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雙升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92.html

內銀業績比之前更反映實際情況:
一,按年盈利必須上升、
二,經濟情況受限,壞帳浮現避無可避、
三,在存款高增長,市場利率相對較高情況下,息差表現上半年其實遠遜預期。

無疑,市場仍然會大致認為,內銀資本充足比率仍高、不良貸款比率仍在控制範圍。

基於第一個假設,稍為留意的話,其實內銀資本之升,是受惠於採取國際標準內評法去計估資產、惟不能忘記,銀監會來年還有一個風險權重規劃要落實,屆時銀行風險權重資產亦會告上升。

至於不良貸款比率,目前行業平均大概是百分之一點零八,一點零八只反映被列入成為不良貸款佔貸款組合比重數字,一旦將拖欠貸款計算在內,以工行為例,百分之零點九九不良貸款比率,隨時超過百分二點五!!!

拖欠貸款比率數字較少為市場關註,但留意的話,將拖欠貸款類期數稍為細分的話,大部份銀行在九十日或以上拖欠類貸款,升幅最為明顯,換句說話,今年年初開始無錢還貸款,其實是進一步拖延。

按內銀拖欠一百八十日作出歸類不良貸款的話,幾敢肯定,內銀壞帳浮面目前值屬初端。

今年為止,單工行、農行、中行及交行,已經為壞帳撇帳,或者轉售,涉及六百億規模,一三九八僅撇帳額,半年已達去年全年數字七成,形成每間銀行撥備幅蓋率平均下跌二十個百分點。

內銀要應付資本水平,要處理壞帳,要顧及盈利,跟中央要銀行多放多貸,多照顧中小企目標完全相違,這等同於中國企業下的公司大股東及管理層嚴重分歧案例,而內銀一日有政府做大股東,而政府一日不放棄規劃式經濟及年年要達增長目標決心,呢個結,永世難解。

投資者要內銀有派息,亦要內銀資本充足,同樣是矛盾之極。

幾年前,內地年均盈利增長超過兩成,派息比率超過三成,現在內銀盈利增長跌至低於一成,派息比率依然維持,這未計其實新增壞帳因素。

民行減派息,股價受影響,但某程度上,民行能夠減派息,是銀行本身福氣。

內銀現時靠五、六厘派息維持股價,而內地卻每兩年集資,去維持資本,內銀太過矛盾,太多死結,每個數字,都反映羊毛出自羊身上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220

97價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8/97.html


今個年度一共有8幅商業及酒店地供應,當中尖沙咀中間道地皮, 最受矚目。

今日截標, 反應的確踴躍, 收到18份標書, 點先至爭到幅地?

有測量師估計, 出得起每呎過萬蚊至得!

尖沙咀集旅遊同商業重地,呢區寫字樓空置率長期偏低,起酒店亦唔愁無客!

最重要,係呢區已經11年無相同供應! 唔搶就冇!

同樣推動發展商出手, 樓價指數, 再創歷史新高。

創新高, 都唔算稀奇! 唔創新高, 先至係新聞!

八大指數每星期都總有一啲又破頂!

今個星期七個上升, 五個破頂。

整體指數最新報126.2,按周上升0.71%,今年以來累積升幅近6%

五個創新高嘅包括整體, 大型屋苑、九龍、中小型單位同新界西, 其中新界西報108.42, 按周明顯上升1.4%, 並再次突破歷史高位。

即意味升市已進入第二次循環, 反映升勢由用家主導, 現只欠大型單位指數未破頂, 距離歷史高位只相差1.73點。

回顧一下, 相比上一個97 高峰期, 呢一刻樓價高企程度, 高出好多。

整體樓價相比 97高位, 平均升格 26%, 有一批大屋苑更加驚人。

受統計嘅屋苑當中,港島碧瑤灣高踞榜首,比97 價暴升86,遠遠拋離大市。

特別留意頭六位,大佔四個都係中小型上車盤,包括一直領先嘅沙田第一城、大興花園、同大埔中心等,已經超越 97價四至六成過外。

但亦有一批屋苑, 成績差! 距離 97, 追咗 17, 遲遲都追唔番上家鄉價。

由咁嘅角度睇,又算唔算係低水、落後, 追得過?!

受統計嘅大屋苑之中, 距離家鄉最遠嘅依然係大熱門、深井嘅浪翠園同97 價折讓兩成!


特別留意榜上有名落後嘅係當年當紅嘅駿景園、雍景臺同陽明山莊, 明傳統豪宅都未必必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221

自設框架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9/blog-post.html


Why so many cop?

中環一早,一班外藉旅客問上有關問題。用里昂策略員張耀昌今日報告標題:公民抗命的開始。

答案毋須多以解說。

張耀量形容,人大就政改定下框架,來得強硬,公民抗命的開啟,本港對峙加劇,不明朗因素呈現,但港股升與跌,按他判斷,都是源自阿爺、但絕非佔中,而是內地經濟。

佔中拖跨經濟?里昂認為未見得,反而內地多項指標呈現向下,負面影響更為大,甚至相信內地升市已告盡頭。

觀乎內地製造業持續擴張的基礎甚不穩固,無論官方還是民間數字、都由高位顯著回落,各主要分項指標、官方與民間的指數回落,主因都是生產及新訂單需求放緩。

瑞信陶冬博士形容,內地經濟增長加快已經遇上重大煩惱!! 現時面對屬於結構性問題,需要扭轉才可以回復正常,但短期加大準向降準力度是不能排除。

中環股票老行尊亦認同,政治客觀隨時令鬼子佬有做淡理由,真正觸發點其實在內地微刺激政策效力微弱。

換句說話,跌市原因在於內地,香港某程度上被「屈」!

過去十年,港股九月升市有八次,內地則有七次,關連系數極強。九月何解得別強?無它,中秋過後,份外憧憬,保目標效應下,刺激政策往往盡在三季尾。

十年有七、八次升,不代表今年重複:首先,滬港通談得太多,而所謂利好未能量化,但早已構成超前交易、其次,我國雖強調微刺激,但五月以來一眾微刺激累積合共總值,在在不下於數萬億,經濟既有問題令刺激政策投入規模要更大,惟成效消退更快!!

人人話港股抵,港股便宜,這是建基於包括大量國企在內的恒指估值計算,扣除的話,純港股現市值率為十六點三倍,僅次於菲律賓及印度,區內論貴程度,排行第三。

目前尬尷在於,內地股份便宜,令港股吸引,但內地股份便宜,乃基於業績表現份屬一般,而剛公佈一系列中期業績,並不構成盈利上調,換言之,中資股未有能夠實現pre-expansion,並惠及港股。

同一時間,香港股票溢價原本建基於靠近內地,及自身優勢。

正如某外資行策略師指,內地既不足以構成溢價貢獻,那麼港股升與跌,唯有繫於自身賣點。

港能夠升,長期靠地產、公用股的話,可以說成為健康,亦可以理解為別無選擇,似乎港股框框,比外界認為的政改框框,制肘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222

做世界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9/blog-post_2.html


上市無耐,天合化工隨即受狙擊,「匿名分析」發表長達六十多頁報告,既形容當日上市保薦人摩通臨時退出,實屬幸運。

又指控天合是該機構經手調查以來,最大騙局,最後認為公司價值僅為「零雞旦」!!

獨立機構狙擊中資民企,毫不新鮮,但用一間上市不久的公司為對象,實屬少見,引證早前中環人說話,年中之前大堆新股,是龍是蛇快將分曉。

「匿名分析」承認用數月時間調查公司,於是有理由相信,有心人在公司上市前、或籌備上市期間,早有盤算,是否屬實目前不得而知。

「匿名分析」指控有幾方面:
一,涉及誇大盈利及收入,其中2012年實際收入比招股書披露少85%,實際盈利更要百分百扣減,即全部篤數!!

二,天合從未有繳稅紀錄,惹人懷疑;

三,誇大銷售,尤其當中防指紋劑銷售,並引述同業相關人士指,對天合存在毫不知情。

四,天合做左兩本「數簿」,一本方面向上市核數師德勤提供,另一本就交予工商總局及內地核數師。

無疑,「匿名分析」指控實在嚇人,旁觀者實不能亂加判斷。但觀乎天合,有幾個指標的確不難令獨立沽空機構不加留意,包括上市後股價掂、大股東持重貨、部份產品毛利高達八成,即一蚊生意賺八毫,太令人難以置信,當然上市核數師德勤,或者記錄上又減一分。

雖然有渾水基於查證,及內地制肘而淡出,但一雞死一雞嗚,太多獨立機構了解有民企做世界,或太多獨立機構要做民企世界從而圖利。

今年要留意是,雖然氣份尚好,滬港通憧憬亦強,但雲雲中資公司半年業績份屬一般。

無論里昂指,近半盈利遜預期,或花旗認為,大部份中資盈利過關,重中之中其實在於,中資公司從來大數靚爆、但細數存疑。

毛利率升,但淨利潤率跌,屢見不鮮;負債比率減,可能受惠資產谷大;更甚是上半年的的確確多間公司應收帳大升。

德銀上星期用新計算方式,認為內房企業平均實際負債高達數十倍,市場可能一笑置之。德銀帶出問題,並非實際負債低估與否,而是條數點計的問題,中資公司用不同標準,留意不同數字的話,情況往往跟主流看法截然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223

懷舊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9/blog-post_3.html


早午前港督彭定康撰文論香港,下午再來久違了的董建華做呼籲,一時間香港今日變得懷舊充斥,大有想當年之感。

正如中環人話,今日感覺比當年好的,或僅屬少少數。

印象中,董建華對上一次主動會見傳媒,乃零五年三月宣佈辭職當日。九

年人事變翻新,高興在於董生話,隻腳好番好多啦!!! 董生形容自己焦急,希望做呼籲,提到現政府問題,他力數香港賣點仍在,低稅制、增長高、失業低等等等。

但稅率對上一次減是前前財爺,而增長高、香港靠的是內地。

按董建華說法,再跟世界經濟論壇競爭力排名細分逐一比較的話,結論無疑是We're not that good anymore!!!

香港在全球競爭力排名維持第七,但總分其實下跌零點一。維持七,只跌零點一,不錯吧?

大錯特錯矣!!

宏觀經濟環境,香港排名跌兩級、政治人物獲信任程度,亦跌一級、重中之中的司法獨立,罕有跌一級、政府政策及其透明度,同樣跌一級,更甚連量度競爭力一大支柱的警力可靠性一範疇,更連跌兩級。

而十六項有關在港營商關註問題當中,政治不穩排行第六,較去年結果有改善,惟更多關註政府機關欠缺效率,佔比由去年十三點九,升至十四點五。

有學者形容,世界經濟論壇有關本港評分,某程度上形同梁振英成績單。

董建華對梁振英評價避而不談,但正如董指,世界在變,香港無變。香港由回歸以來大談創新,要高增值,但競爭力報告內第十二支柱,即創新部份評級,香港全數錄得下跌:
創意產能,跌一級、大專及商界科研,跌七級,而政府主動採購高科技產品一環,更大跌十一級!!

但世界經濟論壇忘記,特區正籌組創新科技局,如果通過的話!!!

優勢下進步,及優勢下沒有進行,結果是兩極化,香港屬於後者實太明顯。

唔講科技,講股市吧,人人話滬港通正,討論圍撓有咩好炒,指數升幾多,中小經紀一面唱好滬港通催化大市,一面連十幾萬裝機費都想慳,內地停版機制亦搞唔清,咁點搞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224

有償新聞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9/blog-post_4.html


內地財經傳媒最大新聞,並非中央政策、股市破頂,而是大篇幅報道,財經網站「21世紀網」涉及新聞敲詐案,最少八人被捕,牽涉十多家企業。

主編、副主編、編採和經營人員全數被查,幾乎等如新聞部骨幹。

簡單篇幅有關涉案內容,按內地媒體報道,該新聞網自從去年十一月,勾結上海兩家財經公關,以介紹財經記者名義尋找已經上市、計劃上市或有重組和轉型概念公司為名,進行敲詐為實。

換句話,願意支付巨額費用,或形容為保護公司,涉及他們報道會正面,不然的話,就唱衰你!!

由於廿一世紀涉及其中,內地評論有不少揣測:最直接固然是中央整頓媒體,先有中央臺,而廿一世紀在內地財經新聞地位極高,問你怕未!!

亦有人即時聯想馬雲,關馬雲咩事?

皆因今年六月,廿一世紀引資,正正是由阿里巴巴牽頭,同中建材等入股,投資五億人民幣,而阿里更表明,或會增持廿一世紀至兩成股權。

觀察家指,廿一世紀被查,與馬雲是否樹大招風會否聯成關係,仍屬未知,但民營銀行首批牌照無份、阿里上市期間頻頻被內媒抹黑,不然難會令人聯想。

更令成件事沾上政治色彩,在於廿一世紀屬於廣東派,控股股東正正是南方報業傳媒,講到呢度,唔再講啦!!

對於今次新聞敲詐事件發揭發,內地網民即時反應是:未查夠、有更多!!

無論體育、尤其球賽,財經更甚,內地媒體是否存在檯底交易,網民直指,心照不渲矣。

有留意內地網上財經新聞觀眾,眼晴及判斷是敏銳,的而且確,正如媒體老行尊指,每每充斥「鱔稿」,一間公司可以被寫成天上有、地下無,可以三百年開花、三百年結果。

而且,更多是存有推高股價成份揣測性報道,呢點亦是滬港通底下,本港一個隱性風險。

廿一世紀事件,「有償新聞」當然要予以譴責,但議題並非只貪與不貪之分,作為傳媒,要思考是,到底媒體、上市公司、及公關公司三者之間的關係。

做記者一定知,你「串」、批判性重一些的話,公司好、公關好,一定無好野益你。相反,隨時著數多多,如果該等關係,久而久之成為一個慣性利益交換,對市場影響力,必定大於券商,如是者,既然分析員利益衝突屬於違規,並受監管。媒體、及獨立評論很大程度上是備受照顧!!

清者自者,但除此之外,利益交換能夠減至最低,某程度上是需要一個披露水平、信息發佈要求規範配合。

內地以外,其實太多區內新鮮市場,財經媒體與其他持份者利益交換屢見不鮮,一份公司新聞稿,可以百分百Copy當頭條出。

有該等情況出現,亦註定他們繼續是新興市場中的二、三線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225

Fire Sale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9/fire-sale.html


本港星期,恒指再破零八年水平,內地市更強,升幅一年最大。

睇圖、睇基本因素、其實睇咩都無用,出現解釋困難,咪話滬港通、咪話有改革!!

中石化算是經典例子,盈利升幅低單位數,但股價漲幅超過三成,咪就因改革兩個字囉!!

收市之後去評論股市,其實講咩都得。本星期恒指漲爆五百之日,升市成因仍是個迷,怕且連當日追貨大戶,自己都唔明點解要買,無計,資金市、被逼!!

正當內地媒體打造滬港通令牛市重臨,外資加快建倉之際,最新資金流數字卻顯示,中資股十三個星期首次出現淨流外,由上周淨流入,變為負一億一,而流入港股資金亦幾近減半。

更要留意是,所謂北亞,跑贏東南亞假說,或有所扭轉。本星期,北亞市場錄得淨外向,當中ETF減慢幅度明顯。錢反過來,去到東南亞,印度成為區內最多資金流入市場,更令市場要驚。

資金流肯定是滯後,但本港資金流數字帶出兩個信息:
一,中、港市場動力不排除正在下降、
二,錢始終愛炒落後Long-term commitment可免則免。

歐央行擴大負利率幅度,買資產,對環球資金流向其實不容忽視。歐洲央行上次宣內負利率後無耐,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因而增加,兩者關連系統其實相當高。

歐洲減息,及收購資產證券,分析對QE兩個字避而不談。但如果量寬等於央行負債表會上升的話,歐央行根本與QE無異。

撇除收購資產功效,單單LTRO,十數點子借貸成本,作為金融機構,買德債的話,息差賺半厘、買意債的話,息差賺兩厘、買工行、建行股票的話,五厘回報。幾吸引!!!

因為怕通縮,明醒金融機構、因為怕歐豬債務問題,當日為歐元區維繫而舉棋不定,未能讓豬爆,由豬違約,歐央行踏入不能之拔之路,某程度上亦造就股市不能沽貨訊號。

但好像IMF朱民警告,歐洲出乎預期減息,個別地區失業高企;相反美國經濟穩步復蘇、聯儲局甚至考慮提早加息。

全球經濟「一冷一熱」,貨幣政策「有鬆有緊」,已經成為新常態,擔心全球經濟兩極化、特別是美國逐步退市,對資金流帶來重大挑戰。

其實簡單講就是驚資金亂踹、由歐元減息QE一刻起,資金已大舉流入美債以及歐豬國資產尋求回報。

歐元兌美元跌穿1.3美元水平、單日跌幅1.5%,是近三年最大,由於美國國庫券息率比歐元區高,令資金大舉流入,以十年期美國國債為例、息率仍處2.44厘水平,遠比同期德國債息不足1厘高。

摩通形容、與歐債相比,美國國庫券就好似「大減價」Fire Sale一樣。基本上、由日資銀行以至主權基金,均爭相將資金,投放到資產市場。

至於歐央行加碼實施負利率、亦令資金被迫投放到當地國債,繼比利時、芬蘭、德、法,等六個地區兩年期債券錄得負利率後,愛爾蘭債券亦首次變成負利率。

恐怕,未來幾個月資金亂踹趨勢,只會因歐美大不同,而變得愈來愈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226

親朋戚友股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9/blog-post_8.html


仲有幾個鐘頭,紐約公園大道301號華道夫酒店,就會集合當地500個最大基金經理以及機構投資者。

他們目的只有一個、與馬雲會面!!

到呢一刻、其實馬雲仍然未確定,是否會出席首場午餐推介會。

目前已知係「橙隊」隊長、阿里副主席蔡祟信,以及「紅隊」隊長CFO武衛,會主持推介會,由佢地回答投資者關心問題。

一橙一紅、心水清都知,呢個正係阿里巴巴LOGO代表顏色,未來兩星期佢地會到全美國、再到本港、新加坡作推介,之後到倫敦。

今次令基金意外、係定價相對保守,市盈率計32倍,仲低過騰訊47倍PE。

華爾街日報形容得好、馬雲係為自己留番啲面子,唔使一上市就好似Facebook咁、跌穿招股價!!

對於出席基金,最關註問題、係阿里巴巴過去兩個季度毛利率都出現下跌,點樣在上市後可以維持,相信係潛在投資者最關註。

有研究報告已經提出、阿里如何將流量從淘寶網引導到天貓,會係當中關鍵。以第二季計算、大部分來自天貓的傭金收入,同比增加114%,主要得益於GMV,即是「商品交易總額」增長81%。

值得留意仲有轉化率、從3.4%升至4%,正是指由淘寶平臺交易,轉化成天貓電商收入的比例。

其實大部分潛在投資者、都信阿里業務轉型,唔會有大問題,仍然相信阿里係投資中國最好PROXY。不過最新UPDATE 招股書,有一欄F&F的投資者類別,就令投資者非常關註。

所謂F&F、就係FRIENDS AND FAMILY,佔發行股分6%,原意係要回報公司員工以及友好的大客,令佢地可以於上市時,以原價購入股分。簡單形容、就係益下「姨媽姑姐、江東父老」!

公平些講、「親朋戚友股」唔係阿里巴巴首創,在2000年科網泡沬期間,有三分二公司都有呢類FRIENDS AND FAMILY。不過之後發現,好多時反而係累街坊,結果比例愈縮愈少。

但以阿里今次歷史集資額、FRIENDS AND FAMILY居然佔總認購額6%,仲多過雅虎套現,涉及金額多達一百億港元。以公司管理層、包括馬雲個人,目前只是持有14.6%計,呢批「親朋戚友股」,數目似乎過高。

阿里的管治架構、鍾意的就讚夠創意,可以配合創辦人需求;但美國本土亦有不少聲音認為,連香港都唔要既公司,點解可以到美國上市?擔心到公司有問題時候,會令投資者保障不足。

阿里上市前、有關公司關連交易,已經引起企業管治界關註,唔少因為涉及用馬雲或蔡崇信身分、作私人投資。個人同公司投資關係、糾纏不清。

單計今年、就已經投資46億美元,其中阿里影業更出現帳目問題。

阿里左右銘係、「顧客為先、僱員第二,股東排第三」。

其實應該「創辦人」居首、因為只有他才有權力,決定顧客需要甚麼、員工需要付出幾多。

至於股東嘛? 付錢就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227

新常態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13.html

有留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焦點已經不再是放在GDP 目標幾多、又或者財政貨幣政策有咩變化,而係「新常態」地位,被推高至黨中央共識,再次突顯習近平進一鞏固大權!

過去一星期,中環不斷流傳李克強被架空消息,由今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睇到,雖然李克強仍然有分參與,並對明年重點工作作部署,但明顯「克強經濟學」,已經唔再係「新常態」佔有任何官方地位! 完全由新常態主導。

一星期前拆局講過,「習隊長」權力集於一身,不論政治、軍事、以至經濟地位,都成為鄧小平以來,權力最集中既人物,勉強要做「阿二」,亦只有落得大權傍落。

新常態首次出現、係喺今年5月APEC會議上由習近平提出,跟據官方講法、經濟工作會議後,"新常態"已正式成為黨中央共識,並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經濟發展的重大邏輯。

但對於新常態,莫講話外界認識唔多、就算官方內部,能夠掌握都係少數! 好似一句告別「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就考起唔少官方人士,結果要專登搵社科院專家解讀,其實就係指一窩蜂既消費模式,例如汽車爆發式消費或家電下鄉,都歸類為呢種!

不過習近平可能唔記得左,所謂汽車或家電下鄉,都係由政府政策推動,商家同消費者先跟風參與,「起浪者」、其實就係政府本身!

當然,個性化消費、綠色消費又或者悠閒式消費,都係新經濟下重要元素。而配合新常態,經濟模式都要「換檔」,由高速變成中高速,更重要係、新既GDP目標,由過去既「約束性」指標,變成一個只係「預期性」目標,換言之,可高也可低!

瑞信陶冬博士就對新常態感到異常興奮,形客係中央首次明確表述左新常態既具態內容,重要性甚至高到、會成為明年第十三個「五年計劃」既基礎!

反而在內地走慣江湖既平安證券,標題就用「老調重彈新常態」,指出新意欠奉,並大潑冷水,提出明年推行的各種改革、並不可能達到市場預期既程度!

值得留意係、在新常態下,炒板塊規則固然有變,過去玩「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固然炒唔起,反而在新常態下,2015年將是改革落實年,過去兩年提出左既央企、國企改革,以至資本市場、民營銀行準入,都會加快,識得炒既你,好應該知道點樣部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275

雙十二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11.html

百麗星期三公布既同店銷售,再次為內地零售銷售商響起警號!

瑞銀既「史賓沙.梁」在眾多分析員中特別細心,留意到百麗業績係受淘寶「雙十一」打擊,加上消費者已經認識到百麗定價過分進取,肯定未來同店銷售趨勢,只會拾級而下!

可怕既係、雙十一效應未完結,馬雲淘寶已經擺下「雙十二」戰書,又靠「全民瘋搶」打折半價做賣點,會唔會又掀起另一輪熱潮?

眾所周知,雙十一係專為天貓商家而設,到雙十二就係為淘寶集市商家谷銷售。不過今年居然遇到極尷尬局面,內地媒體形容「雙十二」已變成雞肋,不論商家以及消費者熱情都大幅冷卻,甚至興起「正反兩方」辯論,係咪應該取消「雙十二」!

的而且確,雙十一驕人既571億天量成交,有幾乎一半人話,係提早催谷消費者購物,加上有商家話要打折五成至七成,其實血本無歸,所以令雙十二急速「遇冷」。

跟據百度最新投票,有八成一既投票,都贊成「雙十二」早應取消,認為仍有亮點既,不足兩成。

有買家更喺微博埋怨,話平日買淘寶貨、兩日就送到,相反在雙十一,要兩星期先到貨,反正折扣唔多,就叫馬雲不如取消「雙十二」!

商家方面,雖然好似做多一倍生意,但有分析提出,真正贏家,唔係阿里巴巴同屬下商家、反而係對手騰訊既合作夥伴京東商城先真!

里昂在雙十一後,進行左一次大規模調查,指雙十一當日,天貓同淘寶的確分佔左49%及25%生意額,京東就以17%排第三,不過作為商家,由於強制要提供更高折扣,令佢地變得無利可圖!

令人意外係、調查發現買家原來對減價、其實興趣唔係大。據統計,平均貨品真正減價幅度只有20%,而且當中因為減價而選擇京東更低至16%,反而大部分京東用戶,更對快速送貨表示讚賞,有41%買家話三日已經收貨,相反天貓淘寶就大部分要一星期先收到貨!

過去一年備受疚病既退貨問題,京東亦遠勝,退貨率只有一成,反而天貓同淘寶就有三成買家話最終要選擇退貨!

更有趣係雙十二前夕,工商總局居然打馬雲嘴巴:話天貓有賣假貨!認真唔比面!

回想當日,阿里巴巴在杭州總部搞幾場大龍鳳、由陸兆禧、蔡崇信到馬雲輪流登場,市場亦以為阿里巴巴「完勝」京東,但無論由送貨速度到購物經驗,京東先係真正贏家。如果反映股價身上,顯然阿里巴巴而家就係Overprice,相反京東同騰訊仲諗得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2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