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楊浩湧:瓜子二手車預計三季度開始盈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7/161932.shtml

楊浩湧:瓜子二手車預計三季度開始盈利
周路平 周路平

楊浩湧:瓜子二手車預計三季度開始盈利

瓜子二手車一個月的交易量達到四萬多輛,去年12月份的交易費收入已經過億元。

i黑馬訊 3月17日消息 今日,瓜子二手車直賣網與58集團舉辦戰略合作發布會,雙方將在流量、車源、金融風控、大數據等方面合作。據瓜子二手車創始人兼CEO楊浩湧透露,瓜子二手車一個月的交易量達到四萬多輛,去年12月份的交易費收入已經過億元。

楊浩湧表示,瓜子二手車的盈利將提上日程,今年三季度左右,“瓜子會是整個O2O里面第一家盈利的公司”。但與此同時,瓜子的廣告營銷戰略依舊會持續。一直以來,瓜子二手車延續了趕集時期在廣告商的投入,重金砸向市場營銷。

58集團創始人姚勁波闡述了雙方合作的細節。一是流量上協同,姚勁波透露,58的二手車的訪問流量每天超過700萬。而瓜子二手車的日活為400萬,月活700萬。另一方面,瓜子二手車的車源也將放到58里面。

二是線上與線下協同。58趕集更多地定位為平臺,線上服務買車的人為主,而瓜子已經在線下的檢測方面做了布局,在檢測結果上,雙方互認。

三是金融層面的數據打通。

58集團與瓜子二手車的淵源頗深。瓜子二手車的前身是趕集好車,為趕集網內部孵化的項目。2015年,58趕集合並之後,趕集好車從58趕集分拆,更名為瓜子二手車,楊浩湧也一門心思投入到了二手車的創業。目前,58集團是瓜子二手車的大股東,而楊浩湧也還持有58集團的股票。

據悉,瓜子二手車已經獲得了融資租賃牌照,2016年底獲得了互聯網小額貸款牌照,並正式接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楊浩湧 瓜子二手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22

多項經濟數據增速趨緩,穩住後三季度GDP有三招

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超預期後,當前實體經濟增速有溫和放緩之勢。

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經濟藍皮書春季號指出,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預測,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我國GDP增長率分別為6.9%、6.7%、6.6%、6.5%,呈現穩中微降的發展趨勢。

如何讓“L型”的經濟走勢更加平穩?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學者表示,目前最需要的政策加持有三方面:繼續減稅降費,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推進放管服改革,降低融資成本,拉動民間投資;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尤其是關鍵領域的改革尋求突破,並處理好穩增長與去杠桿的關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王軍告訴第一財經,在當前貨幣政策效應有限的背景下,財政政策的空間很大,將發揮主要作用。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5500億元新增減稅降費舉措已於近期相繼實施,未來將對進一步減輕企業成本負擔發揮作用。

多項數據出現回調

作為先行指數之一,4月份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2%,低於上月0.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PMI增速回落主因是市場供需增速均有所放緩,高耗能行業景氣度降至收縮區間,受國內外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和部分行業供求關系變化等影響,價格指數明顯回落,進出口擴張速度也有所放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4月份PMI指數仍然在50%的榮枯線以上,表明經濟企穩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

除PMI外,1~3月份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8.3%,比1~2月份回落3.2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利潤增長23.8%,增速比1~2月份回落7.7個百分點;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比上月回落1.1個百分點;4月發電耗煤增速為14.3%,比3月明顯下降;4月上旬全國粗鋼產量增速3.8%,也低於3月份。

市場預測,4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也將有所回落,價格拉動作用將明顯減弱。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4月PPI環比漲幅由正轉負,同比漲幅在6.3%到6.9%之間,比上個月顯著回落。隨著企業補庫存周期逐漸走弱,疊加翹尾因素下降的影響,未來PPI漲勢可能繼續放緩。

申萬宏源宏觀的一份報告預計,4月工業生產將有所放緩,投資增速小幅回落至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在汽車的影響下放緩至10.2%。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繼續維持低位,PPI則將出現較明顯回落。進出口增速自高位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較快增長。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撰文分析稱,制造業PMI下滑、發電耗煤增速下降、商品價格下跌,意味著4月工業利潤增速將明顯下滑,經濟短期高點已現。

企業成本仍有下降空間

既然全年經濟走勢“前高後低”是大概率事件,如何通過施政以降低這一概率,考驗管理層的智慧。

在利潤增速將明顯下滑的預期下,如何減輕企業成本負擔尤其重要。王軍表示,財政政策需要更加有效,一方面要優化支出結構,盤活地方政府存量資金,另一方面要繼續減費降稅,推動個稅改革,同時要發揮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作用拉動投資。

萬博研究院新供給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最應該重視的政策首先是減稅降費,任何一個經濟的稅率接近“臨界稅率”之後,都會對經濟產生壓制作用,適當減稅降費有利於短期釋放供給潛力,創造有效需求。

李克強總理今年3月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要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如今,5500億元的新增減稅降費舉措已於近期相繼出臺實施。

3月份,財政部先後公布了《關於取消、調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關政策的通知》《關於清理規範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有關政策的通知》,從4月1日起,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和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取消或停征41項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擴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免征範圍,設置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標準上限。將商標註冊收費標準降低50%。

4月底到5月初,財政部又先後公布了5份通知,簡化增值稅稅率,將13%的增值稅稅率並為11%;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至75%;對創投企業、個人投資者投資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給予所得額的優惠政策等。

財政部表示,今年出臺的減稅措施到位後,加上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今年前4個月翹尾減收,預計全年減輕各類市場主體稅負3800多億元。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52元,比上年下降0.1元。2017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同比減少0.28元。未來,在新增減稅降費舉措的催化下,企業成本仍有不小的下降空間。

拉動民間投資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拉動民間投資來降低經濟對房地產和基建投資的依賴,這需要政府在財稅政策、產業政策等各方面加以扶持。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民間投資達到了57313億元,增長7.7%,比1~2月份加快1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1.1%。

章俊認為,政府希望通過PPP來引導民間投資參與到基建投資中,但效果不明顯,主要還是因為基建投資的回報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大,對融資成本較高的民間資本吸引力不大。

劉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十分重要。按照2016年11.6萬億的稅收收入和70萬億的企業信貸總額計算,其直接影響是相同比例減稅的將近3倍。

劉哲表示,在企業補庫存的周期因素和去產能政策因素的作用下,民間投資的企業家預期已明顯改善,應抓住這個寶貴的預期穩定期,進一步放開民營資本準入門檻。比如,落實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有序放開民間資本對教育、交通服務業、金融等關鍵領域準入,不僅民間投資會增加,這些基礎服務的競爭也會提升供給質量和供給效率,最終會促進行業更加健康地發展。

推進“放管服”改革,破除壟斷和行政管制,也是短期提升經濟增長率有效的政策工具。劉哲表示,放松行政管制可能會動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但有利於讓要素能夠自由進入有效供給不足的領域,引導新供給的形成和擴張,增加有效供給,進而創造並滿足有效需求。

平衡去杠桿與穩增長

上個月召開的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取得新突破,著力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包括投融資體制改革、價格改革、國企國資改革、市場體系改革、財稅金融改革等。

在價格改革方面,加快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完善輸配電、天然氣、醫療服務等重點領域價格形成機制。在國企國資改革方面,推動“1+N”文件落地見效,加快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大力推進電力、油氣、鹽業等重點行業改革,持續夯實市場經濟微觀基礎。

國企混改近期明顯提速,尤其是軍工、民航、通信三大行業,推進力度超預期。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試點的9家企業方案已基本批複;第二批10家試點企業名單擬近期批複,預計年內將取得階段性進展;第三批試點也著手啟動了遴選工作。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誠撰文分析,隨著壟斷領域央企率先破題,將“以點帶面”式地帶動其他關鍵性領域國企混改,最終擴散至全行業。可以預見,2017年國企混改將會在數量、層級及深度等方面尋求更大突破。

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表示,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章俊表示,目前來看中央在防範金融風險方面決心很大,但這對實體經濟融資也有一定影響,特別是在經濟增長重新回落的時候,可能會加大經濟下行的壓力。

處理好去杠桿與穩增長的關系尤為關鍵。章俊表示,鑒於目前中央政府的債務負擔率和赤字率依然較低,在通過去杠桿來推動經濟轉型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財政支出的力度來為經濟托底。雖然這在短期內會導致中央政府的債務負擔明顯上升,但可以有效避免非政府部門去杠桿過程中的硬著陸風險。

姜超表示,在監管文件密集出臺、金融去杠桿持續趨嚴的大背景下,一季度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著重提出要“確保不發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向市場釋放出維穩信號。而這也顯示出監管部門溫和去杠桿的政策主基調,以及“嚴監管+守底線”的政策意圖。未來監管政策的實施可能將不會出現“硬著陸”,而是溫和推進、逐步實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909

三季度熒屏綜藝“征戰”暑期檔 《來吧兄弟》率先登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06/1124957.html

原標題:戶外綜藝紛紛“玩”出正能量

隨著“暑期檔”的到來,熒屏各大作品也進入第三季度,除了青春、都市、古裝等影視劇外,綜藝大戰也將全面展開。

據悉,本周末就將有多檔全新綜藝跟觀眾見面,其中,《來吧兄弟》將於明晚在江蘇衛視率先登場。在三季度綜藝里,戶外綜藝的表現特別受到觀眾關註,不同節目、不同組合的“兄弟團”玩出什麽新花樣,讓人好奇。值得註意的是,這批新的戶外綜藝還在“遊戲”之余加大了傳遞正能量的力度,讓觀眾在歡笑的同時有所收獲。

《來吧兄弟》“兄弟團”集結應對挑戰

記者獲悉,江蘇衛視鍛造式綜藝《來吧兄弟》將於本周五晚正式上線。陳小春、包貝爾、潘瑋柏、孫堅、段博文、謝彬彬組成“來吧兄弟團”,面對形式各異的挑戰,紛紛竭盡全力完成任務。

在本周播出的首期節目里,作為“來吧兄弟團”的隊長及“大哥”,陳小春敢拼、敢玩,不料,本周他首次“出戰”便遇到難題。在指定遊戲環節中,陳小春需要在五分鐘內將充氣木馬中的空氣放光,並順利將木馬塞進背包。遊戲伊始,陳小春仔細觀察並尋找充氣木馬的出氣口,隨後將其快速打開。為能夠提高效率,陳小春手腳並用,試圖以整個身體的重量加快木馬內部氣體的釋放。陳小春面對挑戰難題不斷,潘瑋柏也同樣狀況百出。在指定遊戲環節中,潘瑋柏需要在一分鐘內把四聽可樂斜立在桌面上。信心滿滿的他首先嘗試將可樂容器倒置,可結果卻並不如意。隨後,潘瑋柏開始“不走尋常路”。但其采用的擊打可樂容器的方式不但沒有成功完成挑戰,更令擺放可樂的桌子直接垮掉。潘瑋柏也忍不住自我調侃:“我想是失敗了,連桌子都垮掉。”

談到這次“兄弟團”的集結,陳小春真情直言“感恩兄弟”。潘瑋柏則豁達發聲:“人生有陽光也會有低谷”,但有兄弟源源不斷地賜予自己力量。包貝爾坦率表露自己在兄弟面前是個“愛開玩笑、愛玩遊戲的大男孩”,可以簡單純粹地綻放。孫堅不畏網絡世界的部分誤解,其“活在當下”的樂觀態度含有滿滿正能量。

據悉,不管是在上周末播出的先導片還是本周正片中,“來吧兄弟團”都齊心協力接受任務洗禮,讓人深刻體味團結協作的意義。

多個戶外綜藝比拼新花樣

除了《來吧兄弟》外,本周末開播的《極限挑戰》也受到觀眾矚目。加上正在播出的《七十二層奇樓》《奔跑吧》,第三季度熒屏綜藝勁刮“戶外”風,節目紛紛玩出新花樣。

據悉,本周播出的《七十二層奇樓》中,吳亦凡化身“師父”,展開了一場辨別“真假徒弟”的燒腦之旅。為了獲得更多線索,“師徒”幾人來到過山車旁完成高空唱歌任務,吳亦凡身為師父“身先士卒”,率先登上過山車,為“徒弟們”做出表率。過山車行至最高處,旋轉開始,吳亦凡歌聲未斷,過山車急速滑行,吳亦凡借勢唱出最強顫音,絲毫不受重力阻礙,完整演繹了一曲《一千年以後》。

周末開播的《極限挑戰》里,黃渤、孫紅雷、黃磊、羅誌祥、王迅、張藝興組成的“極限男人幫”將全員聚首。節目里,“極限男人幫”實踐“喚醒城市”的生活:天還沒亮,孫紅雷就穿著厚重的軍大衣變身“洗車工”,手執高壓水槍沖洗面包車,隨後又與黃渤當起了“送奶員”,親自上門給老奶奶送牛奶;黃磊則戴著口罩穿著圍裙變身“早點攤員工”,而羅誌祥細心地幫金毛犬洗澡……

相對於此前的節目,新一季《挑戰者聯盟》也在內容上有了變化,節目從“城市文化底蘊”切入,以全新的角度升華“挑戰”的內核。節目嘉賓將根據劇情設置來完成任務,他們在任務中要不斷地去發現一座城市的魅力。《挑戰者聯盟》首期節目將地點選擇在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為觀眾帶來一段“沈氏家族白手起家的故事”。

好看之余傳遞深層次價值觀

記者留意到,跟以往節目不同,這一批新上線的戶外綜藝更多地強調正能量的傳遞。有創作者認為,綜藝市場“井噴”的時代,綜藝節目的使命是不變的:向受眾傳遞多元、包容的價值觀,以認知價值和思考價值為受眾帶來內心的收獲,“好的綜藝在展示社會現實的基礎上,不斷打磨內容,首先讓受眾覺得好看,然後自然地傳遞深層次的價值觀”。

因此,今年熱播綜藝《奔跑吧》選擇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延安作為出發點,一路探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和韻味淳厚的黃土高原風情,直至在黃河之畔演繹一曲氣勢恢宏的《保衛黃河》大合唱;《高能少年團》主打少年的成長;《挑戰者聯盟》傳遞城市文化,歐弟在蘇州篇的結尾總結完成任務感受:“我覺得我玩的不是遊戲,是仁、信。”

在即將播出的幾個戶外綜藝節目里,也有正能量的表達。《來吧兄弟》強調團結協作的意義,為留守女孩圓夢的環節讓節目充滿溫暖。《極限挑戰》中的“極限男人幫”先後為打工子弟學校送溫暖、舉辦公益聯歡會、給貧困學生上暖心課。嘉賓們身體力行,使用寓教於樂、潛移默化的方式傳導正面的價值觀。

頭評

在“有意思”和“有意義”間取得平衡

如今,大部分戶外綜藝節目會請到不少“愛豆”,藝人們在節目里開心玩耍,觀眾在電視機前笑得前俯後仰,獲得不少愉悅感,甚至大贊“好看”“有意思”。但同類節目看多了之後,觀眾總有一天會對相似的遊戲、相似的表現形式審美疲勞。這個時候如何把觀眾牢牢抓住,對節目來說是更高的要求。

從近年來文化類綜藝受熱捧的現象其實不難看出,觀眾的品位不僅僅是娛樂和趣味,知識性和趣味性並存,是大批觀眾所歡迎的形式。因此,對戶外綜藝來說,“有意思”之余,如何能兼顧“有意義”,讓觀眾在純粹樂呵之余收獲一些思考和感悟,這個命題值得考量。畢竟,此前被認為“有意義”的綜藝節目,多數是棚內綜藝,但把戶外遊戲和傳遞正能量、歷史文化知識相結合,對節目方甚至是參加節目的嘉賓來說,都是新的挑戰。

當然,綜藝節目需要“有意義”,也並不是說要拋棄“有意思”、放棄趣味性。對觀眾來說,汲取正能量的同時並沒有放松對節目可看性的要求。看綜藝節目本身就是一個放松、娛樂的過程,選擇戶外綜藝更是希望獲得美人美景的視覺愉悅、遊戲競技的快樂進程,以及圍觀當紅“愛豆”的種種表現。因此,節目需要在“有意思”和“有意義”之間取得平衡,讓觀眾實現“娛樂”“思考”兩不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43

上市公司並購掛牌公司掀高潮 三季度披露交易金額超百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09/1152619.html

每經記者 冷輝 每經編輯 畢陸名

近期,新三板掛牌公司被A股上市公司並購的公告可謂不絕於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Choice數據統計發現,截至9月末,2017年三季度首次披露的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案例宗數、交易金額均再掀高潮,分別達到45宗、164億元。與此同時,2017年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披露可查的交易規模已經高達380億元,已經超過2016年全年交易規模,是2016年全年的1.25倍,為歷年最高。

對此,中國民族證券投資銀行總部董事廣澤峰認為,新三板公司數量眾多,很多好的企業都已經在新三板市場上掛牌了,上市公司尋求並購重組標的無需再像以前,找券商投行、投資顧問、中介機構等尋求標的。新三板公司治理相對規範、財務數據和信息披露透明,從新三板市場來尋找並購標的,要比以前省事兒得多,可能上市公司直接從新三板市場多尋找一下,自己就跟掛牌公司聯系上了。

上市公司淘金新三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Choice數據統計,以首次公告日為時間節點,剔除目前“停止實施”、“未通過”、“暫停中止”的並購項目,截至9月末,2017年第三季度首次披露的上市公司並購掛牌公司案例有45宗,披露的並購交易規模高達164億元,為史上最大季度。

2017年以來,上市公司淘金新三板切切實實地掀起了一波熱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上述數據統計方式梳理發現,截至9月末,首次披露可查的2017年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披露可查的交易規模已經高達380億元,為歷年最高。

自新三板市場擴容以來,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已經從2013年底的不到400家,迅猛增加到11590家(截至2017年9月27日),而這相較於2016年底的過萬家掛牌公司數量僅凈增長一千多家。顯而易見,掛牌公司數量走過了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的快速生長後,在2017年增長明顯放緩。

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的交易金額增速變動趨勢也是類似的情形。Choice數據統計顯示,2011年該並購規模僅有4.3億元,此後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連續四年每年都能保持至少一倍以上的同比增長速度。2015年全年,上市公司並購掛牌公司的交易金額已經達到208億元,這是歷年中首次超過百億元規模。2016年全年並購交易規模再上臺階達303億元,同比增長46%;今年來已有380億元的並購規模,相較於之前幾年的基數低、增長快,增速已經明顯走低、但規模更巨。

就近期來看,2017年8月和9月(截至9月24日)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的案例屢屢見諸相關公司公告,兩個月份均有14宗。例如,大北農(002385,SZ)9月19日公告稱,擬以現金2.8億元收購榮昌育種(430762,OC)45.61%的股權。同日,中環裝備(300140,SZ)公告稱,擬以發行股票並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兆盛環保(836616,OC)控股權。9月20日,科大智能(300222,SZ)披露重組預案稱,擬重組對象包括新三板掛牌公司英內物聯(837970,OC)100%股權。

新三板並購池效應凸顯

一方面是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交易案例的大量出現和資產並購規模的上升;另一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新三板做市指數卻跌跌不休。從2017年3月29日三板做市指數創下近十個月內的新高1162.54點之後,新三板做市交易就一直不斷地萎靡,截至9月27日三板做市指數收盤1005.52點,而前一日更是盤中創下1002.87低點,三板做市指數不斷逼近千點大關。

記者據Choice數據統計,在2017年首次披露的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案例中,有據可查的37宗交易案例並購標的市盈率中,27宗的市盈率均低於25倍,市盈率10倍以下的也有13宗。那麽,三板做市指數的不斷下跌,帶動市場板塊的估值整體下移,是否促進了並購交易規模的上升?

對此,廣澤峰認為做市指數的持續下跌更多的是流動性問題,新三板公司估值的下降也有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變化等因素。市場估值的下降是導致並購增多的一個因素,但並購也提供了一個退出的路徑,以前投資機構等股東方可以從掛牌公司轉為做市轉讓之後進行退出,現在就比較困難了,而被上市公司並購可以更容易實現退出。

此外,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認為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案例的增多有多種原因。一是並購增多也確實說明新三板太低迷,並購增多一般發生在市場低迷的時候,二級市場活躍的時候並購才低迷。新三板現在確實處於“冰點”,流動性很差、做市指數逼近千點,之前的某些政策期待未達預期、未來的政策預期不明朗,新三板公司只有去A股IPO排隊、或者被並購,才能更好地解決企業的流動性問題,也能解決那些新三板投資基金的退出問題。另外新三板市場低迷,並購的話一方面企業願意賣、一方面價格也不會太高,投資基金也能實現退出。二是IPO提速A股上市公司越來越多,並購市場潛在買家變多了。三是A股公司大多是傳統型企業,有不少轉型升級需求,新三板又是最大的一個新興產業並購池,吸引A股公司來尋找新興產業標的,這是產業結構所決定的。四是新三板有一萬多家企業,公司基數大、被並購的概率自然會高,掛牌公司也相對更加規範、透明,以後也會更加規範透明,優勝劣汰留下的大多都是好的企業,也更便於被收購。

“聯姻”並非易事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上市公司淘金新三板的進程也並非都能成功,最後終止並購的案例也不在少數。華圖教育(830858,OC)此前曾多次征戰A股,最後均告失利。而最新的案例是,融鈺集團(002622,SZ)日前表示“因受到市場環境及監管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暫時無法形成具體可行的方案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終止了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即終止現金購買駿伯網絡100%股權的事項。

從2016年以來的逾200宗並購案例來看,TMT等互聯網類行業獨得上市公司青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分列前三。並購案例標的新三板公司股東戶數在50戶以下的有140宗,協議轉讓方式的超過160宗。而並購目的,則主要是多元化戰略、行業整合、橫向整合三種居多,其他有業務轉型、借殼上市等。

廣澤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只要不是並購重組新規等明確禁止的情形,屬於正常的上下遊整合等類型的資產重組,大概率都能成功,前提是價格等方面得談攏。

張馳認為,並購重組事項一般流程多、時間跨度長,本身成功的案例十占其五就已經不錯了。中間比如完成盡調、商談價格、出現第三方競價等都可能會有問題存在,一旦開始停牌籌劃並購重組、雙方開始商談,最終能否成功都是不確定的。同時新三板公司如果小股東過多,不好協調也可能會導致並購失敗,一旦企業做市了、散戶太多也會麻煩,所以協議轉讓、股權結構簡單、股東數量少的公司更容易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17

上市公司並購掛牌公司掀高潮 三季度披露交易金額超百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08/1152589.html

近期,新三板掛牌公司被A股上市公司並購的公告可謂不絕於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Choice數據統計發現,截至9月末,2017年三季度首次披露的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案例宗數、交易金額均再掀高潮,分別達到45宗、164億元。與此同時,2017年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披露可查的交易規模已經高達380億元,已經超過2016年全年交易規模,是2016年全年的1.25倍,為歷年最高。

對此,中國民族證券投資銀行總部董事廣澤峰認為,新三板公司數量眾多,很多好的企業都已經在新三板市場上掛牌了,上市公司尋求並購重組標的無需再像以前,找券商投行、投資顧問、中介機構等尋求標的。新三板公司治理相對規範、財務數據和信息披露透明,從新三板市場來尋找並購標的,要比以前省事兒得多,可能上市公司直接從新三板市場多尋找一下,自己就跟掛牌公司聯系上了。

每經記者 冷輝 每經編輯 畢陸名

上市公司淘金新三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Choice數據統計,以首次公告日為時間節點,剔除目前“停止實施”、“未通過”、“暫停中止”的並購項目,截至9月末,2017年第三季度首次披露的上市公司並購掛牌公司案例有45宗,披露的並購交易規模高達164億元,為史上最大季度。

2017年以來,上市公司淘金新三板切切實實地掀起了一波熱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上述數據統計方式梳理發現,截至9月末,首次披露可查的2017年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披露可查的交易規模已經高達380億元,為歷年最高。

自新三板市場擴容以來,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已經從2013年底的不到400家,迅猛增加到11590家(截至2017年9月27日),而這相較於2016年底的過萬家掛牌公司數量僅凈增長一千多家。顯而易見,掛牌公司數量走過了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的快速生長後,在2017年增長明顯放緩。

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的交易金額增速變動趨勢也是類似的情形。Choice數據統計顯示,2011年該並購規模僅有4.3億元,此後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連續四年每年都能保持至少一倍以上的同比增長速度。2015年全年,上市公司並購掛牌公司的交易金額已經達到208億元,這是歷年中首次超過百億元規模。2016年全年並購交易規模再上臺階達303億元,同比增長46%;今年來已有380億元的並購規模,相較於之前幾年的基數低、增長快,增速已經明顯走低、但規模更巨。

就近期來看,2017年8月和9月(截至9月24日)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的案例屢屢見諸相關公司公告,兩個月份均有14宗。例如,大北農(002385,SZ)9月19日公告稱,擬以現金2.8億元收購榮昌育種(430762,OC)45.61%的股權。同日,中環裝備(300140,SZ)公告稱,擬以發行股票並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兆盛環保(836616,OC)控股權。9月20日,科大智能(300222,SZ)披露重組預案稱,擬重組對象包括新三板掛牌公司英內物聯(837970,OC)100%股權。

新三板並購池效應凸顯

一方面是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交易案例的大量出現和資產並購規模的上升;另一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新三板做市指數卻跌跌不休。從2017年3月29日三板做市指數創下近十個月內的新高1162.54點之後,新三板做市交易就一直不斷地萎靡,截至9月27日三板做市指數收盤1005.52點,而前一日更是盤中創下1002.87低點,三板做市指數不斷逼近千點大關。

記者據Choice數據統計,在2017年首次披露的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案例中,有據可查的37宗交易案例並購標的市盈率中,27宗的市盈率均低於25倍,市盈率10倍以下的也有13宗。那麽,三板做市指數的不斷下跌,帶動市場板塊的估值整體下移,是否促進了並購交易規模的上升?

對此,廣澤峰認為做市指數的持續下跌更多的是流動性問題,新三板公司估值的下降也有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變化等因素。市場估值的下降是導致並購增多的一個因素,但並購也提供了一個退出的路徑,以前投資機構等股東方可以從掛牌公司轉為做市轉讓之後進行退出,現在就比較困難了,而被上市公司並購可以更容易實現退出。

此外,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認為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案例的增多有多種原因。一是並購增多也確實說明新三板太低迷,並購增多一般發生在市場低迷的時候,二級市場活躍的時候並購才低迷。新三板現在確實處於“冰點”,流動性很差、做市指數逼近千點,之前的某些政策期待未達預期、未來的政策預期不明朗,新三板公司只有去A股IPO排隊、或者被並購,才能更好地解決企業的流動性問題,也能解決那些新三板投資基金的退出問題。另外新三板市場低迷,並購的話一方面企業願意賣、一方面價格也不會太高,投資基金也能實現退出。二是IPO提速A股上市公司越來越多,並購市場潛在買家變多了。三是A股公司大多是傳統型企業,有不少轉型升級需求,新三板又是最大的一個新興產業並購池,吸引A股公司來尋找新興產業標的,這是產業結構所決定的。四是新三板有一萬多家企業,公司基數大、被並購的概率自然會高,掛牌公司也相對更加規範、透明,以後也會更加規範透明,優勝劣汰留下的大多都是好的企業,也更便於被收購。

“聯姻”並非易事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上市公司淘金新三板的進程也並非都能成功,最後終止並購的案例也不在少數。華圖教育(830858,OC)此前曾多次征戰A股,最後均告失利。而最新的案例是,融鈺集團(002622,SZ)日前表示“因受到市場環境及監管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暫時無法形成具體可行的方案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終止了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即終止現金購買駿伯網絡100%股權的事項。

從2016年以來的逾200宗並購案例來看,TMT等互聯網類行業獨得上市公司青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分列前三。並購案例標的新三板公司股東戶數在50戶以下的有140宗,協議轉讓方式的超過160宗。而並購目的,則主要是多元化戰略、行業整合、橫向整合三種居多,其他有業務轉型、借殼上市等。

廣澤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只要不是並購重組新規等明確禁止的情形,屬於正常的上下遊整合等類型的資產重組,大概率都能成功,前提是價格等方面得談攏。

張馳認為,並購重組事項一般流程多、時間跨度長,本身成功的案例十占其五就已經不錯了。中間比如完成盡調、商談價格、出現第三方競價等都可能會有問題存在,一旦開始停牌籌劃並購重組、雙方開始商談,最終能否成功都是不確定的。同時新三板公司如果小股東過多,不好協調也可能會導致並購失敗,一旦企業做市了、散戶太多也會麻煩,所以協議轉讓、股權結構簡單、股東數量少的公司更容易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47

上市公司並購掛牌公司掀高潮 三季度披露交易金額超百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08/1152589.html

近期,新三板掛牌公司被A股上市公司並購的公告可謂不絕於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Choice數據統計發現,截至9月末,2017年三季度首次披露的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案例宗數、交易金額均再掀高潮,分別達到45宗、164億元。與此同時,2017年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披露可查的交易規模已經高達380億元,已經超過2016年全年交易規模,是2016年全年的1.25倍,為歷年最高。

對此,中國民族證券投資銀行總部董事廣澤峰認為,新三板公司數量眾多,很多好的企業都已經在新三板市場上掛牌了,上市公司尋求並購重組標的無需再像以前,找券商投行、投資顧問、中介機構等尋求標的。新三板公司治理相對規範、財務數據和信息披露透明,從新三板市場來尋找並購標的,要比以前省事兒得多,可能上市公司直接從新三板市場多尋找一下,自己就跟掛牌公司聯系上了。

每經記者 冷輝 每經編輯 畢陸名

上市公司淘金新三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Choice數據統計,以首次公告日為時間節點,剔除目前“停止實施”、“未通過”、“暫停中止”的並購項目,截至9月末,2017年第三季度首次披露的上市公司並購掛牌公司案例有45宗,披露的並購交易規模高達164億元,為史上最大季度。

2017年以來,上市公司淘金新三板切切實實地掀起了一波熱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上述數據統計方式梳理發現,截至9月末,首次披露可查的2017年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披露可查的交易規模已經高達380億元,為歷年最高。

自新三板市場擴容以來,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已經從2013年底的不到400家,迅猛增加到11590家(截至2017年9月27日),而這相較於2016年底的過萬家掛牌公司數量僅凈增長一千多家。顯而易見,掛牌公司數量走過了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的快速生長後,在2017年增長明顯放緩。

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的交易金額增速變動趨勢也是類似的情形。Choice數據統計顯示,2011年該並購規模僅有4.3億元,此後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連續四年每年都能保持至少一倍以上的同比增長速度。2015年全年,上市公司並購掛牌公司的交易金額已經達到208億元,這是歷年中首次超過百億元規模。2016年全年並購交易規模再上臺階達303億元,同比增長46%;今年來已有380億元的並購規模,相較於之前幾年的基數低、增長快,增速已經明顯走低、但規模更巨。

就近期來看,2017年8月和9月(截至9月24日)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的案例屢屢見諸相關公司公告,兩個月份均有14宗。例如,大北農(002385,SZ)9月19日公告稱,擬以現金2.8億元收購榮昌育種(430762,OC)45.61%的股權。同日,中環裝備(300140,SZ)公告稱,擬以發行股票並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兆盛環保(836616,OC)控股權。9月20日,科大智能(300222,SZ)披露重組預案稱,擬重組對象包括新三板掛牌公司英內物聯(837970,OC)100%股權。

新三板並購池效應凸顯

一方面是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交易案例的大量出現和資產並購規模的上升;另一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新三板做市指數卻跌跌不休。從2017年3月29日三板做市指數創下近十個月內的新高1162.54點之後,新三板做市交易就一直不斷地萎靡,截至9月27日三板做市指數收盤1005.52點,而前一日更是盤中創下1002.87低點,三板做市指數不斷逼近千點大關。

記者據Choice數據統計,在2017年首次披露的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案例中,有據可查的37宗交易案例並購標的市盈率中,27宗的市盈率均低於25倍,市盈率10倍以下的也有13宗。那麽,三板做市指數的不斷下跌,帶動市場板塊的估值整體下移,是否促進了並購交易規模的上升?

對此,廣澤峰認為做市指數的持續下跌更多的是流動性問題,新三板公司估值的下降也有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變化等因素。市場估值的下降是導致並購增多的一個因素,但並購也提供了一個退出的路徑,以前投資機構等股東方可以從掛牌公司轉為做市轉讓之後進行退出,現在就比較困難了,而被上市公司並購可以更容易實現退出。

此外,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認為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案例的增多有多種原因。一是並購增多也確實說明新三板太低迷,並購增多一般發生在市場低迷的時候,二級市場活躍的時候並購才低迷。新三板現在確實處於“冰點”,流動性很差、做市指數逼近千點,之前的某些政策期待未達預期、未來的政策預期不明朗,新三板公司只有去A股IPO排隊、或者被並購,才能更好地解決企業的流動性問題,也能解決那些新三板投資基金的退出問題。另外新三板市場低迷,並購的話一方面企業願意賣、一方面價格也不會太高,投資基金也能實現退出。二是IPO提速A股上市公司越來越多,並購市場潛在買家變多了。三是A股公司大多是傳統型企業,有不少轉型升級需求,新三板又是最大的一個新興產業並購池,吸引A股公司來尋找新興產業標的,這是產業結構所決定的。四是新三板有一萬多家企業,公司基數大、被並購的概率自然會高,掛牌公司也相對更加規範、透明,以後也會更加規範透明,優勝劣汰留下的大多都是好的企業,也更便於被收購。

“聯姻”並非易事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上市公司淘金新三板的進程也並非都能成功,最後終止並購的案例也不在少數。華圖教育(830858,OC)此前曾多次征戰A股,最後均告失利。而最新的案例是,融鈺集團(002622,SZ)日前表示“因受到市場環境及監管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暫時無法形成具體可行的方案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終止了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即終止現金購買駿伯網絡100%股權的事項。

從2016年以來的逾200宗並購案例來看,TMT等互聯網類行業獨得上市公司青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分列前三。並購案例標的新三板公司股東戶數在50戶以下的有140宗,協議轉讓方式的超過160宗。而並購目的,則主要是多元化戰略、行業整合、橫向整合三種居多,其他有業務轉型、借殼上市等。

廣澤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只要不是並購重組新規等明確禁止的情形,屬於正常的上下遊整合等類型的資產重組,大概率都能成功,前提是價格等方面得談攏。

張馳認為,並購重組事項一般流程多、時間跨度長,本身成功的案例十占其五就已經不錯了。中間比如完成盡調、商談價格、出現第三方競價等都可能會有問題存在,一旦開始停牌籌劃並購重組、雙方開始商談,最終能否成功都是不確定的。同時新三板公司如果小股東過多,不好協調也可能會導致並購失敗,一旦企業做市了、散戶太多也會麻煩,所以協議轉讓、股權結構簡單、股東數量少的公司更容易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49

前三季度保險業原保費突破三萬億 萬能險占比縮減一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10/1160239.html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姚祥雲

今年前三季度,保險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0457.32億元,同比增長21.01%。其中,產險公司和人身險公司分別增長14.54%和23.43%。

值得註意的是,在保費維持增長的同時,保險業的資金運用收益也在穩步上升。截至今年9月末,保險業資金運用收益5814.31億元,同比增長20.41%,而導致保險資金運用收益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資本市場。

在保費和投資收益的雙重推動下,前三季度,保險公司預計利潤1857.02億元,同比增長18.31%。

保險業原保費收入增速放緩

保監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保險業保持較快發展,全行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0457.32億元,同比增長21.01%,但增速放緩,減緩11.17個百分點。

具體分險種來看,財產保險業務積極向好,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7230.28億元,同比增長13.49%,增速上升5.72個百分點。人身保險業務方面穩中趨緩,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227.03億元,同比增長23.56%,增速下降19.61個百分點。其中,壽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8940.92億元,同比增長28.12%;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583.05億元,增長4.45%。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費增速放緩的同時,保險業的業務結構也在進一步調整。從產險業務結構看,前三季度非車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99.46億元,同比增長24.90%,占比30.70%;車險業務5417.41億元,同比增長10.48%。從人身險業務結構看,普通壽險業務規模保費占比49.38%,較去年底上升13.18個百分點;萬能險業務占比18.37%,下降18.48個百分點;分紅險月占比30.64%,上升6.88個百分點。

與壽險業務結構調整相對應的是渠道的調整。保障功能產品占比較高的個人代理業務成為第一大渠道,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1005.72億元,同比增長33.73%,占人身險公司業務總量的48.61%,同比上升3.75個百分點;銀郵代理業務9684.23億元,同比增長15.69%,占比42.77%,同比下降2.86個百分點。

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保險公司業務結構調整跟監管大方向要求相關,在保監會“保險姓保”的號召下,各大險企、尤其是壽險企業都在推動業務轉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保險業務的結構轉型仍在推動中。

預計利潤同比增18.31%

在保費收入實現增長的情況下,保險行業在資金運用方面的投資收益也在穩步增長。

保監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146471.73億元,較年初增長9.38%。其中,銀行存款與債券合計余額71382.78億元,占比48.73%,較年初下降1.97個百分點;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8831.91億元,占比12.86%;長期股權投資13772.72億元,占比9.40%;保戶質押貸款及債權計劃14989.66億元,占比10.23%。資金運用收益5814.31億元,同比增長20.41%。其中,債券收益1539.76億元,增長7.30%。此外,保險公司實現長期股權投資和其他投資收益2593.62億元,增長19.44%。

在多元化的資金配置下,保險業的資金運用收益也實現了同步增長。截至今年9月末,保險業資金運用收益5814.31億元,同比增長20.41%。在股票投資收益增加的影響下,保險業資金運用收益率4.05%,較去年同期上升0.1個百分點。“收益率上升主要與資本市場密切相關,前三季度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收益超500億元,是保險資金運用收益取得較好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保監會統計信息部統計管理處調研員、副處長段海洲指出。

在保費和投資收益的雙重推動下,保險業的利潤也實現了高增長。前三季度保險公司預計利潤1857.02億元,同比增長18.31%。其中,產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512.06億元(承保利潤84.51億元,同比下降2.51%);壽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1117.62億元,同比增長36.38%。

保監會相關人士表示,從不同公司的投資收益和利潤來看,大公司的收益率和利潤還是高於中小型保險公司,畢竟大公司在投資和業務方面有更完善的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36

核心業務拉動三季度業績增長 BAT全線布局人工智能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20/1163306.html

從BAT公布的2017年底三季報告看,阿里和騰訊總體業績表現亮眼,百度未達市場預期,三季度凈利潤超半來源於出售資產所得。

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與騰訊控股總營收分別為(本文全為人民幣)551.22億元和652.1億元,同比都實現61%的增長;百度總營收為235億元,同比增長29%,增長幅度較小。

就凈利潤而言,阿里(美國通用)和騰訊分別實現凈利潤分別174.08億元、180.06億元,同比增長146%、69%;百度三季度凈利潤為79億元,其中42億元來自於出售百度外賣所得,超過三季度凈利潤的一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核心業務增長拉動營收上行

從BAT公布的財務數據可以看出,各家核心業務收入差距較大。阿里的電商業務和騰訊的遊戲同比實現大幅增長,百度由於活躍網絡營銷客戶數量同比大幅下降,三季度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騰訊在財報中表示,主要受遊戲、支付相關服務、數字內容訂閱、銷售及網絡廣告的推動,收入同比增長61%。其增值業務總收入為421.24億元,網遊收入268.44億,網絡廣告及其他收入分別為110.42億元、120.44億元,同比都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阿里數據顯示,核心的電子商務營收為464.62億元,同比增長63%;雲計算業務、數字傳媒和娛樂及其他營收分別實現營收29.75億元、47.98億元及8.87億元。此外,阿里國際商業零售業務營收為28.78億元,國際商業批發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16.51億元。

相較阿里與騰訊核心業務大幅增長,百度營收未達市場預期。其凈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得益於出售百度外賣獲得的投資收益。

財報顯示,百度第三季度凈利潤為79億元,刨去百度外賣出售所得的42億元,三季度實際運營業務產生凈利潤為37億元,不到實際凈利潤的一半。百度稱,主要受到研發等投入較多的影響。

BAT在營收增加的同時,在成本方面也有所增加。

從財報中可知,人工智能和愛奇藝仍是百度的主要成本投入。其在三季度研發支出為人民幣3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

阿里報告顯示,三季度營收成本為220.02億元,占營收的40%,上年同期為131.23億元;在產品開發、銷售與營銷、總務及行政的支出分別為50.83億元、62.66億元及34.39億元;上年同期分別為人民幣41.34億、38.78億元及28.15億元。

騰訊也在報告中指出,由於與支付相關的服務及雲服務的成本增加,本季度收入成本同比增加136%;銷售及市場推廣同比增加47%;一般及行政支出增加54%。

就網絡服務總體程度而言,用戶需求及活躍度直接影響總體的銷售及利潤。阿里巴巴在三季度電子商務營收為464.62億元,同比增長63%;就剛過去的“雙十一”來看,阿里的用戶活躍度同比大幅增加。數據顯示,阿里巴巴今年雙十一全天交易額為1682億元,相比去年1207億元大幅增加。

總的來看,阿里巴巴用戶需求量相對增加,騰訊用戶由QQ轉向微信和Wechat的趨勢明顯,百度活躍程度有所下降。

騰訊三季度報告顯示,與QQ相關的,包括QQ的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QQ空間的月活躍賬戶等都呈下降趨勢,其中QQ空間月活躍賬戶同比下降10%。與此相反,微信及Wechat用戶量同比實現15.8%的增長;收費增值業務漲幅較大,同比增長19.3%。相較而言,百度三季度活躍網絡營銷客戶數量約為48.6萬家,同比下降79%。

聚焦AI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對於百度第三季度凈利潤相對較低的情況,其在財報中表示,主要系其他投資成本相對較高所致,尤其是在AI上面的投入。

日前,在2017百度世界大會現場,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向外界公布了4個月來百度在AI技術領域的最新進展,包括無人駕駛、手機百度10.0和全新人工智能硬件“ra-venH”等軟硬件產品,並表示首批無人車將於明年量產。

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在今年第三季度全面展開。百度在七月份召開的“BaiduCreate2017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首次全面介紹了自家的AI開放生態,推出了DuerOS以及無人駕駛Apollo計劃。10月26日晚,李彥宏在中國科技大學的一場演講中透露,百度將會在人工智能方面有大的投入,包括人才的投入。

從目前BAT對AI前期的布局來看,看好AI前景的並非只有百度一家。

國內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公司優必選(Ubtech)近日完成4000萬美元C輪融資,投資方為騰訊集團。

其實,早在2016年9月騰訊就宣布成立AI實驗室,進行AI基礎理論研究及工程實現。今年3月向外界宣示了對AI的探索。

日前,騰訊正式發布人工智能助手——騰訊叮當,騰訊已經開始進軍人工智能商用領域,並將人工智能技術正式商用化、民用化。

從百度的All in AI到騰訊的AI in All,未來AI已成為人類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阿里自然也不會錯過。

人工智能公司耐能(Kneron)近日正式宣布完成超過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由阿里創業者基金領投,奇景光電、中華開發資本、高通、中科創達、紅杉資本與創業邦跟進投資。

此外,今年8月18日,專註AI芯片的寒武紀科技完成一億美元A輪融資,由國投創業、阿里巴巴創投、聯想創投、國科投資等聯合投資。10月24日,深鑒科技對外宣布完成約4000萬美元A+輪融資,由螞蟻金服與三星風投領投。

(來源:央廣網 記者 易玨 實習記者 王彩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89

聯想發布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設備+雲”業務營收4億美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201/167170.shtml

聯想發布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設備+雲”業務營收4億美元
B2B圈 B2B圈

聯想發布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設備+雲”業務營收4億美元

聯想雲是聯想“設備+雲”整體戰略的重要部分。

來源 | B2B圈(ID:b2bcyj)

B2B圈訊 2月1日消息 今天,聯想集團發布了2017/2018財年第三財季財務報告。財報顯示,來自軟件和服務的非硬件營業額超4億美元,同比增長近9個百分點。

 據悉,自2017年4月起,聯想雲業務開始獨立運營。聯想雲依托聯想數十年IT產業積澱,希望先在中國區雲業務能夠趟出一條新路。 

聯想高級副總裁高誌國曾表示,聯想雲是聯想“設備+雲”整體戰略的重要部分,承載著聯想業務從硬件向軟件和雲服務轉型的重任。目前聚焦雲基礎設施和雲協同辦公兩大方向,雲基礎設施領域專註於軟件定義的超融合IT基礎架構;協同辦公領域,以雲存儲SaaS/PaaS和雲Offices產品為切入點為企業提供服務。 

高誌國還曾透露,聯想雲業務2017年營收較2016年增長了三倍。 

關於聯想雲的發展方向,高誌國表示,“聯想雲想做雲服務領域的蘋果公司,作為一個平臺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找到最先進的技術整合進聯想的解決方案。我們不會一家通吃整個產業鏈,而是跟合作夥伴一起來做。”

聯想雲 聯想財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43

世貿組織預計三季度全球貿易增速繼續放緩

世界貿易組織9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貿易景氣指數,預計今年三季度全球貿易增速將繼續放緩。

報告顯示,三季度全球貿易景氣指數為100.3,相較於二季度的101.8繼續下滑,逼近指數榮枯線。這意味著全球貿易增速在數月內將進一步放緩。

每季度更新的全球貿易景氣指數的榮枯線數值為100,意味著貿易增長符合中期趨勢預期。指數大於100顯示該季度貿易增長高於預期水平,反之則顯示貿易增長低於這一水平。

最新公布的全球貿易景氣指數顯示,出口訂單指數繼續此前兩個季度以來的下滑趨勢,而汽車生產和銷售指數與上季度持平,但兩者均低於榮枯線水平。世貿組織分析,這主要受到貿易沖突升級影響。

此外,航空貨物運輸、集裝箱吞吐量以及電子元器件指數均較上季度有所下滑,增長動能不足,但仍維持在榮枯線之上。同時,農業原材料指數有所上升。

世貿組織於2016年7月首次發布全球貿易景氣指數,通過采集主要經濟體的貿易統計數據,就當前世界貿易的短期發展走向提供早期信號,為貿易政策制定者和工商界提供更為及時的國際貿易信息。

責編:張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