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紐約時代廣場擺石躉防襲擊攝影師話平常心面對

1 : GS(14)@2017-05-21 13:16:11

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周四發生恐怖車禍,翌日事發現場重拾繁忙,紐約市警察(NYPD)在附近各個行人路口,放置巨型水泥牆障礙物,冀阻止慘劇重演。目擊事發經過、在廣場上接待遊客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仍然心有餘悸;亦有職員指紐約居民已見慣襲擊,只好以平常心面對,「總不能每天在恐懼中過活」。駐紐約記者:鄭柏齡周四造成1人死亡、22人受傷的時代廣場恐怖車禍,涉案車輛周五已被移走,現場重新開放。NYPD在各個主要行人路口,放置巨型水泥牆障礙物,阻止汽車襲擊重演,同時派出大量持長槍警察駐守。另外,有途人在路邊擺放鮮花、毛公仔等,悼念車禍中喪生的18歲遊客埃爾斯曼(Alyssa Elsman)。紐約市政府已排除意外為恐怖襲擊,布朗克斯(Bronx)居民、疑犯Richard Rojas今日被警方起訴一項駕車致人死亡(aggravated vehicular homicide)、20項意圖謀殺(attempted murder)及二級謀殺罪。這名26歲、與母親同住的退伍海軍向警察透露,襲擊發生前曾吸食大麻及迷幻藥PCP。今日再有閉路電視片段在網上流出,顯示私家車駛上行人路後,如保齡球般撞飛大批途人,場面甚為恐怖。時代廣場是全紐約最繁忙地區及旅遊景點,廣場上有大量接待遊客工作,包括售賣歌劇門票、巴士車票,以及街頭表演者等。目擊事發經過、在路口售賣百老匯門票的Santos向《蘋果》表示,依然心有餘悸,「令我認清站在這裡(時代廣場)賣票,是多麼接近危險;我不知道這工作是否高危,但肯定不是最安全」。在廣場上替遊客拍照的攝影師Wright則認為,該車禍是不幸、可怕的意外,但「紐約已經回復正常,請世界各地旅客放心前來」,他續指,紐約過去發生不少襲擊,而時代廣場只是第一次受襲,「(襲擊)甚麼地方都有可能發生,我們總不能活於恐懼中,只能夠做足準備、注意四周,抱最好的希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1/200284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868

面對斷交危機蔡盼台加入聯合國

1 : GS(14)@2017-06-18 21:44:55

面對斷交危機的內外交迫,消息指蔡英文轉戰9月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今年提案「不會像去年那樣保守」,最終希望台灣能「加入聯合國」。台陸委會昨表示隨時檢討與調整兩岸政策,不排除未來嚴審中國官員來台申請。


巴拿馬使館降旗

中華民國駐巴拿馬大使館當地時間14日舉行降旗儀式,大使曹立傑與夫人和在場僑胞、台商齊落淚。巴拿馬前日宣佈與台斷交,蔡英文曾強調面對對岸打壓和國際上的不利情勢,台灣堅持在國際社會的價值與地位不會改變。與此同時台陸委會昨指兩岸人員往來嚴重不對稱、失衡,應進入好好檢討的時候。蔡上任後陸方各省級台辦官員來台數已超過100團,訪台申請九成以上獲批,反觀台方學者、官員、陸委會、海基會兩會人員赴陸卻被各種名義推遲或拒絕。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前日表示,一個月前北京派人和他見面,強調過去對台政策錯誤,未來將調整,他會後向蔡英文當面報告,蔡未正面回應,僅說要加入聯合國。雖總統府發言人回應指總統並沒有這樣的談話,台《自由時報》昨報蔡當局相關部門近日密集開會討論,對於今年聯合國的提案,「不會像去年那樣保守」,不排除會有動作,而蔡最終希望台灣能「加入聯合國」。台曾連續16年通過「友邦提案」讓台灣加入或重返聯合國,在馬英九上任後中斷,去年政黨輪替後蔡當局也未推動加入聯合國提案。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6/200578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870

雲籌網略:面對AI爭飯碗你和我能逃過一劫嗎?

1 : GS(14)@2017-06-25 11:25:25

上文談到AI技術已臨近大爆發奇點,AI崛起,很大可能在不久將來引致人類大失業,最後結局是天堂——人人不用工作由機器人全面供養起來;還是地獄——迎來電影Matrix般的世界呢?相信各人有自己心目中的答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通往終局前的一段過渡階段,階級博弈將比現在更激烈,貧富更極端,而且過渡階段可能學馬雲話齋,隨時要痛苦三十年(當然不要問馬首富三十年是怎麼計出來的)。大失業可能導致你我他從原有社會階層急速滑落,其實各國上流社會近來已經開始十分頭痕,大家都心裏有數全世界民粹主義將有增無減,各國政府都需要時間去探索一個終極難題。究竟人類社會從原來的資本主義社會架構,通往AI時代的路上,如何才能減輕踐踏式災難發生?如何避免社會階級大崩潰帶來對建制的過份衝擊,通街遊民流氓的時候又該如何維持社會秩序?當原來資本主義描繪的,個人通過「高等教育」、「多勞多得」等方式改善生活,實現社會流動性的「希望之光」,隨着AI大量取代高薪工作徹底淪為「呃細路」一般的夢話的時候,社會要怎麼運行?可以預見近未來的這個過渡階段,除非政治建制出現革命性的變化(例如落實符合新經濟狀況的合理水準的UBI),原有的階級形態將向「極度扁平化」發展(各種中產滑坡成為差不多的新貧困階層,自然就只剩下好扁平的「兩層」),最終社會階級縮窄演化為掌握AI技術為其賺錢的「新階層」,和沒有AI的「落後階層」。這裏順便回顧一下目前我們所處世界的社會階級結構。這個命題沒有一套學術界認同的方法,但筆者認為,其實國內網民某九型階級型態的分類方法已經非常傳神,有參考價值。根據該分級方法,我們的社會大致存在以下9個階層:1級:政權既得利益話事人和與他們幕後關係密切的家族,這些人基本上透過政策話語權,有形無形控制和綁架了全國利益輸送工具和渠道。手段各適其適,你懂的,不敘。2級:各級政府要員、大財團代表,與1級主要差距是,只能影響局部行業而非全國性的政策,且做事會受1級和其他2級對手的制約,無法隻手遮天。這個級別也非常易明,不多作補充。3級:幹部級(放在海外即政棍)、富豪、大企業管理層的級別。這些人單個對政策不構成影響,只能發揮「集體影響力」讓政策公然向他們傾斜,這一級一般有能力以各種「莊」的身份「尋租」,例如以掌握的資產工具(如上市公司財技)撈下面層級的錢,與2級不同,這些人對上面級別的人只能繳械乖乖配合,越級挑戰並無勝算。4級:名人明星、專業人士、成功中型企業老闆、職業炒家都屬於此類,與3級主要差距在於,這些只擁有內幕消息的優勢,但無法自行做莊。雖然可靠與上面級別的人走後門來解決很多問題,但本身沒有「尋租」權力或資本工具有限,面對上層大開印鈔機的情況,也只能加槓桿或用腳投票。5級:小老闆、收租婆、高收入專業人士、企業中高層等。5級與4級主要差別是,即使有消息,都是傳了幾手才收到的遲消息,資本不足、槓桿額度並非像4級一樣「開掛」,可用工具受限,問題大多只能以法律途徑解決。6級:高薪白領、公務員、一般專業人士、家底豐厚的名牌大學畢業生,6級認識不了4級以上圈子的人,收到的消息為山埃貼士居多,基本上只有「份糧」的單一槓桿能力,買多層樓就要被套住所有流動性。7級:普通白領、工人、個體戶,沒有花大錢去學歷鍍金的話,基本上沒辦法透過工作升級,拼死拼活,典型的特徵是,買層樓也要父母畀首期。8級:在職的普通人,注定在生活的城市裏永遠不能安家立業,買到樓都捱不過經濟周期。9級:一般人眼中的草根階層,靠福利或工作僅夠餬口。在繼續演繹之前首先補充一下,其實資本主義從不怕社會上因競爭失敗而產生的第8、9級階層,因為我們的社會早在幾千年前已發展出應付小市民的招數,即羅馬人所謂的「麵包與娛樂」。一般這兩個層級的人,大多本身已經喪失追夢奮鬥的精神,或是容易收買的順民,只要保證糧食供應充足、有廉價娛樂就很容易滿足。所以,各國政府一於懶理青少年失業。現代有大量的手機遊戲、娛樂視頻,無限消磨他們的時間和注意力,君不見遊戲股、Netflix的股價橫掃千軍?如果還是不夠,那就乾脆開放大麻吧!君不見美國多個州份解禁大麻,填補萬千空虛心靈!問題是,這次AI崛起,影響力絕不像以前周期的經濟衰退可比。這一次,第5至7級人群將首當其衝成為犧牲對象。本來在原有的老制度下,這些人只是經濟周期下被剪羊毛來補貼1至3層的對象,但既得利益者也不想讓他們全部崩潰,否則哪來那麼多錢養住上層?可是AI的出現,把這些人透過努力工作在谷底「復原」的可能性徹底「輾壓」了,以後「失業=永久失業」,這將粉碎他們的存在價值,隨時連多年下來這些人建立的「順民」價值觀也一齊粉碎。對於這些不止追求「飲食+旅行」、有點上進心(即是鬥心)的階層,如何安置處理他們,將考驗現行的模式。更麻煩的是,第3、4級的人,這些人加起來是掌握一定威脅建制程序的社會影響力。過往這群擁有尋租能力、槓桿工具、不對稱優勢資訊的階層,基本上免受通脹飆升等剪羊毛工具的威脅,只需順勢而為,企穩位置,就可讓下一代風光贏在起跑線。然而,這一次他們恐怕也難逃AI的正面威脅,越來越多行業被掌握數據的平台,整個顛覆或剷平,例如中美電商平台技術成熟後,導致傳統零售業近幾年內集體死亡例子;過往無可取代的專業人士、公務員體制等,都面臨被較人類更聰明、更有效率的AI取代。實情是,就算閣下是某某行業頂層精英,也無法逃避失去山頭的衝擊,一旦賴以生存的行業被革命性的連根拔起,這些人一樣會滑落下層。由此可預見,中上階級(3-7)的人群必然不甘坐以待斃,變成新統治階級圈養的「寵物」。其實我們已經看到身邊很多家庭開始空前絕後,不計成本拼教育、拼圈子、拼槓桿工程,一場殊死階級搏鬥已經拉開帷幕。誰都不想子女坐以待斃,但這一次,靠這些傳統手段究竟能有幾分勝算?下回再續。無謂君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5/200674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966

譚新強:如何面對Moore

1 : GS(14)@2017-10-01 20:10:52

【明報專訊】死亡很恐怖,我們都懼怕,都想忘記、拖延。很多人在研究長生不老的各種科技,我也挺希望有成功的一天。然而,生物的死亡只是在碳氫化合物molecule(分子)層面的問題,在物理上確不算什麼極限,理論上是有解決方法的;對比之下,Moore's Law的死亡關乎quantum(量子)層面的問題,困難百萬倍以上。

記憶體行業,每過多一個季度,就愈多證據證明「This time is different(這次非比以往)」的道理,而是「This time is VERY different(這次「非常」有別以往)」才對!周三晚Micron宣布第四季業績後破位爆升8.5%,升至2015年來的37美元高位,但2018年預測市盈率(P/E)仍只是4倍多!

大行唱好 Micron最牛看76元

三星和Hynix當然也極具投資價值,早幾日仍在不停創歷史新高。最近兩天稍有回落,主要是受到蘋果新iPhone滯銷傳聞影響,另外就是韓國學了中國,中秋節都休市6日,比中國還要多一天!朝鮮局勢不明朗,一周變化可以很大,所以不少投資者,尤其外資,都先獲利離場。黃金周雖說是有助刺激消費,其實是極之落後和損害經濟的行為。美國明白資本市場流動性的重要,永遠不停市超過一日半,突發事件除外。

各大投行紛紛提升Micron目標價,最高76美元。連大摩都承認今次記憶體的強勢是20年來所未見的,馬上把目標價提升至39美元,最牛看至48元。

Micron DRAM營運利潤勝蘋果

DRAM營運利潤率高達60%,比蘋果更厲害。不同種類的DRAM,包括本擔心過剩的移動端DRAM都出現短缺。NAND的情况可能更緊張,在業績電話會議上,CEO Sanjay Mehrotra多次用「secular」來形容NAND的需求增長。

Mehrotra此君非常值得長期關注,他今年5月才上任,並非一般專業高管那麼簡單,而是Sandisk的前CEO和共同創始人(印度人多厲害)。把Sandisk用190億美元的高價賣給Western Digital(WD)的那單刁,正是他的傑作。他已非常有錢,這次過檔Micron肯定有一番大作為。

DRAM生產商限於韓、美的那三家,NAND再加上東芝、WD和一點Intel,就是那麼簡單,那麼集中,不要想太多。有些內地朋友富有聯想力,既然在A/H股買不到三星、Micron等股票,那麼不如就買京東方、天馬、TCL和建滔等底板生產商。這些可能都是好公司,但技術含量和門檻都差很遠,完全不能比較,千萬不要表錯情。

香港就更不用說了,傳媒朋友每次問到我有關科技股問題,無論是討論記憶體、AI還是放火箭都好,到最後都是問:「咁即係買騰訊(0700)?」我幾乎被激死!內地有外匯管制,海外投資經驗不多,視野較狹窄還可以理解。香港號稱國際金融中心,資金流動自由,我勸喻大家視野擴闊一點,多學習全球投資,這樣才能提升香港人的競爭力。

中國短期內難打入記憶體市場

中國極想、亦極需要打進這個超重要的記憶體市場,但短期內,甚至長期都未必能做到。NAND最快3年,但很可能5年才見到些少效果,DRAM根本看不到時間表,需時可能10年以上!美、日、韓等國都愈來愈嚴厲限制中國的半導體生產器材出口、技術轉移和收購合併。

Fabless設計容易得多,主要運用如Synopsys和Cadence的設計軟件,華為的HiSilicon和GigaDevice都做得不錯。但想在海外收購就極困難。早前特朗普才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否決中資背景的Canyon Capital以13億美元收購Lattice Semiconductor。Canyon Bridge現在再接再厲,又在英國企圖以每股182便士收購早前被蘋果炒掉的移動端GPU設計商Imagination。我早認為蘋果不應那麼小器,只搶走核心工程團隊。既已擁有8%的Imagination股份,就應該大方一點整家公司買下來,不應留下一個可能成為未來心腹大患的尾巴。

中資再接再厲購蘋果前GPU設計商

從前中國出外企圖收購半導體企業的主要「白手套」為清華紫光,但在多宗交易如Micron和WD買Sandisk等無功而退,因此就有新玩家如更神秘的Canyon Bridge冒起。但美歐等監管機構不是盲的,他們仍將深入調查它的背景和資金來源。Imagination這單刁,要成功也不容易。就算中國能打進記憶體製造,亦改變不了Moore's Law已走近盡頭的事實。

Moore's Law可說是推動過去50年,整個資訊科技革命的最重要元素。它的放緩,甚至乎死亡,將對全球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甚至地緣政治有極大影響。

現在最先進的10nm技術,線路的闊度僅為15粒原子,7nm就是10粒,5nm已是理論極限。到此已出現很多quantum和thermodynamics問題,製造技術亦已接近極限。10nm還勉強可用multi-patterning,再縮就必須用EUV,往後就是X-ray lithography。不少人在研究quantum computing,但距離應用階段仍很遙遠。

Nvidia CEO Jensen Huang認為GPU可延續後Moore's Law世代的計算速度的長期增長,但平衡計算絕非解決所有計算問題的靈丹妙藥,適合用於某些如視覺和圖像處理應用,但仍受限於Amdahl's Law有關線性計算的瓶頸位。

應該如何面對、適應,以及到底有沒有方法繞過和突破Moore's Law,可能是人類面對最嚴峻的挑戰之一,重要性未必亞於氣候變化。

(中環資產持有Micron、Nvidia、Western Digital、大摩、三星及Hynix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14&issue=20170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87

廖偉強:須面對現實融合中國

1 : GS(14)@2017-11-19 15:38:37

【明報專訊】住屋向來是香港人的重中之重問題,新一屆政府為了要顧及不同階層的置業需求,在目前高企的樓價下,毅然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綠置居及白居二恒常化等措施,目的就是希望讓更多人有機會達成上車的宏願。

政府協助市民上車固然是好事,但筆者總認為自強不息才是香港人的根本精神,更加是目前需要的一種堅持。現今社會的競爭愈來愈大,大家更加不可忘記提升自己,才不至於流入被動的受助者角色。香港回歸中國,中港融合,我們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香港人對香港人,而是需要加強裝備,與內地13億人口競爭。筆者深信,憑藉香港人的勤奮、聰明及才智,再加上香港人的靈活變通,中港融合雖然是競爭,但更加多的是無限商機!

近期成為環球熱話的「電競」一詞,正好能給我們帶來一點啟示。「電競」這個玩意及行業目前在全球十分流行。今天的電子競技又何只打機咁簡單,實質是透過電子遊戲作競技比賽。電子競技早在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已經出現,時至今天,遊戲比賽更加發展成為一種職業運動,而且亦成為一個可以賺錢的行業。此外,更有人吼準電競商機,設立公司而拓展生意,真可講「錢途」一片光明。

與13億人口接軌 商機無限

互聯網的發達,再加上全球化的因素,只要肯動腦筋,再加上個人的努力,生意商機俯拾皆是。筆者認為,融合中國內地發展是面對現實的做法,因為我們的機會已不只局限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而是要與中國13億人口接軌,繼而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潛藏着70億人口的無限商機。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75&issue=201711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77

人物專訪:星之子陳易希早年創業仍可平常心面對700萬買樓後感壓力

1 : GS(14)@2018-01-28 18:48:03

■對於買樓,陳易希指自己會優先選擇創業,因為做自己開心的事更重要。李錦鏵攝

香港「星之子」、中五畢業後被科技大學破格取錄的陳易希,早年創業後再踏上人生另一階段:上車。曾有目標25歲買樓的陳易希,因對父母在97年高位買樓有陰影及礙於樓價高企,一直擱置在港置業計劃,但在去年28歲之齡終克服心魔在九龍區置業。買樓契機竟源自一次在街邊被經紀搭訕推銷,然後笑言就「落咗疊」買樓。記者:彭崇強


對於七年前創業的陳易希而言,創業是「nothing to lose」及可以「平常心面對」,但對去年斥資近700萬元買樓的決定則顯得猶豫,未知買樓決定「啱唔啱」,並坦言買樓後感到有壓力,認為目前的樓價算是相當高,買樓的資金投資在其他方面或有更高回報。

■陳易希14歲時憑「智能保安機械人」獲國際獎項,翌年一顆小行星以他命名。

樓價新高無感覺

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陳易希去年3月以694萬元,購入啟德嘉匯一個一房單位,實用面積377呎。至於買樓的主因,陳易希表示:「都係諗住驚佢再升就買唔到,我唔係好識得投資,其實現時都唔知係輸定贏,所以都有啲驚」。去年3月陳易希入市以來,樓價持續攀升,但對樓價迭創新高,陳易希坦言未有太大感覺,並指:「冇再睇過係點樣(樓價),因為我又唔係拎嚟炒樓。」雖然陳易希在創業後,再透過經營生意所得,買了其人生在香港的第一層樓。惟對於應該優先選擇創業或買樓,他仍表示自己會優先選擇創業,不想因為買樓而失去創業機會,因為做自己開心及認為對的事更重要。他認為,創業通過努力可以改變某些事情,但樓價就完全不可以控制,「個人最大投資都係擺喺請人同繼續谷大個business」。他指出,當年只需花費約兩萬元進行商業登記註冊,加購買一些電腦設備就創立了公司,創業成本不足十萬元。所以其創立的公司「Bull.b」在創立三個月後已達至收支平衡,陳易希笑指:「好快就break even,點解好快break even呢,因為本身都冇咩開支,nothing to lose,冇得畀我輸。」


公司盈利逾百萬

不足十萬元成立的公司,目前已成為年收入上千萬元及盈利上百萬元的一盤生意,已不是當初的「nothing to lose」。問其會否害怕有日生意失敗,陳易希則表示會以平常心面對,「冇得驚㗎喎呢樣,只係居安思危啦,當人哋話做得幾好喎,企業又搵到錢,又可以養到團隊,自己就會覺得其實好多嘢都仲有危機,仲未夠嘅,一山還有一山高。」但當公司面對困境及低潮,推出的產品未有預期效果好或遭到生意上的損失,又會安慰自己「其實一山還有一山低,仲困境嘅人大有人在。」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3/202831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585

利字當頭:傳媒面對滅門災劫

1 : GS(14)@2018-02-25 03:12:04

正當大家都被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利敏貞一身非傳統傳統服飾所震懾,電視廣播(511)的股價,已經升穿26.2元。不過我要提醒大家,現價跟電視廣播股價52周高位34.8元,仍然有一段距離;樂觀的人會說有上升空間。但悲觀的我卻會問:「堂堂大台,究竟為何落得如此下場?」日前商經局宣佈進行公眾諮詢,主流共識是媒體監管拆牆鬆綁,最大得益者是電視廣播。毫無疑問,在香港的媒體生態圈,獨大的一台是有它內在的競爭力;曾幾何時,TVB對世界的影響力,比CCTV更大。傳統電視廣播,是明日黃花;其實大台近年也積極嘗試搞App搞OTT和收費。但新媒體管理學第一課已經教,同一屋簷下又做內容又做平台,結果只會出現內部矛盾。事實上,大多數媒體的所謂轉營,都是垂死掙扎。改革,已經不是單純提高效率和回報。甚至有可能,我們認識的所有媒體企業,最終都會匿跡。傳媒經濟產業鏈,其實早已面目全非。所有仍然在傳媒、公關和廣告行業搵食的人,都必須要有作最壞打算的覺悟。說得白一點,現在的舊傳媒,面對的不是激烈競爭,而是滅門式的顛覆。請不要誤會,我不是說傳媒、廣告和公關行家不思進取、食古不化。其實在新秩序之下,我跟大家一樣迷惘。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要是拆牆鬆綁救得了這個行業,也要這個行業裏出現真正的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沒有進步,就算沒有束縛,同樣是死路一條。遠的不說,大家有沒有留意,亞視結束廣播後電視廣播的股價?亞視不是輸給TVB,而是這對冤家,一起被時代淘汰。只不過TVB的底夠厚,撐多幾年,買個希望。利世民
http://fb.com/leesimon.hk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2/203118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8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