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題籽】一本簿一支筆 文具王究極設計

1 : GS(14)@2016-05-19 02:35:07

高畑正幸有文具王之稱,擅長設計簡單實用的文具,本月受邀來港分享心得。



【專題籽:胚芽故事】今日個個手機不離身,但在日本,手寫筆記仍然流行。去文具店、Tokyu Hands走一轉,紙筆墨硯擦膠釘書機,款款又靚又實用。每年日本有許多文具設計比賽,得獎作品總讓人看得牙癢癢,今年的Kokuyo Design Award現正向全球招募,並與 LOG-ON合作,把昔日得獎作品帶到香港展出,又邀請日本有文具王之稱的高畑正幸親臨講解自己的設計,他覺得好的文具,「就是在設計上作出細微改良,就能大大改善生活。」


高畑正幸到哪裏訪問都戴着頂皇冠,手執巨型鉛筆,42歲的他當了11年文具王,皆因他在1999、2001及2005年東京電視台節目《電視冠軍》的「全國文具王大賽」中勝出,成為三屆冠軍後即被封為「文具王」,至今仍然專注設計貼心實用的文具。他有一個心愛的直桶形筆袋,把筆袋上半部份拉下來,就變成了筆座,他認為好的設計不必複雜,簡單一個機關,已讓生活多一份便利。高畑正幸的文具之路,源於他4歲開始拿剪刀剪東西,父母沒阻止之餘,還讚他剪得好,從此他就愛做勞作。小學時,他會在筆記本上記錄有趣的文具實驗、立體圖形的紙樣、做簡單的pop-up遊戲等等;15歲時他愛把用過的文具畫下來,連零件都以針筆仔細記錄,更寫下其原理及優缺點,「我當時科科都拿A,特別是美術科,不過運動就完全不行。」埋頭苦畫與研究,儲起了滿滿的一叠畫,念大學時更把資料重新整理,出版成書。現在身為文具王,他便不停研發創新和有實用功能的文具。



日帶十幾磅 為捉緊靈感

為免錯失任何一個設計靈感,每天他都會背着自家設計的背包,裏面有兩本記事本,一本記下日常事項,一本記錄突如其來的靈感,還有一本寫生用素描本、一本文具圖鑑、兩本小筆記本、電腦、iPad、兩部充電器、外置hard disk,以及比我家筆座更多筆的筆袋,背包有十幾磅重。他設計的得獎文具都很簡單,如2007年設計的Binder Ball Pen,因平時筆記本與筆分開放,不太方便,他把筆與長夾子合體,令筆可以夾在筆記本旁,一定不會弄丟;2008年得獎的多角TETRA擦膠,外形像防坡堤石躉的擦膠,幾隻角可擦細微的地方,用起來順手,用完隨手一丟,亦不似普通擦膠般容易滾走;更細心的卻是2015年得獎的Access Notebook,硬皮簿上有個手指位,引領讀者把拇指放到最好揭的中間位置,翻頁時亦能看到頁碼;硬皮書底有一條摺痕,翻書時書底成一直角,方便屈起硬皮簿翻頁,書頁上的格子亦有助整理資料。整本簿的尺寸比A5大一點,可輕鬆把A4紙對摺貼上去。



香港的文具控Patrick(右)跟高畑正幸相識多年,二人一講起文具,就像小朋友般開心。

高畑正幸在家裏被大堆文具和筆記本等文儀用品包圍。



香港文具控:手寫更深刻

用了一輪手機平板,近年港人開始回歸手寫。吳子謙(Patrick)是一位文具控,喜歡在簿上寫寫畫畫,記事簿裏寫滿了他的行程、心情、旅行筆記,還有手繪圖。他最喜歡高畑設計的Binder Ball Pen,原子筆本身也是夾子,夾在筆記本上,不用隨身摷筆。對他而言,執筆寫字是「拿得起的過去,寫得下的未來」,最重要是摸得揭得,空間比網絡世界更大,「我拿筆在紙上自由畫,這動作在我腦裏很立體地出現,對我而言局限少很多。而且你在手機上按鍵發訊息,訊息內容很快就忘了。手寫的,記得更深刻。」



高畑正幸得獎作品

除了是Kokuyo Design Award常客,高畑正幸更曾獲世界四大設計大獎之一的Good Design Award及亞洲最大International Stationery Award。



【2015】AccessNotebook2015 Good Design Award這本硬皮簿細節多,書皮和頁面的小半圈,引領讀者把拇指放到最易揭頁的位置。

【2008】TETRA擦膠2008 Good Design Award多角擦膠方便用家以尖角擦掉微小的範圍,防坡堤石躉般的外形,令擦膠不易滾走。

【2007】Binder Ball Pen18th International Stationery Award這支原子筆與長夾子合體,可以夾在筆記簿簿邊。



文具王設計背後事



高畑中學時畫的文具筆記,仔細拆解部件及運作分析,有助了解文具構造,方便設計新文具。

薄薄的筆記本,一年後(左)便儲起大叠文具素描及筆記。



Kokuyo Design Award經典 香港有售



蝴蝶結橡筋設計者:麻生遊2013年得獎作品,日本人視蝴蝶結為祝福,不同顏色的蝴蝶結代表不同祝福。$35

Nameless Paint無名水彩設計者:今井祐介、茂木彩海2012年得獎作品,顏料上只有紅藍黃三色標示,如中間的正是藍加黃即綠色。$148

Beetle Tip3-way螢光筆設計者:park_misaki2007年得獎作品,同一個筆嘴能分別畫出粗線、幼線及雙線。$18



Kokuyo Design Award得獎作品展

日期:2016年5月14日至6月26日(11am-11pm)地點:LOG-ON ToGather@ LOG-ON Fashion Walk店



記者:陳慧敏攝影:劉永發編輯:李寶筠美術:楊永昌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17/196144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420

【專題籽】青靚白淨後生仔 專畫樣衰公仔 聯和墟餃子皮賜我力量

1 : GS(14)@2016-05-21 13:15:02

阿傑(左)說十分欣賞馮師傅認真製作食物、想客人吃到原始真味的心。



【專題籽:舖仔小店】自問身懷麻甩靈魂,所以在眾多網絡插畫師當中,偏愛“Nothing Serious”的諷刺性作品。他的畫線條簡單、角色樣衰抵死,卻有獨特魅力,吸引逾十一萬人讚好。明明喚作Nothing Serious,內容卻深入認真,由水貨客、自由行,講到地產霸權,盡訴香港人心聲。每次大笑過後,總是換來苦笑。有誰想到,麻甩畫風竟是出自一位青靚白淨的年輕人--蘇逸傑(阿傑)?雖然上水早已淪陷,滿街藥房金舖,普通話多過廣東話,但相距不遠的粉嶺依舊可愛。跟隨於該區長大的阿傑踏入聯和墟,在這宛如時光倒流的地方尋他口中的「靈感餃子皮」,竟然頓覺歲月靜好。


阿傑四年前於中大中文系畢業,曾在「大台」做了兩年編劇,後來辭職專心畫畫,明明只有二十六歲,說話卻非常認真,只見他一本正經地畫着樣衰公仔,違和感達百分之一百。在粉嶺長大的他,喜歡訪尋小店,缺乏創作靈感時,都會踏單車到聯和墟,逛逛人來人往的舊市街叉電。當中最愛到精華製麵廠買餃子皮回家包水餃吃,堪稱「靈感餃子皮」,口感煙靭又比其他地方的滑,最適合食咗先畫,「呢度啲餃子皮同超市一包包買返嚟嗰啲好唔同,厚薄適中又唔會太黐手,每塊都好易分開但又包得好。」製麵廠雖然有個「廠」字,面積其實不足二千呎,人手只得六十歲的老闆馮新(馮師傅)及其太太二人,專門售賣各種中式粉麵及手做餃子皮,而且只設門市零售。



老闆「脫節」唔賺盡 「呢啲就係良心」

精華始於一九七七年,原籍佛山的老闆吳序三因為年事已高,二〇〇〇年曾打算結業,於一九九七年加入精華的馮師傅,既與老闆熟稔,又不捨招牌就此完結,決定接手,改做門市不做批發。至今一晃十六年,師傅仍沿用舊招牌,顧念主僕情之餘,他更笑說:「我覺得呢個招牌幾好,代表我哋將麵做到最精裝。」店內放滿舊式透明膠架,裏面全是各式自家製蝦子麵及全蛋麵等,包裝欠奉夠原始,記者不禁問阿傑,年輕人不是喜歡在超市購買花款多又吸引的日韓即食麵嗎?阿傑認真地答:「嚟精華買傳統麵,因為食到心機,你食過就唔會想再買其他,而且每次嚟都可以同老闆、老闆娘有講有笑,仲會教我點煮,呢啲超級市場唔會有。」馮師傅在旁搭話:「我哋自己出品,發自良心,當然想人人食到最原本嗰種味道,咪多口教兩句囉!」馮師傅的麵確實款款用心,最受歡迎的蝦子麵單是打麵的湯就要熬六、七小時,全部真材實料,再加打麵、蒸熟、烘乾,整個過程就要三天。到訪當日,店內掛着沒有鹼水的懷舊掛麵,另外又有可作甜食的掛皮,兩者均要風乾七日七夜,禁不住問為何還賣甚少人認識的掛麵,馮師傅說:「唔知幾多婆婆嚟買呀,冇後生仔買啫,佢哋都要食㗎嘛!」至於阿傑最愛的餃子皮,每天新鮮製作,為免變壞,馮師傅更會事先詢問對方有多少人吃,再決定份量,「我哋又唔係要賺到盡,冇落防腐劑擺唔耐就擺唔耐,我反而唔想佢哋買到返去浪費。」阿傑瞪大眼說:「人人都知而家舖租有幾貴,理應賺得一毫得一毫,某程度上師傅其實幾脫節,但我好欣賞,呢啲就係良心。」每次經過精華,他也會購買手工麵或「靈感餃子皮」回家自己包,雖然吃完未必一定有靈感,但心底很怕馮師傅會做不下去,惟有每次經過都買點東西。自一九七九年入行至今,馮師傅日日朝六晚八,養大了一子一女,但是長期站立導致靜脈曲張,曾做過兩次手術。想退休嗎?他笑說:「退休又太早,而家對住街坊可以傾吓偈又真係幾開心,做得幾耐得幾耐啦,有客人搬到好遠或者去咗外國都會返嚟買,遇着我休假會好失望!」由細食到大的阿傑,心底也很擔憂有天嚐不到精華的味道,趁着訪問一探究竟,馮師傅再說:「就算我唔做,都會頂讓畀年輕一啲嘅,想將招牌延續落去,而且會揀一個有經驗嘅,有唔識嘅我可以教佢。」



馮師傅說從前這一行都是偷師學技術,但他日找人接班時,一定會用心教導。

這裏的雲吞麵十分爽口,不少老街坊搬走後仍很掛念,特意回來購買。

先用機器把麵粉打成麵糰,再壓平來製作餃子皮。



把機器壓出來的餃子皮上棍捲好,看似簡單,但阿傑試過直言相當困難。

餃子皮即製即賣,頗受歡迎,經常一個上午已沽清,要下午再做。

阿傑說這裏的餃子皮特別易包,即席與老闆娘切磋包餃技巧,左邊是阿傑的作品。



惜小店唔只靠把口 「人人捍衞傳統」

記得初看Nothing Serious的作品,有個介紹小店、叫「邊行邊食」的系列,阿傑今次也特意為精華畫了一幅特別篇,他感嘆:「行商場冇咗時間性,日頭同夜晚一樣光;冇咗季節性,氣溫全年都係廿五度;冇咗味道,你只會聞到空氣清新劑,要行小店先會感受到生活質感。」這一系列旨在叫生活在這城市的人反思,我們口裏說要珍惜小店,但身體卻很誠實,事事以方便為先跑去幫襯連鎖店,到人家結業倒數就跑去打卡,「唔係唔可以有金舖、藥房、連鎖店,但想小店都可以並存,希望有日人人都有種捍衞傳統小店嘅自覺。」



掛麵不含鹼水,馮師傅說以前的人病了就吃這個,又叫「衞生麵」。

阿傑愛用簡單的線條,公仔總是一副麻甩樣子。

扁身蒸籠用來蒸熟麵條,之後就可拿去烘乾。



〈邊行邊食〉特別篇阿傑趁着訪問,仔細描繪他最愛的餃子皮製作過程。

Nothing Serious的插畫題材地道,又畫得到肉,盡訴香港人心聲。

訪問期間,有街坊不知道該煮甚麼麵給初生嬰孩吃,專程來請教,馮師傅當然樂意解答。



除了這三款蝦子麵,還有一款瑤柱雞湯蝦子麵,做140斤麵便要用三隻雞來熬湯。

精華製麵廠的招牌,一用便是39年。



精華製麵廠粉嶺聯和墟聯安街37號地下



記者:陳穎欣攝影:徐振國編輯:陳國棟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18/196157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94

娛樂專題:為愛而生樂迷迎接五月天

1 : GS(14)@2016-05-21 18:29:46

■五月天去年因沒有檔期,「五月之約」斷纜,今晚五月天終於再在紅館與港迷見面。資料圖片


「最美的願望 一定最瘋狂」台灣天團五月天每年5月唱爆紅館,香港五迷堅守第十年的「五月之約」,19歲學生妹小喬為買飛捱麵包;死忠粉絲阿卞帶法寶瞓街一星期;早期擁躉烏龍茶有幸跟阿信傾電話;最甜蜜的是阿珊和Jason因五月天共諧連理,今晚五月天再臨紅館開騷,突然好想五月天!撰文:皓騫、譚倩宜攝影:陳順禎、仇志德


■阿珊和Jason在五月天演唱會認識,求婚到婚禮都用上五月天的歌。

夫婦五月天當月老

阿珊和Jason五年前在台灣睇五月天騷認識,之後五月天來港開演唱會,阿珊和友人在紅館外搞音樂會,Jason捧場時再遇上,藉機跟阿珊學結他,開始了愛的故事。拍拖兩年半,Jason密謀求婚,找朋友將五月天的《讓我照顧你》和《最重要的小事》串成一首歌,在草地跪下唱給女友聽,成功娶得美人歸。阿珊說:「好感動!佢揀兩首歌完全touch到我心裏夢想,人生搵到一個人,鍾意同一樣嘢直到老,覺得好適合喺埋一齊。」Jason說:「無論困難、順境一齊經過,歌詞係咁講。」兩人連婚禮都用五月天歌曲,希望多些人認識他們的音樂。五月天撮合兩人緣份,阿珊以前的男友都不鍾意五月天,Jason亦說:「我以前啲女朋友都唔鍾意,佢哋捨命陪君子感覺,但唔會同你一齊去顛。」Jason為氹阿珊開心,早兩年更瞓街買飛:「佢5月生日,大家都知好難買飛,我同朋友通宵瞓街,搶到第二行飛,呢個係我為佢做最瘋狂事。」阿珊曾在機場見過阿信,她說:「好緊張,鼓起勇氣問佢攞簽名,之後佢同我握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20/196194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852

【專題籽】愛自然光 十呎飯枱變工作間

1 : GS(14)@2016-05-21 19:13:20

十多呎的長飯枱是屋主Wesley最常用的空間,食飯和工作、朋友聚會飯局均在此進行。飯廳有落地玻璃,採光一流。



【專題籽:居安思藝】「一間房,不論睡房或工作間,既然是空間,就需要有陽光透進去。」聽落理所當然,偏偏設計師廖奕權(Wesley)家中的工作間,就是一間沒有窗戶的「密室」,聽講原有格局還是一間睡房!去年置入物業後,他將工作間的一面牆身改為落地玻璃,拉開窗簾,客飯廳就在眼前,視野開闊些,滲進來的光線,為密室帶來生氣。常說設計以人為本,有時滿屋精美傢俬,偏偏及不上那一片自然光線。


港人對於不合理的空間設計,大概早就習以為常,可幸是尚有人沒有麻木接受。Wesley笑說舊屋原本是一片棕色,望落似《清明上河圖》。任你陽光如何和煦,大概也營造不了通明感覺。客廳與飯廳位置原本對調,廚房亦是獨立間隔,「基本上整棟樓的間隔都是這樣,很千篇一律。」他將廚房改為開放式空間,以一張十多呎的飯枱將廚房空間延伸至飯廳,長枱感覺上既像廚房的中島,實際上又兼顧飯枱與吧枱的功能。飯廳一側是落地玻璃,白色長飯枱某程度上也令空間更明亮。很多人屋企的重心是客廳,電視就是焦點。Wesley的千呎家居,客廳有法國Ligne Roset名貴梳化,有意大利精美實木茶几,有5.1聲道喇叭,但他卻幾乎不用,最常用的反而是長飯枱。平時在家他會煮晚飯,周末也經常在家搞聚會招呼朋友,「這個區域是比較互動的,可以邊煮食邊聊天。」食飯和工作都在飯枱進行,連工作間也甚少使用,雖然落地玻璃可滲透光線,但他嫌工作間沒有窗,始終較侷促。「早陣子不太熱時,開窗工作已經很舒服,不用浪費電力。」忽然想起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名言——讓光線來作設計,長飯枱靠窗光線自然足,窗外望到公園一片綠意盎然,感覺心曠神怡。



客廳有名貴梳化、茶几及5.1聲道喇叭,但Wesley幾乎不使用。

Riva1920實木茶几,約3萬多。

BoConcept凳,約$2,000。



大門有屋主姓氏The Liu's。

他將工作間的一面牆身換成落地玻璃,視野開闊些,客飯廳的陽光也可透進來。

Arturo Alvarez吊燈,約$8,000。



為未來BB着想 減少硬角位 

總以為設計師的家,一定是充滿某種特色風格,或家中暗藏機關。相比他設計過的住宅,這間屋算是平實。Wesley笑說其實並沒特別風格,純粹是憑感覺,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共融於一室。家住美孚,貪交通便利,去機場只是20分鐘,對於經常出差的他而言,相當方便。四十多年的舊樓,沒有窗台,實用面積足八成,沒有三尖八角,裝修企理,自然給人通透感覺。他稍嫌白色牆身太單調,一面換成奶油色,一面則貼上米色牆紙,同時營造明亮效果。兩口子打算生小朋友,家中亦處處露痕迹。Wesley喜歡實木,但家中除了木茶几外,幾乎再沒木質傢俬。「整個空間當初是計劃與孩子共用的,不適宜有太多硬角位,與其到時將傢俬包實以防孩子受傷,不如趁早做定一些不危害小朋友的措施。」家中飯枱採用圓邊設計,有利落美感,原來特別為BB而設。牆角不是尖的,牆紙某程度上也有此考慮,始終白牆容易刮花及弄髒。雖說Wesley家中風格不明顯,但有時心思搭夠,也令人覺得有誠意。



長飯枱用衣車做枱腳,甚有特色。

飯枱裝有升降式插蘇,方便良朋共聚打邊爐,他說是家中為數不多的機關。

飯廳一面牆身黏上牆紙,感覺不會太單調。



家中電掣充滿復古風格。



建築面積:約1,241呎;實用面積:約988呎裝修連家電:約150萬;設計及裝修:PplusP Designers Ltd



記者:劉東佩攝影:陳永威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21/196207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014

【專題籽】從康熙字典查起 粵語粗口9問9答

1 : GS(14)@2016-05-24 10:46:58

【專題籽:港情港趣】「唔精警,就唔會流行啦!」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對港式粗口讚不絕口,直指它的精妙之處不在於一口氣吐盡36個字,而在於幾粒字就可以言簡意賅地講出核心,由scout彈、delay no more、左膠、肯肯定到食好西,中英夾雜時局世途盡皆於此。其實,粗口教育=性教育,蒙混過去只會弄巧反拙,如今老師因為避嫌,教學生把斑鳩讀成斑「溝」,令人詫異。彭志銘經常到中學大學開辦粗口學堂,從文字學說起,指粗口教育猶如習武,是要止戈為武,而非以武凌人。究竟閣下平日是胡亂鳩×,還是×之有理,答畢以下九題自有分曉!





1.粵語粗口始於明朝,共有五個粗口正字,除了一個「山+十」(粵音柒,即陰囊),其餘三男一女的性器官,盡皆從「尸」部,敢問以下哪個不是正字?

A.尸+穴
B.尸+求
C.尸+粦
D.尸+吊
E.尸+九



答案:E尸字部隊悉數載於《康熙字典》,尸有身軀之意,加上不同的字,指涉不同身體部份。例如「尸+穴」,穴在尸下,即是軀下之洞。「上+十」乃柒的正字,收錄於李卓敏博士編纂的《李氏中文字典》。



2.為何現在常見的粗口字並非從尸字部,而是「門」字部?香港政府又承認它們嗎?

答案:因為人們只懂說、不懂寫這五個正字,遂衍生出從「門」部的俗字來代替,早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廣州。至1999年底,香港特區政府推出《增補字符集》,首次收錄五個粵語粗口字,「一門五傑」終於獲得名份。



3.粵語粗口俗字以門為部首,原因是甚麼?

A.那些年,不少流氓愛在公廁門上寫粗口,故以門為部首。
B.門,有可被打開、進入家門之意,門內放入「小九能七西」,代表這些東西能夠長驅直進。
C.門,借代雙腿。



答案:B及C,但彭志銘補充,確有不少廢青常在門上寫下粗口,「警察錄口供嗰陣,點都要一個字嚟將對方講嘅粗口寫落去,所以先正式收錄一門五傑。」他說五傑亦符合中國造字講求形音義的原則,例如「小」酷似男人那話兒,亦與「吊」發音相近。




4.中國文學當中,以下哪種動物常被借代粗口?

A.龍
B.狗
C.貂
D.鳥



答案:D我們經常大喊悶能死,彭志銘說:「中國文學入面經常出現嘅悶鳥兒,就係呢個意思。鳥即係雀仔,指男人嗰度,意思係悶到隻雀都要出嚟唞氣。」但可笑的是,只有3%的鳥類擁有陰莖。




5.以下哪個詞語跟尸+吊沒有關係?



答案:老虎扯旗老虎扯旗即「伸鳩虎」,是辛鳩苦的諧音。



6.以下哪個地方名的用法有異?

A.Holland
B.Macau
C.Thailand
D.灣景街



答案:D
Holland、Macau及Thailand常與其他詞語搭配出現,成為諧音粗口,例如Holland bank cheque。至於灣景街,灣景可直譯為"wan king",因為自瀆的英文俚語為wank,wank加上ing即暗指正在「打飛機」了。



7.香港華洋共處,草根階層愛說唔鹹唔淡的港式粗口,例如「荷蘭月亮」,或近幾年的delay no more及exact7ly。以下哪個英文名未曾與粵語粗口crossover呢?

A.Richard
B.Sherlock
C.Dalai Lama
D.Lufsig



答案:B
Sherlock暫未成為中英雜交粗口的一員,至於其餘三詞,Richard諧音weak柒、Dalai Lama諧音DLLM、Lufsig諧音路母西。




8.「尸+求」和「山+十」是同一種男性器官,對嗎?

A.對
B.不對



答案:不對一般人均以為「尸+求」、「山+十」皆指陽具,但是二者有別,「尸+求」是陰莖,後者只是陰囊。



9.仆街不算粗口,只是粗鄙字詞,但何故中國人尤愛咒人仆街呢?

答案:彭志銘說:「喺中國文化中,死喺屋企最幸福,所以最不幸嘅就係無端端死喺街,即係仆街。」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彭志銘



記者:陳芷慧攝影:陳永威編輯:陳國棟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23/196207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375

【專題籽】自帶抗酸鋼管 凍檸茶 走飲管吖

1 : GS(14)@2016-05-25 10:08:03

鎳含量較高的不鏽鋼飲管,耐酸抗腐蝕,並有直、彎、粗身三款。



【專題籽:易零壹綠】人類為方便,經常要海洋動物埋單,海龜是經常遭殃的慘慘豬。早前一段影片被瘋傳,一隻海龜鼻孔塞了東西,有人用鉗幫牠逐小拔出,過程中牠不斷流血和慘叫,花了八個多小時拔出,才發現是一條飲管。喝完凍飲,飲管就功成身退,可是它的歸宿除了堆填區就是海洋。不能回收的飲管,我們還要丟棄多少?最近有人從台灣引入抗酸飲管,用上醫療級不鏽鋼製造,以後出街不如Bring Your Own Straw(BYOS)啦﹗



梁樂德(左二)出外時會帶備幾根不鏽鋼飲管,讓朋友們試用後覺得好用才買。


「唔好意思,凍檸茶少甜走飲管。」你好少聽到人咁講,凍飲用飲管理所當然吧,無意識的浪費真係一項都嫌多。曾任職公營機構的梁樂德一向注重減廢,平日自備餐盒買外賣,使用不鏽鋼飲管,源於跟朋友到海邊清理垃圾,「執咗一陣已經執到好多膠樽、膠袋和飲管,數目好驚人,而且飲管有被魚咬過的痕迹。膠飲管不能回收,又是十大海洋垃圾之一,加上唔知飲管的膠對人體有沒有害,唔明點解我哋仲用。」不過你肯堅持,都要店家配合。開頭使用挫敗重重,落單講明唔要,膠飲管還是被大意的侍應送去歸西,伴隨凍飲上枱。「同佢反映,佢會話『你自己拎開佢囉』,有時都幾氣餒。」氣餒過後她又有辦法應對,她試過在茶餐廳較少人時自己去水吧「監工」,提醒不要飲管;她有一位朋友索性講個白色大話,話自己對膠敏感,已自備飲管,萬試萬靈。





很多在沙灘撿獲的飲管都有被海洋生物咬過的痕迹。無塑海洋提供圖片

有好心人用鉗幫海龜拔出塞在鼻孔的污物,最後發現竟是飲管。

很多在沙灘撿獲的飲管都有被海洋生物咬過的痕迹。無塑海洋提供圖片



坊間材質參差 易生鏽變垃圾

市面上不少不鏽鋼飲管,不過鋼材參差,沒甚麼抗酸能力,易腐蝕,如果使用及清理不當,搞到生鏽,等於製造垃圾。她發現台灣QC館出品的不鏽鋼飲管,從日本進口不鏽鋼製造。飲管製作經過醫療級處理,鎳含量較高,耐酸抗腐蝕,並通過SGS歐盟3%醋酸檢驗(即於攝氏100度以3%醋酸模擬液測試,無任何金屬溶解),因此常飲檸檬汁、果醋都無問題。用完飲管要清潔,以為很麻煩,但以專用的幼身軟毛刷插入管身沖水,記者試過覺得幾簡單。梁樂德現在不定期在市集售賣這批飲管。根據環保組織「無塑海洋」資料,去年11月義工在大嶼山一個沙灘清理垃圾,撿到超過500支飲管,當中逾百支有被魚類咬過痕迹,即是說我們有可能因為吃魚而把膠都吃下肚。為生活脫膠,除了不買樽裝飲品、不取膠袋外,看似不痛不癢、細眉細眼的飲管也應一併say no。「大家堅持多一小步,不一定要用不鏽鋼飲管,試下不拿飲管,捧着杯飲都得。」想想那流鼻血的海龜,大家都不要再為方便找藉口了。



加套變筷子 易洗兼環保



直、彎、粗身三款都有較短身版本,方便小朋友使用,另外可變成筷子,清洗方法亦簡單。

飲管可套上鈦合金筷子頭變身筷子,進一步減少即棄垃圾。一對$180。





筷子頭有坑紋,夾魚蛋都穩陣。

可另購尼龍飲管刷,刷子能輕易插進飲管內,方便清洗。$22。



facebook:搞乜東東(6月4至5日搞乜東東將於觀塘「小生活市集」售賣環保飲管)記者:葉青霞攝影:黃子偉、劉永發編輯:李寶筠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25/196254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482

【專題籽】一個人住 懶人生活Tips

1 : GS(14)@2016-05-26 17:25:45

如何打理好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是門學問,即使將來再與人同住,都不易生爭執,朱一心如是說。



【專題籽:胚芽故事】相約朱一心(一心)在梅窩一家餐廳見面,她簡單白T恤配藍白條子裙,在餐廳門口跟島民的小狗玩得開心。從讀書畢業到現在,她跟朋友租房子、結婚、離婚,因為愛鄉郊生活,又搬到從梅窩碼頭要踩15分鐘單車才到的梅窩小村。女兒為方便上學,搬到市區自己住,一生經歷了好多段獨居時刻。她自認人懶,又想過舒適有品味的生活,常跟一批獨居懶人交流心得,悟出一套慵懶獨居生活小貼士,出書《我一個人生活》與大家分享。


香港劏房幾千蚊幾十呎,私人樓呎價更誇張,你租得了樓獨得了居,既有點迫不得已,但同時又有點奢侈。想深一層,自從人人用手機刷刷吓,明明二十四小時都獨自一人,但又二十四小時都似有人在身邊,似乎有沒有「實體人」在身邊都非問題了。一心上過統計處給記者辦的人口統計課,有位統計學博士說:「香港不存在嫁不去的女人。」她認同此說,因為第一,就算數字上未婚女性人口比男性多,但當中卻包括了背家來港工作的女傭;第二,就算是25歲到48歲適婚年齡的女人,她們本身都有漫長的廿多年待嫁期,不能代表她們在待嫁期間沒有伴侶,而若把範圍縮窄至25歲單身男女,則多年來數字都差不多,當然,有伴侶與結婚是兩回事。「無論男或女,我們都有很多時間單身,一個人住,像離婚、兒女長大、喪偶再單身。」她的人生有許多機會斷斷續續一個人住,畢竟社會觀念改變了,一個人不代表孤獨寂寞,好多人問她:「你憑甚麼寫一個人住啊?」她沒有憑甚麼,她只是整理了多年來的獨居經歷、跟朋友們一些生活上的小貼士。一心聽不慣獨居朋友說:「一個人之嘛!打扮、煮飯畀邊個睇邊個食啫!」她討厭邋邋遢遢過日辰,所以出書用三十大課題分享「優雅懶人高手,30天30個微搞作」,教你就算一個人吊吊揈,也要揈得優雅環保過人。



家裏領養及寄養了三隻狗和兩隻貓,也不愁寂寞。

一心強調食飯要慢嚼,讓口腔分泌足夠的酵素幫助消化,不只保健,還是種優雅的生活態度。

朱一心《我在一個人生活》



一個人自主空間

一心試過與人合租一屋、住過八百呎唐樓、六十呎劏房、山頂道老屋,每次搬家傢俬都買新丟舊,好浪費。她引設計師朋友高文安九十年代的話:「一個人住何必縮入房工作,搞到個廳都冇人。」她認為人可以自主創造空間價值,像名設計師梁顯智所說,「簡約之最,以最少空間發揮無限創意。」於是她想到了流動家居,曾找梅窩木匠幫忙訂做12個小木箱,叠起來就是形態不同的書櫃雜物櫃,搬家時細軟全丟進箱裏就行得。兩張板凳作腳,上放木板,就是移動工作桌,喜歡追着陽光或隨心情搬桌到哪工作都可以。她認為最好的廚房就是沒廚櫃的廚房,少了櫃子的黑暗角落小強沒處躲。市面上有賣有轆的流動中島,煮飯時中島是廚房一部份,煮好飯推中島出廳就可以變成小桌子,圍在一起大家就可以飲番杯吃小食。客廳、工作室、廚房、吧枱幾合一,屋仔細細都有自主生活空間。



流動中島其實是帶轆小廚櫃,也可推到客廳做小桌子。

十二個小木箱,適應不同房子變化組合,去哪都方便。

板凳很實用,可以一頭一尾兩張作凳腳,上搭木板即變工作桌或熨衫板。



一個人對付蛇蟲鼠蟻

當初一個人住,一心最困難的不是在超市買東西回家,不是人靜寂寞,是獨對小強!好多次她嚇到跳上桌面大聲叫。但後來她明白,越害怕的東西她越要面對,除了學會捲報紙棍打小強外,還向村民及朋友學了許多驅蟲配方。如專驅蚊與蠓的香薰油蚊怕水;在鞋櫃放小梳打粉盒(small baking soda),辟味以防昆蟲聚集。



蚊與蠓每天上下午6至8時最活躍,她每朝9時才帶小狗散步,避開正面交鋒。

朋友調配的防蚊防蠓蚊怕水,她有空就召喚隔籬鄰舍一起自家製作。

蚊與蠓都怕香茅與小梳打粉,適宜擺放在惹蚊的地方和鞋架附近。



一個人不求其食

一心的書裏,花最多篇幅在飲食及養生篇,健康緊要,偏偏一個人最容易吃得求其。她有一個音樂人朋友,天天外食,突然一天尿酸過高骨頭痛到要入院,所以她引以為戒。人懶,要獨食又想有營養,原來解決方法都有好多:1.一人份買餸難,那就學做許多一個人簡餐,如星期日就煮多些餸,分三餐吃;又如星期日吃蒸飯,第二天就拿飯來作炒飯;今天吃雞塊,明天把其餘雞塊撕碎,夾包做三文治,花點心思讓剩菜多變,不讓菜單沉悶。2.一人飯局,一個煎Pan煎一道菜都嫌太浪費爐火,買兩個煎蛋不銹鋼框或pancake框,就可以同時熱飯、煎蛋及炒菜,懶的升華,方便又快捷。3.有段時間她跟鄰居搭食,鄰居多煮她一份飯,三餸一湯用飯壺盛來,每餐$50,健康化算呀。4.太晚回家身心俱疲,她們還有秘技──10分鐘即食貓飯!話說一心跟鄰居Barry都是日劇《深夜食堂》粉絲,劇中演歌手的千島美雪到小林薰的食堂,最愛吃綴滿鰹魚片、滴幾滴日本醬油的自家貓飯,看得他們口水直流,之後也跟着煮起來。貓飯精粹是快、平、準、飽肚、好味!而Barry也算是個地踎食家,走遍香港九龍新界,吃出最美味的腐乳,研究出「溏心蛋不敗配方」,他們還在WhatsApp開了個「貓飯討論Group」討論大家的私藏貓飯吃法。所謂一碗靚貓飯,秘訣是有一碗好的珍珠米,香港沒有小林薰那種成條柴般的即刨鏗魚,日本超市卻有售刨好的鰹魚片,每包約$40至$60,一把鰹魚片蓋在熱飯上,加一點欖橄油、日本甜豉油(她家的豉油由三款豉油混合而成,味道獨特),灑點亞麻籽,就成了一心最愛的貓飯。另還有city'super蒸熟了的白飯魚真空包,也是她嚴挑出來的即食貓飯好料。



要懶就要動腦筋,一口氣煮一飯兩餸,洗鑊也只洗一次啊。

一個人買米有排都未食完,她準備三個小米缸,分別放白米、糙米或雜米,輪流食用,保持健康。




一心版鰹魚貓飯

材料:熱氣蒸騰靚珍珠米一碗鰹魚薄片一大把日本甜豉油少許橄欖油少許亞麻籽少許




全球獨樂潮

據香港統計處調查,2011年香港有超過40萬個獨居住戶,相比2001年的29萬個,人口比率上升2.9%,獨居長者增加是原因之一。這已是世界大潮流,早年國際研究機構Euromonitor已估算,全球獨居人口已由1996年的1.53億人,增加至2011年的2.77億人,15年間上升了八成。當中瑞典、挪威等北歐地區,40%住戶為單人住戶,瑞典斯德哥爾摩更被封為「全球獨居首府」,其他如英、美、法、日等都有30%以上的獨居比率,更估計2020年全球將新增4,800萬單身族。為此,社會出現了講《一個人的經濟》一類的書籍,社會各層面也推出許多專為單身族而設的服務與配套,如日本「一蘭拉麵」提供一個人吃麵的單人格座、適合蝸居一人煮食的一人飯煲、一人雪櫃等等。日本漫畫家高木直子於2003年起出版的《一個人上東京》、《一個人住的每一天》等輕鬆漫畫系列,紅到今日,近年更出現「樂單族」(Quirkyalone)一詞。選擇獨居者不一定孤苦無依,現時有更多年輕到中年人士選擇一個人住,日本更有「卒婚」新詞,即「婚姻畢業」,就是結婚幾十年仔大女大的老夫婦,為找尋自己喜歡的生活,跟配偶分開住,卻仍互相探望照顧,好好過自主生活,樂得清閒。



記者:陳慧敏攝影:林柏鈞編輯:陳漢榮美術:楊永昌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26/19627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489

【專題籽】手起針落40年 隱世改衫神人

1 : GS(14)@2016-06-01 11:38:14

蔡太說有些客人要求改的衫褲背後都有故事,她遇過一個客人想將已過世媽媽留下的衣服改成自己尺寸,她一一照辦。



【專題籽:舖仔小店】大商場逛多了,像藍田匯景廣場的小商場就變得很有趣,地踎格局、無名小店、幾元小食、數十元衣飾,寶藏此中尋,神人也此中尋。走到廣場盡頭,見到有個玻璃櫃放滿彩色線卷,有數個裝着衫褲的膠袋放在櫃前,旁邊有個「上海專業改衫」招牌,才發現玻璃櫃對面原來有間不足10呎、掛滿一袋袋衫卻毫不起眼的舖仔,傳來嗒嗒不絕的車衣聲。織織復織織,坐在古董衣車前從容地改完一件又一件衫的,是今年63歲兼有一雙巧手的葛月芬(蔡太),熟客口中「尺寸唔使用手度、改完唔覺有改過」的改衫神人。


第一次到訪這間三角形間隔、豆膶咁細的改衣店時,蔡太與老公蔡福根(蔡生)頭髮有點白,被一大堆衫包圍,二人正在默默地工作。蔡生眼也不瞇一下,隨手就將手中的線穿過最幼的針,看得我嘖嘖稱奇。問蔡太何時開始她的針線生涯?「我『做囡』時於上海也懂得針黹,不過40年前來港才開始做製衣。」蔡生笑說:「阿妹,舊時不懂針黹嫁不出的啊!」今年78歲的蔡生,同樣是上海人,18歲開始做裁縫學徒,所以夫妻倆的針線生涯一個有60年,一個有40年。蔡太1976年嫁來港,當時正值紡織製衣業最光輝的年代,針黹了得的上海姑娘為了幫補家計,順理成章成為製衣女工,因手藝出眾當上「大家姐」指導其他女工。「九十年代工廠開始搬上內地,冇工開不如自己開店改衫。」蔡太1995年於土瓜灣開了「上海專業改衫」,一做就21年。小店於12年前搬到藍田現址,雖然店面很小,但應有盡有,訪問期間蔡太叫我拿配啡色西裝的線卷給她,我看着十多種深淺不同的啡色線也選了好一會,她笑言:「甚麼色的線都有,才可以配到跟原裝一樣。」店內工具齊全,最令我感興趣的是那個專門用來熨西裝衣袖的古董熨衫架,「服役」逾40年,現在市面已難尋。店內用來「鈒骨」的衣車用了逾30年,亦是早已停產的古董。



這件穿了個洞的針織冷衫,經蔡太巧手一補(左圖),很難察覺曾破過洞(右圖)。

用了逾40年的古董熨衫架,狀態良好,市面上已難尋。

將西裝衣袖套入熨衫架,特別容易熨得貼服,一般熨衫板做不到。



每種深淺顏色的線卷分得十分仔細,店內應有上千個。

小店對面的玻璃櫃放滿線卷,櫃前有一袋袋待改的衫褲,有21年歷史的招牌擱在旁邊。

陳展鵬未走紅前是蔡太的客人,最常改的是皮褸。資料圖片



改慣明星衫 Hugo Boss邀請過檔

在這裏,西裝、西褲、長裙、背心、大衣、旗袍、羽絨、婚紗、皮褸等,蔡太統統都能改,「準新娘總是很慌張拿着婚紗來,怕不合身又怕被其他人改壞了,總之是身上穿的,甚麼都有人拿來改。」收窄改短之餘,針織、毛衣破了洞一樣有得救。第二次到訪該店之時蔡太就正在修補客人的針織外套,「要用人手逐條冷勾番好。」她說時手起針落,不消15分鐘,本來三隻手指頭穿得過的破洞消失了,攝影同事湊近拍照時不禁說:「完全睇唔出有破綻!」蔡太卻謙虛地笑着說:「做了幾十年就自然會做到,做這些最重要是心機,不可以是是但但。」蔡太幾有心機?她常強調改衫最高境界是改過都冇人知,「好像Polo恤衫、Burberry大衣等,手工、車工仔細,我們的車線、紋路也會跟足原裝,雖有一定難度,但盡量做到一模一樣。」難怪她的客人總放心拿名牌來改,當中亦不乏名人明星,「想當年洪朝豐會拿歐洲名牌大衣來改,陳展鵬效力亞視時也會來改衫,他有次趕去法國拍攝前專程拿皮褸來改,說趕住要。」此時蔡生搭嘴:「還有去年港姐選舉的友誼小姐(林凱恩),到日本拍外景前找過我們改衫,連她媽媽也拿衫來改。」隱身藍田小商場,摸上門的不只是街坊,遇有不少由客人介紹來的新客,住得多遠都有,蔡太如數家珍:「愉景灣、大嶼山、東涌、上水,好遠都來的!」訪問當日就有位拿着枴杖的婆婆,為了一條很喜歡的褲,由觀塘搭的士來,「這種料很舒服,在日本買的,香港買不到,所以很想改好它。」送走婆婆不久,又來了一群太太,原來是其中一個街坊改過褲子很合心意,帶朋友來拿蔡太卡片。她對着我說:「蔡太很神奇,看一看便知你腰圍要改幾吋,又真的很準確。」同行的太太接過蔡太卡片,笑說:「那麼下次來找你了,找個改衫改得好的師傅不是那麼容易啊!」除了街客,連西裝名牌Hugo Boss都找過蔡太改衫,約十多年前她替該品牌改過樣本衫和員工服後,品牌直接請她過檔,但被蔡太拒絕,「自己開店自由些,而且捨不得熟客,我們似朋友,關係很好。」



店內主要用來做「鈒骨」工序的衣車,一用逾30年。

牛仔褲的「褲骨」較硬身,要用這塊雲石打鬆,尤其是褲腳邊沿。

改衫必備的針包與剪刀,蔡太用的都是傳統款式,有一種懷舊味。



看到厚厚的一大叠單,就知蔡生蔡太有多忙碌。

「鈒骨」就是將衣服邊沿向內縫合,防止衣服「披口」。

蔡太做完車工部份,由蔡生處理西裝的手工部份,例如釘上袖口鈕。



不捨熟客 做多兩年先退休

每件衫都要看過怎樣改,蔡太才會報價,普通一條長褲改短放長,數十元有交易。如此受歡迎,為何不加價?「有行規的!這裏租金比尖沙嘴、中環便宜得多,我們不想收太貴,而且很多是熟客,反正我們年紀大了,又不是靠這份錢吃飯。」兩老一針一線養大的一子一女,俱已成家立室,改衫只為過日辰,「別人交件衫給你,做好後客人讚你好叻、好靚,那份滿足感用錢也買不到,況且退休在家很悶。」除了捨不得這份做了幾十年的手藝,捨不得的還有一班令蔡太連名牌邀請過檔都不為所動的熟客,「有些熟客常叫我們別退休,說我們退休後不知到哪裏找人改衫,我總說遲早有一日都要退下來的,最多做多兩年吧,哈哈!」聽着蔡太的笑聲,我突然覺得,人生曾有一份自己如此喜歡的工作和一班知音人,真的很幸福。



婆婆(左)專程來找蔡太改一條在香港買不到的褲。

夫妻檔拍住改衫過日辰,蔡生(左)怕醜,說太太才是主角,不肯上鏡卻不時在一旁搭嘴。



上海專業改衫藍田匯景廣場222A號



記者:陳穎欣攝影:楊錦文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601/196353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644

【地產專題】資深投資者陳清白:樓未跌完 儲現金等入市

1 : GS(14)@2016-06-06 01:19:33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8%82-045207740.html
新盤低價開賣,樓市經歷多月寒冬後略為回暖,不少準買家心癢癢入市。於投資物業市場打滾逾30年,外號「白旋風」、人稱「炮哥」的資深投資者陳清白,坦言過去幾年人們中了「樓毒」,「他們以為買樓一定賺,認為有買貴、冇買錯,更相信隨時入市也沒問題。」他認為樓價仍未跌完,苦勸準買家先忍手為上,現階段宜儲定現金等待未來入市機會。

過去數月,發展商以低價、高成數按揭及新增優惠推新盤奏效,買家入市步伐明顯加快,以低於市價開售的會德豐地產(00020)將軍澳SAVANNAH成為大贏家,於短短9天間累售472伙,佔推出單位達80%,為今年初以來累積售出單位數量最多的新盤。剛於上周推出高達樓價八成一按兼免壓力測試的嘉里(00683)旗下屯門滿名山,新按揭優惠刺激該盤於上周日(22日)單位沽出39個單位。發展商為旗下新盤各師各法,務求清貨為上,成功吸引等待多時的用家入市。

新盤存貨多 值博率不高

早於數年前已預言新盤將愈賣愈平的陳清白,指最近新盤價看似較以前便宜,但值博率不高。「人們見到氣氛好,見到售樓處人頭湧湧,怕自己蝕底而買,我覺得他們應該冷靜些。」他表示,發展商近數年積存了很多住宅存貨,相信未來新樓樓價將更抵買。「最近價錢也好像低了,但其實樓價只是回到較正常的水平,看真點並不算便宜,反而二手市場買到平貨的機會較大。」

炮哥又指,不少發展商為新盤買家提供二按,部分新盤可承造高達九成按揭,目的只為吸引用家入市,但要緊記的是,如買家採用高成數按揭,樓價稍為跌一跌,物業就很易變成負資產。「緊記二按的利息其實不平,可能有些人以為只需要付一成首期,就買到新盤單位很輕鬆。但其實你之後要供九成樓價,要衡量之後你的工作是否穩定,這是十分重要,不要見到人買你就要買。」陳清白不建議購入新盤的另一個原因,是管理費甚高,「管理費長期計算其實好『襟計』,同時不少新盤都採黑廁間隔,我對此是十分抗拒。」

「這3至5年買新樓的人,輸的機會較大,尤其是買豪宅,當時的溢價甚高,但租金回報實在太低,計入管理費、差餉,租金回報只有1厘左右,根本唔岩數,你說樓價怎樣會升?」他舉例指,9年前大坑某個樓盤開售,當時買家如購入該盤一手單位,到今時今日沽出單位還要輸錢;反觀如果買家於上述期間買入二手單位,一般都可以賺錢。炮哥對新盤「耍手擰頭」,皆因他於1997年的金融風暴中曾元氣大傷。

經濟環境差 豪宅最受壓

早於八十年代初已開始涉足投資物業的陳清白,是地產界的老行尊,經營地產代理起家,其後全力投入炒樓行列,在1997年前樓市高峰期,他投資過的單位動輒數百個,一度坐擁近50個住宅物業。他當年購入新盤、豪宅物業時出手甚快,有如狂風掃落葉,因此被市場冠以「白旋風」的稱號。

惟於1997年後期金融風暴爆發,樓價暴跌,當時他曾持有逾10個北角港運城約900平方呎的單位,每個單位原以4萬元租出,其後租金跟隨樓價大跌,租金最低曾一度大跌至1.3萬元,每月要拿出大量現金倒貼供樓,最後惟有忍痛離場。於1997年至2003年7年間樓市大跌浪中,陳清白損失甚大。

經此一役,陳清白苦笑指自己已「被廢武功」,親身經歷過樓市暴跌七成的慘況,令他領悟到樓市的風險,近年轉為買入細價樓收租為主。「我自己遇過樓價跌七成,現在樓價只是跌了一成多,我覺得樓價未跌夠,現時入市與否,都要你自己去衡量。在我的角度,我相信未來持有現金的人話事機會更大,現在儲定現金等待機會吧。」他表示,樓價已升了10多年,樓價於去年9月才開始轉勢下跌,目前樓價只是跌了數個月,加上香港經濟環境轉差,除失業率有上升趨勢,香港經濟重要支柱︰零售業及旅遊業在同步收縮,相信樓價起碼要再調整2至3年。

「由於買樓成本甚高,投資者現在不會入市了。一個沒有投資者、只有用家的市場,成交量會有多少?如果之後推出的新盤愈來愈多,樓價愈跌愈平,用家就會不敢買樓。投資者不入市的話,樓市都好難升。」一眾住宅中,他對豪宅前景最為看淡。他解釋,很多豪宅業主都是做生意,並將單位按給銀行套取資金,假如他們的生意出現問題,市場隨時出現大量豪宅銀主盤,故他認為未來數千萬元的豪宅樓價最具壓力。

買樓自住者 二手勝新樓

陳清白於訪問中多次強調,市民現階段根本不用急於買樓,特別是資金不是太鬆動的人士,可趁租金下調先租樓,靜待未來入市時機。對於一些較有鬆動資金,想有個固定居所的人士,他建議只有300、400萬元的細價樓才勉強可考慮購入,大前題是要低於市價。他解釋,目前細價樓300、400萬元的住宅租金未有跌太多,普遍租金回報達3厘或以上水平。「細價樓就像麵包般,大家都需要食。」他更以蟲草及雞骨草比喻大價樓及細價樓:「近年蟲草價錢大跌三成,但雞骨草價錢不會跌得太多。」

他認為二手市場尋找合價的心頭好遠比新盤機會大,「如果你把握機會的話,可趁業主買了新樓後急於放售自住二手單位套現,就可能有機會『趁佢病要佢命』,將價錢壓低些。因為現在二手業主要賣樓也較困難,很多業主其實口硬心軟,暗地急於賣樓,卻開價甚高,只要你夠膽還下價,真的有可能成功。」隨着樓市轉勢,近月銀主盤數目明顯增加,炮哥估計銀主盤會陸續有來,「會有些像1997年的情況,如果你憧得把握機會,不排除會找到比市價還要平的銀主盤單位,因此你可以等待一下。」

炮哥親授入市技巧

炮哥作為資深投資者,多年來閱盤無數,他建議準買家應靜待入市時機。假如未來入市時機來臨,準買家應如何挑選心頭好?炮哥作出以下建議:

1. 入市前應有那些準備?

入市前應緊記要多看幾個樓盤及單位,分析一下物業的成交。他表示,市場上有些成交是真,有些是假,「市場一出現新高成交,你就以此作指標,真的『死左都唔知咩事』;同時也留意整體經濟大氣候的情況。

2. 購入大型屋苑單位較保值嗎?

一般人買樓投資均會選購大型屋苑,但炮哥認為於大型屋苑中較難找到筍價盤,他指出,大型屋苑單位回報率相對不太高,同時成交透明度較高,準買家未必能用低價購入,「但當樓價下跌,跌又跌得最快,因為屋苑的伙數可能近萬個,可能有很多業主同時想沽樓,你不想減價賣,也會有其他業主搶着減價賣樓。」

3. 如要入市,應如何挑選物業?

炮哥認為,香港地方細,近地鐵的樓盤就值得考慮,尤其是新界區,鄰近鐵路的物業一定較好,因為新界住宅供應量實在太多,買位置較好的物業較着數。「很多人指定要在某個地區找物業,其實你要周圍比較,不然很易中招,好易買貴樓,其實可以睇多些,到不同地區比較一下,不用指定要買一個地方。」

4. 如真的急於入市,那些地區的新盤可以考慮?

炮哥認為目前將軍澳的新盤樓價勉強可接受,惟該區供應量實在太多,有心理準備日後要換樓的話較難沽出單位。「如果你出現了一些狀況,要於短期內賣樓,該區盤源太多,你一定很難於短期內賣出單位。」

5. 哪類型物業最值得投資?

「我較傾向買舊樓,這類物業樓價不貴,購入舊式單幢樓的話,由於成交甚少,對上一宗成交價是多少,也未必能夠查得到,可以用較低價買入;加上回報較高,管理費又平,好彩的話更可以搏收購。」

6. 買家應買已裝修的單位?還是陳舊的單位?

炮哥指,買家睇樓時見到已裝修的物業,要留意是否為炒家持有的化粧樓,「化粧樓即是表面上的功夫,就咁掃上灰水,就咁舖上磚頭,電線、喉管沒有重新舖過。炒家持有的大多數為化粧樓,要降低成本、要賺錢。如果是化粧樓的話,不如自己裝修較穩陣。」

他也提醒準買家不要太相信代理提供的數字,「好多時業主跟買家說用了30萬元裝修,事實上裝修費用可能只是10多萬元。」如何提防化粧樓呢?他提供了一個小貼示:「如果是已裝修的吉屋,機會較大,要小心,已有業主居住的裝修單位穩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691

【專題籽】愛廟街唐樓 鬼佬夫婦上廠買紅膠燈

1 : GS(14)@2016-06-06 02:55:08

建築師夫婦Gilles與Charlotte四年多前來港,身後書櫃由二人設計,朋友製造。



【專題籽:居安思藝】比利時人Gilles Vanderstocken與法國人Charlotte Lafont-Hugo位於油麻地的家,甚有舊香港的感覺,熟悉的街市紅色燈罩、古色古香的紅色燈籠,復古傢俬放滿一室。明明造訪的是一對建築師夫婦愛巢,怎麼好像闖進了油麻地街坊屋企?這時Gilles不慌不忙端來中式茶壺,往公雞圖案茶杯倒茶,然後拿起藤扇撥涼,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生活方式相當地道,想必與河國榮一樣來港多年吧?其實二人來港僅四年多,只因愛上油麻地的熱鬧與活力,決意搬進廟街一幢有六十多年歷史的唐樓。


鬼佬住唐樓算不上標奇立異,但感覺總有點格格不入。兩夫婦是建築師,兩年前在港開設建築公司Beau Architects,從事畫廊及展覽設計等,當年他們路經油麻地,即被這幢位於街角的唐樓吸引,「唐樓上居下舖的格局很有趣,街很熱鬧,但走上兩層樓梯後又自成一角。」他們以dream house來形容這單位,想當年曾四處向地產經紀打聽能否租住,可惜單位並無放租,只有輾轉入住同區大廈,後來機緣巧合下認識屋主,才順理成章搬入,不覺已有三年多。油麻地,人來人往,有香港最地道的生活方式。沒有港島的光鮮,他們覺得更真實。Gilles說朝早會見到對面公園的公公婆婆做運動,樹上的鳥兒彷彿校了鬧鐘,定時定候就會吱喳齊鳴,夜晚的廟街煞是熱鬧,上海街的舊式卡拉OK播着陳年廣東歌,為這區增添不少活力。偶爾,他們會走出弧形露台望街道風景,周圍沒有被太多高樓大廈包圍,一落街卻是柴米油鹽樣樣齊。「這區很有舊香港感覺,沒有新簇簇,周圍都是生活痕迹。」





鄰里和睦 惜物環保

當然好壞往往總相依,有活力即代表有噪音,「當每日都這麼熱熱鬧鬧時,有時也想安靜。」他們沒有抱怨,相反住得很滿意,與鄰里關係也相當不錯,樓下單位偶爾也會幫忙接收包裹。高樓大廈家門深鎖的那種老死不相往來,沒有在唐樓單位重複上演。住得久了,香港的濕熱天氣也早已習慣,還懂得用民間智慧,在風扇前放冰塊,吹來一陣涼快。天氣好時陽光會穿透一排大窗戶,毫不客氣灑進屋內,冬天時一片溫暖。他們的家,也頗有舊香港感覺,尤其那幾盞在街市豬肉檔常見的紅色塑膠燈,感覺很市井。「香港對我們來說,很多東西都很新奇,在街市見到這種燈,覺得很漂亮,心思思想買下。」他們甚至還追本溯源找上香港紅A工廠直接購買,每盞$15,絕對是價廉物美。另外兩盞燈籠狀的二手吊燈,則在深水埗購買,事實上家中多數傢俬均是二手,貫徹他們在歐洲惜物的生活態度。



屋外有弧形露台,可飽覽兩邊街道景觀。

這張長凳是朋友Patricia Choi作品,斷了的凳腳用螺絲代替,為物件帶來第二次生命。

瑞士女藝術家Meret Oppenheim設計的圓枱,購自鴨脷洲的復古店。



行跳蚤市場尋寶 拒買千篇一律傢俬

「在歐洲,大家很少盲目消費,不會經常光顧大集團,也不會常為新事物着迷,人們都很樂意為物件帶來第二生命。」經常在跳蚤市場淘寶的他們,來港後也光顧二手店,家中的木枱、木櫃等多是在復古店尋回來。家中一張長椅是Yuen Yeung(駌鴦)創辦人、香港設計師Patricia Choi的作品,Patricia Choi用長螺絲頂替其中一隻已斷了的凳腳,兩夫婦照用不誤,「它雖然維修過,但改裝後彷彿有新生命,有時我們可以選擇,不一定要買張千篇一律的凳。」他們認為,買二手事物時,物件本身已是一個故事,「或許有些許殘舊,但其實不影響用途,看起來也很漂亮。」與其總是無窮無盡地生產,讓人們無休止地購買新東西,他們思考得更多的是減少消耗及物件的可持續性。客廳一組書櫃更由他們自己設計,由朋友製造,盡量減少材料的及機器的應用。仔細環顧四周,發覺牆上放有不少裝飾品,當中許多都是他們從歐洲不遠萬里帶來港。「有些東西雖然沒有實際用途,但對我們來說卻很有意義。」他們笑說家有點像回憶博物館,有Charlotte爺爺繪畫的插畫、有她叔父贈送的攝影作品、有Gilles爸爸贈送的電影投影機及香港朋友贈送的物件,「我們喜歡收藏回憶,每個物件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或與附近的社區有關,我們的家就是回憶的集合。」Gilles說假如有日離開香港,也會把這裏的燈與凳帶走。



香港尋寶



街市豬肉檔的紅色塑膠燈,二人直接上工廠購買,亮燈後燈罩變成橙色,非常有趣,一盞$15。

這個燈籠造型的吊燈在深水埗購買,古色古香,約$25。





家中許多傢俬及用品均購自二手市集及復古店。

電箱處,有把寫有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扇子。



歐洲帶來的畫作擺設



Charlotte爺爺在1980年代繪畫的插畫。

Charlotte叔父贈送給二人作為結婚禮物的攝影作品。





他們說親友贈送的物件很有意義,即使不遠萬里也要把這面鏡子從歐帶來香港。

Gilles喜歡音樂也會作曲,帶了大堆黑膠碟來港。



記者:劉東佩攝影:陳永威編輯:陳漢榮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603/196383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8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