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讚揚梁振英堅定履行一國兩制 更新:2016/12/21 18:101. DKLM,原來在樁秧眼中,689都係有青,咁唔怪得游小三係BB喇!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北京展開最後一次述職行程,先後拜訪外交部及港澳辦等,外長王毅讚揚梁振英年青有為、愛國愛港,堅定奉行一國兩制,傾注心血為國家及香港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梁振英述職之行第一站是到外交部,與外長王毅會面,王毅甫就座就高度讚揚梁振英。而已經宣布不角逐連任的梁振英,亦回謝王毅,之後梁振英到港澳辦與主任王光亞工作會晤大約一小時,抵達及離開時,都由副主任周波到門外接送。
梁振英之後與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一同拜訪科技部,部長萬鋼感謝梁振英。
今次是梁振英的最後一次年度述職,星期五會與國家領導人會面,同日還會與上京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同時出席一個文化合作項目典禮。
曾指官員不會回答被覆核議員問題 更新:2016/12/05 18:05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上在立法會表示,收到律政司意見,由於政府已就四位議員資格提出司法覆核,於最終判決前不會回答四人提問,並表明這是政府立場,隨即惹來泛民及建制派反彈,政府數小時後改變立場,下午回復回答所有議員提問。
曾俊華到立法會匯報經濟情況,開場白中突然提及政府已經就劉小麗、姚松炎、羅冠聰跟梁國雄的議員資格提出司法覆核,這個說法,較林鄭月娥上月的表述更進一步,政府最新立場立刻惹來反彈,立法會法律顧問亦指,法庭連司法覆核許可都未頒,有裁決前,四人仍是議員,泛民抨擊政府未審先判,連建制派都感到突然。
公民黨郭榮鏗要求曾俊華收回言論,並動議休會,罕有地由於建制派人數不足、通過到,連原本要討論預算案都未能討論便散會,這個立場下午就改變,他是唯一一位受影響的官員。
官員下午開始回答所有議員提問 更新:2016/12/05 21:08哈哈哈,呢單嘢鬍鬚仔一個人「包哂越位」都唔係一件壞事,起碼可以交到心俾樁秧:明知法庭都未話JR受理,特衰正苦根本毫無道理去無視「DQ四騎士」的發言,但鬍鬚仔卻堅持迎難而上,雖千萬人吾往矣;就算俾人「瀨低」,事後亦絕無半句怨言,盡顯「you always agree with your boss」的專業精神。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下午決定「轉軚」,稱考慮到公眾利益及議會運作,官員可以回答所有議員提問,曾俊華晚上回應,認同政府改變做法,又否認「被人跣」。
不答四位議員問題,這個立場維持了數小時,由房署副署長打破,差不多同一時間,內務委員會正、副主席李慧琼及郭榮鏗見完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引述她指下午開始回復一貫做法。
三個小時之間、一百八十度改變,究竟不回答四位議員提問是問責團隊人人都知的立場,抑或只有曾俊華收到?曾俊華晚上再回應事件,多次重申早上所說的是政府立場,他表示這個法律意見是前一天由律政司提供,律政司司長發言人就回應指,財政司司長已經解釋,無補充。
中央放寬部份泛民議員入境限制 更新:2016/11/30 21:33
特區政府接獲中央政府通知,即日起放寬過去對部份立法會議員及其他人士進入內地的入境限制,並且重新接受他們申請回鄉證。
幫港出聲召集人周融與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會面後,引述中央同意讓反對派人士申請回鄉證,不限於現任或前任議員,「港獨」人士也可以申請,但未必獲批。
回歸十九年,中央對泛民領回鄉證終於開綠燈,這個重要決定並沒有由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親口公布。他下午迎接幫港出聲訪京團,與他們閉門會面一小時會後,由召集人周融傳話。
他說王光亞沒有說限於現任或者前任議員,又指對方在會上主動解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一天前所說,任何人只要堅持「一國兩制」、擁護《基本法》,以及愛護國家民族,都歡迎回內地走一走,具體就是這樣的意思。
周融傳話之後四小時,特區政府發出簡短聲明,指接獲中央政府通知,即日起放寬過去對部份立法會議員及其他人士返內地的入境限制,重新接受他們申請回鄉證。
特首梁振英下午有現身,當時周融未見記者,梁振英亦未有證實中央是否改做法。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認為,今次是中央示好,無謂斟酌是否太遲,亦相信與選委會選舉無關。
謝擬動議譴責鄭松泰倒轉擺國旗 更新:2016/11/23 19:07魔術師又唔係咁同意謝超人向鄭蟲蟲窮追猛打:一來並無無勝算;二來就算可以通過譴責,卻只會給人一種恃住自己拎住把尚方寶劍就可以濫權亂咁斬人的感覺;三來,鄭蟲蟲的所謂「全民制憲」,根本就無人理,受樁秧注視的程度,同笨土派的巷蜀議題完全無得比。睇下以下呢張「笨土關係圖」,熱狗和鄭蟲蟲完全就是不入流!
立法會議員謝偉俊計劃動議譴責熱血公民議員鄭松泰在會議上將國旗倒轉擺。如果得到三分之二議員支持,可取消鄭松泰議員資格。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最快後日討論。
上月十九日的立法會大會,建制派集體離場。在點人數期間,鄭松泰將建制派議員桌上插著的國旗及區旗倒轉擺放。謝偉俊去信內務委員會主席李慧琼,指鄭松泰當日行為不檢,可能違反《基本法》104 條對誓言的規定,他將會在下月十四日大會上動議譴責鄭松泰。
根據《基本法》第 79 條,議員如果因為行為不檢或違反誓言,而又獲得出席會議的三分之二議員通過譴責,立法會主席要宣告他喪失議員資格。
立法會目前有六十八名議員,如果全部在席,要四十六人贊成才能通過譴責動議。建制派不計主席梁君彥有三十九票,要爭取多七票支持。
民主黨林卓廷稱很有保留。中間派的陳沛然則表示不支持。
(網上圖片) |
中大畢業典禮遇示威 沈祖堯:行動並不適當
撰文: 胡家欣 發佈日期: 2016-11-17 12:26 最後更新日期: 2016-11-17 13:09
中文大學今日舉行畢業典禮,有數十名學生在國歌起奏時,舉起印上反「釋」字的紙牌,不滿早前中央就《基本法》104條主動釋法。畢業禮結束後,中大校長沈祖堯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遺憾,認為行動並不適當。
兩年前學生撐傘獲讚賞 今日:行動並不適當
對於有學生在畢業典禮的示威行動,中大校長沈祖堯表示遺憾。他指畢業禮是「莊嚴」及大學畢業生重視的場合,示威行動並不適當,希望其他同學可以互相尊重。當他被記者問到會否尊重學生反人大釋法的意見,沈祖堯就說:「我今日唔想再答釋法等問題,因為今日係我哋的畢業禮。」
不過兩年前,同樣是中大畢業禮,有近50名畢業生在典禮環節撐起黃色雨傘,以示對真普選的訴求,校長沈祖堯當時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尊重學生表達意見自由,強調頒授過程順利,對此讚賞。
普通話發言惹反感
沈祖堯在典禮致辭其間,先以普通話祝賀畢業生,其後再以廣東話及主要以英語發言。對於有學生表示不滿他開初以普通話發言,沈祖堯解釋過去畢業禮都會用普、中、英三個語言,無刻意安排次序,「好似都係咁上下,唔記得以前係咩先,我諗係邊個容易,邊個行先」。
沈祖堯即將卸任校長一職,他指今次有可能是最後一次主持畢業典禮,「有少少感觸」,他希望下任校長可以繼續帶領中大,但未有評論應具備什麼特質。他在致辭時指,過去七年經歷「三三四」學制改革、政治動盪、意識形態辯論等,感謝院校老師及管治團隊共同面對解決挑戰。他又寄予學生,「無論你將來成為乜嘢人物,我哋只係活一次,所以要活得不枉此生。」
學生:對校長言論失望
有參與舉示威紙牌的中大心理學系畢業生甄同學表示,對於校長言論未有支持學生行動感失望,又質疑校長先以普通話致辭,象徵立場站在政府及中央一方多於香港人。甄指參與示威活動,因為近日宣誓風波及人大釋法,威脅本港三權分立及法治精神,「雖然大局已定,但都要表態」。她希望藉場合,讓大眾知道有大學生對政府不滿。
另一位政治及行政學系畢業生陳同學亦有參與示威行動,他認為雖然《基本法》賦予人大釋法權,但本港司法體系有足夠能力處理,釋法條文是「僭建《基本法》」,影響一國兩制及民主發展。對校長指行為「不莊重」,陳同學不同意,他認為行動只是「默默表達意見,無干擾儀式及唔莊重」。他又指不同意校長以普通話先發言,但予以理解,「校長崗位,人在江湖」。
【就沈祖堯校長喺畢業典禮發言嘅聯合聲明】一直以嚟,廣東話作為香港人嘅母語,由市民日常生活到各正式場合,都係香港人使用嘅主要語言。而我哋香港中文大學長久以嚟絕大部份課程都係用廣東話嚟授課,直到劉遵義前任校長強硬推行國際化呢樣嘢之後,唔理一眾師生嘅反對同不滿,將部分課程教學語言改做英文。雖然係咁,今日仍然有大部份嘅課程係沿用廣東話作為授課語言,因為廣東話喺我哋香港人嘅母語,用嚟教書,會幫到同學學習,事半功倍。再講,廣東話有九聲,講嘢嗰陣有明顯嘅抑揚頓挫,令到感情更加突出,聽嘅人更加容易咁理解同埋體會;而廣東話嘅用語生動同活潑,令到話語會更加傳神,令到語言更加有生命力。承襲自《十年》之《方言》,一眾學子以廣東話D到嬸校長一面屁,實在大快人心;另外卻顯得藍大係都要建立以英語發言的校風,實有大有先見之明,起碼可以識下東歐妹:
但係喺今日大學莊嚴嘅畢業典禮上面,沈祖堯校長竟然背棄我哋香港人嘅母語、我校教學嘅主要語言,先用普通話致詞,之後先用返廣東話致詞,令到同學大感震驚同埋憤怒,不禁疑惑,今日究竟係香港中文大學嘅畢業典禮,定係深圳中文大學嘅畢業典禮?沈校長今日先用普通話為畢業典禮致詞,除左向中共政權獻媚,表達政治效忠之外,實在無其他嘅理由做呢樣驚人嘅舉動。月前沈校長先至訓示過我哋學生,百萬大道喺一個莊嚴嘅地方,大學畢業典禮作為一個神聖嘅場合,同學應該係俾返充分嘅尊重。如今,喺校徽下面,喺畢業典禮上面,喺眾師生面前,喺致詞嘅時候,利用呢個機會,行呢個獻媚之舉,表達您嘅政治效忠,侮辱咗神聖嘅畢業典禮,實在可恥。喺呢到學生敢問校長一句,唔尊重呢個莊嚴之地,唔尊重畢業典禮呢個神聖場合,喺同學,定喺沈校長您?
對於中大人嚟講,沈校長您嘅態度,唔只有欠讀書人應有嘅禮貌,身為文人學者,身為一大學之長,風骨蕩然無存,實在有負同學嘅期望,有負大學嘅期望,有負社會嘅期望!引述沈校長您嘅說話,面對中大嘅校訓「博文約禮」,您情何以堪?
今日沈校長用普通話致詞之舉,實在係傷害咗中大人嘅感情,學生我等希望您反思作為大學校長身分嘅一言同埋一行,為我等愛護嘅中文大學,慎言慎行。
崇基學院學生會
新亞書院學生會
聯合書院學生會
逸夫書院學生會
和聲書院學生會
伍宜孫書院學生會
敬文書院學生會
香港中文大學教務會學生成員(社會科學院)孔浩名
二○一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ST二十度(835449.OC)現在可是一個大寫的委屈,2017年1月3日,公司公告顯示,其剛剛失去了一個重要子公司的控制權,而這個重要的子公司在2016年上半年創造了公司85%的營業收入。
不甘心的ST二十度正在準備相應的法律程序,而它的對手方竟然是縣政府,企業公開“挑釁”政府,小編也是服氣的很。
這家公司到底是何方神聖,竟會有如此的勇氣,根據公開資料顯示,ST二十度2016年1月掛牌新三板,4月因2015年度凈資產為負被戴上ST帽子。公司的主營業務為集中供熱系統設計、集成及供熱運營服務。2015年和2016上半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356萬元和1381萬元,分別虧損628萬元和323萬元。
小編梳理ST二十度的時間軸,發現它和政府牽手於2013年10月1日祖國的生日那天,一紙為期30年的《供熱特許經營協議》將ST二十度和山東省巨野縣人民政府連接在一起,而ST二十度的子公司巨野二十度主要業務正是負責巨野縣城區集中供熱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如今剛剛過去三十年的十分之一,巨野縣政府已經開始和祥潤熱力有限公司合作,而與ST二十度曾經的“愛巢”——巨野二十度的供熱廠房,也已被祥潤熱力占據。曾經的情意不在,如今竟要對簿公堂,這三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麽,還要從巨野縣政府的一紙“休書”說起。
2016年4月15日,巨野縣政府向ST二十度送達了收回供熱特許經營權的通知,並附文細數公司的幾大“罪狀”,包括部分區域供熱溫度不達標、公司拖欠2014年以來供熱工程施工方工程款造成工人上訪等。
面對巨野縣政府的指責,ST二十度則表示很委屈,對政府的複函讀起來也是字字辛酸、行行熱淚。複函中稱,在2013年、2014年期間,公司已鋪設完成巨野縣城區約45公里的一級管網、約350萬平方米的二級管網。但是,由於巨野縣政府的行政幹預,公司還有應收的配套費1.12億元未能收取,這才導致巨野縣政府指控的拖欠工程款和員工工資這一“罪狀”的出現。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公司只好尋求淄博聯雲行創投資合夥企業對巨野二十度進行增資,但2016年6月7日公司派人辦理增資手續時,卻遭到巨野縣市場管理局拒絕。
緊接著,在6月15日,因拖欠職工薪資36萬元,巨野縣公安局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對公司董事長執行監視居住。公告中還稱,在董事長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間,巨野縣政府還向巨野二十度派遣了工作組,導致公司的正常經營受到了幹擾。
目前,巨野二十度的全體員工已被遣散,ST二十度不但失去了巨野縣政府三十年真愛保證書,淪為了單身狗,也失去了對公司旗下最賺錢的寶寶——巨野二十度的實際控制權, 而“新人”祥潤熱力有限公司已經在巨野二十度的廠房里悄悄地進行巨野縣的實際供熱了。
公司主辦券商中泰證券稱該事項將會導致公司收入、利潤的大幅下滑,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影響,希望公司能積極與巨野縣人民政府進行溝通。
現在看來,在這場糾紛中,ST二十度與巨野縣政府各執一詞,相愛相殺,孰對孰錯可能真的只能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了。
1. 乜笨土唔係最討厭左膠和理非遊行嘅咩?做乜一次又一次咁黐埋去吸金?民陣發起元旦遊行,反對人大釋法,要求政府撤回對 4 名立法會議員的司法覆核;亦有市民不滿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沒有就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進行公眾諮詢。大會公布遊行人數有 9150 人;警方指遊行高峰時有 4800 人。拿著「主權在民」的大橫額,正是 4 名面臨司法覆核的民選立法會議員,包括劉小麗、姚松炎、梁國雄、羅冠聰。遊行隊伍下午約 3 時 15 分由維園出發,參與的市民既不滿人大釋法,更不滿政府做法;多個政黨、團體亦為了訴訟擺街站籌款。訴訟輸贏未知,另一個未知數是三月的特首選舉,多個疑似候選人出現在遊行隊伍當中,市民新年願望亦圍繞著他們幾個。有參與遊行的人表示,雖然現任特首梁振英已表示不會尋求連任,但他們都希望幾位疑似特首參選人可以聽聽他們的聲音,亦希望中央可以聽到他們的訴求。遊行隊伍沿軒尼詩道走到中環,警方封閉多條行車線及派大批警員沿途維持秩序,不同團體以各式各樣橫額表達訴求,亦都看到不同政治人物,包括表明不再連任的梁振英,但今次矛頭更加指向她、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遊行隊尾有數名市民舉起香港獨立旗幟,青年新政游蕙禎亦在此。隊尾近 6 時到終點站遮打道行人專用區,民陣公布遊行人數有 9150 人,是民陣舉辦元旦遊行以來人數最少,召集人區諾軒在台上致歉。集會原本 9 時結束,到近 7 時大會宣布提早完結。政府發言人回應民陣遊行,強調尊重立法會議員由選民選出的事實,但正如法院裁定,立法會和所有議員有責任遵守法律的規定;在落實普選方面,香港的政制發展必須符合《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員會的相關解釋和決定。發言人又指政府已於 2015 年提出合憲、合法、合情、合理的行政長官普選方案,但方案未能獲立法會通過,對此感到非常遺憾和失望。
林鄭月娥向特首辭任政務司司長 更新:2017/01/12 22:00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向行政長官梁振英辭職,準備參加特首選舉,正等候中央政府批准。她感謝現任及兩位前任特首的支持,又表示能服務市民三十六年是她的榮幸,她在閉門的高官研討會上談及對香港的八大願景。
林鄭月娥下午五時在政府總部宣佈,早上已向特首梁振英請辭。她又感謝問責官員的合作、各級公務員盡忠職守,與她共事過的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專業團體、非政府組織等等。她用了三分鐘交代辭職決定後,未有回應提問就離開。休假期間,由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將署任司長職務。
司長任內最後一個工作天,林鄭月娥七點許就回到政府總部,逗留一小時。之後到科學園,在政府的閉門研討會上向數百位高級官員發言,花近一小時大談八大香港新願景,包括要有決心、發揮優勢、經濟要多元化、創造更好的職位,又提到要與弱勢社群分享經濟成果及捍衛「一國兩制」等,更特別提到公共理財,指要應用則,自己不是「社會主義者」,資本主義很適合香港。她出席閉門午餐會後離開,在尾聲時再次致辭,率先向同事交代已經辭職。
她稱自己是天主教徒,在天主感召下作出參選決定,對於很多批評,她都可以忍受,但最難接受有報道指政務官不喜歡她,談到這裡,她有點激動。她稱多年來只想做好工作,期間如果令人不愉快,她為此致歉。
她最後勉勵官員要無畏地為市民服務,緊守崗位,為香港做好事。在與會者起立鼓掌下,結束她司長任內向官員的最後一次發言。
林鄭月娥傍晚到金鐘港麗酒店,行政長官梁振英及多名司局長亦到場。據了解,特首及司局長出席每年一度與各國駐港領事的宴會,梁振英離開時沒有回應是否支持林鄭月娥參選特首,林鄭月娥亦沒有回應參選特首問題。
夏佳理盛傳將會出任林鄭月娥的競選辦主席,而競選辦主任則由陳智思擔任,兩人均沒有回應提問。而消息指,林鄭月娥助選的班底還包括民主思路理事李律仁及劉培榮,其中劉培榮在數星期前已退任民主思路理事,李律仁亦表示可能退出。
認知重啟——關於後天的想象力。
本文系峰瑞資本(ID:freesvc)授權i黑馬發布,系作者段永朝在峰瑞資本CEO年會上的演講。
坦率講,我真的沒有能力在 30 分鐘之內講透未來 30 年。如果把未來 30 年凝結成一個字的話,我覺得就是 “作”,未來 30 年就是作的時代。
我是很嚴肅地說作這個字的。“作” 是啥意思?
作是信仰自己,並信心滿滿;作是精致地利己,並熟稔悲天憫人之話術;作是自鳴得意、自作聰明,並對異樣的目光毫不以為意,作是歡喜作,甘願受——這些詞看上去都是對 “作” 的 “聲討” 。
但要看到 “作” 的另一面:作是行動主義,從不裝逼;作是我行我素,特立獨行,且善於自我解嘲。
“作” 對應著 “業”。學校里面就有一個詞叫 “作業” 對不對?你們每天打理公司、思考戰略規劃、做微信小程序、討好你的 VC、融 A 輪 B 輪 C 輪 D 輪乃至上市,就是在做作業。
大家都知道 “業” 是一個佛教用語。但是我認為,工業時代的做作業是做作業,農業時代做作業也是做作業。但在信息時代,我們要經歷更加痛苦的 “作” 的過程。因為,我們對 “業” 的理解還停留在傳統的操作系統的認知結構之下。
我對每一個人的假設是:我們今天所養成的認知結構都是有所圖的,所以需要進行 “認知重啟”。
▲ 重塑認知結構。
我想用三個字總結過去 20 多年的互聯網的商業史。
第一個叫 “堆”,用來總結 “門戶時代”。第二字叫 “搜”,獲得很多信息,對應搜索平臺的崛起。第三個字叫 “得”。得是什麽意思?我們今天搜都懶得搜了,經常遇到問題喊一嗓子,特別想當下就拿到答案。
未來會發生很大變化,它不是 “融資上市”、“KPI”、“規模增長” 這些概念來衡量的,但不意味著大家做這些事情是錯的,只是說其中存在問題。
那麽第一個問題在哪呢?我們現在面臨的是顛覆性的社會,這種顛覆不只發生在商業模式上,還包括對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基本學理的顛覆。
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什麽?亞當斯密說:這個世界人都是自私的,自由市場可以良好地配置資源,這也是被哈耶克捍衛過的真理。亞當斯密的假設是對的,但還不足以應對今天的虛擬互聯網世界。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還沒有誕生新的經濟學家。
孔德是社會學的開山鼻祖,在 19 世紀首次提出 “社會學” 的概念。孔德對社會學的基本假設是:這個世界有清晰的組織,大家各司其職,人能夠清晰地認知社會的運作方式。但 200 年來,社會在一些根本問題上沒有一點點進展。
▲ “利維坦” 原為《舊約聖經》中記載的一種怪獸,在霍布斯的書中比喻強勢的國家。
政治學的基本假設來自英國的霍布斯。霍布斯在《利維坦》中講到政治權力的運作模式:人們把的權力授權給一個具有高級智慧的君王,委托他打理這個世界。所以,川普這種打破以往政治家形象的總統會讓很多人驚慌失措。我認為川普挑戰的不是當下的政治秩序,挑戰的是政治學的基本假設。
很不幸,在互聯網時代,三期疊加,增長速度進入換檔期、結構調整面臨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這三件事同時發生了。
我們看到了幾個變化。首先,分享經濟這些年被炒得火熱,幾乎每個人都身體力行,比如摩拜單車、滴滴出行。但是我發現大家對分享經濟有個固化的認知:把盈余的東西拿給別人。比如說:我多一把椅子,讓你一把。
分享經濟顯然不只是這樣。分享經濟是什麽呢?有兩個非常基本的理念,第一個就是 access over ownership,我把它翻譯成支配權、使用權要超越產權、占有權。要 “超越” 產權,不僅僅是先確保自己安全然後把多出來的分享給別人。可見我們對產權的占有,是非常根深蒂固的。
但這不完全是工業時代的事情。
▲ 《人類簡史》。
《人類簡史》談論了人類為什麽要定居。作者赫拉利說,定居是個巨大的騙局。我為他的這句話鼓掌。赫拉利認為:在原始人類上百萬年的遷徙過程中,“產權” 這個概念是不存在的,人類在定居後才有了 “產權” 的概念。
定居之前,人們過的是信馬由韁的生活,走到哪里都是家鄉。山上有果子,滿山遍野有兔子,餓了就摘果吃兔,這里沒有果子兔子了,就背著 baby 帶著家人遷徙到有果子有兔子的地方。
定居之後,一切都變了。人們從找果子變成種果子,需要等上很長時間,收成可能不好也可能被人偷走。該怎麽辦呢?人們求神拜佛、防賊。當有了分辨心以後,人們開始紮籬笆墻,確認產權。可以說,定居讓人的行為和心智有了巨大的改變。
我們今天大腦的心智結構,是在定居之後,也就是農業時代養成的。產權這個概念並非顛撲不破。我們一定要想一想,人之所以為人,並不只是在學會定居和寫字之後,才成為人。
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返祖隱喻。
什麽叫互聯網?互聯網是相互連接嗎?互聯網就是互聯嗎?牛逼的工程師和創業者說:我們馬上就要萬物互聯了。
可我們認真地回想一下,人類在原始時代,赤裸地奔跑於大草原,穿越崇山峻嶺。那種自然的狀態,不正是萬物互聯嗎?
在那個奔波、遷徙的年代,我們叫得出每一個鳥兒的名字,我們識別得出每一種蘑菇,我們聽得懂水流。但是定居之後,我們的心智狀態改變了,這些統統聽不懂了。所以說,今天分享經濟其實在召喚我們回歸到原始純粹的心智狀態。
我覺得分享經濟的實質是分享油然而生的愉悅之情,而不是占便宜的感覺。不是我多一個東西,我把不太好的給你。雖然這已經很好,值得我們為他點贊。
分享經濟的第二個涵義:Value unused is wasted. 沒有用到的東西就是浪費。天生萬物,每一件東西都有可用之地。今天很多東西浪費了,是因為被放錯了地方。今天已經是一個過度被建構的時代。我們要打破慣例,讓資源流動起來。我們要迎接流動性的時代。
總結來講,我認為分享經濟就是重新定義財富,而財富不僅僅狹隘地等同於金錢。
第二件事情是 “產消合一”。
▲ 世界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
30年前,阿爾文·托夫勒提出一個概念叫:Prosumer,結合了 “producer” 與 “consumer” 兩個詞。他認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界限將會逐漸模糊,二者將融合為一體。我認為 “Prosumer” 這個詞從根本上來說,在講身份的瓦解。
我們每個人在社會、家庭、企業組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身上貼滿了標簽。互聯網瓦解了我們的身份,再造了我們的身份。更關鍵的是,互聯網給我們身上貼的都是臨時標簽,它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一個小時、一天、一年。
互聯網正在瓦解過去曾被視為天經地義的身份標簽、組織壁壘和社會階層。當這些東西統統被瓦解之後,我們可能真的就剩下一個臭皮囊。那還缺什麽?缺靈魂。所以我們需要學會喚魂術,重新為這個軀殼註入靈魂。“Prosumer” 這個概念,它表面是在重新定義組織,實質上是要讓我們重塑人格。
第三,重新定義商業。我先介紹一個人,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他在 1970 年代提出了一個心理學上的概念:“Flow”,中文翻譯稱之為 “心流”。當人們全神貫註在活動中時,會喪失時間感,並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此時人們便進入 “Flow” 的狀態。“Flow” 本意代表流暢,但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把流暢這個概念和創造力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並且給出了解釋體系。
我用一個小例子來給大家講什麽是 “Flow”。家里面有小孩兒的人經常會遇到一種現象:小孩子特別貪玩,搭積木玩得不亦樂乎,你叫好幾聲也不答應。他們真的聽不到嗎?他們其實沈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般的父母可能都忍受不了這種行為,會把聲音提高八度,甚至會把粗暴地打亂孩子搭的積木,逼孩子吃飯。
但是用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的話來講,恭喜這些家長 “成功” 地摧殘了孩子的 “Flow”,孩子好不容易才能沈浸在他的玩具世界中。什麽是 “Flow”?是陶醉、沈浸,相當於我們中國人講的 “忘我”。
我們很多成年人為什麽要到山里閉關,聽大師悟道?因為他早早地喪失了 “Flow” 的能力,根本沒有能力在喧囂的世界里氣定神閑。但 “Flow” 是什麽樣的狀態?哪怕炸彈的倒計時嘀嗒在響,但是要活好最後一秒鐘。
孩子們就是這麽想的,會跟大人央求:能不能讓再玩一分鐘?一分鐘孩子玩不出什麽東西來,但他們想陶醉在這一分鐘里面。
“Flow” 就是跨界流淌,打破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隔閡。我們今天的時代,有兩個層級,第一個層級是“移動網絡”,這個網絡包括物理世界里面人的移動、物體的移動和能源的移動。第二個層級是 “交易網絡”,包含錢的流動、訂單的流動。互聯網給增加了一個中間層:社會交往。
我們今天的微信、小程序、分享經濟,其實都在營造這個中間層。這個中間層在幹什麽?它在打通 “移動網絡” 和 “交易網絡”,創造 “Flow”。誰能夠率先打通不同的層級,營造出 “Flow” 的感覺,就會在未來商業中獲得回報。
我覺得 “Flow” 這個詞,可以理解成 “爽”。在今天,爽是一種稀缺資源。很多成年人根本沒有孩童那樣爽的快感,成人的爽可能是出於迎合裝出來的,服從於外界的命令。所以我們成年人如果想創造爽,可能可以從互聯網開始。互聯網不僅重新定義商業、創造財富,同時能夠創造出 “爽” 的感覺。
▲ 區塊鏈是伴隨比特幣誕生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
接下來,我想講講區塊鏈。區塊鏈是互聯網里為數不多的革命性技術之一,但是很遺憾,區塊鏈似乎被 “玩壞” 了。銀行、證券公司、財團競相進入到區塊鏈這個領域,想用區快鏈來捍衛傳統金融機構的合法性。
但其實,區塊鏈恰恰是顛覆,改寫傳統的交易方式和傳統的財富流動方式。我擔心人們狹義地把區塊鏈當作數字貨幣,但是忽略區塊鏈可以承載情感的流動、意願的流動、關系的流動和虛擬財富的流動。
比如說,區塊鏈里有一個共識機制,共識機制指的是人們如何建立信任。在傳統的時代里,我們是用 “日久見人心” 的方式來建立信任,說白了就是熟人介紹、多次打交道。這種建立信任的方式靠譜,但時間成本太高、代價太大。所以,我們很多人在建立信任的過程中,一輩子都找不到那個可以日久見人心的人。但區塊鏈帶來了一種可能,讓陌生人初次相識就建立信任。區塊鏈讓這種可能越來越迫切,越來越現實。因此,我認為區塊鏈在重新定義交易和分配。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人工智能 Master 戰勝圍棋大師的事兒。我是這麽看的:Master 在塑造一種新的政治空間。政治不僅可以從狹義上理解為政黨政治,還可以更寬泛地理解:只要你在表達,其實就處在政治當中。
因此,政治是一個很可心的詞,為什麽說 Master 讓政治重換新生呢?
▲ 2016 年末,網絡棋壇上出現一名神秘的圍棋大師,
它連續擊敗多名世界頂級棋手後宣布自己就是 AlphaGo。
人機大戰時,人們面對的棋盤是一個封閉的棋盤,遊戲規則已定,需要在有限時間下完,可以視為一種有限遊戲。Master 讓我們意識到:在有限遊戲的戰場上,人一定是處於下風,因為論計算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形勢判斷,人比不上機器。
聶衛平說:“我們會迎來圍棋的新生,圍棋界會重新理解圍棋。” 重新理解圍棋,意味著重新為圍棋制訂規則。我們會迎來無限遊戲的時代,在以往遊戲規則的邊緣產生新的革命。互聯網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遊戲空間,也就是就是新的政治空間。
總結來講,分享經濟、Prosumer、區塊鏈、Master 人工智能……正在重新改變我們過去所遵循的遊戲規則,我們需要用淡定的心態,重新思考 “財富”、“商業”、“市場”、“交易” 等概念。這種思考需要一個不急急忙忙去充電的開放的空間,我們可以慢慢來。
而我們能否迎來這種新的遊戲空間,取決於我們能不能對後天有想象力。“後天的想象力” 是阿里研究院的創始人梁春曉老師提出的概念。他說:“我們從今天去推演明天往往很難,不是因為明天有很多未知數,而在於我們用舊有的認知結構推演明天。”
所以,我們需要越過明天,先去看後天塵埃落定後的那個格局里,所存在的商業、遊戲、貨幣、交易是什麽樣的,乃至於人是什麽樣的。當我們從後天反推明天,就會比較清晰,就會意識到 “有所為有所不為” 並不是一句空話。那時你就會明白,我為什麽那麽言詞激烈地批評:今天的那些商業模式都是 “作”。它只不過是在今天的操作系統、遊戲規則、價值網絡下,往前作了一點點而已。
《共產黨宣言》里面有一句話: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我覺得用在我們想象後天的過程里特別貼切。
最後想和大家一起回味《莊子》里 “呆若木雞” 的故事。齊王喜歡鬥雞,請來紀國的大師紀渻子訓練雞。王每天焦躁不安,總是托人去問雞訓好了沒有。訓練 10 天之後,紀渻子說:“不行,現在這個雞還沒有招法,但卻鬥誌昂揚,得再等一等。” 又過了 10 天,紀渻子說:“現在它雖然有功夫了,但是它一聽到別的雞叫,就躍躍欲試。” 終於有一天,紀渻子說:“訓練得差不多了,現在這個雞像木雞一樣,不為外物所動。”
我覺得面對未來最好的心態,就是呆若木雞的心態,這是大智若愚。未來 30 年對我們的挑戰,是呆若木雞的狀態是否能早早到來。
小三今年全面參與基本能力評估 更新:2017/01/23 21:151. 「小三能力評估」,魔術師仲以為係「做小三」的能力評估添!到時游小三一定係摘星名師、補習天后喇! Yo! DQ賠錢,使乜驚呀!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宣佈將「改良版」小三 TSA 研究計劃擴展至全港,並改稱 BCA 、即「基本能力評估」,並通知全港小學今年要考,吳克儉未有明言學校可否不參加。
多個辦學團體、家長,以及校長組織代表早上與教育局會面,會後一起拿著「反對無意義操練」的約章合照,吳克儉宣佈由於去年邀請五十多間小學試考「改良版」小三 TSA ,沒有出現機械式操練,考完的數據又能用於改善教學,決定擴大至全港小學。
上年試考 TSA 的五十多間小學都是自願參加,今年學校能否選擇不考?問了多次,吳克儉每次答案都有些不同。
至於家長能否「用自己的方法」,例如請假不考,吳克儉指全港官校會率先不買 TSA 補充,亦會推廣反操練倡議,他之後與傳媒午宴,回顧四年任期,提到針對他外遊的批評,指自己「條氣好唔順」,有些批評甚至是對他「人格謀殺」,他再解釋前年缺席 TSA 公聽會,是因為與家人去日本旅行,用了兩年籌備,每人都要放假,要尊重他的基本權利,被問到下屆會否留任,吳克儉指心無二想,目前只集中在六月底前完成工作。
信報 2017年1月24日3. 原來唔得掂去旅行係還妻子和母親的最後心願,睇怕都係「依家唔去就無機會去」,真係性情中人,點都估佢唔到。啲妄民就唔該積返啲口德,放佢一馬喇!
吳克儉回應留任問題:心無二想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率先宣布不留任下屆政府,民望長期徘徊榜尾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則稱現時「心無二想」,沒透露是否有行政長官參選人邀請他組班。此外,吳克儉又反擊外界對他的批評,反指有人對他「人格謀殺」,揚言自己的表現「對得住」家校各方。
不滿遭「人格謀殺」
多次因言行備受批評的吳克儉,昨於傳媒茶敍時被問到留任問題。他強調自己目前「心無二想」專注工作,希望可盡量於任期結束前完成已承諾的事情,並沒有直接回應是否收到特首參選人邀請「埋班」。吳克儉於茶敍上重提任內各項爭議,例如於過去兩年外訪多達30次而遭受外界質疑;吳克儉承認會為此感到「唔公道、條氣唔順」,自稱若非他多次出外公幹,怎能成就與德國、瑞士及深圳的教育合作計劃。他稱會為不明白的人盡量解釋,但也會「ignore(無視)」部分「人格謀殺」的惡意言論,因為他認為對他人身攻擊沒有意思。提及母妻病故哽咽
吳克儉於2015年曾因要到日本旅遊而缺席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公聽會,他解釋當時因為妻子身體問題而安排家人遊日數天,已籌備多時,當知悉外遊與會期重疊後,已隨即建議改期但不果。他認為應尊重他的基本生活,放假是其權利,如有人仍「攞嗰樣嘢嚟玩,我真係幫你唔到。」對於母親及妻子先後於去年3及6月病故,吳克儉形容打擊甚大,他提及喪事時亦一度哽咽,指去年相當辛苦;不過,他指曾任官立學校副校長的亡妻曾囑咐他要為教育工作全力以赴,故不會因為別人的批評而改變自己決定或減慢政策步伐,說要毋忘初心。
荃灣劏房火警房內發現焦屍 更新:2017/01/12 23:004. 學乜 sir 話齋,間劏房可以加速收租,加大被動現金流,早日達成財務自由?或者係嘅,收租仔欺負多一個基層,當然就會多一份收入。問題係多一個來歷不明、三九唔識七的租客,就多一份風險 — 到時收租屋變凶宅,唔好話轉手,就算想加按套現難(難以估價是也),咁就真係偷雞唔到蝕把米了。
荃灣享和街一個劏房單位傍晚發生火警,消防員在劏房內發現一具男性焦屍。
劏房起火後冒出大量濃煙,消防員由大廈外圍射水,近二百名大廈住客疏散到附近空地。附近食肆的負責人看到火場有小朋友,立即幫忙救人。
起火的是荃灣享和街金城大樓,大廈本身是商住用途,一樓其中一個單位被劏成九間房,其中一間約八十呎的劏房傍晚近7時起火,一度傳出爆炸聲。消防約一小時後將火撲熄,在起火的劏房發現一具男性屍體,又指當局曾經巡查過起火單位,消防正調查起火原因及死者身分。
信報 2017年1月19日
占飛 忽然文化
世盃決賽周擴軍 錢作怪!
國際足協通過,2026世界盃決賽周將會由32隊增至48隊。除了歐洲足球會協會(European Club Association)激烈反對外,各洲足協都大力贊成,看來這已成定局。明眼人都看得出,此一政策,表面上是為了增加小國的參與,實際上是為了金錢與政治。
金錢,是國際足協收入大增,各洲足協順帶分到一杯羹。政治,是國際足協會長恩芬天奴(Infantino)可以藉此爭取到小國的支持,鞏固其地位。回顧歷史,第一屆世界盃只有13隊。第二屆增至16隊,一直到1982年第12屆都沒變,只有1938年和1950年因為政治理由,不夠16隊參戰。
賄賂誘因大
何以1982年由16隊增至24隊?事緣1974年,巴西人夏維蘭治(Joao Havelange)當選國際足協會長,一做便做了24年,1998年卸任,由白禮達接任,後因貪污舞弊下台,恩芬天奴去年接任。當年,夏維蘭治能夠當選,便是靠承諾增加世界盃決賽周隊伍而得到小國支持。他上任後,即通過1982年世界盃決賽周由24隊角逐。這一趟,恩芬天奴只是重施夏維蘭治故技而已!是否東施效顰,則要下回分解!
24隊實行了4屆,到1998年便要增至32隊。最主要的問題是,世界盃決賽周分開2輪比賽:小組循環賽和淘汰賽。決賽周要在32天內打完,每隊頂多打7場。增加比賽場數和時日,球員不勝負荷。為了依時完成賽事,第二輪淘汰賽隊伍數目必須是8的倍數,即8、 16或32。16隊打決賽周最簡單利落,4組每組4隊,冠、亞軍晉級,8隊打淘汰賽爭冠軍。24隊呢?6組每組4隊,12支冠、亞軍晉級,另加4支成績最佳的季軍。即是說,24隊小組循環賽只淘汰8隊出局,強隊幾乎必晉級,「聰明」的都會第一輪留力,以致許多小組賽事成為悶戰。剛過去的2016年歐冠盃便是最佳例子。明乎此,1998年世界盃決賽周增至32隊,8組每組4隊,16隊冠、亞軍晉級,賽事可觀得多。
決賽周只得24隊,有些賽果令人啼笑皆非。比如2016年歐冠盃,葡萄牙小組3戰均賽和,只得3分,卻可以晉身第二輪淘汰賽。土耳其和阿爾巴尼亞分別3戰3分,一勝兩敗,卻無緣晉級。道理何在?最終,葡萄牙奪得歐冠盃,豈非鼓勵球隊在小組賽留力、待淘汰賽才發力?
決賽周增至48隊,如何令淘汰賽只得16或32隊參加?現時傳出的消息是,48隊分16組,每組3隊,只淘汰一隊,32支球隊晉級淘汰賽。此制必會產生許多流弊。流弊之一,很易貪污舞弊。今時不同往日,現今賭波極為猖獗,許多小國都是貪污溫床。想晉級的球隊,只要買通另一隊,打一場假波,便可得償所願。賄賂誘因極大。
賽制有問題
流弊之二,賽制極不公平。4隊循環作賽,A對B;C對D,同日舉行。4隊休息同樣日數,交替再戰。這樣比較公平。3隊呢?A和B對賽時,C休息,賺了體力。下仗無論C和A、B哪一隊對賽,另一隊休息,亦相當着數。總之,連打2場的球隊一定吃虧。
小組賽只得3隊,出現同分的機會極大。3場都同樣比數打和(例如3場0比0或1比1),怎麼決定哪一隊出線?就算每場用12碼分勝負,若3隊都同樣比數各勝一場,12碼戰果亦相同,怎麼辦?抽籤乎?12碼分勝負,還有一個流弊,就是弱隊一定死守,博打和射12碼。賽事由是沉悶。假若A隊3比0贏B,4比0贏C,B只要打和C,已可憑失球較少而出線,豈不可笑?總之,弱隊對強隊,打和,無以尚之;輸波,只要小輸1比0之類,也有出線機會。是以球隊就算落後,也毋須強攻博和求勝——如此賽制,鼓勵球隊打9-0-1甚至10-0戰術死守。
1982年西班牙決賽周,舉行了兩輪小組循環賽。第一輪出線的12隊,分成4組,每組3隊,沒贏得是屆世界盃的巴西,打和都可晉身4強,卻因對意大利時仍打進攻足球,給穩守突擊的意大利隊3比2擊敗,緣盡世界盃。這支被認為是最佳的巴西球隊,令天下球迷同感不值,咸指3隊循環賽制極為不妥,在1986年便取消了。不知何故,今次傳出用此賽制的消息,難道國際足協諸公忘掉,或頑固的不肯汲取歷史的教訓?
撰文 : 占飛
信報 2017年1月19日8. 又係嗰句,蝗國最有在亞洲排第五、或第六、或第七,想出線世界盃一圓習大大的足球夢,一係就係做主辦國(到時唔似得好似京奧咁只得一個城市主辦,多個城市有有波踢,要招呼老外,唔知又使唔使下達硬命令,要全民提升英語能力呢?);再唔係就係要分豬肉獎喇!
占飛 忽然文化
恩芬天奴向亞洲國家叩頭?
世界盃決賽周增至48隊,中國最高興。不增加隊伍,中國可能到2050年仍無法進軍決賽周。現時,各洲隊伍分配仍未定局,傳出的消息是亞洲會由4.5隊(即亞洲第5隊跟另一洲球隊爭出線) 加至8.5隊——加幅近九成,是各洲之冠——難怪有評論指恩芬天奴向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叩頭!若亞洲有8.5隊出線,中國出線機會亦大增矣!當然,若中國國家隊仍然不爭氣,連小香港也贏不了,要做亞洲八哥,難乎其難!
中國的好處還不止於此。國際足協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世界盃輪流在6大洲舉行。除非出現奇蹟,非洲經濟騰飛,否則再在非洲辦世界盃的機會不大。大洋洲(澳洲和紐西蘭)國家沒興趣辦世界盃。2014年巴西舉行,2018年在歐洲俄羅斯, 2022年在卡塔爾。2030年是世界盃百周年,為了紀念1930年烏拉圭初辦世界盃的貢獻,多數會在該國舉行。不在烏拉圭,也會在南美。
中國得償素願
現時,世界盃決賽周有32隊參加,已經相當大規模。2014年,巴西主辦,徹底暴露了該國組織不善、管理落後、經濟欠佳、政治不靖的弊病。世界盃一類體育盛事,強國也許趨之若鶩,弱國肯定受盡教訓,不敢造次。試想像,48支球隊,單單每隊23個球員,已經有1104人,還有領隊、教練、訓練員、軍醫、公關等等職員,以及各通訊社記者、球迷……主辦國要招呼多少人?48支球隊80場比賽,要多少個球場?球場所在城市要接待多少球迷和遊客?
總之,一旦增至48隊,除了經濟發達的大國可以獨力舉辦外,便要像2002年般由日、韓合辦。2026年世界盃,不是輪到美洲就是輪到歐、亞洲。歐洲經濟未復元,美洲非美國莫屬。亞洲,還有哪一個國家能/敢跟大國崛起的中國競爭?中國要大有作為的話,可以提早爭辦2026年的世界盃!不然,2034年應可得償素願矣!如是我信。
撰文 : 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