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掌故
香港股票資訊
神州股票資訊
台股資訊
博客好文
文庫舊文
香港股票資訊
第一財經
微信公眾號
Webb哥點將錄
港股專區
股海挪亞方舟
動漫遊戲音樂
好歌
動漫綜合
RealBlog
測試
強國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龍鳳大茶樓
文章保管庫
財經人物
智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創業
股壇維基研發區
英文
財經書籍
期權期指輪天地
郊遊遠足
站務
飲食
國際經濟
上市公司新聞
美股專區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娛樂廣場
波馬風雲
政治民生區
財經專業機構
識飲色食
即市討論區
股票專業討論區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建築
I.T.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打工仔
蘋果專欄
雨傘革命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地產
對信報選股的一些意見
以下就是信報的一篇高手寫出來的選二三線股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6057 以上的介紹略過不提,只說其中方法有甚麼問題: 1.預測P/B < 1 P/B最重要是Book Value的質素,如果是一些地產股、炒股的股票,主要的資產為地產或是股票,有利息、股息等的收入,若有流通性的話,亦可以賣出。這是一項生資產,也可能可以計算價值。 但是如果工業股的話,固定資產可能一部機器,如果你不懂弄的話,這只是一部昂貴的廢鐵,價值可能是固定資產的幾十分之一。在存貨及應收帳款方面,也可能是你的眼光問題,也可能是你的問題,導致這些東西不具備帳面上的價值,如果要折算的話,要先用「證券分析」的計算方法,打一個折扣。 2.總負債╱總資產 < 20%這個我倒沒甚麼異議,但是若是工業股的話,尚要留意應付款情況及銀行貸款是否合符正常營業額比例,這比例約在20%-40%之間,太少太多也許真是特殊情況。 3. 股息率> 5% 股息通常按股價及盈利派發,所以有高有低。如果是按股價發的話,就需要留意這家公司是不是為了迎合基金需要才派發股息。如果是按盈利派發的話,這隻股大多都不會差到哪兒去,甚至大股東可能持股多於法定限制(即暗手持股),但需要留神公司的盈利是否是波動,但如果大股東成日出來的話,隻股的留神價值要打一點折扣。 要決定一家公司是否會派息,最重要都是先留意其現金情況,以及盈利及派息、以及股價的聯動。 4. 成交額>100萬 這個是白痴理論,成交少的話,即代表持股人意向一致,不肯做買賣。在一般的老實股方面,低價成交少的話,基本上是無甚風險,會符合一般小資金的人的要求。買得大的話,就需要計算成交比例佔流通股本比例,如果比例在低極的話,價格也橫行爭持,反而是一個購入機會。股價炒高到合理價格,自然成交增加,這時的股票反而不值得買入。 這條是五條選股準則最無用的一條,應忽略。 5. 10天移動平均線高於50天平均線 但需要留意的話,平均線是不適合小幅上落的市況,低位橫行等的情況,會令這條理論失準,故10天移動線高於50天移動線不代表強勢,有時會跌進走勢陷阱,這條都是不對的條件,也可以忽略。 我倒覺得有些非量化及其他的因素要加入 1. 管理層質素:這條真是最重要,這個大股東是否喜歡玩財技,亂發股票,如何發達的,壞的例子真是多得很,之前略Blog都講得太多,不贅。 2. 股權集中度:如股權不集中(大股東持股最少有大約40%),大多數都是太濕,且或有一些古惑,有些公司盈利好、Balance Sheet唔錯,但只要是股權不集中,也許都要考慮一下,這是否真的一隻好股,如197、682等等。 3. 橫行時間:如一隻股確實是好的話,到了多年低位會橫行超過半年至一年,如跌破低位的話,斬掉虧損不會太多,破高位的話,賺錢會有幾倍。 4. 現金和股價關係:除了民企及不知名會計師樓核數,現金和股價有背離,加上有一定盈利的話,都應該留意。 5. 股息及盈利持續增長: 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懂。 至於他們選出來的股,以下的網站有我的意見。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21&t=50721 97=信得過4哥就買,又有現金,又有公路,好過報紙講那些公路股。 122=私有化ed 171=炒股,盈利波動,不太可靠。 338=炒股,盈利波動,短期盈利應看好 404=有注資概念,本業有增長概念,派息尚可 406=盤數太亂,有現金,但不多 581=目前未有大動作,但是鋼價有回升跡象,看圖尚可,但要忍悶。 751=家電下鄉、管理層不錯、有分拆概念,輸面不大。 752=現金看來很多,但其他應付款不成比例,盈利有倒退風險 840=盤數太假 874=王老吉權利快收回,盈利有望大增。 1882=同震雄同業,情況如何,大家可想。 2000=現金情況不錯,銷售會增加,圖也不錯,但升幅已大。
黄光裕死结:3亿元委托理财资金炒股变相行贿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223/09275888080.shtml 图为黄光裕。(图片来源:京华时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一路汗水偶尔掺杂着泪水,坐拥亿万财富后,黄光裕何以走上不归路?其涉嫌重大违法行为的背后,能画出一条怎样的人生轨迹?其案情又是如何暴露的呢?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调查发现,黄光裕涉案缘于一场致命的交易——为寻求“保护伞”,黄光裕接下一笔超过3亿元的委托理财资金,以变相行贿,使其在资本市场上疲于奔命,操纵 中关村 (5.04,0.20,4.13%) 股价。在行贿、洗钱、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郭京毅联盟内部的矛盾激化,一封举报郭京毅的举报信将黄光裕牵连进来,最终将这位中国首富推向囹圄之中。 金钱能解决一切,金钱也毁灭一切,这可能是最终导致黄光裕失败的症结。 李德林/文 坐庄中关村,洗钱行踪暴露背后灰色资金 2008年11月17日晚,某大楼被警察严密封锁,北京市公安局现场指挥一声令下,中国首富、国美电器董事长(00493.HK)黄光裕落马。从草根到首富,一个神话就此终结。 “当时进入北京的时候,花了5毛钱,去住一个地下旅馆。”三次登上首富宝座、眼含热泪回忆辛酸创业的黄光裕,曾经是无数创业者学习的榜样并向往之。就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首富的商旅生涯戛然而止。 中国证监会披露,黄光裕旗下的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鹏润投资”)在对中关村(000931)和 三联商社 (7.72,0.14,1.85%) (600898)两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过程中,“有重大违法行为,涉及金额巨大”。 随后,黄光裕的兄长、北京新恒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及 ST金泰 (3.46,0.07,2.06%) (600385)董事长黄俊钦,中关村董事长许钟民亦因涉嫌经济犯罪而被带走调查。 成功并非是创业的必然结果,黄是幸运者。一路汗水偶尔掺杂着泪水,坐拥亿万财富后,何以走上了不归路?是物欲的无止境还是另有更大的诱惑,抑或 某种无形的压力?谁能左右首富的人生抉择?涉嫌重大违法行为的背后,能画出一条怎样的人生轨迹?一个在追求自我的价值观中步步崛起,三十几岁的富豪,又是 如何在自认为成功的价值观中急转直下,走向了不归路? 金钱能解决一切,也许这就是黄光裕悟出的成功法则。金钱也是毁灭一切的毒药,这也可能是最终导致黄光裕失败的症结。《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调查发 现,黄光裕的涉案,缘于一场致命的交易,让其在资本市场上疲于奔命,在行贿、洗钱、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郭京 毅联盟内部的矛盾激化,一封举报信将这位中国首富推向囹圄之中。 致命的内幕操纵 “早在2007年8月28日,监管部门就盯上了中关村的股价问题。”一位接近黄光裕的知情人士透露,“黄在2007年9月,通过地下钱庄从香港洗钱到沈阳,暴露资金链,牵扯出了更庞大的灰色坐庄资金,成为其经济犯罪的证据。” 2006年,中关村陷入CDMA担保泥潭不能自拔。2006年4月4日,大股东北京住总集团将其持有的1.01亿股中关村股份转让给黄光裕控制的北京鹏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鹏泰投资”)(详见本刊2008年第2期封面文章《 三个人的中关村 》)。 当月,中关村股价涨幅超过40%。 “这与黄光裕的首富效应有很大关系。”上述人士透露,黄光裕接手中关村是为了变现旗下的地产资产,并不愿股价涨幅太大。根据黄光裕的个性,对上 市公司一定要控股,而要想拿到更多的股权,在地产资产的评估价不能无限溢价的前提下,定向增发的价格就一定要压下来,只有控制住股价,才能降低重组成本。 然而,该笔股权转让获批不久,2006年9月, 中国银行 (3.34,0.03,0.91%) 北京分行前行长牛忠光被捕,对一笔9年前贷款的调查将黄光裕兄弟牵连进来。公安部门对黄光裕进行了历时半年的骗贷、偷税调查,最终黄光裕却有惊无险地度过此次调查。 “黄光裕在很多方面作了疏通,调查组开展工作时,遭遇了多方的阻力跟压力。”一位接近黄光裕专案组的人士透露。 “黄光裕以金钱开路广拉关系,商务部、公安部等多个部门公职人员牵涉其中。经人指点,黄光裕决定拉拢一个背景更深厚的‘靠山’,但其金元政策却失灵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金元政策就是直接现金行贿,遭到拒绝后,一个变通的金元政策实施了。 对方筹集了超过3亿元资金(下称“3亿元资金”)委托黄光裕投资,黄光裕计划将该笔资金在二级市场买进中关村股票。 “资金一下子进入中关村,动静太大,必须打压洗盘,将股价打压到低位时,掩护该笔资金进场,这样既能满足资金获利目的,又能稳住重组成本。”知 情人士表示,2007年6月,中关村二级市场股价的下跌,尤其是在2007年6月26日跌到当时最低价位,就是为第二天签订重组协议,让该笔资金进场所作 的局。 2007年6月27日,中关村和鹏泰投资签订了《资产重组协议》,前者以其持有的启迪控股33.33%股权置换后者持有的中关村建设48.25%股权。当天及次日,中关村股票均告涨停。 “黄光裕的坐庄手法其实很拙劣,在打压之后快速利用散户账户买入,企图通过快进快出来蒙蔽市场的视线。”知情人士透露,为了能够持续公布利好,掩盖该资金操盘痕迹,黄光裕还留了一手。 “2007年8月15日前,黄光裕将6月份进入中关村的账户全部倒手,尤其是十大自然人流通股全部清仓。” 2007年8月15日,中关村发布公告称,中关村建设与鹏泰投资旗下的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鹏润地产”)签署了《债务重组协议》,鹏润地产将承接中关村建设的2.75亿元债务本金和利息。据悉,这份协议早在6月27日就已签署。 随后,中关村股价大幅上涨,8月份涨幅超过80%。 知情人士表示:“换仓后,黄光裕决定在资产重组前将股价拉到一定价位套现,他的鲁莽操作招致了麻烦。” 2007年8月29日至31日,中关村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达到涨停幅限制。深交所交易部向中关村发出征询函,要求其对股价异动作出说明。 中关村回复称,公司涉及的CDMA项目担保问题仍未取得实质进展,公司的银行债务压力很大,并无重组计划。 2007年9月10日,深交所又发现了中关村的交易异常,中信建投证券在沈阳的某营业部的交易席位出现大量买单。 “根据我们当时的初步判断,可能是中关村庄家要进行换仓,我们也私底下打探黄光裕是否对中关村有新的重组动向,遗憾的是没有得到任何线索。”知情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透露,监管部门决定顺着该席位摸查情况。 “该席位上的账户从开设到大笔买入的时间仅有三天,极有可能是为了买入中关村股票而开设的。所以,监管部门就盯住了该席位的一举一动。”2007年9月11日、12日,该席位又连续买入中关村股票。 但该席位的买入账户并非开户者本人,账户的身份证是购买的,资金的往来成为监管部门调查的唯一线索。“资金是从香港通过地下钱庄洗到沈阳的。” 知情人士表示,黄光裕当时已经感觉到资金问题可能会出现漏洞,但是为了掩护上述3亿元资金在二级市场中不被监管部门发现,黄光裕还是动用了几十个散户账户 大量买入中关村,但3个亿的资金仍未能及时撤离,这也给黄光裕后来的涉嫌经济犯罪落下了致命的证据。 上述人士称,为了引开监管部门的调查视线,黄光裕在2007年10月8日对中关村进行停牌。停牌理由是需要讨论CDMA担保问题、银行债务重组问题、存量资产处置问题、公司未来的发展问题。 同时,中关村公告称,决定出售存量资产,正在与潜在的购买方联络,争取以公允的价格变现资产和股权。 迪信通收购梦断 知情人士称,黄光裕进入中关村前期是看重壳资源,但没想到公司债务那么多,所以进展迟缓。同时,黄光裕还遇到了盈利承诺的枷锁,其旗下的地产资产被推向了前台。 股改时,中关村承诺2007年净利润如果低于6748.47万元,非流通股股东将按每10股流通股获送0.3股的比例追加送股一次。而2007年前三季度,中关村净利润为-7757.24万元。即,在2007年最后的三个月,中关村的净利润要达到1.45亿元以上。 许钟民等要求黄光裕出手进行实质性重组以挽救中关村,多次谈判后,黄光裕决定出手收购中关村旗下的资产解决财务危机,鹏润地产拟通过定向增发吸收合并的方式,将地产资产置入中关村。 2007年10月29日,鹏泰投资以4亿元收购了中关村旗下的四环医药100%股权,而四环医药评估价为1.97亿元。黄光裕多掏了2.03亿元,以帮助中关村实现盈利。 “黄光裕曾经想将地产打包到海外上市,但是那几乎是不可能,2006年时他的地产资金链就只能靠频繁出售国美电器的股票来维持。”一位鹏润地产前高管透露,2006年黄光裕与花旗银行签署股权包销协议所抛售的国美电器股权套现资金1.5亿美元几乎都挪到房地产业务上。 而至黄光裕同许钟民等谈判时,由于中关村二级市场股价大幅攀升,黄光裕已是骑虎难下——如果旗下地产业务在评估上不大幅溢价,黄光裕就不可能绝对控股中关村,但大幅溢价则面临原有股东的反对以及证监会审批的困难。黄光裕决定两条腿走路。 《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到,为扩大流动资金规模,继2007年收购陕西蜂星电讯有限责任公司后,黄光裕又瞄上了年营业额近百亿元的手机零售商迪信通。 鼎晖投资是迪信通的股东之一。前者在双汇集团并购案中与商务部来往频繁,该并购案的法律顾问为思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阳,刘曾任职商务部,为郭京毅的下属。思峰律师事务所主任、郭京毅的大学同学张玉栋担任了迪信通的法律顾问。 “黄光裕拟出资8亿元收购迪信通股权,股比超过80%。国美电器作为香港上市公司,收购迪信通这家内资企业,必须要通过商务部的审批。而张玉栋 出任迪信通一方的法律顾问,是由郭京毅推荐的。此前,黄光裕收购永乐、大中的过程之中,站在黄光裕身后的就是张玉栋。”知情人士透露。 迪信通一方并不知晓黄光裕与张玉栋的关系,其商谈的细节被黄光裕在第一时间掌握。但黄光裕没想到的是,张玉栋无意中将国美电器在香港上市的运作过程透露给了迪信通的负责人。 “没过多久,迪信通提出要将收购资金增加13亿元,这让黄光裕不能接受。事实是,迪信通在了解到国美电器上市运作过程后,就没有心思再谈并购,计划摒弃股权转让,直接借壳上市,加价只是婉拒黄光裕的并购。”知情人士称。 该人士表示,迪信通此后几乎天天开店,鼎晖投资的介入越来越深,几乎每家新开店面的背后都能看到鼎晖投资的身影。这一秘诀正是从张玉栋处得到的 ——将开店的成本转嫁到鼎晖投资身上。此时,鼎晖投资投入迪信通的资金已超过了黄光裕的8亿元收购资金,注定了黄光裕的出价只是一厢情愿。 就在迪信通放弃与国美股权合作后不久,一封举报信呈送到了中纪委。举报信称,郭京毅、刘阳、张玉栋三人勾结,在外资进入问题上存在大量行贿受贿行为,影响到了中国的产业安全,迪信通三个字也出现在举报信中。 郭京毅得知了举报信的内容,但对之嗤之以鼻。而本想通过收购迪信通来扩大现金流的黄光裕却惊吓出一身冷汗。从香港洗到沈阳的资金通过十多个账户 已大量买入了中关村,如果鹏润地产没有计划中的迪信通流通资金的支持,其资金短缺的窘境将立即显现;如果不注入,是让地下钱庄洗进来的资金先撤,还是让3 亿元资金先撤?如果3亿元资金先撤,就意味着黄光裕购入中关村股权、债务重组以及收购中关村资产的投入将打水漂,洗进来的香港资金也会成为巨额交易资金撤 退的垫背资金。 联盟内讧事败 黄光裕决定兵行险招,公布中关村重大重组方案来刺激股价,先将3亿元资金撤离。 按照公告,鹏润地产拟注入中关村的资产总计为34.8亿元,净资产为21.4亿元,而用收益法评估却高达180亿元。中关村将以14.67元/股的价格,向鹏润地产、鹏润科技和黄秀虹(黄光裕的妹妹)定向增发12.27亿股,用于购买地产资产。 迪信通的收购失败让黄光裕的地产困局暴露出来。事实上,黄光裕为了走好迪信通与鹏润地产两步棋,在商洽鹏润地产注资中关村的过程之中煞费苦心。 10052.38万平方米土地一级开发,52.56万平方米的房地产二级开发。 黄光裕的计划是迅速拿到土地项目,然后装入上市公司,取得中关村的绝对控股权,模仿国美电器的营销模式,用迪信通占款周期产生的现金流来弥补重组成功后中关村的房地产开发资金问题。 但其计划落空了,房地产项目的资金链越来越紧。北京的国美广场、重庆的鹏润蓝海等项目遭遇楼市低迷;新收购的地块开发资金成了黄光裕的一个最大难题。在地产行业过冬的时候,180亿元的评估价在中关村股东间分歧太大,各方吵得不可开交。 黄光裕没有放弃商业现金流支持地产的策略。很快机会来了,2008年2月4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拍卖行三联商社大股东三联集团所持2700万股(股比为10.67%)限售股,参考价为2.48元/股。 最终,山东龙脊岛建设有限公司(下称“龙脊岛”)以19.9元/股竞得。紧接着2月22日,国美旗下的“孙公司”济南万盛源人力资源管理顾问有 限公司全资收购了龙脊岛,国美电器成为三联商社的实际控制人。2008年7月29日,国美电器通过第三方北京战圣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战圣投资”)又拍下 三联集团持有的三联商社2276.56万股股权。 在此期间,黄光裕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国美电器的经销商要求还款周期由此前的四个月缩短到三个月,资金链骤然紧张的黄光裕不得不加大对三联商社的控制来确保国美电器的现金流周转。 知情人士透露,2008年5月7日,中关村公布了资产重组方案的第二天,黄光裕开始拉高出货,两个交易日内将3亿元资金陆续撤离。但到了第三个 交易日,中关村股价开始暴跌,黄光裕从香港洗来的解围资金深陷其中。为了缓解资金困局,黄光裕拼命要将三联商社的控制权抓到自己的手上,也就有了上述一连 串的三联商社收购。 但2008年8月29日,中关村公告称,放弃通过非公开发行注入鹏润地产的重组方案,彻底将黄光裕地产资产上市的计划给浇灭了。 在三联商社的股权争夺中,黄光裕遭遇了三联商社掌门人张继升的狙击,成本颇高,高成本的竞价让黄光裕再次动了内幕交易的念头。三联商社从公告股权拍卖后,股价就一路高歌猛进,证监会稽查部门也开始介入。 知情人士称,战圣投资涉嫌进行内幕交易。战圣投资负责人刘春林、韩月军在2008年2月5日三联商社首次公告法院将拍卖股权信息前买入,于3月 18日、19日两个交易日对三联商社进行了三次减持。除了战圣投资,黄光裕还动用了中关村的资金关联方北京寅升泰商贸有限公司来炒作三联商社的股票。 “黄光裕担心的事情很快发生了,当关于郭京毅的举报信送到中纪委后,中纪委调查人员找到实名举报的人员,开口的第一句话不是问郭京毅的情况,也 不是问张玉栋的情况,而是直接问黄光裕到底行贿了哪些官员,怎么样进行内幕交易。”知情人士透露,但举报人对黄光裕的问题三缄其口,中纪委调查组只得将重 点转向商务部官员问题。 “郭京毅是商务部条法司的官员,在外资进入及并购问题上掌握着法律的界定问题,为牟取利益,郭京毅让张玉栋在中间充当润滑剂。同时为掩人耳目, 张玉栋一般只作企业跟商务部交涉这个环节的法律顾问,并且不出现在正式的合同文件中,企业向郭京毅行贿都是通过张玉栋的律师事务所转手。”知情人士透露。 该人士称,张玉栋拿到企业的行贿资金之后,将行贿资金通过打麻将输钱的方式转移给郭京毅。但张玉栋的私人生活糜烂,遭到郭京毅的不断干涉,后来,郭京毅更是派刘阳进入思峰律师事务所。一来是分担张玉栋之前的业务;二来是监视张玉栋的出格行为。 问题终于在黄光裕收购迪信通的过程中暴露,郭京毅将张玉栋安排到迪信通担任法律顾问,就是要将这笔收购做成,但张玉栋的表现令郭京毅对其不满情绪更大。 “黄光裕大意在他收购迪信通失败后继续高调介入三联商社,张继升也开始举报其操纵三联商社股价的问题。”知情人士告诉《证券市场周刊》,在监管 层盯住了中关村二级市场有香港资金介入后,更是将黄光裕的一举一动紧紧盯死,让管理层更加大面积地撒网调查黄光裕二级市场资金的来源。在此过程中,郭京毅 与黄光裕的交易再一次暴露出来,股市神话人物刘芳也进入了管理层的调查范围。 知情人士称,ST金泰的自然人流通股股东好几个叫刘芳的,此前监管部门调查的是深圳的刘芳,而在其余几个刘芳中,其中一个是河南刘芳,与郭京毅有着密切关系。 “郭京毅不仅利用职权通过张玉栋收受贿赂,还经常炒作股票,多为重大重组题材以及外资并购题材。”知情人士透露。 “郭京毅在股票炒作方面谨小慎微,经常是直接将上市公司董事长叫到北京,然后在郊区的高尔夫球场,大家都换完运动服,在没有任何通讯工具后,郭京毅才会跟上市公司董事长详细交流股票二级市场的情况。” “黄光裕重组中关村让郭京毅再次看到了机会,但是黄光裕遭遇中行贷款调查,让郭京毅心有余悸,郭京毅放弃了中关村的炒作,而是瞄上了黄俊钦控制的ST金泰。让郭京毅更为放心的是,ST金泰里面已经有好几个刘芳介入,自己这个刘芳进入会比较安全。” “深圳刘芳能在ST金泰停牌前大量买入,是否得到他人故意释放的内幕消息未可知,目的就是要将监管部门的调查视线引向深圳刘芳身上。”知情人士说,但最终刘芳暴露了郭京毅跟黄光裕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中纪委调查组接到举报后,第一个问题就问黄光裕与郭京毅关系的原因。 “黄光裕是经济犯罪,这个背后意味深长。”一位接近专案组的人士透露,黄光裕一案牵涉到巨额资金、腐败等多重问题,尤其是腐败网络已触及到公安部、商务部等多个部门,国家不会允许任何人建立起来这样一个利益集团存在。 “如果没有郭京毅等人的内讧导致举报,郭京毅被抓,黄光裕一时半会儿还可能不会因为炒作资金坐庄中关村而被抓。”知情人士称,举报信成了商务部 窝案跟黄光裕被抓的导火索,司法机构才有更大的空间对黄光裕牵涉到的洗钱、行贿受贿、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经济、刑事犯罪进行侦查。
传朱孟依介绍黄光裕给郑少东 是否收购三联的托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090223/02305886848.shtml 图为合生创展主席朱孟依。(来源:京华时报网站)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李冰 中国首富黄光裕案继续发酵,自黄光裕因经济犯罪接受调查后。其周边有关联的人似乎都开始脱不开关系,其妻杜鹃、其兄黄俊钦、黄光裕老乡 中关村 (5.04,0.20,4.13%) 董事长许钟民,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也在其中,甚至有媒体直言迄今为止已牵涉到大陆八名司局级官员。 而最近在圈内一贯回避众人目光的地产大佬合生创展董事局主席朱孟依,因为可能牵扯国美电器前主席黄光裕一案,现在被成为媒体焦点。 记者致电其朱孟依控股的合生创展(00754-HK)公司,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2月22日记者致电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何阳青,他对记者表示:“对于此事他不想谈。”为由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同时记者也致电了,三联商社董事长王俊洲,他对记者表示:“目前在开会,不想谈太多。” 其兄朱拉伊曾和黄光裕不明不白? 2月20日,据香港媒体报道,在港上市公司合生创展主席朱孟依,传因涉黄光裕案近日被内地公安部门限制出境。受此消息打击,该公司股价出现暴 跌,当日最大跌幅一度达到50%。截至收盘之时,该公司股价下跌27.38%,当日在香港市场跌幅位列第一,成交6.86亿港元。 下午1点02分,该公司紧急发布公告,进行澄清。 该报道称,朱孟依在春节期间被内地公安部门限制出境,正在东莞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有关部门是在调查原公安部部长助理、经济犯罪侦察局局长郑少东时,掌握了朱孟依涉案线索的。此前,公安部已经证实,郑少东已被中央纪委双规。郑少东因黄光裕案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调查。 该公告内容简单,只寥寥几字,“谨此声明该报道的内容并无事实根据”。 业内人士表示,此公告尽管言辞非常简单,但看得出其遣词造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公告内容只指认报道不实,但未对朱孟依目前的状况,是否还在主持公司运营等情况做出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的署名部分依然显示为: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朱孟依主席。 朱孟依是中国地产界中比较低调的人物,几乎很少看到他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其经商能力非同凡响。据说上世纪合生创展在广州一个城市的开发规模,相当于万科在全国五大城市开发的总规模。 而在业内看来,朱孟依其兄朱拉依与黄光裕的联系似乎更直接。 朱家兄弟当时是否是黄光裕收购三联的托? 因为黄光裕“炒作”的三联商社部分股权曾有北京光华天成公司参与竞购,光华天成老板朱拉伊即为朱孟依的长兄,而且黄光裕、郑少东和朱氏兄弟还是同乡。 而当时《证券日报》记者也采访到了朱拉伊控股广东新南方集团的总监张少平。 他当时给记者的回答是:“目前,张继升与我们这边已经接触了,也已经签订了协议,但具体细节不方便透露。” 据悉,此次合作的对象将包含朱拉伊控制的光华天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朱氏家族不同领域的多家企业。由于三联集团和朱氏的企业在业务范围和经营理念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包括地产、物流、旅游开发等等都可能成为合作的项目。 而就在一切看似尘埃落定之时,却又陡生变数。本应在拍卖后5个工作日缴纳拍卖款的朱拉伊并没有付款,放弃了这次竞拍。 虽然其兄曾给黄光裕搅局,但是现在看来似乎也可以这样解释,朱拉伊当时到手的 三联商社 (7.72,0.14,1.85%) 二股东地位没要,也许正是给了其弟弟朱孟依的“面子”,为黄光裕做个顺水人情。 与郑少东黄光裕的潮汕情谊 目前,有关朱孟依的现状依然受到议论。各渠道的信息也比较混乱,有称朱孟依已经“跑路”,也有称朱孟依“近期还露过面”。 合生创展其上海公司内部人员对媒体声称,朱孟依数日前还在北京主持工作,并有消息称其近日可能赴上海视察工作。但也有人士认为继续工作与受到调查、限制出境并不矛盾。 此时,媒体则更关注朱孟依与黄光裕的关系。 如果根据此前的传言,相关机构是在调查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案件时掌握了朱孟依涉案线索的。今年1月,中纪委以涉嫌在金融大案中受贿对郑少东实施“双规”审查,而据称郑少东落网是因为其与协助黄光裕“洗钱”的港澳赌业重量级人物连超被捕有关。 对朱孟依,也有人士指出,此人和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关系紧密,郑少东去香港时行程多由他安排。 更有消息称,黄光裕就是朱孟依介绍给郑少东认识的。但没有相关渠道给予证实。 相关资料: 朱孟依出生于1959年8月,广东丰顺人;1992年成立合生创展,并于1998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根据中国蓝筹地产评选,合生创展连续多年综合排名第三,仅次于中海和万科。 朱氏家族在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2005年排行榜上以14.3亿美元排名第二。朱氏家族三兄弟中,朱孟依最为知名,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他由一 家小建筑队开始起步,1992年在香港地区与合伙人共同创办“合生创展集团”,现已成为中国地产界的旗舰企业,并拥有珠江地产等房产子公司。(来源:证券 日报)
环球企业家:国美癌变全解剖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223/10475888584.shtml 无限膨胀的欲望,和无所顾忌的越线—一份关于中国首富黄光裕及其一手缔造的中国最大电器零售商如何陷入危机的病理诊断报告 商思林 赵轶佳 庞大财富帝国的坍塌总是让人唏嘘。当去年11月的一个周末,市场开始风传国内最大电器零售商的缔造者、三度问鼎中国首富、39岁的黄光裕已被警方拘传时,整个中国商界都再次领悟了如何寻求财富安全线的真正秘密:洁身自好。 一系列涉案人物先后被牵出,包括黄光裕的胞兄、妻子,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一位国家外汇管理局司长和一位港澳赌业风云人物,以及两名公安部高级 官员。不断陷入漩涡的各方人士勾勒出一个惊人的事实——在黄光裕的野蛮生长中,在资本市场、政府审批、地下金融、土地买卖等环节几乎都存在违法违规的嫌 疑。如果说30年来,从牟其中到顾雏军的一系列问题富豪一直试图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法治体系中寻求灰色空间,那么黄光裕堪称是这其中令他人黯然失色 的“集大成者”。 就在数月前,如果有机会投资黄光裕的国美集团,一定会被投行们视为求之不得的交易之一。但现在,这却变成了一纸危险的邀约——不管怎样定义在中国进行投资的风险,如果一家公司的实际控制者被刑事拘传,这肯定是最大的风险。 2月11日传出的最新消息是,为了自救,国美电器(0493.HK)已聘请嘉诚亚洲有限公司(Cazenove Asia Ltd。)负责分析各种可能的再融资方案,其中包括拟增发20%的新股,以筹措现金巩固脆弱的资金链。据《环球企业家》了解,这些潜在投资者已经同国美的 新管理层举行了初步会谈,包括国美电器原外资股东摩根士丹利、华平投资,以及凯雷、贝恩资本和厚朴投资管理公司等。但出于对黄光裕案审结结果和国美最终命 运的担忧,这些投行仅止于观望。 但也许,胆大者将得到最好的奖赏。毕竟,国美仍拥有1300多家门店,年销售达400多亿元。现在,国美电器亦在极力撇清与黄光裕的关系,而政府也不愿看到这家中国最大的电器连锁零售商倒闭。国美有超过20万员工。 不过,这样的努力注定是一厢情愿。尽管黄光裕的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一职已由陈晓代理,但黄光裕夫妇仍是最大股东,持有35.55%的股份。投资 者无法不把不断暴露出来的黄的违法事实与国美电器联系起来。知情人士向《环球企业家》透露,黄的东窗事发涉及在2007年底至2008年初数额特别巨大的 洗钱行为,而此前公布的操纵股价以图获取暴利也发生在这一阶段。彼时,黄光裕先后支付40多亿元收购大中电器和 三联商社 (7.72,0.14,1.85%) 控股权,而黄寄希望打破资金窘境的房地产业务借壳中关村 (5.04,0.20,4.13%) 科技(000931.SZ)一事也功败垂成。 可以想见,近10年来国美大跨步的扩张和持续的强势收购将到此告一段落。其背后是长期处于守势的 苏宁电器 (18.30,0.42,2.35%) 以及上游厂商的喘息之机,也是窥视中国巨大市场而不得的百思买(Best Buy)的良机——整个中国家电零售版图都将因此被重组和修正。 从一文不名、没有任何背景的潮汕小子到中国首富,黄光裕在家电流通领域真正建立起一个同行难望其项背的国美帝国。在中国家电零售连锁领域,黄最 早发现了这一行业的金融潜能,并将其发挥到极致。但可悲的是,处处都想打擦边球的做法成就了黄光裕,而最终他也被这种模式所终结。“每次有重要政策出来, 他总是要我们第一时间找来研究。”已经离职的一位国美高层告诉《环球企业家》。不过,黄研究的是政策的漏洞,他告诫属下:被公众所认可的事情往往都是做不 成的,公众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往往都是能做成的。 在一定程度上,国美的困局在于其已经超出了自身可控的范围,而它的商业模式又使其深陷于风险之中。 鬼门关 仅仅在1年前,黄光裕治下的国美俨然还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帝国。去年春节,国美本系统10万正式员工(不包括一些促销人员),每人获得了300元 至几千元不等的过节费和60元的购物卡,仅此一项,黄光裕至少拿出4000万元人民币。彼时,携阻击苏宁收购大中之势,国美47个分部的数千名代表从各地 赶赴北京参加年会。这场声势浩大的朝拜在北京附近的“香河第一城”度假村举行,彩排费用一天就耗费400万元。会上,黄光裕评优批劣,论功行赏。最高奖项 即金鹰奖,这是黄最为喜欢的动物,其目光锐利、攻如闪电的作风也是黄本人的写照。20年来,他本人驾驭下的国美在各种夹缝中脱颖而出,黄隐身其后,主宰一 切。 而今,国美却到了断臂求生的境地。 据《环球企业家》调查,在黄光裕被拘查的去年11月,国美曾主动找到百思买寻求出售大中或国美整体股份的可能。当月底,国美已做了大中全员签字的人员登记调查,供百思买决策参考。百思买一位内部人士也向本刊印证了这一事实。 国美的销售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今年元旦期间,苏宁电器位于北京通州区的梨园旗舰店内人流如织,而仅仅数百米之外的国美九棵树店却是另外一番 景象:笔记本和相机柜台异常冷清,绝大多数产品都被包装膜裹得严严实实,所有产品都不能提供试用。“厂商没有给样品的政策,拆封后的损失我们得自己承担。 ”国美促销员沮丧地向顾客解释。 “国美的现金流确实出现了问题。”1月中旬,国美一位中层向《环球企业家》承认。在黄光裕案事发初期,国美的大量现金流被用于封口——在成都,几份地方报纸从2008年4月份积压至当时的宣传费被一次结清。 此时,国美已无法向供货商正常打款,只能优先保证畅销品牌的货款回笼。结果是,部分品牌存在大量缺货的情况。国美电器2008年三季报显示,海 尔、三星、索尼三家的销售量占国美总销售额比例持续上升,至2008年9月份已达23%。虽然上述厂商在黄光裕案发后都纷纷表示支持国美,但事实上这些巨 头们也在第一时间开展了应对之策。 《环球企业家》获悉,索尼在此后迅速同国美将欠款结清,三星在元旦之前就已经断货。上述国美人士也承认,各方供货商的供货政策也的确更谨慎了,之前供货商的供货数额一般大于国美的打款,现在则完全根据国美的打款等量发货。 三星中国超过35%的销售额来自国美体系,让其恐惧的是,这种为了自保而在供货和回款上的谨慎,似乎让国美陷入了恶性循环。在元旦期间走访国美店时,三星人员发现,即使是国美在北京最好的门店,客流量也下降了六成。 在2008年三季度,银行所要求的抵押存款相当于银行承兑汇票金额的53%,但黄光裕接受调查后,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60%以上,按国美2008年三季报显示的53亿抵押存款计算,国美至少要多掏出7亿元。数家银行亦向本刊表示,他们已停止向国美发放新的授信。 2009年年会,国美全国47个分部的少数代表汇集鹏润大厦18层,“站着喊了喊口号。”一位参与者说。没有任何奖金。 但对供货商而言,它们并不愿意看到国美电器走向终结,否则,将出现苏宁一家独大的局面。国美的另一个归宿则可能是国有化。商务部曾在2006年 安排500亿元政策性贷款扶持全国20家大型流通企业组成“国家队”,国美被排斥其外。几乎与此同时,国美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并购之路,永乐、大中、好易 家、三联均被其收入囊中,后二者正是“国家队”成员。相比较“国家队员”苏宁,国美虽然成为中国零售业的执牛耳者,却始终游离在政府支持的行列边缘。因 此,借助国有控股流通企业收编国美也并非没有可能。 但所有判断仍显得过早,眼下国美以及投资者们只能祈祷黄身后的留守内阁能起到应有的稳定作用。黄光裕被拘查后,国美很快推出了以陈晓、王俊洲和 魏秋立为首的新管理层,并努力消除黄光裕事件对国美本身的影响。不过,就此认定国美进入陈晓时代还为时过早。正如黄光裕在接收媒体采访时一再宣称的那样, 他领导的国美必须“老总命令一出,绝对排山倒海地去执行”。在这样一个大原则下,他眼中的职业经理人最多是锦上添花的角色,忠诚地适应国美的文化和体系是 第一位,这种体制下,没有人能撼动黄光裕之于国美的影响力。 在国美电器公布陈晓代理董事局主席的同时,魏秋立和另一位董事王俊洲被授权为黄光裕私人代表,就黄光裕私人集团“按照有关董事会的指示签立有关的文件”。“七人小组眼下是一个互相制衡的局面。没有黄的同意,做不了任何重大决策。”一位国美的高层一语道破。 不过,这个错综复杂的格局或许是黄光裕对国美归宿所施加的最大影响。国美最终走到今天的地步,实为黄在过去20多年里一手埋下的伏笔。 盛极而衰 对成就感的极致追求是很多人走向成功的动力之源。在黄光裕身上,这种本能被数倍放大,黄光裕本身的狂躁和激进也流入了国美电器的血脉。从北京总 部的高层到各地方的区域管理者,甚至是门店的店长,都带有挥之不去的“国美风格”。得黄光裕宠爱,由大中电器归入国美后成为国美常务副总裁的王俊洲就是一 位“霸气且有魄力”的领导人。“在国美,如果你的风格不强硬,根本成为不了管理者。”国美一位人士对本刊说。 与苏宁相比,国美更显激进。2004年在香港借壳上市后,通过一系列减持和增发,黄光裕在国美电器中的持股比例从最早的74.9%降至目前的 35.55%,套现金额达135亿港元。而在2004年底至2008年底的4年间,国美的门店数量从200家蹿升至1300家,在数量上是苏宁的两倍还 多,在进入二三级市场方面,国美的步伐也要快于苏宁。 国美低成本扩张门店数量的秘密在哪里?一位国美高层向本刊透露:一个新店开张,国美会要求物业提供至少3个月的免租期,而其开张前的装修只需2 个月,备货和铺货则只需一天。这样就会节省1个月的物业租赁费。而前期的装修,国美也无需支付任何费用——由施工方垫付,由于国美每年多达200家的开店 速度,国美在垫资谈判方面拥有绝对的强势。据本刊了解,国美工程款的最长账期长达6年。最高峰时,国美仅装修工程欠款就达20到30亿多元。而当卖场开业 时,国美已经收取了上游厂商的各种进场费和新店开张费,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物业费。 一旦悟透家电连锁的秘密——金融属性,黄光裕便依“有三分把握就去做”的秉性,将资本+垫资的开店模式发挥到极致,将新开门店不断装入上市公司以获得资本套现。至2008年9月,装入上市公司国美电器的门店数量扩张了11倍,至847家。 如此激进的做法也表现在管理上的高压方式。在具体业务管理上,国美更倾向于用“负激励”的手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了不沦为业绩考核的最后几名而 被罚300至400元,原本收入就不高的门店员工(一般在1000多元/每月)和管理人员(一般为2000到4000元不等)会设法填充当日业绩,更有甚 者会谋取额外收入。比如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收银台太忙或暂时缺货的理由,以高于厂家的促销价售货,或干脆绕开国美私自售货。“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国美的一名员工透露。 军事化的管理是黄光裕本人风格的最好诠释,实际上也是决定国美、永乐、大中等流通巨头竞争态势的关键。 大中电器的创始人张大中经常微服私访,碰到顾客与促销员就价格争执不下,他乐于亲自拍板,给顾客惊喜。张还喜欢站在门店出入口,点上一只烟,静 静地观察人流,第二天再根据观察作出策略调整。相对纸面上的销售报表,这位60岁的家电零售巨头更喜欢现场顾客的笑脸和人流如织的热闹气氛,并享受这种“ 店小二”般的企业文化。 但最终胜利者是黄光裕。黄的策略是,不寻求在每一个区域成为第一,但如果国美凭借强大的覆盖能力进入更多的区域,他们会在全国称霸。最终,目光锐利、行如闪电的鹰文化收编了“店小二”和以“与供货商关系好”著称的永乐以及山东家电流通领军者三联。 黄光裕将“薄利多销”和“规模效应”也演绎到了极致,但是,当这种低价建立在对产业链上端的无限索取与冲突之上,国美的急速扩张实际上是在以邻为壑。 处处亦可见国美极力攫取现金账期的渴望。去年3月5日,国美集团旗下的国美、永乐、大中、黑天鹅、金太阳等卖场同时开始推出“安家保”的延保项 目。根据产品类别等因素,延保期限为1至4年,延保费用为产品价格的4%左右。为推广这一手段,国美规定,每卖出10件产品就必须有2件是延保,店员完不 成任务就被罚款至少100元,这让几乎每个顾客都要面对促销员的推销。“店员抱怨对此最多,有的甚至甘愿受罚也不愿推销。”一位大中管理人士称。 对国美的财务报表而言,延保确实是一笔额外的丰厚利润。上述人士透露,延保费40%将归国美,这一部分就成为国美的纯利润;另有40%给保修公 司,20%交保险公司。而实际发生成本极小。至2008年第三季度,国美电器来自延保的利润超过6700万元,全品延保率为3.8%,占其整体利润比例近 4%。 延保的推出实际上反映了国美对资金的饥渴。2008年年初正是黄光裕盛极而衰的关键时间窗。彼时,为收购大中和获得三联商社股权,黄光裕至少付 出了40多亿元的代价。而此间一直纠缠不清的入主中关村科技的动作,也使其耗资近10亿元。2007年底,国美的现金储备不过62亿人民币,至2008年 第三季度,国美持有现金下降了五成。同时,国美存货却上升了五成,国美的应付账款和应收票据也增长了两成至165亿元。 收购大中的36亿现金,是黄光裕创业以来最大的一次现金支付,按照双方约定,收购款将分5次付清,最后一笔则是在2008年9月1日,支付6亿元。大中投资(张大中出售大中电器后用于投资的实体)一位高层向本刊证实,国美收购大中的款项至今并未支付完毕。 黄光裕遭遇的现金流窘境,也源于自2006年起,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商务部、建设部、人民银行等部门通过一系列外汇管制措施织就的外资铁幕。黄光裕所涉及的家电流通和地产行业尤其是严格管控区域。 黄光裕曾在2007年底计划与贝尔斯登联合组建5亿美元的零售业投资基金,以及与新加坡太平星集团成立总额达8亿美元投资房地产业的私募基金。 但两个基金最后都不了了之。接近黄光裕的人士透露,问题就卡在限外政策上。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司长许满钢遭查,正是因黄筹集资金的进入审批而牵扯其 中。在公开募集资金无果之后,黄光裕或通过澳门博彩巨头连超的公海赌船大量洗钱。而操纵中关村科技和三联商社股价谋利,只不过是上述方式的一个补充而已。 矛盾混合体 即使没有种种野心膨胀下的作茧自缚,回归国美的基本面,黄光裕也必须为他始于2004的外延式扩张的庞大疆土寻求一个更匹配的管理系统,这始终是黄光裕没有解决,或者说是刻意回避的难题。 在黄光裕“先规模,后精细”的战略下,国美更多地倾向于速度和控制,而无法顾及整体的管理质量,不人性化的门店管理方式反而衬出其近年来反复对“精细化管理”倡导的一种暗讽。 在国美,如果店员与顾客发生争执,只要顾客投诉,店员就会被立即开除。“国美迫切想要提升服务,完全忘记了员工,非常急功近利。”一名国美员工抱怨。 在国美自上而下的任务下达中,零售业中需要强调的细节却往往被忽视,传递给门店的永远是业绩指标,而非执行的细节。因而,各门店的管理水平与服 务质量差别很大。而国美内部机构的庞杂和混乱,各级管理人员变动频繁,也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有时候各个职能部门发出的文件内容并不统一,在强调快速应对 的零售行业,执行效率大大下降。比如,当一名南方城市的门店为延保业务中的一项细则向分公司请示时,分公司的管理层给出的回馈却是:他们自己也很困惑。 2001年,国美集团开始筹备建设ERP系统,经过两年的整合建设,于2003年全部完成。至2007年6月,国美成功完成对永乐ERP系统整 合后,覆盖了国美系统49个一级分部,181个二级分部。对这一系统,国美内部毁誉参半。好处是,事无巨细皆有章可循,且覆盖200个多城市的每一笔财务 进出都在黄的洞悉之中;坏处是,国美赖以成名的基层活力却处处受到钳制。 一位国美二级分公司负责人向黄光裕报到时,黄扔过来一本厚厚的授权册。他在上面找到自己的相应权限后发现,具体到吃一顿饭的规格和招待人的级别皆明确规定。“这是黄光裕掌控国美的宝贝,每一个干部都在黄光裕的脑子里编上了号。”这位人士告诉《环球企业家》。 在并入国美版图后,一位大中电器的高层偶尔发现,有一个门店的店面牌匾有很大破损。他感到非常奇怪,做一个新牌匾花费不多,为何不在这样的细节 处提升形象?仔细了解后他发现,在国美超过500元的支出都要经大区审批——在之前更是需要总部批准。该门店店长此前就类似支出曾打过报告,但往往逐层上 报后不了了之。在整个国美体系中,从基层管理员人员到黄光裕的管理层级有18级之多。几次碰钉子之后,这位店长积极性大受打击。 就家电价格的优惠权限而言,国美店长只有每天1500元的下调权限,超过就必须总部批准。而顾客货比三家后的侃价又十分普遍,这导致一旦有大量的降价申请,国美的决策系统就出现堵塞。对希望便宜几百元的顾客而言,为此等上一两个小时也是家常便饭。 黄光裕一度想将国美的触角伸向更远,但却常常为自己的冒进和并不匹配的管理能力付出代价。2006年,黄光裕开始筹划进军通讯产品连锁,通过收 编区域连锁品牌——2007年收购陕西蜂星和2008年买下大连讯点,希望快速形成拥有5000家店的全国网络。在这之前,黄光裕已经注册了一家叫做“国 美通讯”的公司,这间独立于国美电器之外的连锁公司在黄的计划中,壮大后也将单独上市。但是,依附于低价策略上的“既要店铺便宜,又要人流量大”选址策略 成为“国美通讯”很快夭折的重要原因。 以深圳为例的一家“国美通讯”为例,这家店开在两家国美电器的附近, 苏宁电器 (18.30,0.42,2.35%) 的楼下,占地跟普通的通讯店面无异,普通蓝底白字的“国美通讯”招牌毫不起眼,生意惨淡可想而知。仅仅一年后,深圳的5家国美通讯关掉了4家。 国美对旗舰店选址非常重视,如果分公司把店面“丢了”,从分公司总经理到市场开发普通员工都将被扣5分,如果一年扣掉20分将被直接解雇。 内蒙古包头的国际中心大厦,地处包头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2007年,苏宁提出来以1220万/年的价格租下开店,其甚至把该物业的总经理请到 总部参观,以确保租下门店。但最终,这个店面被国美以780万元的低价租下。此事在国美内部被树为的典型,并由此加大了对“又便宜又好”思路的推广。但现 实是,在店址决定权上收国美总部后,这始终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3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黄光裕曾预言当国美坐上全国第一的位置后,不是看开店开得好,而是看关得好,他正在筹谋一个管江山来取代打江山的方法。遗憾的是,连年的扩张惯性却让他走向更深的深渊。 地产黑洞 当黄光裕在2008年初携巨资迅猛攻占大中和三联而陷入资金窘困时,曾有机会凭借在房地产上的豪赌挽回颓势,但造化弄人的是,正是地产业务引发了整个帝国的危机。 从一开始,黄光裕就把地产作为快速解决其资金困局的救命稻草,而非遵循传统开发商买地-盖房子-出售后再买地的运作方式。“弄一块土地,装进壳 公司里,资本市场几十倍的利润比辛苦卖电器和房子利润要大得多。”鹏润地产一位离职的高管向《环球企业家》解释黄光裕的想法。2004年后,黄光裕开始告 别国美的日常管理,并最终决定重返地产这个能将国美模式复制和放大的新领域。 禹晋永是国美置业(鹏润地产)的第一任总经理。这位号称拥有资产数百亿、旗下掌控十几个上市公司的黄光裕地产模式的奠基人,在地产界却无令人信 服的业绩。禹晋永曾专门成立一个网络公司,以他的思路,网络公司属于高科技概念,可以获得资本市场最大的市盈率,然后再把土地装入网络公司,实现鼠标+水 泥的数十倍放大效应。黄禹二人在2004年相遇后,一拍即合。事实证明,黄光裕后来在地产界的作为,确实也是遵循禹的思路。 位于 中关村 (5.04,0.20,4.13%) 丰台科技园区的鹏润国际时尚中心(下称鹏润时尚),是黄光裕资本地产思路的典范之作,不过该项目至今未完成。鹏润时尚建筑面积高达55 万平米,定位于京南的服装城,土地价款为8.05 亿元,按获批的35.5 万平米地上建面计算,楼面价为2275 元/平米。 似乎为了向黄光裕国美式的金融模式致敬,禹晋永计划将这块地规划成各大家电巨头的展示中心,然后再装入上市公司。禹不断在媒体上宣传这一模式,不久即被黄光裕以“泄露公司机密”为由清除。 黄光裕本人选中的继任者童渊则更大胆,更藐视常规。在一次向黄光裕的汇报中,童渊说,我们用最滥的房子,卖最高的价钱——3万元/平米,凭的就是三个字的金子招牌——黄光裕。 黄光裕对童渊的大鸣大放甚是享用,他评价童渊是地产天生奇才,对其极为器重。按照童渊的设计,3万元还仅是租费,童渊描绘,只要出售3年的租费就可以收回成本,其他的权益将装入一个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套现数十倍的收益。 在场的黄光裕和其兄黄俊钦听后甚是兴奋,黄光裕宣布要“向地产砸100亿”。凭借此前的类金融野蛮生长和在香港6年借壳上市的现代资本市场启蒙,黄认定地产将是连接零售和资本市场的天然平台。他断言,他的地产帝国将超过国美电器。 自1997年成功开发鹏润家园后,10年来黄光裕并未在地产业务上真正投入精力。火爆异常的国美第一城和明天第一城也是其妹黄燕虹和妹夫张志铭 借助国美声誉的自我发展。直至2007年,彼时房市与股市齐飞,飙升的地产装入上市公司后可获得40倍以上市盈率的估值。但此时,童渊畅想的鹏润时尚项目 历经2年波折,仍未兑现。 眼看市场爆棚的黄光裕已然等不及:2007年底,鹏润地产在无锡以5.85亿元竞得电瓶车厂地块;2008年初,以数亿元竞拍下重庆解放碑国泰 广场项目;一个月后又以25.55亿元的价格获得天津华明镇一块43.3万平米土地的开发权。此外,鹏润昊天还在2007年花6亿多元拍卖购得北京铁路文 化活动中心和昌平沙河住宅项目。2008年年初,黄还与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达成全面负责该地区达105平方公里之巨的土地一级开发协议。 凭此,鹏润的土地储备号称达到1 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但其中大部分是未通过招拍挂程序的一级土地整备,而一些二级土地储备还有大量地价款未付清。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危险之旅。所谓一级开发是在政府授权下把土地整成三通一平的状态,但真正进入市场还需经过招拍挂。而这一过程仍存在着土地被 别人拍卖购得的风险。关键之处就在于此。2007年地王频出,舆论将其归结为公开的拍卖抬高了地价。一些地方政府随趁势而为,改单纯价高者得为在招标中设 置其他条件,最终由地方政府“综合”评选,在这种情况下土地一级开发商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但祸不单行的是,在黄光裕原计划于2008年年中将这些天量土地装入上市公司中关村科技套现时,市场发生了逆转——不仅全国房市处于下行状态, 就连土地拍卖也频繁出现流拍,土地价格急转直下。黄不用再处心积虑地通过“潜规则”将手中的天量一级开发土地转为市场开发,因为没有人再如2007年那样 不计代价地抢地了。 黄还忽略了致命的一点:在地产行业,土地规模每扩大一倍,复杂程度可能要放大10倍,黄逐渐发现他正在陷入一个无法操作的巨大沼泽之中,且无人替他分忧。 黄光裕的妹夫张志铭在2005年与其分家,创立明天地产。张志铭为人低调,但管理很有方法。在分家之前,张志铭曾将手下高管召集至会议室,每人 发了一个红包,少则5万,多则达40万元,一举树立了威信。而黄的惯常做法是“卸磨杀驴”。以国美大康鞋城为例,其主要操盘手都在销售结束前因各种原因离 职。凡此种种,都让黄光裕无法再找到真正懂行的地产人才。 2008年年初,在那场令人眩晕的年会朝圣前后,国美地产帝国却濒临崩溃的边缘。一位国美地产业务的负责人曾通过旧部查阅国美账本,结果令他十 分震惊:国美仅应付工程款(包括国美门店装修工程)就达50多亿,而其账上只剩下1000万人民币左右。后期黄光裕巨额拍得的土地,大多仅仅支付了订金, 剩余土地出让金达到了几十亿的规模。 黄光裕肯定感觉到了帝国根基的晃动。彼时,在收购大中电器、 三联商社 (7.72,0.14,1.85%) 以及中关村科技上花费的现金支出超过60亿元,与其全部现金储备相当,而外筹资金又无法进入。风雨飘摇的地产行业还能承接他接下来的豪赌吗?黄可能唯有孤注一掷。 2008年5月份,中关村科技发布公告,一纸定向增发预案将黄光裕旗下的北京鹏润地产控股公司(下称鹏润地产)推向前台。根据增发方案,鹏润地 产评估值为180 亿元,拟以14.67 元的价格折算成12.27 亿股进入上市公司。拟增发的土地项目除了大康鞋城、鹏润国际公寓(鹏润蓝海)外,其他均未进入实质性销售阶段,且有诸多项目未办理完相关手续。 3个月后,这一增发被中关村科技董事会以“拟注入中关村的房地产类资产盈利前景不明确”为由否决。 据媒体报道,此后的黄光裕曾频繁往返北京与澳门之间,身陷四面楚歌的他此时已是穷途末路。一位原国美置业高层在2006年离开黄光裕后,与朋友在酒桌上回忆起多年来黄的所作所为,最后感慨说,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一语成谶。 自毁之路 “国美可以没有黄光裕,但中国不可以没有国美”。一位国美高层坦言,国美离开黄光裕并非坏事。出身潮汕的一个贫穷的天主教徒家庭,黄内心深处始 终对财富和成功有着极强的欲望,在登上中国首富宝座后,黄仍以创业者自居,他被下属形容是“睁开眼睛就工作,累了就睡觉”,他一天的工作往往是从下午开始 一直到凌晨,因此国美高层半夜两三点钟被召集到鹏润大厦开会是家常便饭。他不会打高尔夫,几乎从不去娱乐场所;他还会缩短自己的度假行程,因为感到无趣; 他每天工作13个小时,因为除此之外他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比如和家人一起欣赏电视节目。“我个人太忙了,没有什么理想。比较羡慕那些按时上班、按时下 班、能正常休息的人。”2006年时,黄光裕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说。(详情请登录Gemag.com.cn查阅2006年9月号《黄光裕的天花 板》一文) 随着何炬、张志铭等一批从最早起就追随黄光裕的管理者离开,这位早年低调、青涩、向媒体表达过要警醒自己过度膨胀的潮汕人还是无可避免地自我膨 胀起来。后期的黄光裕在国美集团内部完全是一副帝王架势,甚至当有人在会议上对其说“不”时,还会被他赶出会议室。“黄光裕太狂躁了,开会时甚至有人吓得 腿发抖。”接近黄光裕的人士说。 2006年7月收购深圳易好家时,面对曾经同他一起打拼天下却最终离开他的国美元老级人物何炬,黄光裕拿出了他“快、狠、准”的作风。黄光裕 称,曾与何炬约定两年内不踏入家电零售业上的君子协议。而何炬在入主深圳易好家后,在半年内迅速开出9家门店,并从国美挖走一大批员工,与国美在深圳分庭 抗礼,黄对此深为不满。在何炬北上出差之时,黄直接找到易好家上属总公司中国建材的负责人,迅速以1.8亿买下易好家的全部股份。此后,何炬率领旧部重归 国美,不过旋即被集体清理门户。后国美内部广泛流传,何炬在深圳、武汉、南京等地多次被不明身份的人殴打,从此再无音讯。 “对人对事没有责任心和忠诚度,这是我接受不了的。”黄光裕曾说。 何炬的悲惨下场成为笼罩在国美高管心中的乌云。甚至在本刊采访过程中,竟有多人以“老板会打断腿”为由拒绝了采访。 在2006年并购永乐时,一位受邀给国美提供顾问服务的投行人士发现,国美的主要高层竟然都不清楚在这场重大并购中所扮演的角色。再欲深入探 究,皆面露难色,不肯再说。黄光裕与下属的隔阂可见一斑。对控制欲的追求与崇拜,将黄光裕推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位置,他开始了一种对财富更猛烈甚至剑走偏 锋的追逐。当周围人都对偏执的他言听计从,而他与周围人的关系完全围绕财富展开时,被属下评价为罕见地集聪明、勤奋、无情于一身的黄光裕则变得日益孤独, 赌成为他生存的一种无奈却必然的选择。 相对而言,隐藏在黄光裕身后的其妻杜鹃被认为是连接黄与资本市场的润滑剂。在并购永乐时,杜鹃曾广泛向投行征询意见,研究合并可能给国美电器股价的影响,并研究以怎样的换股更合适。杜鹃为人处事甚是玲珑,逢年过节会给一些曾经的合作伙伴寄送一些小礼物。 2006年时,黄光裕曾得到一次明确的“警告”。彼时,因早期创业的违规贷款问题,黄光裕与其兄黄俊钦遭公安部门调查。不过在2007年1月,国美电器公告称,警方针对黄光裕及其间接持有的鹏润房地产公司的“协助调查已经正式撤销”。 但黄光裕并不因此而收敛,却反而意识到,他更需要编织的是一张安全网。他开始有意识地经营高层人脉。另据知情人士透露,那一年,黄光裕曾通过各 种途径搞到一套高级别的官方车牌,黄的安保队伍为其配上全新的黑色奥迪A8轿车和警报器,黄光裕很是得意地向身边人炫耀这一“高规格待遇”。 从某种程度上说,黄光裕是自我欲望的牺牲品。即使在戴上中国首富的光环后,关于他的灰色发迹史和财富积累模式的质疑也从未平息过。当他在去年 11月被警方拘传后,很多人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不过谁会想到呢?23年前,这个17岁的汕头年轻人决定跟随自己的哥哥一起北上,并在此后的20多年间建立 了一个令人炫目的财富帝国,而今,却即将失去这一切。
原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再创业 曾因贪污判无期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090223/03075886947.shtml 褚时健的果园是绿色的王国, 每一位初来乍到的客人都因此而沉醉。高高的艳阳、清甜的花香,这浪漫的场景和一位老人紧密相连。褚时健和他的老伴马静芬信守诺言,第一次相对正式地邀请部 分亲朋好友参观了自己的果园,这或许就是褚时健骨子里自信的展示,而且这位82岁的老人,这次终于为自己为什么要不辞劳苦开辟荒山搞果园给出了最真实的答 案。 “你眼睛看到的只是一部分” 褚时健的果园位于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附近的两片山头。在哀牢山连绵起伏的山峦中,连片的果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透露无限希望。21日中午,褚 时健和他的老伴马静芬邀请亲朋好友,参观打理多年的园子。春天的果园里,处处洋溢着清香,每一棵橙树上,白色的小花次第相连。艳阳下的蜂蝶偏偏起舞,工人 们正忙碌地穿梭于果园中。去年的果实刚刚摘去,今年的丰收仿佛又要来临。 烈日下,褚时健用厚实的双手亲抚一棵橙子树,并摘掉了那多余的新长出了枝丫,“今年的花苞比去年的大。花苞不能小,但也不能密,否则要消耗更多的营养,过不了几天都会掉下来,到最后什么都没有。”褚时健说,看到这些花苞,他心里就有了底,今年的收成肯定比去年更可观。 褚时健的园子里有200多名工人,他们都来自附近的山区。去年年底,戛洒镇建新乡43岁的农民李永成在这里拿到了万余元的结算工资,这相当于是他承包看护的3000株橙苗的年底分红,而每月,他也能在这里拿到500元的生活补助。 农户称,每个在这里劳作的果农,都能拿到在家务农10倍左右的收入。因为实行承包制,果农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只有那些实在学不进技术又懒散的农民才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但今年,这样的农户只有一家。 这是褚时健第一次相对正式地邀请客人参观自己的果园,所以当昆明卷烟厂曾经的两任党委书记瞿怡静与何忠禄站在果园里的山头时,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惊叹:“我知道他在搞果园,但想不到面积这么大。” 褚时健幽默的回答说:“你眼睛看到的还只是很少的那部分!”这样的对话耐人寻味,别有一番深意。 褚时健的果园总共有2400亩,有34万棵果苗,他说,这样的规模在全国来讲,并不是特别大,“我不追求数量,我只追求质量。”而对于多年的低调,他说:“质量好了,口碑就好,所以我从不主动宣传。” 这样的话语很容易让人回想到数十年以前。上世纪60年代,褚时健在戛洒镇的一个小糖厂担任了10年左右的厂长,之后来才跨入烟草行业。之后,褚 时健为烟草行业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狠抓烟叶的质量,终于把握了改革的先机,为云南的烟草行业一跃成为国内的领头羊出了一把力。 如今戛洒小镇颇似一座小县城,而20年前,这里连公路都没有。糖厂甘蔗的清香在戛洒的大街小巷里飘扬,褚时健的二次创业再次选择在这里并不是偶然,他说:“我熟悉这里的气候,这里也有很多我熟悉的人。”在外人看来,这其中或许还有一些乡土情结。 如今褚时健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品牌,不久前,昆明一些销售商打出了“褚时健种的冰糖橙”的广告语,销售异常火爆,这让褚时健本人都始料未及。 “真诚是我成功的基础” 一封举报信将褚时健拉入了其人生的低谷。1995年,中纪委收到一封举报信,反映河南洛阳个体烟贩林政志勾结三门峡烟草分公司,通过向褚时健家 人行贿取得卷烟指标。紧接着云南省委便着手调整玉溪卷烟厂的领导班子,褚时健显然没有意识到近在咫尺的“危险”,后来还走得更远。 1998年9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审褚时健贪污案,这是云南省第一次在高级法院审理一审案件。由于褚时健和红塔集团的知名度,案件在社会上 引起轰动。1999年1月9日,褚时健被判无期徒刑,几个月后,褚时健的女儿褚映红和妻子马静芬分别被收审。1995年12月,褚映红在牢房里留下一封遗 书后自杀身亡;马静芬也于1996年4月正式被捕。一年后,褚时健被监视居住,并于1997年7月正式被捕。 2002年,70多岁的褚时健因患严重的糖尿病得以保外就医,也就是从这年开始,他转身投入水果行业。从意气风发大批人生谷地,再到如今的二次创业,对于经历的风雨,从他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已淡然。 如今,82岁的褚时健精神矍铄,说话的声音沉稳清晰,走路稳健有力,他不需要拐杖,当有人要搀扶他,他多少有点拒绝。但他的耳朵已经不再灵敏,和他说话,必须附耳于其左右。尽管每个月都能从玉溪市和戛洒之间来回跑两三次,但褚时健承认说,这几年,觉得自己老得快了些。 他的满头银发里,夹杂的淡黑的那部分,已经越来越难以让人察觉。 褚时健的白衬衫有点发黄,卷开的袖子口有黑色的污渍,他说,自己身上的衣裳都是廉价货,而且他没有修边幅的习惯,以前去美国,他也坚持不打领带。 褚时健说,如果自己这辈子还有一些值得肯定的东西的话,那就是真诚,他用诚心感染周围的人,从而一度缔造了自己的烟草帝国,同样,他再次用诚心为实现自己二次创业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并声称要带领园中打工的农户一起走向富裕。 不少人对褚时健提议,应该出本个人自传的书,但他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打算,他认为,如果要留下精神上的遗产,倒是很希望有本家书给后代看,如果有一天,褚时健的后代有了比他更杰出的人物,大家如果认为是因为受了他的影响,就心满意足了。 记者和他的谈话是在当天的晚餐后进行的,他说只聊半个小时,要早点休息,但是在不知不觉间,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记者并不愿意以采访的名义占用一 位老人更多的时间,他需要休息,而且在说话时,他有一支接一支抽烟的习惯。在一个小时的谈话后,他站起身说,这样的对话不一定深刻,希望有机会深谈。不过 在记者看来,对话虽然简短而匆忙,但是其中一些内容,仍是耐人寻味的。 褚时健与记者畅谈果园及经验 记者:储老,能介绍一下您的果园吗? 褚时健:我们果园面积5平方公里,占地2400亩,共有果树340000棵。目前,果园农户210人,公司管理人员40人,临时工100余人,整个加起来近400人。来年我们还要换品种,严格要求达到高质量,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控制在20万棵之内。 记者:冰糖橙跟其他橙类相比有什么特色? 褚时健:其他品种的橙子一般是甜而腻,塞牙等不足。我们的冰糖橙做到了清甜、水分足、不塞牙、口感好,因为施的都是无公害的有机肥,所以有益于身体健康,吃多了也不上火。我们种的橙子所含的糖酸比是18比1,其他橙类是很难达到这个标准的。 记者:发展果园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 褚时健:主要靠以前积累的人脉和自己的人品,东借西凑来1000多万元,投入了果园基础、发展建设。估计今年,最多明年,这钱就能还清。搞果园借了那么多钱,再多借我也会心慌。 记者:对自己的果园是怎么进行管理的? 褚时健:分配是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是实行家庭“分片”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农户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具体表现 在,将果园划成片,以3000-5000株为标准,分包给农户,平常每月给农户发500元的基本生活费,等果子成熟后,按果子质量,以每吨不同价格向农户 收取,收多收少,切身关系到农户的收入,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农民的主管能动性,有的农户基本上天天都在自己片区的果园“打滚”,为了便于管理,增加收成,有 的农户举家在山上,果园修筑了临时房子,吃住都在了山上。 记者:那技术方面怎么解决? 褚时健:主要是加大科技投入,进行科学管理,果园有专门的技术员,我每个月也亲自到果园来看两三次,给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如果园的剪枝、施肥、 除虫等。再一个,我们以打造绿色食品为宗旨,所以都以有机肥料为主。在肥料的配制方面,我们是非常有讲究的,很少有人能做到如此标准,我们的肥料是自己的 配方,成本在200元每吨左右,可是我们的肥料比市场上1000多元每吨的都要好。我们用自己的肥料,已经将这里的土壤结构都改变了。 记者:农户的收入如何呢? 褚时健:因为农户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起来,我们又对其进行科学指导,技术、肥料又由我们提供,这样他们承包的果园自然能够得到丰收。去年收入最 高的农户家庭达到了24000多元,最低的也有12000多元。这比他们平常做农活2000多元的年收入家庭,要高出好几倍。收入的好坏,直接刺激了这样 他们的主观积极性。目前果园有50余农户家庭,也有少数几户因懒散,适应不下去,结果放弃出局的,比如有一个,成天到处跑,找人打麻将,这样肯定不行,自 然会被淘汰,做不好他自己也会害羞。 为发展果园 ,通宵学技术 记者:二次创业为什么选择种植冰糖橙? 褚时健:我弟弟以前也是搞水果行业的,从他那里了解了中国水果行业的相关情况。美国的水果一直在世界前列,所以我不服气,我就想到了搞水果。我 尝了很多冰糖橙,湖南的,国外的,感觉都还有不足。后来发现橙子含维生素多,吃了对身体有益,又容易储存,所以就下狠心种这个果子。 记者:你以前精通种橙子吗? 褚时健:懂是懂一点,但谈不上精通。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父亲40多岁就去世了,当时我才10来岁,家里很穷,读高中时,一天的伙食费只够吃一 餐,我除了下田地,干农活之外,还要帮助母亲,支撑整个家庭。对农业、对土地上的事情还是懂一点的。后来“出来”了就跟人家去学技术,也买来大量农业种植 技术方面的书,慢慢的学。 褚时健老伴:他“出来”后着手种橙子,天天研究种植技术。如果遇到橙树出了什么问题,不管我怎么催他,他一个晚上都不会睡,看书看通宵,直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虫害,病害他摸索了好几年,现在比精通种植业的技术员,还懂得多。 种橙,他想与外国人一攀高低 记者:你说自己弄果园是闲不住,可这应该不是真正的答案,对吗? 褚时健:以前我在玉溪烟厂当厂长的时候,每天都要干12个小时。我对我的员工说,你们干8个小时,我就给你们8给小时的工资,干12个小时,我 就给你们14小时的工资。那时候我们的资金不如人,装备不如人,牌子不如人,只能没日没夜的干,工人的积极性就这样调动起来了。我说我闲不住这点是没有错 的,也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我晚年有个保障。 褚时健老伴: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你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云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任何一个农民)都成。他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 记者:以前你是公认烟王,现在你是果王吗? 褚时健:社会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是不是果王,不是我说了算。我是做事的,评价是别人的,我给自己打个80分吧。我的果园还需要再努力,目前的 产量在全国不是最大的,但我应该做到最好。农业上、土地上的东西我懂一些,刚刚做烟草的时候,是高一脚低一脚地下地,后来做果园,也差不多。那些朋友在我 园子里很惊讶,我褚时健把果园弄这么大,我自己觉得,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目标迟早有一天会实现的。我的果园也把果皮色泽的问题解决了,我就敢和美国的新骑 士比了,估计两三年的时间,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记者:您是怎样打造冰糖橙品牌的? 褚时健:前两年我们一直很低调,一个是为了修炼“内功”,空下时间潜心钻研、发展橙子种植。现在条件慢慢成熟,我们正在加强打造自己的品牌。现在我们很少宣传,主要是通过自身高质量的产品,去撬动市场,让老百姓自己去评价。 记者:家里人支持你现在的事业吗? 褚时健:我老伴特别支持。只是儿子瞧不起,也不肯学,不想继承我的事业。 记者:那你的种橙事业后继有人吗? 褚时健:有的,我的外孙女很支持我,她留学回来后,已经多次到果园来学技术,学管理。她说以后来继承我的事业。 “面对挫折不要消沉,做事业需要野心但不能脱离实际” 记者:你的人生大起大落,对于年轻人,你能不能教他们如何面对挫折? 褚时健: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消极对待,要积极对待,一定要心宽,做到心宽不容易的。我的一些老朋友,一遇到挫折就消沉下去了,这不行,越消沉越就站不起身来。人生不要有太多计较,要向前走,要相信一年比一年好。 记者:您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吗? 褚时健:不但是我,在我们玉溪,原来的厂里,现在的果园,我们的工人或许讲话不多,但做起事情来,绝对是认真的人。 记者:作为男人,必须有野心吗? 褚时健:人啊,对很多东西的希望值不最好不要太高,不要计较过多,计较过多了,上级处不好,左邻右舍处不好。一个好人会发现好人,一个坏人专门 发现坏人,遇着好人了,就踏踏实实干,实实在在干,迟早也会被发现的。但人必须有野心,没有野心不行,这个野心是有基础的,不能脱离实际,也要有基本的道 德。现在我想清闲了,棱角磨得差不多了(笑)。 记者:你现在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褚时健:以前是喜欢抓鱼、打猎、打篮球。现在是种菜、看报纸、看杂志。 本报记者 刘木木 赵伟 文 本报记者 金林 图
赵丹阳买物美浮亏6000万 赤子之心08年亏19%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090223/05295887148.shtml 张伟湘/文 “08年赤子之心香港基金投资回报率为-18.84%,同期 恒生指数 下跌48.3%, 国企指数 下跌51%。从绝对回报看,我们深表歉意。”就在赤子之心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赵丹阳发表致投资者公开信后,2月10日,深圳明达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刘明达也在网站上发布了类似内容的信。 至此,包括赵丹阳、刘明达和龙小波在内的国内港股三大私募均发布了最新的基金投资收益报告。其中,赵丹阳的赤子之心(Pure Heart China Growth Investment Fund)约亏损19%,刘明达的金牛投资基金(TAURUS L.H.FUND)亏损约36%,而龙小波的中国龙动力基金(Dragon Engine Fund)约盈利7%。 这也是龙小波旗下的基金第一次略胜赵丹阳,此前,赵丹阳操刀的基金曾创400%的收益,而龙小波的中国龙动力最好成绩约是250%。但不论如何,同期香港恒生指数的跌幅约48%,国企指数的跌幅约51%,三大私募基金的业绩均跑赢大盘。 赵丹阳重仓 物美商业 (5.4,0.02,0.37%) 浮亏6000万 与龙小波和刘明达旗下基金的投资“神龙不见其首”相比,赵丹阳旗下赤子之心的投资和持股则明朗很多。 一位与赵丹阳相熟的广州私募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赵丹阳是属于左手操盘的那一类投资者,也就是真正的价值投资。“我很佩服老赵,目前在国内这一类投资者不多了。” 该私募说,赵丹阳的操作风格是,看准了哪一个公司,在深入研究后,觉得可以投资,就会果断地出手。他的投资,往往不在乎短期的波动,而在于长期的收益。 自去年1月将旗下所有A股信托产品清盘后,赵丹阳为人所知的重大举动就是杀入港股,重仓零售股物美商业(08277.HK)。据理财周报记者统 计,继买入物美商业的第一笔股权,赵丹阳又6次增仓,最后一笔股权成交后,赵丹阳旗下赤子之心基金在物美商业中的持股比例已超越了摩根大通,达到11%。 国内很少有港股私募敢于在一只个股上介入如此比例的重金,前述私募说,“一般的做法是将资金分散在很多个股上,所以很多私募基金的持股在公开资料上是难以查到的。” 香港丰盛融资公司董事、基金经理黄国英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基金一般持股都在10只左右,同时还可能涉及一些其他产品,例如大宗商品、债券或货币 等,关键在于基金经理对这些投资品种的判断力。他认为,欧美的不少顶级投资人涉足的公司可能也并不多,但一个正确的决定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据香港联交所披露,赵丹阳在去年4月30日前购入约2462万股物美商业,从4月至9月,赵丹阳在二级市场又分别以6.202港元至7.15港 元不等的价格共购入3132万股。其出价最高的一笔投资是去年7月,以7.15港元购入302万股,这一笔买入约造成519万港元浮亏,但浮亏最大的一笔 还是在去年5月,以6.8港元购入592万股物美商业。 如果以均价6.6港元估算,赵丹阳在物美商业上的浮亏超过6000万港元。虽然赵丹阳旗下的赤子之心没有披露建仓物美商业的具体金额,但理财周 报记者经过测算,总投资额约在3.4亿港元。再以赵丹阳坦承的赤子之心香港基金投资回报率为-18.84%推断,物美商业应是赤子之心中国成长基金的重仓 股。 龙动力净值平稳略有盈利 但是,尽管赵丹阳的赤子之心在港股投资上已浮亏18%左右,但赵丹阳依然看好港股。2月18日,市场盛传赵丹阳将与平安信托合作重新进入A股市 场,然而,仅过了一天,不仅从平安信托传出的消息称,公司与赵丹阳并没有合作开发A股产品的迹象,赵丹阳也再度表示,赤子之心现在还没有回归A股的打 算,“如果看好中国,可以在香港投资H股”。 “实际上,基金持仓的个股在目前如此动荡的行情中,浮亏不到20%,已经很不错了。”前述广州私募说,相比2007年进入H股的那些公募基金动辄50%左右甚至被迫清盘的亏损率而言,目前私募基金经理已经做得很不错。
中海油总裁将易人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2-23/110072984.html 【《 财经网 》专稿/记者 陈竹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香港交易所代码:00883,下称中海油)执行副总裁、首席财务官杨华即将取代周守为,成为中海油总裁。 2月23日,现任中海油总裁周守为在接受《财经》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公司前期的确在讨论有关人事变动,结果不日将正式公布。 他同时强调,这次变动是出于“公司战略和培养接班人”的考虑,做出的“正常的人事调整和分工”。周表示,他离开总裁职位后,不会退休,将继续供职于中海油,具体职位暂时不便透露。 周守为现年59岁,1982年进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集团),2002年7月接替傅成玉担任中海油总裁。 即将接任总裁职位的杨华今年48岁, 有丰富的 海外 业务发展和并购经验。 据中海油官网介绍,杨华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学院,1982年加入中海油。最初供职于中海石油研究中心,11年之后开始从事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海外业务发展、并购和 资本 运作方面工作。历任中海油海外发展部副经理和代经理、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海洋石油东南亚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等职。2005年1月1日,杨华被委任为中海油首席财务官,2005年8月31日成为中海油执行董事。 据了解,中海油2001年纽约、香港两地上市,杨华是主要参与者之一。他还作为并购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参与了中海油一系列重要收购兼并的决策和操作,包括对 印尼 和澳大利亚超过10亿美元的油气资产的并购交易等。 《财经》记者从中海油内部人士处获悉,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2883,上海交易所代码:601808,下称中海油服)首席执行官袁光宇也将赴中海油任职。中海油服与中海油同为中海油集团控股子公司。 袁光宇现年50岁,1982年加入中海油集团,2001年起担任原油服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7年3月至今,袁光宇担任中海油服副董事长、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同时兼任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助理一职。■
香港证监会申请介入电盈私有化聆讯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2-23/110072999.html 电盈私有化能否顺利完成,受证监会对其涉嫌“买票”事件调查结果的影响 【《 财经网 》专稿/驻香港记者 王端】 香港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香 港交易所代码:00008,下称电盈)私有化被疑“买票”事件又有新进展。香港证监会调查该事件后,周一(2月24日)向法院申请准许介入电盈私有化的法 律程序,并派代表在周二举行的削减股本聆讯中作出陈词。届时,法院将会裁决是否批准香港证监会介入电盈私有化的法律程序。 香港立法会议员李慧琼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据其推断,香港证监会可能已掌握部分电盈“买票”的资料,或因此要求法院推迟聆讯,以争取充足时间调查事件。 但有法界人士指出,电盈私有化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证监会所掌握资料的充足程度,如被质疑的“问题票”是否足以左右投票结果。 去年11月4日,电盈宣布,大股东盈科拓展的全资附属公司Starvest Limited和中国网通集团全资拥有的Netcom BVI,提出以150亿港元将电盈私有化的要约。但收购价格随后被外界质疑偏低,2008年12月31日,联合要约方建议将电盈注销价增加7.14%,由 原来的每股4.20港元,增至每股4.50港元,总注销代价约为159.34亿港元。 今年2月4日,电盈私有化决议在法院会议及股东特别大会上获股东投票通过。 就在电盈私有化表决前夕,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于今年1月30日公开指出,1月中旬曾收到一份匿名信,信中指出,有数百名富通保险(亚洲)有限公司(下称富通保险)的经纪,每人收受一手 (1000股)电盈股票,作为在即将举行的股东大会上投下私有化赞成票的回报。以电盈私有化作价每股4.50港元计算,每人可获得4500港元。 David Webb通过在股份过户处抽查发现,仅在2009年1月21日一天中,至少有30人新登记成为电盈股东,每人均只持有一手股份,其中20位股东名字与富通 保险经纪在香港保险业联会的登记姓名相同。David Webb表示已经向廉政公署及香港证监会举报此事。 而据《香港 经济 日报》其后的调查显示,由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将股份转手的“一手股东”至少有573名,且确切数字应不止于此。 因涉及“买票”疑云,香港证监会于2月4日电盈私有化表决的股东大会后,高调取走投票纪录。 根据香港法律程序,电盈私有化决议仍需高等法院聆讯批准方可生效。高等法院将先就削减股本举行聆讯,然后再就私有化决议进行聆讯。但电盈于2月12日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技术安排,押后有关两项聆讯日期。 评级机构惠誉周一调低电盈旗下香港电话公司(HKT)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及其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均由“BBB+”,降至“BBB-”,维持将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内。 惠誉表示,若电盈私有化最后在法院获得通过,即使整体业务营运不受影响,交易对电盈及旗下香港电话公司的财务弹性将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截至2008年10月31日,电盈债务总额约为320.19亿港元,负债净额不多于240.16亿港元。私有化安排完成后,集团债务净额预期将会大幅上升。■
如何賺1000萬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379 觀音開庫,後生仔都學人去借庫 但是講明係借,就要有借有還,而當中肯定有人借左唔還的,觀音或會天誅 當人人都真係借到錢時,所有野都必然會按比例加價,又係得個桔 如果有日人人都要還錢,就負財富效應,即金融海嘯? 不勞而獲有無窮的魔力,人人都想發達,有人去賭,有人買彩票,有人炒樓,諸如此類 想不勞而獲是要附出代價的,賭同彩票之類的代價是要接受不公平的遊戲規則,炒作的代價是要接受將來某些日子的精神的壓力 想同有是不同的,即使附出代價,亦未必會有 如果可以唔駛用腦問人借到1000萬就最好,有人成功了,但付出的精神的壓力是抽象的,冇人會留意到,如果有人大肆宣傳,就會鼓舞了想不努而獲的人有樣學樣,而且他們沒有留意將要付出的代價是必須的...況且有借就有還 從追隨者得到的並不是借,因此可以放心用黎還 我出錢又出力,汁都出埋(腦汁),可是還是摔了個狗啃,為了得到相應的結果,我有付出的代價的覺悟,代價付出了,可是仲未有結果 現實是殘酷的,付出代價之後,成功與否還是取決於概率 我付出的代價應足以提升足夠的概率,至少我很有信心 借1000萬並不英明,老笠1000萬先係好野,從葛拉罕學來的老笠大法認真要活學活用 取得1000萬有很多方法,而且很間單,以50萬本金為例: 甲.找1下翻20倍的方法 乙.找價錢可以升20倍的東西 丙.找價錢為價值1折的東西,再等佢打回原形 丁.找價錢為價值2折的東西,用方法將佢數量增加1倍,再等佢打回原形 等等.... 甲方法,根據概率,1賠20的概率起碼要有5%先公平,但要確實1翻20,要找20倍於此的東西,即100%1賠20,1%1賠2000或0.01%1賠20萬等 乙方法,個幾買中石油廿幾賣出去咁上下,如果5年期,即平均每年升38%或不平均的升夠20倍 丙方法,搵d平到唔平的東西擺到夠期為止,如果5年期,即平均每年回復38%或一口氣復活就得 丁方法,搵d好平又有利息的東西,擺到夠期為止,途中用利息增加數量,如果利息量上升,回復的幅度可以下降很多,如果利息量少,回復的幅度必須夠大 加長時限可以降低所有方法的要求,如果時限加倍,甲可以花時間玩1%1賠1000兩次,乙可以平均每年只升17.5%,丙可以有多5次回復的機會或所需回復量降低,丁由利息增加的數量激增,甚至不須要回復 只要時限夠長,老笠一千幾百萬唔係難事 對想不勞而獲的人來說,現家就要結果,要求實在太高了 其實不勞而獲也是等價交換,勞動換收獲,代價是體力同時間,不勞換收獲,代價是精神同時間,如果代價不足,只靠時間一樣是甚麼也得不到的,同樣不給予足夠的時間只會消秏更多的體力或精神 共勉之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