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民宿可成滋擾 宜訂條件
1 :
GS(14)@2017-10-15 15:20:37【明報專訊】除共乘汽車外,另一種在多個國家或地區出現的共享民宿亦漸流行,工黨社區幹事趙恩來表示,共享民宿在香港會觸犯3項法律:每次出租期不到28日,違反旅館業條例;違反大廈公契;違反土地用途。
短租利潤超長租 吸引力大
但他在Airbnb網站,仍然可以找到本港十大藍籌屋苑的單位放租,單位市價月租約1.3萬至1.4萬元,但在Airbnb放租,每日租金高達1400至1800元。他指對於業主來說,當中差價吸引力大,可能吸引業主長期以共享民宿形式出租單位。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表示,相對共乘汽車,共享民宿爭議會較大,需要更加小心處理。因為共享民宿的租客可能對鄰居造成較大的滋擾,以及會損壞公共設施。另外,短租比長租的利潤更高,可能令更多業主將住宅單位作「民宿」出租,令市場的租盤更少。若從好的一面看,共享民宿可以彈性調節客房供應,可以避免建好酒店後,卻沒有充足的遊客入住。以他個人來說,每年有一半時間在美國教書,一半時間在香港教書,假如美國的物業能出租給遊客,可以減少浪費。
至於共享民宿的影響,徐家健認為,以香港的情况來說,若是在獨立屋、村屋或離島等地區容許共享民宿服務,會較少問題,較易被社區和社會接受。若是多層住宅大廈,會棘手很多。
漢諾威限展覽旺季作民宿
Airbnb台灣及香港公共政策總監蔡文宜表示,公司在日本會提醒租住Airbnb民宿的遊客如何將垃圾分類,以及晚上10時後減低音量,以免對鄰居造成滋擾。在台灣,一般來說,大廈管理委員會會討論,用作Airbnb民宿的單位需符合那些條件,例如要多交管理費等。公司亦希望,可以有機會和香港政府商討發牌問題。
電腦業人士李先生表示,德國漢諾威市每年舉辦CeBIT等大型展覽,當地政府會只在展覽旺季容許業主出租其住宅單位作民宿,而且會審查有關單位的清潔衛生及業主背景。他認為,香港可以效法漢諾威,只在展覽旺季等容許共享民宿服務。
明報記者 薛偉傑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38&issue=20171013
鮑威爾:美經濟良好 具條件下月加息
1 :
GS(14)@2017-12-03 18:13:29【明報專訊】獲得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接任聯儲局主席一職的鮑威爾,周二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清楚表示,今年12月加息條件已齊備,但他說不能確定他會在下月12日至13日舉行的議息會議投票支持加息,因為他仍要聽公開市場委員會其他同事的意見。他的言論令利率期貨反映下月加息機會率不單達到百分之百,甚至有7%機會率加息幅度達到半厘。
市場料7%機率加息達半厘
但同一時間,鮑威爾說,美國勞動參與率一直維持在約62%的歷史低位,反映仍有很多過剩勞動力,等候重新加入市場,所以他認為失業率有機會跌至4%以下,11月美國失業率已跌至4.1%。鮑威爾說現在經濟完全沒有過熱的迹象,勞動力市場亦不見偏緊。他指人工升幅一直溫和,以及勞動參與率低,反映市場尚有很多過剩勞動力,特別是工作年齡的男性,所以即使失業率再跌,也不會刺激通脹上升。他又說有足夠條件支持下月加息,美國經濟良好,足以承受下月加息。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昨天升上2.347厘,2年期維持在1.75厘。
市場人士聽畢鮑威爾首次聽證會發言後,認為他較現任主席耶倫更着重數據。鮑威爾在會上曾說通脹返回2%的目標十分重要,「我們需要搞清楚通脹偏低是短期問題,還是結構問題。我們的政策需讓數據引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68&issue=20171130
智取大市:港股二度升浪條件
1 :
GS(14)@2018-01-08 00:28:45上期講到港股會有反彈,噚日A股都未算企穩,港股縮住成交先來個小彈,但升勢並不全面,主要由部份大藍籌帶動。呢刻強勢大藍籌守穩10天線之後,短線有條件升至吸引散戶再度雀躍買牛仔嘅水平,希望言中。不過,要注意一件事,融創(1918)配股第二日已經跌破配股價31.1元。呢隻由港股通持股達到已發行股本24.67%、由北水主宰程度最勁嘅股,配售接貨投資者亦幾可肯定都係大陸佬為主,配股價不堪一擊亦反映北水胃納有所減弱,希望呢種胃納減弱,亦只限於內房股。論中線調整,估計尚未完結。原因係上證50指數3,000點作為公募基金要沽嘅水平,最老土都係要兩個元素其中一項出現改善,先能夠扭轉沽貨預期。第一,價錢變平,簡單啲講係透過股價下跌去令估值變得吸引、值博;第二,重燃盈利增長預期。因此,後市要再出現升浪,必然係透過改善盈利預期。港股暫時見一見頂,原因係經過一年嘅工業restocking浪潮,以及內地樓市爆升過後,內地經濟開始未接到軌,步入增長放緩。11月工業增加值按年升6.1%,為年內第二低,商品類、工業相關股份近兩個月早已跌到反艇。不過,稍後要留意各工業產品銷售情況,可能係經濟小陽春嘅訊號,例如11月內地銷售挖掘機械產品13,822台,開始有回升,睇吓情況明年初會否持續。人行調高MLF利率之後,人行噚日進行3,000億人仔逆回購,淨投放2,600億,拆息偏高之下,內地仍然想維持資金寬鬆,呢種環境下,中央要催谷明年某個時間最低限度出現經濟小陽春,難度唔算高、機會亦唔算細,於是港股明年仍然有多一浸上升嘅機會。由於內地新住宅價格升勢放緩已成定局,更有可能催化成樓換股局面。不過,一切一切要等時間發酵,中線調整,仍需時。晉佳
https://www.facebook.com/advanceguy1/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9/20249210
何濼生﹕僭建有條件合法化 助提升公眾利益
1 :
GS(14)@2018-01-22 05:16:52【明報專訊】公共經濟學一個經常關注的原則叫「柏拉圖效率」(Pareto efficiency)或稱「柏拉圖最優」(Pareto optimality) 。簡單地說,若有一做法可提高社會上一個或以上的人的福祉,而又不會損害任何其他人的福祉,公眾利益就算有所進步;當一切可以如此提升公眾利益的機會已用盡,社會就達到柏拉圖最優或柏拉圖最高效。
香港是一個寸土尺金的地方,基於物盡其用的原則,僭建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法例規管樓宇的改動,首要的目的是保證改動符合安全,其次是保證不影響其他人士和符合地契的規定。由於地契的規定會影響地價,偏離規定可能需補回地價,亦可能會影響應課差餉租值,因此,任何樓宇的改動都應循規蹈矩。不守規矩應罰,這點應毫無懸念,亦絕對合符公眾利益。
倘不損人利益 何必花費還原
然而,如果僭建符合安全,又不損害任何人的利益,為什麼必定要花費資源去把僭建還原?記得唐英年巨宅有僭建巨型地庫。地庫還原了、沒有了,建築廢物增加了,結果是堆填區將更早填滿,另一方面覓材料填回地庫也會進一步破壞環境。損害各方利益,就是為了「守法」。
是以本文以僭建有條件合法化為題,希望社會各界多一點討論這個議題。
愚見認為:違規擅自改動樓宇應罰。罰則亦當然要有適當的阻嚇力,嚴重違規須嚴懲;輕微違規應輕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固然要拆除;評估後認為因任何理由不符合公眾利益的也要拆除。符合安全又無害於公眾利益的可保留,但要追回差餉差額,以及視情况追補地價。
要追回差餉及補地價
作為寸土尺金的地方,香港多僭建物有其客觀的合理性,不應全面取締,亦不應視而不見。當天林鄭為新界僭建物影相登記,算是什麼?沒有罰,沒有收差餉差額,沒有追補地價,是不是不了了知,存冊算數?
筆者建議,僭建物被發現後屋宇署應先要求屋主找合資格人士檢驗是否安全。如果他不願意,才發清拆令。
僭建有條件合法化符合香港的公眾利益;有條件合法化不但無損法治精神,還可以還法律服膺公眾利益的本意;相反,只為追隨法治而損害公眾利益完全無理。
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
[何濼生 濼觀天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94&issue=20180115
亮說亮話:政府有條件減辣
1 :
GS(14)@2018-01-22 05:57:45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話香港雖然有巨額盈餘,供應又超標,但仍然沒有條件減辣。老實說,我亦不贊成減辣或者放寬逆周期措施,不過,總有一日是要減辣。既然知道有這一天,何不考慮採取主動,如果是因應市況被迫減辣,可能會有反效果。減辣本來是救市,反而會令到市民誤會樓價會繼續下跌,不敢入市,甚至將物業減價出售。如果放寬辣招中的SSD,令市場供應驟增,樓價急跌,最後變成隊冧樓市。行軍之道,應該是在勝利中撤退,辣招對於穩定樓市始終起了作用,現在,只是等供應充足,樓市便可以回復正常。如果官員們有信心未來供應量可以滿足市場需求,政府其實可以釋放現存在市場上的供應量,就是那些被SSD鎖死的供應量。在過去三年,樓市即使在辣招之下仍然持續上升,不少父母美其名是為子女置業,其實是借子女人頭炒樓。老實說,要他們持有兩個住宅單位是很辛苦,但礙於SSD,他們又不可以在三年內賣走,不過,政府始終是為人民服務,即使他們的目的是炒樓,亦不能見死不救。在供應充足之下,樓價有可能急跌,他們有機會成為受害者。所以,政府應考慮取消SSD,將被SSD鎖死的供應量全部釋放,不但救人,還可以對樓市作出測試。如果在二手樓供應大增之下,樓價仍然上升,這表示市場上仍然有龐大購買力,政府應考慮加大供應。如果樓價下跌,恭喜政府,代表過去八年的辣招是有成效,現在可以考慮逐步撤招。湯文亮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6/20276050
財經評論:香港加息兩大條件
1 :
GS(14)@2018-03-11 23:50:40市場對聯儲局今年加息預期由加3次修定為加4次,不過這並不代表香港今年一定有加息條件,按2005年加息周期經驗,最少要有兩大條件才能成功觸發。首先,現時港元1個月拆息(HIBOR,H)與美元1個月拆息(LIBOR)拉闊近0.97厘,創10年來新高,這個數據看似誇張,但按2004年H上升周期啟動前,港美息差需要相差最少2厘,才會觸發H「追落後」,甚至超過美元拆息水平。其次,按2005年的加息周期經驗觀察,當時最優惠利率(Prime Rate,P)為5厘,直至H上升至2.4厘水平,即息差接近2.6厘時(P-H=2.6厘),才會有第一次見P上升。不過,現時的情況是H僅0.7厘,與P息差接近4.3厘,談不上本港有加息空間。故此,現時香港離加息路途非常遙遠,假設今年H不變,但美元拆息因應今年加息4次、每次0.25厘而上升,港美息差亦只是擴闊至2厘,會否觸發港息大幅「追落後」,然後迫P加息?筆者認為,本港利率環境相較2005年,有一個重大不利加息因素,就是環球量化寬鬆多年,本港資金池儲水極深厚,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連同銀行總結餘逾1萬億元,而當年2005年只有千餘億元,資金難以瞬間流走。即使投資者垂涎2厘息差,流走5,000億元,若有一半投資者覺得中港市場投資價值更高,餘下5,000億元水位仍然非常深,未必會令到H快速追貼美元拆息。不少人希望本港加息能為樓市帶來負面效應,令到樓價有所調整,但事實上這個願望或較為遙遠,因為本港加息周期勢會較2005年拉得更長。除非出現極端經濟情況,即pull factor(美息遠高於港息)及push factor(中港經濟不景氣)同時出現,才會實現水退、港樓降溫情況。記者:周家誠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7/2032479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