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寶華”之爭仍舊處於各方博弈階段,棋局仍撲朔。就在市場還停留在跌跌不休的萬科A股價將給寶能系帶來多大的風險時,萬科出招了,向監管層發布報告“劍指”寶能系違規,並提請核查。而在這場白熱化的股權戰中,萬科管理層最終能否保全也成為市場的一大關註點。
股價或未跌夠
7月19日,萬科A(000002.SZ)股票仍未改跌勢,接力震蕩下行探出新低17.04元/股,全天跌1.84%,報收17.11元/股。這是萬科A股複牌以來的第12個交易日,自複牌首日開始股價已累計縮水29.96%。而這在業內資深人士看來,並未跌完,相較行業同類股票估值仍偏高,股價在15元左右更為合理。
“A股里面可以跟萬科A對標的是保利地產(600048.SH),從保利地產目前的估值來看應該是比萬科A要便宜一些。”一位資深的地產行業分析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保利地產今年的業績可能在在135億元左右,對應到目前的市值1100億元左右,PE大概為8倍,目前靜態PB是1.33倍;萬科整個PB是1.88倍,今年的整個凈利潤估計在210億元左右,那麽對應公司目前的股價是9倍的PE。“從PE角度,保利地產比萬科A便宜10%;PB角度,保利地產則比萬科A便宜20%左右。”其同時稱。
在上述地產行業分析人士看來,結合萬科的整體銷售情況以及目前的估值情況,萬科A的股價可能在15元左右比較合理。“從行業周期來看,目前房地產市場比較火爆,但明年可能整體將下行,企業的估值也可能往下走,龍頭企業估值提升空間比較有限,很難看到有一個持續向上的行情。”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近期已有多家機構大幅調低萬科A的目標價,其中瑞信將萬科A目標價由原先的20.8元/股下調至10.1元/股,潛在跌幅達46%;高盛也因萬科A股估值偏高,給出“賣出”的評級,12個月目標價15.6元/股。
持續下跌的萬科A股價,也正在一點點撕裂著寶能系數百億資金壘起的危險杠桿。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寶能系舉牌萬科的九個資管計劃中,成本最高的是廣鉅2號,大致測算均價約為22.22元,而以萬科A股7月18日的收盤價計算,廣鉅2號就已經虧損4.7億元以上,極有可能已經擊穿平倉線。
寶能系杠桿資金風險到底幾何?上述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萬科A的股價來看,寶能系的部分資管計劃應該是已經觸碰到了警戒線,存在增加保證金的需求,“如果股價持續下跌,寶能系出現資金風險,那麽資管計劃達到平倉線,應該首先要解除資管計劃,資產管理人以強平來降低風險”。
在業內人士看來,萬科A股價的持續下跌對寶能系非常不利,若真引發爆倉,可能最終會讓股權之爭的局勢產生變化。另外有市場傳言稱,銀行配資杠桿比例要從1∶2或1∶3降至1∶1,其導火索便是寶萬爭鬥。若消息為真,這對於寶能系也是一大不利。
對於寶能系而言,其資金是否合規也成為市場的一大關註點,這次萬科出招了。7月19日下午,市場流傳一份萬科向監管層發布的“關於提請查出鉅盛華及其控制的相關資管計劃違法違規行為的報告”。報告指出,寶能系的九個資管計劃未按照一致行動人格式要求完整披露信息,九個資管計劃合同及補充協議未作為備查文件存放上市公司,披露的合同條款存在重大遺漏;九個資管計劃違反資產管理業務相關法律法規,屬於違規的“通道”業務,涉嫌非法從事股票融資業務;九個資管計劃將表決權讓渡與鉅盛華缺乏合法依據;等。
報告指出,萬科方面提請監管機構核查,鉅盛華增持萬科股份過程中連續交易、約定交易、尾市交易等證券市場操縱行為;核查九個資管計劃之管理人和優先級委托人是否事前知悉此次投資的萬科A股股票將被鎖定12個月以上,存在無法減倉平倉導致優先級委托人受損的風險;是否就此取得了全體委托人的同意。
結局猜想
影響萬科A股價後市走勢最實質的因素還是在於“萬寶華”之爭將何去何從,會否影響到萬科管理層的變動,這也是目前市場所關註的一個問題。
“目前寶能準備罷免董事,如果做了的話,應該對萬科的股價應該是非常不利的。”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萬科可以算是行業標桿,這些管理層若走了,可能對萬科的經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不是一個很明智的行為”。
在萬科股權爭奪戰中,也存有反萬科的一方,其主要理由是金鵬資管計劃、德贏資管計劃是管理層留有的後手,並且金鵬資管計劃與德贏資管計劃實質上已構成一致行動人關系,違反信披規定,萬科有內部人控制的嫌疑。
不過這在上述分析人士看來,高管沒有拿現金反而是拿股票,這說明管理層利益與股東利益一致,應該對股價有促進作用的;另外,萬科的項目跟投制度,將一線員工與公司利益捆綁,也是公司向好發展的一大舉措。
於華潤前後態度的轉變而言,市場輿論的主流觀點認為,華潤鮮明、強烈地反對深圳地鐵入股萬科,已足以證明華潤對萬科的處理思路發生改變——華潤不但要重回第一大股東之位,還要實際控盤萬科,並意圖將之與華潤置地進行整合。
“從目前種種跡象看,華潤流露出來的意思就是想當第一大股東,目前猜測的方向是,其一方面可通過直接增持,但資金可能是一個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利用資產來認購股票,比較適合的標的就是港股華潤置地(01109.HK),但程序股價也會比較複雜。”至於市場猜測的華潤以低價收購寶能股票,上述分析人士認為,若存在這種可能性,那麽雙方成交的價格將是一個問題,“價格太高,華潤存有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價格太低,寶能系可能不願意”。
目前“萬寶華”的股權戰依舊白熱化。對於這盤棋的最終結局,市場多有猜想,有理想型的,也有現實派。有一種猜想則認為,以目前的局勢看,最終萬科管理層可能會出走一部分,因為無論寶能想要罷免董事、還是華潤希望改組董事會,對萬科的企業文化可能會有影響,短期有可能看不出來,但中期應該會有影響,"大家都希望萬科能保持原樣,但是跟原來一樣的可能性很小”。
周一(7月25日),國內期市午盤,多數品種下跌。
化工系橡膠跌超3%,瀝青、聚丙烯、甲醇跌超1%;農產品雞蛋、菜粕、棕櫚油跌超2%,豆粕、菜油、豆油跌近2%;基本金屬滬鎳跌超2%,滬錫跌超1%,滬銅和貴金屬滬銀跌近1%;黑色系逆勢上漲,焦炭漲超4%,焦煤漲超2%,熱卷漲超1%。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鋼材產量為10072萬噸,日均產量創歷史新高。社會庫存有所增加,鋼廠庫存較6月下旬增加,整體庫存仍處於低位,繼續關註庫存累積情況。基建數據維持高位,房地產投資增速明顯放緩。南方天氣炎熱,影響工地開工,近期整體偏弱,核心在金九銀十需求。目前鐵礦石整體矛盾並不明顯,隨著鋼廠利潤波動,鐵礦石價格出現震蕩走勢。
臺灣民意基金會26日公布蔡英文上任後至今聲望民調,結果顯示,蔡英文上任兩個月聲望現為55.9%,和一個月前相比,下降12個百分點,跟“520”就任時相比,已下降14個百分點,且對她處理政治方式“不以為然”的人增加12個百分點,“非常贊同”的人減少7.7個百分點。
對此,島內學者表示,這可能與她的兩岸政策引發的疑慮有關。蔡的民調和剛上任相比,下降幅度大將是一個警訊。
臺灣前“國策顧問”金恒煒認為,蔡英文當初聲望高“有一點是泡沫”。因為選舉勝利,把她的聲望往上擡,她其實聲望沒有那麽高。現在慢慢下降,回歸到大家心里真正認定的位置,“停損點在哪里,我們現在不知道。”
“民意如流水,蔡英文現在還剩多少民意?一年後太可能比柯文哲還慘(柯文哲日前民調再創新低,施政不滿意度從29.2%一路攀升至43.8%)。”臺灣名嘴邱毅25日在其“臉譜網”(facebook)上發文,痛批蔡英文不準苦行6天前去捍衛太平島的屏東漁民登島。邱毅表示,臺灣漁民很多都是支持蔡英文,挺民進黨的,現在自食惡果,不知他們後悔了沒有。
邱毅認為,蔡英文敢於肆無忌憚否認“九二共識”的底氣,源於“南海仲裁”結果。蔡決定開放太平島為人道救援及“國際運補基地”,形同“租借”太平島給美、日兩國軍事、兵力使用,蔡因此自認已獲得美日的強權支持。但蔡英文既然要靠美日強權,難道不用繳學費嗎?美國勢必會要臺灣用更多的錢、更高代價去買“國防”武器。蔡當局財政已經一窮二白,還要拿大筆鈔票去交美日的保護費。邱毅認為,臺灣內部會因為經濟衰敗出現紛爭,蔡到時候一定更左支右絀。
邱毅指出,在經濟方面,臺灣的出口十分仰賴大陸,內需更仰賴大陸的觀光客與采購團。如今陸客持續減少,大陸的工業采購團、農產品、畜牧等契作也都減少,臺灣的經濟自然出現困境,臺灣的勞資問題也會更矛盾、更嚴重。
(綜合自中國新聞網、中國臺灣網)
保監會發布最新消息顯示,今年上半年保險行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總體來看,在保險市場實現較快增長的同時,有效防範經營風險,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服務社會能力增強。2016年上半年,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8812.82億元,同比增長37.29%,增幅較上年同期上升18.02個百分點。其中,產險、壽險業務分別同比增長7.07%和45.02%。賠付支出平穩增長,同比增長25.17%,增幅較上年同期上升6.13個百分點。保險業資產總量14.2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5.42%。另一方面,受資本市場1季度急速下挫和費用上升影響,上半年保險業經營效益較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下降,但較1季度有所改善。預計利潤總額同比下降54.05%,降幅較1季度略有收窄;行業資金運用收益率2.47%,同比下降2.69個百分點。保險市場運行呈現以下特點:
保險業務快速增長。上半年,保險市場業務規模快速增長。分險種看,一是財產險業務增速放緩,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301.97億元,同比增長7.07%,增幅同比下降3.83個百分點。二是壽險業務高速增長,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1761.02億元,同比增長45.02%,增幅同比上升23.75個百分點。其中,新單業務同比增長69.55%,增幅同比上升32.87個百分點。三是普通壽險和健康險業務大幅增長,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7504.41億元和2359.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45%和89.37%。
賠付支出平穩增長。上半年,保險公司賠付支出累計5262.37億元,同比增長25.17%,增幅較去年同期上升6.13個百分點。其中,產險業務賠款支出2165.55億元,同比增長18.06%,增幅較去年同期上升10.99個百分點。壽險業務給付2574.27億元,同比增長30.53%,增幅較去年同期下降0.81個百分點;健康險業務賠款和給付437.56億元,同比增長32.33%;意外險業務賠款84.99億元,同比增長26.92%。
外資市場份額增加。上半年,中資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7853.69億元,市場份額94.90%;外資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959.12億元,市場份額5.10%,比去年同期增加0.72個百分點。外資財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93.54億元,市場份額2.02%,較去年同期上升了0.02個百分點;外資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865.59 億元,市場份額6.10%,較去年同期上升了0.65個百分點。
資金運用收益率下降。上半年,利率下行疊加股市低迷,資金運用面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125629.30億元,較年初增長12.37%。實現資金運用收益2944.82億元,同比減少2160.30億元,下降42.32%。資金運用收益率2.47%,同比下降2.69個百分點。
銀行存款和債券余額合計65683.67億元,占資金運用余額的比例為52.28%,較1季度末下降了3.50個百分點,較年初下降3.89個百分點,實現收益1428.92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6.19億元。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余額合計16959.44億元,占資金運用余額的比例為13.50%,較1季度末下降0.53個百分點,較年初下降1.68個百分點,實現收益241.44億元,同比減少2612.10億元。
經營效益有所下降。上半年,保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1055.86億元,同比減少1241.99億元,下降54.05%,降幅較1季度收窄1.24個百分點。其中,產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336.57億元,同比減少259.07億元,下降43.49%;壽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541.84億元,同比減少1033.29億元,下降65.60%;再保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30.68億元,同比減少43.77億元,下降58.79%;資產管理公司預計利潤總額37.17億元,同比增加5.30億元,增長16.64%。
保險從業人員增加。截至上半年末,全國保險機構200家,較年初增加6家。其中,保險集團公司11家,保險公司163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2家,其他公司4家。
保險公司中,產險公司78家,壽險公司76家,再保險公司9家。保險業職工人數105.73萬人,較年初增加3.28萬人,保險代理人員564.92萬人,較年初增加93.62萬人。
國泰君安29日發布上半年業績快報稱,上半年,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0.20億元,同比下跌47.91%;營業收入137.07億元,同比下跌%38.54。
國泰君安並稱,期內公司經營業績下降,主要是證券經紀業務和證券交易投資業務收入受市場整體因素影響下降所致。2016年上半年,上證綜指下跌17.22%,中債總凈價(總值)指數下跌0.50%;滬深股市累計股基交易額69萬億元,同比下降53%。
山西證券29日發布上半年業績快報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33億元,同比下降61.64%;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1億元,同比下降84.93%。
該公司稱,2016 年上半年,證券市場整體低迷,證券交易量同比大幅下降。受市場行情影響,公司證券經紀業務收入、融資融券業務收入均大幅下降;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基本持平;自營業務去年同期兌現收益較多,今年實現收益較少。不過,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及基金管理業務收入同比有所增加,使公司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
該公司未透露資產管理業務及基金管理業務收入具體數據。
周二,美國三大股指低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開盤下跌22.02點,跌幅0.12%,報18382.49點; 標普500指數開盤下跌3.04點,跌幅0.14%,報2167.80點; 納斯達克指數開盤下跌6.78點,跌幅0.13%,報5177.42點。這也是美股連續第七個交易日下跌。
其他市場面,周二歐洲股市深陷跌區,亞洲市場大體收跌。日本政府出臺的一攬子刺激政策似乎令投資者感到失望,使日圓匯率攀升。黃金期貨價格上漲,美元指數回落。
經濟數據面,美國商務部周二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6月消費者支出環比增長0.4%,連續第三個月增長,增幅與接受MarketWatch調查的經濟學家平均預期的一致。
報告顯示,美國6月個人收入環比僅增長0.2%,略低於市場預期。由於收入增長不及支出,個人儲蓄率降至5.3%,追平15個月低位。與此同時,6月PCE物價指數環比上漲0.1%,不包括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在內,核心PCE物價指數也上漲0.1%。
今日,上海銀行間拆借利率出現全面下跌: 隔夜Shibor報2.0020%,下降0.20個基點;七天Shibor報2.3240%,下降0.80個基點。
而中期利率更是錄得較大降幅。
其中,一個月Shibor報2.7390%,下降1.6個基點,創3月3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創3月29日以來的新低, 連續26個交易日下跌 。
三個月Shibor報2.8220%,下降1.15個基點,創3月30日以來低位,連續23個交易日下跌。
公開市場上,中國央行今日進行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另外,公開市場今日有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 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凈回籠300億元。
今日經濟數據表現不佳,美股周五低開。昨日三大股指同創歷史新高。
標普500指數低開2.77點,跌幅0.13%,報2183.02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低開18.39點,跌幅0.10%,報18595.13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低開8.60點,跌幅0.16%,報5219.80點。
美國勞工部報告稱,7月PPI環比下跌0.4%,創去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預期為增長0.1%,同比下跌0.2%,預期為增長0.2%。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7月零售銷售環比不變,低於預期的0.4%。
自從香港零售業在去年起進入衰退期,就絲毫不見有反彈的趨勢,擁有香港地標性購物商場SOGO的利福國際(01212.HK)上半年的業績出現了不小的下滑,而公司更稱,盡管7月份情況開始好轉,但下半年反彈預期不高。
擁有銅鑼灣和尖沙咀兩家崇光百貨(SOGO)的利福國際在召開2016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稱,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6個月,集團凈利潤為5.87億港元,同比下跌49.9%,總營業額為29.3億港元,同比下跌4.5%。每股盈利0.37港元,下跌49.3%,派發中期股息每股0.29港元,與去年同期持平。
業績期內,集團銷售收入為63.8億港元,同比下降8.4%。除了受本地及內地消費者信心不足影響之外,銷售收入下跌也與期內銅鑼灣崇光持續的翻新工程有關。主席劉鑾鴻在業績會上表示,凈利潤下跌近五成,主要是金融資產及銀行存款的投資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所致。
劉鑾鴻表示,集團的投資組合靈活度高,以流通性較強的藍籌股票及優質債券為主,股票市場的波動對投資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在投資方面“外界不需要太過擔心”。
集團表示,銅鑼灣崇光於業績期內銷售收入下跌9.5%,整體顧客逗留購買率同比下降1.5%至34.7%。與此同時,尖沙咀崇光主打化妝品產品組合,上半年表現優於預期。
劉鑾鴻稱,上半年零售表現最差的是在2月,但5、6月已經見底,只是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反彈。目前,7月份香港特區政府的數據顯示,訪港遊客人數有所增加,集團兩家百貨店的銀聯卡收入數值也有所增長,但這對7月的整體零售情況幫助不是很大。他認為,7、8月暫時出現好的跡象,但最重要還是要看11月、12月的銷售情況。
利福國際於今年7月15日完成分拆利福中國(02136.HK)並以介紹方式將其於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未來利福國際的集團業務將只包括銅鑼灣崇光和尖沙咀崇光。目前香港的九龍區市場需求量龐大,但目前只剩下兩家崇光百貨。
劉鑾鴻稱,開新店的時間暫時無法確定。如果有合適的地皮,集團有意向開設一家比銅鑼灣崇光規模更大的崇光百貨。不過,香港的商業地產業主能夠提供長期租約的機會不大,談判上會面臨很大困難,因此未來香港特區政府如果推出合適的商業用地的時候,公司會考慮參與競投。
此外,在海外並購方面,公司表示一直對並購方案有研究,但海外資產給價偏高,因此目前沒有特定目標可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