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消息,根據阿里巴巴近期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6-K文件顯示,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旗下慈善基金Joe and Clara Tsai Foundation,以及另兩家隸屬於蔡崇信的實體Parufam Limited和MFG II Ltd,已采用預先安排的股票銷售計劃。這項計劃允許這些實體在2017年10月之前出售阿里巴巴的約650萬股公司股票。
這項計劃是為了滿足慈善承諾,以及一般理財目的。早在阿里巴巴赴美IPO前的2014年4月25日,馬雲和蔡崇信一起宣布,將成立個人公益信托基金,基金將著力環境、醫療、教育和文化領域。該基金來源於他們在阿里巴巴集團擁有的期權,總體規模為阿里巴巴集團總股本的2%。
這此蔡崇信賣出的部分股權相當於他目前擁有股權的8%。根據交易計劃,股票出售將基於價格和交易量限制,並由第三方券商去執行。
根據SEC 10b5-1規則,公司高管和董事可以采用書面形式的、預先安排的股票交易計劃,滿足承諾和理財要求,延長股票交易的時間段,以減少對市場的影響。
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12月30日),阿里巴巴股價為87.81美元,以此計算,出售該部分股份的賬面收益可能將達到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6億元)。
此前據中新網報道稱,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董事會執行主席馬雲將在未來一年內減持阿里巴巴990萬股股票,馬雲表示,主要用於履行公益捐款的承諾及更好地管理財富。根據馬雲及馬雲家族此次采納股票出售計劃,所沽售的990萬股股票相當於馬雲所持阿里巴巴集團股權的約5%。
日前,國家發改委聯合證監會發布了 《關於推進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PPP項目資產證券化迎來風口,截至2017年1月4日,PPP指數在過去的14個交易日內上漲6.83%,
《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到,企業資產證券化如火如荼,尤其是收費收益權類,其中一些與PPP的資產證券化相關度較高。
眾所周知,PPP項目資產普遍體量較大且建設運營時間周期較長,參與方資金壓力較大。資產證券化意味著PPP項目資產能夠放在交易所公開掛牌交易,盤活了PPP項目的存量資產, PPP項目也從一個流動性差的資產變成一個流動性較好的資產,流動性溢價明顯。
“目前社會上下對PPP關註很多,PPP下政府購買服務,能夠把以前政府隱形負債顯性化,理論上來說,通過證券化的手段一些好的項目能幫助政府實現出表。”一家規模靠前的基金子公司副總經理亦表示。
ABS應需而生
2013年以來,PPP相關政策密集出臺,旨在引導、規範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運營。
“PPP主要指的是一種投融資方式,由社會資本去投資,跟政府之間形成合資關系,風險共擔。但是因為是市政基礎設施,整體而言風險低、但收益也不高。”一家上市公司董秘認為,PPP通常能夠獲得相對穩定的回報,另外杠桿也可以放得比較大。
“PPP模式首先是成立一個項目公司SPV,從銀行拿一部分貸款,加上註冊資金後項目公司比如共有2億的資本。首先能夠把工程款支付一部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財政預算中進行一筆每年約定的支出,比如預期共7年完成。這就意味著對政府來說相當於每年3000萬購買一個2億的項目,也就是政府購買服務。一般來說是項目公司投資運營,地方政府也能有收益,同時也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達到雙贏。”北京一家上市公司高管也向本報解釋道。
但PPP推進效果不甚明顯,截止2016年9月末,PPP項目落地率僅為26%,12.46萬億PPP項目中,處於執行階段項目為1.56 萬,占比僅為12.52%,項目數量占比僅9.08%。
鑒於此,資產證券化後為PPP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退出渠道,通過證券化進行盤活存量資產、加快投資回收,以此鼓勵、吸引社會資本進一步參與 PPP 項目。同時,證券化方式為後續PPP項目拓寬了融資渠道,對於持續推進PPP項目意義較大。
截止2016年12月底新發ABS資產管理計劃4160億元,余額大概為5430億元。從行業來看ABS主要集中的行業在租賃行業、基礎設施行業、應收賬款、小額貸款以及信托收益權方面。
從收益率來看,目前PPP收益率普遍在6%以上,具備資產化的條件。PPP 資產證券化後能做到4-5%收益率。
前述基金子公司副總指出,鑒於資產證券化時間期限都比較長,主要要求還是體現在對現金流方面,而資產證券化的核心要求在於基礎資產能夠產生穩定、持續、可預測的現金流。
本報也註意到,《通知》也明確重點推動資產證券化的PPP項目應當是已建成正常運營2年以上,已建立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並已經產生持續、穩定的現金流的項目。
“真實出售”疑難
在PPP項目中,往往會設立特殊目的載體是為了實現證券化資產與原始權益人其他資產之間的“風險隔離”,最大限度地降低原始權益人的破產風險對證券化的影響。
與一般的ABS產品不同,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難點主要在於擔保質押、募集資金的回流以及期限不匹配三個方面,其中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通過募集資金的回流實現社會資本的有效退出。
在一位PPP研究人士看來,事實上一般的ABS通過資產的真實出售可實現退出,但對於PPP的ABS 可能“真實出售”存有難度。一般來說資產證券化為了實現風險隔離需要進行資產讓渡將資產轉讓給SPV。
“資產轉讓的一大標準是‘真實出售’方可實現破產隔離。但在PPP模式下,‘真實出售’難以實現,因為在運營期內,社會資本負責PPP項目的運維事宜、承擔運營風險,如果‘真實出售’,PPP基礎合同出現違約時,風險將無人承擔。”上述PPP研究人士進一步告訴記者。
也能看到,《通知》 明確了備選項目範圍和篩選標準,提出了優先發展和鼓勵推動的項目方向。除項目合規、質量達標要求外,可參與證券化的項目要求建成並正常運營 2 年以上,可產生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原始權益人資質較好、信用穩健。
“《通知》提到會先放到存量的優質項目里邊,但是這種項目成本挑戰很大。對基金子公司業務來說,券商沒有凈資本的約束,很多好的項目融資成本要去就變高,各項費用體現出現就比較高,這是有挑戰的事情。”上述基金子公司副總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現階段可能是因為主體評級雖然文件上沒有明確規定,實際操作過程中為了增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還是對主體評級有一定要求,這樣國企便存有天然的優勢。”上述PPP研究人士也表示。
短期難實現規模化
《通知》要求,各省級發展改革委於2017年2月17日前,推薦1-3個首批擬進行證券化融資的傳統基礎設施領域PPP項目。
事實上,在此次發改委和證監會聯合發文前,已有PPP項目實施了資產證券化,其中隧道股份大連路隧道資產證券化項目是2013年證監會發布資產證券化業務新規以來的首單資產證券化項目。
在募集資金的運用上,隧道股份將此次ABS籌措的資金首先用於提前歸還項目公司部分大連路隧道工程項目貸款。由於優先級資產支持證券的預期年綜合收益率是5.51%,當時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則是6%,通過ABS募集資金對貸款的置換能起到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資金成本的效果。
可見,PPP資產證券化的起航主要解決目前PPP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項目融資和流通,這也使得PPP資產可以被更多公募基金,基礎設施產業基金,保險基金以及證券資管產品納入可投資範圍。
興業證券分析師孟傑認為,首批資產證券化的PPP項目基礎資產範圍仍然會與過去基礎設施領域的ABS產品所涉及的資產範圍類似,主要是基礎設施未來經營性收費收益權,包括路橋通行費、港口服務費、電站電費收入、水電氣公共交通等公用事業收費、物業租金等。
不過,興業證券也認為,PPP資產證券化短期內難以實現規模化發展,由於發行體量有限對PPP項目的助力推動影響不大。從投資端來看,可獲批發行的 PPP 項目資質相對較好,預計發行利率相對同期限其他ABS產品較低。不過,長期來看,隨著ABS二級市場流動性好轉、PPP項目規範化操作進一步落實、資本回報相對鎖定,PPP項目推動和證券化可實現協同發展。
1月10日消息,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稱,谷歌母公司Alphabet準備出售Skybox Imaging衛星業務,大約3年前,Alphabet以5億美元收購Skybox Imaging。谷歌原計劃用衛星將互聯網服務覆蓋到全球,但是現在看來計劃似乎開始萎縮。
知情人士透露稱,衛星圖像創業公司Planet可能會收購Skybox。去年,Skybox Imaging更名為 Terra Bella,出售之後部門的一些員工會轉移到Planet,還有一些人會分配到谷歌其它部門。Planet準備擴張業務,公司總融資已經超過1.5億美元。
這次出售可能是Alphabet成本削減措施的一部分,目前該公司正在縮減一些雄心勃勃的項目。谷歌原本計劃將互聯網服務覆蓋全球,其中一部分用小衛星提供。去年10月,谷歌Fiber高速互聯網服務部門裁員9%。
此外,Alphabet在去年11月宣布,它正在縮減其實驗無人機交付計劃。在去年12月,Alphabet重塑了自主駕駛汽車項目Waymo,贊成與汽車制造商合作建立自己的汽車。
2014年6月,谷歌正式收購Skybox,當時公司宣稱Skybox的設備可以讓谷歌地圖更精準,讓圖像及時更新;谷歌還想用Skybox技術改進互聯網連接,提供災難援助服務,收購之後Skybox歸屬於谷歌地圖部門。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知情人士稱,麥當勞公司正在招標以出售其日本業務的部分股份。已有多家私募股權公司考慮競購,投標將於下周開始。
麥當勞目前僅持有其日本業務的不到50%股份,此次計劃將出售至多33%的股份。
此前1月9日,中信股份於港交所發布公告稱,麥當勞將其中國內地和香港店面的主要股權出售給中信和凱雷,作價20.8億美元。
時代出版1月2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16年12月間合計出售讀者傳媒230萬股股份,實現投資收益約6,139萬元。
時代出版原持有讀者出版傳媒股份360萬股股份。
此前,讀者傳媒公告,稱股東光大資本將在2016年12月15日起6個月內,減持所持有的公司全部股票,即減持不超過126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38%。
據路透社報道,有知情人士稱,東芝董事會將於本周五召開會議,批準將其芯片業務設為獨立公司的計劃,並希望通過出售20%的股份,募集超過2000億日元(約合18億美元)。東芝此舉旨在彌補美國核電業務所導致的數十億美元的資產減記。
該知情人士稱,東芝CEO綱川智(Satoshi Tsunakawa)今日早些時候會見了公司主要債權人,通報了該分拆計劃。
該知情人士還稱,東芝估計其芯片業務的估值在1萬億日元至1.5萬億日元(約合88億美元至132億美元)之間。除了出售芯片業務20%的股份外,東芝還將考慮出售其他資產。
據共同社報道,處於重組期的東芝3日為拆分半導體業務正式啟動了招標程序。為獲得股份的首輪報價已進入最後階段,由於出售的股份少於兩成,擬參與投標陣營的部分企業出現觀望情緒,東芝能否如期推進變得撲朔迷離。
東芝將拆分半導體主力產品“閃存”業務另外建立公司。19.9%的股份預計將賣出2000億至3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1億至182億元)。東芝的美國核電業務預計最大損失達7000億日元,此舉旨在避免陷入資不抵債的境地。
由於獲得不足兩成的股份幾乎無法參與經營,除最初有意競標的佳能表示暫不投資外,也有基金相關人士透露稱“條件太差”,可能還會讓東芝附上增加股份出讓等條件。
如果東芝在財年結束的3月底出現資不抵債,其股票將從東京證券交易所主板降至二板。拆分業務需要在3月下旬的臨時股東大會上獲得批準。由於時間有限,緊張的協調工作或還將繼續。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索尼公司的一位高管周四表示,該公司暫時沒有出售影視業務任何部分的可能性,此前在好萊塢遇到的麻煩讓索尼進行了近10億美元的減記。
索尼首席財務官吉田健一郎(KenichiroYoshida)在一個財報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索尼不可能出售該公司電影業務。他還稱索尼不會將少量股權出售給一位戰略合作夥伴,索尼保持全資所有是非常重要的。
索尼在本周較早時表示,在經歷了票房慘淡的一年後,對其影視制作業務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減計9.62億美元。索尼將這一非現金支出主要歸咎於DVD和藍光光碟市場的萎縮,但也承認部分原因是對公司電影業務的消極判斷,即將上映的公司電影的票房收入可能將低於預期。
Yoshida對做出確定性表述往往持謹慎態度,他反複將索尼影視稱為該集團的核心部分。
每經記者 吳若凡
1月26日,旭輝控股集團(00884.HK)發布公告稱,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上海友導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友導”)與寧波昌瑞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昌瑞”)訂立股份買賣協議,後者將收購上海友導持有的上海旭備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旭備”)全數股權。股權部分的代價為100萬元,同時根據買賣協議,上海旭備須於買賣協議日期起10個工作日內向上海友導償還股東貸款,寧波昌瑞同意為上海旭備支付股東貸款的承諾提供擔保。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2月13日,旭輝控股公告稱,上海市土地交易事務中心於2016年12月12日發出公示,上海旭備在參加青浦區西虹橋徐民東路南側39-04、40-02、41-02、43-01地塊、40-01地下空間及地塊之間連通地塊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活動中,違反出讓文件的規定,不予退還上海旭備已提交的保證金3.7395億元。
旭輝控股在公告中闡明,上海旭備出售後將不再是旭輝的附屬公司,公司將從這筆交易中收回現金3.74955億元,相當於旭輝控股對上海旭備的原有註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買方寧波昌瑞和旭輝控股關系不淺。公告指出,寧波昌瑞由旭輝控股執行董事兼副主席林偉和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林峰共同實益擁有。
對於出售上海旭備的原因,旭輝控股公告稱,“本集團一直在評估收回保證金的措施,公司目前相信收回保證金需要與相關政府機關作進一步溝通,需要時間且具有不確定性。此次交易能夠讓集團消除收回保證金的不確定因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本次交易詢問旭輝集團品牌管理部負責人,對方表示對此次交易詳情並不清楚。
2016年12月,在上海旭備遭受罰沒保證金之時,便有聲音質疑3.7395億元的罰沒款便將影響企業業績,因為該額度已占據了旭輝控股2016上半年核心凈利潤(9.48億元)的近4成。
財經評論員黃立沖表示,“如果處理不當,勢必會影響旭輝2016整個財年的業績。”
在處罰事件發生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旭輝集團董事長林中在港股市場上進行了數次增持。
自去年12月12日保證金被罰沒之後,旭輝控股股價累計跌幅近10%,截至2月3日收盤價為2.23,已經接近被罰沒保證金之前的價格。
黃立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海旭備是母公司為了拿地註冊的獨立法人的殼,註冊資本不會很高,3.74億元可以看作是上市公司給子公司用作拿地的貸款。那筆錢本來是投地的押金,但是現在拿不回來,就要撥備,相當於當年計入了3.74億元虧損。
但3億多元的損失,對上市公司來說,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對於此次轉讓公司的行為,知名地產專家薛建雄認為,如果旭輝什麽都不做,這筆虧損在會計上會記為非經營性損益,如果確認,就會影響經營利潤。但如今旭輝出售公司,就能達到剝離損失的目的。”
“把這個公司買過來,就不影響上市公司的利潤,相當於大股東私人承擔了這筆罰金。”薛建雄進一步解釋表示,林偉和林峰收購了這家公司,就相當承擔了上海旭備的權益,包括負債。
“的確,如果能短時間償還這筆負債,就相當於用股東的錢來補充虧損。如果3.74億元未到賬,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則成了股東應收賬款。”但黃立沖直言,這也只是賬面上好看,如果實際的錢還沒有進來,就相當於打了張白條,形同靠修飾財務、隱藏虧損過關。
這最終得要看旭輝在會計記錄上是將這筆錢計入當期虧損還是算作新的財年。旭輝控股即將公布的2016年年報能給出答複。
據彭博等國外多家媒體消息,Verizon收購雅虎核心網絡業務的交易的修改協議日前達成初步成果。不過受到雅虎用戶信息泄露事件的影響,原本48億美元的收購價被削減近3億美元,但削減幅度小於預期。消息公布後,雅虎股價上漲1.4%,Verizon股價小幅下跌。
除了收購價格打折扣以外,雙方還宣布未來會即時披露與雅虎用戶信息泄露事件相關的責任。關於新協議的正式文件將於未來數日或數周內公布。目前已經達成的協議也並非最終協議,雙方仍可能在最終發布協議前對此進行修改。
資產管理公司GAMCO分析師Brett Harris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3億美元的減價比想象中的少很多。本來大家都以為Verizon能借信息泄露事件將收購價壓得更低。”
去年下半年,Verizon宣布以48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雅虎互聯網業務。然而消息傳出不久,雅虎就曝出“郵件門”,稱10 億用戶的郵箱信息被泄露,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大的安全漏洞事件,但一度被忽略。此後Verizon 開始重新審查這一事件,美國證券委員會也介入了調查。
幾個月後,雅虎首次披露cookie攻擊,並回應稱:“正如我們先前透露的,我們的外部專家一直在調查偽造的cookie,這可能使入侵者訪問我們的用戶帳戶沒有密碼。調查已確定了那些被使用偽造cookie的用戶帳戶,雅虎正在通知所有潛在受影響的賬戶持有人,已將偽造的cookie失效,讓他們不能再使用。”
黑客事件導致Verizon對雅虎的收購案一拖再拖,至今才達成初步協議。此項收購也終結了過去20年雅虎作為獨立的互聯網運營公司的身份。根據雙方的收購協議,雅虎的核心業務將同AOL一起被整合進Verizon。交易完成後,這家老牌互聯網公司將更名為Altaba,包括雅虎所持的阿里巴巴股份以及雅虎日本業務都會獨立歸屬新公司。目前雅虎持有阿里巴巴約 15.4% 的股份,持有日本雅虎36%的股份。
而雅虎 CEO 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也會退出董事會。涉及董事層變動的還有包括董事長 Maynard Webb、以及前董事長Eddy Hartenstein等,他們都會在交易完成後離開雅虎。而博通(Broadcom)前 CFO 埃里克·勃蘭特(Eric Brandt)將會接替韋伯,擔任雅虎新任董事長。
雅虎上個月公布的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雅虎第四季度營收為14.69億美元,高於上一年同期的12.73億美元;第四季度雅虎的凈利潤為1.62億美元。雅虎2016財年營收為51.69億美元,高於2015財年的49.68億美元。2016年凈虧損為2.14億美元。
財報中值得註意的是,雅虎的移動營收已經接近15億美元,原生業務營收則超過了7.5億美元。公司正在以十年以來最低的成本結構來進行業務運營。梅耶爾在財報公布後表示:“考慮到過去一年對雅虎來說是個多事之秋。我們正在繼續建設自己的移動和原生業務。”
出售核心業務、泄密被壓價、高層大換血、直接更換公司名,雅虎經歷了翻天覆地的一年。但未來與Verizon合並後的機遇是光明的。梅耶爾稱:“出售亞洲資產以外的業務是公司鎖定雅虎股東價值計劃的重要一步。這項交易也是促進雅虎加速移動端、視頻和本土廣告以及社交媒體布局的重要機遇。”
除了整合計劃以外,雅虎還將以提高用戶安全性作為首要任務。公司已經在安全協議和密碼方面作出了改變。據梅耶爾介紹,約90%每日活躍用戶都已采取補救行動或無需采取行動來保護其賬號,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
始於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泡沫時期,雅虎作為行業先鋒,市值一度高達1250億美元,不過目前已經縮水超過三分之二至360億美元。過去四年,雅虎被迫陸續剝離資產。
Verizon通過收購雅虎,將繼續發力數字媒體和廣告業務,其數字廣告業務規模或將翻番,成為繼谷歌和Facebook之後的第三大數字廣告收入大戶。
在Verizon收購雅虎的“世紀大並購”之前,2000年1月,AOL以1810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成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宗並購案;2015年Verizon又收購了AOL。這兩次收購案發生後,納斯達克指數均觸頂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