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繼WhatsApp後 Facebook Messenger用戶也突破十億人

PC互聯網時代的社交網絡霸主Facebook,正在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移動聊天霸主。繼WhatsApp用戶已經超過十億人之後,其另外一款聊天工具Facebook Messenger用戶規模也超過了十億人。

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CNET報道,Facebook周三對外宣布了這一里程碑的消息。這意味著Facebook一家,擁有了兩款月活躍用戶超過十億人的手機聊天工具。

在兩款工具中,WhatsApp是Facebook當年斥資220億美元收購而來,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手機聊天的霸主。統計顯示WhatsApp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是主導型聊天工具。

Facebook Messenger影響力略遜於WhatsApp,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主導性的聊天工具。

Facebook Messenger應用發布與2011年,是由Facebook網頁平臺的聊天工具啟發而衍生出的產品。Facebook已於2014年將後者屏蔽,從而迫使每一個用戶都開始使用Messenger工具進行聊天。Messenger目前已經加入視頻和語音通話功能,此外還能與好友進行轉賬。Messenger在實現8億用戶後,只用了3個月便突破9億用戶關口,再用了3個月又突破10億用戶里程碑。

周三,Facebook表示,Messenger已經成為全世界少數的能夠影響到海量用戶的軟件之一。公司制作了一段視頻,慶祝十億用戶里程碑,另外還鼓勵Messenger的用戶在聊天時發送一個氣球表情符。

除了“逼迫”用戶獨立下載軟件之外,Facebook團隊也在對Messenger這款手機聊天產品進行不斷的功能優化,以滿足最大多數用戶的需求。比如就在上個月,Messenger對聊天界面進行了修改,用戶登錄後首先看到了哪些好朋友在線,聊天溝通最密切的好友,而不是過去的最近聊天歷史。

另外在六月份,Messenger還推出了獨家的表情符。另外本月Facebook還宣布,將會測試對Messenger的手機聊天對話進行用戶到用戶的加密,這樣可以極大提高聊天的安全性。

此外,Messenger也準備借鑒閱後即焚工具Snapchat的一些特點,讓聊天者能夠定義分享內容的“存活時間”(若幹秒鐘後自動消失)。

除了兩款手機聊天產品之外,Facebook主力社交客戶端的活躍用戶,也將近15億人。三個產品35億人的用戶規模,意味著Facebook已經成為全球移動社交時代毋庸置疑的新霸主。

 

(綜合來源:騰訊科技、新浪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37

上半年末保險總資產突破14萬億元大關

2016年1-6月保險統計數據報告

一、原保險保費收入18812.82億元,同比增長37.29%

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632.01億元,同比增長8.51%;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4180.74億元[1],同比增長50.32%。

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4301.97億元,同比增長7.07%;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1761.02億元,同比增長45.02%;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359.33億元,同比增長89.37%;意外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90.49億元,同比增長18.75%。

產險業務中,交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833.27億元,同比增長8.53%;農業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48.99億元,同比增長7.77%。另外,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8648.46億元,同比增長143.16%。

二、賠款和給付支出5262.37億元,同比增長25.17%

產險業務賠款2165.55億元,同比增長18.06%;壽險業務給付2574.27億元,同比增長30.53%;健康險業務賠款和給付437.56億元,同比增長32.33%;意外險業務賠款84.99億元,同比增長26.92%。

三、資金運用余額125629.30億元,較年初增長12.37%

銀行存款23605.23億元,占比18.79%;債券42078.44億元,占比33.49%;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6959.45億元,占比13.50%;其他投資42986.18億元,占比34.22%。

四、總資產142660.75億元,較年初增長15.42%

產險公司總資產21653.19億元,較年初增長17.16%;壽險公司總資產117944.93億元,較年初增長18.75%;再保險公司總資產2929.08億元,較年初減少43.53%;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354.10億元,較年初增長0.48%。

五、凈資產16725.53億元,較年初增長3.95%。

[1]不包括中華聯合控股壽險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94

蘋果將創記錄:iPhone總銷量即將突破10億

據外媒25日報道,蘋果公司(Apple)的iPhone銷量即將突破10億部,這對任何消費電子公司來說都是一個罕見的成就,也突顯出智能手機市場的成熟。

10億部iphone——新的里程碑

華爾街分析師表示,蘋果本周二發布第三季度財報之際,這一里程碑時刻可能來臨,預計3個月的iPhone銷量將達到4000萬部。這將使截至6月底的iPhone總銷量達到9.87億部。

隨著分析師預計iPhone在本季度的銷量至少還會達到4000萬部,或者一個月銷售1300萬部,第10億部的iPhone可能最快在本周賣出——如果目前還沒有達到的話。

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夥人班尼迪克-埃文斯(Benedict Evans)表示:“10億是新的100萬。”此言暗指幾家互聯網服務公司,包括Facebook和WhatsApp Messenger,可以宣稱擁有10位數的受眾數目。iPhone有一半的銷量是在過去兩年實現的。

埃文斯表示,可以從以下背景考慮這一數據,當蘋果2014年不再報告iPod銷量的時候,它已經銷售了總計3.97億部的iPod,同時iPhone銷量接近日本數碼相機業從1999年到2015年11億部的總產量。他補充稱,自1981年以來累計的個人電腦銷量可能在今年突破50億臺,而諾基亞(Nokia)在其達到頂峰的2010年銷售了4.53億部手機。

埃文斯說:“微軟(Microsoft)曾希望每個桌子上都有一臺計算機。現在智能手機的願景是每個口袋里都有一臺計算機。我們現在的願景規模是地球上的每個人。”

蘋果在今年早些時候披露稱,其活躍設備數現在達到10億臺,包括iPad、Mac、Apple TV和Apple Watch,同時該公司試圖將華爾街的註意力從波動的硬件銷售轉向更可預測的App Store和Apple Music等服務的穩定收入上。

智能手機面臨上升瓶頸

然而,正當iPhone要達成里程碑,該款已推出9年的智能手機的勢頭卻呈現減弱。分析師們預計,iPhone銷量將同比下降15%至18%。蘋果正在努力克服CEO蒂姆·庫克(Tim Cook)所說的“強勁宏觀經濟逆風”,該問題正致使部分消費者延長手機更換周期。該公司還面臨著來自亞洲低價智能手機廠商和呈現複蘇的三星的沖擊,有研究數據顯示,三星的旗艦機Galaxy S7在美國市場的銷量要超過iPhone 6S。

埃文斯說,“很明顯,消費者更換升級iPhone的周期延長了。”第三財季是3月上市的iPhone SE的第一個完整銷售季度。該款價格較低的小尺寸機型的銷量強於市場預期,很多蘋果店連續多周銷售一空。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上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蘋果4月錄得10多年來總營收的首次下滑後,這一財季iPhone銷量的下滑將“標誌著見底”。下一代iPhone據傳可能沒什麽大變化,因而市場對它的銷量預期不高,華爾街預計未來幾個季度iPhone銷量如能取得增長,也只能增長1%到4%。

“投資者將日益期待2017年的iPhone升級周期。”摩根士丹利寫道,“我們預計,一年多後蘋果可能將會為iPhone帶來數項有革新潛力的功能,尤其是屏幕和電池續航能力方面的提升。”

與此同時,蘋果多年來強勁勢頭的突然扭轉令華爾街最看好它的人也開始有些動搖了。巴克萊分析師本月早些時候同時下調了蘋果的業績預估和目標股價,他們指出,“這是他們連續第三次下調蘋果的業績預估了,這正變得煩人了。”

蘋果有三分之二的營收來自iPhone,盡管該公司過去兩年推出了數款新產品,但iPhone在蘋果旗下產品的主導地位並沒受到影響。瑞銀集團(UBS)分析師稱,“除了穩健的服務業務增長以及可能呈現複蘇的中國市場之外,蘋果第三財季可能不會有很多的利好因素。”

上周,IDC研究人員表示,Apple Watch過去三個月的銷量下降超過一半,原因是消費者持幣等待新一代機型。

Creative Strategies分析師卡羅萊納·米蘭內塞(Carolina Milanesi)說道,“對於任何一個產品類別來說,要複制智能手機市場的成功都是不可能的。蘋果是否對Apple Watch沒能取得更好的表現感到失望呢?或許吧。但我還是覺得該產品是有潛力的。”

 

(綜合來源:中國證券網、網易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17

寬帶提速成效顯著 我國寬帶下載速率突破“10M”大關

日前,寬帶發展聯盟發布了第12期《中國寬帶速率狀況報告》(2016年第二季度)。報告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我國固定寬帶網絡平均下載速率同比2016年第一季度提升了10.7%,達到10.47Mbit/s,已超過10Mbit/s大關。網頁瀏覽的首屏呈現時間和視頻下載速度也保持了持續較快增長態勢,而寬帶接入速率符合度持續保持在100%以上,變化相對平穩。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以來,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大力推進寬帶提速降費工作,我國寬帶網絡迎來了新一輪高速發展,寬帶網速實現了持續快速提升。從寬帶發展聯盟監測的數據來看,寬帶下載速率方面,在2015年寬帶網速增長迅速,一年增長近一倍的基礎上,2016年第二季度同比2015年底又有超過25%的增長,快速增長勢頭明顯。而用戶網頁瀏覽首屏呈現時間比2015年底減少了42%,視頻下載速率也提升了18.5%,可見持續實施的寬帶網絡提速帶來了用戶體驗全方位的提升。

從區域情況看,全國有16個省級行政區域的平均下載速率已率先超過10Mbit/s,已占所有省級行政區的一半以上,其中上海和北京已經超過了12Mbit/s。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寬帶速率排行榜上,上海、北京、成都、南京、天津位居前五位。隨著全國各地寬帶網速紛紛“撞線”10 Mbit/s,可以說,我國的寬帶網速已經迎來“10M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692

保險系的互金術:資產、資金優勢凸顯 機構業務成突破口

數量眾多的創業型互聯網金融平臺在經歷前幾年的井噴式發展後,或退場或黯淡,留者寥寥。與此同時,一些大型企業以及傳統金融機構則緩緩入場,依靠其股東在品牌、資源和客戶等方面的優勢,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其中,除了在流量和用戶方面擁有先天優勢並早早涉足互金業務的互聯網巨頭BATJ外;蘇寧、國美、萬達等傳統企業的互金平臺則借力於母公司既有的業務和場景“來勢洶洶”。而傳統金融機構方面,一些銀行、保險公司均有嘗試,不過目前來看,後者更為活躍。除了擁有陸金所、壹錢包、一賬通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和產品的平安集團外,安邦保險、陽光保險也緊隨其後押註互金業務。

保險系互金平臺借助股東的力量,在資源、牌照、品牌上擁有一定的優勢,不過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監管環境逐步收緊的情況下,它們能否占得一席之地?相比其它平臺,它們的發展路徑又有何不同?

保險機構設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案例並不多,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陸金所,新進場的陽光保險和安邦保險則鮮少在媒體上曝光。今天《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以陽光保險旗下惠金所為例,拆解保險系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模式。

保險系互金平臺優勢多多

如果放在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來看,以平安保險旗下陸金所、陽光保險惠金所、安邦保險邦融匯為代表的三家保險系互金平臺有著一些類似的特點和優勢,這或許會成為後兩家平臺“後來居上”的重要籌碼。

首先是業務層面上,互金平臺與險企股東的互補關系。這一點可對比銀行系互金平臺。由於目前互金平臺的客戶和業務與銀行本身存在著相當程度上的重疊,因此,銀行系互金平臺往往面臨著外部市場競爭與內部資源競爭的兩難境地。

相比之下,保險與銀行雖然同屬傳統金融機構,但保險在資本市場常扮演的角色是買方。從險企股東的角度來看,投入資源發展互金平臺是原有業務的補充,有機會更好的滿足已有用戶的多方面金融需求,這樣內部競爭的障礙也相對較少。

其次,與創業型平臺相比,脫胎於保險、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互金平臺在資質和資源上擁有一定的優勢。尤其在當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正朝著傳統金融監管的思路靠攏,涉足金融業務的能力和資質成為核心的競爭力。

另外,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離不開對“資產端”和“資金端”兩個維度的思考。

在資產端,第一,由於險資具備資金實力,在某些成熟資產生成的領域可以快速地通過投資和控股來實現規模化,這樣就攤薄了獲取資產的成本,並可以規模化地對接這類資產,這一點從平安布局平安好車,可以看到一些方向。

第二,由於險資的保險牌照優勢,如果做好風險控制,某種程度來講,保險公司通過牌照優勢可以對資產在傳統的機構間市場形成新的定價,這也是其它互金平臺所不具備的。

而在資金端,由於保險行業的牌照促使其有機會獲得不同成本的資金,這樣就提高了保險系互金平臺的資產獲取範疇,隨著“資產荒”的蔓延,如何用最合理的資金成本匹配適應的資產決定了平臺的發展能力,資產與資金的匹配能力會左右互金平臺的發展空間。

簡單來說,如果你只能拿到成本是8%的資金,那麽必然你要錯過很多優質的資產,就像爬山一樣,成本是8%的資金可能在山底,而成本是4%的資金在山頂,當你不能從山頂看整個資產陣地的時候你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了。

從陸金所和惠金所不斷的在機構間市場有所動作就可以看出,其資金與資產的匹配能力有別於一般互金平臺。

此外,對於保險系互金平臺而言,眼下很重要的優勢或許在於險企股東所帶來的品牌背書。當下,互金行業因頻發的跑路事件而毀譽參半,但險企給客戶的品牌印象則是相對安全和可靠,越是大的保險集團越是如此。

盡管安邦保險成立邦融匯的消息於近期才對外釋放,但其工商資料顯示,北京邦融匯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早於在2014年12月5日就已經成立,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目前,邦融匯已經上線網絡借貸業務,未來將逐步上線互聯網理財、眾籌、產業金融、財富管理等新金融業態。安邦集團董事長兼CEO吳小暉曾在為數不多的幾次公開演講中反複提及,互聯網金融是安邦戰略的重中之重。不過目前看來,安邦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推進力度仍十分有限。

相比之下,2015年4月註冊成立的惠金所則活躍不少。截至今年7月,惠金所已有接近30萬註冊用戶,線上投資及線下機構業務累計總交易規模超過78億元。公開信息顯示,惠金所總經理楊冀川曾是陸金所的副總經理,其核心團隊中也有多人曾供職於陸金所。或是因為這層“巧合”的關系,惠金所與陸金所在不少地方都有著相似之處。

主攻機構業務 半年欲超百億

保險機構擁有大量存量客戶,但要想把流量轉化給自己的互金平臺卻並非易事。所以,除了涉足C(個人)業務,以陸金所、惠金所為代表的保險系平臺都利用自己在專業能力和機構資源方面的優勢大力拓展B(機構)端業務。

以陸金所為例,目前其平臺上的理財產品主要分為標準產品(基金、保險等)、非標(金融機構資產證券化後產品)、P2P(底層是個人消費貸款)、現金管理和二級市場(期限短、二級市場允許投資人互相交易),以及正在計劃上線的海外資產。

盡管陸金所最早以P2P業務起家,但目前非標資產已成為該平臺占比最大,也是最有特色的資產。目前陸金所平臺產品交易額中,P2P交易額占比約8%,標準產品占比約4%,非標和現金管理各占比約44%。

惠金所也包括線上投資業務和線下機構業務兩塊,目前兩塊業務的比重各占50%左右。其中,線上投資產品主要包括車、房產抵質押的固收產品、地方交易所發行的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指數掛鉤型產品等。線下機構業務則包括:ABS(資產證券化)、FOF(母基金)、居間業務和機構投資兩大類,它們的資金端都是對接銀行、保險、基金、信托、券商等機構。

具體來看,ABS部分的資產主要包括消費類貸款、中小企業貸款等。而FOF方面,據了解惠金所已經低調搭建了一套FOHF(對沖基金的基金)的量化投資系統、建立了投資策略,計劃於近期上線。

某惠金所內部人士透露,惠金所預期的年底目標則是總交易量達200億。這意味著,今年剩下的5個月時間里,惠金所將完成百億以上的交易額,而巨大的增量將主要來自機構業務。

事實上,從美國市場來看,網絡借貸行業一直都有大量的機構資金參與,這個比例超過了70%以上,一方面這部分資金穩定、量大且成本較低,另一方面機構對於風險的識別和承受能力強於個人投資者,同時機構對資產的判斷所付出的成本攤薄以後經濟效益遠高於個人投資者。

去年以來,包括京東金融、分期樂、趣分期等平臺都先後發行了ABS產品,開始對接機構資金。從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來看,大量專業機構資金的介入已是大勢所趨,在這其中需要不少提供資產打包、定價、以及承銷等專業服務的機構。

目前來看,即便是較為知名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給到投資人的收益率也在年化5%—7%左右,綜合的資金成本超過10%。但對接機構資金的成本則遠低於這個水平,以惠金所此前作為財務顧問參與發行的一款ABS產品為例,年化利率不到4%。

好的資產可以拿到很低成本的資金,好的資產也不太需要個人投資者的資金,這個是金融市場決定的。但是,好的資產生成需要一個過程,匹配資金也就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互金平臺不具備這種分層匹配的能力可能會錯失很多優質資產。

放棄競爭激烈,流量為王的C端市場,轉而切入B端市場已成為不少中型平臺,尤其是進入市場較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選擇。最近,市場傳出幾家互金平臺放棄線上獲取資金的通路而專註於細分領域的資產生成就印證了這個趨勢。

不過,服務B端對於金融、技術等專業要求更高,而對接機構資金對於平臺資源的整合能力也是一種考驗。綜合來看,無論是資產獲取能力還是資金端的成本控制能力,對互金平臺的專業綜合金融團隊的搭建提出了相當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74

受制模式突破維艱 白茶股份探索創新業務

隨著近年安溪鐵觀音折戟IPO,A股至今沒有一家茶葉上市公司。茶葉作為中國傳統特產,飲茶也是中國文化代表,但茶葉公司在資本市場如此寂寂無聞,顯得有些不太相稱。

而在財務要求較低、掛牌類“註冊制”的資本市場的新三板,至今已有7家茶葉公司掛牌。今年5月底,新三板分層制度出臺,包括白茶股份等茶葉公司進入創新層。

過去兩年,隨著福鼎白茶品牌價值的日益提升,白茶股份表現不俗,過去兩年平均利潤為714.58萬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3.36%。不過,白茶股份並未能擺脫茶行業較為分散,規模小,品種、品類、區域性強等特點,主營業務茶葉種植、加工、銷售,也十分傳統。

有鑒於此,白茶股份開始布局創新業務。8月7日,白茶股份第一個心往-混序空間在上海外灘開業。心往-混序空間乃白茶股份與混序部落攜手共創,給公眾提供線下交流成長、資源對接、項目孵化碰撞合作的平臺,是混序部落線下大生態活動基地,也是白茶股份推行全茶產業鏈新型商業生態系統的戰略支點。

在資本市場,白茶股份一直致力於白茶文化的傳播與新商業模式的探索。混序部落作為中國當下活躍社群組織,致力於互聯網時代組織模式的建構。二者結成戰略聯盟,屬於產業與社群跨界、互聯網與金融結盟、創新的共融,有望對未來城市生活方式進行重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056

人工智能如何改變公交出行?兩個技術難點成突破口

“早上8點從家到公司,坐哪趟有空調的公交車最不堵?”

這是高德最新公布的AI智能公交導航的一個使用場景。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利用高德地圖的大數據及機器學習能力,目前能夠根據路面交通狀況、實時公交時間、城市公交線路特點、用戶出行喜好等更好地規劃適合於每個用戶的出行時間、出行路線。

在董振寧看來,如今駕車、乘車用戶需求備受關註,有不少行業創新,但在出行領域占據更大比例的公交出行用戶需求卻較少受到關註,傳統公交出行方式迫切需要升級。

他告訴記者,AI智能公交導航是第一步,未來幾個月包括高德駕車導航等都將用到人工智能技術。

痛點在哪兒?

根據《北京市交通委2015年通勤交通報告》顯示,自2005年開始,北京市百姓的出行方式中公共出行占比逐年升高,到2015年占比已超過50%,高於小汽車、自行車等其他交通出行方式。而隨著公共出行占比逐年上升,人們的公共出行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

在公交出行產品1.0時代,人們主要使用PC地圖查詢,在公交出行之前用電腦查詢相關線路,然後按照線路描述乘坐公交;而在公交出行產品2.0時代,隨著高德地圖發布手機公交導航產品,人們已經從PC地圖過渡到手機地圖,使用手機地圖隨時隨地查詢線路,並進行公交導航,體驗更加靈活,指引也更加清晰,更符合公交出行需求。

但即使重視用戶體驗的公交出行2.0產品,當下,也還是無法解決很多公交一族出行的“痛點”。例如,如何根據路面交通狀況、實時公交時間、城市公交線路特點、用戶出行喜好等更好地規劃適合於每個用戶的出行時間、出行路線,需要大量的大數據運算能力及機器學習能力進行智能規劃,這些都是公交出行2.0時代的產品所無法解決的。

面對早已“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公交出行需求,公交出行產品迫切需要升級。

最難突破兩點:模型算法和數據

高德地圖曾在2014年10月推出“公交導航”,在站點指引、下車提醒等方面優化公交導航體驗,提供完整的公交導航出行解決方案。

此次推出的AI智能公交產品,主要融合了高德地圖公交大數據能力,以及用戶行為為基礎的機器學習樣本,結合了城市特色和個體用戶畫像。

董振寧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人工智能公交產品最難突破的是兩點:模型算法和數據。

在大數據應用方面,高德地圖的公交數據100%由人工實采驗證,覆蓋全國超過331個城市,總計7.5萬條、158萬多公里、近百萬站點的公交線路,每條線路都有超過130種線路屬性。

此外,高德每天監控的實時公交情報超過1000條,10分鐘內便可更新上線最新數據。實時公交、實時路況、用戶行為大數據則繼承了高德的實時數據,為用戶規劃線路。

而在機器學習能力方面,高德的AI智能公交導航運用了左右大腦雙層機器學習能力。左腦學習出行模型,根據用戶地域、距離、時長、工具等不同場景學習不同的出行決策,形成出行決策模型;而右腦學習用戶的行為偏好,根據用戶的定位數據、出行數據、反饋數據,來為用戶提供省時、省力以及舒適性的偏好決策模型。

例如,高德地圖AI智能公交的算法引擎除了能夠快速規劃公交路線,在算法中還融入了高德地圖的實時路況等信息,綜合考慮時間長短,能夠為用戶提供最節省時間的線路選擇。再如,在計算和規劃時優先為用戶推薦始發站及有空調的公交車,這都是大數據和機器學習能力在產品當中的智能體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167

收盤分析丨滬指站穩3000點大關 近期或有大陽突破

周二兩市小幅低開後一路呈現震蕩上揚走勢,滬指盤中突破20日線壓力位置,市場維持在弱勢反彈格局中。從盤面上來看,今日題材股活躍度明顯高於主板,高送轉、次新股、石墨烯等板塊輪番上攻激活市場人氣。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25.68點,上漲21.4點,漲幅0.71%,成交額1,877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564.78點,上漲95.9點,漲幅0.92%,成交額2,755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54.51點,上漲23.92點,漲幅1.12%,成交額751億元。

盤面上看,工程建設、公用事業、釀酒、環保板塊漲幅居前,航空航天、煤炭、民航機場、房地產板塊今日表現較為低迷。而近期“特停”減少,3D玻璃、石墨烯、量子通信、次新股等概念板塊發力,帶動創業板大漲。今日兩市上漲的個股超2000家,遠高於下跌的家數。

熱點板塊:

國家石墨烯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石墨烯板塊全天表現強勢,龍頭東旭光電(000413)率先封上漲停,杭電股份(603618)午後封上漲停,方大炭素(600516)、寶泰隆(601011)、華麗家族(600503)、中國寶安(000009)等紛紛跟隨大漲;在沈寂數日後,高送轉板塊再度走強,天潤數據、煌上煌(002695)、吳通控股(300292)等封上漲停,弘高創意(002504)、名家匯(300506)、四通新材(300428)等均表現搶眼;在題材股活躍的市場環境中,次新股再次受到市場資金的關註,表現強勢,洪匯新材(002802)午後封上漲停,高瀾股份(300499)、名家匯等均表現強勢。另外360概念、稀土永磁、燃氣水務、美麗中國、ppp概念等均有不錯表現。

市場要聞:

1、統計局:7月份CPI和PPI環比均上漲0.2%。統計局表示,7月CPI環比上漲,同比漲幅略有回落,強降雨氣候對部分地區鮮菜價格影響較大,暑期因素導致部分服務價格季節性上漲,部分鮮活食品價格回落。7月PPI環比由降轉升,由上月下降0.2%轉為本月上漲0.2%,保持了今年3月以來環比價格為正的總的態勢。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黑色金屬礦采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環比由上月下降轉為本月分別上漲2.5%、0.4%和0.2%,部分工業行業價格漲幅擴大,油氣開采、石油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繼續上漲。

2、財新:恒大對萬科感興趣已久,正與寶能進行接觸。據財新報道,恒大對萬科感興趣已久,今年初即有意接手寶能所持股份,但當時寶能的心不在恒大身上。萬科複牌後股價大跌,甚至一度逼近寶能各個資管計劃的平倉紅線,這為恒大入局以及增加和寶能的談判籌碼創造了機會,恒大正與寶能進行接觸。監管部門對寶能的調查正在進行中。對寶能而言,“面子事小,收益事大”,獲利了結萬科之爭可能成為務實選擇。

3、重慶三分之二左右的國有企業將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重慶市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副書記林軍表示,重慶三分之二左右的國有企業將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適宜上市的企業和資產力爭全部上市。他列出了具體任務表:積極推進四聯集團整體上市,力爭建工股份A股、川儀微電路新三板掛牌上市,完成重慶百貨(600729)定向增發,建峰化工重組醫藥股份、渝三峽重大資產重組取得重大進展,完成慶鈴股份回歸A股和城投金卡、三峰環境、民生公司A股材料申報,完成登康公司、天友乳業上市方案制定,啟動綜西貿易、西昌礦業、通航集團股改。

4、前7月鐵路運量降一成,跌幅再擴大。前7月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17.84億噸,較去年同期19.8億噸減少1.96億噸,同比減少10%(前6月同比減少7.41%)。接近中鐵總的人士表示,當前煤炭運量占鐵路貨運量的6成以上,居各運輸貨物之首,煤炭市場持續低迷嚴重影響了下遊鐵路貨運量。

宏觀數據方面,國家統計局今日的數據顯示,7月份CPI同比上漲1.8%,漲幅連續兩月處“1時代”。7月PPI同比下降1.7%,PPI已經連續53個月下降。對此,申銀萬國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經濟下行但價格上漲封殺了寬松政策空間,從目前來看沒有這種風險,意味著政策會比以前更主動靈活。年內來看,四季度由於基數原因CPI會再度回升到2%以上,PPI年底可能會看到正增長。工業增加值還是會保持在6%以上的穩定增長。

在滬股通資金方面,今日滬股通資金凈流入逾16億元,已經連續三日凈流入。截止昨日收盤,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報8611.01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31.33億元,兩融余額重回8600億上方。

關於後市,巨豐投顧認為,外圍市場較為強勢,恒生指數創下年內新高,標普指數盤中再創歷史新高,這對於目前階段震蕩的A股來說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近兩日的放量上行,也有助於吸引短期資金的進場,近期放量長陽或就在眼前。機會方面,舉牌概念,國企改革以及漲價概念仍是近期市場熱門,可積極潛伏以及跟蹤。

東吳證券則認為,市場震蕩行情主題輪動加速,關註低估值績優白馬股與國企改革概念。當前存量資金博弈格局仍未打破,震蕩行情為主。行業配置上,建議以績優價值股為主線,積極關註估值較低、成長性匹配的績優股或低估值二線藍籌股,以及涉及供給側改革的強周期板塊,如煤炭、黃金等。重點關註央企並購重組概念,以及上海、廣東等地方國改集團整體上市、核心資產上市概念標的,並持續關註深港通的推進動態與相關受益板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388

突破悶工作!秘書翻身總座秘訣

2016-08-08  TCW

對工作沒感情、對未來沒展望,卻不知如何突破困境,商業思想大師說,用「破壞式創新」幫助你在職場大躍進。

「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是由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所創造出來的名詞,用以描述一種從低階市場發動、最終翻轉了整個產業的創新模式。「破壞者」(或稱「顛覆者」)在低階市場提供品質略遜一級、利潤(價格)低一點的商品。舉例來說,當豐田汽車公司在一九五〇年代進軍美國市場時,推出了「可樂娜」這款便宜、小巧又沒有多餘配備的基本車款,吸引了不少第一次買車、預算較緊的消費者。

通用汽車公司等市場領導者原本可以像對付一隻小蟲般,不費吹灰之力的打扁這個小小的破壞者,然而他們卻懶得採取行動,以為:「這只是一個完全沒有影響力、渺小又愚蠢的產品。我們還是專注在更大、更快、而且更好的事物上吧。」問題出在,一旦破壞者站穩腳步,就會被激發向高端市場移動,生產出更高品質、更有利潤的商品。雖然此時市場領導者確實有必要反擊,但一切都已經太遲了。豐田汽車後來便挾著「佳美」、「凌志」等車款,輕鬆打進高階市場。

職涯破壞式創新

幫你重燃工作熱情

「破壞式創新」概念也同樣適用於個人生涯,比如說:居於底層者求取更高職位與報酬、或是中層者要避免被來自底層的競爭者(像是較為年輕、聰明、手腳快的同仁)所超越/取代;又或者跳進全新的產業或公司。我將這樣的概念稱為「破壞式自我成長」。

沒錯,「破壞」感覺起來有些恐怖,但是對職涯成長與個人成就所帶來的回報,將值得你去克服這些恐懼。

我就是個「破壞者」。

一九八九年,為了讓先生能夠順利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分子博士學位,我們夫妻倆搬到了紐約;而當他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我們還是得支付各式各樣的生活開銷,因此我必須找一份工作才行。我過去主修的是音樂(鋼琴),而且從來沒有任何財經方面的證照、人脈、或是自信,我從在曼哈頓中城的花旗美邦公司中,擔任一位零售經紀商的秘書開始做起。

當時正是《老千騙局》 (Liar's Poker)、《上班女郎》(Working Girl)》的黃金年代,在華爾街工作是件相當令人興奮的事。

我在晚上進修商業課程,幸運的擁有一位非常信任我的老闆,從原本的銀行部門轉換到證券研究部門,負責研究拉丁美洲地區的媒體類股。二〇〇五年,我在美林證券擔任分析師,我卻毅然離開,朝著創業之路邁進。朋友都問我:「妳確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我的回答是:我不僅學不到新事物,同時也沒什麼躍進到新層次的前景,因為像我這樣的管理階層已經「就這樣了」;另外我還發現,儘管績效表現比同儕好上二〇%,但獎金卻都是一樣的。當我已經無法懷抱著夢想去工作時,留在那樣的職位上不再有付出情感的價值。

自我成長S曲線

擘畫職場發展藍圖

埃弗雷特.羅傑斯(Everett M.Rogers)的「S曲線」模型可以解釋破壞式自我成長的路徑:剛開始時成長狀態相對緩慢,處於S的最底端,直到觸及一個「引爆點」,或是曲線的轉折點;然後會進入到一段高速成長的過程、向上發展出一段圓滑、陡峭的曲線。

過程中會有時間延遲的因

素,以至於即使付出了大量心力,卻可能在短期內看不出有什麼影響(又或是今日的收穫,可能源自於很久之前的行為),直到轉折點出現。在那些難以分辨的路徑上,S曲線可以為這些模式進行解碼,做為指引的路標。

離開華爾街後,我原本想出版一本童書、在拉丁美洲製作有關足球的電視節目,雖然兩者都沒有實現,但幫助我探索後來的商業點子,包括支持一本起先非常成功、發行量高達十萬冊的雜誌;雖說雜誌最終失敗,但它也成為支持下一步創業的經驗。此時,參與志工活動讓我與克里斯汀生連結在一起,並共同創辦了一家玫瑰園投資顧問公司。

S曲線讓我明白,持續下工夫,就可以到達那個能力將突然竄升的轉折點,迅速擴展到一個成就的新高度,這就是破壞最好玩的部分。

更正啟事

一四九八期第三十頁內文「不是你,不是Jon Hanke。」正確應為「不是你,不是John Hanke。」、「原來王信在二〇〇六年便在台申請了一項『真實世界之網路遊戲』專利,該專利並非發明專利。」正確應為「該專利是發明專利。」特此更正。

整理 .編輯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49

GGV Jenny:風險投資如何幫助前沿科技取得突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0/158065.shtml

GGV Jenny:風險投資如何幫助前沿科技取得突破?
GGV科技 GGV科技

GGV Jenny:風險投資如何幫助前沿科技取得突破?

最有前景的科研科技是和商業應用相結合的。

     過去的2010到2015年,是移動互聯網風頭正勁的五年。相較於全球70億的人口,我們目前擁有25億到30億的移動互聯網用戶,這種增長的勢頭還沒有停止的跡象,預期明年互聯網用戶會突破40億,因此全球擁有基數巨大的智能手機用戶,這遠超出了智能手機和計算能力在此之前所能達到的人們的想象。

2_副本

讓我們把目光放到物聯網和IOT,在我們眼中,物聯網不僅僅是通過智能手機連接,而是通過更廣泛的智能設備,智能設備的數量預計會超過150億。按照我們的統計,未來4-5年我們在場的每個人都將擁有8-10件的移動智能設備,無論它是智能手機、追蹤器或智能鞋子。

如果讓我猜測,在三年之後的converge會場,我們的討論的話題都將圍繞更酷一代的計算技術公司以及圍繞計算技術的新應用。這將驅動圍繞計算的創新更進一步,這意味著所有我們今天討論的蘊含計算能力的技術都將會有4,5甚至10倍的增長空間,計算能力的進步將催生我們今天所討論的前沿科技。

3_副本

所以在下面幾張PPT里,我將會分享GGV的投資觀點,關於我們將如何在以下三個主要領域中布局我們的投資。第一個話題是可穿戴設備,可穿戴是完全以人為本的,將人類從頭到腳地“武裝”,我還會討論可穿戴設備如何從第一代進化到第二代;第二個話題將討論交通,交通是我們和環境交互的方式,這里的交通不僅包括路面交通,而且包括太空探索,尤其當我們要談到前沿科技投資的時候;最後我們將分享的話題是機器人技術。

所以讓我們從第一代可穿戴設備開始。我標記了很多非常著名的追蹤工具,我從中有意和那些鼎鼎有名的大公司的產品保持距離,因為我希望觀眾能夠對這些來自中國新興公司的創新產品有更多的了解。這些公司也許你沒聽過,但他們是能夠將產業推動至下一個層次的存在。

我認為第一代可智能穿戴設備的使命是多元的。其一是教育用戶和市場。今天當我們說到可穿戴,毋庸解釋任何人都會知道可穿戴是什麽,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追蹤獲取你運動時的數據。

4_副本

在這些不同類型的可穿戴設備中,有的是追蹤你的步伐,有的是幫助你改善高爾夫揮桿姿勢,這些都來自第一代可穿戴設備。他們在這個領域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但我認為令人激動的可穿戴產品將出現在下一代。下一代可穿戴設備將變得“無需穿戴”。“可穿戴”將被改造成沒有存在感的,即時在線,傳感器類型的隨身設備,它能夠追蹤數據也能夠將數據結構化,並據此給予用戶結構化的推薦,讓用戶與環境更好地交互。

如下有很多領域將會實現這種應用,在所有圍繞於AR的討論以及對於Google Glass的種種抱怨中,也會給我們掀開一些未來應用的廬山一角。是否能有一種隱形眼鏡直接在你的眼睛上成像投影?事實上這種技術已經開發於中美的研發中心,但如果以0到10考量市場的成熟度,我認為第二代可穿戴技術目前還處於0.5到1的階段,我們依然需要資金來幫助這一領域繼續發展。第一代可穿戴已經發展完善,我會打到6分,許多產品創新驚人、外形酷炫,並進入奢侈品之列。

45_副本

下面進入到交通領域,在美國,推動交通創新的需求圍繞於時間,勞動力和效率。比如時間效率,如果你想要從一個地方進入到另一個地方,就像花三十分鐘從舊金山到洛杉磯,那麽和兩地一個多小時的飛行時間比起來,它是更有效率的。你也許也考慮過用自動駕駛汽車來代替更貴的人工,前面百度的SVP也說過自動化汽車會如何挽救生命。在中國,這項科技的相似點在於它同樣圍繞勞動力和時間效率。

但在中國情況略有不同的是,中國有一億三千萬的汽車擁有者,每一年有兩千萬的新增車輛。基於我們說到的龐大數據,只有60萬的車是新能源車輛。所以在中國,驅動力會集中在如何在不同距離的交通中選擇相應的綠色環保、智能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你想要從家去到兩公里之外的地鐵站,你可能會選取類似於Ninebot (九號機器人)這種輕量級的移動設備,為了在國際上占領高端市場份額,Ninebot收購了Segway (體感車) 。小牛作為一家僅有兩年歷史的創業公司,立誌於用電動車顛覆每年產值7000萬的中國市場。同時,如果你有關註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你可能會關註到樂視準備推向市場的概念車Faraday。我們也可以看到比亞迪最近剛打入大眾市場的電動汽車。

5_副本

航空運輸也是值得討論的領域,首先我們來談談無人機,無人機分為商業用途和私人用途。我知道你們中的有一些人去過深圳,也參觀過大疆。同時也有許多關於無人機的討論集中在亞馬遜在物流上投放的無人機。在中國,相似的討論也在發酵中。電商公司京東最近也宣布了物流配備的固定翼的無人機和旋翼的無人機,他們最近也在上海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進行了展出。

作為投資人,我們看見了私人用途的無人機領域的海量創新。你們中可能有人研究過大疆,這家有著十年歷史的公司已經占有了巨大的市場份額,在去年一年他們銷售了超過一百萬臺航拍無人機。

在最近的一年到一年半中,我們見證了來自中國公司的諸多創新。Hover cam,你可以輕松拋飛或者指尖放飛,這完全是一個飛行自拍的無人機。中國消費者非常喜歡在不同場合自拍,所以這就是為什麽它們允許你折疊,把它放在你的包里,同時在不同的場合使用它。這是一家中國的公司,團隊成員都畢業於斯坦福和卡內基梅隆。

最後一個關於創新叠代的例子就是億航184. 中國的公司正嘗試離開自動駕駛汽車,當你可以直接飛向天空的時候為什麽要費力適應改變地面的基礎設施呢?億航184的願景是低緯度的P2P運輸,無人機大到可以承載一個人,最近他們在拉斯維加斯的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也展示了他們的產品。

67_副本

最後我想提到的是,中國政府對此的態度極度積極,同時非常支持這個領域的發展。3,4周以前,政府其實發布了一則消息,他們想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去支持自動駕駛車、機器人以及無人機產業,這部分涉及到人才,知識產權保護,資金,跨境協作還有標準制定,因為在航空領域,標準制定也非常重要。

一提到前沿技術,就不能不涉及太空探索。中國一直嘗試在太空探索領域迎頭趕上,因為在一些太空項目的發展上我們一直落後的。其實中國的太空探索最近正在突飛猛進。

如果你觀察了美國的太空項目是如何發展的,你會發現最近美國太空探索的進程其實一直都被互聯網巨頭推動前進。Elon Musk, Jeff Bezos,這些互聯網巨頭們一直在嘗試將更多技術導入到太空中。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因為不僅僅是政府和研究人員在推動著太空探索領域的發展,而且有來自於互聯網,來自於創業者群體的支持,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非常希望這件事情在中國一樣能夠發生。不管是BAT,還是創業者群體,我都鼓勵你們用更多的時間思考如何支持太空探索。最後一點,最近中國剛剛發射了飛船, 這是一個250英尺的氦氣飛艇,在15年10月發射,用於太空探測。所以盡管中國落在後頭,但我認為它在通過許多的努力去向前進步。

55_副本

最後一個領域是機器人。機器人技術應用分為消費級和服務業機器人。在這里我列舉了四家中國公司,它們在各個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科沃斯在中國家政清潔機器人領域有超過60%的市場份額,在和國際品牌譬如irobot的競爭中也表現良好。在其它領域,比如幼兒教學,一個產品叫做How are you可以通過唱歌和講故事等互動讓孩子在教育和學習中參與更多。

在我右手邊展示的是涉及到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機器人技術。奇弩(Vincross) 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它的CEO是一位畢業於清華的27歲的年輕人,17歲就畢業於清華。他想要進行的創新是機器人運動。我們在市場上見到的大多數機器人都在使用輪子,但最好的機器人其實是可以走路的。所以HEXA在做的就是模擬真實的運動,使其未來能夠整合到機器人的整體互動中。還有Rokid(若琪),Rokid是一家由前阿里巴巴員工創立,總部在杭州。他們想要做的是重新塑造家庭自動化。不管是質量,燈光角度,都有很棒的設計,而且能夠讓你重新管理整個娛樂、燈光系統,它基本上就是中國的另一個亞馬遜echo。

433_副本

接著就是工業機器人,這是中國另一個擁有優勢的領域。中國在過去20年工業制造的經驗為IOT和其它產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認為他們需要快速學習的不是選擇更多的人進行工作,而是將工業生產的程序從全手動到半自動再到全自動。我想要提及的是中國在2013年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最大的采購者。在2015年,25%的工業機器人在世界範圍內銷售。盡管如此,中國在自動化方面還是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接受曲線仍在其上,我們感受到了向前進的緊迫性。順便一說,如果你比較機器人的應用空間,每一萬個制造工人中,韓國會使用478個機器人,而中國目前只使用的36個。所以這里還存在巨大的成長空間。如果你在開發任何針對工廠使用的國際性制造業機器人設備,不妨考慮中國,它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同時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產品測試的地方。我提到了兩個本土品牌,Sinsun(新松) 和STEP(新時達),他們也在嘗試為機器人打造更加高端的定位,不僅面向國際市場,同時也面向本土市場。

如果你向前看5,10年,在生物醫療領域也有三個不同區域劃分。我認為在3到5年之後,這些科技將會互相融合。不僅僅是在IOT和物聯網領域,而是如何跨越生物和醫學去發明新的產品來提高生活質量。這里展示的是一種可以溶解的醫學機器人,你可以在手術中註射進人體,它會在手術結束後自動消失;也可以借助機器人手臂在手術中幫助醫生操作。這些創新都是我們在與初創企業的交流中發現的研究與科技,但是我想重申,如果從0到10打分,在市場成熟度上來說,這些創新現階段只有0.5分。

最後一個非常有趣,我們討論過3D打印,現在有了4D打印。基本上打印出的4D產品也都是由打印機生產的,只不過其中多了一項時間相關性。也就是說這個產品在被打印出來後的一定時間內是可以改變形狀和大小的。我們相信這在生物醫學領域也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應用。

333_副本

快速歸納一下以上的重點信息。我們相信,作為一個過去在中美投資了15年的投資人,中國的創新大有希望。我們看見了許多年輕的創業者,他們投入全身心和他們團隊協作創造新。從工業制造的角度來說,我們有創新的歷史,也有創新的能力。

在生產方面,90%的個人電腦、80%的空調、74%的太陽能電池和70%的手機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在人才方面,到2030年,25-34歲年齡階段新畢業的學生中,27%的學生都來自於中國。印度接近中國,比例在23%。所以2030年,如果你坐在這里,有50%的人才庫是來自於中國和印度。最後,人們總是討論到創新,創新的一個指標就是在全球範圍內登記的專利和知識產權數量。在2014年,中國在全球申請的數量上超越了美國和日本。我認為中國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加強申請的質量,同時將更多產品帶入商業化階段。

我們非常激動,中國在科技領域正日漸成為新的前沿者,這些前沿領域包括無人機、機器人、太空探索、地面交通領域,以及醫療機器人。最後,我認為這些前沿領域不會變成國與國直接的競賽,因為它將需要每一個國家,譬如以色列,印度,美國,中國的複合型人才匯聚到一起協作,將其帶領至一個更好的層次,為全人類生產。

66_副本

對於投資者來說,我會很欣慰地去看見更多的投資者投入資金去支持這個產業。也許你需要等5年、10年,但相信我,這將會是一段滿載而歸的旅程,謝謝!

     GGV紀源資本是一家專註於中美兩地早中期企業的風險投資機構,成立於2000年,GGV紀源資本構建了一個整合協作的團隊,與中美兩地優秀的企業家合作,共同創建行業的龍頭企業。由於GGV紀源對中美兩個市場長期專註,並進行深入的本地化耕耘,從而使我們積累了獨特的資源,並鼎力支持企業家在其本土和跨國的拓展業務和市場。GGV紀源致力於發現那些潛在的偉大企業家和公司,並在其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之前完成戰略性投資。 

前沿科技 風險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