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美資金主導市場走勢 胡孟青

1 : GS(14)@2013-06-25 01:05:26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5%B0%E5%8B%A2/99411
亞洲區內市場並非一文不值,但比起歐、美,情況就是更加不明朗。很簡單,輸入資金的主導權是對方,經濟表現好壞決定權亦是對方。
相比之下,美債債息上升,美元較強就代表日圓封頂,日本股市經過大規模震盪後,短期有可能繼續跑贏區內。根據高盛數字,目前區內市場之中,中資現市盈率為大概八點四倍,預測市盈率更僅七點六倍左右,至於港股就介乎十三至十四倍,論潛力一定是區內最便宜的中資股最大。但問題在於,中、港市場似乎無可避免步入估值收縮期,未到第三季,情況未必明朗。
今年市場對整體中資股盈利預測,平均為增長百分之十一左右,當時是建基於內地經濟增長達到百分之八左右。現在,投資銀行幾乎劃一將增長預測降至百分之七點五,比年初預測低零點五至零點八個百分點,但部分大行對中資盈利預測還未有調整,相信要中期業績公佈之後,才會有明確定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30

對沖國度:港股走勢 超級兩極化 黃國英

1 : GS(14)@2013-07-15 22:05:45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30715/00376_004.html
2 : VA(33206)@2013-07-15 22:30:02

今日呢段係正常嘅英哥寫
3 : GS(14)@2013-07-15 23:06:23

呢d至是真英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33

走勢背後的異象 胡孟青

1 : GS(14)@2013-10-29 00:48:14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B0%E8%B1%A1/114886
一年之計在於春,應用於股市,明年之計就要在於冬。近期投資講座最熱門題目,是展望明年股市走勢。目前最大折讓風險,正好來自盈利問題。內地數據好,未必代表企業毛利與回報升幅一致。
市場谷底反彈的最有利因素,已幾乎全數反映於股價上,市場評分自會由業績改善,轉移至關注毛利能否上升、經營成本及市佔率等問題。
以往,炒經濟反彈,周期股、資源股等會最強,惟自今年次季末起,多隻相關股表現持續落後,好些對經濟,尤其製造業前景預示性強的股份,其實表現一般,箇中原因,卻未必是由於投資者專注炒概念股這麼簡單。
年底,大行有很多市場策略建議,更充斥個股評級。粗略計,大行近期平均每日對有關個股的報告,較年中多大概20%左右。「大行推、股價郁」的現象雖然相當正常,撇除其他因素,小投資者還是要留意所謂目標價提升幅度背後的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14

散戶信走勢 投行靠調研 陳茂峰

1 : GS(14)@2013-11-12 00:24:2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1111/news/ec_ecq1.htm


【明報專訊】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三位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尤金·法瑪(Eugene Fama)一直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熱門候選人。法瑪是金融學權威,對金融學有2大貢獻,第一是提出3種市場有效形態,第二是把資產定價模型從夏普單因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發展為多因模型(Multi-factor model),特別是著名的FF三因模型(Fama-French Three-factor Model)。

市場有效論 強弱分三種

市場效率是指信息效率,即是市場消化公司新訊息的速度和幅度。市場有效論又稱為有效市場假設(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簡稱EMH)。法瑪的貢獻,是總結了前人對市場效率的研究,提出3種有效市場形態,讓大眾容易明白複雜的市場表現。這3種有效市場形態,就是弱式、半強式和強式有效市場。在弱式有效市場,現在的股價已充分反映所有過去的股價信息;在半強式有效市場,現在的股價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開的公司信息;在強式有效市場,現在的股價已充分反映所有公司信息,包括內部未公開的信息。在弱式有效市場,技術分析沒有用;在半強式有效市場,基本分析也沒有用;在強式有效市場,任何分析都沒有用。

散戶多信市場信息失效

市場有效論在學術界已經是普遍接受的理論,但不受投資界認同。一般散戶相信市場信息失效,走勢分析有用。投資銀行認為市場還未到半強式有效,公司調研有用。機構投資者多已接受成熟市場是半強式有效,因此指數投資就夠。目前相信有強式有效市場的人很少,內幕交易仍須堵截。

市場有效論是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延伸,都是假設投資者厭惡風險、行為理性,市場沒有摩擦(交易成本為零,即高度交易效率)和市場處於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狀態。這些都是很強的假設(strong assumptions,即是與現實差異很大)。

當投資者出現非理性亢奮,或者悲觀、市場信息不能充分釋放、投資者不足、買賣失衡、投資成本高、稅率高、政府干預等等情,市場便失效。投資者非理性亢奮,會出現泡沫。投資者非理性悲觀,會出現大跌市的崩盤。投資者的慣性行為,做就一月效應。上市公司乏人研究、成交不多、買賣價差大的話,投資者對其發放信息會反應濟後、緩慢。市場有效論不能包括、解釋這些異狀,是這理論的不足。但用這些現象來推翻市場有效論,邏輯上是站不住腳的。

市場有效論 促指數投資發展

市場有效論告訴我們,要長期跑贏大市,一是靠運氣(一世好運)、二是靠承受高風險(高beta)、三是靠過人的心得(正alpha)。如果自問沒有這3項條件,那就乾脆跟覑市場走。市場有效論最大的影響,是成就了指數投資在過去40年的高速發展。但是,如果大家都只作被動的指數投資,市場缺乏分析員和炒家,則沒有足夠的市場參與者消化公司信息,發掘公司價值,尋找套戥機會,市場便會失效。現在正反雙方各有擁躉,反而成就了這個理論。這就是市場有效論詭異之處。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78

對面台inv168.com 特約: 可否從買賣雙方的掛牌情况估計走勢

1 : GS(14)@2014-09-04 10:56:31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74114\r\n由 hw » 週三 9月 3日, 2014年 9:15 am \r\n\r\n對大股票黎講, market depth 係有參考價值. 對無咁活躍既股票, 再加埋 program trade 既無形手功能, 就要靠長時間觀察. 至於一啲兩邊每檔項十球但係全日成交都唔夠一檔多既, 呢啲咪莊家股囉.\r\n\r\n由 洛克 » 週三 9月 3日, 2014年 12:33 pm \r\n\r\n寫黑板時代應該幾有用, 李佛魔都係靠咁發達, \r\n\r\n現在所有野都程式化, 大股票, 大戶都可以分散牌仔去出入貨, 好難靠咁睇到路, \r\n\r\n莊家股會好點, 可能會睇到少少路, 但人在暗你在明, 玩番你轉頭都係好易既事 \r\n\r\n\r\n\r\n由 QQ » 週四 9月 4日, 2014年 1:14 am \r\n\r\n我就喜歡用盲人既方法去做正常人既事,就是因為無眼睇住,而減少了很多不必要既noise
2 : oman(1154)@2014-09-04 17:33:05

一定可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56

券商股積壓大批沽盤 留意今天走勢

1 : GS(14)@2015-01-20 19:21:5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20/news/ea_eaa2.htm




2015年1月20日





【明報專訊】中證監嚴打券商違規孖展,雖然有投行出報告指對A股影響不大,有受罰券商也強調對公司業務影響輕微,但實情卻可能是另一回事。


其中一家被罰暫停新開孖展戶口3個月的海通證券(6837),昨日便稱經公司測算,停辦開戶大約只影響906萬元(人民幣‧下同)利潤,又指公司的50萬元資產以下客戶,在孖展餘額裡佔比較小,故相信問題不大。

半年後孖展續約時清理 較有時間消化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卻指出,中證監嚴格執行新開孖展帳戶資產要求,對於大市的影響主要是日後新增孖展額將有所減少。但更大影響其實是現時資產不足50萬元的孖展帳戶,較大可能做法,是讓違規孖展帳戶在半年期限平倉後,不許再做孖展,如此一來市場就會有時間消化影響,估計第一波平倉會在4月份開始,「但長遠而言,政策收緊對A股是健康發展」。李大霄亦指出,券商股已經漲得太高,未到抄底時候,就算要買,最多也是考慮較廉宜的H股。

但事實上,除了孖展業務日後要告別急速增長之外,內地券商還要面對股價受壓的雙重打擊。浙商證券分析師張延兵便指出,投資者最愛借孖展炒的,便是之前升的券商股、內銀股,所以現在這些板塊也會首當其衝遭受衝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385

亞投行籌備成立 嚇退淡友走勢回穩 任總:人幣基調強勁

1 : GS(14)@2015-04-09 00:45:28

■有分析認為,人幣今季步入鞏固期,不會一面倒升值,現時每百港元現鈔約兌不足80元人幣水平。 李潤芳攝



【本報訊】人民幣走勢回勇,淡友冚盤,銀行界認為,中國牽頭的亞投行籌備成立,人幣加入成為國基會特別提款權(SDR)貨幣近期亦在熱論中,若兩者能成熟成事,對人幣認受性、使用需求及儲備貨幣地位,將帶來突破性以至變革式(transformational)影響;短期內人幣用量雖不致激增,但在市場良好心理願景下,炒人仔貶值沽盤已被殺退離場。記者:劉美儀


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對本報表示,亞投行的設立對人幣發展「有重大實質意義」,透過該平台,亞洲區基礎投資業務,在交易及支付方面,「用番區內貨幣單位好合理」,此舉對人幣發展「係一個big push(大推進)」。有分析說,人幣自上月中掉頭回升後,「轉角勢」已形成,今季將步入鞏固期,但不會一面倒升值,暫未見資金大舉湧向人幣長倉,或開立賭升結構工具。每百港元現鈔牌價約兌79.6人幣;在岸價昨收報每美元兌6.1959人幣。




對可能加入SDR反應淡

人幣滙率會否進入強勁轉勢?任志剛笑問,「過去一段時間人幣貶值了多少?」,他說可能受資金外流或內地打貪政策等影響,導致一些沽盤出現,但實質貶幅「好少」,他一直認為人幣「基調強勁」。對於成為SDR一員及衍生影響,任志剛反應較為淡然,認為人幣獲准加入SDR,機會是存在的,但准入不等於SDR便成為國際貨幣體系重要一環,始終「SDR不是主權貨幣」,其前景及活躍度,端視國基會及大股東意向。他相信,國際貨幣及金融體系重要交易媒界,仍以主體貨幣而非SDR為核心。花旗大中華金融市場主管及香港區司庫莫兆鴻表示,亞投行成立及人幣納入SDR等課題,若發展成熟,對人幣確立儲備貨幣地位及國際化進展里程,將產生「transformational」影響。



花旗渣打料扭轉弱勢

人幣從3月初最弱見每美元兌6.28人幣,回升至目前升穿6.2水平,他相信「轉角位已經轉咗」,季內人幣滙率「強過現水平的機會大過偏弱」,但不等於一味單邊上升,合理位置徘徊於6.1至6.25,之後走向視乎美滙表現及加息時間。渣打(香港)香港金融市場主管陳鏡沐認同,踏入第2季人幣「轉勢已成形」,料今季在6.15至6.2之間上落。國基會限定每5年才複檢SDR名單,他指時間上若「畀多12個月(內地)」,讓滬港通、深港通及資本賬優化政策「開多啲」,更符合SDR「可自由使用」定義。但無論從心理及實質角度看,他說亞投行及SDR因素,肯定成為人幣國際化重要推手。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認為,亞投行及SDR若能成事,會帶動人幣使用量及用途,有突破性增長。人幣惝能成為SDR一員,其儲備貨幣認受性大增,將來很多參與亞投行項目的內地企業,會傾向以人幣作融資中介,更頻密運用中港點心債市場集資,驅動人幣境外使用量上升。短期內人幣實際需求不會激增,但在市場心理轉佳下,賭人幣貶值的沽盤要平倉離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08/191042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354

周日公布1月外儲 勢影響股匯走勢

1 : GS(14)@2016-02-08 02:25:02

【明報專訊】市場關注本周日人行即將公布的1月份外匯儲備。繼去年12月,中國外匯儲備按月流失1079億美元,跌至3.33萬億美元,是單月最大降幅之後,外管局1月全面收緊外匯管制,個人、企業資金逃生渠道幾乎全線封死。1月數據將直接體現外匯管制的成效,並影響人民幣匯率和股市的走勢。



料短期跌幅或於去年12月見頂

市場平均預測為1月外儲跌幅再見新高,按月減少1200億美元。最樂觀估計是恒生,預測按月減少800億美元,最悲觀估計為巴克萊,指按月跌1400億美元。據本報訪問,分析員普遍認為外匯儲備跌幅將放緩,短期跌幅或於去年12月見頂。

摩根大通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固定收益、貨幣及大宗商品部主管施俊斌指出,1月中國外匯儲備流失不會超過1000億美元,強調央行不會允許外儲以這種速度流失。1月央行在境外打響人民幣反擊戰,消耗外儲不多,因為主要手法是抽緊流動性,挾高利息。施俊斌指出,中國的資本帳項尚未完全開放,「中央有辦法管理」,若有需要可「減少人均換匯額度」,來進一步堵死資本外流。

摩根大通:中央會力堵資本外流

華僑銀行經濟師謝棟銘指出,現在境內人民幣成交量只剩1月初的一半,證明資金外流壓力減小,意味行政手段起到作用,不過考慮到1月初資本外流嚴重,加上外匯管制措施的滯後效應,「內地外匯流失可能會保持在高位一段時間。」

渣打高級利率策略師劉潔認為,鑒於資本管制嚴格,相信1月外儲流失比12月略少。她相信內地個人換匯仍然可控,不會威脅到外儲總量。她進一步指出,如果在岸價和離岸價差保持在低水位,則表明資金外流的壓力減少。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指出,市場十分關注1月的外儲數字,如果跌幅再放大,將嚴重影響市場信心。他本人相信,1月跌幅將收窄。他認為A股走勢的關鍵在於人民幣匯價的預期,與經濟基本面關係不大,「過去內地經濟增長那麼快,A股也起不來;現在經濟差,對股市影響也不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05/news/ea_eaa2.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331

A股復市 左右港股走勢

1 : GS(14)@2016-02-15 17:14:45

【明報專訊】港股上周復市後兩個交易日,已累跌968點或逾5%;A股今日在休市一周後開市。一方面,人行再重申人民幣不貶值;另一邊,外圍在春節假期幾乎全線下挫,雖然上周五美股、歐股報復性反彈,但按周計,各大歐美指數仍跌1%至5%。亞洲為跌浪重災區,日本按周跌12%,港股跌逾5%。市場關注A股今日將會追回假日跌勢,以及港股是否跟隨A股走勢。高盛報告則繼續重申,亞太區股市雖然估值不高,但尚未算吸引。



外圍上周五回穩後,以預托證券形式在美國掛牌的港股(ADR)則普遍反彈,石油三巨頭彈3%至4.6%,匯控(0005)升3.4%,騰訊(0700)升1.4%。惟今日在A股復市下,港股走勢難料。

高盛最新報告指出,H股上周兩交易日已在港下跌5.6%,主要是金融板塊領跌。保險股和銀行股也分別跌8.4%和7.1%。渣打(2888)和匯控(0005)更分別見歷史新低和7年低位。不過,MSCI中國指數比起2008年市盈率和市帳率仍高10%和26%。該行認為,縱然亞太區股市已累積一定跌幅,但考慮到增長放緩,認為估值仍未見吸引。

高盛:增長放緩 亞股不吸引

另內地為開源引資,促進債券市場發展,擴大直接融資比重,人行昨日公布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櫃?業務管理辦法,即日施行。辦法加強了風險管控,為投資全部債券或交易品種做了嚴格界定。公司投資人管理的金融資產淨值不低於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個人投資者年收入不低於50萬元,名下金融資產不少於300萬元,具有2年以上證券投資經驗,否則只能買賣發行人主體評級或者AAA以上級別債券。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5/news/ea_eaa4.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937

耶倫講話將左右美股走勢

1 : GS(14)@2016-03-28 14:14:09

【本報綜合報道】美股上周報跌,中斷5周升浪。展望本周,市場聚焦聯儲局主席耶倫周二講話,冀從其言論中尋找4月會否加息的蛛絲馬迹。而分析指,由於美元近日轉強,耶倫講話才是主導美股本周走向的「主旋律」。周一乃復活節,除澳洲股市之外,一眾歐洲股市亦休市,惟美股今日照常開市。耶倫周二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發表講話。雖然市場認為美國4月加息的機會不大,但Brown Brothers Harriman首席貨幣策略師Marc Chandler表示,如果美國經濟數據保持強勁,儲局可能於4月加息。再者,紐約聯儲銀行行長杜德利於周二及周四發表講話,克利夫蘭儲行行長梅斯特周五發表講話。杜德利及梅斯特都是儲局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成員,在美國利率決定上擁有投票權。



美元轉強 商品捱沽

上周儲局官員們紛紛為4月加息「放風」,刺激美滙指數上周累積升逾1%。美元呈強不但導致大宗商品遭拋售,亦促使股市下挫。紐約期油上周跌穿每桶40美元水平,現貨金該周亦累跌逾2.5%。標普500指數上周收跌0.67%,報2035點,中斷5周升浪。此外,英國「脫歐」憂慮持續升溫,令英鎊兌美元上周累跌約2.5%。美國周五公佈3月份的就業數據及ISM製造業指數。分析師們預計,當地3月非農就業職位增加20萬份,失業率維持於4.9%不變,而平均時薪則增長0.2%。另外,美國周一公佈2月個人收入及消費開支數字。
Amherst Pierpont Securities環球市場策略師Robert Sinche表示,本周公佈的就業及製造業數據將支持美國經濟正擴張的觀點,並推高美國6月加息的期望,預計美元本周繼續向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28/195472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5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