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工作總結 2014-3-25 Cind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gmcx.html

旺旺食品--20年的渠道發展

 

旺旺食品是台灣最早進入中國食品市場的公司之一,90年代,旺旺「出神入化」的營銷結果並無過人之處:一是順應了市場主渠道批發市場,二是用龐大的廣告費打動了人們的消費需求。這在現在看來有些落伍的招數,卻是當時環境下最為有效的法寶。由於市場及企業「造廠」的極度膨脹,旺旺一度人員稀缺,為此,旺旺不得不從工廠裡面抽調大量的人員充實到銷售一線,其後旺旺各大事業部老總均來自工廠,或搞生產出身。儘管這些事業部老總對於營銷不算擅長,但在銷售慣性的作用下,並未暴露出問題。

 

90 年代後期,原本風光無限的批發市場逐漸沒落,此時大量的超市、量販、賣場成為了流通渠道的主流。面對著突然到來的變局,在「幸福時光」的慣性驅使下,旺旺集團並未及時做出調整,事實證明,這成了一個最大的敗筆。原先的業務人員用慣了在批發市場上壓貨、倒貨的手段,而如何與大賣場進行議價,如何爭取陳列位置,如何推廣,如何促銷,大多數人知之甚少,結果造成了旺旺集團號稱旗下有上百種產品,但在許多大賣場裡連二三十種都看不到的尷尬局面。

 

銷售渠道的失誤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經銷商長期合作程度低。旺旺公司從剛進入大陸時,年銷售額只有幾百萬的一個小公司飛速膨脹到了年銷售額四十個億的集團公司,但很少看到依賴旺旺公司發展的哪一個經銷商也伴隨著旺旺的成長而壯大起來。原因是經銷旺旺產品產生的利潤根本不足以使其發展起來,再加上旺旺公司不停的開發新的經銷商,商家之間的價格戰只是做大了旺旺這張餅。看似坐收漁利的旺旺公司,實際上通過在大陸十幾年的發展並未形成一個穩定而健康的銷售網絡,這才是其多年市場運作的最大敗筆。在決勝終端的時代裡,旺旺既缺乏直接操作終端的意識和能力,又無可以依賴的經銷商網絡,因為旺旺的經銷商都與旺旺公司犯有同樣的毛病,根本不具備配送終端的能力。

 

旺旺發展軌跡與管理層風格不無關係,在旺旺集團內部特別強調一個執行力,對於下屬而言就是不用問也不用知道為什麼,只要知道絕對服從上級的命令就OK了。對此旺旺集團蔡董事長有一段「精闢」的解釋:集團上下一致朝著一個方向前進,即使命令錯了,前面的路走不通撞到了牆,但決策層很快會知道此路不通,會發佈新的命令出來,這樣可以將錯誤命令引發的損失降到最低。就不至於因為大家行動不統一,你住東,他往西,將一些錯誤的信息反饋回來,而造成決策的混亂。在此思想的指導下,對上級命令的絕對服從成為旺旺用人的重要標準。甚至在旺旺招聘銷售主管的應徵條件中,明文標註軍人優先而學歷只要高中文化程度即可,旺旺對於執行力的偏執的由此可見一斑。

 

2004 年8 月,旺旺再施重拳,推出了與日本廠家技術合作生產的神旺酒,這一做法引得業界嘩然。旺旺稱「該酒口感獨特,釀酒工藝及反傳統的飲酒方式將受到年輕人的追逐,旺旺志在改變中國傳統的飲酒習慣,引領健康消費潮流」。以休閒、兒童食品為核心的旺旺為何突然對酒產生了興趣?甚至沒有專門的白酒銷售通路,其渠道交由旺旺雪餅的客戶來銷售,人們有著太多看不懂的東西。不過,旺旺一向都是特立獨行,現在說什麼都為時尚早。旺旺集團的內部,有一幅「早日實現世界米龍」的標語;集團那幫追隨企業多年的高管層,大都已經年逾花甲,依舊還堅持加班到深夜。眼下正處於「誰都可能遇到的瓶頸」中的旺旺集團,和很多在市場苦尋破壁之道的企業一樣,幾乎從未放鬆過對營銷模式的探索,並為之付出了昂貴的學費。至少目前看來,在未來的征途中,旺旺人依舊是任重道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82

工作總結 2014-3-26 Cind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gmyc.html

財富雜誌1980年1-6月摘要

 

Jan, 1980

Westinghouse takes aim at the world

西屋電器—瞄準全球市場

 

西屋電氣的總部要求研究團隊90天內,找出擴張海外銷售的方法。但是,要讓方案生效卻需要很長時間。

 

西屋電氣海外發展並不差,海外市場營業收入佔總收入1/4,但西屋電氣希望進一步擴張海外市場,使其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企業。方案是革命性的,經理們被分派到不同「業務單元」中,並且有兩個主管鏈,形成矩陣制管理結構。西屋電氣成立以來擴張一直落後於其他電器公司,CEO通過直接投資加拿大工廠和兼併收購歐洲企業,以期迅速向海外擴張,部門經理雖然認為不合適,但被派至國外開疆擴土。對於國內,西屋電氣將精兵簡政,以減少冗餘。策略是否可行不得而知,但西屋電氣的諮詢顧問—花旗集團,對西屋電氣的矩陣制結構不太滿意,要完全轉換到矩陣制結構需要六年時間。90天的會議結果對未來的影響深遠,未來如何發展還要拭目以待。

 

 

Feb 11, 1980

The past asprologue: a fabulous fifty years

這篇文章回顧了過去五十年美國發展片段,僅僅只看美國大步邁進世界市場的行動,就足以看到,美國正在改變自己的影響力、聲譽、甚至是發展加速度。本世紀開始的時候,美國迷茫困惑自己的角色和使命,大蕭條之後的美國,自由和物質充裕變得和諧,貧窮之人無以自由,自由之人無需貧窮。在半個世紀結束之時,幻滅和氣餒又一次來襲,曾經輝煌的經濟被惡性通貨膨脹壓制。曾經全世界依賴美國,如今美國卻需要依賴國外石油,這造就美國戰略性脆弱--成本增加,難以控制。只有智慧能幫助美國。歷史經驗表明,1980年的美國需要民主,更主要的是利用智慧在過去幾十年中做出的承諾中進行選擇,並付諸實施。之後再解決外部問題,以及保持增長的問題。

 

五十年前,經濟處於昏迷狀態.1930年代後,新政出台後才逐漸有起色。雖然經濟發展噪音不斷,但也初見繁榮。科技進步成為主要動力,電視、民航飛機、空調、電腦等發展迅猛。美國逐漸成為天府之國。美國建立在追求平等之上,平等的教育,平等的自我提升機會,現在進入第三階段—--平等的結果,即無論什麼原因,財富都應該再分配到每一位公民。

 

MAR,1980

Two-income families will reshape the consumermarkets

年輕一代的雙收入家庭對可選消費品的消費習慣,將改變消費市場格局。

80年代,一個新的階層將重塑消費習慣。通貨膨脹使得美國人從一個避難所轉向另一,或者轉向不徵稅的地下經濟。某數據公司提出一個假設:在消費經濟中,無論增加多少成本,人們將盡力維持和加強實際消費水平。從數據上看,這一假設基本成立。

如是,則下一個十年中,實際消費支出平均每年增加3.7%,70年代,這個數字達到3.5%。但對商人利益的影響確是曲折迂迴。例如,以汽車為代價的家具消費如何以及為何增長,仍然無法解釋。很少有經濟學家研究獨立的消費支出,研究交叉彈性的就更是較少。

 

年輕女性大量進入勞動力市場,成為家庭中有收入來源的另一方,這將大大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有著收入來源的女性期望家具是易護理、少灰塵,家庭主婦們也慢慢開始轉變需求。

 

通貨膨脹也對消費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價格越高,消費數量越低。但是通貨膨脹時,處於心理因素,人們總有提前購買預防動機。因此對於某些類型產品,銷售數量反而增加。同時,支出與財富增加成正比。美國認得消費喜歡逐漸和歐洲人接近,願意花錢在高質量的東西上。嬰兒潮以及更新換代的需求使得家具成為人們購買的主要品種。家用電器的更新主要考慮能耗,但人們卻不那麼急於換新品。

 

April,

The new allureof gold standard

最近,美聯儲政策轉向,支持美元和黃金可轉換的人越來越多。

 

過去大家只將其認為成一個「黃金故障」,如今提議黃金與美元可轉換的經濟學學者漸增,這也意味著其他國家中央銀行可以自由用美元兌換黃金。他們認為,這有利於促進「美元和黃金一樣有價值」,從廣義上來說,黃金價格攀升是人們對紙質美元失去信任的一個信號。貨幣的真實意義應該是「價值儲存」。因信用對貨幣的需求增加掩蓋了價值儲存的需求,人們將貨幣投入國債,大額存單等投資工具中。將通貨膨脹理解為「過多貨幣追隨實際商品」比較片面,現在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誰持有這部分貨幣」—是個體還是企業,這也意味著手中貨幣質量。

 

人們認為黃金與美元兌換需要一個轉換期,如果立即規定$800每盎司,那麼美聯儲將充滿貨幣,但如果是$200每盎司,黃金將外流。有人建議美聯儲將黃金價格定位於350-450美元每盎司之間。但是如何抗通脹又保持可兌換,這是美聯儲的一個難題。

 

May,1980

America as the German see it

70年代,美國人在西歐人嚴重的形象大打折扣,尤其是德國人。卡特總統的優柔寡斷,上任以來的惡性通脹,新防禦體系的取消和削減,以及美國消費世界石油比重節節攀升。這些都讓西德感到憂慮。我們應該關注西德如何看待美國,因為西德是最重要的北約盟國。

 

美國債券市場由於長期兩位數的通貨膨脹,有將近25%的下跌。利率水平接近通貨膨脹水平,債券投資者的投資收益基本為負值。有人建議為了控制通貨膨脹,要將利率提高至真是回報率水平,這樣人們不再過度借貸消費。但是美國不同於德國,德國通貨膨脹增加,人們更傾向儲蓄。現在美國的長期目標是大幅削減消費支出,同時大幅增加投資支出。

 

Visa卡是歐洲美元市場,大量美國人通過持有Visa卡向世界借貸消費,他們生活在平均可支配收入之上,通貨膨脹的一個罪根在於美國的過度消費。

 

Jun,1980

Dark days ahead for bank

芝加哥西北大學的一名教授稱,未來15000家銀行中,超過半數將會消失。這或許有一些誇張,但是銀行正進入一個危機時代毋庸置疑。

 

雖然利差在放寬,甚至未來半年仍然有改善空間,但長期利潤壓縮的壓力不會減輕。長期以來,銀行利潤有兩個來源:集散風險(riskpolling),受益於利率波動。資金方不清楚貸款方信用情況,就會將錢放入銀行,由銀行出貸。銀行借短貸長,根據利率曲線,正常情況下,銀行將獲得盈利。

 

但是最近的收益率曲線不是正常情況。1930年至1965年,收益率曲線不間斷向上,1965年以來,收益率曲線出現轉向向下,收益水平也出現總體抬高。收益率曲線的改變使得銀行的借款成本較高,貸款利潤下降。一些銀行家未解決這個問題開始嘗試使用浮動利率。但是浮動利率的影響僅在商業貸款,對消費貸款基本沒有作用。另外一個限制在商業票據興起上,大公司發行的商業票據成本幾乎在銀行貸款成本之下,這也給銀行帶來巨大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83

2014-3-26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gmyq.html
昨天基本完成了對中國高速傳動的分析,不過行業部分的資料比較薄弱,主要是由於對行業的瞭解仍然十分有限,需要繼續大量閱讀資料進行學習,再進一步完善。

下午開始瞭解另一家新的公司——金輝集團,於1991年在港交所上市,代碼0137。主要業務包括國際性船舶租賃、擁有船舶及貿易其中船舶租賃業務佔營業收入的85%以上,為公司的核心業務。

今天主要進行了大量資料的閱讀,明天開始具體的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84

2014-4-11 工作總結 Cind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gw8x.html

統一企業歷史沿革

---

發展階段年代經營導向經營方針主力產品主要新增事業領域新市場
創業時期1967-1973生產導向產品擴展食糧食糧包裝製造畜牧營建 
茁壯時期1974-1982銷售導向高質高值發展食糧、食品常溫飲料批發貿易業面包烘培業便利商店 
集團化時期1983-1989行銷導向多角化經營食糧、食品、服務奶粉、肉品、冷調食品製造連鎖餐飲電子通訊創投、票券量販店健康產品 
國際化時期1990-1998社會行銷及消費者導向國際化擴展食糧、食品、服務物流行銷□加油站金融服務□網絡行銷生技醫藥□信息服務休閒娛樂□信息業期貨保險□咖啡職棒紀念性產品藥妝連鎖美國、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菲律賓
全國網絡化時期1999 至今民生必需及健康導向構建價值鏈 精緻化 /網絡化經營食品、飲品、加值型多元化服務有機產品□信息服務家庭生活用品鮮食製造配送宅配事業□網絡服務家電製造銷售半導體業□面包烘培連鎖□美容服務購物中心

越南

 

統一企業的發展戰略較為契合當時的歷史時機,國際化、多元化趨勢明顯,但是否有效率,還要進一步分析。

 

從主營業務類型上看,統一企業和康師傅業務分型較為類似,均為方便麵、方便食品、飲料類。方便麵市場康師傅市場佔有率有明顯優勢,接近50%,統一市場佔有率為15%左右,哇哈哈10%。包裝茶市場:康師傅50%左右,統一23%左右,哇哈哈10%。包裝水市場:康師傅、統一均為15%左右,哇哈哈11%。這幾個市場上,統一明顯弱於康師傅,與哇哈哈較為接近。

 

財務部分剛整理好原始數據,下一步再詳細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24

2014-4-15 工作總結 Cind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gyva.html

今天在雪明哥指導的基礎上完善了康師傅。

1.分部資本開支,飲料事業部佔總資本開支高達70%以上,是近幾年康師傅重點發展部門。飲料部銷售收入增速維持在20%以上,但該部市場競爭激烈,EBITmargin下降幅度大,2012年、2013年均為3%左右。雖然銷售收入增加,從市場佔有率上看,茶飲料也銷售額市場份額近三年也穩定在46%左右,也說明應該是軟飲料市場整體的增長帶動康師傅的飲料部增速,市場格局沒有明顯改變。康師傅管理層對這場價格戰的態度也影響未來利潤,什麼時候可以形成戰略聯盟或者徹底改變市場格局,才會有大幅盈利提神空間。當然,這也只是我的一廂情願~

2.方便麵市場較為穩定,息稅前ROE穩定在20%以上,銷售收入增速也在10%左右。這部分業務可以視為康師傅的一個利基,方便麵市場成熟,增長穩定,康師傅市場佔有率50%左右。另外兩個業務量小,不作具體分析。

3.銷售收入:方便麵部佔40%,飲料佔57%;EBIT:方便麵66%,飲料佔27%。康師傅目前PE為40倍左右,考慮價格戰時,利潤率較低。如果將這兩部分業務分開估值的話,方便麵假設給20倍PE,則包括飲料在內的業務估值超過80倍PE,個人感覺略高。在跑馬圈地階段,利潤低是一個原因,但這個階段風險同樣很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25

2014-4-16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gze3.html
今天上午繼續總結航運業,重點是更新並深入分析了干散貨航運的供求狀態。
供給趨勢:
(1)運力方面: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運力變化不大,但巴拿馬型船和好望角型船運力增量明顯。據克拉克森統計,截至2013年12月26日,全球干散貨運力總計9898艘、7.21億載重噸。其中,好望角型船2.93億載重噸,巴拿馬型船1.86億載重噸,好望角型船1.56億載重噸,靈便型船0.85億載重噸。
另外,2013年交付量創2010年以來新低,新船訂單同比大幅增加,拆解量大幅下滑
(2)船隊結構:2013年全年總運力約為7.21億載重噸,同比增幅為6%,運力較2012年10.4%的增幅明顯放緩。其中,好望角型船仍是全球干散貨船隊的主力,約佔到總運力的40.8%。此外,船舶年輕化和大型化趨勢明顯。
需求趨勢:2013年全球干散貨海運貿易量同比增長5.41%,增長率低於歷史平均水平。
供需關係:2010年以來,全球干散貨船隊運力增幅逐漸降低,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長期以來的邊際供需失衡現象得以扭轉,2013年保持弱平衡狀態。

下午講了之前做的中國高速傳動,感覺整個過程收穫特別大。

首先,與此前做的天工國際一樣,兩家公司都屬於重資產公司,且存貨和應收賬款佔比較高,以後需要針對這種特點著重進行分析;
其次,關於成長陷阱的問題,很多公司看似是成長性行業,實際卻是週期性行業,只是短期內屬於週期性上升期,所以給人帶來錯覺,需要深入分析和思考,而非只是從表面的數據輕易下結論;
再次,關於2001年改制的問題,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有很多行為類似的公司,通過對背景的瞭解有助於講清楚一個公司的story;
最後一點也是感觸最深的一點,王總提到要留一點野性,用自己的眼睛觀察,這的確反映了我們現在存在的問題——只侷限於書本所學,可能會變得盲目,沉浸在表面的、甚至有失公允的數據中,卻沒有觀察最本真的東西。
研究是一門學問,繼續努力鑽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26

2014-4-16 工作總結 Cind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gze1.html

上午繼雪明哥整理的青島啤酒內容,繼續進行補充。主要在整理併購部分,青島啤酒之前董事長彭作義在「做大做強」理念指引下,發展很激進,併購步伐較快,後面管理層轉較保守。具體內容還沒整理結束。

 

下午和小錄將之前的完成的公司,我主要講康師傅控股。講完之後對公司的認識又進了一步,也發現之前存在的問題。一直看公司的時候,都是看到了一個個數據,沒有嘗試轉化為實物。銷售收入250億和銷售約130億袋方便麵,簡單的轉化將抽象的財務數據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這樣公司的業務才能呈現的更清晰。另外一個問題是公司的股權結構,我一直對這部分內容認識的不是太清楚。以後可以嘗試從股權變動結構畫圖來整理,慢慢整理邏輯。最後,康師傅飲品部財務狀況這幾年變動較大,主要是康百聯盟的形成。銷售收入一直在增加,但2013年才達到盈虧平衡,那當時聯盟的利基是什麼?自己要嘗試去思考現象是為什麼,之後再完善一下康百聯盟部分。希望以後可以像王總說的,留一點野性,不要被條條框框束縛。從思考每一個為什麼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27

2014-4-17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031.html
今天重點補充了之前講的天工國際和中國高速傳動。
天工國際:增加了公司固定資產、存貨和應收賬款細項的分析。
(1)計算平均折舊率發現機械設備按6%-8%的折舊率進行折舊,考慮到機械設備一般按10年直線法計提折舊,這個折舊率有些偏低,並且2009年後有逐年下降的趨勢,2012年只有5.87%。
(2)存貨以在製品和製成品為主,兩者約佔95%左右。2006-2009年,存貨逐漸增加;2010、2011年略有下降,2012年又大幅增加,尤其是製成品積壓偏多。
(3)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淨額佔85%左右,預付款項及非貿易應收款項淨額佔15%左右;其中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淨額佔比在2006-2009年逐年提升,此後略有下降;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賬齡分析顯示,主要以6個月以內應收款項為主,但是近兩年,賬齡有增加的趨勢。
中國高速傳動:增加了改制及上市運籌的詳細過程,固定資和存貨細項的分析。
(1)廠房及機器、租賃物業裝修、軟件的實際平均折舊率均低於公司規定的折舊率,比如廠房及機器的平均折舊率計算結果為9%左右,其中2012年為9.41%。而公司規定折舊率為9.7%-19.4%。
(2)存貨以在製品和製成品為主,兩者約佔80%左右。存貨逐漸增加尤其是製成品積壓偏多。

明天繼續完善金輝集團,爭取可以做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40

2014-4-18 工作總結 Cind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0z3.html

康百聯盟分析

 

2011年11月,康師傅控股與百事在華建立戰略聯盟,康師傅控股附屬公司康師傅飲品控股將以5%的股權換取百事在中國裝瓶廠的全部持股。也就是說,康師傅成為百事在華的特許經營裝瓶商,負責生產、銷售百事在中國的碳酸飲料及相關非碳酸產品。康師傅將與百事現有的在華裝瓶廠合作生產、銷售和分銷百事的碳酸飲料和佳得樂品牌產品。百事公司和康師傅將把旗下各自的果汁飲料產品使用百事授權的純果樂品牌進行聯合品牌經營,百事將繼續擁有品牌和負責這些產品的市場推廣活動。此外,百事公司和康師傅將繼續獨立運營其各自的食品業務。

 

兩大巨頭的合作,在業內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兩家都是行業巨頭,這樣的合作,只能是各取所需。

 

合作前百事市場情況

先分析一下合作前的百事狀況,在與康師傅換股前,百事在中國重慶、北京、上海、武漢等地建有24家瓶裝企業。但與老對手可口可樂選擇與中糧、太古、嘉裡這種大型國際企業合作不同,百事在華往往跟地方企業合作建立瓶裝廠及分公司。百事中國瓶裝廠的合作形式上,有合資,合作、特許灌裝三種合作形式;有百事方控股.中方控股,百事沒有股份三種情況;在管理模式上,有中方負責經營管理、百事派員管理、百事單方承包經營、中外雙方各委派一名總經理等方式,這直接導致了百事中國與灌裝廠之間和利益不一致。

這種合作形式是有根源的。可口可樂依託擁有強大國企背景的中糧在中國重要市場建立了瓶裝工廠,逐漸穩住陣腳,而百事可樂為了趕超可口可樂,開始了瘋狂選擇與地方企業合作,希望靠地方企業的本地優勢佔據市場。但這些地方企業不夠強大,渠道也不夠強大。

百事可樂中國公司24家瓶裝合資企業,這種分散格局可能導致銷售和市場戰略會脫節,是造成其內部混亂的主要原因。

更為致命的是,百事對很多瓶裝廠都不控股,各方矛盾非常深,官司不斷,經常讓百事頭痛。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可口可樂是中央集權運作,百事可樂則是諸侯分權制度。

 

東方艾格飲料行業分析師表示,在碳酸飲料產業鏈條中,毛利率較高的是上游的濃縮液生產與銷售(高達50%一60%)以及下游的渠道環節(40%以上),中游的裝瓶業務毛利率

較低,僅為10%一15%。濃縮液提價將使百事獲得高額的回報,但對瓶裝廠來說,其利潤主要來自裝瓶廠的分紅,近年來濃縮液的頻頻提價,加劇了裝瓶廠的成本壓力,壓縮了其利潤空間,最後導致的結果是中方股東全面虧損,百事中國則可依靠高價濃縮液的利潤,部分彌補裝瓶廠的權益虧損。百事可樂在中國的業務在金融危機之後虧損越發嚴重,在巨大的虧損壓力之下,百事才不得不在2011年最終與康師傅控股進行換股交易。百事看重的無疑是康師傅強大的銷售渠道。

 

百事利基

對百事而言,此次合作首先,剝離罐裝「包袱」,把重點放在品牌管理上。康師傅雖然將獲得百事在華的24家瓶裝廠資產,但是,百事可樂的利潤主要來自於濃縮液,而不是罐裝分紅,而且濃縮液才是產品的核心內容,是主宰市場和品牌的因素。對灌裝企業而言,濃縮液的成本佔到整體成本的1/3以上,再加上近年來濃縮液的頻頻提價,更是加劇了灌裝企業的成本壓力,壓縮了其利潤空間,公告顯示,2009年,CBL(ChinaBottlers (Hong Kong)Limited)稅前及稅後虧損額分別為3850萬美元與4550萬美元。2010年底,這一虧損擴大至1.757億美元與1.756億美元,不少中國股東不得不選擇退出。

其次,受益於康師傅強大的分銷網絡。百事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盧英德表示:「我們相信此聯盟倡議將把康師傅極佳的分銷網絡覆蓋與百事傑出的創新能力結合起來,從而在短期內極大提升我們在華的飲料業務」。渠道下沉一直是跨國企業的短板,正因為如此,娃哈哈的非常可樂才在廣大的農村市場闖出一片天地。

 

康師傅利基

康師傅雖然成為代工、分銷企業,但也有所得。一方面,目前康師傅所涉及的飲料品種中有茶飲品、包裝水、稀釋果汁,唯獨沒有碳酸飲料,康師傅此舉為開闢碳酸飲料市場埋下了伏筆;另一方面,康師傅飲品將通過百事的授權,開始將其果汁產品在純果樂品牌之下進行聯合品牌經營,這種做法可以豐富康師傅的品牌群,利用百事可樂的品牌影響力,拓展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國際渠道。這種合作是競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從而謀求共贏,不再是你死我活。在本土企業和跨國公司的合作中,康師傅是少有的勢均力敵。現在康師傅能在合作中與百事平分秋色,通過股權換購,相互滲透,與跨國企業合作互補,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

 

分析

百事看好的是康師傅的分銷網絡,康師傅要的是百事的品牌力,兩家皆大歡喜。但就長遠來看,康師傅還不能笑的太早。

 

中國特殊的市場環境決定了,渠道是極為重要的資源,渠道下沉已經成為食品飲料企業的戰略必選。跨國企業所擅長的渠道類型單一並且不足,常常採用直接收購來達到這一目的,比如雀巢把太太樂、五羊、豪吉、云南山泉、福建銀鷺,以及徐福記收歸旗下時,渠道就是其收購的主要目的之一。

 

民族企業往往長於渠道滲透,短於品牌建設,品牌力與百事這種跨國企業難以相提並論。所以,康師傅要清楚的認識到渠道和品牌的差異性,渠道進入能快速推進,品牌建設卻需要長期投入。渠道是拿到手裡,就是自己的,品牌即使吃下肚,還要有個消化階段。現在,對於康師傅來說渠道置換出去了,品牌力卻沒有別人強,百事的產品進入康師傅的渠道後,康師傅作為競品同樣也會受到衝擊。

 

百事通過此次換股雖然僅獲取康師傅飲品控股5%的間接權益,但是接觸的卻是康師傅飲料生產——銷售產業鏈的全流程-而康師傅僅獲取百事可樂利潤率較低的瓶裝業務的所有權益,並沒有接觸到最核心的濃縮液配方及技術環節。

康師傅用部分股權換購了百事可樂中國的瓶裝業務的全部權益,目前碳酸飲料市場逐漸萎縮,康師傅接手24家瓶裝廠後.不排除會壓縮產能,甚至關停部分虧損嚴重、效益欠佳的瓶裝廠的可能。

 

近幾年百事可樂在華銷量已遠落後於老對手可口可樂。根據美國《飲料文摘》提供的數據,可口可樂現在控制著中國55%的碳酸飲料市場,百事可樂則佔據32%的市場份額,與可口可樂的差距逐漸拉大。

 

在中國碳酸飲料市場逐漸萎縮的背景下,百事轉型「全方位飲料公司」也不成功,該公司雖然有「純果樂等非碳酸飲料品牌,但與可口可樂--美汁源」系列相比,銷量並不理想。且百事的高額營銷費用在業內也是出了名的。所以「康」姓百事未來如何還是個未知數,把內部混亂的百事管理好是康師傅進駐後的首要難題。

 

第三方報告

花旗研究報告引述康師傅控股董事會主席魏應州干會上估計,改善百事可樂中國業務盈利能力的業務重組或需時3至5年。

花旗同時指出,百事可樂中國仍在虧損.故短期內難有利潤貢獻,該部分業務未來5年能否扭虧為盈是康師傅能否從交易中受益的關鍵。

魏應州坦言,內地飲料行業2011年下半年及明年均較艱難,原因一是經濟放緩令消費者對茶類飲品的需求降低,二是小型品牌積極劈價,三是消費者偏好分散消費。

從財報上看,百事可樂等企業的銷售量是呈增長趨勢,甚至兩位數的增長,但飲料行業的價格戰打得比較厲害,很多產品都是賠錢在賣。所以銷售量增長銷售額下降的例子不少。

目前很多國內二三線飲料品牌的年銷售額高達30億元人民幣,眾多小品牌及區域品牌雖然推廣力度遠遠不及百事、可樂這種一線品牌,但銷售額並不可小覷,不斷蠶食一線品牌的生存空間,給一線品牌帶來壓力。

 

附:康百聯盟換股前後股權變動情況

換股前

2014-4-18 <wbr>工作总结 <wbr>Cindy

換股後

2014-4-18 <wbr>工作总结 <wbr>Cindy

百事權證行使後股權變動

2014-4-18 <wbr>工作总结 <wbr>Cind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41

2014-4-30 工作总结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86g.html
Kate Spade & Co.(Cont.)

今天首先整理了公司歷史上擁有品牌的品牌故事,透過品牌故事可以發現公司在經營上的側重點以及公司定位的變化。而且我想這種經營上的拓展方向對於研究類似的公司也有借鑑意義。公司最初的品牌LizClaiborne以設計女裝運動服為主,隨後又開始生產設計女裝休閒服和男裝休閒服,建立了一定地位後,開始推出童裝、配件和太陽眼鏡等等。另外,為了多樣化經營並吸引年輕顧客,公司先後買入了LuckyBrand(1999年)、Juicy Couture(2003年)和KateSpade(2006年),為了開闢國外市場,公司收購Mexx(2001年)等。
其次整理了分部財務數據,通過對比 Lucky Brand、Juicy Couture和Kate Spade三個重點品牌netsales、operating income 和 adjustedEBITDA的變化情況,很明顯可以從財務角度看出公司在經營狀況變差、資金緊張後,重點發展Kate Spade品牌的原因,比如KateSpade在被公司收購後,連續多年保持高速的收入增長,2013年收入同比增長60.88%,與之相對的另外兩個品牌同比增長率很低,甚至為負。

接下來還想簡單整理一下威富集團(VFC)的財務數據,因為它仍然實行大量收購品牌的經營策略,且經營效果不錯,想看看是否可以與KateSpade & Co.形成對比。

另外,昨天做飛機回家時,恰好看到航空雜誌上宣傳了MichealKors這個品牌,看起來輕奢品牌的確很符合當前的市場需求。

由於今天請假,沒有去公司,很遺憾錯過了下午的例會,回去後會跟Cindy好好交流一下心得體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8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