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貨幣基金收益率“煩惱”困擾 大額申購限制頻現

近日,第一財經註意到,多家基金公司旗下貨幣基金公告對大額申購進行限制。業內人士稱,此舉是為了防止規模擴大對業績的進一步影響。

第二季度,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大幅下行了34個BP,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跌到了3.85%,其中僅僅有3.3%的貨幣基金產品實現了收益率的增長。

多位受訪貨幣基金經理告訴記者,貨幣基金收益率大幅下滑、吸引力銳減的現狀恐會進一步繼續,特別是在面對銀行類貨幣基金的“圍攻”下,幾無優勢。

“雖然貨幣基金的配置價值仍然在,但是會有部分資金分流到銀行短期理財產品中去。”上海一位公募基金貨幣基金經理也坦言。

為了應對收益率下行壓力,第二季度貨幣基金增持同業存單並增加久期和杠桿。“現在大部分機構都在加上杠桿拉長久期,銀行間和交易所的杠桿水平較之前是有所升高的。機構的杠桿水平基本上都有所增加。”

貨幣基金的“煩惱”

權益市場大幅震蕩,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等固收類產品的市場關註度大幅提升。wind統計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貨幣基金規模(凈值)增加4510億至8.43萬億,占到全部基金的規模達到66.55%。

但在規模提升的同時,收益率的煩惱也在影響著貨幣基金經理們。

分析人士指出,第二季度,央行兩次定向降準和超額續作MLF,公開市場的大額凈投放等,使得資金面持續維持在寬松程度,貨幣基金利率市場全面回調,帶動貨幣基金收益率的全面下跌。

因此,對散戶而言,由於貨幣基金收益率不複之前4%以上的收益率吸引率以及T+0限額1萬元便利度的喪失,貨幣基金的吸引力大不如前。而在資金面大幅寬松的背景下,第三季度貨幣基金收益率繼續下行的概率很大。

這種情況下,貨幣基金也出現了一大有力競爭者,這也間接導致資金的分流。

根據《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過渡期內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可以參照貨幣基金估值核算規則,同時銀行貨幣基金仍然能夠實現T+0。顯然,銀行類貨幣基金產品對公募貨幣基金形成了很強的擠壓效應。

2018年上半年,短期理財基金平均收益率為4.48%,比貨幣基金的4.05%高出了43個BP,二季度,短期理財基金規模同比增幅高達245%。

與銀行理財產品5萬元門檻相比,貨幣基金低門檻甚至沒有門檻是其一個重要優勢。但是隨著公募理財產品門檻降到1萬,貨幣基金的優勢再一次削弱。

第一財經註意到,近期有銀行推出的某類貨幣理財產品在運作模式上幾乎完全模仿了貨幣基金,同時估值方式也是采用凈值法,“銀行版市值法貨幣基金”的即時感爆棚。這種運作模式,也被認為是資管新規後類貨幣基金理財的一個轉型方向。

而為了防止規模對業績的影響,多只貨幣基金近日公告暫停大額申購。8月8日,東方金元寶貨幣市場基金公告,自2018年8月10日起該基金管理人暫停接受對本基金所有銷售渠道的單筆金額1000萬以上(不含1000萬)申購(包括日常申購和定期定額申購)、轉換轉入申請,且單個基金賬戶單日累計申購(包括日常申購和定期定額申購)及轉換轉入金額不得超過1000萬元(不含1000萬元)。“對於超過限額的申請,本基金管理人有權拒絕,不予確認。”

“一定程度上也是保護了持有人的利益。”深圳某公募基金人士稱。

加杠桿和拉久期

為應對收益率下行壓力,第二季度貨幣基金增持同業存單並增加久期和杠桿。統計顯示,2018年貨幣基金投資債券比例從第一季度的35.7%增加到了40%。銀行存款和備付金的投資比例從45.9%降至43.8%。

興業研究數據也指出,第二季度貨幣基金投資組合平均剩余期限上升至70.2天,比第一季度的64.7天提高了5天。30天以內資金的平均比例下降,120天至397天資產的平均占比提升了約2%。

“從杠桿率來看,貨幣基金杠桿率從一季度的105%上升至106%。”

“現在收益下的很快,所以基金經理現在在想辦法加杠桿和拉長久期。銀行理財現在也有一個問題,負債端沒下來,資產卻也沒有太好可配的。銀行的優勢是可以定價,所以可以維持一個收益率水平。”北京一家老牌公募貨幣基金經理說。

“當下的一個月CD(同業存單)是2.2%,最高的2.3%,基本是歷史最低點附近,如果一直維持這個狀態,再過一個季度貨幣基金收益率水平可能就破3%了。收益率水平下的很快,主要還是錢太多了。”他也說。

統計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僅有1只貨幣基金發行,第二季度則沒有。雖然貨幣基金發行停滯。與此同時,與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機構投資者占比較高的貨幣基金份額也出現下降。

北京一位公募貨幣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之前機構的定制類貨幣基金今年來萎縮不少,“現在機構基本不做定制類產品。一個原因是監管收縮下定制類產品很少,不能做之後可能會投向傳統的業務。”

中金固收團隊便指出,雖然表內買貨幣基金有免稅優勢,但是大額風險暴露限制以及對同業業務的約束限制了銀行投資公募的貨幣基金。

“我了解到,很多機構為了收益率要求,做長久期債券。很多人都是在加久期。”上述北京公募貨幣金進一步告訴記者,貨幣基金主要是投1年內資產,但是像短融類資產的收益高一點,但是也有限。如果各類資產都是3A的話各類資產收益率都差不多,目前的情況下沒有太多方式能保證高的收益率。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陳天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98

伊朗: OPEC應對成員國的產油份額施加限制

伊朗敦促歐佩克,在任何情況下,任何國家都不得接管其他成員國在石油生產和出口方面的份額,歐佩克部長級會議尚未發布此類行動許可證。

5月,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與伊朗的國際核協議,並將在11月對伊朗石油銷售實施新一輪制裁。特朗普呼籲歐佩克增加石油以降低價格。沙特和俄羅斯能源部長表示,他們準備逐步退出減產,以平息消費者對供應的擔憂。

伊朗副總統Eshaq Jahangiri周日表示,“盡管美國受到新的制裁,伊朗政府仍在尋求出售石油和轉移收入的解決方案。我們希望歐洲國家能夠履行承諾,但即使他們做不到,我們也在尋求出售石油和轉移收入的解決方案。美國對伊朗的打擊終將失敗。”

責編:黃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62

外資終獲國民待遇:中資銀行外資股比限制取消,按“出生論”監管

金融對外開放舉措要落地,修法是前提。經過兩個月征求意見後,銀行業持續對外開放的一大重要政策落地。

8月23日,銀保監會正式發布《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下稱《決定》)。其中主要涉及金融開放多項規章制度的廢除與修改。

業內人士稱,《決定》以一部規章的形式,從四方面入手廢止了此前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股比限制的規定,標誌著外資正式享有“國民待遇”。

隨著持股比例放開,市場關心,當一家中資銀行外資持股比例較高時,究竟算中資銀行還是外資銀行?對此,銀行業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監管按照“出生論”來進行管理,即設立的時候是什麽類型的機構即遵照什麽監管辦法。外資持股比例變化多少,不改變機構類型。

接近監管的人士表示,此次落地的對外資開放金融舉措,讓外資享受“國民待遇”,而非“超國民”待遇,隨著我國監管能力不斷提升,進一步對外開放,將有利於進一步提高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水平,以及資源配置效率銀行外資股比限制取消,外資終獲國民待遇,“出生論”監管,持股多少不改變機構類型和金融服務水平。

“四面出擊”,外資終獲國民待遇

此前,關於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股比限制的規定集中在以下4部規章中。

一是《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第8條和第9條;二是《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11條;三是《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16條;四是《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117條。

此次銀保監會“四面出擊”,《決定》以一部規章的形式,廢止《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同時修改上述3部行政許可規章中的相關條款。主要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首先,廢止《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對中、外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適用統一的許可辦法,符合國民待遇原則。

其次,取消《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對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股比限制。刪去上述3部許可辦法相關條款中關於單個境外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向單個中資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作為戰略投資者向單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20%、多個境外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投資上述機構入股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5%的規定。

第三,按照中外資同等對待的原則,明確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商業銀行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按入股時該機構的機構類型實施監督管理,不因外資入股調整銀行的機構類型。

最後,明確境外金融機構在投資入股中資銀行時,還應遵守國家關於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投資的有關規定。

修改後,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股比限制即被全面廢止。事實上,隨著今年金融開放不斷提速,6月,銀保監會已經發布《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征求意見稿)》。業內人士指出,此次正式發布的《決定》與此前征求意見稿相比並無較大改動。

遵照“出生論”,持股多少不改變機構類型

隨著外資持股比例放開,市場關心,當一家中資銀行外資持股比例較高時,究竟算中資銀行還是外資銀行?

此外,由於此前已經有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對外資股比限制放開後,外資持股一家中資銀行持股比例較高之後,究竟按照中資銀行管理還是按照外資管理?

對此,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指出,在現行監管體系下,中資銀行包括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機構類型。

上述負責人指出,《決定》規定,外資入股上述銀行,按照入股時被投資銀行的機構類型實施監督管理。不因外資入股而將上述銀行變更為《外資銀行管理條例》所規範的外商獨資銀行或中外合資銀行。對外資入股的上述銀行,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經營地域等方面,適用與該機構類型相對應的許可規章和其他審慎監管規定。

對此,上述銀行業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監管按照“出生論”來對銀行進行管理,即設立的時候是什麽類型的機構即遵照什麽監管辦法。外資持股比例多少,不改變機構的“類別”。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指出,《決定》明確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除需遵守相應機構類型的審慎監管規定外,還應遵守現有和未來我國關於外商投資的基礎性法律。

上述銀行業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金融進一步對外開放以後,監管要向精細化的方向轉變。比如,以前是單一的股比限制,未來可能更多看資本水平、在當地的業務優勢、股權結構、公司治理是否合理,會否侵害少數股東利益等,通過多維度評估外資行經營發展情況。此外,監管也會向海外監管機構學習,與海外監管機構建立更好的合作關系。

日歐多家外資機構表達合作意向

回顧中國銀行業開放歷史,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在我國銀行業市場化改革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既通過“引資”增強了中資銀行的資本實力,又通過“引智”提升了中資銀行的經營管理和風控水平。

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中國宣布將確保已宣布的重大金融開放舉措盡快落地,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

不過,取消銀行股比限制也引發一些市場擔憂。例如,這次中國銀行業開放步子是否邁得“過大過快”?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會否受到沖擊或由此引發金融風險?甚至有觀點認為,外資銀行可能會把中國金融機構未來的增長紅利賺走,“肥水流到外人田”。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當前,中國銀行業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監管能力不斷提升,監管手段不斷豐富,具備在便利外資深度參與的同時,有效防範開放風險、維護金融安全和金融穩定的能力。在推動落實放寬市場準入的政策過程中,宏觀管理部門不斷完善機制建設,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金融監管部門積極推動完善金融領域的安全審查和相關審慎監管機制,維護金融穩定。

一位銀行業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中國金融開放不是迫於外部壓力或是被動選擇,而是針對中國經濟改革、金融發展現實情況做出的主動選擇;銀行業對外開放可以提高金融體系資源分配效率;中國金融對外開放還要註意開放與防範風險的平衡。

此外,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銀行業相關領域的對外資開放,銀保監會此前已按部就班推進部署,例如,2017年宣布取消除民營銀行外的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

7月11日,銀保監會官網顯示,近期批準約旦阿拉伯銀行籌建上海分行、中國信托商業銀行籌建深圳分行、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支行升格為分行,批準彰化商業銀行在中國大陸的子行開業、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在中國大陸的子行開業。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隨著中國金融開放政策陸續部署到位,還有日本、歐洲等國的多家機構表達了合作意向。

例如,4月27日,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獲得銀保監會批準籌建,這是首家獲批的兩岸合資消費金融公司;5月2日,銀保監會發出關於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批複通知。

6月26日,在銀保監會例行發布會上,星展銀行(中國)首席執行官葛甘牛表示,星展集團計劃在中國設立合資證券公司。他透露,目前星展銀行正在積極研究設立分行和子行。

對於此輪金融開放沒有看到更多美國金融機構的身影,有業內人士稱,事實上,此前美國金融機構如花旗銀行等在國內已經基本完成布局,這一輪開放更多以新興市場國家為主。

上述銀行業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資管業務、不良資產業務等是外資行比較看重的領域,在當前中國銀行業不斷轉型提升服務水平的過程中,也遇到諸多困難與挑戰,中外相互切磋、良性互動更加有利於中國銀行業健康發展。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32

外商投資期貨公司持股放寬至51%,3年後比例不受限制

8月24日,證監會正式發布《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管理辦法》(下稱“《辦法》”)。證監會方面表示,即日起,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可向證監會提出申請,持有境內期貨公司股比不超過51%,三年後持股比例不受限制。

從具體內容來看,首先,《辦法》明確了適用範圍,將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界定為單一或有關聯關系的多個境外股東直接持有或間接控制公司5%以上股權的期貨公司。

其次,《辦法》進一步細化了境外股東條件。境外股東應當持續經營5年以上,近3年未受到所在國家或者地區監管機構或者行政、司法機關的重大處罰;管理層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和管理能力;具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管理體系;具有良好的國際聲譽和經營業績,近3年業務規模、收入、利潤居於國際前列,近3年長期信用均保持在高水平。

再次,《辦法》規範了間接持股,要求境外投資者通過投資關系、協議或其他安排,實際控制期貨公司5%以上股權的,應當轉為直接持股,但對通過中國境內證券公司間接持有期貨公司股權及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予以豁免。

另外,《辦法》明確高級管理人員履職規定,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須在中國境內實地履職。

《辦法》出臺之後,證監會相應配套更新了《行政許可服務指南》,正式啟動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相關申請材料的受理工作。自此,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以在《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辦法》及《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的框架下,向證監會提交申請。

根據《辦法》,境外機構設立外商投資期貨公司,除應當向證監會提交《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規定的申請文件外,還應當提交申請前3年該境外機構經審計的財務報表,以及是否具備上述境外股東條件的說明文件或者證明文件,由中國境內律師事務所出具的法律意見書等。

《辦法》規定,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申請頒發或者換發《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應當向證監會提交營業執照副本複印件、公司章程、董監高和主要業務人員的名單及從業資格證明文件、高級管理人員在中國境內實地履職的說明文件、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管理制度文本等。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辦法》制定過程中,證監會立足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全局,反複論證《辦法》草案,充分吸收各方意見。為推動《辦法》平穩落地,證監會有關部門專門召開了外資機構座談會,並在公開征求意見階段認真梳理研究了境外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和金融機構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辦法》作了修改完善。

期貨公司對外商投資開放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2005年在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框架下,證監會發布《關於香港、澳門服務提供者參股期貨經紀公司有關問題的通知》(證監期貨字[2005]138號),允許符合條件港澳投資者在內地設立或收購期貨經紀公司,持股比例不超過49%。二是2014年為落實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成果,證監會發布《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證監會令110號),將開放範圍擴大至與證監會簽訂監管合作備忘錄的國家和地區,外資股比仍為不超過49%。三是2017年中美兩國元首北京會晤後,我方對外承諾期貨業外資股比放寬至51%,三年後不限制投資比例,證監會及相關部委為落實承諾陸續出臺了配套政策。

在業內人士看來,《辦法》的出臺標誌著期貨業擴大開放政策正式落地,具有重要意義,主要有三個方面的體現。

第一,進一步宣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決心。期貨公司是立足期貨和衍生品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風險管理的專業化金融機構,有著獨特的功能定位,其開放政策一直受到境外金融機構的高度關註。《辦法》落地實施對外釋放了我國堅定金融業改革開放的信號。

第二,期貨業擴大開放能夠與期貨市場的開放形成協同效應,促進期貨市場與期貨行業良性健康發展。境外機構持有期貨公司的股比提高後,能夠更加便利地將境外客戶引入我國期貨市場,參與原油、鐵礦石等特定品種期貨交易,提升相應品種的定價能力和國際影響力。同時,隨著更多期貨品種對外開放,外商投資期貨公司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不斷提高經營水平。

第三,為期貨業引入境外金融機構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系統,提升行業綜合實力。外商投資期貨公司有望引入境外股東先進的經營理念、風控技術、產品體系、信息系統等,促進行業機構改善服務,提升期貨業整體管理水平,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75

八部門發文:實施網絡遊戲總量調控 限制未成年人遊戲時間

根據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國家新聞出版署將對網絡遊戲實施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遊戲上網運營數量,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

《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

《方案》要求,到2030年,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整體水平顯著提升,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階段學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達25%以上。

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

兒童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近年來,由於中小學生課內外負擔加重,手機、電腦等帶電子屏幕產品(以下簡稱電子產品)的普及,用眼過度、用眼不衛生、缺乏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等因素,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不斷攀升,近視低齡化、重度化日益嚴重,已成為一個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需要政府、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家庭、學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為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目標

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

到2030年,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整體水平顯著提升,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階段學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達25%以上。

二、各相關方面的行動

(一)家庭

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家長應當了解科學用眼護眼知識,以身作則,帶動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用眼習慣,盡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視覺環境。0—6歲是孩子視覺發育的關鍵期,家長應當尤其重視孩子早期視力保護與健康,及時預防和控制近視的發生與發展。

增加戶外活動和鍛煉。讓孩子到戶外陽光下度過更多時間,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近視。要營造良好的家庭體育運動氛圍,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或體育鍛煉,使其在家時每天接觸戶外自然光的時間達60分鐘以上。已患近視的孩子應進一步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延緩近視發展。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督促孩子認真完成寒暑假體育作業,使其掌握1―2項體育運動技能,引導孩子養成終身鍛煉習慣。

控制電子產品使用。家長陪伴孩子時應盡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後,應休息遠眺放松10分鐘,年齡越小,連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越短。

減輕課外學習負擔。配合學校切實減輕孩子負擔,不要盲目參加課外培訓、跟風報班,應根據孩子興趣愛好合理選擇,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

避免不良用眼行為。引導孩子不在走路時、吃飯時、臥床時、晃動的車廂內、光線暗弱或陽光直射等情況下看書或使用電子產品。監督並隨時糾正孩子不良讀寫姿勢,應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與書本距離應約為一尺、胸前與課桌距離應約為一拳、握筆的手指與筆尖距離應約為一寸,讀寫連續用眼時間不宜超過40分鐘。

保障睡眠和營養。保障孩子睡眠時間,確保小學生每天睡眠10個小時、初中生9個小時、高中階段學生8個小時。讓孩子多吃魚類、水果、綠色蔬菜等有益於視力健康的營養膳食。

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改變“重治輕防”觀念,經常關註家庭室內照明狀況,註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用眼衛生習慣。掌握孩子的眼睛發育和視力健康狀況,隨時關註孩子視力異常跡象,了解到孩子出現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電視時湊近屏幕、抱怨頭痛或眼睛疲勞、經常揉眼睛等跡象時,及時帶其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遵從醫囑進行科學的幹預和近視矯治,盡量在眼科醫療機構驗光,避免不正確的矯治方法導致近視程度加重。

(二)學校

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嚴格依據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組織安排教學活動,嚴格按照“零起點”正常教學,註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強化年級組和學科組對作業數量、時間和內容的統籌管理。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高中階段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寄宿制學校要縮短學生晚上學習時間。科學布置作業,提高作業設計質量,促進學生完成好基礎性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減少機械、重複訓練,不得使學生作業演變為家長作業。

加強考試管理。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堅決控制義務教育階段校內統一考試次數,小學一二年級每學期不得超過1次,其他年級每學期不得超過2次。嚴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和排名;嚴禁以各類競賽獲獎證書、學科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入學依據;嚴禁以各種名義組織考試選拔學生。

改善視覺環境。改善教學設施和條件,鼓勵采購符合標準的可調節課桌椅和坐姿矯正器,為學生提供符合用眼衛生要求的學習環境,嚴格按照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標準,落實教室、宿舍、圖書館(閱覽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於視力健康的照明設備。加快消除“大班額”現象。學校教室照明衛生標準達標率100%。根據學生座位視角、教室采光照明狀況和學生視力變化情況,每月調整學生座位,每學期對學生課桌椅高度進行個性化調整,使其適應學生生長發育變化。

堅持眼保健操等護眼措施。中小學校要嚴格組織全體學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認真執行眼保健操流程,做眼保健操之前提醒學生註意保持手部清潔衛生。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掌握執筆姿勢,督促學生讀寫時坐姿端正,監督並隨時糾正學生不良讀寫姿勢,提醒學生遵守“一尺、一拳、一寸”要求。教師發現學生出現看不清黑板、經常揉眼睛等跡象時,要了解其視力情況。

強化戶外體育鍛煉。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確保中小學生在校時每天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確保小學一二年級每周4課時,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階段每周2課時。中小學校每天安排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按照動靜結合、視近與視遠交替的原則,有序組織和督促學生在課間時到室外活動或遠眺,防止學生持續疲勞用眼。全面實施寒暑假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制度,督促檢查學生完成情況。

加強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依托健康教育相關課程,向學生講授保護視力的意義和方法,提高其主動保護視力的意識和能力,積極利用學校閉路電視、廣播、宣傳欄、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對學生和家長開展科學用眼護眼健康教育,通過學校和學生輻射教育家長。培訓培養健康教育教師,開發和拓展健康教育課程資源。支持鼓勵學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團,開展視力健康同伴教育。

科學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指導學生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養成信息化環境下良好的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采用紙質作業。

定期開展視力監測。小學要接收醫療衛生機構轉來的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確保一人一檔,並隨學籍變化實時轉移。在衛生健康部門指導下,嚴格落實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和每學期2次視力監測制度,對視力異常的學生進行提醒教育,為其開具個人運動處方和保健處方,及時告知家長帶學生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做好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新發率等的報告和統計分析,配合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視力篩查。學校和醫療衛生機構要及時把視力監測和篩查結果記入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

加強視力健康管理。建立校領導、班主任、校醫(保健教師)、家長代表、學生視力保護委員和誌願者等學生代表為一體的視力健康管理隊伍,明確和細化職責。將近視防控知識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加強醫務室(衛生室、校醫院、保健室等)力量,按標準配備校醫和必要的藥械設備及相關監測檢查設備。

倡導科學保育保教。嚴格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重視生活和遊戲對3—6歲兒童成長的價值,嚴禁“小學化”教學。要保證兒童每天2小時以上戶外活動,寄宿制幼兒園不得少於3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結合地區、季節、學齡階段特點合理調整。為兒童提供營養均衡、有益於視力健康的膳食,促進視力保護。幼兒園教師開展保教工作時要主動控制使用電視、投影等設備的時間。

(三)醫療衛生機構

建立視力檔案。嚴格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關於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監測、早發現、早預警、早幹預,2019年起,0—6歲兒童每年眼保健和視力檢查覆蓋率達90%以上。在檢查的基礎上,依托現有資源建立、及時更新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並隨兒童青少年入學實時轉移。在學校配合下,認真開展中小學生視力篩查,將眼部健康數據(包括屈光度、眼軸長度、屈光介質參數等)及時更新到視力健康電子檔案中,篩查出視力異常或可疑眼病的,要提供個性化、針對性強的防控方案。

規範診斷治療。縣級及以上綜合醫院普遍開展眼科醫療服務,認真落實《近視防治指南》等診療規範,不斷提高眼健康服務能力。根據兒童青少年視覺癥狀,進行科學驗光及相關檢查,明確診斷,按照診療規範進行矯治。叮囑兒童青少年近視患者應遵從醫囑進行隨診,以便及時調整采用適宜的幹預和治療措施。對於兒童青少年高度近視或病理性近視患者,應充分告知疾病的危害,提醒其采取預防措施避免並發癥的發生或降低危害。制定跟蹤幹預措施,檢查和矯治情況及時記入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積極開展近視防治相關研究,加強防治近視科研成果與技術的應用。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中的作用,制定實施中西醫一體化綜合治療方案,推廣應用中醫藥特色技術和方法。

加強健康教育。兒童青少年近視是公共衛生問題,必須從健康教育入手,以公共衛生服務為抓手,發動兒童青少年和家長自主健康行動。針對人們缺乏近視防治知識、對近視危害健康嚴重性認識不足的問題,發揮健康管理、公共衛生、眼科、視光學、疾病防控、中醫藥相關領域專家的指導作用,主動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積極宣傳推廣預防兒童青少年近視的視力健康科普知識。加強營養健康宣傳教育,因地制宜開展營養健康指導和服務。

(四)學生

強化健康意識。每個學生都要強化“每個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意識,主動學習掌握科學用眼護眼等健康知識,並向家長宣傳。積極關註自身視力狀況,自我感覺視力發生明顯變化時,及時告知家長和教師,盡早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和治療。

養成健康習慣。遵守近視防控的各項要求,認真規範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確讀寫姿勢,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每周參加中等強度體育活動3次以上,養成良好生活方式,不熬夜、少吃糖、不挑食,自覺減少電子產品使用。

(五)有關部門

教育部:加快修訂《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等。成立全國中小學和高校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科學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和視力健康管理等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試點工作,強化示範引領。進一步健全學校體育衛生發展制度和體系,不斷完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加快體育與健康師資隊伍建設,聚焦“教”(教會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練”(經常性課余訓練和常規性體育作業)“賽”(廣泛開展班級、年級和跨校體育競賽活動)“養”(養成健康行為和健康生活方式),深化學校體育、健康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校園體育項目建設。推動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加強現有中小學衛生保健機構建設,按照標準和要求強化人員和設備配備。鼓勵高校特別是醫學院校、高等師範院校開設眼視光、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相關專業,培養近視防治、視力健康管理專門人才和健康教育教師,積極開展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管理相關研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全國學校校醫等專職衛生技術人員配備情況專項督導檢查,著力解決專職衛生技術人員數量及相關設備配備不足問題。會同有關部門堅決治理規範校外培訓機構,每年對校外培訓機構教室采光照明、課桌椅配備、電子產品等達標情況開展全覆蓋專項檢查。

國家衛生健康委:培養優秀視力健康專業人才,在有條件的社區設立防控站點。加強基層眼科醫師、眼保健醫生、兒童保健醫生培訓,提高視力篩查、常見眼病診治和急診處置能力。加強視光師培養,確保每個縣(市、區)均有合格的視光專業人員提供規範服務,並根據兒童青少年近視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矯正方法。全面加強全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監測網絡、數據收集與信息化建設。會同教育部組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和視力健康專家隊伍,充分發揮衛生健康、教育、體育等部門和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科學指導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和視力健康管理工作。加快修訂《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等文件。2019年年底前,會同有關部門出臺相關強制性標準,嚴格規範兒童青少年的教材、教輔、考試試卷、作業本、報刊及其他印刷品、出版物等的字體、紙張,以及學習用燈具等,使之有利於保護視力。會同相關部門按照采光和照明國家有關標準要求,對學校、托幼機構和校外培訓機構教室(教學場所)以“雙隨機”(隨機抽取衛生監督人員,隨機抽取學校、托幼機構和校外培訓機構)方式進行抽檢、記錄並公布。

體育總局:增加適合兒童青少年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的場地設施,持續推動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向兒童青少年開放。積極引導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各類兒童青少年體育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冬夏令營、訓練營和體育賽事等,吸引兒童青少年廣泛參加體育運動,動員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廣大兒童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提供指導。

財政部:合理安排投入,積極支持相關部門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完善中小學和高校校醫、保健教師和健康教育教師職稱評審政策。

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嚴格監管驗光配鏡行業,不斷加強眼視光產品監管和計量監管,整頓配鏡行業秩序,加大對眼鏡和眼鏡片的生產、流通和銷售等執法檢查力度,規範眼鏡片市場,杜絕不合格眼鏡片流入市場。加強廣告監管,依法查處虛假違法近視防控產品廣告。

國家新聞出版署:實施網絡遊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遊戲上網運營數量,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

廣播電視總局等部門: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絡、新媒體等作用,利用公益廣告等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宣傳推廣近視防治知識。

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相關部門都要關心、支持、參與兒童青少年視力保護,在全社會營造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專家指導、學校教育、家庭關註的良好氛圍,讓每個孩子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來。

三、加強考核

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負責本地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措施的落實,主要負責同誌要親自抓,國務院授權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各省級人民政府簽訂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責任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逐級簽訂責任書。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嚴禁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片面以學生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將視力健康納入素質教育,將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課業負擔等納入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學校依法依規予以問責。

建立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評議考核制度,評議考核辦法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體育總局制訂,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核實各地2018年兒童青少年近視率的基礎上,從2019年起,每年開展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評議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

責編:顧蓓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92

滬倫通預計年內開閘,多重規則限制“抽水效應”

A股“南北通”之後又迎“東西通”。

證監會8月31日宣布,就《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市場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試行)》(下稱《滬倫通規定》公開征求意見,標誌著中英雙方準備近3年的互通機制終於落定。

“抓緊推進滬倫通各項準備工作,爭取年內推出。”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8月26日代表證監會公開演講時,再次明確了監管層推動滬倫通盡快落地的決心。

內地市場各類主體在經過滬港通、深港通的多年實踐之後,對於滬倫通的推進節奏都抱有較為穩定的預期。對企業而言,最關心兩地市場怎麽通;對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是,A股即將迎來的是“蓄水池”,還是“抽水機”。

“隨著監管層將工作重心向中長期改革傾斜,開放自然是很重要的一塊。初期試點預計不會大躍進,關鍵是先將路鋪好,之後跟滬深港通一樣,再慢慢擴容。”華創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市場關心的“抽水效應”,目前來看不必過多擔憂,無論是監管層的機制設計還是兩地市場估值優勢的差異,都對東向融資有一定限制。

“滬倫”怎麽通

當上海迎來朝陽的曙光,倫敦的人們才剛進入夢鄉。9點30分,A股開市交易,此時倫敦的投資者,才剛過午夜時分。七個小時的時差,成為兩地證券市場最天然的距離。

但是,一張存托憑證(DR,Depositary Receipt)成為架起兩地市場的橋梁。根據設計方案,倫敦交易所上市企業,可以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中國存托憑證,即CDR;同樣,滬市上市公司也可以到倫交所發行全球存托憑證,即GDR。同時,通過基礎股票和存托憑證之間的相互轉換機制,打通兩地市場的交易。

簡而言之,滬倫通下,產品跨境發行、投資者本地交易。據上證所介紹,滬深港通是兩地的投資者互相到對方市場直接買賣股票,投資者跨境,但產品仍在對方市場。而滬倫通是將對方市場的股票轉換成DR到本地市場掛牌交易,產品跨境,但投資者仍在本地市場。

當然,初期設置了較高門檻,兩地交易所都將對發行企業進行“優中選優”。

為了實現滬倫通的平穩起步,目前主要選取在英國市場流動性較好、有較為廣泛投資者基礎的發行人參與東向CDR業務。初期以倫交所主板高級別上市公司為主,上市年限和市值規模應符合一定標準。

試點初期,機構投資者以及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向其指定交易的證券公司,申請參與滬倫通下CDR投資。投資者門檻方面,上證所後續將在業務規則中對適當性管理做具體明確。

“監管層未來可能會以東向CDR對應的基礎股份占發行公司總股本的某個比例,作為上限標準。”新時代證券研究所所長孫金鉅預計,後續創新企業境內發行CDR,也有可能參考這一模式對數量上限進行核準。

西向GDR同樣將開始於高起點。上證所的A股上市公司可以通過發行GDR直接在英國市場融資。這其中,既包括存量股票,也可以使用新增股票為基礎證券發行CDR。但以新增股票發行CDR,需要滿足監管規定對發行人不得出現違規擔保、董監高違法違規等相應情況的要求。

多重“抽水”限制

此次監管規定出臺,滬倫通規則中一大亮點就是采取雙向發行存托憑證的方式,並且雙向交易都能與其對應的基礎證券實現相互轉換,打通兩地市場的交易。

根據方案,倫交所東向發行CDR,只能以存量股票為基礎,暫不允許通過新增股份發行CDR進行直接融資。不過,為了促進交易,監管層規定,將由跨境轉換機構提供業務初始的流動性。

相比之下,上證所A股公司西向業務中,可以通過發行GDR直接在英國市場融資。

同時為了限制跨市場監管套利,初期方案設置了多方面限制。境內上市公司境外發行GDR,納入境外上市框架進行監管;鑒於GDR可轉換為A股在境內市場流通,為防範監管套利,兼顧商業可行性,對GDR發行條件、發行價格、限制兌回期以及參與GDR跨境轉換的境外券商和存托人都作了規定。

比如,一方面,境內上市公司以其新增股票為基礎證券發行GDR時,發行價格按比例換算後原則上應不得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基礎股票收盤價均價的 90%;另一方面,在境外首次公開發行的GDR自上市之日起6個月內不得兌回為A股。

同時,倫交所歡迎上證所主板市值規模達一定標準的公司到倫敦市場發行GDR,但是按照監管規則,西向GDR業務也設置了核發數量上限。

除了上述機制上的限制之外,業內人士認為,從市場構成和滬深港通實踐經驗來看,滬倫通對A股的“抽水效應”也很難出現。

王君分析,滬市與倫敦市場估值優勢領域存在差異,優質稀缺個股可能是兩地投資者在對方市場的共同選擇。

“GDR會不會返回來增大A股的波動性?風險聯動是免不了的,但是相對滬、深港通而言,倫敦與內地關聯性還是比較低的。GDR更多還是與當地市場股票的聯動性要更大。”王君對記者表示,回顧滬、深港通的發展過程,投資者就可以更加心中有數了。

數據顯示,滬港通開通初期滬股通北上資金較多,2016年~2017年期間港股通南下資金較多,但雙向流動的總體趨勢沒有改變,且滬港通交易量逐年放大,沒有出現交易萎縮的情況。

基於穩妥起步,監管層進一步擴大開放。今年5月,將滬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元人民幣調整至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元人民幣調整至420億元人民幣。

王君認為,滬倫通在推動內地價值投資風格的形成上也將發揮作用。“從滬、深港通來看,當時南下資金投資最多的也是騰訊等稀缺藍籌,北向則是選擇折價較大的金融股以及白酒。”他分析,倫敦市場機構投資者較為成熟,對於推動A股趨向價值投資風格的定價將有一定助力作用。

“滬倫通雙向業務均允許DR與基礎證券相互轉換,這將將影響兩地市場的流動性,且可能產生價格聯動。”孫金鉅也認為,根據其他市場現有存托憑證的運行情況,長期來看,存托憑證的價格將與其發行公司所在市場的證券價格趨同,消除了兩地套利的可能性。

創新企業CDR“穩妥推進”

滬倫通CDR的落地,也將為目前正在推進中的創新企業CDR準備提供一定的實踐經驗。

一方面,在申報文件、核準程序、保薦盡調、會計審計安排和CDR數量上限等方面,提供參考;另一方面,此次滬倫通實踐中也將參照境外上市紅籌企業的信息披露規定,推動CDR整體規則繼續前進。

今年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開展優質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幹意見》(國辦發〔2018〕21號)。意見對CDR進行了界定,明確CDR是由存托人簽發、以境外證券為基礎在中國境內發行、代表境外基礎證券權益的證券。

此後,CDR進程提速,尤其是對境外上市的國內創新型企業大開綠燈。6月,證監會發布《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及創新型企業上市的細則文件,支持符合試點條件的紅籌企業率先試水。不久,小米集團就在6月上會接受審核,沖擊首單創新企業CDR。

但在較大爭議中,小米最終宣布推遲發行CDR計劃。在最新的二季度財報會議上,小米方面表示,CDR沒有更新的消息。至此,CDR一路快馬加鞭的推進按下暫停鍵。

“CDR是一種創新,也是在鼓勵企業創新。不過,此前創新企業上市涉及範圍太廣,與滬倫通同步推進兼顧太多,考慮到市場風險偏好和當前的承受能力,節奏上有所放慢。”王君認為,但是政策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不會改變,創新企業上市的方向也不會改變。

證監會8月31日也對創新企業上市做出了最新表態。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2490號建議的答複》中,證監會表示,支持創新企業在境內發行股票或者存托憑證,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舉措,是有效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的重大制度創新。

“下一步,將加強與各地區、各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抓緊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和監管規則,穩妥推動試點工作。”證監會稱,圍繞投資者知情權、分紅權、表決權等各項權利包含的具體內容、保障權利落實的制度安排、權利行使的方式和程序、權利受損後的賠償救濟路徑等,將提出相關政策安排和落實舉措建議,並具體落實在相關試點制度中。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95

長實狠批發水限制 恐減供應 停車場不獲豁免 南昌站即少逾百單位

1 : GS(14)@2010-11-04 23:59:5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104/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長實(0001)執行董事吳佳慶,昨日在賣地後,罕有高調狠批港府收緊「發水」比例,變相令新單位供應量縮減,加上香港土地供應有限,預計更會帶動樓價趨升。吳估計,明年4 月1日收緊發水措施實施後,會令中長線的新單位供應量減少約8%至10%。不過,發展局長林鄭月娥昨晚反駁說,收緊發水後,不會影響香港樓宇供應。


長實執行董事吳佳慶強調,收緊發水的直接後果,是令新單位供應量在未來有機會減少接近一成,從而推高樓價。(郭慶輝攝)


上月施政報告決定收緊「發水」比例,由原來准許發水兩成減少至只准發水一成,並於明年4月1日生效。

港府:不會損樓宇供應

吳佳慶昨午在九龍地皮拍賣會前後,多次向傳媒說,港府收緊發水變相會縮減未來住宅的供應量,進而使香港樓價上升。她說:「以前停車場一向不計算入總樓面面積,如以南昌站項目來講,涉及10萬方呎樓面面積,將要用來起番停車場,不可以用來起樓,這裏估計就已經涉及百多個單位。」現時停車場車位,只要數目合理及運輸署批准,發展商是可以全部獲得豁免樓面,而政府剛宣布的收緊發水規定,明年4月起,地庫停車場仍可獲100%豁免、但地面以上停車場則只可獲 50%豁免。政府此舉是防止發展商興建「蛋糕樓」,借建地面停車場墊高整棟大廈,人工化地「製造」更多高層單位,並鼓勵發展商興建地庫停車場。

吳指出:「地庫停車場是完全不可行,地面停車場有一半樓面要食入(計入)住宅樓面,好明顯這會令供應減少,加上地庫停車場,至少會令建築期推遲一年,終對供應量有影響」。但她認為,向政府提出司法覆核並非建設性做法。「在港府明年落實新發水規定前,現在屬過渡期,對地產商而言,增添不明朗因素,因為「無論市場上、政策上均有一定潛在風險」。

吳佳慶經常陪同長實副主席李澤鉅出席賣地場合,往往充當長實發言人;但吳過往雖基本上是有問必答,但多屬「邊行邊講」,答案亦簡短,而昨日在地皮拍賣前後,二度向傳媒「企定定」詳盡表達意見。

林鄭月娥昨晚出席公開場合後表示,昨日賣地的結果反映政府一貫賣地,並沒有所謂高地價政策。她回應吳佳慶的批評時說,政府提出收緊發水樓面措施,並非要增加樓宇供應,收緊後,亦不會影響樓宇供應。

新地(0016)副主席郭炳江指出,作為地產商當然不希望樓市有泡沫,但他稱從事地產行業多年,未試過同一時間出現這麼多利好因素;不過,他仍強調地產商和有心置業的市民,必須量力而為。

議員籲政府不要「腳軟」

民主黨議員李永達指出,現時各大地產商擁有大量土地,樓宇供應下降,只是因為地產商限制供應數量,並力挺政府不應受到地產商言論而腳軟。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更狠批地產商財大氣粗,以此向政府施壓,「好像興建發水樓是天經地義」。

(明報記者林可為、陳天賜、周偉強報道)
2 : 龍生(798)@2010-11-08 15:36:16

呢的人真係正仆街!!! 點解生個仔出黎居然仲有屎忽架! 天理何在呀!!
3 : GS(14)@2010-11-08 21:24:42

連呢D人渣道理都講得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20

上車限制多 有辣有唔辣 買公屋得豪宅

1 : GS(14)@2011-02-17 23:02:26

2011-2-12 iM

香港的冬天,正值新加坡的夏日。

獅城四季如夏,樹葉都是綠油油的。巿面秩序井然,數量佔了整個樓巿八成半的政府公屋(當地稱為「組屋」),外牆髹上了搶眼的油漆,一幢幢猶如鮮花盛放在路上。那種高調的姿態,讓人有點意想不到。

組屋不是貧富的分野,而是新加坡政府鼓勵國民齊齊「上車」的國策。組屋由政府籌劃興建保養維修,每兩三載便重新粉飾外牆,現金補貼達樓價四成之多,務求逗國民上了車就別下車,別搞轉讓也不要炒賣圖利,好好的安居樂業。

本刊記者遠赴新加坡直擊當地人的「上車」故事,當香港「蝸居」處處而獅城卻滿目「安居」的笑臉時,星洲人「上車」背後原來也掣肘重重,同樣負債纍纍,屋債普遍一孭30年,最大噩夢是失業斷供,前功盡廢。

組屋9年升65% 上車容易轉車難

夜晚10時,記者來到Kallang區。沿途經過一幢幢組屋,拐好幾個彎,才找對了地址。走在組屋的平台,耳朵傳來鼎沸人聲,遠處燈火通明,一家街坊食肆竟開在供居民休憩的大堂上,老闆落力招呼,陣陣飯香飄來。大堂每隔幾米就亮起一枝光管,簡陋但開揚。紙皮石牆身還黏住了一只壁虎,是一個典型的公屋排場,自有一股亞熱帶的草根風情。

這是小夫妻Eugene和Katherine9年前花了大概30萬新加坡元(約180萬港元)買入的二手公屋,樓齡37年,由政府承辦興建。記者登門造訪,客廳漆黑一片。1,300平方呎的大房子,鋪了深褐色柚木地板,牆上裝了一個八爪型款式燈罩。

「劈啪」按下電掣,黃澄澄的鎢絲燈光一傾而瀉,倒映牆上,恍如開出了一朵花,很教人驚喜。唱碟機正播放?一首國語老歌,聽不出年代,但那種婉約的鬱鬱的唱腔,一聽就知是上世紀的繞樑之音。

從老歌裏走出來相迎,頭上頂?棒球帽的Eugene竟年輕得很,他靦?一笑,給記者送來一杯冰凍的葡萄汁。在四季如夏的新加坡,大概沒有人會替客人奉熱飲。

鍾情組屋夠寬敞價錢平

Eugene是室內設計師,花了很多心思打做這一家豪華公屋。他把室內原有的牆壁推倒,物業變成兩廳兩房。他還刻意在家裏拉起幾根方型柱子,增添視覺玩味。很有藝術家脾氣的他鍾情椅子,屋內傢俬簡單,卻擺放?近十張平均幾千塊美元的Designer Chair。總之置身屋內,你難以跟樓下雜七雜八的油煙味,以及只作了基本批盪的屋?大堂拉上關係。

太太Katherine在一家跨國電訊科技公司當業務發展經理,她說新加坡人人都住組屋,除非是富豪級,才有能力買私樓。「私樓基本售價過百萬元(逾 600萬港元),面積大大不如組屋。這屬於舊式而且樓齡較高的組屋,我們喜歡舊樓不好新樓,是因為舊屋設計較寬敞,位置較近巿中心,新建的一手組屋通常較偏遠。」

香港人都貪新厭舊,買屋當然鍾情一手樓;樓齡高達37年的,大概殘舊剝落如戰前物業。但新加坡政府每兩三年便重新粉飾組屋外牆,並且定期更換水管和進行執漏,所以二手組屋一般樓齡皆有二、三十歲,卻簇新得很,而且這些舊樓還較新建組屋貴四成。原因是政府對購買新建組屋有較多規條,包括國籍和入息限制(夫婦月薪不超過8,000新加坡元,約4.8萬港元),但同時卻提供約樓價四成的現金補貼,催谷國民「上車」。

兩口子最後還是選擇購買二手組屋,攤分30年還款,利率以2.4%計算。新加坡政府為著獎勵他們住在父母居所兩公里範圍內,故減免其樓價四成,換言之他們少付了4萬新加坡元(約24萬港元)。

Katherine笑?說:「我們選擇住址時以此為首要!政府政策還規定我們於5年內不能搬走,否則要將4萬元償還給政府呢!」

「買樓公積金」八折支薪

兩人同為「七十後」,回首當年「上車」時年紀尚輕,要繳付約兩成首期的壓力不輕,絕不見得比香港人買樓容易。但新加坡總給人一種易上車的感覺,關鍵之處可能在於他們的公積金制度(CPF)。

Eugene跟Katherine每月的兩成薪金,都被自動轉帳至CPF帳戶,裏面的錢不准提取,被規定作買樓、醫療和退休之用。而這個公積金帳戶同時獲得僱主每月達15.5%的供款,換言之,CPF帳戶一個月的進帳,足為每月薪酬的35%。

以新加坡大學畢業生起薪點2,800新加坡元(約6,800港元)計算,他們每月只得八折支薪,兩成約560新加坡元(約3,360港元)被收納至CPF 戶口,僱主供款為434新加坡元(約2,604港元),帳戶每月便有高達994新加元(約5,964港元)的公積金存款。

而這個帳戶還得享政府擔保的零風險利息2.5%,當達至某個規定的存款額時,還會獲得政府額外派息。至於帳戶被指定的3種用途,則各有最低存款規定,打工仔必須滿足了最低存款要求後,才能自主的分配存款比例。

而彼時當他倆購買房子時,便是透過這個帳戶繳付首期,而從沒有掏過一分錢現金支付。至今Katherine兩口子尚餘21年的供款期,但他們卻不覺得供樓吃苦:「我們早習慣八折支薪,以及高稅率政策,打從第一天工作已經如此。我們每月真正收到的人工只有月薪五成左右,習慣了以後,並不覺得甚麼。」

規定買樓呎數杜絕炒賣

其實不止香港樓價?升,新加坡物業價格同樣瘋狂。根據資料,新加坡樓價於1997年一度去到高峰,跟香港一樣受亞洲金融暴影響,樓價其後一直回落,至 2002年跌至新低,價格持續徘徊幾年以後,約2005年開始便一直沿上升軌狂飈。5年幾之間,漲幅高達六成以上,尤其是金融海嘯結束後至今,升幅更達兩成。

兩人買入這間房子9年,現已由當日的30萬新加坡元(約180萬港元)升值六成半至50萬新加坡元(約300萬港元),運用香港人的投資思維,當然是套現離場一筆過大賺20萬新加坡元(約120萬港元),但基於新加坡獨特的樓巿情況和政府的嚴格監控,轉手賺錢竟然不在Eugene和Katherine的考慮之列。

「我們不會這樣買樓賣樓賺差價的啊。因為買賣樓宇的規限多,而且二手組屋價格升得太貴,同等價錢我們絕對買不回這個質素的房子。我們不買新建組屋,又負擔不來私樓的話,基本上沒甚麼選擇。所以沒想過要轉手賺錢。」

香港人最怕地產商賣發水樓,但佔新加坡整個物業巿場達八成半的組屋,政府都是幕後話事人,故此從來不會出現「呃秤」事件。組屋面積大細一定「足秤」,沒有窗台也沒有會所「發水」,每個屋苑外表設計不一樣,但都有公園等基本設施。而屋苑居民的種族也在政府計算之內,按照全國人口的比例將住所售予不同族裔,以達至一個「和諧」數目。

購買和居住組屋限制多多,大大打擊國民的炒賣意慾,惟涉足私樓巿場藉買賣套利,對Katherine來說也是不切實際。原因是政府規定擁有組屋的國民不能同時擁有私樓,二者只能擇其一,除非以公司名義購買才可行。但任何買入私樓者,若在4年內轉售,便需繳由4%至16%不等的印花稅,可見新加坡政府為?規限樓宇只售予用家、而杜絕一切炒賣的措施,已成為一等一的國策。

政府致力安居人民安心

香港人呻上車難,對於新加坡這對小夫妻來說,兩人每月須償還1,000新加坡元(約6,000港元)的樓宇貸款,全數由公積金戶口轉帳。

Katherine吐吐舌頭道:「新加坡人同樣是負債纍纍的,房屋貸款通常30年,還有高稅率,以及供款公積金等。新加坡的『八十後』買樓比我們貴得多,所以他們通常買新樓,而負擔不起二手樓,但普遍來說實在不會擔心無瓦遮頭……」

讓國民安居是國策,故此新加坡人上唔到車而窩居「籠屋」的情況,幾乎不太可能發生,只是住屋同樣佔了他們開支的一大部分,擔子一點不輕,「We are forever in debts,好的是已經習慣了。」

...................

Case 1 Katherine˙Eugene

房屋類型:37年樓齡二手組屋

2001年:180萬港元買入

2011年:現值300萬港元

貸款年期:30年(年利率2.4%)

每月供款:6,000港元

面積:1,300平方呎

居住人數:夫婦二人

----------------------------------

非國民住宿限制多

二人剛抵?新加坡幾個月,之前一同居於西非國家尼日利亞,Randy是派駐當地的記者,Emma則在這個貧窮國家進行發展工作。一天夜晚他倆被AK47槍聲驚醒,始發現這個地方對於寶寶來說似乎很危險,Randy遂向公司提出調派新加坡,並會於此地居住兩年。

Emma一臉驚詫的道:「新加坡的樓價足可媲美倫敦,讓我們非常震驚!」由於兩人不是國民也非永久居民,故此在新加坡買樓限制很多,也沒能得享任何優惠和補貼,所以租樓成為了唯一選擇。

而基於他們的國籍身份,兩人不符合資格租住組屋,不得不涉足昂貴的私樓巿場,「比較近巿中心的每月大概5,000新加坡元(約3萬港元),這裏偏離巿中心也離地鐵站較遠,所以才較便宜,否則真的負擔不來。」

...................

Case 2 Randy˙Emma

(路透社駐新加坡記者)˙(救援組織發展工作)

房屋類型:私人樓宇

2010年:月租1.8萬港元

面積:1,000平方呎

設施:泳池、會所

居住人數:夫婦、兩歲兒子

----------------------------------

結婚為上車早買多優惠

想買樓卻沒錢付首期,遲遲上唔到車,令香港女生遲遲未肯披嫁衣裳。新加坡為了鼓勵結婚與生育,想出絕招一條,就是規定購買組屋的國民必須為21歲以上已婚夫婦,才合符資格上車,否則單身人士必須等到年屆35歲,才能真正做個有殼之人。

當香港人都為?結婚而買樓時,新加坡處處都是為了買樓而結婚的後生仔。Marcus13年前已經晉身為組屋業主,彼時他23歲,身邊有拍拖的朋友都趕結婚,為的就是快快上車當業主,否則再待幾年若加薪太快,入息超過政府規限的話,便會錯過很多買樓的優惠措施。故此當香港學生哥21歲大學畢業愁出路的時候,新加坡年輕人愁的竟是買屋要買哪一區。

23歲結婚挑近父母屋苑

「我買這個房子的時候,樓價為20萬新加坡元(約120萬港元)。我23歲立即結婚,那時不過工作了一年就上車了,結婚老實的是為了買房子呀。」Marcus說?跟太太相視而笑,他現已是兩女之父,生活重心凡事以妻兒為先,盡管年紀輕輕,卻是個老成的爸爸。

由於兩人皆是首次置業,故彼時購買二手組屋即獲政府獎勵5萬新加坡元(約30萬港元),但條件是餘生不能購買新建組屋,否則須將獎金償還。最後房子折實 20萬新加坡元(約120萬港元),攤分25年償還,Marcus每月跟太太合共供款700新加坡元(約4,200港元)。

隨?女兒長大,Marcus心思思想換樓,但他的選擇有限,只能購買私樓或者二手組屋,說?他瞪大眼睛:「所以我是誓死不會買新組屋的啦!」

新加坡的私樓巿場分為政府跟私人地產商合建模式(EC),以及純地產商興建的樓宇,前者樓價比後者便宜。思前想後,Marcus決定買入簡稱EC的物業。

愈早結婚愈多特別優惠

以EC每平方呎賣450新加坡元計,要買得他心儀的單位,大概要花80萬新加坡元(約480萬港元)左右。基於政府規定國民不能同時擁有組屋和私樓的政策,若他買入了私樓後,須於半年內售出其組屋單位,「我現在盤算的是,當這個組屋升至大概35萬新加坡元(約210萬港元)時,對我來說便是合適的價錢賣出,好補貼我買私樓的費用。」

彼時23歲工作未及一年便能夠買入人生第一個磚頭,是因為得到政府大量補貼以及得享低息貸款,Marcus甚至毋須繳交首期便輕易上車,故此唔夠手期買樓從來不是他的噩夢:「重點是你要年輕,工資仍然很低之時,又結了婚,就能符合很多特別的資格,獲得優厚的政府補貼而上車。所以買唔到樓住實在不會是我的憂慮!」

新加坡人真正的安居噩夢,應該出現在上了車以後:「我們兩夫婦最擔心的,是不能失業。因為買樓的擔子一背上了就卸不下來,對我們來說,keep住有份工,每月可以定期還錢,才最是重要。」

...................

Case 3 Marcus‧Josephine

(廣告業)˙(家庭主婦)

房屋類型:二手組屋

1998年:120萬港元買入

2011年:現值180萬港元

貸款年期:25年

每月供款:4,200港元

面積:1,200平方呎

居住人數:夫婦、一名傭人、兩名女兒

----------------------------------

房策 多得記不住

新加坡出生率極低,加上其行之已久的優生學,故國策之一是鼓勵國民快快結婚、早早生育。Wilson夫婦同樣廿歲出頭便拉埋天窗,並立即買樓成為有殼一族。當年他買樓時獲得政府補貼18萬港元,但條件是起碼住夠10年才能轉讓,如今他們安居12年,房子升值逾百萬港元,但他們卻仍然眼觀鼻鼻觀心沒想過樓換樓。

Wilson:「政府推出的打擊炒樓措施很多很多,感覺上幾乎每個月都有新招,房屋政策多得讓人記不住。最近一招是規定不准同時擁有私樓和組屋。能否上車確實不是我憂慮的東西,十幾年前買入這間屋也不覺得太吃力,地方也大,就算現在樓價狂升,我也沒有想過要賣樓圖利,因為這樣做的話你會發覺規限多多,讓人打消這個念頭。安安穩穩住就好了。」

...................

Case 4 Wilson‧Karen

(五金生意)˙(護士)

房屋類型:二手組屋

1999年:248萬港元買入

2011年:現值360萬港元

貸款年期:30年

面積:1,400平方呎

居住人數:夫婦、三名子女、兩名傭人、祖母

----------------------------------

生活簡單 物慾減少

單身人士如想在新加坡獨居,必須年屆35歲以後,才獲准許買組屋自住,否則並不符合上車資格,原因是政府鼓勵結婚生育,故對於遲婚一族來說,上車特別困難。

不過港女Yvonne依然鍾情新加坡,認為星政府的家長式管治,比香港議而不決要討好得多,對移民生活非常滿意,「在香港生活很緊張,壓力大,便不斷消費麻醉自己。後來覺得整個生活狀態有問題,有一次來新加坡探朋友,發現自己比較喜歡這裏的生活,便申請移民,直至6年前來報到。在香港一直儲不到首期上車,這裏的公積金僱主供款多,個人入息兩成也要上繳,變相迫自己儲錢,而生活簡單了亦令物質慾望減少,前兩年終於買到樓,已決定在新加坡安居。」

...................

Case 5 Yvonne

(香港移民,從事Marketing)

房屋類型:二手組屋

2008年:192萬港元買入

2011年:現值252萬港元

首期費用:30萬港元

供款年期:15年

面積:1,000平方呎

居住人數:一人

----------------------------------

香港樓市的NO return!

坊間似乎都喜歡將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的樓巿進行比較,認為港府該仿效獅城模式。但曾經在該地著名的東南亞研究所當過訪問學人,由此而愛上獅城,並一度在當地買過一個組屋單位,打算日後退休養老的香港大學社工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見圖)直言,香港已經「No return」,而獅城也不是好的模仿對象。兩個地方人民性情素養大不同,根本無從比較。

政治產物 Vs 商業結果

新加坡已被打造成一塊「人人有車上」的樂土,「上車」是其房屋政策的核心思想,甚而已達到國策層面,不容有失。故此獅城樓房買賣規條繁複瑣碎、限制亦多,以盡量確保所有人上了車就不落車,減少一切轉讓炒作的可能。

周永新說,新加坡組屋是政治產物,香港樓巿是商業結果。前者透過全民的公積金計劃供樓,公積金?弗人是政府,政府收了國民供款後便用來建屋、建機場,政府組居佔了八成半,羊毛出自羊身上。後者的強積金計劃?弗人是銀行和金融機構,樓巿逾半是私人發展商推的單位,兩者國情完全不同。

他舉例,獅城的親政府議員會以「組屋翻新」為競選大綱,以此作為「箍選票」的條件,他們並會經常使用組屋的空地大堂搞政黨活動,是以反對黨在政壇上總難以立足,也可見組屋的政治意味。

「我們不可能學新加坡的。香港樓市模式是No return的東西,房屋政策沒可能重新規劃,一改就是牽一髮動全身,沒可能。」

自由受損 Vs 安居樂業

在獅城安居看似容易,但實際上買賣物業的自由卻諸多限制,例如單身人士被限制買樓,直至35歲才解禁,看在香港人眼裏似乎難以接受。但周永新笑言,幾乎所有調查都顯示,房屋、教育、醫療、就業、經濟等,永遠都是巿民關心的Top 5,所謂犧牲了的自由,其實九成人都不在乎,故此他相信不論是星州人還是香港人,置身這個環境都不會認為自由受損,相反會頗為享受安居政策。

不過,周永新最後卻賣掉了該幢獅城物業,原因是組屋限制多多,他寧願早點脫手,「如果我安於做一個研究型學者,不批評社會政策,我是寧願在新加坡安居,而不揀香港的。」

﹏﹏﹏﹏﹏﹏﹏﹏﹏﹏﹏﹏﹏﹏﹏﹏﹏﹏

10絛新加坡家長式「上車」校規

(1)必須為年滿21歲的已婚夫婦,或者與父母或子女共同申請

(2)任何未婚的單身人士如想購買組屋自住,必須年滿35歲才合乎資格,並且只能購買二手組屋,不能購買新建組屋

(3)購買新建組屋能享多項優惠,包括比巿場低的貸款利率(介乎1%至2%),以及高達九成的按揭,但一生人只能循此方法借貸兩次

(4)若為首次「上車」的夫婦,政府會提供多項折合約四成的樓價補貼

(5)一對夫婦一生人只能購買新建組屋兩次,以防補貼優惠被濫用圖利

(6)若購買的組屋單位鄰近父母居住範圍,可獲最少1萬新加坡元的現金回贈

(7)新加坡打工仔每月的兩成月薪被自動轉帳至公積金戶口內,其中一大部分被規定作買樓之用,藉此降低國民上車壓力。故此他們的供樓款項皆透過戶口進行,一般情況毋須繳付現金

(8)不能以個人名義同時擁有組屋和私人住宅,也不能同時購買兩間組屋,政府藉此規限買樓者皆為自住用途,杜絕炒賣

(9)若夫妻二人離婚,不論是否育有子女,政府皆規定須於6個月內將組屋賣掉搬出

(10)凡有賣樓打算,必須邀請官方人員為單位定價,確保政府有效掌握組屋賣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18

現代教育遭申請限制令

1 : GS(14)@2011-08-11 22:47:1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513857
【本報訊】上巿僅個多月的補習社現代教育,日前遭律政司入稟高等法院申請限制令,同案另涉三間公司,但法庭文件未有透露詳情,案件今閉門聆訊。有律師估計背後很大機會涉及刑事,而限制令是為了阻止被告一方調走資產,或希望保存證據。
2 : Sunny^_^(11601)@2011-08-11 23:19:11

嘩,律政司喎,睇來唔少野呀
3 : 清風詩人(3217)@2011-08-11 23:27:34

甘既野都可以上市....
4 : Hierro(1191)@2011-08-11 23:39:54

留名,等睇戲
5 : terryyim(13133)@2011-08-11 23:52:50

依間野不嬲都多古惑野
或者咁講,全行都唔乾淨
6 : 龍生(798)@2011-08-11 23:55:20

但要律政師出手, 照計真係想咬佢了, 刑事案, 無咁易甩身的

文魚估下佢衰乜丫?

但個價仲幾硬喎, 真係圍得咁乾?
7 : Hierro(1191)@2011-08-11 23:55:56

6樓提及
但要律政師出手, 照計真係想咬佢了, 刑事案, 無咁易甩身的

文魚估下佢衰乜丫?

但個價仲幾硬喎, 真係圍得咁乾?



呢d 野,唔好係網上講
8 : Sunny^_^(11601)@2011-08-11 23:56:33

6樓提及
但要律政師出手, 照計真係想咬佢了, 刑事案, 無咁易甩身的

文魚估下佢衰乜丫?

但個價仲幾硬喎, 真係圍得咁乾?


關唔關名師用past paper唔比錢呢?
9 : 龍生(798)@2011-08-12 00:09:12

我反而估佢係咪偷卷黃左, 或者同出卷員食飯俾人影相錄音....

以前就icac....上左市, 唔係咁簡單....
10 : 清風詩人(3217)@2011-08-12 00:10:16

9樓提及
我反而估佢係咪偷卷黃左, 或者同出卷員食飯俾人影相錄音....

以前就icac....上左市, 唔係咁簡單....


x2
11 : Sunny^_^(11601)@2011-08-12 00:14:59

9樓提及
我反而估佢係咪偷卷黃左, 或者同出卷員食飯俾人影相錄音....

以前就icac....上左市, 唔係咁簡單....


現代都唔係中好多喎.英皇仲多呢
12 : GS(14)@2011-08-12 07:49:40

佢話收唔到野bor,上網先睇到
13 : Ar Yan(11362)@2011-08-12 09:26:53

唔通半年到無就.......
14 : GS(14)@2011-08-13 12:48:07

今日老細又話封錯野
15 : Ar Yan(11362)@2011-08-13 12:50:29

14樓提及
今日老細又話封錯野


睇信報講,好像懷疑有內鬼用左舊公司個名,所以出事

內鬼可以有好多意思架~~~
股票這行,邊個係人邊個係鬼,唔係咁易睇得出
16 : GS(14)@2011-08-13 12:51:11

有錢加上一個獨特的環境,甚麼人都變壞
17 : passport(1491)@2011-08-14 08:04:20

留名,等睇戲
18 : GS(14)@2011-08-14 18:02:57

呢場戲好睇好睇
19 : Sunny^_^(11601)@2011-08-14 18:05:56

18樓提及
呢場戲好睇好睇


但係佢講到唔關佢事
20 : GS(14)@2011-08-14 18:06:25

19樓提及
18樓提及
呢場戲好睇好睇


但係佢講到唔關佢事


唔係點呃到呀
21 : Hierro(1191)@2011-08-14 19:40:18

18樓提及
呢場戲好睇好睇


若這真是一個局的話
實在太高
22 : GS(14)@2011-08-14 19:44:01

又唔好話是低級錯誤吧
23 : Ar Yan(11362)@2011-08-14 19:45:36

22樓提及
又唔好話是低級錯誤吧


我只係關心佢會唔會破紀錄~~~~
24 : Sunny^_^(11601)@2011-08-14 19:46:25

23樓提及
22樓提及
又唔好話是低級錯誤吧


我只係關心佢會唔會破紀錄~~~~


破紀錄?破咩紀錄呀?
25 : GS(14)@2011-08-14 19:49:33

23樓提及
22樓提及
又唔好話是低級錯誤吧


我只係關心佢會唔會破紀錄~~~~


停牌封艇
26 : Sunny^_^(11601)@2011-08-14 19:50:54

25樓提及
23樓提及
22樓提及
又唔好話是低級錯誤吧


我只係關心佢會唔會破紀錄~~~~


停牌封艇


佢都冇停牌...話說係唔係有隻洪良既,好似都好快停牌左.
27 : GS(14)@2011-08-14 19:51:39

剛剛話無事
28 : 清風詩人(3217)@2011-08-14 20:03:2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814004_C.pdf
於2011年8月14日上午,本公司接到香港海關發出日期為2011年8月13日的函件,表示
上述銀行賬戶屬於一間海外註冊公司,而該公司的公司名稱與現代教育香港於2004
年6月前的舊名稱相同,香港海關並指出該海外公司(即Noble Spirit )與現代教育香港
並無關連。函件亦確認,於2011年8月13日,律政司已向香港高等法院作出申請,而有
關現代教育香港的所有資料亦已獲批准從上述限制令中刪除
29 : Ar Yan(11362)@2011-08-14 20:06:09

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 ... id=449649&rtd=22592

吳錦倫強調,該公司的名稱雖與現代教育香港於2004年6月前的舊名稱相同,但上述戶口決非現代教育持有。
執業律師形容事件離奇,指出以公司名義在銀行開戶口涉及多項文件,不排除事件或涉及「內鬼」。
30 : 龍生(798)@2011-08-15 15:07:56

即係海關搞錯左?
31 : 拔刺者(4132)@2011-08-15 18:56:35

證監及有關當局,是否有名無實,看看此股日後發展便知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748

證監會已向明富環球香港有限公司發出限制通知書

1 : GS(14)@2011-11-01 21:30:53

http://www.hkex.com.hk/chi/newsc ... 11/111101news_c.htm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全資附屬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聯交所)、及香港期貨交易所(期交所)及其相關結算所已獲悉,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今天(星期二)已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04、205及206條向明富環球香港有限公司(明富環球香港)發出限制通知書。

據有關的限制通知書,明富環球香港獲准為其於香港交易所中央結算系統的證券交易交收;亦獲准依照其客戶的指示並得到其客戶的同意,替其客戶將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的未平倉期貨及期權合約有秩序地平倉,或將有關倉盤轉移,而有關倉盤的平倉或轉移須於2011年11月4日辦公時間結束前完成。

此前,明富環球香港已一直將其未平倉合約倉盤有秩序地平倉,亦一直履行其對結算所的財務責任。

明富環球香港今天較早前已主動要求暫停其在證券及股票期權市場的交易。香港交易所隨即暫停該公司登入證券及股票期權市場交易系統的權利。

香港交易所與證監會及明富環球香港管理層一直保持聯繫。

香港交易所會繼續密切注視明富環球及明富環球香港的事態發展,並會按最新的資料及情況判斷是否需作進一步行動。




2 : 200(9285)@2011-11-01 21:51:40

有買家就好了‧
3 : GS(14)@2011-11-01 21:59:00

唔明你講甚麼
4 : GS(14)@2011-11-02 22:38:1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763431
曾任高盛高層的明富環球主席,銳意把該行變成小高盛,於是大搞投資銀行業務,招兵買馬之下,不少本港股壇精英也歸入明富麾下,如今公司生死未卜,心情可謂十五十六。
其中最百般滋味在心頭的,要數剛於去年由建行跳槽明富環球出任大中華房地產研究部主管的顏偉洪, Adrian歷任百富勤及貝爾斯登的分析員,兩家大行均先後在亞洲金融風暴及環球金融海嘯中沒頂,想不到今次又被歐債危機波及,果真禍不單行。
精研香港樓市及地產股的 Adrian,正準備緊一份關於香港新房屋政策的研究報告,家是否可以發表都係未知之數。
滙控目標$30報告惹關注

至於明富環球另一猛將──亞洲金融研究部主管陳昔典,原來亦曾於海嘯期間任職貝爾斯登分析員,上個月還因為發表滙控( 005)見 30元的研究報告,引起廣泛關注, Steven當時指歐債危機將對滙控有大衝擊,想不到滙控股價 10月大反彈,但其寶號反而先行捐軀。
近 10年金融市場危機一浪接一浪,從事金融業這一行,有時真係今日唔知明日事,只能好天斬埋落雨柴。
5 : GS(14)@2011-11-02 22:39:17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5625

由 Richie » 週三 11月 2日, 2011年 6:48 am
近日聽到明富環球爆煲,立即令我想起10月初時,有條友譁眾取寵,唱衰匯控因歐債負累,將要跌至30元.條友正正係來自依間把靶投行. 初時聽明富個名,都唔知係乜水, 道富、富達就聽過, 心諗哩間明富都係吹水唔抹咀,博出位居多. 近日再睇報導,上至CEO,下至昏析員, 間行請埋啲咁質素嘅人,唔怪得知要執笠! 唱衰匯控嘅理據,反而先成為佢間行執笠嘅原因. 自己都顧唔掂反而去唱衰人,真係現眼報.

睇得多新聞報導,感覺投行真係有好多神棍博出位,仲要係扮到好專業嘅持牌騙子, 專在市場情緒恐怖時加多幾腳唱淡,若是機構,則從中圖利; 若是個人,則沽名釣譽.

記得09年初,經常聽到一個財棍嘅名字: 黃元山. 自從佢譁眾取寵同羅家聰鬥唱淡之後, 我就覺得條友直頭係神棍,講到自己好似蒙神明啟示一樣,批死匯控會跌破供股價,甚至一兩年後跌破10蚊. 兩年半以來,匯控不但從未跌破供股價,兩年半後的今日仍然比供股價高出一倍以上. 今日, 黃元山總算後繼有人!

明富執笠之後,我諗條茂利陳都唔駛再撈番本行,冇人敢請佢,做財演都未必得.
6 : GS(14)@2011-11-02 22:39:29

由 hw » 週三 11月 2日, 2011年 9:13 am
Steven 係 HKMA 出身, 佢份 report 擺明係搵工之作, 有前輩都讚佢 macro 果部份有d料既. 不過間野幾個月前已經知唔掂, 所以出份野博 attention姐. 但係佢又係幾黑仔, 過去幾年有3間摺埋既i-bank, 佢中左兩次.
7 : GS(14)@2011-11-02 22:39:46

阿力cool » 週三 11月 2日, 2011年 9:29 am
明富香港資深分析員三歷投行倒閉

【明報專訊】明富環球申請破產保護,去年底才招兵買馬的港股研究部前途未卜,其中資深地產分析師顏偉洪更是3次遇上任職的投資機構倒閉,嘗盡金融市場的變幻。

有他的同行表示,顏偉洪是一位為業界敬重的「老行尊」,平常一副「撲克面」,但分析理據紮實。

顏偉洪行內有名望「老行尊」

本報昨致電顏偉洪,他稱當時不在辦公室,也不方便透露明富的情?。顏偉洪的事業發展,跟香港很多的股民的經歷如出一轍。先是1998年初遇上亞洲金融風暴,顏偉洪當時任職百富勤,一夜間因為炒輸韓圜而倒閉,公司輾轉被法巴收購。百富勤倒閉,但他仍在法巴研究部工作直至2006年,才過檔德銀再到貝爾斯登。

2008年3月,貝爾斯登在美國次按危機中倒閉,被摩根大通收購,當時在貝爾斯登任職地產研究主管的顏偉洪「工駁工」,6月即轉投建銀國際。至去年底,他跳槽明富。

顏偉洪2009年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做了分析員已經20多年,事業變成次要,開始更?重善用人生。
8 : GS(14)@2011-11-02 22:40:04

文章由 KelvinY » 週三 11月 2日, 2011年 9:49 am
其實,都無乜人睇得明歐洲單野內裏盤數係點,你又 sure HSBC 會無事?

hw 大大都係睇得深入,知道原來係用黎做廣告 :bbs46: :bbs46:
9 : GS(14)@2011-11-02 22:50:4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1102/News/ea_ggd1.htm
據了解,明富向監管機構申報在港沒有從事坐盤交易,同時明富的交易紀錄顯示客戶全為機構投資者,沒有散戶,但可能有個別客戶,透過其他投資銀行,在場外買入明富提供的結構性產品。

本報記者昨早試圖前往明富環球於香港的分公司,發現該公司所在的皇后大道中100號寫字樓「守衛森嚴」。不僅一踏進電梯大堂便有保安詢問前往層數及拜訪哪間公司,記者如實告知後,保安亦要求記者往接待處登記。接待處人員得知是記者之後,率先表示不歡迎採訪,覑保安將記者請出大門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4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