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11月止跌回升 中國全年進出口有望實現正增長

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進出口數據顯著提升,結束了我國單月出口連續七個月下滑的局面。

1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35萬億元,增長8.9%。其中,出口增長5.9%;進口1.03萬億元,增長13%。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1.8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2%。其中,出口12.47萬億元,下降1.8%;進口9.36萬億元,下降0.3%;貿易順差3.11萬億元,縮小5.8%。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按照這樣的走勢,今年全年進出口有望轉正。出口的增加與近期人民幣匯率走貶相關,而進口提升則緣於第四季度國內經濟走強,下半年營改增減稅,降低企業負擔等因素。

外需市場依然嚴峻

面向未來,外需市場依然嚴峻。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信息,1-11月,中國對歐盟、東盟、日本等貿易夥伴進出口增長,對美國進出口下降。前11個月,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占我外貿總值的14.9%。其中,我對歐盟出口增長1.5%;自歐盟進口增長5.8%;對歐貿易順差7742.7億元,收窄4.7%。美國為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總值為下降1.7%,占我外貿總值的14.1%。其中,我對美國出口下降0.9%;自美國進口下降4.2%。

商務部上個月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秋季)》(下稱《報告》)預計2016年中國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2017年中國外貿占全球市場份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然而“逆全球化”升溫、國際貿易投資環境惡化。當前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再加上英國脫歐、歐洲極右翼政黨興起、美國大選走向都表明發達經濟體民粹主義思潮盛行,主要經濟體在經濟政策上“逆全球化”傾向愈發嚴重。

加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對中國貿易負面影響加大。中國已成為一些國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首要對象,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共遭遇來自21個國家(地區)發起的91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同比上升44%;涉案金額109億美元,同比上升90%。中國的鋼鐵、鋁業和光伏等領域成為遭受國外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嚴重影響相關行業出口。

從整體看,世貿組織報告顯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實施了145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近21項新措施出臺,月均新措施數量為2009年世貿組織開始監測貿易限制措施以來的最高水平。

匯率是最大利好

近期人民幣持續走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創下8年低位,11月25日報6.9168。對出口商來說,一方面出口額將因為出口價格更具競爭優勢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如果以美元結匯將能兌換更多人民幣,提升企業利潤。

11月4日結束的第120屆廣交會境外采購商到會和出口成交相比2015年雙雙增長,形勢趨穩向好。其中出口成交18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這一數據,相比於春交會同比增速的0.1%,狀況有所好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值得關註的利好政策。

日前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宣布,將機電、成品油、玩具等共418種產品的增值稅出口退稅率提至17%,調整自2016年11月1日起執行。值得註意的是,前10個月機電產品和紡織品等部分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這些政策具有針對性。

周世儉評論說,由於外貿政策一般需要3個月到半年才能顯出效果,最快也要等春節期間才能看到,此項政策是國際慣例。

《報告》分析,中國外貿傳統競爭優勢正在減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產業發展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頭擠壓”。一方面,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2016年前8個月,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國和日本進口市場份額比2015年同期分別下降1.4個和2.6個百分點,而同期越南產品在美、日進口市場份額分別上升0.7和1.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資本、技術密集型領域以互補為主的關系將發展為互補與競爭並存關系,尤其新興產業發展將面臨發達國家更嚴苛的遏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