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立論:按圖索驥零的疑惑 林少陽


2009-05-07  AppleDaily





 

附 圖乃本港一個月銀行同業拆息與恒指的合併圖,左軸為恒指,右軸為拆息。為響應「肥佬黎」創立壹傳媒「不扮高深,只求傳真」之口號,我不打算學經濟學大師羅 家聰玩甚麼計量分析,就請大家跟我一齊單憑肉眼按圖索驥,看看能否得出一點箇中玄機。從圖中可見,股市表現往往與利率同步升降。換言之,在大部份情況下, 加息不單止不會拖低股市表現,反而是反映經濟向好,借貸需求殷切,因此股市欣欣向榮。只有在升市末段,或經濟出現危機,銀行緊急閂水喉,以致利率突然大幅 飆升,才會導致股市大沉不起,1994、1997及2007年的情況,正是這樣。這些都已經成為歷史。我較有興趣的是,現時超低的拆息水平已幾乎與 2003年並排,而當年港股一口氣由4月底的8331點水平,一路升到翌年2月的萬四點水平,累計升幅接近7成。當時經濟大病初癒,政治上又有新政及「自 由行」支持,我們可以事後作出大堆理由,支持當時股市的上升,但是我認為拆穿了,底因還是全球利率處於有史以來最低位,驅趕資金離開銀行進入市場搏殺, 「自由行」等之類的原因,只是令故事更加動聽而已。

趕錢入市場搏殺

現時我們面對相同的「困境」,拆息再度跌近零,迫使投資者為保資金購買力,再度入市搏殺。以當年反彈(喜歡的可以叫做「牛一」)升幅計算,大約是萬八點。

萬八升夠未?等升到該水平時,我們再討論這條問題。或者我們毋須等太久,因為以目前的速度,可能只是三兩天之內的事情。

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17

关于银基的一个疑惑部分解除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lap9.html

前几天,做了一个比较大胆或冒险的决定,买入银基,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但不知未来如何。

 

这个交易是在对其了解自认为尚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

 

之所以会这样决策,一是看到A股酒类企业半年报不错,二是看到有人似乎暗示银基有政治背景,三是消费类公司都很高估,银基可能会重估,加上按目前报表估值很便宜,故买入。另外,确认了公司确实有真实业务在做。

 

但也有困惑,其可能走私五粮液的事件目前看似乎过去了,但是万一证监会调查,恐怕又要来个暴跌。

 

还有一个困惑是看五粮液半年报,其"进出口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的销量大减,由于银基主要和这个进出口公司交易,因此推测银基今年会不会也五粮液销量大减。但前一篇讨论银基的文章中梁国兴提到五粮液销售会每年增长20%,这里有不一致之处。

今天,看到如下文献提到“2009年7月,在证监会的督促下,五粮液上市公司与五粮液集团合资以8:2的持股比例,设立“宜宾五粮液酒类销售有限责任公 司”,取代原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间进行五粮液系列酒内销、出口交易。”这就为进出口公司销量大降找到了理由,银基销量不受影响的可能性也 升高了。不过五粮液半年报在关联交易部分并未提到这个新公司,不知为何,是否还无销售呢?值得警惕与关注,若有朋友知道,望赐教。但至少打消了我的部分疑虑。

 ============================================

 

香港证监会盯上银基?五粮液水货问题浮出水面
2009年09月26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体:
 
    五粮液涉嫌证券违规一波未平,银基集团又被传出被香港证监会和廉政公署“注意”。媒体报道称,因涉嫌假出口、有欺瞒海关走私返回等违法行为,香港证监会和廉政公署正给予银基集团“特别关注”,或就此展开调查。
 
   24日晚,银基集团发布澄清公告,否认公司遭香港证监会和廉政公署调查;有关中国证监会调查五粮液的相关事宜,不会对公司的运营构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尽管如此,昨日仍有五粮液大经销商指银基走私。凡此种种,令包裹多年的五粮液水货问题再度浮出水面。
 
   银基否认遭香港证监会调查
 
   五粮液最大经销商银基集团涉嫌走私?24日,记者就此进行多方求证。
 
   “我们的政策除非已经起诉,不会评论任何个案和任何调查。”香港廉政公署24日向记者表示。香港证监会态度亦然。当日工作时段,记者多次致电银基集团总机,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却于采访过程中,意外先后从两位银基内部人士处得知,银基集团副总裁、总经理钱雷已然离职。
 
   24日晚间,银基集团发布澄清公告,否认公司遭香港证监会和廉政公署调查;并称,有关中国证监会调查五粮液的相关事宜,不会对公司的运营构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即便如此,昨日仍有五粮液大经销商指银基走私。“很多水货来自于银基。”上述经销商向本报称,“但此事是否与五粮液有关,不好评论。”
 
   而另有消息人士则向本报表示,香港证监会和廉政公署已将目光投向五粮液最大的经销商、在港上市的银基集团,原因是其涉嫌假出口、走私,只是尚未提起调查。“香港证监会一直在关注此事,并曾进行内部讨论,很有可能对此提起调查。”
 
   银基集团自1997年创立初期即为“五粮液”东南亚地区经销商,并于2001年成为“五粮液”52度酒系列国际免税及完税市场的总经销商,该项代理权将持续至2020年。公司于今年4月8日在港交所上市。
 
   作为五粮液68度、45度高档酒的总代理,五粮液系列酒销售收益占银基集团核心地位。其招股书显示,在 截至2008年3月底的3个财年及截至2008年9月底的6个月,五粮液酒系列收益分别占银基集团总收益79%、88.4%、93.1%及95%。银基集 团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08年9月30日的6个月内,银基经销五粮液系列酒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销售收益分别为2.9亿元和5.4亿元,占五粮液集团 总收益的33%和62%。
 
   五粮液水货之困
 
   三方各执一词背后,是水货对五粮液价格体系的冲击。作为五粮液的主要困扰之一,水货问题一直是其在业内公开的“秘密”。
 
   此前多位五粮液经销商及公司人士向记者称,五粮液“水货”对价格体系的冲击,令人颇为头疼:由于出口的 价格远低于国内产品出厂价,返流的出口产品对国内商品的价格体系造成直接冲击。而鉴于价格承载着高端品牌形象,五粮液近年一直坚守“控量保价”措施,并一 再放话,“五粮液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价格。”
 
   但值得玩味的是,为什么五粮液的水货一直屡禁不止。“其实公司防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对于返流的产品,很容易可以查出源头。”上述五粮液大经销商此前向记者表示,其间涉及复杂利益纠葛。
 
   尽管如此,五粮液水货问题真正引起关注仍在近期。这或与中国证监会的插手整治有所关联。
 
   年7月,在证监会的督促下,五粮液上市公司与五粮液集团合资以8:2的持股比例,设立“宜宾五粮液酒类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取代原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间进行五粮液系列酒内销、出口交易。
 
   据五粮液经销商反映,经销商和原进出口公司签订的计划指标只是转到销售公司,仍原样执行。所需更换的“只是一个账户”。
 
   但五粮液水货的神秘源头,是否将随五粮液最大关联交易链条断裂而被斩断?各消息人士称仍无法评价。
 
   本报记者 张晓华 香港报道
 
   链接
 
   证券维权律师郑名伟:五粮液造假 投资者可索赔
 
   本报讯 (记者戎明迈)证监会23日通报了五粮液公司涉嫌存在未按照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 为及较大投资损失、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等违法违规行为。广东恒通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郑名伟对此表示,五粮液 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郑名伟表示,投资者只要在证监会对五粮液进行处罚后,就可以委托律师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五粮液公司赔偿其因造假而导致的损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3

投資者的疑惑 艾薩


2012-7-12  NM




不時都被人問及關於內銀股、地產股及券商股的問題。究竟投資者是否知道,現時即使中國處於增長周期,但經濟同時也面對困難。在市況最好的時候,券商股往往是最差的投資工具。它們雙倍地受到經濟好壞影響,風險大增。如果要我揀,我只能建議港交所(388)及惠理集團(806)。不過在現時的熊市,它們亦難以有表現。地產股的選擇

地產股情況更糟。國內市場的經濟表現差得不堪入目,很多公司都要面對營業額低及負債高的情況。如要揀地產股,何不考慮鷹君(41)、恆隆地產(101)、太古地產(1972)及Soho中國(410)?它們負債低、經常性收入強勁、有良好的管理,加上資產值有折讓。當市場訊息告訴你要找避難所時,為何你仍要這樣勇敢?

繼續持有農行

銀行股是一個謎。我肯定他們沒有為將來的壞賬做好足夠撥備。他們或者認為有,但事實上很多向銀行借貸的公司,在技術上已經破產,根本難以償還貸款。這情況將煩擾銀行一段長時間;你可能會說,由於內銀股現價低,故仍值得買。但切記要小心這個說法。我將會繼續持有農行(1288),由於它是最後一間上市而大型的銀行,在農業界佔有一個優越的位置。我希望我是對的,要不它將會跌多過我們預期。最後我要強調,最好買入有真正業務的公司。可能這類公司現時的毛利及銷售額都正面對壓力,不過它們透明度高,而有似樣的產品出售。假如一間公司不能預計每年有多少收入,往往只是靠回撥、重估價值、非核心收入或一次性收入,為何我們仍要買入這類公司的股票?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64

解開華電福新(816)火電業務的疑惑(上)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3/04/15/fuxin_doubt_on_fire_power1/

火是赤色的,所以見到標題令筆者想起梅豔芳的老歌「赤的疑惑」。

華電福新(816)「赤的疑惑」主要源自每日經濟新聞的一篇報導[去閱讀]及報導中所提及博客歲寒知松柏的見解 [去閱讀]。筆者無意挑剔每日經濟新聞或歲寒知松柏,筆者原意是鼓勵多方面分析,從以提高小投資者的研究興趣/水準。我們小投資無財無脈(人脈的脈),唯有在分析上面下多點功夫。利益申報:如前幾個星期所述,筆者持有一萬股華電福新。

【疑惑1】 煤價下跌、上網電價微升的背景下,行業的盈利普遍顯著好轉,但華電福新火電業務盈利背道而行:火電業務全年收入達44億元,同比增7.2%,但經營利潤同比下滑4.2%,為6.28億元

要解開疑惑1,首先要分析:
(a) 煤價下降與華電福新煤成本的關聯
(b) 華電福新火電業務為何沒有跟同業上升

(a)煤價下降與華電福新煤成本的關聯
[1]煤價走勢

近年煤價的波幅頗大。2009年下半年以來,受市場需求、天氣、運輸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出現供應緊張情況,煤價出現較大的漲幅。隨著中國及全球經濟開始復甦,煤炭價格於2010及2011年持續上漲。而在,2011年10月上旬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最高價格高達865元/噸。

以免電煤價格過快上漲,電企難以承受,發改委在2011年12月規定自2012年電煤重點合同價上漲幅度不得超過5%及發熱量5,500大卡的電煤港口平倉價最高不得超過每噸800元(連稅)。進入2012年,受國家宏觀經濟和行業調整影響,社會用電需求增速放緩,電煤供過於求的局面,煤炭價格最低價接近630元/噸。

根據交銀國際資料,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及秦皇島 5,000 大卡動力煤2012年每噸平均價分別為:$704.2及$701.3,與2011年比較跌幅分別為13.8%及14.4%。

2012_QHD_5500K_coal_price

[2]華電福新的採購煤價
華電福新2012業績公佈中沒有披露採購煤價是多少,但2012年中報顯示可門電廠入廠標準煤(即熱量為7,000大卡)價為731.0元/噸,較去年同期下降14.0元/噸,同比下降了1.9%。如果論跌幅,確實是比13.8%/14.4%低很多,但有兩點要注意。

1. 華電福新入廠煤價遠低於市場報價:華電福新每噸$731.0入廠標準煤如以熱量值化為5,500 大卡,每噸價格為$522.1,遠低於秦皇島全年平均約七百多元的報價。(為何會有這個情況?筆者不太熟悉煤炭行業,唔知是否跟市場煤合同煤有關。)

2. 除了在2012年採購煤價遠低於市場報價,其實在2011年採購煤價也與市場背道而行。2011年國內煤價是處於頗高及處於升勢,但有趣的是華電福新標準煤採購平均價格不升反跌,從2010年的每噸$757.3降到$728.0,降幅為3.9%。由於華電福新的煤價已經在2011年降了,這多少解釋為何2012年降幅只得1.9%(以2012年上半年計)。

華電福新2011年煤價不升反跌是個有趣的現象,不知是否因上市前要做靚火電份業績有關,所以就以優惠價格賣煤給華電福新?另一個解釋:可能,華電福新可門電廠在2011通過大量摻燒印尼低價褐煤拉低整體煤炭成本(以筆者所知漳平電廠2012年才開始摻燒印尼褐煤)。

[3]同業也不完全受惠煤炭市場價下跌
翻查香港和國內上市公司的2012年業績,筆者發現火電企業沒有完全受惠煤炭市場價下跌。
1. 華潤電力(836)指出秦皇島 5,500 大卡山西優煤從2011年底的805元/噸下降到2012年底的620元/噸,降幅達23.0%,但發電單位燃料成本只下跌了7.9%。(註:發電單位燃料成本下跌主要有兩個因素:1. 單位煤耗減少 或/及 2.入爐煤價下降。)
2. 華能國際(902)指出在2012年公司發電所用的天然煤價減少4.09%,(從2011年的每噸548.62元下跌到2012年的526.25元)
3. 大唐發電(991)指出在2012年公司發電所用的標準煤平均價格較2011年每噸下跌28.22元。假設2011年標準煤(7,000大卡)價為750元,2012年跌幅只有3.8%。
4. 河北建投能源投資股份(000600,新天綠色(956)的姐妹公司):2012 年公司平均綜合標煤單價762 元/噸,同比增長 2.01%。
5. 國電電力發展(600795) 2012年公司標煤(29,271.2 千焦/每千克)單價為 634.09 元/噸,同比降低 36.17 元/噸,下降5.4%。

另外, 華電國際(1071) 及中國電力國際(2380) 的2012年業績沒有提供平均煤價資料。

2012_peer_coal_price_change

綜合以上五家公司資料可以發現(1)在2012年電企的煤炭採購價格跌幅少於秦皇島的市場煤價跌幅;(2) 華潤電力自己有煤炭業務,所以發電煤價跌幅較其它公司的大。至於採購價格跌幅較市場煤價少的原因是否跟合同煤有關需要另行研究。

此外,若把以上公司的採購煤價轉為標準煤(7,000大卡)以作比較,可以發現華電福新可門電廠每噸731.0元的標準煤價格在同業當中算是屬於低水平的。

小總結:華電福新2012年採購煤價降幅較同業少,但論每噸價格其實是屬於行業較低的水平。由於華電福新2011年的採購煤價屬於已經偏低,所以2012年降幅才較少。

(b) 華電福新火電業務為何沒有跟同業上升
華電福新煤炭每噸成本處於行業較低水平,所以大概可以排除了煤價影響華電福新的火電盈利。

有博客懷疑華電福新虛減第四季度火電利潤(該博客推算出第四季度火電虧損1.3億元!)以補償大股東轉讓可門二期,他的推算是基於一些假設的,而筆者覺得那些假設有點問題。

1. 售出福建可門港物流而獲得的$131,800,000利潤是一次性特別收入,所以如比較上、下半年或第四季度盈利時應該扣除。

2. 政府補助 $139,190,000不該計入火電收入,一來在2010年政府已經作出$135,000,000一次性(one-off)落後產能淘汰補貼給永安電廠漳平電廠,而2009年後華電福新再沒有電廠被淘汰;二來隨著風電發電量增長/風機裝機容量擴大,增值稅退稅會有增加,那$139,190,000政府補助有相當部分應該歸風電業務。

0816_government_grants3. 一般來說第四季雨水偏少,但以福建2012年第四季來說雨水特別多(這點筆者在幾個月前也談過,見下圖),由於福建用電需求沒有什麼升幅和替代效應(substitution effect),第四季火電發電量自然減少(其實第四季火電發電量沒有顯著減少,見下文)、盈利減少。

此外,非經常性維修及維護費用也會降低火電盈利。根據招股書,按照機組每五年大修一次的計劃,可門電廠兩台機組應在2012年進行大修;當中,2號機組已在2012年4月進行了400多人、20多天日以繼夜的大修。此外,綜合長城網華電集團資料,可門電廠及可門二期從2012年9月尾至10月中一次過進行“秋檢”及“500KV線路改造”,動員300多人,24小時輪班。從動員的規模來看,這次的維修及維護費用應該不菲!華電福新2012年中期及全年維修和維護開支分別為$66,590,000及$283,071,000,下半年的開支確實不少(大修費用可能在下半年才入數)。而且,大修及改造檢修期間不能發電,是一個雙重損失。

** 如有讀者知道一個600MW電廠做五年一次大修所需的費用,請留言。**

從下表季度發電量來看,第四季火電的發電量也不錯,而且高過首兩季的平均數。

fire_vs_hydro

2012年下半年火電經營利潤($368,855,000),盡管有額外的維修及維護支出,其實也跑贏上半年($127,734,000)。

extraordinary_deducted

比較2011年火電業務數據(下表),可以發現2012業績倒退4.2%主要是間接成本(indirect cost)增長高於新增盈利。這大概解釋了為何火電業務較同業差的原因。

fire_power_2011_vs_2012

待續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40

解開華電福新(816)火電業務的疑惑(下)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3/04/15/fuxin_doubt_on_fire_power2/

…續前文

【疑惑2】 可門二期2013年利潤特好,有博客指出2013年1月單月利潤超過0.5億元 (人民幣•下同)[,4.3億元的收購價折合PE不足1倍。為報答母公司,華電福新有意虛減火電的利潤。

華電集團網頁有以下資訊:“根據福建華電可門發電有限公司1月份快報測算,該公司2013年1月份實現利潤超億元,單月盈利超過2011年利潤總額。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單月盈利最高紀錄,不但實現了開門紅,也預示著2013年將是可電公司最紅火的一年。…1月,可電公司完成發電量12.7億千瓦時。”

根據這個信息,12.7億千瓦時獲利潤超過1億元,折算每千瓦時(即每度)電利潤為$0.0787。華電福新平均上網電價(不含稅)為0.3803元/千瓦時。筆者估計(假設每噸入廠標煤價為$720)華電福新每度電上網成本(包括:燃料成本、折舊及攤銷、員工成本、維修和維護、行政開支)最低、最低也要$0.29~0.30,所以前文的“實現利潤超億元”應是經營利潤,不包括財務費用、特殊項目和所得稅。筆者猜測(是guess,不是estimate,所以不要信足),在理想的情況下,2013年可門全年可賺5億元,而可門二期佔一半可賺2.5億。

有一個2012年數據供讀者參考:“截至2012年12月31日,福建可門發電公司(即一期加二期)累計完成年度發電量124.58億千瓦時,實現盈利2.73億元”。

小總結:4.3億收購價折合PE(2013年)約1.7倍,但收購價不僅單看PE值。

* * *

華電福新4月11日最新的公報[去閱讀]是:
1.  轉讓可門二期100%股權的代價為$413,101,200。
2.  2012年,可門二期除稅及非經常性項目後利潤為$52,626,764; 2011年為$110,406,544。
3. 於2012年底,可門二期資產淨額有$261,966,952,較2011年底增加$202,626,764
4. 在交易完成日止期間前,可門2期收益歸華電集團所有。

綜合以上,今次轉讓可門二期100%股權的代價算合理吧。2011年1月轉讓給母公司時代價是$206,500,000,現在可門二期資產增$202,626,764, 兩者合共$409,126,764,與$413,101,200轉讓代價相若。而在交易完成日止期間前,可門2期收益歸華電集團也算合理。

總結
2012年煤價跌幅顯著,以秦皇島 5,500 大卡動力煤為例,平均下跌約14%。但發電企業採購煤價跌幅只有1.9%~7.9%,個別公司採購價更微升。華電福新入廠標準煤價跌幅只有1.9%(2012年中數字),跌幅算少,但以每噸價格計算屬於行業較好的水平。

撇除福建可門港物流一次性性收入,華電福新火電2012年下半年盈利遠較上半年好,而不是如某些媒體所說的倒退。與2011年比較,華電福新2012年火電業務盈利確是有所下跌,跌幅為4.2%,但下跌主因為五年一次的大修費用和新增兩台燃煤機組(合共600MW)。

與同業比較,華電福新的燃煤機組相對 “年青”(除了邵武燃煤機組外)、單位耗煤量和廠用電量較低,長遠來說華電福新火電業務的效能應該不錯。可門電廠設有煤炭碼頭,而近年海運費用處於較低水平及印尼煤價較國內的廉易,該電廠的煤炭成本應該有相當競爭力。

初步來看,$413,101,200轉讓可門二期的代價也算合理(細側要看日後的財務顧問)。作為重點煤電港綜合項目,完成收購後,可門電廠或會有新一輪的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41

關於讀書,那些年我也曾出現過的疑惑與不解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505.html

導語:在接觸的創業者之中,讀書也幾乎是大家生活中的必需品。而自己在幾年的閱讀過程中,也出現過不少困惑或疑惑,包括理論和實踐之間,觀點與觀點之間,包括不同的書籍之間,古與今之間。慢慢也才意識到一些東西,這些都是這個世界多樣化的表現之一。理解一個觀點,一個人,除了考慮換位思考,更要是學會瞭解當時的情境,學會放在不同的情境裡,理解一個人,一件事,一個觀點。關於讀書,也選了知乎上采銅的一些回答,他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問:大學兩年讀了大概200本.有認真讀的,也有泛讀的.去面試,面試官說我表現不出來看了那麼多書。我個人認為,讀書多為內化,實在不懂如何外顯。故來求教:大學兩年讀了大概 200 本書,為什麼感覺讀書的價值還是沒有體現出來,別人感覺不到呢?

答:本科時,一位很有才華的心理學老師說過的一句話,讓我終身難忘:很多同學喜歡說自己一天能讀多少頁的書,有些人一天能讀50頁,有些人能讀100頁。可是一旦你用「頁數」為單位來度量讀書這種行為時,從一開始你就錯了。

同理,我想對題主說,你用讀了多少本書來形容你的讀書經歷,這種思路,從一開始就錯了。

如果你認真讀到了書裡去,是不會care、甚至會完全忽略掉今天讀了多少頁,今年讀了多少本的;當你沉迷於書中絢爛多彩的世界,當你的觀念被翻天覆地地革新,是不會care、甚至會完全忽略掉今天讀了多少頁,今年讀了多少本的。

當我們看手錶的時候,常是快等不及了;當我們數書頁的時候,常是快看不下去了;當我們念叨看了幾本書的時候,常是連書名都記不全了。所以,數多少頁、多少本這行為本身,就說明你已經敗了。

很多時候,一個人對待知識和思想的態度,就體現在用什麼東西去丈量它。

如果有人問一位讀書而有大成之人:你因何而脫胎換骨?你因何而涅磐重生?這些問題,他該如何作答?他說:」我因200本書而脫胎換骨,我因1000本書而涅磐重生「,如何?

學而悟道,有時候一本書就夠了,有時候一萬本都不夠。這取決於,你讀了什麼書,更重要的是,你是如何讀的:你有沒有讀進去把自己活埋在裡面,又有沒有讀出來敲打出一個新的自己。

有些書,是一代宗師級的人物,把他們畢生的智慧熔鑄在一本書裡面;有些書,是一個領域的開疆拓土之作,從一片混沌中劈出一個新世界;有些書,是一個領域的集大成之作,觀點紛繁,氣象萬千;有些書,如盜夢空間一般有幾層境界,你多讀一遍就多夢到一層。對這些書,你若只是都當成那兩百分之一,花上一個星期匆匆讀完,讀後即扔,只摘下幾條金句供日後泡妞之用,難道這就算讀過了嗎?

有些書,要用心血去讀;有些書,要用足夠的經歷去讀;有些書,是要絞盡最後一粒腦細胞去讀;有些書,是一輩子都讀不完讀不透……

看書的方法,不僅要看作者寫了什麼(一層),還要琢磨文字背後的意蘊,那些弦外之音(二層),還要去思考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些、要這樣寫(三層),還要去想想看作者用了什麼樣的框架和策略在組織這本書,以及在各種細微處又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和技巧(四層),當然更重要的是,以上的這些分析對你自己的現實和精神世界能帶來什麼樣的幫助,是否能啟發你、引導你、改變你……(五層)

於是,一本值得都爛讀透的書,就需要你去讀五遍、十遍去讀爛讀透它。

於是乎,和很多人的答案相反:所謂200本,你不是讀少了,而是讀多了、讀水了、讀淺了!

其實你的狀態一點都不特殊,你和許多人一樣,以為自己在讀書,其實是在集郵。

最後,建議你重新拿起一本你最崇敬的書,換一種方式,再讀一遍、兩遍、三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49

投資的疑惑 狩獵中國資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bklh.html

朋友老J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剛來深圳工作,他就急匆匆利用國慶假期來深圳看房,想置一套房子給兒子,自己退休後也可以來住。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幾年不少家庭都是這樣在為中國的房地產添磚加瓦:八零九零後就業在哪裡,五零六零後的父母跟著就去買房。也怪不得那些「啃老族」,誰叫社會財富大多到了他們父輩的手裡呢?

老J來之前讀了不少房地產方面的資料,尤其是那些「磚家」的文章,對多方和空方意見如數家珍,但還是不知道房價以後是漲還是跌。來深圳後一打聽,房價正「蹭蹭」地漲著,就把「磚家」扔到一邊兒去了,一個字:買。恨不得馬上動手。

陪他在蛇口看了幾套舊房。周圍好像都沒什麼新盤了,「深圳灣一號」倒是在賣,老J的「腕」沒那麼大,連售樓處都進不去,呵呵,這個社會太TM勢力了。走到招商大廈旁,收到一個傳單,說是旁邊一棟舊房在賣,樓梯房,一共十多套房子,私人原先從某單位整體買下來的,現在想套現,起價25800元/㎡。我就陪老J去看。

看完之後感覺不錯:位置好,戶型好,價格合適。老J很動心,但仔細一問,這棟樓的產權年限一共是50年,已經用了二十八年,只剩二十二年。只剩下二十二年使用權的房子跟新房在價格上沒有明顯差別,老J實在想不通,決定放棄。

這讓我想起我上一篇文章談到的茅五(茅台、五糧液)商標使用權問題。在對那篇文章的評論中,很多人說茅五的商標使用權不是什麼問題,總有一天會注入上市公司。還有人損我把十多年前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又說了一遍,沒什麼新意,因此當我是「茅黑」或「五黑」,以為我是做空茅五的水軍。

其實,我是讀了茅五瀘(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的年報,然後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絕對沒有做空茅五的意思,更沒有對「茅粉」、「五粉」幸災樂禍、「打倒在地,再踏上一隻腳」的想法。對於茅五商標權的事,我感到非常疑惑,可謂一頭霧水,不知道多少年之後,這種事情會如何變化。

其實,商品房的土地使用年限在《物權法》裡有明確說法。《物權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該土地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對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給予補償,並退還相應的出讓金。」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在2007年3月《物權法》出台之前,我買房跟老J現在的心情是一樣的,即便買的是新房,也感覺不踏實,如果土地使用年限到期後國家可以無償收回,那麼,房子就跟汽車一樣,每天都在貶值,沒有了任何投資價值。

有人在議論茅五商標權問題時提到,生活在一個國家,就要相信國家信用,茅五大股東是國有企業,茅五上市公司的商標權問題不是問題,相當於有國家信用擔保。呵呵,不要跟我提什麼國家信用擔保,如果說茅五商標權有國家信用擔保的話,你拿出類似於《物權法》這樣的法律條文給我看,我才相信。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都是沒用的。如果說這就有國家信用擔保,那麼,國家的電台、電視台、報紙每天做了那麼多藥品廣告,你能保證其中沒有假藥?

八年前,那時《物權法》還沒出台,我建議老L投資中國大陸的房產。老L是我大學同學,畢業後在國家部委工作,後來留學日本,找了個日本老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回到廣東做生意,賺了不少錢。老L跟我說:「你不做工廠了,做投資、做房地產顧問,我覺得很好。但投資千萬別投中國的房地產。在日本,你買一棟房子,這棟房子連土地都是屬於你。日本人口那麼密集,還有很多別墅。中國的土地是國家的,你買的房產只有七十年土地使用權,而且高層建築居多。七十年使用權啊,哪是買房?是租房!一次性付款租用七十年!而且,七十年都很難保證,哪天國家要這地了,你的房子就得被拆。」

老L言行一致,一直租房住。八年來的中國房地產盛宴,對於他來說如過眼云煙。他靜靜地做自己的生意,而且做得很不錯。我很佩服這樣的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不受外界干擾。

我沒聽老L的,並在房產投資上有些斬獲。但他說的這番話總在我耳邊響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24

讀書札記140321變黃 (下篇) 種族的疑惑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3/21/%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0321%E8%AE%8A%E9%BB%83-%E4%B8%8B%E7%AF%87-%E9%BB%83%E8%86%9A%E9%BE%8D%E7%A8%AE%E7%9B%A1%E5%A0%AA%E7%96%91/

讀書札記140321
變黃 (下篇) 種族的疑惑
朝日執筆

《變黃:種族思維簡史》
《Becoming Yellow: A Short History of Racial Thinking》(2011)
作者Michael Keevak

至於醫學界最為知名的「蒙古疾病」則首推十九世紀後期英國醫生John L. Down發現並命名的「蒙古症」。 病症的名稱在我們這邊一直使用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現在已按一般慣例,以發現者姓氏命名為「唐氏綜合症」。 這是一種由染色體變異造成的遺傳性疾病,最初只在歐洲人中發現,智力發展障礙是其中一個重要病徵。 因為患者的臉部較寬,眼睛小而上翹,一派「蒙古人種」的樣子(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成吉思汗」畫像一般。),故唐醫生就將其稱為「蒙古病」或「蒙古傻子」。
智障的高加索人何以會呈現蒙古人的樣子呢?無所不能的進化論又要登場了!「科學」的解釋是,遺傳性智力障礙無疑是一種「逆進化」現象,按照「進化階梯」,高級的高加索人種就會「逆進化」回到次一級的蒙古人種階段,故在面容上呈現了這種「退化」。 只可惜,這個「合情合理」的解釋不久這被推翻了。因為這個病症後來也在「蒙古人種」中被發現,但這些患者的面容卻沒有「退化」成黑人的樣子!

〈種族的疑惑〉
不過,上面說的那些都已成歷史了。 自從美國演化生物學家 李雲天Richard Charles Lewontin發表了討論人類基因多樣性在人群中分佈比例的《The Apportionment of Human Diversity》一文以來,以「種族Race」之類的「血統概念」將人類劃分為不同集團或亞集團的傳統分類方式,逐漸失去其生物學的依據。 現在這個「傳統」只餘下「古人類學」這一個領域還有較大的影響力,但從近來的學界取向看來,這個陣地似乎也並非堅不可破。 (不過從邏輯上來說,只要「古人類學」不斷將戰線拉長,研究的「人類」越來越古,始終還是可以套用到「種族」主義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和「圖根原人Orrorin tugenensis」大概怎樣也不可能是同一個「種族」吧!)

李雲天的研究雖然在後來受到英國基因演化生物學家 愛德華茲Anthony William Fairbank Edwards的強力質疑,但在學界仍保持強大的影響力。 現在主流的研究者都相信,人類的基因多樣性,在地域或族群間的分布,並不比個體之間有特別明顯的差異。 換句話說,就是兩個「黃種人」的基因差距,也許要比「一黃一白」之間差距還要大。 人類基因中「看不到」的部分遠較看得到的為多,而史前不同人類族群之間的互動,也遠比我們今天想像的要多。 以至於到了今天,不同的「種族」或「族群」之間根本難以劃出具科學意義的分界線,完全可以視為一個廣大的連續體。***

基於這種對「種族」的新認知,上面提到的以「種族」作為病理分析的方法,儘管在醫學史上「源遠流長」,但已逐漸為學界所揚棄,不少著名醫學雜誌甚至表明不接納以「種族」作為病理分析的立論基礎(當然其中也有「政治正確」的因素在內)。
不過,這種「種族病理」的觀念是如此的根深柢固,以至於已成為很多人的「本能反應」。 舉一個大家也許都聽過的浪漫傳說—「腳趾尾甲」分叉,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有說是蒙古人種的特徵,有說是漢族的特徵,也有說是滿族的特徵,但最神話化的解釋還是首推「洪洞縣大槐樹— 南雄珠璣巷的傳說」,內容這裏不贅,有興趣又沒有聽過的朋友可以自已 古高/百度 一下。 然而,這種癥狀其實在全世界也並不罕見,絕大部分都只是因營養缺陷或身體脫水而造成的「甲剝離症Onychoschizia」。

大量有關種族和族群的基因研究表明,現代智人在十萬年前開始走出非洲。 而現代人類基因多樣性的現狀,則是在晚至五六萬年前才加速形成。 這種狀態是人類基因在不同個體與集團之間反覆交換的結果,學術名詞稱為「網狀演化reticulate evolution」。
我們現在理解的「種族」,則是晚近很多的「社會-文化建構socio-cultural construct」。 這是人類由「基因天擇」進入「文化天擇」後的產物—- 只有明辨「人我之別」的文化系統才能在嚴酷的生存競爭中,保持較高的紀律,而獲得續存的機會。***

由於我們今天看到的一切文化體系,都是遠古「天擇」篩選的結果,故此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就是每個文化體系、每個社會,其實都有其本身的「種族主義」傳統。 不過,近代西方的「種族主義」卻是唯一頂著科學光環的虛構,這套理論更以西方「先進知識體系一部分」的方式,進入並征服了非西方世界。

比較十九至二十世紀的中國和日本兩個重要的東亞大國,我們會發現中國人對「黃色蒙古人」似乎更為受落,也許這是因為「黃色」在中國文化中沒有明顯的負面意義(「黃色」的色情涵義要到二十世紀中才由西方傳入),「黃帝」、「黃河」也是中國人的自豪。 在那些「讀番書」的進步知識分子的推動和鼓吹下,中國人似乎都非常樂意成為黃種人!至於「蒙古」,中國人素來喜歡「老屈」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正統朝代。

來自日本維新的「文明進逼」,加上中國義和團等的「野蠻反彈」,讓當時的西方人聯想到「黃禍」一詞。 這詞其實也是「科學種族主義」興起後才出現的新詞,本來是用來形容蒙古西征的一個「歷史名詞」。 稍感諷刺的是當西方用這個詞語來形容近代的中國和日本時,似乎全然忘記了此兩者受「蒙古」之害,其實也許比歐洲還要深。 「黃禍」一詞顯然就是西方將「黃色」和「蒙古」兩個標籤結合使用的結果。 不過最諷刺的也許是,不少「黃色蒙古人」本身,對「黃禍」這個稱呼似乎表現得沾沾自喜,甚至雀躍不已。

「中國人」,顧名思義,自古就認為自己是處於世界的中心。不過,自從鴉片戰爭一連串的挫敗以後,似乎在大多數(進步)知識分子眼中,都認定了歐洲才是「真正的」世界中心了!這種想法直到現在仍有相當影響。 朝日小時候唸的中國歷史課本,從觀點上而言顯然是屬於「國粹派」的,但其中論及「日俄戰爭」、「干涉還遼」等情節時,竟用上「遠東從此多事」一語。 巴爾幹半島是「近東」、西亞是「中東」、東亞是「遠東」,這顯然是以「西方」為中心的論述。

文首的那首《龍的傳人》,明明就是自己腳下的江河,歌者卻反覆吟唱著「遙遠的東方」。(一說因作者侯德健生於台灣「眷村」,故有此言。但即使以在東海孤島的角度來說,「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河」大概也說不通吧?)這種「黃色認同」,其在中國的「根深柢固」,甚至讓很多「黃種人」本身都會以為,我們身上的「黃色」是「自然的」、「自有永有的」。 這裏給各位講兩個笑話。其一是國產電視劇《鄭和下西洋》(羅嘉良主演,開始不錯,結局很爛!)中,一個來自非洲的「黑小孩」稱鄭和與王景弘是「黃色人」,而兩個國使大人對此並無任何詫異之感,彷彿對自己是「黃色」感到理所當然。 其二是早前看到一本「文化普及」讀物,提到古代中國人崇尚「黃色」,「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因為中國人是「黃皮膚」云云。

上文提到的基本都是 紀華克的觀點,各位從中不難看出其「左派」傾向。 就 朝日 本人而言,紀氏的看法無疑是過分強調「政治正確」,例如上面提到李雲天的「族群間基因多樣性無差別論」,已被2003年 愛德華茲發表的「人類基因多樣性:李雲天的謬誤Human Genetic Diversity: Lewontin’s Fallacy」一文中所動搖。 作為基因演化生物學家的愛德華茲,本來是一名統計學家。 他在文中直指李雲天的統計方法有問題,事實是不同族群之間的基因雖然沒有明顯界線,但「核心樣本群」之間確實存在「可識別差異」。
又例如根據基因分析,近代歐洲有1%-2%人口的基因與「尼安德達人」極為相似,意味「尼人」與「智人」之間有「混血」的可能,從而動搖現代人類「一源論」的主流觀點。 但由於這個發現與「人類大同」一源說的政治正確「主旋律」相悖,故鮮有學者跟進研究。對於以上種種,紀華克等「左膠」都視而不見。

不過,當整個西方的知識界,以至普羅傳媒,都已經摒棄了昔日由他們親手加諸東亞的「黃色」和「蒙古」標籤時,我們本身竟然還喜滋滋地對「黃色蒙古人」自我感覺良好,好像也有點奇怪吧。 周星馳名片《國產零零漆》中,當「聞西」示範如何用「超級間諜凳」監視衛兵時,衛兵「頂佢唔順」把頭別過去,「聞西」即把衛兵的舉措解讀成—「問你驚未?驚呀哩!」不正是把別人的蔑視,當成是對自己的恐懼嗎?

然而,即使我們明白到自己的「黃」並非「與生俱來」,也難免面對別一個弔詭— 從前西方說我們「黃」,我們就相信自己真的「黃」;現在西方「澄清」我們「不黃」,我們就醒覺自己「不黃」,這不也是再一次向西方「叩頭」,再一次的「西方中心論」嗎?
說實話,「我討厭政治」,我可不怎麼介意自己到底黃不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46

行家也疑惑 易明的生活點滴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205403
 對於近期某些財演所「貼」的股份一再一貼即跌的現象,連行家亦開始有所關注而提出疑問了。

  上星期四,曾淵滄首先提出了「星美文化(2366)上周三急跌,想來想去也想不明白,近日此股明明同時有多位股評人一齊推介,為甚麼會大跌?難道有人真的想坑害這麼多股評人?目的何在?」的疑慮;昨天,股榮以「財演被碌爆卡」又提出了「質問」;今天,輪到胡孟青在《晴報》有以下這篇文章:


推股勿忘道義    26/05/2014

  有謂一粒老鼠屎弄髒一鍋粥,已被貶稱為財演的股評人,在港股持續勁吹無定向風之際,個別疑似殼股及三、四綫細價股竟出現即推即中招之敗象,累及坊間一眾視個別有持牌及冇持牌股評專欄為衣食父母、儼然中了冧把降的既迷信又迷途的「OLD嬋」手損腳爛,哀鴻遍野,奔走求救。

  港股,尤其個股,人為氣息向來甚濃,只要想深一層,為甚麼芸芸千五隻股票,不同股評會巧合地同時或輪流推介,背後往往少不了免費飯局,難得部分人不分青紅皂白仍勇於推介,似忘記對股民的道義責任,個人不信有免費午餐,未至於要信眾為身己付鈔,股評人如甘心被大戶利用作散貨工具,等同在消耗個人公信力,你雖不殺股民,股民卻因你而死,當市場淪為賭場,賭仔戰勝莊家大戶向來是鳳毛麟角。

  看近期有如斬倉式忽然急插水股份,頗集中在某幾人事先曾經即推即炒高,信眾才墮進請君入甕式天仙局內。奉勸股評為保名聲,還是少參與背後明顯充斥陰謀詭計的飯局,除非真係唔食就冇飯開,只因一人犯事,全行遭殃。 

 

  看了幾位行家的提問,我輩散戶可有得到什麼啟示嗎?

  在股市打滾了那麼多年,我也不知付出了多少代價,累積了多少經驗,才能看穿不少「莊家」坑人的伎倆,所以,凡是存有「疑點」的股份,我一概不碰,避之則吉,只是「隔岸觀火」,抱著「睇戲」的心情面對,縱使眼見其股價暴漲,我亦不會為其所動,因為明白此類股份「不跌則矣,一跌驚人,逃無可逃」,我最相信的還是自己。

  自己選股,輸了亦是無話可說,畢竟是自己曾經花過多少心機去分析一番,誤信什麼「內幕貼士」而輸錢那才叫冤枉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315

唯品会“闪购不闪”的一些小疑惑 徐佳杰

http://xueqiu.com/7813497513/44000095
昨天,$唯品会(VIPS)$      的一季报又亮瞎了华尔街的眼球,100%的收入高增长率让人惊吓!但看了唯品会往年年报以后,总有一些疑虑,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

声明:此文并非为唱空,仅做讨论探讨之用。本人在文章完成之时并未持有做多/做空该股标的,未来72小时也不打算交易。

众所周知,法国的la Vente-privée (直译私人购)开启了全世界闪购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存货周转率快,存货周转天数短。采用销售“尾品”的方式,能够迅速变现。
但唯品会的“闪购”模式,貌似不够闪。我特意找了几家国内外的公司做对比。

存货周转天数比较:

*找了一家以美妆,面膜为主$聚美优品(JMEI)$      ,一家大零售$京东(JD)$      ,一家美国的闪购网站$Zulily(ZU)$      (提示,zulily最近还得到了阿里巴巴的投资哟,占股9%以上),与唯品会做比较。
(聚美优品缺省2012数据,30为系统自动生成,造成误解抱歉)

发现,唯品会的存货周转天数,不仅比同样身为"闪购网站”的Zulily要高7到8倍不止,甚至比大零售的京东更高。仅仅比聚美优品2014年的数据优秀一些。

那唯品会所谓的“闪购”模式究竟“闪”在哪儿?优秀在哪儿?“护城河”又在哪儿呢?

闪购的目的就是利用客户急于购买便宜高端大气上档次尾品的原理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周转天数。可唯品会如此高的存货周转天数,岂不失去本意?

(还在养伤中,缓更,此文抛砖引玉,为即将要写的文章做准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