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經濟日報林小姐錯了-大成糖業(3889)


今日又是看公告,沒時間寫長的。但是今早看報紙,我看到經濟日報林小姐這樣寫:


同樣,大成糖業(03889) 也一樣,推介後又開倒車,昨急升4.7%,收報2.02元。


集團上周公布,已於今日發售1億股台灣存託憑證,存託憑證於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日期為3月25 日,發售價初步價格範圍為每份14.5元至17.5元新台幣,相等3.625元至4.375港元,高於港股造價一大截,若順利上市,應對股價起催化作用。


但是她好像沒有看過公告,所以資料有誤,雖然我一早知道此事,但是現在公告都出了,我就找回公告給大家看看

在公告第二頁中,已很清楚寫明1股存託憑證是代表2股大成糖業,所以它的每股對應股價為7.25至8.75新台幣,按Google找到的1港幣等於4.09976776台幣計算,即是1.77元至2.13元港幣,並不是如她所說的「3.625元至4.375港元,高於港股造價一大截」,真實的是,最低價甚至和現時的股價有約12%折讓,最高價也只有6%的溢價。


所以對股票應無太大反應,況且台灣對TDR熱已漸漸降溫,僑威(1201)在台灣的TDR好像甚至有折讓,有人甚至在台灣購股,然後換回香港股票沽出呢。


其實,隆成(1225)發行的TDR也是一樣,也是1股TDR等於2股香港發行的股票,所以在計算價格方面,要小心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75

暴力事件- 駿新能源(91)、十友控股(33)、譚木匠(837)


(1)


今日,駿新能源(91,前德榮投資、航宇數碼科技、駿新集團)公佈,附屬公司的關重慶三峽(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及暴力事件,矛頭直指舊管理層:

公告稱:


誠如本公司截至二零零九年九月三十日六個月止之中期報告所披露,雲陽縣天然氣開發辦公室(「原告人」)於二零零九年三月十五日向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法院」)提交有關重慶三峽(燃氣)集團有限公司(「重慶三峽」)之呈請(2009渝二民初字第25號)(「訴訟」)。


重慶三峽由重慶市雲陽縣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及雲陽縣三峽壓縮天然氣有限公司(「該兩家中國附屬公司」)之前股東擁有。


該指控最終撤銷,並支付與訴訟有關之一切堂費。


但一波未平兩波又起:


(1)原股東不法地把轉益轉移至新股東之手,新股東再出售予駿新:


向本公司之中國附屬公司提出另一項訴訟據悉,原告人已向重慶三峽及該兩家中國附屬公司提出另一項訴訟(「新訴訟」)。


新訴訟之起訴通知書已於二零一零年三月四日或相近日子向該兩家中國附屬公司發出,原告人在當中指稱,重慶三峽在下列各方面違反由原告人及重慶三峽所訂立之開採經營合同(「合同」):


(i)開設該兩家中國附屬公司,將彼於合同之權益轉移及轉讓至該兩家中國附屬公司;及

(ii)未經原告人允許,於二零零六年出售該兩家中國附屬公司之股權予本公司。原告人現要求法院頒令終止合同。


(2) 前管理層及僱員或涉及搶奪該等公司的重要資料:

於二零一零年二月一日,大約20名非法人員闖進本公司之重慶代表處(「重慶代表處」),奪走該兩家中國附屬公司及本公司另外兩家中國附屬公司(即奉節縣三峽風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及巫山縣三峽風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統稱「天然氣公司」)之營業執照、公章、官方文件及其他相關文件。本公司懷疑有該等天然氣公司之前管理層及僱員涉及上述事件。


...


發生上述事件後,本公司採取一連串緊急措施,以保障本公司於天然氣公司之合法權益。該等措施包括但不限於:


(i)向天然氣公司所經營地區之不同政府部門(包括重慶市政府)發出緊急通知,要求有關當局阻止非法人員之非法行為;


(ii)將上述事件通報法院及天然氣公司之主要往來銀行;


(iii)向有關政府當局申請天然氣公司之新公章及營業執照;及最重要者為(iv)即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公安局報案。


然而,新公章及營業執照之申請現階段不獲有關政府當局接納,乃因當局認為是次事件乃天然氣公司與其前任管理層及僱員之間的商業糾紛。


(2)


但是,這些資產是誰賣給公司呢?

根據小弟的舊文所述,賣方就是在2007年前後想上市的,但其後失敗,之後在去年捲土重來的譚木匠(2007年上市編號: 805,現837)掌舵人的兄長譚傳榮先生。

該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510/LTN20060510048_C.pdf


三峽燃氣集團之資料
三 峽燃氣(英屬維爾京群島)為一家於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於該等買賣協議日期,其法定股本為50,000股每股面值1.00美元之股份,及其 已發行股本為一股面值1.00美元之股份, 為賣方所持有。於重組(其完成應於完成前發生)後,三峽燃氣(英屬維爾京群島)將直接擁有香港三峽燃氣投資有限公司之100%權益,並間接擁有第一雲陽、 第二雲陽、奉節燃氣及巫山燃氣之100%權益。


「賣方」指譚傳榮先生


譚木匠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15/LTN20091215030_C.pdf


(a) 銷售產品予重慶三峽燃氣(集團)有限公司(「重慶三峽燃氣集團公司」)重慶三峽燃氣集團公司為一間於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一日在中國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由譚先生胞兄譚傳榮先生及譚先生姪女譚佚男女士分別擁有35%及65%權益。

(3)


其後,唐先生因這些資產官司纏身,故在2009年12月出售予透過「共同朋友認識」的商人龐秀英,惜後來失敗,但為何好端端的會失敗,相信就是有人不知這重大不利因素,但後來知道,就不買了。



(4)


有一位網友leolam20092009兄,在港交所十友控股的股權紀錄: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Market Speed Limited 101(L)
2,595,000,000(L)
HKD 1.250 2,595,000,000(L)
999.99(L)
22/02/2010
唐乃勤 101(L)
2,595,000,000(L)
HKD 1.250 2,595,000,000(L)
999.99(L)
22/02/2010

我希望他能迷逃知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79

明輝業績(3828)簡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318/LTN20100318455_C.pdf


分析請看留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82

大爷,请制榜 东方愚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60583954.html


东方愚  《东方企业家》专栏

1999年,东北人张润因没能在国企改制中分得一杯羹,一边骂这场盛宴不公平,一边埋怨自己爬格子的速度不够快。一天在厕所拉屎时突发奇想,我发不 了财,但可以通过为暴发户们排座次的方式曲线救国嘛。他当即辞职下海,叫上曾在美国留学、此时在东莞开工厂的表弟福布斯·李,成立润氏集团,第一个产品是 找了10个小弟历时20天制出的50人的中国富人榜,在《东方周末》刊登。

 这是份开创性的榜单。国外媒体竞相报道:社会主义国家有了资本家。遗憾的是,国内,其他媒体还没来得及转载时,就收到了上头发来的禁令,随即便听 到《东方周末》被通报批评、险些勒令被整顿的消息,润氏集团也成为中国公务员下海后最有创意但关门的公司。

克隆无罪,模仿有理。2000年秋季,类似的榜单“大中华富人榜”风生水起,张润郁闷地发现,这份榜单几乎是他去年那份榜单的翻版,增删面孔不下五 副,唯一亮点是这50个人的信息更充分了,年龄、出身地,就差写上文化大革命时在哪里蹲的牛棚了。张润本要发起诉讼,打听得知这一榜单背后的老板是一家央 企高管的公子哥,只好作罢。

不过这位公子哥只勃起了一年就偃旗息鼓了。原因是他的电脑在发榜仪式上丢失了,里面有他与不少女明星的不雅照。他本想联络上榜的50位企业家成立富 豪俱乐部的想法破灭了——虽然那本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也给家族丢尽颜面,好在当时中国的网民数量很少,传播面不广。

尽管同样作了先驱,但这位公子哥在张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的榜单事业进行了启蒙。到2001年的时候,各式各样的富豪榜像多年没有房事的美国大兵 一样爆发了,这些榜单的共同点是:1、长,每份榜单上的富豪至少100人;2、精,不再将荣毅仁等政治人物列入榜单,避开政治雷区;3,肥,每一发榜者都 找从中挑选出最想上榜企业,然后进行招标,出价最高者独家冠名。这一年后来被称之为中国的“榜业元年”,它给中国的第三产业树立了一个快速孵化和繁荣的标 杆。

但由于规则的混乱和不透明,2002年榜单发布前后,不断有流血冲突事件发生。因为在这场游戏里面,谁也不明白自己究竟是猎人还是猎物。为了避免群 体性事件发生,2003年“两会”期间一委员关于富豪榜由国家统计局独家发布的建议最终被采纳。民间哗然,大呼“国进民退”。

统计局长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因为相关数据都是由地方一级政府部门提供,灰色交易与之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甚至听说一企业为了避免进入榜单,花 去的公关费用就有500多万元。最尴尬的是,榜单上的数字显示,中国的富人们一年更比一年“穷”,而这一趋势显然是与GDP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不相匹配。

垄断看来真不是个好东西。2005年开始,富豪榜的制作改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公司主办,以求通过竞争避免程序乱象。这一作法仍然受到诟病,原 因是移动和联通中高层经常互换,外面看起来争得起劲,肚子里装的却是同样的液体。不过,他们对此并不在意,唯一关注的是将榜单内容商业化,并考虑通过形形 色色“套餐”的形式让市场买单,B2B和 B2C齐头并进。

在民间“去行政化”的呼声下,富豪榜的制作开始考虑机制创新并另觅人选。为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2006年的榜单改由湖南卫视制作发布,原 因是有关部门看中了其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的成功元素——全民参与、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

不过湖南卫视制作的中国富豪榜也只搞了两届,虽说何炅成功预测华谊兄弟将于3年后在创业板上市,凸现了湖南卫视的专业水准,但由于富豪榜上的娱乐明 星太多了(毕竟是人家的专业领域嘛),公信度同样受置疑。有官员建议取消湖南卫视的制榜资格,以避免“对中小学生形成偏执甚至不良的就业与创业印象”。这 一建议最后获准。

湖南卫视制榜留下的富贵经验则是,由于“快乐大本赢”节目的互动与抽奖环节和公司股权赠予挂钩,极大提高了全社会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度,不仅为风投们 的退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未上市公司股权的流通更是为中国的场外交易(OTC)市场积累了独到经验,而直到2010年“两会”,场外交易才真正成为资 本市场的热门话题之一。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中国表面安然无恙,实则元气大伤,自杀、潜逃的企业人士接二连三,为了稳定工商界情绪,提振企业家信心指数,上头决定富 豪榜项目停办一年。果不其然,中国经济很快走出了低谷,企业家们情绪不降反涨。没有人知道,究竟是因为我们的底子厚,还是摆脱了榜单诅咒的缘故。

2009年,政府部门决定引入“外援”以解中国制榜业的本土困境,两家外援分别是已在越南、秦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制榜多年的英国人胡润,和在国 际上享有盛誉的美国《福布斯》杂志。结果同样不容乐观。胡润明白这是片是非之地,故持以退为进之策,一边推出“胡润百富榜”,一边却将重心向富豪俱乐部和 消费倾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而《福布斯》更是洒脱地直接撂了挑子:把本来就快撑不下去的中文版“卖身”给一家中国本土媒体公司——中国人真正擅长的原本就 是自己跟自己玩嘛!

(以上内容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84

旁观富人圈(1)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60718471.html


《旁观富人圈》是从3月18日开始,《南方周末》上的一个边栏。每期点评3-5个(组)财经人物,力求精悍犀利。这一栏目的前身,其实是2009年 我博客上的《东方愚 双周财经人物盘点》,只是当时没有平台发表,后来没能坚持下来(惭愧。想想黄集伟的民间语文,人家都坚持多少年了)。现在换面为《旁观富人圈》重新开张。 本期版面原因,摘录三则。
    
 

 

旁观富人圈南 方周末 2010年3月18日 链接: http://nf.nfdaily.cn/epaper/nfzm/content/20100318/ArticelD20003FM.htm

■新首富上位

 大国崛起还是首富崛起?记得去年,中国“首富”特别多,先后有刘忠田、沈文荣、许家 印、王传福等人被戴上桂冠。2010中国农历新年刚过不久,《福布斯》又抛出新的榜单让人嚼尝。所谓旧人新貌,其中当数宗庆后和吴亚军为最红——一个携 70亿美元晋升新任“中国首富”,一个以39亿美元身家成为“女霸王”。前者得益于中国人的身体越来越饥渴(内需为王),后者受惠于中国人的精神越来越紧 张(望房兴叹);一个以老谋深算和欲擒故纵著称,一个诡秘和犀利闻名。俩人均刚完成漂亮一战,娃哈哈彻底甩掉了达能,而龙湖地产在香港资本市场风生水起。 若论底气,老宗可能略胜一筹。倒不是因为饮料行业诞生新首富听起来比地产首富更“顺耳”,看看对岸的台湾,康师傅、统一、旺旺制造的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 引擎重心无一不在大陆。

 

■两个魏东的倒掉

中国企业界有至少两个魏东。当衣着整齐的“涌金系”掌门人魏东于2008年4月29日 从家中阳台纵身跳下的时候,玩资本的魏东倒掉了。彼时有人指着福记食品掌门人魏东开玩笑说:瞧,搞金融的还不如卖快餐的呢!那时的福记蒸蒸日上,强劲的内 需是其四处攻城掠池的根基,魏东亦是该年胡润餐饮富豪榜“榜眼”。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短短一年后,福记食品危机四伏,遂于2009年10月20日向法院提 出清盘申请,并成了真功夫、谭鱼头、香港美心及最近一“神秘国企”虎视眈眈的盘中餐。福记清盘的根源在于2005年开始魏东连年向投行发的高额可转债,说 白了就是对赌——如果以后福记继续红火,今天借的巨资就不用还了。很不幸,他最后赌输了,输掉了福记。两个魏东,前一个死于官商迷雾而非资本战争,后一个 折戟于资本游戏而非产业浮沉,这真是一个错位的世界。

 

濮德兴的非正常死亡

与看守所里经常有各种新奇的死法相PK的是,近些年企业家也有着形形色色的“非正常死亡”。几年前有王均瑶过劳死,乔金岭办公室猝死、周祖豹被乱刀 捅死,最近一轮金融危机亦有庞贵雄跳楼、包存林神秘死亡等案例。2010年3月4日,新加坡主板上市的中资企业永鑫集团主席濮德兴于无锡厂内办公室被一员 工砍死,原因据说是凶手对工作调动不满意。人们想起山西最大民营钢企海鑫集团创始人李海仓,7年前他在办公室被一同乡开枪杀死,引发各界持续热议;南方周 末记者2009年5月在海鑫采访时,企业高层办公室墙上仍挂着实时监控楼层楼道动静的大屏幕。看来,企业及企业主“非正式死亡”并未远离民企,安全感多寡 与经济起伏也没有直接关联。巧合的是,濮德兴与李海仓都是丧命于“小人物”手下,被害时都是47岁,公司名称里都带有“鑫”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85

生产重心北移安莉芳巧避“民工荒”


http://realblog.zkiz.com/takeout/14672


  [ 深圳成本优势丧失得最厉害,人工、水电、厂房等综合费用加起来,在深圳平均每件同款内衣的生产成本要比在山东高出1/3,常州成本则居中 ]

“民工荒”再度来袭,在缺工情况最严重行业之一的服装领域,有些企业忧愁,也有些企业悠哉。忧愁的常常是那些固守一地、未做长远打算的企业,而那些悠 哉的,则是将生产重心战略性转移,分散经营风险的企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体困惑

广东南海伟业制衣厂老板周伟培4日刚从广西招工回来,空手而归的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谈到,去晚了一步,春节假期一结束,深圳就有很多工厂 派人到广西的火车站抢人。

周伟培说他做了20年的内衣加工出口生意,自称比女人更懂内衣。产品卖到100多个国家,这包括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第一个成为牺牲品的欧洲小国冰岛。 “我们工厂高峰时曾接近1000名工人,现在只剩400多人。如果不是在春节前将工资提高了30%,或许不少工人过完年就不会回来。现在订单是在增多啊, 不过,有些急单不敢接,怕无法按期交货。”

金融危机刚刚来袭时,这类100%加工出口企业受到的冲击力极大。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周伟培带领公司逃过一劫,存活下来后却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珠三角用工太紧张,新招一个工人至少要支付1000元的月薪。工作上一年半载的熟练工人,月薪则要上涨到2000元~3000元。工人薪水在上涨, 生产效率却在下降,例如之前1000名工人月产10万件内衣,但现在只能产5万件,这缘于国外采购商越来越挑剔,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周伟培称,几 无利润可言。

难题不仅是工人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涨,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诸多因素,夹杂在一起困扰着劳动密集型企业。该如何应对,周伟 培很迷茫。

同样是内衣企业,主攻内销的安莉芳公司(01388.HK)则没有那么多烦恼。

精心布局生产基地

“除了个别食品企业因待遇低、加班强度大,缺工比较严重外,我们开发区大多企业用工都不紧张,这里的劳工主要是本地人,随着当地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很 多人不再愿意到珠三角或长三角打工,只要给出的待遇好些,还是可以招到工的。不过,目前普工月薪的基本也不能低于1000元。”山东省章丘市明水经济开发 区招商局副局长张永仕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安莉芳其中一个生产基地就设在这个开发区里,由于及早调整生产布局,广东这次“民工荒”对安莉芳波及不大。此外,随着新增生产线不断扩大产能,在一定 程度上降低了运作成本。多年磨剑,关键时刻起到不小的作用。

1975年成立于香港的安莉芳,1987年进入内地深圳设厂,不久后就到江苏常州设立生产基地。安莉芳第三个生产基地落在山东章丘,此基地总占地 556亩,总规划年产能3000万件以上,产值30亿元,一期工程于2008年1月正式投产,年产能达1200万件,产值10亿元,而二期工程尚在建设 中。安莉芳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制造副总经理孔宪杰表示,选择在山东投资,除考虑当地生产成本低、纺织生产配套完善外,还将利用这一基地辐射北方市场, 加速供货速度。2007年深圳和常州两个基地共计生产内衣1100多万件,而山东项目仅一期产能就等于上述两个基地的总和。

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暨安莉芳(山东)服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鹿群4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道:“我们山东工厂与深圳工厂的产能差距在不 断扩大,安莉芳生产重心在战略性北移,在深圳主要留一些熟练工人生产高端内衣,逐渐偏向产品研发以及设计等。山东则大量生产中高端产品,市场需求所扩大的 产能重担主要落在山东基地。所以,广东民工荒对我们影响不大。”

据她反映,目前深圳特区最低工资为1000元/月,而山东济南是760元/月,随着用工紧张,现在基本都是要支付比当地最低工资高一些的薪水才能招到 工人。不过,深圳成本优势丧失得最厉害,人工、水电、厂房等综合费用加起来,在深圳平均每件同款内衣的生产成本要比在山东高出1/3,常州成本则居中。

设计驱动内销

安莉芳一边调整生产布局降低成本,一边通过设计研发提升附加值和扩充市场。

2009年12月28日,安莉芳在其山东工业园内投入1000万元设立以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名字命名的郑敏泰中国针织(内衣)基金,主要用于内衣研发。

“设计研发是我们投资的重点之一,这是拉动我们在中国市场快速成长的武器,”鹿群说,“动辄就几百元的一件内衣,并不比部分电子产品价格低,依赖的就 是时尚潮流的设计和新型材料等来令消费者动心。”

经过日用品模式、保健品模式、时装模式三次洗牌,中国内衣产业正在再次发生新变化。目前,新材料的应用和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都令内衣市场消费更趋科 技化、时尚化和个性化。根据消费需求细分市场,安莉芳以五大品牌拉长产品线,从近乎奢侈品的高端消费群到年轻时尚消费群等多方位攻占市场。

2009年,当大多服装企业在金融危机捎来的寒冬里煎熬时,安莉芳却赚个盆满钵满。安莉芳今年2月1日发布的公告称,预期2009年纯利增长50%以 上,主要归因于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收益稳定增加、毛利率有所改善以及取得较佳的营运效率。

安莉芳业务集中在内地,其1600多个零售点大部分设于内地。内地市场占该公司2009年上半年收入约90%,香港市场则占8%。国家统计局数据显 示,到2009年,安莉芳已连续14年内地同类商品销量第一。

在鹿群看来,安莉芳的市场依然做得不够,虽然中国内地市场发展空间很大,但安莉芳在中国内地内衣市场占有率始终在11%左右徘徊,内地的可支配收入持 续上升,这依然是公司内地业务日后零售销售收入的主要增长来源,要想方设法将内地市场做透,并加速二三级市场的拓展,渗透入乡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带动 利润继续增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86

High Probability Trading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23670774/high-probability-trading/


今日5:00便起床,邊食早餐邊看書~這本書在我的pending list良久,聽說是近年比較好的書,很多examples可以skip,實際上30-60分鐘可以看完。

入面三個Concept比較重 要
1Multi-time frame System
跟隨主要趨勢,在小趨勢逆轉時買入。其實很多人都明白,但個人認為要做到並不容易。 我們很容易會想去了解現在是什麼趨勢,應該點做,但其實在任何一點,都同時是趨勢及調整,所以很容易混淆及opinion shopping。這本書為”跟隨主要趨勢,在小趨勢逆轉時買入”給了個見得下人的名字,讓人記得,是很了不起的事。神話說:當你知道它真正的名字,你就 可以控制它了。

2 1-tick Entry Rule
當你想買股票時等等,等Higher Prior H買入,接著Prior L止蝕。程式應該是這樣吧

Buy = Hold(buy, t) and cross(h, rev(h,-1));
stop = Rev(L, -1);

很簡單,其實就是等小趨勢逆轉時買,這樣不容易被小趨勢的 momentum touch倒個近的stop。幾聰明的做法。本書仲話勁的trader,成功率只有30-40%,但都夠羸。因為輸小羸大。

3Multi-unit Exit Rule
簡而言之就是breakout完結減一半,餘下一半Ride the trend。原因係睇錯都有賺小小,之後那個長倉等Market against佢先沽。Um...這個理論,看似不錯,但有好有唔好啦。

第 一,睇啱卻要減一半,違反羸多輸少原則,更何況少數trade決定大部份profit。睇中減一半真係講唔通。

第二,其實都要睇 entry時的time-frame是怎樣,原本就是breakout trade,breakout走晒了事也可以,同埋要視乎資金需求吧。

然 而,我還是覺得這方法對我來說是有意思的,因為沽貨是我的大弱項。我覺得自己選股是沒有問題的,但我monitor的ideas太多,所以資金需求很大, 很有衝動把狂升的股票都賣清而去買入其他潛在idea。這個self-talk影響我很大。沒有給時間讓股票走完它的走勢,讓我損失左唔少潛在利潤。雖然 轉倉也為我帶來收益,但如果我賣出時機可以掌握好一些,回報便可以更上一層樓。我希望我長time-frame的操作可以參考2-unit rule吧(另一個不錯的命名),尤其是以年計的time-frame。

這本書還有money management的概念,如3% for each trade, 6% for portfolio, 10% for the month。我覺得這些太死板,不打算參考了。依然相信,最好的exposure就是不影響情緒的exposure,在這基礎上的risk management才有意義。

這本書,看ebook便可以了。或者在書店ski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87

超速資產增值法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1944


雖然未夠三百個貼,不過一樣照老規矩定時發文。我看了一則新聞,話美國家庭的總資產在去年第四季同比增加了5%,雖然美股止跌回升,但美國失 業率在去年底升上超過10%的數十年高位,而且美國樓價還是下跌,美國家庭的資產如何有這麼可觀的升幅呢? 原來資產升值主要來自樓房資產淨值回升,你們會問,樓價跌,那物業資產價格怎可回升? 看數據,物業資產淨值由US$6,222T增加至US$6,313T,按年增長5.9%,主要是因為按揭負債由US$10,315T減至 US$10,262T,美國人連工都無得做,何來還清接揭貸款呢? 其實他們是違約或宣布破產啊! 美國人有一樣野好叻,就係當違約或破產好似食生菜,面不改容。

咁你地又會問,那跟「超速資本增值法」有何關係呢? 如果你負債累累,拖欠銀行或財務公司幾百萬,只要宣布破產,幾百萬的負債就立即歸零,資產由負數百萬升值變零,那不是可以令你資產增值數百萬嗎? 你地班友仔經常希望走捷徑發達,今日我再教你一條好橋,如果你周身無蚊都唔緊要,向銀行申請一百幾十張信用卡,然後全部碌爆佢,套現出數百萬,咁就有本錢 囉! 炒期指、窩輪、牛熊證等等都需要開戶口,實在太麻煩,仲要等股價上落,邊夠快? 不如過大海,揸幾百萬到貴賓廳賭,又架勢,又好招呼,賭錢要夠豪氣,好似發哥咁,就一舖「晒冷」,落五百萬買大細圍骰一賠廿四,中就收一億二千萬,發達話 咁易,如果輸又點算呢? 唔使驚,用我個「超速資本增值法」即時宣布破產,咁幾百萬負債即刻唔使還,如果你返大陸,一定比人斬開九碌,不過在香港宣布破產,連監都唔使坐,幾年後又 係一條好漢,好過跟CKM001死揸股票,話三、五年先賺一倍,等你用完「超速資本增值法」,再破產,等到數年後翻身,長揸股票都未等到發達,方法已經教 了你,夠膽你就去試,呵呵呵!!!

以上只是笑話一則,如有類同,實屬巧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88

換馬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2291


中移(941)昨日公布09年度業績,錄得純利1151.7億人民幣,按年增長2.3%,每股盈利5.74元人民幣;末期息1.458港元,全年派 息2.804港元,微增2%,派息率則降至43%,計劃今年派息率維持43%,以昨日收市價$76.4計,PE11.8倍,息率3.7%,中移動已經變成 一隻收息現金牛。

長線投資講求耐性,恆指已經在兩萬與兩萬三千點之間上落超過半年,在這段時間,大部份優質藍籌與優質二三線股票的股價都是上上落落,許多散戶已經覺 得不耐煩,把手上優質股票沽出,換馬至那些落後大市的垃圾股,見到某隻股票成交突然增加,就一窩蜂追入,希望更快賺取更高回報,但事實總是事與願違,垃圾 股就是垃圾,在沒有持續營利增長的基礎下,股價只會長線向下,如果市況一旦逆轉,垃圾股股價即跌,於是大量散戶又變了股蟹,就算是優質的二三線股票,如果 市值較細,好多時公司股價會被熱錢大力推高,不計公司估值而只看趨勢或圖表高追買入,大部份散戶只會損手收場,好多時那些走勢派會教你,當某股票突然大 升,而且成交量大增,就是追入的好時機,有一點思考能力的人都會知道,買野愈平愈好,點解唔係當股價未升之前買入,而要在股價大升之時與別人搶貴貨呢? 低買高賣咁簡單嘅道理,唔識可以問你阿媽,得閒陪阿媽去超市或者百貨公司買野,阿媽自然會教你買平野之道,好過比一眾財演與財棍老點,其實投資股票的方法 好簡單,在低價買入優質股票長線持有,就是致富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89

投資20年(1) 陸羽仁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5YTPBH5B812303&id=234540&catID=&keyword=&searchtype=


照牌面睇美股昨日壓力應該都幾大,因為穆迪投資發出警告話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等國家如果唔理順現時的財政狀況,將會 失去AAA的主權信用評級,英鎊率先大跌;另外,市場憂慮中國將會加息以遏止通脹,連油價都急回。不過投資者似乎 對利淡因素不為所動,三大股指基本上原地踏步。杜指尾市更止跌回升,表現硬淨,倒升17點或0.2%至10642點,標普500指數微升不足1點,收報 1151點,納指跌5點或0.2%至2362點。杜指期貨最新報10574點,比現貨低水63點。

 

港股美國預托證券個 別發展,ADR港比指數微彈,收報21098點,比香港收市高19點。匯控收報80.46元,比香港收市低 0.5%;中移動收報75.34元,比香港收市高0.4%。

  穆迪投資表示,由 於美國和英國償還債務利息的成本正在上升,正接近喪失其AAA主權信用評級的地步。穆迪全球主權風險部門董事總經 理Pierre Cailleteau稱,英美兩國政府一方面需採取措施降低債務負擔,另一方面又不能由於過快撤回財政刺激性措施而損害經濟增長,正處於一個兩難局面。

  穆迪公佈的一份報 告中稱,根據穆迪的所謂「基線情境」(baseline scenario),美國政府今年所需支付的債務利息成本在政府總收入中所佔比例,要高於除英國以外其他任何擁有AAA信用評級的國家(即係只有英國差過 美國);預計未來三年,美國政府的這種成本將在全球各國中居於首位。Cailleteau稱:「我們預計,從主要評級指標來看,英、美兩國在年底以前的情 況將進一步惡化,此後才會開始趨於穩定。」穆迪指將把2010年政府收入的大約7%用於償還債務利息,2013年這一比例則將上升至接近於11%。

昨日,美國國會參議 院下屬銀行委員會主席Christopher Dodd公佈了一項全面整改金融監管體系的新方案,方案包括四大提議,一、終結「大到不能倒」的政策,即賦予聯儲局可以拆分那些可能對美國經濟穩定性造成 「重大威脅」的大型公司的最終權力;二、建立一個獨立的消費權益監察機制(watchdog);三、發展可以識別高危產品和運作的預報系統,以及四、對沖 基金和衍生工具都更加透明和負責任。Dodd表示,「我們必須恢復金融體系中的責任感和問責性,讓美國民眾相信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一個旨在為他們服務以及保 護他們的體系。」不過,預計方案會遇到華爾街和共和黨人方面的強力反彈,因此,是否成事,仍係未知之素。

令杜指「起死回生」 嘅主要係沃爾瑪,花旗集團預計沃爾瑪將進一步加大減價促銷力度,可以吸引更多對價格敏感的顧客,將這家零售業巨頭的股票投資評級從持有上調至買入。沃爾瑪 股價上漲2.8%,係表現最好嘅杜指成份股。

講完美股講吓投資, 有網友問起一個好長線的投資問題,wst問:「如果我想月供一隻股票,係10~20年,有咩比較好o既選擇?」答 呢個問題前,見到網友irislau問好唔好將匯控(0005)股價及相關新聞 轉做恒生H股ETF基金(2828)股價及相關新聞 ,我覺得好有相關,可以講吓。

    在呢個世界有兩種股民,一種係鐘意炒炒吓的人,一種係好唔鐘意炒的人,前者多數追逐一啲可以在短期內令佢發達的 股份或窩輪,最好一個月升10倍。後者只求買入安全的股份,銀行定期存款收2、3厘息時,他們也只求這些股份能派差不多的利息,而股價年年有增長就OK, 不求一朝發達,也唔想一舖玩完。

    我自己有一半屬於呢類穩陣的人,係「投資的我」,(另一半個我係 「投機的我」,愛好研究成功的投機方法),所以經常向人討教穩陣的投資。10幾年前有一個老人家叫我買香港電訊(即係而家的電盈(0008)股價及相關新聞 ),話佢派息OK,業務又有增長,係退休之選。

    7、8年前有一次我同一個資深投資銀行家同坐長途飛機,咁長時間講到無嘢好講,就問佢見盡咁多上市公司,邊一家 最穩陣可作長線投資,佢話只有一間,就係匯豐,佢自己後生時在匯豐的商人銀行部做過,覺得匯豐的管理一流,話國企的管理水平根本無得比。

    事後睇番呢啲投資建議,有少少黑色幽默的味道,先講電盈,佢有兩大刧,第一刧係專營權,港英政府在回歸前批咗個 國際通訊的超長年期專營權俾佢,去到2006年,當年打長途電話去歐美要1、2元1分鐘,但90年代回撥商打入IDD市場,長途電話費開始跌價,後來政府 更花幾十億贖回香港電訊的國際通訊專營權,電訊戰國時代隨即展開,香港電訊的好日子一去不返。

第二刧當然後英國大 東將電盈賣俾李澤楷,合併前夕,當時是科網股的狂潮中,李澤楷的盈科拓展和香港電訊的市值各自炒到3000億以 上,兩隻股加埋6000億,呢個泡真係大到無人信,結局係點大家都知。後來追貨炒電訊股的人無得怨,最慘就係一直揸開香港電訊作退休投資的老股民,本來無 諗過炒,揸住隻股無端端炒高,又無端端爆埋,喊都無謂。我話香港電訊有兩刧,但一般股民睇唔到就係睇唔到,唔知好股咁易變成壞股,你唔留意,唔知佢壞咗, 死揸落去就好慘啦。

    匯控的故仔更新鮮,匯控在90年代初因為怕97問題遷冊倫敦,開始 佢大手併購,展開投資歐洲、投資美國之旅,匯控大併購,開始時也有高回報,佢在90年代已是巨型公司,仲可以做到純利年年有10幾、20幾巴仙增長,唔靠 併購根本無可能,但「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最後搞到去年要28元供股。呢個故仔證明世界上根本沒有無敵的管理層,你在佢公司相對表現好的時候,看到 相對地好的管理層,就覺得佢地無敵啫。雖然匯控管理好過國企,但亦唔可以話佢地的經營策略一定啱。匯控的管理層以英國人主導,手法原本比美式管理層保守, 但要他們四出攻伐大展拳腳,卻又非他們所長。

    所以睇完呢兩個例子,如果你叫我搵一 間公司俾你去月供20年,之後你唔再去理佢,我就唔敢建議一間公司俾你,因為即使今天係好公司,亦難保佢明天唔會變壞,佢可以業務變壞,換咗老闆,換咗策 略,總之都有很多由好變壞的可能性。

(明天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