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空調業馬太效應初現端倪:強者愈強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915&PHPSESSID=23bbd3f7357e61952549058d8dcc7ac3

截至8月31日,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報披露完畢。數據統計顯示,滬深兩市2244家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0.13萬億元,同比增幅 25.78%。而伴隨著8月份空調冷年的結束,此前備受關注的空調企業是否會因政府補貼政策縮減而遭受利空打擊,均已在企業年中報得到體現。綜合各企業發 佈的中報數據顯示,空調行業整體利潤變薄,呈現出強者愈強的態勢,馬太效應初露端倪。

  節能補貼大幅縮減

  隨著各空調企業年中報的出爐,記者注意到,雖然各企業營業額和淨利潤均初現不同程度的增幅,但鑑於政府節能產品的補貼金額大幅縮減,行業整體利潤變薄。

  據悉,空調節能惠民補貼政策從2009年5月開始實施,採取財政補貼方式支持達到一定能效等級的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使用,推動了高效節能空調市場份額攀升,市場價格下行。如今,在生產成本不變、銷售價格不變的前提下,補貼政策的終止變相導致企業利潤變薄。

  行業人士表示,補貼金額的大幅減少對企業利潤會產生一定影響,但根本原因在於企業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雖然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空調生產與銷售國, 但是,中國空調企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多數企業仍停留在引進、模仿階段,並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創新能力,導致無力抵禦外部經營環境的惡化。

  龍頭企業盈利持續

  相對而言,格力電器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02.39億元,同比增長60.03%;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22.08億元,同比增長40.37%。這份報告表明,格力盈利幾乎未受影響,增長率依然很高。

  上半年很多空調企業採取提價應對成本壓力,而格力堅持按兵不動,這有效地促進了格力的銷售。另外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對技術和品質的關注度提升,堅持高品質路線的格力贏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在不漲價和高品質的背後,其實是成本控制和技術增值在發揮決定性作用。龍頭企業產銷規模龐大,可以通過大宗採購提高議價能力進而分攤成本。同時,在技術儲備上的高度積累,使他們能夠將科技迅速轉化為產品增值。

  縱觀分析,空調行業將在2012冷年面臨更加複雜的形勢。2009年開始施行的「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政策如不延期,即將在今年底終止,這 必將間接抑制部分消費;而房地產政策又在短期內抑制了新的需求;節能惠民政策退出將持續影響市場;成本壓力的累積效應顯現;連續兩年的高增長已經部分透支 了後期的消費需求。

  與此同時,空調龍頭所具有的與市場需求幾乎完全對應的產品細分佈局,也為其進一步搶佔市場加分不少。以格力為例,其已開發出包括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在內7000多個品種規格的產品,充分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各種需求。

  不難預見,空調行業寡頭格局將在2012新冷年進一步加劇。未來市場的較量中,龍頭企業的份額將進一步擴大。(來源:新京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7

強者的規則: 全球知識產權中的中國生意經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24/xNMDcyXzQxMjIxNw.html

當深圳唯冠及其背後的債權人因為和蘋果的iPad商標戰初步取得勝利而洋洋得意之時,蘋果正在為自己的超微型SIM卡是否能成為下一代超輕薄手機中的「nano-SIM卡」行業標準,而與摩托羅拉移動、黑莓手機製造商RIM以及諾基亞陷入鬥爭。

另一邊,華為在巴塞羅那移動世界大會上展出了自己最新研發的Ascend系列,聲稱是當今最快、最薄的手機,該手機中的四核處理器由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設計,而不是使用英偉達或高通的產品。與此同時,微軟則宣佈推出新的軟件,把Windows智能手機的價格降到1000元人民幣,進入中國低端智能手機市場。

這些都是2012年3月以來發生的事件。迅速更迭的全球知識產權格局中,中國企業逐漸佔有了一席之地。

中關村知識產權戰略研究院院長馬一德這樣分析這些最新的變化:「大部分中國企業還處於利用知識產權『耍小聰明』的階段,缺乏大智慧;而每每說到成熟運用專利佈局、預警,並將專利技術放在核心競爭力上,說來說去就是華為、中興等企業,少之又少。」

中國似乎在用30年的時間,想要趕上西方知識產權先發國家200年的發展水平。企業的知識產權商業意識迅速開竅,但大部分圍繞知識產權的「生意經」仍處於行業底端。

另一方面,全球知識產權的混戰,意味著改革的機遇。在中興通訊知識產權總監王海波看來,舊勢力必然垂死掙扎,新勢力必然奮起抗爭。這是歷史規律。

真正的「大智慧」是看透知識產權硝煙背後的商業邏輯。上海交通大學專攻知識產權研究的副教授許劍向記者表示,知識產權不僅是權利,更是利益,是商業策略工具。無論在國家還是企業層面的商業競爭中,知識產權本身無關道德,純粹是生意。而弱肉強食,是亙古不變的遊戲規則。

原始模式:搶注商標、高價售賣

搶注商標、高價售賣,這是目前中國人做知識產權生意的最普遍的原始模式。

「現在中國人漸漸意識到知識產權這東西可以賺錢,於是五花八門的事情都出現了。」馬一德說。包括最近熱火朝天的林書豪商標搶注、facebook中文域名搶注以及喬丹體育被訴等案件。

類似無錫女商人搶注林書豪商標不乏商業眼光和遠見,但一旦被定性為惡意,其商業風險很大。如果在申請商標的5年之內林書豪方面提出撤銷申請,這個搶注就算失效。

這種搶注也是不少商標運營公司的主要競爭手段。喬丹體育案就是搶注者可能獲得的一種下場。「即便喬丹體育訴稱,喬丹是一個通用名稱,但是把喬丹的兩個兒子也註冊了商標的行為就說不通了。你怎麼說服我你不是惡意?」馬一德表示。

在他看來,中國人從最初對知識產權一知半解,到後來知道開始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到如今學到一點經營知識產權的皮毛,又似乎走向了極端。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製定的《商標法》、而後的《專利法》和《著作權法》,中國開始在知識產權立法上與國際進行接軌;而真正的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歷史,嚴格來講應該是11年,也就是中國加入WTO之後開始發展的。

對於規則的學習並沒有直接帶來良性的互動。在許劍的研究中發現,近年來中國企業涉及知識產權的案件數量逐步增加,但其中絕大部分是涉及版權和商標的。從早期的偽劣商品和假冒品牌,到後期的商標搶注,都是在低端水平的無序競爭。而深圳唯冠訴蘋果侵佔其iPad商標的案件,在大邦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斯偉江律師看來,儘管法院判唯冠勝訴有一定道理,但蘋果當初與台灣唯冠已經簽訂了協議,深圳唯冠此舉並不能完全站得住腳。「現在看來,這只能怪蘋果自己沒看清楚了。」

美國聯邦第二巡迴法院上訴法官陳卓光告訴本報記者:「如果我來判iPad和喬丹體育的案子,我會爭取他們和解,因為這是對雙方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強者的規則: 全球知識產權中的中國生意經

中國人的這些「彫蟲小技」的確換來了一時的利益,很多民營企業或者商標運營公司還為此津津樂道。

但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真正的知識產權不在這裡。

真正的生意:中國技術被「圍攻」

國內企業利用知識產權酣戰之時,跨國公司早已在專利領域對中國市場展開佈局,為佔領技術專利制高點而戰。

微軟在北京地區有1000多名專利分析人員。馬一德表示,分析人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到重點高校收集好創意,低價收來、再回到「專利偵察隊」裡,經歸類編輯,形成微軟的專利池。

雖然諸多專利池中的技術和微軟目前的主營業務無關(比如手機、白色家電、生物製藥、環保技術),但他們隨後進行深層次技術分析,將這些技術做成專利包,專門盯著做同類產品和技術的企業。一旦等到對手做大做強,打通銷售網絡,取得很大的效益後,就起訴對方侵犯其知識產權。

「最終的結果,要麼這些企業被微軟收購,要麼就向他提交高額專利許可費。微軟隨即就可以進入這一成熟市場。」馬一德表示,微軟的專利池在3-5年內會形成氣候,到時候針對不同企業發難的可能性很高。

類似的,中關村的23000家企業也被許多國際機構盯住。金融資訊提供商路透社在中關村地區聚集了3000多人的團隊,分析企業的技術方向、專利申請、專利佈局、從而形成自己的專利地圖;並尋找中關村的技術創新點和突破點,隨後憑藉技術優勢再進行外圍反攻。

「人家是知識產權的高手,我們只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馬一德說,「我們國內的企業還是沒有意識到四面楚歌,實際上人家已經把大砲大槍架在你脖子上了。」

遺憾的是,面對這些傳統勢力咄咄逼人的態度,中國企業目前卻沒有真正的禦敵之策。即便在相對準入門檻較低的版權和商標領域,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商業模式顯得蒼白和單薄。正如漢王科技早年拚命註冊商標,最終向蘋果出售iPhone標識,卻沒有想到與蘋果合作分享iPhone中國市場一樣。

高級階段的遊戲規則

知識產權商業戰爭的高級階段,已經被許多大型跨國企業詮釋: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

意思就是,首先進行技術的專利佈局,隨後努力將自己的專利寫進行業標準,最終在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將標準推向全球。

「國外的企業就是通過品牌和技術轉讓費獲得第一桶金,永遠站在制高點,這就是國外企業的專利佈局的一個表現,等你到達了那個階段,他已經得到了第二桶金,永遠比你技高一籌。」馬一德表示。

正如當年諾基亞將GSM的某些專利技術寫入行業標準,使得每一個希望進入GSM制式手機的製造商等,不得不支付專利許可費。諾基亞曾經挑了一批中國手機OEM企業起訴,也正是因為對方拒交費用。

而當年被迫繳納這些費用的企業,逐漸意識到成為行業領頭羊的重要性。在新一代4G LTE技術的研發中,國內企業已經幾乎保持了和國外企業的同步研發水平。

「研發LTE技術對我們來說,是基於攻守平衡的考慮。」王海波表示,「現在我們LTE的專利強度,和國際同行基本平行。」他表示,將自己的專利技術寫入標準,也是中興所希望的。

「中國企業要麼吃了虧,要麼嘗到了知識產權的快樂,要麼因為國際化必須走出去,同時進行資本運作,否則不會主動重視知識產權的問題。」馬一德說。

而像中興、華為這樣的企業,早年在國際巨頭的夾縫中生存,已經體會到沒有知識產權就沒有商業話語權的嚴酷現實。

王海波勾勒出當下全球知識產權遊戲規則說:「如果中國企業要走出去,第一專利資產的概念一定要建立起來,第二知識產權的競爭一定是全球化的競爭,第三要尊重任何對手的知識產權,第四不要惡意破壞產業,破壞競爭。」

但更多的中國企業,包括大部分走出去的國企和民企,仍然停留在這樣一個階段。馬一德說:「中國現在還鮮有企業懂得真正『玩轉』知識產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31

弱市中的強者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2/06/blog-post_06.html
在弱市中, 還有108間公司的股價, 10天線>50天線>250天線,市值大於10億的有65家,  市值大於50億的, 有33家. 市值大於100億的有25間.

這類公司, 包括內房, 鐵路, 基建, 零售, 工業

內房基於股票長期積弱, 否極泰來, 如果國內地方融資平台限制, 地方仍有理由透過土地籌集資金. 內房限價而售, 最終強迫消費者接受. 如果中國經濟硬著陸, 內房更有政治籌碼. 

鐵路基建跟內房同理, 更甚的是鐵路被事故截停, 現在在調查後, 工程續步復工. 政權穩定後, 項目更能全速前進.

燃氣有公用股的穩定, 又有Operational leverage的高增長, 屬燃氣的黃金時間. 現在人人皆知好項目難求, 之後的deal可能會較差, 但短期前境樂觀

零售股有151, 168, 220. 151及168仍基金愛股, 估值偏高, 220則策略報捷, 方便麵產品初勝, 擊倒322(322近來股票下跌, 有所反應)

還有2018, i產品支持下, 盈利大增

其他的還有政策股, 如汽車, 家電. 這類公司在前一個周期升幅龐大, 銷售大增後, 基數甚高, 要小心.

2012環救局勢不穩, 內地工資急升, 人口紅利倒掛, 地方資金緊拙, 系統性風險突出. 全球化及資本主義受阻, 要留意全球供應鏈不穩及地方保護主義的威脅. 似乎還是環保基建類的風險比較低, 值得留意. 內房則爭意性大, 融資需求龐大, 要好好挑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6

要成為強者就要敢於取捨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9/0MNDEzXzQ1MDQ0MQ.html

股價是業績的一面鏡子。過去5年,威立雅環境集團(VIE:EN Paris)的股價已經跌去近八成。過去一年,威立雅經營狀況不佳,營業收入僅為296.47億歐元,在《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企業的排名降至近10年的新低——第175位。

與此同時,追趕者蘇伊士環境集團全年實現營業額148.3億歐元,利潤25.13億歐元。相比較,手捏著2011年淨利潤虧損4.7億歐元、負債高達150億歐元的威立雅,怎麼看都像是個遲暮英雄。

誰來拯救?如何拯救?安東尼·弗萊羅此時登場,出任這家擁有百年歷史公司的CEO。甫一上任,他便感受到肩上重擔千斤,為了挽救公司,他開出近十年來力度最大的重組瘦身藥方:一方面賣掉自己曾主掌過的運輸板塊業務,以及英國水務和美國固廢業務,以換取現金減輕債務;另一方面,對整個集團架構業務進行重組,試圖重煥生機。

威立雅的斷臂自救,雖只是個案,但這個公共事業領域的龍頭,業務之調整方向,或是全球水務及環境公司下一步的發展趨勢。更可能是那些衰落中的巨頭欲復興的苦口良藥。因此,安東尼·弗萊羅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剖析此次瘦身戰略的諸多細節,想必多有啟示。

瘦身計劃

《21世紀》:本次重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可否詳細解釋一下此次重組的具體措施?

安東尼·弗萊羅:這項戰略改革已經從今年開始了,將為期幾年。

第一個目的是加大在新興國家或者是新興經濟體的業務量,到目前為止我們70%的業務量都是來發達國家,其餘來自於新興市場。我決定我們要追求新的平衡,大概5年之後,我們力圖使這種市場比例變成5:5。

同樣,在客戶群方面我們也要達到新的平衡。目前來說,市政客戶佔我們的比例是70%,工業客戶只佔30%,也是在5年內,希望我們的客戶能夠達到5:5或者是6:4。

此外,為了削減債務,增強財務靈活性,擁有進一步發展的實力,我們決定出售價值50億歐元的資產,這筆出售將在2012年到2013年間完成。

為了業務更有效率,我還決定進行公司結構重組,降低我們組織架構的成本。讓組織架構變得更集中、更簡單、具有更強的快速反應能力。

比如說在我們展開業務的所有主要國家,我決定設立威立雅環境集團的總代表(國家負責人),要求每一個總代表將所在國所有資源全部整合起來,同時進行協調工作,使公司採取相同的商業運作方式服務市政和工業客戶。

《21世紀》:在出售的業務中,你們放棄整個交通運輸板塊,這是一種永久性的退出嗎?哪怕是將來有很好的項目和機會也不再參與?這些資產出售的進展如何?

安東尼·弗萊羅:威立雅集團有160年的歷史了。到我這一代人,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給下一代留下一個更加強大、穩固、傑出的一家公司。可是,在當今世界,你不做任何的抉擇,也就沒有任何手段來實現這個目標。

因此我決定為交通業務尋找新的合作夥伴,自身則集中力量發展三大業務——水務、廢棄物處理和能源管理。因為我們沒有力量同時把四個板塊都做到最好。

對於一個百年老店,很難說以後一定會什麼樣。說永遠不會再回到交通業?對我來說是不太妥當的。但是很有可能,在近期和中期我們不會直接再從事交通業務。要成為強者,就要選擇重點。

關於出售的進展情況,我不能透露太多,有很多雙眼睛在看著我們。這段時間我們接到了很多諮詢的客戶,有兩個客戶對我們的交通板塊很感興趣。

創新與協調

《21世紀》:你對這一次重組的目標是怎麼去看的,除了您剛剛公佈的業務比例的調整之外,能不能進一步透露一下,在削減50億歐元的資產之後,整個集團債務將下降到多少。還有是不是有裁員計劃,預計會裁員多少?你希望削減的成本會達到多少?

安東尼·弗萊羅:這個問題涉及到我們2013年年底將要新成立的威立雅環境集團。那個時候,我們的年營業額將達到250億歐元。目前我們的負債在150億歐元左右。我們希望剝離50億歐元債務。

不過到2013年年底時,我們的負債將在120億歐元左右。這意味著將有20億的錢重新再投資,投資到我們的核心業務和我們看中的新興國家和重點區域。我們成本的節約目標是在2013年節約2.5億歐元,而在2015年年底節約成本達到4.5億歐元。

一旦我們對結構進行重新合理組織,有一些任命和崗位就不再有必要了。但每年會有一部分員工會因為退休而離開我們集團。就在法國而言,每年大概有7000-8000名員工自然離開我們的行業。所以我們完全有能力,對那些因為整合而失去工作崗位的員工進行重新培訓,給他們提出新的工作崗位建議(內部調動)。

《21世紀》: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這一次的重組計劃是不是想要把威立雅從一個重資產公司變成一個輕資產公司,變成以服務諮詢為主的公司?

安東尼·弗萊羅:我們已經是一個服務型的公司了。我們是一個人力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服務公司。我們提供的是工業性的服務,而且我們有非常重要的一些基礎設施。我們將繼續利用基礎設施進行服務,同時我們要更多利用我們的技術含量。

這次重組最需要解決的是商業協調的問題,因為新興的環境服務行業有很多事務要進行創新,特別是未來15年當中,我認為這種新的創新,不再是在單獨行業的核心中創新,而是在跨行業的交界點上進行創新,比如說在水務、廢棄物處理和能源管理的交界點上。因此有必要協調我們的技術及商務方面同時行動。

為了更加有效的針對我們的潛在工業客戶提供我們的服務,我們決定在整個集團當中制訂一個一站式服務,使得大的工業客戶可以得到各個方面的服務(包括水務、固體廢棄物及能源管理)。同時這也有利於提高我們服務的標準化。我們的模式也有利於進一步複製,並且可以把我們所有服務整合起來,提供給一個大的工業客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19

【大買家系列之】阿里巴巴:只投自強者,不做接盤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459.html

【大买家系列之】阿里巴巴:只投自强者,不做接盘男

【導讀】阿里與其他巨頭戰略投資部最大的不同在於,阿里巴巴選擇投資對象時有一個「自主生存能力」的優先考慮項。這項標準的內涵是:作為阿里投資的標的公司,即便公司未能整合入集團中,也能獨立健康地發展。由此可見,若想把阿里巴巴作為一個「接盤男」看待,恐怕將成為泡影。

來源:i黑馬網     作者:吳澍 (本刊記者胡采蘋對此文亦有貢獻)


阿里投资

大買家檔案—阿里巴巴

投資部門:集團投資部

關鍵決策人:馬云(創始人)、蔡崇信(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張鴻平(財務投資負責人)等

與VC/PE關係:密切,張鴻平加入後增強了與投資圈的關係

投資風格:趨於穩健,但在上市關口較為激進;兼顧戰略價值和財務投資;喜歡選擇行業頭名,通常保持增持權利

併購效果:對公司上市前的估值貢獻明顯,但整合難度大

意向領域:物流、移動互聯網等


 

5月10日的「退休」大典之前,馬云放出了兩發重磅導彈。一發是2.94億美元收購國內最大地圖服務供應商高德軟件28%股份;另一發是5.86億美元砸向國內最大的社交網絡平台新浪微博,佔股18%。多位投資業界人士透露,在高德軟件、新浪微博雙響炮過後,阿里還會有大手筆。

五年前,馬云在阿里一次高層會議上提出要上「云計算」,彼時就連微軟的云計算業務Windows Azure都沒揭開面紗,反對聲音自然很強烈。但馬云毅然拍板:「需要的時候,我們不但可以用牛刀殺雞,還可以把導彈當鞭炮放。」如今,阿里要上市,要成為千億美金市值的公司,顯然正是需要大手筆收購的時候。

這種時候,阿里內部有一台極為重要的發動機在運轉,那便是它的投資部。

 

從門外漢到科班戰隊

 

阿里是否要成立投資部?在阿里成立的早期,內部曾有過爭論。隨著2005年8月那筆針對雅虎中國的10億美元收購達成,阿里巴巴集團投資部也在第二年正式成立。當時,其主要職責是戰略投資,財務投資尚未在公司考慮範疇之內。

2009年之前,阿里可追溯的投資案例並不多。除了雅虎中國的投資,僅有2005年12月的一拍網,2006年的口碑網,2007年的百世物流,2008年的PHPWind等幾樁案例。除了與阿里自身業務關聯度較高的百世物流,一拍網、口碑網、雅虎中國等注重運營與整合的公司,命運大致相同。一拍網將用戶導入淘寶後徹底關閉,口碑在幾次輾轉後無疾而終,雅虎中國的現狀更是不必再提。阿里用這一樁樁失敗的案例書寫了自己早期的投資併購故事。

公司總是要成長的。2008年年中阿里資本成立,這是帶有典型財務投資色彩的公司化VC。通常,財務投資者更看重投資回報率而非產業鏈地位。阿里分散在B2B、淘寶等各個子公司的戰略投資部,則承擔起產業鏈佈局的重任。

這之後至2011年年末,阿里的投資進入了一個高峰期,市場上公開的項目接近30個,美團網、搜狗、丁丁優惠券、華數淘寶、名鞋庫、萬網、星辰急便、易圖通等大手筆盡皆出自這個階段,而投資總額也超過6億美元。

這一階段的投資特點大致有三:其一,與馬云的概念相關。馬云在2011年1月提出「物流戰略」,其核心是倉儲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統。其二,嘗試財務投資。對搜狗的1500萬美元投資便是最好的例子,易圖通和UC優視科技也多少帶有這方面的色彩。其三,依然不夠專業。阿里當時的投資團隊中,謝世煌是阿里十八羅漢之一,並無太多投資背景;張飛燕加入阿里前任職德勤財務顧問部,有一定財務背景,但並非科班出身;而公司戰略投資部負責人張蔚是主持人出身,加盟阿里前的職務是星空傳媒中國區首席運營官。在此期間,阿里投出了多個精彩的案子,但仍處於摸索階段。

到了2012年,一位資深投資人士降臨阿里資本,那便是前北極光創投副總裁張鴻平。他擔任阿里資本董事總經理兼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張蔚則被調往集團參謀部「輪崗」。同時阿里巴巴集團十八羅漢之一、阿里巴巴副總裁謝世煌同樣需要向其匯報。有趣的是,張鴻平與阿里結緣於美團的投資案。美團B輪5000萬美元融資中,除了主投方阿里巴巴,跟投方北極光的投資主導人正是張鴻平。

此後阿里的投資有了更專業的感覺。經緯創投管理合夥人徐傳陞告訴《創業家》:「(大公司)以前投一點錢就有各種限制條款,例如優先收購權,侷限公司必須優先考慮賣給大公司;但現在願意讓企業自行決定上市,賣給其他公司也可以,心態變得很不同。例如,阿里對陌陌唐岩非常禮遇,允諾未來不否決陌陌自行上市,阿里未來願意百分之百收購等。」

2012年下半年起至今,除了高德軟件和新浪微博,阿里先後投資丁丁網佈局O2O,收購蝦米音樂成為集團第25個事業部,成立眾安在線介入互聯網金融,加上尚未公佈的友盟、陌陌、UC優勢科技等一系列移動互聯網投資,阿里巴巴迎來第二波投資併購高峰期。

在組織架構上,隨著阿里巴巴集團從原有的淘寶、一淘、天貓、聚划算、阿里國際業務(ICBU)、阿里小企業業務(CBU)和阿里云的「七劍」,到25事業群戰略的轉換,阿里的投資部門也進行了一定變革。此前分散在阿里B2B、天貓等子公司的戰略投資部,加上獨立在外的阿里資本,統一劃歸「阿里巴巴集團投資部」管理。但在職能上,依舊維持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劃分。

根據《創業家》對部分阿里接觸過的創業企業的不完全統計,目前阿里投資部的高層中,謝世煌、張鴻平負責財務投資,張飛燕、紀綱和剛峰(花名)是負責戰略投資的董事總經理。除了直投部門,內部同樣有研究團隊,設有10名左右的分析師,並提供報告給直投部門做判斷之用。

在項目決策上,除了特大項目要馬云經手,其餘均由阿里巴巴投資決策委員會評定。委員會中,並無阿里投資部人員參與,馬云、蔡崇信、陸兆禧、曾鳴則是其中的首腦。公司CFO蔡崇信及其他一些高管也會參與。顯然,阿里的投資成熟了。

 

敢買、敢丟

 

投資的公司與金額,僅僅是一種賬面上的表象。投資的邏輯和文化,是更為實質的內容。在蝦米音樂CEO王小瑋的眼中,阿里的投資團隊相比純粹LP/GP模式的VC,多了幾絲「人情味」。

「那些比較知名的VC,與我溝通一開始都拿個本子記,然後做盡職調查,一項一項,一條一條,很標準化。百度的投資部也類似,一上來就會有一個模板。騰訊雖然沒那麼標準化,但也喜歡直入主題。阿里(投資部)就是坐下來,敞開了聊,會在細微的過程中來找對位感,到一定程度後再去深入溝通。當深入到一定程度,無論是投資團隊,還是他們請過來的業務部門,又會非常非常專業。」王小瑋說。

溝通風格的輕鬆,帶來的卻是投資風格的穩健。這種穩健大多是基於公司早期投資失敗的教訓。作為業界巨頭的阿里也曾「傲嬌」過,投資收購時「不求最優只求最貴」。如對於PHPWind的投資,便看重它是康盛被騰訊收購後業內的最大品牌,結果以業務整合失敗而告終;口碑和雅虎同樣如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早有統計,經歷橫向合併後能產生協同效應的公司,不超過30%。

而今,一切完全需要整合的業務在阿里看來大概都是紙老虎。即便更有長遠戰略意味的入股,阿里也希望多一些財務投資的考量。王小瑋對《創業家》表示阿里與其他巨頭戰略投資部最大的不同在於,阿里巴巴選擇投資對象時有一個「自主生存能力」的優先考慮項。這項標準的內涵是:作為阿里投資的標的公司,即便公司未能整合入集團中,也能獨立健康地發展。

類似投資案例的代表,除了蝦米音樂成為獨立的音樂事業部,猛獁科技則在被收購之後從事阿里云OS開發。

相比純VC,阿里給王小瑋另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互聯網買家很關注你們怎麼做,你們具體的戰略目標,是先做小而優,還是先做規模化,就是你這個路徑怎麼走。(阿里)他們特別有經驗,這麼大生意都是他們做出來的,所以他們會來判斷你這個創業家的思路,你會不會走一些彎路,或者預計到你的風險。」

阿里內部也會評價一個項目的投資更傾向於財務投資,還是戰略投資。每項投資在投資負責人心中通常都會有一個評價比例,譬如有些項目可能是「40%的財務+60%戰略」,另一項投資則可能是「80%的財務+20%戰略」。

凡事都有例外,特別是在上市這個關卡上。最近的阿里似乎有些激進,有投資人這樣評價最近阿里的動作:「投資總比不投資好;可能有投錯,但不會錯過。錯過比投錯的風險更大。如果某一個環節被競爭對手掐住,將無法形成完善的生態。」

在具體的投資手法上,阿里除了儘量選擇行業頭名,通常會保留增持的權利,並排除競爭對手投資該公司的可能。最明顯的例子是,新浪微博這樁投資中,雖然初期阿里以5.86億美元已購入新浪微博18%股份,但在投資合同中依然標明未來有權將持股比例提高至30%。在高德的投資中,公開信息中並未有類似新浪微博的增持期權,但知情人透露雙方協議中亦存在類似條款。

近期,阿里的投資不再限於既往電商產業鏈的佈局,而更多放在整體生態系統的構建上。數據層面投資友盟、高德、快的打車,SNS方面投資新浪微博、陌陌,用戶入口方面投資UC,無一不是為了上市有更好的故事可講。

在逐漸變得激進的同時,阿里對既有投資的「沉沒成本」也敢於放棄。高德軟件在移動端用戶過億,而它最有價值之處在於強大的線下採集能力和POI(興趣點)數據庫。細心人會發現,阿里2010年8月注資的易圖通亦有類似價值,但易圖通無論從市場份額還是數據庫完善程度皆遠遜高德。2012年下半年阿里所投資的丁丁網,特點亦與高德相似。

在純財務投資方面,阿里也開始有一些較早期的佈局。旅遊應用「在路上」、打車應用「快的打車」,均是阿里資本在天使輪便已入駐。而對於陌陌的投資,阿里更多也是基於財務回報的考慮。

「對於戰略投資,阿里巴巴通常更著眼於當下的環境,相關事業部的負責人也會參與其中。譬如無線端產品吳泳銘就會參與討論,由投資部和業務部共同磋商。而財務投資通常是投資部全權負責,業務部門僅僅提供參考價值。至於偏財務投資的項目最終能否形成戰略價值,要看行業格局的發展。譬如過去的UC,如今的快的打車,均為阿里巴巴的未來發展提空了一定想像空間。」一位經手過阿里項目的財務顧問向《創業家》表示。

 

阿里的風險

 

新浪微博的5.86億美元貴不貴?高德的2.94億美元貴不貴?從賬面來講都不便宜,高德的投資甚至溢價高達100%。「如果從上市的角度看就便宜多了。假如此前阿里巴巴集團的估值是600億美元,收購後估值瞬間提升到800億美元,用10億美元現金換200億美元的想像空間,是不是這筆投資顯得廉價了許多?」一家著名VC的合夥人說。

果不其然,在阿里和高德投資協議宣佈後不到一週,5月14日,高盛就宣佈對阿里巴巴集團的估值大幅調升一倍,從早先的350億美元升至700億美元。這一估值已經超過FACEBOOK目前的股票市值。

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曾經提及,「美國的商人們早在我們之前就已經發現,商品的質量和用途,在展示商品的技巧面前似乎是無足輕重的。」「展示商品的技巧」,需要的是商品基本面足夠有迷惑性。實際上,阿里的一系列投資動作隱藏著如下風險。

首先,依舊是整合。雖然「自主生存能力」是阿里投資佈局前的一大考慮選項,但資本市場更關注你能否帶來預期的現金流。正如前雅虎中國總經理謝文談到的那樣:「阿里巴巴投資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圖,的確增加了整體的數據種類和數據間的關聯度,但挑戰在於如何整合各種服務,建立一個完整,系統和強大的平台。否則,空有若干垂直領域的優良服務,卻很難做出大創新,創出大效益。中國網絡業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真正的網絡平台,今後產業整合的成敗關鍵在於種種收購兼併是否有助於這一平台的產生。在平台缺失的情況下,收購兼併越多,企業崩盤的風險越大。這和蓋房差不多,地基打不好,樓蓋得越高越容易倒塌。」

其次,上市前公司利潤存疑。即便有了足夠好的概念,未來也可能有效整合,但IPO對於阿里巴巴這樣的成熟企業終究要看財務數字,來進行P/E(市盈率)核算估值。目前,無論是新浪微博還是高德,都並非現金流產品,前者甚至還有虧損可能。這樣的大背景下,阿里能否在招股書公佈之際,用過去一年的淨利潤來獲得上市的好價格,是極大的懸念。

其三,移動互聯網佈局仍有缺陷。隨著消費者在移動端消費的頻次和規模逐漸提升,雖然有了高德地圖這樣的法寶,但移動互聯網除了關注現存用戶量,渠道同樣是一大關鍵。恐怕這也是業內風傳阿里巴巴計劃投資91無線的原因。

馬云退休後,阿里的投資併購如何走?阿里很難找到合適的人物來接手這位精神導師的權杖,彭蕾、陸兆禧、甚至蔡崇信?恐怕馬云自己也沒有一個合適的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135

強者愈強 RaymondJook祝振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1jel0.html

iMoney原文(簡體版),06-03-2014

年初至今恆指表現乏善足陳,傳統舊經濟板塊一如所料繼續受壓。相對來說,新經濟相關及個別中小型股,則繼續延續去年中開始的牛市。香港投資者對年初以來不停創出新高的騰訊控股(00700)趨之若鶩之際,其實在美國上市的中資科網股表現更凌厲。騰訊今年上升了28.4%,相對它們,仍舊跑輸一大截。

資金繼續流向增長股
香港股市有點重覆去年的內地A股,即上證綜數下跌,代表三四五線股的深圳創業板卻狂升。香港股市的兩極化是由於缺乏外資的入市下,恆生及國企指數不振,本地基金惟有聚焦於小數有高增長的板塊,寧願付出溢價持有或增持。愈兩極化,愈多落後的基金被迫將資金由低估值,但缺乏表現的舊經濟板塊調配至高估值,但處於牛市中的新經濟板塊。循環不息,連帶不願意止蝕的散戶,最後也把組合內虧蝕股票轉移到最熱門的股份,週期便可能完成。

電子商貿市場寵兒
最近很多最高估值的科網股,陸續公佈2013年業績,有部份由於成績超於預期,公告後再創新高。但假若低於預測或者暗示未來業績放緩,股價即時下瀉,遭市場唾棄。所以高增長股是雙刃利劍,業績增長加速時估值可以不理性地提升,反之可以一夜之間雙位數下跌。

例子是從事B-to-C電子商貿的噹噹網及唯品會。前者去年第四季轉虧為盈達2,170萬人民幣,同期銷售同比上升22.1%至19.7億,活躍客戶增長18%至890萬人,股價5日內升79%;後者宣佈去年第四季銷售同比上升117.3%至6.5億美元,同期純利上漲300%至2,540萬美元,活躍客戶增長119.5%至570萬人。其股價於公告後一天內狂升32.4%(現時市值高達95.7億美元),榮膺今年的中國科網股王。

噹噹網及唯品會預測今年首季銷售同比增長分別為30%及介乎106%至109%之間。比較舊經濟股份,這些直接擁有平台及客戶的電子商貿公司,盈利能見度及前景都秀麗得多。

高增長股的最大風險是市場期望過高,未來季度業績或指引一旦有落差,股份有機會隨時遭受拋售。例如剛公佈業績的美國上市中資太陽能股阿特斯陽光電力(CanadianSolar,CSIQ),去年第四季銷售及盈利低於預期,加上調低本年度首季銷售指引,公告後股價當天立刻下挫10.65%。投資這些增長股,如果只是跟風高追,隨時被過山車般的股價震傷。

股益披露:筆者旗下基金持有部份上列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427

黑馬課堂 | 盛發強:強者都出發了,弱者還在猶豫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24/149873.html

 

\口述|黑馬學院導師、探路者創始人、董事長、集團CEO  盛發強

整理|黑馬學院  鹹洪雷
 

探路者成立於1999年,經過十年的努力,於2009年成功登陸創業板,2015年伊始,探路者明確了以“經營用戶”為核心的生態圈戰略,基於“成為運動與旅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力推動者”的使命,展開戶外、旅行、體育三個業務版塊,力圖成為最具整合發展能力的企業平臺。5月15日上午,在黑馬營十期課上,探路者創始人盛發強為黑馬學員詳解大戶外產業鏈O2O模式。

 

— 我們也是草根創業者 —

各位現在都正在創業的道路上,有些已經初具規模,有些剛剛起步。從我第一天創業算起,探路者已經有21年歷史。我大學畢業後,分配工作到鐵道部勘測設計院,這是當時蘭州最好的單位之一,跟鐵道系統是背靠背的。但在那里我第一印象就是吃不飽:每月113塊錢的工資,但那時候夥食費就要150。後來我決心下海做生意。

一開始創業的時候,最好找一個有一定創新性的東西。我們在廣州、海口買無碳複寫紙回來,然後給酒店做排版,因為當時很多還是鉛字排版,印刷廠質量不足以滿足酒店的要求,當時我就做了個創新,用北大方正的排版系統,從這開始改變印刷品的形象。大概做了一年以後,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為什麽呢?其它印刷廠都發現這個規律了,我的第一次創業就這樣截止了,當時掙了十幾萬。

然後我就開始找項目,做便攜式賬篷。後來發現,這個市場空間很大,我們就做全國展銷會的營銷策略,只要有展銷會我們就撲上去,無論是哈爾濱的還是昆明的還是烏魯木齊的。

我們要想清楚,無論是跟我們的經銷商、供應商還是用戶,從各個緯度來講,都要有個平衡的構建、共贏、共享的策略,否則很難跟他們長期發展合作關系。這時候我們已經在合作夥伴和用戶中間建立了一種良好的口碑。探路者之所以後來能上市,和我們一開始和合作夥伴、員工建立的誠信和分享的文化密不可分。團隊凝聚力的營造也非常非常重要,尤其在創業早期,我們的人數不多,如何形成一個共同的使命感和願景以及分享的價值觀,我覺得非常非常關鍵。我們的價值觀是:陽光心態、正直誠信、事求卓越、積極創新、分享共贏。

後來到了2003年,我們就開始做全系列戶外產品。我也到歐洲、美國去考察戶外市場的全貌情況,看了歐洲戶外用品展之後我們發現,戶外產品整個產業空間非常大。

我們實際上是誤打誤撞,進入了戶外用品行業。在我們那個年代,創業完全是憑借對市場的直覺和觀察,這個市場的容量大家也都很清楚,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2004年開始,我們就堅定地走職業化道路,引入了第一批職業經理人,為上市做了很好的鋪墊和準備。2009年,探路者作為首批28家企業之一成功登陸創業板。

我們也在做互聯網方面的嘗試。互聯網技術讓我們離用戶之間的距離更近了,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的研究,或者通過一些定制方式,來改善預測與實際銷售的差距。

我認為,未來線下銷售會占到50%,主要集中在門店、百貨公司、專賣店、多品牌零售店;平臺在線銷售約占30%左右,垂直電商也將有10%左右的份額,還有人際交互類似微商可能會占到10%左右。這是目前我們對接下來3-5年市場營銷渠道的思考和預測。

在對待互聯網方面,我們之前經歷了幾個階段:第一,不上線。第二,限制經銷商上線。第三,所有營銷體系統統上線。我們鼓勵線下經銷商做全渠道運營,線上、線下同時發展,我覺得這是營銷通路的一個必然趨勢。
 

— 探路者亦是引領者 —

隨著互聯網時代用戶行為方式的改變,我們研究未來商業的基本出路將基於以下三個方面:一個是以極致的產品塑造口碑。第二是以獨特的文化、細分的產品和有創意的服務滲透社群,因為用戶社群化的形態,越來越成為用戶形態變化的重要方面。第三,以生態圈、大數據立體服務用戶。

基於這三個緯度的考量,我們對探路者做了一個戰略升級。這種升級是說,我們之前是做戶外用品,現階段我們要從戶外用品上升到戶外活動,在這樣的場景下跟用戶產生交流和互動,我們才有可能在較早期的層面上,跟用戶建立強關系。

分析用戶的戶外活動,無外乎兩個方面:第一,出門活動是為了保證健康、鍛煉身體、磨煉意誌。另外,出門是為了看大自然,去感受、去體驗,這叫旅行。所以,通過分析我們發現,這里面包含兩個市場:一個叫旅行市場、一個叫體育市場。

探路者希望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構建戶外、體育、旅行三個業務板塊,通過經營用戶,形成一個營養池。

第一個業務板塊戶外事業群以探路者、Discovery Expedition、阿肯諾等多品牌戶外用品業務為主,致力於為戶外活動提供安全舒適的戶外裝備。我們鼓勵通過小群組創業的方式,讓更多的創業團隊做專業的戶外用品品牌。

第二旅行事業群定位於“基於服務者來展開的旅行服務”,旗下擁有易遊天下、綠野、極之美、AsiaTravel、探路者戶外文化傳播公司等多家企業。三年前我們做了戰略升級之後,並入了戶外活動網站綠野,它是中國戶外活動非常重要的入口和社區。另外我們還並入了極之美和一些高端的登山探險機構,成立了探路者文化傳播公司。同時,我們還在做露營綜合體驗中心,集成了房車、露營等相關野外生存技能的訓練,以及親子方面的內容和周邊遊等等。

第三體育事業群定位於對專業運動服務和細分運動類目社群服務,來促進全民健身落地,前期將通過投資基金來運作。體育市場空間非常大,在中國有6千多億的市場規模,未來會增長到5萬億。現在大家明顯可以感覺到,中國已經有很多城市參與馬拉松。所以,跑步市場代表了整個體育市場增長的態勢。未來,會有更多體育賽事進入大眾生活,形成從競技體育到全民健身的轉變。

三大業務板塊之間將形成創新業務及協同效應,具體表現在用戶數據、資源共享、跨界植入、裝備清單、品牌傳播等。
 

▲圖為2015年5月15日黑馬成長營10期企業參訪—“走進探路者”。

 

— “戶外旅行+”初見端倪 —

探路者的使命和願景發生了改變,過去是構建國際一流品牌,現在已經變成:成為大眾運動、戶外活動及自然旅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力推動者。公司的願景也變更為:在戶外活動、旅行及體育產業成為中國最具整合發展能力的企業平臺;成為最受用戶認可,最受員工歡迎的企業。

什麽叫“互聯網+”?
 

我們覺得“互聯網+”有三個標準:

用戶層面促進信息流通,減少信息差;

價值層面是怎麽做的;

員工層面是怎麽做的,就是以高效率整合低效率。

 

探路者的“互聯網+”就是:在體育、旅行或戶外活動細分類目下,以用戶驅動的、具備較強互聯網基因的公司為龍頭,疊加賽事活動、傳統渠道、相關媒體等行業資源,推動實現O2O落地,促進更多用戶參與。我們把裝備清單配置作為戶外活動服務內容之一,基於用戶大數據分析,定向研發和垂直銷售。這樣的“互聯網+”模式,將使得我們的戶外活動服務更具針對性,戶外裝備的售罄率也將大幅提升。

有了這樣的規劃或戰略,是不夠的。我覺得一個公司要想快速發展,嚴密科學的組織非常重要。組織能力如果跟不上戰略,那你的很多想法是難以實現的。正因為我們建立了這樣大生態圈的戰略,所以我們需要建設能夠跟這個戰略相匹配的組織體系。

為了有效地推動戰略落地,5月18日探路者啟動“探路者平臺化組織建設項目”,探索員工合夥創業。未來,探路者希望成為一個服務型平臺,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將更多扮演平臺服務者的角色,通過文化給養、資本支持、人才培養引入、激勵與服務、大數據共享等方式搭建創業平臺。不論是通過內部創業,還是孵化、參股、並購等方式進入生態圈的企業,都能夠共享企業平臺服務,並充分面向市場。希望讓更多的年輕創業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決策權,產生能動性,自組織、自管理,這是我們組織形態的終極目標。\

▲圖為2015年5月15日黑馬成長營10期企業參訪—“走進探路者”。


版權聲明:本文述者盛發強,整理鹹洪雷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康哲药业(867)$




作者:刘一贺


凭借有别于同业的独有优势及良好的市场定位,我们相信康哲药业将最能受益于国内迅速发展的外包合同销售市场。


公司从单一的外包销售模式逐步向对产品实际控制的转变策略是外包合同销售组织的新台阶,这将为公司带来更佳的利润率和效率。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15.60港元,对应2015年市盈率29倍或2016年市盈率22倍。


有别于同业的独有优势


1)专注于无法建立自身销售网络的中小型供应商;2)由主席林刚先生带领区别于同业的独家产品甄别策略;3)在医院层次产生需求,有别于传统的合同销售;4)策略地收购与国内新产品相关的所有资产;以及5)较佳的上游监控带来长期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未来持续增长可期


我们认为,基于康哲的议价能力及与供应商的长期稳定关系,加上来自新业务策略的贡献,2015/16/17年度销售增长分别为30%/24%/21%,至于毛利率则维持于56%。我们预测2015-17年度净利润增长分别为1.8%/31.2%/24.1%。尽管预计2015年度利润增长受累于新产品推出的高销售成本,我们预计2016年将恢复强劲增长。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DCF目标价15.60港元


港股医药行业目前估值为2015年市盈率23倍,较A股同业的平均大约42倍存在显著的估值价差。康哲现时的估值为23倍,而我们相信15.60港元的目标价相当于2015年预测市盈率29倍较为合理,因为我们认为:1)革命性的商业模式已将康哲药业与同业的差距扩大;2)新产品较同业具有优势;以及3)省级招标对降价的影响有限。




投资主题


康哲药业是中国快速增长的医药行业中最大的外包合同销售组织


公司以独特的双管齐下的营业模式通过其3,000名销售代表(两倍于市场份额第二大的先锋医药)共计覆盖超过20,000家医院。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的统计,康哲药业是中国医药行业中最大的外包合同销售公司,目前占据中国市场约20%的市场份额。


通过自身良好的市场定位在供应链中取得主动权


国外中小型供应商由于成本以及平台等原因无法和国外大型企业一样在中国设立销售团队。康哲专注于为此中小型供应商提供第三方销售服务。由于国外中小型供应商高度依赖于第三方合同销售组织,康哲因此可轻松获得较长的合同期限;较高的毛利率;以及供应商的主打产品在华销售。


战略性买断产品相关的中国资产从而实现蜕变


康哲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战略性转移公司的营运模式,从最初签订独家分销协议到买断产品相关的所有资产。这种革命性的方法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新产品,例如西藏药业的新活素,同时也使得公司从整个产业链对产品起到控制的作用。我们认为这一模式的转变是公司跨上一个新的台阶的标志。目前公司账面现金充裕,我们相信我们会在今年晚些时候看到更多类似的买断相关资产的交易宣布。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稳定以及无与伦比的管理团队


由林刚博士为首的管理团队使得康哲拥有中国最好的药物筛选策略和无与伦比的网络推广能力。公司仅选择独家产品并具有高品质高利润,同时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与巨大的市场潜力的药品。我们认为这种独特的策略将为公司保持高毛利以及高速稳定的收入增长,我们相信康哲将会逐步与其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优秀的产品组合为其未来稳健的增长铺平道路


康哲绝大多数产品在中国推广并销售都具有独家代理权,这使得公司对于产品的降价风险抵抗力极强。在今年上半年的省级招标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康哲的主打产品只有5-10%的轻微降幅,此外,公司的两款旗舰产品:黛力新和优思弗都已包含在国家医保目录中,并且它们将有很大的潜力渗透到二三线城市以及基层市场中。此外,我们预计新收购的产品,例如诺迪康,丹参酮,慷彼申以及喜辽妥将会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贡献利润。


来源:招商证券


格隆汇声明: 本文为格隆汇转载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16亿中国人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534

高租金嚇走小店 東區商圈掀退租潮 強者進駐!忠孝東路四段變「快時尚」一級戰區

2015-09-28  TWM

房東天價招租,寧願空置也不願降價,口袋不夠深的品牌很難在此插旗,商圈「國際化、連鎖化、大型化」的趨勢已然成形。而個性化小店,不是轉戰西門町,就是搬進小巷求生。

台灣GDP面臨一%保衛戰,除了出口表現欠佳,占國內經濟總額比重最大的內需市場,也呈現疲弱態勢,連一向被視為全台店面市場一級戰區的東區SOGO商圈,也掀起房客退租潮,不僅營業三十年的金石堂書店吹熄燈號,「頂好名店城」內的小店鋪也出現大量待租物件,景氣差、消費力不振的衝擊,讓東區SOGO商圈正上演一場行業淘汰賽。

「現在是一排整齊的牙齒,突然蛀掉好幾顆。」在東區擁有好幾間店面的投資客蕭先生形容,目前東區店面空置情況嚴重,至少有二成以上,包括頂好名店城一樓的女鞋店Steve Madden今年初退租後,至今仍找不到租客,走進頂好名店城內,隨處可見原本賣服飾、3C配件的小店拉下鐵門貼上招租紅紙條。

房東出價硬

速食店、書店被迫搬家

蕭先生說,現在東區店面一旦退租後,至少要再花好幾個月以上才租得出去,不似過往一釋出立刻就有房客上門洽租;但詭異的是,目前租金仍文風不動,房東仍不願降租,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幾年東區店面售價狂飆,接手的投資客都買在高檔,為了維持二%投報率,房東不得不調高租金,而過高的租金也讓零售業者打退堂鼓。

這波東區店面淘汰賽最具指標的,就是去年初老牌速食店「頂呱呱」由忠孝東路第一排,退至忠孝東路四段一八一巷內,原址由Swatch錶店以每月一百八十萬元租金進駐。

今年中,近延吉街口的金石堂書店也在租約到期後,不再與房東續租,速食店與書店的退場,也見證東區零售業形態的大幅轉變,「國際化、連鎖化與大型化三大趨勢已成定局,口袋不夠深的品牌很難在東區插旗。 」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說。

國際化趨勢

月租三千萬 快時尚照買單高力國際總經理劉學龍說,五年前,UNIQLO進駐明曜百貨後,吸引國際快時尚品牌進駐卡位,這些品牌共同特徵是價格在五百元以下,除了少量多樣因應快時尚機制,平價是吸引年輕人搶購主因,這一波平價時尚價格戰已衝擊到網路平價服飾,甚至年輕人最愛的松山火車站前的五分埔市集業績。

大型快時尚服飾品牌挾規模經濟與低成本優勢進駐東區風潮愈演愈烈,連「韓國UNIQLO」之稱的韓系第一大服裝集團衣戀E-LAND也不缺席,該品牌去年底租下微風忠孝二館千坪賣場後,旗下兩大主力品牌SPAO、MIXXO,受惠於韓星代言加持,今年中開幕以來,每月營業額高達新台幣一億元,創下國際平價服飾品牌來台之最,也難怪每月租金高達三千萬元,衣戀集團仍舊付得起。

在快時尚磁吸效應下,首當其衝的,不只包括東區獨立服飾店,連百貨公司都受波及,「近年東區百貨公司要拚業績成長不易,以今年上半年為例,SOGO百貨的上半年營收也只有成長二%,除非是利基型行業,否則在信義計畫區與西門町兩大商圈夾殺之下,很難突圍。」劉學龍指出。

走進小巷求生

服飾店立足 只剩網拍街

在東區經營服飾店已二十年的林立嫻,早年全盛時期曾在大安路、忠孝東路四段巷內開五家分店,但去年開始,受到網拍服飾與國外連鎖快時尚紛紛進駐東區的衝擊,她已經收掉好幾間,現在只剩一間在經營,生意還是不如以往。

據了解,東區唯一勉強可以撐得下去的服飾店只剩敦化南路一段一六一巷的「網拍街」,女裝網拍業者一方面透過網路大量行銷,實體店面只要設立小型空間讓客戶取貨或試穿,每月租金只要十萬元內,節省龐大成本,包括OB嚴選、小三美日等網路知名商家都選擇在巷內設店。

相較之下,無知名度的服飾店不但沒有快時尚的價格優勢,又受到高租金擠壓獲利,林小姐嘆氣地說,可以感受到台灣景氣明顯轉差,雖然東區逛街人潮看似不少,但提袋率很低,以前她一間店一個月可以做五十萬元營業額,現在腰斬只剩一半,如果房東再繼續調高租金,不排除把店收掉。

事實上,東區租金飆漲源自六年前中資亨得利鐘錶以每月四百萬元天價租下忠孝東路、敦化南路口的原台灣中小企銀分行,替東區高租金行情起漲揭開序曲,此後就以一年一成的漲幅飆升,帶動周邊店面售價水漲船高。

以忠孝東路四段屈臣氏藥妝店為例,原本月租金約二百八十萬元,一年前房東調高至三百九十萬元,原本H&M有意承租,但該店為屈臣氏全台業績「店王」,最後仍咬牙吃下,為的就是東區無可取代的廣告效益。

不過,並非每間店面命運都如此順利,亨得利鐘錶一○年以九億餘元買下原安泰銀行分行店面,是首家中資在台購買的店面,曾轟動一時,但是在安泰銀行租約到期後,立刻調高三倍,以每月二百五十萬元對外招租,不過因租金開價過高乏人問津,後來一度淪為寢具短拍賣場,直到去年亨得利將店面轉賣給金生儀鐘錶才解套,目前該店面分割為二間,其中一間由服飾店承租,另一間仍待租中。

東區店面退租潮儼然已成趨勢,背後的原因也與台北精華商圈悄悄移轉至信義計畫區與西門町有關。

前台灣房屋智庫執行長邱太煊分析,這兩年西門町平價旅館如雨後春筍般開設,不少自由行陸客因為住宿方便性,也直接在西門町逛街,去年東區投資客林世昌就逢高賣出忠孝東路四段的ALDO(加拿大品牌鞋店)店面、頂好名店城店面轉戰西區,顯示東區店面已瀕臨高點。

人多租金合理

小型店鋪 轉戰西門町

邱太煊說,台灣長期以來普遍存在房屋價格上漲速度高過租金漲幅,東區店面目前剛好就卡在房客對租金承受度的臨界點,相較之下,西門町因為人潮多與租金合理,也讓商圈熱度重返往年風光。

「商圈沒有變,是屋主心態改變了。」東區投資客江醫師說,部分忠孝東路四段的店面因空間坪數太小,廣告效益不佳,無法吸引國際品牌進駐,但房東依舊開出每坪三萬元的天價招租,自然吸引不到可以負擔高租金的租客,若短時間景氣復甦力道弱,東區店面空置率還會維持一陣子。

東區店面換手潮肇因

1.租金高漲,租客無力負擔投資客房東買在高點,為維持2%投報率,不會輕易降低租金。

2. 西門町商圈崛起,人潮移轉中國遊客眾多,加上當地租金相對便宜,吸引店家進駐。

3. 店面廣告效益不佳,乏人問津空間坪數太小,無法吸引國際品牌,但小店家又無法承受高租金。

撰文 /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79

期貨收盤:焦炭強者恒強 玻璃封死漲停

期貨市場收盤,焦炭漲4.07%,棕櫚漲2.51%,鄭煤漲2.11%,滬錫漲1.37%,鐵礦石、螺紋鋼、菜粕、焦煤、豆粕、白糖等收漲;鄭棉收跌2.36%,橡膠跌1.75%,玉米、錳矽跌1.16%,滬鉛、滬銅、滬銀、滬金、熱卷等收跌。

玻璃延續上周漲勢 封死漲停

國內玻璃市場穩中上揚,延續調漲氛圍。沙河地區現貨報價上調,德金、正大玻璃價格繼續上調,企業產銷狀況良好,加工企業采購積極性也 有所提高。華東、華中地區現貨穩中有漲,山東巨潤、蕪湖信義等玻璃價格小幅上調。華南地區現貨繼續上漲,河源旗濱、江門華爾潤等玻璃價格上調。現貨市場連 續上漲提振期價,遠月合約增倉補漲。技術上,玻璃1609合約上漲,期價受1150一線支撐,上方測試1180一線壓力,短線延續強勢震蕩走勢。操作上, 短線交易為主。

黑色系強者恒強 焦炭大漲4.07%

截至期貨市場收盤,焦炭大漲4.07%,鄭煤漲2.11%,鐵礦石、螺紋鋼均現上漲。

業界認為,煤炭走強原因在於:一是需求回升,季節性因素,用電量高峰,對電煤需求很大;二是供給側改革,上半年去庫存只完成了三分之一不到,下半年要提速。

此外,資產配置荒也是造就黑色系行情的推手。興證期貨分析師李文婧表示,資金沒有好的投資標的,市場橫向比較,黑色系屬於產能緊平衡的品種,持有一些黑色系多頭是出於資產配置的一種考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