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十三年磨一招 老藥廠煉出明星藥

2010-11-15 TCM




細菌人人都討厭,但一家老店卻靠菌種翻身,原料藥廠中化合成就是「老店翻身」故事主角。

中化合成和默克藥廠合作的抗骨癌原料藥Rapamycin衍生物(雷帕霉素)已進入臨床三期,預料明年底上市後,一公斤可賣十萬美元,第一年至少可銷售三十公斤,為中化合成帶來約新台幣一億元的營收。

Rapamycin是一種舊的抗生素原料藥,中化合成的Rapamycin可以讓藥廠做出治療骨癌的新藥,把舊藥變新明星。這家成立近半世紀的公司,老幹新生的轉折,與這項藥品竟有異曲同工之處。

民 國五十三年中化合成成立後,有過一段好風光,主力產品抗生素用來治療感冒,量大利潤好。受政府關稅保護,淨利率達一六%,中化合成營業部副總經理黃重信形 容,「躺著賺錢,日子很好過,」直到民國八十一年台灣加入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取消抗生素保護關稅,也拿掉中化合成的金鐘罩。

失去關稅保護,被迫轉型 面對中國、印度藥廠的價格競爭,黃重信說,「抗生素價格一夕之間對半砍,」市場丕變,讓中化合成連賠五年,八十六年面臨轉型。

中化合成總經理張祥漢指出,競爭不過低價的中、印同業,「台灣原料藥廠,必須做小而美的產品,各家都在找利基市場,」同時,統一集團轉投資原料藥廠台灣神隆也成立,專攻高階癌症用藥。

沒有大集團當後盾,口袋不夠深,中化合成沒資源練高深武功,則走特殊技藝,選擇合成和發酵合一的原料藥。

結合兩種技術的原料藥,只占常用原料藥三千種的十分之一,全球競爭對手約僅十家,以此次改良過的Rapamycin來說,有能力生產的廠商,全球不超過三家。

埋頭學發酵,墊高門檻 黃重信指出,一次要會兩種技術,拉高同業跨入的門檻,就必須投入中化合成以前毫不熟悉的發酵技術。

工 研院生醫所藥物分析研究部經理許振霖指出,比起中印原料藥廠專長在化學合成,結合化學和發酵製程的原料藥技術門檻高,至少要闖過四關,第一關:要先培養菌 種;第二關:提高其量產能力,就是餵菌吃東西,讓它產出能力增加;第三關,還要「純化」,能從培養液裡萃取出多少有效成分;第四關就是「合成」原料藥。

化學合成就像寫程式,調和一定比例化學原料得到產品,發酵要養菌,像是養動物,菌種如果營養不良或者產出降低,就會失敗。如果做化學合成比喻成數學能力,做發酵就類似保母,中化合成花了十年學習。

走進中化合成的廠房,上上下下塞滿巨大桶槽,會有給人走入釀酒廠的錯覺。

發酵基本原理不難,像是優酪乳就是發酵產品,和原料藥的發酵製程最大的差異在複雜度。

優酪乳發酵步驟少、時間短,只花兩天,直接發酵完裝瓶出貨,不需要純化,就算有外來菌種侵入也比較沒關係。

要 做發酵原料藥,以Rapamycin為例,菌種「嬌貴」,至少花兩禮拜養菌,把它養強壯,如果這之間,一不小心讓外來菌種侵入感染,整槽都要倒掉,業界形 容為「敗槽」,良率隨即降低;此外,還要歷經十到十二個步驟,包含攪拌機器葉片的角度,速度、溫度都會影響成功率。一開始中化合成的敗槽率高達三○%,十 桶有三桶失敗,現在則不到三%。

黃重信回憶,當初跟老師傅學習,他問:「發酵怎麼提高成功率?」老師傅回答:「慧根。」又問,「怎麼改裝發酵槽,提高產量?」對方回答:「經驗。」他笑說,「聽完後簡直快昏倒了。」

除了技術,還得想辦法避開專利藥廠設下的專利炸彈,正因重重障礙,別人想跨進來也不易。

熬技術,連續五年大賠 張祥漢回憶,「最困難的時期是民國八十六到九十一年,真的很難熬。」新產品沒著落,舊產品又跌價,他算過,一年至少賠七千萬到一億,連賠五年,賠掉一個資本額。

走過十三年轉型路,面對未來,中化合成並非沒有風險,一款藥品成功,不代表可長可久。

原料藥從研發投入到上市,至少要花七到十年,其中最大風險就是競爭對手的速度。張祥漢說,「這個產業是時間戰,賺多少錢取決你產品多早上市。」

搶時間,越早上市賺越多 許振霖同意,一種原料藥,市場前三名才有利潤,全球原料藥,一半市占被專利藥廠囊括,另一半外包,第一家推出者可獲得三成市占,第二家只有一成,剩下一成由第三名以後者分。

例如中化合成去年推出MMF(肌肉鬆弛劑),花七年研發,只享一年高獲利,今年遇到七家競爭者,價格應聲下滑,只能以量補價。

台灣工銀生技創投協理羅敏菁指出,看原料藥廠,得看是否有短、中、長期產品計畫表。她觀察,中化合成藥品研發已經看到五年後,選的品項都具價高競爭者少特質,未來考驗就是能否按照進度,快速將藥品推出,搶得先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57

十年磨一劍-數碼香港(8007)

在多年前已談過同系冠軍科技(92)及看通科技(1059)的騙錢財技,在此不贅,有興趣者可自行在zkiz.com搜尋文章。現在趁今日爆升的機會,談談剩餘的一隻

這公司為冠軍科技的一部分,的經營早在1995年登記網址已開始,並在1997年開始有專人負責業務,1998年底正式成立,主要經營網上付費服務,但10年後的現在,我也不知他們是否有這種產品。

但在成立的半年間只有180萬,虧損170萬,即做1蚊,蝕0.95元,1999年6月,資產淨值為負440萬,其中600萬是母公司墊款。

2000年4月,該股趁科網熱潮,從冠軍科技上了市,以1.2元發行2,500萬股上市淨集資2,400萬,以股本1.5億股計算,市值1.8億元,以一間只有約一年經營經驗,並有負資產值的公司,有這樣的市值,可以想到當年的瘋狂。

為符合上市股東數目規定,冠軍科技分派750萬股股票,每5萬股冠軍科技送63股數碼香港,所以現時可能見到大量63股、126股的碎股,都是因為這樣,亦使這股的完整手數流通量較表面計算的少。

上市後,只有因上市後一天股價大幅波動,導致證監會調查股份流通量,發覺只有62名股東持有多於一手的股票,佔配售股數的97%,並在同年冠軍取回全部墊款外,公司基本上現金均無重大變動。

這股在2004年、2007年、2009年均有變動,但當時都表示沒有任何價格敏感的資料。但是到了上市十年多的今天,公司首次發表一項有資料的敏感資訊

「本公司現正與獨立第三者考慮數個與其日常業務有關的項目,包括付款平台及生物科技之投資項目(該等獨立第三者與本公司及任何其附屬公司之任何董事、行政總裁或主要股東或彼等各自之聯繫人士無關連)。商談現於初步階段,並無達成任何協議。進一步公佈會在適當時作出。」

這消息導致今日股價一度上升至3.2元,市值達4.8億,收市回跌一點至2.89元,市值達4.345億元,但相較該公司估計2010年6月資產值1,364.6萬,減7至9月間虧損50.4萬計,估計9月資產值約1,314.2萬元計算,可估計殼價現時達4.23億元,較現時創業板殼價約2億高1倍。

至2010年1月12日的CCASS資料, 該公司89.68%是由非CCASS系統加不披露名稱的投資者持有,流通量僅16,259,244股,最特別的是有98.95%股權由非CCASS持股人 加上10大證券行持有,並有大量的非整齊一手的股票,可以見到流通量之少,以今日的交投415.2萬股計算,今天市場上的25%流通的股票都曾經買賣過,如果股友有興趣的,可繼續跟進這股CCASS的變化。

根據此前的研究,之前該系的收購多是抹去空氣盈利之用,今次應不會例外,況且殼價 已超過4億,如果要吸引眼球,至少有5億以上的收購才可,但是這些收購多為一次性利好消息,況且他們應該沒有這麼大的能力拿到這樣的項目,就算拿到,應該 溢價不會低,未來都會虧損嚴重,相信在此炒作後,應該都是對小股東不利的,況且交易也未必成功,這例子也有很多,在消息過後股價自然都要向下,故此此股都 是應該不理較好。

延伸閱讀:

當年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00405/00000MC20011206112852A.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4

十年磨一劍 從虧損到營收百億 網家 二十四小時保證到貨的祕訣

2011-10-24  TWM




《明日報》跌過一跤之後,詹宏志 更清楚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步調,這十年來,網家把其他業者都辦不到的「二十四小時貨送到府」辦到了。

接下來,搶奪龐大的團購市場,網家也不會 缺席。

撰文‧賴筱凡

台北市敦化南路上一棟大樓裡,當每個人都在享用午餐時,網路家庭營運長謝振豊邊扒著手上太 太準備的便當,邊盯著電腦螢幕跳動的數字。你一定很難想像,一頓飯的時間裡,湧進來的購物訂單有多少筆?

當人們一手拿著智慧型手機、一手拿 著平板電腦,面前還有一台筆電或桌上型電腦時,電子商務的市場就建立在你我的指尖。一頓飯的時間裡,三五同事號召團購美食,朋友掛在嘴邊想要很久的單眼相 機,網購殺出破盤價,輕敲一下鍵盤,食指再點兩下,網家的一筆新訂單又進門了。

十年前,台灣使用網路的人口數是六二六萬人;十年後,這個數 字飛速放大了一.五倍,現在台灣使用網路的人口數是一六一五萬人。就在台灣七成人口都上網之際,電子商務市場也跟著起飛,光是今年,規模就達三二五六億 元,明年更上看四千億元。

答案已經不言而喻。

拆解物流過程、庫存風險

貨車永遠在裝貨與準備 裝滿就開走時序拉到今年農曆新年的除夕夜,多數人陸續返家準備吃團圓飯,網家位於新北市五股的倉庫卻仍忙碌不已。為了承諾客戶的二十四小時到貨,網家倉庫 裡忙翻天,更別說是在這個台灣人掏錢不手軟的節慶。打從網家提供二十四小時服務開始,有好些年,謝振豊與網家董事長詹宏志的年夜飯,都是在物流倉庫裡與員 工一起度過。

即使到了今日,全世界電子商務的業者,敢對消費者保證貨物能在二十四小時到貨的,寥寥無幾,網家卻做到了。「原因無他,就是當 別人都說做不到,我們卻能辦到,這就是網家的價值。」謝振豊,一位曾手握千億元訂單的宏碁歐洲業務大將,卻選在詹宏志職涯最低潮的時候,放下所有光環,跟 著詹宏志重新打拚。

網家的二十四小時到貨,就是他的代表作。

撥弄著手機上的觸控螢幕,謝振豊每分每秒都監控著每一筆訂單、每 一樣商品進出倉庫的情形。二十四小時到貨服務推出五年來,他養成習慣,每天等到凌晨零時看完最後一筆訂單進來後,才上床休息。五年如一日,幾乎沒有間斷 過。

「當其他網購業者無法告訴消費者貨物何時會到,PChome卻可以,這就是消費者選擇在PChome購物的價值。」謝振豊舉了個例子, 當消費者想買一台筆電,可以到3C賣場,也可網購,消費者卻選擇在PChome下單,「要嘛價格便宜,再來就是最短時間能拿到。」於是,如何讓消費者在二 十四小時拿到貨,成了謝振豊的首要功課。他開始拆解每個要素,從物流過程、送貨路線、庫存風險承擔、盤點掌控,謝振豊把所有可能阻礙二十四小時到貨的十個 障礙,全數條列出來,他必須逐一擊破它們。

他寫下的第一個障礙,就是所有物流業者都認為,二十四小時內將貨物送達是不可能的。「以前做網 購,訂單進來後,一天只揀一次貨,理由很簡單,因為貨車一天只來一次;可是,為什麼貨車一天只能來一次?」謝振豊反問,只要量夠大,貨車當然能不斷地進來 運載。當時網家成長步入高原期,謝振豊有把握,當顧客滿意與再下單形成良性循環,物流就會加快,可重燃營收動能。現在網家倉庫外,永遠都有一輛正在裝貨的 貨車與一輛空車,裝滿就走。

賺管理財不賺上架費

把銷量衝高 就要求業者降價當網購業者都不自建倉庫,不願承擔庫存風險,詹宏志與謝振豊體內的挑戰因子又蠢蠢欲動。「一般網購業者都用轉單方式做生意,消費者訂單進來 再轉給供應商出貨,為什麼網家不能有自己的倉庫?」有倉庫就有庫存風險,網家若有五十萬種商品,就得背負五十萬種商品的庫存,所以網購業者認為自建倉庫不 可行。

「我大可將倉庫作為供應商寄放貨的地方,只要我願意開門,讓供應商隨時進貨、拿貨,庫存風險就是供應商的,不是網家。」謝振豊想得簡 單,但即使供應商願意把貨寄存網家倉庫,他很快地又遇到供應商盤點庫存的問題。

一般物流倉庫每遇盤點便須停止作業,網家若要二十四小時到 貨,就不能有半刻作業時間被耽擱。「所以,我要比供應商更清楚,倉庫架上的衛生紙還剩多少包,數位相機剩幾台,筆電剩幾台。」為了讓網家物流管理系統比供 應商好,謝振豊自己動手做架構,每一樣貨品的出貨量與庫存量,他都要瞭若指掌,只要他們能給供應商最精準的數據,供應商就不須一直來點貨。

因 此,二十四小時到貨賺的是管理財,而不是上架費。PChome產品上架免費,廠商用倉庫也免費,但銷量放大後,網家即要求降價,「只要我們能賣出最多銷 量,供應商自然會給我們最低的成本。」謝振豊很清楚,他只要致力於讓消費者滿意度達到最高,就能賺錢。

同樣地,當多數網購業者認為,要提供 消費者分期付款服務,是不可能的事。「每次只要多數人說不可能,我的眼睛就會為之一亮,因為機會又來了!」謝振豊興奮地說。

分期付款牽涉到 政府法規、金融業者,多半網購業者能不碰就不碰,但謝振豊偏向虎山行。他一家銀行、一家銀行登門拜訪,得到的答案一如預期,「他們都會告訴你,風控那關不 會過的啦!」謝振豊不意外,卻也不沮喪,只要有一家銀行願意試著研究,他就有機會。

果然,當他把國內所有銀行業者全數拜訪過一輪,多數連考 慮都沒有就回絕,唯獨一位中國信託的小主管願意將案子帶回去研究,甚至願意一試,讓網家成了台灣網購線上分期付款的首例。

「網家做事就是這 樣,詹先生也一樣,這十年網家追求的,就是希望能提供給消費者更多其他業者辦不到的,二十四小時到貨如此,未來我們在中國建倉庫,讓更多貨物都可『產地直 送』,也是如此,這就是我們的競爭力。」謝振豊說。

毅然投入團購廝殺戰場

龐大消費力量把網家推入這個市場場景 換到同棟建築的十二樓,詹宏志辦公室裡一片明亮落地窗,底下敦化南路車潮川流不息,最近他的功課是研究團購。專訪詹宏志的這天,正好網家新的團購網站來客 國際(LiKer)上線期滿一個月,短短三十天裡,他們已經改版了三次,看得出詹宏志對這個新事業群的期待。

當全世界都在風靡團購網站,團 購網站龍頭Groupon的成功更讓多數人看到團購的力量,可是詹宏志一點都不樂觀,「如果你觀察近半年團購網站的消息,會發現一面倒都是壞消息,不論是 虧損,或者團購品質出問題。」即使Groupon今年有機會在美國掛牌上市,募資七.五億美元,但虧損連連卻是不爭的事實,光是今年第二季虧損金額就達 一.○三億美元,自○八年創立以來,累計虧損逾五億美元。

然而,網家還是毅然地投入這個廝殺慘烈的戰場。詹宏志的聲音先是一沉,「我們看的 不是這個。」接下來,他就像是外界認識的詹宏志一般,趨勢大師登場了。「Groupon成立不過是這兩年的時間,兩年內卻能憑空創造出十億美元的營收。」 幾乎是全世界最快將營收衝上十億美元的公司。

「即使Groupon虧損的壞消息沒停過,團購網站的負面新聞也不少,可是都不影響消費者做團 購這件事,顯見團購市場已經有一股消費力道在支撐。」

重新定義團購

將電子商務從線上延伸進實體商店根據市調機構 Analysys統計,光是中國去年團購市場就達人民幣九.八億元,去年冒出的團購網站更超過一千六百家,反映團購市場的熱絡。儘管如此,Groupon 卻仍脫離不了虧損泥淖。

「很簡單,Groupon在犯我以前犯過的錯(指《明日報》)。」詹宏志有條不紊地解釋,Groupon最早在美國 發跡,但團購主要建立在消費者認為一起買價格更便宜,「就營業模式而言,並無技術門檻,所以別人要複製也很快。」這也是為什麼後來Groupon積極在世 界各地插旗,在中國找騰訊合資高朋網,在台灣購併地圖日記,「因為它必須在其他人還沒動作前,搶先卡位。」只是,在詹宏志看來,Groupon錯估了一件 事,那就是並非全世界的消費者都已熟識團購這項行為。結果,Groupon為了在世界各地打開知名度,大舉砸行銷費用做廣告,成了Groupon虧損的主 因。

「為什麼我們還是要做?不是團購有錢賺,我們就一定要做,更何況團購根本還沒人賺錢。重點是,我們看到團購市場的力量,實在太龐大,是 這股力量逼迫我們不能在團購市場缺席。」詹宏志將團購重新定義成O2O(Online to Offline),將電子商務市場從線上,延伸進實體商店,「這些餐廳、美食,是我們過去無法提供給消費者的服務,就像我們無法邀請餐廳來商店街開店,這 等於是一塊全新的市場。」在《明日報》跌過一跤之後,詹宏志更清楚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步調。對於網路,他始終相信能為人類生活帶來大變革;但對於新趨勢,他 並不急,才能用十年磨出網家這把台灣最大電子商務集團的寶劍。

網路家庭

董事長:詹宏志 總經理:李宏麟

成 立:1998年

上櫃:2005年

實收資本額:6.90億元主要業務:電子商務(市占第一)、網路電信(市占第 一)、入口網站(市占第二)拆解網家24小時到貨的9個流程

1.隨時接收訂單

2.打破揀貨限制

打 破傳統一次揀貨的限制,建立系統分區,以最快時間揀完貨。

3.掌握庫存零誤差

開放供應商寄放貨物,即使自建倉 庫,卻無須負擔庫存風險。

4.分單理貨

5.重新包裝

6.隨時出貨 零時差

7.出貨分區

8.物流車隨時待命

隨時都有物流貨車待命,顛覆以往每日只能 出貨一次的業界慣例。

9.準時到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6

賀鳴珩不靠富爸爸庇蔭 自力開創一片天 十八年磨一劍 台灣期貨教父稱霸傳奇

2012-01-16  TWM




專注做一件事有多難?有人寧捨家族光環,花了整整十八年時間,從無到有,由小而大,成為今日台灣的期貨教父,十八年磨一劍,只為建構一個健康的產業環境, 他是賀鳴珩。

撰文‧劉俞青

星期天早上十點多,新北市烏來山區的加九寮步道上,一個熟悉的身影在步道上疾步而上,定睛一看,正是寶來曼氏期貨董事長賀鳴珩。

賀鳴珩走這條步道已經有好幾年了,他喜歡這裡原因是,上、下山可以走不同的路,就如同他的「期貨人生」一樣,他自行開疆闢土,走出一條全新的路。

今年四月之後,元大證與寶來證正式合併,如果沒有意外,賀鳴珩將出任合併後、也是國內最大期貨公司董事長。但回首十八年的期貨生涯,就如同上山、下山走不 同的路一樣,賀鳴珩不僅開創新局,自己也幾乎成了台灣期貨業的代名詞。

同業提起賀鳴珩,佩服勝過較勁,「在地下期貨橫行的年代,老賀是在台灣《期交法》還沒有上路之前,就開始奉公守法進行交易的第一人。」一位金融業資歷超過 二十年的資深人士表示。

訂下規矩 讓所有程序透明化賀鳴珩的人生,幾乎就是台灣期貨發展史。十八年前,他與外商合資成立羅盛豐期貨,同時也引進了外商的電腦下單系統,當時的羅盛豐只是一家 小期貨商,和同期的大華期貨、泛亞期貨相比,羅盛豐的規模大概只有其三分之一而已。

但賀鳴珩深知,在市場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規模大小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規矩」。尤其在當時地下期貨橫行的那些陋習,例如下空單、捲款潛逃等違規情事頻 傳,但這些絕對不是產業發展的長久之計,更讓期貨市場一開始在台灣萌芽就留下壞印象。因此賀鳴珩從羅盛豐期貨開始做起,把許多舊規制度化、體制化,從下單 到回報都採電腦系統撮合,讓所有程序都更透明清楚。

有趣的是,一開始,羅盛豐期貨就在如今台北市復興北路上大同大樓上的小角落開張做生意,這棟大樓後來也是元大證券馬家的「起家厝」,元大證券就從這裡開 始,一路壯大,成為如今全台灣最大的證券商。而賀鳴珩也曾打趣,說四月合併之後,自己繞了一圈,「竟然又回到這棟大樓裡來。」「聰明、冷靜」是同業形容賀 鳴珩最鮮明的特質,他深知每一個不同的時期,需要的各種「養分加持」。

一開始,他懂得運用外國期貨商成熟的制度,來幫助自己站穩第一步,也樹立起與同業的差異。因此繼與外商合資成立羅盛豐期貨之後,二○○○年底他又進行一次 合併,這次的合作對象,是全球最大的期貨商集團瑞富集團,合併後瑞富雖然持股過半,但仍由賀鳴珩出任董事長。

促成元大、寶來合併 當上龍頭二○○○年之後,他轉而開始追求規模成長,因此合作對象改為與國內業者合併。他在○三年宣布以小併大,與寶來期貨合併,成為「寶來瑞富」期貨,後 來又與英國曼氏集團合作,成為「寶來曼氏」期貨;囿於期貨的專業與股權實力,他仍然繼續擔任合併後的董事長;然而此時,寶來曼氏早已脫胎換骨,躍為台灣前 二大的期貨商(與元大期貨互為一、二)。

聰明如他,知道一家企業有了專業與規模,下一步,就是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七年,他排除萬難,逐一排解櫃買中心的種種疑慮,終於將寶來曼氏成功推上櫃, 成為台灣第一家上櫃的期貨商,這一著好棋,不僅讓寶來曼氏成為台灣期貨業第一把交椅,也從此奠定自己在期貨業的教父地位。

那一年,賀鳴珩四十六歲,此時外界幾乎已經要忘記,他原是出身廣豐紡織集團的世家公子,他沒靠父蔭,胼手胝足自行開創出的天地,果實甜美。

如今,他再一次跳躍,促成元大與寶來兩大券商合併,他自己也憑藉實力,成為國內最大期貨商董事長,但他不談過去輝煌,永遠只談眼前腳下。打開資料,他暢談 旗下唯一一檔期信基金「寶富多元策略期信基金」,因為能夠多空布局,因此績效亮眼,而在國外,期信基金常是空頭市場下的熱賣商品。他逐一仔細介紹商品性 質,對其中所布局的每一種商品市場的走勢看法,事必躬親的專注態度,也許就是今日成績的最佳答案。

賀鳴珩對台灣期貨業一路成長的貢獻無須多述,而他清晰冷靜的腦袋,一步一腳印,十八年磨一劍的專注與執著,或許正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質。

兩岸期貨系統 溝通無障礙台灣金融業有哪一套系統可以和中國金融業完全銜接?答案是,只有期貨。

事實上,日前才有台灣的期貨業者和中國業者連手,共同舉辦兩岸期貨的實戰交易,中國的期貨商把台灣期貨這一套系統直接搬過去,兩邊溝通完全無障礙。

但期貨業行,可不代表所有金融業都可照辦。根據台灣期貨業者私下透露,雖然同樣名為「即時下單系統」,但股票與期貨的「實質撮合能力」卻差很多。台灣券商 的現貨股票撮合時間,雖然也號稱即時,但實際上每一筆撮合,從下單、撮合、風控到回報,卻要長達十幾秒鐘,業者打趣說,「這系統大概和阿里山的小火車一樣 古老」,而期貨卻是名副其實的「即時撮合」,只要百分之一秒。

也因此,在還沒有開放期貨赴對岸參股投資之前,業者說,如果可以開放「台灣期貨商轉投資的資訊公司」赴對岸投資,倒也是另一種拐彎賺錢的方式。只是問題卡 在,台灣金管會還沒有開放期貨商可以轉投資資訊公司,也讓這條「金流」目前還未能正式開通。

賀鳴珩

出生:1961年

現職:寶來曼氏期貨董事長

經歷:羅盛豐期貨總經理

瑞富羅盛豐期貨董事長

寶來瑞富期貨董事長

期貨交易所董事

學歷:政大銀行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MB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5

Pinterest發家史:沉浮四年磨一劍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03/226540.html

全文概要如下:

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小型初創公司是照片收集站點Pinterest,它已經受到數百萬美國婦女的喜愛。

它到底有多炙手可熱呢?當Facebook在4月9日以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後,科技博客AllThingsD記者彼得•卡夫卡(PeterKafka)發微博稱,那麼Pinterest現在值多少呢?50億美元?100億美元?他的同事卡拉•斯威舍(KaraSwisher)回應道,好大的數字。外界也有聲音稱Pinterest將會成為下一個Facebook。

它的成功似乎來得太突然了。如果你觀察過谷歌趨勢就會發現,搜索關鍵詞「Pinterest」直到2011年中才真正出現,之後就出現井噴。但Pinterest不是成立於2011年,或2010年,或2009年。Pinterest開始於四年前,正好是經濟衰退開始的年份2008年。

當時網站有另一個名字,首席執行官也和現在不同。它有四個聯合創始人。其中兩個已經不在公司。第三個「聯合創始人」去年才加盟。

事實上與一位Pinterest投資者私交甚好的人士表示,Pinterest是四年磨一劍,一夜成名。下面就是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購物應用Tote慘遭失敗

2008年8月,保羅•賽拉(PaulSciarra)辭去了在紐約風險投資公司RadiusCapital的工作。在美國西岸,他的大學同學本•希伯爾曼(BenSilbermann)也辭去了谷歌的工作。隨後他們一起創辦了一家名為ColdBrewLabs(低溫沖泡實驗室)的公司。這家公司還有第三個聯合創始人,但他當時還是個學生。公司成立兩個星期後他就離開公司、重返校園。

希伯爾曼是身材瘦小、舉止安靜、皮膚黝黑,一頭短短的黑髮。他非常的瘦,有藝術家的風範。一位他的投資人表示,希伯爾曼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說話柔聲細氣,但只要你側身認真聽他講話,就會發現他是個很有想法的人。

塞拉從身材和個性上都更高大。只要他願意,完全可以打扮地像個華爾街的資本家,但他不想,而是更喜歡加州的打扮:T恤、運動鞋加牛仔褲。塞拉還是一個非常具有活力的人。

由於具有風投的背景,塞拉擔任了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的工作就是為公司融資。此外,他在加利福尼亞的住所雖然狹小,卻成為了公司的第一間辦公室。一位ColdBrewLabs的早期僱員表示,那間房子就的地板很髒。根本沒有地方坐,很黑、很髒,真的是個很糟糕的地方。

希伯爾曼在谷歌的工作是利用數據改善公司的產品。在ColdBrewLabs,他從一開始就負責產品規劃。他規劃的首款產品是iPhone應用Tote。這款應用從在線產品目錄中抽取數據,為購物者創建移動的元目錄。用戶可以從零售商中找到特定的產品,按照地點排序。

Tote足夠漂亮,創意也足夠有趣,因此ColdBrewLabs在2009年就獲得了紐約機構投資者FirstMarkCapital的投資。但發佈幾個月後的事實證明,顯然Tote遭遇失敗。一位早期員工就稱,這款應用徹底失敗了。

它存在的大問題有兩個。一是當時還沒有人使用移動應用來購物,它的理念太先進了。二是蘋果的AppStore當時還沒有為在平台內建立企業做好準備,而且它的審核動作太慢。ColdBrewLabs將應用提交至商店後,一直苦等到下一個版本都更新完畢了才會收到蘋果的反饋。據悉,當時蘋果負責應用審核的人只有2到3個。

不過,還是有人在使用這款應用,大多數人都是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在使用它:他們發送特定產品的圖像給自己,然後將它們加以收集。

在2009年關注到這些用戶的行為後,希伯爾曼和一個小型技術團隊開始圍繞這種行為打造新產品。它是基於網絡的,更為成熟的一個平台。一位早期僱員表示,從移動應用Tote轉型到基於網絡的產品是一次逐步更新,而不是靈光一現。

開發團隊打造了一款產品,允許用戶將圖片集中到一起。希伯爾曼確保這個圖片收集的產品不僅僅是用於購物。一位早期僱員表示,希伯爾曼希望這款產品的目的模糊,因此任何人可以用它做任何事。他是從Twitter那裡學到了這個經驗。

2009年秋末,新產品接近完成。希伯爾曼已經說服公司董事,新產品是公司的未來。一位董事會成員透露,這不是一個戲劇性的選擇,而是基於已經學到的經驗,重新對產品進行規劃。在感恩節晚餐中,希伯爾曼的女友為這款產品想到了名字:Pinterest。

棄醫從商的希伯爾曼

Pinterest有許多聯合創始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四個,經歷過兩任首席執行官。但要說誰是Pinterest的扎克伯格或喬布斯,那就是希伯爾曼。

知情人士透露,ColdBrewLabs首任執行官是塞拉而不是希伯爾曼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公司簽約獲取第一筆投資的時候,只有塞拉在紐約。但公司的投資者從一開始都將希伯爾曼視為公司產品的規劃者,是公司業務的領導人。

一位Pinterest投資者表示,對於工作,希伯爾曼舉止得體。他與其他人交流的方式會讓人想起谷歌的佩奇和Facebook的扎克伯格。

「希伯爾曼穩重、溫良恭謹,幾乎像個書呆子,有點社交障礙。」

「他就像機器內部的齒輪,高速運轉,外面卻看不到。」

「跟他說話的時候,他不會給你很多口頭上的滿足,但是他會聽取所有意見。當你和他交談的時候,他不會說這很有趣。他只會點點頭,然後轉移到下一個話題。但你下一次和他交談的時候,他會提起上次說過的事。」

希伯爾曼出生在德梅因一個醫生世家。他的父親、母親、姐姐、爺爺和奶奶都是醫生。他認為自己也會成為一位醫生。

作為一個孩子,希伯爾曼崇拜迪斯尼和喬布斯那樣的企業家。但他並沒有將自己和他們等同起來。今年年初,希伯爾曼在鹽湖城的一場主題演講中表示,我崇拜他們就像是崇拜邁克爾•喬丹一樣。

隨後希伯爾曼上了哈佛,開始讀醫學預科。到了大學三年級,他決定從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他進入華盛頓特區的CorporateExecutiveBoard當了一名顧問,做了大量的電子表格。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公司的IT部門,一切皆從此開端。希伯爾曼也開始閱讀科技博客Techcrunch。他在鹽湖城的主題演講表示:「我感覺這是我所在時代的故事,我待在了一個錯誤的地方。講述喬布斯和蓋茨故事的電影《硅谷海盜》激起了他去西部的衝動。其中的一句台詞使他感觸良多:「加州可能正在進行一場變革。」

因此他去了加州。但希伯爾曼沒有馬上創辦ColdBrewLabs。首先他去了谷歌工作。在谷歌,他參加了著名的硅谷初創公司孵化器Y-Combinator的課程。Y-Combinator資助的初創公司包括Airbnb、Instagram和DropBox等。

希伯爾曼稱他的谷歌歲月令人沮喪,因為谷歌不讓他開發產品。對此他抱怨很多。最終他的女朋友,就是想出Pinterest這個名字的那個,對他說:「別在抱怨,放手去做吧。」因此2008年,他真的放手去做了。隨後Tote出爐,然後是Pinterest。

Pinterest騰飛

當ColdBrewLabs決定在2009年末撤下Tote,發佈Pinterest時,公司並不指望這個網站能在兩年內成為網絡15大網站之一。

「公司沒有這麼宏大的目標。」

這是好事,因為2009年末2010年初,當希伯爾曼和塞拉向他們的親朋好友展示Pinterest的時候,他們的反應是:「啊?」希伯爾曼說:「沒人理解。」2010的頭幾個月,Pinterest也沒有多少用戶。

更多的人開始每天使用Pinterest,但當Techcrunch在紐約舉辦Disrupt大會期間,它的接受率依然非常有限。Pinterest團隊發現他們位於一個展位內,與主舞台上的初創公司根本無法競爭。

在隨後的陣亡將士紀念日,希伯爾曼和他的團隊獲得強烈信號,他們的產品引起了別人的共鳴。IACM&A前老闆沙娜•菲舍爾(ShanaFisher)主動致電,稱喜歡他們的產品,如果可以的話她想投資。

這樣,已經改名為Pinterest的公司完成了自己的第二輪融資。重要的是,在線票務公司Eventbrite首席執行官凱文•哈茲(KevinHartz)作為天使投資人也參與了本輪投資。哈茲是一名PayPal的老兵,他的介入讓硅谷最有權勢的投資者網絡瞭解Pinterest。

到了2010年末,Pinterest的發展非常健康,平均每個月的增長率是50%。

「聯合創始人」夏普加入公司

即使到現在,Pinterest也只有30名僱員。因此也可以很容易說出哪名僱員對公司的成功做出貢獻:答案就是所有人。但2011年初,希伯爾曼做出了一項很關鍵的人事僱傭:他從Facebook那裡挖來了埃文•夏普(EvanSharp)。

為了能讓夏普放棄業內最有價值的公司的「金飯碗」,希伯爾曼、塞拉和Pinterest董事會一致同意給予他聯合創始人的頭銜,哪怕他是在公司成立了三年後才加盟。一些內部人士暗示,夏普在Facebook期間就已經為Pinterest工作。

指數曲線

2011年是Pinterest騰飛的一年。就在放棄Tote和iPhoneAppStore兩年後,今年3月初Pinterest發佈了iPhone應用。

一位投資者表示,可以看到這裡有被壓抑的需求。

「就在應用發佈24小時後,大家都去讀iTunes中的評論,用戶們真的很喜歡這款應用。」

5月,BessemerVenturePartners以4000萬美元的估值,向Pinterest投資1000萬美元。包括藍籌股投資者羅恩•康威的公司SVAngel也加入了本輪投資。整個夏天,Pinterest的用戶數量還在不斷增長。一位投資者表示,網站的增長曲線就好像是人為畫出來的那麼完美。

也是在那年夏天,在Paypal時就相互認識的Pinterest天使投資人哈茲和Yelp首席執行官傑裡米•斯多普爾曼(JeremyStoppelman)策劃了一個方案,為的是吸引硅谷頂級的風投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AndreessenHorowitz)參與對Pinterest的投資。

哈茲同安德森•霍洛維茨合夥人,曾經擔任過OpenTable首席執行官的傑夫•喬丹(JeffJordan)同在一個董事會。因此當年夏天的一次季度會議上,他建議喬丹關注下Pinterest。幾小時後喬丹收到了斯多普爾曼的電子郵件,也是叫他關注Pinterest。

這個計劃一直進展順利,直到遇上了一個障礙。和現在一樣,Pinterest在去年夏天也是只能邀請註冊。所以當喬丹決定聽取意見關注下Pinterest時,他做不到。因此硅谷最強大風投公司的合夥人也必須像普通用戶那樣,等待進入網站。最終喬丹還是進入了網站,他被吸引住了,決定聯繫希伯爾曼和塞拉。

一位早期投資者稱,整個過程的時間非常短暫,就發生在2011年的8月。在秋天來臨之際,安德森•霍洛維茨向Pinterest投資2700萬美元,對它的估值也達到了驚人的2億美元。

突然,Pinterest成為自Facebook以後,業內的最大事件。

塞拉離開Pinterest

到2012年3月底情況開始明了,Pinterest第一任首席執行官,希伯爾曼真正的聯合創始人塞拉將不再留在公司。根據許多內部人士的說法,此次分手是非常友好的。一位投資者透露,不管塞拉做什麼,都是遂自己的心意。他獲得了許多股東權利。

那麼為什麼他要離開Pinterest?

似乎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對於Pinterest投資者來說非常明確。塞拉也要去開創自己的事業。

第二個原因則很難確定。一些人士表示,就在Pinterest的估值上升到2億美元之後,塞拉的健康出現了問題。但具體是什麼情況目前還不得而知。塞拉本人也沒有做出回應。

Pinterest的下步打算

Pinterest投資人透露,對於怎麼讓Pinterest盈利,希伯爾曼已經有了一些想法,一些可能和購物有關,但在用戶群再擴大之前,他沒有興趣去嘗試這些想法。相同的消息來源再三保證,希伯爾曼的計劃不是要成為下一個凱文•希斯特羅姆(KevinSystrom),他剛剛以10億美元的價格將自己的初創公司Instagram賣給Facebook。

他們應該沒有說謊,因為希伯爾曼現在就可以把Pinterest賣給谷歌。因為Pinterest起源於購物網站,亞馬遜可能也有興趣對其收購。關鍵是Pinterest會被誰收購。

早在2010年,就有投資者慫恿一家紐約的雜誌出版公司邀請希伯爾曼和塞拉見面。投資者希望將Pinterest出售,但這家雜誌出版公司不想參加這種會議。他們的企業發展部門沒有看到Pinterest的潛力。自那時起,Pinterest的估值增加了20倍。這也不能怪他們。Pinterest一夜成名,沒人可以預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78

大眾點評網CEO張濤:低調十年磨一劍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22/yONDE5XzU4OTgyOA.html

見到大眾點評網創始人、CEO張濤,直覺便告訴你,一家互聯網公司應該為擁有這樣一位務實、低調的創業者感到慶幸。無須提問,也可以感知大眾點評緣何會生存下來的原因。

12月19日,星期三,張濤一路從上海飛到北京,為的是去領取《環球企業家》頒發的首屆「創新領袖」獎。低調、務實的他在3分鐘的獲獎感言中,真誠地向外界傳遞了一個信息:過去兩年,大眾點評網借由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贏來了新的發展機會。未來兩年,大眾點評將提高移動互聯網上的用戶體驗,並專注於吃喝玩樂等的本地生活服務。

那些讓人欣喜的用戶數據讓它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領跑者。目前,大眾點評月綜合瀏覽量(網站及移動客戶端)超過12億,其中移動客戶端的瀏覽量已經超過總體瀏覽量的60%,移動客戶端的獨立用戶數超過4500萬。

面對這樣暴漲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張濤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沉穩而自信地笑道:「未來,我們的用戶數將遠超這一數字。我也希望能夠給全國14億用戶帶來更好的本地生活服務。」

愛美食成創業靈感

做點評一定要選擇那種競爭激烈、信息豐富、用戶需要經常做出選擇的領域

從履歷上看,張濤與其他互聯網創業者並無二致。20世紀90年代初,大學畢業之後出國留學,在沃頓商學院獲得MBA學位。2003年,受到國內互聯網創業浪潮的鼓舞,回國創立了大眾點評網。

創辦大眾點評,源於一種偶然的靈感。2003年,他從一家美國IT諮詢公司的ERP部門辭職後,回到上海。喜歡美食的他自然開始在上海尋覓美食。但很快,發現自己知道的美食場所有限,而對於沒有吃過的地方,味道美味與否,仍然有試錯的風險與成本。於是,他靈機一動,如果將餐館的評價信息都集合在一起,一定是一件很有機會的事。

在創立大眾點評之前,張濤有過一次非正式創業。大學時,他和幾個朋友創立了一個幫助大學生找兼職的公司。當時,大量外企進駐中國,正是大量用人之時,而當時,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兩軌制,外企在中國還無法直接招聘大學生。於是,張濤就給雙方建立了一個橋樑,打通兩邊的需求。

「當時,學校裡面還有一個給大學生介紹家教的企業,我們就叉開了定位。創業的幾個人每個人都賺了幾萬塊錢。」這是一次成功的經驗,讓張濤對自己的嗅覺充滿信心。

現在回想起來,創辦大眾點評則更多出於直覺。張濤憑藉直覺認為「做點評一定要選擇那種競爭激烈、信息豐富、用戶需要經常做出選擇的領域。」這一直覺令大眾點評網能夠活下來。「如果,我們當時選擇做房地產的點評,或者按摩院的點評,那麼可能早就死掉了。」

於是,一些小的嘗試便開始了。2003年10月,張濤試著把最初積累的餐館點評信息先出了一本書,反響還不錯。在網站上,也確實有一批核心用戶整個粘在社區當中,撰寫優質的點評內容。這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感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緊接著,他順勢將這種模式複製到北京、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到了2004年底,大眾點評就覆蓋了20多個主要城市。到了這時,在「流量就是一切」的宗旨下,中國的互聯網

便開始尋找盈利模式。

但是,2004年,互聯網大肆吹捧流量變現的時候,大眾點評相對較小的流量無法獲得風投的青睞。彼時的張濤有些焦慮。那時,幾個創始人創業時的啟動資金所剩無幾,眼看著就要「彈盡糧絕」。

在一次偶然與商戶的接觸當中,張濤探索到了大眾點評網最初的商業模式。「當時,我們跟商戶接觸,發現很多商戶都有自己的打折卡,我們就想能不能有一個統一的會員卡。」張濤回憶說,這個會員卡可以積分、可以打折。

雖然這個會員卡在市場的檢驗下,並不是一個很成功的產品。但是在2005年,大眾點評憑藉著這個會員卡獲得了紅杉資本領投的100萬美元,這是大眾點評的第一輪融資,讓其能夠繼續活著。

在商業模式的探索上,大眾點評也不是一蹴而就。從會員卡的嘗試失敗,到優惠券的試水成功。緊接著,憑藉得天獨厚的資源,挺入團購行業。到現在,公司的盈利模式還在不斷的摸索中。

「團購是按照銷售的多少來分成,商戶的優惠券走廣告模式。」張濤介紹說,目前,大眾點評採取這兩種方式來獲得營收。目前,國內團購網站業務的毛利和國外的團購網站比起來相對較低正在接近10%,雖然現在整體還處於微虧的狀態,但張濤表示,未來,可以通過精細化運營逐步提高團購業務的毛利率來減少虧損。

低調的十年磨一劍

勢就在於在趨勢之下,不要犯大的錯誤;再就是選擇大的行業,然後就是想辦法活下來

在互聯網領域,對那些創業者來說,十年時間足以實踐自己的創業夢,也足以讓一家公司從默默無聞到上市後「一舉成名天下知」。

互聯網從來不缺乏火箭般創富神話。百度於2000年創立,2005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新浪於1998年底創立,2000年就在納斯達克上市。騰訊1999年創立,於2004年在香港掛牌上市。

大眾點評成立於2003年4月,即將迎來自己的十週年,卻始終還是一家低頭幹活的公司。當然,正是這樣精細化的運營,讓大眾點評在UGC(用戶生產內容)上有了很深的積澱。這也是公司獲得領先優勢的利基,同時築高了O2O准入門檻。

在內容上,截止到2012年第三季度,大眾點評網月活躍用戶數超填寫5400萬,點評數量超過2200萬條。收錄的商戶數量近180萬家。覆蓋全國2300多個城市。這樣的海量數據讓大眾點評將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後。

在外界看來,這家網站在一個垂直的細分領域大獲成功,其中有很多的運氣成分。

而任何看似一帆風順的成功,背後都藏著很多不易的故事。十年磨一劍的成績,凝聚了張濤的小心翼翼,以及多年的堅持、忍耐。

「創業需要順勢而為,並把握用戶需求。」回首過去近十年的時間,張濤總結道,勢就在於在趨勢之下,不要犯大的錯誤;再就是選擇大的行業,然後就是想辦法活下來。

大眾點評是張濤的第一次正式創業。他坦言,近十年,很多時候都是如履薄冰,因為「你不知道明天醒來公司能不能活下來」。一開始的創業,他是跟著感覺走,當公司逐步進入正軌時,他開始琢磨起了管理的問題。

張濤的作息比較規律,每天早上9點~10點鐘到公司,一直工作到晚上7點~8點。平常也很少參加外界的活動。這與他的低調、沉穩的做事風格有關。

閱讀的時候是張濤的思考時間。經常的深夜或凌晨,他一個人靜靜地看書。從管理到經濟,從互聯網產品到心理學,張濤無不廣泛涉獵。在廣袤的書籍當中,張濤最喜歡的還是心理類。「做任何事情,到最終都是對人的本性的深刻理解。」多年的創業經驗告訴他,好的產品體驗是從把握用戶的需求開始,對公司的管理也是出於對人性的瞭解,對人的理解更是如此。

雖然,行業內喜歡將大眾點評比作中國的Yelp、Groupon加Foursquare,但是張濤卻並不熱衷談論這些概念,將大眾點評包裝得「看上去很美」。在他看來,大眾點評給商戶提供的價值在於帶客流,給用戶帶去的價值是那些有觀點、有功用的評價信息。

正是這樣明確、條分縷析的定位,讓大眾點評在互聯網「概念一浪接一浪」、「創新一波接一波」的環境,始終「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有些O2O行業的分析人士認為,在2010年,整個團購行業開始很火的時候,大眾點評不應該「跟風」進入團購行業,而是應該把握時機把酒店與某些旅遊景點的點評做起來。如若如此,就會擁有更大的機會。

對此,張濤覺得,「酒店本身並不是本地應用」,與大眾點評定位於「本地生活服務」並不完全相匹配。

「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精力與人力去做太多。」在整個O2O領域,雖然張濤看到了很多機會,但是他知道,好企業都需要專注,企業的死亡往往不是因為「沒有機會,而是想抓住太多的機會」。

移動互聯網更是長跑

做企業的最快目標不是為了盈利,最終的目標也不是為了上市。未來更需要精細化運營

如果不是為了擴大市場規模,那麼大眾點評早就可以實現盈利。如果不是為了迎接移動互聯網的浪潮,那麼近兩年,也有機會上市。

但是,2010年,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後,張濤即刻決定加大對移動互聯網的投入,「快速加入」。他覺得,做企業的最快目標不是為了盈利,最終的目標也不是為了上市。

從PC端切入移動互聯網,對張濤來說也需要做出微創新,並改變原先做產品的一些思維。張濤舉例道,在iPad的客戶端上,用戶可以用手指劃出一個圓圈,來圈定某個區域的美食。比如,用戶對上海淮海路沿線的美食有需求,那麼只需要手指輕輕地劃一個圓圈,那麼就可以把這些美食劃出來。

這些看上去很小的創新,也是一件耗時耗力的工作。「做成一件事情需要耐心。」張濤坦言,正是一個個這些微小的創新積累,才會有大的質的飛躍。

在張濤的眼裡,沒有10-20年,很難脫穎而出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比如蘇寧、國美、京東等,都是經過了10年以上的歷練才生存下來。當然,互聯網有一些不同,在過去的10多年,「唯快不破,快魚吃慢魚」成為互聯網的制勝法則。但是,在移動互聯網上,「這種耐心開始變得關鍵」。

之前,諸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PC互聯網公司巨頭,都是借助互聯網的技術手段,通過強大的用戶基數,以病毒式營銷來迅速做大。微信、Dropbox、Twitter等工具型應用即為如此。

但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更加深入生活,僅僅借助互聯網這個單一的手段並不能成為一個有潛力的市場。如果想要成為一個有潛力的市場,那麼更多地需要打通與傳統行業的橋樑。而O2O正是實現的方式。

在張濤看來,互聯網行業的創新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一是解決人與信息的關係,如百度;二是解決人與人的關係,如QQ、SNS等;三是解決人與商品的關係,比如電商;四是解決人與服務的關係。大眾點評就在第四個領域裡創新。

在前三個領域,巨頭林立,寡頭遍佈。現在留給新的創業者在移動互聯網中的機會越來越少,如果要做,那麼就要做一個巨頭不關注的領域,或者巨頭企業基因當中沒有的東西。

「我們與互聯網巨頭更多的是一種競合關係。」在採訪時,張濤提到,雖然現在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都開始切入O2O等領域,但術業有專攻,雙方在很多地方將會是一種合作關係。

當問及,目前,哪些細分行業擁有哪些機會,張濤笑道,「在O2O領域,那些擁有髒活、累活等垂直O2O領域都有機會。」張濤覺得,旅遊、教育、健康醫療等領域都有機會。

在張濤的計劃中,未來兩年,大眾點評將是精細化運營的階段。「我們會增加研發、技術工程師,但對於後台運營人員,我不會增加多少,只是精細化運營。」這意味著,一直虧損的團購業務將會扭虧為盈。

而在行業上,圍繞「吃喝玩樂」主題,大眾點評在餐飲、娛樂、SPA、麗人、美容、美發、足療等都有所涉及。

「企業最終的利潤是毛利乘以消費頻率,其實在吃喝玩樂的每個細分行業,規模都是不小的。」張濤說,作為一個行業,餐飲的體量仍然很大。這一業務是大眾點評的重點。未來,「上海的文化演出也會放在裡面,結婚、親子等領域也是如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79

深耕企業購併 獲頒卓越成就獎 黃日燦 二十年磨成購併業界王牌

2013-11-04  TWM
 

撰文‧周岐原

有多少人能夠在同一工作崗位堅持超過二十年,把原本自己獨當一面的職務,逐步拓展經營版圖,放大到台北、香港、上海、北京四座大城市?

這種高手為數不多,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合夥律師黃日燦,是其中一位。

一九九○年,黃日燦成為眾達全球唯一一位華人身分的合夥人,而當時眾達在台灣其實也就只有黃日燦一位律師;發展至今,公司旗下在兩岸三地服務的律師已有兩百位;深耕企業購併業務的黃日燦,今年也得到台灣併購金鑫獎的「卓越成就獎」殊榮。

對於個別企業來說,每一樁購併案都是天大的事,黃日燦專注購併領域二十餘年,就像是在大風大浪中見證了台灣產業的變遷與發展歷程。而黃日燦自己的出身背景,其實也是有風浪、有波折。

奇摩與美國雅虎購併

堪稱代表作

在幼稚園畢業以前,黃日燦的家境可稱富裕,父親在台北大稻埕一帶開業經商,累積了不少財富,但隨後因為替人作保不慎而背負龐大債務;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黃日燦已經跟著家人「既要躲警察,又要避債主」,過著四處租房躲債的奔波生活。

初中時代,爭氣的黃日燦開始與「第一名」結緣,即使必須打工賺錢自付學費,仍然一路考上建中、台大,大學畢業後也順利考取律師執照,而後出國深造,從一位遭逢變故的窮學生,變身為哈佛大學的法學博士。

四分之一個世紀前,購併在台灣仍是十分罕見的新鮮名詞,企業拚成長,靠的是每年賺錢,隔年投入更多資本、擴大規模;把其他公司買下來,是多數老闆想都沒想過的選項。

「那個時候,寫好每個memo(意見備註),還要用傳真發給客戶,不像現在,」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陳泰明回憶:「連DD(實地查核)這件事,現在大家耳熟能詳,但在初期執業年代,光這兩個英文字母,你去查字典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在這種草創環境中,黃日燦選擇從購併案最密集的美國華爾街,回到台灣當「開荒牛」。

八○年代,黃日燦在紐約的法律事務所工作,這段期間他頻繁參與許多不同的購併交易案件,藉由他引進,購併談判的各種步驟與技巧被一一介紹到國內,逐漸成為台灣企業摸索與成長的範本。「在台灣購併的歷史上來講,他帶領了很多別人沒做過的、等於是里程碑的案子。從金額、複雜度或結構上看,創先例的案子,都是他手底下完成的。」陳泰明說。

買是一回事

經營又是另外一回事

舉例來說,早期台灣的購併交易多數是國內同業間水平整合,與外商交易例子相對少見。而在千禧年時,國內網站奇摩與美國雅虎的購併交易,就是黃日燦協助台商躍上國際的代表作。

最近十年,黃日燦參與的大型購併案也頻頻出現;例如在○七年,眾達就協助光寶收購當時世界最大手機機殼廠Perlos;隔年,黃日燦參與富邦金購併ING安泰人壽案,讓合併後的富邦金保費收入一舉躍居國內第二大。光是累計這幾件跨國購併大案,以及目前進行中的聯發科與晨星購併案,黃日燦和眾達顧問團隊參與的這幾件大案,交易總金額就上看一千四百億新台幣。

對企業購併觀察深入的黃日燦,堪稱是企業大老闆們出手前,最重要的諮詢對象。黃日燦受訪時,自己也難掩豪氣地說:「當我親自領軍的時候,很多時候是我在主導(購併談判),投行都要聽我的;我沒親自領軍,才是投行主導。」由此可見他在購併業界的分量。

而在這位首屈一指的購併律師眼中,近二十年台灣購併市場,其實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態。「差別很大,九○年到二○○○年這十年期間……購併頻率和程度都不高,企業也沒有真的把購併當成經營重要的手段,只有少數外商要進來買,台灣企業被動因應,至於主動出擊去併人家……,幾乎沒有。」「二○○○年以後,大家才發覺只靠自己成長,就好像只靠一隻腳跳著走一樣;企業應該是兩隻腳走路,那時候才慢慢成長……現在台灣企業大部分都知道,買是一回事,買完了以後要經營是另一回事,都比較成熟了。」黃日燦指出。

在從業生涯中,黃日燦最難忘的還是○八年時,參與整併台灣DRAM行業的經驗。「那時大家都奄奄一息,一定要有搬風、洗牌。我們政府一方面紓困,一方面整頓,喊出產業再造。那時候真的有機會促成五合一……一統江湖。假如一統江湖,我們是坐二望一,跟三星、海力士就能一拚!」金融海嘯期間,全世界風聲鶴唳,光是台灣股市,就在短短半年內重挫近六成,資歷豐富如黃日燦,回想當時的情景,也不免感到心驚:「那時候,每天都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全球都在亂!」

購併老先覺

對產業生態感到憂心

「最先亂的是英飛凌,然後是奇夢達,我們前後參與幾乎一年時間,計畫跟著變化走,每天不知道哪家公司會先倒,或者不會倒?有點像是在海水倒灌的時候,還要想盡辦法往前走。」在黃日燦口中,這段過程,或許是他截至目前「最精采也最可惜」的經驗。

說精采,「那時有機會左手跟三星對打,右手跟海力士競爭,不是很精采嗎?」說可惜,「這個案子當然可惜……如果整合成功,那時(台灣DRAM業者的地位)已經在全球坐二了。」這一位重量級的購併律師,對國內購併市場和歷史如數家珍,然而在訪談之間,黃日燦卻也對產業生態感到憂心。

黃日燦直言:「最近國際上幾個(交易),都是一個借鏡,諾基亞已經賣得夠便宜了,Blackberry(黑莓)更便宜,好可憐!……本來五百元的,現在賣一百元都沒有人要買。」黃日燦坦言:「當你還是健康的時候,就是(購併)最好的時機」。這位曾經參與台灣大小購併案件的老先覺,已經對許多企業的未來發展,做出最直接的建言。

黃日燦

出生:1952年

現職: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經歷:人權教育基金會董事

學歷:哈佛大學法學博士

參與知名購併案:

奇摩與雅虎的購併交易、富邦金控購併ING安泰人壽、大陸京東方購併台灣美齊科技、聯發科購併晨星大案缺席,「台灣電子業恐走向被迫整併格局」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舉辦「台灣併購金鑫獎」,日前甫公布評選結果,但談到台灣購併市場的未來時,理事長黃齊元與「卓越成就?」得主黃日燦的感受相同,均感憂心。

黃齊元坦言,由於旺中、壹傳媒、中移動入股遠傳及鴻海投資夏普等數件重量級交易破局,整體而言,「台灣購併市場今年沒有大案子」。但將眼光投向國際,景象截然不同。

他分析,今年在歐美有多起購併大案,規模均足以改變市場原有格局:如黑莓、戴爾電腦下市,到諾基亞手機部門由微軟購併,過去曾經叱咤風雲的手機、筆記型電腦品牌,紛紛走到必須重整旗鼓的階段。

黃齊元指出,在產業鏈終端加速洗牌下,有些大廠也失去最好的整併時機,只能被迫整合;其實,位處中、上游的台商,也正面臨類似困局,如果沒有即時出手,那麼在購併選項上,勢必逐漸走向防衛性思惟,占據不到最佳位置。

「整合選項不外乎同業,或是被外資、私募基金、陸資企業整合,或者是被分拆。有時候,企業甚至可能只剩下『殼』的價值。」黃齊元呼籲,上市公司與私募基金合作、將股票下市整合後重新掛牌,是非常普遍的運作,目前有不少外資私募基金,對台商的經營基礎也感到高度興趣,如果能建立允許企業下市、開放私募基金投資的運作規範,將讓更多企業有機會重新打造競爭力,藉此再戰市場。

2013台灣併購金鑫獎得獎名單2013年度五大最具代表性購併案

聯發科購併晨星

台積電參股ASML

美光科技購併爾必達

中鋼參股

ArcelorMittal Mines Canada

國泰世華參股柬埔寨銀行

2013最佳創意獎聯發科購併晨星2013最佳海峽併購獎富邦金控購併華一銀行2013最佳CSR獎新日光購併旺能2013最具影響力獎聯發科購併晨星2013卓越成就獎黃日燦主持律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08

20年磨一劍 成就市值1500億股王

2013-12-16  TWM
 
 

 

一位中學化學老師憑什麼能開創一家市值1500億元的企業王國?

憑資本?不是!因為他的創業本錢只有300萬元;憑技術?也不是!因為創業前他是這項技術的門外漢;憑人脈?更不是!因為他自認做生意方法很差,不善交際。

他是大立光電創辦人林耀英。即使研發技術高超,卻一直刻意掩蓋鋒芒他用幾近殘酷的嚴厲態度,追求極致;他用專注的定力,寫下股王經營傳奇。

撰文‧謝富旭、林麗娟 研究員‧周岐原一一三○元來自對○.○○二毫米的堅持!

十二月六日,大立光電股價收在一一三○元。至於○.○○二毫米,不到一根頭髮直徑一半大小,是大立光手機照相鏡頭所能容許的最大誤差值。

大立光電創辦人林耀英彷彿一位深藏不露的劍客,平日專注且低調地磨練技術,追求產品細緻化與極小誤差值幾至不可能的境界。但是,只要刀一出鞘,即鋒芒畢露,劇力萬鈞地把大立光推向手機照相鏡頭世界第一的地位。如今,全世界每賣出一百支智慧型手機,至少五十支以上搭載大立光所設計製造的照相鏡頭。

在今年台灣電子業低潮期的一年,大立光成為少數耀眼閃爍的明星。囊括蘋果iPhone訂單的大立光,市值從今年初迄今,大幅成長一○二%;獲利、股價一枝獨秀,原因並不是它所屬的光學產業景氣有多好;相反地,光學產業正是台灣電子業中,今年最低迷的產業之一。

以手機照相鏡頭為主力的玉晶光電,股價從今年初迄今暴跌七七%、先進光大跌四二%,更遑論股價低迷多年,以數位相機為主的華晶科、亞光、今國光。「今年台灣光學產業真是又苦又悶的一年啊﹗」玉晶光的一位主管感嘆。

今年在光學產業中最熱門的新技術叫陣列鏡頭(Array Camera),它把多顆鏡頭組合在一起,宛如蜻蜓的複眼般,更快達到定焦效果,拍出來的照片質感更為清晰與細膩。

研究大立光多年的瑞銀證券分析師謝宗文說:「許多廠商紛紛誇耀自己的Array鏡頭開發有多麼領先,看在一直三緘其口的大立光眼中可能很好笑。據我了解,大立光Array鏡頭已默默研發多年,才是業界真正的領先者,但公司不對分析師透露任何細節、甚至對客戶與供應商也保密到家。」「以它過去的紀錄,等它正式推出時,一定又會讓人嚇一跳!」

定力

不求鬼神、不搞財務操作、不講人際關係林耀英藏鋒沉潛的修持來自於他的定力,這種定力,即使神佛鬼怪也絲毫無法擾其心神。每年中元節一到,即使是高科技與精密機械廠林立的台中工業園區,各家公司大樓的大門前無不香煙裊裊,員工擺上最豐盛的祭品,大老闆們化身虔誠的善男信女,雙手拈香祈求生意興隆。

惟獨園區內最賺錢的大立光,每到中元節,不管是總公司還是分廠,從不燒金紙拜鬼神。大立光資深員工透露,林耀英不僅連中元普度不拜拜,甚至每當大立光一座座新廠破土、落成或開工的重要時刻,也不祭拜天地,「鐵齒」程度,令人印象深刻。

一九九五年,大立光前副總謝文琛(已歿),銜命赴廣東東莞設廠時,因產品良率提升牛步化、營運陷入困境,便與大立光一位大股東到當地的土地公廟拜拜。這件事傳入林耀英耳中,把謝文琛痛罵一頓。林耀英認為,提升良率唯一之道,只有努力地改進再改進,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從此之後,也就沒有員工敢質疑林耀英不信鬼神的作風。

林耀英的兩個兒子,長子林恩舟(現任大立光董事長)與次子林恩平(任執行長)的禪修老師洪文亮指出:「老董(林耀英)是無神論者,不僅不信鬼神,討厭偶像崇拜,他堅信人一切的超越,都可靠意志力達成!」林耀英的「定」,還可從大立光從不搞財務操作,甚至連匯率避險動作都不做的經營作風,展露無遺。林耀英堅信,只要大立光技術夠好,就能維持高毛利率,高毛利率就能抵禦匯率升貶的衝擊;況且,匯率升貶也並非他可掌握,操心匯損根本是自尋煩惱。

不過,隨大立光營收規模迅速成長,匯損金額也愈來愈驚人,讓投資法人心驚膽跳。向來鐵齒不對匯率避險的林耀英,已多次吃到匯損苦頭,終於在一○年第四季受到重創,當季就出現高達三.一億新台幣匯損,吃掉公司當季近四分之一獲利,震驚投資圈。

即使有這樣的「教訓」,林耀英依舊不改本色,對匯率波動始終抱持順其自然的態度。而時間證明,大立光經過多次匯損衝擊,但表現亮眼的本業,讓大立光股價即使歷經匯損震盪,到最後依然能扶搖直上。

林耀英的定力,還表現在他做生意不喜交際應酬的孤僻風格上。有「飆股俱樂部」美名的磐石會,是台中地區最重要的聯誼組織,有企圖心的企業家莫不爭相參與,不僅可提高企業知名度與形象,更是厚植人脈、找尋商機的好地方。磐石會創會發起人、人造皮革製造大廠優笠發企業副董謝平上說:「好幾次邀林耀英參加磐石會,但每次都被婉拒,他們父子從不跟我們打交道。」

行難

爬上愈高大的山,才有愈美麗的視野不參加磐石會,大立光倒是加入了「台中市精密園區廠商協進會」,協進會理事長江進助說:「邀大立光加入時,他們一位協理接見,只問了須繳多少會費?」「每當繳錢時,大立光非常準時,從不拖延;但開會或會員交流從未出席過,也不願擔任協進會任何職務,給人一種很冷淡的感覺。」江進助苦笑道。連林耀英自己也承認:「我做生意的方法其實很差,但我們有一個長處,就是要技術好,我們是靠品質來彌補我們笨拙的地方。」林耀英雖不像兩個兒子般打坐修行,但在工作上的定力與禪定無異;不同的是,他的道場是在公司、是在日常生活中。

有一位高僧有感大限將至,想要挑選接班人,某一天,他指著遠方某座山告訴弟子說,誰先取得我在那兒事先藏好的一部經書,他就是我的接班人。

高僧所指之地,路途遙遠,山高水深,弟子們出發時紛紛避開橫亙眼前的一座奇險大山,試圖繞道找出捷徑;只有一位弟子勇往直前,賣力地攀登大山;等他爬到高處低頭遠眺,找出一條最快的路,於是,他順著觀察過的路線,率先取得師父所藏的佛經。

這個佛理小故事,告訴我們,「難行門」才是求道的不二法門。林耀英或許不學佛、不信佛,卻是難行門實踐者最佳寫照。

一九三三年出生的林耀英,受過六年的日本教育,畢業於中興大學農業化學系。畢業後,林耀英當過中學化學老師,也曾待過台糖、省府硫酸錏公司。以他的學經歷及專業素養,應該可以平順地過一輩子公務員生活;然而,如果他甘於穩定的公家鐵飯碗,就不會有如今員工高達三千多人的大立光。

林耀英曾說,他喜歡在工廠的感覺,於是毅然離開公務員生涯,轉戰民間企業。其後,林耀英曾在美商天美時錶廠待過,後來又到德商Bosch光學任職,並一路升至廠長。

因毫不妥協的鐵腕管理作風,即使是德國總公司派駐來台的德國工程師,因工作表現不佳,林耀英也不懼高層壓力,祭出開除處分。或許也因此得罪長官,一九八○年,在Bosch一次高層人事改組中,他說服研發部門同事陳世卿(現任大立光董事)與謝文琛一同離職,創立大根精密,那一年林耀英四十七歲。他說:「很多人都是因為現成訂單等著,才出來創業,但我們當初什麼都沒有,出來時也不知道生意在哪裡,我們真正有的是冒險家的精神!」在公司成立初期,負責業務的林耀英總是帶著兩只「○○七式」的皮箱,裡面裝著自家生產的玻璃、塑膠鏡片,開著一輛福特休旅車跑遍台灣數位相機廠找訂單。有時也會出國參展,但因為捨不得花錢租攤位,就打開皮箱當簡易攤位,推銷自家鏡片。

當時規模尚小的大立光,公司連傳真機都捨不得買,於是林耀英就用打字機寫信,每年都寄給當時全世界最大的照相機大廠柯達,推銷自家鏡片,書信往返長達七年後,才獲得柯達青睞。柯達派人來大立光參訪後,一口氣給了一千萬台數位相機鏡頭的訂單,這筆訂單成為大立光站穩腳跟、飛黃騰達的關鍵。

從創立大根精密時,林耀英就堅持走技術自主的路:不買技術、不挖角、不做代工。這條技術自主的道路,在以定焦鏡頭為主流的傻瓜相機時代,還算走得順暢,但隨著傻瓜型數位相機規格愈來愈高檔,變焦鏡頭(Zoom Lens)成為標準配備後,大立光技術自主的路遭到嚴酷挑戰。

國內某數位相機大廠資深主管說,面對變焦鏡頭成為主流時代來臨,林耀英仍以堅強意志力與氣魄想自行研發變焦鏡頭,跳過日廠技術授權,而且,還真的讓他做出來了。○二年,大立光就對相機下游組裝廠客戶大力推銷自行研發的三倍變焦鏡頭,不僅價格較日廠有競爭力,也宣稱備妥生產線,具有量產能力。

「可惜的是,大家還是不捧大立光變焦鏡頭的場,不是不相信它的技術能力,而是變焦鏡頭專利早已被日本相機大廠布下天羅地網,卡得死死的。如採用大立光變焦鏡頭,但萬一日廠先告你侵權,再來假扣押,即使幾年後侵權官司真能還你清白,也已經付出慘痛代價!」該主管感嘆說。

數位相機變焦鏡頭一役未戰先敗的經驗,帶給林耀英極大的挫折,但這個挫折也是讓日後大立光脫胎換骨的一記當頭棒喝。因為,在數位相機正紅火之際,具備照相功能的手機正悄悄地崛起,這塊市場正是國際光學大廠尚未卡位的處女地。

林耀英砸下大量人力、資金與物力,全力衝刺手機照相鏡頭鏡片研發,待照相手機普及後,一般光學廠想回過頭來衝刺手機鏡頭,卻發現大立光在技術與製程上已遙遙領先。所以,與其說林耀英在手機照相鏡頭光學競賽的大獲全勝,是因照相手機大受消費者歡迎,是時勢造英雄的偶然,倒不如說,是他堅持技術自主,如前述攀登大山的和尚爬上某一高度一樣,能看到大部分人都看不到的視野,而促使他及早拓展另一條路的必然。

嚴酷

對親生兒子、創業夥伴、員工下屬的嚴厲一視同仁林耀英今年八十歲,有著傳統日本士紳般,一絲不苟、自律律人的嚴厲個性。林恩平曾向友人提起,父親林耀英是教養嚴格的嚴父,讓身為他的孩子總是又畏又懼。在林恩平記憶中,林耀英總是很晚才回家,下班或假日時,總是像發明家一般,在自己書房拆解機械零件或研讀資料,連林耀英自己也曾說過:「我沒有任何興趣或嗜好,唯一的興趣就是工作!」目前擔任大立光董事長的林恩舟,是林耀英的長子。今年已經五十五歲的林恩舟,因小時候生過重病,留下後遺症,行動不是很方便。

林恩舟從淡江大學銀保系畢業後,就到林耀英創辦的大根精密上班,但即使面對行動不便的兒子,林耀英仍不改嚴厲本色。光學廠通常是採師徒制,林耀英指派陳世卿擔任兒子的師父。陳世卿與林耀英一樣,在業界以工作狂著稱,大立光剛剛購買進來的設備,均由他親自調校,每次調校機台經常就是一、兩周,他會帶著睡袋睡在機台旁,徒弟林恩舟須跟在師父旁邊充當助手爬上爬下,常常在工廠熬夜。有員工透露:「曾有一段時間,清晨一大早開門讓員工進來上班的不是警衛,而是睡眼惺忪的林恩舟。」不僅對兒子教養嚴厲,在職場上,林耀英更是不改本色。而且不管對方是天子的人馬,還是有分量的大股東,或是具有革命情感的創業夥伴,均一視同仁。

據林恩舟妻子、林家長媳高芳真接受清華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班研究生訪談指出,小林耀英十五歲的陳世卿,「兩人情同父子,陳世卿甚至比林耀英兒子還孝順。」即使如此,林耀英嚴厲的個性,連陳世卿也常遭炮擊。

有一次,林耀英當著許多員工的面厲聲斥責時任總經理的陳世卿,罵到陳世卿變臉,反擊說:「你太不給我面子了,為什麼這麼多人在場,還這樣罵。」讓這對情同父子的創業夥伴,極為罕見地一度鬧僵。事實上,陳世卿家族持有大立光股份與林耀英家族不相上下,一○%股權,市值目前高達一四○億新台幣。

此外,大立光員工也形容,林耀英「走動管理」宛如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將軍出巡,常使公司氣氛急凍,讓員工緊張到連自己的心跳都聽得見。

員工最害怕的是,林耀英巡視時,駐足在你身邊,沉默片刻後,開始抽考工作上的細節,如果答不出來,就是一頓斥責。即使不抽考,林耀英看到員工走路時手插口袋,或坐著工作時看不到你的手在桌上,也會遭到喝斥。據員工指出,林耀英曾訓斥他們:「工作時就是在戰鬥,鬥志高昂的人,手通常都是在身體前面,握得緊緊的,工作中手不知擺哪裡,放後面或插口袋,通常就是鬆懈偷懶的人!」

態度

股王可以很大方,也可以很小氣因投資大立光而致富,有一個更令人嘖嘖稱奇的傳奇,即大立光第三大股東梁氏家族。大根精密創立時,林耀英與陳世卿共同出資三百萬元,但還是遠遠不夠;最後林耀英透過親戚的介紹,找到台中大地主梁氏家族出資約一千萬元,沒想到三十三年前的這一千萬元,如今已變成二.九%的大立光持股,目前市值高達四十一億元,累計報酬率高達四一○倍。這還未將過去三十幾年來,大立光配的豐厚現金股利,以及梁家陸續處分的持股算在內。

雖對員工嚴厲,但林耀英對員工還算慷慨,每年約保留二○%獲利給員工分紅,最基層的作業員雖然月薪僅二萬四千元,但每年可分到十萬至二十萬元不等的現金分紅,工程師級現金分紅每年百萬元起跳。

然而,股王林耀英也有堅持原則而「小氣」的一面。一一年時,,大立光狀告一位林姓離職工程師,並索賠一七八萬元。當時身價百億元的林耀英不惜親自出庭作證,指責林姓工程師曠職、出勤不正常,任職期間所領、當時市值三六九萬元的股票與分紅,應返還一部分。法官調閱林姓工程師出勤紀錄,發現的確有出勤不正常,判大立光勝訴。

林耀英這種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也充分反映在大立光上市後的投資人關係上。研究大立光多年的瑞銀證券分析師謝宗文說:「不管你是外資分析師還是小散戶,得到的大立光消息都是一樣且同步的!」由於平時對營業狀況嚴格保密,大立光每一季開完法說會後,股價反映震盪就特別劇烈,常常不是漲停,就是跌停。「這是因為平時這些消息沒有機會反映在股價上,每當公布業績,市場反應一次集中爆發出來,顯得特別嚇人!」謝宗文說。

一○年時,林耀英退居幕後,董事長職位由總經理陳世卿接手,將經營棒子慢慢交出;今年六月,陳世卿在董監事改選後卸任董事長,由林恩舟接替,林恩平則出任副董事長兼任執行長,全面接班。

任董事長的林恩舟,就讀大學時就開始潛心學佛,甚至還將弟弟林恩平帶入佛法世界。林恩平就讀高雄醫學院時,拜禪學老師洪文亮為師,修持「曹洞宗」打坐法門,長達三十年之久。

傳承

林氏兄弟禪式管理也有林耀英的影子林恩平不僅出資贊助洪文亮出書、辦禪修課程,也在台中東勢山區一處僻靜處興建曹洞禪院,供學員共修之用。記者實地造訪東勢曹洞禪院,在禪院修行的師姊說:「曹洞宗不為過去罪愆救贖,不講未來死後天堂地獄,也沒有師父會灌頂治病,更視神通為無稽之談,所以很多人認為修這個法門很無趣、沒路用。」林恩平原本打算在東勢擴建學院,但因建照申請不下來,轉而在大立光位於台中精密工業園區的總部附近,覓得千坪土地,興建禪修中心,方便有興趣禪修的大立光員工免於舟車勞頓之苦。

林恩舟與林恩平雖每日力行打坐參禪,但曹洞宗以「最佳身心狀態,迎接當下任何挑戰」的法門,仍使大立光在兩兄弟接班後展現十足爆發力。今年,大立光一反以往低調被動姿態,主動出擊,狀告玉晶光、先進光與韓國三星電子侵權,要求巨額賠償金等種種動作,可見接班後的林氏兄弟,儘管平日行事低調,但遇到挑戰來臨,也決不畏戰的態度。

大立光宛如台灣電子業的一隻孤鳥,以自己的方式與生存之道,沉默無聲卻讓人難以忽視它的巨大影響力。林耀英獨樹一格的待人處世與經營風格,將在台灣企業經營上留下一段難以磨滅的歷史。

林耀英

出生:1933年

現職:大立光電董事

經歷:大立光電董事長

學歷:中興大學農化系

長子林恩舟

出生:1958年

現職:大立光董事長

經歷:大立光副董事長、生產處處長學歷:淡江大學銀行保險系

興趣:學佛、種菜

次子林恩平

出生:1960年

現職:大立光副董事長、執行長

經歷:小兒科開業醫師

學歷:美國多明尼加大學MBA、高雄醫學院醫學系

興趣:禪修打坐、泡湯

林耀英風雲錄

1980年林耀英、陳世卿自行出資300萬元,加上梁氏家族共合資1500萬元成立大根精密1987年林耀英連續7年向柯達寫信後,成功爭取1000萬台相機鏡頭訂單;同年成立大立光電,專攻塑膠鏡頭2001年大根、大立光合併2002年大立光以205元掛牌上市,首日收盤價219元2007年蘋果第一代iPhone問世,大立光成為手機照相鏡頭主要供應商2010年陳世卿改任董座,長子林恩舟任副董、次子林恩平接手擔任執行長2011年股價首次站上千元、成為股王2013年股價攻抵1130元,林恩舟、林恩平分別改任正、副董座,公司並先後對三星、先進光、玉晶光提出侵權訴訟林耀英創造的大立光5大經營奇蹟奇蹟1毛利率40%以上大立光是一家具有黑手性質的電子精密零組件公司,卻能創造出高達40%的毛利率,媲美研發強度最高的台灣IC設計股王聯發科。

奇蹟2每年可創造27%股東權益報酬率上市10年來,大立光沒有辦過現金增資(向股東拿錢),配股也以現金為主,平均每年高達27%的股東權益報酬率,連以管理優秀著稱的台積電也略微遜色。

奇蹟3460項 專利保護林耀英堅持走技術自主的路,大立光1年光研發經費就超過10億元,其股本也不過13.4億元。體積如紅豆般大小的手機照相鏡頭,卻有460多項專利保護,就算是三星電子這種大鱷級客戶,侵犯到其專利,大立光也敢告。

奇蹟4年營收複合成長率27%2002年上市以來,大立光營收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7%,持續擴產的結果,大立光掛在總部及工廠的徵人紅布條,即使歷經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與金融海嘯,也從未卸下。

奇蹟5累計報酬率502%如果你在大立光11年前上市時,以收盤價219元買進一張股票,加計11萬2000元現金股利與360股配股,目前可獲利110萬元,累積報酬率高達502%。

林耀英語錄

同業看我們過於膽大,幾乎是不計一切代價,我只知道這是唯一的機會。

我做生意的方法其實很差;但我們有一項長處,就是要技術好,我們是靠品質來彌補我們笨拙的地方。

很多人都是因為現成訂單等著,才出來創業;但我們當初什麼都沒有,出來時也不知道生意在哪裡,我們真正有的是冒險家的精神。

或許我們的成長腳步不夠快;但是,我希望大立光電就像一個結實的鐵球,球心很solid(堅實);而不是因為球大,就變成一個泥巴球,甚至變成一個氣球。

鐵血爸爸的「四大皆空」管理哲學1.交際應酬是空,技術與管理才是經營致勝關鍵即使台中磐石會數度力邀,大立光也婉拒參加。林耀英認為,只要把技術與管理兩樣工作做好,擁有實力就會讓人不容忽視。大立光為爭取工業區用地,跳過地方政府,直接找馬總統陳情,就是發揮實力的最佳註腳。

2.求神拜佛是空,求自己才能腳踏實地林耀英痛恨神明、崇拜偶像。即使交棒給兩個信奉「曹洞宗」的兒子,但「曹洞宗」的核心教義,正是反對膜拜與任何迷信行為。「曹洞宗」主張人可透過打坐,達到身心平衡,以最佳狀態迎接活在當下的挑戰,正與林耀英的思想不謀而合。

3.留戀過去與描繪未來都是空,師徒制才能扎實傳承技術與精神師徒制是大立光內部管理的重要特色,身為師父不僅要負責指導徒弟技術,也要關心徒弟的生活。林耀英認為,師徒制不僅可傳承以經驗值為主要資產的企業價值,也傳承了大立光創業時的質樸與互助精神。

4.空有高學歷,沒有做事能力,到頭還是一場空林耀英說,擁有高學歷等於擁有一把剖甘蔗的利刃。但如果沒有經驗與功夫,這把利刃恐怕會把甘蔗削斷。大立光的研發團隊或管理團隊主力,大多是五專或大學畢業生,不迷信一流國立大學或留洋學歷,是林耀英選才的最大特色。

四大家族

共同持有大立光

林耀英家族12.1%持股市值170 億元

長子林恩舟任董事長

次子林恩平任執行長

長媳高芳真任公司主管

陳世卿家族10 %持股市值143 億元

妻蔣翠英任董事

妹陳慧芬任監事

梁忠仁家族2.91 %持股市值41 億元

弟梁博仁任董事

梁忠仁則任監事

謝銘源家族2.7 %持股市值38 億元謝銘源之父謝文琛(已過世)為大立光創辦人之一註:大立光經營決策四人小組成員為林耀英、陳世卿、林恩舟、林恩平

從嚴酷管理到

禪式管理

禪式管理1 避免個人主觀獨斷禪式管理正視全體,又不忽略細節,強調用心聆聽,斬斷個人主觀獨斷思惟。林恩舟與林恩平2010年浮上枱面接班後,大立光電組成四人決策小組,從強人時代走入集體決策時代。

禪式管理2 透過打坐改造個人競爭力、集體成長「曹洞宗」重視打坐,林恩舟與林恩平兄弟不僅本身每日打坐,也在台中東勢山區及計畫在大立光總部附近,興建共修中心推廣打坐。「曹洞宗」認為,透過打坐可達到身心平衡,長期修行下,有助於企業員工提升個人競爭力與工作效率,這在日本企業已行之多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91

全球第一手機玻璃廠藍思搶掛牌 巿值上看兩千億 神祕打工女 11年磨出超級蘋概股

2014-05-19  TWM  
 

 

為各大3C品牌生產表面保護玻璃的藍思科技,受iPhone帶動高速成長,若順利在蘋果新機推出之際掛牌,可望成為兩岸三地市值最大的蘋果概念股之一。這家十一年前的小工廠,如何躍升為年獲利上百億的代工集團?

撰文‧周岐原

再等不到一百天,蘋果(Apple)便將推出最新手機,這是全球矚目、3C玩家們引頸期盼的大事,全球各地蘋果概念股也有望演出慶祝行情;不同的是,這一回在資本市場中一同歡慶新機上市的成員可能多添一家,藍思科技。

五月八日,藍思向深圳證券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準備登上創業板。由於藍思是蘋果重要供應商,連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去年也曾到廠區視察,市場預期一旦藍思掛牌,市值可望上看新台幣二千億元。如果達到這個規模,屆時藍思可能成為兩岸三地市值最大的蘋果概念股之一,挑戰生產聲學元件、市值都超過二千億元的瑞聲和歌爾聲學。

以往名不見經傳的藍思,憑什麼在資本市場引起轟動,甚至一亮相,市值就被看好將超越可成、台泥等台灣掛牌的績優股?原因有三。

蘋果與三星 佔銷售逾八成第一,業績倍數成長。藍思的主要產品,是行動裝置防護玻璃,受惠於全球行動裝置需求爆發,藍思生產的玻璃近三年出貨量飛快成長;以手機防護玻璃為例,二○一一年藍思共銷售一.八億片,到了一三年已成長到四.五億片。相當於短短三年間,年複合成長率達三六%之多,而高成長向來就是令資本市場買單的保證。

原因二,獲利能力可觀,是藍思受重視的另一特點。近三年來,藍思的營業利益率均維持在二成上下,若與直接競爭對手台灣正達、浙江星星科技衡量,就可看出三家廠商明顯消長。

藍思的稅後淨利在過去三年間剛好成長一倍,從新台幣六十九億元增長到一三九.五億元;早一步在深圳創業板掛牌的浙江星星科技,已從小賺轉為小賠新台幣七.五億元。至於台灣上市公司正達,雖然營收同樣連年成長,年獲利卻由一一年八億元,轉為去年虧損十二.七億元,和藍思的落差日益擴大。「正達去年比較缺乏關鍵性的訂單。」一位法人研究部主管一語道破藍思獲利連年成長的關鍵。

再者,客戶都是一線品牌,對藍思的實力也有加分效果。相較供應鏈中其他業者絕口不提「A開頭廠商」,而是以代號稱呼客戶,在藍思上市申請文件裡,一連披露主要客戶三年來的銷售比重,與應收帳款金額,無論是客戶名稱或實際金額,均毫不掩飾,也讓投資人「驚豔」。

舉例來說,去年藍思最重要的品牌客戶,前三名分別是蘋果、三星與LG,其中光是蘋果,佔藍思銷售比重就有四七%,再加上三星,更達八四%之多。此外,諾基亞、亞馬遜、黑莓和華為等知名品牌,也在藍思出貨前五大客戶榜上有名,顯示藍思實力早已受國際大廠肯定。

令人玩味的是,蘋果即將發表的新手機,究竟會不會採用堅固但昂貴的藍寶石玻璃,目前眾說紛紜。但在藍思的上市申請書中,似乎已透露玄機。

掌握關鍵製程 吃定大單藍思指出,股票上市募集的資金,除了投入觸控玻璃產線,另一個重點,就是興建藍寶石生產及終端應用產線。由於藍寶石產線所需資金,就佔本次籌資金額三分之一、達人民幣十八億元(約新台幣八十九億元),可能意味著新iPhone將打破市場傳言,採用新的藍寶石玻璃。

其實,藍思從○四年成立,到如今申請股票上市,經營歷史只有短短十一年。在這段期間,藍思從數十名員工的小工廠,快速發展為員工近六萬人、年獲利上百億新台幣的大型代工集團,背後的靈魂人物,就是藍思董事長周群飛和她的夫婿鄭俊龍。

今年四十四歲的周群飛,本來在深圳打工,她從事手錶玻璃生意多年後,掌握了特殊玻璃的生產製程。周群飛認為,本來應用在手錶的特殊玻璃,因為硬度強,應該有機會套用在手機上,因此創立藍思,並於○六年進駐湖南瀏陽。

幸運的是,蘋果iPhone首度推出全螢幕觸控的使用模式,藍思在行的玻璃加工,剛好符合蘋果需求,於是來自蘋果的大筆訂單,讓藍思迅速壯大,短短幾年間,便成為全湖南省出口金額第一大的企業。如今藍思掛牌在即,持股多達九成的周群飛夫婦,可望成為身家上千億新台幣的富豪。

藍思走入資本市場,兩岸三地蘋概股是否因此遭受資金排擠的衝擊,值得觀察;但無論如何,周群飛從打工仔搖身變為千億富豪的傳奇,或許也是另一種「中國夢」的實現。

藍思科技

成立:2004年

資本額:約6億人民幣

董事長:周群飛

主要產品:手機表面玻璃、

觸控防護材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63

十年磨一劍 新預算法將開啟新一輪財稅改革大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28

醞釀十年,跨越三屆人大,歷經四審,素有“經濟憲法”之稱的預算法終於完成首次大修,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力挺改革在深水區有所作為。

新華社援引專家稱,預算法是財稅領域的“龍頭法”,修改的新法無疑將引領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開啟大幕。

去年年底,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了新時期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藍圖,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又審議通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已然箭在弦上。

本輪改革要想在深水區繼續有所作為,修改預算法勢必先行。

 “預算法不出,新一輪財稅改革無法推行。”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告訴新華社,重大改革要於法有據。只有預算法修改取得突破,預算改革才能依法推進,而預算改革是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先行軍”。

預算法的首次大修歷時十年,過程曲折,凸顯改革的複雜與艱難。劉劍文認為,其根源在於一系列改革難題,如預算公開、地方債、轉移支付制度改革、預算管理和監管等最初在改革方向上難達成共識。

如今,隨著時間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改革共識補充入預算法,新預算法也必將成為倒逼財稅改革提速的重要制度保障。

預算法牽涉到國家十多萬億元巨量財政資金的管理問題。財政部數據顯示,2014年國家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過13.9萬億元,支出超過15萬億元。

與現行法相比,修改後的預算法在明確立法宗旨、細化全口徑預算管理制度、預算公開制度、賦予地方政府有限發債權,以及完善預算審查、監督、強化預算責任等方面都有明顯進步,突顯未來全面規範、透明預算、提高效率的預算制度改革方向。

進一步明確立法宗旨被認為是新預算法的一大亮點。修改後的預算法明確,立法是為了規範政府收支行為,強化預算約束,加強對預算的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

當然,新預算法的另一個亮點就是,更加詳細地規範了預算編制和調整。預算法新增條款限制預算調整行為,並詳細規定如何編制預算調整方案。此外,還對未按規定編制、調整預算等行為,引入“追究行政責任”的懲戒規定。

財政部長樓繼偉在今日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閉幕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新規要求建立跨年度的預算平衡制度,要做預算的中長期規劃,它是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的一部分。我們過去編制預算,按年度考慮比較多,而財政收支包括收入制度和支出政策,都是中長期的政策工具。

現在預算法做了一些約束,最重要的約束就是預算必須完整,然後必須公開。除涉密信息之外,原則上都要公開,預算法是這樣規定的。

十八屆三中全會專門提出,要清理、整合、規範專項轉移支付,當然這是“動奶酪”的事情。通過公開預算,能夠減少一些專項轉移支付,有利於合並同類項。

如何規範地方發債在預算法修改過程中備受矚目。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建立規範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

新華社采訪的專家指出,修改後的法律中關於國務院限額發債的規定,改變了過去的不合理做法,開前門堵後門,給地方債上了“緊箍咒”,為防範地方財政風險,值得肯定。

對於中國的地方債務,樓繼偉財長認為風險總體可控。他表示:

審計署公布了全國截至去年6月份地方債務的情況,按償債責任看,大致地方政府有12萬億的債務。 到去年年底,從財政管理的角度來看,這一規模並沒有明顯地擴大,當然也可以借一些新債,還一些老債,但是總規模沒有明顯擴大,總的風險是可控的。

基於以上種種,新預算法的頒布受到普遍期待。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楊誌勇向新華社表示,預算法修改,廣泛吸收財稅改革經驗,融入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之基本精神,必將對財稅改革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不過,有專家稱預算法四稿並不成熟,因未反應國企未上繳部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蔣洪教授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表示:

(預算法四稿)在具體的法律條款上,仍然還不夠嚴密,這些不嚴密會使得一些政府收入在預算外。比如說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要納入預算,首先就要解釋什麽是政府的全部收入,這里條文的解釋仍然保留了很大彈性。

還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也存在問題),國有資本總體收入是怎麽樣的?目前反應在賬本中的僅僅是上繳的的部分,而沒有上繳的有多少,什麽用途都是不在預算里面的。所以說,我們法律上規定的法律精神上很好,一到實際層面還會造成很多行為和資金都遊離在預算規定之外。

正如楊誌勇指出,不確定的未來,還會要求預算法作進一步修改。“畢竟,財稅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地位決定了財稅改革將貫穿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