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政綱 再推23條 重啟政改 民主派指致社會撕裂 轟迴避撤8.31框架
1 :
GS(14)@2017-02-07 05:07:58■曾俊華昨公佈參選政綱。夏家朗攝
【特首戰開打】【本報訊】特首參選人曾俊華昨公佈政綱,表明會盡快為《基本法》23條立法和重啟政改,23條會以白紙草案諮詢,並以先易後難方式處理,政綱載列重啟政改時未有提及人大8.31框架,被指迴避撤8.31框架,曾俊華其後在記者會稱8.31決定是政改基礎,但承諾日後會如實向中央反映港人不滿8.31的意見。有泛民選委批評曾俊華為23條立法會令社會撕裂,增添民主派選委對他的疑慮。記者:姚國雄
曾俊華昨公佈以「凝聚人心 主動賦能」為題的政綱,極大部份是泛民多個政黨及界別爭取多年的議題,如將《防止賄賂條例》中公職人員接受利益的條文涵蓋至特首、研究引入負入息稅制度、取消TSA、檢討特首應否出任大專校監、檢討非政府機構一筆過撥款制度及不發展郊野公園等,而民主派手握逾300多張選委票。而在吸納民主派意見之時,曾俊華亦為爭取中央支持,重提被形容為「惡法」的23條立法和重啟政改。政綱表明無理由再拖延為23條立法,但會以白紙草案進行諮詢,充份保障公民權利和自由不受侵犯,並會處理較少引起爭議的問題,先易後難。白紙草案即政府在立法上沒既定立場,既可立法、也可不立法,甚至可以收回。曾指為23條立法是憲制責任,「回歸近20年仲未做到係可惜,相信條例內容同程序可做好啲」,建議由法律界具公信力人士領導小組,先制訂草案內容,在透明程序下廣泛諮詢市民,但暫時未有心水人選。
冀於2020年完成
至於政改,曾強調以最大誠意實現普選,承諾如實向中央反映香港各界意見,待水到渠成,政府會提出方案。但他在政綱卻隻字不提8.31人大決定,他其後在記者會回應提問時稱,8.31決定是關鍵環節和基礎,「冇可能迴避得到」,共識也是要包括8.31決定,但港人若反對8.31決定,會如實向中央反映:「原汁原味反映出嚟。」他表明一上任即盡快立法和重啟政改,冀2020年完成兩方面工作。至於能否有足夠支持通過23條和政改,曾指若他當選特首,相信香港社會會有大改變,「我相信好多方面會有正確溝通,大家對各方面有新認知,我哋嘅工作係會比較暢順」,並指相比梁振英,其班子是市民可以信任,能讓港人看見希望。當年為推銷23條立法而下台的特首參選人葉劉淑儀不認為可以先易後難方式處理23條,指曾的想法太樂觀。另一參選人胡國興亦曾稱若當選會推23條及重啟政改,他昨稱歡迎曾俊華「抄政綱」。林鄭月娥未有特別回應上述建議,卻對曾提出引入累進式利得稅表示有趣,暗指曾在位多年遲遲未推行。
■大批記者在曾俊華公佈參選政綱的記者會上採訪。
民主派周六商討提名
民主派選委早前預告會提名曾俊華及胡國興,曾推出政綱後反令獲提名現暗湧。負責協調民主派選委的公民黨郭榮鏗批評,曾在政改及23條立法問題上,立場跟其他建制派參選人無大分別,令民主派選委對他增添很大疑慮,批評推動23條立法令社會進一步撕裂,破壞行政立法關係,與對方之前說要休養生息的說法背道而馳。民主派選委周六開會商討提名。當年有份審議23條的民主黨涂謹申則指,23條中確有一些不太爭議性的部份,認為將這些無爭議的部份先行,待政改通過後、有普選時才為較難和爭議較大的部份立法,較易為港人接受。香港眾志羅冠聰在facebook指看完曾俊華政綱後,「唔通(民主派)仲可以大張旗鼓、用lesser evil理由強烈支持嗎?Lesser evil,都要睇吓有幾less。」醫學界選委黃任匡指,曾的政綱雖沒提8.31框架,但須澄清立場,質疑:「避重就輕唔提呢樣嘢得到多啲民主派選票蒙混過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7/19920600
歐盟報告促中港重啟政改
1 :
GS(14)@2017-04-29 22:49:31【本報訊】歐盟發表香港年度報告,指香港、中國政府應按《基本法》重啟政改,以達成民主、公平、公開、透明的選舉制度,以穩定經濟及處理民生問題。報告又指,人大就立法會議員宣誓釋法,搶先於香港法院裁決,令人更關注本港司法獨立問題;新聞自由負面趨勢持續,傳媒在報道內地及外交事務上均見自我審查。
旺角騷動反映年輕人不滿
歐盟已是第19年就香港的政治、社會、經濟環境發表年度報告;本年報告指,港人更擔憂2047年後的前途安排,社會更趨兩極,出現如旺角騷亂、自決/本土派抬頭、人大釋法、本土派議員被取消資格等政治事件,亦經歷了立法會等選舉。報告指,儘管2016年發生上述事件,整體上「一國兩制」原則仍於香港行之有效(work well),惟歐盟亦鼓勵香港及中國政府,按《基本法》重啟政改,以達至民主、公平、公開、透明的選舉制度(an election system that is democratic, fair, open and transparent),又稱普選可賦予政府更多公眾支持和認受性(greater public support and legitimacy),以追趕經濟目標及處理民生問題,穩定香港金融、商業中心地位。歐盟又指中港關係最大挑戰是激進政治勢力出現,旺角騷動暴力事件是年輕人對民生、政治環境不滿的反映(fuelled by social and political discontent),又指2月28日立法會補選,激進、反中國、標榜本土候選人獲近一成半選票,為一直被邊緣化的自決、本土派社運方向賦予認受性。報告亦提及法治情況,指人大在法院未判決前釋法,縱使法院強調釋法與否法院亦會得出同一結論,惟該釋法已可視為搶先於法院裁決(pre-empting the court ruling),令人增加對本港法治及司法獨立情況的關注。同年3月,亦有律師遊行表達對人大釋法的憂慮,指是次釋法為中央回歸後對司法制度的最嚴重干預。2015年歐盟視為對一國兩制帶來最大衝擊的銅鑼灣書店員工失蹤事件,本年報告提及員工動向,指林榮基曾公開表示,被內地公安綁架及審訊(kidnapped and interrogated by mainland)長達8個月;桂民海現仍被扣押於內地;其餘3名職員則稱是自願回內地協助調查(voluntarily to assist in investigations)。歐盟指,寄望相關案件不會重現,又稱香港及中國政府應用盡所有可行方法(all necessary steps),恢復港人對一國兩制信心。■記者葉偉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28/20004637
白宮改口美加墨重啟自由貿易談判
1 :
GS(14)@2017-04-29 23:24:32美國白宮前日透露總統特朗普正考慮簽署行政命令,讓美國退出與墨西哥、加拿大組成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但官員數小時後即改口,稱他不會即時中止協定,而會重新談判「對三國有利的條款」。
曾考慮簽行政命令退出
白宮表示,特朗普分別與墨西哥總統培尼亞及加拿大總理杜魯多通電話後達成共識,將迅速重啟談判,又形容對話「令人愉快及有成效」。特朗普相信,新安排「最終結果會令三國都更強盛」。墨、加兩國亦發聲明,稱同意跟美國談判。同日較早前,有傳媒才引述官員指,特朗普將在一、兩周內宣佈退出NAFTA,但商務部長羅斯澄清報道僅屬「謠傳」。NAFTA於1994年生效,曾被特朗普斥為「災難」,令美國喪失數以百萬製造業職業。有輿論憂慮特朗普將透過修改協定,從墨、加兩國身上佔盡便宜。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8/20004299
「短期內無法做到重啟政改」
1 :
GS(14)@2017-05-13 00:38:31【本報訊】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參選時,未有具體承諾會於任內重啟政改,民主黨昨與林鄭見面時,向林鄭要求重啟政改時間表,認為若要趕及在2022年特首選舉落實政改,林鄭就要在2018年啟動政改程序。林鄭回應時同意有重啟政改憲制責任,又稱有向中央反映重啟政改訴求,但表明她會先處理民生議題,據知林鄭表明短期內無法做到。民主黨主席胡志偉稱,他們與林鄭會面中提出重啟政改時間表,表明若林鄭任內不重啟政改,不能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和社會撕裂,會令其施政舉步為艱,「唔可以好似王振民講,成5年10年都唔處理政改去迴避」。
黃碧雲:最多唞一年
民主黨黃碧雲補充,會上有向林鄭提政改時間表,林鄭將於2022年再次面對特首選舉,若要趕及在該次特首選舉落實,就要在本屆立會任期內、即2020年6月前通過政改方案,之後再本地立法,估計需約兩年,換句話說林鄭上任後「最多可以唞一年」,「一年後若唔搞政改,佢就趕唔切,咁就意味香港未來10年都唔會落實普選」。民主黨引述林鄭回應,同意民主黨分析重啟政改時間表,亦清楚自己有憲制責任重啟政改,早前上京接受任命時,亦有表達港人對重啟政改訴求。但她表明想先處理民生事務,重申有合理社會氣氛才能重啟政改。據知林鄭在會面中,已向民主黨表明在政改問題上,「可能要令大家失望,短期內無法做到」,相信上任初期只能主要推動民生相關政策。另外,逾30個民間團體,包括社民連、人民力量、新民主同盟、香港眾志等,擬向候任特首林鄭月娥遞交聯署信,要求新政府重啟政改,停止對民選議員的無理興訟及任何禠奪民選議員議席的舉措。團體指2014年人大違背港人意願通過8.31框架,政制問題一日未解決,深層次矛盾及社會撕裂仍然存在,要求新一屆特區政府就任後立即重啟政改,落實真普選,將梁振英政府的失誤,撥亂反正。他們將於明天下午由中環匯豐銀行遊行至候任特首辦遞交聯署信。■記者林俊謙、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0/20016656
內地傳有意重啟QDLP
1 :
GS(14)@2017-05-21 12:31:45【明報專訊】路透社報道,中國有意重啟「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即讓境內的資產管理公司,在上海自貿區向中國客戶直接銷售境外投資產品,報道稱這意味內地資本外流已經受控,政策因此可以較有彈性。
自2013年起,QDLP容許高淨值客戶透過註冊於境外的基金以一定額度投資海外市場,但在2015年股災後,當局暫停發放額度至今,當時有份參與的資產管理公司包括貝萊德、安本及本港的惠理集團(0806)。
本港惠理集團有份參與
路透社引述消息稱,新一輪的牌照會在未來數周內推出,當局會較以往謹慎,每次批出大概約6個牌照,每家資產管理公司獲批的額度會由上次的1億美元, 降至5,000萬美元至7,500萬美元。據報大型外資基金領航及對冲基金橋水等,最近紛紛在內地成立獨資公司。
事實上,人民幣的匯價靠穩,在岸價上周五收報6.885,本年至今錄得1.24%的升幅,而中國的外匯儲備亦在4月回升至3萬億元人民幣以上,連續3個月上升,近日亦陸續有官員稱,中國資本外流情况已經穩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78&issue=20170521
稱推翻8.31重啟政改不實際
1 :
GS(14)@2017-06-11 16:00:42【本報訊】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參選時,未有具體承諾任內會重推政改,她昨在曾鈺成訪問中稱,並非放棄重推政改,又承認越早落實普選越好,但大前提是社會要有適切氣氛、並就政改有共識才可推動,又直言若堅持要推翻人大8.31決定,相信難有合適環境重啟政改。
指落實普選越早越好
曾是政改三人組成員的林鄭月娥稱,當日推動政改時從無低估政改難度,政改三人組亦已盡力,他們在推動政改時從無任何前設,即政改必須通過或不通過。政改否決後她曾反思,「(政改)過程入面有冇一刻,可以令結果唔同?我結論係相當難」。林鄭同意港人及選委關注政改,她亦認為在目前社會氣氛下,越早落實普選越好,但她強調要重啟政改必須社會有合適環境,「若果今日有人仍認為人大8.31決定可以推翻、可以擺埋一邊,我覺得不太切合實際環境」,她指推動政改根本問題,在於市民及泛民對政改有共識,才有空間推動,否則政府日後要在政改中將8.31決定「落地」(落實推行),難以在當中提供更多選擇性。■記者莫劍弦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11/20052071
受中國打壓流亡華裔難民1年內在美重啟生活
1 :
GS(14)@2017-06-18 11:18:066月20日是年度世界難民日,三藩市多個難民關注組織周五聚首一堂,包括不少亞裔。有組織呼籲關注難民的精神健康問題,更有華裔難民因遭中國打壓必須離鄉背井,現身說法輾轉逃到美國的親身經歷。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聯合國數據顯示,約88%的難民,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疾病。在三藩市「創傷復康合作夥伴」(Partnership for Trauma Recovery)的資深義工統籌員希嘉(Coleen Higa)表示,她接觸的亞裔難民及尋求政治庇護人士當中,最多人來自印度,其次是其他東南亞國家,從戰禍及性販賣等等悲慘遭遇中逃出生天,「最多人患的相信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它有19個病徵之多,但不用經歷全部病徵才算確診。」患病影響不只病者本身,還有家人,「試想像一個母親PTSD,不能工作、終日在哭,子女都會經歷『間接創傷壓力』(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幸好,機構現時的資源足夠他們提供一對一輔導。這些人無奈離鄉別井來到美國,即使沒有患病,也需要重整生活。2010年因信奉法輪功而遭政治打壓通緝,與丈夫逃離中國的遼寧人郭小姐,到馬來西亞後尋求聯合國難民署(UNHCR)幫助,滯留6年後獲美國政府接收。英語能力不俗,來美後短短一年已覓得工作的她,說當時得到非牟利機構職員轉介熱心華人收留「瞓廳」,又獲得該組織補助月租約400美元,亦申領糧食券。8個月後,她得到的補助終止,現已能自力更生。她又認為,特朗普上任後,得到的援助與奧巴馬政府時期「沒甚麼差別」。聯合國難民署(UNHCR)世界難民日(World Refugee Day),於2000年,即1951年《關於難民地位公約》確立的50周年前夕,在聯合國大會通過設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8/20060135
民陣7.1向習反23條促重啟政改 不要國教
1 :
GS(14)@2017-06-25 09:57:23■民陣與民主派昨於中環娛樂行外呼籲市民7.1上街。袁志中攝
【本報訊】距離今年7.1遊行不足十日,民陣昨開始一連串宣傳7.1遊行落區行動,收集港人7.1遊行訴求。民陣召集人區諾軒表示,盛傳中國主席習近平將留港至7.2才離開,呼籲港人把握機會7.1上街,讓習近平親身看到港人的訴求與不滿,民陣亦會爭取在習出席活動的場地外舉行集會,希望向習表達3大訴求,包括重啟政改、不要23條立法,以及不重推國民教育。記者:林俊謙
民陣昨於中環娛樂行外舉行7.1遊行首場落區宣傳活動,收集港人7.1遊行訴求,希望稍後可交到訪港的習近平手上,其間警方派出至少4名便衣警員全程監視。
在習活動場地外集會
區諾軒表示,習訪港期間,民陣會把握機會向習近平直接表達港人聲音,包括在習出席活動和下榻酒店附近舉行集會。區諾軒又指,今天將就7.1遊行路線提出上訴,並推出網上宣傳,後日則會製作遊行領頭橫額,並在遊行前一周再舉行記招呼籲巿民參與7.1遊行。社民連議員「長毛」梁國雄昨日批評,林鄭的內閣是「全部梁粉多過鬼」和「新瓶舊酒」,呼籲香港人今年7.1再上街,「梁振英應該畀廉署告,淨係為此單一理由,香港人已經應該再行出來,送梁振英一程」。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則指,「一國兩制」現已變成「一國1.5制」,呼籲港人應趁習近平首次訪港,走上街頭反對林鄭重推國民教育,「我呼籲2012年反國教的香港人,為咗下一代的思想自由,要再行出嚟話畀習近平知,香港人反對政府重推國民教育」。民主黨議員許智峯亦呼籲香港人要「爭氣」,7.1再上街反對西環治港,反對中聯辦近年不斷影響特區政府運作。香港本土議員毛孟靜亦指,林鄭月娥新班子全是「換湯不換藥」,更擅於拿捏意識形態,3名候任官員都曾任政府新聞處處長,呼籲港人「千萬不要中林鄭奸計」。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3/20065846
Netflix新片重啟神父性侵懸案
1 :
GS(14)@2017-07-05 03:49:33美國Netflix新一齣犯罪紀錄片《The Keepers》近日掀話題,劇中切斯尼克修女(Sister Cathy Cesnik)在近50年前離奇遇害,矛頭直指涉性侵醜聞的神父。公眾促教區公開有關該神父的資料,警方已重新展開調查。
11,000網民聯署
《The Keepers》講述一單1969年懸案,年僅26歲、笑容動人的切斯尼克修女,在巴爾的摩一所天主教女子高中任教職,深受學生愛戴,但某日突然遇害,至今尚未破案。其學生多年來追查真相,發現駐校神父馬斯克爾(圖)涉性侵過多名學生,切斯尼克疑是想揭發真相遭滅口。紀錄片一共7集,自5月19日播出後引起極大迴響,民眾發起多個相關網上聯署,其中一個至昨日已獲逾11,000人支持,要求巴爾的摩教區公開馬斯克爾的資料,以求翻案。教區發言人回應稱,教區直到1992年才得悉有關指控,又指有關資料受法例禁止公開。馬斯克爾已於2001年逝世,生前一直否認指控,當局亦從未提控。惟教區曾與多名性侵受害人達成和解,賠償逾47萬美元(366.6萬港元)。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3/20077111
指重啟政改未合時機
1 :
GS(14)@2017-07-06 23:40:20■林鄭月娥昨表明,現時重啟政改只會導致社會內耗,經濟停滯不前。
【本報訊】香港市民及民主派一直要求特首林鄭月娥任內落實普選,但她昨表明,現時重啟政改只會導致社會內耗,經濟停滯不前,又稱若要在2022年普選特首,必須於2019至2020年度獲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反問議員能否一同創造有利重啟政改條件。至於外界關注將《防止賄賂條例》範圍擴大至特首,林鄭承諾會親自處理,但未交代何時落實。民主黨涂謹申昨於答問大會上向林鄭指出,普選問題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如果要2022年實施普選,現在已時間無多,林鄭既然稱自己是香港第一責任人,會否承諾在2022年落實普選,在幾個月後便重啟政改。
反問議員可否創有利條件
林鄭回應時稱,現時非重啟政改時機,強調她說自己是第一責任人,是指要拓展經濟、改善民生、為香港開拓新景象:「如果我按你(涂謹申)嘅要求馬上重啟政改,於是又嚴重內耗、於是社會又爭拗、於是經濟又停滯不前、民生又不彰,咁我呢個第一責任人都好失敗。」她承諾一定會全力與行會成員、司局長,盡量、盡快建立重啟政改的有利條件,像先與各黨派建立一個恒常溝通機制,大可從那裏開始談論避不了的政改問題。林鄭又指,知道市民是渴望普選,而也認同讓選民一人一票選出特首是有利施政,儘管她也希望於2022年普選特首,但反問議員能否一起製造有利重啟政改環境、條件、氛圍;她又稱按以往時間表,若要在任內通過政改,必須於2019至2020年度得到立會通過政改方案,才能有足夠時間落實之後的政改幾部曲。另外,由於前特首曾蔭權、梁振英均捲入貪污和涉貪醜聞,林鄭月娥昨被問到何時會把《防止賄賂條例》第3和第8條擴大至特首。林鄭強調,她早在政綱已承諾,會盡快解決相關的憲制及法律問題,完成擴大條例的監管範圍至特首,至於何時實施,她只是指會盡快親自處理此議題。■記者姚國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6/2008059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