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Fitbit運動手環銷量激增 市佔逾兩成半 成可穿戴設備之冠

1 : GS(14)@2016-05-22 11:35:35

【明報專訊】蘋果推出智能手表Apple Watch約一年,從未公布其實際銷量。市場研究機構IDC估計,Apple Watch今年首季的出貨量約150萬隻,在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全球市佔率只有7.5%,落後於價格較廉宜的Fitbit和小米運動手環。Fitbit首季出貨量480萬隻,市佔率達24.5%,繼續是可穿戴設備之冠。小米出貨量370萬隻,市佔率19%,排第二。



明報記者 黃展翹

可穿戴設備包括運動手環、智能表、智能眼鏡和智能衣服等,過往屬小眾玩意,但近年愈趨普及,逐漸打入主流市場,銷量激增。IDC的數據顯示,全球首季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按年增67%至1970萬件。根據羅兵咸永道最新調查,美國1000名受訪成年人當中,49%受訪者表示目前擁有一件可穿戴設備,36%受訪者更表示擁有超過一件,反映市場潛力驚人。與前年相比,當時僅21%受訪者表示擁有可穿戴設備。目前最普遍的可穿戴設備要算是健康手環,多數受訪者都認為它可促進健康、減少肥胖。

Fitbit作為可穿戴設備的領頭羊,其產品最基本的功用就是充當計步器。這種產品在美國市場至少有數十年歷史,Fitbit卻以互聯網思維,把傳統的計步器改頭換面,就如蘋果以iPhone重新定義了手機。

整合運動數據分析健康狀?

傳統的計步器廠商專注於讓運動測量更為精確,Fitbit卻善用這些運動資訊,將其自動上傳雲端,整合成專業的分析報表,使用戶清楚掌握自己的健康狀?。在Fitbit的社區,用戶更可把運動資料互相比較,在美國掀起運動社交熱。Fitbit表示,發展針對性的功能是其產品設計的原則,其設計主要關注健康領域,並在此基礎上加入更多智能化功能。IDC分析指,受惠於產品系列趨向多元化,以至企業推廣保健計劃等,令Fitbit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領導地位毋庸置疑」。

根據IDC的報告,Fitbit運動手環出貨量由2014年全年的1100萬隻,激增至去年的2100萬隻。不過銷量上升之際,其市佔率卻一直下滑,由2014年的平均38%,跌至去年的27%。市場份額正被蘋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以至售價低至11美元的小米手環(Mi Band)所蠶食。

智能手表未可取代健康手環

根據IDC的數據,小米手環去年的出貨量達1200萬隻,全球市佔率由前年的4%增至15.4%,出貨量全球第二。蘋果的智能手表去年出貨量估計達1160萬隻,市場份額為15%,出貨量排第三。出貨量排第四、五的分別為Garmin的健康手環(330萬隻)和三星的智能手表(310萬隻)。

數據反映Fitbit和Garmin等傳統健康手環的銷量,仍然勝過智能手表。不過單在智能手表領域,Apple Watch銷量是全球之冠,力壓三星、摩托羅拉和華為等對手。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表的市場份額增加之際,並未侵蝕健康手環的實際銷量。由於兩者的功用和價格差異較大,料兩者有足夠空間並存。

業界指出,可穿戴設備的製造商正專注發展產品的獨特性,加強開發不同的核心功能,例如為專為長期病患者而設的人體健康指標監控及警報裝置,或專為防止兒童走失而設的智能手表及智能鞋。部分甚至與時尚結合,更清晰界定其產品定位,配合不同用戶的需要。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22/news/eb_eb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024

運動隊醫隨想:隊醫培訓的浪漫

1 : GS(14)@2016-05-24 10:20:04

翻看一張攝於1996年的舊照片,當時正參加運動隊醫培訓班,原來已經投身運動醫學界20個年頭。回想當時只有幾位來自香港的參加者,大多也不再從事相關工作。早年在港從事隊醫工作十分艱難,面對缺乏資源、不被信任和重視等因素,不論是全職或公餘兼職,能堅持下去實在寥寥可數。那些年運動員受傷後塗跌打酒、簡單包紮後便重回球場,自己醫自己比比皆是。球隊對運動醫學不認識和不重視,可能才是當時的常識吧。稍有資源的球隊可能會有隊醫,他們大多是跌打醫師,或由紅褲子出身的球員在退役後自學成醫。在缺乏資源和認識之下,西方醫學出身的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在體育界生存的空間狹小,如想進步、學習或讓更多人認識就惟有做義工。



漸獲體育界接受

回想提着大包小包的醫療用品到球場上當義務隊醫,仍歷歷在目。對於不知就裏的人可能認為是苦差,但對於視之為興趣的人,卻是一種浪漫。踏入千禧年後,「一個人的浪漫」慢慢變成「一群人的浪漫」。整個團隊一直努力和堅持,即使艱難也用心和專業地做好。如是者,不但運動員和教練受惠,也建立了良好口碑。體育界漸漸認識和接受運動醫學的專業和應用,並開始投放資源。近年本港的運動隊醫培訓班越來越多,亦有相關大學碩士課程,不少已準備就緒的隊醫正期待一個可大顯身手和繼續學習的體育平台。前幾天,一批隊醫培訓班學員分享初在運動場上實習個案,從監察運動員的熱身準備、動作分析、風險評估、預防受傷,以至各類不同的臨床傷患評估及治療,其系統化和專業的培訓和指導,與20年前相比真是大相逕庭。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隔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24/196248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213

【健身周】運動護具有冇用?貼布度身定做預防受傷

1 : GS(14)@2016-05-24 10:31:13

市面上有很多不同關節的護具,是否真的能預防受傷的呢?



很多人做運動,為了保護自己、怕受傷,或是貪有型都會帶上很多護具在身上,一心打算預防受傷,但到底是否有用呢?高級物理治療師何淑玲Horlick Ho就表示,護具某程度上有保護關節的作用,但是不太建議於沒有受傷時使用,「因為長期依賴護具的話,會養懶了肌肉,最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加強肌肉去保護關節」。


Horlick表示由於跑步可算是最入門級的運動,見得最多的傷患相對會是膝頭和腳踝的受傷為主,而要舒緩這兩種傷痛的話,可以用的護具分別是髕骨(俗稱菠蘿蓋)加壓帶及八字帶。先說膝傷,髕骨加壓帶一個突起來的棉條,將棉條置於「菠蘿蓋」對下的髕骨韌帶之上,它會從力學方面做一個支點,利用槓桿原理縮短髕骨韌帶的發力程度,鬆緊程度可以自行調校,但亦要留意索緊時亦不能太緊,要注意血液循環。帶上後當腳伸直時,會感覺到韌帶上會有壓力,同時令運動時髕骨的移動處於正軌。除了膝頭是一個常見傷患之外,腳腕亦是一個常見的跑步傷患,因為容易會有拗柴的情況出現,這時八字帶便可派上用場。先將八字帶放腳底中間,腳腕要成九十度,在腳腕對上中央的位置打一個交叉,上下兩邊用力拉,盡量兩邊拉力要平均。用了八字帶之後可以令關節有更強的關節感覺,防止腳腕出現拗柴情況。但除了市場上一般的護具成品之外,各位其實亦可為自己度身定做護具,預防受傷,所用的便是肌內效貼布。Horlick指出肌內效貼布的好處,是可以完全緊貼身體之餘,亦可自行因應身體狀況而加長縮短,可說是度身定做的護具。不過要留意在貼上之前,最好先修剪貼布的角位成圓角,避免出現披口情況。雖然護具及肌內效貼布都可以預防受傷或保護關節,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加強自身肌肉,這樣就最能夠防止受傷。從今天起,努力鍛練自己吧!記者:方健銘攝影:鄧鴻欣



高級物理治療師何淑玲Horlick Ho就表示,護具某程度上有保護關節的作用,但是不太建議於沒有受傷時使用,「因為長期依賴護具的話,會養懶了肌肉,最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加強肌肉去保護關節」。

髕骨(俗稱菠蘿蓋)加壓帶一個突起來的棉條,將棉條置於「菠蘿蓋」對下的髕骨韌帶之上,它會從力學方面做一個支點,利用槓桿原理縮短髕骨韌帶的發力程度。

八字帶可以令關節有更強的關節感覺,防止腳腕出現拗柴情況。



肌內效貼布可說是度身定做的護具,不過要留意在貼上之前,最好先修剪貼布的角位成圓角,避免出現披口情況。

以較常見的膝頭痛症,要舒緩的話最常見的貼法,可以先將第一條呈U字形貼在髕骨韌帶,貼布左右兩邊位置要沒有拉力作鞏固。

如果內外韌帶都有痛的話,則可以兩邊各加一條沿着菠蘿蓋邊和四頭肌貼,於膝蓋左右兩邊施加壓力,提高保護性。



另一個常見的跑步傷患便是脛骨痛症,是在脛骨前三分一的位置,初學者、加強訓練及轉跑姿時,都很容易觸發這個問題,原因是因為小腿不夠力。

貼法亦很簡單,將貼布從腳面繞過腳底經過腳弓位置向上拉,沿着脛骨邊貼好。

之後再在腫起的位置,以貼布橫向壓下去,頭尾放鬆貼好就可做到保護效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24/196246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295

【每日健康】運動對減肥零幫助 超負荷新陳代謝急急降

1 : GS(14)@2016-05-24 10:31:26

美國網媒 Vox Media的記者翻查了超過60篇報道,得出的結論是運動與減重可以說是完全無關係。看到這篇報道時馬上心裏一沉,明明每天逼迫自己晨咁早起身做運動,就是為了周末帶住相機食好啲,不邪惡不收貨,你跟我說運動沒有用,怎算好?


先搞清楚,我們每天攝取的能量,百分之百來自食物,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佔超過60%,用作消化的食物熱量消耗則佔約10%,體能活動就只能燃燒10-30%能量。換言之,一廂情願認為單純靠運動來減磅是沒有可能的,那又想問,30%不夠嗎?Vox就引用了多項研究,在這裏簡單提出三大方向。1)補償行為:運動後傾向增加食量運動流了一身汗,筋疲力盡要唞一唞,計劃晚飯食乜獎勵自己,這是我們的「補償行為」(Compensatory Behaviors)。Vox引用了2009-2012年兩份醫學實驗報告*指出,我們傾向會在運動後吃多過我們所需,不是高估了自己的運動量,就是被瞬間的飢餓感欺騙了。2014年另一項報告**亦指出,我們會運動後會馬上減少活動,運動量每天埋單還有可能比不運動的日子更少呢。2)基礎代謝率:運動令身體超負荷身體好鬼怕你減肥,怕你病,驚你有事,千方百計唔畀你減重,會出現一種「基礎代謝率」(Metabolic Compensation"的現象。當你運動多了,身體負荷超出預算,便會煞停新陳代謝。今年《現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便提出運動對重量的影響並非直線,而且很快會遇到極限,即使你保持一樣的運動和飲食,也會去到樽頸狀態,甚至反彈。3)飲食控制運動與否無大分別美國國家重量控制中心記錄超過1萬個減重超過30磅的人,發現只要飲食有控制,運動與否其實分別不大。那怎辦?科學家在記錄成功減重後維持磅數的人當中找到的共同點有三種習慣:每周上磅、保持活躍生活模式和控制飲食。雖說運動或許對減肥無幫助,但運動的好處絕不能以磅數為標準,肯定的是如果運動習慣持之以恆,可有效減低血壓、甘油三酸酯,降低心臟病、中風、二型糖尿病和腦退化症的風險。記者:馬朗澄伸延閱讀:
Vox"Why you shouldn't exercise to lose weight, explained with60+ studies"
http://bit.ly/1NvJX9m*Timothy S. Church, Corby K. Martin, Angela M. Thompson, Conrad P. Earnest,"Changes in Weight,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Compensatory Responses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Exercise among Sedentary, Overweight Postmenopausal Women"PLoS ONE.2009**Thivel D,"Is there spontaneous energy expenditure compensation in response to intensive exercise in obese youth?"Pediatr Obes.2014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24/196246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298

生意拍檔李月讚靚冇水腫Mandy日日運動 等B仔出世

1 : GS(14)@2016-06-01 11:36:57

■Mandy上年為洗米華誕下一女周願。資料圖片


已為周焯華(洗米華)誕下一女的Mandy Lieu,一直被指再陀「華種」,但消息從來未經證實,昨日Mandy Lieu生意拍檔李月(BoBo)在金鐘出席電動方程式記者會,她先自爆懷孕三個月,再爆Mandy跟洗米華的孩兒即將出世,李月說:「佢都快,本來話係5月尾,但BB唔一定準時出世,而家仲未收到消息,有消息會話畀大家知。」過往三緘其口的BoBo,提起Mandy突然口若懸河,除了確認Mandy今胎是仔之外,還直指Mandy會在英國生B、坐月之後就會回歸香港,BoBo又大讚好友非常幸運,還多次提到Mandy為女兒慶生:「會一家返嚟,佢好好彩,之前佢幫個女慶祝一歲生日,見到啲相好開心,佢懷孕都好靚,冇水腫,仲日日做運動,好勁,我都要向佢學習吓。」已經育有一個4歲囝囝的BoBo,會不會跟Mandy對親家?BoBo笑說:「希望啦,做好朋友先,一齊長大生活。」



■Mandy生意拍檔李月昨講個不停,大談Mandy即將誕子。

■李月(左)之前出席活動,對好友Mandy近況都三緘其口。資料圖片


■李嘉欣希望成為囝囝榜樣,身體力行凡事要盡全力。

李嘉欣:冇用雪卵

同場的李嘉欣(Michele)表示囝囝Jayden得知她出席活動,有機會在模擬賽道賽車想一齊出席,她說:「佢好興奮呀,睇吓真正比賽日會唔會一家去欣賞,如果佢大個想試,都會畀,唔應該阻止佢嘅愛好。」Michele表示成為囝囝榜樣增添不少壓力,她說:「攀石其實我唔想做,不過要做畀佢睇,因為做每件事都要盡力去做。」早前有報道指Michele雪卵追女,Michele說:「成日都有呢啲新聞,都有留意好多人希望我有女。」是否已經雪卵?Michele說:「唔知過咗期未,不嬲都冇計劃會實現。」據知上星期許晉亨堂哥許晉平23歲兒子心臟病離世,她說:「係有家屬有啲事,但係唔方便講。」採訪:羅慧敏攝影:陳順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601/196355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606

意國地選「五星運動」冒起羅馬首位女巿長高票踢走執政黨

1 : GS(14)@2016-06-21 07:39:00

■拉吉擊敗主流建制派,成為羅馬首位女市長。路透社


意大利市長選舉第二輪投票創歷史,仍屬政壇新人的美女律師拉吉(Virginia Raggi)高票當選,成為首都羅馬逾2,500年歷史以來首位女市長,連同她所屬的「五星運動」在都靈爆冷勝出,標誌了這個反建制政黨急速冒起,重挫總理倫齊(Matteo Renzi)和執政民主黨。現年37歲的拉吉前天以67%得票,大勝民主黨對手賈凱蒂。她在勝選講話保持一貫從容淡定說:「在(兩性)機會平等仍是海市蜃樓的年代,羅馬首次出了女市長。我會成為所有羅馬人的市長,我會在本市經過20年劣質管治後,令市政建制回復守法和透明。我們將展開一個新年代。」


■阿彭迪諾(左)在都靈市的勝利,令執政民主黨大受打擊。美聯社

女黨友都靈爆冷獲勝

民主黨失羅馬市長寶座,是意料中事,上任市長馬里諾去年底因濫報開支醜聞下台,連同市政廳遭黑手黨滲透的更大醜聞,令羅馬市民對主流建制政黨信心盡失。但最令民主黨震驚的,是該黨在都靈的現任市長法西諾,被五星運動年僅31歲的另一女候選人阿彭迪諾(Chiara Appendino)擊敗。阿彭迪諾首輪得票落後法西諾11個百分點,法西諾歸咎於首輪得票差的極右派北方聯盟支持她,令她反勝。民主黨僅堪安慰的,是保住了北部另外兩大城市米蘭和博洛尼亞,但在南方大城市那不勒斯兩周前首輪投票就出局,無黨派市長順利連任。周日的第二輪投票,在126個首輪沒候選人過半數的大城小市舉行,群龍無首的中間偏右派,表現比中間偏左的民主黨更差,連續兩次地選角逐五大城市市長全敗。倫齊選前表明地選不反映選民對中央政府上台兩年的評價。他要令意大利經濟和就業復蘇的上台承諾未兌現,將政治前途都押在10月政改公投上,稱若通過不了這旨在終止意國政府經常換馬局面的改革,就退出政壇,但各反對黨都反對改革方案,民主黨內也有不同意見,這次地選令他的號召力受質疑。



處理羅馬千億欠債

民主黨主席奧爾菲尼昨指失羅馬和都靈是「痛苦的」打擊,黨領導層周五將開特別會議討論和分析結果。相反,這次地選反映創黨只有七年的五星運動,在作風惹火的創黨諧星格里洛近一年半退居二線,換上一批較溫和的新臉孔下,已漸得主流選民支持,有力挑戰最遲後年舉行的大選。不過五星運動向所有窮人提供收入補貼等主張,將受更多挑戰,不少論者亦質疑羅馬市政府在130億歐元(1,144億港元)欠債等結構性問題下,拉吉究竟能否帶來改變。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621/196628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358

「五星運動」Q&A

1 : GS(14)@2016-06-21 07:39:00

Q︰五星運動(M5S)怎樣誕生?

A︰由不滿政界貪腐的喜劇演員格里洛在2009年成立,主張見面接觸選民。所有候選人都由網民票選產生



Q︰政綱是甚麼?

A︰該黨建立於兩大支柱,即不信任傳統政治、以及成員正直不阿,追求增加政治透明度、減政客薪酬、倡環保、辦「脫歐元」公投、幫助中小企、全民免費上網



Q︰民粹主義抑或左傾?

A︰M5S反建制,但不反緊縮;格里洛前年曾呼籲減批庇護;今年曾臨時反口,撤回對同志婚姻新例的支持



Q︰會成為執政黨嗎?

A︰M5S在2013年大選首出戰就取得25%選票,成為最大反對黨;但黨組織仍弱,今次市級選舉黨員只在18%城市參選



Q︰M5S如何運作?

A︰拒絕與任何政黨合作,冷待主流傳媒,議員須就重大決定請示黨高層;但被傳與黑手黨有協議,帕爾馬市長又因涉濫權受查,反貪腐旗幟現污點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621/196628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360

【歐美潮話】五位高顏值奧運女運動員

1 : GS(14)@2016-08-07 01:48:02

奧運即將開鑼,除了要緊貼刺激的賽事外,運動員英姿一樣吸引觀眾眼球!當大家認為運動型女生很強壯、又不施任何胭脂水粉的話就大錯特錯,自從運動品牌起用運動員代言,為顧及美麗與力量並重的形象,她們都會略為化妝上場,揮灑汗水之餘看起來更精神,下列五位參與里約奧運會的女運動員,一舉手一投足都散發自信,留意她們的同時不忘為她們打打氣。



Kelsey Robinson(左)Leryn Franco(右)


1. Melanie Adams(撐竿跳)曾參與上屆倫敦奧運會的澳洲撐竿跳選手Melanie Adams早前已獲得兩次全國冠軍,她憑着美貌及健康身材,不時接下模特兒工作,更希望可成為環球小姐。2. Ana Ivanovic(網球)塞爾維亞網球選手 Ana Ivanovic現於世界排名第六,於03年轉為職業網球員,參與兩次奧運,曾獲女單世界排名第一位,有聞她去年成績下滑,且看今年會否回復水準。3. Kelsey Robinson(排球)笑容甜美,年紀輕輕的美國排球選手 Kelsey Robinson擁有六尺二吋模特兒身高,只有24歲的她這次將會是她首次參與奧運會。4. Camille Leblanc-Bazinet(舉重)猜不到樣貌標緻的Camille Leblanc-Bazinet原本是加拿大舉重全國冠軍,訓練得一身肌肉,展現女性的強大力量。5. Leryn Franco(標槍)巴拉圭標槍選手 Leryn Franco已參加過三屆奧運會,她既是模特兒、演員和職業運動員。記者:畢慧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04/197217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436

AKB運動會現篋神

1 : GS(14)@2016-08-08 00:17:17

趁里約奧運開幕,AKB48率領同門組合SKE48、NMB48、HKT48及NGT48昨日假埼玉縣舉行「第2屆AKB運動會」,不過HKT成員出發時卻遇阻滯,受雷暴影響一度滯留宮崎機場,指原莉乃(小圖)於網上留言表示無法準時到埗,最後比原定開場時間遲了逾3小時,並於下午5時許才拖篋現身場內跑道。另外,SKE一姐松井珠理奈將於9月7日偕矢方美紀、古畑奈和來港辦見面會,她更用廣東話拍片造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07/197259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56

【讀書好×果籽】運動騙子:奧運民族主義與玻璃心

1 : GS(14)@2016-08-13 14:51:14

香港人在2008年京奧日夜守在電視機旁為中國運動員奪金打氣,短短八年間,當時誰又會估計今天的香港人會為中國運動員在里約奧運失金而鼓掌,也對游泳選手孫楊的惡棍形象嗤之以鼻,公開為澳洲泳手賀頓的「單單打打」騙子言論叫好!



有人認為大家不要將運動政治化,但說這些話的人,正正是將奧運競技變成國家民族主義工程的人。奧運沾上醜陋的國族主義宣傳經典是希特拉揭幕的柏林奧運,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明確地說:「德國體育事業的唯一目標,就是強化德意志民族的品格。」奧運成為納粹宣傳其阿利安民族優越論的場所,今天奧運採集聖火,在其他國家傳送的規矩,正是源自1936年柏林奧運。直接繼承納粹奧運精神的,是二戰後的共產集團,表表者為1972年到1988年共取得384枚奧運獎牌的東德,公眾從兩德統一後公開的國安檔案中發現了「Komplex08」計劃,內容是政府官員有組織及有計劃地運用一種「藍藥丸」,學名叫「同化性雄性類固醇」於女子運動員身上,製造出一個又一個金牌。東德教練可以說是禁藥專家,以全國之力建立運動強國形象,不擇手段培育金牌運動員,以此呼喚民族主義,全民亢奮,甘願放下理性、自我,臣服及團結在獨裁者之下,這種運動體系稱為「舉國體制」,由體育官僚、禁藥專家、金字塔式體育學校組成,將爭奧運金牌變成國家行為,投放大量資源,東德體系的徒弟,就是青出於藍的中國大陸。九十年代東德專家被引進中國泳隊,自此中國突然成為游泳強國,而泳手禁藥醜聞就不斷發生。1992年五朵金花冒起巴塞奧運,1994年橫掃世錦賽,取得十六面獎牌中的十二面。同年廣島亞運終於中伏,據說心有不甘的游泳強國日本以竊聽方式取得證據,最終中國隊被褫奪十二面金牌。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遼寧馬家軍禁藥醜聞。憤青經常有一種言論,認為是外國人不想中國崛起,借禁藥大做文章,那麼我推薦大家看內地作者趙瑜的作品《馬家軍調查》,是內地首次詳細揭露世界聞名的中國女子中長距離田徑運動員如何使用禁藥。


王軍霞的血與淚

趙瑜在1995年3月28日收到馬家軍世界級運動員王軍霞、劉莉共十人簽名、由王軍霞親自執筆的聯署信,揭露教練馬俊仁逼她們注射興奮劑,王表示她們已經快崩潰了,女性身體已經出現變化,有的變聲,有的停經,也有肝病,生畸形孩子,趙瑜起初發表的調查報告,被迫刪走關於使用禁藥一章,而馬俊仁後台大連市委書記薄熙來夫人谷開來,不僅站出來表態支持馬俊仁,甚至還專門出了一本書,書名就叫《我為馬俊仁打官司》,自己變成正義英雄,揭發者反變落水狗。直至十七年後,因薄熙來倒台,這一章三萬字終於在新版重出生天,國際田聯根據王軍霞這封信正展開調查。在這十七年間,以雄性激素下培育的金牌田徑、舉重、游泳女運動員,她們今天的人生,變成了怎樣?為了成績,為了國家民族榮譽,這套「舉國體制」所創造的金牌紀錄,有甚麼意義?運動的普世價值是公平競技,而不是盲目的民族主義,但體育官僚目標為本,掩飾藥檢結果,延發通報,毫不認真執行禁賽懲罰,阻止傳媒揭露,這一切正令中國運動員的公信力正在快速流失。里約奧運前,英國《泰晤士報》也爆出了中國隱瞞泳手藥檢過關問題。孫楊被揶揄,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內地作者趙瑜的《馬家軍調查》,揭露中國田徑運動員使用禁藥。

由希特拉揭幕的柏林奧運,就是以奧運宣傳國族主義的代表。

撰文:劉細良編輯:李寶筠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12/197323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5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