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製造】過年炒煮60噸瓜子 瓜子大王:唔係家族生意無人肯做
1 :
GS(14)@2018-02-13 03:39:06包耀華現為陸金記的人事部及宣傳部經理,自十多歲就幫忙賣瓜子。
一click免費下載《籽想去東京》旅遊指南:
http://bit.ly/2rSv4c4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數以噸計的黑瓜子,要先在大浸缸浸一日。
在大浸缸浸完後,要以清水沖走瓜子表面的潺液。
沖走潺液後,便可放進煮缸煮至入味。
荃灣人一定聽過「瓜子大王」的大名,每逢新年,大河道的店外總大排長龍,賣五六十噸瓜子是閒事,看似風光,但「上海陸金記瓜子大王」創辦人陸金利的外甥包耀華卻說:「一年忙一個月,有十一個月可說是不忙碌,其中有八、九個月甚至要虧蝕,這種生意,誰願意做?」這店由陸金利創辦,至今有近60年歷史,他逝世後,店舖交由長子陸賽龍打理,之後亦將傳至陸賽龍的長子、年約30歲的陸富良手中,包耀華說:「瓜子這行業的生意絕對難做,如果不是家族生意,無人會做。」其實訪問當日,陸賽龍都在場,但他因為近年與弟弟分家的新聞,不願再上鏡,換上他的表哥包耀華受訪。包耀華是陸金記的人事部及宣傳部經理,自十多歲就幫忙賣瓜子,十分清楚店舖運作。他坦言,瓜子銷情最好一定是新年前一個月,至於其他月份就要邊做邊捱等過年,「不是說新年前的生意可以完全彌補全年生意,但總算可以彌補虧損的部份。」
煮缸放有花椒、八角等香料,亦會加入醬油等不同調味料。
煮至入味後,便會隨即將瓜子放進炒機,炒至乾爽。
整個煮和炒的過程需時四至五小時。
以瓜子大王自居,當然不只因為賣的數量多,亦因為生產過程非常嚴謹。他們會親自到甘肅省瓜田採購瓜子,只選用1cm闊的瓜子,在當地篩選後再運到香港,等到過年前兩個月就開始炒,一日炒約一噸,「新年一般入貨七十至八十噸,新年內會賣五十至六十噸,剩下的就等過年後繼續賣。」準備炒瓜子前,要先將生瓜子放在大浸缸浸一日,將表面潺液沖走,之後放入煮缸,以花椒、八角、醬油等不同香料和調味料煮至入味,煮好就放入炒機炒乾,整個煮和炒的過程,一般要四至五小時,炒好就放入籮,再以風扇不斷吹,務求令熱騰騰的瓜子的水氣完全散走,以免發霉和變軟。包耀華說:「其實最好是有地方有條件,可以有一個大空地去曬瓜子,散走水氣。三、四十年前,我們還是用荃灣的工廈天台這樣做。」水氣散走後,就可以入袋和入倉備用。不選擇在內地以較低成本經營,全因聲譽問題,「為了自己的聲譽和牌子,對於內地生產,很多事都讓我們沒甚信心,覺得很多東西都靠不住,所以不太贊成在內地做。」的確,內地瓜子有毒、染色瓜子的新聞屢見不鮮,正所謂便宜莫貪,堅持在香港炒煮瓜子,除為保金漆招牌,也是為客人的身體着想。在這個不少家庭也不再擺放全盒的年代,仍然有人願意在香港炒瓜子,實在難得。
將已炒乾的瓜子放到透氣的籮中,再以風扇吹涼,務求蒸發所有水氣。
當瓜子水氣完全散走後,便可倒入麻包袋備用。
陸金記的貨倉,堆滿一袋又一袋瓜子。
上海陸金記瓜子大王地址:荃灣大河道5號地下記者:李煒汯攝影:潘志恆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11/20301756
廣告經綸:製造謠言要講竅門
1 :
GS(14)@2018-02-13 03:47:30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謠言。職場上,流言蜚語,以訛傳訛,好平常,也難避免。有種謠言,竟然有人既不避也不怕。聽說有一位資深的廣告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謠言傳出,說他快將離職,又或者傳他會去競爭對手公司當老闆之類。那些吹來的風,怎樣也無法追尋它的源頭,恰巧每次一有謠言流出,都是有些大事件發生的前前後後,而且到了最後,根本就沒有離職這回事,久而久之,人人都估計根本就是當時人自己放出來的風,的確有點耐人尋味。其實,做廣告宣傳,時時都會炒作,製造話題,那位資深廣告人,大概就把同一技倆,從廣告應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而已。又有一次,盛傳有一家廣告公司的大中華區CEO的位置危在旦夕,雖然他已服務那間公司超過十年,極有江湖地位,但是集團裏已有動靜,人心惶惶,世界各地有幾個大人物都爭相坐他的位置,其中最大機會的接班人就是他的死對頭,而且內部遴選已經如火如荼,賽果不日公佈。最後,流言只中了一半,他原本的職位,當真被他的死對頭成功坐上了,而他,不但沒有被辭退,反卻被擢升成為亞太區的CEO,結局出人意表。多年以前,有一間位於新加坡商業中心的大樓閙鬼,網上更不斷流出一些閉路電視拍攝到的靈異事件。深夜,電梯每次上到某個樓層,鏡頭下就突然出現一個小孩或老婆婆,低着頭慢慢步出電梯。總之,謠言不絕,搞到那座大樓以至附近工作的人雖則半信半疑,但都毛骨悚然,議論紛紛。到最後,謎底解開,原來根本沒有鬼怪,只不過是一個獵頭公司的廣告宣傳,搞咁多嘢,無非就是想帶出,OT越多,遇見靈異事件的機會也越多。要少啲OT,不如找份新工。所謂謠言,往往就是疑幻似真,令人不能完全掌握,就是因為人人都有強烈的好奇心,謠言才會一個接一個,長講長有。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9/20299681
【運氣製造者】手做風車 轉出一年幸運
1 :
GS(14)@2018-02-25 03:28:30一click免費下載《籽想去東京》旅遊指南:
http://bit.ly/2rSv4c4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風來了,雲動,樹動,風車也跟着轉動。每年新年,看見這樣的轉動,好像好運就會來,心情會很暢快,所以每年都想買一個大大的風車,一個順風的好風車。恒昌風車,是香港歷史最久的風車廠,家族經營了兩代人,和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回又一回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牛豬,一共四十年,年復年為我們提供運氣。第一代的老闆蘇先生,本來從事元寶蠟燭香的生意,後來工廠被收回了,要轉行謀生,家住沙田的他們看着車公廟每日香客不絕,而車公廟以風車聞名,想想,風車生意應該有所為呀,便開始了這一門生意。以前他們的風車都是在香港做的,後來才把工廠搬回內地,十多年前老蘇生和老蘇太亦交棒了,把生意交由了兒子和媳婦打理,老蘇太只在新年趕工的檔期回廠當監工。雖然時光荏苒,但做風車的技藝幾乎沒有變過。一個風車,完完全全是手做的。
恒昌風車現在由第二代的蘇生蘇太接手。
風車的手柄為竹,框為藤。
每個風車花由兩張不同花紙拼合而成,一朵風車花有八瓣。
恒昌風車現有4位紮架師傅,負責紮作風車的框架。框架以藤紮成,師傅們要先把藤枝染黃繞上彩帶,之後才按圖鐵線紮架,既花功夫,亦花氣力,所以都沒有新人入行,這兒的師傅年資都十多廿年,看他們的一雙手,全都起了厚厚的繭。另外的8位女工,則負責做風車花和組裝。先用最簡單的機器幫忙裁好花紙,再把兩張不同花款的紙重叠,一瓣瓣摺起,再用啤機花啤出來。之後由女工裝嵌,期間要貼裝飾,裝上風車花、飲管,飾花、再用鐵線圈好,掛上鈴噹。由零到做好,整個工序都是用人手做,看她們做得心靈手巧,有如摩打手。但其實一日下來,產量還是不多,一個女工只能做大約250個中型風車,大型的更只能做十個左右。然後就是這十多位師傅,包攬了香港人新正頭時來運轉的機緣。一點不誇張。
工廠已搬回內地,不變的是依舊以人手做風車。
女工以巧手和鐵線,把風車花紮在架上。
蘇老太幾十年前和丈夫住在沙田,鄰近車公廟,便想到做起風車生意。
從前買風車,真的沒想過風車原來是一門匠人的手工藝,如今仔細看,除了看得出製作的精巧和嫻熟,才發現風車更是滿滿的盛載着祝福。風車花每朵八瓣;中間的花紙稱為團月,都是些吉祥的圖案,例如對鳳、魚、壽字;兩邊有旗,一邊是龍一邊是鳳;風車中間亦會貼有吉祥字句:萬事勝意、財運亨通、心想事成、橫財就手、生意興隆、四方貴人等等,但最多人喜歡的,也是最簡單的願望,就是合家平安、身體健康。風車是全年無休的生意,天后誕、觀音誕、車公誕、大仙誕,都對風車有需求,但一年之中最旺的,始終是農曆新年。兩大架貨車,每天要走五轉才可以把貨送完,香港八成的廟宇,包括沙田車公廟、黃大仙、蠔涌車公廟、香港仔天后廟、黃大仙寺院清閣,都有跟恒昌取貨。
框架由男工紮作,長年累月下來,不少師傅雙手都起了繭。
靠一個簡單的啤花機,摺出一朵朵風車花。
風車花底以飲管托起,風車花空間更大,轉起來更順利。
風車這麼多年來,都是老樣子,按風車花的數量和風車大小而命名,例如是大二、小四、大五,另外亦有像燈籠模樣的風車燈籠。第二代的蘇太說,也不時有客人問他們有沒有新款式,可是大家去到最後,客人還是會選擇那些經典的老款式。的確,那花花碌碌的風車叫人太熟悉,看着風車在風吹下嘩啦嘩啦地轉得起勁,那閃亮光彩的漩渦,就是會讓人有一份越來越好的盼望,是多年來不變的好彩頭。
有人說,風車是運濟的人才需要轉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的蘇太卻都不約而同地說:「好運的買風車希望能再好一點,不好的就希望買個風車轉轉運。」所以說,新春就大家買一個風車好了,好的更好,壞的轉走。手做風車,是一個有溫度的祝福。我也祝大家順風運轉,越轉越好。採訪:陳詠敏攝影:蔡政峰@Fixer Production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19/20308778
【旅遊籽】柬埔寨製造手信 邊隻糖伏到爆?
1 :
GS(14)@2018-02-28 08:01:48①NKH Noodle Green(約15港元)②Angkor Soursop Leaves Tea(約50港元)③Khmer Angkor Palm Sugar(約22港元)④Banana Candy(約10港元)⑤Vitamax Sweet Corn Cereal Milk(約7港元)⑥IZE Cola(約4港元)⑦White Sesame Banana Coconut Peanut Candy(約10港元)
【旅遊籽:遊俠仗義】每次出門旅行,身邊一眾姨媽姑姐都會落「柯打」要手信,今次記者在柬埔寨選購了一堆標明「柬國製造」的手信,找來同事身先士卒試食,想知甚麼最伏,甚麼值得一試?去片啦!
Travel Memo機票:從香港乘柬埔寨吳哥航空來往暹粒,逢星期四、日出發,機票連稅約1,775港元。簽證:持BNO及香港特區護照均須申請簽證,網上申請電子簽證為36美元,或到柬埔寨駐港總領事館辦理為20美元。滙率:當地消費多以美元結算,1港元約兌0.1278美元鳴謝:柬埔寨吳哥航空、Cambodia Airport、The Heritage Suites Hotel、The Aviary Hotel、Angkor Palace Resort& Spa記者:鄧天蔚 攝影:潘志恆 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28/20317042
首兩款產品獲認同 增香港製造信心
1 :
GS(14)@2018-03-19 04:23:27【明報專訊】剛達製品有限公司(Kontoy Products Co.Ltd.)總經理趙善雄表示,該公司早於1978年成立,從事電子產品製造業務。後來,隨着香港的生產成本上升,以及內地改革開放,製造業務都轉移至內地的關聯廠房,位於新蒲崗的廠房只維持小量工人,進行產品測試或小量加工。
剛達:初組裝玻璃架作試金石
到了2010年,公司創辦人年事已高,有意退休,無奈子女全都不願接手,苦於找不到接班人。最終,由從事電子電腦產品零售和貿易業務的萬保剛集團有限公司(Mobicon Group Ltd.)(1213)主席洪劍峯,以個人名義買下該公司及關聯的內地廠房,繼續營運至今。
洪劍峯買下公司之後,有意利用其本地廠房的一些剩餘空間,重新在港小量生產較高增值的產品。首次試金石,是2012年開始組裝強化玻璃架。該產品採用的強化玻璃,都是在內地生產,然後在香港組裝,以自有品牌「日本剛」(MEC),透過萬保剛在本地市場的網絡推出。
由於萬保剛以往在本地一向從事電子電腦產品的銷售,既擁有自己的零售店(VideoCom),亦具有批發網絡。幾年下來,這系列產品已賣得相當不錯,以該公司所知,在同類產品中銷量屬於數一數二。
天然蚊怕水 年賣2萬支
到了2016年,洪劍峯見市面上大部分蚊怕水仍然是靠使用「避蚊胺」(DEET)等化學品來驅蚊,氣味相當難聞,於是便向剛達的管理層提出,可否在香港研究和生產一些成分天然、沒有難聞氣味的蚊怕水。
趙善雄研究過後,發覺技術上其實不太困難,只需使用香茅、檸檬、尤加利、薰衣草等精油代替「避蚊胺」,就可以做到既有驅蚊效果,又沒有難聞氣味,而且在香港生產的成本也不太高。
於是,由去年春天起,公司又開始在香港生產幾款天然草本驅蚊噴霧,以「大花苗」的自有品牌推出。(據趙善雄解釋,洪劍峯祖籍潮州,「大花苗」是潮州人的一個族群名稱。)
這一次,這些天然草本驅蚊噴霧並非透過電子電腦產品銷售網絡來發售,而是透過萬保剛集團由2014年陸續開設的護膚、彩妝連鎖店wishh!的大約30間分店銷售。結果,截至今年1月,這幾款天然草本驅蚊噴霧已在wishh分店賣出1萬多支,另外還吸引了其他零售商購入數千支作分銷,合共賣出接近2萬支,成績不俗。這再次為洪劍峯在香港生產產品的構思打下一支強心針。
[薛偉傑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65&issue=20180316
發行方補貼助宣傳 製造票房「水分」
1 :
GS(14)@2018-03-19 05:03:47【明報專訊】其實內地「票補(票價補貼)」問題已非新鮮事,自2015年已開始盛行,當時有電影業人士曾估算,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440億元(人民幣‧下同),估計有30億至50億元來自票補。
所謂票補,就是電影發行商與戲院或電商售票平台的一種協議,讓戲院或平台以較低售價賣票,差額由發行方補助,最初目的只是藉此爭取場次爆滿、引發口碑相傳的輿論效果,以期進一步刺激票房,但結果也製造出票房「水分」的亂象。
因此,為免票補情况擾亂實際數據,今年春節前,國家廣電總局轄下國家電影局要求,從2月15日(大除夕)至3月2日(元宵節),要求全國影院票價,即觀眾實際支付部分,不得低於19.9元,而且每部電影的票補也不能超過50萬張。這個限制,令春節檔期的票補規模大幅縮水。
官方限制春節檔期票補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次限制只限於春節期間,意味着自3月2日之後,票補又不再設限。雖然目前未知其他熱門電影檔期如十一、暑假等會否也再限制,但至少現時相關問題,在監管上仍未規範,仍處於臨時階段。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28&issue=20180312
植華集團投資控股(植華製造廠)專區
1 :
GS(14)@2018-04-06 15:53:57http://www.hktdc.com/sourcing/hk ... 02P9IR&locale=zh_TW
公司簡介
員工人數(香港): 16-25
成立年份: 1989
業務性質: 製造商
主要市場: 北美洲, 西歐
產品/服務範圍: 旅行及航空袋, 背囊, 運動袋, 書包
年度營業額: 美元 10,000,000 - 49,999,999
2 :
GS(14)@2018-04-06 15:54:10http://www.huquan.net/detail/2194890.html
植華製造廠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箱包的大型港資企業,在深圳龍崗建有自己的工廠,此工廠現有員工1000多人.公司在香港,歐洲等地都設有辦事處.
企业名称: 植華製造廠有限公司
企业类型: 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
经营模式: 生产加工
管理认证: ISO 9000 ISO 9001 ISO 14000
员工人数: 1000人以上
主营产品: 紡織,箱包,皮革
年出口额: 人民币2000万元~3000万元
主营行业: 箱包、袋、皮具
成立时间: 1978年
研发人数: 51~60人
年营业额: RMB3000万元每年~5000万元每年
主要市场: 东欧;,港澳台地区;,北美;,南美;,西欧;
公司注册地点: 香港
年进口额: RMB3000万元每年~5000万元每年
联系方式
联系人: 何偉麗
电话号码: 86-755-89684798-
网址:
http://www.grown-up.com http://www.huquan.net/detail/2194890.html
邮政编码: 410128
联系地址: 中国广东深圳市深圳龍崗區平湖
经营地址: 龍崗平湖
3 :
GS(14)@2018-04-06 15:54:27http://glabags.com/tw/page/aboutus
關於 GLA
植華品牌(亞洲)有限公司
植華品牌(亞洲)有限公司源為旅行袋和行李箱製造商,憑着35年專業知識及經驗, 以不斷創新、追求完美、嚴守品質、貼心設計為己任,務求令顧客每次使用產品都能得到最貼心的體驗,成就了今天我們的信念。
We care about the health of children, and the demand of having the best products have driven us to improve continuously. We endeavor to bring quality products to play an important part of your daily lifestyle.
Odoo text and image block
Odoo image and text block
樂高版權
LEGO, the LEGO logo, the Knob configuration and the Minifigureare trademarks of the LEGO Group.
© 2018 The LEGO Group. Produced by Grown Up Licenses Limited under license from The LEGO Group.
4 :
GS(14)@2018-04-06 15:54:49http://www.hkexnews.hk/APP/SEHK/ ... ls-2018032909_c.htm
招股書
5 :
GS(14)@2018-10-06 00:28:39http://www.hkexnews.hk/APP/SEHK/ ... ls-2018100402_c.htm
AGAIN
6 :
GS(14)@2019-04-18 08:00:54http://www.hkexnews.hk/app/SEHK/ ... ls-2019041201_c.htm
招股書
7 :
GS(14)@2019-04-18 08:01:19http://hk.jrj.com.cn/2018/04/20162724423508.shtml
“芯片事件”已让很多人都意识到了“核心科技”的重要性。而遥想当年,董小姐那句“掌握核心科技,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如今看来也绝非口号。只不过,有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诚然,我国现在许多制造业公司已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从高科技的芯片制造到低端的背包加工,许多国内企业依然处于“代工方”地位,来自客户方的议价压力以及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让这些企业经营压力逐渐增加。于是,为了破局并得以生存,很多企业开始寻求资本支持。
植华集团便是其中之一。智通财经APP获悉,这家背包与旅行箱产品代工企业已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书,申请主板上市,德健融资为其独家上市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植华集团是一家典型的代工企业。公司的背包与旅行箱产品包括自有标签产品和品牌产品,业务方式为OEM、ODM及OBM。其中自有标签产品便是公司的代工产品,对应的业务方式我OEM及ODM,也就是俗称的“代工”。
公司代工产品的比重在2015-2017年从62.5%涨至65.1%,与此同时其总收益也在不断上涨。
2015-2017年公司总收益从6.26亿元增至6.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7%。公司同期净利润为2645.9万元、2388.9万元和3084.8万元,复合增长率为7.9%。
从招股书提供的数据来看,公司近三年的大部分收益被高额销售成本侵蚀。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公司销售成本主要为已售存货成本及劳工成本,这两部分在2017年分别占总销售成本的81.5%和14.7%。这就导致公司利润很容易受到这两部分成本变动的影响。
已售存货成本的变动主要受到原材料成本价格影响。目前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是聚酯纤维。近几年在环保政策推行下,上游聚酯纤维产量逐步减少,但下游消费端却在消费经济刺激下对该材料需求量大增,这导致2015-2017年聚酯纤维价格大增,相关指数从最低63.6增至84.7。原材料价格上涨无疑压缩了植华集团的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劳工成本的上涨也是公司的“不可承受之重”。行业劳工成本已从2012年的7275.6美元/年涨至8956.4美元/年。节节攀升的销售开支与行政开支成为公司的“利润收割机”。
除了在高额成本压力下,公司还不得不在行业夹缝中生存。据统计,按2017年产品出厂收益计算,公司规模位于国内同行中第八位。但由于整个背包和旅行箱OEM、ODM市场高度分散,公司不得不与行业内成千上万家公司竞争,且还要面临客户需求降低的风险。
于是,植华集团不得不加大产品生产与营销,这导致公司对资金的需求高涨。
由于作为产品代工方对下游议价能力较弱,导致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以2017年为例,公司贸易及其他应收款达1.72亿元,占公司当前总收益的26%。为补充足够的流动资金,公司通过银行借款保证公司正常经营,而这导致植华集团资产负债率高企。以2017年为例,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111%,财务结构有待改善。
纵使问题较多,但公司依然存在亮点。在面临成本与负债双压下,公司自身品牌产品毛利率却在不断提高,并在2015-2017年带动公司整体产品毛利率上升,若今后自身品牌产品发展良好,或将成为植华集团经营破局的关键。
8 :
GS(14)@2019-04-18 08:01:31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197497.html
新股消息 | 箱包制造商植华集团递表港交所,严重依赖出口销售
2019年4月16日 13:56:36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4月15 日披露,植华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德建融资有限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1.png
植华集团是知名的背包及行李箱制造商及出口商之一,主要按照公司的业务模式经营多元化产品组合的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公司有关产品组合的背包及行李箱产品分类为:1.自有标签产品;2.品牌产品,涵盖特许品牌产品及自家Ellehammerr品牌产品。该产品迎合儿童、青少年、运动、休闲、商业、旅行及技术分别的需求。
根据灼识投资咨询报告,按照2017年的出厂收入计算,植华集团于总部设在中国的背包及行李箱产品公司之中排名第八,市场占有率约0.76%,这一市场包括OEM(贴牌生产)、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即包含设计和制造的生产商)及OBM(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
下表按产品组合及分销渠道划分收益、毛利及毛利率明细:
2.png
2016年至2018年度,公司的自有标签及品牌产品按直销基准分别销往56个、58个及59个国家。公司的大部分收益来自海外客户,其中来自北美的收益占比逐年上升,接近50%。
3.png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收益来自销售多元化背包及行李箱产品组合。截止2016年至2018年度,收益分别为6.30亿港元、6.60亿港元及6.77亿港元;毛利分别为1.23亿港元、1.41亿港元及1.55亿港元;净利分别为2388.9万港元、3084.8万港元及2565.1万港元。
4.png
下表为植华集团重组完成后的企业及股权架构,Berg先生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5.png
植华集团拟将融资款项用于以下用途:一是,用于加强集团在特许品牌产品设计及开发的工作,以提升集团的市场渗透率;二是,用于加强集团的设计及开发能力;三是,用于扩大集团的销售及营销网络;四是,用于加强及改善集团的制造能力;五是,用于提升集团的资讯科技管理系统,以提升营运效率;六是,用于偿还若干未偿还的银行借贷;余下用于集团营运资金。
陸振球﹕捂盤不賣 製造人為供應樽頸
1 :
GS(14)@2018-06-09 10:12:58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217&issue=20180609
【明報專訊】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數據,未來3至4年的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逼近10萬個單位,折合平均每年應有2萬多伙可以應巿,本應有壓抑樓價的作用,但早前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卻顯示香港樓價已連升了25個月,不斷破頂,到底是需求真的太勁,抑或是人為製造的樽頸造成供應不能到位所致?
如上文所言,如按官方數據,巿場理應每年有2萬伙以上的新供應,又或每半年應有約1萬多個新單位可以推出,但大家可知道,原來今年上半年,發展商只推出了4524個單位,僅為去年下半年推出10373個單位的一半也不夠(圖1)!
早前財爺陳茂波說新盤貨尾單位約9000個,會研究開徵一手樓空置稅,最近又明言有關研究已快完成,雖有發展商說貨尾增加,並不是他們囤積不想賣樓,只是賣不到而更不想蝕本賣樓,但在樓價不斷破頂情况下,實在難以想像現在賣樓會蝕本?而上述數字表明,今年上半年發展商確實是「捂盤」(內地用語,實在非常傳神)不賣,客觀上造成了供應樽頸,那就算政府如何增加土地供應,一日人為樽頸不打破,一日市場都會是供不應求。
落成3年未賣新盤逾1700伙
如果說,發展商不賣樓,可能只是一時三刻巿况不就造成,還說得過去。不過按中原地產提供的數字顯示,發展商持有包括貨尾及未推而已可出售的單位,今年落成的有7011伙,落成已有1年而未售的單位卻多達4495伙,落成兩年仍未售則有1227伙,落成三年或以上仍未售也有1724伙(圖2),過去3年樓巿大熱,不少二手凶宅也可以賣得出,卻有超過1700伙已落成3年的新樓仍賣不出,是巿况不就,還是「捂盤」行為?
除了新樓空置稅,日前陳茂坡在立法會被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問及,現屆政府上任近一年,樓價持續上升,會否效法外國實行限購樓宇措施?陳茂波回應稱,政府亦有研究實行限購措施,「但政府會否做,就不便在這裏評論,不論我說會還是不會,都會被市場過度解讀,然後對樓市推波助瀾。」
空置稅具針對性 發展商反應大
對於政府有可能推出新盤空置稅,發展商反對聲音不小,有朋友說業界反對聲音愈大,便可能反映政策真的有針對性,「針拮到肉」才會有如此大的反應,至於若政府進一步推出限購措施,朋友說自從非自住樓要繳付15%的辣招,買樓要找首置人頭後,將來或會如上海出現離婚潮以致可以多買一層樓?
現在香港除了住宅供應出現人為樽頸令樓價瘋漲,最近的車位巿場也是熱爆,日前何文田豪宅盤天鑄一個車位以高達600萬元易手,令大眾嘩然!其實,現在平均每個車位的二手成交價也已高逾200萬元(見圖3),過往大家都說年輕人要10多年的收入才可以買樓,或許遲一點,年輕人10多年的收入連買個車位也不夠!
車位瘋漲 港府規劃失當造成
造成車位價格爆升,有議員曾分析可能與政府的規劃失誤和近年納米住宅單位盛行有關。原來,全港資助房屋及私人屋苑均參考《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指引,以決定發展項目中的泊車位供應量。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譚文豪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政府近十多年來,多次調低規劃標準中的車位配置比例,其中2002年建議引入「需求調整比率」,按單位面積計算車位數量,單位面積愈小,車位量愈少;最近一次是在2014年降低私樓中小型單位的車位比例。
譚分析,政府於2011年推限呎地令納米樓頻生,但樓價仍大幅攀升,市民雖然「愈住愈細」,但買車能力不變,批評在2014年再減車位比例,未能配合納米樓應運而生的情况,令車位供應更緊張。
日前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論壇」以「共建世界級金融科技灣區」為題,探討如何推進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及培養金融人才。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在論壇上表示,大灣區面對人才流動的問題,而阻礙人才來港的首要原因是房價過高,無法吸引年輕人才來港。
對於蔡洪濱的看法,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發展服務辦公室主任何曉軍作出回應,他指房屋並不是問題,因為高鐵香港段即將通車,屆時從香港到深圳只需14分鐘,隨着交通便捷,港人可到大灣區其他城市居住。
深圳住房政策 力爭大灣區人才
其實,大家也應留意深圳住建局在周二發布指計劃到2035年籌建各類住房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佔20%左右,達34萬套。據報道,有關的人才住房,只要符合深圳高層次人才各級標準的人士便可以申請免租入住一定年限、相應面積標準的住房,而在深圳全職工作滿5年以上,更可按優惠政策購買人才住房或者申請獲贈住房產權。這意味着如果港澳人士被認定為深圳高層次人才,也可受惠於該政策,未知有關政策會否與香港構成人才競爭,香港是否也可以構思相似的人才住房政策?
[陸振球 樓市解碼]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