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演戲活學人與人同理心羅敏莊4歲囡囡七情上面

1 : GS(14)@2017-08-17 08:12:03

【表情趣怪】■現年4歲的陳禛日前獲父母陳國邦與羅敏莊安排,上戲劇班學演戲。



【星二代放暑假】陳國邦與羅敏莊的4歲女兒陳禛前日已開學,而返學前夫婦二人都有安排活動給活潑好動的陳禛參與,包括讓陳禛學演戲。教小朋友演戲是一門學問,要由淺入深,當日教育藝術中心創辦人兼舞台劇導演黃嘉威哥哥教陳禛學戲,先跟陳禛玩叠紙卡及拋波遊戲熱身一輪後,才與陳禛玩扮生果和扮動物。



【拋波熱身】■導師黃嘉威(右)與陳禛玩拋波作熱身,羅敏莊與陳國邦全程陪實。

【醫生短劇】■陳國邦扮演病人,被扮醫生的愛女診症。


建立自信

之後陳禛即場與陳國邦和羅敏莊做醫生短劇,一家三口玩得十分開心。問陳禛可喜歡演戲?她說:「都鍾意,玩吓就鍾意,但真係就麻麻哋。」陳禛表示有在電視欣賞爹哋做戲,問覺得爹哋演出如何時,陳禛即豎起手指公大讚,令陳國邦冧爆。雖然外人眼中陳禛甚有表演天份,但羅敏莊就認為囡囡只是耳濡目染,見父母演出便有樣學樣,並非真的很有天份。至於安排陳禛學演戲,目的亦不是要囡囡入行,而是訓練囡囡的同理心,羅敏莊說:「演員嘅同理心同埋關心人、留意人哋嘅感受係會多啲嘅,呢個係我最想小朋友有,同埋自信啦!好多演員係會好細心留意你嘅所有情緒,就算做朋友,演員係會比較細緻一啲。」



【可愛萌爆】■陳禛表情多多,十分可愛。

■陳禛專心玩叠紙卡,訓練耐性。


情緒訓練

陳國邦亦認同說:「喺學做戲過程會扮好多唔同角色,當你扮演一個俾人欺負嘅人嘅時候,你透過台詞、身體語言,感受到俾人欺負之後,你就唔會咁容易成為一個欺負人嘅人,所以演技課程對一個細路成長係好緊要,無論受傷又好病又好,或者關心人又好,呢啲情緒訓練,平時教學裏邊好難得到。」採訪:魯吉攝影:葉君海場地提供:高雲教育藝術中心


課程四至十四歲

由著名舞台劇導演及演員黃嘉威創辦的教育藝術中心,有為小朋友舉辦「全能戲劇遊戲」課程,透過變化多端及簡單的戲劇遊戲,提升小朋友身體能力和心理質素。戲劇遊戲分4歲至6歲,以及7歲至14歲兩個班別,每個星期一堂,每堂時間分別為40分鐘和一小時,合共七堂的課程學費為1,480元。



想隨時獲得更多親子資訊,快啲like Easy PaMa Facebook啦!
https://goo.gl/1qWM8g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817/201235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55

【旅遊籽】嫁去芬蘭做主婦 廿四孝港媽:囡囡童年非做練習

1 : GS(14)@2017-12-05 00:55:10

芬蘭樹比人多,Mary一有空閒時間就會帶女兒出外活動。

【旅遊籽:浪迹遊蹤】除了西伯利亞人,芬蘭人也堪稱「冬天達人」。一年中有一半時間,氣溫保持攝氏零度或以下,冬天最凍試過攝氏負50度,又會出現「極夜現象」,某些城市全日都不出太陽。芬蘭的樹比人還要多,人口只有約550萬,入夜後的街道靜得連烏蠅飛過都聽到。這次我們走訪到七千多公里外的芬蘭,找到兩個移居芬蘭的香港人妻,細聽他們逃走他鄉的故事。


在香港做過學生的都知,「求學不是求分數」聽就聽得多,但實際上香港的精英觀念很重,成績高低、學校好壞都是決定學生前途的因素。芬蘭人妻陳小麗(Mary)在香港長大,接受香港教育,她坦言以前讀書很吃力,「香港的教育只適合某一類人,就是背誦方面厲害的人。」她在大學畢業後赴英讀碩士,有機會到芬蘭實習,認識了現在的芬蘭丈夫。她自小很喜歡小朋友,結婚後不久就計劃生小孩。芬蘭主張「愉快學習」,是Mary萌生出走念頭的主要原因,「我童年就是沒有童年,不停讀書和做練習,我不想女兒過着這樣的生活,以前我媽都要陪着我一起讀書,我都不想我要過着這樣的生活。」11年前,她跟隨丈夫,以家庭團聚簽證移居芬蘭。
Mary現有一對女兒,大女琪琪七歲,正就讀小學一年級;細女維維四歲,雖然未需要接受強制教育(芬蘭六歲以下幼童,不需要接受強制教育),但為了讓女兒多些與人溝通,Mary就安排細女入讀專為幼兒而設的遊戲學校。恰巧訪問時間撞正大女放學,所以第一次約見Mary,是在大女的小學門外。琪琪見到我和攝影師,明顯有點害羞和不知所措,Mary一邊熱情地向遠道而來的我們打招呼,一邊安撫囡囡情緒,擔心琪琪放學後會肚餓,又準備了食物給她。初見Mary,第一感覺就是:廿四孝媽媽。

不讀書有其他出路 職業無分貴賤

芬蘭學校不求名次,不標榜精英制,比起香港,會較輕鬆和自由,但不代表毋須努力。想要考上好的大學,在中學畢業試中,一樣要努力。Mary說:「在芬蘭,即使不讀書也有其他出路,家長亦不會逼小孩走他們認為對的路。」因為中學之後,學生想進修,可以選擇大學或者職業學校,家長不會左右小孩的決定。記者聽過,即使小孩成績很好,但他的興趣是維修車輛,芬蘭家長一樣支持。這裏人人平等,職業無分貴賤的觀念,令小孩畢業後的路也相對易走。
Mary一家四口住在芬蘭小鎮奧盧(Oulu),大約與首都赫爾辛基距離一小時機程。獨立屋連花園,面積達五千多呎,有足夠空間給囡囡跑跳。全屋重點落了在一間玩具房,牆身貼滿花花貼紙,層架放滿玩具和故事書,還有數件兒時最渴望擁有的公主裙,這裏是兩個女兒的小天地,亦是Mary童年時的夢想,「以前連自己的房間都沒有,莫講話要特登用一間房來擺玩具,如果在香港住的話,就無可能做到,人都未夠住。」記者目測,房間內的玩具,大大少少計起來應該超過300件。不單是住屋狹小,香港的公共玩耍地方也諸多限制,「我的小朋友去公園玩,結果被保安話,不可踐踏草地。但在芬蘭小孩的眼中,草地就是給小朋友跑的地方。」

芬蘭沒有補充練習 多閱讀就學識

Mary在屋企會同囡囡講廣東話,而一家人的溝通則會用英語和芬蘭語,所以兩個囡囡年紀輕輕,已經能操三國語言。說話難不到她們,記者特地從香港帶了兩本符合她們年齡的補充練習,測試一下她們。妹妹的練習是連線、填色、貼貼紙,她不消一會就上手了。姐姐的是英文文法練習,一打開她就看得一頭霧水,完全不懂做,更指平時無做過這些練習,覺得好難。於是我追問Mary,女兒不懂做香港的練習算不算是相對落後了,她就說:「芬蘭是沒有補充練習的,姐姐學英文也不會從死硬的文法着手,這會令她們喪失學習興趣,反而是多閱讀,慢慢就會識聽識講識寫,她是在芬蘭讀書就跟芬蘭的制度,由她順其自然吧。」在香港長大的Mary,偶而都會想念香港。縱然人在芬蘭,Mary仍心繫香港,看到香港不好的新聞,依然會心痛。不過一問到她會否想回流,她就耍手擰頭。「我估我囡囡在香港不會考到好學校,因為她們很害羞,香港考學校要面試,如果她們不說話,就很難取分。所以有了小孩都不會考慮返香港,一切以小朋友為先,生了她們出來要為她們負責。」


Mary的一對女兒,大女琪琪(左)正就讀小學一年級,而細女維維則入讀專為幼兒而設的遊戲學校。

原本從事市場行銷的陳小麗(Mary),嫁去芬蘭做全職主婦,不但無怨言,更說:「很珍惜與女兒相處的分秒。」

維維在花園中自得其樂,Mary亦可安心地在屋內做家務。


芬蘭學校功課量很少,有時甚至無功課,讓學生有足夠課餘時間培養興趣。

兩位女兒的遊戲房,是Mary小時候在香港沒法實現的夢想,想不到在芬蘭可以成真了。


Travel Memo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可免簽證機票:由香港至芬蘭乘坐芬蘭航空的經濟客位,來回機票連稅約8,026港元匯率:1歐元約兌9.24港元記者:劉芷晞 攝影:伍慶泉編輯:施明慧 鳴謝:Superpark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03/202318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