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靦腆的你,如何變身為演講高手?

http://magazine.cyzone.cn/articles/201205/2540.html

文∕Ross McCammon

你要記住的第一點:你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糟。「當人們在一群靦腆的人中間進行發言的時候,他們的表現總是比自己預先設想的更好。人們在感到害羞的時候經常會低估自己的表現。」來自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的「羞怯研究院(Shyness Institute)」的Lynne Henderson博士表示。該機構是加州的一家非盈利組織。

你要記住的第二點:有一點焦慮感是好事。因為些許的緊張感代表你關心你所做的事情。不過你僅僅需要擔心那些正確的事情。而在演講時,你需要關心的正確的事情就是你的聽眾。觀眾最不想見到的就是坐在那裡一個半小時看著一個緊張的說不出話的演講者。他們期望看到一個自信的演講者的表演,因為自信的演講者才能真正地對他們起到幫助。觀眾都很自私,這是你進行演講時要瞭解的關鍵。

怎樣開頭

仔細觀察你的觀眾,看看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審視自己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改變,是否能為他們提供他們之所需。

「和你的觀眾進行眼神交流,並挺起胸膛。這樣做能讓你的眼神裡充滿了自信。告訴自己,我要看著眼前這些人,並且為他們提供一些真正有價值的內容。」Nancy Ancowitz表示。Ancowitz是一位商務交流指導,同時也是《內向的人如何自我推銷》(Self-Promotion for Introverts)一書的作者。

看著你的觀眾,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就像你在和別人對話聊天的時候一樣。事實上,所有的演講活動和聊天並無本質區別,所不同的僅僅是在這段對話中說話的始終只有你一個人。要進行一次有效的演講,你一定要讓你的聽眾感同身受。這樣做會讓他們更加清晰的理解你的觀點,並且獲益更多。「很高興來到這裡」這句話不如換成「很高興來到這裡和你們進行討論」。

之後,一定要十分清晰地告訴他們你的觀點。

「清晰明了地告訴聽眾你的觀點能夠迅速讓他們接受你,並產生共鳴。」Ancowitz說:「簡明扼要地告訴他們你有什麼?他們需要什麼?以及你能如何幫助他們。」

「我來到這裡是為了……」是一句十分有效的開場白。諸如演講這樣的活動,最有效的開始方式就是提綱挈領式的發言。所以一定要確的告訴他們你的發言內容和觀點。之後要建立你的權威。假設你正在給人們講述你的創業故事,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自信自己能夠把這個故事講好,因為沒有人比你更瞭解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喜歡聽這些被講述的很好的故事。

講述故事

以下是Esquire雜誌提出的關於講述故事的三個建議。

故事名字可以看上去略顯無聊,而故事本身絕對不能無聊;

你的故事你做主;

合理安排結構。

這幾條建議同樣適用於演講活動。

你的演講題目也許不夠吸引人,但是演講內容一定要精彩。你的演講你做主。合理安排你的演講結構。

設想一個完美的演講,在設想的同時不要忽略細節。「給你的聽眾提供一些他們可以帶走細細回味的內容,例如想法、建議、規則等一切實用的內容。因為觀眾來聽你的演講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Karl Albrecht博士說。Albrecht博士是一位管理諮詢師,同時他還是《社交智慧:成功新論》(Social Intelligence:The New Science of Success)一書的作者。除了Albrecht博士提到的之外,你還需要注意演講結構的安排,將這些實用內容合理地安插在演講的各個階段。

儀容儀表

鎮定一點。在演講過程中,你的表現應介乎「興奮」與「瘋狂」之間。Ancowitz表示:「無需推廣產品;無需大聲宣講;也無需堅持說服別人。」她所說的,就是不要在演講過程中進行推銷活動。即使是在最恰當的時候,推銷行為也可能令人感到不悅。而在演講台上進行推銷,只會讓觀眾感覺備受折磨。想像想像歷史上那些成功的演講,雖然每一個成功的演講都以推銷某種產品或觀點為目的,但是推銷只能是演講的副標題。最重要的永遠只是給觀眾提供信息。

「你會在演講台上跳舞嗎?」Ancowitz問道(為你的利益著想,我們直接告訴你答案:絕不!):「如果你在對一群人進行講說,你一定要將雙腳牢牢放在地板上,絕對不可以毫無目的的四處活動。」

在演講台上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被無限放大。當你兩腿交叉時,觀眾會注意到。當你抓撓臉部時,觀眾也會注意到。在你擺弄手指時,觀眾同樣會注意到。所以一定要表現的鎮定一點。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會注意到你所有的小動作。而控制這些小動作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這麼做同樣能讓你冷靜下來。

如何收尾

在演講結束前問問觀眾對你或你的演講內容有沒有什麼問題,然後等待觀眾舉手。突然結束會破壞你之前所營造的完美氣氛,會前功盡棄。

允許聽眾提問並不是什麼問題。問題是很少有人願意站起來提問,並受到全場的注視,這樣的情況直到有第一個人打破尷尬後才會得到緩解。因此,最好的結束方式是問問觀眾有沒有問題,並讓觀眾舉手提問(或是直接坐在座位上喊出來),之後,繼續講話,直到有人帶著問題打斷你。

如果沒有人向你提問,你就要考慮在下一次演講前重新為你的演講內容潤色了。因為你沒有讓觀眾產生共鳴,你所講述的故事也沒能影響到他們的生活。你也沒能與觀眾進行一次有效的對話,你只是一直在對他們宣講,而不是與他們交流。請把觀眾提問的踴躍度看成是一個得分標準。

你的目標應該是在觀眾提問環節有機會說這樣一句話:「我們還有回答最後一個問題的時間。」如果你有機會說出這句話,那麼你的演講一定很成功,因為你成功地激起了觀眾的興趣。你向他們展示了你能為他們做的事情,他們更加迫切的想知道你和你所講述的內容如何能更好的滿足他們的需求。這代表著你的工作十分成功——台上台下都取得了成功。 譯∕齊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4

為什麼廣州/深圳能夠晉身為一線城市 聖投資

http://xueqiu.com/5185865531/26013554
為什麼廣州/深圳能夠晉身為一線城市,而天津、重慶、蘇州這些GDP相近的城市不能?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線城市的標準是什麼。
肯定不是GDP,也不是政治層級。
在我看來,一線城市,和二線的區別就是:在重要的產業經濟領域內,是否具有全國性的影響力。
比如說,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經濟金融中心,而各地省會就僅僅是各省的經濟中心,或者華東、華北、東北、華中等區域的中心。

首先看廣州,廣州是廣東的省會,華南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廣州的地位和武漢、瀋陽、成都就沒有什麼分別了。
廣州最大的優勢是:這裡是中國的商業中心。什麼?不是上海嗎?還真不是。
廣州有一個外號,「黑人之都」,說的是廣州目前生活有30萬非洲黑人。這些黑人為什麼來廣州,而不是去上海?因為廣州是中國商品的貿易中心,在這裡,他們能夠一站式採購到銷往亞非拉地區的絕大部分商品。
對外:廣交會,又名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每年兩次,萬商云集。
對內:遍佈廣州大街小巷的批發集市,衣服鞋襪、五金日雜,無數的商品從沿海的加工廠彙集到這裡,然後批發到內陸的二線、三線、四線城市。對於仍然處於勞動密集型產業階段的中國製造來說,廣州的中轉貿易中心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然後看深圳,深圳的gdp老四的位置已經岌岌可危,又不是直轄市,很多人就不服氣了。但是在我看來,即使未來天津、重慶、蘇州的GDP統統超過,深圳的一線城市地位依然牢固。
因為深圳是中國的科技產業中心。深圳就是中國的硅谷。什麼?不是北京嗎?還真不是。
深圳有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企業騰訊,有中國最大的通訊製造商華為和中興,有中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有中國最大的手機觸摸屏製造商歐菲光,有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企業邁瑞,有中國最大的激光器械企業大族激光……有A股上市公司中最多的民營科技企業。
由於深圳的創業風氣,創業板的金融支持,在IT製造業領域內的強大產業生態,在邁向產業升級的中國經濟地圖中,深圳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

北京,政治文化中心;上海,經濟金融中心;廣州,商業貿易中心;深圳,科技創新中心。這就是北上廣深位居一線城市的主要競爭力所在。

————————10月25日更新
廣州VS上海
有一個常見的說法是,隨著長三角的崛起,上海擁有更廣闊的腹地,廣東將無可避免的被邊緣化。
真的是這樣嗎?
上海是中國的金融和經濟中心,的確是這樣。她依靠的主要是以下四根支柱:中國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上交所,中國最大的物流港口上海港,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上汽集團,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以及在這四根支柱之上的一個屋頂:外資跨國公司總部基地。
總的來說,上海的強項在於:金融、工業、高端服務業。廣州在這幾個領域無疑是遜了一籌的,沒有證交所,港口、汽車、鋼鐵都只是小跟班,外資企業比較大的也只有一個寶潔。
那麼廣州有什麼知名的本土企業嗎?剛才翻看了一份「2012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綜合實力排行榜」,前10名裡有4家來自廣州的地產企業:恆大地產第二,保利地產第四,碧桂園第七,富力地產第九。這就是真相了,在中國,房地產是第一大產業,而廣州的房地產業無疑是最有競爭力的。
很多人要疑問,房地產發達有什麼好驕傲的?請注意,在四大一線城市裡,廣州的房價是最低的,但廣州的房地產企業是最有競爭力的,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正是因為充分的市場競爭,廣州的房地產業能夠提供最好的住宅產品,最便宜的價格,身為廣州人,我表示很幸福。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吧?香港最有名的就是地產富豪吧?要知道,房地產是一個城市最重要的商業服務提供者,和記黃埔,李嘉誠的地產企業,旗下有百佳超市、屈臣氏、港口物流、電信服務,多元化涉足,提供各種商業、物流、文化等專業服務。沒有發達的地產業作為基礎,香港就不會有今日的國際購物中心的地位。
廣州與上海的關係,在我看來,更像是美國洛杉磯和紐約的關係,洛杉磯同樣沒有廣闊的平原腹地,但是紐約再繁華,也掩蓋不了洛杉磯的光芒。
ps:關於評論區裡童鞋們討論比較熱烈的美食之都的問題,我在中國的吃貨聖地在哪裡?這篇答問裡嘗試做出回答,歡迎移步探討。

————————
深圳VS北京
最常見的說法是,北京中關村是中國的硅谷。我們來看看,北京有什麼知名的科技企業吧。
聯想、小米、百度、新浪、搜狐、優酷,就是這些了。
聯想和小米,地球人都知道,主要是品牌運營商,和科技是扯不上什麼關係的,更不要說生產基地其實是在深圳的。
百度、新浪、搜狐、優酷, 都是依靠廣告為收入的,嚴格意義上說其實是媒體企業,類似於傳統的報紙、電視台。他們之所以集中在北京,那是因為北京是新華社、CCTV、人民日報的基地,有人脈、有信息源,更適合媒體企業的發展,這不正說明北京是文化中心嗎?
相比起來,深圳無疑更適合科技企業的發展,深圳和硅谷最像的地方就在於:這裡遠離政治中心,這裡離自由更近。
有些人要說到深圳缺乏知名大學。事實上,在美國,最知名的大學是哈佛和麻省理工,他們在東海岸的波士頓,那裡也是國防軍工企業的集中地,離華盛頓很近。而在硅谷興起的1960年代,斯坦福大學只是一座二流大學,在美國大學排行榜中甚至進不了20名,遠遠不如今日的地位。
對於科技研發創新來說,自由公平的競爭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土壤。

……………………10月26日更新
騰訊VS北京互聯網群雄
一個地區的行業競爭力,不是看的有多少從業人員,也不是看的有多少公司,而是看是否掌握了這個行業的技術制高點。正如中國幾十萬軟件民工,抵不過美國一個微軟。
我們打嘴仗是沒有意思的,資本市場早已用腳投票。截至2013年10月25日,騰訊市值1022億美元,北京互聯網已上市企業合計市值899億美元(百度557億,奇虎104億,優酷47億,新浪55億,搜狐31億,搜房40億,易車10億,鳳凰網8億,人人網13億,噹噹網8億,完美世界8億,暢遊18億)
看到了嗎,在資本市場眼裡,一個騰訊的價值大於整個北京互聯網產業的價值。
任何一個行業,最終必然經歷從自由競爭到壟斷為王的過程,老大吃肉,老二喝湯,老三吹西北風。十年前,網絡遊戲群雄並起,你看今日,騰訊獨享半壁江山,十年前,三大門戶何等風光,你看今日,三家廣告收入不如一個騰訊。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騰訊就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龍頭,微信可以出海搶佔國際市場,百度可以嗎,新浪可以嗎? (備註:參考微信,站在6億用戶的門檻上一文,微信的用戶量已經突破6億,其中海外用戶量超過1億,以目前的拓展速度,海外用戶量年底將達到2億,明年有望達到4億,全球用戶量達到10億。)
為什麼騰訊可以,而北京的互聯網同行不可以?
在PC時代,芯片技術是核心,英特爾掘取了全行業大部分的利潤。軟件時代,操作系統是核心,因此微軟稱王。PC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首先顛覆了傳媒行業,因此廣告具有最大的商業價值,佔據信息入口位置的搜索引擎成為技術制高點,谷歌稱雄。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將改變更多的傳統行業,移動支付,本地生活服務,移動遊戲這些新的應用將具有更大的商業價值,而廣告的商業價值將被邊緣化。
移動應用分繁複雜,但消費者不會每個應用和需求都安裝一個APP,毫無疑問,這個時候移動社交網絡就成了技術制高點。騰訊的微信掌握的正是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制高點。
在這個領域,全世界範圍內,領導技術趨勢的是中國的騰訊和日本的LINE,美國的facebook已經落在後面。這就是為什麼騰訊的市值一度超越facebook的原因所在。
當騰訊的微信已經在東南亞,南美,中東,南歐開疆拓土的時候,那些仍然困守在中國,賺點可憐的廣告費的北京互聯網同行們,試問,誰的競爭力更強?

-------------------10月27日更新
騰迅的強大會否成為深圳科技創新的絆腳石?

我們來回顧一下美國的創新發展史好了。
最開始的時候,有一個叫IBM的企業,他山寨或者抄襲了蘋果的創意,將蘋果打敗,壟斷了整個PC行業。所有人都指責IBM的無恥。
IBM的技術要比蘋果落後,但是他通過橫向開放的商業模式,將不同的零件外包給不同的零部件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然後通過低價打敗了蘋果。他只抓住自認為最具有商業價值的環節-----橫向整合的價值。你說他有錯嗎?所有的汽車製造商和飛機製造商所奉行的都是這套商業模式,今日之三星,之所以能打敗蘋果,同樣遵循的是這套商業模式。
在這套商業規則下,只要獲得零部件供應商的支持,誰都可以參與競爭。於是,渠道成為競爭焦點,誰掌握了更大的渠道誰就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通過規模成本獲取利潤。康柏,惠普,戴爾這些新生力量,通過更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更扁平化的組織管理能力,一步步蠶食了IBM的市場份額。在這裡,惠普和戴爾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聯想和小米的影子。不要跟我說小米是互聯網企業,他只不過學習了戴爾的渠道顛覆能力而已。
另一方面,兩個曾經弱小的IBM外包供應商,芯片企業英特爾和軟件平台企業微軟得益於IBM的業務喂食,逐步崛起了。IBM為什麼不阻止英特爾和微軟的崛起呢?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如果他把這兩塊業務都拽在自己手裡,就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搞研發,跟另一個蘋果何異?又如何能打敗蘋果?這是一個悖論。
更何況,在那時候,IBM並不認為這兩個業務的商業價值大於橫向整合的價值。IBM曾經統治了1980年代的PC市場整整十年,所有人都詛咒他快點死去。即使強大如IBM也未能扼殺美國PC行業地創新步伐。

微軟和英特爾仰仗著IBM的幸運垂青長大了,他們再一次壟斷了PC行業的利潤。微軟尤其是個惡魔,他抄襲了蘋果的操作系統創意,他捆綁銷售IE把創新明星網景活活扼殺,他投入無底洞般的金錢養著MSN門戶網站和BING搜索引擎,試圖把雅虎和谷歌拖垮。
再一次,所有人都詛咒萬惡的微軟帝國,控訴他扼殺了美國的創新精神。直至今日,微軟仍然壟斷著操作系統,英特爾仍然壟斷著PC芯片,但是他們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一些新生的力量在滋長,讓他們無奈的遠離了舞台中央。
技術每一天都在不停進步,新的技術孕育了新的市場。於是谷歌誕生了,於是高通誕生了。在某些技術領域,技術壁壘太低,護城河太淺,你被微軟打敗了,那是你的技術不到家。願賭服輸,市場不相信眼淚,又怎能怪罪別人?
真正具有革命性創新的技術,真正具有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強大如微軟和英特爾,一樣鞭長莫及。今日之谷歌,已成為互聯網行業的壟斷者,facebook不是照樣在他的眼皮低下高速成長?谷歌同樣依賴自己的流量優勢灌輸給google+,又能否把facebook一口吃掉?

回歸中國互聯網行業。
投資過美股的朋友,一定對今年的三家中國互聯網企業印象深刻:奇虎,唯品會,YY歡聚時代。一年之間,這三家企業的市值分別成長了4-10倍。為什麼股價能如此翻天覆地?因為他們的營收增長每年同比翻番的增長啊!他們正在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一步步的成長為新時代的巨頭啊!
奇虎通過免費殺毒模式,聚攏了海量用戶,通過搜索引擎曲線蠶食百度的市場份額。看到了嗎,奇虎360手機助手單挑匹馬殺入互聯網江湖,百度騰訊小米金山聯想CCTV聯手圍剿,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結局如何?圍剿一次,360的用戶量暴增一次!
唯品會,一家廣州的服飾電商企業,1年前估計還沒幾個朋友聽說過,市值只有4億美元,在阿里巴巴壟斷電商生態,尤其是女性服飾電商江湖的情況下,唯品會穿過腥風血雨的獨木橋,踩著同行倒下得屍體,如火箭般奇蹟崛起了。如今市值40億美元,超過老牌門戶搜狐,流量超過大名鼎鼎的凡客成品。他的武器,正是顛覆式的商業模式,細緻入微的用戶體驗,強大如阿里巴巴也無法阻攔。
YY歡聚時代,另一家來自廣州的互聯網企業。YY視頻在線娛樂,視頻版的社交網絡,硬是在QQ帝國的眼皮底下潛滋暗長。QQ如何不想把他摁死,可是YY就是這麼調皮,我不敢保證未來,起碼目前為止,他仍然活力十足,三五年後,說不定一個視頻社交娛樂帝國就要崛起了呢,未來的事,誰都有看走眼的時候。
一句話,真正具有競爭力的技術創新,騰訊奈何不了你!騰訊能把你輕易收拾,只怪你技術不到家。

再看看深圳的創新土壤。
深圳的土地上,每過十年就會誕生一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當然每一代都能看到他們轉型和成長的倔強生命力。

康佳1980、TCL1981、中興1985、華為1987、創維1988、
1980年代的創業者們,幾乎誕生於蠻荒年代,中國的科技產業幾乎為零。正是彩電三雄的壯大,為後來者打下了電子工業的產業生態根基。
如今矚目的華為,在1990年代中期仍然不過是一家不起眼的渠道經銷商而已。在2000年代初期,仍然沒有幾個業外人士知道。

酷派1993、比亞迪1995
1990年代的創業者們開始在電子工業生態鏈上尋找機會點,PC板卡,神舟電腦,無繩電話、DVD,MP3,復讀機,山寨機,山寨平板,最終落腳在智能手機上,引發產業生態的大爆發。
從1990年代初的成長,到如今強大的產業製造集群能力,全球無出其右。
這個年代的成功創業者似乎不多,原因主要是深圳的電子工業仍處於模仿、積累階段,但產業變化的氣候實在過於頻繁,每過三五年就換一種玩法,先前積累的資本很快又賠進去。
比亞迪是這個年代最大的奇葩。有了一點積蓄後,以大無畏的冒險精神,殺進一個完全陌生的需要海量資金的,強者云集的汽車行業,甚至幻想著憑一己之力顛覆這個已經有著百年歷史的傳統行業。這是怎樣的理想主義精神!有這份勇氣的創業者,在中國絕對屈指可數。

歐菲光2001、華星光電2009、騰訊1998、迅雷2003、快播2006
最近十年,手機製造業開枝散葉,在觸摸屏、液晶屏、LED、電池、精密製造、激光3D打印、芯片設計等各個零部件領域,紛紛成長起來一批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的優秀企業。在這強大的產業生態支持下,深圳已經成為全球硬件創新潮流裡的風暴眼。
智能手機時代,蘋果和三星控制了產業鏈的制高點,深圳不過是個跟隨者。但在硬件創新的大潮中,在智能穿戴技術、智能汽車風起云湧的時代,我認為深圳的產業競爭力有機會與美國同行一較高下。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崛起,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騰訊也已經站在了歷史一躍的關鍵時刻。
只要創新的沃土仍在,我們沒有理由對深圳的未來失去信心。

----------------10月29日更新
比亞迪:深圳科技產業的第三根支柱

華為、騰訊的強大已勿需多言,在我眼裡,深圳之所以為科技產業中心,比亞迪是這座恢宏大廈的第三根支柱。
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智能電動車,當今科技創新浪潮的三大高地,深圳都已經有了代表性的選手。
有同學表示了對比亞迪的不屑。
我只能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從2010年陷入質量危機,經過三年的低調沉潛,比亞迪已經從當初著名的山寨大王,一步步向創新者轉變。
比亞迪,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

讓我們看看比亞迪的創新者之路。

遙控駕駛--速銳
速銳2012年8月底上市,10月份達到月均銷量1萬台水平線,成為國內自主品牌車型中銷量第二的A級車,僅次于吉利的帝豪。
速銳上市之前,比亞迪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輿論負面危機,銷量下滑導致虧損,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速銳上市,一舉扭轉了市場形勢。
速銳的成功,主要來源於比亞迪的兩項技術創新:
1,遙控駕駛技術。
官方介紹:「速銳配備全球領先的"遙控駕駛技術",並成為全球首款搭載此項高端技術的量產車型。在10米左右可視範圍內,將駕駛控制權從車內轉移到車外,可以實現發動機遠程遙控啟動關閉、車輛前進後退、車輛左右轉向,控制車輛低速行駛,真正實現無人駕駛。這項功能十分人性化,比如,在車位非常窄、駕駛人上下車不方便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遙控駕駛讓車輛安全移進、移出;在颳風下雨等惡劣天氣條件下,您還可以將車輛遙控移動到自己身邊,免受取車時的風吹雨淋。在寒冷冬天、炎熱夏日時節,當空調處於非關閉模式狀態下,遠程啟動發動機的同時自動開啟空調,實現"人一入車,即可享受冬暖夏涼"的完美體驗。」————速銳遙控駕駛技術在2012北京車展上榮獲北京車展「最佳領先科技獎」。

2,TID動力技術
官方介紹:「速銳搭載了比亞迪最先進的黃金動力總成:1.5TI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發動機,最大功率113kW/5200rpm,最大扭矩可達240N.m,配備6速手自一體DCT雙離合自動變速器,換擋時間小於0.2S,百公里綜合油耗6.5L,務求給消費者帶來駕享合一的完美體驗。
  T——渦輪增壓 更強動力
  I——缸內直噴 更低油耗
  D——雙離合自動變速器 換擋更平順」
——這項技術,在中國汽車的自主品牌陣營中,絕對是領先的,甩開一汽、上汽幾十公里。當然,在傳統汽車製造技術上,比起德國同行,仍有差距,但差距在縮小。

中級車--思銳
2013年中,比亞迪推出思銳,主打10-20萬元的中級車市場。
這款車的技術創新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外觀設計,不再明目張膽的山寨豐田,而是開始探索自成體系的設計語言,自此之後,比亞迪推出的後續車型,山寨氣息越來越淡。
2,云服務。
官方介紹:「用車前車主可利用手機云服務,借助3G網絡,遠程啟動發動機和空調、遠程解鎖及上鎖車輛、遠程定位車輛位置、查詢車輛運行狀況,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嚴酷冬季,僅需一個按鍵動作,即可實現降溫或暖車,第一時間享受如家一般的溫馨和舒適。
面對有些車主「找鑰匙難」的問題,思銳開發出智能手錶鑰匙技術,輕鬆實現車輛開關門、啟動,徹底免去遺忘或一時間找不到鑰匙的苦惱,開門啟動,瀟灑從容。」
3,引入語音導航技術。「針對用戶在行車時面臨的操作繁瑣,如導航設置,以及帶有安全隱患的分散注意力等動作,思銳搭載了語音識別功能,用戶可通過語音控制實現開啟導航,音響功能(如CD/DVD/收音機)、車載電視、藍牙通話等功能,結合車載藍牙等技術,真正做到了讓駕駛者在行車當中目不斜視、手不離位,最大化實現了便利性。」

SUV的扛鼎之作--S7
2013年上海車展發佈,2014年1季度上市。
主要技術創新包括:
1,PM2.5綠淨技術,「對進入到車內的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通過類似靜電的作用來進行攔截和過濾,最終達到的效果是:在室外PM2.5的數值高於150的情況下,車內的PM2.5的數值在12以下,這相當於一級優的空氣質量指數級別。」

2,2.0TI發動機技術,
「1.起停技術:能夠自行收集行車數據,並判斷髮動機是否需要繼續工作,根據判斷結果,適時關閉發動機,在需要時自行快速啟動發動機。城市行駛油耗可降低8%—15%,特別適合堵車紅燈多的路況。
2.智能發電機:具有LIN功能芯片調節器的智能發電機與汽車ECU實現雙通信,從而實現優化電池充電、電器系統電源管理和發電器、電動機交互的作用如:車輛減速時,通過提高發電電壓,實現制動能量的回收;車輛加速時,通過降低發電電壓,提高加速性能。
3.雙VVT技術:獨立變化的雙VVT,一般僅出現在合資品牌高端車型上,能夠顯著改善排放,同時提升10%左右的扭矩。4.中空充鈉氣門:採用鈉作為氣門內部攜熱劑,使排氣門最高溫度下降,防止氣門在高溫下的燒蝕。」

中級電動車--秦
預計2013年底上市,這是比亞迪一款戰略級的車型,是比亞迪在電動車技術方面經歷三年研發的集大成之作。
這款車的創新體現在第二代DM雙模電動車技術。
「混合動力模式下 0到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5.9秒,最高時速可達185Km/h,百公里綜合油耗僅2L。秦在純電狀態下可續駛70公里,滿足日常代步需求,長途旅行電耗完後也可用1.5TID黃金動力總成單獨驅動,突破了新能源車續駛不足的瓶頸。」
簡單一句,可電動可汽油,自由切換,加速性能卓越,油耗極低,上市價格預計20萬元,政府補貼3萬-8萬之間,不受城市限牌政策影響。
以下是網友對秦的加速性能測試,很明顯,動力技術上已經超過市面上絕大部分的車型,僅僅落後於部分頂級跑車。
查看原图SUV電動車--唐
預計2014年推出,「「唐」在動力方面採用2.0T動力以及前後橋各一個電動機的動力組合,比「秦」多一個電動機,可以說是「三擎雙模」——即三個動力輸出源,雙模行駛狀態。而2.0T發動機則集成了渦輪增壓、缸內直噴、起停技術、雙VVT技術、充鈉氣門、智能發電機等多項項技術,最大功率151kW(205PS),峰值扭矩達320Nm。」百公里加速時間進一步提升到4.9秒。

研發中的超級跑車--代號e9。
技術目標:「0-100km/h加速僅需3.9秒,性能直逼熱門的特斯拉Roadster。該車的亮點由於四輪各由一個電機驅動,並且通過左前輪往前,右前輪往後,還可以實現整車原地轉圈。」

奔馳比亞迪合作研發--騰勢
2010年,奔馳慕名而來,與比亞迪合資成立「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總部設在深圳,奔馳提供汽車平台架構技術,比亞迪提供電動車技術,研發全新一代電動車平台。第一款產品騰勢,目前已在進行25萬公里路試,預計2014年上市量產,競爭對手鎖定美國的特斯拉電動車,銷售主力對象將是高端私人消費者。

電動大巴出口美國歐洲
比亞迪純電動大巴在全球銷售量已超300輛,2012年總計有1,300輛的訂單,使得比亞迪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巴士製造商。
比亞迪計劃於2013年在美國加州建廠投產電動大巴,該工廠也是比亞迪在海外的首座獨資工廠。
比亞迪汽車同時決定在歐洲建廠,目前尚處於選址階段,用於電動客車的生產裝配。「其電動客車已在巴黎、不來梅、波恩、馬德里、巴塞羅那、薩爾茨堡、華沙、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和布達佩斯等地運行,並計劃在倫敦進行新一輪的實地測試。比亞迪電動客車長12米,採用磷酸鐵鋰電池,在城市道路的路況下可連續行駛250公里,續航5小時,每100千米行程電能消耗低於130千瓦時,充電循環次數達到4,000次以上,售價在55萬到60萬美元之間。」

電動出租車在香港的運營
首批共45輛比亞迪純電動出租車於2013年5月在香港推出,作為首階段部署,比亞迪將在香港主要停車場設立9個充電站,配備47台充電設施,保證為每輛出租車配備一個充電設備。比亞迪e6電動車每充電兩小時可保持300公里的續航能力。電池經4000次充放後,容量可保持75%以上,運營壽命可達100萬公里。
「電動車作為零排放﹑零污染的環保交通工具,日均燃料成本較天然氣汽車節省六成以上。採用"充電加補電"方式的純電動出租車每年將可減少約11萬港元的運營成本。」

太陽能技術的佈局和智能手機技術的整合
比亞迪的業務佈局,除了汽車產業,還有太陽能業務和智能手機代工業務。太陽能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但這是個具有長遠眼光的佈局,通過太陽能和充電站的配合,可以幫助加快電動車的成熟期;智能手機的代工業務,使得比亞迪可以跟蹤市場的智能技術最新發展趨勢,將智能遙控、無人駕駛等IT技術快速整合到電動車上,進一步強化電動車的性價比。

與特斯拉的雙峰對決
電動車市場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正在迅速成熟,對傳統汽車產業形成替代勢頭。
幾個數據——
「1)2011年1月份,美國充電站的數量是1972個;2012年1月份,這一數字是6310個;截止2013年5月份,已經達到了20138個。兩年十倍的增長速度。
2)Recargo預測,在2013年底,美國上路的電動車數量將達到17萬台。」
特斯拉電動車,正如2007年的蘋果智能手機一樣,在業界快速崛起。他的定位和發展模式,幾乎和蘋果如出一撤:定位高端,通過革命性的電池動力系統軟件技術,完美的操控體驗,在高端消費階層中率先流行起來,然後通過明星效應和時尚光環,迅速形成市場口碑,快速壯大。
根據特斯拉的發展目標,2014年將進入中國市場,在這裡,他將受到比亞迪的挑戰。與特斯拉不同,比亞迪走的是三星的垂直整合模式:通過強大的製造管理技術,在各關鍵零部件上實現創新和領先,降低成本,走性價比路線,高、中、低三線出擊,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形成全面包圍。
到2014年,比亞迪將形成如下產品線:
高端:與奔馳合作的騰勢推出,與特斯拉正面交鋒,並樹立品牌美譽度;
中端:B級車秦,SUV唐,借助政府補貼,以高性價比、高技術優勢對市場進行滲透和教育;
低端:速銳、思銳搶佔市場和利潤,形成對過去山寨產品的升級換代。
海外市場:電動出租車、電動大巴側面包抄,撕開特斯拉的市場空隙,由於缺乏競爭對手,在這個業務上利潤是相當豐厚的。

比亞迪的戰略能否挑戰特斯拉,目前還不知道,但是在傳統汽車產業向智能電動車轉型的創新道路上,比亞迪的技術積累並不比特斯拉遜色,甚至在局部上處於領先位置。
如果總以有色眼鏡看待不斷發展的創新者,你將永遠跟不上創新者的腳步。

——————10月31日更新
寫給那些正在奔赴深圳路上的年輕人們

本文源於朋友發來的一篇文章:80後的萬言吶喊書:深圳,我真為你羞愧!。

這篇文章的觀點是:
1,深圳的創新精神正在流失;
2,深圳周邊城市的發展速度快於深圳;
3,深圳土地緊缺,房價越來越高,趕走了年輕人;
4,產業空心化,深莞惠的同城化緩慢,使得深圳成為一座孤島。

因此,作者呼籲:
1,深圳直轄,深圳東莞惠州一體化;
2,直轄後增加土地供給,降低房價;
3,大力推進保障房建設,吸引年輕人;
4,加快高鐵地鐵機場等交通建設。

我的看法是:
我們身處一個資本主義的大時代,中國經濟崛起的時代,我們一定要看清這個社會的發展規律,找準自己的定位,才能有美好的將來。

中國經濟的崛起,緣自市場的力量,而不是行政的力量。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先一步的政策放行,使得香港的資本大量進入和產業轉移,是深圳能夠在早期崛起的根本原因。
這種先行一步的優勢,使得深圳可以學習資本主義社會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相對於內陸的同胞們自然具有更多的機會:在一塊荒地上,誰先畫個圈佔有地盤,誰就佔有了資源和財富。
這種發現和獲得機會的能力,我稱之為「眼光」。
雖然早期很多「人傻,錢多」的傳說在坊間流傳,但你千萬別信以為真,真實的故事殘酷的多。多少打工妹湧進紡織五金廠,成為流水線上的一顆螺絲釘,庸庸碌碌終其一生;多少壯志未酬的技術精英找不到技術與市場的對接點,被迫放下架子,做一個普通的推銷員。
大浪淘沙,留下來的永遠只是那些適應市場環境,不斷學習與進取的精英。你或者看到了他的狗屎運,但是你卻沒有看到狗屎運背後的努力:那個摔跤的村長女兒並不是一生只摔一次跤,為何她選中了眼前這個司機,而不是那些圍繞在她身邊的其他追求者呢?
在資本主義時代,信息、資本、貿易快速流動,每一天都有很多機會在我們周邊湧現,就看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去冒險。想要獲得個人前途的成功,我們首先就要尊重這個社會的發展規律,然後適應它,發揮自己的能力特長,獲得成功。

時代在進步,隨著中國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的經濟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轉變:內陸的產業轉移和沿海的產業升級。
你必須深刻的認識到這種轉變,否則你將被時代淘汰。
從2003年開始,珠三角首先感受到勞動力的短缺,和勞動力價格的上漲。沿海的低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開始叫苦連天。
到2009年金融風暴,出口市場急劇萎縮,大量沿海工廠失去成本優勢:要麼被迫遷移內陸或者東南亞,要麼倒閉關門。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規律。
從此之後,內陸地區得益於沿海產業轉移,發展一日千里:這種機會,就像深圳在1980年代的滿地機會是一模一樣的,如果你相信你在這場產業轉移的高潮中具有當年深圳精英發現機會的能力,我建議你:不要去深圳了,趕緊收拾包袱,去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合肥、鄭州吧,大好前程,等待著你去開拓!
真的,深圳或者不合適你,你應該去更適合你的天地去開創你的事業。正如當年有無數的台灣人和香港人選擇在深圳、東莞紮根創業一樣,也同樣有無數台灣香港人選擇在本土發展。

時代已經變了,深圳已經不是早年的一無所有,而是一座科技創新產業聚集的大都會。
那些已經失去競爭力的產業,終究要被淘汰,無論我們如何不捨;那些位處這個產業鏈條上的人們,終究也將在深圳無處立腳,不是深圳被拋棄了,只是失去了競爭力的他們被深圳拋棄了。
這實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是的,深圳的房價越來越高,我們的工資多年不漲,還在低處徘徊,究竟要多久,才能在深圳買到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小房子呢?
我要告訴你的是:
如果你從事的是紡織、五金、電子這些低端加工業,你將永遠沒有機會出頭,最好的辦法就是回到內陸,那裡有更好的機會等著你;
如果你從事的是生機勃勃的新興產業,智能手機、互聯網、文化創意,那就要看你的位置了,你是在一家處於行業中具有競爭優勢的大企業,還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小企業。新興產業的競爭激烈而殘酷,如果你是在一家小企業裡混日子,譬如華強北的山寨機作坊,很快你就會發現混不下去了:既學不到技術,鍛鍊不了能力,又無法積累人脈,一旦企業倒閉,你就要失業了,前途茫茫,路在何方?我的答案是:趁著青春還在,趕緊轉型。
如果你從事的新興產業,又在一家生機勃勃的大企業裡工作,那麼我恭喜你:你的前程似錦,你就是深圳所需要的人才。

深圳的低端產業在轉移,但深圳的創新能力並沒有失去:在中國產業創新的大浪潮中,深圳正處於時代的漩渦點。
中國的沿海地區各有優勢:上海更適合跨國公司,傳統金融行業、服務業人才;蘇州無錫有更多的跨國公司製造業基地和研發人才,太陽能光伏產業欣欣向榮;杭州寧波是機械化工民營企業的重鎮,山東遼寧是石油、重型機械的大基地,北京是國企總部基地,互聯網文化中心,電影北漂一族的樂園,天津是航天等國家戰略工業中心。
在中國產業崛起的大時代中,沿海地區各有各的精彩,深圳也不例外。
在我看來,深圳就是中國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產業脊樑上最重要的一個節點。過去是時代的領先者,未來也將繼續保持。
你之所以感到深圳的優勢在流失,是因為內陸地區快速追趕的勢頭讓你迷茫了,低端產業的轉移讓你惶恐了,但是你沒有看到深圳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勢頭:智能手機製造業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實現對台灣、日本同行的產業替換,華為、中興、酷派在全球市場上的攻城略地,很多山寨機作坊倒閉了,但是更多的具有零部件技術優勢的企業在茁壯成長,他們是龍頭企業下面的堅實齒輪,沒有這個生態鏈條的成長,就不會有華為們的台前風光;還有前海的大開發,創業板的金融支持,私募基金大量扎堆,甚至美國的創客青年也在關注著深圳,來到深圳開始硬件創新、可穿戴式設備的創業。
深圳的創新精神從來沒有流失,這裡有全國最公平自由的競爭環境:適應時代浪潮的人留下來,失去競爭能力的人退出。

在深圳產業轉型,邁向創新之都的路上,低端產業的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是時代的必然,有失才有得。
房地產的節節攀升也是市場規律的必然反映:正是因為有更多的人看好這裡,來到這裡發展,房價才會走高;無論通過什麼樣的行政政策打壓,房價只會在短期內短暫下調,然後再次報復性反彈,直轄市這種行政計劃思維更加不可行。你以為土地供應增加了,房價就會下降,事實上你除了在東莞或者惠州得到一個深圳的戶口以外,不會有任何的分別,深圳市中心的房價該是那個價,仍是那個價。
保障房政策只會帶給有政府關係的權貴利益,對一無所有的年輕人,不會有任何助益,放棄幻想吧。
你看看美國的硅谷,不是直轄市,只是舊金山郊外幾個縣城的組成,房價卻是全美國最貴的地方之一,和紐約曼哈頓相比也不遜色。只要產業經濟繼續欣欣向榮,房價必將繼續走高,如果他停滯不前了,或者下跌,那也將是你要離開的時候了。

對於一個科技創新中心來說,最重要的是市場思維,而不是計劃思維。
計劃思維只會讓深圳作繭自縛,如果你愛深圳,就請不要再呼籲什麼直轄、保障房之類的建議了。
深圳的成功,我再重申一遍:是政策的率先放開,而不是推動;是因為這裡離香港資本主義社會更近,離北京計劃經濟中心更遠;同樣放開的四個經濟特區,只有深圳獲得了巨大成就,珠海廈門馬馬虎虎,汕頭貧困落後——你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嗎?

對於那些正在奔赴深圳路上的年輕人,我的建議是:
1,真正瞭解你的能力所在,如果你是適合深圳科技創新產業的人,那你就來吧,這裡有很多優越的工作機會等著你,你會獲得與你的付出努力相適應的優厚薪水,鍛鍊技能,積累人脈,數年之後機會到來之時開創自己的新事業。房子,會在這個過程中水到渠成。
2,如果你認為你更適合在傳統產業中淘金,那就趁著產業轉移的東風,到西部大開發的廣闊天地中去冒險吧。人傻,錢多,速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40

身為商人,特朗普竟主動回絕了一樁20億美元生意

當地時間周三,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舉行了自其當選後的首場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上,特朗普對在場記者表示,為了避免產生利益沖突,他回絕了豪華地產開發商Damac Properties一個20億美元的項目。特朗普還補充說,作為美國總統,他並無需回絕這一交易,但他主動選擇了這樣做。

Damac Properties高級副總裁Niall McLoughlin通過電子郵件回應說:“Damac確認媒體會上談及的商業磋商確實發生過,且提議最終被回絕了。”

特朗普表示,Damac董事長Hussain Sajwani是“非常令人贊嘆的人”。兩人曾在過去幾年中達成過幾樁生意。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特朗普的公司從此類交易中獲得了“數百萬美元收入”。

迪拜特朗普國際高爾夫俱樂部便是其中一宗交易。該高爾夫球場將於今年竣工。

1月初時,Sajwani曾表達過加強與特朗普商業聯系的意願。他還表示,自己和特朗普的三個子女都打過交道。

Sajwani否認自己牽涉到任何政治事件中,但他承認,特朗普當選應該有助於提振自己的生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88

港區主辦機構 前身為雜誌社

1 : GS(14)@2016-08-13 12:30:37

【明報專訊】「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的前身,是成立於1974年的《學生時代》雜誌社。在1970和1980年代,《學生時代》曾是本地相當流行的中學生雜誌。但後來幾名創辦人主力在其他行業發展,漸漸淡出出版業。

1986年,《學生時代》雜誌社易名為「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之後繼續出版了《香港新一代》雙周刊、月刊及一系列叢書,並同時開始舉辦創意教育、科學訓練營、IQ擂台賽、學生科學比賽等多種教育活動。

1999年,該會註冊成為非牟利機構。之後,該會主辦或承辦多個全港、全國及國際大型科學比賽,例如「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國際可持續發展項目奧林匹克競賽」等。

[生意眼 企業管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71&issue=201608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49

前身為公務員合作社房屋

1 : GS(14)@2016-10-01 12:51:42

【明報專訊】香島位於筲箕灣柴灣道,前身為公務員合作社藹寧園,於1960年代落成,為本港歷史最悠久的公務員合作社。藹寧園分5座發展,由5座約5層高的住宅組成,僅提供約100伙,屬低密度設計。重建後的香島,則分4座發展,平均每座樓高約30層,提供470伙。

南豐約於2010年開始收購藹寧園的業權,完成收購所有業權後,於2011年進行首次補地價程序,涉及5億元。惟因打算將地積比率由1.4倍放寬至8倍,因此需要進行第二次補價。

地政總署曾於2012年批出每方呎近1萬元補地價金額,惟南豐不願接納。直至去年,政府再批出30億元補地價金額,即每方呎地價約8000元,較2012年低約兩成,發展商終接納補地價。市場估計,連同收購成本,香島的總地價成本約41億元,每方呎地價成本約8966元。項目料於2019年1月入伙,近日已經公布價單,首批折實呎價約1.94萬元。

[睇樓手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76&issue=201610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789

15年前恐襲失至親 英勇議員 奮身為警急救

1 : GS(14)@2017-03-24 17:07:43

■頭部染血的埃爾伍德(小圖)不理危險,盡力嘗試拯救帕爾默,行為獲讚揚。 美聯社



【倫敦恐襲】遇到危險時,求生本能教我們遠遠避開;看到有汽車瘋狂亂撞、有兇徒亂刀刺人、以至聽到呯呯槍響,大家四散狂奔是正常。但前日在英國倫敦國會外,在一名警員遇襲倒地,路人皆鳥獸散的同時,卻有人不顧兇徒近在咫尺,撲向傷者全力搶救,英勇舉動獲網民激讚。政客都是多說話少做事,但50歲保守黨籍下議院議員埃爾伍德(Tobias Ellwood)前日卻是「行動最實際」,見到身中多刀的軍裝警員帕爾默(Keith Palmer)受傷倒地後,二話不說立即衝出大樓奔向傷者。這位西裝筆挺的外交部政務次官,跪在地上,用手壓着帕爾默的傷口以減少失血,並且為他做人工呼吸;雖然在不遠處就躺着生死未明的兇徒,但埃爾伍德沒放在心上,一直為帕爾默搶救,直到救護人員到場,他仍留下來幫忙。


感嘆:世界真瘋狂

「當我一明白發生了甚麼事,就立即跑過去。這真是一場絕大的悲劇。」埃爾伍德其後說:「我盡量阻止血流出來,為他做人工呼吸,只望救護人員快來。但我想,他實在失血太多了,他有多處刀傷,臂下和背部都有。」埃爾伍德臉上、雙手和衣服染血的照片,在網上瘋傳,網民讚他是「英雄議員」。英勇冷靜的表現相信跟他受過軍事和醫療訓練有關,他大學畢業後加入陸軍,在皇家綠夾克輕步兵團(Royal Green Jackets)五年,官至上尉,派駐過北愛爾蘭和波斯尼亞。埃爾伍德亦是恐怖主義的受害人,15年前被恐襲奪去至親。他的哥哥喬納森2002年到印尼出席會議,不幸遇上「伊斯蘭祈禱團」血洗峇里,當年身亡202人中有27名英國人,喬納森是其一,死時只有37歲。埃爾伍德前天說:「這世界真瘋狂。」



■有受傷女子躺在地上,接受途人治理。 路透社

途人仗義安慰傷者

好在瘋狂的世界還有不少像埃爾伍德的勇敢善心人。兇徒駕車亂撞,在西敏橋上造成多人受傷,不少途人仗義施援,有人為傷者量脈搏和施救,亦有人陪着傷者待救;其中一名女郎就跪在馬路上,俯身安慰一名倒在馬路上、滿臉血污的男傷者。西敏橋南端聖多馬醫院的醫護人員,亦不顧自身安危,在未知現場是否安全下,全速跑到橋上救人。初級醫生安德森說:「我本來在病房裏當值,(接到消息後)我們都立即拿毯子跑過來。我們受過訓練應對這種事。」許多網民都在社交網上留言,表示以他們的英勇表現為榮,盛讚這群醫護人員是真英雄。「在最黑暗的日子,有數以百計的英雄跑出來。」法新社/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4/199682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6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