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半數中小房企或退出地產行業 大魚吃小魚剛剛開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7033.html

半數中小房企或退出地產行業 大魚吃小魚剛剛開始

第一財經日報 羅韜 2015-08-25 22:13:00

面對日益競爭的市場環境,未來至少有半數的中小房企將選擇退出這個市場,隨著行業不斷成熟,未來的集中度也會越來越高。而目前看來,行業“大魚吃小魚”的故事,只是剛剛開始。

住在成都的鄭慧佳(化名)在一家當地知名的房地產公司上班,工作一直比較穩定收入也很可觀,可是近日她卻在考慮是否要跳槽。“公司內部崗位調整,希望派駐我到四線城市的項目上,可我不太希望離開成都。”鄭慧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她面對的情況,是很多當地房地產公司都采用“隱形裁員”手段。

曾經一個售樓小姐也能年收入100萬的時代已經結束,當房地產的白銀時代到來,也意味著傳統開發模式的壽終正寢,那些無力轉型或開拓新增長領域的中小房企只能被擠出這個行業。

8月18日,綠地集團借殼金豐投資正式登陸A股市場,成為全球最大房企綠地控股(600606.SH)。同一天,曾作為上市百強房企的浙江廣廈(600052.SH)卻在當日公告里面稱擬用三年時間退出房地產業,轉向影視文化行業。

多家房企高管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面對日益競爭的市場環境,未來至少有半數的中小房企將選擇退出這個市場,隨著行業不斷成熟,未來的集中度也會越來越高。而目前看來,行業“大魚吃小魚”的故事,只是剛剛開始。

中小房企退出潮

楊宇(化名)在中國西部一個四線城市從事房地產建築工作,用之前的話來說,就是“包工頭”。去年開始,他已經感覺到生意越來越難做,開發商拖欠墊款的時間越來越廠,有的甚至希望拿房子來抵扣墊款。

“這個城市很多項目開發商都直接跑路,那些買了房子的人只能到政府靜坐,而政府為了平息這樣的事件已經接管了不少爛尾項目。”楊宇告訴記者。

之前楊宇所在的城市伴隨中國的良好房地產市場行情,價格最高炒作到了7000元/平方米,而隨著市場降溫很多樓盤也只能賣到4000元/平方米。此外,之前當地並沒有知名的開發商進入,而隨著萬達、金科等品牌開發商進入,這個小城的中小房企們壓力就顯得更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在京滬產權交易所待售房企股權總權益金額已經超過130億元,其中有超過20家房企出售100%的股權。8月25日,記者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的網站的重點項目第一欄就看到沈陽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轉讓100%股權。

在停牌近一個月後,寶安地產(000040.SZ)日前宣布,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國寶安已與東旭集團簽署《股份轉讓框架協議》,將7039萬股股份轉讓給東旭集團(占總股本15%),總價11.97億元。此次轉讓前,中國寶安持有寶安地產19.8%股權,處於質押狀態;轉讓完成後,中國寶安持有寶安地產股權將降至4.8%,已經基本退出地產業務。

8月17日,老牌房企萊茵置業(000558.SZ)公告稱,公司更名為萊茵達體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範圍變為實業投資,包括體育活動的組織、策劃,體育場館的設計、施工、管理及設備安裝等,剝離地產,全面轉型體育產業。

8月,在南京開發銀河灣福苑、銀河灣花園、銀河灣紫苑等多個樓盤的華光地產,在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人民法院公告中,正式被宣布破產清算。這個曾經也是百強房企的南京當地開發商在今年早些時候就爆出資金鏈問題,而最後不得不面臨破產清算。

5月,江西省目前唯一的A股房地產上市公司中江地產(600053.SH)作價41.5億元將房地產業務賣給了九鼎投資。

2月,上海證大集團董事長戴誌康宣布不再追加房地產投資,後逐漸將旗下資產轉讓。

分化加劇

上述房企的退出從半年報中也能窺見一斑。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查閱房企中報發現,在已公布半年報的上市房企中,陽光股份(000608.SZ)、世紀星源(000005.SZ)、萊茵置業等均處於虧損。

萊茵置業的半年報顯示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93萬元,同比減少203.74%。首創證券分析師王劍輝表示,萊茵置業接近90%項目集中在供需相對平衡、龍頭企業重兵布局的江浙地區,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而公司在傳統地產業務方面管理能力的欠缺又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導致經營壓力持續增大。

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等多位人士分析認為,中小房企選擇退出大致有幾個原因:

首先,融資難度加大。就銀行而言,目前房地產已經屬於產能過剩行業,謹慎貸款是共識。對於信托而言,隨著行業下行目前已經沒有了“剛性兌付”的神話。而對於私人融資,多地均曝出開發商跑路的情況。如張家口新基業房地產開發公司、蔚縣萬盛房地產公司等都因此而導致項目停滯。

其次,中小房企為了生存和發展,往往追求比大型房企更快的增長速度,經常采取瘋狂高價搶地的激進戰略。面對高價土地,中小企業獨立開發的難度越來越大,若是沒有實現高周轉就會陷入資金危機。

此外,由於地產行業已不屬於高利潤行業,大型房企基於資源和規模優勢,把建築、人工、資金等成本控制在低範圍內。而中小企業無論是資源、人才都相對匱乏,相對成本也會更高。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在中國城鎮化率已經接近60%的市場背景下,樓市已經進入下半場,房地產行業也將呈現出規模化聚集與並購重組頻繁發生的特征,最終推動市場集中度越來來越高。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58

IPO暫停 新三板成PE退出主渠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985.html

IPO暫停 新三板成PE退出主渠道

一財網 周宏達 2015-10-28 23:53:00

在IPO開閘預期不明朗的背景下,新三板正成為私募機構退出最主要的渠道,占據了退出案例的半壁江山。隨著更多擬上市公司轉而申請掛牌,新三板也將獲得更多優質的企業資源。

在IPO開閘預期不明朗的背景下,新三板正成為私募機構退出最主要的渠道,占據了退出案例的半壁江山。隨著更多擬上市公司轉而申請掛牌,新三板也將獲得更多優質的企業資源。

近日清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由於IPO暫停,PE/VC機構在新三板退出案例猛增,前三季度共有423筆退出,占退出案例總數量的一半,超過了IPO成為目前私募機構退出的最主要的方式。

盡管新三板估值低於A股市場,但仍能給投資機構帶來比較豐厚的回報。上月掛牌的樂華文化從兩家投資機構融資1億元,掛牌後市值高達33億元。7月掛牌的賽斯特憑借6千萬元機構投資實現了42億元市值。由於新三板掛牌流程時間跨度穩定在半年左右,也縮短了機構退出的周期。

今年6月以來A股市場發生劇烈波動,上證指數從5100多點高位攔腰折半跌至2800多點,這令監管者在7月初及時暫緩發行工作。在IPO重啟預期不明朗之際,多位券商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已經有擬上市公司在申請掛牌新三板。

10月28日,南京證券在借道上市受挫後正式掛牌,成為新三板上第五家證券公司,同時增資擴股實現配套融資近36億元。據披露,南京銀行前5月凈利潤逾8億元,超過去年全年。越來越多優質企業登陸給新三板上的投資機構提供了標的。

不過,新三板正深陷流動性困境,上半年湧入的短期資金也面臨退出的風險。目前,新三板上的“主題基金”、“定增基金”大多只有3年的存續期,在市場年初行情火熱時進入,希望以“短平快”的運作模式搶占制度紅利。

由於分層和競價交易等制度創新未能按市場預期落地,新三板市場交易量有所回落,目前日均成交額在4億元左右徘徊。如果市場持續冷清,將令投資機構面臨退出的尷尬,加深他們的疑慮。清科數據顯示,盡管第三季度PE/VC新支持的掛牌企業接近前兩季度之和,但總體對掛牌公司滲透率仍不足30%。

對此,洪泰新三板基金創始合夥人、CEO馮誌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投資機構應該丟掉短期交易轉暖的幻想,回到價值投資的路上,把管理資金的期限拉長到至少五年。我們希望尋找未來可以IPO的優質創新企業,現階段先積極利用新三板的環境把企業發展壯大。”

馮誌還認為,分層和公募基金是新三板市場下一步能夠期待的政策紅利,“但要加大力氣提升信息披露質量,鼓勵市場的投研力量的發展。對於一個市場化制度安排來看,不動比亂動要好。”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08

由重啟IPO,想到一個市場退出機制問題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u1p.html

    昨天(11月6日),證監會IPO重啟消息傳出,一石激起千重浪!輿論鼎沸,褒貶不一,看多者與看空者各執一詞,互相激辯。有朋友問我:“怎看?”

    IPO早晚總要重啟,至於何時恢複為好,這也只能等到以後由實踐來證明。而我始終認為,只要各項措施遵循市場規律,切切實實地為廣大投資者利益著想,什麽時候IPO都行。

    由IPO重啟話題,提到了遵循市場規律,遂讓我想簡單地談一下與IPO相對應的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市場退出。

    現在我國股市,退市制度很不健全,上市公司幾乎只進不出,不管是好是壞,都占據著稀缺資源,垃圾公司占著茅坑不拉屎,汙泥濁水越來越渾,造成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及效率日益低下,這顯然是不利於經濟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的。要發揮股市應有作用,就必須保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就須要建立企業主動收購機制。我們知道,按照股市運行規律,股票交易的本質是市場參與者對資源配置權的投票,讓稀缺的資源流向更能創造價值的企業,這樣,高效率的企業將會獲得更多的資源及其配置權,最終將效率低下的企業逐出市場——收購掉。企業經營得好,就有資格繼續擁有應得的資源;反之,企業經營得不好,就應該讓好企業來收購,資源理應被更優秀的企業所占有。有了這樣的企業主動收購機制,優勝劣汰,物競天擇,形成“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格局,資源的優化配置才能真正實行,從而提高市場效率。

    然而,目前我國的股市還沒有這樣的制度安排。雖然現在有企業並購措施,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它還是存在很大不足。一是,並購往往是政府部門拉郎配的,有時不免帶有政府行為,而企業在並購過程中則沒有收購主動權,因此並購難以保證企業的利益,也就不能充分地體現市場的有效性;二是,現在參與並購的企業大多是上市國企,而上市民企較少,也沒主導權,這樣的話,市場效率難免大打折扣。總之,人為主導的並購主觀性因素太多,又因人不會比市場更聰明,最終成效往往不佳。

    如何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關鍵,所以,在市場退出過程中,須要建立企業主動收購機制,由市場來決定企業互相滲透或並吞,這樣才能提高市場效率,營造“良幣驅逐劣幣”的良性競爭局面,凈化投資環境。你想IPO圈錢,沒問題,歡迎你!但你IPO之後,每時每刻都面臨著被人家收購的風險,有可能還沒來得及逃跑就被市場吞噬了!所以說,不要以為大搖大擺地圈到錢就萬事大吉了,到時情況不妙,一拍屁股就可溜之大吉的。你敢來,也要敢擔當,為投資者負責。

    綜上所言,只有在企業主動收購機制確立的基礎上,退市制度才有意義,投資者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25

十大PC廠未來兩年退出兩家 PC大佬們怎麽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8674.html

十大PC廠未來兩年退出兩家 PC大佬們怎麽看?

一財網 李娜 2015-11-08 13:58:00

近日IDC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前10大PC廠商中的兩家將在未來24個月內退出市場,同時,在當前的IT供應商中,有超過30%將在未來5年內消亡。

對投資者來說,現在判斷PC是否還有投資潛力可能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過去幾年的行業表現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惠普在2014年將服務器業務和PC業務分拆,並裁員5萬人。索尼在裁員1萬人之後,也在去年年初忍痛將VAIO品牌易主,同時放棄PC業務的還有LG。聯想在2013年便開始PC+轉型,並推出了PC+移動策略,但從財報來看似乎未能止頹。同時戴爾也展開了大規模的收購行為,在業務核心上開始轉向企業級市場。

而PC的衰落仍在繼續,近日IDC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前10大PC廠商中的兩家將在未來24個月內退出市場,同時,在當前的IT供應商中,有超過30%將在未來5年內消亡。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預期,IDC表示這是由於移動計算和雲計算的興起將不利於PC市場的發展,在市場向“第三平臺技術”的轉型中,一些公司將成為犧牲者。這樣的技術包括雲計算服務、大數據和數據分析、移動計算,以及社交網絡等。

分析師表示,到2020年,這些以PC業務為主體的公司有可能被收購、兼並、逐漸萎縮,或是轉型。

“目前的PC生命周期約為4.5至5年。”IDC分析師湯姆·麥內利(TomMainelli)指出,隨著PC銷售的萎縮,整個市場正在向四大PC廠商集中。這四大廠商分別為聯想、惠普、戴爾和蘋果。因此,在當前5到10名的廠商中,很可能會有兩家退出市場。目前的5到10名廠商分別為宏碁、華碩、東芝、三星、同方和富士通。

不過,PC真的已經是塊糟糕的生意了麽?在筆者看來,也許有些言之過早。至少各家PC廠商還在努力的“做出抵抗”。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在中國市場,戴爾像一個本地企業一樣在縣城和鄉鎮刷墻、用宅男偶像來吸引遊戲玩家、縮短經銷商的周轉速度—方式方法土得不像一家外資公司,但它的確在很努力地賣PC。

在戴爾看來,夕陽往往沒有想象中那麽短暫。中國是一個每年銷售6000多萬臺PC的市場,這可不是說拋棄就能拋棄的。

而英特爾也專門為了中國的“雙11”電商節,開了一場PC產品的動員大會。

為了提高說服力,英特爾搬出了5年前的舊筆記本和搭載第六代酷睿處理器的筆記本進行了一番實際對比:後者性能是前者的2.5倍,續航時間是3倍,喚醒速度更是提升了4倍,還有語音助手、面部識別、更快的雷電接口等諸多新特性,總之,希望列出充分理由把消費者手中的舊PC給換掉。

此外,就在最近,幾家PC時代的巨頭也參與了進來,並且史無前例的為“PC”站臺。

英特爾、微軟宣布聯合惠普、戴爾和聯想三家PC市場領軍企業共同發起口號為“PCDoesWhat?”(PC能做什麽)的廣告宣傳攻勢,希望讓潛在的計算機買家充分意識到現代化PC能夠做的所有事情。

“人們購買由操作系統、處理器和外觀設計組成的整體設備。電腦這一類別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重大革新,我們應該齊心協力,共同宣傳。”英特爾公司首席營銷官StevenFund說。

微軟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ChrisCapossela則認為,在Windows10的支持下,新電腦已經開啟了創新新時代。因此,業界主要廠商應該通力合作,通過統一的宣傳,來提升有關創新的硬件和軟件推動這一變革的認知。

“現在整個生態內的多家OEM廠商聯起手來搞廣告營銷,我們能看到的是新形態的PC逐漸在市場中變得活躍起來,這似乎是一個很好的信號。”ChrisCapossela說。

在PC時代,微軟與英特爾的組合又被稱為Wintel組合(Windows+Intel),不僅主導了整個PC行業,也給兩家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成功。現在為抗擊銷量下滑,聯想、戴爾、惠普首度破除門戶之見,和微軟、英特爾攜手推廣PC,這是整個PC行業在發聲。

雖然在未來移動互聯生活中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為核心的新一代互聯網技術不斷演進,即便PC業的大佬抱團取暖,也難回黃金時代。“但當熊追來的時候,你應該蹲下系鞋帶。不是為了跑過熊,而是為了跑過別人。”戴爾副總裁王利軍說。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61

十大PC廠未來兩年退出兩家 PC大佬們怎麽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8674.html

十大PC廠未來兩年退出兩家 PC大佬們怎麽看?

一財網 李娜 2015-11-08 13:58:00

近日IDC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前10大PC廠商中的兩家將在未來24個月內退出市場,同時,在當前的IT供應商中,有超過30%將在未來5年內消亡。

對投資者來說,現在判斷PC是否還有投資潛力可能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過去幾年的行業表現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惠普在2014年將服務器業務和PC業務分拆,並裁員5萬人。索尼在裁員1萬人之後,也在去年年初忍痛將VAIO品牌易主,同時放棄PC業務的還有LG。聯想在2013年便開始PC+轉型,並推出了PC+移動策略,但從財報來看似乎未能止頹。同時戴爾也展開了大規模的收購行為,在業務核心上開始轉向企業級市場。

而PC的衰落仍在繼續,近日IDC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前10大PC廠商中的兩家將在未來24個月內退出市場,同時,在當前的IT供應商中,有超過30%將在未來5年內消亡。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預期,IDC表示這是由於移動計算和雲計算的興起將不利於PC市場的發展,在市場向“第三平臺技術”的轉型中,一些公司將成為犧牲者。這樣的技術包括雲計算服務、大數據和數據分析、移動計算,以及社交網絡等。

分析師表示,到2020年,這些以PC業務為主體的公司有可能被收購、兼並、逐漸萎縮,或是轉型。

“目前的PC生命周期約為4.5至5年。”IDC分析師湯姆·麥內利(TomMainelli)指出,隨著PC銷售的萎縮,整個市場正在向四大PC廠商集中。這四大廠商分別為聯想、惠普、戴爾和蘋果。因此,在當前5到10名的廠商中,很可能會有兩家退出市場。目前的5到10名廠商分別為宏碁、華碩、東芝、三星、同方和富士通。

不過,PC真的已經是塊糟糕的生意了麽?在筆者看來,也許有些言之過早。至少各家PC廠商還在努力的“做出抵抗”。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在中國市場,戴爾像一個本地企業一樣在縣城和鄉鎮刷墻、用宅男偶像來吸引遊戲玩家、縮短經銷商的周轉速度—方式方法土得不像一家外資公司,但它的確在很努力地賣PC。

在戴爾看來,夕陽往往沒有想象中那麽短暫。中國是一個每年銷售6000多萬臺PC的市場,這可不是說拋棄就能拋棄的。

而英特爾也專門為了中國的“雙11”電商節,開了一場PC產品的動員大會。

為了提高說服力,英特爾搬出了5年前的舊筆記本和搭載第六代酷睿處理器的筆記本進行了一番實際對比:後者性能是前者的2.5倍,續航時間是3倍,喚醒速度更是提升了4倍,還有語音助手、面部識別、更快的雷電接口等諸多新特性,總之,希望列出充分理由把消費者手中的舊PC給換掉。

此外,就在最近,幾家PC時代的巨頭也參與了進來,並且史無前例的為“PC”站臺。

英特爾、微軟宣布聯合惠普、戴爾和聯想三家PC市場領軍企業共同發起口號為“PCDoesWhat?”(PC能做什麽)的廣告宣傳攻勢,希望讓潛在的計算機買家充分意識到現代化PC能夠做的所有事情。

“人們購買由操作系統、處理器和外觀設計組成的整體設備。電腦這一類別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重大革新,我們應該齊心協力,共同宣傳。”英特爾公司首席營銷官StevenFund說。

微軟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ChrisCapossela則認為,在Windows10的支持下,新電腦已經開啟了創新新時代。因此,業界主要廠商應該通力合作,通過統一的宣傳,來提升有關創新的硬件和軟件推動這一變革的認知。

“現在整個生態內的多家OEM廠商聯起手來搞廣告營銷,我們能看到的是新形態的PC逐漸在市場中變得活躍起來,這似乎是一個很好的信號。”ChrisCapossela說。

在PC時代,微軟與英特爾的組合又被稱為Wintel組合(Windows+Intel),不僅主導了整個PC行業,也給兩家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成功。現在為抗擊銷量下滑,聯想、戴爾、惠普首度破除門戶之見,和微軟、英特爾攜手推廣PC,這是整個PC行業在發聲。

雖然在未來移動互聯生活中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為核心的新一代互聯網技術不斷演進,即便PC業的大佬抱團取暖,也難回黃金時代。“但當熊追來的時候,你應該蹲下系鞋帶。不是為了跑過熊,而是為了跑過別人。”戴爾副總裁王利軍說。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76

楊浩湧從58趕集退出,一切都是提前商量好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25/152950.shtml

導讀 : 58趕集的聯席CEO制度,在維系了七個月之後終於破產了,最終以趕集網創始人楊浩湧的退出而結束。

 

48.pic

 姚勁波和楊浩湧兩人在媒體溝通會上熱烈擁抱,但也意味著58趕集聯席CEO制度的徹底破滅

      i黑馬 周路平 1125日報道

今日,58趕集集團對外宣布,楊浩湧卸任58趕集集團CEO一職,但保留集團聯席董事長職位,其在集團董事會上的投票權和在集團持股比例在本輪調整中均保持不變。這是繼優酷土豆、滴滴快的、美團點評合並之後,又一家以一方退出的結局告終。不過當記者詢問,雙方是否早就已經安排好了今天的結局時,姚勁波予以否認。

不過相比於套現退出,楊浩湧與58趕集集團還存在密切聯系。楊浩湧創辦的瓜子二手車直賣網(下稱“瓜子二手車”)已完成分拆,將從58趕集集團完全獨立。楊浩湧將以個人投資者身份,向瓜子二手車投資6000萬美元。

分拆完成後,以楊浩湧為核心的管理團隊將持有瓜子二手車超過50%的股份。58趕集集團作為財務投資者,也將繼續擔任公司的股東。而楊浩湧也在58趕集還占有股份。

截至目前,58趕集集團已經獨立拆分出了,包括瓜子二手車、鬥米兼職、好租在內的三個項目,58趕集集團的身份均為財物投資者,以資金、流量等資源入股。姚勁波透露,58分拆獨立的邏輯在於競爭的慘烈程度和是否有合適的人選。

瓜子一年相當於趕集7年?

“前十年是在趕集,下一個十年是在瓜子。”楊浩湧從58趕集退出之後,將全部精力投放在新公司的運營,而瓜子二手車的上千人的團隊幾乎都來自以前的趕集網。

瓜子二手車主打C2C網絡交易模式。目前,瓜子二手車進入了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全國50座重點城市,在全國超過40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員工總數超過1800人,到年底有望達到2400人。

據官方透露的數據,截止到2015年10月,瓜子二手車的月度活躍用戶超過4000萬,今年4月交易額破億元,9月單月交易額破4億元,月度增速過50%。同時,瓜子二手車還達成了每筆訂單均盈利過千元的目標。

針對這些“典型的O2O公司的漂亮數據”,楊浩湧做了一個有意思的對比,瓜子二手車200萬UV相當於第九年的趕集二手車頻道,百度指數相當於第六年的趕集,員工數相當於第七年的趕集。而瓜子二手車正式上線時間尚不足一年。

瓜子二手車之所以能夠在近期表現兇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大面積的廣告投放。在更名為瓜子二手車時,楊浩湧透露,將在一年內投入10億元用於廣告和營銷,覆蓋電視、地鐵、電梯間等等眾多的媒介平臺,其流量也在短期內劇增。事實上,其它的二手車平臺,諸如優信二手車、人人車也都在廣告投放上表現強悍,優信二手車更是在中國好聲音總決賽上,以3000萬的價格買下了一分鐘史上最貴廣告,成功吸引了公眾目光。各方的流量都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楊浩湧認為,各二手車平臺雖然模式不一樣,但互相之間也存在競爭,不過二手車市場目前還處於跑馬圈地階段,尚不到直接競爭的階段。而瓜子二手車鋪天蓋地的廣告看中的,是背後的網絡效應,用戶會因為規模大而選擇你。“規模大了以後形成的天然效應,規模大了以後是很難顛覆的。”

姚勁波則表現得更加赤裸,“市場在爆發的時候廣告是很有效的,這是市場決定的行為,……如何拍廣告和投放,我們之前積累了很多經驗,這些優勢沒有理由不做啊! ”

中國二手車市場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增量市場,今年年底交易量有望突破1000萬輛,預計到2020年還將在此基礎上翻番,交易金額超過1萬億元。瓜子二手車計劃在明年年底將業務版圖擴展到全國120座城市。

楊浩湧退出之後,58趕集也對旗下業務結構進行了調整,包括分類業務事業群,房產事業群,車及金融事業群,平臺事業部,58英才,58到家。

事實上,在58趕集的組織架構中,保留了二手車業務。姚勁波給出的解釋是,58趕集是一個平臺,開放的平臺,所有的車和4S店,做裁判和運動員不能兼備,58趕集繼續做平臺,有所有的車和供應商,包括瓜子的二手車。

楊浩湧退出,都是提前商量的?

58趕集還是未能打破“一山不容二虎”的魔咒,楊浩湧卸任聯席CEO,轉而獨立出一塊二手車業務。和前幾莊合並案件一樣,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在合並之初就註定的結局。

“不太需要兩個CEO去做這麽一個絕對優勢的市場,我自己更享受歸零的感覺,歸到起點,重新出發。”這是楊浩湧卸任58趕集聯席CEO給出的解釋,口中看不出有多少遺憾,反而是一種解脫。

而至於瓜子二手車從58趕集集團獨立,楊浩湧認為,原因在於團隊需要更大的激勵空間,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迅速實現規模化,樹立行業壁壘。據悉,瓜子團隊目前已持有超過50%的股份。58趕集集團財物投資及流量支持。

“我們真的沒有商量,我們是唯一一個沒商量。”姚勁波否認提前安排的說法, “(聯席CEO)發現有些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後來騰訊的投資人建議說,要不讓浩湧做瓜子,讓老姚做58趕集。” 姚勁波透露,在一個月前,他們還在給瓜子二手車找CEO。為了避免58將趕集吞並的嫌疑,姚勁波甚至特意將例會安排在兩地,“這里開一周,那里開一周,保持平衡。”

姚勁波透露,他甚至有些羨慕楊浩湧,可以重新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領域。“要麽我去做瓜子”。姚勁波說,他曾在兩人沈默時說過這麽一句話。

不過當i黑馬在群訪環節問姚勁波,是否內心真的有這麽一刻,有過把58趕集給楊浩湧的沖動。姚大笑:沒有。

“加油幹,幫我掙更多的錢!”這是兩人在臺上的最後寒暄。無論是姚勁波繼續做的58趕集,還是楊浩湧重新開辟的瓜子二手車,雙方都是股東關系,而姚也表態,將給瓜子二手車提供,排他的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585

蘇寧環球變陣:入股韓國FNC 全面轉型退出房地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6994.html

蘇寧環球變陣:入股韓國FNC 全面轉型退出房地產

一財網 羅韜 2015-11-25 21:45:00

蘇寧環球傳媒以15,200韓元/股的價格,分別收購FNC股1,436,488股股份(占發行後該公司總股本10%),合計轉讓金額約合人民幣1.19億元;同時以19,543韓元/股的價格,認購FNC新發行股份1,723,786股(占發行後該公司總股本的12%),合計轉讓金額為約合人民幣1.84億元。

“目前我們還有3~5年的開發量,這段時間給了我們產業轉型的緩沖期,未來我們將不再從事房地產開發,而是把目前的現金流用來打造我們的新興產業,分別是別文體、金融和健康的板塊。”蘇寧環球(000718.SZ)副總裁賈森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近日蘇寧環球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蘇寧環球傳媒有限公司(下稱“蘇寧環球傳媒”)與韓國 FNC Entertainment Co.,Ltd(下稱“FNC”)及其股東HAN SEONG HO、HAN SEUNGHOON、KIM SOOIL分別簽訂了《新股認購協議》、《股份買賣協議》。

其中,蘇寧環球傳媒以15,200韓元/股的價格,分別收購FNC股1,436,488股股份(占發行後該公司總股本10%),合計轉讓金額約合人民幣1.19億元;同時以19,543韓元/股的價格,認購FNC新發行股份1,723,786股(占發行後該公司總股本的12%),合計轉讓金額為約合人民幣1.84億元。本次認購新股及收購老股完成後,公司將持有FNC22%股權,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

賈森認為,上述收購是蘇寧環球實現轉型的重要一步。“首先我們有資金的支持,作為一家房地產公司我們有充分的現金流;再者我們有比較好的執行能力。從2015年轉型開始我們就不斷通過入股的方式同優秀的文化類公司合作。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FNC主營業務為演唱會、音源/唱片、電視劇等片源制作及經紀人事業。截至2014年12月31日,FNC公司資產總額4.2億人民幣。同時,FNC還有自己的學院,公司旗下藝人有劉在石、鄭亨敦、盧洪哲、池石鎮、李多海、李東健、金敏瑞、鄭宇、黃可皓等。

賈森透露,其將和FNC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其中FNC提供註冊資金6000萬,占股權49%,而蘇寧環球占股權51%。“我們希望通過合資公司將韓國培養藝人的模式聯合起來,中國缺乏系統性造星的能力,通過打通這個產業鏈可以獲取更多的利潤。韓國方面有經驗,我們有整合資源的能力。”賈森認為。

這並不是蘇寧環球第一次和文化類公司合作。2015年6月, 蘇寧環球發布公告,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蘇寧環球傳媒有限公司與韓國株式會社REDROVER(下稱“REDROVER”)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

蘇寧環球傳媒擬以認購REDROVER發行新股536萬股(占發行後該會社總股本15.89%)為先決條件,收購REDROVER法人HA-HOE-JIN持有的144萬股股權(占該會社總股本5.09%,占發行後該會社總股本4.28%)。本次認購及收購完成後,公司預計將持有REDROVER 20.17%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資料顯示,REDROVER主營業務包括信息產業業務,主要以3D影像技術為基礎制作動漫,並在全世界信息市場上銷售。同時,還經營文化展示業務,主要以企劃、計劃並構築特殊映像館以及4D映像館、展覽館、宣傳館、博物館等空間,並向官公署以及公共機構供貨的業務。

賈森表示,希望在3年內將旗下的蘇寧文化打造成具有產值百億集團。國信證券的研報顯示,公司此前旗下各子公司較為分散,不易管理,此次在原管控架構上分別組建文體產業集團、健康產業集團、金融產業集團,管理架構更為清晰,利於公司在新領域更為專業化的運作。

記者查閱蘇寧環球年報顯示,其2014年實現利潤總額12.01億元,同比增長28.25%;實現凈利潤7.63億元,同比增長16.58%;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7.63億元,同比增長56.50%。

雖然利潤上漲,但是其營業收入卻是54.57億元,同比下降18.81%。而其實現簽約銷售面積54.14萬平方米,比2014年同期下降44.26%;簽約銷售額48.91億元,比2014年同期下降42.02%。

因此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蘇寧環球的主營地產業務正在遭遇下滑,這樣的轉型可能更是迫在眉睫。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15

東芝:退出彩電生產業務尚無最終決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4417.html

東芝:退出彩電生產業務尚無最終決定

一財網 王珍 2015-12-11 17:09:00

對於近日東芝將退出彩電生產業務及白色家電業務將裁員的傳聞,東芝日本總部12月10日回應稱,這些傳聞並非東芝官方消息,目前東芝沒有做出相關的任何最終決定。

對於近日東芝將退出彩電生產業務及白色家電業務將裁員的傳聞,東芝日本總部12月10日回應稱,這些傳聞並非東芝官方消息,目前東芝沒有做出相關的任何最終決定。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東芝初步決定全面退出電視機生產業務。今後將出售海外工廠,並考慮退出日本國內的電視銷售業務。東芝擬將“REGZA”的彩電品牌提供給其他公司使用。除電視外,東芝還將對陷入低迷的電腦和冰箱等白色家電業務裁員數百人,加緊改善收益狀況。

東芝(中國)有限公司廣宣部相關人士12月11日在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書面回複中表示:“我們最近也註意到了有部分日本媒體報道說東芝要與夏普合並白電業務、出售工廠等消息,並且也被中國部分媒體翻譯轉載了。不過這些並非東芝發出的信息和聲明。”

“作為一家全球性企業,為了更好的發展,需要不斷根據社會需要調整自身業務結構和比重,在決定調整業務結構、提高公司運營效率時候,會整體考慮各種可行的方案,但現階段並沒有任何具體形式的合作意向。有關東芝家電業務的結構調整方案,一旦有確定的消息,我們會第一時間向外界公開信息。”上述東芝(中國)相關人士表示。

東芝日本總部12月10日在官網上,也用英文和日文做了回應,大意是:有幾家媒體於12月10日刊登文章報道稱,東芝將出售在印尼的彩電工廠並收縮彩電制造業務;它們還說東芝將精簡電視、電腦和白色家電的組織架構。東芝沒有發布任何這樣的消息。

這份回應還說,東芝改善組織架構來面對運營挑戰,所有可能的措施都在考慮中,沒有限制。對包括彩電業務在內的家電業務的改善措施,不排除與其它公司合作來提升效益。但是,東芝至今沒有做出任何最終決定,也沒有簽署任何相關的合約。一旦做出決定,東芝會適時公布家電業務結構調整的消息。

今年,東芝因財務造假醜聞而面臨嚴峻挑戰,如何讓虧損的家電業務(包括彩電業務)盡快“止血”是其中的重要對策之一。今年,創維參股了東芝在中國深圳、佛山南海的兩個家電工廠,並獲得東芝在中國的冰箱、洗衣機和吸塵器的銷售權。可以預測,未來東芝家電板塊的重組還將有進一步的動作。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05

美團點評一周內公布新融資 阿里暫沒退出消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5/1217/153313.shtml

導讀 : 美團和大眾點評CEO王興透露,美團點評融資非常順利,預計會在一個星期內發布消息。

i黑馬訊 12月17日消息, 在今日舉行的2015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美團和大眾點評CEO王興透露,美團點評融資非常順利,預計會在一個星期內發布消息。

王興還強調,暫時沒有聽說到阿里巴巴賣美團老股的正式消息。“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噪音,不必在意,關鍵是能否給消費者更多的服務。”2011年,阿里巴巴以3億元成為美團網的B輪投資方,2014年5月跟投了C輪投資。盡管美團一直強調獨立發展,但經常被歸入為阿里系陣營。而王興曾表示,“阿里大約持有美團10%至15%的股份,只是其中股東之一。”隨著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阿里扶持口碑網、騰訊增資新美大,阿里從美團撤出的消息便甚囂塵上。

而在融資方面,美團在與大眾點評合並前後深受其困擾。前期有消息稱,美團在美國融資失敗,其估值也在下調,這引起了美團方面的強烈反應。而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之後,便傳出騰訊對新美大進行10億美元新一輪投資的消息。現在尚不知美團和大眾點評的最新投資方是誰,額度將有多高。不過這對於風口浪尖的新美大而言,會是一場及時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511

IT桔子2015年度盤點(6):機構退出榜單——年關近了,數錢的日子來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09/153695.shtml

導讀 : 2015年獨角獸俱樂部、千里馬俱樂部、千里馬估值飆升榜三個有關創業公司的分析盤點和活躍 VC機構和天使投資機構的分析盤點之後,本篇是IT桔子2015年度盤點第六篇,主要看看各家機構的收成如何。

在相繼推出2015年獨角獸俱樂部、千里馬俱樂部、千里馬估值飆升榜三個有關創業公司的分析盤點和活躍 VC機構和天使投資機構的分析盤點之後,本篇是IT桔子2015年度盤點第六篇,主要看看各家機構的收成如何。畢竟從整個互聯網的大盤子看,機構方是整個商業生態里的另一極,他們的表現如何,某種程度上,也一定能反饋回報到創業者身上。從機構本身而言,這也是安身立命之本,商業回歸本質,繞不開業績回報、價值變現這條鐵律。

整體看,2015年在整個二級市場上市/並購層面看(不包括新三板),上市節奏放緩,並購頻發,尤其是非上市公司間兼並重組,節奏明顯加劇(多達74起),但公司背後的機構還遠談不上退出。上市方面,相比去年誕生有阿里、京東、藍港、陌陌、途牛、聚美優品、一嗨租車等上市明星,今年的IPO市場也明顯黯淡了不少,雖然多了新三板,但就目前來談所謂退出,依舊為時尚早。

下面我們就基於IT桔子的數據庫所得,逐一看看2015年機構退出的情況如何。

數據盤點範圍的界定

首先,就數據盤點的基本面上看,IT桔子數據庫共記錄到16起IPO上市事件(不包括新三板掛牌,數量上僅是去年的1/2),300起並購事件,其中,未上市公司間並購事件為74起,與公開市場發生關系的是223起。我們用於實際盤點數據的為16起IPO上市事件、以及86起帶有投資機構支持的並購事件,這里面基本不包括新三板的數據。選擇標準上,我們還是按照慣例,將退出數量作為主要標準。

不難看出,在經過了去年上市窗口期以及監管層政改後,首次IPO市場明顯下滑厲害,數量上維持了2013年的水準,這與今年動作比較大的中概股回歸國內市場一事對比,反差鮮明。不過,可以想象到的是,在未來幾年內,首次IPO市場應該還是會迎來一個不小的高潮,這個從IT桔子盤點的獨角獸榜單和千里馬俱樂部名單中多少會窺得一二。

總體上看,今年機構退出的數量比去年相差很多,打了個對折。所涉及的機構普遍徘徊在1-2起案子。2014年我們盤點時,最多的紅杉資本有多達11起並購/上市的退出案例,而今年只有5起。緊隨其後的IDG資本和經緯中國,在數量上也是去年的一半,都是4起。

主要VC機構退出上,紅杉資本中國、IDG資本、經緯中國、北極光創投、創新工場排位前列。雖然今年在公開市場是資本小年,但紅杉資本中國依舊表現穩健,其投資的5家公司相繼在本年度得以嶄露頭角。5家標的中3家是大文娛領域的玩家。而且,從前述的這所有5家機構的退出標的看,大文娛明顯處於壓倒性優勢,有多達14家都是該領域的公司。其實,如果我們把分析的視野放寬一點就會發現,文娛題材在公開市場是一向廣受追捧的。

退出渠道上,我們發現,僅有7家機構在上市/並購的雙渠道方面有所斬獲,其余17家機構則相對集中在單一渠道上面,如創新工場、金沙江創投、深創投的退出主要是在並購市場。

1.投資機構退出榜單

在VC機構退出標的領域分布上,遊戲、文娛體育、廣告營銷占據前三甲,充分顯示了國內二級市場對大文娛的無限熱衷。其實這個大行當不僅當前能夠對市值管理、業績提振提供好的現金流支持,而且就整個經濟發展的未來走向看,內容以及圍繞內容相關的周邊產業,都會在本輪消費升級上發揮推動力。希望這張圖能給我們相關的業內人士提供一個有益參考,不妨重點加碼關註上述的這幾大行業。

2.VC退出標的行業分布

天使機構退出上,我們發現,其退出渠道無一例外都在並購市場。如上市公司樂視控股投資易到用車,紐交所上市公司阿里巴巴對多語種筆譯音譯創業公司365翻譯的整體收購,以及依舊受追捧的遊戲題材類公司,只不過今年換成了熱擎科技、雷尚科技、淘樂網絡。

就天使機構上榜名單的數量看,還很難跟VC機構等量齊觀,基於我們數據庫看到的是6家。其中,一向表現活躍的真格基金一馬當先,有3家標的公司榜上有名,青松基金主投的兩家遊戲公司,今年將其帶進了我們的這份榜單之上。

3.天使機構退出榜

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榜單或許離真實的情況相差很遠,遠遠沒有展現出機構們過往一年的投資回報情況。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樣的關註值得我們一再去嘗試,以期對當前的這場互聯網創投提供有價值的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9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