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載]財務數據的10個危險信號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t3ww.html

 

這些危險信號可以說明一家企業在如下三個方面不具有投資魅力:成長潛力、競爭優勢和非常健康的財務情況。相反地,如果某些企業不具備這些危險信號可能就是值得考慮的。

 

 

1、營業收入連續數年下降

一家企業可以用減少浪費性的支出、減掉不必要的職員人數、改善庫存管理等方法來改善了企業的盈利,但長期的成長則需要依賴銷售的增長。如果投資一家連續三年以上營業收入下降的企業是有問題的——任何成本效益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抵銷。另外,下降的收入意味著變壞的企業——很少能成為一家好的企業。

 

 

2、毛利、營業利潤、淨利潤和自由現金流連續數年下降

利潤的下降意味著一家企業正在變得虛胖,或者企業的管理者犧牲盈利能力來換取成長。This one has to be taken in context. 如果因為宏觀經濟狀況或者因是週期性的企業,企業利潤的下降則並不一定是內部的運營情況出現了問題。如果你不能合理地把利潤的下降歸因於外部因素,那就要小心了。

 

 

3、過度地提高流通股票數量

對於那些每年股票數量都要增加2-3%的企業要加以戒備。這意味著管理層正在逐步出讓這家公司,並通過期權和二次股票發行來稀釋你的股票。相反的例子是股票數量每年都要下降1-2%的公司,這說明管理層正在回購股票,這會提高你在企業中的股權。

 

 

4、負債率上升或者收益對利息倍數比率下降

這兩者都可能意味著企業在運營方面有些失控,要承擔著更多的債務。 當資產負債率超過100%或者收益對利息倍數比率小於5時,要仔細地分析一下。如果同時兼有營業收入和利潤下降,就要更加仔細,它的財務狀況可以已經非常差了。

 

 

5應收帳款和庫存上升,同時與營業收入進行比較

企業經營的目標是由資產中產生現金。如果應收帳款比營業收入的增長還要快,就意味著客戶拿到產品後需要很長時間才付款。當庫存比營業收入增長還快時,意味著企業生產的速度要大於銷售的速度。這兩種情況都表明現金被佔用而沒有產生回報。

這種危險信號表明供應鏈管理低下、需求預測不良、以及給予客戶過於寬鬆的信用期。在數年的基礎上看待這個現象,短期的問題有時是由於不可控的市場因素。

 

 

6、自由現金和淨利潤比長期低於100%

這與第5條的危險信號相關。如果自由現金流持續地低於淨利潤,這需要進行 認真的調查。通常應收帳款和庫存是罪魁禍首。然而這也可能是一種會計欺詐,比如將採購費用資產化而代替支出,這會人為地虛誇了利潤表裡的淨利潤數。記住, 只有現金流量表說明了現金的價值——其它的數據都是基於會計的假設。

 

 

7、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上龐大的「其它項」

這些包括利潤表上的「其它支出」,資產負債表上的「其它資產」或者「其它 債務」。大多數企業都會有這些項目,但都小到不足以需要關注。但是,如果這些項目的比重過大,就要深入研究一下發包括什麼東西。這些費用會不是重複發生? 這些「其它」項目的部分是不是隱蔽的,比如關聯方交易或者是非業務相關項目?龐大的「其它」項目意味著管理層試圖對投資者隱藏什麼。我們需要的是透明,而 不要隱蔽。

 

 

8、在利潤表上有許多營業外支出和一次性費用

好的公司有非常容易理解的財務數據。而企圖玩欺詐或者隱藏問題的公司經常 會把費用藏匿於前面所羽的「其它」項下,或者增加一些項目如「重組」、「資產清理」、「商譽清理」等。如果連續幾年都存在這類的一次性費用就是一個問題。 管理層會鼓吹他們改善了非公認會計準則、或者形式上是這樣的,但結果是一點都沒有改善。這些費用是用來糊弄投資者的,試圖讓報表看起來僅僅是好看一些而 已。這種時候,去看一下現金流量表。

 

 

9、流動比率低於100%,特別對於週期性的企業

這是財務是否健康的另一種檢測方法。這是一家企業的流動性,或者是在接下 來12個月他們能夠應付債務的能力對於一家擁有穩定生意和能夠產生大量現金的企業,這個比率低於100%不是大的問題。但是對於週期性非常強的公司,可能 一年內營業收入會下降25%,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週期性+低流動比率=災難的組合。

 

 

10、當加入商譽時ROC非常低

這個特別適用於用 Magic Formula的投資者, Joel Greenblatt的書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 為了計算ROC除掉了商譽。然而,如果成長是因為在收購時過高付費, ROC看起來會非常棒,因為多付的部分是不計算在內的。MagicDiligence 通常兩個數據都看,帶有商譽的和不帶商譽的。如果「帶有商譽」的數字低,那高的MFI(現金流量指標)ROC 就是一個奇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57

一生中有10次致富機會 當財富來敲門


2011-9-12  TWM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危機四伏的年 代,黑天鵝不時出沒在金融市場,股市多空循環愈來愈短,震盪卻愈加激烈,別以為這些震盪跟自己無關,每一次的谷底,都是財富敲門的預告!

人 一生當中,有10次危機入市的機會,只要做好準備、努力抓住,就可以讓你的財富倍增。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林筱庭「這是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這是充滿智慧的年頭,也是愚昧充斥的年頭;這是需要堅定信仰的時期,也是令人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 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英國大文豪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最著名的一段話。

對四十二歲的余凌霄而言,狄更斯筆下描述的那個劇變混 亂的年代,沒想到真的給他碰上了!

一九九六年,從中央大學財研所畢業進入職場的他,隔年就遇上了亞洲金融風暴以及九九年的台灣九二一大地 震;台股休養生息後,經過網通泡沫短暫榮景後再度迅速崩跌,二○○一年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三年SARS疫情接踵而至;好不容易市場獲得喘息機 會,○四年總統大選的「兩顆子彈」又來攪局。更甭提○八年的美國次貸風暴把台股捲入百年罕見的金融海嘯中??。台股過去十年的暴起暴落,把台灣五年級與六 年級生的財富一次又一次的「浪花淘盡『口袋』,存款股票轉頭空!」六法則 把危機當成財富的轉機三十九歲,六年級前半段的電視財經名嘴江中博感嘆:「五年級後半段與六年級前半段世代一踏入職場後,全球政經時局就災難不斷,包括我 自己在內,財富消消長長,收入不差的我,出社會開始工作後,竟花了七年的時間才賺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然而,與江中博面臨同樣混亂時局的余凌霄卻深諳 危機入市之道,不但懂得讓財富「青山依舊在」,股票投資績效更是幾度一路紅。他在○二年進場低吃的佳格、泰銘、豐興鋼鐵與中碳,經過近十年的配股、配息, 持股成本已經降至零元以下。加上○四年利用「兩顆子彈」事件,進場投資百略、超豐電子以及○六年進場的儒鴻紡織等股,過去十年為他創造出超過四○○%的獲 利,原本在富蘭克林投顧擔任業務,只是平凡上班族的他,靠著投資累積千萬元資本,財富傲視大多數的五年級上班族群。

「拜託,不要把我寫太 好,事實上我的投資失敗經驗也不少!」余凌霄謙虛地說。四十二歲的他,股票投資啟蒙甚早,早在就讀淡水新埔工專(現已改制為聖約翰科技大學)時,因為教授 商業英文的老師喜歡在課堂上談投資,就引起了余凌霄對股票的興趣。

「很榮幸,台股三次萬點行情我都參與過,十八歲時,我就已經在看《財訊快 報》了!」「即使如此,前兩次萬點行情,我不但沒賺到錢,還以小賠收場。直到我學會了價值投資法,近十年來的投資才漸入佳境!」余凌霄回顧自己的投資生涯 說道。

新埔工專畢業後,余凌霄插大考上中央資管系,畢業後更以優秀成績直升中央財務金融研究所。「我的碩士論文寫的是選擇權定價,研究所畢 業後就到富蘭克林投顧任職,一度還被同班同學取笑!」「因為我們搞財務工程的人大多跑到銀行或期貨界賺快錢、賺狠錢,而我竟然跑去賣基金,一頭鑽進了被很 多同班同學『嗤之以鼻』的價值投資法。」他苦笑道。

法則一》

股價腰斬,跌至四至五年來新低好股票進了台灣富蘭 克林投顧後,余凌霄不但為富蘭克林傳奇基金經理人約翰‧坦伯頓的選股哲學深深著迷,他還利用公餘翻譯了《標竿選股策略》這本價值投資學的經典著作。

「接 觸價值投資學之後,有時候我真的很想把研究所時期的投資教科書丟到垃圾桶,因為,老師教我們的『效率市場理論』,根本與實際差太多!」「金融市場真正的運 作實況反而是處處充斥著無效率,處處充斥著不均衡。這種無效率、不均衡才讓價值投資法得以立足。」「否則就如同巴菲特所說的,如果效率市場理論成立,我豈 不是要流落街頭了。」確定了價值投資哲學後,余凌霄戒掉了年輕時投資股票追高殺低的習慣,取而代之的是謀定而後動,等到股價跌到合理價位以下才放手大買。 「以前的我,總是喜歡看線圖挑強勢股、逮飆股,但收穫反而很有限!」「現在的我,喜歡研究股票線圖的興趣依然沒變,但專注於挑弱勢股。」「股價從波段高點 腰斬一半以上,而且跌到四至五年來新低的股票,我最尬意!」相對學生時期的頻繁進出,余凌霄進富蘭克林投顧正式上班賺錢後反而謹守「小不忍則亂大謀」的古 訓。他努力上班賺錢,為自己儲存進軍股市的第一桶金。二○○一年網通股泡沫破滅以及接下來的九一一事件把台股從一○三九三點打至三四一一點,等市場逐漸築 出底部後,余凌霄依循價值型投資法所說,股價從上一波高點腰斬一半以上,而且跌至四至五年來新低的方法,其次,再輔以公司過去四至五年穩定獲利與穩定配息 的原則,投入工作數年存下來的八十萬元,以不到十元價位買進佳格、十三至十四元價位買進泰銘鉛業、約十二元價位買進豐興鋼鐵,以及約三十元價位買進中碳。 這四檔股票,雖在高檔調節部分轉換其他個股,但迄今部位仍高達三百萬元以上,仍是余凌霄台股部位中的核心持股,成為他投資生涯中第一次重大勝利。

法 則二》

被市場冷落的中、小型民生產業龍頭股不過,危機入市、股價跌得夠低只是余凌霄逢低進場的必要條件之一,他撿便宜貨還有一個重要法則: 中小型的產業龍頭股。「大型產業龍頭股不是不好,但因流動性佳,股價在大多數時期都反映內在的合理價值,比較不容易賺到超額利潤,逢低買進的機會也少很 多!」「相對地,許多中、小型股或許稱不上是所屬產業的龍頭,卻是某個產品線或某個次產業的龍頭,因為較冷門,成交量較低,反而容易出現市場無效率狀況, 讓價值投資哲學有可趁之機。」余凌霄分析道。

舉例來說,當時他買進的佳格,雖不是台灣食品龍頭,但要說是穀物加工與健康食品龍頭應該夠格; 豐興雖不是鋼鐵業龍頭,卻也是台灣鋼筋業龍頭;泰銘則是台灣廢鉛回收的龍頭;中碳則是台灣最大瀝青供應商。○四年投資的百略,則是台灣最大數位血壓計與體 溫計供應商,超豐電子則是台灣最大消費型IC封裝測試廠。至於○六年介入的儒鴻,原本就是台灣最大的針織布製造廠,近幾年跨入名牌服飾代工,業績成長更上 層樓。

「我不是追求成長股投資的那一型,但我投資的公司,我要求它的營收年增率至少要高於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以上,這代表它 的產品是社會所需要的,較不會被淘汰,尤其是民生必需品工業最好!」余凌霄道出他危機入市第二個重要心法。

法則三》

當 成自己的公司,才能抱得久、抱得穩既然恐慌入市,是讓財富翻倍的重要法門,但是為何每當股市恐慌大跌時,大多數投資人卻選擇避而遠之?「股神」巴菲特說了 以下一段話形容投資人厭惡撿股票便宜貨的微妙心理:「漢堡跌價時,每個人都歡唱讚美主;漢堡漲價時,每個人都生氣跺腳。大多數人面對生活物資的態度,卻不 這樣對待股票,股票價跌時才是物超所值,但人們不再投以關愛眼神!」余凌霄說,巴菲特這句話,是他勇於逢低進場,長抱持股的最重要心理建設基石。「我把每 一次股市大跌危機,當作是百貨公司出清商品的跳樓大拍賣,買到就賺到。」「用這種心態投資股市才會增加逢低入市的勇氣!」「我買的佳格能從八元抱到一百元 以上,中碳從二十幾元抱到一百五十多元以上,之所以抱得住的最重要原因,是因為我把這些公司視為是自己的公司。」余凌霄說,許多年輕人希望自己能開店或當 包租公,每年創造一○%的資本報酬率就心滿意足了。

殊不知,只要用心挑選,許多上市、櫃公司資本回報率遠遠超過一○%,比自己開店或當包租 公還高,更省去一些麻煩。因此,他喜歡用投入資本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ROIC)作為衡量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標準,「只要ROIC每年超過一○%,我就一直續抱,我目前台股部位的七家公司,每一家五年期 的ROIC均超過一○%,中碳還超過三○%,佳格則有近二○%哩!」ROIC的計算公式為:當年度稅後純益除以資本投入。這個數字代表企業運用資本的效 率。也是余凌霄用來衡量企業經營團隊績效是否及格的重要指標。「如果企業每年能用一百元資本投入賺到十元利潤,代表ROIC為一○%,即使它的配息沒有超 過一○%,我也覺得可以了。」「畢竟,現在要找年賺一○%的生意還滿困難的。」

法則四》

看市值GDP比,逢高調節、逢低買進 從十八歲買第一檔股票算起,余凌霄「股齡」已高達二十四年,但他卻用前面長達十四年的歲月才悟出利用股票不合理下跌時逢低入市的道理。而且,他也不過掌握 住○二年網通股泡沫破滅、○四年「兩顆子彈」,二次當財富來敲門的機會,就讓資產翻了數倍。

事實上,過去三十年來,在台股歷史中「財富來敲 門」,市場非理性大跌的機會不下十次之多。每一次市場大跌,伴隨而來的往往是融資被追繳,不然就是股票被斷頭,社會上的財富因為股市大跌,重分配的戲碼不 斷上演。

「上帝對每位股民都是公平的,因為人的一生中,如果從三十歲算起到六十歲退休,隨著金融市場的漲跌循環,每一個人至少有十次的發財 或破產機會!」《我靠基金三十八歲退休》作者王仲麟如是說。

長得虎背熊腰,外表看似粗線條的王仲麟,今年四十一歲,私底下卻是一位對總體財 經數字蒐集與分析一絲不苟的專業投資人。今年五月,王仲麟把手上的台股基金與股票賣出了七成以上,只保留一些用來領取現金股息的定存概念股。

王 仲麟秀出他的acer筆電說:「我每個月不但會定期鍵入政府公布的財經數字,甚至未來幾個月尚未公布的,我還會以電腦模擬,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今年四 月下旬,王仲麟發現,電腦上的台灣上市與上櫃股票總市值已經超過今年主計處預估GDP總值的一六○%以上,促使他決定將手上所有的台股基金與部分股票出 清。「以台股過去二十幾年歷史而言,股票總市值(含上市與上櫃)超過當年度預估GDP的一六○%,往往代表市場過熱,會有一波顯著回檔。」「相反的,如果 總市值占GDP的比重低於八五%,往往代表跌過頭了,後續反彈或回升行情可期。」股票總市值與GDP比率是王仲麟心中衡量台股到底應不應該逢高賣出還是逢 低買進的一把尺。用這把「尺」來量,二○○○年、○七年、○九年十二月與一一年四月,均顯示市場過熱,投資應選擇賣出。相反地,○一年、○三年與○九年則 顯示市場已經超跌,投資人應勇於逢低買進,與台股循環的週期正不謀而合。

法則五》

多頭走勢時,政治風暴是危機 入市良機此外,擅長用總體經濟指標判斷高低點的王仲麟,面對政治危機造成的市場下挫時,總是他「見獵心喜」的時候。一○年泰國紅衫軍事件是他危機入市海外 基金的代表作。一○年三月,泰國紅衫軍示威規模擴大,隔月就引來泰國政府鎮壓,導致泰股重挫。

「泰股重挫的時候,全球股市正處於金融海嘯跌 深後的回升階段,當時,亞洲股市常常是各個國家股市皆漲,惟泰股獨憔悴。」「全球股市處於多頭走勢中,單一國家因發生政治危機反向下跌,往往就是撿便宜貨 的良機。」王仲麟趁紅衫軍引爆的政治危機期間,逢低買進JF泰國基金,投資僅一年半的時間,帳面獲利高達六○%。

「相反地,如果全球市場處 於跌勢中,即使某個國家爆發政治危機或天災導致股市大跌,我就不敢輕舉妄動。」例如,最近印度反貪腐社會運動遍地烽火,規模為十幾年來最大,導致印度股市 疲弱不振。王仲麟就認為,目前全球股市正處於跌勢中,較難看出印度股市近來的跌勢是基於全球性因素,還是個別政治因素,在難以判斷的情況下,寧願選擇作壁 上觀。

法則六》

跌二○%開始定期定額,跌五○%增加扣款危機入市的困難之處,不僅必須不受他人影響,獨立思 考,學習做一個投資路上的獨行俠,更大的挑戰在於資金控管。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股神巴菲特一樣,擁有深不可測的口袋;相反地,大多數人的資金都相當 有限,在低接過程中,往往會因為資金不足,帳面產生虧損而意志動搖,作出錯誤決定,反而鑄下大錯。

三十九歲,目前有兩個女兒的張家宏,危機 入市的資金控管心法值得參考。張家宏只是平凡的保險經紀人,喜歡運用投資型保單的連結,進行基金與海外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的投資,雖然收入水準中 等,卻在金融海嘯期間逆向加碼基金投資,締造出六○%的獲利。

「我的投資原則很簡單:基金或ETF單筆投資,主要鎖定多頭走勢的市場;定期 定額的投資,則是鎖定空頭市場!」○八年金融海嘯期間,張家宏鎖定股市從前波段高點跌逾二○%的基金進行定期定額投資,當時扣款基金計有:貝萊德世界礦 業、富達太平洋、貝萊德拉丁美洲、JF東協與霸菱東歐等五檔。啟動定期定額扣款後,隨著金融海嘯情勢益發凶猛,張家宏基金的帳面虧損一度高達三○%。

「當 時我心中並沒有那麼害怕,因為我本來就有長期抗戰的準備,按照過去的週期,股市一個完整的多空循環約四至五年就會走完,而且近十年的趨勢顯示,這個多空循 環的週期還在快速縮短之中。」「在定期定額扣款前,我先對自己的資金作了一個評估規畫,五檔基金平均每檔扣三千元,每個月總計扣一萬五千元對當時的我來 說,至少可『撐』七十個月沒問題。」隨著手上這五檔基金淨值在○九年時紛紛跌至離前波段高點五○%,張家宏還啟動加碼五○%機制,由於利用極低點多扣到許 多單位,海嘯後全球股市迅速反彈,他手上的基金也紛紛地出現獲利,並在去年陸續贖回,平均獲利達六○%。

最近,全球股市重挫,許多國家股市 又從波段高點跌逾二○%,張家宏如法炮製,開始定期定額扣富達中國聚焦基金、富達澳洲基金、法國ETF以及土耳其ETF等四個標的。「我希望藉由危機入市 投資基金的方法,盡快為我的兩個寶貝女兒存到足夠的教育基金。」提起女兒時,眼睛散發著溫柔光芒的張家宏,對未來充滿信心地說道。

余凌霄、 王仲麟與張家宏的故事告訴我們,雖然我們正處於動盪不安的年代,大小金融危機或許接連不斷,都對我們的財富累積形成嚴峻考驗。正因為如此,如果在投資理財 的知識觀念上做好更充分的準備,每一次市場大跌,反而是財富來敲門的機會。

下一篇我們採訪數位權威專家,歸納出十個危機入市的指標,而你也 準備好要當一名財富捕手了嗎?

撿便宜的智慧

余凌霄

現職:嘉鼎資本管理集團董事長

危 機入市代表作:

佳格、中碳、豐興鋼鐵、儒鴻紡織

投資心法:

1.密切留意股價從高點腰斬、跌至4~5年來新低, 但獲利與配股穩健的企業。

2.鎖定冷門中、小型產業龍頭股。

3.ROIC(投入資本回報率)超過10%以上就續抱,把股票當 成自己的公司才抱得久。

王仲麟

現職:財經作家,著有《我靠基金38歲退休》

危機入市代表作:

今 年5月出脫70%的台股基金與股票部位,金融海嘯期間加碼台股基金與股票,獲利逾一倍。2010年投資JF泰國基金,獲利逾60%

危機入市 心法:

1.市值與GDP比率操作法:上市櫃市值占GDP比,超過160%代表股市過熱,應逢高賣出;低於85%代表股市超跌,應逢低買進。

2. 在多頭走勢中,個股或單一國家因個別性因素或政治因素下挫,是危機入市的好買點。

張家宏

現職:宜安保險經紀人 事務所執業經紀人

危機入市代表作:

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逢低加碼貝萊德世界礦業、富達太平洋、貝萊德拉丁美洲、JF東協 與霸菱東歐五檔基金,出場時平均獲利60%。

危機入市心法:

1.單筆投資鎖定多頭格局市場,定期定額鎖定空頭 市場。

2.定期定額前,除生活周轉金外,必須做好至少60次扣款準備的資金安排。如果做不到,就不要投資。

3.離前波段高點 下跌逾20%開始定期定額買進,跌逾50%,扣款加碼50%。

每一次低點,是考驗也是機會

十信風暴

1985 年7月

台股最低點:636點

彈至高點:12682點

漲幅持續40個月至1990 年2月

指標股:金融股、資產股

政經背景:

1985年2月爆發十信案,重傷投資人信心,台股瞬間 崩跌。之後全球進入浮動匯率時代,新台幣開始升值,隔年蔣經國總統宣布解嚴,台灣解除外匯管制,熱錢大幅湧入台股市場。

亞洲 金融風暴

1999年2月

台股最低點:5422點

彈至高 點:10393點

漲幅持續12個月至2000年2月指標股:被動元件、手機股、網路設備

政經背景:

亞洲金融風 暴席捲亞洲、俄羅斯與拉丁美洲,台股受牽連,跌幅達47.13%。所幸在當時科技業帶動下,於隔年重返萬點。

飛彈危機

1995 年8月

台股最低點:4474點

彈至高點:10256點

漲幅持續24個月至 1997年8月

指標股:半導體、筆電股

政經背景:

1995年7月,李登輝推動總統民選,台海關 係緊張,中國軍方於東海進行飛彈演習,外資急撤離台灣,富人加速移民海外。同時,爆發彰化四信擠兌、國票掏空案,引發國內金融風暴。台灣全面開放外資投資 國內證券,熱錢再度湧入台灣股市。

兩岸氣氛緊張

1993年1月

台 股最低點:3098點

彈至高點:7144點

漲幅持續21個月至1994年10月

指標股:電子類 股

政經背景:

動員戡亂時期結束,當時因行政院長郝柏村公開表示將遏止金錢遊戲死灰復燃,且執政黨政爭頻傳,國 內景氣持續低迷,資金外流嚴重,同時台股不斷傳出重大違約交割案,造成股價緩慢性下跌。直到財政部調降證交稅為千分之三,股市才慢步回穩。

全 球金融海嘯

2008年11月

台股最低點:3955點

彈至高 點:9220點

漲幅持續25個月至2011年2月

指標股:傳產股、金融股

政經背景:

美 國次級房貸風暴引發金融危機,隔年雷曼兄弟倒閉,全球金融海嘯。各國陸續提出刺激經濟方案,股市再度回9000點。

319槍 擊事件

2004年8月

台股最低點:5255點

彈至高點:9859 點

漲幅持續38個月至2007年10月

指標股:中國概念股

政經背景:

2004年 3月19日槍擊事件,造成政治動盪,股市再度下挫。同年6月,博達科技爆發掏空案,股市下跌至5255點。之後,陳水扁總統宣布二次金改開始,將台灣發展 成區域金融服務中心,股市慢慢回穩。

網通泡沫化

2001年9月

台 股最低點:3411點

彈至高點:6484點

漲幅持續7個月至2002年4月

指標股:光電、 DRAM

政經背景:

2000年網路泡沫一夕破滅,美國道瓊指數於當年4月13日暴跌628點,6%市值瞬間蒸 發,全球陷入嚴重衰退及通膨。同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政治不安穩再度引起股市動盪;2001年9月,美國遭911恐怖攻擊,台股隨之重挫。央行為救經 濟,開始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台股遂逐步反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08

2011-10月供指示 hiking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72358/index

第88期月供匯控以$64.95購入60股,第50期月供領匯以$27.35購入144股,第42期月供中人壽以$19.42購入409股。

截 至六月底的上半年業績期已完結,IPO組合中,永旺、港鐵、貿易通、雷士照明、中糧包裝增加派息,平安維持派息,瑞房減少派息,交銀取消派息,友邦保險第 一次派息。如果簡單一點,將組合看成一間公司,不同業務有升有跌,整體派息比去年上升超過13%。由於預期中資金融股會減少派息,全年增長能保增長已算不 俗。
恆指周五收報17668.83點,是2009年7月14日之後新低,市盈率9.62倍,周息率3.69%,一浪高於一浪的牛二已破,最終結 論要配合其他指數,可惜沒有時間搜集資料。之後會點,如果要起錶重來,下面係金融海嘯低位11344.58點,上面係金融海嘯後高位24964.37點, 個range大到令做槓桿睇錯市的人傾家蕩產。以價值投資的觀點,平貨周街都係,這個月驛馬星動,忙過不停,永利控股沒有隨大市下跌,只買入跌到不足$2 的瑞安房地產。
月供組合中,中人壽中期業績倒退28.11%,股價大跌,在月供截止更改指令前增加上期供款,今期繼續增加供款。匯控預期全年派 息約$3,以$60計,預期息率接約5%,照計劃增加供款。至於領匯,離歷史新高不遠,是隻明顯跑贏大市的股票,年初至今升近一成,在大市波動期間,顯得 特別可愛,下月維持標準供款。
大市繼續跌,永利控股持續回購,截至周五,今年已買入18.41M股,由年頭起計超過5%,大股東持股比率由 63%升至68%。由於股價比資產有大折讓,回購行動令每股資產值額外提升約3%,本年回購行動由四月開始,而且七成以上股份在8月尾後購入,將會在本年 全年及明年期期業績上反映。回購遠低於資產值的自家股票,對股東絕對是件好事。

永利控股中期業績好好,這次報憂不報喜。日本客 戶將會cut單,業績透露公司會擴大與韓國客戶合作,以彌補日本客戶流走,下半年營業額比上半年下降。由於上半年日本大地震已對日本訂單造成影響,其他客 戶幾乎填補這方面的流失,以上半年為基數,下半年營業額並不會出現致命下跌。另一方面,有跡象顯示韓國出現金融危機,相信對永利控股製造業全年業績影響更 深。
令人關注的是,「本集團正致力開發數碼化產品,並將加大投資增設有關之機器與設備,新產品預期於2012年推出…」,什麼數碼化產品?要投資幾多?幾多年回本?並無詳情。過去不只一間民企以投資新項目、新廠、新生產線為名,將公司資金淘走,需要小心關注。
對股價而言,最近公司不斷回購,個別交易日更包辦全日成交,雖然資金充裕,但長此下去,很快大股東持股將到達上限,沒有回購的買盤,大股東又不能入貨,股價可能大幅下調,到時大股東全面收購的話,便會多生麻煩。

經 常北上公幹,每次遇到內地中產,特別是七零後八零後,都會向他們問長問短。縱使全世界都強調「全球氣溫上升」,北方冬天仍是長時間在零度以下,浴霸是浴室 必備用品,三年多前曾與味皇討論奧普,錄於奧普(477) 及奧普(477)Part 2,當年理解,浴霸是奧普專利,但據同事解釋,浴霸技術水平低,缺乏監管,因而品牌眾多,奧普只是其中一個受歡迎的品牌。另一品牌是波斯登,羽絨服在北方 亦是必需品,在上市之前,波斯登大量傾銷,其後出現需求真空期,同時競爭對手不斷加入,入門門檻亦不高,現時波斯登仍是大品牌,但並非必選。在內地大小城 市,都會見到李寧、361度、安踏、特步等運動用品品牌,他們認為這些品牌都是二、三百元中價選擇,當中,以李寧比較受歡迎,要買較高檔的,會選擇國際品 牌如Nike。四大國企銀行壟斷了我認識的朋友,他們心目中國家銀行不分高下,選擇往往因方便公司出糧。

因大市波動,IPO選擇並不吸引,收筆前中信證券正在招股,中信證券在多方面都是中國龍頭,中資金融股仍IPO組合必抽之選,依計劃入表。三一重工及除工各有所長,係內地的Caterpillar,如果重來,都會入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21

借贷之城再发大案 苏叶女案或涉及10亿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4/0ONDA0XzM3MTc0OA.html

21世纪网讯 “全民放贷”的鄂尔多斯,今天风雪交加,白女士的心情与今天的天气一样糟糕。

9月26日,鄂尔多斯东胜区经侦大队的铁门口贴上了一纸通告:兹因我局办理苏叶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现已经进入立案侦查阶段,限仍未到我局报案的出借人在2011年10月26日前到经侦大队报案。

白女士今天就是来经侦大队报案的。

据高利贷出借人介绍,此次苏叶女案的金额有望超过此前的石小红案,成为鄂尔多斯近年来数额最大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

涉及10亿元民间融资

 “没了,啥都没了。”在与其聊天的近半个小时里,她重复了5次这句话。

据了解,白女士此前主要从事煤炭生意,赚了不少的钱。钱有了,想着去投资。“做实业,咱也不懂啊,炒楼吧,看报纸说好像风险很大。看见大家都在放高利贷,我也就跟着放了。”

谁知道,倒霉事情让我给碰上了,稀里糊涂的借给了苏叶女,然后就被装进去了。白女士万分后悔的说。

随后,她拿出一厘米厚的借据向21世纪网展示。

借据为统一格式,分别写着白女士的名字,所贷金额,以及苏叶女的签名以及其会计吴娟的签名。在每个签名后都按着红色的手印。

白女士的第一张收条金额为50万元,她说,他这一堆有26张,总金额超过800万元。“这是我的全部家当”。她说。

与白女士一起来报案的还有她的两位邻居,他们告诉21世纪网,他们手里借据的格式与白女士一样,一位有16张,一位有15张,各自的总金额都在600万元左右。这也意味着仅此三人,加起来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万元。

借贷给苏叶女的不仅是我们几个,我们那一片很多人都参与进去了。我所知道的就有30个人。与白女士一起来报案的一位高利贷出借人介绍说。“据我们了解,苏叶女的案子牵涉的高利贷大概有10亿元,她的资产大概2亿元。”

不知道这回能要回多少钱。白女士自言自语。当记者告诉她,祁有庆案的高利贷出借人拿到了20%的本金,她立刻从萎靡中亮出了笑颜,她对同伴说,要是能要回20%也不错。

涉及人数众多

针对苏叶女案件,鄂尔多斯东胜公安局刑侦支队专门开辟了登记室,下午两点钟开始登记。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网:我们先登记借款信息、全过程的利息收据,然后与苏叶女的信息进行核对,最后再根据苏叶女剩余资产的情况向出借人返还本金。对于什么时候能办完全部流程,该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经过了石小红案、祁有庆案后,鄂尔多斯的执法部门对相关案件已经制定了一套固定的流程。

由于今天刑侦支队开会,登记的时间也向后推到了3点。在一个小时里,又陆陆续续来了6、7位债权者,他们借给苏叶女的金额在几十到几百万之间。

对于此次牵涉的人数,白女士的同伴说五百人以上应该是有的吧。很多都不是直接借给苏叶女的,他们是从下线借了钱再借给苏叶女的。

21世纪网向债权人了解到,苏叶女给予的高利贷的价格达到了月3分,在鄂尔多斯属于月利较高的范围。这也是其能吸引高额民间贷款的原因。

对于目前登记的债权人数以及金额,东胜公安局刑侦支队大队长高旭明表示,案件在办理过程中,不方便对外透露。记者后从相关人士处获悉,目前已经登记的人数达到200多位。

白 女士的同伴告诉21世纪网,苏叶女的案子不仅涉及的金额大、涉及的人数多,而且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据我所知,目前不仅鄂尔多斯本地的人涉及,鄂尔多斯周 边,通辽乃至河南、河北、陕西都有人向苏叶女进行了贷款。甚至还有在日本工作的中国人,将工资寄回国内在苏叶女处吃利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33

格雷厄姆神奇選股指標:低於10倍市盈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2ac970102dw5k.html

作者 劉建位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1976年9月21日,82歲的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去世。在他去世半年之前的3月6日,《金融分析師》雜誌刊登了巴特勒(Hartman L. Butler)對他的訪問,其中格雷厄姆提出了一個神奇的選股指標。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0/1153037.html

976年9月21日,82歲的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去世。在他去世半年之前的3月6日,《金融分析師》雜誌刊登了 巴特勒(Hartman L. Butler)對他的訪問,其中格雷厄姆提出了一個神奇的選股指標。他本人進行了能夠想到的各種檢驗,分析期限長達50年,結果業績都大幅戰勝市場。這個 結果讓格雷厄姆放棄過去重視選擇個股的一貫做法,改用簡單的指標組合選股。更加神奇的是,我按照這個指標對過去5年的A股市場進行了檢驗,結果也神奇得讓 我感到吃驚。

不多說了,直接看格雷厄姆訪談中如何提出他的選股神奇指標。

巴特勒:什麼時候你決定寫作你的經典著作《證券分析》的呢?

格雷厄姆:大概是在1925年,當時我想我在華爾街已經做了11年了,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投資經驗,足夠我寫一本關於投資的書了……結果是,一直到了 1934年我才真正開始和大衛·多德一起開始寫作這本書。他是我在第一年上課時來聽課的一名學生。那時他是哥倫比亞商學院的一名助教,非常渴望學習更多的知識。很自然地,在我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他是必不可少的一位助手。這本書的第一版在1934年出版了。

巴特勒:這就是人們經常提到的「那本書」,對吧?

格雷厄姆:人們把《證券分析》稱為「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投資聖經」(Bible of Graham and Dodd)。不過,儘管我過去多年來非常勤奮努力地研究證券分析的各種細節問題,但是現在我對此已經失去了大部分興趣。我覺得這些證券分析的細節問題相對 而言是不重要的,我的這種看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把自己置於整個投資行業的對立面。我認為,只要用很少一些分析技術和很少幾個簡單的投資原則,投資就可以做 得很成功。關鍵在於要有正確的基本原則和堅持基本原則不動搖的性格。

巴特勒:我個人的經驗是,必須對不同行業進行學習研究,才能認識到不同公司管理上的巨大差別。我認為這是一個分析師才能夠給出答案的問題。

格雷厄姆:哦,對這一點我並不否認。但是我有很大疑問的是,分析師們運用這些選股方法精選個股總體而言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功?我在過去幾年自己的投資操作中 一直重點強調的是組合投資。購買符合幾個簡單的價值低估標準的一組股票,不管屬於什麼行業,也極少分析個股。我近來寫了一篇關於選擇普通股的三個簡單方法 的文章,刊登在你們的研討會論文集中。

我剛剛完成了分析期限長達50年的研究,應用這些簡單的選股方法,從穆迪工業股板塊中的所有股票進行選擇,選出符合標準的一組股票。我發現過去50 年這種簡單選股方法的業績非常好,高達道瓊斯指數漲幅的兩倍。因此我的熱情從選擇個股轉移到選擇一組股票。我期望的業績目標是在大多數年份能夠取得相當於 債券利率兩倍的股票投資收益率。應用紅利的標準,或者運用資產價值的標準,選出一組股票,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投資業績。我的研究表明,最好的業績來自於簡單 的盈利標準。

巴特勒:我總是認為,我們用每股股價除以每股收益的市盈率,而不是用每股收益除以每股股價的盈利收益率作為標準真是太糟了。明白一隻股票的盈利收益率是2.5%的實際意義,要比認識到同樣這只股票的市盈率是40倍的實際意義要容易多了。

格雷厄姆:是的。盈利收益率的概念更加科學,也是一個更合乎邏輯的分析方法。

巴特勒:如果分紅比率約為50%,那麼你可以用盈利收益率的一半來大致推斷未來可長期持續的紅利收益率。

格雷厄姆:是的。基本上,我希望股票投資的盈利收益率能夠達到利率的兩倍。但是,在大多數年份,利率低於AAA評級債券所支付的5%的利率。因此,我制定 了選股標準的兩個上限。即使利率低於5%,市盈率最高上限倍數仍為10倍。另一個市盈率最高上限倍數是7倍,即使現在的AAA評級債券超過7%。因此,一 般來說,我買入股票的時點是在股票盈利收益率將會達到AAA評級債券利率兩倍的時候,最高市盈率倍數在7倍到10倍之間。我的研究就是基於這一標準形成 的。去年我在芝加哥榮獲了莫羅道夫斯基(Molodovsky)獎。

巴特勒:看來,你的這項研究已經基本完成了。

格雷厄姆:想像一下,竟然真的會有一種極其簡單的傻瓜式選股方法,只需要花上一點點工夫,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投資業績。聽起來簡直好得不像是真的一樣。但 是,根據我60年的投資經驗,我完全可以告訴你,這種方法能夠通過任何我所能想像出來的檢驗。我將會請其他人提出批評意見。

說句實在話,我看了格雷厄姆說的這個選擇低市盈率股票的選股方法,開始也不信,一點也不信。但是,格雷厄姆畢竟是證券分析的祖師爺,是巴菲特的恩師,我還是應該用數據檢驗一下。檢驗之後,我大吃一驚,不得不信,事實勝於雄辯。

我們現在來對最近5年做一個非常簡單的檢驗:在中國股市只選擇市盈率低於10倍的A股。計算市盈率時,股票價格取當年1月1日收盤價,每股收益為上一年的每股收益。(電腦選股時,會剔除少數1月1日沒有交易的公司,但不影響總體結論。)檢驗結果如下:

2007年1月1日市盈率低於10倍的股票20只(其中14只是鋼鐵有色股),平均年漲幅296%,同年滬深300指數漲幅162%。

2008年1月1日市盈率低於10倍的股票3只,平均年跌幅38%,同年滬深300指數跌幅66%。

2009年1月1日市盈率低於10倍的股票74只(其中15只是煤炭能源股),平均年漲幅172%,同年滬深300指數漲幅97%。

2010年1月1日市盈率低於10倍的股票6只,平均年漲幅15%,同年滬深300指數下跌13%。

2011年1月1日市盈率低於10倍的股票21只(其中8只是銀行股),年初到10月18日平均跌幅4.3%,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17%。

過去5年,年年大幅戰勝市場,1976年也就是35年前格雷厄姆提出的選股標準,在中國股市現在竟然還這麼靈!

這麼簡單,這麼有效,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5

(轉)A股10年,走回原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4b5010102dv26.html


千不該萬不該,最不該的是投資股市。大多數股民都在感嘆,投資A股真是看走了眼。10年前,上證指數最高達到2245點;10年後的今天,上證指數已最低跌到2313點,10年多時間上漲了不到70個點,漲幅3.02%。更讓投資者迷茫的是,A股市場的底部到底會在哪裡?

 

相反,10年前,如果有錢投資樓市,或者投資一點黃金,哪怕買一瓶茅台酒,收益至少也有四五倍。對中小散戶而言,A股市場到底是「抽血機」還是「財富夢幻工廠」?許多投資者在反思:投身股市,到底是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是該選擇安靜地離開還是默默地堅守?

 

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創下了2245點的歷史新高。進入21世紀,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投資者有足夠的理由相信,2245點絕不會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

    

然而,現實卻跟投資者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儘管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著較快速度的增長,但股市卻已面目全非。從2007年10月16日6124點的 頂峰跌落至今,熊市已走過了整整4年。而從2001年的2245點至今,10年多時間,上證指數僅上漲了70點。如果從2001年10月22日開盤 1558點到週五收盤2317點,也僅上漲了759點,漲幅48.72%。

    

10年時間,上證指數又回到當年的新起點;但10年期間,A股市場卻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6月14日,股指處於高 位的A股流通市值1.63萬億元,A股總市值5.19萬億元;到2011年10月20日,暴跌後的A股流通市值仍有17.23萬億元,總市值22.77萬 億元,10年增幅338.73%。

    

10年間,A股市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1284家,數量增加了一倍;募集資金1.84萬億元,貢獻了15.4萬億元的總市值,佔了總市值的七成。 10年間,股民總人數出現大幅增長,2001年時A股賬戶數還不到6500萬,而到2011年9月末A股賬戶總數已經超過了1.63億戶。可以說,A股這 10年就是廣大股民"無私奉獻"的10年。

 

10年時間指數原地踏步,物價水平卻已不不可同日而語。

    

農產品中,老百姓最經常消費、漲幅又較小的蛋價、肉價均已翻倍以上。10年前,雞蛋零售價基本上在2.6元至2.8元一斤,現在已漲到5.5元 左右一斤。資料顯示,2001年,全國豬肉全年平均批發價格為每斤4.75元,去骨統肉全年平均零售價格每斤7.05元。如今市場普通五花肉的零售價在每 斤16.5元左右,豬肉批發價是11.5元一斤。

    

 

茅台酒在過去10年也實現了大幅上漲,53度飛天茅台酒目前的零售價格超過1800元/瓶,10年前的價格為200多元一瓶,十年間的漲幅也高達七八倍。

    

漲幅更大的是房價。10年前,全國樓市均價市中心每平方米4000多元,如今,全國樓市均價市中心高達數萬元,10年時間,房價漲了六七倍甚至10倍。


2001年三季度末,倫敦黃金期貨價格報289.5美元/盎司,按昨晚約1635美元/盎司價格計算,10年間累計漲幅達465%。

 

A股大盤指數的表現,甚至比不過銀行定期收益。

   

按銀行5年期整存整取的存款利率計算,2001年10月22日,當時銀行5年期定期整存整取的利率為2.88%/年;2006年10 月22日,當時銀行5年期定期整存整取的利率為4.14%/年。如果2001年10月22日存入10萬元人民幣,到2006年10月22日連本帶息為10 萬元+10萬元×2.88%×5年=11.44萬元。

    

如果將這筆11.44萬元的存款及利息再存入銀行,同樣是5年定期,到週五,這筆存款連本帶利是11.44萬元+11.44萬元×4.14%×5年=13.808萬元。

    

如果按3年期定期的辦法存取款,10年時間分別為3年定期、3年定期、3年定期、1年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為2.7%/年、2.52%/年、 5.22%/年、2.5%/年,第一個3年期結束、第二個3年期結束、第三個3年期結束、最後一年期結束的存款所得分別為10.81萬元、11.627萬 元、13.448萬元和13.784萬元。

    

如果按2年期定期的辦法存取款,五個2年期的利率分別為2.4%/年、2.25%/年、2.7%/年、4.5%/年、2.79%/年。採用利滾 利的辦法,每2年到期後連本帶息分別是10.48萬元、10.952萬元、11.543萬元、12.582萬元和13.284萬元。

    

按1年期定期的辦法存取款,每年的利率分別為2.25%、1.98%、1.98%、1.98%、2.25%、2.52%、3.87%、3.87%、2.25%、2.5%,到週五到期,存款連本帶息的收入是12.854萬元。

    

如果考慮到利息稅的因素,這些存款收入將相應減少。資料顯示,儲蓄存款在1999年11月1日至2007年8月14日期間的利息所得,按照 20%的比例徵收個人所得稅;2007年8月15日至2008年10月8日的利息所得,按照5%的比例徵收個人所得稅。2008年10月9日(含)後的利 息所得,暫停徵收個人所得稅。

 

A股市場的悲劇還在上演。但儘管上證指數10年時間又回到了起點,個股的表現卻大相逕庭。分析了10年來30家樣本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股價表現等,結果表明,投資股市到底能不能賺錢,要看投資者的眼光和運氣,還要有足夠的定力。

    

30家樣本公司都是10年前已上市的企業,大多是各自行業的龍頭企業。其中銀行、煤炭、有色、房地產、鋼鐵、電力、機械製造、農業、信息技術、交通運輸、酒類、藥業、家電、商場各兩家,石化、建築各一家。

 

從10年前算起,10年時間,上證指數漲幅47.39%。如果10年前買入一隻股票並一直持有不動,10年後的今天結果會如何?

    

統計顯示,30只樣本股中,表現最好的要數酒類股貴州茅台,按復權價計算,10年時間收益超過25倍,漲幅達2557.4%!另一隻酒類股五糧 液(000858)表現也不俗,10年時間漲了8倍多。兩隻煤炭股的表現僅次於酒類股,西山煤電(000983)和兗州煤業(600188)分別上漲了 10倍多和4倍多。

    

兩隻家電股的表現則大相逕庭,美的電器(000527)10年時間股價上漲了8倍多;當年風光無限的家電龍頭四川長虹,股價反而下跌了 44.8%,幾乎被腰斬。信息技術類股的表現最差,同方股份(600100)10年時間僅上漲5.1%,僅略高於現在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紫光股份 (000938)股價則跌了四成。

    

30只樣本股中,10年時間股價上漲5倍以上的有8只,佔比逾四分之一;股價不漲反跌的5只,佔比六分之一。漲幅跑輸大盤的達9只,佔比達到三成。如果與 公司的盈利增速相比,大部分公司的股價表現要遜色許多。如中糧地產(000031)10年時間淨利增長了19倍,股價卻只漲了14.2%,寧滬高速 (600377)淨利增長2.6倍,股價反跌了21%。

 

統計發現,30只股票無論持有10年時間還是5年時間,絕大部分都賺了錢,有一半以上的股票還賺了一倍以上,但每年無論是熊市還是牛市,似乎大多數股民都在虧錢。股市「七虧一平二賺錢」的魔咒始終揮之不去。

    

而最近一年大盤跌跌不休,能賺錢或保本的股民更是屈指可數。從去年10月21日收盤到上週五收盤,上證指數的跌幅為22.33%。結果發 現,30只樣本股中只有4只股票上漲,佔比只有一成多。表現最好的貴州茅台也僅漲了29.07%。表現最差的新農開發(600359)跌幅達 48.73%。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投資者如果想在股市賺錢,首先要有好的眼光,包括行業前景,公司未來的成長性、估值是否過高等。其次,對選中的好股票,不顧短線漲跌,能長期持有。

    

但事實上,大多數股民之所以都在虧錢,「罪魁禍首」之一就是A股波動太大,造成投資者經常追漲殺跌。10年間,上證指數從最低跌破1000點到 飆升至6124點,漲幅超過5倍;之後又暴跌至1664點,跌幅超過七成。如此大起大落,恐怕沒有幾個投資者有足夠的定力能一直持股不動。

    

而股指期貨去年上半年推出以來,A股市場又掉進了融資的「無底洞」。去年初,A股還在半山腰下徘徊,但在各國證券交易所IPO紛紛減速甚至急剎 車的時候,A股市場卻打著「市場化發行」的幌子IPO逆向提速,融資額勇奪全球冠軍。今年以來到上週五為止,又有236只新股發行。

    

有網友調侃:「過去10年,打新股的賺走了2萬億,券商佣金賺走了2萬億,印花稅賺走了2萬億,保薦機構、律師、會計、審計師等中介機構賺錢不計其數」,「圍繞股市的都賺了錢,只有股民沒賺錢」。這或許是對過去10年股市最形象的諷刺。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4

【原創】未來10年7大猜想——這一切都是浮云(修改版)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squb.html

   《未來10年7大猜想——這一切都是浮云》

                         作者:程歡
古語有云「30年河東,30年河西」,世界常常給我們開一個玩笑,顛覆我們對於未來的認知。現在的多數人對於我們司空見慣的事物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大多採用「看後視鏡開車」的認知模式,10年後回首,也許當初看到的很多「熱門現象」、「泡沫」原來都是浮云:
 
1.人口結構的變化
先看看中國的工作人口數據圖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劉易斯拐點即將到來,未來的成本推動型通脹和資源輸入型通脹將持續多年,中國的調結構和產業升級將極度艱難,但是不得不做。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靠壓榨農民工的城市化、工業化進程面臨崩潰: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藍領技術工人和農民收入將增加,精通一門技術比讀一所3流大學更有錢途。
 人口老年化數據圖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2.中國的GDP增速將減緩,逐步向6%左右靠攏: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
2010年底為72.58萬億元,如果未來5年,按照央行的預期年增速16%,來核算,到2015年將達152萬億。如此巨大的存量貨幣,顯然是不可持續的。現在已經開始討論500元,1000元面值大鈔能否在市面流通的問題,未來的RMB的命運將如何呢?升值?貶值?國際化?
中間不排除遭遇一次經濟危機(極可能來自樓市泡沫的破滅)來消滅一部分超發的貨幣的可能性。中國的石油、煤炭、鐵礦石、有色金屬等資源消耗佔全世界資源比率逐步加大,此種粗放型、資源消耗型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中國經濟發展調結構和產業升級,是未來的大戰略,需要付出極大地努力去實現。
中國的物流體系改革:2010年物流成本在GDP中的佔比中國高達18%,而日本是11%,美國8%,歐盟更低,只有7%。高速公路收費改革,物流體系改革是必然的,由於有如此龐大的貨幣供應量,以及上面談到的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導致的通脹,必然需要更低成本更高效的物流體系,不改,經濟不能承受之重。
 
 
3.房地產泡沫的結局?
樓市的泡沫,可參考一些核心的指標:
A.一線城市市中心房價收入比數據
高收入國家 大城市
房價收入比
英國 倫敦
14.7
法國 巴黎
16.7
德國 慕尼黑
5.3
美國 紐約
8.4
美國華盛頓
4.7
澳大利亞 悉尼
6.7
澳大利亞 墨爾本
5.9
挪威 奧斯陸
9.4
新西蘭 奧克蘭
6.0
加拿大 多倫多
6.6
丹麥 哥本哈根
6.9
芬蘭 赫爾辛基
7.2
瑞典 斯德哥爾摩
8.9
瑞士 蘇黎世
5.1
意大利 羅馬
15.1
荷蘭 阿姆斯特丹
6.2
日本 東京
11.0
韓國 首爾
15.0
中國 台北
10.1
 
中國 北京
 
22.1
 
中國 上海
 
23.1
數據來源:www.numbeo.com;Global Property Guide 2010
 
B.大城市與全國平均房價比
 
大城市平均房價
全國平均房價
大城市/全國房價
英國(英鎊,2009底)(套)
(倫敦)269180
164433
1.64
美國(美元,2008年底)(套)
(華盛頓)488000
250000
1.95
(紐約)675000
250000
2.70
中國大陸(人民幣,2009底,住宅每平方米單價)
(上海)20186
4473
 
4.51
(北京)19999
4473
 
4.47
未來樓市的泡沫將逐步擴散到全國二三四線城市,就像癌細胞一樣。
 
但由於以上人口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變化,通貨膨脹的持續性(由於全球變暖極端氣候增加,耕地減少,農產品價格的持續漲價,能源價格的輸入型通脹,以及農民工、藍領技術工人、大學生等人力資源成本的剛性提升導致的成本推動型通脹),龐大的存量M2,導致央行將不得不實施緊縮貨幣政策,未來逐步緩慢加息3個點以上。
1.    剛需的向後推移以及人口拐點的到來(人口結構變化);
2.    M2增速的下滑;
3.    利率上調;
以上3點極可能刺破樓市泡沫。
未來5年內樓市的結局有2種情況:
一、樓市泡沫破滅,持續3年以上的一個下跌週期中,跌幅持續擴大;
二、樓市高位盤整,在國民收入倍增的情況下,泡沫逐步消化趨向合理;
到底是哪一種呢?我們拭目以待。
 
   
4.高等教育:
未來將出現大學招生難,二級學院(沒有特色和教學質量的賺錢機器)破產倒閉潮。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在 2007-2008年,大學報考人數仍然處於高位,全國大學錄取率在56%左右;而2010年高考報名人數開始下滑。統計發現,今年超過一半的省份表示錄 取率將超過70%。這是從2006年以來,5年間,錄取率最高的一年。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湖南、廣西、江 西、云南、湖北、天津、河北、北京以及上海19個省區市預估錄取率超過70%。
如圖,未來10年內,19歲的適齡的大學考生將逐步下滑,曾經經常看到的「找工作難」泡沫;「留學」泡沫;「考研」泡沫等都將逐步破滅。各個大學將為了爭奪優質的生源展開激烈的競爭。(從2000年開始,到2010年,大學畢業生第一年的工資一直未有明顯增加)大學畢業生未來10年工資將逐步提高,優質的人力資源將被各方爭奪,身價倍增。
教育改革將逐步啟動、壯大並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南科大的教育改革實驗,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背後有很強烈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意義。 
 
 
5.社會現象:
以兩類不同階層代表的人群的命運猜想:
A.公務員和國企(包括大型央企)員工的命運猜想
中國的財政收入數據
2010年為8.3萬億,中國同年的GDP39.8萬億,財政收入佔GDP比值為20.8%,遠超10年前以及其他發達國家;財政收入近10年來增速遠遠大於GDP增速,此現象不可持續。減稅和政治改革勢在必行。
持續了近8年多的考公務員熱,央企熱開始逐步的瓦解,如果中間又遭受一次經濟危機,那麼國有企業和企事業單位將為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優化資源配置而苦惱,很大一部分花高代價進入央企隊伍的年輕人將被洗出局;
公務員隊伍也會面臨一個巨大的調整,民主、法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開始深入人心(特別是互聯網時代開始顛覆傳統的社會權力結構),部分年輕公務員部分人靠關係走後門進入這個隊伍,同時期盼能夠快速增加灰色收入以收回成本,競爭導致門檻的提高,進入成本高到透支未來多年的正常收入,看來他們及他們的父母從來就沒有想過靠清白的正常收入過活,動機如此,行為將如何?),在耗費了大量青春的時光後,將面臨重新進入社會卻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窘境。公務員泡沫破滅。
 
B.失足婦女、二奶、小三的命運猜想戲說而已,不必當真
從1980年以來,每一年度的淨出生人口不斷增加,由於中國人口政策的關係,此現象在1987-1989年達到高峰,以後逐步下降。
而21世紀的頭十年,60後70後中的部分男性成功人士(主要是抓住樓市的一波牛市的財富效益)絕對人數較少,而70後,80後的年輕女孩子卻有如此龐大的絕對數量,導致兩性供求關係(裡面有社會價值觀因素)的嚴重失衡:
而高素質適婚女士(包括廣大的70後80後剩女)在高房價面前望而卻步,其中一部分為了能選擇優秀的70後成功男士(與自身條件相匹配),被逼與自己的同齡女性競爭,一夫一妻制的社會基礎受到挑戰,而另外一部分女性在實用主義的風潮下,注重短期利益,出租自己的青春,「二奶」、「小三」現象具有一定的社會背景意義。
未來10年,隨著樓市泡沫的逐步瓦解,以及80後男士的成長成熟,他們將發現,90後的女孩子是如此精貴和稀少,根本無法滿足80後90後男士的婚姻需要(兩性供求關係逆轉,男性絕對數量遠遠大於次數),多出的3000萬男光棍的出路在哪裡?同齡男士的激烈競爭,導致優秀女性身價倍增,「二奶」「小三」泡沫破 滅,以後將很少聽說哪個女士願意去做「二奶」「小三」;性服務的價格(過去十年的供需關係逆轉)將扶搖直上,大批男同性戀或將浮出水面。社會治安惡化(年 輕人能量過剩,若是經濟不景氣,大量失業人口將為生存尋找出路),為了緩解社會矛盾和人口結構失衡,以及爭奪能源資源,地區衝突加劇,中國和周邊國家發生 戰爭的概率提高。
 
 
 
6.食品安全?
中 國用一個垃圾食品工業,毒害了整整一代人。這麼多年來,接二連三的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如:假雞蛋,拋光米,皮革奶,毒米粉,假豆腐,檸檬酸泡小菜,雙氧水 泡海鮮、避孕藥喂養海鮮,草酸螃蟹,甲醛魷魚,硫磺烤雞,硫磺枸杞,硫磺辣椒,硫磺紅棗干魚,焦亞硫酸鈉生薑,胭脂紅腊肉,甲胺磷金華宣威火腿,PP粉澆 韭菜,螢光粉磨菇,山藥木薯,硫酸熬糖冒充蜂蜜,黑心蛋,石膏面,蘇丹紅雞蛋,三聚氰胺牛奶,皮革奶,注水肉,參水假酒,化學火鍋,染色粉,回籠月餅,回 鍋黴餅乾,豆漿凝固劑,防腐劑面包,大煙葫蘆粉烤羊肉串,酒糟雞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牛肉膏,毒豆芽,草莓膨脹劑,番茄催紅劑……
這些事件背後的原因複雜,影響因素眾多,但不外乎一個「」字。孟子在2000多年前就指出「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指倘若一個國家上上下下都在相互追逐利益,那麼這個國家也就非常危險了。這是價值觀單一」、「信仰缺失」造成的嚴重後果。
在中國老百姓對於政府和專家權威的盲目迷信時期,在信息不通暢,明智未開,獨立思考和探究能力比較缺乏的時期,在政府監管部門比較缺失的時期,食品工業,在市場競爭形勢下,很多人為了降低成本,追逐利益,在食品裡面摻毒造假,昧著良心賺錢。「劣幣驅逐良幣」,導致正規、安全的食品供應商無法和那些劣質食品供應商競爭。形成惡性循環。
未來10年將會怎樣呢?多元化的價值觀(人 生不僅僅是為了賺錢和利益,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值得人們去追求、去珍惜和保護;不得不提,美國人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好)將逐步在中國興起;市場化的進一步發 展,輿論的監督和信息的逐步通暢。健康飲食理念的傳播,以及人們對養生保健的重視,政府監管的嚴格和違規成本的提高都將促成食品安全形勢的變化。
一些精明和有良知的商人會差異化定位,以更高的價格提供更優質、安全的有機食品,形成品牌和信譽度,優質農產品供應的相對不足導致價格的提升,從而推動更多的投資者去發掘這裡面的商機,良性循環,有機食品逐步推廣與普及, 逐步改善食品安全形勢。
 
 
 
7.藥品和疾病
一個垃圾食品工業,毒害了整整一代人,悲哀的是,多數疾病:病從口入。其中很多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都和人們攝入過多的動物性蛋白和油脂有關,中國人的飲食結構的不合理,以及上面提到的食品來源的不夠安全,導致未來的潛在致病風險將更大。中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大死因分別為:癌症、心臟疾病和腦血管疾病。而他們都與我們的食品和飲食結構有密切的關係。
研究過中國藥品工業的人都會瞭解到:一個人一生花費的醫藥費的50%以上是在65歲以後。而中國人口老年化卻是一個大趨勢: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從上面提到的大病種和病因的簡單介紹,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未來中國的醫藥費用負擔將和美國媲美甚至超越美國(美國的人口總量在緩慢提高,同時老齡化趨勢比中國緩慢,但他們的飲食結構同樣的不合理)。
 
我們再來看看人們把錢花在治療哪一些疾病上?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也許,中國醫藥工業的發展,特別是中醫藥的發展,會為治療這些疾病做出突出的貢獻。有心人可以做一個更深入的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7

01-Nov-2011 10月回顧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1/01-nov-2011-10.html


經過血腥的十月,大家應該又得到了寶貴的經驗。升市時大家通常都很容易賺錢,基本上能力和技術含量較低,真正考驗投資者能力的是跌市至升市的過程。升市時 很多人都意氣風發,以為自己賺錢能力了得,但跌市潮退時就會看到什麼人沒穿泳褲,那些輸到要自殺破產,身家比大市跌多4成以上的人就是沒穿泳褲。在此過程 中,大家發現投資的關鍵問題是什麼嗎?就是投資心理。有些人恐懼怕輸而放棄了價值的真諦,有些人貪婪估底想買在最低點,有些人偏見嚴重以為是無底深淵,有 些人羊群心理人沽我又沽,有些人及時行樂賺少少便放,將來家鄉情意結的例子又會比比皆是,本人的散戶心理系列又再一次把散戶心理在這數月的跌市中表露無 遺。

其實跌市是最適合用來檢視自已的投資組合,如果投資組合經不起市場的考驗(比大市跌多很多很多),證明當中必定存在問題(可能是投資者本身,可能是持股本 身),相反如果投資組合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我相信會是一個優秀的組合。投資者應該怕的不是跌市,而是市場沒有對自己產生足夠的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63

10年蛻變 從被唱衰到百貨小天王 微風廖鎮漢不甘只是個少爺!


2011-11-07  TWM

 


微風廣場精品時尚形象深植市場, 營業額今年將突破百億元,負責經營的廖鎮漢,不但交出好成績,10年累積的充沛能量,迫不及待地接連出手,從自營代理精品、美食品牌到通路擴張;從台灣到 大陸,令人目不暇給。一路走來被唱衰的他,是如何打下百貨小天王的江山?

撰文‧許秀惠

今年微風廣場滿十歲,小 老闆廖鎮漢四十歲,彷彿歡慶﹁逢十﹂大壽,微風今年整體營業額突破百億元,更彷彿要替下一個十年鋪路。廖鎮漢十年累積的能量開始發威,他連番出手:先吃下 網路團購第一名的阿舍乾麵八成股權,再宣布進軍百貨一級戰區的台北信義計畫區,緊接著拿下義大利時尚服飾品牌Giuliano Fujiwara六成股權,而台北車站一樓與B1商場十一月即將盛大開幕。不僅如此,結合金仁寶集團許勝雄、國產集團林孝信、嘉泥張永平、遠雄集團趙藤雄 等A咖老闆資金,微風更將進軍大陸市場,明年六月就要打響第一炮。

送自己四十歲大禮 對得起父親期待這些無疑是廖鎮漢送給自己最好的四十歲大禮;也不辜負當初父親廖偉志為廖鎮漢打造微風的苦心,十年百億元營收,每股稅後五元的數字,證明微 風有進階A+企業的實力,相較同年開幕的京華城,以及同時期全台瘋﹁購物中心﹂,卻幾乎營運不善倒閉以終的慘況,微風成了驕傲的異數。

如今 的榮耀,對照十年前迎接廖鎮漢的,卻是﹁什麼都不會的門外漢﹂﹁不過就是有個好爸爸的少爺﹂﹁要讓微風六個月倒閉﹂的唱衰聲。幸好,噓聲與壓力反而讓人茁 壯,廖鎮漢說,我早練就一身不在乎外人看法的能耐,畢竟﹁你說我好,我真的就是好?你說我不好,我就真的不好嗎?﹂但是他感恩﹁每個人都承受上一代的恩 惠,很少有人例外﹂,﹁我有這個機會,I took it(我接受),並且盡全力做好﹂。

兩年前,微風拿下台北車站這片占地三千坪,宛如廢 墟般空置十幾年的賣場,宣布取得經營權之際,也惹來外界一陣訕笑;當時儼然已成為遊民、外籍工人聚集場所的台北車站,一開始招商情況比當年微風廣場更慘。 第一次預定開幕時間到期,招商率只有三成,一般人此時可能縮減預算、節省成本,廖鎮漢卻反其道而行,預算從兩億五千萬元一路追加到五億元,連父親廖偉志私 底下都想﹁這下子怎麼善了﹂,廖鎮漢承受空前壓力,決定加碼賭下去,提起﹁沒有退路﹂的精神往前衝,一面不斷修改當初的設定,一面奔波從台灣頭到台灣尾, 拜訪餐廳、小吃店、攤販。

廖鎮漢回憶,開幕前一個禮拜,招商才滿七成,許多裝潢還在修改,攤位還在談判,心裡緊張表面卻不動聲色的他,拍著 總經理岡一郎的肩膀說:﹁我們就在這裡打地鋪,做到好再走。﹂如今,微風站前的食尚廣場,一年可以貢獻十億元營業額,隨著台北車站的一樓以及地下B1開 業,未來貢獻將更亮眼。微風甚至因此拿到民間經營團隊的金擘獎優等,鐵路局副局長張應輝連聲驚訝,﹁微風做的比當初我想像的好太多﹂。大陸官員來台,看到 微風經營台北車站的模式,開口邀請微風到大陸複製經驗,這位官員豪氣地說,就給廖鎮漢一○%的火車站經營。大陸有二.五萬個火車站,一○%等於是二千五百 個站體,代表的是肯定。

開業界之先的創意奏功 商人本色畢露廖鎮漢總讓外界跌破眼鏡,把外界看笑話、唱衰聲,扭轉成驚歎聲。站前時尚廣場荒廢十餘年重生,重新匯集人氣;微風超市單一據點,卻能做到賺 錢,放眼台灣頂級超市,不論台北一○一大樓或是遠東集團徐旭東旗下City Super,都得承認微風超市﹁確實有兩把刷子﹂。儘管利潤低得可憐,卻有助於建立品牌獨特性,更遑論廖鎮漢創立的諸多美食小品牌丸壽司、魂麵、勝王子、 牛大亨等,聚沙成塔地累積微風經營自有美食品牌的經驗值。和成中國副董事長邱士楷認為,以廖鎮漢的表現,與其說是接班人,更像創業者。

此 外,周年慶為VIP封館從被謾罵到成為特色,開業界之先把精品設在一樓精華櫃點;引進年輕時尚潮牌「Ed Hardy」、「Mystique」與「Minnetonka」等,以及邀國際精品LV、 寶格麗、GUCCI等駐店談判交手,都是讓微風能夠在新光三越、晶華酒店、一○一百貨等對手環伺下,繳出年營收平均兩位數成長的關鍵。而妻子孫芸芸為首的 微風幫名媛星光,背後不無廖鎮漢順著孫芸芸本性,放大操作的精算在其中。因此,廖鎮漢愛說:﹁與其說我是時尚人,不如說我是生意人,做服務業、開發商的生 意人。﹂自認是生意人,廖鎮漢打算在二○一二年將整合旗下自營美食品牌的微風股份,以及掌管代理、自有品牌服飾的微風國際申請上興櫃。如此一來,微風將可 透過市場集資,作為擴張的本錢,而屆時,已掛名實質負責人的廖鎮漢,經營實力也將面臨市場赤裸裸的檢驗。

鐵血殘酷的栽培法 壓力越大,彈得越高話雖如此,娃娃臉、面相白淨的廖鎮漢面對競爭,當真﹁沒在怕﹂。父親廖偉志對他自小﹁鐵血到殘酷地步﹂的栽培,顯然發揮一定作用。四、 五歲時,廖鎮漢第一次學游泳,廖偉志並不是帶廖鎮漢到兒童池,而是直接丟進成人池!廖鎮漢說:﹁面對父親,求饒不但沒用,可能更慘。﹂不僅父親要求嚴厲, 廖鎮漢七歲以前,曾一度與爺爺奶奶同住,有一次,鄰居看他可愛,給他幾顆糖,卻因此被奶奶關在廁所兩個小時,奶奶告誡他:﹁人要有骨氣,不能拿別人的東 西。﹂十五六歲時他被父親送到美國,一個人住一大棟房子,不遠處就是墓園,他回憶,夜晚時地下室一傳來聲響就﹁好害怕﹂。他一個人這樣住了兩年,受不了的 時候,父親訓勉他,﹁想有一番作為,一定先要學會忍受孤單。﹂當時父親每個月規定他的電話費上限,然而,一想家、想朋友就猛打國際電話的他,電話費總是大 幅超支,只好想辦法打工,去高爾夫球場當桿弟、到餐廳端盤子。他記得當時球場的桿弟大多是墨西哥人、黑人,背一袋十美元,﹁想多背一袋就得跟他們搶﹂。種 種經歷、磨出廖鎮漢﹁沒有求饒、沒有退縮﹂﹁抗壓力十足,壓力越大、彈得越高﹂的性格特質。

廖偉志為了讓廖鎮漢開拓眼界,讓廖鎮漢跟著長榮 集團總裁張榮發﹁出巡﹂,一趟旅行下來,私人飛機足跡遍及長榮集團全球據點以及合作夥伴,見識各國政要、皇室,他視野大開後說:﹁外面世界很大﹂﹁跟長榮 國際級規模比起來,我就像是路邊賣麵線的。﹂懂得天外有天,也刺激廖鎮漢對成長的渴望,想追求﹁更強、更好﹂。

美國地產商,二十幾年的好友 戴偉駿形容廖鎮漢﹁執著、自信﹂。他舉例,在澳洲留學時,很多日本留學生熱中衝浪,台灣留學生卻怕危險很少投入,只有廖鎮漢持之以恆天天到海邊自學衝浪, 最後還交了不少日本朋友。

華南金管理顧問副總林知佑的眼中,廖鎮漢﹁有追夢的膽識,又能冒風險﹂,﹁身邊朋友大都說說而已,他卻把想法付諸 行動,敢追夢,而且說了會做到。這點,我很佩服。﹂而買下義大利服飾品牌,不啻是廖鎮漢勇於追求微風下一個十年成長的具體展現。Giuliano Fujiwara在全球有四百個據點,年營業額達二.五億歐元,隨著微風拿下品牌經營權,未來品牌在亞洲市場的擴張可以想見。

右腳﹁時尚﹂ 左腳﹁食尚﹂ 分散經營風險乍看,廖鎮漢戰線拉得很長、反差也很大。用五億元租下國泰集團位於信義計畫區的地點,新光三越、統一阪急、一○一大樓、寶麗廣場 Bellavita等已各據一方,他最遲進場;另外,他又一邊賣一包一二十塊錢的乾麵,一邊賣一件以萬元計的服飾精品,投資類型反差大會不會分散焦點,打 亂經營步調?

廖鎮漢認為,精品行業與景氣息息相關,業績動輒受影響,而景氣再差,大家還是得吃。五年前他嗅到台灣富裕新世代糾團﹁瘋美食﹂ 的潮流,也認定自營美食品牌是對的方向,於是雙管齊下,替微風打入兩隻扎實的腳,右腳是﹁時尚﹂、左腳為﹁食尚﹂,求取分散經營風險的效果。

身 在服務業,廖鎮漢服膺﹁魔鬼藏在細節中﹂的道理,每天必看賣場的客訴單,在意每一件小事,因為﹁不盯緊,小事就成了大事﹂。他亦凡事親力親為,曾經為了打 造丸壽司,清晨四、五點就到魚市場了解魚貨採購,凡是新菜式推出之前,一定由他親自或找好友一而再、再而三的試菜才能過關。

儘管時尚形象如 影隨形,廖鎮漢卻自言﹁不像時尚人般愛打扮、愛跑趴﹂。他不打牌、不熱中名錶、名酒及收藏,對他來說,喝酒、跑趴都是工作或交誼的工具,而他則正巧是做時 尚生意的人。有趣的是,很早就跟著母親皈依佛教的他,相信生命輪迴,也相信宇宙中有外星人,一度熱中研究飛碟,最近看的書,除了︽時尚是門好生意︾,居然 是︽西藏生死書︾、︽人為什麼活著︾。他說,從小就有興趣探討﹁靈魂﹂與﹁生死﹂,還曾偷偷到安寧病房感受生命的氣息。他這樣評價時尚:﹁時尚,是毒藥, 是對某一個事物沉迷的集體中毒﹂。正因他視「時尚」為事業,所以不論工作或休閒之際,他只穿自家賣場或代理的品牌,他喃喃地說,這是﹁天職﹂。

廖 鎮漢的人脈存摺

  比起妻子孫芸芸的微風幫名媛星光,廖鎮漢蓄積10多年的二代人脈也不可小覷。從國泰集團蔡宏圖兒子蔡宗翰、華南金林明成 次子林知佑、和成集團小開、負責大陸市場的邱士楷、國產集團接班人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金仁寶集團許勝雄兒子許介立、連戰兒子連勝文、出身基隆三功集團 的立委謝國樑、正隆紙業鄭家二代等,都與廖鎮漢有多年交情。

  這些朋友眼中的廖鎮漢「體貼、義氣」,邱士楷更形容廖是「真實的朋友」,不 但微風賣場用的都是和成產品,邱士楷與名模林志玲的感情備受媒體關注,常有媒體向廖鎮漢打探進度,他總是守口如瓶,「信用可靠」。當大夥聚會,林知佑說, 廖鎮漢都是那個「關心誰低潮、沉默或是玩得不開心」的人。

  微風搶租下國泰位於信義計畫區的土地,順利進軍信義計畫區後,雙方洽談租約內 容,一碰上立場不同,出現僵局,廖鎮漢一通電話打給蔡宗翰,「直接溝通,有利於消除誤解、加速進展」。

  就連港星劉嘉玲,來台灣必會廖鎮 漢夫妻,這次買下義大利服裝品牌,正是拿下該品牌中國代理權的劉嘉玲牽的線,想必未來微風進軍大陸,劉嘉玲在兩岸三地娛樂時尚界的人脈,還能派上用場。

廖 鎮漢

出生:1971年

現職:微風實業常務董事、微風場站董事長、微風置地董事長學歷:澳洲格理菲斯大學畢,企 管、日文雙修家庭:妻子孫芸芸,育有1子1女

微風旗下各事業一覽表

性質 公司 股本

(億 元) 負責人

通路 微風廣場實業 7.3 廖偉志

微風場站 2 廖鎮漢

微風置地 5 廖鎮漢

微 風綜合開發 10 許勝雄服飾 微風股份 0.15 廖鎮漢(Ed Hardy、Giuiliano Fujiwara)美食 微風國際 0.35 廖鎮漢(丸壽司、勝王子、魂麵、湯布院、牛大亨、Trine & Zen、Maison Kayser)微風超市 0.7 廖鎮漢阿舍食堂 0.5 溫壯龍微風美饌 0.8 廖鎮漢其他 微風創投 0.5 廖鎮漢微風開發 3.5 蔡明澤長僑投資開發 3.5 廖鎮漢微風數位科技 0.5 廖鎮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2

騰訊10億佈局搜索 示威百度

http://news.imeigu.com/a/1323747074976.html

一場文化娛樂風暴及其引發的投資浪潮即將席捲中國。

「十二五」規劃對加快文化娛樂產業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推進文化娛樂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文化娛樂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將發展文化娛樂產業的目標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2010 年文化娛樂產業增加值約為1萬億元,佔全國同期GDP比重約為2.51%,基本與2009年佔比持平。政府工作會議中指出,2015年我國GDP將超過 55萬億元,若要在2015年將文化娛樂產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在未來5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那麼,文化娛樂產業總量就將達到 2.75萬億元,年增長率約為24%。

「十二五」期間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更是中國電影發展的「黃金五年」,電影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產業政策逐步完善,在文化產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先導行業的重要作用,國內電影產業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巨大。

「第一春」收穫頗豐

近年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但是電影院線的發展並沒有跟上。直接導致目前我國國內影院數量仍十分稀缺,其溢價能力較高,分賬比例全球最高——比如國內院 線每100元票房中,稅和電影基金佔8.3元,院線佔52.26%~54.1%,投資回報率在15%左右,並且可以產生聚攏商圈人氣的溢出效應。這也直接 導致影院投資高漲,投資流入明顯。

投資的流入引發了國內電影行業的第一輪景氣週期,可以說是「第一春」,其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一線城市銀幕數和上座率的增長。從票房收入來看,在經過 2002年~2007年的投資潮流之後,中國電影票房年收入同比增速從 2007 開始呈現持續上升趨勢,並連續3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於2010年突破100 億元人民幣,增幅達64%。票房總量超過英國,相當於世界最大電影市場——北美票房的1/7,進入世界電影市場前10位。票房、廣告和海外市場等各項綜合 收入接近160億,增幅48%。

「第二春」來臨

目前,一線城市的院線基本飽和,投資流入開始減緩。從 2009年開始,一線城市銀幕數增速放緩,伴隨著二三線城市人均GDP快速增長,帶來消費能力提升,觀影需求旺盛,二線城市成為了新一輪院線投資的「香餑餑」,各大院線在二三線城市的攻城略地才剛剛開始,

2010年全國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銀幕數1533塊,平均每天新增4.2塊銀幕,為近8年來最高,全國城市影院銀幕總數達6256塊,同比增長 達32.5%。國內銀幕總數在2011年底或將達到8320塊,同比增長33%,到2016年,中國銀幕數有望達4萬塊。銀幕數量的快速增長主要源於二三 線城市的院線投資拉動。因此,二三線城市將帶來中國院線市場的「第二春」。

由於二三線城市的人口基數遠高於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僅6000多萬人口,二三線城市人口數量超過6億人),可以說「第二春」的市場潛力將遠超「第一 春」。我國2010年僅有6256塊銀幕,離美國近4 萬塊的規模差距很大,另外全國電影院線放映總場次845萬場,累計2.86億觀影人次,平均每人每年進影院觀看電影0.21次,相比之下,美國電影市場每 年人均觀影則為4.3次。若按2016年我國電影市場達到美國市場規模預計,國內院線市場的這一輪增長態勢至少可以持續6年。國內票房收入2016年將達 到638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6%。如果按票房總收入和電影綜合收入口徑測算,則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高達50%、60%。

銀幕制約引發投資機會

研究發現,目前國內影院發展的制約條件主要是消費習慣(習慣到影院觀影的群體年齡段主要集中在20~35歲)、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消費結構等因素,這些因素正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發生了質的變化,基本已經不再成為制約條件。

目前國內電影業最大制約條件是影院和銀幕的不足,導致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在二三線城市尤為明顯,據分眾傳媒2010年的調查顯示,二三線城市增加娛樂消費與消費升級意願的消費者佔比均高於一線城市近5~10 個百分點。

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富裕國家居民對電影的消費明顯要高於相對不富裕國家,前者票房與GDP比例達到0.566‰,較後者的0.4169‰高出 36%。而中國實際票房需求明顯較人均GDP相近的秘魯、哥倫比亞等國家低,表明票房需求被抑制。這主要是因為消費結構在近年發生了持續變化,而配套的院 線建設卻不夠。同時從我國單銀幕票房2002~2010年迅速接近美國水平也可以看出,中國的需求增長速度遠快於供應量增長,需求的爆發性增長帶來的是巨 大的市場空間,而供應不足即意味著巨大的投資機會。

(本文來源:商業價值 作者:趙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