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大師經歷 悟出投資智慧

1 : GS(14)@2012-06-02 15:47:5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lumnist/ek2_ek2.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655

衛隆大師翠亨邨 不說財經說鬼神 周顯

1 : GS(14)@2012-06-06 23:50:48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0155
2 : GS(14)@2012-06-07 23:45:02

http://www.eduwx.com/wangkanxuan ... 20060721180106.html
賈  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3 : GS(14)@2012-06-07 23:48:48

4樓提及
前面果句差咁遠, 唔怪得諗唔到... 係個不AXXA鬼神最有印象


我淨是知鬼神是keywor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39

精英大師: 未來新樓都好難低於5000元一呎

1 : GS(14)@2012-08-07 17:47:39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1&t=68258
文章由 精英大師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5:38 pm
近一兩年地價好似回落了,原因好多都係限呎限量地,加上發水少於一成影響.....
但建築成本有升無跌係事實,所以由以往新樓地價佔70-85%,到現在由地產商說既地價佔40%
發展商地價8億,佢地會話總投資額20億等,同以往吾同了,
四叔話細價樓未來有壓力,但睇市場就剛剛相反,細價樓先係皇道,想搵過匙盤睇下都無,
SSD明顯係托市佳品,以往炒家係炒得高,不過有D壞消息點都會擘番一浸落去,
推出後近兩年,外圍大風大浪都只係最多回5%,以往一定比高位回到15-20%,
用家放自住樓再租樓成本實在太重,放了兩年後跌15%買番都無咩著數,萬一好似近年升15%就更難想象,
只係兩年既升幅+租金=儲蓄10年錢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5:47 pm
典解紮鐵得番千七一工唔係1997的三千一工o既 ??? :bbs21: :bbs21: :bbs21:
tankinbj 你發la, 呀大師 "認為" 紮鐵五千一工, 你快d去做terminator la :mrgreen:
1997 解紮鐵三千一工時 係 8-10 : 1 (land to construction ratio), 唔好拗呀, QS firm 計架
傻4同你地洗腦都信真係 :inv168_31:
文章由 精英大師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6:52 pm
價兄係我偶像,我都要跟價大兄學習,多謝更正,正所謂錯就要認,打就要企定,我一日都不知錯幾多次,
希望係價兄身上學多D野,錯少D就好啦!!希望價兄教我多D野,做福168!!
請價兄再指教,建築材料同97年有無分別,本人真係無資料,請教請教!!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8:00 pm
labour to material ratio = 8 : 2
既然 labour cost 低過 1997 一大截, 仲曹乜鬼 conbstruction cost高姐 ????
1997 o甘o既 labour cost 都係 hk$800-1400 /sq ft (largest Quantity Surveying consultancy firm 利乜 的 data), 裝修係另一個issue, hkd500/呎已好豪
傻4, 你去食 :bbs50: la...去洗人腦
文章由 tankinbj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8:28 pm
紮鐵師傅都有少少分工的,雖然都係稱為紮鐵師傅,但有一種是需要文化較好,識睇英文鐵則,識計算屈曲有角度的鐵支時所需的"D數"(e.g.要將一條直的鐵支屈成結構圓柱所需的近圓形狀,生手是屈不出來的,因為鐵支有延展性,一屈佢,佢會拉長左),又要預先拆則,計算要訂多少鐵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因為地盤撥給紮鐵佬的存鐵空間是有限的。
我唔信價兄睇明白呢張圖要求做乜? :inv168_08:

2 : GS(14)@2012-08-07 17:55:26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8:48 pm
其實developed countries 的 land to construction ratio (1 : 1)叫人道o的, construction cost代表當地工資水平

Land to construction ratio 變相係一種 affordability

香港的 Land to construction ratio 根本就係反映緊血奴經濟


文章由 白膠漿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8:52 pm
D大地產商都有經營埋建築公司, 筆錢又係自己袋番
管理費個個月收千幾都好和味
不過以唔發水黎計, 我都同意好難低過五千

文章由 tankinbj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8:53 pm
做樓面紮鐵根本過唔到55歲,年紀一大左,手腳就慢跟唔上紮鐵施工大隊的速度,就無人請架喇。而且好多已經用力過度, 內傷左,以前我識個紮鐵師傅時,當時他約45歲,成6呎高,rambo咁,三年後在第二個地盤再遇到他好似老左十年,d肌肉鬆晒...

小弟只考慮最多做一年拆則屈鐵師傅,所以無諗住咁麻煩判野喇,我考慮做紮鐵其中一大原因,係因為我覺得還掂係屋企都係舉舊鐵練功夫,不如舉舊鐵順便收埋人工咋 :mrgreen:


文章由 Jzx90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9:40 pm
我朋友公司97年包薪千一蚊, 炒到千3到千6俾人, 好似又轉手炒番出去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9:41 pm
CLK airport construction 撞上 1997 housing bubble, tender price 當然唔係3千

3千係班 developer 趕工出貨套現的價 :mrgreen: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9:46 pm
建築界高手 99.999% 係淡友 包括隻狼 (QS), 合和 (Civil Eng), 瑞合 (building contractors)

Land to Construction ratio 極端成o甘, 政府/developer o係 Land cost 咬到o甘盡


文章由 tankinbj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10:21 pm
被d建築界師兄提起傷心事,諗起都 :bbs10: 。97會展新翼時,搶人搶到飛起,最高時,紮鐵師傅日工$1800~2000,釘板~2500。價兄從QS聽返來的人工價錢,可能是大判給判頭的人頭價。釘板辛苦過紮鐵,而且對師傅的個人技術要求高過紮鐵架。 :inv168_08: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10:28 pm
利比 份 1997的 construction cost of various building type 我都係早兩年前先掉

如果 construction cost不停升, 就唔會連續10年冇人入行

infrastructure o甘小, construction cost 邊炒得高, 你估 CLK airport and disneyland 大興土木o個時

文章由 tankinbj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10:36 pm
如果唔係隔離埠起大起特起左幾年賭場,腥港建築界工友直頭滅絕呀 :bbs34:
小弟呢類角色在建築界已是恐龍...我有一個一起入行的師兄弟早幾年轉行做"食蕉",另一個轉行做賣魚佬 :bbs37:



文章由 ok » 週一 8月 6日, 2012年 11:21 pm
係咪漏咗設計費呀?好似LV袋,construction cost幾百,加埋設計費幾萬,室內裝修都mark up一兩倍做設計費啦,唔係點叫豪宅,可能佢打咗四千做設計一千construction呢 :bbs21: ,唔通而家有清水房賣咩。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1:25 am
Dr.Hunter 寫:請教各位建築界高手,宜加好似嘉亨灣level的樓一呎建築成本大約幾錢?
英泥/鋼筋起價會唔會樓板造薄的,牆係空心架?電線用幼的?

計唔計 renovation work 同 club house先, 我點知佢用幾多marketable area去分d無聊野 :mrgreen:

老老實實, construction cost 用 marketable area去攤已最小可 discount 15% la

扣晒花巧野 1.5k



文章由 精英大師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6:41 am
請問價兄,咁未來新樓低於5千元開售機會有幾高??
沽自住樓睇兩年,如兩年後跌15%都無著數,我條數是否正確???
小弟想買多兩層細樓作長線投資(按40%),風險大嗎??
價兄言論比一般經濟師或老散高出9班以上,值得我們學習同跟進,請多多指教什至有錯既鬧兩句都欣然接受
:bbs46:

文章由 astrologer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8:05 am
用星洲最新組屋作參考啦,佢地人工貴過香港,料價全球唔會差太遠,但50萬星紙有110平方米實用面積,轉番港紙三千多一呎.如果政府要靠地價來支持,咁星洲過政府真係好有效率,不單樓平連高官的人工都高過香港.而且新組屋的質數很高,政府不妨考慮輸入承建商,賣番五千蚊呎.

http://www.h88.com.sg/article/Wa ... ocation+and+prices/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9:28 am

  精英大師 寫:請問價兄,咁未來新樓低於5千元開售機會有幾高?? developer根本貧民區也當豪宅賣, 呢樣野同construction cost完全無關, 去 Hermes 買底褲價錢如何 :bbs21:
  沽自住樓睇兩年,如兩年後跌15%都無著數,我條數是否正確??? 自住樓用來自住, 自用品帳面值 = 0
  小弟想買多兩層細樓作長線投資(按40%),風險大嗎?? 風險大, 細樓最受公營房屋影o向, full cash起碼都35年先payback....傻既先買


文章由 hongkwok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9:49 am
我覺得買私樓來講, renovation work 同 club house 好重要
最好就有騎樓同大窗台
如果無, 就同公屋無分別, 人地一年交十個月租, 你就比起碼幾球

而家新起公屋, 質素拍得住私樓, Location又好, 部分仲有海景
只係住客同管理較七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2:25 pm
西北區住 >2M人, lantau大過西北區多多聲la

一個站一個小區 10万人, 2-3万個單位, x 15 = 30-45万個單位

problem settled !!!!

文章由 gaubinfor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2:27 pm
有幾間 QS 每季會出一份中港私人及公屋建築成本報告,雖然唔會公開最 update 個份,但好過大家完全無 figure 在手斷估。

網民引用 "利比" 的較多,佢而家呢份統計到 2011 年首季,可以先睇睇 "Tender Prices in HK" 那幅圖 (建築成本指數,1968 年第四季 = 100,2011 年首季 private sector : 1840)。
http://www.rlb.com/rlb.com/pdf/r ... eport_June_2011.pdf

文章由 gaubinfor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2:29 pm
據上述 report,Average Daily Wages in HK$ per day - Bar Bender and Fixer : $1,190.3 as at March 2011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2:43 pm
2012 material cost :arrow_d: 左tim, 人工加左好小

都話 marketable area 要除最小 1.15 lor

弟弟做過 幾個 developers, 利比出身, okay ???

建築行人工好就唔會西九一個vacancy, 10,000個 Chartered surveyor 去 apply la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3:20 pm
班 PK 連 Tuen mun 都賣成皮一呎 marketable area

Land to construction ratio = 8500 : 1500 = 5.67 : 1

市區, Land to construction ratio > 10, 有小小 location ~ 15 tim

所以我先寫 Land to construction ratio ~ 8-10 : 1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3:55 pm
+湖睇樓 報告 肉麻成o甘都寫得出 :bbs21: :bbs21: :bbs21:

廿多年樓, 阿豬阿狗都去過la, sell比d大陸豬呀 ???? 168冇呢d客wor....所以你慳番la :bbs14:

168 好L需要 dcc 推介+湖 :bbs21: :bbs21: :bbs21: :bbs21: :bbs21: :bbs21: :bbs21: :bbs21: x 1,000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4:46 pm


日本都係玩到 1 : 1, 人地冇乜柒marketable area, 最低工資 hkd100/hr

3000 (construction) + 3000 (land cost) ~ 6000/sq. ft.....全國城市計, tokyo當然有過万一呎

所以, 殤港人已奴隸到 入心入肺, 8-10 : 1 :bbs21: :bbs21: :bbs21: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4:56 pm
計完日本, 再計新加坡

Hk = marketable area

利比用GFA, Singapore用 saleable area !!!!!

hkd1,750/0.7 = HKD2,500/sq.ft (實用面積 per sq. ft), singapore工資比殤港高 ~HKD3,000 sq.ft = 接近 0 地價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5:08 pm
黑材料
======
點解發水商只寫 GFA 呢三個字....而全行也知 so-called GFA = marketable area (正苦當睇唔到)

o甘發水商寫的GFA根本不是GFA, Saleable area 亦不是 Saleable Area



文章由 價值人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5:33 pm

  ok 寫:照計喜雅都怕set咗個標準啦呱,又唔係顆幾個地產霸權,又話係實而不華。
當用GFA唔用 marketable area la, 1750/sq.ft., 你話政府收幾多 indirect land tax la :mrgreen: !!!! (原本得幾層高)

呢種政府咬死平民的遊戲......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文章由 Bighead » 週二 8月 7日, 2012年 5:43 pm
Btw, 想請教价大點解o甘堅肯定按salesable area建築成本是$1750?另外,除建築成本外還有其他成本嗎?占total cost又是甚麼比例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80

一代大師趙無極逝世

1 : GS(14)@2013-04-12 00:32:51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49797&d=2015

【am730訊】大師,一路走好。法籍華裔殿堂級藝術大師趙無極,周二在瑞士家中病逝,終年92歲。趙無極以別樹一格、糅合中西元素的畫風見稱,被譽為「海外最有成就的華裔藝術大師」,作品享譽國際,亦是法蘭西藝術院(Academie des beaux-arts)第二位華裔終身院士,外界把他與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及作曲家周文中,合稱為海外華人「藝術三寶」。台灣的文化部長龍應台形容,趙無極離世「有點像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趙無極作為走在中西方藝術交融最前端的藝術家,畫作獲全球多間著名博物館爭相收藏,亦受私人收藏家追捧,可惜他晚年受病魔困擾,05年患上腦退化症,並往瑞士定居養病。
去年10月,美國《華爾街日報》邀請他接受訪問,但其妻馬凱(Francoise Marquet)以健康欠佳為由婉拒。趙的兒子趙嘉陵表示,父親上月兩度入院,病重期間家人一直陪伴左右,其家人感謝各界關心。據稱馬凱不理趙嘉陵反對,中止對丈夫的治療。
趙無極作品身價近年屢創新高,名為《10.1.68》的作品,是他最受注目畫作之一,前年10月以6,898萬港元成交,刷新他個人拍賣紀錄。早在05年,他的三聯畫作品《1985年6月至10月作》,亦以1,804萬港元成交,是當時拍賣價格最高的華人油畫;上周於香港舉行的蘇富比「20世紀中國藝術」拍賣會,趙無極1983年創作的《10.03.83》油彩畫布,亦以3,708萬港元成交,遠超原先估計的2,500萬元。(相關新聞見A.4)
2 : GS(14)@2013-04-12 01:03:4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411/18224048


【特寫】
趙無極出生於北京一個古老世家,族譜可上溯至宋朝皇族,祖父是名士秀才,父親趙漢是銀行家、收藏家。他的母親一度希望他長大後做銀行家,但他天性叛逆,6歲學書,14歲就決定選擇繪畫作為職業。父親見狀惟有支持,認為他若去管理銀行,銀行必定倒閉。
不願接受中國畫觀念

趙漢曾親自陪同趙無極去杭州應考,使他順利考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繪畫。當時杭州藝專人才濟濟,校長是林風眠,老師包括中國第一代油畫大師吳大羽和國畫大師潘天壽。首位獲當選法蘭西藝術院院士的華裔畫家朱德群比他還低一級,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比他低兩級。
在深厚東方文化背景滋養下長大的趙無極,似乎天生就是「逆子」。在杭州藝專時,導師潘天壽要他臨摹古畫,他不喜歡,就設法逃課,甚至有時從教室的窗子跳出去;他不喜歡黃賓虹大師的畫,還公開放話說「我就看不上他那一口」,氣得老師要開除他,最後是校長林風眠把他「保」了下來。
畢業後,趙留在杭州藝專任教,是學校裏最年輕的教師,但卻一直不願意接受傳統中國畫的觀念,認為中國繪畫從16世紀起,就已失去了創造力,只會抄襲漢朝和宋朝創立的偉大傳統,在重複和臨摹間停滯。趙向往的是西方的繪畫藝術。
林風眠因此勸他出國到國外留學。他選擇了法國,並告訴林風眠,如果自己能夠靠創作生存,就留在那裏。在他之前還沒有一個中國人能做到這點。趙曾說:「雖然我入了法國籍,但我的創作源泉在中國,本身骨子裏的東西還是中國人的,這是最重要的。」
《廣州日報》/人民網
港藝術館藏八幅趙氏作品

趙無極作品是世界藝術品拍賣焦點,他本人連續多年登中國畫家富豪榜首,作品廣為世界著名博物館、美術館等珍藏。香港藝術館1996年曾辦《無極意象——趙無極回顧展》,該館迄今共藏八幅趙氏作品,康文署正研究將趙氏作品重向市民展現。
為北京香山飯店做壁畫

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品部國際董事張丁元稱,自1994年起,每年都在拍場推出趙無極的作品,今年春拍也包括趙的《水之音》、《24.1.63》,其作品未來價格亦會穩步上升。
趙無極早期酷愛意大利、荷蘭和法國等古典繪畫風格,深受畢加索等西方現代派藝術大師影響,創作主要以人物和風景為主的具像油畫。
中年技巧日臻嫻熟,色彩變艷麗明亮,畫面側重對空間和光線追求,蘊含天、地、水、火等大自然要素。晚年繪畫爐火純青,傳達大自然蓬勃生機,體現中國哲學「天人合一、虛靜忘我」境界。他的作品從自然感受上升為抽象語言,但充滿生命的自然世界讓人生發審美聯想,看到變化的廣袤自然。這是東方傳統為根基的抽象形態繪畫,與西方抽象派畫作明顯有別。
1979年內地改革開放剛開始,北京邀美籍華裔設計師貝聿銘設計香山飯店,貝特邀趙無極為飯店做壁畫,趙抽象的畫作竟不被中方人員理解,一位飯店經理看着那幅如「信手塗鴉」的壁畫,不以為然地稱:「這樣的畫,我也能畫!」但當1999年在北京舉辦《趙無極60年回顧展》時,轟動了整個中國藝術界。
《蘋果》記者
3 : GS(14)@2013-04-13 16:56:1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412/18225243


哲人其萎!法籍華裔畫家趙無極前日與世長辭,留下的除了價值連城的畫作,還有一生傳奇。《蘋果》專訪兩位趙無極的好友,憶述與趙鮮為人知的往事;瑣碎之間,呈現一個對藝術執着、重情重義,並且充滿中國傳統士大夫情懷的趙無極。

「我一生之中,他是最坦誠的朋友。無所不談。」有「小雲雀」之稱的歌星顧媚,與趙無極有超過半世紀的深厚友情,趙離世,她並不意外,只感深深的懷念:「他是個完美主義者,一絲不苟。他太愛畫畫,有鋪癮,不畫不行。他總說畫得很慢,越來越慢,好辛苦,他晚年畫不了,因為爬不了梯。」
《蘋果》記者昨致電時,身處加拿大的顧媚正在讀趙無極的六、七十封舊信:「美琴死後我們通信從未間斷,生活工作,他都會在信中說。娶了法國妻子後(他)心情低落,老婆不太喜歡中國人,他許多話無處訴,在信裏寫:『為甚麼女人這麼麻煩。』之類。他是非常坦誠的人,罵和讚都直接,不會『閘住』。」
「為甚麼女人這麼煩」

1958年,離異不久的趙無極到香港玩,對邵氏大型義演《清宮怨》中飾演珍妃的陳美琴(藝名朱纓)一見鍾情,同時結識了陳的閨中密友顧媚。顧說:「我們一起認識他。他是一個感情很豐富的人,對美琴最情深,可惜……我想她不是因趙無極而自殺,兩夫婦感情很好的。她家族遺傳精神病,直到死時,與前夫所生的兒子還在青山病院留醫。」
趙無極對第二任妻子陳美琴與前夫生的兒女視如己出,陳的女兒改姓趙,名「善美」,在巴黎做模特多年,顧說:「我十幾年前去巴黎,他還帶這個女兒和我吃飯,他們感情很好。對老婆之前的子女都這麼好,這個人真是很好、很難得!」這是顧與趙最後一次見面,五年前電話和通信也斷了,直到去年,顧才聽說趙患腦退化症。
香港是趙無極非常留戀的地方,這裏有他與美琴戀愛的美好回憶,七、八十年代多次到訪,都是顧媚接機。他對內地印象不太好,一次給顧寫信說北京香山飯店不喜歡他的畫,掛兩天就取下來了,很生氣。「他說中國政府不重視他,嬲了幾天;這人就是這樣直接,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毫不留情。又說不想去北京,因為妹妹叫所以才去。反而他去台灣比較多。」
大量畫作送贈朋友

退出影藝圈移居加拿大多年的顧媚,已是饒有名氣的水墨畫家,她說繪畫之路受趙無極影響最大:「他信中一直指點我畫畫。」趙每一幅畫一定是十分滿意才拿出來:「他叫我們不好的畫立刻要毀掉,不要留。一些大師的後人不管甚麼垃圾都拿出來賣錢,對畫家聲譽不好。趙無極很仔細想這些。」趙的畫作價值連城,但他不吝嗇送贈朋友:「他很闊佬,水墨、版畫都拿來送朋友,還帶到香港叫我選。又介紹林風眠給我認識,很照顧朋友和後輩。」
《蘋果》記者楊倩
楊凡導演 窮學生獲大師利是

「雖然他的生活非常西方、非常藝術化;他思想非常中國,保持儒家傳統,對人好,中庸之道。」香港導演楊凡1970年首次在巴黎登門拜訪趙無極,當時趙已是舉世知名的畫家,卻欣然接受一個陌生窮學生的來訪:「還請我喝茶、閒聊,當時我只是二十多歲,他已很出名;我離開巴黎時去和他辭行,他還封了『利是』給我。只是見過兩次,他知我是窮學生,給封利是,祝我去英國旅途愉快,我覺得很感動。」
楊凡第三次上巴黎趙府已是二十年後,以攝影師的身份為趙無極拍照;其後在各種不同場合二人都有交流,包括1997年楊在法國巴黎總統府獲受勳儀式(獲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趙也有參加;趙到香港開畫展楊也有去見他,最後的會面在十年前,楊說:「當時我還送了幾幅張大千大風堂特製畫紙給他,因為他提起會畫些水墨畫。」
「趙作品啟發想像力」

楊凡去年從畫商朋友處獲悉趙無極患病,熟悉的訪客多不再認得,最近一次執筆是把整個畫架變成粉紅色,太太問新畫在哪兒,趙就笑指粉紅畫架。楊說:「他的作品啟發了我很多想像力,這是他給我最深刻的影響。」
《蘋果》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484

港大師生聯署 增撥圖書館資源

1 : GS(14)@2013-05-12 14:00:5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09/18254191


發起聯署的港大歷史系副教授Priscilla Roberts表示,2002/03年度港大圖書館獲約7,500萬元經費撥款,若按每年5%通脹率計算,本年度應獲1.23億元撥款,但實際上圖書館只有9,100萬元撥款,差額約3,200萬元。圖書館人手也由2002/03年度的242人,減至11/12年度的197人,減幅約18.5%,與學生人數增長背道而馳。

買新書速度大不如前

                  Priscilla Roberts表示,因圖書館撥款不足,很多書籍也沒有購入,尤其是歷史、政治及國際關係相關的書籍。她指出港大圖書館的西方語言藏書曾經是亞洲第一,中文藏書也曾是世界最豐富之一,但購買新書及學術期刊的速度大不如前,令藏書出現斷層,影響大學的學術研究。
為要求校方向圖書館增撥資源,她在上月底發起聯署行動,至今有約1,700名師生、舊生,及外國學者聯署,目標希望收集2,000個聯署,稍後遞交校方。
港大前校長王賡武也有聯署,表示不可想像一間卓越的大學沒有一個優良的圖書館,聯署者包括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前海外委員、美國耶魯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蕭鳳霞。

哲學科學書刊均短缺

                有份聯署的港大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稱,於圖書館找書沒遇過問題,但認為資源可改善。另有聯署者表示,圖書館是做研究的後盾,質疑大學花巨資美化校園,卻不顧大學的基本需要。有聯署人指哲學書籍及科學期刊也短缺。
港大發言人表示,港大圖書館部份資源來自教資會,去年教資會對圖書館的實際金額資助,及佔整體撥款比例,只與2003年水平相若,圖書館另外有約10%資源來自大學。
圖書館本身有一定數量捐款,由圖書館自由調撥。目前港大圖書館的印刷書刊有逾2.92萬冊,電子書、電子期刊及數據庫的數量有363萬份,電子書348萬冊。                                                        
2 : GS(14)@2013-05-12 14:01:0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09/18254194
【難為學生】
百年學府香港大學,圖書館竟缺乏資源,教授要公開申訴,有人文學院博士生表示,在圖書館找不到所需參考書籍的情況普遍,「10本有4本搵唔到」。圖書館訂購學術期刊不齊全,連教授要求圖書館訂購也被拒,影響學術研究。
教授要求訂期刊遭拒

身兼港大人文學院導師的博士生黎穎詩表示,港大圖書館「同以前好肯放資源差好遠」,找不到所需書籍的情況普遍,而且沒訂購70年代的研究期刊,最早只可找到80年代中期的期刊。「我冇經歷嗰個年代,好想知發生乜嘢事,搵唔到,對了解成件事有影響」。曾有教授要求圖書館訂購75、76年的期刊,但遭拒絕,要求教授自費訂購。
黎又指,兩年前圖書館原計劃取消訂購一個名為「ProQuest」的搜尋器,師生可從該搜尋器找到很多重要期刊;後來因歷史系師生反對,圖書館才繼續訂購。
黎穎詩續稱,若在圖書館找不到所需書籍,便要透過連繫全港大學圖書館的系統「HKALL」,向其他大學圖書館借書,但一般需時數天,而且要與其他大學學生一起輪候,十分不方便。不過曾有於英國倫敦大學的學生,在該校找不到近年的期刊,在她幫忙下成功在港大圖書館找到。
另外,有曾於英國倫敦大學深造的港人表示,該校藏書量較本港大學多,倫敦大學圖書館有一層存放有關中東政治的書籍,香港的大學藏書量只有寥寥三個書架。
《蘋果》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848

隔牆有耳: 江湖飯局2之  夢熊大師數臭狼

1 : GS(14)@2013-08-06 23:32:3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806/18365815

                一年幾前搞到滿城風雨嘅「流浮山小桃園飯局」,一年後竟然有續集。飯腳幾近原班人馬,包括時為梁營馬前卒嘅Dream Bear劉夢熊、十八鄉委會主席梁福元,同屏山鄉鄉委會主席曾樹和等人,噚日再次喺流浮山一間酒家聚首一堂。俾狼英狠撇嘅Dream Bear大鬧限奶令、雙辣招好荒謬;又指近日炒車嘅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當全香港市民「係白癡」。

鄉事派想同民記割席

                流浮山皇庭花園酒家噚日新張誌慶,由新界鄧氏家族鄧宗偉、鄧裕平等人做老闆,請咗Dream Bear、新界王劉皇發同一班鄉事派人馬剪綵。雖然飯局冇預「上海仔」郭永鴻,但呢班飯腳亦令八方想起舊年嘅江湖飯局。不過時為忠實梁粉嘅Dream Bear,今日已變成爆出狼英黑材料嘅夢熊大師。佢同八方慨嘆,一年前後「政治環境好大變化,當時係特首選舉,我欣賞CY,而家認為佢貨不對辦」。

                                                                                                                                                           夢熊大師話「以為CY穩中求變,點知佢執政一年,關鍵位錯晒方向」,限奶令、樓市雙辣招荒謬至極,梁班子「做事似蝸牛,決而不行」。而謬波喺東北囤地問題上,「租據明明自己簽,點可以話同自己冇關係」,當香港市民係儍仔。八方問囤地波係唔係狼英用人不當嘅例子,夢熊大師就笑言「公道自在人心啦!」
佢又用CY曾問「地從何來」為例,認為東北發展計劃「快快收返高爾夫球場咪有地囉」;又話舊年飯局係討論新界僭建,至今梁班子「仍未解決」。席間亦有鄉事派同八方講,今次飯局係要杯葛民建聯喺堆填區嘅爭議,要同民建聯割席,仲揚言以後會支持民主黨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24

中環在線: 沈大師開Talk Show寸行家

1 : GS(14)@2013-10-29 01:26:0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028/18482452
豐盛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今年5月搞Talk Show,寸盡行家胡孟青同「大師」,有沈大師之稱嘅股評人沈振盈似乎不甘示弱,將於本周六同另一位股評人羅尚沛合作,喺九展搞番場「串到盡」財經Talk Show,唔知佢又準備寸邊位或者點寸法呢?
沈大師透露,呢個Talk Show唔係講股,題目可能圍繞坊間好多人所講嘅投資理念,舉例,其實好似移動平均線、黃金交差等等已經不合時宜,但係坊間仲有好多人用緊來講股。
佢哋又諗緊,其中一個環節可能係佢同羅尚沛一個扮電台主持,一個扮聽眾,扮做phone-in節目問問題。聽落呢個環節應該會有好多人有共鳴,事關好多散戶鍾意早上買咗隻冧巴股,跌咗兩格,下晝就打電話去呢類電台或電視節目,問股評人點算好,難得佢哋又認真咁回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46

諾獎得主 以經濟理論分析人類行為 經濟學大師 貝克逝世

1 : GS(14)@2014-05-06 19:34:3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506/18710677

                                經濟學家研究甚麼?從前絕大多數人都會說還用問嗎,當然是經濟!但在貝克(Gary Becker)之後,無論是歧視、犯罪、結婚成家和教育,經濟學家都有話說。這位以83歲之齡逝世的美國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大師,將經濟學分析引入其他人類行為研究,被譽為是20世紀最重要經濟學家和社會科學家之一。

                芝加哥大學和貝克的家人前天(周日)表示,貝克因長期患病的併發症,上周六在芝加哥西北醫院逝世。芝大另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漢森(Lars Peter Hanson)表示:「人們將會記得他很有創意地擴大經濟分析的範疇,亦是20世紀最佳經濟學家之一。」

師承佛利民 論文引入歧視研究

                  貝克在芝加哥大學做研究生和任教,師承經濟學巨匠佛利民(Milton Friedman),在博士論文就將經濟分析引入種族和性別歧視研究,指歧視不能用人唯才、人盡其用,就像一種對歧視者和被歧視者都造成損失的稅項。
在貝克1950年代發表其洞見之前,社會科學各學科門戶分明,經濟學研究經濟、心理學研究心理、社會學研究社會。經濟學家的理性選擇分析,局限於研究買賣和生產等經濟活動,其他學科學者多數認為,犯罪和生育等人類行為,是由習慣和情緒等非理性因素驅動。
貝克打破門戶之見,認為只要假設人們會理性行事但不一定只為私利,人們是會作出計算、平衡各種動機和分析成本效益,然後作出選擇,經濟學的分析就可為這些行為帶來深刻洞見。
貝克將這套分析用於犯罪學,指一個人會否犯罪,是會對成功犯罪所得利益,跟被捉到的風險和懲罰代價作比較,利益高於代價就會犯罪,相反就不會。同樣分析亦可用於父母為子女供書教學的問題,令「人力資本」的概念普及。
在1981年的《家庭論》,貝克對生兒育女和家庭內分工等問題作出經濟學分析,指職業女性傾向生少些孩子,是因為打工賺錢令她們的時間變得寶貴,又指政府向未婚媽媽提供福利援助,是會令人少了結婚和鼓勵貧窮婦女當單親媽媽多生育。

                                                                                                                        
            ■貝克(左)1992年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上領取諾貝爾經濟學獎。美聯社            ■經濟學家貝克(中)是佛利民(左)的徒弟。            ■左起:福格爾、盧卡斯、貝克和米勒,是芝加哥大學其中四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影響社會學犯罪學人口學

                貝克的創見最初兩邊不討好。他在諾貝爾基金會的自傳寫道:「我那種研究在很長時間都被多數重要經濟學家忽視,或者非常不喜歡,甚至認為我不是真正的經濟學家。」其他學者認為他的犯罪成本效益分析,漠視道德對錯問題,教育學家更大罵把讀書當成投資的人力資本理論銅臭味濃,沾污教育理想。行為經濟學派反過來引入羊群效應等心理學現象,挑戰他的理性選擇假設,爭辯亦沒完沒了。
但貝克的分析最終亦得到認同,1992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並對社會學、犯罪學和人口學等學科帶來深遠影響,不再忽視有關問題的經濟分析層面。密歇根大學經濟與公共政策教授沃爾弗斯(Justin Wolfers)說:「他的影響遠遠超越經濟學。我個人認為,他是20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社會科學家。」
美聯社/彭博社/美國《華爾街日報》                                                        
2 : GS(14)@2014-05-06 19:34:5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506/18710680


貝克用經濟學方法分析社會問題,原來他求學時期曾在選經濟學和社會學之間徘徊,讀數學出身的他選了經濟學,並完全投入用經濟學的觀念看世界。
1930年12月2日出生的貝克,父親是公司合夥人,他在普林斯頓大學主修數學,對社會問題有興趣,卻嫌社會學抽象概念多「太難」,選了副修經濟學,認為學科關乎社會組織之餘,亦有嚴謹的數學工具。
■《人力資本》
是貝克的教育經濟學傑作。   ■《家庭論》
分析生兒育女等家庭決定的理性考慮。   ■《歧視經濟學》
分析歧視造成的經濟代價。

貝克2004年在《商業周刊》最後一篇專欄說:「跟很多同代人一樣,我讀大學初期是個社會主義者,但讀了幾個經濟學課程,我就學會競爭、市場和誘因的威力,瞬即變成古典自由主義者,相信個人責任的力量、市場經濟、政府角色重要但有限。」
貝克在芝加哥大學讀碩士和博士深造經濟學,師從佛利民,畢業後先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70年回巢芝大經濟系,高足包括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貝克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令他83年同被社會學系聘任為教授。
曾非法泊車「理性犯罪」

芝大形容經濟學世界觀,滲入到貝克生活的各方面。貝克首任妻子早逝,認識第二任妻子、中東史家納沙特(Guity Nashat),就是起於貝克登廣告求售一套飯桌椅,引來納沙特跟他討價還價。英國《金融時報》指貝克一次出席該報午餐會時非法泊車,事後向記者說那是衡量過風險和效益的「理性犯罪」。
彭博社/美國《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
3 : GS(14)@2014-05-06 19:35:0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506/18710682


貝克多年來在專欄及網誌評論時事與經濟問題,被視為保守派的他,卻有許多觀點與共和黨相左,如認為面對同性婚姻、墮胎等問題應更具彈性;他承認自由市場不完全,但即使金融海嘯禍及全球,他仍堅信自由市場的力量。
[■2007年貝克獲時任總統喬治布殊頒發總統自由勳章。] ■2007年貝克獲時任總統喬治布殊頒發總統自由勳章。
「市場不完美 政府做得更差」

銀行及金融機構以高槓桿爭取最大回報,引爆2008年金融海嘯,貝克2010年接受《紐約人》雜誌訪問時說:「市場並不完美,但政府做得更差。」美國經濟起起伏伏,也未動搖他這個信念。
貝克1985年至2004年間為《商業周刊》專欄撰文,原本只打算寫一兩年,結果一寫19年,只因發現「享受以經濟學角度去剖析重要的社會議題」,之後與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美國上訴法院法官波斯納(Richard Posner)聯手寫網誌,分析政治經濟議題。
屬保守派的貝克,不少立場與共和黨背道而馳,他贊成向古巴全面開放貿易關係,倡議大麻非刑事化;批評共和黨過份集中社會及軍事議題,自製「保守主義危機」,認為若要保守主義運動更具吸引力,最佳方法是「以更靈活態度處理軍中同性戀問題、同性婚姻、墮胎及幹細胞研究」等社會熱話。
彭博社/美國《華爾街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18

新股先達物流 大師也看不明 周顯

1 : GS(14)@2014-07-15 11:20:1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我不得不承認,先達國際物流(6123)是我看不明白的股票。

它在上星期五掛牌上市,上市價是1.18元,一共發售1億股,市值是5億元不到,稍稍低於殼價。在上市時,它的公開發售申請,是超額了15.78倍,因此,它把國際配售回撥了一部分,變成了3000萬股是公開發售,7000萬股是配售。

然而,在3000萬股的公開發售分配中,4張400萬大飛,分到了640萬股,5張500萬股頂頭槌飛,分到了860萬股,加起來就是1500萬股,佔了所有公開發售的一半。

股價向上才能吸散戶落疊

於是,計算起上來,配售的7000萬股,加上公開發售的7張大飛,已經佔了總上市發行股數的85%。換言之,最多只有15%是賣掉了。

在上市當日,股價一直丟下去,以稍微跌破招股價的1.16元收市。要知道,股票呢家,向下跌是沒有人買的,向上炒才能吸引散戶落疊。而在上星期五,總成交是多少呢?答案是4900萬股,連集資總數的一半都沒有。

換言之,在上星期五,絕大部分的股票,我的估計是有7000萬股左右,也許還不止,仍然是在強者的手裏,並沒有派發給散戶。這即是說,它的街貨市值是4000萬元不到。然而,為什麼它會跌破招股價呢?這是為了把公開招股賣掉了的股票再廉價收回,故意壓低股價,抑或是暫時收兵不玩,以後再算呢?

我不知道,誰人可以告訴我答案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854

萬南 二五中環 沈大師擇吉日開舖吸強國客

1 : GS(14)@2015-02-13 18:46:10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66994&search=1

訊滙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因為又識睇風水,所以綽號「沈大師」。今個星期三訊滙喺旺角開新舖,大師擇咗吉日拜神,萬南都收到請帖被邀請出席。認真望吓個地址,彌敦道地舖嚟喎,乜咁重皮大投資呀。沈大師話公司原本喺旺角都有間地舖,生意唔錯一直有錢賺,不過始終喺二線街道,吸納唔到新客。
沈大師話今次決心搬竇,每月租金由8萬銀增至18萬銀,係睇準新舖位置喺彌敦道,應該係彌敦道絕無僅有嘅地舖證券行,人流量有保證,亦可省招牌,再加上新舖喺正金都商場附近,乃中港直通巴嘅上落車熱點,易於吸納強國新客。
除咗位置有優勢,要吸客當然少不免靠甜頭,炒股最大成本就係佣金,沈大師睇勻全行嘅「泡冒唇」,發現所謂嘅免佣,原來只計買貨,沽貨照樣收。所以佢出招新客網上買賣完全零佣,但推廣期只做一個月,手快有手慢冇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