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場奪權奇襲 加速中纖兄弟分家

2010-9-27  TCM




九月十五日晚上八點,老牌上市公司中纖,緊急發布重大訊息:「王貴鋒先生未經合法程序,假造董事會會議紀錄,推舉自己為本公司新任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本公司董事長王貴增已委請律師對王貴鋒上開不法行為提出刑事告訴及緊急假處分……。」

十五日上午,中纖在經濟部的公司登記,董事長與總經理的名字,突然從王貴增變成王貴鋒;幾小時後,又出現上述重大訊息,究竟是怎麼回事?

隔天,事件中又出現第三個名字:王貴賢,他出面「滅火」,向中纖高層及外界喊話:「我一定會把事情處理好,保證讓這件事和平落幕。」王貴賢是中纖集團「大哥」、現任台中銀行副董事長。

王 貴賢、王貴鋒、王貴增,是三兄弟,是中纖前董事長王朝慶的兒子。三個兒子在王朝慶栽培下,均畢業於美國名校,王貴賢美國紐約大學金融財政所畢業、王貴鋒美 國紐約大學MBA、王貴增美國波士頓大學、政大EMBA,三個兒子中,以王貴鋒最晚進集團任職,回台灣前,他曾經在香港百富勤證券的企業融資部門,擔任副 總經理。

埋導火線:老三王貴增任董座救火 王朝慶多年前罹患巴金森氏症,逐漸退出經營核心,多年來以中藥調理身體,病情獲得控制,因為生病,將事業體交給三個兒子掌理。

目前中纖集團旗下的公司,包括了中纖、台中銀行、磐亞、久津、德信證券、德信投信等,版圖涵蓋傳產、金融、太陽能,更和中油等國內企業籌組國光石化,進軍石化上游業。

中纖是集團的核心事業,也是主要控股公司。原本董事長由長子王貴賢擔任,但因中纖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失利,加上本業虧損,導致九十七年度大虧十六億多元;去年十月,在媽媽鄭彩蓮、王朝慶主導下,董事長才改由三子王貴增接棒,總經理則由王貴鋒擔任。

至於王貴賢,則轉往台中銀行,擔任副董事長,因為,台中銀行投資連動債失利,而中纖則投資了台中銀行三成的股權,「奉家族會議之命,出面處理。」王貴賢曾如此說明。

不料,這件人事安排,卻讓兄弟鬩牆,分家戲碼提前浮出檯面。

據了解,王貴鋒、王貴增兄弟兩人個性南轅北轍,王貴鋒霸氣、企圖心強,王貴增幹練、活潑,至於大哥王貴賢,則較內斂。王貴增浮上檯面後,「老三壓倒老大、老二」的氛圍,彌漫集團內,三兄弟的關係開始質變。

老 三王貴增近年在集團的戰功較多,他曾戲稱自己是「滅火隊」,像德信證券爆發久津違約交割案,他奉命接任德信董事長。後來,集團吃下久津,他又擔任久津重整 後的董事長。去年中纖虧損,他又接下董事長,集團「哪裡有事,就哪裡去」,幾乎所有集團旗下公司均歷練過,顯見父母對這位么子很放心。

炸彈引爆:老二王貴鋒總座遭拔除 今年六月十七日中纖董監事改選,王貴增當選董事長,但原來擔任總經理的王貴鋒,卻意外被拔除,不在董監事名單裡,由媽媽鄭彩蓮遞補;改選後,王貴增則董、總雙兼。這次改選結果,讓內部老臣感覺:「有事要發生。」

果然約三個月後,九月十五日,王貴增又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遭董事會解除董、總二職,王貴增怒向法院提出刑事告訴及緊急假處分,透過法律途徑「討回公道」。不過,王貴增的法律動作,卻在鄭彩蓮的眼淚下,暫止。

據了解,鄭彩蓮原本支持老三,但在老二強力要求「分家」,並大動作切割和老三關係下,不得不「妥協」,同意三兄弟分家。

近 日,鄭彩蓮為了兄弟鬧分家的事,非常傷心。據了解,王貴賢已經找來會計師、精算師,針對中纖集團旗下的公司價值,進行評估,由於中纖集團交叉持股綿密,集 團旗下公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股權難分難切,因此,必須找客觀的專家,進行股權重組;中纖集團也計畫拿台中銀行的股權,向銀行辦理質押,預計取得 一、兩百億元資金,進行分家事宜。

分家動向:王貴增吃虧,恐有復仇記

據了解,未來分家的可能方向是,王貴鋒掌中纖,擔任董事長;王貴賢掌台中銀行,董事長黃秀男即將退休,預計十一月由王貴賢接任;至於王貴增,則分到磐亞、德信證券、德信投信,還有久津。

相關人士說,初步分家結果,掌中纖的老二王貴鋒占上風,因為中纖的資產雄厚,近一年來付出不少心力的王貴增較吃虧。

但董事會上比的是股權實力,誰掌握的股權多,誰就掌實權,這次老二能夠迅速取得董事長位子,不排除老大、老二結盟,甚至聯合外面勢力,將老三逐出中纖門外。

這次屈居劣勢的老三,會甘心如此不明不白的離開集團核心?未來會不會有「王子復仇記」?

答案就看這次「家」是否能分得乾淨、清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6

悶爆!富邦國泰嘴邊肉都遭奇襲

2013-03-18  TCW
 
 

 

金融業向來是不動產標售市場的主力戰將,但最近短短兩週,接連兩個指標性大案,兩大金控龍頭雙雙缺席,卻被建商和投資公司吃豆腐,讓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心裡都很悶。

三月四日,全台最貴菜園「D1」土地的部分持分(四百七十五坪)進行二拍,外界原以為將流標收場,卻意外殺出華固建設,以總價二十二億九千四百萬元得標,換算每坪將近四百八十三萬元。

富邦被華固吃豆腐購地成本墊高五億多元

這塊位於台北市地標一○一大樓對面、總面積二千五百多坪的黃金地段,最大地主是富邦集團旗下的富邦建設,經過多年的整合,產權已超過五成,因此擁有「優先承買權」,即便其他競爭者標下,富邦仍能以最高拍定價買回,使得其他投資人進場投標意願並不高,所以富邦也不急於出價。

富邦原本的如意算盤是等到第三次拍賣時再出手,因為一拍底價二十七億六千萬元,二拍底價打八折、二十二億一千萬元,等到三拍,底價若還能再打八折,到時候富邦只須以略高於底價的十七億六千八百萬元拿下,來來回回就省了近十億元。沒想到,華固建設突然出手,以溢價約三.八%取得,如果富邦行使優先承買權,等於讓蔡明忠被迫多花五億二千六百萬元的購地成本。

華固明知道富邦擁有優先承買權,卻仍跳出來當程咬金,讓市場譁然,華固的官方說法是「現金滿手,而且看好信義計畫區的增值空間」,但傳言依然滿天飛,包括抵押權人請託華固在二拍出手,避免三拍時拍賣價低於抵押權金額,影響抵押權人的權益;市場甚至還有另一種說法,同樣在信義區擁有土地的寶豐隆集團大股東蔡鎮宇,樂見華固高價搶地,合作墊高信義區土地價格,也有參與意見。

姑且不論華固的真正用意,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表示,華固算盤打得精,因為二拍價格不高,就算富邦不買回,華固也可以和富邦長期合作,怎麼算都不吃虧。

華固這次卡位,已墊高富邦的購地成本,就跟稍早一星期,蔡鎮宇以寶豐隆興業名義出手,高價拿下敦南金融大樓標售案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國泰被蔡鎮宇巧妙卡位起家厝是否整合還很難說

二月底,新光人壽標售被喻為國泰蔡家「起家厝」的敦南金融大樓,原先取得六三%持分的大地主國泰人壽搶標機率最高,卻受限金管會禁買令,無法參與競標,錯失買下整棟大樓的機會。

金管會保險局於去年十一月祭出的「金八條」禁令,道德勸說壽險公司暫時不要買進新的不動產,而且,敦南金融大樓以底價八十六億二千萬元設算,租金報酬率約一.五%,也不符合金管會目前要求壽險投資不動產報酬率須達到二.八七五%的規定,導致國泰人壽無法參與這項標售案。

在這之前,二○一一年九月有五組人馬競標敦南金融大樓六三%持分,最後國泰人壽以九十六億元高價奪標,讓當時出價近七十五億元的寶豐隆大股東蔡鎮宇飲恨。這次趁金管會實施禁買令之際,蔡鎮宇以八十八億元、溢價二.○九%得標,買下其餘的三七%持分,不僅創下台北市單棟商辦大樓總價最貴紀錄,換算建坪單價約一百五十六萬元,也高於前次標售的平均每坪一百三十二萬元。

外界以「兄弟齊心,買回起家庴」形容,事實上蔡宏圖和蔡鎮宇自二○一○年分家後,幾乎不相往來。即使去年九月國泰人壽五十週年慶典上,身為競爭對手的堂弟、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都和父親蔡萬才一同出席祝賀,唯獨蔡鎮宇這位國泰金控前副董事長不見跡影。

事實上,兩兄弟分家之後,蔡宏圖因籌措資金買下蔡鎮宇的持股,飽受龐大債務所苦,蔡鎮宇卻拿到超過六百億元現金,成立寶豐隆,在台北市各處獵地,早已成為國泰人壽在競標不動產的強大對手。

共同開發可能性低未來得掏更多錢買回

早年蔡萬霖、蔡宏圖及蔡鎮宇父子同住在四維路霖園大樓,後來兄弟漸行漸遠,相繼搬離霖園大樓,各自在敦化南路上,隔著一條仁愛路蓋起豪宅,如今,蔡鎮宇卻又搶進敦南金融大樓這個起家庴,再度與蔡宏圖「同在一個屋簷下」,不僅墊高蔡宏圖的開發成本,未來還有機會在都更案分一杯羹。

隨著華固卡位D1土地、蔡鎮宇成為敦南金融大樓第二大房東,接下來,蔡明忠和蔡宏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共同開發的可能性。然而市場人士指出,雙方合作的機會相當低,因為箇中涉及龐大的利益分配問題,大地主很難讓利。

以D1土地來看,所有權人高達十八組人馬,是台北市產權最複雜的精華土地之一,富邦已經花費很多時間和心力進行整合,好不容易才成為最大地主,掌握優先承買權,讓華固「參一腳」的可能性相對降低。富邦金控內部人士直指,「富邦有優先承買權,可以直接買回,沒道理跟華固合作。」

至於敦南金融大樓,目前由蔡宏圖和蔡鎮宇兄弟共有,由於所有權單純,未來具都更改建效益,然而考量到兄弟倆的分家情結,未來都更案共同開發可能性不高,屆時蔡宏圖勢必要用更高的價格向蔡鎮宇買回近四成持分。蔡明忠被外人華固吃豆腐也罷,蔡宏圖卻被弟弟將一軍,未來要高價買回,不免更傷感情了。

【延伸閱讀】金控雙龍頭被搶標 只能花錢搶產權

不動產標的富邦集團:信義計畫區D1土地國泰集團:敦南金融大樓

基地面積富邦集團:2,545坪國泰集團:1,393坪

大地主持分富邦集團:超過50%國泰集團:63%

搶標者持分富邦集團:18.7%╱華固國泰集團:37%╱蔡鎮宇(寶豐隆)

搶標者溢價富邦集團:3.77%(5.26億元)國泰集團:2.09%(1.8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45

國泰金小王子 奇襲中信金奪勝

2013-06-03  TCW
 
 

 

高達九十萬張的好市多(Costco)聯名卡,今年八月開始,發卡銀行將會換人做,原本由消費金融龍頭中國信託銀行發行長達十年,如今換成了發卡量第二大的國泰世華銀行,不僅掀起一波史上最大換卡潮,也意外引發消金龍頭之爭。

好市多是僅次於新光三越,國內銀行聯名卡發卡量的第二大,也是國內銀行眼中「最肥的信用卡」之一。由於聯名卡發行合約在今年底到期,新一輪的聯名卡發行權競標,吸引了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台新、聯邦與滙豐等銀行參與,經過長達一年評比,結果由國泰世華搶下。

中信銀為爭取好市多聯名卡,提出「貼近成本的誠意價格」、「即使續約也不賺錢」的方案,但最終仍敗給國泰世華。據銀行業人士透露,這次國泰世華打敗中信銀,搶下好市多卡,除了低價搶標,國泰世華對好市多提出更好的回饋方案,包括祭出租約優惠,以及自行吸收開卡費用,才是最大關鍵。

國泰金綁高鐵BOT》讓好市多優先入駐拉買氣

國泰金控小王子蔡宗翰自二○一一年接任國泰世華銀行董事以來,為銀行消金業務帶來許多年輕活潑的點子。這次好市多聯名卡標案的優惠方案之一,據了解,就是由蔡宗翰主導國泰人壽高鐵桃園站BOT開發案,將讓好市多優先進駐。

這項由蔡宗翰主導的兩百億元投資案,準備打造三萬多坪的購物商城,目標是引進純美式折扣名店,未來若獲得好市多進駐,互相拉抬買氣,無論是對好市多或國泰集團,都是一大利多。

據了解,國泰世華還下重本,承諾自行吸收好市多未來新開張據點的新會員一千二百元開卡費用。國泰世華使出渾身解數,積極搶下好市多聯名卡,除了衝發卡量,更重要是為了拉高每月簽帳金額。

過去,國泰世華發卡量雖然穩居國內銀行第二名,但以國壽聯名卡、悠遊聯名卡為大宗,其中,國壽聯名卡占國泰世華發卡量約兩成到三成,若持卡人純繳保費為主,銀行扣掉紅利回饋等成本,可能會賠錢發卡。至於國泰悠遊聯名卡,以搭乘交通工具和小額付費為主,即使發卡量達一百萬張,對於提升簽帳金額幫助不大。

銀行業人士認為,好市多的消費族群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估計每卡的單月簽帳金額達八、九千元,國泰世華搶下好市多聯名卡之後,無論是發卡量,或每月簽帳金額都可望大幅提升。

中信銀流失1/4卡量》靠中油和中華電補失血

失去好市多卡,也意味著,穩居國內銀行發卡龍頭的中信銀,失去了一大王牌。中信銀原本握有中油、中華電信和好市多三大聯名卡,是該行每月簽帳金額前三名的「卡王」。截至三月底,中信銀的信用卡有效卡數約三百七十萬張,好市多聯名卡占將近四分之一,如今拱手讓人,中信銀未來可能流失的卡數恐怕不在少數。

中信銀總經理陳佳文表示,失去好市多聯名卡主要有兩大影響,包括店內消費金額下降、無法進入好市多通路發新卡,「不過,對財務面影響不大,因為十年下來,大多數好市多持卡人也是中信客戶。」中信銀未來須仰賴中油和中華電信聯名卡衝刺消金業務,但陳佳文坦言,中油卡平均消費金額沒有好市多卡那麼高。

相反的,國泰世華取得好市多聯名卡標案後,等於吃下大補丸,有效卡數可望從目前近二百四十萬張,突破三百萬張門檻,加上簽帳金額可望拉高,此消彼長之下,未來將大幅拉近與中信銀之間的差距,甚至有機會問鼎信用卡龍頭寶座。

新光金和台新金鬩牆》竟為爭百貨聯名卡婚約

國內信用卡市場競爭激烈,大型銀行要搶發卡量、衝市占率,最快的捷徑就是鎖定加油站、電信或百貨量販店等主要戰場,因為這些通路每年數十億元到上百億元的營業額,其背後的刷卡收單手續費收入驚人,而且一簽就是五到十年約,成為各發卡銀行眼中的肥肉。

這也是為何一百五十萬張的新光三越聯名卡,原本獨家發行的台新銀行,面對今年初新光銀行加入發卡搶奪戰,一度引發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和弟弟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兄弟鬩牆,吳東亮甚至跳出來斥責新光金控「用租約到期逼迫簽聯名卡合約,已經違反商業行為」,火藥味十足。

以好市多來看,目前全台有九家門市,會員數已經超過兩百萬,近年來快速展店,預計到二○二○年將挑戰二十家店。有別於其他購物中心,好市多只接受現金、自家聯名卡及美國運通卡,而去年好市多在台灣的營業額突破五百億元,龐大的刷卡收單手續費收入,讓好市多聯名卡成為各大銀行垂涎爭搶的大餅。

向來被視為保守沉穩的國泰金控,近來在信用卡業務上展現了衝勁十足的一面,除了搶得好市多卡,也率先布局行動支付。五月中旬,國泰世華與中華電信合作,成為首家獲金管會批准辦理手機信用卡業務的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個人金融事業處副總經理李素珠表示,信用卡是客戶與銀行往來最頻繁的產品,未來將全力衝刺發卡量。

從好市多聯名卡發行權易手,到手機信用卡起跑,以及陸客來台的銀聯卡商機,去年銀聯卡在台灣消費市場刷卡總額達新台幣四百六十六億元,自動提款機提領現金總額也高達四百一十二億元,銀聯卡將成為下一波國內各銀行間的「卡戰」。

【延伸閱讀】國泰卡消費力道贏中信卡!—前5大發卡銀行資料發卡銀行:中國信託有效卡數(張):370萬平均每卡當月簽帳金額(元):6,369主要聯名卡:中油、中華電信

發卡銀行:國泰世華有效卡數(張):239萬平均每卡當月簽帳金額(元):6,909主要聯名卡:Sogo、好市多(8月開始)

發卡銀行:花旗有效卡數(張):230萬平均每卡當月簽帳金額(元):7,425主要聯名卡:長榮

發卡銀行:玉山有效卡數(張):217萬平均每卡當月簽帳金額(元):6,318主要聯名卡:家樂福

發卡銀行:台新有效卡數(張):204萬平均每卡當月簽帳金額(元):5,663主要聯名卡:新光三越、大潤發

註:數據截至2013年3月底 資料來源:金管會、各銀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36

谷歌「佛心價」奇襲 搶灘新電視

2013-08-05  TCW
 
 

 

還記得谷歌(Google)去年發表的圓球狀電視盒Nexus Q嗎?由於售價高達二百九十九美元,六月發表,十月就宣告不賣了。Google顯然記取了這個慘痛教訓,今年七月下旬無預警推出新款電視棒Chromecast,只賣三十五美元,價格比前一代產品幾乎少個零。

太便宜,同業以為標錯價

Google和蘋果(Apple)的卡位戰從來沒結束過,就算一支小小的電視棒,也不能低估在電視機和客廳戰爭的影響性。

「一看到新聞,我還以為價格寫錯了。」國內電視棒市占率第一的友旺科技品牌行銷處處長劉德坤指出,此報價相當接近成本,Google肯定沒賺頭。事實上就連以便宜又大碗為號召的中國小米機,推出的「小米盒子」電視棒都索價五十美元,Google價格真是「佛心來著」。

Google還在第一波促銷中贈送價值二十四美元的Netflix網路影片,換算產品只要十一美元。果然,促銷方案一天內被搶光,無贈品方案也在第二天完售,要等二週才有新貨。

為什麼Google要做沒賺頭生意?「這只是過渡性產品,目的是在蘋果勢力坐大前搶下市占。」拓墣科技消費性電子中心經理張乘維分析。

如何讓手機、平板電腦上的影音與家中電視同步播出,是消費性電子業者亟思解決的問題,誰能解決,誰就能在下一階段商戰中勝出。蘋果雖遲遲未推出自有品牌電視機,卻已推出Apple TV電視盒,搭配自有的AirPlay標準,讓舊型液晶電視也能上網看YouTube,並把iPhone、iPad內影片、照片、遊戲畫面透過AirPlay秀在電視上。

非蘋陣營則由WiFi聯盟領軍,主推Miracast標準,一統手機、平板、電視間傳輸規格,已獲三星、LG及Google等業者的支持。但舊型液晶電視擁有者,短時間內不會換購支援Miracast的新電視。Google這時以超低價推出電視棒,功能雖陽春,卻能即時填補產品轉換空窗期。

國內業者對這場大戰倒是「老神在在」。歐美注重版權,不論蘋果或Google支援的內容都有限;華文地區有大陸網路盜版內容,電視棒頻道琳瑯滿目,市場邏輯迥異。「短期內沒有影響,」劉德坤說,但未來兩大巨擘將如何改變電視使用者行為,正密切關注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65

職場點滴(35):職場《三國》之奇襲許昌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7828

脫兄寫三國攻略,讓小弟又獻下醜,講下自己的心得。

同樣用劉關張趙,開局處於中原混戰區的陳留小城。

表面看來,劉備兵少城弱,四方上下都有敵人,隨時都會受到攻擊,然而這個正是筆者最喜愛的局面,因為混戰才有機會偷雞以小搏大。

開局的策略,如果是捨強取弱,先易後難,策略上是王道,但到自己壯大後,敵人(多數曹操)通常只會較自己更強大,那時候才回頭攻洛陽長安,往往費力極鉅,勝算亦不高。

因此筆者反過來做,於開局各方實力較平均時,搶先多拿一個壽春,儲足實力,然後瘋狂訓練士兵,等待好戰成性的曹操出兵與呂布/袁紹互相攻伐後,防守空虛(只剩一萬幾千軍隊)時便出全力奇襲許昌,如此便能以小力拿下一個大城。

當然,敵人不是省油的燈,奇龔成功得到許昌後,往往會受到極之瘋狂的反攻,但因為早前士兵已訓練有度,而且於混戰中沒有太大損耗,只要將所有將士資源集中一點捱過一段苦日子(每個月都被打),那便能成功拿下許昌,以小城換大城。如此一來,曹操的實力大幅削弱,往後便處於一個相當的起跑線,後期反而更容易打。

* * * * * *

放諸職場,許多人當處於一間管理混亂的公司,或經逢人事大變動時,往往選擇離場/轉工,重新追求安穩,而不是放手一搏。這種策略不是不好,但要明白,管理極優良無風無浪的公司,往往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會有調升的機會。

相反,當遇上表面風高浪急的環境,放手一搏,如果衰左,結果同一早放棄是一樣的。但如果「奇襲許昌」成功,那便往往為自己職場上省下了許多等待升遷的時間,較別人行快幾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20

簡鴻文隔三年再出手 「揪團」奇襲 證券老將能讓68歲台紙轉虧為盈?

2014-06-23  TWM  
 

 

台紙日前改選大變天,兆豐證券前董事長簡鴻文結合京城銀行董事長戴誠志與中纖前總經理王貴增,扳倒公司派張伯鴻家族,大獲全勝拿下董事會過半席次。這三位在金融界、傳產業實力雄厚的大咖,為何看上虧損的台紙?

撰文‧梁任瑋

老牌紙漿公司台紙經營權近日易主,券商公會理事長、前兆豐證券董事長簡鴻文接掌董事長,前中纖總經理王貴增出任總經理,消息傳來,讓證券圈跌破眼鏡。

儘管簡鴻文在證券界已是「大老級」的人物,但對於即將入主的造紙業、對象還是處於虧損狀態的台紙,證券圈十分好奇他要如何轉虧為盈。

不過,簡鴻文父親在嘉義曾經營產品包括紙類在內的機械廠,從小耳濡目染的他,對於造紙業的上下游關係並不陌生,這或許是他相中台紙的主因之一。當然,台紙手中握有龐大的海內外土地資產,極具開發價值,也是外界認為簡鴻文對台紙抱持高度興趣的重要原因。

簡鴻文在三年前其實就已積極買進台紙持股,無奈在前次董監改選中功虧一簣,三年後捲土重來,在向兆豐金申請退休後,找來京城銀行董事長戴誠志與王貴增等金融圈好友一起「團購」台紙,終於如願入主,台紙也正式進入「簡鴻文時代」。

﹁最主要是好朋友相挺!﹂「最主要是好朋友相挺簡鴻文!」戴誠志向︽今週刊︾證實,他與簡鴻文家族、王貴增大約掌握台紙約四○%股權,但對於台紙未來營運,一票好友都決定交給簡鴻文掌舵;至於王貴增,因為在中纖的管理成績不俗,所以支持他擔任台紙總經理。王貴增接受︽今週刊︾查證時也說:「簡董是我的麻吉,老大說什麼我就照做。」粗略估算,簡鴻文陣營這回以不到二十億元的成本,就可掌控一家擁有近百億元不動產的上市公司,的確是樁划算的生意。

簡鴻文入主台紙後,所面臨的第一個課題就是「如何讓台紙賺錢?」按目前來看,可望採取「造紙與土地開發」兩路並進方式,提早擺脫虧損泥淖。

至於台紙究竟哪裡會不一樣?簡鴻文表示,「由於才剛接台紙董事長,很多業務還在瞭解中,預計七月會較為明確。」但對此戴誠志卻相當樂觀,「新的台紙一定會不一樣」,一般認為,台紙未來在土地開發策略上一定會較前任張家更為靈活,而新任總座王貴增則可望在資產活化上扮演重要角色,主要是過去他在中纖曾有經驗。

從造紙本業來看,據瞭解,今年台紙將自建汽電廠,可望在二○一五年下半年啟用,預估每年營業成本將降低一.五至二億元;而隨著越南取代中國成為品牌鞋廠製造重鎮,生產鞋盒的子公司吉富也即將產能滿載,預估一五年紙器將有擴廠計畫。

「越南小台肥」潛在利益驚人事實上,台紙二十年前就開始多角化經營,前進越南投資高爾夫球場與紙器廠,台紙目前在越南胡志明市持有三百多公頃(約九十餘萬坪)的高爾夫球場及住宅用地,每坪取得成本僅七美元,目前市價高達三百美元,增值幅度四十餘倍,被外界喻為「越南小台肥」,潛在利益驚人。

至於台紙在台灣的土地資產,主要分佈在台中龍井與台南新營,這兩地皆為公司的造紙廠。其中台紙大肚廠由於自一九八○年起虧損過多,開始停工申請變更為住宅區推案,自九四年起陸續推出透天厝銷售,為了避免造成餘屋供給量過剩,台紙採取先建後售、分期開發策略,每期只推五十戶,賣完才繼續蓋。

由於台紙長期耕耘台中龍井當地房地產市場,在台紙自有的土地開發完後,五年前甚至在龍井購買千坪土地自建,因此,來自龍井的營建收入,儼然成為台紙這幾年穩定的獲利來源。

事實上,台紙七○年代民營化後,一直由台北磚廠張清來家族主導,他的兒子張伯鴻也長期擔任台紙董事長與總經理;○五年,張伯鴻的妹妹張淑媚接手董座一職,但接任後,面對居高不下的國際紙漿成本與競爭激烈的紙業市場,似乎仍難挽回台紙經營頹勢。

相較之下,用心佈局三年的簡鴻文如今入主台紙,讓外界看見他在金融圈的深厚人脈與口袋深度。尤其簡鴻文白手起家的創業過程,讓他深知「與人為善」的重要性,從早期國際證券合併倍利證券,之後再併入兆豐金控改名為兆豐證券,一路攀上事業高峰。但鮮與人爭的人格特質,反倒讓這位「台灣第一代證券人」迅速累積人脈。

簡鴻文在擔任本屆券商公會理事長前,其實已當過兩屆理事長,前財政部長與元大金控董事長顏慶章,以及前元大證券總經理張立秋等,都與簡鴻文私交甚篤,讓他在凝聚證券業共識上更順利。

不過,簡鴻文雖順利入主台紙,但由於並未打算辭去券商公會理事長的職務,一位不願具名的證券業董事長直言:「目前台灣證券業正面臨危急存亡之秋,理事長此時應更專注為證券業爭取業務擴張機會!」看來簡鴻文雖然在台紙找到事業的新舞台,但身兼兩職的他,如何在造紙業與證券公會發揮他的管理長才,還得看他的智慧與時間管理能力。

簡鴻文

出生:1952年

現職:台紙董事長、中華民國券商公會理事長經歷:國際證券董事長、兆豐證券董事長學歷: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台大財金所EMBA

開發價值高

—台紙土地資產一覽

地點 現況 面積(坪) 市值台中龍井 住宅區土地 2000 推案總銷金額3.3億元台中大坑 住宅區土地 16萬 未重估台南新營 台紙新營廠 15.4萬 未重估越南胡志明市 高爾夫球場 90.7萬 2.7億美元資料來源:台紙2013年年報

台 紙

成立時間:1946年 董事長:簡鴻文總經理:王貴增 資本額:40.2億元

近三年業績:

年度 營收

(億元) EPS

(元)

2012 59.75 -0.48 2013 65.79 0.04 2014(估) 64.8 -0.09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兆豐投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61

觀察效益、選擇時點、低調保密 日月光奇襲矽品背後的完美盤算

2015-08-24  TWM

日月光八月二十二日宣布將公開收購矽品,向半導體業界投下一記震撼彈。向來以眼光精準、手法剽悍著稱的張虔生再度出手,趁著產業景氣疲弱、股市崩跌之際奇襲矽品。這個震撼全市場的收購計畫,揭開的是張虔生的完美布局。

撰文•周品均、林宏文

八月二十一日下午四點,一場重大訊息說明記者會震撼了整個台灣科技業。

「日月光半導體於今日宣布,將自二○一五年八月二十四日起,以每普通股新台幣四十五元作為對價,公開收購矽品精密工業公司…。」日月光財務長董宏思現身台北一○一大樓三樓的證交所,代替董事長張虔生,宣布日月光董事會在當天稍早通過的收購提案。

這顆震撼彈來得又急又猛,不僅是因為台灣最大的半導體封測廠日月光,將以總額三五二億元公開收購台灣第二大封測廠矽品二五%股權,更是因為兩家封測大廠,這幾年來搶客戶、搶市占率的爭鬥幾近肉搏,誰也不想輸給對方。

在產業中,「同業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對手;但日月光和矽品,是敵人。」一位半導體材料業董事長這麼形容。

兩家猶如死對頭的公司可能合併,已經夠讓業界震驚,更令人震撼的是,「我們事前並不知道!」矽品發言人江百宏不願做出其他評論,只是一再強調公司內部也是看到重大訊息才得知此事。而矽品董事長林文伯更是關閉手機,迴避所有外界傳送的關心電話與好奇詢問。

創立矽品三十一年來,林文伯大概怎麼也沒想過,日月光會以這種方式逼他坐上談判桌;曾被稱為台灣圍棋界第一高手的林文伯,即使擁有「推算未來五十步棋」的功力,恐怕也難在一時之間覓得最佳突圍破口。

「張虔生的這一招,真的很高。」一位熟悉矽品的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這場敵意收購的背後,是一套溫州商人的完美盤算。

張虔生家族為溫州商人,父親早年在上海經營船務,一九四九年隨政府來台後將家族事業移至高雄;由於父親早逝,張媽媽很早就扛起重擔,以宏璟建設起家,隨台灣經濟起飛一路抓住股市及房地產的機會,奠定雄厚基礎。

遺傳到溫商家族的底蘊,對投資、對事業,張虔生的眼光同樣精準、手法同樣剽悍。一個投資界流傳的經典說法是,從一九八九年日月光上市掛牌以來,二十六年 間,日月光的股價走勢與台股加權指數幾乎完全一致,而且還是領先指標,不管台股創新高或創新低前,日月光股價一定先創高或先創低,背後的意涵,是日月光大 股東的操盤動向,彷彿總能領先市場行情一步。

許久沒有對外購併的張虔生,這回決定對自己過去幾十年的敵人出手,無論從效益評估、時點選擇、速度手段等面向來看,同樣也是精準剽悍。

完美效益

投資划算,可消弭殺價競爭論效益,首先可從財報數字簡單分析。日月光目前手頭上有五四二億元現金,花費三五二億元資金一舉成為矽品最大股東,對現在的日月 光來說並不困難。而若觀察矽品的經營績效和公司資產,矽品目前的帳上現金有二八一億元,上半年的稅後淨利近六十三億元,矽品毛利率二七.二二%,也遠高於 日月光的一六.四七%,也就是說,張虔生花三五二億元成本,拿下財務體質良好,獲利率也勝於日月光的矽品,這筆投資再划算不過。

不過,更重要的效益,要從兩家公司近年來客戶版圖的變化談起。

「這幾年,矽品成功爭取到高通的訂單,就讓日月光氣得要死。」一名封測設備業者一語道破兩家公司的競爭態勢。近年來,高通、聯發科、博通、海思等重要晶片 設計廠,紛紛採取分散供應商的策略,這也讓去年剛剛吃到蘋果訂單的日月光芒刺在背。為了蘋果新單,日月光正大舉擴增產能,然而市場卻在近期傳出消息,蘋果 有意再度增加供應商,並點名矽品即將接單。

除了與矽品的競爭越來越白熱化,今年半導體景氣急轉直下,也成了張虔生決定出手的關鍵;「台灣半導體景氣不是很好。」董宏思不諱言,但他沒說的是,半導體 景氣的疲弱,已經讓兩家公司的低階封裝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業界已傳出矽品彰化廠開始放無薪假的消息,這也促使張虔生決定,與其讓矽品繼續瓜分日月光訂 單,不如趁對手體弱氣虛之際,發動奇襲。

完美時點

行情低迷出手,股東意願高時點選擇,正是日月光奇襲矽品的另一個完美盤算。

日月光與矽品,分居全球第一、第三大封測廠,兩強合併要能成立,必須趕在不會有法律問題之前進行。從Gartner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月光目前全球市占率 一九.一%,矽品的市占率則是一○.一%,兩者加總的市占率數字,正好站在三○%的托辣斯門檻邊緣,也就是,如果不在此時出手,一旦兩家公司的市占率稍有 擴大,張虔生吃下矽品的計畫恐怕會因反托辣斯而中止。

此外,台股的崩跌恰好也為張虔生出手製造最佳時機。根據日月光內部人士透露,「︵收購矽品︶想法一直都在,只是看採取什麼作法。」所以張虔生過去幾個月只是靜靜地等待攫取獵物的時機,當矽品股價一路從五十七元修正到三十三元時,他知道,是時候出手了。

向來出手快狠準的張虔生知道,要出手就要有十足的把握。打開矽品股權結構圖,林文伯及家族,加上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蔡祺文,股權加總也不過是六%左右,但張虔生一出手,就要買下二五%的股權。

林文伯過往三十年形象良好,矽品的經營實績外界也都看在眼裡,但日月光趁景氣與股價都如此低迷時,向矽品股東提出溢價三四%的收購條件,就連與矽品關係良好的材料業者都坦言,「選在此時提出這樣的收購條件,矽品股東不見得不會賣。」

完美奇襲

保密到家,連業界都沒風聲效益明確、時機成熟,接下來,就是以最快速度匍匐前進,然後瞬間攻擊。

在重大訊息說明會中,日月光公布這樁公開收購案是委由凱基證券負責規畫及後續執行,但據凱基證券內部透露,「日月光是在發動突襲前的一個禮拜,才找上我們。」低調而快速,是這樁收購案讓市場驚呼的特色之一。

低調,是為了確保消息不致走漏;日月光先前在二○○九年收購環電時,曾經爆發的內線交易案,也讓張虔生對於這次突襲矽品,執行起來更是格外小心,就連業界都沒有聽到任何風聲。

儘管請來凱基證券作為委任機構,但據指出,公開收購矽品股權計畫的內容戰略,還是由張虔生一手主導;八月二十一日的日月光董事會,即使張虔生不在國內,也 透過視訊方式直接下達決策指令、拍板定案。凱基證券主管表示,這次公開收購矽品計畫,就連收購價格也是日月光自行找外部會計師進行定價,最後的執行流程、 交割手續等,才委由凱基證券負責執行。

未來挑戰

棋手與獵人的磨合有待觀察這場保密到家的奇襲,確實也為矽品帶來不小震撼,就連矽品內部人士也嘆氣表示:「我們從沒想過會發生這種事。」以剽悍手段掌握絕 佳時機發動攻擊,一般認為,日月光這回順利達陣的機率不低;但即使購併真能順利完成,兩家公司的文化磨合,卻是一個極大挑戰。「兩位老闆都很成功,但成功 的途徑截然不同。」一位業界人士這麼說:「張虔生一出手就要玩大的;林文伯則是強調累積。」張虔生不設底線的企圖心,在他剛從美國留學回來之後就已展現。 當年,他先在台灣股市操作,獲利頗豐,立刻表態希望買下當時最紅的大同公司,無奈遭到公司派拒絕;之後才決定自行跨足電子業,成立日月光。

創業初期,張虔生也是壯志滿滿,一位早年賣設備給日月光的惠普員工回憶,當年日月光才剛成立,張虔生就說,「我的目標是做世界最大的封測集團,所以你們幫 日月光規畫的設備,一定要以世界第一為基準。」這位員工說,當年惠普公司上上下下都不相信張虔生的狂傲目標,「沒想到現在真的讓他做到了。」至於林文伯, 看待未來的野心不能與張虔生相比;民國六十三年,他在︽新生報︾舉辦的第一屆全國圍棋名人賽獲得冠軍,得到獎金十萬元,他曾回憶,當年一個月薪水僅有四千 五百元,但是下一盤圍棋,就有兩千元收入,「我差點成了職業棋士。」與圍棋名人林海峰有姻親關係的林文伯,經常引用對弈之道比擬企業經營,他曾說,「一人 下一子,你不可能一步就把對手打倒,要慢慢累積。」「企業經營就像下棋,一步一步地積小勝為大勝。」種種論調,與張虔生的形象大異其趣。

如今,精準剽悍的溫州悍商顯然已把圍棋高手逼入困局,依規定,矽品須在收到公開收購說明書後七日內表態,提出對股東的建議。事實上,從二十一日日月光公布 收購計畫後,林文伯已連日舉行會議,緊急與律師及財務顧問商討對策,並且已組成審議委員會,趕在三十一日前給股東一個答案。據了解,儘管日月光的贏面不 小,但矽品內部仍透露,「希望股東等到矽品出具建議書,聽聽矽品怎麼說,再決定要不要賣股。」意味著林文伯並未放棄這盤棋。

除此之外,在林文伯曾經說過的「棋盤企業經」裡,其實也有難得帶著騰騰殺氣的這樣一句:「居劣勢時,你要想辦法讓對手一起死,這樣,或許還有逆轉機會。」這句話會不會演變為矽品面對日月光的逆襲策略?這盤棋,值得好好看下去。

日月光財務長董宏思8月21日現身證交所,說明公開收購矽品股權計畫。

矽品經營團隊手握股權約6%,面對日月光計畫拿下25%的股權,業界知名的圍棋高手—— 矽品董事長林文伯下一步棋該怎麼走,外界都在看。

封測雙雄整合 是否能達陣?

矽品 日月光

311.64 資本額(億元) 789.31 1984年 成立時間 1984年1249.7 市值(億元,至8/25) 2573.2 420.45 上半年營收(億元) 1348.83 62.91 上半年稅後淨利(億元) 84.54 27.22 Q2毛利率(%) 16.47 2.02 上半年EPS(元) 1.06 281 帳上現金(億元) 542 新竹、台中、彰化、蘇州 生產據點 高雄、桃園、上海、蘇州、昆山、威海、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高通、聯發科、海思、博通 客戶 蘋果、高通、聯發科、博通

矽品董事長 林文伯

日月光董事長 張虔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05

奇襲上市公司,萬能險如何變身“金融炮彈”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105

(李伯根/圖)

萬能險進入中國已有15年,起初保障與投資並重,在拆除政策限制之後,逐漸走向偏重投資的高收益高風險方向。在低利率的背景下,大量社會資本借助高回報的萬能險湧入資本市場,也因此醞釀了極大的風險隱患。

萬能險,是包含投資和保障兩大功能的人身險產品。投保人將保費交到保險公司後會分別進入兩個賬戶,一部分進入風險保障賬戶用於保障,另一部分進入投資賬戶用於投資。投資賬戶的資金由保險公司代為投資,投資利益上不封頂,下設最低保障利率。

2015年12月17日,王石在北京萬科會議室里發表內部講話,揭開了“寶萬之戰”的面紗。

在這次講話中,王石矛頭直指“寶能系”的資金來源之一——萬能險。他說,“寶能系購買萬科的第一份錢來自萬能險,就是短期債務。短債長投這個風險是非常大的。他們層層借錢,循環杠桿,沒有退路。”

三天後,前海人壽發表聲明稱,“萬能險起源於歐美,已有近百年歷史,2000年左右引入我國,是人身保險的常見產品類型之一。前海人壽嚴格遵守並符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反洗錢的有關規定,定期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督指導。”

由此,“萬能險”這個鮮為人知的專業險種成為各方熱議的焦點。

“萬能險”為何吸引人

“我行12月22日代銷,2年4.63%,5年6.1%,利率下行時期盡快鎖定收益。”2015年12月21日,南方周末記者收到一條銀行推銷保險產品的短信。這樣的短信幾乎每周都有。該行負責銷售該款產品的理財經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是一款安邦的萬能型保險產品。

“上個月我們支行就賣出四五百萬了,這屬於一種長期理財,從2013年就開始賣,挺受市場歡迎的。”該行一名理財經理說。

萬能險之所以被稱為“萬能”,因其包含了投資和保障兩大功能,即萬能型人身險。

當投保人將保費交到保險公司後,會分別進入兩個賬戶,一部分進入風險保障賬戶用於保障,另一部分進入投資賬戶用於投資。投保人可以自行設置保障額度和投資額度,並根據不同時期的需求進行調節。其中投資賬戶的資金由保險公司代為投資,投資利率上不封頂,但下設最低保障利率。一般而言,當前最低保障利率為2.5%左右。

但隨著今年市場的火爆,一些保險公司為提高競爭力,已經在逐步提高最低保障利率。南方周末記者看到上述安邦萬能險的產品說明書標明,“最低保證利率是3.5%”。

在最低保障利率走高的同時,結算利率也在持續刷新紀錄——2015年2月16日,保監會放開了萬能型人身險的利率管制(此前萬能險預定利率上限為2.5%),此後萬能險利率一路走高,目前多在6%-7%,遠遠超過銀行同期理財產品利率。

對民營保險公司來說,萬能險成為其近年來異軍突起的重要支撐。

與傳統保險公司以銷售保障型和分紅型產品為主不同,民營保險公司保費增長主要來自萬能險。2014年後,特別是中小險企,通過萬能險和分紅險等理財性質的保險,實現了彎道超車。

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這類主打萬能保險的公司規模保費(含萬能險、投連險)增速都在100%以上,而同期的中國人壽等上市公司的保費增速還不足20%。

保費增長之所以這麽快,原因在於這類保險收益均高於同期銀行理財產品。尤其是今年以來,央行不斷降息,再加上下半年股市振蕩,“現在保險是越來越好賣了。”一位負責銷售理財型保險的業務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從前海人壽萬能險11月份的萬能險結算利率水平來看,最低結算利率為5%,而最高可達7.45%。

“保險公司把萬能險的結算利率不斷拉升,對於保險公司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要保證一定的結算利率的前提下,就肯定是高回報、高風險的操作。”一位從業近二十年的保險業資深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

急速擴張的保費收入及高資金成本,倒逼前海人壽這類險企去尋找優質投資標的。一位前海人壽內部員工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除了銷售部門以外,投資部門壓力也非常大,他們不僅要確保資金回籠,還要賺錢,以應對公司的一些償付。

同時,監管層政策的放松為險資增持優質標的提供了空間。今年7月8日,保監會放寬險資投資藍籌股監管比例,將投資單一藍籌股比例上限由占上季末總資產5%調整為10%;投資權益類資產達到30%比例上限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

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自今年7月以來,包括富德生命人壽、前海人壽、安邦保險、陽光保險等在內的8家保險機構花費超1300億元舉牌,舉牌的公司基本都是萬能險銷售較多的公司。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那些市凈率較低、現金流充沛、分紅持續可觀,尤其是地產股、金融股,頻頻成為險企們收入囊中的首選。

十五年變形路

萬能險是一個舶來品。1979年,第一款萬能壽險在美國出現。由於繳費靈活與保障可調等特點,萬能險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萬能壽險在歐洲各國也顯示了強大的市場生命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搶占了英國、荷蘭等國的保險市場。

2000年,中國第一款萬能險由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推出。“剛推出來的時候市場還是比較歡迎的。”在一家大型保險企業工作近20年的孟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從2003年到2008年,該險種一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2007年的時候,大家都去投資股票市場了,而當時回報大概在5.7%,很多客戶不願意來買保險,銷售面臨很大的問題。”孟暉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萬能險開始了相對平穩的發展期。

2012年,保險資金投資領域開放,萬能險重新成為眾多中小壽險公司沖規模的“利器”。

但與國外傳統的萬能險不同,進入中國的萬能險毫無疑問也具有“中國特色”。國外的萬能險,一般繳費期限比較長,一方面有大額的投入,同時還要求投保人有比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較少的資金使用壓力。

“一開始投保,繳費可以自主選擇。但萬能險每年要扣除一定的保障成本,且會隨著客戶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單獨買萬能險,這個萬能險賬戶里面錢升值少了,而保障成本卻在年年提高,最後可能一分錢都沒有了。”孟暉說。

正是因為萬能險要扣掉諸如初始費、保障成本、管理成本等各種費用,退保現象非常普遍。

一位城商行的高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4年前後,之前銀行銷售的萬能險收到了很多投訴,因為大都是五年期的,剛開始承諾的高收益到最後並沒有滿足客戶,所以從2014年開始銀行就很少銷售這種分紅型的萬能險。”

也正是意識到了種種問題和風險,2015年2月,保監會不僅放開了萬能險的利率管制,同時還將躉交萬能險的基本保險費初始費用和退保費用上限比例分別下降一半。這意味著,保險公司過去扣除的成本費用減少了一半。

在政策護航的同時,險企自身早就開始重新設計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中國太平洋保險的一位業務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過去傳統的萬能險,是保障加理財賬戶放在一起。從2013年開始,市場上流行的萬能險,就是一個人身保障加一個萬能賬戶。

當前,中小險企推出的萬能險,雖然大部分保障期是五年、十年或二十年不等,但大多強調一年或二年後就可無手續費或低手續費退保,而當前一些網銷的萬能險,甚至短至三個月、六個月就可將錢取出。

“這種產品不像傳統萬能險,不再扣除或者扣很少保障成本,而且同時享有萬能賬戶資金的理財收益。”孟暉說,這類分紅型萬能險門檻不高,收益高,成本扣除少,逐漸成為市場主流。

萬能險的危險

當萬能險受市場熱捧之時,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它的風險所在。

翻開任何一個萬能險的產品說明書,都看不到投保人所交的資金具體去向。12月21日,南方周末記者向一位理財經理咨詢,所交保費到底是投到了哪些渠道,該經理卻回答不上來。當她打電話問保險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時,得到的答複是,“沒有具體的去向,這屬於保險公司的內部信息,只能在網上查到公司投資項目。”

南方周末記者從一款安邦的萬能型保險產品說明書看到,里面提到的投資工具包括股票、基金、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權、銀行存款及銀行間拆借等。

該款萬能型保險產品所稱的收益分成中高低三檔,最低為3.5%,最高為6.1%。但上述理財經理也明確表示,不排除投資失敗的可能性,結算利率只能保證不低於3.5%,而卻不能保證一定能有6.1%的收益。

這並不是一個個案。在多數的萬能型產品中,都是如此規定。另外值得註意的是,雖然降低了退保費用、保障成本,但如果達到一定期限之後,萬能險往往會收取一個“風險保護費”。簡單講,就是保險公司替投保人承擔了風險,就要收取相應的費用。而且投保人年齡越大,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越大,所以扣得越多。

問題在於,上述產品說明書寫道,若投保人的個人賬戶價值不足以支付到期應交的風險保護費,則合同效力終止。“這個就要看投資收益的情況了,有可能到最後個人賬戶價值就沒多少了。”孟暉說。

險企收到大量成本高、期限短的萬能險資金後,頻繁在二級市場舉牌,進行長期股權投資。“萬能險的期限一般是3到5年。這個期限基本能夠完成一輪比較高的並購或者一輪投資周期了,但是大舉用於極高風險的收購,這完全脫離了保險的本意。”多年在大型企業做資金運作的董博欣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用險資去撬動一個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在市場上漸成風潮。“一旦成功,這類中小險企可能就從幾十億變成幾千億的量級,他們有足夠的理由去冒險。”

而對於投資者來說,一來受到高利率理財的誘惑,二來到目前尚未出現過不能兌付的情況,於是更多人開始買入萬能險。至於如何持續地給投資者以高回報,一位安邦集團人士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是,資金在不斷滾動,比如今年收到的理財險,還去年的賬;二來,通過銀行里的‘協議存款’、‘委托貸款’,獲得略高於‘理財險’利率的收入;第三,就是在股市上目前盈利相當可觀。”

但“收新錢還舊錢”,毫無疑問難以持續,而股市投資有風險,更是不爭的事實。可以想見,萬能險的資金鏈並不寬松,而這條緊繃的鏈條並沒有充分進行信息披露,外界難窺其中。

對於此間風險,監管層面已經有所洞悉。據財新網報道,近日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召集保險公司座談,專門探討險資舉牌背後蘊含的風險。

自去年初保監會對高現金價值產品進行一輪規範之後,12月9日,針對萬能險這類高現金價值產品,保監會發文要求保險公司進一步加強對此類產品的風險管理,防範利差損風險、資產負債匹配風險和現金流風險。

在隨後的12月12日,保監會再次發文,要求險企開展壓力測試。至於後續保監會是否會出手整頓,南方周末記者致電保監會,但截至發稿之日,仍未得到明確答複。

(應被訪者要求,孟暉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577

「潮州鯊」狠搶股權 王石擋得住? 萬科老董持股僅萬分之七 遭寶能奇襲

2016-01-07  TWM

中國房地產業龍頭萬科業績出色,營收連年逆勢成長,如此一家大鯨魚公司,為何成為有「潮州鯊魚」之稱的寶能眼中肥肉?這場經營權爭奪戰,堪稱中國商界二○一六開年大戲。

一家長期績效突出的龍頭公司,因為經營團隊持股太低,當突如其來的敵意購併叩關,霎時面臨尷尬、憤怒的易主考驗……。這不是台灣矽品與日月光之爭,而是中國房地產龍頭萬科的當前困境。

二○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萬科公告停牌,以籌備資產重組等重大事項。萬科早在一九八四年就創立,比上海、深圳交易所成立還早,A股代號「○○○○○二」。 身為天字第二號老公司,萬科眼中的重大事項,自然非同小可。原來是一家神祕投資公司,竟危及中國房地產龍頭的經營權!

資料顯示,由深圳寶能投資(以下簡稱寶能)控制的鉅盛華實業發展(簡稱鉅盛華)和前海人壽,多次收購萬科股票,目前持有約二四.三%股權,正式超越持有萬科一七%股權的央企龍頭華潤,成為萬科的最大股東。

寶能一個月買下五%股權

另方面,先前連番在海外「掃貨」、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飯店等資產的安邦保險,也在近期快速吃下萬科七%持股;雖然安邦屢屢強調購股動作「純屬財務投資」,但仍一度被外界認為是寶能的「一致行動人」。

由於寶能近期動作極大,竟然在一個月內,用成本甚高的兩倍槓桿、融資人民幣六十四億元(約新台幣三二○億元),一口氣吸納五%萬科股權。這場中國資本市場罕見的爭奪戰,令萬科股價接連暴漲,截至停牌,萬科在一年內大漲一○七%,達人民幣二四.四三元。

相較之下,與萬科並稱「萬保招金」的保利地產、招商地產與金地集團,股價仍未收復暴跌前失地,顯見這次萬科的籌碼流向高度集中。來勢洶洶的寶能,終於讓萬 科高層全力應戰,萬科董事長王石就在內部會議直言:「萬科不歡迎寶能當第一大股東!」寶能背後藏鏡人是誰?目前只知道,實際負責人是來自廣東潮州地區的姚 振華、姚建輝兄弟。他們自稱一九九二年創立寶能,從生鮮超市起家,業務橫跨金融、房地產、物流與科技園區。集團宣稱資產高達人民幣上千億元,但旗下沒有一 家公司掛牌,致富過程諱莫如深。中國媒體於是給了姚氏兄弟一個傳神的封號:「潮州鯊魚」。

萬科並不小,中國七十個大、中型城市,萬科在其中六十五個有建案;在一五年四月《今周刊》統計「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裡,萬科高居第七十二名,當時市值甚至超越中華電信、台塑石化。這一家大鯨魚,之所以成為潮州鯊魚眼中肥肉,理由很簡單:業績奇佳,防守奇差。

「萬科雖然穩坐市場龍頭多年,但在年輕人心中,對這個品牌的印象依舊很好,這也是萬科獲利的主力。」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張永河觀察,萬科的強項,是在市郊拿 下大面積土地,規畫適合年輕人、首購族群的中小房型社區;儘管通勤距離遠、戶數多,但萬科的建築品質好,物業管理周全,因此只要是萬科的建案,市場多半有 口皆碑。

從財務數據來看,近年中國房市降溫,銷售面積、銷售金額雙雙下降,惟獨萬科握有品牌優勢,仍然維持成長。年報顯示,過去三年,萬科營收從人民幣一○三一億元增加為一四六四億元,稅後淨利率約為一成左右,股東權益報酬率更維持在一八%上下。

即使業績傲人,但萬科大股東持股過於分散,是引發此戰的遠因。以靈魂人物王石為例,雖然年薪高達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長年是中國最高薪的上市公司老董,但 其持股竟只有萬分之七,遠遠低於其他上市公司。對照之下,同為地產大亨的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持股萬達商業地產六二%,對這家市值近港幣三百億元 (約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的公司具絕對控制權。

萬科態度轉變 不排除妥協另一方面,一四年時,集合萬科全體合夥人持股的「盈安合夥」,占比也只有四%;當原本最大股東華潤暗示,增加持股能力有限,寶能距離拿下萬科,似乎只有咫尺之遙。

十二月二十三日晚間,萬科緊急發表「歡迎安邦保險成為萬科大股東」的聲明;但值得留意的是,就在萬科發表聲明同一日的稍早,王石也公開表示:「我和萬科管理層不排除做出妥協。」安邦究竟是站在哪一邊,仍然是謎。

十二月二十六日,萬科發表最新聲明,強調「重組方案以能提升公司價值為底線」,這樁經營權大戰的後續發展,似乎還有得瞧。

撰文 /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