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牛市消滅低價股 僅16股市值低於40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224.html

牛市消滅低價股 僅16股市值低於40億

第一財經日報 何安 2015-06-08 06:00:00

市值是重要估值指標之一,一輪牛市中除了會“消滅”低價股,同時也會“消滅”低市值股票。第一財經《財商》(微信號:caishang02)數據統計顯示,截至6月5日,目前在交易的股票中(剔除新股),有16只股票總市值低於40億元,總市值低於30億的只有*ST國通(600444.SH)。
這一數據不僅代表著市場正從“消滅”30億市值個股的戰役中全面升級為“消滅”40億市值個股,同時也意味著新股上市市值不達30億,基本不用擔心漲停被打開。

市值是重要估值指標之一,一輪牛市中除了會“消滅”低價股,同時也會“消滅”低市值股票。第一財經《財商》(微信號:caishang02)數據統計顯示,截至6月5日,目前在交易的股票中(剔除新股),有16只股票總市值低於40億元,總市值低於30億的只有*ST國通(600444.SH)。

這一數據不僅代表著市場正從“消滅”30億市值個股的戰役中全面升級為“消滅”40億市值個股,同時也意味著新股上市市值不達30億,基本不用擔心漲停被打開。

在交易的40億元市值以下的股票中,《財商》建議投資者關註近期經歷平臺整理後走強的個股,如*ST南化(600301.SH)、*ST中昌(600242.SH)。

*ST南化是全國化工500強企業之一,也是廣西最大的綜合性化工企業,近3個月漲幅為64.35%。一季報顯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翻正,為27.1萬元,同比增長103.12%。

公司早在2010年就與市土地儲備中心簽訂合同,將公司名下0507065宗地交由儲備中心收購儲備,但該地塊目前仍未交由儲備中心驗收。為改善公司經營狀況,2015年,公司將盡早交付土地,實現搬遷補償款的盡早到位。同時,公司加快南寧綠洲化工項目建設和搬遷工作;並在此期間通過采購燒堿、強氯精,以合作貿易方式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基於上述方案,*ST南化管理層認為未來十二個月可繼續維持營運規模。基於一季度凈利潤增長情況,公司經營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改善。

*ST中昌是廣東港口航運企業,主營國內沿海幹散貨運輸及航道疏浚工程。根據*ST中昌一季報,公司EPS-0.02元/股,同比增長81%。由於減少3艘散貨輪,一季度公司仍處於減虧狀態,歸母凈利潤-48.96萬元。

6月5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自貿區海運政策公告,國務院批準外商可在自貿區設立中外合資、合作企業。*ST中昌或將從自貿區海運業務中獲益。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75

牛散逃頂後做空股指 兩手兩天盈利40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0793.html

牛散逃頂後做空股指 兩手兩天盈利40萬

一財網 張誌斌 2015-07-04 22:10:00

市場上存在著這樣一種投資者,敏銳的嗅覺使得其能夠在高位及時清倉,冷靜的分析、成熟的操作系統使得其敢於順勢做空,在他人資產凈值不斷縮水的同時,他們的凈值仍在水漲船高

短短3周時間,上證指數從5178點下跌至3686點,跌幅達到28.81%,一些個股的跌幅更是超過了50%,慘遭腰斬,很多投資者也是出現大幅虧損,一些使用了杠桿但又未能及時止損的投資者更是慘遭強平血本無歸。

不過市場上同樣存在著這樣一種投資者,敏銳的嗅覺使得其能夠在高位及時清倉,冷靜的分析、成熟的操作系統使得其敢於順勢做空,在他人資產凈值不斷縮水的同時,他們的凈值仍在水漲船高。這無關是否在發“國難財”的道德評判,而是豐富的投資經驗、冷靜的市場分析和成熟的操作系統的產物,這或許更是中國廣大散戶投資者所欠缺的東西。

陳先生(化名)擁有8年的A股投資經驗,盡管此前也曾在市場嗆水,但通過自身的刻苦好學和專研,逐漸形成了其特有的一套操作方式。

總結其操作系統,順勢而為是其核心。陳先生此前是一個堅定的看多者,而其主攻的方向則是“一帶一路”概念股,中國中車(601766.SH)、中國交建(601800.SH)、中國中鐵(601390.SH)等個股都曾留下他的投資身影,在這些個股上漲趨勢沒有改變之前,他一直堅定持有,這也為他贏得了不菲的利潤。

而促使其開始拋出股票轉而看空後市的關鍵,則是龍頭股中國中車的走勢。中國中車的股價早在4月20日就以見頂回落,此後盡管公司頻繁傳出再接大訂單等利好消息,股價卻一直未能再創新高。而在南北車合並複牌之後,股價僅收一個漲停第二天就出現大幅回落的走勢,促使其全部清空的股票並轉而看空。

作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陳先生並未就此停止其步伐,其在幾天之內快速開通了股指期貨的賬戶,並將資金轉戰期市。盡管5個交易日的資金核實期使其錯過了早期最好的做空時點,但他還是通過敏銳的盤感,在6月25日布下了其第一手空單,目標則直指泡沫程度最高的小盤股——IC1507合約。

市場很快給了他回報。在第一手空單開始盈利之後,他又加開了一手空單,到6月26日收盤其已經盈利超過40萬之多。

不過隨著那個周末央行雙降的消息傳來,他的空單也開始面臨市場報複性反彈的風險。盡管其仍堅定看空後市,但仍選擇了在6月29日早盤兌現了盈利,繼續空倉等待做空時機的來臨。

市場此後果然向著陳先生預期的方向發展。於是陳先生通過盤中不斷試探後在7月1日再度放空IC1507,並很快體會到了盈利的喜悅!盡管7月2日證監會又有三大救市政策公布,但其看空後市的觀點並未因此改變,但IC1507合約周四盤中的大幅震蕩走勢卻使其敏銳的感覺到了市場的風險,盤中多達6次的多空拉鋸,使得其賬戶凈值出現大幅變化,出乎規避市場風險以及後續政策風險的考慮,陳先生在7月2日選擇了清倉,等待政策救市效應完全消失之後再擇機入市,目前仍在清倉觀望之中。

回顧陳先生的操作過程可以發現,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是其敏銳的發現市場轉向之後堅定看空後市的重要理論支撐,而其利用該理論看空後市之時尚在申銀萬國證券那篇利用反身性理論解釋市場的報告之前。而在具體的做空過程中,順勢交易、盈利後再加倉、多次試探性交易並設好止損位等一系列的操作都顯示了其成熟的交易體系,最後選擇在7月2日清倉觀望更是其風控能力的體現,因為在政策救市不斷加碼之時,盡管其看對了大勢的方向,但也可能因為盤中出現的大幅反彈而被市場打爆倉位。

陳先生表示,盡管其最近的操作比較順利,但其更為高興是能夠完全利用自己的投資理念來操作,並成功印證了這一體系的有效性,一次交易的盈利多少並不重要,成熟的交易體系和交易心態更為關鍵,他未來投資的路還很長。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663

趙薇身價蒸發40億 明星股東遭躺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2659.html

趙薇身價蒸發40億 明星股東遭躺槍

一財網 陳漢辭 2015-07-08 17:19:00

“我們算是躺著中槍。”一家傳媒上市公司的宣發負責人表示,已不願說什麽。唐德影視的明星股東趙薇身價蒸發了一半,若加之其在阿里影業的股權,趙薇此次身價較最高點蒸發了近40億元。

停牌、停牌、停牌……

風雨突變,繼光線傳媒(300251)7月6日晚間公告停牌後,華誼兄弟(300027)、唐德影視(300426)、華策影視(300133)均表示,因正在籌劃重大事項或收購資產,於今日開市起停牌,待公司披露相關事項後複牌。

“傳媒板塊共56家上市公司,我所統計的是已有21家公司停牌, 傳媒行業指數繼續下跌9.9%,居於跌幅榜前列。這種悲壯,誰也承受不了。就目前形勢而言,對於投資者、散戶還有持股的明星與股東而言,停牌是市場發展本身的需要,也是最好的最無奈的選擇。”北京一創投基金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明星股東身價蒸發數億元

“我們算是躺著中槍。”一家傳媒上市公司的宣發負責人表示,已不願說什麽。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的傳媒股表現不俗,4月的傳媒行業跑贏大盤。相關數據顯示,4月滬深300指數表現良好,截止至4月底,滬深300較3月底上漲17.25%。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4月,文化傳媒、營銷傳播和互聯網傳媒分別上漲16.94%、5.94%和39.27%。其中其他文化傳媒、互聯網信息服務和移動互聯網服務板塊漲幅明顯,分別上漲了42.82%、53.72%和28.05%。

從5月到6月,在牛市的肩膀上,傳媒股價扶搖直上。比如光線傳媒在6月12日到達49.86元每股的頂峰。

但從6月中旬至今,大盤已從5178點一度跌破3600點位。有數據統計,近兩周以來,A股蒸發近17萬億元,其中,傳媒股就“貢獻”了超過4000億元。

光線傳媒6月14日的市值為563億元,截至今日為333億元,縮水41%;華誼兄弟6月14日的市值為788億元,截至今日為423億元,縮水46%……

“且不說創始人的身價縮水了,股東明星的賬面上也不好看。”該基金負責人表示。

比如,唐德影視的明星股東範冰冰,今年2月,唐德影視以每股22.83元上市以後,其股價一路飆升,上市連拉11個漲停,持有129萬股的範冰冰身家一度增長了2.3億元。

然而,自6月中下旬A股進入股災模式以來,唐德影視的股價也是一路下跌,7日,唐德股價為90.95元每股,不到股價最高時的一半。就在本周內,範冰冰蒸發達4191萬元,若以最高值為參照的話,其身價減少了1.2億元。

持有117萬股,同是唐德影視股東的趙薇身價同樣蒸發了一半,若加之阿里影業的股權(趙薇及丈夫黃有龍為阿里影業的第二大股東),趙薇此次身價較最高點蒸發了近40億元。

半年票房突破200億難敵股市暴跌

“其實像趙薇等明星自己並不炒股,對二級市場與資本市場並非自己操作,至於你們媒體計算的得與失,她們並沒有太多在意,明星更多還是要做好作品。”上述宣發負責人表示。

今年上半年,趙薇主演的影視作品頗有亮點,尤其是電視作品《虎媽貓爸》一度成為社會討論焦點,其與黃曉明等主演的電影也已在近期上映。

“單純從影視產業發展來看,今年上半年其實還是不錯的。”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201.4億元,這也是內地票房首次半年之內突破200億大關。並且就目前已公布半年報的傳媒公司來看,業績也是不錯的。

唐德影視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300萬~5800萬元,同比增長115.26%~135.56%,去年同期盈利2462.19萬元。其中影視劇業務收入為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源,在電視劇業務方面,由於《武媚娘傳奇》制作精良,且首輪衛視播出取得較高的收視率,該劇本期繼續錄得較高收入,此外,公司投資制作的電視劇《左手劈刀》於本期取得發行許可證並實現首輪衛視播映權的銷售;在電影業務方面,公司提供協助推廣服務的電影《饑餓遊戲 3:嘲笑鳥(上)》於本期上映並取得良好票房收入,公司取得較高的協助推廣服務收入。

華誼兄弟的半年報雖還沒公布,但從2015年第一季度的財報看,其中營業收入由去年同期的2億增長到了6.2億,同比增長207%。其中,影視娛樂業務的總體表現和去年同期變化不大,僅增長8%,營業收入的大部分增長來自於華誼兄弟的互聯網娛樂業務,收入達到了4.19億元,已經超過2014年華誼兄弟互聯網娛樂業務的全年收入7.78億元的一半。

“無論是影視制片公司本身的內容生產還是跨行業多元化的布局,傳媒行業的優勢已經顯現,我國優質影視公司的國際化布局也是投資者比較看好的。”上述基金負責人表示。

2015年二季度文化傳媒並購市場相對於2015年一季度市場穩中有升,案例數量小幅上漲,規模增長幅度較大。根據CVSource投資數據終端顯示,2015年二季度文化傳媒並購市場宣布交易41起,環比上升2.5%,披露交易規模33.79億美元,環比上升74.8%。

“從行業景氣度和整體的盈利增長來說,即便有泡沫,但傳媒股目前算是一個相對合理的區間。至於現在的萎靡,我們只能說離不開整個市場的頹勢,傳媒行業的提升取決與整個市場的穩定。”該負責人認為。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79

騰訊內部人士:超20億港元股份獲贈對象主要為員工 人均40萬港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4498.html

騰訊內部人士:超20億港元股份獲贈對象主要為員工 人均40萬港元

一財網 劉佳 2015-07-13 12:05:00

7月13日,騰訊公司決定向5839名非關聯人士贈送15,858,040股公司新股。一位騰訊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這次股份激勵主要是授予員工, 獲獎勵員工平均每人可獲得價值40萬元港幣左右的新股。

7月13日,騰訊公司決定向5839名非關聯人士贈送15,858,040股公司新股。

騰訊控股於7月10日晚間公告透露,董事會已於2015年7月10日根據2013年的計劃合計授出15,858,040股獎勵股份,給予5839獎勵人士。

以騰訊上周五收盤價148.9港幣計算,上述授出的新股總價值23.6億港幣。

對於5839名獲新股獎勵人士的身份,一位騰訊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這次股份激勵主要是授予員工,從而提升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據此估算, 獲獎勵員工平均每人可獲得價值40萬元港幣左右的新股。

騰訊也在公告中稱,“合資格人士”是指已經或將會對本集團或任何投資實體的增長及發展有 貢獻的本集團任何成員公司或任何投資實體的任何雇員(不論是全職或兼職)、行政人員或高級職員、董事 (包括執行、非執行及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本集團任何成員公司的任何專家、顧問或代理。

公告還提到不授予“關連人士”,主要是指騰訊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的董事、最高行政人員或主要股東。

這已經不是騰訊第一次授出新股獎勵員工。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7月,騰訊也曾發公告稱將發行約1952萬股新股,當時的用途在於員工獎勵,以當時股價計算,總價值約合23.8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9億元。

而對於此次的新股獎勵,騰訊亦在公告中稱,在2015年7月10日,董事會已決議根據本公司股東於2015年5月13日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上授予的一般授權發行合共 21,756,730 股新股,包括根據2013年計劃分別於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間向 694 位獎勵人士 授予合共 5,119,500 股獎勵股份及於2015年7月10日向 5839 位獎勵人士授予 15,858,040 股獎勵股份;以及根據2007年計劃於2014年8月至2014 年12月期間向 117 位獎勵人士授予 779,190 股獎勵股份。

董事會須安排以本公司資源撥付新股份的認購款項至賬戶。獨立受托人須以現金認購新股份。於新股份配發後,獨立受托人須以信托方式為獎勵人士持有該等新股份,並於董事會於授出獎勵時訂明的相關歸屬條件符合時,將該等股份無償轉讓予獎勵人士。

騰訊稱,授出該等獎勵前,於2007年計劃及2013年計劃項下可用作獎勵的股份總數分別為 878,670 股及 248,742,078 股,分別不得超過2007年計劃及2013年計劃的采納日期當天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的 2% 及 3%。授出該等獎勵後,2007年計劃及2013年計劃項下分別仍有 99,480 股及 227,764,538 股股份可供董事會用作往後的獎勵。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77

該斷就斷!台達電營收40年新高心法

2015-06-15  TCW


在台灣五十的科技類股中,有一家股本將近二百五十億元,公司成立近四十年,這樣的老公司在投資人眼 中,往往是漲不動的「牛皮股」。但它的股價,居然能在三年半內漲了一.三倍,從七十二元漲到一百六十七元,比台灣五十的龍頭台積電還會漲。這家公司究竟是 抓住了哪個當紅話題,才有這麼亮眼的表現?

令人意外,這家公司是成立超過四十年的台達電子,去年營收一千九百億元,每股稅後淨利(EPS)八•四九元,創下歷年新高。

它的產品,一般消費者大部分都買不到。它的購併,甚少選擇資本市場熱門話題。眾人對台達電的印象,多半是模糊的──一家從電源供應器起家的老公司。

不過,對比同樣背景,如今股價只剩三十五?五元的光寶科,對投資人來說,台達電卻是越老越迷人。面臨產業轉型、成長趨緩的棘手問題,台達電怎麼做到的?

「決心與執行力,讓台達電的創新速度與力道都較十年前快。」台灣大學前EMBA執行長,也是台達電外部董事的黃崇興教授說道。

為了尋找新的成長動能,台達電經歷三次重大變革,十年前投資視訊產品、五年前揮軍綠能,現在又聚焦工業自動化,並從無數次失敗經驗中,悟出一套「常保青春」心法。

該斷就斷親手結束發展不佳新事業做不下去就別拖,否則對公司或員工都不好。

二○一二年,海英俊從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手上,接下董事長的位置。

他的第一個動作,不是繼續創造新事業,而是大刀闊斧把台達電從二○一○年起大舉轉進但進展不順的新事業,紛紛結束,把轉投資的太陽能公司旺能賣給新日光, 而與日商普利司通(Bridgestone)合作的電子紙事業,也宣告結束。曾經以自有品牌產品大打廣告的LED照明產品,也悄悄退出消費性電子市場。

「做不下去就別拖,否則對公司或員工都不好。」海英俊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每一次喊停都是很困難的決定。他曾經提出台達選擇新事業的NUD三大法 則:新(New)、獨特(Unique)、難(Difficult)。在親手結束了許多符合法則、但發展卻不如預期的新事業後,他發現,光是符合法則還不 夠,還要針對產業生態變化,建立檢驗機制。

訪問過程中,海英俊多次提到電子紙的失敗經驗。這起失敗的投資案,雖然就財務面來說損失不大,但卻給海英俊帶來很大的挫敗感。

二○一○年,在三年審慎研究後,台達電決定與普利司通簽署電子紙技術的合作協議,也在桃園平鎮買了一座工廠,準備量產。豈料蘋果推出iPad打趴發展中的電子紙業者;不過兩年時間,上游原料供應商普利司通決定不玩了。

「我們沒有跟上產業生態的變化,對夥伴也沒有足夠的了解。」事後檢討,海英俊認為自己輕忽了市場變化速度。他也說,台達電投資太陽能,一年就賺錢,但中國 後進者爭相投入打爛市場後,上游原料狂漲價,不願意訂長約的業者就拿不到料。「當時哪想得到?大家都被搞得灰頭土臉!」海英俊說。

「很多公司都很會投資,但是卻不會設停損點。」黃崇興分析說,領導人心裡的尺要清楚,要有拍板的擔當、員工才能放心跟進。

不要貪吃不擅代工,拒絕索尼訂單看起來很好吃的肉,但你有沒有這個牙齒吃?

海英俊當斷則斷的治理風格,其實是銜接自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的理念。

「我覺得台灣公司喔,最麻煩的就是每個月都在追營收。」海英俊在台達電工作十六年,○三年起就擔任執行長,他的經營理念與鄭崇華類似──不適合自己的業務,不會貪多。

鄭崇華跟海英俊共治台達電期間,兩人所做過的「不貪吃」決策,最經典代表,就是二○○七年,拒絕踏入液晶電視代工領域。

當時,日商索尼主動向台達電下單,委託液晶電視組裝。海英俊時任執行長,管理階層陷入兩難:接了這個單,台達電的營收將有跳躍性成長,甚至有機會與鴻海爭搶代工一哥地位。但是,最後台達電決定將這個訂單連同電視、監視器部門,一起賣給緯創。

「看起來很好吃的肉,但是你吃不吃得下?你有沒有這個牙齒吃?」海英俊解釋,從技術面看,台達電並不擅長低毛利的代工業務,稍有閃失就會賠錢;從財務面來看,擴廠備料的資金風險也很高。海英俊坦承,這個決定經過反覆商討,其實是一個很難的決定。

那一年,台達電的股價平穩無波,建起代工帝國的鴻海,股價卻一度漲到上看三百元,創下鴻海史上第二高紀錄。但,把時間拉長,陷入低利戰爭的鴻海,股價已超過三年在百元關卡掙扎,只有台達電的一半。

「組裝營收來得很快,一百萬台就幾億美元進帳。但是我很清楚不賺錢的、風險高,我不要做。」時過境遷,談起當時的決定,海英俊更堅定認為,必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能禁得起誘惑。

延續新枝建立檢核機制,產品過兩關我們一季做一次檢討,沒有達到里程碑就要回頭。

那麼,台達電是怎麼選擇「自己要的」新事業呢?

過去,曾經提出台達電選擇新事業的三大法則,但在親手結束了許多明明符合法則、但發展卻不如預期的新事業後,他發現,有原則還不夠,必須建立檢核機制。

海英俊說,台達電的新產品可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是既有事業單位,比如最近集團寄予厚望的機器人手臂產品,就隸屬於工業自動化部門。

另一層,則是在總部下設研發中心,負責三年內不會產生獲利、但未來五到十年內可能會成為主力產品的研發。研發中心的產品,如要併入既有事業群、或獨立出 來,都要通過新事業發展流程。海英俊說,是否達到預計里程碑、生態系統變化、都過關了才能「畢業」、加入台達電既存事業單位。「我們一季做一次檢討,所有 新事業都會來這,如果沒有達到里程碑就要回頭,如果再做不到,可能就是要喊停,」海英俊說。

黃崇興認為,企業發展新事業往往雷聲大、雨點小,就因為新事業又難做又不賺錢,各事業部當然淨挑簡單的做。台達電過去十幾年來對於發展新事業始終流於形 式,直到近五年才突破盲點──總部要承擔風險最高的產品發展,並且在新產品進入業務組織的過程中,建立確切統一的評估標準。「生一個小孩出來要叫誰養?這 都是要燒錢的!」黃崇興打了一個簡單的比方。

一切穩紮穩打,就算新事業最後無法商品化,也會留下基礎。比如台達電曾與湯淺電池合資開發鎳氫電池,雖然最後失敗收場,但也奠基了如今台達電工業自動化部門的實力。台達電的策略,與宿敵光寶科就截然不同。

不亂跟風購併不只是賺錢,更要互補我不可能花個幾億元去買一個很夯、但我完全陌生的公司,就算他是明日的Facebook也一樣。

同樣成立超過四十年,靠電源控制器站穩地位的光寶科,歷年來從不放過每一個亮眼的投資話題。手機代工、觸控模組、相機模組、LED照明、太陽能、光碟機、汽車電子,無役不與。

不過,光寶科轉投資的成績單卻並不漂亮。二○一三年,才把每年虧損超過兩億元的光寶動能、光寶綠能併回母集團整頓;二○一四年,光寶科董事長宋恭源又高調宣布成立自有品牌切入醫療生技市場,推出第一款產品就喊出五年營收上看百億的目標。

「我不可能花個幾億元去買一個很夯、但我完全陌生的公司,就算他是明日的Facebook也一樣。」購併雖然是台達電未來成長的主要動能,但海英俊也說得 坦白,如果無法管理購併對象,自然也無法創造雙贏。所以,台達電只考慮購併跟己身業務相關、有互補價值、並且能清楚掌握上下游產業鏈的公司。

去年,台達電砸一百七十億元購併歐洲通訊電源管理大廠Eltek。海英俊說,台達電對於通訊電源產業生態了解透徹,而且Eltek的客戶與台達電有高度互補性,兩者相加後,幾乎囊括全球前一百名客戶。

「購併不是一筆錢丟下去就好,如何重新調配整合兩家公司資源,才是購併成功的關鍵。」黃崇興認為,台達電大型購併案經驗雖然不多,但是二○○三年,砸約一 億一千萬美元買下歐洲大廠Ascom旗下電源供應器部門AES。花了五年的時間打平虧損,還讓台達電獲得高階產品能力、並取得多項政府標案,躋身成功案 例。台達電這一次再出手,一線高階主管還慎重其事進棚錄了一段歡迎Eltek的影片,黃崇興認為,台達電知道自己要的產品、市場,也知道如何處理購併案的 繁瑣細節,企業格局已把競爭對手拋在遠方。

不過,瑞信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陳柏齡在其發布報告中表示,Eltek今年內對台達電的獲利貢獻並不大。

「我是為了要互補、要永續經營,不是只為了賺錢,那種買進來馬上要上市的,這種案子我不看。」海英俊強調,自己並不急於立刻獲得市場掌聲。

接下來,台達電出手購併的頻率會越來越高,光是去年,海英俊就看過了十幾個案子。

現在,正身處轉捩點外資調降評等,保守看前景

瑞銀證券台灣電子硬體首席分析師謝宗文,是去年第一個調降台達電評等的外資分析師。他說,台達電積極走向購併,就是因為成長趨緩。「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點,我對台達電前景保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最要緊的就是要去做,如果不嘗試,什麼都不可能了。」十六年間,看過無數個新事業夭折,海英俊只能堅持把每一年的策略會議眼光放遠,如今,台達電小有成績的機器手臂、電動車配件,其實早在五、六年前就投入研發,堅持至今才能成為潛在成長動能。

事實上,台達電跟大部分台灣科技業者一樣,都站在轉型的分水嶺上,差別在於對待失敗的態度,以及認識自我的勇氣。

黃崇興點出了海英俊之所以能夠在艱困的時局中,還能夠穩穩跨出步伐,讓投資人抱持信心的原因:「做每一個決定,企業都應該向未來的股東交代。」

【延伸閱讀】世運場館屋頂、台中歌劇院外牆,都有它的產品—台達電產品布局網● 電源零組件產品:電源供應器、風扇、資通訊零組件代表作:電源供應器全球市占率超過50%,除了電腦、筆記型電腦之外,足跡遍及所有電子產品

● 能源管理產品:通訊電源系統、資料中心、可再生能源、汽車電子、電動車充電代表作:1.高雄世運主場館屋頂太陽能系統;2.高雄那瑪夏民權小學再生能源系統

● 智能綠生活產品:網通系統、視訊顯像系統、LED、醫療裝置、行動電源、投影機代表作:1.台中國家歌劇院外牆3D光雕投影;2.新北市超過10萬盞LED路燈;

資料來源:台達電 整理:朱致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011

小職員、女老師、40歲主管:在這裡,夢更可能實現

2015-06-15  TCW


攝氏三十五度的高溫中,我們來到泰國曼谷市郊班納(Bangna)地區,拜訪三十四歲的創業者張緯平。

他的辦公室沒冷氣,我們滿頭大汗,他自己後背一大片襯衫,也被汗水浸濕。

他不好意思的解釋:「等我賺錢了,辦公室才裝冷氣。」

四年前他來到泰國,和小自己兩歲的妹夫呂柏毅,花了四個月學泰文,一個負責對內生產和管理,另一個則對外跑業務,共同在異地打拚。

30歲小職員,赴泰實現創業夢「大陸已經是紅海,東南亞未來二十年潛力大。」

國中就有創業想法的他,清大化工系畢業、在美取得西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碩士學位後,進入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工作。當了兩年小職員,看到單位中四十、五十歲同事面臨轉型瓶頸,加速他的創業夢,「我只是把後面要承受的壓力提前。」

看好添加在動物飼料中的新營養劑成分發酵豆粉,還沒有標準規格,機會很大,成了他創辦泰鼎飼料(Tech Team)的主力產品。沒在台灣創業,主因是大成、福懋等大廠也看到這商機,準備投入生產,規模拚不過對方,只能到新興市場找機會。

為何挑中泰國呢?這是他與家人共同商討的結果。

「大陸已經是紅海,東南亞未來二十年,成長潛力大;在東南亞中,刪去共產國家、基礎建設不佳的國家、會排華排外的國家,挑市場、法制相對健全的國家,就是泰國了。」他說。

比別人幸運的是,他的爸爸也是中小企業主,支持兒子異鄉創業,並支援他第一桶金。但他從一個小職員,突然變成老闆,一路跌跌撞撞,仍吃足苦頭。

「開始創業前自認有規畫,做了才知道離現實很遠,」張緯平原以為在泰國做新企業,靠著台灣這塊招牌,以及品質優勢,獲利應該不難,卻沒有想清楚客戶在哪、產品怎麼賣等營運模式。

大曼谷區有上千個農場,他與妹夫挑出中等規模以上的標的,一一拜訪。農場主人聽到台灣人來訪,很客氣,但對產品卻不埋單,「你的台灣豬、台灣雞,跟泰國的又不一樣,台灣有效,泰國會有效嗎?」「一千頭豬吃了有問題,你能賠嗎?」

呂柏毅回憶,剛開始沒有品牌知名度,推廣產品時頻頻遭拒,後來和泰國當地大學合作,取得科學證據,才取得敲門磚。

「前兩年,每天想爛攤子怎麼收拾。」打不進泰國農場,原物料價格大漲一倍,還曾被倒帳,好長一段日子,他沒喝一杯威士忌睡不著覺,還越喝越大杯。

他猶豫著是否放棄,如果回台,以他的學經歷,就業不難,日子可以很舒適,「但如果放棄,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放棄?,放棄、繼續,都需要很大勇氣。」

儘管夜夜猶豫,白天仍勤跑農場,逐漸的,農場主人發現豬仔吃了他的產品變健康,生意開始上門。如今跑了一百二十家大小農場,業務漸上軌道,去年營收達到二 千五百萬泰銖(約合新台幣二千四百萬元),三年成長十倍,這一季已經開始虧轉盈。「應該明年初就能裝冷氣了!」他笑道。

房仲業務員,看中泰房市多頭「如果我想當領頭羊,必須自己要先跑。」

不僅製造業,服務業也有機會。看好泰國房地產潛力,被台灣房仲業稱為「豪宅女王?」、年約四十的鄭筠心,五年前嗅出台灣房市已經到頂,開始到歐洲、東南亞、中南美洲,尋找下一波房市多頭,經過比較後,看中泰國。

去年九月,她在曼谷設立巨獅不動產公司正式營運,至今已經銷售二百五十戶泰國房地產,成交金額超過十三億元。除了曼谷市區套房、芭達雅海景房等標的外,還經手泰國四季、麗池酒店住宅等頂級預售案。

來泰國之前,她過去曾是大師房屋業績第一名的業務員、年佣金破三千萬元。如今,她在泰國的房地產仲介生意,也是台灣人中規模最大。

五年前,她在紅衫軍政變時來到曼谷,開戶買股、買房,「如果我想當領頭羊,必須自己要先跑。」當時,不少台灣同業認為她「頭殼壞掉」,日本也很好,哪個國家不選,為什麼選有紅衫軍的泰國?

那段時間,她把自己當專業投資人,觀察泰國舉凡高速公路、空鐵、地鐵、百貨公司等食衣住行育樂掛牌股票公司實景,並參加當地舉行的各大展覽、看房與開發商新案,逐漸累積知識,「建案那麼多怎麼挑?都是我用腳走出來。」

語言問題怎麼辦?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畢業的她,英語流利,能對上國際開發商脾胃,取得頂級案件;這還不夠,要管當地員工、不錯失關鍵細節,須懂泰語。

「對我來說,語言根本不是問題!」去年,她花四個月上語言學校,勤練泰語,其後擴大聘用可操中文、英文、泰文等多國語言的員工,目前員工約有二十人。

為什麼需要二十位員工?因為只開房地產公司,客源有限,所以她又結合旅行社,協助訂房訂餐廳訂機票,替客戶客製化旅遊兼看房的行程。隨著口袋多金的中國大媽旅遊風日盛,她準備再新聘中國員工,替潛在買家服務。

年輕女老師,教中文薪水翻倍「不含房屋津貼,老師不分國籍,月薪七萬起跳!」

別以為只有創業,才能到泰國闖出事業第二春,受雇,也是一種選項。

兩位師大體系畢業的女生,不到一般台灣人認為較先進的歐美國家教書,而到泰國的國際學校教中文,賺到平均比台灣高五成到一倍的薪水,也賺到國際觀。

三十多歲、師大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畢業的呂佩君,十年前曾在泰國中華國際學校教過兩年中文,其後陸續在台大語言中心、赴中國任教;比較的結果,認為泰國教學環境更好,一聽到開缺,再次報考,去年八月再度赴泰教書。

這次到泰國,不是單身,連同一雙兒女,也在曼谷就讀。

呂佩君的先生是台灣知名魔術師文沛然,目前事業舞台在中國,但他寧可當兩國間的空中飛人,支持太太的決定。「在中國教中文沒有比較優勢,體現不出價值,」文沛然認為,在曼谷,不論老婆的收入、小孩教育方式,都比中國學校好,所以支持另一半來此任教。

兩夫妻分析,在台灣,要擁有美國護照才能就讀美國學校,一年學費動輒新台幣上百萬元,但在泰國中華國際學校念書,每年學費約三十萬元,且學生畢業後,可不用靠托福直接到美國讀大學。

此校目前共有八百一十位學生,以泰國人最大宗占六三%、華人二七%,日、韓等其他國家約一○%。師資約七成來自美國與加拿大,台籍十三位,泰籍八位,另有韓、日籍各一位。

三十歲的張郁函,高師大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畢業,因教育體制不吸引她,沒想過考公立國中老師,轉赴出版社編外國人學中文教材。待了兩年,得知該校徵才訊息,經美籍校長面試過關,順利來此任教。

「不含房屋津貼,老師不分國籍月薪七萬起跳,」該校國際部主任謝忠安透露,泰國對中文師資有很大需求,台灣人只要有教師證、英語達多益六百分可溝通的基本門檻,就有機會來此任教。曼谷另有五、六所國際學校,也聘有台灣教師。

張郁函不諱言,當初要來泰國教書時,身邊的人都訝異:「妳為什麼會去『那種』地方?」

謝忠安觀察,台灣人聽到泰國,還是興趣缺缺,尤其父母百般勸阻,「我來這遇過八次政變,也沒影響,台灣收到的資訊只是一小塊。」

先前在台灣不常說英文,到泰國,同事間不論郵件、對話都是全英語,「來找我玩的同學說,我連說夢話都是說英文。」張郁函說。

「敢踏出這一步,以後哪裡都敢去!」她除了學到英語力,學到獨立,也學到了國際觀。看世界的視野,也從此不同。

上市櫃公司主管,找到新舞台「在台灣我只是系統裡的螺絲釘,在這是創造者。」

上市櫃公司中年主管,也在泰國找到新舞台。

在泰國南部大城合艾,我們遇到兩位台商幹部,分別是四十一歲的綠河董事長特助李英宏、四十八歲的綠河廠長柳宏儒。

先前在凱基證服務的李英宏,承銷資歷超過十年,接觸過逾三百家企業財務長,聽過許多老闆的創業故事。相較之下,他發現在金融業工作是單打獨鬥,即使替公司賺一、兩億,同事間仍彼此競爭,「客戶成功,你也只是拍拍手。」

並且,金融業是特許行業,資本門檻高,即使自己做得再好,就算當總經理,也難以另開一家金融機構。當他越思索職涯,越發現,想要一個自己的舞台。

兩年前,他因輔導泰南最大台商、泰國前五大橡膠木與塑合板外銷公司的綠河企業回台掛牌,看到新機會,於是辭掉工作,告別妻子與三歲的兒子,跑到泰南。「在這裡,夢想實現的可能性很大!」

這夢想,是協助一家中小企業,變成營收百億的公司。在台灣這成熟市場,這很困難,但在起飛中的東協,企業成長三倍、五倍,卻大有可能。

柳宏儒抉擇更大,為尋找新舞台,他甚至拿自己的下半場人生對賭。

兩年前,他還是中鋼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鴻鋼鐵技術處處長,如期升遷、工作穩定,鐵飯碗工作人人稱羨,且再四年就滿二十五年,可領數百萬元退休金。

他卻發現,不論集團的一級主管、子公司董總,年紀普遍六十歲起跳,自己按公司制度與規畫,可預期每年調薪、成長,再十年或許也能到達同樣位置,「一輩子可以算得出來,不希望我變成這樣……,」他自問:「我的一輩子,只能這樣嗎?」

「在台灣,我只是系統裡的螺絲釘,在這裡是創造者,」他希望能證明自己的能力,讓事業在手中擴大。

他們尚未圓夢,卻寫下成功新註解

這個決定卻不保證成功,甚至要先犧牲。退休金沒了,整個家族都反對,先是太太不同意,其後是同意但不願意;父母很不諒解,質疑他在公司做了什麼事非走不可。

去年暑假,太太和讀國一的兒子來泰南看他,兒子一路故作堅強,在機場道別時,兒子笑笑跟他揮手,轉身進入海關後,立即掉淚。他收到太太傳訊說兒子流淚,換他在機場外,淚眼潰堤。講到這段往事,他紅了眼眶。

我們到訪的前一天,他收到媽媽出車禍住進加護病房、左眼恐失明的消息,他揪著心繼續工作,「自己對家人虧欠大,如果不能盡力實現理想,回去怎麼交代?」

黃昏,熱帶叢林特有的紅霞,瞬間鋪滿天空,「第一次來這裡的印象是,天空好高,」他回憶。夾雜著愧疚與希望,他從橡木原料區走回二十四小時運作的工廠。

這批三十到五十歲的中生代,都看到新機會,也背負風險。我們雖不敢確定他們是否終究會達成夢想,但勇敢跳脫舒適圈,這本身已經是某種成功。

【延伸閱讀】到泰國創業、投資,先搞清楚三件事

Q:我想去泰國創業,當地政府有窗口辦理嗎?

創業者有兩個管道。曼谷台灣貿易中心主任戴治國指出,第一、透過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只要符合相關獎勵產業(以技術門檻較高的製造業、科技業為 主)並在當地設廠,就能一○○%持有經營股權、並透過公司名義全數持有工業區土地,享有八年免營業所得稅等優惠,還有單一窗口協助解決工作證等所有疑難問 題。

第二、若不符合上述條件,如開餐廳等服務業,須和泰國當地人合資,但股權、土地最多只能持有四九%,也沒有免稅優惠。

Q:我想在泰國置產,外國人可投資泰國房市嗎?

外國人可獨資購買泰國公寓大廈某戶或某樓,但同棟大樓外資住戶,不得超過四九%。如要買獨棟房舍,須與當地人合資,外國人不能獨資持有。泰國巨獅不動產集 團總裁鄭筠心指出,外國人購買泰國房產,無金額限制,但成交時要繳1%的移轉費與相關費用,若五年內出售,還須課總價3.3%的特別營業稅。

Q:我想舉家赴泰國,小孩就學怎麼辦?

國際學校多集中在曼谷,選擇性多,最貴的一年學費達新台幣上百萬元,中等約三十萬元,最便宜的也有一年十萬元以內。也可選擇以雙語教學的當地私立學校,一年花七萬元便可就讀,惟同學多為泰國學生,外國學生比例較低。

(文●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022

【財經半周樂】教你如何在40℃保持心如冰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2254.html

【財經半周樂】教你如何在40℃保持心如冰清

一財網 霜月 2015-07-29 23:41:00

這半周大盤巨震600點,帶動各板塊上下顛簸,到底是什麽影響著大盤的走勢,又有多少問題出現在我們眼前,待我們慢慢往下看。

上周大盤六連陽,股民們似乎在動蕩的股市中看到了市場企穩的希望,不少人都從連續下跌的陰影中走了出來,甚至有人心中都已經開始有了這樣的表情

周一上班小編也是滿懷激動的來到了單位,卻看到同事們這樣的表情

難道發生了什麽重要的大新聞?

小編趕忙湊到他們身邊,然後看到了如下一幕

Whatthe嗶~

周一大盤低開低走,午後直線跳水,大跌8.48%,創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兩市千股跌停。

說好的4000點爭奪戰呢,說好的企穩回升呢?

這下跌也跌的太果斷太“血腥”了吧,原以為即便下跌也要跌出自己的特色

未曾想到居然是這樣的,一跌到底,然後頭也不回一溜煙就跑了。

留下我們兀自悲傷,無處話淒涼。縱使室外溫度直逼40℃,我的心中依然一片冰涼。

似乎是感受到市場悲傷的氣氛,晚間證監會發聲稱:“確有核查場外配資”。此番做法,證監會意在告訴投資者們,不要灰心,我們堅決維護你們的權益,打擊一切破壞市場的行為。

業內人士評價稱,證監會發文意在防止配資死灰複燃,維護“救市”成果。

然而網絡上卻傳播著另一個消息,稱此次大跌是因為“國家隊”已經離場。

對此,證監會隨後就澄清了該謠言,稱有關“國家隊”已經撤出,不再救市的猜測,完全不符合事實,中國證券金融公司沒有退出,並將擇機增持。

這一針定心劑似乎起到了點作用,暫時穩定了投資者們不平靜的內心。

然而,周二大盤的走勢卻讓投資者們再次郁悶不已,依舊是低開,只是在午間沖高帶來了反彈的希望,但在午後希望破滅,大盤回落最終滬指報收3663點,跌幅1.68%。深證成指報12316.78點,跌幅1.41%。

似乎是感受到了市場恐慌情緒的蔓延,證監會剛收盤便站了出來,義正言辭的表示:“稱根據交易所監控報告和投訴舉報反映,今日證監會已組織稽查執法力量,重點針對27日集中拋售股票等有關線索進場核查。”

對此,有網友表示不服

小編此刻似乎能聽到網友內心的咆哮:“止損懂不懂,止損啊,我是好人啊!”

但證監會這堅決的態度起到了作用,今日,大盤終於借勢發力,以V字大反轉的形式成功逆襲,滬指收3789.17點,漲幅3.44%。深證成指報12823.07點,漲幅4.11%。兩市僅180只股下跌。

想必各位投資者們應該松了口氣,好歹看到了希望。不知明日走勢又如何,小編只想說一句:“證監會,我們十點見。”

 

大盤這兩天可謂是涼了一大波投資者的心,雖然今天有所回升,但估計對其抱有希望的人已經少之又少。受大盤近期寬幅震蕩的影響,券商股6月起發行數量銳減。盡管上半年股票型集合理財整體仍均賺近60%,但以7月截至目前在的產品發行情況來看,券商資管若要在此次股市大跌後恢複元氣或仍需時日。

據統計,6月發行的產品規模已大幅銳減,迅速跌回年初的發行水平。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距離很遠,但位移約等於0。

也完美印證了那句話,“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當然,在這大幅縮減的背後,是600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被清盤的結果,其中包括長江證券的60只產品,占比最高;而申萬宏源證券、財通證券也分別有48只、34只產品被清盤,緊隨其後。

用一個字來形容:“慘!”;兩個字:“真慘!”

但神奇的是,券商A股在這周卻表現出一個逆水而上的勁頭。

28日在國信證券漲停帶動下,券商股逆勢上升領漲,券商板塊的走勢讓投資者一時無所適從。

券商A周一走勢圖

券商A周三走勢圖

周三證券板塊漲跌一覽

小編細細打探,終於找到一點線索,據昨日盤後的資料顯示,疑似代表“國家隊”的中信證券北京金融大街營業部買入了2.76億元的國信證券,買入金額最大前五里面,還一共有四個機構席位合共搶籌超過11億元。

看吧,都說了國家隊不會走的,咋就沒人信呢?

但是不幸的是,與券商A股相反,券商H股卻反向而行,周一所有H股券商以下跌報收,完全無視A股的暴漲,AH價差也再次拉大。

這不就是標準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麽。

估計投資者們現在只想說一句,:“大哥,不帶你們這麽玩的!”

 

說完券商,我們再來看一看分級B,對於分級B不了解的同學,這里有個科普貼,先來研究一下吧。戳這里就告訴你》》》》

截至7月28日收盤,市場上共有121只分級B下跌,占比94%。其中,34只杠桿基跌停,另有41只分級B跌幅超過9%。

分級B市場是每次大盤下挫的重創區,不僅因為天然的雙倍杠桿,還因為交易機制設置上的問題。凈值的漲跌無限制,交易價格的漲跌幅卻不能超過10%。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容易出現母基金整體溢價的現象,而此類溢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屬於假象。舉個例子,信息B昨日凈值跌幅深至21.61%,而信息B昨日跌了9.97%,因此母基金存在很高的溢價,存在較大的補跌空間。果不其然,今日信息B仍跌停,但整體溢價率還是高達8.54%,後續還會有補跌動作。

看完這個,小編只想說

而昨日大跌後,滬深交易所官網共披露了9只分級產品將要下折的公告,提示投資者註意下折風險。而一帶B在經過昨日的大跌後,已經確定將於第二日發生下折,29日便是下折基準日。

良心啊,這是在用“繩命”告訴你:“此處坑多,請勿入內!”

說了這麽多,小編感覺身心疲憊,於是決定好好調養一番,周五再與各位徹夜長談吧。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113

到底誰是罪魁禍首?油價六年來首度跌破40美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5413.html

到底誰是罪魁禍首?油價六年來首度跌破40美元

一財網 呂行 2015-08-22 16:27:00

分析人士指出,近一年以來,國際油價經歷了暴跌、反彈、再度崩潰的過程,但這兩次暴跌的導火索實際上並不一樣,第一輪下跌時,全球供應猛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卻並不減產是誘因,但這一次全球經濟下滑導致石油需求量下降則是罪魁禍首。

近日全球市場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了全球股市大崩盤之外,大宗商品市場也是“遍體鱗傷”,其中國際油價更是領跌,一度回到“40美元”重要關口之下。

截至周五收盤,NYMEX原油下跌1.03美元,收報40.29美元,跌幅為2.49%。其中尾盤一度跳水至39.82美元,為2009年以來首次。而本周該油價累計下跌4.8%,連續第八周下跌,是自1986年以來持續下跌時間最長的一次。

對此現象,分析人士指出,近一年以來,國際油價經歷了暴跌、反彈、再度崩潰的過程,但這兩次暴跌的導火索實際上並不一樣,第一輪下跌時,全球供應猛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卻並不減產是誘因,但這一次全球經濟下滑導致石油需求量下降則是罪魁禍首。

數據顯示,自去年7月以來,紐約原油價格自100美元跌至去年底的逼近40美元,後期則一度反彈至今年六月的超過60美元,隨後再次暴跌至昨日的39.82美元。

美銀分析師最新發布報告指出,2015年大部分時間,油價的波動受到的是供給和需求共同影響,但最近一次下跌則完全是因為全球經濟下滑。如果美聯儲真的加息,改變7年來的超寬松貨幣政策,那麽全球經濟將會進一步惡化。

金融數據公司Markit周五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從7月的53.8降至52.9,創下自2013年10月以來新低,遜於市場預期。

分項數據方面,就業創造指數從7月的53.8降至52.2,創下自2014年7月以來新低。產出指數從7月的55.3降至53.7,創下自2014年1月以來新低。

與此同時,中國制造業狀況也連續第六個月惡化,從原本的三年低點進一步下滑。本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跌至47.1,為77個月以來的最低點,也低於7月份的終值47.8。該讀數低於50,表示制造業處於收縮之中。

美銀分析師表示,全球的形勢確實在變壞。我們的經濟學家最近下調了日本、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河南非的GDP預測。由於受到政治不穩定影響,土耳其的下行風險將更大。亞洲出口量將持續走低,資本外流使得亞洲情形更加惡劣。未來,我們預測幾個發達經濟體仍將以超過趨勢增速的步伐持續擴張,但全球總體的低迷態勢將會加劇。

“過去一個月里,油價下跌幾乎全都是由於需求疲軟引起的。”美銀分析師指出。

不過,目前石油供應端的矛盾也在加劇。美國石油學會(API)周四報告,美國7月份的原油產量創至少是1920年以來的最高。周三美國政府的單周數據顯示,美國的原油庫存幾乎高出五年經季調的平均水平1億桶。同時美國8月21日當周石油鉆井增加2個,為連續第五周增加,至674個。

在此背景下,也仍有市場人士認為供應過剩目前仍然是原油市場主要矛盾。“都是供應過剩,”德國商業銀行駐法蘭克福的大宗商品研究主管Eugen Weinberg表示,“而在2008年時是需求沖擊造成了價格猛跌,這次的危機是人為的,因為OPEC過度生產放大了供應過剩。”

對於後市,業內人士指出,盡管目前的油價崩潰,給OPEC包括一些核心海灣成員國敲響了警鐘,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會改變其維持產量上限,以堅決捍衛該組織的市場份額的共識。其結果是,石油交易商正尋找美國產量進一步放緩的跡象。然而,由於鉆探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這需要的時間似乎將遠遠長於預期。

數據顯示,原油價格自今年6月份的收盤高點已暴跌超過30%,同時花旗集團預測原油價格可能跌至每桶32美元,全球金融危機時曾現該水平。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92

垂直招聘來勢兇猛!每年40萬海歸也有了專屬招聘平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4/151665.shtml

不知道前一陣你的社交網絡有沒有被BOSS們集體刷屏,一大撥美美的外國姑娘們又給某家移動應用狠狠地做了一次推廣,這一次她們代言的是:垂直招聘。拉勾、脈脈、BOSS直聘的風靡讓互聯網招聘行業有了不一樣的新玩法,而傳統招聘網站如智聯也在積極上馬內部創業項目。諸多事實證明,更有效率的垂直招聘已經勢不可擋。

孔晶晶(Crystal),在北美留學和工作10年,曾在國內某知名招聘網站負責了四年的海外招聘。現在,她和她的團隊要做一個專門針對海歸的招聘平臺——Lockin China。Crystal表示,Lockin China的創始團隊全都有海外留學背景,他們懂招聘,更懂海歸,而她本人在智聯期間,建立起了一系列海外招聘的流程和體系。

每年到底有多少海歸需要找工作,又有多少企業、哪些企業更青睞海歸?這是Lockin China亟需解答的兩個問題。Crystal表示,據權威數據顯示,現在我國每年約有40多萬海歸回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面臨著不好找工作,或者不知如何找工作的苦惱。“很多海歸回來的時候校招季已經過了,‘海龜’變‘海帶’了,這部分人找工作的需求是很大的”,Crystal說。

和多年前企業爭搶海歸時相比,現在海歸的優勢已不甚明顯。在新西蘭留學及工作10年、同樣曾就職於智聯的CTO王濱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海歸並不知道如何展現自己的優勢。在這一點上,Crystal也認為,有很多海歸的自我期待和企業需求不匹配,而她之前在智聯所做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幫助這些海外留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並最終和企業的需求匹配起來。

在企業方層面,Crystal認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去”,建立海外團隊,開拓當地市場,這使得他們在用人上更傾向於尋找具有海外背景的員工。“大家可能覺得只有外企喜歡招海歸,但大量的中國企業如阿里、小米出海,它們是很歡迎有國外工作經驗的員工的。”

Crystal向記者介紹,Lockin China最近正在做一項“環球海外校招”的推廣活動,參與企業除奧迪、IBM等外企,還有小米、新浪微博、聚美優品、等國內知名公司。

比起一個單純的招聘網站,Lockin China更想做的是一個針對海歸的綜合服務平臺,並且已經拿到華創盛景投的數百萬元天使投資,目前團隊也在和一些地產公司討論建立“海歸公寓”。Crystal表示,招聘之後的事,Lockin China都有可能去涉及,而目前優先要解決的,就是海歸回國找工作這件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吳丹,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29

圈定40個合作項目 蘇寧、萬達聯手布局O2O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260.html

圈定40個合作項目 蘇寧、萬達聯手布局O2O

一財網 劉佳 2015-09-06 14:09:00

對萬達商業來說,蘇寧易購雲店等品牌的進駐,增加了萬達廣場的商品品類,豐富了萬達廣場的體驗性消費,有助於萬達廣場持續提升客流。對蘇寧雲商來說,隨著消費升級的持續,單純的線上消費很難滿足消費者對品質、個性化等全方位的體驗需求,線下豐富的體驗將成為品質生活的標配。

一個月內,各自擁有千億市值企業的王健林和張近東第二次緊握雙手。他們剛剛在8月的“互聯網+零售紫金峰會”上碰撞互聯網+時代的開放融合。9月6日,這一融合就落實到合作協議上——根據萬達商業和蘇寧雲商的協議,蘇寧易購雲店等品牌將進入已開業或即將開業的萬達廣場經營,雙方確定的首批合作項目為40個。

從2016年開始,雙方將根據萬達廣場開業情況每年確定成批合作項目,萬達商業可根據蘇寧雲商需求定制規劃設計。

本次蘇寧、萬達合作並不涉及資本運作或資產交易層面。

簽捆綁性發展協議​

“兩家中國千億級別以上的龍頭企業能夠簽署緊密協議,捆綁性發展協議,是不多見的,這種協議的簽署,充分說明了雙方對各自的信任。”王健林在演講中說。

蘇寧、萬達為何聯手?

張近東在演講中坦言,當下最熱的莫過於“互聯網+”,其中“+”的就是實體產業,這是趨勢,更是互聯網發展的價值。“無論是商業地產行業,還是零售行業,誰抓住了線下,誰才有能力去沖擊更高的高度,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這也是BAT紛紛積極轉身擁抱線下的原因。”

而從蘇寧的互聯網轉型來看,一共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互聯網”,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將蘇寧成功轉型為互聯網零售企業;第二階段則是“互聯網+”,也就是將蘇寧“零售CPU”向全行業輸出,包括商品供應鏈的專業化經營能力,廣覆蓋、快捷便利的物流能力,以及滿足用戶需求的服務能力。

在2015年7月,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就曾到訪萬達總部;8月初,萬達董事長王健林也現身南京蘇寧總部出席 “紫金峰會”,並在演講中透露了與蘇寧的合作。

“萬達廣場里面95%是50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店,主力店只有兩三個,主力店是商業的穩定器,過去講百貨,將來我們跟蘇寧談合作,可能是蘇寧的主力店,有這兩個主力店就夠了。”王健林在演講中說。

對蘇寧而言,在線上,蘇寧已經向阿里巴巴開放接口,全面輸出“零售CPU”的能力;在線下,蘇寧向萬達開放接口,此後,蘇寧雲店等一系列商業形態將入駐萬達廣場,在鞏固一二級市場零售經營優勢的同時,加速三四級市場的線下開發建設速度。

聯手布局O2O

公開資料顯示,到2015年,萬達商業(03699.HK)預計將在全國開業135座萬達廣場,客流量達到20億人次;到2020年開業500個萬達廣場,年客流量超過100億人次;而蘇寧雲商(002024.SZ)擁有1600多家線下實體門店,線上擁有蘇寧易購,依托線上線下融合的供應鏈優勢展開O2O。

二者的合作將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或將開啟兩大行業圍繞用戶消費習慣、業態布局、運營模式等一系列全新的商業定制服務模式,進一步激活線下的消費熱情。

對萬達商業來說,蘇寧易購雲店等品牌的進駐,增加了萬達廣場的商品品類,豐富了萬達廣場的體驗性消費,有助於萬達廣場持續提升客流。特別是萬達廣場正在全力推行互聯網+戰略,實現線上線下全面融合,與蘇寧的合作,將加速萬達廣場實現互聯網+。

對蘇寧雲商來說,隨著消費升級的持續,單純的線上消費很難滿足消費者對品質、個性化等全方位的體驗需求,線下豐富的體驗將成為品質生活的標配。因此,蘇寧通過線上線下融合,運用互聯網平臺向線下實體開放無限量的商品、服務,探索出蘇寧易購雲店的模式。而萬達商業將為蘇寧易購雲店提供豐富的物業資源和龐大的客流量。王健林也在演講中稱,在當前經濟下行的情況下,萬達廣場不管是人氣還是客流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這種穩定的經營對於蘇寧雲商也是一種保障。

據記者了解,為快速實現與蘇寧雲商的合作,萬達商業已有計劃地對萬達百貨進行了調整,協議簽署後,蘇寧易購雲店將很快在萬達廣場落地。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