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安會再地震傳副顧問調職
1 :
GS(14)@2017-04-12 22:42:31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再現人事變動,繼首席智囊班農被踢出局後,消息指副國家安全顧問麥克法蘭(K.T. McFarland,圖)會調任美國駐新加坡大使。65歲的麥克法蘭加入總統特朗普的國安團隊前,在霍士新聞出任分析員,而她亦曾為三名共和黨籍總統──尼克遜、福特及列根工作過。消息指白宮未公佈麥克法蘭調職,是因為仍有待新加坡方面批准。不過,麥克法蘭失寵早已有迹可尋,上周四特朗普跟國安及內閣成員開會討論空襲敍利亞政府設施時,麥克法蘭並沒有份兒。而特朗普女兒伊萬卡在白宮的助手迪娜‧鮑威爾(Dina Powell)最近獲任命為專責策略的副國家安全顧問、有份參與跟外國代表的高層會議,已令人估計麥克法蘭「時日無多」。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2月上任後,獲特朗普放手讓他改組NSC架構。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1/19986372
FBI曾監控特朗普顧問查通俄
1 :
GS(14)@2017-04-13 22:40:21美國總統特朗普陣營通俄醜聞不絕,《華盛頓郵報》前日報道聯邦調查局(FBI)去年取得法庭頒令,獲准監控特朗普競選團隊外交政策顧問佩奇(Carter Page圖),以調查他是否為俄羅斯工作。《華郵》引述多名匿名官員和執法人員消息指,FBI去年夏天成功說服外國情報監察法庭(FISA)法官,批出對佩奇的90日監控許可,期限之後至少一次獲准延長。有關許可一般不會公開,FBI、白宮未回應報道。曾於莫斯科當銀行家的佩奇,去年3月加入特朗普競選團隊,因7月暗中與俄羅斯大使會面,受壓下離開團隊。報道指,佩奇數年前曾受FBI反間諜團隊關注,認為他是疑為協助俄羅斯特工蒐集情報的棋子。佩奇過去多次否認通俄指控,他前日指自己無事不可對人言,今次報道可證實前總統奧巴馬的政治迫害手段。特朗普上月在未提供證據下,指控奧巴馬政府曾監控其特朗普大樓。時任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否認曾監控特朗普,但未有透露有否監控其團隊人員,今次是首次有報道確認政府曾監控特朗普團隊。美國《華盛頓郵報》/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3/19988746
美國安顧問:有信心毀北韓核設施
1 :
GS(14)@2017-04-17 07:19:52美國持續以軍事威嚇阻止北韓核試和作洲際導彈試射。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昨指美國兩國安高官向英方表示,美國有信心摧毀北韓的核導彈計劃,並有可能先發制人。
或先發制人攻擊
報道引述英方高層人士,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向他們表示,美國有信心掌握足夠情報,鎖定北韓的核子和導彈設施,並以常規武器將其「徹底摧毀」。有跟他談過的英國軍方人士指,他很清楚此舉或會觸發北韓導彈攻擊南韓,「付出可怕代價」。報道亦指,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過去兩周向英國國防大臣房應麟簡報美方對北韓選項,一政府高層人士表示:「他們越來越認為或要先發制人解決掉那些設施……和一年前相比,他們遠為接近要動武。」一名熟悉國防部作戰計劃的美國前官員表示,美國有摧毀導彈基地的計劃,如北韓要射洲際導彈,會先發制人攻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日前則報道,美國已準備好北韓第六次核試時先發制人。但其他傳媒指,特朗普政府現時仍集中透過中國向北韓施加「最大壓力」。昨天抵達南韓展開三日訪問的彭斯,今天將會晤南韓代總統黃教安,外界預期他會向黃解釋特朗普的北韓政策,商討透過雙邊合作向北韓施壓,以及應對北韓各式挑釁的方案。彭斯昨天訪問駐韓美軍時表示,北韓早上射導彈挑釁,再一次反映美韓軍人面對的風險,美國對美韓同盟的投入和決心,是前所未有地強。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韓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7/19992276
新證據指或意圖干預FBI查通俄科米備忘錄揭特朗普施壓 促放生前國安顧問
1 :
GS(14)@2017-05-19 05:27:40■報道指特朗普(左)曾私下要求科米(右)停止對弗林的調查。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被撤職的聯邦調查局前局長科米棋逢敵手,在特朗普暗示錄下了兩人對話後,親信指科米也有備忘錄,白紙黑字記下總統要求他放手不再查前國安顧問弗林的經過。若屬實,這是迄今最清晰證據,顯示特朗普有直接施壓左右FBI調查他團隊涉嫌通俄。
■弗林(右)前年到莫斯科出席RT電視台10周年紀念宴時與普京(左)握手。美聯社
《紐約時報》引述看過備忘錄的兩名消息人士報道,事發在今年2月14日,即弗林辭職翌日,科米到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出席恐襲威脅簡報會後,特朗普叫他留步,單對單談話。科米事後立即記下特朗普跟他講的說話,隨後將備忘錄的事告知FBI高層和一些親信。
白宮否認:總統尊重調查
消息人士向《紐時》讀出這份非機密的備忘錄部份內容,特朗普講到弗林正被FBI調查,跟科米說弗林沒有做錯事:「我希望你會發現你可以放開手、放過弗林。他是個好人。我希望你可以放手。」科米當時只答道:「我同意他是好人。」弗林受查是由於涉嫌跟俄羅斯官員有不當交流;而他為此向副總統彭斯撒謊,則是他被迫閃辭的導火線。白宮發聲明否認《紐時》報道:「總統從沒有要求科米或任何人結束任何調查,包括對弗林的調查。總統對執法部門和一切調查均極其敬重。」聲明又指備忘錄對總統與科米對話的記述「並不真確」。但國會兩院議員極為震動,不只民主黨人炮轟,連共和黨人也深感困擾,重量級參議員麥凱恩形容事情已發展到「水門事件級別」,促特朗普盡快坦白一切。曾於尼克遜、列根及克林頓年代任總統顧問的格根,甚至形容特朗普政府「已進入彈劾區域」。眾議院監管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的查菲茨已去信FBI署理局長麥凱布,要求下周三前將科米與特朗普對話的所有「備忘錄、筆記、摘要和錄音」送交該會。他指事件令人質疑「總統有否試圖影響或妨礙」FBI調查工作。親信指科米認為特朗普意圖左右FBI調查,因此將有問題對話都記下,其他備忘錄部份屬機密。科米與看了備忘錄的親信都覺得特朗普是想影響調查,但同意將事情盡量保密,甚至未告知調查特朗普班子通俄指控的探員,以免影響調查工作。特朗普上周突然把科米撤職後,承認不滿科米調查他團隊通俄這種「揑造的故事」。而科米與特朗普「密斟」後,FBI對弗林的調查持續。
特叫科米將記者送入獄
科米親信還說,備忘錄亦記錄了特朗普批評有人向傳媒洩露政府消息,他斥傳媒的報道是洩露機密,說科米該把那些記者送入監獄。這次會面發生在特朗普邀請科米到白宮飯局兩周半後。早前有報道揭露,特朗普在FBI向弗林問話後,於翌日即1月27日跟科米單對單「撐枱腳」,兩次要求科米表態效忠,但科米只說會「誠實」。報道曝光後,特朗普公然警告科米「向傳媒洩密前,最好希望不要有我們對話的錄音」。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8/20024892
中美建交功臣美前國安顧問離世
1 :
GS(14)@2017-05-28 10:38:03冷戰時期的中美建交功臣、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前日離世,享年89歲。其女兒在社交網表示父親安詳離世,指他是「最鼓舞人心、慈愛和疼愛子女的父親」,但未有透露其死因。布熱津斯基1928年3月28日於波蘭出生,童年時隨外交官父親移居加拿大,在西方國家避過了二戰,後來在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加入美國籍。學者出身的布熱津斯基於1977年,獲前總統卡特委任為國家安全顧問,任內重新平衡蘇聯、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主張聯合中國抗衡蘇聯,曾訪華秘會中國時任領導人鄧小平,更指對方是他最佩服的兩人之一,最終於1979年促成中美建交。
訪華秘會鄧小平
他任內亦曾處理多項重大議題,對中東乃至國際形勢舉足輕重,包括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以及助卡特拉近埃及與以色列領袖,促成雙方簽署大衞營和約等。身為地緣政治學家,他曾在《大棋局》和《大抉擇》等著作提出歐亞大陸是世界政治樞紐,是美國要鞏固國際領導地位的必爭之地。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8/20036313
顧問警告沙特阿美赴美 將面臨法律風險
1 :
GS(14)@2017-06-08 00:28:25【明報專訊】自公布上市計劃意向後,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成為全球主要股票交易所的必爭目標,包括美國、英國及香港均希望將其收入囊中。不過英國《金融時報》昨日爆出,沙特阿美的律師團隊警告公司,赴美上市將面臨最大法律風險,而倫交所則暫時「領先」。
倫敦沙特兩地上市機會較高
報道表示,美國新的有關恐怖襲擊的法律,賦予了美國九一一恐怖襲擊受害者的家屬起訴沙特的權利;加上美國監管機構對於石油公司信息數據披露的嚴格規定,以及激進的股東游說團體,均有可能對沙特阿美在紐交所上市造成威脅。目前看來,在倫敦與沙特兩地上市或將成為沙特阿美的最佳選擇。
報道引述沙特阿美的上市計劃文件稱,公司或計劃先於倫敦的高級板上市(premium category listing),在於沙特國內同步發股,未來再進一步登陸倫交所主板。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621&issue=20170606
投票顧問籲反抗Alphabet管理層 挑戰同股不同權 股價昨升穿1000美元
1 :
GS(14)@2017-06-08 00:28:27【明報專訊】Google母公司Alphabet將於本周三舉行股東周年大會,但外電透露,ISS、Glass Lewis及Pirc三大最具影響力的投票顧問齊聲呼籲小股東要對多項提案投反對票,包括董事酬金、男女薪酬不平等,又炮轟Alphabet的同股不同權結構,令Google兩名創辦人的投票權超過五成,使到其他股東權益受損。Alphabet股價昨晚再升,繼亞馬遜之後成為另一隻股價突破1000美元的科網股。
據《金融時報》報道,ISS、Glass Lewis以及Pirc三大投票顧問已經建議小股東在周三舉行的股東會上,對Alphabet的提案作出質疑。其中便包括Google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的2億美元(折合約15.6億港元)薪酬。
批CEO加薪1倍 薪酬冠絕美企
Sundar Pichai於2015年的薪酬只有1億美元(約7.8億港元),但2016年加薪1倍,根據薪酬調查公司Equilar數據顯示,Sundar Pichai去年薪酬總額要高於美國任何一家上市公司CEO。
雖然Sundar Pichai的部分薪酬是以公司股票形式發放,但三間投票顧問擔心Alphabet會過度使用股票獎勵制度,同時缺少績效相關的監督措施。事實上,去年股東會已有大多數股東對管理層薪酬投票反對。
指控包括男女員工薪酬不平等
同時,三家投票顧問也要求Alphabet交代包括政治游說花費、女性員工是否獲得公平薪酬等問題。今年初美國勞工部便曾批評Alphabet男女員工薪酬不平等問題,但Google強烈否認薪酬歧視的指摘,Alphabet也拒絕提供更多資料,認為已經超出了法律要求披露信息的範疇。
兩創辦人擁51%投票權
不過,這些股東們的反對或未能阻止提案被通過,因Alphabet採取同股不同權架構,Google聯合創始人Larry Page與Sergey Brin雖然只佔Alphabet的C股僅一成多的股票,但總共持有公司51%的投票權。他們的解釋是這能在企業IPO時賦予他們更大能力以專注於長期目標,而非迫於短期股價壓力去改變經營策略。但自2004年上市以來,這種架構一直備受其他股東批評,去年,大多數小股東也投票反對員工持股計劃,並呼籲要結束Alphabet的投票架構,但都被Alphabet主要股東所壓制。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09&issue=20170606
前駐港台官嘆雙十旗海消失國民黨顧問鄭安國:港獨礙爭普選
1 :
GS(14)@2017-06-16 01:52:47■回歸前的雙十節,香港街道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飄揚;圖為1986年的李鄭屋邨。
【香港20年】【本報訊】回歸前每年雙十國慶,所有香港街道都掛滿中華民國國旗;香港也曾在兩岸隔絕的年代擔任溝通的窗口和橋樑。前台灣駐港新聞官江素惠留港30年,認為香港最可愛的是言論自由空間:「很珍惜也希望香港繼續保持。」而跨越回歸的前台灣駐港代表鄭安國覺得,回歸20年港人的核心價值並沒有變。記者:楊 倩鄭安國任台灣駐港代表4年,經歷了香港回歸和「兩國論」風波。半生致力於港台關係,退休後任職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的鄭,對香港問題仍十分關心,對如今的港獨聲音感到憂心,以台灣為例:「如果沒有統獨問題,民主制度應該很簡單,但台灣矛盾變得尖銳就因為有統獨問題。」
■鄭安國認為按《基本法》追求普選是正路,對港獨聲音感憂心。何頴賢攝
■鄭回歸前負責台港關係協商,曾在活動上與彭定康碰面。
評兩國論簽證久不獲批
鄭安國1995年到港負責處理1997後台港關係協商及駐港機構安排,在港身份是中華旅行社總經理,在台來說是外交部駐香港辦事處處長。當時兩岸未有正式官方渠道,溝通要經秘密渠道,「那時雖北京對台港關係有底線,但基本氣氛幾好」。港台關係平安過渡,7.1後鄭的官職轉換為行政院陸委會駐香港事務局長,繼續留港。1999年總統李登輝發表兩國論,香港電台找鄭寫香港家書解畫,遭左派報紙狠批,成重大事件,終致廣播處長張敏儀被調職日本,該年鄭安國的簽證申請港府久久不批,最終調回台北陸委會任職副主任委員。回歸10周年,港台又找到當時做馬英九台北市長辦公室主任的鄭,請他寫香港家書,「我說:你們還不怕?還再找我?」香港一個公營電台、政府機構裏新聞工作者和負責人對新聞獨立、自由的堅持,令鄭感受很深:「所以我說回歸20年,香港外面看有變,但事實上很多沒變,港人對於自由、法制核心價值的追求基本沒變。」鄭安國拿出在港工作時的舊照,梁振英也赫然在列,鄭說當時只知梁是中共在港培養對象,估不到「這麼快」當特首,還在港生出許多事:「相信北京也想不到,否則應是連任,不會用到林鄭。」回歸20年,鄭指不同政治主張依然能公開表達,顯示香港仍是和大陸不同的社會;他認為北京沒明顯違背《基本法》,但《基本法》本身的灰色地帶造成爭議;而北京的手對特區有太多指導,形成干預香港事務的印象:「主要是特區政府又接受這些意見,令中聯辦的角色超過了應該做的。」對於近年本港的政治爭議,鄭認為按《基本法》追求普選是正路:「港獨就變成另一層次問題,但比較憂慮是這種聲音在1997年時比例非常少,現在越來越大。這要香港人和北京考慮,不要將香港問題由民主政治的選擇,引導到變成一個香港地位的選擇。民主政治不是最好的制度,但除此以外能有甚麼制度?台灣如果沒有統獨問題,民主制度應該很簡單。」他認為港台關係非常重要,1997年鄭在港時就提出主張讓台港關係正常化,希望與兩岸關係脫鈎。直到馬英九任總統才有進展,2011年中華旅行社升格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同年香港政府首設駐台機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如今兩岸關係僵持,港台關係再受影響。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15/20056003
外資投台慘跌3成5台灣國策顧問駁吸引力跌:他們要來也不容易
1 :
GS(14)@2017-06-25 09:31:21近期台灣外交連翻碰壁,總統蔡英文經濟智囊何美玥率領歷來陣容最大的石化、生物科技及航空企業廠商團出席美國華府投資峰會,鞏固台美經貿策略夥伴關係。這2天行程來到矽谷科企考察AI(人工智能)技術。而針對台灣原本就敬陪全球末座之一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國直接投資)數字再度重挫,何強調,台灣本土製造業有能力自強,不能只寄望外資,「FDI想要進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駐美記者:唐芷瑩 加州矽谷報道總統府國策顧問何美玥,在駐三藩市台北經濟文化科技組辦事處召開記者會,提到在矽谷2天行程包括參訪Google、Lyft和Nvidia等科企,目的是研究無人車、AI及新AI晶片GPU在台應用的可行性。何指出,台灣具備發展AI的條件,「不少AI所需要的大數據庫,在台灣也有對外開放,政府會盡量將可以公開的都公開」,亦有信心提高廠房的生產效率,「主要想用在生產線上的管理,工場的大量生產資訊,通過AI監測讓機器維持在最佳狀態,不需再等完工後才做QC(品質管制)。」考察團早前考察台塑德州(Texas)廠房,又在當地與副州長派崔克(Dan Patrick)會面,在美國積極覓地投資建廠,投資額或高達340億美元。不過,台灣企業吸引外資投資的吸金功力向來薄弱,台資投外(FPI)與外資投台(FDI)的比例一向懸殊。最新公佈的外資數據更顯示,台灣今年首5個月的FDI狀況按年同期下跌3成5,引起民眾質疑政府未有正視經濟的這些「內憂外患」問題,就赴美大力投資,究竟是要「選擇美國」(華府峰會名稱),還是選擇台灣?無何否認台灣產業對外吸引力下跌,表示不能單看數字:「我曾當經濟部長,這些數字背後涵意我都知道,對我來說是沒有好擔心的,真的沒這個問題!」她解釋,台灣是以製造業立國,廠商自己的投資很重要,「FDI想要進來,其實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我們自己的製造業是很強的。」但她承認業內要不斷求變,「只要你開發一些特別項目,FDI就會進來」。故是次的AI考察,何視為正是將傳統產業創新的契機,「不加快這方面步伐的話,不消多久與外國的差距已經會拉得很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4/20067265
民建聯區議員:顧問屬虛銜
1 :
GS(14)@2017-06-25 09:57:21【自己批錢畀自己】審計署早前揭發有區議會審議撥款時「自己批畀自己」,葵青區議會行政及財務委員會昨開會討論改善方案,包括建議區議會秘書處提醒議員申報在涉事團體或組織擔任的職位,倘議員申報職位後,在討論有關議程時該議員會被視作棄權。
葵青區資源傾斜
審計署亦批評區議會現行的兩層申報機制中「其他可供申報利益」指引不清晰,民建聯梁偉文提出,有部份職位如顧問、名譽會長等,僅屬虛銜,「顧問係顧而不問」,認為毋須申報。街工黃潤達稱,「可能做顧問都會提供意見,有利益衝突」,建議任何與申請撥款團體有關係的議員均須申報並須避席。黃潤達稱,現時葵青區議會資源傾斜於部份地區團體,更有不少區議員擔任該些團體的職務,建議限制區議員可擔任地區團體職位的數目,以及團體每個年度可申請撥款的上限。葵青民政事務專員羅應祺回應指,民政總署現正研究修訂有關指引,強調指引將會更公開清晰,承諾會提供渠道予地區團體得悉區議會將舉辦的活動。■記者趙雅婷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3/2006611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