,兩位著名的技術恐懼者,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也是如此。

只要他能找到股價合理、有實際收益並具有全球化經營潛質的高科技公司,斯爾必就會急切地購入該股票。否則,他就寧可錯過收益最為可觀的行業。他一開始購買了互聯網股票,盈利相當豐厚。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他選擇了IBM。此外,還購進了應用材料公司的股票,並因而上演了一出鋤頭與鐵鍬的現代戲。在19世紀的淘金潮中,商人靠出售鋤頭和鐵鍬發了大財,而那些去淘金的人則破產了。同樣地,應用材料公司靠將設備賣給半導體行業的淘金者而發了財。

6.主題投資。「自下而上」型的選股人是投資於那些前景良好的公司,只要公司有發展前途,無論是石油鑽探業還是快餐連鎖業,他們都樂於投資;「自上而下」型的選股人則會首先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找出有可能興盛起來的行業,然後再從中選擇公司。斯爾必兼有這兩類選股人的特徵,他在投資前會首先尋找「主題」。而很多時候,主題都是相當明顯的。

20世紀70年代的主題就是氾濫的通貨膨脹。斯爾必的風險基金選擇了石油、天然氣、鋁以及其他大宗商品類公司,因為儘管物價上漲,這些公司仍能盈利。到了80年代,有跡象表明美聯儲已成功地抑制了通貨膨脹,斯爾必由此發現了一個新的主題,即物價回落、利率下降,並因此而削減了硬資產,轉而購買金融資產,也就是銀行、經紀和保險公司的股票,因為利率下降使金融業從中受益。斯爾必將40%的基金投入金融機構,正好趕上了它們大步前進的好時機。儘管這類「秘密成長股」的收益增長速度並沒有微軟那麼快,但它們的回報仍然很喜人。

到了20世紀90年代,斯爾必和克里斯則根據另一個明顯的主題展開行動:嬰兒潮老齡化。隨著美國歷史上最富裕的一代人逐漸老齡化,藥品公司、保健業和療養院成了受益者。藥品股票出現過一次大幅度上漲後,斯爾必開始等待下一次股價下跌的到來。

7.讓績優股一統天下。典型的成長型共同基金每年會出售90%的資產,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可能更有發展前景的商品。紐約風險基金的周轉率約為15%左右,而戴維斯家族購買股票後一般不會拋售,主要原因在於他們可以不用支付長期收益的巨額資本收益稅。這種方式使交易成本較低,而且避免了頻繁交易中可能出現的失誤,頻繁交易的投資者盈虧的風險則各佔一半。

在斯爾必很小的時候,戴維斯就一直告訴他選擇時機根本沒用。現在,斯爾必又將這些話轉告給克里斯和安德魯。

「我們以長期可以接受的低價購買股票,」斯爾必說,「最終,希望股票能以『合理價值』出售,而一旦達到合理價值,只要收益能持續增長,我們就會長期持有該股票。我們願意以合理價值購買股票,但最終還是希望這是一隻成長股。」

「我會安安心心守著一隻股票度過兩三個蕭條期或者說市場週期。那樣的話,我就能瞭解公司是如何應對經濟蕭條期和繁榮期的。」

8.信賴卓越管理。戴維斯的投資依賴於AIG的漢克·格林伯格之類卓越的經理人;同樣,斯爾必也信賴英特爾的安迪·格羅夫和Sun American公司的艾利·布洛德。如果一位優秀的領導人離開了原先的公司去了別處,那麼斯爾必也會相應把資金投入該新公司,因為他信賴該經理人的才能。當傑克·格倫霍夫從富國銀行調到第一銀行,斯爾必立即購買了第一銀行的股票,而當哈維·格魯布出現在美國運通公司時,他馬上購買了運通的股票。

「任何一家公司要獲得成功,優秀的管理是至關重要的,這是華爾街公認的真理,但是一般的分析報告總是忽略這一點,」克里斯說,「分析師總是喜歡討論最新的數據,但是對我們而言,如果沒有事先評定公司領導人,我們絕不會購買任何股票。」

9.忘記過去。「計算機及其無窮無盡的數據庫總使得投資者關注過去,」斯爾必說,「人們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根據過去預測未來。」華爾街的風風雨雨告訴我們最寶貴的一點就是,歷史不會完全重演。自1929年的大蕭條後,25年來投資者一直不敢購買股票,因為他們錯誤地認為1929年的歷史很快就會重演;二戰後,投資者不買股票的原因在於他們認識到經濟蕭條總是伴隨戰爭而來;20世紀70年代後半期,投資者不買股票,是因為他們正在準備應對1973-1974年熊市的重演。正如斯爾必在1979年所寫的:「如今的大部分投資者都花費了過多的時間用來防禦那些我們認為不大可能出現的相同程度的經濟衰退。」1988-1989年,投資者不買股票,是因為擔心1987年的經濟崩潰又將重演。而上述種種情況,他們事後都會感到後悔。從華爾街的投資經歷中可以學到無數謬誤,例如:「只有公司收益上升,股價才會上漲。」事實上,公司收益下跌時,股票通常表現良好。「高通貨膨脹率會危及股票。」但20世紀50年代初的通貨膨脹並沒有危及股票。「購買股票是防禦通貨膨脹的最佳保障。」但20世紀70年代初的情況卻並非如此。

10.堅持到底。「股票在1年、3年甚至5年內都會有一定風險,但10-15年就不同了。」克里斯說,「我父親進入股市時正逢股市巔峰期,但20年後當初糟糕的表現已經無關緊要了。在致股東的信中,我們一再重申:我們是在跑馬拉松。」

基金王朝戴維斯家族

  從祖父斯爾必·庫洛姆·戴維斯開始,到兒子斯爾必、孫子克里斯和安德魯,名耀華爾街的戴維斯家族,以屢試不爽的價值成長投資戰略和對投資的執著,成就了美國史無前例且最成功的投資家族。

  斯爾必·庫洛姆·戴維斯是這個投資家族的開創者,早年間,他就職於紐約州財政部保險司,在20世紀40年代,許多保險公司的股價並沒有如實反映出他們的全部資產。面對這些「被分析師遺漏、被經紀人忽略」的物超所值的投資標的,戴維斯果斷出擊,1947年,38歲的斯爾必·庫洛姆·戴維斯辭掉了這份可以給他安穩收入的工作後,跟妻子借來了5萬美元,開始經營起了自己的投資公司。

  這是他人生的轉折,這也是戴維斯基金家族的起點。20世紀40年代末,道瓊斯指數在達到l80點後不停地兜圈子,華爾街將保險股票拋在腦後,戴維斯就像一輛有軌電車,始終在保險行業的軌道上行駛如果美國的保險股價格過高,他就投資其海外市場的保險股;憑藉勤儉節約的作風和長期投資的戰略,運用最基本的保險股投資組合,一步一步創建了戴氏王朝。45年後,戴維斯5萬美元的初始投資實現了1.8萬倍的增長。

  戴維斯沒有將巨額財產留給後代,而是贈與了他們一份可以世代相傳的禮物極度節儉的美德、複利的理念和選股的入門技巧。雖然戴氏家族腰纏萬貫,戴維斯卻極為節儉,戴維斯認為「花一美元便是浪費一美元;不花這一美元就可以用來複利」。他的節儉咒語「用盡、穿破,湊合著點、克服著點」,這一直伴隨兒孫們的成長過程。在長大成人以前,他們家族的孩子們都不知道家裡其實很有錢,孩子們從父親或祖父身上學到的是:花錢,尤其是亂花錢,是一種令人後悔的壞習慣。

  「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在這個家族面前終結。第二代的斯爾必·戴維斯(Shelby Davis)創辦了自己的投資公司,並接管了紐約風險基金。他投資保險、銀行等永遠不會過時的公司股票,購買自然資源股、遠離熱門股,並選擇適度成長股,使風險基金在華爾街始終保持頂尖選手地位,他執掌的28年中有22年擊敗了市場。第三代的克里斯·戴維斯(Chris Davis)及安德魯·戴維斯(Andrew Davis)均是華爾街很著名的基金經理。

  戴維斯家族的投資是真正意義上的長期投資:「不是5年10年,而是終身永久。」他們的投資,從大多數美國人「不敢購買股票」的20世紀4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至大多數美國人「不敢不購買股票」的20世紀90年代。在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中,他們經歷了「兩度漫長牛市、25次股價回落、兩度慘烈熊市、一次市場崩潰,以及七度輕微熊市和九次市場蕭條」;還見證了三次重大戰爭、一次漫長的通貨膨脹。戴維斯家族在這些曲折磨難中始終堅持長期投資即一生投資的理念,經過50年的試驗、犯錯和改進而形成的「戴維斯戰略」,在祖孫三代人中當然都有相應調整,但有10項基本原則始終不變:不買廉價股,不買高價股,購買適度成長型公司價格適中的股票,耐心等待直到股價合理,順流而動,主題投資,讓績優股一統天下,信賴卓越管理,忘記過去,堅持到底。

作者:約翰·羅斯查德 譯:石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04

財星500大企業前人資長:趕走員工的十項笨規定

2015-01-19  TCW
 
 

 

你如果還在用下面的六○年代風格管理公司,會趕走公司人才。因為:當公司政策越多,團隊熱情越低;熱情越低,團隊的表現越不驚豔;越不驚豔,獲利就越低。

如果你是員工,也用不著保持安靜、偷偷抱怨,在會議上直接表達。你是被你的大腦所用,不是嗎?

愚蠢的出缺勤制度:薪水階級不需要出缺勤制度,因為他們必須靠上班賺錢。如果你還在對原本就晚下班的員工遲到十分鐘叨念不停,你不值得員工為你工作。

鐘型分配的績效考核:績效考核是浪費時間的官僚作風,如果公司要求主管將同事按照鐘型分配打考績,就不值得高資質人力為此工作。

如果你不信任你的主管用對員工,為什麼你要讓他當主管?鐘型分配的績效考核只會讓你雇用到普通資質人力。

凡事都要經過報備:當部屬支出一大筆錢或雇用新人,須經同意;當計畫啟動,須經同意。但是員工更換出入證,也需要主管簽名嗎?越多的官僚制度,只會讓組織慢下來,且浪費投資人的錢。

不能信任找來的人,能被稱為領導人嗎?

愚蠢的紀律:「紀律」一詞來自軍中,但並不適用於知識經濟。如果有人打混,我們應該溝通,找出事情的癥結,而不是懲罰。

愚蠢的回饋機制:制式的員工回饋調查的答案都是「加工答案」,得不到真心話。你只要找員工面對面好好聆聽,多數人都樂於告訴你對公司的觀感。

愚蠢的任用過程:以下三點,能幫助你很快找到人:用你自己的話描述工作需求,而非制式的官樣文章;把應試者當成有價值的夥伴看待;以及面試過程迅速而友善。

如果你只是用電腦篩選應徵者履歷,會非常難找到適合的人。

七、愚蠢的排名:把員工排出名次比較績效,是公司最愛用的笨招數。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與人之間無法比較,你的員工值得更好的做法。(原文共十項笨規定,本文摘錄其中七項,全文請見http://goo.gl/lMk7LX)

【延伸閱讀】韜睿惠悅人才與獎酬顧問 諮詢總經理魏美蓉

規定愚蠢與否要看放在哪種公司。如果知識工作者比重偏低,如製造業、金融業,採用常態分配和強制排序打考績,很適合做為建立績效考評制度的基礎。但是知識工作者比重越高的產業或公司,越要降低笨規則的比重,才留得住人才。

高薪又怎樣,笨規定別想留人

千禧世代進入職場已近三五%,他們看待職場和主管的方式跟之前的世代都不一樣:他們會從各種小處評估要不要待下來,而不只看薪資。如規定服裝、打卡,都讓他們不想去。

笨規定暗示對員工不信任,以及不敢處理員工脫序的行為。因為不信任和不敢處理才會定出笨規定,在過程裡卡員工。

規定違反人生原則,那就走吧!

倘若對規定有意見,員工可直接表達看法,這表示你認真對待自己的不滿。員工也要理解,你不可能百分百認同公司,公司也無法滿足每個人,意見不被採納很正常,到哪都一樣。

如果真的違反自己人生的大原則,乾脆選擇離開;做自己的主人,沒人綁住你。真的要管,要讓人心服口服

用不同方法接引不同世代的人,是主管的責任,尤其面對三十到四十歲間的未來領導人,要能打開心胸聽年輕人的聲音;就算最後仍要維持笨規定,要跟員工說明,他們未必不能接受,有時是不了解原因。

總之,你信任員工,員工就會信任你;你心胸開放,員工就會接納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20

國資委副主任:近十項國企改革方案有望春節前出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65

img_526f27b422fe8

中國證券報援引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表示,目前,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及八九個相關配套文件已趨成熟,有望率先出臺。一場真正的大改革即將開始。屆時,地方國企改革進展將更大,央企試點會在總結第一批經驗基礎上推出第二批試點。在大改革之年,可以說資本市場迎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國企改革取得了六大進展

彭建國向中國證券報表示,2014年改革進展很大。

在頂層設計方面,本輪國企改革主要體現在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因而對頂層設計非常重視,原來計劃方案是在2014年年底推出,但因為全國情況複雜、難度很大,而且事關重大,時間進度要服從質量,各個方面正在緊鑼密鼓地工作,爭取在春節前推出。頂層設計以“1+N”的形式呈現,即一個國企深化改革的總體指導意見和三四十個相關方面改革的配套文件。目前,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及八九個相關配套文件已漸趨成熟,有望率先出臺。一些方案已報到國務院改革辦,討論通過後將報由中央深改辦討論。應該說方案大部分都已達成共識,不存在太大爭議。

真正有效的混合應做到三個方面

彭建國指出,絕大部分國企都對混改抱有極大熱情和希望。國企混改對國企高管來說,有兩個最大的好處:一是混改後國家對企業的管理控制會減弱,企業高管手中的自主權力會更大;二是混改後可以搞員工持股,高管層所持股份會較多些。

他認為,要實現真正有效的混合,應註意三個方面:一是規範的混合,即規範的制度、規範的操作、規範的運行,以防止利益輸送、國資流失而最終損害企業的發展。二是優勢的混合,即通過混合實現優勢互補、國民共進,即“國有企業實力”+“民營企業活力”=“混合企業競爭力”。三是有機的混合,即並非物理式的摻和,而是化學式的有機結合,混合後內部結構和運行機制完全發生變化,混合後的企業里面應該找不到混合前原來的A或B,而是一種全新的C。

他表示,上市是混改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眾多企業所追求的一個目標,因為上市可以給企業帶來擴大融資渠道、提高品牌信譽、規範企業管理等好處,有利於企業快速發展,同時給企業高管也帶來較豐厚的薪酬激勵。但上市渠道畢竟相對狹窄。混改的最終目標是轉換企業機制,促進企業發展。

商業一類為混改主戰場

彭建國表示,央企總體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但實際上最終還是三類,即商業一類、商業二類、公益類也即公共服務類。商業一類是指競爭類的企業,以完全市場化和保值增值為目標;商業二類是指特殊功能類的企業,同時具備市場化和社會化目標;公益類則是完全社會化的目標。商業一類的企業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戰場。此前屬於壟斷性質的石油、電網等企業我認為屬於商業二類,其混改要分業務板塊。國企混改不僅要一企一策,而且應該一個業務板塊一個改革策略,具體企業具體實施。

分類改革的方案已達成統一的意見,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就是將企業對號入座,將企業按照業務板塊來分可能會更好一些。分類改革完成之後,將會迎來一個重組的過程,包括合並同類項、產業鏈條上下遊的合並,更多的是業務板塊的整合。未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國有經濟結構布局調整以及央企的整合肯定力度會加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477

什麽樣的人才適合創業?我認為創業者需要具備這十項能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29/157742.shtml

什麽樣的人才適合創業?我認為創業者需要具備這十項能力
李開複 李開複

什麽樣的人才適合創業?我認為創業者需要具備這十項能力

如果一個創業者可以具備以上條件並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那麽就至少具備60%的成功要素了。

什麽樣的人才適合創業?我們可以從如今已經成功的創業者身上去尋找一些共性。分眾的江南春、盛大的陳天橋、網易的丁磊、百度的李彥宏、大名鼎鼎的蓋茨、喬布斯、佩奇等都具備一些共同的成就其事業的特點。

首先他們充滿激情但又非常理性,他們不是單純地享受創業過程,他們更是為了一個好的結果。他們做的都是自己最愛的事情,所以能夠全力以赴,每天工作量極大卻不知疲倦。他們是自己產品和服務的最好的質檢員和改進者,關註的同時不斷去創新。

國外的創業者勇於打破傳統,因為他們有很好的法律制度作為保障;國內的創業者往往需要嘗試中國商業的“潛規則”。而無論創業的地點在哪里,邁出第一步的魄力是做出成績的必須品。

如果一個創業者可以具備以上條件並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那麽就至少具備60%的成功要素了。

創業者需要具備的十項能力

1、強烈的欲望

“欲”,實際就是一種生活目標,一種人生理想。創業者的欲望與普通人欲望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欲望往往超出他們的現實,往往需要打破他們現在的立足點,打破眼前的樊籠,才能夠實現。

所以,創業者的欲望往往伴隨著行動力和犧牲精神。這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

因為想得到,而憑自己現在的身份、地位、財富得不到,所以要去創業,要靠創業改變身份,提高地位,積累財富,這構成了許多創業者的人生“三部曲”。

因為欲望,而不甘心,而創業,而行動,而成功,這是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走過的共同道路。

或許我們可以套用一句偉人的話:“欲望是創業的最大推動力。

2、超乎想象的忍耐力

在創業的路上,付出怎樣的代價,付出怎樣的努力,忍受了多少別人不能夠忍受的憋悶、痛苦、甚至是屈辱、這種心情只有創業過的人最清楚!有多少人願意付出與他們一樣的代價。

對一般人來說,忍耐是一種美德,對創業者來說,忍耐卻是必須具備的品格。

老話說“吃得菜根,百事可做”。對創業來說,肉體上的折磨算不得什麽,精神上的折磨才是致命的,如果有心自己創業,一定要先在心里問一問自己,面對從肉體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你有沒有那樣一種寵辱不驚的“定力”與“精神力”。如果沒有,那麽一定要小心。對有些人來說,一輩子給別人打工,做一個打工仔,是一個更合適的選擇。

3、開闊的眼界

對於創業者來說,只有真正見多識廣。廣博的見識,開闊的眼界,才能有效地拉近自己與成功的距離,使創業活動少走彎路。

眾多成功創業者創業思路的幾個共同來源。

第一,職業。俗話說,不熟不做,由原來所從事的職業下海,對行業的運作規律、技術、管理都非常熟悉,人頭、市場也熟悉,這樣的創業活動成功的幾率很大。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創業思路的來源。

第二,閱讀,包括書、報紙、雜誌等等。比亞迪老總王傳福的創業靈感來自一份國際電池行業動態,一份簡報似的東西。1993年的一天,王傳福在一份國際電池行業動態上讀到,日本宣布本土將不再生產鎳鎘電池,王傳福立刻意識這將引發鎳鎘電池生產基地的國際大轉移,意識自己創業的機會來了。果然,隨後的幾年,王傳福利用日本企業撤出留下的市場空隙,很多人將讀書與休閑等同,對創業者來說,閱讀就是工作,是工作的一部分,一定要有這樣的意識。

第三,行路。俗話說,“讀萬卷書,行千里路”。行路,各處走走看看,是開闊眼界的好方法。

眼界意味著什麽?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開闊的眼界意味著你不但在創業伊始可以有一個比別人更好的起步,有時候它甚至可以挽救你和你企業的命運。眼界的作用,不僅表現在創業者的創業之初,它會一直貫穿於創業者的整個創業歷程.“一個創業者的眼界有多寬,他的事業也就會有多大。”

第四,交友。很多創業者最初的創業IDEA(主意)是在朋友啟發下產生,或幹脆就是由朋友直接提出的。所以,這些人在創業成功後,都會更加積極地保持與從前的朋友聯系,並且廣交天下友,不斷地開拓自己的社交圈子。與朋友們進行頭腦風暴,就能夠不斷地有新思路、新點子.

四大創業IDEA的來源,也就是四大開闊眼界的有效方法。有空一定要到處多走一走,多和朋友談一談天,多閱讀,多觀察,多思考。“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頭腦”,讓自己“眼界大開”就是最好的準備。

4、善於把握趨勢又通人情事理

勢,就是趨向。做過期貨的人都知道,要想賺錢關鍵是要做對方向,這個方向就是勢。比方說,大勢向空,你偏做多;或者大勢利多,你偏做空,你不賠錢誰賠錢!反過來說,你就是不想賺錢都難。

勢分大勢、中勢、小勢。創業的人,一定要跟對形勢,要研究政策。這是大勢。很多創業者認為政策研究“假、大、虛、空”,沒有意義。實則不然。對一個創業者來說,大到國家領導人的更叠,小到一個鄉鎮芝麻小官的去留,都會對自己有影響。在政策方面,國家鼓勵發展什麽,限制發展什麽,對創業之成敗更有莫大關系。做對了方向,順著國家鼓勵的層面努力,可能事半功倍;做反了方向,比如說,某個行業、某類型企業,國家正準備從政策層面進行限制、淘汰,你偏趕在這時懵懵懂懂一頭撞了進去,一定會雞飛蛋打。

順勢而作,才能順水行舟。觀察政府,研究政策,是為了明大勢。

中勢指的就是市場機會。市場上現在時興什麽,流行什麽,人們現在喜歡什麽,不喜歡什麽,可能就標明了你創業的方向。俞敏洪如果不是趕上全國性的英語熱和出國潮,他就是使再大的勁,灑再多的淚,流再多的汗,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小勢就是個人的能力、性格、特長。創業者在選擇創業項目時,一定要找那些適合自己能力,契合自己興趣,可以發揮自己特長的項目,這樣才有利於你做持久性的全身心的投入。創業是一項折磨人的活動,創業者要有受罪的心理準備。

一個創業者要懂得人情事理。老話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創業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合理合法地賺錢,不是為了改造社會。改造社會是等你發達以後,還需要你有那樣的興趣。創業更不是為了要跟誰賭氣,你非要如何如何,非要讓對方覺得你這個人如何如何,你才覺得心里舒服,你那是自己為自己設絆。

創業是一個在夾縫里求生存的活動,尤其處於社會轉軌時期,各項制度、法律環境都不十分健全,創業者只有先順應社會,才能避免在人事關節上出問題。作為對照,很多原先很牛氣的外資企業,認為本地人才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只有外來和尚才能念好經,現在也都認識到了人才本地化的重要。人才為什麽要本地化?因為本地的人才更熟悉本地的情況,能夠按照“本地的規矩”做事,也就是說更能入鄉隨俗。創業者一定要明勢,不但要明政事、商事,還要明世事、人事,這應該是一個創業者的基本素質。

5、敏銳的的商業嗅覺,即商業敏感性

創業者的敏感,是對外界變化的敏感,尤其是對商業機會的快速反應。

潘石屹現在是商場的紅人,潘石屹成為紅人有他成為紅人的理由。有誰能夠從別人的一句話里聽出8億元的商機,而且是隔著桌子的一句話,是幾個不相幹之人的一句話?

1992年,潘石屹還在海南萬通集團任財務部經理。萬通集團由馮侖、王功權等人於1991年在海南創立。馮侖、王功權都曾在南德集團做過事,當年都是“中國首富”牟其中的手下謀士。萬通成立的頭兩年,通過在海南炒樓賺了不錢。1992年,隨著海南樓市泡沫的破滅,馮侖等人決定將萬通移師北京,派潘石屹打前鋒。

潘石屹奉馮侖的將令,帶著5萬元差旅費來到了北京。“這天,他(指潘石屹)在懷柔縣政府食堂吃飯,聽旁邊吃飯的人說北京市給了懷柔四個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標,但沒人願意做。在深圳待過的潘石屹知道指標就是錢,他不動聲色地跟懷柔縣體改辦主任邊吃邊聊:“我們來做一個行不行?”體改辦主任說:“好哇,可是現在來不及了,要準備6份材料,下星期就報上去。”

潘石屹立即將這個信息告訴了馮侖,馮侖馬上讓他找北京市體改委的一位負責人。這位領導說:“這是件好事,你們願意做就是積極支持改革,可以給你們寬限幾天。做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制公司,按要求需要找兩個‘中’字頭的發起單位。”通過各種關系,潘石屹最後找到中國工程學會聯合會和中國煤炭科學研究院作為發起單位。萬事俱備,潘石屹用剛剛買的4萬元一部的手機打電話問馮侖:“準備做多大?”馮侖說:“要和王功權商量一下。”王功權說:“咱們現在做事情,肯定要上億。”

潘石屹在電話那邊催促馮侖快做決定,“這邊還等著上報材料呢。”馮侖就在電話那頭告訴潘石屹:“8最吉利,就註冊8個億吧。“北京萬通就這樣,在什麽都沒做的情況下,拿到了8個億的現金融資。

這就是潘石屹那個“一言8億”的傳奇故事。後來萬通在海南做賠了本,多虧了潘石屹這一耳朵“聽”來的8個億,才有了萬通的今天。後來兄弟幾個又鬧分家,於是誕生了潘石屹現在的紅石和北京大北窯旁邊的現代城。

潘石屹能賺到這筆錢不是出自偶然,而是源於他的商業敏感。

有些人的商業感覺是天生的,如胡雪巖,更多人的商業感覺則依靠後天培養。如果你有心做一個商人,你就應該像訓練獵犬一樣訓練自己的商業感覺。良好的商業感覺,是創業者成功的最好保證。

6、拓展人脈

創業不是引“無源之水”,栽“無本之木”。每一個人創業,都必然有其憑依的條件,也就是其擁有的資源。一個創業者的素質如何,看一看其建立和拓展資源的能力就可以知道。

創業者資源,可分為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兩種。內部資源主要是創業者個人的能力,其所占有的生產資料及知識技能,家族資源等。擁有一份良好的內部資源,對創業者個人來說無疑是重要的。

但外部資源的創立。同樣不可或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人脈資源的創業,即創業者構建其人際網絡或社會網絡的能力。一個創業者如果不能在最短時間之內建立自己最廣泛的人際網絡,那他的創業一定會非常艱難,即使其初期能夠依靠領先技術或者自身素質,比如吃苦耐勞或精打細算,獲得某種程度上的成功,我們也可以斷言他的事業一定做不大。

創業者人際資源,按其重要性來看,第一是同學資源。

在許多成功者的身後都可以看到同學的身影,有少年時代的同學,有大學時代的同學,更有各種成人班級如進修班、研修班上的同學。赫赫有名的《福布斯》中國富豪南存輝和胡成中就是小學和中學時的同學,一個是班長,一個是體育委員,後來兩人合夥創業,在企業做大以後才分了家,騰訊馬化騰也是與大學同學一起創業.

實際上,同學之間本來就有守望相助的義務,在現今這個時代,帶著商業或功利的目的走進學堂,也並沒有什麽不妥當。

同學之間因為接觸比較密切,彼此比較了解,同時因為少年人不存在利害沖突,成年人則大多數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彼此也甚少存在利害沖突,所以友誼一般都較可靠,純潔度更高。對於創業者來說,是值得珍惜的最重要的外部資源之一。

與同學相似的,是戰友;可以與同學和戰友相提並論的是同鄉。共同的人文地理背景,使老鄉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曾國藩用兵只喜歡用湖南人,中國歷史上最成功兩大商幫,徽商和晉商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老鄉拉幫結派,成群結夥的。正是同鄉之間互為犄角,互為支援,才成就了晉商和徽商歷史上的輝煌。同學資源和同鄉資源,可並稱為創業者最重要的兩大外部資源。

第二是職業資源。對創業者來說,效用最明顯首推職業資源。所謂職業資源,即創業者在創業之前,為他人工作時所建立的各種資源,主要包括項目資源和人際資源。充分利用職業資源,從職業資源入手創業,符合創業活動“不熟不做”的教條。尤其是在國內目前還沒有像美國或歐洲國家一樣,普遍認同和執行“競業避止”法則的情況下,選擇從職業資源入手進行創業,已經成為了許多人創業成功的捷徑和法寶。 前中學數學教師、“好孩子”創始人宋鄭還是通過一位學生的家長,得到了第一批童車訂貨,這才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童車這樣一個賺錢玩意兒的。同時,宋鄭還做童車的第一筆資金也是通過一位在銀行做主任的學生家長獲得的。如果沒有學生家長的幫助,宋鄭還可能會一事無成。而萬通的馮侖和王功權原來則是同事,兩人曾一起在南德工作過,後來兩人離開南德,攜手海南打天下,才有了現在的興旺發達。

第三是朋友資源。朋友應該是一個總稱。同學是朋友,戰友也是朋友。老鄉是朋友,同事一樣是朋友。一個創業者,三教九流的朋友都要交,談得來,交得上,就好像十八般兵刃,到時候不定就用上了哪般。朋友尤如資本金,對創業者來說是多多益善。“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是至理名言。一個創業者如果不能交朋友,沒有幾個朋友,肯定只有死路一條。人際交往能力應列在創業者素質的第一位。

7、謀略

商場如戰場,一個有勇無謀的人,早晚會成為別人的盤中餐。

創業是一個鬥體力的活動,更是一個鬥心力的活動。

創業者的智謀,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創業成敗。尤其是在目前產品日益同質化,市場有限,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創業者不但要能夠守正,更要有能力出奇。

對創業者來說,無所謂大智慧小智慧,能把事情做好,能賺到錢就是好智慧。京城白領沒有幾個沒有吃過麗華快餐的,京城的大街小巷,經常能看見漆著麗華快餐標誌的自行車送餐隊。麗華快餐由一個叫蔣建平的人創立,起家地是江蘇常州,開始不過是常州麗華新村里的一個小作坊,在蔣建平的精心打理下,很快發展為常州第一快餐公司。幾年前,當蔣建平決定進軍北京時,北京快餐業市場已近飽和。蔣建平劍走偏鋒,從承包中科院電子所的食堂做起,做職工餐兼做快餐,這樣投入少而見效快;由此推而廣之,好像星火燎原,迅速將麗華快餐打入了北京市。假如蔣建平當初進入北京,依循常規,租門面,招員工,拉開架式從頭做起,恐怕麗華快餐不會有今天。

謀略或者說智慧,貫穿於創業者的每一個創業行動中。

謀略其實就是一種思維的方式,一種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於創業者來說,智慧是不分等級的,它沒有好壞、高明不高明的區別,只有好用不好用,適用不適用的問題。創業者智慧:不拘一格,出奇制勝。作為創業者,你的思維是否至今依然因循守舊?

8、膽量

創業本身就是一項冒險活動。要有膽量,敢下註,想贏也敢輸,創業是最需要強大心理承受能力的一項活動。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的道路上,都有過“驚險一跳”的經歷。這一跳成功了,功成名就,白日飛升;要是跳不成,就只好鳳凰涅了。當年周楓帶人做婷美,一個500萬元的項目,做了2年多,花了440萬元還是沒有做成。眼看錢就沒了,合作夥伴都失去了信心,要周楓把這個項目賣了。周楓說,這樣好的項目不能賣,要賣也要賣個好價錢。合作夥伴說,這樣的項目怎麽能賣到那麽多錢,要不然你自己把這個項目買下來算了。周楓就花5萬元錢把這個項目買了下來。原來大家一起還有個合夥公司,作為代價,周楓把在這個合夥公司的利益也全部放棄了,據說損失有幾千萬元。單幹的周楓帶著23名員工,把自己的房子抵押,跟幾個朋友一共湊了300萬元。他把其中5萬元存在帳上,另外的錢,他算過,一共可以在北京打2個月的廣告。從當年的11月到12月底,他告訴員工,這回做成了咱們就成了,不成,你們把那5萬塊錢分了,算是你們的遣散費,我不欠你們的工資。咱們就這樣了!這些話把他的員工感動得要哭,當時人人奮勇爭先,個個無比賣力,結果婷美就成功了。周楓成了億萬富翁,他的許多員工成了千萬富翁、百萬富翁。現在很多的大學教授、市場專家分析周楓和婷美成功有諸多原因,其實事情沒有這麽複雜。說白了,不過是一個合適的產品,加上一個天性敢賭的領導,加上一些合適的營銷手段,才有了這樣一樁成功的案例。

創業需要膽量,需要冒險。冒險精神是創業家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創業畢竟不是賭博。創業家的冒險,迥異於冒進。什麽叫冒險,什麽叫冒進?冒險是這樣一種東西,你經過努力,有可能得到,而且那東西值得你得到。否則,你只是冒進,死了都不值得。創業者一定要分清冒險與冒進的關系,要區分清楚什麽是勇敢,什麽是無知。無知的冒進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你的行為將變得毫無意義。

9、與他人分享的願望

作為創業者,一定要懂得與他人分享。一個不懂得與他人分享的創業者,不可能將事業做大。

只有當老板舍得付出,舍得與員工分享,員工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就從老板這里都得到了滿足。員工出於感激,同時也因為害怕失去眼前所獲得的一切,就會產生“自我實現的需要”,通過自我實現,為老板做更多的事,賺更多的錢,做更大的貢獻,回報老板。這樣就構成了一個企業的正向循環、良性循環。這應該是馬斯洛理論在企業層面的恰當解釋。

做生意的人都會算帳,只不過有些人算得是大帳,有些人算得是小帳。商業法則:算大帳的人做大生意,做大生意人;算小帳的人永遠只能做小生意,做小生意人。

分享不僅僅限於企業或團隊內部,對創業者來說,對外部的分享有時候同樣重要。在南存輝的發家史上,曾經進行過4次大規模的股權分流,從最初持股100%,到後來只持有正泰股權的28%,每一次當南存輝將自己的股權稀釋,將自己的股權拿出來,分流到別人口袋里去的時候,都伴隨著企業的高速成長。但是南存輝覺得自己並沒有吃虧,因為蛋糕做大了,自己的相對收益雖然少了,但是絕對收益卻大大地提高了。

分享不是慷慨,對創業者來說,分享是明智。

10、自我反省的能力

反省其實是一種學習能力。創業既然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創業者就難免在此過程中不斷地犯錯誤。反省,正是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前提。對創業者來說,反省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有沒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具不具備自我反省的精神,決定了創業者能不能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能不能改正所犯的錯誤,是否能夠不斷地學到新東西。

成功創業者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都非常善於學習,非常勇於進行自我反省。

作為一個創業者,遭遇挫折,碰上低潮都是常有的事,在這種時候,反省能力和自我反省精神能夠很好地幫助你度過難關。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對創業者來說,問題不是一日三省吾身、四省吾身,而是應該時時刻刻警醒、反省自己,惟有如此,才能時刻保持清醒。

創業者需要的是綜合素質,每一項素質都很重要,不可偏廢。缺少哪一項素質,將來都必然影響事業的發展。有些素質是天生的,但大多數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改善。如果你能夠從現在做起,時時惕礪,培養自己的素質,你的創業成功一定指日可待。

創業者 能力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15

雅貝氏嬰兒配方奶粉十項指標不合格 被罰450萬

今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官網上發布公告,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016年第108號通告中涉及廣東省的1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情況進行公布,具體內容如下:

一、不合格食品基本情況

2016年7月19日,總局2016年第108號通告中的不合格食品涉及我省雅貝氏(深圳)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嬰兒配方奶粉(1段,批次號160117IQG01)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K1、維生素B1、維生素B6、煙酸(煙酰胺)、葉酸、泛酸、碘、硒等10項指標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項指標(牛磺酸)不符合產品包裝標簽明示值要求。

二、核查處置情況

我局在2016年6月2日收到總局初檢不合格情況通報後,已第一時間責成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責令雅貝氏(深圳)乳業有限公司於2016年6月4日起全面停產整頓,對涉嫌產品實施召回,截至目前,出貨的2208罐不合格批次產品,已召回1850罐,該批次企業產品358罐已銷售且無法召回,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已對召回產品封存扣押並依法處置。

雅貝氏(深圳)乳業有限公司涉嫌生產經營經檢驗不合格嬰兒配方奶粉(1段)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2016年8月17日,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對其作出以下處罰決定: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沒收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嬰兒配方奶粉1段(規格:900g/罐;生產日期:2016年1月17日)1855罐,沒收違法所得4205.9元,處以涉案產品貨值金額三十倍罰款453.52萬元,以上罰沒款合計453.94萬元。

三、企業整改情況

針對自檢體系暴露出來的漏洞,雅貝氏(深圳)乳業有限公司已對原料進貨檢驗、產品出廠檢驗等制度方面進行修改完善,包括:在對原料批批檢驗的基礎上,將抽檢比例由1%提高至5%,並將抽檢的原料全部做混合樣檢測;在產品出廠檢驗方面,對每批成品,嚴格按每個攪拌抽樣做混合樣進行全項目檢驗,嚴格把控成品質量。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歡迎公眾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如果在市場上發現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請撥打12331投訴舉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53

國資委這一年:央企利潤扭虧為盈 十項改革全面推開

這一年來,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第一財經記者9日從國務院國資委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隨著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出臺,國企改革的設計圖、施工圖更加完善。

“十項改革試點”全面鋪開,重大改革措施加快落地。1-10月,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8.7萬億元,同比增長1.2%,一舉扭轉了連續18個月的下滑局面。

央企利潤扭虧為盈

今年,1-10月,中央企業克服大宗商品價格低位波動、政策性讓利因素較多等不利影響,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8.7萬億元,同比增長1.2%,一舉扭轉了連續18個月的下滑局面,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0231.4億元,同比增長0.5%,初步實現了效益恢複性增長的目標。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央企營收和利潤企穩回升,一方面是受經濟基本面向好的推動,工業產品的供求關系有積極變化,煤電油運等基礎產業經營保持穩定。二是鋼鐵煤炭行業在去產能的帶動下實現價格的恢複式上漲,企業實現扭虧為盈。三是中央要求央企瘦身健體,運營成本有所下降,利潤由降轉升,也得益於營業成本的改善,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財務費用同比下降。四是新動能的形成。

截至10月底,中央煤炭企業退出煤礦53個,化解煤炭過剩產能3512萬噸,完成率110.4%;分流安置職工31380 人,完成率89.2%。中央鋼鐵企業完成化解鋼鐵過剩產能1019萬噸,完成率141.7%;分流安置職工29679人,完成率111.3%,超額完成鋼鐵行業化解產能任務。

十項試點全面鋪開

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直接組織開展“十項改革試點”,國資委承擔的8項試點工作已全面鋪開。董事會建設方面3項試點進一步深化,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進一步擴大,將在寶武集團、國投和中廣核集團開展,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和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將在國投、中國通號等中央企業的二級企業開展。

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增點擴面,新增神華集團、寶武集團、中國五礦、招商局集團、中交集團、保利集團等6家企業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單位,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在誠通集團、中國國新開展,“兩類公司”試點企業合計已達10家。

兼並重組試點重在推進深度融合,在中國建材和中材集團、中遠集團和中國海運、中電投集團和國家核電等原6家企業重組後組建的3家企業進行試點。

信息公開試點已在國家電投、南航集團、中國建築、中糧集團4家企業開展。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試點方面,“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由試點轉為在全國全面推開。

企業員工持股試點,已確定了10家試點的中央企業三級子企業名單。

重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

功能界定分類基本完成,定量複核後近期即可公布,與之相配套的分類考核方案已經制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中央企業的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超過92%,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達到68%。董事會建設進一步深化,建設規範董事會的中央企業達到85家,外部董事人才庫增加到389人,專職外部董事增加到26人。

市場化選聘加快落實,在4家試點企業采取市場化方式選聘了1名總經理和13名副總經理。新興際華集團完成了集團公司總經理、經理層副職、全部二級公司經理層的市場化選聘工作,包括6名總經理、31名經理層副職。

央企容錯機制初步建立,印發了《關於中央企業紀檢工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區分開來”重要思想的指導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74

互金整治辦、網貸整治辦:十項舉措應對網貸風險

近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召開網貸機構風險處置及規範發展工作座談會,有關省市和部門負責同誌參加會議。會議匯總分析當前網貸風險形勢及前期應對工作情況,研究擬訂下一步風險應對舉措。

據介紹,近期受多種因素影響,部分網貸機構出現風險。各省區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進行動員部署,多措並舉,維護社會穩定和金融穩定,保護出借人合法權益。依法打擊轉移資金、跑路等惡性退出行為;監測資金流向,管控高管人員,引導問題機構良性退出;依法緝捕外逃人員,全力做好追贓挽損;回應和解決群眾合理訴求。

會議指出,做好網貸風險專項整治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要戰役,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大局。各地要提高思想認識,切實承擔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一要暢通出借人投訴維權渠道。網貸機構建立溝通機制,提高經營的透明度。地方政府設立溝通窗口,解釋政策、回應訴求。

二要開展網貸機構合規檢查。引導機構合規經營和健康發展。

三要多措並舉緩釋風險。指導網貸機構通過兼並重組、資產變現、與金融機構合作等多種市場化手段緩釋流動性風險。

四要壓實網貸機構及其股東責任。已退出機構要依據破產法、公司法及有關監管要求制定清盤兌付方案,股東依法負連帶責任,有關部門監督執行,切實提高債務清償率。

五要規範網貸機構退出行為。建立報備制度,明確退出程序,規範資產處置和債務清償,確保出借人合法權利不受侵害。

六要依法從嚴從重打擊惡意退出的網貸平臺。緝捕外逃人員,加大法律懲處力度,形成有效震懾。

七要加大對惡意逃廢債行為的打擊力度。將惡意逃廢債的企業和個人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和“信用中國”數據庫,開展失信聯合懲戒。

八要加強金融基礎知識普及工作。幫助群眾準確分辨非法吸儲、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增強投資風險識別能力和審慎意識。

九要引導出借人依法理性維權。依法打擊造謠、煽風點火、聚眾鬧事等非理性、超越法律界限的維權行為。

十要嚴禁新增網貸機構。各地要禁止新註冊網絡金融平臺或借貸機構,加強企業名稱登記註冊管理。

與會人員還就網貸機構長效監管安排涉及的具體問題進行了交流討論。

責編:顧蓓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09

花絮:《黃飛鴻》離奇獲十項提名

1 : GS(14)@2015-02-06 08:53:50





周顯揚執導的《黃飛鴻之英雄有夢》,本地票房和坊間口碑都麻麻,卻意外獲得十項提名,暴露了提名機制的漏洞。按規定,各獎項提名由「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及「第一輪一百人專業評審團」投票選出,票數最高五名便獲提名。由此推論,不能抹煞「圍票」的可能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206/190306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