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八十後投機客:續談MACD周期性分析恒指

1 : GS(14)@2017-03-26 15:35:13

上回提到,MACD是用以確認趨勢的好工具。而用在指數月線圖之上,更有助於把看似毫無規律的走勢以MACD牛差為起點,至熊差為終點,把指數切割成不同的浪,之後便可以MACD的周期性把一個浪再細分成四個周期。如此一來便可比較不同的浪中每一個周期的特性,從而知道當指數踏入MACD中的某一周期時,趨勢頃向如何走向。而這個概念當然除了套用在月線圖上,更可應用於周線及日線圖中,由一個浪是由長期趨勢先行推動,再在短期趨勢作出微調,所以先由月線圖入手定下大局觀,然後再向周線圖着手研究當下在大浪中何等位置,最後再在日線圖上找尋合適買賣點,所以今日先談談周線圖下的MACD走勢。和上次一樣,我們以下面的劃分為MACD指標細分四個周期:
A)MACD高於signal line而低於0線以下
B)MACD高於signal line而高於0線以上
C)MACD低於signal line而高於0線以上
D)MACD低於signal line而低於0線以下由A至D,剛好一個由牛差至熊差的浪完成。而較為貼身的是恒指在周線圖上,在2月3日該周開始,踏入了B周期。不過有睇開圖嘅朋友,不難發現這次的B周期和以上的MACD四周期略有不同,因為這次的B周期並不是由A周期開始,而是由上一次浪的C周期(2016年11月3該周至2017年1月27日該周)轉向而成,通常來說,這是一個較為強勢的訊號,代表短期有較急購買力買入。如此比較一下過往在周線圖上,由C周期轉向為B周期的走勢共出現48次,而在完成B周期轉為C周期之時,當中有20次指數收低於B周期開始之時,幅度多數不多於3%。而當中升幅有21次,而大於10%的次數更有12次,其中更有不少為升幅多於20%的走勢。可見,雖然贏輸次數差不多,但由C周期轉向為B周期一旦企穩,可算是較為強勢的信號,這其中原因,相信是在一個升浪中,MACD周期由A周期至B周期可以認作收貨期,購買力會開始湧現,當去到一定程度,短期炒家開始profit taking,從而轉入C周期,開始回調測試市場支持,如果是真.升浪,購買力足夠,當然會有新買家進場,從而引致MACD回頭,從新進入B周期此時便是測試新買家能耐之時。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6/199698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47

陸振球:駕馭周期 開闊眼界

1 : GS(14)@2017-04-03 09:45:47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81&issue=20170403【明報專訊】李嘉誠旗下的長實地產(1113)4個月內進行第三次收購巨額非地產資產業務,今次是以164億元買入加拿大家具設備公司Reliance Home Comfort,該公司主要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提供包括熱水爐及暖氣、通風、空調等保養計劃及服務。

長實地產表示,收購目標的固定收入與現金流將有助平衡物業市場之周期影響,有利穩定派息,並指其符合公司開拓新業務範疇及爭取其他收入來源的策略。

投資王道,自然是希望能低買高賣,並盡量取得平穩的增長,其中一個方法,便是配合經濟周期,最好是在接近周期底部買入,或至少避免在周期頂部接火棒。

李超人最近表示香港樓巿在一兩年內難跌,但也指出現時樓價過高,不宜炒賣,長實地產的年報也表示以現時樓巿周期,投資地產難有合理回報,所以要留意其他非地產的發展機會。

事實上,香港樓巿自2003年展開升浪至今,已升了14年時間,從周期角度分析,香港樓巿近期雖熱火朝天,但也相信已接近周期頂部,如想尋求倍計的賺幅,便可能要效法李嘉誠在香港的「磚頭」以外,尋找新的投資亮點,《明報》舉辦的「倍升股專家教投資」課程,教授如何低買高賣,配合周期發掘倍升股,即將截止報名:http://link.mingpao.com/50275.htm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952

人幣中間價增操控 離岸價飈 新增「逆周期調節因子」減波動 市場指托價

1 : GS(14)@2017-05-27 08:50:21

【明報專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聲明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加入逆周期因子,防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往貶值方向運行」。在岸人民幣一度創3個月新高,離岸人民幣也應聲大漲,兌美元高見6.81。同時,離岸人民幣息率繼續抽升,翌日隔夜拆息抽升至160點(100點子相當於1厘)。分析認為,中間價機制變化是為了托高人民幣匯率,且不必投入真金白銀,可避免損耗外匯儲備,但與此同時,機制透明度也大幅下降。

明報記者 顧冷冰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網站昨發文,指考慮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引入逆周期因子。文章稱,「我國經濟指標總體向好,出口增速明顯加快,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匯率根本上應該由經濟基本面決定」;文章又稱,近來美匯指數出現較大幅度回落,暗示人民幣應當走強。但文章亦稱,按照「收盤價+一籃子」機制確定的中間價,多數時間都在貶值方向運行。因而,部分中間價報價商已經通過一些具體的模型設置矯正貶值,且在過去一段時間的中間價形成中反映。

林俊泓:疑5月中已用新機制

上海商業銀行財資業務處研究部主管林俊泓相信,可能5月中已經加入逆周期因子。5月中以來,該行原有模型計算出來的中間價與央行中間價持續出現較大偏離。每日人行公布的中間價均比該行的推算值高出逾150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

不過,逆周期因子定義十分模糊,模型參數由各報價行「根據對宏觀經濟和外匯市場形勢的判斷」自行設定,大大降低了人民幣定價機制的透明度。模型參數由工商銀行(1398)為牽頭行的匯率工作組提出,原則是「應當根據宏觀經濟等基本面變化動態調整,有利於引導市場在匯率形成中更多關注宏觀經濟,使中間價報價更充分地反映我國經濟運行等基本面因素」。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組已召開會議,認可工行提出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模型調整方案。

王良享:干預中間價 減耗外匯儲備

林俊泓表示,加入逆周期因子,主要是防止下半年美元走強之後,人民幣再現貶值潮。他認為,加入逆周期因子從技術層面來看,本身只是減小價格波動。不過,由於各家報價行可以自行設定,便提供了很大的干預空間。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認為,央行要托住人民幣匯價,如果通過中間價干預,就可以避免投入大量真金白銀,減少損耗外匯儲備。

港銀隔夜人幣拆息急漲3.59厘

昨日人民幣應聲走高,在岸價高見6.8465,為近3個月高位。離岸價昨日傍晚見6.81,為今年2月以來新高。隔夜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昨日漲3.59厘,高見7.76厘,為1月9日以來新高,一周拆息升2.47厘至7.9厘,為1月23日以來新高。具期貨性質的翌日隔夜拆息更抽升至160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12&issue=201705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19

逆周期因子效應 人幣中間價升破6.8

1 : GS(14)@2017-06-08 00:28:28

【明報專訊】逆周期因子昨日再次觸動市場,人民幣中間價大幅高開。中銀香港(2388)指出穆迪降級後,中國債券利差反而收窄,明年中銀在一帶一路的投資會雙位數增長。

昨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935,較上一交易日上調135個基點(1元等如10000基點),突破6.8,續創逾半年最強。上商財資市場部研究主管林俊泓表示,按照原先的模型計算,昨日中間價大約6.8120,實際中間價走強了185基點。他指出,這無疑是逆周期因子起了作用。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在昨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人民幣中間價加入逆周期因子,目的是希望「多一些影響力量,擴大中間價的關注度,意味着央行在人民幣穩定當中承擔更多責任」。她又稱,雖然人民幣匯價近來強勢,但中銀無上調匯率目標價,預期未來在6.8到6.9之間徘徊。她指出,外資行的做法是「追漲殺跌」,人民幣升值時就大幅上調目標價,反之亦然。她又指出,從一個長的歷史周期看,美元在逐漸走弱,人民幣則在逐漸走強。

中銀香港:穆迪降級 中國債券利差反收窄

中銀香港全球市場總經理王彤表示,穆迪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後,當天債券利差只擴闊了1.5基點(1厘等如100基點),不過近日反而收窄5到6個基點,主因是中資公司發債供不應求。他指出,近10年以來,中資機構在海外的認受程度不斷提高,尤其是大公司的債券十分受到市場追捧。但他指出,今年截至目前,中資公司主要發行美元債,其次是歐元債,人民幣債券佔比很小。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指出,去年中銀在一帶一路投資600多億美元,今年會有雙位數增長。去年向東盟地區提供融資大約500億港元,今年融資會增加。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17&issue=201706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26

美緩慢收水 加息周期料漫長

1 : GS(14)@2017-06-16 01:54:26

【本報訊】美國聯儲局加息兼部署縮減資產負債表,無疑為市場帶來不確定性,卻毋須過份悲觀。有專家認為儲局今次加息周期,或較美國2006年和1994年加息周期所需要時間更長,亦無法如對一上次加息周期般,具備掉頭減息空間。IMF研究報告預估,儲局完成「縮表」歷時最少5至10年,先要條件是美國經濟不能陷入衰退,儲局沒有掉頭減息空間或重啟買債計劃空間。中大全球政治經濟碩士課程講師黃元山指,美滙指數突破100關口遇阻力,主因美國通脹仍未達標,新增職位只屬低薪與低技術工作。此外,投資者早已預期儲局加息和部署「縮表」,預期美元滙價急升一至兩成機會微,兩年前儲局前主席伯南克預告收水,重挫新興市場貨幣的恐慌市況難以重演。美滙指數在議息結果公佈前反覆偏軟,昨再度跌穿97關,報96.436,跌0.56%,近兩周最大跌幅。


完成「縮表」需時

黃元山又預測美國收緊貨幣政策進程只會「有遲冇早」,甚至較2004年和1994年的加息周期更漫長。2004年儲局加息周期歷時兩年,合共加息17次,累積加息4厘。1994年儲局加息步伐更進取,一年內息率由3.25厘升至6厘,當中三次加息幅度達二分一厘,一次則加息四分三厘。國際貨幣基金(IMF)報告預估,儲局推出量寬措施(QE)規模累積達3.6萬億美元,過去近10年內推低10年期美債孳息0.9厘。按此估算,IMF預測若儲局未來五年「縮表」約1.5萬億美元,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料回升0.42厘,平均每年令10年美債孳息緩慢增加0.09厘。IMF又估計美國經濟增長和通脹變動對長債息率的影響更大。星展香港財資市場(大中華)董事總經理王良享指,儲局不把到期國債和按揭抵押債券(MBS)回籠資金、投資相同額度的國債或MBS,將使國債長息緩和地上升,惟升幅不會太多,主因美國通脹偏低。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5/200564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514

陸振球﹕周期分析威力大

1 : GS(14)@2017-06-26 12:42:43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83&issue=20170626
【明報專訊】本周六便是香港回歸中國20周年的大日子,就連國家主席習近平也特地到香港慶祝和見見新首特,回憶20年前首屆特區政府成立,當時香港股樓都熱火朝天,巿民普遍認為回歸後北水將源源不絕,香港「想窮都難」,大家都忽略了當時在泰國已展開的亞洲金融風暴,首屆特首董建華更推出「八萬五」的房屋政策,未幾香港的股樓即撐不住而狂瀉!

到了今天,香港股巿早已復元,恒指較當年有接近七成的進帳,香港樓價平均也較九七高峰高出接近一半,但這20年來,不論香港的股巿和樓巿,都曾經過如過山車的大上大落,此際剛好回歸20年,大家固應對前景保持樂觀,但也應時刻警醒,投資巿場總有周期起落,如能配合周期好好分析作合適部署,一來可避過過熱巿况時過於盲目樂觀,二來可趁行業周期低位吸納,往往有驚人的回報。

說到投資巿場的周期,筆者去年11月23日在明報財經網新設的視像節目「淘寶圖」指出,航運業正於行業周期低位,可伺機吸納如東方海外出(0316)一類航運股,該股當時股價約31元,上周曾最高升至56元以上,7個月累升80%,可反映周期分析的威力。筆者剛在Youtube開設「金股匯樓大作戰」頻道,大家可在這頻道觀看筆者最新的投資分析視頻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1l86jn44nXeZkL5QkwRA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067

王弼﹕復蘇持續 周期股追落後

1 : GS(14)@2017-08-29 01:52:11

【明報專訊】上周五港股跟隨美股下跌調整。許多人問,近期市况波動,是否牛市終結的序幕?我會反問,現金的熊市何時了?

這不是說,股票可以亂買。這一次的升浪,源於現金和債券的回報太低,但當大家看清楚,原來脫歐、特朗普當選,也不是世界末日,生意還是要做;法國和荷蘭大選,選民選擇了中間派,企業覺得歐洲政治風險解除;另一邊廂,中國外匯管制奏效,繼續國進民退,使用外匯的配額盡歸阿爺分配,外匯流失的速度在阿爺可控範圍,人民幣短期出現貨幣危機的機會也消除;各樣宏觀風險消失,經濟企業高管再也按捺不住,暫緩的項目一個又一個的推出,投資增加,自然刺激經濟,IMF於4月時便預測世界經濟增長會由2016年的3.1%增快至2017年的3.5%。

騰訊業績完勝國泰 股價績後反輸

上周四是騰訊(0700)公布業績後首個交易日,業績亮麗,股價大升是預期之中,令人驚訝的,是同日國泰航空(0293)公布業績,半年蝕20億港元,比市場綜合預期12億元差很多,王弼早已持有國泰,而且一路跌一路增持,亦有在本報網上節目推介。看見業績如此差勁,以為翌日開市會被掟低10%,本來已打定輸數,再坐一會,我也放定限價買盤,打算於11元再撈底,怎知股價來個反高潮,國泰不跌反升,更一度升超過6%,跑贏股王騰訊,收市升幅收窄至不足1%。但上周五港股隨外圍大跌近300點,但國泰竟有力逆市再升1.7%,因為多家大行調升了國泰的評級及目標價。報告指出,國泰最差的時間已過。我留意到,雖然國泰的乘客收益率因同業競爭不如人意,但貨運和頭等商務艙開始有起色,這意味什麼呢?就是確認了世界經濟復蘇的勢頭。這對投資有什麼啟示?

國泰貨運商務艙見起色 確認經濟復蘇

通常在經濟復蘇初期,投資者大都半信半疑,就算投資股市,也選擇最清晰有增長的企業來投資。這解釋了為何由去年開始的第一升浪,由港鐵(0066)、領展(0823)和一眾大型科技股展開,但到目前,這些股份都開始偏貴,大市於高位震盪不足為奇,但我認為,如果世界經濟持續復蘇,周期股份例如航運、金融、資源類股份就有持續向上的空間,資金由偏貴的一線股,有可能流向因經濟復蘇轉虧為盈的股份,國泰就屬於這一類。

炒燶期油告一段落 國泰逢低吸

至於燃油對冲的虧損,管理層說自2015年7月已沒有訂下新對冲合約。當然,我對這答案非常失望,因這意味國泰手上沒有30美元樓下的遠期合約(油價曾於2016年頭低見27美元),高價對冲,低價就放棄對冲,這不是炒燶期油是什麼?不過,如果管理層的說話屬實,炒燶期油的一次過虧損也算告一段落,預期所有高價對冲期油合約於2019年期滿,符合管理層對冲虧損會繼續影響業績12至18個月之說。因此,我會逢低增持國泰外,亦會繼續研究能大幅受惠全球經濟復蘇的行業和股份(奧國學院有定期聚會,有興趣者可WhatsApp 68898190 查詢)。不要因錯失了第一個升浪就放棄投資,我認識一些末日博士,因害怕輸錢就滿手現金,幾乎沽清所有物業股票,現在還要捱騾仔。通脹會咬人,現金長期處於熊市,務必引以為鑑。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202&issue=201708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80

逆周期因子生效 每日領漲人幣50點子

1 : GS(14)@2017-09-10 14:51:06

【明報專訊】人民幣今年以來走勢偏強,瑞信近期指出,「逆周期因子」自面世以來,不斷為人民幣匯率回升「貢獻」,每日平均回升50至60點子(1萬點子等於1元)。

人行在今年5月26日公布,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引入逆周期因子,改為「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的總和」機制。逆周期因子定義十分模糊,目的是「應當根據宏觀經濟等基本面變化動態調整,有利於引導市場在匯率形成中更多關注宏觀經濟,使中間價報價更充分地反映我國經濟運行等基本面因素」,組成參數亦未曾詳細列明,由各報價行「根據對宏觀經濟和外匯市場形勢的判斷」自行設定。

招商証券亦在上月發表報告稱,加入逆周期因子後的20個交易日,每日貢獻人民幣匯率上升89點子;工銀國際亦曾指引入因子後,日均引導人民幣匯率上升達61.9點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28&issue=201709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92

逆周期因子 改為引導貶值

1 : GS(14)@2017-09-16 22:31:40

【明報專訊】人民銀行在今年5月底公布在中間價定價機制引入「逆周期因子」,目的為「適度對冲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當時市場已發現人行利用「逆周期因子」,每天早上定人民幣中間價時,都較之前一天CFETS一籃子貨幣的走勢略高,以此引導人民幣升值,自此人幣亦累積升逾5%。但高盛本周日發表的報告卻指出,在過去數個交易日,「逆周期因子」已不是在引導人民幣升值,而是引導人民幣貶值。

5月引入對冲市場情緒

引入「逆周期因子」的目的是要對冲市場情緒,高盛指5月至7月,人行明顯是在對冲市場看淡人民幣的情緒,所以經「逆周期因子」調整的中間價,都較一籃子貨幣走勢略高。

但至8月情况已開始逆轉,近日更有迹象顯示「逆周期因子」調整後的中間價,較一籃子貨幣為低(見圖),反映人行想遏止人民幣升值勢頭。

中金亦發表報告稱,因風險準備金為遠期購匯帶來了不小的交易成本,如果持有外匯的收益率為3%至4%,20%的風險準備金就會增加60至80個點子(1元等如1萬點子)的遠期購匯機會成本。取消有助降低遠期購買外匯的交易成本,但不會是成為人民幣與外匯需求的決定因素。如果市場情緒和外匯淨流入持續改善,將有更多為進行資本管制而實施的臨時措施將會放寬,順序上,開放對內地居民購買外匯限制的措施可能會是合理的選擇。

匯豐報告認為,這是人行表明3年期的遏止人民幣貶值外匯政策已經完結,人行傳遞了政策改變的重要信息,就是要抑制人民幣升值,不過認為人行不會再直接入買美元進行干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70&issue=20170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42

本加息周期加幅遠遜上次

1 : GS(14)@2017-09-25 04:17:00

【明報專訊】昨日凌晨美國聯儲局除了一如預期公布下月開始縮表,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反映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16名成員對加息預期的「點陣圖」,另外,聯儲局亦調低了長線中性利率的預測,由6月時的3厘,調低至2.75厘。2019年的加息次數亦由原來的3次,減至兩次,到2020年再加息一次之後,整個加息周期就會完結。按此預測,今次美國加息周期共加息11次,跟2004年那一次加息周期的17次相距甚遠。

美國近日飽受風災威脅,議息聲明亦多次提及,指颶風為很多社區造成困難,風災的影響及重建將在短期內影響經濟,但聲明強調過去經驗顯示,風災不會改變國家中期經濟的發展,預期貨幣政策仍會循序漸進調整,經濟活動將溫和增長。反而,聲明更認為風災造成的汽油及其他貨品價格上漲,會短暫提升通脹。

儲局下調長線中性利率預測

不過,儲局仍然把通脹預期下調,今年底的核心通脹預測,由6月份的1.7%減至1.5%,至明年底的預測則下調0.1個百分點至1.9%,意味在2019年之前都無法見到通脹達到2%的目標。

通脹遲遲未達標,聲明仍然對經濟前景樂觀,「點陣圖」更預期今年底前會再加息一次,難怪記者會上第一個問題,便問到儲局是否已變得不再鴿派。耶倫則坦言,當局對低通脹也不明所以,但又指就業是考慮利率政策時非常重要的一環,而近期就業市場持續改善,令人振奮。

按聯儲局最新預測,明年及2019年的失業率將維持在4.1%的低位,此前預期為4.2%。該局同時調升今年底前的GDP預測至2.4%,較6月的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88&issue=201709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4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