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批複了《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批複指出: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雄安新區要重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轉移。積極穩妥有序承接符合雄安新區定位和發展需要的高校等。要與北京市在公共服務方面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引入優質教育等資源。
構建具有雄安特色、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教育體系。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指出,本綱要是指導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基本依據。規劃期限至2035年,並展望本世紀中葉發展遠景。
在高等教育方面,《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指出:
重點承接著名高校在新區設立分校、分院、研究生院等。
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培育一批優勢學科,建設一批特色學院和高精尖研究中心。
打造知識溢出效應明顯的大學園區。
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在新區辦學,以新機制、新模式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學,統籌科研平臺和設施、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中心資源,構建高水平、開放式、國際化高等教育聚集高地。
……
北京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支持在京高校向雄安新區轉移
據北京日報報道,日前,北京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對《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的批複精神。
會議強調,要積極主動對接和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雄安新區需要什麽,就主動支持什麽,做到有求必應、積極配合、毫不含糊。支持符合雄安新區定位和發展需要的在京高校、醫療機構、企業總部、金融機構、事業單位向雄安新區轉移,並做好服務。
回顧:今年兩會上,有全國政協委員這樣說…
全國政協委員高誌立曾呼籲:高起點建設雄安大學
據人民政協報報道,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高誌立曾呼籲,要借助雄安新區發展的契機,高起點建設雄安大學。
高誌立說,“結合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在河北新建教育部直屬的雄安大學,作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院校,面向世界招聘校長、管理團隊和師資隊伍,以現代化大學辦學理念、管理模式,高起點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帶動河北高等教育發展,為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奠定長遠基礎。”
全國政協委員余德輝曾建議:在雄安新區建設中國“中央大學”系統
同樣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余德輝建議,按照“1+N+X”模式,即以一所“雙一流”大學為基礎,有機重組N所一流學科大學,形成一體化緊密型的大學核心主體,並吸收X所大學研究生院和各類研究機構,在雄安新區共同建設新時代綜合性、國際化、研究型的中國“中央大學”系統(CCU system)。
“1+N+X”模式的構成:
“1”是將首都一所“雙一流”大學整體搬遷並更名,作為中央大學的基礎。比如,可以選擇工信部直屬的一所大學。
“N”是本著缺什麽補什麽的原則,將若幹所一流學科的大學或學院,通過有機重整並同步更名(也可以考慮以適當的形式保留原校名),共同組成中央大學本部。“1+N”構建起學科門類齊全、本碩一體化的教學科研體系和以博士研究生院為主導的基礎科學研究體系。
“X”是吸引北京疏解的一批大學、研究機構和創新型企業,鼓勵他們分別與中央大學以聯合辦學等形式,組建相對獨立的研究生院,形成應用科學研究體系,共享教育和研究設施,共建中央大學系統,並可以同時授予中央大學學位。
不少高校已經(或將要)對接雄安新區
近日,河北工業大學將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在雄安新區聯合建立分校的消息傳出。
河北工業大學(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
記者3月25日從河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將以合作辦學方式在雄安新區設立分校,計劃2019年完成籌建申報,2020年開始招收首屆學生。
河北工業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劉伯穎介紹,河北工業大學將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聯合建立該分校,雙方整合優質資源,並根據雄安新區的發展定位,開設“大健康”“智慧城市”“新能源”“環境科學”“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等相關新興學科專業。
此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雙一流”高校也紛紛表態對接雄安新區。
北京大學
去年,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表示,北京大學將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在醫療、教育培訓等方面積極與雄安新區對接;在專業部署上,將優質前沿學科向雄安新區傾斜;進一步加強、擴大人才支持力度,把北京大學優秀人才源源不斷輸送到河北來,為河北經濟社會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據悉,北京大學與河北省就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達成五點共識:
一是北京大學發揮醫療資源優勢,在雄安新區建立學科齊全,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醫療服務於一體的一流醫學中心;
二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在雄安新區建立培訓中心,開展企業人才、管理人才高端培訓;
三是北京大學與國家有關部門合作建立PPP中心,重點服務雄安新區建設;
四是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北京大學與其他著名高校一道,共同在雄安新區部署優質教育資源;
五是北京大學與河北省繼續加強合作,為河北發展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輸送更多人才。
清華大學
去年,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表示,清華大學在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方面,結合新區定位,考慮把雄安新區作為學生創業創新聯盟的一個基地。這個聯盟由150多個學校、50多家企業組成,將來會組織一些實踐活動。
除了河北工業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多所高校已經(或將要)對接雄安新區,比如: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體育大學
河北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
記者28日從河北省政府了解到,自2018年5月1日起,河北省將正式實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境外旅客在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江軒商貿有限公司和雄縣天奕商廈有限公司等46家商店購物可享受離境退稅政策。
河北省是歷史文化資源大省,自然景觀薈萃,旅遊資源豐富,在國家實施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和2022年舉辦冬奧會的歷史機遇推動下,境外旅客來冀人數將逐年攀升。
今年一季度,河北省接待入境遊客31.49萬人次,創匯1.3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52%和15.56%。在入境旅客購物方面,主要以文創工藝品和非遺文化制品為主。
自5月1日起,境外旅客攜帶哪些物品離境可以享受離境退稅政策?石家莊海關監管通關處處長王玉蘭表示,離境退稅的物品包括服裝、鞋帽、首飾、電器等共21個大類324種。由於種類較多,具體可以參見海關總署和財政部的公告。需要特別明確的是,食品、飲料、水果、煙、酒、汽車、摩托車等,是不能享受離境退稅政策的。
境外旅客購物在河北省離境時如何申請辦理退稅?據河北省國稅局進出口稅收管理處副處長王翠蓮介紹,境外旅客申請退稅應該同時符合以下條件,境外旅客離境日距最後入境日未超過183天;離境日距退稅物品購買日不超過90天;同一境外旅客同一日在同一退稅商店購買的退稅物品達到500元人民幣;退稅物品尚未啟用和消費;所購退稅物品由境外旅客本人隨身攜帶或隨行托運出境。
“目前,河北省結合口岸建設的現有條件和實際情況,選擇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秦皇島北戴河機場、秦皇島港作為實施離境退稅的首批離境口岸,各口岸離境隔離區內均設置了離境退稅場所。”河北省財政廳稅政處處長王曉軒表示,下一步,河北省還將逐步擴大離境退稅政策實施範圍。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5月16日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的提問時表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起點高質量編制好雄安新區規劃的要求,國家發改委和河北省等方面密切協調配合,匯聚國內外知名專家,在深入研究論證和反複修改完善的基礎上,編制形成了新區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文本大家都看到了,與別的區域或城市規劃比起來,《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有三個突出特點。
一是科學構建城市空間布局。雄安新區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改變單中心“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實行組團式發展,各組團之間既相對集中、特色鮮明,又緊密聯系、功能互補,使生產、生活、教育、醫療等有機銜接,實現創業就業與居住功能均衡。
二是著力避免“千城一面”。新區將嚴格控制建築高度,不會到處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墻。整個城市設計上,始終堅持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以中為主,依托白洋澱清新優美的生態環境,利用城鎮周邊開闊自然的田野風光,隨形就勢,平原建城,塑造中華風範、澱泊風光、創新風尚的城市風貌。
三是促進產業優化發展。積極承接符合新區定位的優質北京非首都功能,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從一開始就高起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嚴格產業準入標準,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業、中低端第三產業。對於新區三縣原有的傳統產業,也將進行改造提升,推進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以上這些只是新區規劃的三個突出亮點,還有許多新的理念和模式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下一步,我們將與河北省、各有關方面一道,以創造“雄安質量”為使命,保持歷史耐心,既積極推進,又穩妥有序,一茬接著一茬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全力推進新區規劃建設各項工作。
剛過一周歲生日的河北雄安新區,近日再次聚集了全球目光。
5月28日,以“新時代的中國:雄安 探索人類發展的未來之城”為主題,外交部在京舉行雄安新區全球推介活動。作為未來之城,雄安新區的輪廓進一步清晰,它將集綠色生態、創新驅動、智慧智能、幸福宜居、開放包容等功能於一身。
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在全球推介活動上提出,雄安新區將致力於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打造現代化經濟體系新引擎,將是致力於建設新時代生態文明的典範城市,是構建具有深度學習能力、全球領先的數字城市,並致力於提供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表示,雄安新區將成為中國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
生態文明的典範城市
建設雄安新區,生態文明排在首位,雄安將如何規劃構建科學合理的空間布局?
許勤在上述推介會中表示,雄安將實行組團式發展,每個組團都有完備的生態系統、配套設施、公共服務;堅持地上與地下空間統籌規劃、統籌利用,建設立體城市。白洋澱的水面將逐步恢複到36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由現狀的11%提高到40%。
對於雄安的空間布局,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孟瑋對第一財經表示,雄安新區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改變單中心“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實行組團式發展,各組團之間既相對集中、特色鮮明,又緊密聯系、功能互補,使生產、生活、教育、醫療等有機銜接,實現創業就業與居住功能均衡。著力避免“千城一面”。新區將嚴格控制建築高度,不會到處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墻。
孟瑋稱,在整個城市設計上,始終堅持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以中為主,依托白洋澱清新優美的生態環境,利用城鎮周邊開闊自然的田野風光,隨形就勢,平原建城,塑造中華風範、澱泊風光、創新風尚的城市風貌。
而恢複白洋澱的良好生態系統,對維護華北地區生態系統平衡至關重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統籌考慮了水量、水質、生態三大要素,以白洋澱水質、水生態目標為抓手,全面恢複白洋澱“華北之腎”功能。白洋澱生態修複創新生態文明體制,在生態空間構建與管控、水汙染治理、水生態修複、生態環境政策法規及智能生態管控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規劃和統籌安排。
許勤說,未來的雄安,將是一座森林環城、濕地入城、藍綠空間占比達70%的美麗城市。
此外,許勤提出,堅持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采用世界先進技術布局建設汙水和垃圾處理系統,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汙水資源化利用率99%以上;綠色交通出行90%;綠色建築100%;終端能源消費將采用清潔能源,電力來自河北省張北地區的風電、光電,同時科學利用雄安當地的地熱資源,真正建成綠色低碳宜居新城區。
那麽,雄安將如何提供清潔低碳的能源保障?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與工程分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高均海表示,清潔低碳的能源保障要從內部可再生能源挖潛、外部清潔能源供應和創新利用方面著手,堅持把節能作為“第一能源”。
內部可再生能源挖潛方面,第一財經從中石化獲悉,雄安新區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目前雄縣縣城地熱供暖面積占到總建築面積90%以上,並創造了可複制可推廣的“雄縣模式”。
外部清潔能源方面,高均海介紹稱,堅持綠色供電,形成以接受區外清潔電力為主、區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為輔的供電方式。
高均海表示,依托冀中南特高壓電網,完善區域電網系統,充分消納冀北、內蒙古等北部地區風電、光電,形成跨區域、遠距離、大容量的電力輸送體系,保障新區電力供應安全穩定、多能互補和清潔能源全額消納。與華北電網一體化規劃建設區內輸配電網,配套相應的儲能、應急設施,實現清潔電力多重保障。
全球領先的數字城市
在智能城市方面,許勤介紹稱,雄安將擁有功能強大的“城市大腦”,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規劃建設深度學習、自我優化的雄安智能城市大腦。未來雄安將在數字城市中模擬仿真,在現實城市中優化運行,真正實現城市智能治理和公共資源智能化配置。
在外交部藍廳雄安新區展示區內,阿里巴巴的“數字雄安計劃”,將使雄安交通、能源、供水等民生基礎設施和阿里雲互相連通,城市可以通過大數據實現自我調節;騰訊的“創新實驗平臺”,金融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在雄安先行先試;百度無人駕駛系統Apollo,將把雄安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出行城市……
除了這些未來數字城市技術的模擬展示外,已交付使用的“雄安城建第一標”——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讓智慧化生活初見端倪。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以“雄安雲”為基礎框架,物聯網為神經網絡,構建全球領先的在線智慧園區。
第一財經從參與承擔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建設任務的雄安達實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獲悉,園區內部署了2萬多個物聯網數據采集設備,這些設備能采集各類環境數據,以及人臉圖像、聲音等人體數據,從而使得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環境數字化。
此外,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建立了“1+2+N”個人數據賬戶智能服務體系,即單一雄安身份ID,面部識別、聲紋識別兩項生物識別技術,N項智慧應用,人臉自助通行,實現園區無卡化。這些智能服務,不僅為入駐者體驗各種應用場景創造便利,更讓智能化生活初見端倪。
基於人臉識別、信用認知的未來酒店可實現自助入住。酒店每個客房設置人臉識別門禁,無需房卡可直接通過人臉識別進入房間。進入客房後人感開關將自動開啟燈光等設備,並結合內外部環境自動調節空調參數。未來還將提供機器人酒店送餐、送毛巾牙刷服務……
據了解,雄安新區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標誌性工程,規劃建設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在灰色舉債路徑被封殺後,地方政府只剩發行政府債券這條唯一合法路徑,因此各地近些年都在積極爭取更多的發債額度。2018年全國人大“鎖定”地方政府今年新增債務限額為2.18萬億元,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能獲得多大額度備受關註。
在收到財政部下達的新增債券額度之後,近日多省份相繼對省級預算進行調整,公布了新增債務限額額度。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從目前披露具體數字的10個省份來看,江蘇省2018年新增債務限額1665億元,額度最高。新增債務限額超過1000億元的還有廣東、河北、浙江、湖北等省份。其他多數省份新增債務限額都小於千億,比如上海今年新增債務限額為592億元。
由於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決定了地方融資金額,包括貴州省、河北省等地全國人大代表曾公開向財政部建議增加當地債務限額。為了規範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分配管理,2017年財政部印發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分配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債務限額分配公式,主要考慮各地區債務風險、財力狀況、中央確定的重大項目支出、地方融資需求等因素。
總體來說,新增限額分配應當體現正向激勵原則,財政實力強、舉債空間大、債務風險低、債務管理績效好的地區多安排,財政實力弱、舉債空間小、債務風險高、債務管理績效差的地區少安排或不安排。
以河北省為例,2017年財政部在考慮河北省債務風險、財力狀況、冬奧會等重大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因素後,經國務院批準下達新增限額776億元,比2016年規模增長44%。2018年財政部下達河北新增債務限額為1319億元,比2017年規模增長近70%。其中,財政部單獨核定雄安新區新增債務限額300億元。由此也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河北省及雄安新區的支持。
省級政府拿到的發債額度並非全部用於省級政府發債,多數還是會轉貸給下面市縣。比如河北省的1319億元債務限額,省級層面之拿走120億元,其余的90%債務限額轉貸給下屬市縣。
各省市拿到新增債務資金主要用於重大項目、民生工程建設。比如,廣東(含深圳)今年新增債務限額1448億元,其中廣東省級新增一般債券303億元。這其中用於安排省級承貸支出達129億元。其中安排港珠澳大橋省級出資4億元,用於推進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及人工島工程建設,實現兩岸三地交通便利互聯,深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另外125億元安排用於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資金。
雲南省今年獲得的新增682億元債務限額都用於發行債券,籌集的資金省級層面主要用於地方高速公路、鐵路建設。地方資金用於特色小鎮建設、農村公路建設、高原湖泊保護治理、保障性住房建設、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藏區專項建設等省級配套、脫貧攻堅、汙染防治、水利交通、土地儲備、棚戶區改造、政府收費公路等。
在省級政府將新增債務限額分配給市縣時,一些債務風險較高的地區將很難拿到額度。比如,廣東省人大財經委審查2018年省級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報告後建議,要進一步加大政府性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工作力度,定期測算和評估全省各市縣債務風險情況,對債務風險提示和預警地區要及時通報,督促其制定債務風險化解計劃,主動采取措施履行償債責任;堅決落實風險評估結果與新增債務限額分配掛鉤機制,列入債務高風險地區的市縣原則上不新增債務限額。對於已退出預警的地區要加強跟蹤監控,防止發生風險反彈。
陜西省財政廳也表示,按照財政部要求,對列入債務風險預警和提示地區的市縣,要控制新增債券分配。
河北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要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各級要嚴格按照法定方式在批準的新增債務限額內舉債,嚴禁新增隱性債務;要嚴格控制列入風險預警地區債務增量,並監督其制定債務風險化解規劃,逐步降低債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