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調高銀河娛樂的合理價(四)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6-10-28

由於銀河娛樂(27)本周公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業績超預期,我調高了公司今年的合理價7%到32.2港元(之前是30.1港元)。現價32港元, EV/Adjusted EBITDA 12.6倍,跟過去5年平均預測EV/EBITDA 12.7倍差不多,估值合理,我會繼續持有。

銀娛最新估值計算:

發行股數 = 42.66億
股價 = 32.0 港元
市值 = 1365億港元

少數股東權益 = 5.7億港元

淨負債 = 現金 – 銀行貸款
= 141 – 12
= 129億港元 (正數=淨現金)

10月28日,公司支付了特別股息每股0.18港元,相當於7.7億港元 (42.66 * 0.18),所以支付股息後的淨現金 = 121.3億港元(129 - 7.7)

企業價值 = 市值 + 少數股東權益 + 淨負債
= 1365 + 5.7–121.3
= 1249.5億港元

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支出前的EBITDA(Adjusted EBITDA):
Q1 = 24億港元(真實)
Q2 = 23億港元(真實)
Q3 = 27億港元(真實)
Q4 = 25億港元(預測,基於過去三季的平均值)
全年 = 99億港元

EV/Adjusted EBITDA = 1249.5 / 99 = 12.6倍(跟公司過去5年平均預測EV/EBITDA 12.7倍差不多,估值合理。)

銀娛的合理價:

合理企業價值 = 12.7倍 * 預測EBITDA
= 12.7 * 99
= 1257.3億港元

合理市值 = 合理企業價值 – 少數股東權益– 淨負債
= 1257.3 – 5.7 + 121.3
= 1372.9億港元

合理價 = 合理市值 /發行股數
= 1372.9 / 42.7
= 32.2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358

用EV/EBITDA計算銀河娛樂的合理價(三)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6-10-17

銀河娛樂(27)現價29.3港元, EV/Adjusted EBITDA 12.3倍,跟公司過去5年平均預測EV/EBITDA值 12.7倍差不多,我認為估值合理,我會繼續持有。

經過連跌26個月後,澳門8月份賭收終於同比回升1.1%,9月份更同比上升了7.4%,看來澳門的博彩業很大機會已經見底。主要受到中場收入帶動,分析員預期明年賭收將會溫和復甦,支撐澳門博彩股的盈利增長和估值。

2016年澳門博彩收入(澳門幣)同比增長數據:

1月 186.7億 -21.4%
2月 195.2億 -0.1%
3月 179.8億 -16.3%
4月 173.4億 -9.5%
5月 183.9億 -9.6%
6月 158.8億 -8.5%
7月 177.7億 -4.5%
8月 188.4億 +1.1%
9月 184.0億 +7.4%
1至9月 1627.9億 -7.5%

我嘗試運用企業價值相對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V/EBITDA)的估價工具去評估一下銀娛的內在價值,方法如下:

估價工具:EV/EBITDA

估值計算:

發行股數 = 42.66億
股價 = 29.3 港元
市值 = 1250億港元

少數股東權益(Minority Interest) = 5.7億港元

淨負債(Net Debt) = 現金 – 短期銀行貸款 – 長期銀行貸款
= 109.7 – 7.7 – 6.1
= 95.9億港元 (正數=淨現金)

企業價值(Enterprise Value = EV) = 市值 + 少數股東權益 + 淨負債
= 1250 + 5.7– 95.9
= 1159.8億港元

2016年上半年稅前盈利 = 26.0億港元
財務支出 = -0.16億港元
利息收入 = 0.43億港元
EBIT = 26.0 + 0.16 - 0.43 = 25.7億港元

折舊及攤銷 = -18.5億港元

EBITDA = 25.7 + 18.5 = 44.2億港元

跟據銀娛2016年中期業績報告,扣除非經常性支出前的EBITDA(1H Adjusted EBITDA) = 47億港元(跟我在上面計算的相差2.8億港元)

假設下半年的Adjusted EBITDA相等於上半年,則全年預測扣除非經常性支出前的EBITDA (2016F Adjusted EBITDA) = 47* 2 = 94億港元

所以,EV/Adjusted EBITDA = 1159.8 / 94 = 12.3倍

結論:現價29.3港元, EV/Adjusted EBITDA 12.3倍,跟公司過去5年平均預測EV/EBITDA值 12.7倍差不多,估值合理。

如何計算銀娛的合理價?

合理企業價值 = 12.7倍 * 預測EBITDA
= 12.7 * 94
= 1193.8億港元

合理市值 = 合理企業價值 – 少數股東權益– 淨負債
= 1193.8 – 5.7 + 95.9
= 1284億港元

合理價 = 合理市值 /發行股數
= 1284 / 42.7
= 30.1 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360

報告 | 全民娛樂時代來臨:視頻崛起、90後成主力

近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阿里巴巴大優酷事業群發布了《2016中國大文娛產業升級報告——全民娛樂時代的新風向》(下稱《報告》)。《報告》指出,我國2015年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物質消費的主導位置將逐漸被精神消費所取代,文化娛樂類應用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僅網絡視頻領域即可覆蓋超7成網民,在PC端人們每月花54%的上網時間在文化娛樂上。事實上,從美國經驗來看,人均GDP達到7000美元左右,文化娛樂消費就會快速興起,而我國在2013年人均GDP就已經達到7000美元,文化消費已然興起,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文化娛樂消費已經快速發展,一場全民娛樂時代已經來臨。

《報告》分析了在全民娛樂時代風口下,文娛產業將呈現升級、融合、重塑三大風向,具體來看,主要表現為產業升級、內容日漸豐富、用戶日益成為影響文娛行業的關鍵、商業模式革新升級四大特征。

大文娛產業升級加速 內容日漸繁榮

隨著全民娛樂時代的到來,大文娛產業加速變革,推動著自身的不斷升級。產業升級主要表現在開發一體化趨勢加強、視頻重要性增強。過去,電視劇、電影、文學作品等分別是獨立的形態,而現在越來越常見的是幾種形態“打包問市”,在內容創作初期就要開始籌劃是否要改編成其他的形態以及以什麽順序來改編。

在這種情況下,產業開發一體化開始出現並成為主流。《報告》指出,文娛產業上下遊服務不斷融合,各環節突破單一功能孤島,變分工合作為“一點多能”。平臺向前開發、內容開發輻射後期衍生服務的情況不斷增多,圍繞內容的綜合性、一體化開發成為趨勢。

產業一體化的同時也帶來了IP一體化開發,《報告》分析認為,全民娛樂時代,文學、動漫、影視、遊戲、綜藝節目等娛樂形式不再孤立發展,而是通過協同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優質IP,構建大文娛產業新生態。同時,這種各業態的打通使得每一個源內容都可以衍生出眾多的新內容,有利於整個文娛產業的內容豐富化。

產業開發一體化需要企業擁有足夠實力,這時,生態型玩家優勢開始凸顯,諸如阿里巴巴、騰訊等生態型玩家,分別在產業鏈上下遊構建了完整的生態,積累多項優勢。

另外,優酷等擁有內容渠道的平臺開始發力自制內容,可以更好的整合上下遊資源,其優勢也開始凸顯。視頻平臺借助自制內容,也開始彰顯出組局、控局的能力。

升級的另一個表現就是視頻重要性增強,據Ericsson 的研究表明,到2021年視頻將占到所有移動數據流量的70%,相比2016年複合年增長率將達55%。事實上,視頻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市場認可,相關領域創業火爆。

這也更加凸顯視頻網站的重要性,目前視頻網站不斷發力內容自制,同時也推動了網生內容的大爆發。

在視頻網站的扶持下,一大批中小型視頻內容創作公司和個人開始發力,大量網生內容湧現,其中,網絡大電影經過2015年爆發式的發展,在2016年又迎來一個發展高峰,根據《中國網生內容用戶白皮書(2016)》預計到年底出品量將達到2500部,而網綜和網劇則更加聚焦於質量的提高,打造出了多個精品爆款內容。網生內容已成為文娛產業內容創作的一股重要力量。

用戶價值提升  90後成文娛消費主力

全民娛樂時期,用戶價值全面提升,分別經歷了消費、傳播、參與、創造四個不斷升級的階段。用戶不再僅僅是內容消費人群,還是一個內容傳播者、參與互動者,甚至還是一個內容創造者。

用戶價值提升首先體現在消費價值的提升,主要特質就是用戶付費時代到來。隨著用戶收入提高、尊重內容版權意識提升,用戶的付費意願也在增強。自2014年起,內容付費規模實現爆發式增長,反映了用戶對優質虛擬服務的付費意願與習慣的形成以及客觀環境的成熟,《報告》預測,將會有越來越多人願意為獲取優質內容及體驗而支付會員服務費用,平臺發展會員的能力將成為促使其良性發展的關鍵。同時,通過付費,用戶也獲得了更好的視頻服務與體驗,部分主力視頻網站平臺付費用戶量已經達到千萬級別,2016年12月,優酷會員就突破3000萬。

其次,用戶傳播價值在提升。如今,交流、分享內容成為用戶習慣。《報告》指出,大部分用戶往往會有推薦給朋友或者轉發到社交平臺的行為,每一個用戶都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傳播源,在不斷的交替傳播過程中,內容的影響力被逐漸放大。近年來出現的多個爆款內容都離不開用戶的傳播。

第三,用戶參與價值在提升。用戶參與價值提升不僅體現在用戶與內容互動日益頻繁,更體現在用戶的平臺參與度加深,圍繞內容形成“垂直興趣社群”。《報告》稱專業的PGC內容往往更容易形成這種垂直興趣社群。以優酷為例,優酷自頻道總數量超過3000萬,年同比增長50%,優酷自頻道訂閱總人次突破10億,優酷自頻道月播放量高達150億。

最後,用戶創造價值也在提升,這主要體現兩方面,第一,直接創造:用戶作為內容制作者輸出內容;第二,間接創造:用戶通過互動行為影響創作走向,《火星情報局》就是很好的例子,通過分析用戶的喜好、關註度、社交媒體行為、彈幕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後期節目的制作。

用戶群體的變化也對文娛消費產生重要影響。截止2015年底,在中國,30歲以下網民規模占比超過一半(54%),20歲以下網民占比24.1%,互聯網繼續向低齡群體滲透。這些崛起的90後是各大平臺都無法忽視的新興消費勢力,他們日益成為影響中國互聯網未來發展的關鍵力量。

從供需兩端看,90後最關註的行業是文娛,而文娛也是受90後需求影響而改變最大的行業。90後的遊戲化、分眾化、生活化、一體化(網絡原住民,消費、社交、娛樂均在網絡)等特征也將深刻影響文娛內容的制作。

商業模式革新升級 內容商業化全方位滲透

內容生產與消費的變化直接推動了商業模式革新升級,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內容商業化全方位滲透、跨平臺聯動放大用戶價值、視頻成為連接人與商品服務的新入口。

首先,在廣告內容植入等整合營銷方面,內容商業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廣告與內容融合趨勢加強。2011年,植入廣告最早在社交領域進入全球媒體視野,此後一直保持高速增長,而中國的文娛行業近年來的廣告與內容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廣告即內容”的全新時代正在來臨,這不僅將引領新一輪的營銷革命,更將引領新一輪內容革命。

此外,自制、合制內容的爆發助推了植入廣告的興起。近年來大量的自制、合制內容的出現無疑對植入廣告的發展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因為這些平臺擁有大量的用戶數據、內容偏好數據,通過這些數據,自制內容可以定制出用戶需要的商品信息,從而使內容的接受度更高。

仍然以優酷自制綜藝《火星情報局》為例,該節目不僅采用了將商品信息融入場景中的初級內容植入營銷方式,還采用了諸如將商品信息以特殊的形式編入內容中(廣告歌、海報等)、將商品信息嵌入內容中推動劇情整體發展等更高級別的植入廣告營銷方式。可以預見,未來,利用大數據技術將商品信息與內容信息動態結合的更高級別的植入廣告營銷方式將更多出現在各種娛樂內容中。

其次,跨平臺聯動也是大文娛時代整合營銷的另一特征,一個娛樂內容往往在視頻播放平臺、媒體平臺、社交平臺、商業平臺等多個渠道呈現。通過平臺間協同,起到擴大曝光範圍、增大導入流量、幫助IP養成、強化用戶運營、提高數據定位、升級商業場景等效應。例如年度熱劇《微微一笑很傾城》利用跨平臺聯動創造了巨大的播出影響力,在優酷平臺播放量超過160億,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200億。

既然跨平臺聯動能夠帶來“1+1>2”的效果,那麽如何連接個平臺呢?數據成為打通各平臺之間的鑰匙。《報告》指出,要實現這種跨平臺的聯動,深度挖掘用戶價值,離不開“數據”的幫助。通過各平臺間的數據共享,每個環節的參與方都可以實時同步用戶在各平臺上的行為信息,使得商家及平臺更加理解用戶,進而可以將人群不斷細分標簽化,並圍繞數據標簽展開精準的營銷活動,從而提升營銷效率。

最後,視頻成為連接人與商品服務的新入口。《報告》指出,視頻具備更好的激活人們消費商品、服務欲望的屬性。視頻作為一種信息密度高、吸引力強的媒介形式,在這種聯動的文娛生態內起到重要的串聯作用,消費者往往最易被視頻形式所吸引、引發興趣,並同時留下深刻印象。而視頻與最終商業目的達成之間存在兩種路徑:一是視頻直接促成商業服務的交易,二是視頻間接轉化, 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等環節的循環,其對用戶心智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發酵,推動完成最終轉化。

《報告》分析認為,隨著跨平臺生態圈的形成,視頻將成為綜合性服務的載體,,網絡視頻將成為人和商品服務之間的連接器,另一方面,由於直播等形式的流行,視頻不僅開始成為人與人連接 的一種媒介,而且在這種強互動的 場景下,也將產生更多人與其他服務連接的機會。由內容作為入口,後續的延伸鏈接將使得娛樂產業不斷長尾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179

開心麻花“出走”新三板 娛樂公司奔IPO”小目標”

不安分的娛樂股鬧出走 只為實現IPO”小目標”雖然開心麻花(835099.OC)的出品的電影講的都是小人物的傷心事,但它在資本市場里可是徹徹底底地上演了一出喜劇,近日,開心麻花發布上市輔導公告,稱將在合適時間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IPO),這份轉板公告可以說是給旗下藝人馬麗戀情曝光的最好賀禮。

開心麻花在公告中自信地表示,未來發展整體勢態良好,計劃抓住機遇,實現新一輪跨越式發展。

盡管開心麻花要離開新三板了,但是它在掛牌的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可是刷足了存在感。

在2015年底掛牌新三板後,開心麻花在一個月內先後進行了了兩次定增,估值增加了16倍。2016年1月,開心麻花向公司實際控制人張晨以2.4元/股的股票發行價格完成了首輪365.24萬元的募資。

而距離第一次定增正式完成才一個星期,2016年1月29日,公司再次公布《股票發行方案》,發行價格一躍為106元/股,較幾天前剛完成的第一輪定增價格高了44倍,公告顯示,本次定增擬發行數量不超過284萬股,募集金額3.01億元。計算可得,開心麻花該輪估值高達51.8億元,在整個新三板公司中的排名為第60名。

緊接著,開心麻花就因傲人的賺錢能力在2016年5月入選首批創新層企業。財報顯示,公司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實現凈利潤3448萬元,同比增長93%。開心麻花解釋增長主要來自於舞臺劇演出增加,且上座率提升,此外,因收回電影《夏洛特煩惱》的票房分成,公司現金流凈額為1.3億元,同比增長79倍。

從2003年發展至今,開心麻花基本上保持一年一部原創劇的步伐,已擁有《夏洛特煩惱》、《烏龍山伯爵》等20余部優質IP,主創人員更是連續3年登上春晚舞臺。在《夏洛特煩惱》電影版狂卷了14億元票房後,開心麻花趁熱打鐵,推出《驢得水》,也以2500萬元的低成本博得1.73億元票房。

截止2016年6月30日,開心麻花已有12家子公司,經營範圍涵蓋電影、音樂劇、網絡劇、兒童劇、藝人經紀等領域,目前有沈騰、馬麗、艾倫、王寧、常遠等百余位簽約藝人,以及專職的創作團隊。其中沈騰和馬麗儼然成為了目前影視界最炙手可熱的“喜劇明星“,頻頻出現在綜藝節目、真人秀中,據悉,目前沈騰的片酬達到了2000萬元左右,而馬麗的片酬也突破了1000萬元。

盡管目前的開心麻花風頭正盛,但其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上海證券出具的開心麻花研究報告中指出,影視演出產品是一種產品需求不確定性較強的文化產品,消費者對演藝產品的主題、內容、風格等方面的需求變化是比較快的。而開心麻花去年12月份電影《熱情是火》的票房失敗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

據數據統計,2016年內地電影市場年度總票房為457.12億元,僅比2015年同比增長3.73%。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影視龍頭股萬達院線、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的市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曾經的票房保證馮小剛因為簽了對賭協議,為了多點院線排片,也拿出了”小鋼炮“的架勢和王思聰爭得面紅耳赤。

伴隨著影市的“理性回歸”,開心麻花’盈利能力的天花板還需要市場的檢驗。此外,之前轉板成功的新三板公司大多集中在工業、信息技術和醫療等行業,開心麻花能不能成為第一支轉板成功的影視股,延續之前的好運氣還不得而知。

如今,越來越多的演藝類新三板公司開始向上市公司整合,開心麻花並不是唯一對轉板“蠢蠢欲動”的演藝類新三板企業。樂華文化被共達電聲收購,中匯影視被三七互娛並購。而掛牌企業和力辰光(836201.OC)、基美影業(430358.OC)也已經開始披露IPO信息,停止在新三板上披露信息。

有分析人士對此表示,很多出走的企業通過新三板融資得到資本的助推後會謀求更大的發展,但企業仍要結合自身情況和長期戰略規劃對轉板進行綜合考慮。

縱觀新三板影視娛樂類掛牌企業的“前世今生”,記者發現很多企業是在A股上栽過跟頭才來新三板的。

楊麗萍的雲南文化曾兩次試圖登陸A股市場。2012年,由於IPO暫停和公司自身改制問題,使得雲南文化A股IPO失敗了;2013年,雲南文化又試圖借殼ST天龍實現登陸A股市場的夢想,仍舊失敗。直到2015年10月23日,雲南文化正式掛牌新三板,成為新三板首家演藝類企業。

無獨有偶,作為《潛伏》出品方的青雨傳媒(832698.OC)也曾在主板上接連受挫。公司先是選擇通過IPO登陸創業板,然而在史上最嚴財務核查下,因為公司2013年度業績較2012年度下降不符合創業板上市要求,公司被迫撤銷了IPO申請。隨後青雨傳媒想借道萬好萬家曲線登陸A股之路,又遭到了證監會並購重組委的否決。兜兜轉轉,青雨傳媒最終來到了新三板。

此外例如能量傳播(833482.OC)、星光電影(834588.OC)等演藝公司也都有過IPO失敗轉而登陸新三板的類似經歷。

分析人士稱,新三板要加速自己在規範基礎上的制度創新,打造獨特的市場魅力,才能吸引來優秀的企業,並且留住優秀的企業,抵擋住企業出走IPO的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05

深交所:將天神娛樂調入深證成指

深交所1月13日發布《 關於調整深證成指等指數樣本股的公告》,決定於1月18日對深證成指、深證300等指數樣本股進行臨時調整。公告顯示,將天神娛樂調入深證成指,調出中小創新指數;萬潤科技調入中小創新指數;順網科技調入深證300指數。此外,將長城電腦調入深證央企及深圳科技指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08

【達沃斯見聞】王健林談特朗普保護主義:不希望中美在娛樂產業“打架”

近五年來,萬達集團邁向全球娛樂、體育產業擴張的步伐越邁越大——2012年,萬達26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電影院線AMC,去年又斥資35億美元收購擁有“魔獸”“金剛”等超強IP的好萊塢公司傳奇影業。去年9月,萬達與好萊塢六大片廠之一的索尼影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然而,特朗普即將於1月20日入駐白宮,其貿易保護主義主張加劇了全球緊張情緒,例如中國和墨西哥則是被常常點名的兩個國家。當被問及這可能會對中國海外娛樂業布局產生的影響時,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1月18日在2017冬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美國的確在收緊對中國對美投資的資格審查,這說明美國保護主義有所擡頭。習近平主席在昨天的主旨演講中也提及,搞貿易保護主義只會兩敗俱傷。”

美國不應喪失中國娛樂行業機會

王健林稱,“其實英語電影片的主要增長點在中國,好萊塢電影業的收入增長在中國等新興市場,”而美國的市場容量已經固定,很難有新的增長空間。因此,“如果封殺中國,中國也可以這麽做,我不希望中美兩國在娛樂產業方面‘打架’。”

他舉例稱,2015年中國增加了12000塊屏幕,2016年增加了9000塊屏幕,過去五年中國電影院數量平均增長超過30%。“跟傳統電影院不一樣,中國的影院現在全部建在大型購物中心中,其也不是簡單地放映電影,而有很多體驗內容。可見中國正在向著娛樂化體驗的方向發展,這一部分收入增長很快,並不僅限於購物。”

他認為,美國不應該喪失中國娛樂行業的機會,貿易保護主義不利於雙邊發展。盡管外語片進入中國存在一定限制,但這種限制正在不斷減少,且可以規避。

“進入中國的外語片分為幾種,一種叫分賬片,每年大約34部,每部投資規模在1億美元左右,其中30部基本是美國片;另一種是買斷片,其投資規模較小,可以在中國買斷發行,基本以文藝片為主。上述兩類外語片是有控制的,但是另一種模式即合拍片,其實可以規避這種限制。”

王健林稱,“如果海外大片要進入中國,其實可以和中國合作拍攝,這就不存在任何限制,而且越來越多美國公司采取這種模式。因此,我認為,美國政府如果封殺了中國對美國電影的投資,這是不對的。”

他表示,此前在其買下美國影院時,美國國內就存在這樣一種擔憂——以後美國影院會否變成中國影片專屬放映地?“但我已經用事實證明過了,結果放的還是美國電影,這種擔心完全不用在意。”

院線體育多領域擴張

值得註意的是,2016年末,萬達旗下AMC與Carmike的收購協議通過審查,AMC將以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Carmike,交易完成後,AMC在座位數上將成為美國第一大院線。此前,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致信特朗普等人,要求進一步調查中國萬達等企業收購美國公司一事背後“是否牽扯中國政府利益”,而特朗普本人也曾暗示他的新政府將對此類交易實施更加嚴格的審核。

不過這些似乎都沒能動搖王健林打造自己娛樂帝國的決心,他當時也喊話特朗普:“萬達在美國投了100多億美元,有2萬多名員工,如果政策搞得不好,他們就沒飯吃。”

按照王健林的規劃,到2020年,萬達旗下院線要占據全球電影票房的20%。去年7月,萬達已經並購了歐洲最大的院線Odeon & UCI。

此外,萬達也正在向國際體育領域進軍。2015年年初,萬達以5200萬美元獲得西甲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20%的股份。在王健林看來,擁有一支球隊的主要目的是擴大影響力,而不是獲取盈利,通過版權買賣或者擁有賽事IP是更容易獲利的經營方式;2016年3月,萬達成為了國際足聯(FIFA)的頂級贊助商,此後萬達可以獲得四屆世界杯的頂級贊助權限。

王健林在此次達沃斯論壇期間表示:“投資國際體育行業,萬達真正的用意在於舉辦更多品牌賽事,包括向中國引進新型賽事,如足球A級比賽,我們在今年很快還會引進自行車世界巡回賽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67

王健林喊話特朗普:在娛樂方面中美不要打仗!

中國首富王健林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對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隔空喊話”說,不要把娛樂行業帶入到一場國際貿易戰爭中。

王健林

王健林指出,好萊塢的主要新增收入來自中國,如果封殺中國資本進入,中國也會采取同樣的報複措施,這樣對大家都不利,不希望看到這個結果。他希望美國電影協會主席給特朗普帶句話:在娛樂方面中美不要打仗。

王健林稱,目前美國政府還沒有出臺對於娛樂業、體育和旅遊審查的措施,只是涉及制造業和軍工產品。但是最近有議員在寫信要求加強審查,如果美國開這個先例,重新再收緊對這些領域的投資審查,那就說明“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在擡頭,這是一種倒退”。

王健林還指出,盡管美國電影在中國很受歡迎,但最近有趨勢表示,本土大制作電影正在越來越受到青睞。而在印度、日韓等亞洲國家,本土電影的受歡迎程度已經超過好萊塢電影,因此加利福尼亞的電影工作室應該更密切關註中國這一巨大的市場。

據《福布斯》最新估計,王健林身家為330億美元左右,過去四年中有三年摘得“中國首富”頭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04

賣了大樓還不夠 消息稱索尼電影娛樂未來也將易手

據《財富》21日報道,上周,索尼娛樂CEO邁克爾·林頓從公司離職,加入Snap任董事長一職。這次人事變動也釋放了一個信號,索尼的影視制作部門可能要有變故發生。

據《紐約郵報》報道,索尼母公司的高管最近已經和銀行展開談判,試圖出售索尼影視娛樂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據悉,索尼影視娛樂公司正在制作電影《蜘蛛俠:返校季》(Spider-Man: Homecoming)以及電視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和《黑名單》。

從一周前邁克爾·林頓離開至今,索尼還未宣布繼任者,報道稱其原因可能正是為了出售。雖然索尼音樂資產同樣由索尼影視娛樂公司打理,但出售部分不包括索尼音樂資產。

在林頓接任索尼影視娛樂公司前,艾米·帕斯卡爾(Amy Pascal)擔任其CEO。不過,2014年索尼曾遭遇網絡攻擊,索尼電影娛樂受到了重創,而林頓當時就是臨危受命來收拾這個爛攤子的。

在過去幾年里,索尼CEO平井一夫曾堅定表示,無意拋棄娛樂資產。平井一夫是索尼娛樂的聯合CEO,林頓離職時平井一夫曾表示公司的電影業務面臨挑戰,不過他同時強調稱娛樂業務是索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索尼電影的票房並不理想,過去2年,索尼拍攝的電影在美國獲得票房收入只排在第五位。2016年,索尼影視娛樂的市場份額只有8%,美國國內票房收入9.11億美元,只相當於迪斯尼的三分之一,比上年減少了6%。

如果索尼真的決定出售電影電視業務,CBS可能會接盤,之前CBS CEO萊斯·穆恩福斯(Les Moonves)曾表示他們對索尼電影電視業務有興趣。一些中國投資者可能也有興趣,近年來,中國企業已經向好萊塢投入幾十億美元,其中大連萬達尤其積極。

就在幾天前,Viacom公司旗下派拉蒙影業獲得10億美元投資,投資方正是兩家中國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401

人工智能跨界泛娛樂產業 探求解決人類“孤獨感”

近日,傳媒大亨、華人文化控股集團董事長黎瑞剛向第一財經記者分享了他在美國洛杉磯考察的一家小型技術公司的感受:“這是一家從事VR(虛擬現實)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的公司,VR技術的發展也許可以很好地提升個人娛樂的體驗效果,但是無法解決現代人都面臨的一個巨大的困擾——孤獨感。這家公司創造性的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將你的設備與你的好友設備聯網,當你在使用VR設備時候,一旦你的好友上線,這家公司會將好友虛擬成像在你身邊並即時交流,讓你可以得到與眾多好友一起在玩的群體感受。”

誠然,VR等技術手段的發展帶來了娛樂體驗的提升,然這些技術都只解決了個體化的需求,但人終歸是群居物種,具有很強的交流、分享、互動需求,人工智能正在嘗試解決這問題。

近年來,人工智能一直成為熱門話題,特別是在政策扶持以及一些帶有技術突破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出現,推動了該產業的快速發展。大家都相信,人工智能正在也即將代替人類完成很多工作,特別是在情感陪護上,人工智能大有可為,並且情感陪護方面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受到資本、技術、消費者多方青睞,在美國大片里面常常出現的用於人機交流的陪伴型機器人在中國的發展日漸顯出雛形。

目前,在陪伴型人工智能領域,國內人工智能泛娛樂化趨勢非常明顯。Gowild公司合夥人、市場VP張立強向記者表示,這背後主要由於技術困境等原因,需要跨界泛娛樂,將人工智能產品IP化來更好的解決用戶接納度、使用習慣、以及暫時技術上不成熟的問題。當然,需要吸引一批用戶才能幫助產業進行改進,因此,人工智能特別是情感陪護型機器人往往與明星IP或者娛樂內容包裝,來吸引用戶。

人工智能發展進入快車道

人工智能正在得到政策層面的扶持。在2017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介紹2017年科技發展改革工作時指出,“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將盡快編制完成實施方案,並編制完成人工智能專項規劃,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等重大項目的立項論證。在政策的規劃和指引下,人工智能有望帶動多個產業的發展,逐步打開萬億級別市場。

隨著從“互聯網+”向“人工智能+”升級的大趨勢以及政策的支持,2017年人工智能將迎來的春天。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2016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演進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1683.9億元,預計2018年將達到2697.3億元,複合增長率達到17%。

2017年初始,阿爾法狗升級版橫掃圍棋界,百度大腦迎戰最強大腦,無人駕駛閃耀CES,這些都預示著人工智能已經走到爆發臨界點。目前人工智能在各領域進入應用落地階段,在汽車、機器人、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涉及制造和消費領域,而由人工智能帶動的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產業的叠代與發展規模更是不可估量,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帶動多個產業的發展,逐步打開萬億級別的市場。

工智能也正在成為創業者眼中的新的”風口“。其中,情感陪護型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受到風投公司、科技巨頭、制造企業等的極大關註。隨著我國二胎政策放開,我國兒童將以每年2000萬的速度增長,現有的4.5萬億兒童消費市場繼續擴張,加之我國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而延遲退休政策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針對小孩、老人的家庭教育和陪護機器人市場將成為未來熱點。

可以看到的是,在雲棲大會北京峰會上,阿里雲宣布推出人工智能ET。科大訊飛之前也推出了具有智能對話與情感表達功能的智能語音機器人小柔、Gowild公司的情感社交機器人Gowild公子小白。情感陪護型人工智能技術正在興起。

情感陪護人工智能泛娛樂化

目前市面上看到的情感陪護機器人,幾乎全部紮堆集中在幼童市場,這一方面固然是看到情感陪護機器人在兒童市場的前景,但另一方面,情感陪護型人工智能技術還不夠成熟。

“既然大人很難被‘撩’,那就先‘撩’小孩子。”張立強表示,“但包括Gowild在內的很多人工智能公司並不滿足於此,我們希望能夠生產出成年人能夠接受的情感陪護型機器人。”

事實上,在面向成人情感陪護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有了突破。“人類情感雖然複雜,甚至我們自己都很難搞懂,但好在發現了一條路徑——我們不需要弄懂人類情感的本質,只需要讓機器對情感表達的各種信號(面部表情、語言、語音等)進行分析並輸出結果就可以了。就像我們目前雖然無法完全破譯大腦,但我們依然能夠從功能出發研發出智能化的機器一樣,目前這方面技術正在加速。”人工智能產業分析師劉坤表示。

張立強表示,即便如此,想要打動“聰明”的消費者並非易事,Gowild找到的路徑是將年輕人喜歡的娛樂內容跨界引入人工智能領域,用IP來包裝產品,泛娛樂業開始跨界進入AI領域。

據悉,由於看中目前年輕人比較宅,缺乏足夠的情感交流,Gowild公司開始開發面向年輕人的情感社交機器人,由於面向年輕人,其價位也定在了千元左右。為了讓其人工智能機器人更易被年輕人接納,Gowild采取了“IP+AI”的做法。“我們已經先後找了王大陸、好妹妹樂隊、《超能太陽鴨》、《致青春2∙原來你還在這里》等明星或娛樂內容IP,以IP定制的方式,進行深度內容合作、外觀合作。植入到產品中。”張立強表示,“選擇IP也並不是可以隨意挑線,需要根據你的產品定位,例如我們公司投資方有歌手羽泉組合,但我們考慮到我們產品主要面向90後的年輕消費者,羽泉的粉絲主要是80後,因此我們對於羽泉這個IP的使用也會比較謹慎。”

不過張立強並未對記者透露Gowild情感陪護機器人的銷量情況。

“自然語言理解”、“知識圖譜”是人與機器人進行有效溝通,理解用戶的意圖,執行命令或回答問題的關鍵所在。而AI與泛娛樂跨界融合絕非兩個行業簡單相加,而是以“人”為核心,構建遊戲、文學、動漫、影視、戲劇等多個文創業務領域的互動娛樂知識圖譜和上層智能應用。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周明認為,人工智能加泛娛樂有非常廣闊的前景,但是從哪里切入是需要動腦筋的。對於強大的計算機來說,理解人類語言並非易事,需要機器翻譯。未來,機器翻譯將會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機器人有望在大數據、機器學習和互聯網的推動下更加巧妙的與用戶相連。

“人工智能發展至今,已漸漸由初創期走向成長期,原來非常少見的機器人,開始頻繁出現我們的日常生活,並極大地改變我們的娛樂方式。人工智能與泛娛樂的結合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而了解這種趨勢,洞悉人工智能的下一個風口,對人工智能產品技術的研發,以及如何更好地進憲市場化運作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狗尾草智能科技CEO邱楠向記者表示,“我們還在開發具有人工智能的虛擬養成偶像,通過AI+泛娛樂的玩法,賦予了虛擬偶像人的特性和虛擬生命,希望其成為一款橫跨娛樂、文學、遊戲三界的超級IP。”

可以預見,我們的未來世界,機器人會在各行各業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情感陪護型機器人要能”撩“人,情感識別與計算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現在出現越來越多具有“情感”的產品,並且通過泛娛樂化實現一定的市場突破。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面對人類情感這個異常複雜且人類自身都沒有完全弄懂的問題,人工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451

學員用企業價值倍數評估銀河娛樂的內在價值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02-28

很高興再次收到學員William的留言,用企業價值倍數(EV/EBITDA)評估銀河娛樂(27)的內在價值,值得與網友分享。

銀娛(27)的估值 - 28/02/2017

發行股數 = 42.66億
股價 = 37.2港元

(a) 市值 = 1,587億港元

(b) 少數股東權益 = 5.2億港元

(c) 淨負債 Net Debt
= 銀行貸款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 59 – 226
= -167億港元

(d) 企業價值 Enterprise Value
= (a) 市值 + (b) 少數股東權益 + (c) 淨負債
= 1,587 + 5.2 + (- 167)
= 1,425.2億港元

(e) 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支出前的EBITDA
= Adjusted EBITDA
= 103億港元

(f) 企業價值倍數
= (d) EV / (e) Adjusted EBITDA
= 1,425.2 / 103
= 13.8倍

結論:現價37.2港元, EV/Adjusted EBITDA 13.8倍,跟公司過去5年平均預測EV/EBITDA值 12.7倍差不多,估值合理。

2017年 銀娛的合理價:

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支出前的EBITDA
(Adjusted EBITDA)
Q1 = 24億港元(真實)
Q2 = 23億港元(真實)
Q3 = 27億港元(真實)
Q4 = 29億港元(真實)
全年 = 103億港元

銀娛從2016年下半年的EBITDA已有改善

假設2017年全年預測EBITDA
= (2016Q3 EBITDA +2016Q4 EBITDA) / 2 * 4
= (27 + 29) / 2 * 4
= 112億港元 (同比增長8.7%)

合理企業價值 = 12.7倍 * 2017年全年預測EBITDA
= 12.7 * 112
= 1422.4港元

合理市值 = 合理企業價值 – 少數股東權益– 淨負債
= 1422.4 – 5.2 + 167
= 1584.2億港元

合理價 = 合理市值 /發行股數
= 1584.2 / 42.66
= 37.1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