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收緊非首置按揭8日兩出招 料銀行停減息戰
1 :
GS(14)@2017-05-21 00:56:25【本報訊】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為防銀行體系風險增大,金管局8日內第二度出招,昨宣佈第8輪共3項逆周期措施,包括增加8大銀行新造按揭貸款的資本成本,收緊投資者(涉多過一個按揭貸款)及非本地借款人士的按揭貸款要求,間接凸顯首置者優勢。對於新招效應,銀行及分析員認為,銀行資本雄厚未必需即時加按息回應,但按揭減息戰應會「收兵」,地產界則指新招無影響。記者:劉美儀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公佈3項逆周期措施。 彭志行攝
與前年初第7輪逆周期措施,全面降低700萬元以下物業按揭成數至六成的做法不同,新3招做法較曲線及局部,包括對採用內評法計資本的大行(按揭市場佔比逾八成),其新造按揭貸款風險權重下限由15%提高至25%,即提高其新造按揭業務資本成本;涉多於一項按揭的借款人,按揭成數上限下降一成,以1,000萬元以下物業計,按揭成數降至五成或貸款額不逾400萬元;主要收入來自香港以外借款人,基本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調低一成至三成(適用於多項按揭借款人)。
提高銀行資本助抗震
新招即時生效,但第2及3項措施,在昨日或之前簽訂臨時買賣合約的按揭申請不受影響。金管局亦於上周五,公佈3招收緊銀行對地產發展商借貸水喉。對於新招能否令樓市降溫,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首招令銀行計算一般新造按揭的資本支持增多,「唔多唔少對樓市會有影響」,但難預計具體影響,銀行整體資本提高有助加強抗震能力。現階段該局無計劃將新資本要求,延伸至現有按揭組合,倘樓市周期續升,「有需要的話會繼續有新逆周期措施」。多番強調該局政策目標並非令樓市降溫,不過他引述數據顯示,4月住宅成交量已較1月回升逾倍至7,000宗,多項按揭人士佔新批貸款比率約兩成,「唔係一個細比例」,非本地借貸人士佔比雖僅約2%,惟正在上升中。該局副總裁阮國恒補充,以申請宗數計,上述兩類人士個案,3月份已回升至1,710宗及239宗,但該局並無特別掌握內地投資者是否佔主流。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新招尤以第2及3項,主要是希望減少在港沒有收入的內地投資者參與按揭借貸,並增加首置人士優勢。海通國際股票研究執行董事陳昔典稱,金管局加重銀行資本要求,銀行是否加按息則看資本狀況,但最少目前熾熱的按揭減價戰應不會再持續。銀公主席及中銀香港(2388)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指,新招有助維持本港銀行體系穩健經營。
■廖先生
【睇樓客心聲】
廖先生:「新措施唔會太影響置業打算,自己喺香港未有物業,係首置。買樓睇位置,如果有自住需求,都會入市。」
■張先生
張先生:「細單位(海之戀)都要600幾萬,加埋啲辣招,喺銀行按揭貸款限制太大,都會考慮改用發展商二按計劃。」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20/20027202
張德江否定三權分立 指港權京授泛民轟收緊本港自治空間
1 :
GS(14)@2017-05-28 10:32:14■張德江昨出席《基本法》座談會,其間與范徐麗泰等人握手。新華社
【本報訊】特區回歸20周年前夕,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稱香港不實行三權分立,而是實行特首為核心的行政主導,指中央依憲法和《基本法》對港行使全面管治權,一國兩制下中央與香港的權力關係是「授權與被授權」而非「分權」,不容許以高度自治為名對抗中央權力。民主派斥張德江將「三權分立」重新演繹成「一權獨大」,欲收窄香港的自治空間。記者:呂浩然張德江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紀念《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發表長達50分鐘的壓軸發言,國家副主席李源潮等亦有出席,席間大談中央對港的全面治權。
「不能對本土港獨視若無睹」
他先強調中央按香港實際情況及《基本法》,「循序漸進地推進特別行政區的民主發展」,又支持港府和司法機關「依法處置非法佔中活動」,繼而斥近年香港有人宣揚本土自決與香港獨立,不單不承認國家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事實,否認中央對港的管治權,「實質是企圖把香港變成一個獨立、半獨立的政治實體,把香港從國家中分裂出去」,明言對此絕對不能視若無睹,又指社會上出現了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模糊認識」,「內外有些勢力也藉機加勁抹黑中央政府和特別行政區政府、抹黑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狠批港獨後,張接連提及要堅持以特首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指《基本法》訂明的政治體制「不是三權分立,也不是立法主導或司法主導,而是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認為這符合特區作為中央直轄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的法律地位,又認為一國兩制下中央與特區的權力關係「是授權與被授權的關係,而不是分權關係」,強調「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以高度自治為名對抗中央的權力」。
梁振英:高度自治中央額外授予
同場的特首梁振英和應張德江指,「香港的高度自治權,是由於中央的額外授權,所以中央保留了對行政長官當選人的任命權」,認為香港非主權國家,故「香港的民主和民主選舉,只可以與一般的地方政府比較,而不可以和主權國家比較」。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表明對張德江的言論反感,強調香港一直奉行三權分立,這也是香港成功及穩定的基石,令行政機關及官員不能濫權,「三權分立不可能由中央官員重新演繹,變成『一權獨大』」,他續斥,若中央不信守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諾,反而越管越多、越管越細,「咁香港就會完全走晒樣,變晒形」。胡志偉稱,回歸首10年北京已透過釋法及人大決定拖延香港普選進程,並不停干預香港的自治事務,近年更透過白皮書重新闡釋《基本法》,不停收緊香港的自治空間,令香港市民對中央政府越來越反感。公民黨陳淑莊亦指,張言論正好反映回歸已20年,中央對《基本法》的了解與港人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同時令人感到高度自治亦變成妄想,質疑中央是否想以京人治港取替港人治港,「如果去到咁嘅情況,香港亦都唔再係香港,我哋亦都冇一國兩制,連《基本法》亦都只係紙上談兵,冇咗實際作用」。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28/20036207
專家論勢:中國將按部就班收緊金融監管
1 :
GS(14)@2017-06-10 12:54:05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一季開局表現理想,在強勢的經濟環境下,當局亦將政策重心轉移至控制金融體系風險及減少槓桿。這是最近內地市場流動性及股市表現受壓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局一連串收緊政策的舉措,已令內地批發融資成本上升,以及銀行信貸向個別行業(包括房地產)放貸受到更嚴密監管。隨着影子銀行信貸增長減慢,亦影響高度依賴該渠道進行融資的機構。若干地方政府的公私營合作項目也更難獲得融資。流動性短暫受壓,無可避免將波及實體經濟。中國在岸債券孳息率自去年底便一直穩定上升,而企業債券淨發行量則於本年1至4月下跌。不過,從長遠角度來看,金融去槓桿化及收緊監管對金融業及實體經濟而言均有利。收緊監管的終極目標乃改善經濟中的資本配置,從而提升生產力。這亦是國際評級機構密切關注的一項關鍵指標。整體而言,我們預期增長溫和放緩並不會導致當局金融去槓桿化及收緊法規的政策偏向有所逆轉,但我們相信政府將審慎地推行這些措施,按部就班,以防觸發經濟急劇放緩或金融體系不穩。畢竟,於中共十九大舉行之前,維持穩定仍是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雖然減低槓桿會導致債券需求下降,但我們相信收緊措施的力度不會於日後大增。隨着中國內地債息自去年底上升,市場亦存在吸引的投資機遇。譚慧敏滙豐環球投資管理高級市場策略師
HS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Hong Kong) Limited滙豐環球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投資附帶風險,過去的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本文件只提供一般性資料,文件內所載的觀點,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應被視為HS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Hong Kong) Limited滙豐環球投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滙豐環球投資管理」)的促銷或建議。滙豐環球投資管理及滙豐集團對任何依賴本文而引致的損失概不負責。有意投資者應就個別投資項目的適合程度或其他因素尋求獨立的意見。本文件內的資料乃取自滙豐環球投資管理合理地相信為可靠的來源。然而,無論明示或暗示,滙豐環球投資管理概不會就該等資料的準確性、有效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擔保或陳述。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7/20047149
北京收緊香港自治 彭定康轟違諾 王振民:回歸就要跟隨內地
1 :
GS(14)@2017-06-18 21:48:43■彭定康在SOPA錄影中指北京拒兌現承諾,讓香港變得更民主。SOPA錄影截圖
【本報訊】香港回歸快將20年,作為殖民地末代港督的彭定康,前日公開抨擊中國政府收緊香港自治,力數北京近年透過駐港機構介入港府部門;對法官、法治作攻擊;對教育界、新聞自由作干預;亦未有履行民主及回歸前對港人承諾。而中聯辦法律部長王振民卻指,香港從來沒有獨立政治,回歸後就要跟隨內地的政治,叫港人再啟蒙學習一國兩制。有民主派直言,彭定康說出了目前香港問題,警告若北京拒收手,繼續干預香港,「只會令一國兩制,變成只有一國冇咗兩制」。記者:林俊謙
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前晚舉辦「2017年度卓越新聞獎」頒獎禮,原本邀請彭定康演說,但彭因入院未能現身,大會改為播出他的錄影講話。彭定康指,近年北京正收緊對港管治,包括人大在高院就宣誓司法覆核案宣判前釋法、在香港街頭將人擄走、即銅鑼灣書店李波事件、對教育界、新聞自由進行干預、駐港機構試圖介入政府所有部門、對法官、法治的攻擊,立法機關亦未如港人期望般變得更民主,除質疑中國是否明白真正「法治」意思外,與九十年代中方官員承諾完全不符。不過,中聯辦法律部長王振民昨日在一個研討會中發言,直指小部份港人未接受回歸中國事實,並產生一種「幻覺」,以為香港可在一國兩制下,發展一套與中國不同的政治。王振民又強調,香港從無獨立政治,回歸前的政治跟隨英國,但回歸後就要跟隨內地,又指出一國兩制是「先一國、後兩制」,希望香港人「再啟蒙出發」,參與國家民族的復興發展,如果香港未能跟隨,就會失去很多機會。
胡志偉批評有一國無兩制
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接受中新社訪問時則強調,香港雖然有「佔中」發生,但絕對不能由此「唱衰」和放棄香港的青年,張浚生又認為只要加強引導香港的青年,讓他們融入祖國發展,就會「優勢明顯,前景遠大」。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認為,彭定康說出了香港的核心問題,就是中央經常在《基本法》規定的國防和外交外,多次通過釋法,影響甚至重新演繹《基本法》條文,「中央政府唔收手的話,只會令一國兩制,變成只有一國冇咗兩制」。對於王振民的言論,胡志偉認為,王振民一直代表中央強硬態度,認為大部份香港人都尊重一國,只是要求中央能履行對「兩制」的承諾,希望中央不應插手干預香港事務。對於張浚生的說法,胡志偉認為相對溫和,認為中央真正落實一國兩制,港獨就會失去巿場。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17/20058861
創板改名「GEM」 收緊門檻
1 :
GS(14)@2017-06-18 22:04:49【本報訊】成立近18年的創業板一直彈多過讚,諮詢建議由定位、轉板機制到上市門檻都須改革,專家認為改革後公司分流較清晰,有助改善質素。另外,主板市值亦建議由2億元增至5億元。
勢影響新股行情
創板股質素、股價異動屢受批評,改革建議增上市時現金流規定,由最少2,000萬元升至3,000萬元,最低市值要求由1億元增至1.5億元,上市時更強制要求10%為公開發售,控股股東禁售期延長至2年。港交所統計,70%創板公司符合新現金流門檻、88%上市時亦符合新市值要求。羅兵咸永道資本市場服務合夥人黃金錢認同改革後,有助清晰分流質素較佳公司上市。有熟悉上市程序律師指,新上市門檻對創板新股行情必然有影響。創業板成立時原為吸引新興公司,及後改成主板踏腳石,現建議再定位為獨立板塊、取消簡易轉主板程序,轉板須聘用保薦人、刊發招股書及重新審批,創板連名字改以英文簡稱「GEM」代表。主板上市市值要求建議由2億元增至5億元。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7/20058829
特朗普收緊古巴貿易旅遊政策
1 :
GS(14)@2017-06-18 22:07:03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香港時間今日凌晨宣佈新古巴政策,限制部份商業及旅遊活動(圖),旨在阻止美國資金流入古巴軍方,但保留了大部份奧巴馬為推動美古關係所頒佈的措施。消息指特朗普會在邁阿密宣佈,禁止美國商企跟獲古巴軍方支持的大企業GAESA做「金融交易」,但允許在航空和海運獲得豁免,且不會關閉美國駐夏灣拿大使館。GAESA在古巴營運多所酒店、旅遊巴和餐廳等,與多間海外公司有商業來往。新政策亦收緊美國人到古巴旅遊的規定,只在12種情況下允許個人到古巴旅遊,意味美國人無法再以人文交流名義赴古巴旅遊,須參與美國公司舉辦的旅行團。不過,由於古巴規定每個旅行團都須使用政府的導遊和旅遊巴,因此令行程集中在公營的設施或景點內。美國官員強調無意打斷雙方的商業來往,而是希望古巴推動民主改革舉行民主選舉等。批評者認為此舉損人不利己,傷害到古巴依賴旅遊業的私企之餘,美國估計有達1萬個與古巴有關的職位受影響,更迫使古巴經濟親近中國和俄羅斯。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7/20058794
十大屋苑次季估價飈 太古城升一成 分析:收緊按揭「幫倒忙」 刺激細戶估價
1 :
GS(14)@2017-06-26 12:42:17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28&issue=20170626
【明報專訊】過去半年樓價升勢停不了,銀行對十大屋苑的估價亦拾級而上,本季估值升勢更凌厲。本報統計十大屋苑合共60宗估價個案,當中九成個案的最新估價,按季上升2%至12%,部分單位如鰂魚涌太古城的兩房則王,估價更於季內急升逾一成,對比半年前估價升逾一成半,反映即使政府上月出招「加辣」,但次季銀行估價升勢明顯加快。
明報記者 方可兒
雖然政府季內多番出招加辣,上月甚至連續兩度收緊按揭安排,先是收緊銀行對發展商的融資比率,再收緊對投資者及境外買家的按揭成數,惟仍然未能遏止樓價升勢,各大銀行對物業估價有升無跌。本報揀選十大屋苑共20個單位,透過三大銀行匯豐、恒生和中銀香港估價共60宗個案,當中54宗、即九成個案估價按季上升2%至12%,續創歷史高峰。若對比今年初,則所有個案均錄升幅,上升1%至17%不等。
康怡2房估值868萬超同類成交價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單位估值升勢在過去一個季度有加快的迹象。以「樓市探熱針」的鰂魚涌太古城為例,一伙位於金星閣中層、實用面積528方呎的兩房則王單位,最新估價1158萬元,較4月初的1051萬元升一成,相較半年前的估值則上升17%,可見近月升勢加快。
過去一季估值升幅高逾一成的單位,以細單位為主,當中升幅最多的是鰂魚涌康怡花園一個兩房單位。位於屋苑P座中層、實用面積461方呎的兩房戶,最新估值為868萬元,較4月初的772萬元急升12%。事實上,康怡花園目前最貴的兩房戶成交價紀錄為820萬元,上址估值已經升穿同類紀錄近6%。
映灣園3房估值首破千萬
至於東涌映灣園的3房單位估值,更首次升穿千萬元。屋苑一伙位於3期10座極高層的3房1套大單位,實用面積932方呎,最新估價高見1060萬元,刷新歷史紀錄,過去一季估值急升11%,半年累升17%。
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席教授冼日明表示,雖然政府於過去一季連番加辣,但收緊按揭等招數只是「幫倒忙」,促使細單位樓價及估值升得更快。收緊按揭之後,由於樓價總額愈細的單位,可承做愈高的成數按揭,自然增加市場對此類單位的需求,導致銀行對細戶估值亦更見進取。
學者:樓市承接力強 樓價難跌
冼日明又表示,縱觀香港過去多年樓市,縱有跌市時候,但仍以升市為主,皆因本港樓市存有強大需求,除非發生經濟危機或SARS等,否則樓價稍有回軟,已有買家承接,相信下半年各大屋苑的估值亦難現跌勢,估計上落幅度低於一成。
會議紀錄揭歐央行討論退市 歐元兌美元見1.14 全球央行齊收緊
1 :
GS(14)@2017-07-08 20:49:09【明報專訊】市場關注歐美「收水」意向,昨日歐洲央行公布6月會議紀錄顯示,委員在會議上討論到關於買債計劃的寬鬆取向,雖然最終在聲明中刪除了「未來可能進一步減息」的表述,維持「寬鬆」字眼,但從會議紀錄顯示,委員們已經在考量未來退市的可能。早前英倫銀行、加拿大央行等紛表示會考慮加息。之前一直拒認退市的歐央行也加入行列。全球主要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方向已很清晰。
會議紀錄顯示,在上月7日至8日的會議上,委員們雖有討論是否要調整寬鬆買債計劃,惟最終仍然決定採取審慎態度,但會在未來的會議上繼續就寬鬆問題討論。紀錄顯示,有委員擔心,過早收緊政策可能影響通脹前景,就算只是輕微調整,也可能會導致市場誤解為基礎政策轉向;另一方面,雖然目前有繼續保留寬鬆字眼的理由,但也有委員認為,如果通脹展望信心進一步改善,將可以繼續審視買債計劃的寬鬆程度。
前瞻指引調整速度料極慢
委員亦普遍同意,物價穩定前景基本上保持不變,目前貨幣政策立場適宜,會議紀錄也指出,要注意與外界的溝通,以避免傳達出引發融資條件收緊的錯誤信號;未來調整央行前瞻指引的速度將非常緩慢;認為買債計劃仍然十分關鍵,但也不能排除使用其他工具,委員也敦促歐央行不要高估歐洲選舉帶來的衝擊。
委員籲勿高估歐洲選舉衝擊
歐央行之所以保留買債計劃寬鬆的原因,亦包括強勁增長尚未能成為拉動通脹的動力。歐盟6月份通脹率放緩至1.3%,比5月跌0.1個百分點,遠低於2%以下的目標。在歐央行會議紀錄公布後,歐元兌美元明顯走高,一度升0.3%,至今早零時報1.14。
此外,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稱,德銀正準備把目前在倫敦登記的大部分交易和投行資產轉移到德國法蘭克福總部,以應對英國退出歐盟。消息指,數百名德銀交易員和多達2萬名客戶的帳戶也可能轉移。有關轉移安排仍在策劃階段,要視乎英國與歐盟的談判進展,暫未有定案,不過大致會在未來18個月內實施。
德銀倫敦業務 擬搬法蘭克福
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已有一年,全球大型銀行正為其倫敦業務尋找新的辦事處。「脫歐」公投帶來的不確定,讓德銀行政總裁John Cryan順理成章把更多業務轉移德國。
消息人士稱,若英國金融業失去進入歐盟單一市場資格,德銀不得不將倫敦業務轉移至子公司,預計轉移程序將循序漸進,並需投資一些設備、技術和辦公室。德銀曾表示,將按英國與歐盟的談判進展,決定是否轉移英國4000個職位。截至去年底,德銀在英國有8575名員工,去年在英國收入達50億歐元(約444億港元),是其總收入接近五分之一。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20&issue=20170707
周顯﹕收緊上市門檻 無助杜絕啤殼
1 :
GS(14)@2017-08-03 07:57:01【明報專訊】近來港股簡直升到癲,完全不知為何而升,也不知升到哪個地步。有一個朋友,其評論最是無point,也最是精警﹕「哦!係因為2015年時升得一陣就遇上股災,家陣咪升番兩年前沒升過的那part囉!」
這一段簡直是講咗好似沒講過,不過好多人都話股市是人為的,咁就任開都得啦!
話說新聞看到,大班怒斥《100毛》上市是啤殼,我的看法是,反對啤殼是不科學的。現時的情况是,相對於三億幾銀一隻殼價,上市的門檻實在太低,賺幾十年錢都不夠上市賣殼,市場力量大於一切,你又怎能阻止到呢?
交易所可以提高上市門檻,但這只會令到上市公司的數目更加少,殼價會升得更加勁,揚湯止沸,後果更是嚴重。事實上,今時今日,香港的經營困難,要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也不多,如果要再收緊,就只有更少香港公司能夠上市。
公司delist 散戶一樣血本無歸
如果要收緊香港公司上市,那麼,外國公司就來了。監管當局要監管香港公司還比較容易,監管外國公司就困難10倍。况且,絕大部分國家的公司,比香港的更加老千,如果收緊上市要求,那麼,後果就是更多外國老千公司來香港啤殼之後,再賣殼給香港人。
如果要禁止上市後賣殼,對不起,我也可以告訴大家,一個經營生意的殘酷事實,就是一家公司能夠持續經營多年而不轉盈為虧,是很困難的。像米蘭站(1150)這種公司,有幾年突飛猛進,夠數上市,但因市場有限,拓展太快,賺了一輪大錢之後,陷入虧蝕,這是經營生意的常態,而不是異態。如果當局不准賣殼,又不准轉營別的生意,那麼,大部分的小型上市公司,便要delist收場,散戶一樣血本無歸。像美國市場,便很喜歡玩delist這一招。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49&issue=20170803
收緊富戶政策快實施租置公屋半年熱賣千五單位
1 :
GS(14)@2017-08-19 19:10:57■黃大仙區向來盛產公屋王,全港13間百萬租置公屋王,有四間就在黃大仙下邨。
【周末專題】公屋收緊「富戶政策」快將實施,大批公屋租戶擺明打死不走,趕在今年10月死線前,行使「租置」購入租住公屋,刺激租置屋銷量急升,上半年狂賣千五伙。自富戶政策去年底出台以來,全港已誕生超過十間租置百萬公屋王。記者:朱連峰 黃嘉銘
公屋輪候時間越來越長,最新數字是一般家庭輪候時間平均為4.7年,重上歷史高位。港府為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及進一步打擊公屋富戶,去年10月放風收緊「富戶政策」,12月通過,並將於今年10月實施。以二人家庭為例,若月入高於86,750元或總資產超出173.5萬元,便須執包袱搬離租住公屋。
售價最平十餘萬
受「富戶政策」影響,加上私樓市場價格高企,而且租置公屋售價只是市價三折左右,售價最平低至10多萬元,就算是市區近600方呎單位,最貴也不過130萬元,平均呎價約2,000元,絕對大件夾抵食;租置公屋性價比超強,又平又方便,不少公屋富戶均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簡稱租置)搶購租置屋,只要換轉身份由租客成為業主,到時便不會被趕走。本報向房屋署取得最新數字,今年1至6月,房屋署已售出約1,500個租置公屋單位,即相當於天水圍嘉湖山莊兩年半的成交量;而2016年全年,則售出約2,100伙租置公屋。除了公屋劏房,租置公屋在市民盲搶下亦搶到過百萬元。本報粗略統計,自去年富戶政策出台後,全港已出現最少11宗百萬租置百萬公屋王,涉及八個屋邨,絕大部份座落市區,包括九龍灣彩霞邨、黃大仙下邨、黃大仙竹園北邨及東頭邨、藍田德田邨、深水埗南昌邨、柴灣峰華邨及將軍澳景林邨。
彩霞邨膺租置公屋王
不少公屋王來自黃大仙區,單是黃大仙下邨佔四間,成交價102.53萬至124.06萬元。其中龍裕樓高層6室,實用面積544方呎,6月以124.06萬元售出,成交呎價高達2,281元,料屬全港呎價最貴租置公屋。以黃大仙下邨放盤為例,綠表放盤高見320萬元,但同類租置公屋售價料低於100萬元,自由市場則逾420萬元。同一條邨,買賣三個價。租置業主一買便賺兩倍。全港最貴租置公屋,料為九龍灣彩霞邨彩日樓高層3室,實用面積598方呎,去年12月由房屋署賣出,作價124.07萬元,呎價2,075元。不過,租置公屋王升到過百萬又如何,在房屋署擔保下,置業首期只是2,500元,平過去澳門住一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19/2012609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