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有財商, 哪怕沒投資機會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6.html
相信有未買樓上車的朋友看到有關樓市的新聞, 都會慨嘆樓市已經連升兩三年, 看似沒有回落的可能, 說自己錯過了投資機會。再看到投資工廠大廈、商業單位、商場舖及地舖等投資者都賺過不停, 什麼名星也投資舖位賺多少個億, 而自己卻原地踏步, 可能會感到十分無奈。

的確近年樓市有上無落, 美國經濟差而不能加息, 港元被迫跟隨, 使資金追逐香港樓市, 到政府推出SSD後, 資金就追逐其他磚頭, 使價格有上無落, 有磚頭在手的炒家發到豬頭。

沒有磚頭在手的感到無奈是正常的, 空無奈是沒有用的, 倒不如在此時好好裝備自己, 注滿自己的財商, 再待機會而出發。

要先做好功課 (不是單看我們的blog), 研究不同資產的升跌條件。止凡認為要掌握股票及生意的變化故然複雜, 而買磚頭再簡單極都有不少要掌握的功夫。舉個例子, 磚頭在低息環境就價升, 但原來按過往多年做的研究, 這並不是必然結果, 陸東先生指出與樓市關聯性最強的並不是息口, 而是資金, 在香港的游資數量「M1」跟樓市的相關性是92%, 當然M1與利息的相關性亦很高。

又例如觀察97年中原指數到100, 之後回落, 四個地區 (即港島、九龍、新界東及新界西) 一起大跌, 然後慢慢爬升到今日中原指數又過 100點, 而今天四個地區的指數分得很開, 港島116、九龍106、新界東102及新界西87。平均雖然也大約100多點, 但就此可以觀察到不同地區的地產價值的不同抗跌力及升值力。進一步分析, 港島區的新樓落成量應不及九龍區及新界區, 即港島區樓已經年紀不輕, 但樓價拆舊多年後還是跑贏很多, 可以看到點點投資啟示。

還有, 今天可以觀察到人家買舖的爆炸力, 但亦要觀察SARS時買舖的防守力。施永青先生在有線財經節目都討論過, 買樓放租, 市民在經濟如何衰退都要住, 即經濟差時減點租都一定可以租出, 但舖則不然, 一個經濟低潮到來, 租客可以即時走人, 放租放一年都無人問津, SARS時實在太少人夠膽做生意, 實力少一點的業主都很難支持舖位的按揭供款。

又在這段時間可以細心觀察過往不同樓房市場的升跌因素, 包括租金回報, 某些地區變化很大, 可能由於基建, 可能由於發展商項目。一些地區樓市升幅都比其他地區升得多, 好像港島西區、南區受落實西港島線及南港島線帶動, 西九龍受落實高鐵帶動, 屯門、元朗區受西鐵南環線駁通東西鐵帶動, 大圍受落實沙中線帶動, 樓價都比正常升多一點。另外, 將軍澳區就由於無限供應, 貨多而不夠爽, 樓價及租金比大市升慢一點。港島區租金一直企硬, 租客質素高, 亦是樓價支持點。豪宅與一般住宅處於不同市場, 大陸資金有問題時, 豪宅可以即時租不出又賣不去, 但當做生意及投資銀行景氣時, 豪宅可以升到顛, 短時間以倍數升值, 好像買賣古董, 物以稀為貴, 賣一件少一件似的。

以上都是過去觀察, 相信各區樓價升幅早已反映了該區變化, 機會已失。但重點是應注意個人財商增值, 哪怕沒有投資機會呢? 樓市只會一直向上嗎? 看過不同地方及不同經濟體系的歷史, 似乎就不會了, 只怕他日機會到時, 自己還是從前的自己, 令人家看到的機會自己卻看不出來。

簡單談談日後可能變天的地區, 包括荃灣西站一帶, 如今荃灣區的重心 (指經濟活動) 還未完全移至荃灣西站一帶, 到荃灣西站附近四個港鐵項目發展好, 所有商場天穚接通, 還有點基建到荃灣碼頭, 到時將是另一番景象。元朗西鐵站一帶亦有同等未來, 現在元朗的重心還是在元朗市中心一帶, 將來就不會了, 還有可能落實的北環線吧。大圍站上蓋的60萬呎港鐵大商場, 加上沙中線, 大圍又會是變天的地區。屯門站上蓋瓏門, 加上項目的超大商場, 再有天穚駁通市中心及新墟一帶, 整個屯門市中心以西鐵站成為一體, 現在有了西鐵, 有到蛇口的公路 (屯門到深圳只需要15分鐘), 將來還有入機場公路的基建因素, 屯門給人的印象將不會是從前的郊野地方。還有九龍東、洪水橋、南昌等, 慢慢增加財商, 閱讀到的新聞資料都可以化作分析投資項目之用。

我們大部份都是打工仔, 當中大約4至5成人會當業主, 大部份業主都要供樓, 打工仔供樓, 都是埋頭苦幹的, 供20年30年不等。為何有些業主的樓越供會越增值, 他們所擁有的資產就能一變二、二變四, 而另一些業主層樓就越供越跌, 經濟差勁時還會輕易變成負資產。當然這可能是運氣問題, 怨自己買錯東西。但其實財商及把握機會能力亦是重要因素, 置業是人生一大決策, 要好好增加財商, 機會來臨時精明作出決定。過往錯過機會或未夠資本的朋友不必無奈, 只要裝備好自己靜候下一次機會, 最怕是到下一次機會來臨時還沒有足夠能力看清, 而又再一次事後孔明等說 :「早知買樓, 早知買舖, 早知買 xx區, 早知唔買 xx區, 你看人家賺多少, 早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71

買樓儲蓄好方法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11.html
大部份人的投資理財都不是十分精明, 無論其收入高低也好。收入低故之然入不敷支的情況普遍, 但收入高、消費高的現象也比比皆是, 這是可悲的事實, 有時止凡會建議一些身邊朋友買層樓來當作儲蓄。

自住樓與租樓比較, 買入單位始終賺了每月租金支出。就算是投資樓, 買一層來放租作儲蓄, 也未嘗不可。即使投資理財差勁得很, 買入時機非常不濟, 樓價高位買入也好, 計好數, 問題又不是很大。

先不要說追求高回報, 與任何投資高手比較功績, 或與其他投資工具比較回報率。要比較功效, 只需假設沒有買樓儲蓄的話, 當事人只會「花在這、花在那」地全數花掉。事實上, 很多人是多點錢就過好點的生活, 多去兩次旅行, 多換兩部電話, 而不會剩多點錢的。



買了樓, 付了首期, 計好供樓壓力, 穩當的話, 就有了負擔, 要每月供樓, 如果是放租更好, 人家交租幫你供樓。一般樓按都做20年或30年不等, 於是當事人就努力工作, 供樓後繼續把多餘錢花掉也沒所謂。

樓價有高有低, 就當不幸在97年樓市高峰期買入又如何, 中途樓價升也好、跌也好, 當事人只要繼續努力工作, 努力供樓 (出租就更不太需要苦惱)。到供完樓的一天, 即20年或30年後, 香港的樓一般都比當年的樓價還要高, 還有當年只是付了首期, 如今所有按揭都還清了, 整個樓價都是當事人擁有的, 試問一個理財不善、餐餐清的朋友靠自己儲蓄可以有幾百萬身家嗎?

其實這個概念應用在其他資產也行, 基金也好, 優質股票也好。但通常其他資深的效果都不及買樓, 原因買賣物業手續繁複, 費用亦高, 這會鎖死很多人的買賣意欲, 造成一種迫使儲蓄的現象。

這一招是很多父母對子女的財務照顧方法, 為求子女剩到個錢, 不惜代子女付首期, 總之要子女自己定時供樓, 其他消費就不需管制及擔心, 因為供完樓自然有大筆儲蓄在樓價中, 這也是中國人愛磚頭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267

學投資股票有助工作事途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19.html
理財投資工具有很多種, 例如黃金、商品、石油、外匯、物業及股票, 止凡認為在多種工具當中, 投資股票所需要的知識最接近工作所需的知識。

無論你做哪個行業, 做到經理級甚至管理層, 所需要的知識都差無幾, 不外乎管錢、管人手、搞政治, 大家看到周松崗先生在辭任港鐵行政總裁之後, 即刻可以到馬會當主席, 兩家公司, 兩個行業, 但其實所需的知識也是差無幾。

當然, 要做到主席或行政總裁的級數, 單靠知識是不行的, 人際網絡亦非常重要, 實力要有, 人事亦要人。人際網絡可靠多年工作交際積極累積, 而實力方向, 即所需知識, 大可透過研讀投資股票來吸取。

當然我不是說「入門班」的投資股票知識, 何謂「入門班」呢?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投資股票時是否還停留在單看盈利 (增長多少)、股價、股息等因素, 而對所買的公司運作沒有深入瞭解, 對年報的數字又不太理解 (可能從來沒有看過一頁年報), 這個時候你就要小心自己到底有多瞭解自己的投資, 是否還在「入門班」。

到有足夠瞭解時, 你應該很輕鬆就能解釋一盤生意的運作, 看年報後就能明白當中的語言, 即足以跟會計師或核數師交談, 對任何公司或公司內任何一個項目的運作效率有足夠能力去作出批評, 對公司的大方向亦能旁觀者清。達至這個程度, 其實你很有實力當公司的中、高層, 因為其實很多人付幾十萬讀個 MBA都只是想學這些東西 (什麼 product line, 毛利, 存貨, 市場分析, 宣傳等), 當然MBA還可以結交一定級數的朋友。

所以, 作為打工仔去投資, 追求回報是一回事, 而學習投資知識對工作事途也可以作為考慮因素, 亦能對社會財務運作以至世界金融世界多一點瞭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80

注意「關鍵路徑」 (critical path)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22.html
工程項目有個詞彙叫 "critical path", 止凡譯作「關鍵路徑」, 意思指一個工程項目中有九千幾樣東西, 例如政府部門審批, 建築時的地基、樓面、消防、機電、系統等等, 每一環都緊緊扣著, 看似每件事都會影響工期, 延誤任何一個環節都好像會延誤交貨日子。但其實不然, 工程界的都會知曉只有在 "critical path"上的項目才會影響工期, 除非普通的環節延誤得實在太久而變成 "critical path" 的一部份。

沒有接觸工程的人好像不明白, 舉個簡單的例子, 有個富家子弟買了一輛時速可達 220km/h 的跑車在香港駕車, 性能跟我輛殘車完全沒法比, 但如果大家一起出發由上環駕往銅鑼灣, 我敢肯定大家的到步時間前後不出5分鐘, 可能我會比他快也說不定。因為在這個路程上, 快慢的關鍵不是車速, 而是過紅綠燈及塞車時的排位。



簡單來說就是有些因素完全不會影響結果的, 在這些因素上多多動作只會浪費人力物力, 但得不到功效。明白了這個道理後, 其實也可以應用在個人事途上及投資理財上。

先講個人事途, 打工仔一般在退休前都會工作30多年, 而30多年內都會有不同的階段, 又會轉工, 又會進修之類, 有時又會動作多多, 到頭來得個吉。

但如果假想自己有條中軸線, 這個就是事業大方向, 只要做的事情能幫這個中軸線前進就可以了。看似抽象, 但其實這個思法對很多事途上的動作決定很有幫助的, 例如你只想要一份安穩的工作而人工又要不錯? 還是要爭上位令自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呢? 當然又有權、又有財、又輕鬆的工作就最理想 (可能某些政府工吧), 定立了目標, 自然可以放膽一點執行。

不少人都要權、要財、要上位, 所需要的子彈可能是不同工作上學回來的東西, 在這個前題下, 你會明白自己何時需要動一動身, 就是當工作沒有可以學習的地方, 人工多少也不重要, 是時候走了。

以上例子, 只要現工作還算有東西學習, 你的事途大方向還在向前走就可以留下, 但當沒有知識學習時, 你再留在這個地方就是 "critical path"了, 留多一天就耽誤「成功」多一天, 就是這個道理。

至於理財投資, 道理也一樣, 不需要經常想著要連一兩個巴仙都要贏盡, 只要在適當時候持有適當的資產, 而資產一天一天成長著, 慢慢會有財務自由的一天。常常聽到很多人會估後市, 樓市股市升得急, 就心思思放資產, 等市跌時再買回, 我就常常覺得他們都花了不少精神放在研究這些動作, 但都不在 "critical path"之內。

先買後賣也好, 先賣後買也好, 市升市跌, 你估對多少次呢? 一半一半的話, 最後都會輸掉手續費, 但很多時, 比蒙眼馬騮擲飛標的命中率還要低。看巴菲特、李嘉誠會做這些動作嗎? 如果真的有人可以靠捉「支持位」、「阻力位」一直發達, 他應該很快打入富豪榜吧, 什麼沽神、債王, 都只是背城借一地在非常時期買了單邊命中了一次而成名, 但之後都錯都七彩, 跟巴菲特、李嘉誠的資產增值, 及索羅斯的投機計劃實在差九皮。

但我認為樓市股市的確會有沽貨信號的, 就是看持有一件資產的回報, 如果利用按揭持有物業收租也不夠利息開支, 太不智吧 (現在極低息, 但一些舖位也有這個現象), 又好像股價高到50、100年盈利才能回本, 今天的5釐股息發展至得1釐, 價值投資者應該有足夠能力分析當時是否顛狂而需要沽貨, 如果沒有出現這些問題, 金融海潚都影響不了財務自由的 "critical path", 那就無謂動作多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52

瞭解價值何來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25.html
不少剛畢業的人士看止凡文章之後留言, 都說對投資理財及財務自由的觀念很感興趣, 但有點摸不著頭腦而不知從何入手, 我的建議是在花心機學估值技巧等知識的同時, 可以留意一下價值是從何而來。

價值何來, 這個說深不深, 但又絕不是很顯淺, 要平時多觀察再加上普通常識。到底留意價值何來是什麼一回事呢? 我說的可以是針對一個家庭、一家公司、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也可以觀察, 當你越深入觀察, 你就會發現越是有趣。



就拿香港作個例, 很多人希望政府派6000蚊, 之後再派8000更好, 而澳門又年年派, 香港為何不可呢? 有這個命題就是思想源頭。派錢, 錢從何來? 政府庫房及盈餘, 盈餘來自哪裡? 大部份來自香港人的稅收及賣地收益, 為何稅收多了? 為何賣地收益高了? 因為經濟好了, 因為高地價政策, 為何經濟會好起來? 因為人工高了, 大家花錢感覺良好, 經濟活動好了, 失業率又低 (這正是美國希望發生在她本土的現象), 人工自然又加得好, 美國又印銀紙使物價水漲船高, 樓價又貴, 加上內地富有人家來港, 樓價被買得更貴, 地產商有信心新樓賣好價錢, 投地價錢更進取, 加上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內地買樓的對象, 因而地價賣得好價, 賣地收入自然好起來......

還可以說多很多因素, 單單是手上的6000蚊, 背後背負著多少的價值由來。又舉個例子, 最低工資一成立, 打工仔就加人工, 一個政策就令不少打工仔人工大升, 令價值產生了? 一定不會, 夥計人工增加了, 老闆可能蝕本, 也可能轉嫁顧客, 快餐店、衣服店、物業管理等都加價了, 一般消費者就要付出更多, 而一般消費者有部份是受最低工資著數的打工仔, 而另一部份是沒有受惠的打工仔, 即受惠最低工資的人工升副其實由他們自己加另外一群打工仔攤分, 「價值」不會受這類政策實施後而無原無故增加或減少的, 香港仍是這個香港。

當然, 價值是可以創造的, 但絕不是最低工資或最高工時這類政策, 你看蘋果產品這類公司就不停創造價值, 還有一個社會可以由非常沒有效率變得很有效率地創造價值, 這都是多觀察才能看到。你能看到中國近年的價值從何而來嗎? 她的銀紙像美國般印出來的嗎?

好好鍛鍊這種思考能力, 對公司股票分析時亦有用, 很多人買入一家公司時, 連它如何賺錢或創造價值也不太清楚, 好像銀行如何賺錢呢? 保險如何賺錢呢? 蘋果如何賺錢呢? 富士康如何賺錢呢? 這些公司的地位及創造價值的方法可以很容易被取代嗎? 單是對這個命題瞭解到相對透徹, 你已經對某些公司有大約概念, 當然分析數字及閱讀年報也是重要的, 不妨試試同步學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28

借錢前先要瞭解自己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29.html
止凡聽到火燎森在商台討論學生貸款, 說現時學生貸款利息只有1釐至1.6釐, 於是他瘋狂叫人借盡, 旁邊的兩位嘉賓雖然都覺得合理, 但也馬上說些保守說話, 什麼看個人能力及量力而為之類。

做生意甚至投資也好, 靠借是常見的事情, 但事實上, 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駕馭借錢這個動作, 其實我說得有點保守, 應該說是大部份人都沒有這樣的能力。

之 前曾經在這裡出文討論樓市上升時不少人都因賣了自住樓而手持一百幾十萬, 而我當時就對這個現象表示擔心, 因為不是每個人話手持一百幾十萬都有把握能力的。火燎森所說的借錢再投資, 買收息股、債券甚至人民幣來賺取息差, 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 何況是還未有社會經驗的學生呢?

一年前出的文, 到現在, 樓市沒有大調整過, 反而還在向上升, 這班放自住樓後租樓住等樓市大跌再買回的前業主, 有定力的, 手頭資金就被租金蠶食了不少, 而沒有定力的, 一早就換了新車, 送了金鏈給太太, 去了兩次歐洲旅行之類, 有了錢在手, 很多時花錢態度都會改變。

多了錢, 享受好一點仍人之常情, 但問題是手上的錢是借回來的話, 或是有其他投資計劃的話, 而你動用了它作其他享受的話, 那就出事了。但事實是太多人連問題在那裡也不清楚, 即對自己還未瞭解, 不知道自己的定力到什麼水平, 這個才最恐怖。

舉例, 平時戶口出出入入都是三兩萬, 大約儲蓄數字十零廿萬, 你的消費模式也定立了, 30萬一架2手車你未必會想買, 報歐洲團時你會比較多幾間, 老婆要隻鑽戒都會思前想後,  小朋友讀書的學校學費都比來比去等

但 如果戶口數字出現 7位數字, 有一二百萬儲蓄數字, 就算是借來的, 還是放售自住樓所得的, 定力不足的話, 你的消費模式都會改變, 平時不會想的也會想, 平時貨比三家為省三兩千的動作又可能不會再做, 慢慢地支出就會比之前多了很多, 這就是很多中了橫財後要破產收場的原因。

我不知道這個 blog的讀者水平如何, 如果在大氣電波就要更小心說話, 因為可能會影響更多人, 害死很多人。不過話說回頭, 每個人對自己的投資理財亦要負上責任, 所以借錢前先要瞭解自己, 除找尋投資工具之外, 還要明白自己的理財能力是否可以駕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97

香港政治生態短評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27.html
被關蛇兄的留言引發, 止凡突然想討論一下政治。近年香港的政治可謂大混戰, 民主派入中聯辦, 人民力量及社民連比較激進, 又在立法會用拉布戰, 公民黨又常常私法覆核政府政策, 保皇黨就繼續為政府護航, 功能組別繼續存在, 總之混戰連連, 到2012立法會選舉就變成泛民鬥建制。

個人認為建制派的票源多數來自老人家及師奶團, 一直在下降中 (雖然不停找阿婆阿伯登記選民), 而泛民的票就來自年青及中產一群 (大部份比較政治冷感), 選舉臨近竟然有國民教育問題, 令投票率急升, 泛民得票亦高。

facebook亦流傳過一個票數結果的總結圖 (可惜我找不到), 泛民在2012年的選票是比建制派多的, 尤其是功能組別的票比建制得票多 10倍上下, 但所得的議席就少很多, 問題當然出在選票所選出一席的效率當中, 加上多個功能組別都是自動當選, 根本就沒有選舉動作。



而大家所講的配票, 泛民所推動的民主思維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而建制派就很容易, 只要叫阿婆投邉個就投邊個, 完全可以控制結果。

事情發展至今, 建制實在隨便放幾個後生仔女出來選都可以成為票王票後, 這個無可奈何。但有支持建制派的人就會認為, 如果沒有建制, 把香港命運放到這些泛民的手上, 一定所有政策都不能通過, 他們只會什麼都反對, 有破壞、無建設。

可是, 建制的不談道理的盲目支持, 又得到阿爺無限資金支持, 自然反對的一方一定會變得相對野蠻起來, 中庸之道很難有立足之點, 因為對手已經歸邊, 你也只好歸另一邊跟他對抗。

在這個時候, 抽走任何一邊都很危險, 但問題是這樣的角力只會消耗香港的發展動力, 對誰都沒有好處。在這個時候, 實在懷念鄧小平的遠見, 香港政治要平衡, 極左的有一點點, 極右的有一點點, 中間立場的就要最多。

香港政府及中央都很怕建制失勢, 因而大力及財力支持, 因為建制失勢的話, 香港的行政立法就一定被反對黨玩死, 因為大部份自由思想選民都會選泛民, 所以只好玩弄選舉制度保住議席, 尤其是死也不廢除功能組別, 從而控制議會。

但其實再想一步, 如果沒有阿爺幫手, 沒有盲目支持的建制, 建制失勢後, 反對黨會有市場嗎? 到時火爆型的議員都會失勢, 因為沒有憑政府必反的必要, 70個議席都是民選的, 沒有配票, 沒有無限資金, 沒有蛇齋旅餅糭的票, 大部份的選票都會回覆到選出最理性、最有料的議員, 而真正有料的人也會從政起來, 政府的政策也不會打橫來, 好像推出來才中招要收回 (因為現在實在推塊屎出來都一定能成功通過的)。

要有這個改變需要很大的勇氣, 可能要建制犠牲一下, 令政府混亂幾年, 到時市民會發現原來班泛民只懂反對, 但卻不懂認真政務時, 下一次立法會選舉就能真正選到人才, 但短期內都很難有機會見到這個真正成熟的政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98

喜歡「聽」還是「講」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3.html
喜歡「聽」還是「講」? 這是從我身邊朋友觀察所得, 有些朋友是很好的聆聽者, 有的是喜歡說話, 是很好的氣氛搞手, 不同朋友有不同習慣。

但到意見交流或近況交流的時候, 總有一些朋友比較少聽人家說話, 而自己說話的。例如止凡剛轉了新工作, 不同工種的朋友都會有興趣問問我的近況, 問問有關新工作的情況之類, 但往往三兩句不到就會有朋友插咀說 :「哦! 即係好似我咁囉, 我而家都係點人做野多, 我而家成日都要......」

事實上, 我的新工作跟這位朋友的工作完全無關係, 而我聽得出他根本沒有用心聽我說話, 而是非常想分享他自己的工作。而以我的性格, 見人發表時多數都會收聲聆聽, 最後我就只草草說了三兩句, 之後大家就討論這位朋友的工作了。



在這些事情上我完全沒有 hard feeling, 反而我有機會瞭解其他人的工作, 又學多點東西, 而人家有沒有機會瞭解自己工作情況實在不要緊。只不過我在觀察每個人的自身習慣決定了他一生人進步的機會多寡。

過去週末看了一個電視節目, 專訪一位醫生有關他的生活習慣, 他喜歡平日行山鍛鍊體能, 因為做一個器官移植手術所需精力甚多。節目中訪問的這位醫生肯定是「星球」或「月球」醫生, 即一星期賺一球 (一百萬) 或一個月賺一球, 因為他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專科醫生, 他做手術時, 內地名醫也來旁觀學習, 並讚不絕口。

這樣的一位醫生, 到節目尾聲竟然在山頂對記者說了一番說話, 話他認為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自己會每天學習, 每天進步, 會謙虛地生活。感覺跟Steve Jobs的說話一樣, 這樣的強人, 相信全世界之中也很難找到多少個, 但偏偏他們就很謙虛向人家學習。

在「聽」興「講」之間, 我會喜歡「聽」, 因為喜歡學習, 不喜歡炫耀。不知跟這個性格有否關係, 我從不利用買名牌、靚車或住超大會所的新樓, 來炫耀身家財富, 個人較喜歡深藏不露、禾稈冚珍珠、悶聲發大財。

這樣說並不是代表我現在有大把身家 (仍向財務自由努力中), 而是看到身邊朋友的收入、支出、儲蓄及投資, 本是不應該炫耀的數字或狀態, 但看他們又好像非常自滿, 又堅持滿身名牌、最新手機又要最快的無限電話 plan, 心中實在代表零售業多謝他們。

你又比較喜歡「聽」還是「講」呢? 哪個對你比較有幫助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09

樓市升到瘋癲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10/blog-post.html
話說止凡是屯門之友, 2008年以120萬左右用九成半買入, 到2010年樓價估值升到150萬時向銀行轉七成按, 順手轉做 H Plan, 供款減了一點, 到今年樓價估值升到220萬左右再加按套多50萬出來。120萬資產, 頭兩年升30萬, 過兩年再多升70萬, 已經離譜。

誰知今天收到經紀電話問我層樓會否放售, 可以叫到300萬, 譁! 好似顛了一點。年初還是220-230萬, 大半年就升到300萬?! 二話不說到恆生估值看一看, 原來估值已經更新至277萬, 經紀提議的放售價只是高出8%左右, 一定是新地的瓏門天價開售的關係吧。



始終是自住, 加上要在同區換樓的話, 都不會找到便宜貨, 所以還未想放售。但有條數可以一計, 就是現在我這個單位租金大約7000蚊左右, 如果能賣300萬的話, 即租金回報率連3釐都不到, 而我放售後所得資金加上早前加按投資的資金大約有200萬, 如果全數放到5釐以上回報的REITS、中電、港燈、內銀等股票, 一年都收過10萬息, 足夠付租之餘還有錢入袋。

不過, 有層自住樓感覺實在好一點, 心理上實在不想做「遊牧民族」, 被人家年年加租年年趕, 而本身間屋的座向及景觀又難求, 始終過不了心理關口, 財叔亦經常提醒我們千萬不要放售自住樓。

然而, 早前金管局主席任總也說過, 連自住樓都沽售就如做空樓市, 做空從來都是「賭單邊」的行為。做空樓市, 即要認為樓市在短期內會大幅下調。但說實在點, 顛價還顛價, 要樓市大幅下調, 我認為短期內實在很難發生。今天有美國的QE3、非常低息環境、大陸資金持續、香港地皮供應有限等因素, 手持資產絕對有利 (雖然就算我放售後也會手持另一種資產對沖住屋支出)。

美國推出QE3印銀紙時, 做空樓市是否太不智呢? 賣樓? 相信還未到時候吧, 加上要我這類心理的人放樓轉租實在太難了。如果是你, 你又會怎樣做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96

對楊受成的觀感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8.html
看過楊受成先生的自傳「爭氣」, 以及他在商台的接受陶傑訪問的講座, 令止凡對楊先生的觀感有很大改變, 從以前有點不好印象變成正面了很多。

我承認從前對楊受成先生的印象多是從報章及朋友口中得知, 當中有多少「水份」就不得而知, 由於事不關己, 又何須上心去驗證呢? 不過心中他跟奸商及黑道總覺得有點關係。

從「爭氣」一書, 加上講座內容, 帶出的都是很正面的東西, 在這個時候我就想, 這些內容到底有多少真? 有多少假呢? 之前的負面傳聞又到底有多少真? 有多少假呢? 誰是誰非呢? 還是兩者都是真的, 只不過各自表述而都不是事實之全部呢?

但再想深一層, 事實重要嗎? 對於我並不重要, 當時買這本書的目的也不是抱著買八掛雜誌的心態 (其實平日都不會買), 所以不是想知八掛事才買這本書的, 而是抱著虛心態度希望找到可以學習的地方, 結果一點也沒有失望。

未看這本書的朋友, 我建議你可以一看, 或者先看網上講座, 如果對楊生沒有好感而堅持不看他的自傳的話, 當然不會有問題的, 不過我認為, 作為君子能不恥下問, 亦能向你的敵人學習, 為何不能向一位你印象不好的成功人仕學習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