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PIMCO前CEO: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86

MW-BX303_gross__20140321105854_MG

PIMCO前CEO兼練習首席投資官Mohamed El-Erian原本只想悄悄地離開。作為債王格羅斯(Bill Gross)“繼承人”的他,並沒有想到,自己的離開會在PIMCO掀起一陣狂風暴雨,但他表示當時沒有考慮繼續留在PIMCO,哪怕是兼職。

今年一月,El-Erian作出了一個備受爭議的決定——離開資產規模近2萬億美元的PIMCO。本周一,他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

如果知道我的離開會引發媒體的狂轟濫炸,我對很多事的做法將會完全不同。

痛失左膀右臂

如果重來,El-Erian會考慮在PIMCO兼職嗎?

“如果接受不了每小時100英里的速度,那麽50英里呢?老實說,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選擇。”El-Erian如是說,將自己一貫的“拼命三郎”式的管理風格形容為“豈止於拼”。他表示,兼職工作將和自己的行事風格“不協調”。

作為世人眼中的“債券之王”格羅斯的繼承人,El-Erian的離開震驚了整個投資界,外界瘋狂揣測他與格羅斯的關系,以及他在PIMCO和後來就職的德國保險巨頭安聯的人生規劃。

他的請辭理由和其他辭職的高管一樣是陳詞濫調:花更多的時間陪陪家人。El-Erian說他意識到,當一個好爸爸比當一個好的投資者更重要。

2013年5月,El-Erian忽然意識到,自己是時候做出一些轉變了。因為那一天,年僅10歲的女兒,給了他一張清單,列出了22件那些年他錯過的、關於她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El-Erian的突然離職,令年屆70的格羅斯手足無措,最終他任命了六位副首席投資官(CIO)填補El-Erian留下的空缺。在此之前,除了格羅斯本人和El-Erian外,再無其他CIO。

此後PIMCO風雨飄搖,投資者連續數月從公司旗下全球最大的債券基Total Return Fund撤資,贖回規模超過了250億美元。個中滋味,皆由格羅斯獨自一人承受。

“多麽痛的領悟”

El-Erian離職後不久,兩位戰友多年的個人恩怨情仇被媒體大肆渲染。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今年2月24日,《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爆料稱,去年格羅斯與El-Erian在十幾位同事面前相互拆臺,兩人之間的矛盾至此公開化。

該報道詳細介紹了曾經的“黃金搭檔”——格羅斯和El-Erian的合夥關系,稱兩人關系越發緊張要歸咎於格羅斯“專橫的”管理風格,以及在給予其他投資經理更多權力方面的分歧。

格羅斯隨後在接受路透采訪時說,他有足夠的證據表明El-Erian為《華爾街日報》上述文章作了“傑出的貢獻”。他還聲稱El-Erian試圖“中傷”他。

然而,在本次接受路透專訪中,除了“天才”之外,El-Erian拒絕用其他任何詞談論他的“老夥計”。

從此天涯是路人?

離開了PIMCO的El-Erian,在安聯謀得了首席經濟顧問一職。他是這樣形容新工作的:

花費我50%的精力,我喜歡它。

盡管安聯在加州的辦公室距離PIMCO總部Newport Beach並不遠,然而El-Erian表示,新工作與PIMCO“並無交互”。

那是允許新領導階層湧現的正確做法,我對他們充滿敬意。

我在安聯所做的一切與他們並無聯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61

樓市短打(63):以租養租,買樓可以很簡單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29998

渡船街

報章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分析一下樓市,按筆者觀察,無論樓市上升或下跌,報章總是傾向叫人不要買樓,樓市下跌當然不用說,輕易找到不少案例指出樓市仍未見底,至於樓市上升呢?不是說樓價就來會跌,就是說人工和儲蓄不足夠付首期,供樓更加不用說。

近日又有兩個買樓很危險的案例,其中一個是大公司高層一直擔心工作不穩定而選擇租樓,直到財政上稍為充裕,卻又追不上樓價令買樓計劃遙遙無期。另一個案例是有年青測量師,家庭總月入達到五萬,為了申請居屋而甘願減人工一萬。

很多人買樓只會從自住角度出發,揀樓只會從自己的喜好出發,例如作為公司高層,無論居住地區、單位面積,甚至物業硬件配套等都要中上水平,該等物業價格當然也屬市場上中上水平,本來要擁有都有一定難度,例如要有一定水平入息才能負擔每月供款,最近數年政府打壓樓市而收緊中上價樓的首期水平,想擁有中上價樓的置業人士,除了要有高收入外也要有能力付出高昂的首期開支,以1200萬的物業為例,現時銀行只可以按最高5成,也就是說,想買1200萬樓,請先準備600萬首期,再加上印花稅、律師費、經紀傭的開支,中六合彩頭獎(800萬)也只能夠俾首期。也難怪公司高層也要租樓。

可是只要改變買樓目標,由買樓自住改為買樓收租,再以租金津貼自己的住屋開支(即交租),情況就不一樣,舉個例子,假如公司高層改為買間600萬樓收租,雖然也要5成首期,不過首期開支就大幅降低至300萬,連同雜費開支大幅降低至330萬左右。現時價值600萬的樓大概可以每月收租1.8萬元左右,有了這筆收入,一方面可幫補自己的租金,另一方面又可以與樓市同步,避免樓價再升令置業夢再一步被拋離,也總好過純粹租樓只有消費沒有投資。

想實踐買樓夢想,其實有很多方法,下篇再分享下年輕測量師應該向上流還是向下流。

 

作者網誌:http://www.ccomentary.com

1,293 total views, 24 views today

以上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不應視為任何投資之建議或邀請,投資涉及風險,應先考慮個人因素,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77

年輕人,進投行是可以規劃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74

尋找中國最優秀的年輕人!這本是華爾街見聞全力以赴的目標。但漸漸我們發現原來不只我們有難度,很多大牛機構也由於種種原因找不到合適的新生力量。這里面有機構的原因,也有學生的因素。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逐步發展,投行正被越來越多人所了解,人們對高盛、摩根士丹利不再陌生。每年校招都有大量頂尖的年輕人為進入這些big name而擠破頭,其中的絕大多數甚至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這些被淘汰的人是因為不夠優秀嗎?排除一些VIP的因素,其中許多人是因為沒有做好準備。換句話說,也就是沒有足夠好的規劃。如何積累優質的實習經歷,掌握足夠的金融知識,如何在一次次網申中能脫穎而出,這都需要更早,更完善的規劃。

另一方面,做華爾街見聞的這兩年,見了不少機構。我們驚訝的發現,許多機構都希望有優秀的年輕血液補充,但往往不盡如人意。盡管在業內看來這都是大牛機構,但由於低調而名聲在行業外不為人知,或由於人手有限沒有能力組織大規模招聘,最終只能不斷碰運氣。這樣好的機會最終沒能讓最合適的年輕人獲得,這無疑是令人遺憾的資源錯配。

於是,我們做了見聞學堂,這里將聚集有金融夢想的優秀年輕人。我們呼籲同樣希望尋找優秀年輕人的機構與我們攜手一起為更多年輕人提供機會。你們將在這里免費獲得更訓練有素、優質的年輕人資源,見聞學堂的郵箱[email protected]期待你的來信。

年輕人們,如果希望變得更好,見聞學堂(微信公眾號:top-elites)期待你的加入。而如果你足夠優秀,那學堂精英學徒計劃將是你最好的選擇。

2014101117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52

世界上沒有一項生意,可以有炒股票的暴利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4/10/07/stockwinmore/

世界上沒有一項生意,可以有炒股票的暴利九月份港股大幅滑落,但一些當炒股份不跌反升,更大幅上升幾倍。上個月談過主板股份,十月則談一些創業板股份。例如下列四隻創業板股份,今年內有幾倍至幾十倍的升幅。最突出的是壹照明,上週佔中開始時上市,以$0.50全配股發新股一億股,集資五千萬元。一上市就升7倍$3.5,之後再升至$6.26。本星期一發盈警,指中期業績繼續虧損,但是股價照升。市值由上市前兩億元急升至22億元。

stock

升幅最大的是Millennium Pacific (8147),MP是電子產品製造商,生產GPS等產品。2014年7月18日以每股$1.35,發售3千萬股,集資4千萬元。2014年中期銷售1.69億元,純利638萬元。銷售及盈利表現普通,前景也不是突出,但股價卻表現驚人,短短三個月,股價升23倍。市值由上市前1.35億元急升至20億以上。

7330854360197520095

相反一些傳統工業股,表現令人無限唏噓。香港工業近年陷入困境,盈利及股價表現差勁。香港傳統工業在70年代興起,79年內地改革開放,隨著香港工資攀升,香港工業搬入內地,以香港為寫字樓,內地為工廠,繼續在全球競爭。但隨著內地進步,成本上升,為香港工業帶來問題。2007廣東省總書記汪洋提出騰籠換鳥,要提升廣東工業增加值,讓工業升級。內地基本工資每年以15%以上增長,再加上社保,房保,及醫保等額外支出。每個工人成本由每月500元人民幣,急升到5000元人民幣。勞工密集的行業例如紡織,製衣,製鞋,電子加工等都要搬到海外。最近有香港工業家稱,孟加拉平均工資每月只有500元人民幣,是內地的十分之一。從一些工業股近年的業績,也可以看到經營困難。最近一家生產製造電聲產品的電子生產商發盈警,指今年會錄得虧損。一間製皮革的工廠由微利,到近年嚴重虧損。本人認識的工業家都經營及上市十多年,但到今市值也只有幾億元,連賣殼的四億元也沒有。再看去年及今年上市的創業板工業,短短幾個月,市值可以升十幾廿倍,由幾億元升至20億元。對一些老實做廠的實業家,實在是太不公平。做幾十年的實業,都不及炒幾個月的股票。世界上沒有一項生意,可以有炒股票的暴利,那會有人去努力做實業?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73

國家信息中心:滿足三個條件就可以全面降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09

20140612rmb

從今年三季度以來,不論從實體經濟指標、金融指標還是先行指標來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當下正是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關鍵時期,市場最關心的是在經濟下行期間央行究竟會不會全面降息。那麽要如何判斷降息的時點呢?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表示,全面降息需要滿足三大條件。

範劍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專訪時表示:

貨幣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工具,更多是一個技術性手段,貨幣政策中的各種政策工具本身不帶有道德判斷。我們需要定向放松還是全面放松,要根據經濟形勢適時適度進行調整。

當我國經濟還處於合理增長區間時,我們不需要全面放松,這時候用定向的手段先解決最薄弱環節的棘手問題是對的,當然這不意味著將來沒有全面降準、全面降息的可能,形勢需要時也要果斷選擇適當的政策工具。

以降息為例,世界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都主要盯住CPI,同時還參考PPI和資產價格,資產價格主要是房價。去年我國CPI平穩、PPI明顯回落、房價居高不下,參考CPI就沒必要調整,看PPI就應該降息,看房價就應該加息,綜合考慮後我們的決策是不加息也不降息。今年PPI下降的幅度加大,CPI漲幅比去年縮小,房價也開始掉頭向下了,我們降息的條件在逐步成熟,或可選擇定向降息,將來如果房價、CPI、PPI都下降就存在全面降息的條件。

談到未來央行貨幣政策方向,另一位重要人物、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於上周六表示,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的可能性非常低, 沒有任何理由在可預見的未來對中國經濟實施大規模的財政或貨幣刺激政策。馬駿表示:

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的可能性非常低。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並不會在每次經濟增速放緩時出現,這是外界需要認識的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之一。盡管經濟增速放緩,目前中國的就業狀況依然穩定。但同時房地產、部分國有企業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杠桿已經過高,對於這些領域的進一步放貸應該予以避免。

上周《中國證券報》評論預計,三季度數據將顯示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需求不足持續甚至加重、仍未解決企業融資難且貴的問題,央行可能以多種手段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擴大定向降息範圍,甚至在必要時啟動全面降息。該評論還指出,三季度GDP情況不容樂觀,四季度壓力依然較大。最為突出的是,目前實體經濟實際利率較高。

央行數據顯示,6月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96%。考慮到當前PPI長期運行在負值區間,企業融資成本普遍在8%以上,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更高,甚至可達10%以上。因此,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已成為當前貨幣政策穩增長重要目標。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背景下,貨幣政策降低融資成為可能將體現三大特點

1、利率水平仍有下行空間。

2、未來可能繼續定向降息。

3、如果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穩增長面臨較大挑戰,不排除可能全面降息。

浦發銀行分析師曹陽在報告中表示,中國央行仍然有必要降息,而且考慮到目前國際貨幣政策環境,中國央行降息的成本並不高:

我們認為央行對銀行間市場低利率的擔保會進一步提升風險偏好,“套息交易”增加對風險資產價格影響會更大些,而這些資金未必進入實體經濟領域。這使得未來通過降低基準利率來改善企業融資成本依然是較為必要的。

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下調

中國社科院數量所副所長李雪松稱,對於明年的經濟目標,有的建議繼續設定為7.5%的觀點,也有建議設在7%的,以及6.5%-7%的,但是即使是要實現7%的增速,也需要努力才可實現。

發改委宏觀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對中國今、明兩年GDP增速做出預測,2014年為7.3%-7.4%,2015年為7.1%-7.2%。他甚至表示,明年政府如果沒有大規模刺激政策出臺,GDP增速很有可能在某些季度低於7%。

此外,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預計,今年中國GDP增長速率將在7.3%左右,明年是7%或者略低於7%。

IMF的經濟學家則預測,今年中國的GDP增速在7.4%,明年預計在7.1%,然而,即便是經濟增速放慢,IMF仍認為中國經濟放緩應被視作“健康”的進展。

《華爾街日報》對15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預計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可能僅有7.2%,較二季度的7.5%將有所放緩,也將是2009年3月以來最低經濟增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815

頁巖油大佬:可以經受油市寒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31

u=1748479511,2579590713&fm=23&gp=0

近期油價急劇下滑,美國頁巖油公司可能會削減資本支出,但行業承受能力已增強。

美國頁巖油行業先驅之一的Contiental Resources公司首席執行官Harold Hamm告訴英國《金融時報》,所有的頁巖油公司都在重新評估它們的計劃,部分公司已經決定減少開采。

他表示,今天的頁巖油行業不會陷入危機。如果同樣的情形出現在2012年,或許會發生危機。 

Continental是第一批開發美國北達科州頁巖油的公司。該地區連同德州南部的Eagle Ford以及德州西部的Permian Basin是美國複興石油工業的中心地帶之一。Hamm持有該公司68%的股份,價值約136億美元。

與其他頁巖油生產商一樣,Continental包括鉆探機在內的資本支出仍然高於其經營帶來的現金流。Hamm稱,許多公司都希望平衡好支出與收入。 

他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當市場上漲的時候,你可以有信心地超支。然而在市場下跌的時候,最好不要那麽做。因為債券市場會遠離你的。

但是Hamm表示,對於油價下跌,公司有很多靈活的應對之策:

你可以繼續開新項目(增加資本支出),但是一旦油價下跌,你可以減少資本支出。

其他的中小型頁巖油勘探和生產商也發出了類似的聲音。 

另一家領先的頁巖油產商 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的首席執行官Scott Sheffield在本周二華盛頓舉行的一個會議上稱,如果WTI油價跌破70美元, 頁巖油鉆探將會“大幅削減”,甚至在跌破80美元時,就會有“部分削減”。

“如果跌至70到60美元,你將會看到顯著的削減。”他表示。

 不過,他預計油價下跌不會持續太久,“油價將會調整,然後會回升。”

Hamm也認為,從長期看,油價註定會上漲。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發展將會需要石油作為交通運輸的能源,當前這一領域並無完全有效的代替品。

他還指出,即便美國頁巖油繁榮如現在,原油總有一天還是會被用完的。(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92

大賭可以變李嘉誠?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30.html

不知大家有否聽過有個facebook page名為《小賭可以怡情 大賭可以變李嘉誠》(後稱小賭),在頁內鼓勵大家入會,交錢之後就能透過whatsapp得到必勝賭錢貼士。其facebook page現有三萬多人like,對於經常分享財務知識的止凡來說,實在感到有點心灰。



小賭facebook page內,上載了大量贏錢後的圖片及影片,更有點算大量銀紙以及享受財富的影片,看情況,付錢的人數都不少。近日已經有雜誌採訪記者追蹤這小賭page主,發現他是一名21歲的小夥子,並不是如此有錢,家住深水埗唐樓,當然絕對不可能與李嘉誠先生相提並論。

多月前第一次在facebook看到這樣的一個page,靠賭可以發達?感覺無聊,完全沒有理會,心想這類網站不會生存太久吧。直至多月後看見雜誌也在報導這個page,揭視背後的騙局之後,我才驚覺原來這樣無聊的概念也會有市場,真金白銀的要求過戶,而真的不少人會跟著做,這令我有點錯愕。

草草看了雜誌影片,笑完之後,再到google search一下相關文章看看,原來這個page苦主不少,還有不少youtube講解騙局內容。包括先收2000元入會,確認收錢之後所提供的貼士不準,網主就會話要多加5000元才能有準繩度較高的「重心料」。另外,不時又會搞集資買盤,例如話放錢進去一個月時間,一個月後有4倍多的回報,網主會收少許手續費,但其實連將會買什麼都不知道,過了一個月之後,當然就會話「中」了,是你「中」他的招了。

我在想,為何這麼多人會「中招」呢?應該跟網主的策略有關,他完全捉了大眾的心理。的而且確,大部份人都是貪的,尤其是喜歡賭博的人,小賭的目標群組就正正是賽馬會的賭徒,賭徒最希望的就是贏錢,雖然永遠事與願違。於是網主就拍攝了大量疑似贏錢後的影片及相片,一個鏡頭拍攝著一個賭馬戶口,戶口紀錄數字由28萬增加至48萬,又有戶口更由3萬多增加至近200萬,又拍攝著滿枱數以百萬計的銀紙,這些片段實在使不少賭徒著了魔。

再加上網絡世界的慣用技倆,一人分飾多角,令小賭page內好像有很多fans,有男有女,大家大談贏錢經驗。而有一個更到肉的招數,就是先降低入場門檻,如果一下子要網友付出5千一萬可能很難成事,但網主會先要求2000元,網友看著幾百萬的銀紙,又看著賭博戶口紀錄的數字,心想拿2000元試一試不會過份,不中的話損失有限。但原來入了場之後,網主才會告訴你有更多更昂貴的選擇,既然踏出了第一步,2000元都損失了,不少網友會考慮一些由一開始不會考慮的動作,例子再投入5000元,參加集資博多倍回報的活動。

其實,為何這樣這方法會有人中招呢?除了貪心及網主捉心理有法之外,最重要還有無知。為何當時我看了一眼就沒有理會呢?當然我未必不貪心,在資本主義世界貪心某程度上是一種推動力,但我根本無機會知道網主捉心理的方法,原因是當有人話他有方法長期贏賽馬會的時候,我就已經不太相信了,這有點算是變成了常識。就好像有人話他能從30樓跳下來而不會死傷,要你付錢看,你會相信嗎?

當然,要從30樓跳下來而安然無事是有方法的,例如地面有大型氣墊,跳樓者備有降落傘或滑翔翼之類。要贏賽馬會也有方法,是從機會率上取勝,以前都分享過一位世伯能做到,見《機率上的優勢》,但這類機會已經隨賽馬會改掉賠率而不再出現了。而要贏賭場錢也是有方法的,是靠計數同記億力,但你真的做到的話也不會贏很多,亦不可能待得很久,因為很快你會被列入賭場的「黑名單」,全世界賭場都不再歡迎你。

當對這些東西都深入地思考過及研究過,從機會率之上大約有感覺,知道賽馬會「抽水」有多深,再有人話有什麼方法能必勝的話,就算多貪心也不會上當,因為要上當是需要配合無知,無知就是缺乏知識,對事物欠缺認知能力,所以苦主最應該做的,除了埋怨別人及採取法律行動之外,更要好好吸納知識,否則只會一次又一次成為苦主。

關於這樣的小賭page,我就不貼網站連結了,但討論這網站問題的forum就貼一個吧,大家有時間不妨看看,了解一下。

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35379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20

【老紀讀書】這個周末可以幫你打發時間的五本好書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7/147560.html

i黑馬
今天是周末,黑馬哥給大家上一盤文化大餐,盤點一下紀中展老師這周讀的書。紀老師是資深媒體人,在北京的讀書圈里很有名氣。他個人的公號每天推送一篇文章,介紹一本自己看的書,再加上個人的解讀。黑馬哥每天看著這些睿智幽默的文字,仿佛帥萌的紀老師手捧一本書,娓娓道來。下面,咱們來看看紀老師本周都讀了哪些書?愜意的周末,我們可以一起來讀呦!


\《盲眼鐘表匠》
昨天和朋友喝酒,他是斯坦福的博士,研究組織行為的,他昨天講了一個段子:斯坦福商學院在MBA畢業時都會有最後一課的傳統,有一年請的是斯坦福商學院的老院長講。此君上臺後就說,“你們過去上的兩年課都是錯的,你們今後如果去了大公司做經理人就努力賺錢吧,別想著去改變去顛覆,企業和人一樣,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很難讓一個老企業散發青春,一個社會保持活力是新生兒替代老人來達成的,你所在的企業從出生開始就進入了一個自然生長周期的既定軌道,走向衰落是必然,你們能做的只是在這個基礎上微創新而已,除非你們去創業,但這也只不過循環周期而已。”

恰好,老紀讀的這本《盲眼鐘表匠》也有一些論述,這本書是演化論的入門書籍,進化的核心思想是以“生物適應的起源”為核心。
 
《五十度灰》
這是英國女作家EL·詹姆斯45歲才寫出的第一本書,並且依靠這本書成為了2013年《福布斯》年度作家首富,簡直是一個中年大姐的勵誌逆勢。

這本書讀者大部分都是35歲以上的婚內女性,EL把一個中年女生面對平靜生活時內心的激情與幻想,把婚內女性內心中隱藏的渴望和欲望表現得淋漓盡致。當然,在這方面的題材里,日本的文學與影視作品更是透徹與大膽。

在這里,老紀要對婚內男性喊話,婚姻不是止水,要關註關心關愛你的另一半,無論是精神還是其他,真的要做到且行且深愛,且行且呵護,且行且珍惜!
 
《跑步聖經》
老紀推薦《跑步聖經》這本書,原因是里面的大量方法對於愛好跑步的同誌來說非常重要。最近幾年,大家都關註運動都愛上跑步,但很多人卻不是很會跑步,所以學會正確的方式跑步很重要!

上周在深圳和朋友喝咖啡,號稱“百馬王子”的他走路一拐一拐,膝蓋嚴重受傷;前天在上海和朋友吃飯,過去生龍活虎登山入地的他,如今被腰間盤突出搞得坐立不安;昨晚在北京和朋友喝酒,過去渾不吝的老兄在健身幾年後外形精壯但不敢吹空調、喝涼的。有中醫曾給老紀講過養生,何謂養?如何適度?一動不如一靜。唉,這幾位老兄全是過量運動惹的禍。
 
《創業小敗局》
《創業家》雜誌出版的《創業小敗局》這本書賣得非常好,已經超過同期出來的幾本書。我估計火的原因是更多的創業者希望“用別人的血淚武裝自己”。老紀一直認為成功不可複制,失敗值得研究。

《中國企業家》曾經出過《研究失敗》,如今《創業家》的《創業小敗局》看起來一脈相承,但卻不同維度。過去創業失敗是萬劫不複,很難東山再起;如今創業失敗只是擦幹眼淚再重來,連續創業者眾多;過去創業都是大胸懷、大使命、大情懷,順便賺錢,如今創業都是微創新,小事切入賺大錢;過去創業失敗都是市場不規範的大敗局,如今創業失敗只是自身成長不夠的小敗局。

從大到小,對於創業是件好事,對於創業者來說更是件好事。

PS:創業失敗最常見的兩種模式:
1、資源性創業,也就是說我有什麽資源(比如說政府,比如說客戶,比如說這個那個的),依據這些資源去創業的99%以上都會失敗(即使短期內跑得快);
2、年輕人創業,也就是說不懂江湖、沒有經驗,只有一腔熱血,血仍未冷但事已敗。

創業成功的三個要素:
1、好方向,至少是個百億美金的大行業;
2、好團隊,創始團隊要給力,第一批員工要給力;
3、花不完的錢,至少3年內不用考慮生存問題,一心一意謀發展。
 
《大秦帝國》
很早以前看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第一個感覺就是很震撼,居然可以用這樣的角度來分析中國5000年的風風雨雨。

1、里面提到了為什麽大秦可以一統天下。黃仁宇的觀點是:易於耕種的黃土地帶、能帶來豐沛的雨量的季候風、不可缺少但泛濫成災的黃河(中國必須統一,以便上下遊一起來治水),這三大要素直接或間接地促使了中國要采取中央集權式的、農業形態的官僚體系,而紛擾的戰國能為秦所統一,這些是必要條件。
2、另外,中國歷史長河中農牧業(主流的農業社會和遊牧的少數民族)的鬥爭和混合史也帶來了巨大影響。沒有積累的(遊牧民族)去搶掠有積累的(農業社會),有積累的偶爾也會反擊沒有積累的,求得一個較長時期的平安。當然長城也是這一時期、這一思路的產物。

一位很尊敬的兄長曾強力推薦我閱讀《大秦帝國》,還有一本關於西藏的書。這位兄長從世俗意義上來講絕對是值得稱頌的成功人士,不過讓我敬佩他的不是財富而是他的心存慈悲,讓人見他常有大和尚的感覺。

最近在家帶孩子,找來這套書閑暇捧讀。《大秦帝國》是著名作家孫皓暉歷時16年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共6部11卷,504萬字,把秦國從興盛到滅亡的整個過程進行了一個詳盡的全景掃描。我查了查網上的資料,這應該是寫大秦帝國最全面的一本小說。
一提大秦帝國,我們能想到的關鍵詞肯定有:一統天下、尊崇法家、秦朝暴政+二世而亡、陳勝吳廣、項羽劉邦、趙高+指鹿為馬、長城+孟姜女、商鞅變法、焚書坑儒、荊軻刺秦王等等。

2000年來,正統歷史基本上都是按照這樣一條思路走下去的,秦是暴政。哈哈,畢竟之後的歷史是以儒家為主,儒家記錄。
大秦帝國是中國文明的正源,讓中國真正從松散做到了實質性的法理統一。

我前段時間看羅馬帝國,對比大秦帝國。
為什麽一個統一天下的帝國只維持了15年,但它所確立的法理卻千古不廢?
為什麽一個統治了幾百年的羅馬帝國崩潰後,就再沒有凝聚起來,無論是精神還是物理上的?
這值得深究,或許《中國大歷史》的技術觀點能有些解答。


有更多想法,請加入黑馬書友會和書友們一起討論吧!

註明“公司+姓名”加微信zzyyanan,黑馬哥拉你入夥。

本欄目歡迎各大出版社、自媒體人聯系。

 

IBM未來十年囘報可以每年15%以上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11/ibm15.html

巴黎:


組合最新情況:

除了因今天A股內銀明顯跑勝H股,非常幸運筆者組合也受惠另一重註股和創新高的富國銀行,現縂組合差不多和9月最高位相同。

-------------------------------------------------------------------------------------------------------------

雖然中港市場剛剛熱烈,但筆者留意到另一支美國企業。
筆者那邊說減持美股,這邊說要買IBM,請原諒價值投資便是這樣,有便宜貨的地方,就有我們的身影。

IBM 在最近業績公佈後股價大跌,再度引起筆者興趣,但其實Magic Formula一早也亮起對IBM註意的燈。

筆者發現雖然最新一季的“盈利”報告並不理想,但無損它的現金流入。
在業積報告後,管理層公報囘購計劃。事實過去五年,IBM已不斷囘購普通股,流量從09年的1.33B股下跌到13年的1.09B股,或18%。

囘購是否有利要看公司現金和股價,股價低(ROE大或折讓大)和現金多的囘購便是好時機,例如最近的中巴是一例子。

IBM過去每年有14B現金流入,派息是4B,派息雖每年只加大約9%,但每股的股息卻以15%上升,正是因爲囘購做成股數下降,使派同一縂額的息每股可分得多些的影響。

於是,筆者把這過去多年的派息和囘購的政策當作未來不變,然後又把市場最怕看到的增長停止也算作真的出現十年,模擬未來十年變化。

1.IBM現市值是160B;
2.模擬是假定市場有兩個股東,一個是A(你),另一個是市場(B);
3. 現金流入是每年14B,十年不變;.
4. 首年派4B息,以後每年加9%,第二年是4Bx1.09=4.36B........;
5. 每年派息後的現金全用於在市場囘購,例如第一年是囘購10B(14B-4B).......

結果是IBM十年後囘購了80B,市場股票全囘購了,股東只剩你一個A,那些原用在囘購的年現金流入14B,現在每年也可以股息直接全給你了。

如果以5%計,11年後14B的息的市值,倒推應可值280B,以年一的80B投入計算,每年的資本增值(IRR)是12%,又因爲IBM每年派息是2.7%,利曡利,十年囘報可以有每年15%以上,這是以IBM現金不增長下的模擬結果。


如果增長,當然不止。


模擬結果:

  市值 現金流入  股息   囘購  Owner A Owner B
年 1 160 14      4.0    10.0 80 80
   囘購    -10
  流通股值 80 70
  現金流入             7.47         6.53
   股息             2.13         1.87
   股息 Yield        2.67% 2.67%
2 160 14      4.4      9.6 80         70.0
   囘購    -        9.6
  流通股值 80         60.4
  現金流入             7.98         6.02
   股息              2.49         1.87
   股息 Yield  3.11% 3.11%
3 160 14      4.8      9.2 80         60.4
   囘購    -        9.2
  流通股值 80         51.1
  現金流入             8.54         5.46
   股息              2.90         1.85
   股息 Yield        3.62% 3.62%
4 160 14      5.2      8.8 80         51.1
   囘購    -        8.8
  流通股值 80         42.3
  現金流入             9.16         4.84
   股息              3.39         1.79
   股息 Yield  4.24% 4.24%
5 160 14      5.6      8.4 80         42.3
   囘購    -        8.4
  流通股值 80         33.9
  現金流入             9.83         4.17
   股息              3.96         1.68
   股息 Yield        4.96% 4.96%
6 160 14      6.2      7.8 80         33.9
   囘購    -        7.8
  流通股值 80         26.1
  現金流入           10.56         3.44
   股息              4.64         1.51
   股息 Yield  5.80% 5.80%
7 160 14      6.7      7.3 80         26.1
   囘購    -        7.3
  流通股值 80         18.8
  現金流入           11.34         2.66
   股息              5.43         1.28
   股息 Yield        6.79% 6.79%
8 160 14      7.3      6.7 80         18.8
   囘購    -        6.7
  流通股值 80         12.1
  現金流入           12.16         1.84
   股息              6.35         0.96
   股息 Yield  7.94% 7.94%
9 160 14      8.0      6.0 80         12.1
   囘購    -        6.0
  流通股值 80           6.1
  現金流入           13.01         0.99
   股息              7.41         0.56
   股息 Yield        9.26% 9.26%
10 160 14      8.7      5.3 80           6.1
   囘購    -        5.3
  流通股值 80           0.8
  現金流入           13.87         0.13
   股息              8.60         0.08
   股息 Yield        10.76% 10.76%
11 160 14    13.2      0.8 80           0.8
   囘購    -        0.8
  流通股值 80 -        0.0
  現金流入           14.00  
   股息            13.20            -  
   股息 Yield        16.50% 0.00%


--------------------------------------------------------------------------------------------------------------


 

可以安心持有, 享受增值的悶股: 212南洋集團 香港市場先生

來源: http://xueqiu.com/6611504859/33091552

可以安心持有, 享受增值的悶股: 212南洋集團

筆者早前透露有3大重心悶股, 第一支當然是#26中巴. 今日想介紹另一支精選悶股#212南洋集團. 悶股當中, 集團算是極品, 過去3個月每日平均成交量只有6,407股, 以上星期收市價39.5元計算, 每日成交金額不夠26萬元. 低成交量的原因包括作風保守的管理層和長情的股東, 集團總發行股數只有3,526.1738萬股, 當中只有 1,655.9794萬股由公眾股東持有, 集團只有15名員工, 7位董事會成員的平均年齡為68歲. 集團業務簡單, 甚至有人形容為沒有業務, 但所持資產含金量高, 如果明天集團要清算, 相信清算價值同帳面價值會好接近, 甚至可能更高. 集團於今年10月份以每股33元回購並註銷了586.6061萬股. 根據今年中期報告, 集團持有現金2.754億元, 假設回購費用為2%, 經調整後集團現金降至約7,800萬元, 而銀行貸款則只有6,300萬元. 集團每股資產淨值高達102.48元, 市帳率只有0.385倍, 資產折讓高達61.46%.

集團資產主要由4個部分組成. 第一, 帳面值18.022億元的投資物業, 主要持有觀塘鴻圖道的南洋廣場, 包括總樓面面積289,375平方呎的大部分單位以及全部車位, 此外, 集團持有北角城中心20樓3個單位, 總樓面面積5,165平方呎, 以及太平工業中心第一座五樓A至D室, 總樓面面積約39,980平方呎. 上半年為集團提供租金收入總額2,907.4萬元, 年化收益率為3.23%. 如果將投資物業的帳面值分派給所有股東, 每股可得51.11元, 是股價的1.29倍.

第二, 帳面值14.55億元的可供出售財務資產, 主要是持有4%臺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上銀)股權. 上半年為集團提供5,733.3萬元股息收入, 收益率約為3.94%. 上銀在臺灣有69間分行, 在香港和越南則各有一間分行. 根據今年9月底報告, 上銀逾期貸款比率只有0.22%, 顯示資產質素良好, 呆帳覆蓋率高達686.98%, 顯示管理層穩健保守的作風. 筆者留意到上銀的第一級資本和普通股權益是相同的, 顯示資本含金量非常高, 因此, 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和一級資本比率均為11.71%. 4%上銀股權是集團最具潛力的資產, 今年9月25日登錄興櫃買賣, 預期最快明年第 2季正式上市, 到時可能成為南洋集團股價上升的催化劑. 如果將可供出售財務資產分派給所有股東, 每股可得41.27元, 是股價的1.04倍.

第三, 帳面值1.01億元的合營企業, 包括上海申南紡織65%股權和南方紡織45%股權. 兩間公司分別在上海和深圳擁有可出租總面積28,142平方米和18,300平方米. 第四, 帳面值2.49億元的持作買賣用途財務資產, 包括上市權益證券和上巿債務證券, 這是唯一筆者不喜歡的資產, 建議管理層清算交易組合, 套回的資金還清銀行貸款後集團應該有淨現金2.64億元, 可以買一幢工業大廈收租, 增加現金收入以及派息能力. 過去5年集團資產淨值增長超過90%, 平均年複回增長率17.4%. 是可以安心長期持有慢慢增值的悶股.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