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走出實驗室,中美專家呼籲通用性AI與細分行業相結合

谷歌在這兩天的I/O開發者大會上發布的一系列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成果令人唏噓人工智能對人類未來生活產生的顛覆性影響。但怎樣的人工智能產品才能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

對此,學界和產業界在5月10日蘇州召開的一場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上給出了建議性的方向。微軟、英特爾、英偉達等全球科技巨頭以及西門子、施耐德等全球工業巨頭參與了這次大會。

開發對人類有用的技術

人工智能通過軟件能讓計算機模擬人類智慧,識別或處理包括圖像或者語言在諸如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專家們一致認為,人工智能對於全球行業的發展無疑擁有巨大的潛力,但目前這項技術仍然處於發展的試驗階段,還有待與產業進一步結合,以發揮更大的價值。

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副主任Polina Golland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不應該盲目地開發技術,而是要開發對人類有用的技術。醫療影像與AI的結合是未來的一個大方向,學界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如何從有限的數據,而不是大數據中做出分析。”

業界一致認為,醫療是人工智能的應用中最容易產生價值的領域。蘋果的頂級設計師John Ive近期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蘋果手表從最初面世起,就一直定位在一款醫療健康設備。

“健康絕對是蘋果手表最早期以及最重要的關註點。”Ive表示,“蘋果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建立起基於健康的這款設備。”如今,蘋果手機已經用於心臟疾病的監測和研究。保險公司也通過蘋果手表為用戶提供健康方面的專業項目。

蘋果北京研發中心機器學習專家郭迪博士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個顛覆性的技術一定會在數據方面展開,手機的傳感器為數據的收集提供無限的可能性。”針對人工智能應用到實際領域遇到的瓶頸,郭迪說:“智能手機的計算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的挑戰是數據如何方便地實現遷移。”

西門子集團執行副總裁Norbert Gaus博士呼籲:“行業的專家應該多與AI專家一起合作,從產品的設計、生產、制造的各個階段共享數據,並建立起有效的機制把這些知識點結合起來,嵌入大數據學習。”

Gaus同時強調,數據不夠本身是一個瓶頸,而且企業將長期面臨這個問題,如何把學習能力加到人工智能當中是一個現實的挑戰。此外,人工智能還需要能夠被解釋,讓更多人了解並且接受。

寒武紀創始人CEO陳天石對此表示贊同。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產業方面,我認為需要把通用性的AI和具體細分行業連接,這樣才能產生革命性的技術。”陳天石表示,寒武紀的芯片仍是相對通用的芯片,非常需要行業提供知識以提升其專用性。

在談到人工智能的下一個革命性的突破時,陳天石認為:“從學術角度來看,機器學習經過長期的發展,在感知方面已經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比如在解決語音、視覺的辨識和自然語言處理的部分,下一個重要的技術突破將產生於認知方面。”。陳天石透露,寒武紀也在多模態的智能處理技術方面加強投入。

中美人工智能競賽瞄準制造業

專家們同時強調,中美兩國正在進行人工智能的一場大比拼。據《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白宮即將與本周四召開一場人工智能大會,以支持這項先進技術的發展。

根據白宮草擬的一份議程,這次會議將吸引美國已經使用人工智能的工業領域企業的關註,以提升技術並惠及美國人民和美國工人。這些行業的參與者將給出聯邦政府建議,以便保持美國在人工智能發展和部署方面的領先地位。

據了解,包括亞馬遜、Facebook、谷歌、英特爾、微軟、波音、GE、福特等40多家科技和行業公司將會參與這場人工智能大會。

盡管人工智能的質疑者認為這項技術將造成失業等社會危機,不過,白宮更加關註人工智能的好處。行業領袖們將會聚焦人工智能在專門領域的應用,包括食品、農業、能源、制造業、醫療、金融服務業和交通運輸物流等領域。白宮也在努力把人工智能從業界推向更廣泛的公眾群體。

谷歌的I/O開發者大會讓世人見識到人工智能的強大。對此,小米生態鏈企業釹媧創造創始人CEO郭柳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谷歌在AI交互軟件方面已經能夠做到沒有對手,但是在機器人制造等硬件方面,中國公司更有競爭力。”他舉例稱,比如中國的機器人公司優必選的估值已經超過50億美元,該公司就是受益於中國相對低廉的制造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44

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 東盟將是投資亮點

第十四屆文博會剛剛落幕之際,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的話題也備受關註。

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近年來去國外投資並購的案例越來越多,但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會涉及當地文化傳統、習俗等多方面因素。其中,法律風險可謂最大的風險之一。文化產業律師的角色也因此改變。他們已經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審核合同或打官司的人,而是文化交易的深度參與者,從交易前的談判貫穿到交易後的運作等整個環節。

此外,在“一帶一路”政策的春風下,東盟和中國的文化企業之間互動日益增多。有業內人士稱,東盟將是中國文化企業未來投資穩步增長的亮點區域。

文化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

5月9日,在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開幕前一天,“一帶一路”國際文化產業政策解讀與法治保障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黨組成員、副會長盧鵬起在致辭中談到,近年來我國文化出口企業數量迅速增長,對外文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文化資本境外投資步伐加快。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花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文化企業在國外的投資方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向發達國家投資,主要是並購優質戰略性資源,包括研發機構和平臺等,以提高自身的實力;另一類是向發展中國家投資,這類投資也不是簡單地出售產品,而是通過並購當地的文化企業或機構,更好地進入當地廣闊的市場。目前,中國的文化企業投資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等地。

去國外投資的文化企業中,相當一部分來自上海和長三角地區。長三角不僅是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也是全國文化產業最為繁榮的地區。

長三角地域面積占全國的1/26;常住人口占全國的1/6;經濟總量達19.5萬億元,占全國的近1/4,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國的30%,在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占33%,在全國十大文化產業上市公司中占4席,創造了全國文化產業一大批“第一”和“最佳”的紀錄。

投資並購阻力不少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投資環境迥異。

烏利亞律師事務所北京辦公室資深律師周雨石認為,西班牙的投資環境較為寬松。他大力推薦中國文化企業去西班牙投資。

在他看來,對於有意投資西班牙文化行業的中國企業,要註意一些特殊行業投資限制,比如:在體育領域,如果要收購職業運動公司,那麽外商收購比例超過25%需獲相關機構審批;在視聽傳媒領域,單一外商控股不得超過25%,外商控股總比例不得超過50%......

但是他強調,西班牙在文化產業投資上幾乎沒有準入限制,不像高科技等行業。他說:“雖然西班牙距離中國比較遠,但是在西班牙投資很方便。基本上在中國怎麽投資,在西班牙就能怎麽投資。”

雖然部分國家的投資環境較為寬松,但更多國家要嚴格得多。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2015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並購交易完成率僅為67%,遠低於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企業的水平。據了解,目前這一比例並沒有明顯的改變。

為什麽投資並購成功率低?

除了準入門檻高和外國政府機構的審查之外,還涉及更多複雜的因素。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周俊武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部分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往往摻雜商業和非商業的目的。而文化娛樂行業專業性非常高,加之文化行業無形資產的屬性,估值不易,交易雙方往往難以在交易對價上達成一致。

另外,各國在文化上的差別也導致交易結果的不同。周俊武以日本為例,日本一直向美國學習,對美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較為深入,所以在美國成功並購了很多影視公司。

不過,在周俊武看來,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企業對海外法律環境了解得不夠。他已經在知識產權及影視娛樂領域執業近25年。他發現,對於文化娛樂公司而言,律師已經不僅僅是修改審核合同或者打官司了,而是已經成為重大項目的標配,需要深度參與整個交易的全過程,從交易前的談判貫穿到交易後的運作等各個環節。

周俊武建議,要針對本國和被投資並購所在國的法律政策,根據並購方和被並購方的交易目標以及各自實際情況,設計合法合規、高效實用的交易架構、交易模式和方案。

東盟投資需求增加

2017年初,《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公布。該行動計劃重點任務是健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完善“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臺、打造“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動“一帶一路”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促進“一帶一路”文化貿易合作。

中國文化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活動日益活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我國文化貿易和投資的重要潛力市場。中國商務部服務貿易司處長苗楊在前文提到的研討會上引用了一組數據稱,2017年我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貿易達到176億美元,同比增長18.5%。

上海國際高科技文化裝備產業基地董事長殷偉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國文化企業帶來重大機遇。在與這些國家和地區接觸的過程中,他發現一些相關國家缺少文化裝備,這些國家對中國的文化裝備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前不久,殷偉民去非洲一個較大的國家考察時發現,當地影院少,全國只有1000多座,而且影院設施很落後,電影院沒有一個統一的大屏幕,而是多個小屏幕,當地影迷只能坐在電影院里戴著耳機各自看小屏幕,以免互相幹擾。

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中,文化企業面向東盟的貿易和投資前景被業界看好。花建說,最近十年來,上海向東盟的投資在穩步增加,因為東盟經濟發展較快,人口基數龐大。他預計,未來中國文化企業除了繼續向發達國家投資外,穩步增長的亮點是東盟。

周俊武也從自身的工作經歷上發覺,雖然中國文化企業去東盟投資的案例真正成功的並不多,但是這種需求在增長。而且,東盟來國內投資的需求也在增加。他說:“尤其是最近一兩年來,東盟以及周邊的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等國家來中國參加電影節的企業越來越多。這個市場會慢慢複蘇,不過可能沒那麽快,還需要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76

一季度互聯網財險結束持續負增長,仍未走出規模低谷

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中保協”)統計,2018年第一季度,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實現累計保費收入144.56億元,同比增長30.90%,結束自2016年第一季度形成的持續負增長狀態,發展回暖。

近日,中保協發布《2018年第一季度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數據通報》(下稱《通報》),進入2018年,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扭轉持續負增長狀態,但仍未走出規模低谷。同時,一季度四大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保費收入31.74億元,同比增長86.38%。

專業互聯網保險市場占有率上升

雖然2018年第一季度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發展回暖,較產險公司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期增長率17.27%(銀保監會網站數據)高出13.63個百分點。但總體上,仍處於規模低谷期,僅占產險公司一季度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3090.39億元(銀保監會網站數據)的4.68%。

其中,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市場占有率平穩上升,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集中度略有提高。

具體體現為,2018年第一季度,眾安保險、泰康在線、安心保險、易安保險4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實現累計保費收入31.74億元,同比增長86.38%;占整體互聯網財險業務的比重為21.96%,同比增長6.54個百分點。其他64家保險機構包括平安產險、人保財險、太保產險等共實現累計保費收入112.82億元,占78.04%。

2018年第一季度,保費規模位居前八位的公司累計保費收入105.43億元,CR8(指8個最大的企業占有該市場的份額)為72.93%,較2017年提高1.67個百分點。保費規模位居前三位的為平安產險、眾安保險和人保財險,累計保費收入為77.93億元,CR3為53.91%,較2017年提高3.55個百分點。

在互聯網車險市場中,保費規模位居前三位的是平安產險、人保財險和中華聯合,一季度累計保費收入為51.66億元,占61.45%,較2017年增加0.92個百分點;在互聯網非車險市場中,保費規模位居前三位的是眾安保險、國泰保險和平安產險,一季度累計保費收入為30.37億元,占50.20%,較2017年增加2.62個百分點。

車險業務占有率持續下滑

隨著商車費改的持續推進,以及《中國保監會關於整治機動車輛保險市場亂象的通知》等監管制度的落地,互聯網車險近兩年在業務規模上出現了大幅縮水。

中保協表示,主要原因是商車費改後網銷渠道的車險產品失去了價格優惠的優勢,同時,互聯網車險全流程信息公開透明,與傳統銷售模式相比,這種銷售模式限制了其營銷方式。

根據《通報》顯示,2018年一季度互聯網車險保費收入84.07億元,同期增長13.17%,保持連續3月正增長,扭轉了2016年至2017年連續24個月負增長狀態。但值得註意的是,一季度互聯網車險業務占58.16%,同期下降9.11個百分點。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特別是互聯網理財平臺的發展,為有資金需要的企業和個人搭建了便捷的橋梁,也因此衍生出互聯網金融對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的強烈需求。根據《通報》數據,一季度信用保證險9.04億元,占6.25%,同期增長4.59個百分點,增長較快。

應加大對自營平臺業務的支持和鼓勵

目前缺乏針對不同銷售渠道的差異化定價機制,導致各公司的PC官網等自營平臺無法根據銷售渠道的費用差異靈活定價,無法體現直銷渠道的低成本優勢。

從一季度渠道發展情況來看,總體上,保險公司PC官網業務明顯萎縮,移動端和第三方業務平穩增長。

2018年第一季度,通過公司PC官網累計實現保費收入為7.22億元,占4.99%,同期下降15.45個百分點。在官網業務通過移動終端(APP、WAP和微信等方式)實現累計保費收入57.99億元,占40.11%,同期增長5.70個百分點。通過第三方(包括專業中介機構和第三方網絡平臺)實現累計保費收入71.47億元,占49.44%,同期增長6.27個百分點。

而在移動終端的渠道中,呈現出APP業務規模較大,微信業務較快上升的特點。根據中保協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通過微信平臺實現保費22.71億元,占15.71%,同期增長10.19個百分點。

中保協建議,監管部門應加大對自營平臺業務的支持和鼓勵。例如,在車險等互聯網產品的渠道差異化定價和營銷方式上給予差異化政策,鼓勵保險公司直營業務和創新模式的發展等。同時,增強行業互聯網非車險產品和服務創新能力。伴隨著互聯網的創新和發展,場景化保險業務一直保持增長和持續創新,成為互聯網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長速度回落的情況下,行業要思考如何進一步融入互聯網場景,以創新的產品和服務解決場景的痛點,創造新的業務增長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86

布局全球供應鏈 百世助力中國商家“走出去”

今年是萬事利絲綢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萬事利”)開始用自有品牌輸出的方式做跨境生意的第三年,其跨境電商產品主要以圍巾、絲綢面料和家紡產品為主。

2016年下半年,萬事利開始與百世合作,在美國使用百世的海外倉,同時使用百世拼箱到整櫃的運輸服務。

“以前我們主要和國外的物流公司合作,現在像百世這樣的物流企業越來越方便到全世界布點,我們自然也更信任國內好的物流企業,畢竟在交流溝通上會更方便一些。” 萬事利負責人馬廷方說,“在把我們的品牌輸出全球的時候,物流跟產品的質量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

萬事利的體會並不是特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6.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5%。

這與中國物流企業的步伐一致。近年來,包括百世集團等國內物流企業,在布局國內網絡的同時,也加快了國外網絡拓展的步伐,令中國商品“賣出去”的時效越來越快,成本越來越低。

海外倉帶來的降本增效

與百世合作後的優勢,並非僅體現在溝通方便,更重要的是實實在在的降本增效。

馬廷方回憶,萬事利最早做傳統外貿運輸時,是船運到歐美,時間要一個月以上,而現在的物流速度越來越快,使用百世的海外倉起著重要作用,可以通過海運提前把商品運到百世在美國洛杉磯、新澤西、達拉斯等地的海外倉備貨。

“百世國際已經開通了包含海運、空運和自營包裹專線等產品線路,並在多國設立了海外倉,希望將中國制造通過最經濟、快速、穩定的物流渠道運往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世界各國,” 百世集團高級副總裁、百世國際總經理周建告訴記者。

上面提到的海外倉,就是通過百世集團自主研發的信息系統,為跨境電商提供倉儲管理、訂單履行、物流配送、退貨處理、增值服務等一條龍供應鏈服務。

周建透露,隨著海外倉布局的深入,百世倉庫的客戶除了來自中國的跨境出口商家,美國本土客戶也越來越多,這也使得百世可以為中國商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

浙江一家企業就是典型的受益方。此前,該企業主要在泰國做汽車音響生意,在了解到企業有進入美國市場的需求後,百世就把這家企業介紹給了美國本土垂直汽車配件第一大電商平臺,而後者與百世已有倉儲運輸服務的合作。

“一帶一路”沿線的進出口

除了海外倉,在用了百世的拼箱服務後,萬事利也降低了不少運輸成本。這也是百世正在不斷豐富的海外服務產品之一。

比如針對亞馬遜賣家開通從寧波到美國各FBA倉庫的海運拼箱FBA專線後,又為滿足賣家旺季緊急補貨等需求,開通從中國各大航空港直飛美國的空派業務。今今年5月20日,百世自營的小包專線也正式上線。

周建透露,百世在海外發展方面的戰略,一是為客戶提供全渠道、整體供應鏈解決方案,以滿足海外商品流通的多元化需求;二是以核心國家(地區)為基礎,編織國際化的多點至多面的全流通物流網絡;三是信息系統能力建設及物流實體運營能力的同步建設。

而在加速布局海外的同時,百世等國內物流企業也在為跨境進口業務做準備。比如百世跨境進口就已開通包括歐美,亞洲等10余個國家的海淘線路,還在寧波、天津等地設立了保稅倉,服務行業包括服裝、美妝、母嬰、鞋類、數碼等。

2017年初,百世還在新疆建立了百世新疆跨境電商海關清關中心,海關與國檢入駐現場辦公,從傳統的三個工作日縮短到24小時可完成清關,大大提高了清關效率。

“新疆清關中心的建成是百世配合諸多商家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業務的重要舉措,” 周建告訴記者,下一步百世還將打開進口渠道,中西歐的食品、藥妝、奶粉等進口商品可搭乘中歐鐵路列車等交通方式進入新疆,通過烏魯木齊,借助百世在國內成熟的快遞、快運、雲倉網絡,48小時送達國內消費者手中。

“我們國內的很多生產制造企業,即便產品很好,出海到國外的市場有時候真的是兩眼一抹黑,其中最大的痛點就是物流的這塊服務。”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指出,“通過物流服務商的助力,如果能把我們好的產品打出去,幫助企業在國際舞臺上歷練,得到國際承認後,其實將來還是要讓它再回來,也就是我們說的出去還是為了進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03

引進來走出去,吉利汽車20年“向上”

從中國西安出發,一隊吉利博越車型在今年5月跨越俄羅斯、白俄羅斯、德國、法國最終抵達英國,完成100°經度的跨越,其安全性和強大的地形適應能力,贏得了業內人士的好評。

博越是吉利首款全球輸出車型,去年11月率先在白俄羅斯“白俄吉”廠投產,並於今年2月份在莫斯科首發上市,開啟了吉利在白哈俄市場發展的新篇章。俄羅斯作為“一帶一路”相關重點國家,其輻射的白俄羅斯、烏克蘭在內的獨聯體市場,是吉利在海外的重要市場,同時也是吉利走向歐洲、走向全球的橋頭堡。

“為老百姓造買得起的好車,讓吉利汽車走遍全世界。”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說,我有這樣一個夢想。在過去,這個夢想對於李書福而言就是一個“夢”,而在吉利汽車成立20年後,憑借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聯合研發生產、多方協同創新,吉利人讓夢想變成了現實,從1.0時代依賴於模仿仿制,到以博越等車型為代表的3.0時代的產品自主創新,吉利汽車的轉型升級成為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樣本之一。

吉利豪情

開過照相館、建過冰箱廠、賣過鋁塑板、幹過房地產、造過踏板摩托車的民營企業家,李書福的創業史很多人耳熟能詳。六次創業要麽失敗,要麽產品一旦受到市場歡迎,立馬就被人跟進模仿。

“我要進入一個門檻更高的行業。”一開始,李書福這樣想,經過思慮,他選擇進入汽車行業,這個被譽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的產業對資金和技術要求都極高,李書福決意在這個行業做出點動靜。

但是,草創的吉利沒有人,也沒有錢,最初的發展只能從模仿起步。所以當時間回溯到1998年8月8日上午8時,李書福推出自己在造車史上第一款真正量產的產品——豪情時:所有熟悉汽車的人都發現,這款車十分面熟。前臉有些像奔馳,車身和底盤有些像夏利。整款車靠鈑金工一榔頭、一榔頭敲出來。發動機是找夏利買的,而變速箱則來自菲亞特的兩廂轎車。

吉利汽車起步的艱難其實是中國民族汽車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在豪情被造出來時,這家車企還沒有拿到政府審批的準生證。直到“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們才正式了拿到了國家同意生產汽車的公告”,李書福回憶說。獲得準生證後,吉利在寧波北侖開始以正式的規範化的流程來進行汽車生產的規劃。

引進韓國的生產線和模具以及國外的一些人才,開始設計,北侖工廠下線的第一輛規範化的產品就是自由艦。隨後,吉利推出了美日、優利歐等“老三樣”車型,與一開始相比,吉利起步1.0階段的車型雖然在造型上已經有所進步,但仍有模仿的痕跡。在那個桑塔納的價格高達20萬元的時代,“老三樣”憑借較低的成本和價格,很快打開市場。到2005年,吉利汽車的最終年銷量已經接近15萬輛。雖然銷量不錯,但與市場上合資的成熟車型相比,吉利汽車的質量完全不敢恭維。2007年,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車市的消費也陷入“瓶頸期”,吉利汽車的銷量也出現波動,過去依賴於價格取勝的策略已經不再能奏效。

吉利決定轉型。在當年的5月18日,吉利在寧波與百家經銷商聯合發布了《寧波宣言》,付出了8億元的代價,將原來的“老三樣”——豪情、美日、優利歐的生產線全部淘汰,新建了“新三樣”——遠景、金剛、自由艦的生產線。

李書福坦言:“在《寧波宣言》之前,我們的發展方法還是比較粗放。簡單地追求成本,沒有下決心在汽車這個領域里大規模地投入,還是有一點搖擺不定的一種戰略傾向。”

“《寧波宣言》之後,我們堅定一個信念,認準了一個方向。首先我們不談簡單的降價,而是強調如何提高產品的技術標準、質量標準,從產品開發、技術方向、技術路線上進行整體規劃,怎樣聯合全球有競爭力的各個方面的一些力量。這與之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階段。”

引進來走出去

轉型的效果很明顯,隨著遠景、帝豪EC7等2.0時代的產品推出,2009年,雖然金融危機依然在發酵,但吉利實現整車銷售33萬輛,同比增長48%;實現銷售收入165億元,同比增長28%;實現利稅近24億元,同比增長35%,資產總值達到230億元,同比增長64%;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了行業十強地位。

銷量的提升只是表現,吉利汽車的這次戰略轉型,最核心的變化是由最開始的模仿建立了自己的正向研發體系、具備了正向研發的能力。

李書福意識到,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要轉型升級,走向全球化。單純依賴自身的發展比較遲緩。要推進吉利轉型的速度,就要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外部力量。李書福將目光瞄準了海外。2009年3月,吉利以4740萬澳元收購了澳大利亞的自動變速器公司DSI,這一收購使得吉利在核心零部件上的競爭力有了更大的話語權。不僅如此,李書福還從國外引進技術,投資數億元建立汽車研究院,保證自身在研發和技術上的造血能力。

2009年底,吉利與福特就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同時宣布所有重要商業條款達成一致。2010年初,吉利正式完成對沃爾沃汽車的收購。此次“蛇吞象”的並購讓世界汽車行業為之訝異,沃爾沃的3 家工廠、1萬多項專利權、完整的技術研發體系,反哺吉利汽車的技術研發,形成了均衡的產品線和完整的制造體系。

憑借與沃爾沃汽車的協同和牽手,吉利快速步入高速發展期。同時,由於管理上“放虎歸山”的智慧,沃爾沃的潛力也充分被激發。在被吉利收購的當年,沃爾沃在華的銷量不足一萬輛,而在被收購的第七年,2017年,沃爾沃在華的銷量已經突破11萬輛,全球銷量也從當時的37萬輛攀升到了57萬輛。

此外,雙方還在沃爾沃瑞典總部所在地哥德堡建立了歐洲研發中心(CEVT),聯合開發CMA模塊化平臺架構,基於這一平臺化架構,雙方推出了高端合資品牌領克汽車。

吉利的全球夢

說領克承載著吉利的全球夢一點也不為過。但領克只是吉利全球化版圖中的一環。在過去短短兩年的時間里,吉利還完成了對馬來西亞寶騰汽車以及路特斯品牌的股權收購,對沃爾沃集團以及戴姆勒集團的持股,與更多的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協同創新。

今天的吉利,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家年銷量接近200萬輛,銷售額接近3000億元的汽車集團,旗下擁有吉利、沃爾沃、領克,到倫敦出租車、寶騰和路特斯等多個汽車品牌。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包括位於瑞典哥德堡的中歐汽車技術中心(CEVT)、位於考文垂的吉利英國研發中心、位於杭州灣跨海大橋旁的吉利汽車(杭州灣)研發中心、位於中國杭州的吉利汽車研究院四大核心研發機構,僅研發人員已超過1萬人。在工廠布局方面,除了在英國、馬來西亞等地擁有生產基地外,在白俄羅斯也有博越(ATLAS)的工廠。

在專利技術方面,目前吉利申請專利位列國內主機廠前三名,共計14000余件,被列為“中國企業知識產權自主創新十大品牌”,此外,吉利還是擁有“千人計劃”高端人才最多的民營汽車企業。

吉利已經成為中國車企中成長最快的企業。在今年上半年的中國汽車銷售排行榜上,吉利銷量僅次於南北大眾和通用,位列第4。不過,李書福的夢想是成為在全球汽車陣營里進入前10位,這對他來說,既是夢想,又充滿挑戰。

世人都關註收購沃爾沃之後給吉利帶來的變化,但李書福認為,成功收購沃爾沃並非偶然,而是吉利轉型升級獲得國際車企認可的體現。“如果沒有之前轉型的成果,吉利不可能成功收購沃爾沃。”面向未來,吉利還將不斷整合全球資源,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參與全球汽車行業格局的重塑,把握“一帶一路”倡議機遇,走出一條以產品、技術、人才標準與資本共同輸出的“走出去”路線,致力於成為中國汽車行業全球化發展的領軍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495

中報眼|上半年凈利暴漲超十倍,美年健康走出“假醫生門”了嗎?

近一個月深陷“假醫生門”的美年健康(002044.SZ),半年報卻十分靚麗。

8月28日晚,美年健康的半年報披露,今年1-6月營業收入34.85億元,同比增長57.42%,凈利潤為1.7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高達1015.48%,扣非凈利潤1.01億元,同比增長530.51%。上半年凈利潤暴漲超過10倍,這樣的增長速度放眼A股也是罕見。

多項數據顯示,美年健康仍是處於高速發展擴張期的企業,高收入與高投入相伴。隨著業務的拓展,上半年營業成本為19.27億元,同比增長46.02%;銷售費用為9.68億元,同比增長65.6%;管理費用為2.68億元,同比增長23.71%;財務費用為1.05億元,同比增長145.19%;研發投入為813.72萬元,同比增長274.71%。

不過,這份大漲的半年報覆蓋期間並未受到一個月前的“假醫生”事件影響,直接受影響的將是三季度的業績。根據半年報披露的1-9月經營業績的預計,公司凈利潤會在3.8-4.8億元的區間,變動幅度為46.85%-85.5%。可以看出,美年健康在增長預期的速度上有所減緩,很可能是受到“黑天鵝”事件的影響。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美年健康近一個月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起伏,從7月末22.51元/股的高位驟跌至最低點的13.59元/股,市值一度蒸發40%。最近一周內股價開始逐漸回升,經過多日上漲乃至漲停後,美年健康28日最新收盤價為17.13元/股。

28日美年健康股價1.9%的漲幅,是在大規模非公開發行股份上市流通的基礎上完成的。今天開始解除限售股份是2015年公司定向增發的部分股份,數量為5.17億股,占總股本的16.57%。

本次解禁股份的共有30位股東,包括總裁徐可、監事會主席余繼業、高級副總裁溫海彥等公司高管在內的22位自然人和太平人壽等8家機構。大規模的限售股解禁,存在股東套現令股價承壓的可能性。

亮眼的中報成績、複蘇的二級市場表現以及解禁股壓力之下保持漲幅讓美年健康似乎走出了陰霾,但未來能否在快速擴張過程中業績穩紮穩打,杜絕“假醫生”這類打擊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的“黑天鵝”事件,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10

矽巷啁啾:走出本地的三個關鍵

1 : GS(14)@2010-08-08 14:48:45

2010年08月07日
港產網站一類集中做本地市場,用盈利擴充。另一類做國際市場,如網上試算表 Editgrid,做第一版後找 VC資金擴充,然後再找下一輪資金再擴充,一直到上市或被收購。
兩路截然不同,後者成功例子少得多。有人問,在港走第二條路可行嗎?怎麼走?可行,但有先天缺陷要克服。
關鍵一是題目。網站分兩類,一類是資訊,一類是工具。資訊一般是地區性,《蘋果日報》難拿到外國市場;工具卻沒這特性,蘋果電腦在港美同樣有用,這就關係到市場大小。投資者會選市場大的,試算表比消閒資訊吸引得多。
關鍵二是人脈。 VC買的不只是題目而是團隊。找資金難除非有往績,否則通常是人搭人,尋尋覓覓才遇上。壞處是花時間,好處是當中有不少人提供意見。
關鍵三是思維。例如不少網站只留意人流新客,但外國投資者看的是宣傳、人流、用戶、回頭客、推薦者及付錢幾個重要數字,看團隊有否用數字選方向調資源。
關鍵一跟在香港與否關係不大。之後兩個,在港做會吃虧。團隊在港的友人 LH,做手機影相分享工具。
每天讀 TechCrunch取經,每年到美國幾次,出席業界會議吸思維搞人脈,題目修改了幾次,最終在美國取得資金,踏出走這條路重要一步。
宋漢生

宋漢生、莫乃光及高絲專欄將每周輪流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233

走出「三文治」困境 踏上百萬大道

1 : GS(14)@2010-08-22 22:42:14

2010-8-16 MT  

研究顯示中港兩地的「三文治世代」財政壓力指數在亞洲區稱冠,面對如此困境,還可創出百萬大道嗎?

三文治大家可能食得多,但有否想過自己原來是過着「三文治」一族的生活?「三文治世代」——即需要同時供養父母及撫養孩子的一群,他們工作比上一代勤奮,但是儲蓄能力卻較少,而且由於要同時照顧父母和子女,可以承受的風險也較低,財政壓力嚴峻。

富者業主也

要擁有財務自由成為富翁有何辦法?在香港最容易和直接的方法只有投資物業,道理有如玩大富翁,要勝出就必須起小屋收租,但擁有物業不等於富有,《富爸爸窮爸爸》書中亦提到,如果物業不能提供現金流的話,其實物業和負債並沒分別。

投資有道,必有其門而入。以往在銀行工作,遇到有錢的客戶,大部分的財富主要也是靠投資物業得來的,而當中部分人只是一個月入不到兩萬的打工仔,職業毫不起眼卻能腰纏萬貫,逐請教其心得。

要得必捨

每次小弟都屏息靜氣預備聽取投資至寶,最後得到的都是簡單答案,成功方程式原來並不複雜:買樓收租,收租再買樓;樓價升到高位沽出,到低價再買回;最後不停重複。

以上方程式是總結數十人得出來的經驗,看似簡單實則不易,而且要懂得取捨。舉個例子,假設手上有70萬元資本,有兩個選擇,選擇一是用70萬做首期買層 230萬樓(自住,每月供款8,094元),選擇二是分別用40萬和30萬做首期買一層130萬(自住,每月供款4,553元)和一層100萬的樓(投資,每月供款3,541元)。(註:假設年息2厘,20年按揭)

選擇一當然會住得較為寫意舒服,但卻不會創造現金流,而選擇二可以滿足住屋需要之餘,也可以每月帶來約5,000元的租金收入。從支出睇,選擇一每月要付出8,094元,選擇二每月只需付出3,094元(4,553元+3,541元-5,000元),而且在樓價高時可以沽售圖利,在低位再購回。

認清實力致勝

樓價不一定會升,大家必需接受。所以,最終留下來成為贏家必定實力雄厚,但實力不是財力,而是精於計算。孫子兵法有云,多算勝,少算不勝。

以上例子中選擇一和選擇二每月按揭供都是8,094元,還款額不高,也未過入息一半(假設月薪2萬),而且這只是計及一位還款人的能力,如果配偶有工作的話更不用擔心供不起。

再者,選擇二每月實質付出只為3,094元,即使物業租不出也絕對供得起,而且對於租不出的擔心,小弟也有請教,高人說:「我個單位唔係差,我唔信用市價低價錢都租唔出。」的確,除非撞着租霸,否則沒甚麼值得擔心。

投資不忘風險

投資物業,有人致富,也有人輸到怕,即使再建立起財富也堅決只是租樓,小弟也有見過。但回望輸的原因很多時是守不住,按揭比例做得太高,小弟見太多做按揭者會用盡夫婦兩人的還款能力供一個自住單位,例如兩人總月入4萬,每月按揭已要還2萬。遇上這類個案不免心生疑問,當經濟差有一方失業時點供?

事實上自住者買樓時,通常也是在經濟好股樓暢旺的時候,買家往往去得太盡,忽略了經濟轉差時可能出現的變數。其實不論自住或投資者想從投資物業獲利,都要懂得要得必捨,認清實力的道理。

如何可透過投資工具累積財富爭取8厘回報,請看後另文——「向第一桶金出發」。

﹏﹏﹏﹏﹏﹏﹏﹏﹏﹏﹏﹏﹏﹏﹏﹏﹏﹏

香港「三文治世代」壓力爆煲

根據基金公司富達(Fidelity)委託經濟學人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在亞洲做的研究發現,中、港兩地的「三文治世代」在亞洲區面對最大的財政壓力。

經濟學人在亞洲區7個地方進行研究,當中包括澳洲、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南韓和台灣,在整個亞洲區有36%「三文治世代」表示,照顧家庭令他們面對龐大的財政壓力,而香港受訪者感壓力比率更高達53%,高据榜首。

照顧家庭和教育開支較其他地方多,是港人需承受較亞洲其他區更大財政壓力的主因。報告指出,49%的香港受訪者用收入的11%至25%照顧父母,比率高於區內的39%。有26%的香港受訪者更會用收入的26%至40%照顧父母,遠超區內的12%。

憂退休後生活水平下降

雖然「三文治世代」辛勤工作照顧家庭,但是面對退休問題,42%亞洲區受訪者擔心退休後現在的生活質素難以維持,而且大部分的受訪者均表示,不期望子女會在他們老年時給予支持。

「三文治世代」擔心退休其實不無原由,因為他們要照顧家庭,所以在儲蓄和投資方面都受掣肘,而且難以承受風險,退休資本也因而薄弱,同時也突顯了亞洲區國家缺乏全面的退休金制度。

人口老化趨「公司三文治世代」

「三文治世代」在香港的壓力已非常沉重,但由於醫療先進,人口變得比以往更長壽,而社會競爭劇烈也令到這一代遲婚和生下一代,照顧子女時間亦更長,因此,就?生出較三文治更受壓的「公司三文治世代」,這一群既需要照顧父母,同時需要照顧自己子女和孫囝孫囡,要承受三重壓力。

生活壓力愈來愈重,看來港人都要及早準備,迎接挑戰。
2 : 自動波人(1313)@2010-08-22 23:00:02

他在說緊我smiley
3 : GS(14)@2010-08-23 21:08:43

2樓提及
他在說緊我smiley


me too
4 : 學習者(1436)@2010-08-26 16:43:27

me 3,smiley 我要下集"向第一桶金出發"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449

Friday People:漫畫家邱福龍 自立門戶走出胡同

1 : GS(14)@2012-02-11 09:50:09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4104/20120210/52358
...
邱福龍新成立的創作室,仍然在柴灣工廠區,與工作了三十年的舊公司,只一街之隔。新公司頭炮,是重畫他二十年前的成名作《鐵將縱橫》,「這是我的處女作,有紀念價值!」新作本月21日面世,原來是他四十八歲生日,「本來想選二月十日,我女兒生日,但趕不及;我老婆四月三十日生日,兩個月之後,又唔知捱唔捱到咁耐!」阿邱筆下的英雄好漢,無不衰到貼地,然後再反彈。人生,果真如戲。
「以前本地薄裝漫畫,動輒一期十萬八萬本,o依家賣到萬幾本,已經唔太差。大家都要面對現實,緬懷過去,冇意思」。太多娛樂、網上翻版漫畫氾濫、無新血讀者加入、本地漫畫為減成本,故事空洞製作粗糙,統統是死因,但「唔太差」的銷量,套用在成名得早,又底薪超貴的邱福龍身上,是「原罪」,足以致命。



「決定自立門戶當晚,我返到屋企同老婆講,今次自己搞,如果銷量差,再冇股東包底,蝕咗錢,要賣樓。咁多人跟我走出嚟,你自己唔食,都要出糧畀夥記」。阿邱原有在玉皇朝的班底共十一個人,悉數過檔到他新公司,單買電腦用作漫畫上色,已花了近廿萬,還有租金上期雜費人工開支,相當吃力。
「理財是我弱項,連申請商業登記、租寫字樓,都要搵人幫手。我一直唔識為自己打算,你估馬榮成咩,佢叻仔嚟,好有計劃,市道好儲埋,唔炒樓都有幾億身家,炒埋樓,變幾十億。我個人有幾多使幾多,唔鍾意儲錢,買樓都因為生咗個女。」說起同門迴異的際遇,阿邱不無感慨。

出身自單親家庭,自十四歲便入行,跟黃玉郎「畫公仔」,紅褲子出身的邱福龍,是典型畫出彩虹的港產漫畫家。接受訪問當天,上身珠片黑恤衫執到正,下身四腳骨波褲,帶點麻甩江湖味,在辦公室埋首書海吞雲吐霧旁若無人,又愛低着頭說話,像個中佬宅男。喜歡對住公仔和玩具多過見人,阿邱直認不諱。
...

「總之對住張白紙同顏色筆,我就好開心!」十六歲已為經典漫畫《龍虎門》、《如來神掌》等繪畫彩色封面。89年出版首本個人單行本《鐵將縱橫》,一出六萬銷量,大受歡迎。92年的《龍神》,更被視為代表作,加上九十年代初漫畫市道興旺,收入豬籠入水。但好賭疏財的邱福龍,搵得多,花得更多。
「後生時冇諗過市道會咁差,從冇諗過買樓、儲錢;唔少人問我借錢,好多有借無還。我自己又問黃先生(黃玉郎)借,所以後來佢出獄,搵我幫佢畫漫畫,想東山再起,我二話不說就答應!」為助賞識自己的伯樂,當年連載中、大受歡迎的《龍神》,也因阿邱離開被迫換主筆,後來還引發一場違約官司。
可惜,師徒並肩創神話的老好日子,還是敵不過現實,「我冇怪任何人,賺錢,邊個唔想?我有好多缺點,畫得慢,要求高,搞到脫期,連我都好嬲自己,老闆點會唔嬲?但我深信,港漫未死,好的作品,仍然有知音人」。盡地一煲,別無退路,「DARK的盡頭,會見到光。」阿邱吐出煙圈,徐徐的說。
2 : 亞力士(1473)@2012-02-12 16:37:33

d人困住自己港漫除左打書 仲有乜

好似 feel 100% 以前一年一本 都追死我
3 : GS(14)@2012-02-12 17:02:58

2樓提及
d人困住自己港漫除左打書 仲有乜

好似 feel 100% 以前一年一本 都追死我


香港人太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660

鏗鏘集: 走出珠三角

1 : GS(14)@2012-04-01 19:44:57

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 ... 012-04-01&m=episode
歐美經濟前景未明,對以出口業務為主的本港中小企造成嚴重打擊,其中缺工情況嚴重、工資持續上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都令部份以珠三角為基地的香港廠家紛紛出走,而擁有廉價勞工的東南亞國家,則成為遷廠港商的選擇。
  孟加拉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本集將以兩間從事製衣業的港資公司為主體,分享他們如何將生產逐步轉移,過程中所遇到的難忘經歷,寫下港商逆境求存的新一頁。
  編導:李君萍
2 : 八旗子弟(15368)@2012-04-01 20:51:44

代加工,利錢永遠來自低成本
3 : GS(14)@2012-04-01 21:00:33

2樓提及
代加工,利錢永遠來自低成本


本集最後一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5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