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罕有向銀行點名收集資料 金管局查海航萬達貸款

1 : GS(14)@2017-09-17 12:14:45

■陳德霖任總裁的金管局,向本地銀行查詢海航及萬達未償還貸款餘額等資料。 資料圖片



【本報訊】早前中央關注明星民企頻海外併購,疑為走資逃滙,更傳中銀監要求內銀點名排查有關民企借貸情況,這監管風暴近日有蔓延至本港迹象。消息指,金管局最近亦向活躍於內地民企借貸的香港中資行及大型銀行,罕有發問卷點名查詢海航及萬達的信貸情況,相關銀行需滙報對兩間集團的授信總額度、未償還貸款餘額等資料,銀行已於上周交回報告。記者:劉美儀



金管局發言人回應查詢時說,該局在日常監管工作中,不時與銀行就不同議題溝通,但不會評論溝通的內容。



料不影響啟德地融資

有大行主管形容,該局針對個別企業查問授信資料,做法罕見但並非首次,前年一度瀕臨爆煲、現仍停牌的漢能(566),「出事」前該局亦曾向銀行收集類似資料,但像海航及萬達等並非有明顯違約爛賬風險、而遭點名查問,情況並不尋常。不過自內地當局早前關注數間高調在海外併購的民企後,據悉金管局於數月前亦曾就安邦集團,向本港銀行查詢對其授信及借貸狀況。對於海航就啟德項目進行融資的商討,銀行界估計因有優質地皮作抵押,相信不會受到近期事態影響而無法籌組。海航自去年11月屢次出擊,投得四幅啟德地,合共斥資272億元,當時所有地皮均已先後完成一年期過渡貸款,並以中資行參與居多。海航近日正就再融資及項目的定期貸款,與銀行接觸。


查授信額及未償還貸款

消息說,金管局是次就海航及萬達集團,向銀行展開的貸款排查,相關銀行需將兩個集團及其附屬公司(包括上市及非上市),逐間列出所給予的授信總額(已提取或未提取)、目前未償還貸款餘額及年期、有無持有抵押品等,相關資料上周已提交該局,但查詢內容未提及針對兩個集團進行排查的原因。上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向人行等四個部委,轉發獲國務院規範境內企業開展境外投資的《通知》,限制中資企業開展境外投資,範圍包括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體育,及沒有實業項目的股權投資基金等。就內地限制企業境外投資,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早前接受本地媒體訪問時說,近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其他評級機構,俱關注國內槓桿偏高的負債狀況,很多境內企業到海外併購,料多靠融資進行,當局發限制通知,客觀結果可令內企槓桿率增速減慢。他指港銀內地相關貸款主要屬跨國企業客戶,或央企、國企走出去投資的相關貸款,民企只佔小部份,而且多有抵押品,現時港銀貸款質素仍然良好,內地相關貸款不良貸款率僅0.85%。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4/20141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835

金管局前高層掌按證年金公司 月底履新 處理「銀髮海嘯」

1 : GS(14)@2017-09-17 12:15:25

■劉應彬預料年金認購反應熱烈,「銷售應以公平、順暢、簡單為原則。」 資料圖片



【本報訊】年回報達4厘的公共年金,全速趕明年中推出!據悉,按揭證券公司(簡稱按證)已成立「年金公司」,並邀請金管局前助理總裁劉應彬加盟,9月底出任新公司行政總裁,負責籌備和推行公共年金,劉應彬接受本報查詢時確認任命,以應付未來香港「銀髮海嘯」為己任。記者:周家誠

按證持一般保險業務牌照,提供按揭保險、融資擔保等產品,不過因應公共年金具壽險性質,故此須向保監局申請長期保險業務牌照,現時正待審批,故此須另設一間新公司。據悉,新公司名字、規模、具體營運尚未落實,目前仍在招兵買馬階段,不過在架構上屬按證全資附屬公司,並設有董事會,已邀請劉應彬任行政總裁,9月底入職。由於特首林鄭月娥重視人口老化事宜,公共年金被勒令於明年中推出,劉應彬履新後將有眾多任務。現任神託會行政總裁的劉應彬接受本報查詢時確認任命安排,不過仍須待保監局批准。按證發言人指出,劉應彬財金領域經驗豐富,對退休理財議題有深入研究,是新公司行政總裁合適人選,劉氏並會向新公司董事局負責,現時申請保險牌照進展正常。保監局發言人表示,不會披露個別保險公司之授權申請。


2013年重拾課本 轉任社工

劉應彬指出,他任金管局助理總裁期間,處理的是金融海嘯事宜,「現時就好似羅局長(勞福局局長羅致光)說的銀髮海嘯,即老年人過多問題。」他早前考獲社工牌照並為持牌社工,「雖然離開社會服務行業,但新公司係建設社會基建,加上自己金融知識可以再運用。」劉應彬港大社會科學系畢業後,加入政府銀監處,1997年轉任金管局,2008年金融海嘯引發雷曼迷債風波,為他當時主要處理事項,到2013年離開金管局,執起書本修讀社工,及後成為全職社工。被問到現時年金分配機制等尚未落實,按證董事局正思考平均分配最低投保額及抽籤兩大方案,劉應彬指現時尚未上任,個人身份不便評論,「不過年金認購預料反應熱烈,銷售應以公平、順暢、簡單為原則。」至於認購規模100億元會否加大,按揭公司早前稱會考慮適量增加初期規模,劉應彬指須視乎屆時需求。現時每人認購額為5萬元至100萬元,則較當初劉應彬預期20萬至100萬元門檻為低。有知情人士指,年金公司成立後,初期集中公共年金銷售,但往後可加入更多元素,例如保費較平、抵禦通脹能力較弱的延期年金,甚至是長者醫保等,未來規模甚至有機會超越按證,但公私營定位問題料會惹起討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4/201419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841

港星金管局爭衍生工具生意

1 : GS(14)@2017-09-17 12:32:09

【本報訊】香港及新加坡力爭成為衍生工具市場樞紐!路透引述消息指,兩地金管局分別與亞洲證券業及金融市場協會(ASIFMA)洽商,務求增大於全球衍生工具業務上的市場份額。路透引述5名消息人士透露,過去五個月兩地監管機構分別與代表亞洲銀行業的ASIFMA進行會談,主要討論於在監管方面可以如何作出變革,令更多環球大型銀行將衍生工具業務轉移到當地記賬。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截至2016年6月底,全球名義衍生工具合約總額規模高達544萬億美元。不過,由於環球大型銀行一般會選擇將亞洲相關的衍生工具交易於歐洲記賬,英國倫敦一直是主要的衍生工具市場樞紐,傳統以來亞洲區於全球衍生工具場外交易市場(OTC)的市佔率少於一成。報道又引述消息指,面對歐洲今年實施銀行業新規和英國脫歐等不確定性,續有銀行尋求將衍生產品業務從英國和歐洲轉移至到亞洲,當中包括滙控(005)、渣打(2888)、瑞信和瑞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5/201428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886

縮表前夕 金管局再抽資400億 拆息抽高 業界料陸續有來

1 : GS(14)@2017-09-25 04:10:53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縮表前夕,金管局再從市場抽資,增發400億元外匯基金票據,帶動港匯昨日一度升穿7.8水平,重回強方水平。這次抽走流動性,市場的反應較上次更大,昨日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全線抽升,美元兌港元遠期的拆讓下跌,反映市場預期港美息差將收窄。分析均認為,金管局正引導拆息向上,預料抽資將成為常態,年底前陸續有來。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是次增發票據的規模與8月9日宣布的那一次相同,而且同樣分5階段進行,逐次增發80億元。是次增發後,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將在10月24日減至1800億元。金管局於2014及2015年因港匯走強而多次注資,使銀行體系總結餘一度大增至4260億元。而連同今次,2015年至今共增發10次票據,令總結餘回到2014年7月「接錢」期間的水平。

市場反應較上月抽資時大

金管局強調,增發票據因銀行體系流動資金充裕,使銀行對票據的需求增加,強調增發不會對流動資金狀况及利率水平造成任何重大影響。但市場反應較上一次敏感,港匯從昨早低位7.817,大幅抽升至最高7.7964,至昨晚在7.804至7.805之間徘徊。1個月港元拆息由周一0.42厘水平升至0.4725厘,達到今年2月以來高位,但與美息之間的差距仍達到0.76厘之多。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認為,上一次增發票據即將在今天(周三)完成,金管局即宣布下一輪增發,反映在美聯儲縮表前夕,金管局亦希望響應收緊流動性的做法,積極管理市場對息口的預期,因此預料增發票據會成為常態。

金管局一向定期發行外匯基金票據,雖然息率較低,以昨日投標的3個月期票據為例,平均接納息率為0.36厘,比拆息水平更低。不過,銀行如出現流動性問題,可憑所持有的票據在金管局的貼現窗借取隔夜港元資金,票據亦符合《巴塞爾協定三》對優質流動資產的定義,有助提升流動性覆蓋比率,故金管局表示市場對此有龐大需求。

不過,高盛資深中國經濟分析師鄧敏強在報告中指出,即使今次增發將令銀行體系結餘減至1800億元,這仍然是很充裕的水平,故預計短時期的拆息將維持低位,金管局亦會有更多輪增發。儘管近兩次增發都令港匯大幅反彈,但他預期港匯最終亦會向7.85水平進發,因為港美息差實在太闊,金管局增發票據只會暫緩港匯下跌的趨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616&issue=201709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387

金管局︰短期公布基建項目投資

1 : GS(14)@2017-09-25 04:10:54

【明報專訊】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昨日表示,外匯基金在物色基建投資項目方面,目前進展良好,個別項目已到了瓜熟蒂落的階段,期望短期內會有好消息公布。

或伙拍國際級投資者

余偉文昨日撰文,透露外匯基金在物色基建項目時,會有四大原則:首先,基建投資只佔外匯基金「長期增長組合」的一部分;第二,每項投資都必須是商業上可行,並會做足前期研究工作,進行嚴謹的盡職審查,優先考慮能有合適管治和環境保護安排的地區;另外,他們亦會避免風險過度集中,會按地區、類別、投資年期等採取適當策略分散風險;最後,金管局有機會伙拍國際級投資者一同投資基建項目。

事實上,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早前便指出,自去年中成立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IFFO)後,一直與投資者及基建公司等持份者聯繫,未來有意與國際的主權基金共同投資在新興市場的基建項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410&issue=201709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388

金管局抽資效應 港銀1個月同業拆息再升

1 : GS(14)@2017-09-25 04:12:58

【明報專訊】金管局連環增發外匯基金票據,從市場抽走流動性,推升息口的策略奏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連續兩日全線抽升,1個月期的拆息定價升至0.5厘。市場慣用的港元隱含利率,1個月期更已升至0.59厘。

港元隱含利率升至0.59厘

金管局出招,加上臨近美聯儲公布議息結果,而季結將至亦令資金普遍緊絀,昨日Hibor全線抽升,愈短期的升幅愈大。隔夜的Hibor升至0.27338厘,較周二的0.09982大幅抽升1.7倍。一周及兩周的Hibor均升穿0.4厘,而銀行按揭合約普遍採用的1個月期Hibor,升至0.5厘,近兩日累計上升0.08厘。港元隱含利率的波幅更大,1個月期的利率,在周二金管局宣布增發票據前仍在0.3厘以下徘徊,至昨晚已升至0.59厘(見圖),或會再拉動Hibor向上。

恒生:年底或再大幅抽升

早前1個月期的港元Hibor與美元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息)差距,達到0.8厘,但近兩日Hibor抽升,兩者差距已收窄至0.73厘。但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認為,若美國未來數月的經濟數據理想,年底再加一次息的機會愈來愈大,屆時Hibor或重演去年底的情况,一方面要追近美息,一方面又因年結令資金緊張,令拆息大幅抽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82&issue=201709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404

金管局78億投資新興市場基建

1 : GS(14)@2017-09-25 04:13:55

【明報專訊】金管局日前與世界銀行旗下國際金融公司(IFC)於倫敦簽訂協議,向為新興市場而設的「聯合貸款組合管理計劃」(MCPP)平台作出10億美元(78億港元)承諾,以便投資於新興市場。

投資對象達百多個國家

MCPP的投資對象是100多個新興市場國家,投資者以組合方式出資,再由IFC按照本身的策略、程序以及與投資者預先議定的投資準則,把資金調撥至不同地區及範疇的投資項目。MCPP的資金主要投放在金融機構發行的貸款、美元或歐元的貸款、及與實體經濟高度相關的範疇,例如基建、電訊、製造、農業及服務業等。

IFC指出,MCPP是IFC在新興市場業務開發的關鍵部分,金管局的參與可讓IFC提供更多項目融資。現時,IFC在發展中國家的長期投資已接近193億美元。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金管局注意到基建投資能帶來穩定的長期回報,因此一直積極為外匯基金拓展這項新資產類別。透過與IFC合作,金管局可借助IFC豐富專業知識、經驗和龐大網絡,物色具良好風險管理及管治框架的投資機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59&issue=201709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407

收入槓桿比率 年升12百分點 靠父幹上車 金管局關注

1 : GS(14)@2017-10-01 20:11:13

【明報專訊】樓價持續上升,多個量度港人負擔能力的指標都突破了高位。金融管理局昨天公布的《貨幣與金融穩定情况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量度私人樓宇住戶按揭供款壓力的「收入槓桿比率」,在今年第2季升至75.5%,較一年前大幅上升超過12個百分點。金管局同時表示,關注年輕人獲父母協助買樓、即所謂「靠父幹」的現象,認為有可能削弱整個家庭抵禦收入衝擊的能力。

所謂「收入槓桿比率」,即按揭供款與私樓住戶入息的比率(見另稿),第2季達到75.5%,意味住戶四分之三的收入用於按揭供款。這比率較去年第4季的72%高,一年之間更由62.9%大升12.6個百分點,不但遠高於約50%的長期平均值,並且突破了2015年第4季的高位,達到2000年的水平。

家庭債務佔GDP比率 17年新高

另一方面,家庭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在第2季上升至68.3%,亦是2000年以來最高,當中大部分債務都是住宅按揭貸款。但私人貸款的增速近年明顯加快。金管局同時公布,該局以個人收入、利率及住戶按揭金額計算出來的「償債指數」在第2季達到50.3,該局警告,鑑於美國持續加息,若本港利率上升3厘,該指數可能會在一年內顯著上升至69.6,反映資產質素會急速轉差。

關焯照:泡沫人人知 關鍵是否加息

經濟學者關焯照指出,上述一系列數據雖然反映樓市風險愈來愈大,但樓市有泡沫是人所共知的,重點是利率會否上升,令泡沫爆破。而他認為,美國息口上升慢,本港息口在未來難以有顯著升幅。

金管局則指出,雖然短期而言,預期按揭息率仍然偏低,加上預料房屋短缺狀况仍然持續,支持樓市需求;但房屋供應逐漸增加,或會令房屋供求缺口收窄,從而抑制樓價升幅。美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表及進一步加息,亦有可能於日後對樓市構成影響。

事實上,為控制樓市對銀行體系帶來的風險,金管局自2009年一直推出收緊按揭等調控措施。因此,到今年7月,新批出按揭的平均按揭成數,已從實施措施前的64%降至48%,而供款與入息比率亦降至34%。

指影響家庭「抵禦收入衝擊能力」

但樓價高企的同時,金管局收緊按揭成數,不少年輕人需「靠父幹」才能買樓。金管局昨日亦提到,據觀察所得,有些年輕置業人士的資金,「部分是來自於父母的物業進行再按揭或加按的資金」,當局未能取得相關的物業成交數據,但相信這方法或已變得更加普遍,值得關注。雖然對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影響應該有限,然而「從家庭層面而言,他們抵禦收入衝擊的能力會較以前脆弱,尤其是置業能力較弱的買家」。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靠父幹上車」的風險在於一旦經濟惡化,年輕人遇到財困,父母已難以再提供支援,但年輕人難以靠自身力量買樓是事實,而金管局亦難以控制父母協助買樓的現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66&issue=20170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01

刻不容緩 金管局推智慧銀行 7項新政 虛擬銀行發牌將諮詢業界

1 : GS(14)@2017-10-01 20:12:09

【明報專訊】香港金融科技發展經常被指不如內地,金管局昨日一次過公布7項新政,其中一項是就沒有實體分行的虛擬銀行發牌諮詢銀行業界,料會修訂現時指引。金管局亦公布,將與業界商討制定共通二維碼(QR Code)標準,方便小商戶接受電子支付;年底前制定銀行向第三方服務供應商開放應用程式界面(API)政策;並加強金融監管沙盒,讓科技公司直接向金管局諮詢等。總裁陳德霖強調,推動智慧銀行「不是錦上添花,而是事在必行,且刻不容緩」。

根據金管局定義,虛擬銀行主要是透過互聯網,或其他電子渠道提供服務的銀行。現行發牌指引在2000年5月提出,當時大新銀行成立名為豐明銀行的虛擬銀行,但到2011年關閉。金管局將會研究修訂虛擬銀行的指引。

陳德霖:虛擬銀行促進金融科技發展

陳德霖表示,參考一些海外經驗,不設實體分行的虛擬銀行在商業上和技術上可行,虛擬銀行將帶來全新的用戶體驗,並促進金融科技發展。現時騰訊和阿里巴巴在內地分別擁有微眾銀行和浙江網商銀行,兩銀行並無實體分行,只在互聯網轉賬收取資金,向個人或企業小額貸款,國外的例子則有德國的ING-DiBa銀行。

無實體銀行 可遙距開戶

虛擬分行涉及遙距開戶,陳德霖指個人開戶將不一定需要以面見進行,指紋、面容驗證科技進步,大大提高數碼開戶的安全和可靠性。有銀行主管認為,現時技術上問題不大,主要是監管問題,可以仿效法內地做法,限制遙距開戶的客戶的存款額。據了解,現時境外的虛擬銀行最擅長做小額貸款,小至數十元也可借出,手續簡便,可在很短時間內批出貸款。金管局的方向是把銀行的規模大小分等級,若虛擬銀行每名客戶的生意額不大,開戶程序可簡化。

另外,金管局將會成立「銀行易」小組,處理一些對客戶造成不便的監管要求。陳德霖指,現行反洗黑錢法例嚴格,有銀行指現時需要核實太多資料,但未必全部有助管理風險,將推動法例修改,以風險為本,同時方便客戶。據知,金管局亦打算研究若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屬低風險,或佔客戶資產比例較小,無論是虛擬銀行或實體銀行在做風險評核時亦可簡化。估計會申請虛擬銀行牌照的包括大型科網企業、外國虛擬銀行及本地銀行另設附屬公司經營。

業界料日後分行及員工將減少

有銀行業主管預計,虛擬銀行較適合個人或中小企,進行存款、信用卡、貸款,或一般保險業務,最重要是有足夠客戶和業務。隨着追蹤消費者行為普及,一些較複雜的業務也可進行。他預計,推出虛擬銀行後,雖然分行網絡未必會收縮,功能會轉變為產品銷售,解決客戶需要見面才能解決的複雜問題,但分行面積和員工或會因而減少。

花旗銀行香港及澳門區行長盧韋柏認為,虛擬銀行不會威脅實體銀行,而是銀行其中一個渠道。該行有90%的交易在分行以外進行,信用卡申請亦可在網上進行,「我們都很接近是虛擬銀行」。惟他指銀行不能全盤虛擬,部分產品需要與客戶接觸討論才能銷售。

除了虛擬銀行、快速支付、金融沙盒、開放API及成立「銀行易」小組之外,陳德霖並公布加強與深圳及新加坡等地的跨境金融科技合作,及加強與應科院、科學園及數碼港培育金融科技專才,合共7招推動智慧銀行新紀元。

■明報報料熱線﹕[email protected] / 9181 4676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14&issue=201709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06

金管局預防美國縮表 增發票據吸水

1 : GS(14)@2017-10-09 02:59:07

■港滙昨曾升穿每美元兌7.8港元的強弱分界線,收市為逾兩個月高位。 資料圖片



 【本報訊】外界預料聯儲局本港時間周四凌晨議息後,正式啟動縮表,因資金收緊料會推高美元拆息,金管局昨再宣佈增發總值400億元3個月外滙基金票據,刺激港滙曾升穿每美元兌7.8港元的強弱分界線,收市為逾兩個月高位;港元拆息亦微升,創今年2月來新高。記者:劉美儀



市場解讀,當局是針對縮表作預防措施,增發票據「吸水」略推高港息,以免兩地息差太闊,套息活動引發資金劇烈流出市場。


港滙轉強 拆息微升

財資界估計,增發行動會陸續有來,依兩次增發時間模式推論,不排除10月底再有另一輪400億元增發規模。當局於前年及去年,分別增發超過1,000億元票據,每次約250至350億元。金管局回應指,未有為外滙基金票據餘額設定目標,當局會評估市場動態,以決定未來是否要增發。根據金管局網站顯示,預期到9月22日後,銀行體系總結餘將由目前逾2,195億元降至逾1,795億元,該局於8月初亦曾宣佈增發400億元3個月期票據。港滙早段開市徘徊每美元兌7.8168港元,增發消息公佈後一度轉強至7.7962,其後企穩7.8水平,傍晚8時報7.8035,升值0.17%(升131點子)。財資市場公會網頁顯示,1個月港元拆息定盤價為0.4725厘,較前日約升5點子,是今年2月底以來高位,與1個月美元拆息差距,昨由0.81厘收窄至0.76厘。


收窄息差效力料短暫

上商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金管局再增發票據,明顯是針對儲局將展開縮表所作的預防措施,以免縮表令美息有上升壓力,港息不動導致港美息差闊度太厲害,套息活動(買美元沽港元)令「錢一下子流走」,資金劇烈進出,故增發票據「吸水」,稍微推高港息收窄息差,惟有關效力可能只短暫維持。上輪增發票據的最後一次投標日為昨日,該局即公佈新的增發行動,他認為當局不排除在下月底再增發票據。公布指,金管局將於9月26日、10月3日、10日、17日及24日,舉行的投標中增發總值400億元票據。另一滙商指,眾安保險(6060)招股,傳聞吸引資金流入,該局可能見港滙轉弱至7.85幾年都無發生,未來機會更渺茫,若沽壓累積亦擔心波動太大,故「吸水」舒緩。人民幣昨亦走軟,離岸價跌至靠近每美元兌6.59人幣,惟滙商估計,十九大前可守住6.58至6.59位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0/201586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9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