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選 魯哈尼未能救經濟失民心伊朗強硬派教士爭總統
1 :
GS(14)@2017-05-19 05:27:43延續開放還是回到孤立?伊朗5,600萬選民將在明日的總統選舉給予答案。競逐連任的68歲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前年與西方國家簽定協議,同意用裁核換取西方撤銷制裁,但不少民眾眼見至今國家經濟及就業未見起色,轉而支持他的主要對手、56歲的強硬保守派教士拉伊西(Ebrahim Raisi)。這次選舉共有五人參選,其中魯哈尼廣受改革派及反對派支持,前總統哈塔米(Mohammad Khatami)亦公開為他背書。強硬保守派候選人拉伊西是1988年頒令處決數千名政治犯的四名穆斯林法官之一,他是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盟友兼門生,亦獲得革命衞隊、巴斯杰民兵組織及兩個具影響力的宗教組織撐腰。
揚言創百萬職位
魯哈尼提倡伊朗應減少與西方對立,集中提升國內的社會及經濟自由,他兩年前簽署核協議雖然是重大政績,但他當時曾承諾外國投資、就業職位及經濟增長將接踵而來,如今卻因美國對伊朗的部份制裁令仍未撤銷,以致歐洲的銀行拒絕為伊朗的新商業項目融資,令他的承諾「走數」,更成為保守派的口實,批評協議是「不能兌現的支票」。沒有從政經驗的拉伊西向選民誇下海口,稱要創造數以百萬就業職位,當地經濟學者萊拉茲認為「這種承諾雖然不切實際,但肯定吸引到數百萬窮人」。魯哈尼警告選民提防對手的極端保守政治觀,「他們想在街上築起一道牆,分隔男性及女性」,又批評保守派想破壞核協議。「國際輿論觀點」上周三做的民調顯示,魯哈尼的支持度以55%領先,但另一主要保守派候選人、德黑蘭市長卡利巴夫(Mohammand Qalibaf)周一宣佈棄選,轉而支持拉伊西,令拉伊西有機會反超前。有前官員認為,哈梅內伊能動員保守派選民投票,足以替拉伊西「造王」,但他至今未有明確表態,只是呼籲選民踴躍投票。分析相信高投票率對魯哈尼較有利。投票結果料周六揭盅。如果沒有候選人得票率超過50%,得票最高的二人將在下周五的次輪投票再決勝負。路透社/德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8/20024969
美制裁伊朗導彈企業
1 :
GS(14)@2017-05-19 05:43:36美國國務院在伊朗總統選舉前兩日,決定延長前年核協議提供的寬限,豁免對伊朗的制裁,但財政部同日針對伊朗彈道導彈計劃,宣佈制裁伊朗及中國多名人士和機構。
3華企涉案遭制裁
受美國財政部新制裁影響的,包括兩名伊朗國防官員、一間伊朗企業、一名中國男子和三間中國企業,指他們支持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伊朗外交部譴責新制裁,認為此舉削弱核協議的成效,揚言會繼續研發導彈技術;中國外交部對美方的制裁表示不滿,重申反對任何損害第三者利益的單方面制裁行動。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要求重新檢視前年簽訂的伊朗核協議,國內亦有聲音要求對伊朗政府侵犯人權及囚禁美國公民多加施壓。分析指,美國政府這次一手軟一手硬,既表示特朗普暫無意全盤推翻核協議,但同時會對伊朗保持強硬。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9/20025912
暗指魯哈尼言論不妥 疑助門生還擊伊朗精神領袖干預選戰
1 :
GS(14)@2017-05-19 05:43:37伊朗總統選舉今日投票,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卻事前「出口術」,指選戰部份言論不合乎伊朗價值,被指暗貶角逐連任的改革派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因他早前狠批強硬保守派教士萊希(Ebrahim Raisi)是「保安部隊的棋子」。全國約5,640萬選民需從四名候選人中選出總統,點票工作將於當地午夜後開始,結果兩日內公佈,若沒有候選人得票逾50%,下周舉行第二輪投票。內政部估計投票率逾70%,iPPO民調顯示魯哈尼支持率達30%,領先萊希17個百分點。哈梅內伊前日在德黑蘭演講,指「選舉辯論中,部份言論不適合伊朗這國度。但人民的(廣泛)參與將消除這一切」,被指企圖左右選舉大局。他又呼籲國民踴躍投票,向美國及其盟友包括以色列展示,伊朗的選舉也可和平、安全地進行。
魯哈尼斥對手濫權
儘管哈梅內伊沒明言批評對象,但似乎衝着68歲的魯哈尼而來,因魯哈尼上周在辯論上質問萊希,「有安全部隊和革命組織將一車車的人送往你的競選活動……誰資助他們」,暗指56歲的萊希與武裝組織有關,又攻擊出任穆斯林法官的對手1988年將數千政治犯送上死刑台,「作為宗教法院的法官,你甚至可以下拘捕令,但請你別濫用宗教奪權」。魯哈尼前日到馬什哈德造勢時亦曾警告伊斯蘭革命衞隊別干預大選,「我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巴斯杰和革命衞隊緊守崗位、做好份內事」。最高精神領袖雖比總統大權,但過往絕少干預總統選舉,哈梅內伊今次發言未知是否與萊希是他門生兼盟友有關。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9/20025908
伊朗大選 勝者有望問鼎最高領袖
1 :
GS(14)@2017-05-21 00:58:58伊朗昨日舉行自與西方簽署核協議後首次總統選舉,除了是溫和改革派現任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與強硬保守派候選人萊希(Ebrahimi Raisi)的路線之爭外,更可能決定下任比總統地位更超然的最高精神領袖寶座花落誰家,對往後政局影響深遠。全國5,600萬合資格選民,昨早起陸續到各地逾6.3萬個票站投票,多個城市票站出現人龍。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在德黑蘭投票後表示:「所有人都應該趁早去投票,國家的命運由人民決定。」魯哈尼在投票後,稱無論誰人當選,都應得到全國團結一致地輔助。
被視為對核協議公投
現年78歲的哈梅內伊近年傳健康每況愈下,由於萊希是他的門生,若他拿下總統寶座,將有望成為接班人選。另邊廂,改革派去年有晉身進入選舉最高領袖的專家會議,倘若魯哈尼成功連任總統甚至大勝對手,日後將有望問鼎最高領袖,成為「後哈梅內伊時代」伊朗的強勢掌舵人。不過,對普羅大眾而言,今次選舉則被視為對核協議以及對西方開放經濟的公投。魯哈尼兩年前以限核換取西方撤銷制裁,但國內經濟未見起飛,年輕人失業率尤其高企,被萊希批評他「不依賴年輕人一雙能手解決問題,卻把我們的經濟向外國人拱手相讓」。萊希又以民粹經濟政綱爭取郊區選民支持,由於伊朗郊區選民投票率遠比城市高,他此着料能吸納大批郊區選票。自伊朗1979年革命以來,每位總統都成功連任。在德黑蘭市長卡利巴夫宣佈退選後,周二民調指魯哈尼的支持度升至61%,萊希只得27%。但一半選民在民調中表示未有決定或拒絕作答,加上哈梅內伊在選舉後段「出口術」暗撐萊希,令選情仍可能有變數。選舉結果料明日揭盅。美國《華盛頓郵報》
■魯哈尼(中)在德黑蘭投票。路透社
【魯哈尼 限核換西方撤制裁】
68歲的魯哈尼1970年代跟隨高美尼推動伊朗伊斯蘭革命,1980年至2000年間連續5屆出任伊斯蘭議會議員,同時是兩伊戰爭時期的國防要員,1989年起出任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16年。2013年,他打着開放社會、改善與西方關係的旗號當選總統,任內達成以限核換取西方解除制裁的歷史性協議,卻被詬病改善貧窮問題不力。美聯社/新華社
【萊希 曾處決數千政治犯】
56歲保守派教士萊希,1980年代起出任多個司法部門職位,更是1988年頒令處決數千名政治犯的四名穆斯林法官之一,2014年起擔任檢察總長,直至去年獲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委任為伊瑪目禮薩聖陵管理人,但現時仍是特別宗教法庭檢察官。萊希的政綱主打「滅貧打貪」,但被對手指是伊斯蘭革命衞隊和巴斯杰民兵組織的棋子。美聯社/新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0/20027350
伊朗人向強硬派說不魯哈尼連任總統
1 :
GS(14)@2017-05-21 13:16:08伊朗跟西方達成核協議後首次總統大選結束,現任改革派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壓倒性擊敗強硬保守派勁敵萊希(Ebrahimi Raisi)連任,反映伊朗人希望授予魯哈尼更大變革動力。內政部本港時間昨午5時許公佈最終點票結果,指約有4,100萬選民投了票,投票率73%;四名候選人中魯哈尼得票率為57%;萊希得票38.5%。今屆選民相當踴躍,多個票站至投票結束仍見人龍,當局要兩度延長投票時間共五小時。投票率高企,52歲傳媒人納斯爾相信跟強硬保守派大幅動員不無關係,「我跟朋友打賭說萊希會贏,也許令一些本來不打算投票的朋友走出來」;德黑蘭居民戈梅希說,即使「等了五小時仍堅持投票,我要投給魯哈尼,避免萊希勝出,我不想由強硬派人物當上總統」。68歲魯哈尼是伊朗核協議推手,結束國家孤立,競選時多番強調選舉關係到伊朗日後在中東乃至國際社會的角色,他勝選後在Twitter推文,矢言會落實競選承諾。
普京 巴沙爾致賀電
魯哈尼以明顯優勢勝出,反映選民即使面對傳統保守派的施壓也要給溫和改革派一個機會。政治分析員瓦埃茲指「魯哈尼的得票,特別是他在鄉郊的表現,凸顯伊朗人不再信經濟民粹主義及激進變革。他們已趨成熟,知道有效管理經濟、跟國際社會緩和關係才是出路」。分析亦指伊朗自2009年綠色革命後政治環境已穩定不少,令人對政制有足夠信心,魯哈尼的得票能轉化為實質變革空間。俄羅斯總統普京,敍利亞總統巴沙爾已致電祝賀魯哈尼成功連任。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1/20028007
炸彈人闖國會 高美尼陵墓IS連環襲伊朗18死
1 :
GS(14)@2017-06-10 13:09:13■恐怖分子襲擊國會大樓期間,一名男童爬窗逃生獲救。路透社
伊朗昨日首次遭受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發動的恐怖襲擊。武裝分子先後闖入位於德黑蘭的國會及前最高精神領袖高美尼(Ayatollah Khomeini)陵墓,亂槍掃射並引爆身上炸彈,連環襲擊釀成至少12人死亡、42人受傷,6名恐怖分子身亡,共18死。第三宗襲擊被當局及時制止。
首宗襲擊在上午10時左右發生,四名武裝分子趁國會會議進行期間,手持AK47步槍及手槍攻入國會大樓內大開殺戒。官員指兇徒顯然是男性,卻身穿女裝,一名目擊者指他們在國會四樓向街上的人開槍,人們爭相走避,多人倒地。
■IS短片可見持槍男子在國會一間辦公室內行走。
■短片中亦見一名男子流血倒卧國會辦公室地上。
■警方在高美尼陵墓外圍封一具屍體。美聯社
亂槍掃射 襲擊持續4小時
當局隨即圍剿恐怖分子,大批軍警包圍國會大樓,數名狙擊手部署在附近大廈天台,警方直升機在上空盤旋,國會內的電話線路被切斷,現場傳出多下槍聲。雙方駁火期間,一名兇徒在四樓引爆身上炸彈。一名在場的記者表示:「所有人都驚恐交加,我看到有兩人亂槍掃射」。襲擊持續近四小時,造成多人死傷。在國會襲擊發生後約半小時,市外的高美尼陵墓亦遇襲。一名女炸彈人引爆身上炸彈,另一名女兇徒被擊斃。襲擊造成至少一名保安身亡,多人受傷。當局下午近3時宣佈擺平兩宗襲擊,所有施襲者被擊殺。情報部門指恐怖分子原本計劃發動第三宗襲擊,但當局事前已將涉事「恐怖分子隊伍」拘捕,及時瓦解陰謀。
IS罕有地在襲擊尚未結束時,迅速承認發動襲擊,並發佈了一段在國會內拍攝的24秒短片,顯示一名滿身鮮血的男死者倒卧在書桌旁地上,一名武裝分子手持步槍在他身旁走過。
IS發短片:我們會留下來
一人在片中表示:「你認為我們會離開嗎?奉阿拉之名,我們會留下來。」另一人重複相同字句,相信他們是模仿去年在敍利亞被空襲炸死的IS發言人阿德納尼(Abu Muhammed al-Adnani)的口號。另一國會片段顯示,襲擊發生後議員仍然繼續開會。受伊朗支持的部隊,目前正在伊拉克及敍利亞對付IS,儘管IS不時恐嚇德黑蘭,但過去從未試過有所行動。伊朗內政部昨未有證實兇徒身亡及動機,僅稱襲擊是恐怖組織所為,並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官員一度呼籲民眾避搭交通工具。國會議長拉里賈尼譴責襲擊是懦弱行為,「伊朗是打擊恐怖分子的積極及有效支柱,他們想傷害它」。國內鷹派對今次襲擊憤怒不已,將把握機會孤立屬中間派的總統魯哈尼,以推動伊朗採取「更強硬的地區政策」。革命衞隊卻指襲擊時沙地阿拉伯策劃,矢言會報復。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08/20048370
IS伊朗不同派系勢成水火
1 :
GS(14)@2017-06-10 13:09:13伊朗和「伊斯蘭國」(IS)是勢成水火的敵人,IS近期正加強對伊朗招攬成員,而伊朗軍方曾指襲擊德黑蘭是對IS採取直接行動的「紅線」,IS這次聲稱在德黑蘭恐襲得手,或令伊朗加強打擊IS軍事行動。伊朗是由佔人口近90%的什葉派主政,亦力保區內親什葉派政權;IS則屬激進遜尼派,視什葉派為應該殺死的異教徒。2011年敍利亞內戰爆發,伊朗就軍事支持巴沙爾政府對付所有反政府勢力,包括IS,而2014年IS在伊拉克北部佔領大量土地後,更直接威脅伊朗邊境,伊朗成首個助伊拉克打擊IS的國家,派出其革命衞隊特別部隊「聖城軍」。
IS在3月底罕有推出波斯語片段,呼籲伊朗的遜尼派起義反抗什葉派建制,之後首次將其網上宣傳刊物《羅馬》(Rumiyah)出波斯文繙譯版,出了至少四期。有專家認為,伊朗遜尼派少數派或有不滿,但由於政局穩定和國家機器強勢,響應IS宣傳投身暴力極端主義的人不多。不過去年起不時有報道指伊朗當局拘捕招募員、阻止1,500年輕人加入IS、阻止德黑蘭恐襲陰謀等,反映IS打入伊朗取得一定成績。自由歐洲電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08/20048401
伊朗恐襲兇徒全屬本土IS
1 :
GS(14)@2017-06-10 13:30:34伊朗前日連環恐襲,遇難人數增至17人,包括三名婦女;六名在襲擊中身亡的恐怖分子全是「伊斯蘭國」(IS)伊朗籍成員,當中五人曾為IS在伊拉克摩蘇爾及敍利亞拉卡作戰;當局又在受襲的高美尼陵墓等地拘捕至少六人。
曾在伊敍打仗
襲擊翌日首都德黑蘭街頭保安明顯加強,大街與地鐵站都多了警員巡邏。這個IS首次在伊朗發動的恐襲,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似乎不當一回事,形容恐怖分子不過在「放爆竹」,動搖不了伊朗人意志;伊朗政府亦向事後「抽水」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還以顏色。襲擊後特朗普在Twitter發推文指「支援恐怖主義的國家終於淪為受害人」,伊朗外長扎里夫以推文還擊,形容華府「乞人憎」,指伊朗一直打擊獲美國撐腰的恐怖分子。法新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09/20049584
伊朗成功發射火箭可研製彈道導彈
1 :
GS(14)@2017-07-29 03:40:45伊朗(圖)官方電視台昨日報道,當局成功發射可搭載人造衞星的「鳳凰」(Simorgh)火箭上太空,是該國太空科技的重大突破。由於該技術有可能被用作研製彈道導彈,分析指這有可能觸動美國的神經。
沒違反核協議
報道指,火箭是在高美尼太空中心發射成功。該火箭可以將重達250公斤的衞星,送到離地球500公里外的軌道,但未有進一步透露其他詳情。根據2015年伊朗跟西方國家簽訂的核協議,以上的測試並沒有違反規定。不過美國官員認為,這與協議中限制伊朗濃縮鈾製作以換取撤銷經濟制裁的精神不符。伊朗已推動火箭計劃多時,美國一直擔心相關太空技術日後會被伊朗用作研發長程導彈。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伊朗較不信任,曾表示要取消核協議,並恢復制裁。美聯社引述匿名官員指出,美國政府懷疑伊朗軍事設施有異動,要求加強監察行動,並與歐洲國家商討如何防止伊朗違反核協議,預料此舉將引來伊朗反彈。伊朗過去10年多次發射衞星模型上軌道,並於2013年送一隻猴子上太空,但今年5月以成本太高為由,放棄送人上太空的計劃。 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28/20104183
伊朗黑客「美人計」與目標調情竊機密
1 :
GS(14)@2017-08-02 06:14:24「美人計」看似是老舊手段,但往往有人中招。英媒報道,有伊朗黑客懷疑製作假的美女個人檔案,在網上接近一些敏感行業的高層,誘他們點擊某些連結,從而入侵電腦偷資料。這「美人」名為阿什(Mia Ash),根據個人檔案描述,「她」現年29歲,曾就讀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現職攝影師,認識很多出色的同業,希望擴闊圈子,感情狀態為「複雜」。調查員指,阿什通過LinkedIn認識對攝影有興趣的中東公司目標,然後互加facebook。在一個多月內,阿什與目標頻繁交流,由工作到興趣無所不談,有時還互相調情。直至某日,阿什邀請目標填攝影問卷,且稱須用公司電腦進入,否則會出現技術問題。目標照做,然而一點擊,附件就試圖在電腦安裝間諜軟件,幸好公司防護系統及時擋掉。美國網絡保安公司SecureWorks調查後,發現「阿什」的照片(圖)實際上是盜用自一名羅馬尼亞女學生,而這身份過往已涉及多宗企圖入侵的事件,目標包括美國、以色列、印度等。專家相信黑客來自伊朗,而且獲政府支持,因為入侵目標符合伊朗利益,其中沙地阿拉伯企業和政府部門是重點目標。英國《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1/2010794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