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科創達股東名單連錯兩回 董秘武楠自罰全年獎金

日前,上市公司中科創達連續兩次更正股東名單,而且是在即將重組停牌的關鍵時刻。作為直接責任人,公司董事會秘書武楠自願放棄本年度全部獎金。

中科創達11月1日披露的重組延期複牌公告顯示,截至公司股票停牌前一個交易日,深圳福德天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福德天佑一號證券投資基金(天佑一號)持有公司73.18萬股,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東,也是中科創達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唯一的機構投資者。與三季報相比,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發生了重大變化,6只基金及險資前海人壽-海利年年全部出逃。

11月3日上午,中科創達緊急表態,稱經與中證登咨詢溝通,停牌前一交易日股東名冊弄錯了,公司近期將披露更正。11月3日晚間,中科創達對錯誤的股東名單進行了更正。

11月4日晚公司再度發布更正公告,又對前一日披露的股東名單進行修正,原因是11月3日發布的更正公告未剔除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因此再次對“股票停牌前一個交易日前十名無限售流通股股東持股情況”進行更改。根據最新名單,一度被市場認為消失的多只基金又回來了。

對於此次信披的連續失誤,中科創達表示,今後將加強信息披露的審核工作,避免類似問題出現。同時,作為負責公司信息披露的直接責任人,公司董事會秘書武楠自願放棄本年度全部獎金。

據了解,中科創達是一家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品和平臺技術提供商,主營業務為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品的研發、銷售及提供相關技術服務。該公司提供的主要產品和服務主要包括軟件開發服務、聯合實驗室、軟件產品及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最終面向物聯網智能終端,重點涵蓋智能手機、智能車載系統、無人機、VR/AR、IP Camera、機器人、平板、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891

統計局發言人:完成全年GDP目標6.5%以上沒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14日發布,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397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6.6%,增速比1-9月份提高0.8個百分點。

對此,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10月份的數據來看,調控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於去年10月份房地產投資增速非常低,造成今年房地產投資增速比較高。

毛盛勇還表示,去年11月、12月基數也比較低,估計後面幾個月房地產投資的增速還有可能會略有加快,或者保持這個勢頭,不會明顯下降。

對於能否完成全年GDP目標,毛盛勇表示,前三季度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在鞏固,從當前情況來看,四季度依然有條件保持比較平穩的增長。“全年目標任務原來定的是6.5%—7.0%之間,我覺得完成6.5%以上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記者:在十一期間,一線城市和二線熱點城市頻頻出臺了調控措施,目前來看市場也逐漸恢複了理性。但是從您剛剛發布的數字看,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比1—9月份加快了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了4.6個百分點,您怎麽評價這個數字,還有咱們十一期間房地產調控措施的落地情況?

毛盛勇:今年國慶期間以及國慶以後,全國一線和部分二線熱點城市相繼出臺了調控政策,主要目的是抑制房價的過快上漲。這個政策從需求面主要是限購限貸,減少投機性的購房需求;從供給角度來講,增加了土地供應;從交易環節來講,加大了對交易環節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從10月份的數據來看,調控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

為什麽這樣說呢?第一,從房價來看,因為10月份的房價數據我還沒有拿到,但是10月21日在國家統計局的網上公布了10月份前15天15個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價環比數據。從數據看,所有的城市環比增速都出現了回落,還有兩個城市價格出現了下降,環比是負的。所以,這就說明房地產的調控政策對抑制房價的過快上漲還是起到了初步成效。

第二,你說的1-10月份房地產投資為什麽增速比1-9月份還加快了0.8個百分點。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年10月份房地產投資增速非常低,去年是-2.4%,去年基數非常低,所以就造成今年房地產投資增速比較高,是基數的原因。去年的11月、12月基數也比較低,所以我估計後面幾個月房地產投資的增速還有可能會略有加快,或者說保持這個勢頭,不會明顯下降。

記者:現在距離年底只剩下一個多月的時間,對於全年的經濟數據,您有什麽樣的預判?能不能完成今年年初制定的目標?

毛盛勇:從前三季度來看,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在鞏固,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還在不斷積累,總的看這種大的趨勢在四季度不會有明顯改變。包括我們剛剛講到的,比如消費有所回落,但實際上更多是由於汽車去年的基數原因造成的,這種基數在後面兩個月的影響會減弱,所以這種趨勢沒有明顯的改變,消費仍然有條件保持較快增長。從當前情況來看,四季度依然有條件保持比較平穩的增長。至於你說能不能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全年目標任務原來定的是6.5%—7.0%之間,我覺得完成6.5%以上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75

財政部:預計營改增改革全年減稅超過4700億元

12月2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的運行情況。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指出,預計營改增改革全年減稅超過4700億元,加上帶來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減收,總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

史耀斌表示,自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所有營業稅納稅人都改為繳納增值稅,實現了營業稅到增值稅的稅制轉換,減輕了企業負擔、增強了企業活力,一定程度上對沖了經濟下行壓力。從稅制運行實時監測情況來看,試點總體上取得了良好效果,達到了預期目的。

目前,營改增試點運行已超過半年,從運行情況看,營改增作為本屆政府成立以來最有力的降成本舉措,減稅降負效果已經並將持續顯現。據統計,5-10月減稅2870億元,加上1-4月份營改增減稅847億元,2016年1-10月營改增試點累計減稅3717億元。

史耀斌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發揚“工匠精神”,把試點各項工作做實做細,以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的政策紅利增加企業發展的動力,使各類企業在改革中擁有更多、更強的獲得感,更好發揮稅制改革促進創業創新、推動產業升級、穩定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59

11月止跌回升 中國全年進出口有望實現正增長

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進出口數據顯著提升,結束了我國單月出口連續七個月下滑的局面。

1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35萬億元,增長8.9%。其中,出口增長5.9%;進口1.03萬億元,增長13%。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1.8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2%。其中,出口12.47萬億元,下降1.8%;進口9.36萬億元,下降0.3%;貿易順差3.11萬億元,縮小5.8%。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按照這樣的走勢,今年全年進出口有望轉正。出口的增加與近期人民幣匯率走貶相關,而進口提升則緣於第四季度國內經濟走強,下半年營改增減稅,降低企業負擔等因素。

外需市場依然嚴峻

面向未來,外需市場依然嚴峻。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信息,1-11月,中國對歐盟、東盟、日本等貿易夥伴進出口增長,對美國進出口下降。前11個月,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占我外貿總值的14.9%。其中,我對歐盟出口增長1.5%;自歐盟進口增長5.8%;對歐貿易順差7742.7億元,收窄4.7%。美國為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總值為下降1.7%,占我外貿總值的14.1%。其中,我對美國出口下降0.9%;自美國進口下降4.2%。

商務部上個月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秋季)》(下稱《報告》)預計2016年中國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2017年中國外貿占全球市場份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然而“逆全球化”升溫、國際貿易投資環境惡化。當前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再加上英國脫歐、歐洲極右翼政黨興起、美國大選走向都表明發達經濟體民粹主義思潮盛行,主要經濟體在經濟政策上“逆全球化”傾向愈發嚴重。

加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對中國貿易負面影響加大。中國已成為一些國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首要對象,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共遭遇來自21個國家(地區)發起的91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同比上升44%;涉案金額109億美元,同比上升90%。中國的鋼鐵、鋁業和光伏等領域成為遭受國外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嚴重影響相關行業出口。

從整體看,世貿組織報告顯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實施了145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近21項新措施出臺,月均新措施數量為2009年世貿組織開始監測貿易限制措施以來的最高水平。

匯率是最大利好

近期人民幣持續走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創下8年低位,11月25日報6.9168。對出口商來說,一方面出口額將因為出口價格更具競爭優勢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如果以美元結匯將能兌換更多人民幣,提升企業利潤。

11月4日結束的第120屆廣交會境外采購商到會和出口成交相比2015年雙雙增長,形勢趨穩向好。其中出口成交18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這一數據,相比於春交會同比增速的0.1%,狀況有所好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值得關註的利好政策。

日前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宣布,將機電、成品油、玩具等共418種產品的增值稅出口退稅率提至17%,調整自2016年11月1日起執行。值得註意的是,前10個月機電產品和紡織品等部分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這些政策具有針對性。

周世儉評論說,由於外貿政策一般需要3個月到半年才能顯出效果,最快也要等春節期間才能看到,此項政策是國際慣例。

《報告》分析,中國外貿傳統競爭優勢正在減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產業發展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頭擠壓”。一方面,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2016年前8個月,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國和日本進口市場份額比2015年同期分別下降1.4個和2.6個百分點,而同期越南產品在美、日進口市場份額分別上升0.7和1.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資本、技術密集型領域以互補為主的關系將發展為互補與競爭並存關系,尤其新興產業發展將面臨發達國家更嚴苛的遏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70

統計局局長:四季度經濟穩中向好 完成全年預期目標沒問題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26日早間在參加新浪網網上訪談時表示,總的來看,四季度經濟將延續穩中向好的態勢,實現全年預期發展目標應該沒有問題。

今年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

寧吉喆稱,今年中國經濟發展成就來之不易,因為國際、國內形勢錯綜複雜,今年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一些積極的變化更加明顯,大家都知道,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GDP都增長了6.7%。前三季度占了全年的大部分,已經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而且現在10月份、11月份的數據大家也都看到了,工業穩中向好,消費平穩增長,投資穩定,農業豐收,服務業持續較快發展。

對於明年經濟,寧吉喆表示,明年也有不確定因素,這個不確定因素主要還是來自外部,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多。

但寧吉喆強調,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我們要適應和應對國際形勢的變化,事先考慮,爭取提前化解,保證明年中國經濟繼續朝著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去發展。

將在農業供給側改革下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此背景下,中國將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

寧吉喆表示,第三次農業普查,對中國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我們國家雖然經濟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不論什麽時候‘三農’都是我們國家經濟的基礎”。

寧吉喆具體談了三方面的問題。一是搞好“三農普“,把農業、農村、農民的情況摸清楚,是有利於我們更好的找到“三農”發展的短板,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寧吉喆稱,第二,搞好“三農普”,還有利於我們促進農業、農村本身的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社會進步的水平。

寧吉喆解釋,因為這次“三農普”,不僅要普查農產品,就是糧食、水果這些水產品等農牧漁產品,還要普查農業生產經營狀況,農業生產經營的結構和它的布局。比如農業運輸戶,它就屬於交通運輸業了,屬於三產,比如說大家知道的農家樂,這屬於旅遊,也是服務業,在農村都是普遍存在的,這次“三農普”要把這些情況都摸清楚,把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結構的變化摸清楚,使得我們農業、農村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這也是我們國家發展的一個方向。

在寧吉喆看來,三是從“三農普”得到的資料,不僅服務於國家政策制定,因為國家要實行惠農富農政策就要有依據。

“補給哪些人,怎麽補,根據什麽補,‘三農普’的資料可以為國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據;還可以為社會生產經營服務,企業需要知道農村的經濟結構是什麽樣,需要知道農產品的結構是什麽樣,‘三農普’的資料有助於企業生產經營得到更多的信息”,寧吉喆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42

收盤分析丨滬指全年跌幅12.31% 四大利好支撐明年行情

周五(12月30日),是2016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早盤高開後,兩度沖高後回落。早盤在房地產板塊等權重的帶動下,滬指曾順勢走強,其後混改、白酒、醫藥等板塊也一度活躍;午後,次新股首先回暖,股指小幅拉升再度站穩3100點,而此時強勢股集體殺跌,雖有金融股護盤,但股指無奈再度回落。總體來看,節前效應顯現,避險情緒升溫,今日行情不溫不火,並無強勢題材出現。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03.64點,上漲7.54點,漲幅0.24%,成交額1,517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177.14點,上漲17.69點,漲幅0.17%,成交額1,914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62.06點,上漲2.82點,漲幅0.14%,成交額497億元。

全年統計來看,從2015年12月31日收盤點位3539.18點下挫至今日收盤3103.64點,滬指2016年累計跌幅達12.31%,深證成指年初以來下跌19.64%,創業板則重挫27%。

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出2億元;深股通凈流入逾3億元。另外,央行周五進行16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9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還將有1500億逆回購到期,據此計算,央行公開市場結束連續凈回籠,今日凈投放1000億元。本周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累計凈回籠2450億元,年末資金面緊張的狀況仍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熱點板塊:

受消費旺季即將到來的影響,白酒企業近期齊齊提價,白酒板塊表現強勢,水井坊(600779)漲逾5%,山西汾酒(600809)漲逾4%,口子窖(603589)、古井貢酒(000596)漲逾2%。

化工品種也受到近期漲價的消息影響,個股紛紛上行,方大化工(000818)一度沖板,氯堿化工(600618)一度漲逾8%,魯北化工(600727)一度漲逾5%。

因歲末防禦性凸顯,今日白酒、保險、食品飲料等板塊表現相對強勢;基建、商業百貨等板塊出現明顯回調;受到雲南白藥一字漲停帶動,混改概念、醫藥板塊均表現不俗;午後次新股升溫,活躍了場內人氣;另有南京港、柘中股份、寶色股份等一眾莊股紛紛異動。

跌幅榜方面,種植業與林業、西安自貿區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

1、央行參事盛松成認為,從經濟指標和市場反應看,中國利率已處於上升趨勢,降息已不可能。人民幣匯率是真正的沒有貶值基礎,但受實需購匯需求和貶值預期形成的共振影響,卻遭遇實實在在的“跌跌不休”;管理預期“動嘴”很重要,同時該出手時就要出手,以實際行動贏得市場信心,預計明年上半年跌幅有限。

2、近期IPO被否企業數量明顯增加。今年以來IPO被否企業達18家,其中11月以來的近兩個月內就有8家。專家表示,近期IPO被否案例增多是監管部門嚴格履行職責的重要體現,表明金融監管水平持續提升,也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積極舉措。

機構觀點:

巨豐投顧認為,年末市場的表現延續了以往的規律,在流動性趨緊以及監管打壓下,市場展開回落並開啟存量資金小幅博弈行情。展望來年,經濟短期企穩跡象初顯,深港通、養老金入市以及銀行委外業務都有望給市場註入新鮮血液,而隨著國企改革進入深化階段、一帶一路加快推進,市場總體向好情緒也將升溫。來年行情基本面將好於今年,節前可考慮持股,等待來年階段性的加倉機會。

中航證券認為,2016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沒有太多驚喜,窄幅整理屬於預期中的表現;回顧2016年,一月份熔斷的急速下跌,以及後期的緩慢上行,去年走勢猶如一個L形狀,大盤指數並沒有太多作為;不過指數整體平淡的一年也有一些亮點,不同階段的熱點題材為市場註入了一些活力,鋰電池、次新股、股權轉讓、高送轉、妖股等成為2016年最熱門的板塊代言,展望2017年,從歷史規律來看,今年的熱點都將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將是更新的熱點,也就是說今年的熱點不會再是2017年的熱點,熱衷於熱點炒作的投資者需要特別註意。

不過,對於次新股板塊來說,由於其天然的流動性與自動更新的特點,都將是每年行情的重頭戲,回顧歷史每一次行情中次新股都不會缺席,並且成為主角之一;也就是說,不管每年的題材熱點如何更換,次新股板塊行情都將成為主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197

預期管理促人民幣匯率2017“開好頭”,全年貶值壓力可控

2017年,中國監管層在匯率的預期管理方面無疑開了個好頭。

2017年1月3日,人民幣中間價下調128點報6.9498,創兩周最大降幅,但此後交易情況整體穩定,截至16:30官方收盤,美元/人民幣報6.9557,較上一交易日小跌62點;美元/離岸人民幣報6.9681,離岸和在岸價差持續收窄,香港離岸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Hibor)飆升至17.7584%,離岸人民幣空頭持續偃旗息鼓。

為了更好地在2017年進行匯率預期管理,2016年12月29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的貨幣籃子中,貨幣數量由原來的13種增加至24種,並將籃子中的美元權重由26.4%調整為22.4%,此舉旨在進一步加大人民幣雙向波動;12月31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表示,5萬美元個人購匯限額不變,但將加強對銀行辦理個人購付匯業務真實性合規性檢查,並再度明確境內個人購匯不得用於境外買房和證券投資。

“去年美元的較大漲幅已經部分反映了今年加息2-3次的預期,2016年預計整體是震蕩向上的走勢,但今年人民幣下行壓力應該小於去年,如今國內資金出境渠道相對有限,此次再從政策面著手加強監管,對於防止不合理的資金外流而言力度是很強的。” 渣打銀行中國財富管理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監管層重拳“穩預期”

去年年末,各界的主要擔憂幾乎指向同一件事——匯率預期管理。

“2017年1月起,居民將可以動用新一年的購匯額度(人均5萬美元),在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情況下,大眾出於資產配置和保值的考慮,可能在年初集中購匯,使人民幣貶值壓力進一步加強。”中國央行參事盛松成去年年末時對記者表示,央行應該利用年末的時間窗口穩定預期。

事實上,監管層隨後便開始了行動。此前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央行並沒有動用例如降準、降息等可能釋放強烈寬松信號的工具,而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MLF(中期借貸便利)等來註入流動性,這也是部分出於穩匯率的考量。

同時,外管局在2016年的最後一天就針對外匯信息申報管理答記者問,加強了對個人購匯的審查。這主要因為在2016全年間,美元持續升值,盡管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基本維持穩定,但在恐慌情緒壓倒基本面的情況下,中國居民的購匯(美元為主)意願達到頂峰,進一步加劇了人民幣貶值。

此次監管新規的特點在於,加大了對個人購付匯申報事項的事後抽查和檢查力度,提高對個人申報信息和交易數據的監測、分析、篩選、審查頻率。已經有不少人發現,從2017年開始,無論是手機網銀、網點自助購匯機還是網點櫃臺購匯時,都需要先填寫一份《個人購匯申請書》(下稱《申請書》)。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表格中的購匯用途只能單選,個人應根據實際用途勾選購匯用途項目,並完整填寫所勾選項目涉及的全部細項。同時,購匯人(代理人)須本人親自填寫《申請書》,若為代辦,“本人或代理人簽字”欄應填寫代理人姓名。個人一次購匯存在多種用途的,應按金額從大原則填報,個人購匯後可暫不用匯。

事實上,此前,外管局就已經升級了針對居民購匯5萬美元的監測系統,符合一些特征有分拆購匯嫌疑的個人,將被外匯局列入關註類名單。同時,過去在A銀行購匯5萬美元後再去B銀行繼續購匯的做法也已經行不通了。

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管濤告訴記者,因此,在外部因素引發國內恐慌時,“應該禦敵於家門之外”,及時出手避免不必要的內部波動或是預期管理的關鍵之一。

有觀點認為類似管控操作反而可能會引起恐慌,但資深人民幣研究專家、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教授潘英麗此前曾對記者表示,“此輪人民幣貶值皆因外部因素(美元走強)和恐慌情緒驅動,與中國經濟基本面關系不大。如果僅僅是基於恐慌性情緒來換匯,持有美元後又沒有很好的投資標的,當一兩年後強勢美元周期過去、人民幣再度升值的時候再換回去,那麽又何必折騰呢?”

2017人民幣貶值壓力可控

“比起口頭的預期管理,類似的政策型監管對於緩解貶值壓力可能效果更為明顯,”王昕傑對記者表示,其對2017人民幣匯率走勢擔憂不大。

記者采訪多家機構和外匯交易員後發現,各界認為此次美元指數可能會在110左右見頂,很難達到120的上一次歷史高度。截至北京時間1月3日16:30,美元指數報103.9。

“人民幣對美元是階段性貶值,不是長期地無節制地貶值。任何貨幣的強弱都是階段性的,美元近兩三年來很強,但不可能無限量地上升。參考美國經濟走勢和美國利率變化趨勢,110可能是美元指數未來一段時間的大頂。一旦美元升勢趨緩,人民幣就會重新走強。”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告訴記者。

“離岸市場的恐慌情緒此前已經有所恢複,離岸人民幣的容量較小,央行仍然可以通過Hibor來引導預期,擡高做空人民幣的成本。”某外資行交易員對記者表示。

進入2017年,中國央行仍然將維持匯率市場化的大方向,人民幣中間價的變化仍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上日美元/人民幣收盤價(這一部分主要由市場交易力量主導);二是維持一籃子匯率穩定要求的人民幣/美元匯率變化(旨在維持人民幣對各大貿易夥伴國貨幣穩定,避免單邊盯住美元)。

值得註意的是,這一機制在2016年年末出現微調。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籃子貨幣數量由13種變為24種(新增包括南非蘭特、韓元、阿聯酋迪拉姆、沙特里亞爾等貨幣),籃子貨幣權重采用考慮轉口貿易因素的貿易權重法計算而得。

第一財經研究院(CBNRI)統計,新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中,美元權重下跌了4個百分點(從26.4%到了22.4%),調整後寬口徑美元權重(即包含盯住美元的貨幣及采用聯系匯率制的貨幣,包括港元、沙特里亞爾、阿聯酋迪拉姆)則下跌了2.4個百分點(從32.95%下降至30.54%)。

(新版CFETS一籃子貨幣構成)

經測算,新籃子貨幣加權波動率(截至2016年12月29日一年期各貨幣對美元期權隱含波動率)為8.27,比原貨幣籃子的7.80上升了5.94%。“這就說明調整後的籃子貨幣對美元的反向波動率在加大,有助於使人民幣更少受到美元單邊走勢影響。” CBNRI研究員闞明昉對記者稱。

“籃子的調整並非是所謂的想要‘維穩’匯率,此次新增籃子貨幣權重累計加總21.09%,基本涵蓋我國各主要貿易夥伴幣種,進一步提升了貨幣籃子的代表性。”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對記者稱,預計美元指數到2018年前將維持在110上下,人民幣處於守勢,但波動將加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25

全年出貨量暴跌36%,小米手機究竟怎麽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07/161080.shtml

全年出貨量暴跌36%,小米手機究竟怎麽了?
鄰章 鄰章

全年出貨量暴跌36%,小米手機究竟怎麽了?

2017,小米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本文由鄰章(微信ID: kejilinzha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鄰章。

跌跌不休,可能是小米手機過去一年市場表現最為傷感也最為真實的寫照。

在過去一年,小米在智能手機領域,始終未能重現往昔輝煌,銷量(出貨量)同比下降已成為小米常態。以IDC數據為例,我們可以看到:2016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銷量(出貨量)同比下跌分別為:32%、38.4%、42.3%、40.5%,全年出貨量同比下跌達36%,市場份額也從2015年的15.1%下跌到如今的8.9%。

9aba42ba3cc903a96af64cc949e63aa5

但從小米方面來看,其推出新品的速度並未減緩,去年十月,財經雜誌記者宋瑋在采訪雷軍時統計,當下小米同時在售機型有十一款,在數量上並不輸競爭對手。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讓小米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不斷加速蠶食?

一、2016年,小米智能手機銷量跌跌不休,問題出在哪了?

1.線下渠道作用凸顯,但深諳互聯網模式的小米在線下渠道建設尚未取得大的突破

中國的龐大市場容量支撐起了智能手機廠商的飛速發展,但在區域發展不平衡,東西、城鄉差距過大等諸多現實因素下,飛速發展的智能手機在市場分布上也展現出了不同的區域分布特點,所形成的市場現實是:一二線城市用戶智能手機普及已經完成,需求日趨飽和;三、四線以下以及更為廣袤的農村市場則開始進入智能手機大規模普及階段。

此番現實對於智能手機廠商而言,則是三、四線及以下市場的市場增量將成為增速的主要推力。但在城鄉差距、網絡購物熟練度與接納度的觀念現實以及互聯網基礎設施普及程度上,四線及以下的農村市場,都與一二線城市不是一片天,在這里需要的是渠道下沈,深入紮根,融入生活日常,而這讓諳熟互聯網模式而一度疏於線下渠道建設的小米難以發揮特長。

也正是這種現實,使得2016年,智能手機市場發生了渠道巨變。據賽諾此前數據顯示:2016年,線上渠道增速大幅下降,從2015年的43.6%降至5.6%;而線下渠道增速卻從2015年的-3.5%升至17.4%,實現了大幅提升。

41052fa36d449a685869136852b211b1

2.消費升級,但小米性價比模式理性有余卻感性不足,忽視人性世俗力量

這兩年,智能手機市場除開增速放緩和渠道熱潮之外,存量換機、消費升級也成為了熱門關鍵詞匯。對於一二線城市用戶群來說,智能手機的消費升級時代正在全面到來。消費者對產品的追求從剛需性需求到改善性需求進發,中高端市場被徹底激活,2000-3000元價位產品成為增速最快市場。

但在增速最快的2000-3000檔這一市場,小米產品在此前卻尚未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其所遵循的低價策略,使得其多數產品正落在份額下跌區間。

0d987a3974ef2a7ad7f3604689541e37

而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小米將美國的Costco作為榜樣,意圖用物美價廉來牢牢鎖定消費者。但是從現實來說,物美價廉固然好也應當是提倡的方向,但從實際來說:此模式是過度高估了理性的力量,而忽視了消費者感性的需求,在中國卻忽視了傳統世俗的力量。

現實悖論是:現今,價格是價值的衡量標準,消費者購買產品,信任的是一分價錢一分貨,需要的也不僅僅的硬件成本價格,在很多時候,付出額外價值更是認同其所帶來的身份地位的外顯象征意義,滿足心理需求。這說來粗鄙但是現實依舊。雷軍在財經雜誌記者宋瑋的采訪中說到,人們要看懂小米的超前模式可能需要十五年的時間,但是在人們看懂並改變觀念之前,小米需要忍受陣痛。

3.產品一度未能激動人心、而產品價格區間的加速細分反而導致左右互搏現象

如前所述,小米在今年並未減緩智能手機的推出速度,小米有多款產品同時在售。但是這些產品,坦率地講,多數並未能達到小米所言的激動人心,其中功能閹割和價格的迫近,更使得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常常猶豫不決。

第一是一些產品的功能取舍使得產品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憾。前後兩款產品,諸如會存在一款產品性能強勁但顏值不夠,而另一款產品是顏值上去了但性能又不足,導致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各種糾結。

第二是兩大品牌的價格迫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左右互搏。諸如小米5價格區間覆蓋1599——2499,而紅米Pro價格區間也覆蓋到了1499、1699、1999,但小米5S在不同版本的價格也在1999元和2299元,小米5s plus不同版本的價格則是2299元、2599元。小米此舉其目的在於用更為細分的價格覆蓋更為廣泛的人群,以此獲得最大化的銷量成績。但是隨之而來的影響則是: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主副品牌的形象區分度,使得兩大產品線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互搏,不能形成合力反而增加了內耗。

4.供應鏈掌控不足,產能受限

過去一年,缺貨已經成為國產智能手機的高頻詞匯。如此前文章所言:智能手機不是無本之木,一部智能手機的組成離不開“屏幕、處理器、內存、閃存、攝像頭、指紋識別模塊”這些核心基礎元器件。但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圍繞這些必備元器件的關鍵詞就是漲價與缺貨,而高端OLED屏幕更是顯得緊俏。

而小米在2016年卻頻頻遭遇缺貨困擾,使其產品錯過黃金銷售期,而雷軍在此前也表示:小米在2016年,至少有三個月供應鏈處於極度缺貨狀態,導致出貨量不及預期。諸如其下半年推出的小米Note2,采用了雙曲面屏幕這一前沿要素,但是在發售後就一度處於缺貨狀態;而小米推出的蘊含黑科技的口碑性產品小米MIX,其極低的良品率,更是遭遇了更大的產能的限制。

be9e3474223ec24b1a7d3c5db0e3cbe9

二、小米究竟該怎麽辦?才能止住這般跌勢

渠道欠缺,錯失消費升級,產品沒能激動人心,讓小米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15.1%下跌到如今的8.9%,那麽問題隨之而來:小米還有未來嗎?換句話說:小米究竟該怎麽辦?才能止住這般跌勢。

1、加速補渠道短板。渠道建設已經成為了當下任何一家廠商的必修課,而個人認為:從長遠來看,渠道均衡才能獲得最大化的發展。對於小米而言,線上渠道是其優勢所在,需要的是進一步的鞏固,而線下渠道則是小米的軟肋,也是小米2016年大衰退的主要原因所在。在新的一年里,小米對於渠道建設需要進一步的提速。

其實坦率來講,在2016年,小米就已經在線下渠道建設上開始補課、努力。通過小米之家自營渠道、蘇寧國美等公開渠道以及與電信運營商合作的三線並行策略,在擴充渠道建設上小米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這些成就在強大的競爭對手面前,依舊是弱小的存在。在渠道建設上,小米需要加速。

2、精簡產品線,執行精品戰略。雖然此前雷軍在采訪中表示,同時在售十一款機型,其實這並不多,這是廠商能力決定的。但是從其競爭對手這些年的變化來看,個人認為小米還是應當精簡產品線,執行精品戰略。小米需要在紅米和小米這兩大品牌中,挑選一兩款最具代表性的機型,達到顏值與性能、售價的平衡,補足前面所述遺憾,然後進行最大力度的推廣,而不是現在的全面撒網。畢竟任何一個廠商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而從實際來說,產品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一場對有限資源如何利用、分配的競爭。而從現實來看,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在精品上獲得的收益效果遠比分散撒網獲得的收益多。

7dd1353c51f68604f9dbe1df16ba9e84

3、使用大膽前衛技術追逐消費升級。現在看來,幾乎可以說,小米錯失消費升級新風口,但是要補救也並非為時已晚。但是需要的是:小米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付出更多,提前透支自己的技術積累,采用更多更為大膽的嘗試,用前衛的技術與設計,讓自己重新酷起來,再次俘獲消費者對其的熱愛。

而小米MIX給了小米一個模板以及巨大鼓勵。至今猶記,小米MIX發布之後,消費者對其好評如潮,對其價格也處於脫敏狀態,一度不惜加價購買。而這也正說明,只要產品真的足夠激動人心,消費者是願意為其買單的,小米品牌也是能夠走上中高端市場。消費升級,小米仍舊有機會。

三、2017,小米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2016年,雷軍為小米訂下了“開心就好”的基調,但是縱觀小米智能手機全年數據,恐怕小米還是很難開心得起來。但2016年已成過去,對於小米而言,更重要的是2017年,是未來的詩和遠方。那麽小米的2017會怎麽樣?雷軍在年終內部演講時表示: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對此,個人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認同。從現實來看,在2017年,小米將迎來三重利好。一是渠道建設已有小成,二是MIX效應凸顯,三是傳聞中小米松果處理器的面世從而緩解小米缺“芯”的局面,畢竟此前雷軍曾言:小米在2016年,至少有三個月供應鏈處於極度缺貨狀態,導致出貨量不及預期。

但總體而言,2017年仍舊是線下渠道所主導的一年,而四到六線用戶的換機需求仍將是智能手機廠商獲得增量的主要推動力量。但要深入四線以下地區,小米顯然還需努力。所以個人認為:2017年,小米在智能手機領域或將會迎來一波小增長,但是刮骨療傷的痛楚卻也會依舊伴隨。

小米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696

2016年12月中國7個月來首次增持美債 全年減持1877億美元創新高

美國當地時間本周三,美國財政部公布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2016年12月中國所持美國國債環比增加91億美元,扭轉了一連6個月的減持態勢,增至約1.06萬億美元。但從2016年全年來看,中國減持美債1877億美元,年度減幅創最高紀錄。

2月15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繼連續6個月大幅減持逾千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後,於2016年12月開始增持,較11月增持91億美元,持債總額上升至1.0584萬億美元,截至去年12月底,中國是美國的第二大債權國。日本持美債總額為1.0908萬億美元,比中國多324億美元,連續3個月為美國第一大債權國。

但是,去年全年,中國減持美債高達1877億美元,創下有紀錄以來最大減幅。具體而言,從6月開始,中國連續6個月拋售美國國債,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減持規模分別為40億美元、32億美元、337億美元、281億美元、413億美元和663億美元,下半年共計減持1947億美元。

單月增持 增加投資收益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2016年四季度及全年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初步數顯示,中國2016年全年儲備資產減少了29620億元,降幅同比擴大8083億元。而中國1月的外匯儲備顯示為29982億美元,跌破3萬億美元大關,時隔6年重回“2”時代。

央行外匯儲備接近三分之一的重要資產即美國國債,對於中國2016年拋售美債創全年新高,民生銀行首席分析師溫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人民幣貶值預期下,央行為了平衡市場供求關系,減少外匯儲備、增加對市場進行投放以滿足需求。整體而言,外匯儲備下降,資本項目逆差擴大,所以需要減持美債以滿足市場供需平衡。

而對於12月單月增持美債,溫彬則分析認為,去年11月美元指數上漲以後,利率提升,美債價格走低,高位拋出,12月在低位買回,增持美債可以增加交易性投資美債的收益。

溫彬稱,11月拋美債可以滿足市場需要,到了12月,人民幣貶值壓力有所緩解,外匯儲備減值壓力減小。數據顯示,11月中國減持美債創近5年最大降幅。中國在11月份持有1.05萬億美元美債,比此前一個月減少664億美元,創下2011年12月以來最大單月降幅。

招商證券首席分析師謝亞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儲備資產的下降並不可怕,因為從國際收支平衡表不難看出對應私人部門(個人、企業、機構)對外增加持有資產,所以並非消耗性減少。“就像左口袋掏給右口袋,”儲備實際上對應著央行代全國人持有對外資產減少,而私人部門持有對外資產增加。

謝亞軒認為,儲備資產減少,居民部門持有對外資產增加,說明對外資產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反之,例如,1998年時的泰國,外債多,儲備資產下降都用於償還外債,但外債依然很高。消耗性的儲備資產減少的特征是,儲備資產減少對應經常項目逆差,說明儲備資產彌補經常項目逆差。“就好比一個人將錢全花了,而另一個人將錢用在了自身的投資上,二者之間的差異是顯著的。”

2017年將看到更多主動管理

溫彬稱,2017年美債市場流動性、收益性都不錯,是全球資產主要的配置種類。2017年美債投資情況主要取決於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和國內人民幣面臨的貶值壓力。

2月14日,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參議院金融委員會發表半年度貨幣政策證詞,並對加息前景、收縮資產負債表的打算、財政刺激政策的潛在影響、銀行業監管等話題進行了長達2個多小時的問答。

“未來的每一次會議都可能是加息窗口,”耶倫此次稱。她表示,將持續評估勞動力市場和通脹的變化,如果條件成熟,不排除未來在某一次會議上加息。

溫彬分析認為,加息超出市場預期的話,美債收益率將大幅提高,導致美債投資的估值出現損失。具體到中國在美債投資方面,會因加息所帶來的債券投資市值損失而拋售美債。

從投資收益的角度減持美債並非中國一家。日本作為當前美國最大的債權國,2016年拋售總額為316億美元,美債持倉也連續第二年減少。日本去年12月大幅減持178億美元,連續6個月拋售總計638億美元,持債總額為1.0908萬億美元。

另一方面,溫彬稱,從國內來看,人民幣相對美元的匯率整體趨於穩定,結售匯逆差形勢有所改善,央行拋售美債、投放外匯儲備滿足市場供求關系的需要降低。2017年,央行對於美債更傾向於主動的管理。整體的格局不會改變,但單月增減持的波動會更加明顯。目前而言,人民幣貶值壓力逐步釋放,結售匯逆差好轉,不排除2017年外匯儲備出現單月增加的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34

18 Feb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把握全年業績的隱藏亮點

自特朗普勝選美國總統後,美國國債息率明顯上升,香港的高息股的市場估值也隨之下降,股價未復去年強勢時候般勇。不過,除了投資環境外,公司本身的業績也是影響股價強弱的重要因素。香港大部份上市公司的財政報告於12月年結,最遲3月公布業績,所以3月最後兩星期往往是業績公布高峰期,而2月開始作業績公布的公司會逐步增加,能早至1月公布業績的公司著實不多,除了顯示高效率外,業務當然也不會過於複雜,置富產業信託(778)是每年的熱門跑出者,今年則被香港電訊(6823)佔了先機,而兩間公司剛好是熱門的高息股,而業績公布後的股價走勢,正正反映了業績本身的質素。

香港電訊去年全年收入若不計流動通訊手機銷售,按年升3%,慿銷售成本及行政開支佔收入比率下跌,EBITDA按年升5%,純利更按年升24%。看業務分類,電訊服務收入按年升3%EBITDA按年升2%,主因當中收入佔比較多的本地數據服務收入按年升3%,受惠客戶持續訂用及升級至更高速、價格較高的光纖入屋服務。至於流動通訊EBITDA按年升10%,當中收入佔比較重的流動通訊服務收入按年升5%,受惠後付客戶數目增加以及 ARPU 上升所帶動。市場衡量高息股估值最重當然是看派息,集團全年每股派息$0.619,按年升19%,高於市場預期的$0.590;當中下半年每股派息$0.348,按年升23%

香港電訊公布業績後,股價首天已裂口上升10%,於其後三個星期至23日便升了16%。反之,置富產業信託公布業績後,於其後一個星期至23日只升了1%,可見業績只屬中性。置富產業信託去年全年收入按年升5%,物業收入淨額按年升6%,可供分派予基金單位持有人之收益按年升6%,每基金單位分派按年升5%,不過留意全部上述數據的下半年按年升幅皆比上半年放緩。集團於2015年每股派息按年升13%2016年的業務增長已見放緩,下半年尤甚。物業組合的出租率於201612月尾為96.7%,接近6月尾的96.4%,但比201512月尾的98.8%亦有所下降,也是個引證。

所謂「財報危與機」,分析業績公布的財務報表,嘗試從數字中找出帶來的投資機會與風險,自己主動去了解,才可避免管理層於業績文字部份的偏向隱惡揚善,亦可免於被坊間的過份簡單分析誤導。全年業績往往的隱藏亮點,是從拆解上下半年業績而來,當別人看到全年業績平平無奇,若你能發掘到下半年業績其實在反底,便可先天下之樂而樂,把握到如敏實集團(425)去年3月公布業績後買入,股價仍能在其後五個月升100%的機會。

「財報危與機」專欄實行內容O2O,置富產業信託(778)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211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香港電訊(6823))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