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走訪騰訊、百度、豆瓣、陌陌:陌生人社交格局已定?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10/145581.html

小Q君近期走訪了幾家國內社交社區的頂尖公司,收獲良多,與大家分享。

1. 百度貼吧


(上圖數據來源於2012年騰訊CDC用研組《上海白領生活調查》項目)

從上面的數據,大家可以看到白領人群過的日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得那麽美好,特別是在社交需求上急切需要改變。而作為熟人社交平臺的微信和QQ,也深知這些人群雖然與熟人交流頻繁,但是熟人太少,社交需求無法全部釋放。所以騰訊在各個緯度探索出了熟人社交之外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功能:搖一搖、漂流瓶、附近的人、附近的群、興趣部落。這些功能大部分是從即時通訊緯度滿足用戶的陌生人社交需求,實際情況下的成功率較高的大多是目標性很強的“特殊需求”。簡而言之,社交如果缺乏場景帶入感,信任基礎無法快速建立,溝通成本就會比較高。

3. 豆瓣


我始終堅信那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在聽到陌陌團隊“無加班”文化的時候,我再次想到選擇的重要性。選擇切入什麽樣的用戶群、選擇什麽樣的用戶場景、選擇什麽樣的功能叠代、選擇什麽時間加入商業元素,看起來陌陌走的每一步都踩準了點,但其實陌陌當時選擇了陌生人社交,就決定了需要抓住2個突破點來延展社交的用戶需求,那就是90後人群對於個性的追求和興趣圖譜的接受度。翻看一下陌陌的用戶消息數就能發現場景化強的社群會非常活躍,如果只是LBS或興趣標簽的二者其一存在,都不能實現社群的高活躍。這就好像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在微博上悠哉的點評:在機場瀏覽陌陌很容易打發時間。

上述幾家社交產品都在探索社交的某一個細分領域——場景社交。而在龐大的用戶群中如何切割出符合場景化定義的族群,是一個需要時間和手法的過程。前兩天遇到一位在海外生活十多年的朋友付強,做著投行的banker,穿著西服革履,突然和我說要做社交藍海app,而且公司名叫大夢。我一聽就笑噴了,果然是big dreamer,社交在中國已是紅海,陌陌這樣的產品從巨頭的夾縫中掙脫出來已實屬奇跡,而他卻說社交還有藍海!真是瘋了!

不過在聽了他的一個故事後,我感覺或許社交的紅海深處還有未知的藍海等待我們去探索。咨詢大亨麥肯錫每次坐飛機都買頭等艙,並不是展示他的富有,而是在VIP候機室與每一位乘客交換名片,自我介紹並尋找雙方的合作點。這就是場景社交。限定的時間,限定的人群,限定的場合,就制造出獨特的社交氛圍。這就是付強認為未被互聯網化的社交藍海,而他認為巨頭做這個細分市場很難舉重若輕,比如說場景社交需要地面活動做運營支撐,巨頭的人力成本、運營成本和KPI導向都不足以支持這類模式的持續性開展;而豆瓣這類算法至上的平臺很難推薦給你一個你明明不想去但為了擴展人脈又必須去的活動(比如Chinajoy);陌陌雖然有附近活動的場景社交功能,但是產品“約炮”的原罪,讓很多純潔社交的用戶群不好意思玩起來。

那什麽人群會喜歡場景社交呢?付強和我分析了國外年輕人的生活:work hard,play hard;come fast,leave fast。他們的社交非常的直接高效,無場景也可社交。而反觀國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雖被尊崇為金字塔群體,但他們在之前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人引導他們如何去交友,依靠什麽途徑去交友。而這些靦腆的大學生恰恰又是最需要享受青春年少的時光,如果能有一款方便組織線下活動的社交app,不僅可以他們提高交友的效率,也能減少陌生人溝通的尷尬。這就是付強想要實現的場景社交夢想。但大學生群體如何快速地覆蓋是一個巨大的門檻。而付強和團隊已經實踐著一種奇葩高效的用戶獲取套路,或許再過一個月這個效果就能初見分曉。

比獲取用戶的奇葩套路更讓我瞠舌的是這位大夢科技CEO付強居然用投行的標準化工作流程管理著互聯網初創企業。作為一個不懂技術、毫無產品經驗的CEO,帶領著一群BAT十年經驗的UI、RD,苦逼地雕琢著產品,每天晚上10點例會review當日進度,完不成的熬夜搞定,每個RD的需求list都是逐項分解,CTO逐步引導RD在限定的時間節點完成限定行的代碼編寫,同時團隊還實行殘酷的末位淘汰制,被fire員工的當月薪資馬上轉給同事,同事只要完成離職員工的工作量就能拿到他的薪資。這樣恐怖的環境還有誰能受到了?但當我走進大夢辦公室的時候,每個人卻都是榮光滿面的,有人還和我分享著前兩天CEO帶著碼農喝whisky搞搖滾Party,他們還都說CEO對他們其實蠻好的,專門請了做飯阿姨,早中晚隨時餓隨時點,下午茶時間阿姨還把切好的水果送到每位員工桌上;CEO還給每個員工辦了健身卡,強迫他們在下午困倦時去鍛煉;CEO還給每個員工買了最好的人體力學椅子,而桌子卻是買的最便宜。一切的核心都是把錢花在人身上,讓團隊有舒適的環境去迎接艱苦的戰鬥。據說中秋節他們也沒休息,直接搞起了O2O的大學生戶外燒烤免費活動,讓這群陌生人在陌生的場景下盡情地釋放社交的能量。

陌生人社交,聽起來有背中國人含蓄性格的人性需求,或許可以依靠場景社交走進藍海世界,而這一過程的爆發不一定是巨頭幹掉巨頭,有可能是這樣一只螞蟻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下絆倒大象!

本文作者是騰訊即時通信部商務副總監,騰訊學院講師劉碩裴。以上觀點屬個人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歡迎關註公眾號:小Q逗你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88

最快的通知社交軟件:汪星人,不用打字卻能抓住95後的心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5/145687.html

i黑馬推薦項目:TMT·006汪星人是一款模擬寵物跟主人之間交流的默契社交應用,產品是人對人的。用戶跟親密的好友之間可以用“汪汪”表達任何意思。團隊之前在聲音的基礎之上還加入了“撓一撓”的功能,通過搖動你的手機可以使對方手機震動,甚至還可以通過長按聯系人發送塗鴉照片,這一切都無需打字,速度極快。
 

\產品理念:萌化版Yo+Slingshot+微創新。Yo在美國的成功說明簡化社交,將社交變得更有趣味是可行的。“Yo”這個聲音代表Hello、餵、What‘s up?等任何意思,汪星人也是的。“汪” 一聲也可以表示吃飯、逛街、關心等任何意思,而且相比Yo更加溫暖生動。

理念賣點:默契社交,人跟人之間也可以像跟寵物一樣,形成默契溝通,無需打字,而且速度更快,俗話說心有靈犀”。賣點:無需打字、速度快、場景社交。產品有以下幾個功能:
1、通知,快速給好友發送“汪汪”的通知
2、3秒之內搖動你的手機,對方手機也會震動
3、長按聯系人,可以給對方發快照,並對圖片進行塗鴉發送

用戶定位:定位95後人群,針對95後社交行為研究95後社交頻率更高對社交平臺的接受度較高,更喜歡私密性較強的社交工具,既簡單又個性,能讓自己覺得萌萌噠的產品更受他們歡迎。
 

\競品分析:Yo的問市和國外爆紅給社交產品方向帶來另外一種思路,國內迅速有很多團隊模仿並跟進出現了呵擦麽、秒視、Biu等,目前都處於剛剛推出市場階段,產品形態完全複制國外產品。

創業團隊:團隊有海歸、一流院校人才。 09年團隊從團購開始做起(青團網www.youngt.com)運營至今,走出一條側重四五線結合連鎖加盟形式的團購網站。13年轉型移動互聯網,四款產品上線:見見、誰叫我起床、匿友,汪星人。見見、匿友因方向問題已停止運營。《誰叫我起床》分別獲得中路、華映兩輪投資。

i黑馬經典欄目微路演是為要融資的企業而設立,做免費視頻路演服務。有意者請將企業基本資料BP商業計劃書發到[email protected]微信聯系:yipingwanglaoj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39

省小妹:用記賬做切口,做年輕女性的社交電商APP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7/145783.html

i黑馬推薦項目:TMT·007省小妹是一款針對年輕女性的記賬軟件,上線一年余有100多萬粉絲。未來省小妹打算做物品分享的社交功能,然後切入電商。

\盈利方式:移動社交電商盈利方式:1、官方移動電商導購(基於淘寶、京東等商城的導購)。2、省小妹官方售賣商品(用戶購買後,通知商家發貨,賺差價)。3、用戶及商家官方推薦(為用戶、商家提供平臺導購)。4、省小妹周邊實物產品合作開發(玩偶、包包、飾品等)。5、卡通娛樂數字產品合作開發(漫畫、表情、遊戲、移動設備)。

\用戶評價:產品2013年7月上線,推廣不到一年,安卓用戶超過100萬(iOS10月上線)。月度活躍度30%,留存率60%左右。預計2015年達到千萬用戶規模。2014年創新中國總決賽移動互聯網專場最具創新的移動應用,被紅杉資本譽為:創新記賬和分享功能,成就移動社交電商新應用。省小妹在360市場好評榜最高第三、女性榜最高第八、理財記賬類應用最高第二、市場多次專題推薦優秀應用。被齊魯晚報、搜狐、鳳凰網推薦為優秀應用,應用評分最高達9.8分,好評度高。
 

\自建生態系統:省小妹全移動端發展,用戶群為更年輕女性,移動端依賴性更強,甚至有沒上過淘寶沒用過支付寶的00後,代表著未來的消費習慣。在省小妹,用戶物品分享不止涉及實物,還包括音樂、遊戲、旅遊、電影,甚至有國外用戶一起進行物品分享,省小妹的市場廣度、寬度是無限巨大。
 

\獨創卡通文化品牌形象,可形成粉絲經濟。圍繞省小妹卡通文化品牌,不只是一個應用產品,省小妹將圍繞這個品牌自建生態系統,開發線上及線下的省小妹周邊產品,省小妹的粉絲都會為之買單。

市場潛力:省小妹現在用戶群為10-28歲年輕女性,移動端依賴性更強,代表未來的發展。用戶為純移動端累計,分享功能剛推出,且iOS還未上線,用戶數將成倍增加。物品分享功能可涉及實物、音樂、遊戲、旅遊行業,市場廣度巨大。擁有少量海外用戶,可推出海外版進軍海外市場。
 

\未來設想:Facebook和Twitter近期推出社交電商功能,這將是未來趨勢。首先建立省小妹移動品牌形象,讓更多的用戶熟悉省小妹的品牌及產品(ios版本10月上線)。然後在技術上升級、突破,建立更加便捷的電商通道和高效的支付系統。第三,以卡通為基礎創建省小妹實物產品及移動遊戲。建立省小妹在移動端的品牌地位、 讓省小妹說話擴展語音搜索及省小妹移動樂園、研發省小妹智能設備。

團隊情況:邱麟松,創始人,總經理。創業達人:先後成立數字產品銷售、網站推廣、房產營銷、移動互聯網公司,從pc到實體再到移動端,有經驗。
廖環宇,聯合創始人,執行總經理。傳媒達人:從搜狐、搜房網主編、到《Vista看天下》執行總經理兼旗下女性導購應用GOGO副總經理,對媒體及女性市場有研究。
陳浩,合夥人,總工程師。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後,供職於知名企業中興通訊,並成立深圳華泰恒通科技有限公司擔任總工程師,有著近十年移動端組織開發經驗。

融資需求:500萬占股10%,天使。


i黑馬經典欄目微路演是為要融資的企業而設立,做免費視頻路演服務。有意者請將企業基本資料BP商業計劃書發到[email protected]微信聯系:yipingwanglaoji


【微路演】擦肩:一款基於路徑的陌生人社交軟件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5/146125.html

【i黑馬推薦項目:TMT·008】擦肩認為每一個固定工作者都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常用路徑。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有屬於自己的固定出行時間,無論什麽職業身份、多大年齡、住在哪里、公司在哪。在廣泛意義的工作日時間內,絕大部分人會在“相近固定的時間段“往返於這條常用路徑上,並將一個又一個經過的地點連成線(後臺是LBS技術把定位的打點聯線),這就是路徑的由來(精準度:GPS>2G3G4G>Wifi)。
 

\而每一條路徑不僅代表著該用戶經常出沒的路線,背後更包含該用戶的經濟水平收入狀況(住什麽條件的小區)、最常用的信息獲取時間、日常空閑時間等等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其中數據包括:步行/地鐵公交/自駕車路線、居住的小區、工作單位所在的區域、路上所耗時長、app活躍頻率與時長等等)。
 

\市場分析:單人路徑:意味著最低成本的出行路線,而和衣食住行結合便可以將線下品牌的營銷傳播效果最大化;根據相應的路徑數據,我們可以整合線下商家資源,為該路徑上的用戶推薦美食、娛樂等消費內容:一方面降低用戶獲取這些信息的成本;一方面降低用戶到達消費地點的出行成本;最後還降低了商家針對有效消費者的傳播成本(更精準)——三管齊下;

群體路徑形成的社區(群組or社區):同在一條路徑上的至少兩個人,具備普通陌生人完全比不了的低成本行為價值——同行(拼車)團購(同路)同住(拼租)同玩(尤其是臨時起意的線下約見)都是最高效的價值所在;

非常適合做線下活動,這恰好解決了線下活動參與成本高的問題,如路上堵車、地點陌生等原因導致的遲到等——參與度顯著提高(上下班路過就參加了)粘性顯著增強(下班路上順便去了),如形成群組,同路這一條件會讓很多信息同步和更新,更加讓路友之間保持異常緊密的聯接。

迎合需求: 1、在上下班的時間里,移動端活躍的極度高峰期,由於用戶持續移動,附近的人功能相對劣勢,而此時路徑的優勢便凸顯出來; 2、在上下班的路上,以路線為區隔將用戶群體精準的垂直分割,變成小塊兒的有著緊密關系的一個又一個小集群(同路人); 3、雙向推送、閱後即焚、同路同行——緩解搭訕尷尬。

\團隊情況:叢洋——創始人(全職)28歲,產品經理。互聯網創業小兵,英文專業畢業第六年,輾轉於三家中小型創業公司,一年半做品牌與市場營銷,四年半分別涉及門戶內容(職位:時尚主編,創業夥伴來自搜狐、新浪)、社會化媒體(創業夥伴來自網易)、pc軟件(兒童桌面軟件)、智能硬件(兒童智能腕表)、app產品(親子場館室內地圖導航,創業夥伴為金立手機項目成員)。

擅長創意與策略,對市場極其敏感,相信直覺也相信方法論。近兩年主做產品,目前在輔修UI與交互(達內)、和電子商務(人大)。喜歡與用戶談戀愛並鐘情於此,曾隨團隊把公司流水從零做到千萬,成員五人至千人,對本土創業環境下的管理問題、商業模式、優缺點基本都涉及,對創業精神體會深刻。

劉濤——聯合創始人(半全職)90後,視覺交互設計師。華北科技大學應屆畢業生,一個不茍同於體制專業的90後,曾在大學為了喜愛的音樂而組樂隊演出賺錢,憑著敢拼敢闖的勁頭多次躋身大型演出,曾率隊接下潮白河孔雀城樓盤開盤商演,蒙牛集團慶典晚會等大型演出,結交了各行各業有夢想的朋友,大學期間曾任職美方德教育機構音樂老師兩年。後誤打誤撞進入互聯網設計領域,憑著對藝術和設計的理解和不斷的學習,於大四便任職UI設計師,曾參與的項目有pc端兒童桌面設計與改進、盼大世紀有限公司官網設計改進、經介紹為印度尼西亞基督私立學校制作中國版宣傳折頁,並印刷發行。

 宮正——創意策略支持(兼職)80後,人人網資深策劃經理。北京土著,文藝系理科生,計算機專業出身,投身廣告並自學設計,後因移動互聯網浪潮研讀互聯網營銷與策略(北航,在職研究生)。超過9年國際4A廣告公司及國內一流手遊公司工作經驗,市場策略、投放策略、客戶服務經驗豐富。現已將工作重心轉戰移動互聯網,有多個遊戲及應用類包裝與推廣實操經驗,善於制定和管理移動互聯網廣告策略及以獲取用戶為目標的品牌活動。喜好科技,樂於追求新技術,知乎果殼關註無數,36氪每日必讀,坐地鐵穿凡客,BAT格局了若指掌說就是我。但是我衷心的希望能把更多的新技術用在市場策略當中去。優秀團隊合作經驗,喜愛與別人合作並取長補短互相成長,善於策略性思考。

鐘斌——技術運營(兼職)70後,北京大學電子研究生。

融資需求:300W人民幣 20%。
 

\i黑馬經典欄目微路演是為要融資的企業而設立,做免費視頻路演服務。有意者請將企業基本資料BP商業計劃書發到[email protected]微信聯系:yipingwanglaoji
 


億萬富豪都在哪兒?看看他們全年去哪兒社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67

本月瑞銀與評估網站Wealth-X聯合發布的2014“百萬富翁統計”報告顯示,去年全球增加了155位超級億萬富翁,增長7%,增至2325人。這些巨富平均身家31億美元,平均年齡63歲,其中四分之一集中在以下20個城市。

億萬富翁,富豪,紐約,香港,北京,上海

如圖所示,紐約的超級富豪最多,有103人,莫斯科和中國香港分占第二名和第三名,均有80多名超級富豪。而在排名第四的倫敦,那里的富豪人數幾乎是第五名北京的兩倍。上海的排名不及深圳,和臺北一樣,都比深圳少4人。

從年齡可以推測到,這些巨富大多是已婚人士。上述報告稱,已婚者占比86.2%,離婚者、喪偶者和單身人士的占比分別為6.5%、4.3%和3.1%。富豪們平均每人有兩個孩子,不過他們之中只有286名女性。

報告調查發現,到快50歲的時候,這些巨富大多還未擁有1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從財產類型看,巨富們通常都有四套房產,每一處的平均價值為2350萬美元。約35%的富豪有自己的慈善基金組織,三十分之一的富豪擁有職業運動隊,或者有一匹賽馬。

調查還發現,大學學歷也不是富豪共有的特點,有35%的這類富豪連學士學位都沒有。在有大學學歷的這類富豪中統計,盛產富豪的前五大學府依次是賓夕法尼亞大學(25人)、哈佛大學(22人)、耶魯大學(20人)和南加州大學(16人)。前十名大學里只有兩所不在美國,它們是排名第九的印度孟買大學(MU)和第十名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

另外,報告有一個發現正應了一句中國的老話:物以類聚。報告指出,億萬富豪愛和興趣愛好相同、能力相仿的人交朋友。所以他們的社交圈子很廣,常常和上榜的其他巨富有交集。平均每位巨富和9位同類巨富有私交或是業務往來,平均每三位巨富彼此相熟。

從巨富的交友圈子估計,他們的朋友身家平均合計160億美元。68.3%的富豪喜歡打高爾夫、踢足球、打網球、騎馬、滑雪這類運動,51.9%的富豪愛做慈善,23.4%的人喜好打獵、釣魚等戶外活動,鐘情藝術的富豪占比23.1%。

興趣也決定了富豪們的社交日程,以下圖表展示了明年超級巨富們可能選擇出席的活動及所在地。(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億萬富翁,富豪,高爾夫,電影節,達沃斯論壇,F1


社交小子戰勝“巨人”:Facebook市值力壓IBM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67

Zuckerberg,Ginni Rometty,IBM,Facebook

(左為Facebook創始人、CEO紮克伯格,右為IBM董事長兼CEO Ginni Rometty)

今年剛到而立之年的紮克伯格來說,本周也許是他今年難忘的一周。因為就在這周,他創立的社交媒體Facebook市值超越了包括“藍色巨人”IBM在內的一眾業界巨頭。

截至本周四收盤,Facebook市值約合2040億美元。如下圖所示,上市兩年零8個月,Facebook就將IBM、可口可樂、亞馬遜、迪斯尼這類業內巨頭甩在身後。而且,這位納斯達克的互聯網新貴在上市次日曾跌破發行價,一度被市場人士認為高估。

美國股市,Facebook,IBM,可口可樂,亞馬遜,迪斯尼

回顧股價走勢,Facebook去年就已顯現市值高漲的“霸氣”。因股價大漲,去年該公司的市值便已力壓Verizon、AT&T、美國銀行、花旗、可口可樂和迪斯尼。

過去52周,Facebook股價飆漲44%,同期標普500股指漲約9%。這其中Facebook穩定的盈利和開拓移動領域的成績功不可沒。

本月下旬Facebook將公布第三季度財報,這對Facebook股價將是一次考驗,投資者將從季報中了解,Facebook有多大的能力將用戶的黏性轉化為公司盈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紮克伯格評《社交網絡》虛構好傷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1/4037870.html

他在創建 Facebook 之前就已經認識了現在的妻子。
F

acebook 公司內部每周五都會舉辦 Q&A,員工可以問 CEO 以及高管們任何問題。北京時間今天淩晨,Facebook 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將這個問答放到了線上,接受了一小時的公開問答。

 

問答形式類似於 Reddit 上的的訪談頻道 Ask Me Anything,得贊最多的問題會更容易被回答,現場觀眾也獲得了提問機會。在這一小時里,馬克·紮克伯格回答的問題涉及了從公司業務、私人生活到江湖恩怨的方方面面。

 

“我的目標從來都不是讓 Facebook 變得很酷,我並不是一個很酷的人。”

一位現場聽眾提到,Facebook 正在失去吸引力。對於 Facebook 變得不那麽酷這件事,紮克伯格解釋道,他希望 Facebook 的 核心功能——促進溝通與連接——能夠成為生活中的標配,這並不需要變得酷或是如何,它只需要成為你生活的日常,就像打開水龍頭或者燈泡那樣自然。

當年的毛頭小子已經成長為明星 CEO,如果把 Facbook 比喻成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它現在已經度過了青春期,長大了。

“光是寫代碼、開發產品並不足以撐起一部電影。“

所以,《社交網絡》這部電影的制作團隊虛構了不少情節,在紮克伯格看來,有些虛構還真的有些傷人。

“《社交網絡》這部電影的描述究竟有幾分準確性?”這是來自現場觀眾的一個問題。即使不是紮克伯格,每個人去觀看一部講述自己生活的電影都會是一種微妙的體驗。

紮克伯克表示,他們在電影中將蘋果馬天尼(Appletini)描述成他最喜歡的飲料,而在看電影之前,他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麽東西。此外,電影將 Facebook 的創建歸功於紮克伯格想要用它來吸引姑娘的註意力,但是他在創建 Facebook 之前就已經認識了現在的妻子。

2010 年,電影一上映,整個 Facebook 公司都去看了那部電影。

不過話說回來,大多數人對 Facebook CEO 的印象,大概就是《社交網絡》電影中那個被構建出來的形象了。

“如果把精力花在決定穿什麽之類的事上,我會覺得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大多數場合中,我們見到的這位 CEO 都穿著一件灰色套頭衫,這次問答中的熱門問題之一就是,“為什麽你每天都穿著同一件衣服?”

加入 Facebook 已經七年的桑德伯格表示,同一個款式的T恤,紮克伯格擁有多件。

而紮克伯克的回答則是,每天考慮吃什麽、穿什麽會消耗大量的精力,盡管每次都穿著同樣的灰色T恤有點蠢,我願意把我的精力都放在服務 Facebook 這個社區上。

聽起來,紮克伯格在著裝上也正在像每次都穿同樣的黑色高領毛衣、牛仔褲的喬布斯看齊。


(編輯:JZ)


【黑問專欄】Whisper CEO邁克爾·海沃德:匿名社交更適合中國人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1/147642.html

i黑馬註:國內匿名社交領域風起雲湧,目前市場上包括無秘等在內的匿名社交APP總數已經超過20款應用。作為中國匿名社交學習模仿的主要原型,陌生人匿名社交鼻祖Whisper已經在國內上線,可以預見,匿名社交競爭將一步加劇和白熱化。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南七道
弘毅無線創始人,原創新工場項目負責人 自媒體人 
================================================================
從上半年爆火的無秘開始,國內匿名社交領域風起雲湧,目前市場上包括無秘等在內的匿名社交APP總數已經超過20款應用。作為中國匿名社交學習模仿的主要原型,陌生人匿名社交鼻祖Whisper已經在國內上線,中文名耳語(beta版),可以預見,匿名社交競爭將一步加劇和白熱化。
 
成立僅兩年時間的Whisper在2014年3月完成了新一輪3600萬美元的融資,估值超過2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光速、紅杉、騰訊、Shasta、Thrive Bentures。Whisper已經累計融資6000萬美元。Whisper CEO邁克爾·海沃德(Michael Heyward)近期正式訪華,南七道作為唯一受邀參與訪談的個人媒體,與Whisper(耳語)團隊針對匿名社交、中美互聯網差異等深度訪談。
 

為什麽Whisper現在進入中國?
 

Whisper的創始人&CEO邁克·海沃德,沒有讀過大學,高中畢業後直接開始了自己感興趣的工作。2010年,他加入好友布拉德·布魯克斯創辦的閱後即焚的短信公司TigerText,在這里,邁克體會到了匿名社交對人產生的巨大影響。2012年,24歲的邁克和布拉德創立了Whisper 。創立之後,Whisper迅速在年輕人中走紅。截止到2013年底,成立僅兩年的Whisper月頁面瀏覽量已經接近30億,每位用戶平均每天在該網站上停留20分鐘,每天查看8至10次內容。
 
Whisper(耳語)之所以選擇在現在這個時間進入中國,邁克爾·海沃德說了三個理由:第一,中國國內的匿名社交市場已經被培養起來了,形成了一個大的趨勢;第二,中國大都是獨生子女,這和美國很不一樣,美國家庭一般都有2-3個小孩,小孩他們會很自然的和哥哥姐姐討論事情,但是在中國,沒有這個機會,很少有途徑去說一些內心的話;第三,中國人的性格比美國內向,交流也不是那麽直接,更加壓抑;綜合這三點,在邁克爾看來,匿名社交更適合中國人,是一種剛需,市場前景很大。
 
與此同時,最核心的人員也逐漸到位。目前Whisper中國本土團隊已經有20多人,在進入中國時,並沒有采用外資公司常見的聯合搭建團隊或者從相應的公司挖人的做法,而是采取了成本最高也是認為最有效的一種方法:由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鄭辰雨和康奈爾大學的王宇成來牽頭組建。兩人出生在中國,在美國念書,均在Whisper(耳語)美國總部工作過,在派駐中國之前,對中國市場和相關情況進行了充分的研究。美國總部對於中國公司高度授權。在財力、物力、人力方面都給予了高度的靈活和信任,團隊可以做關於市場、方向等決定。中國版本的耳語並不是原封不動的照搬之前的美國版本,而是以whisper為精髓,深入定制的一款適合中國本土的產品。
 
對於國內產品廠被模仿和抄襲的問題,Whisper團隊並不擔心。恰恰相反,團隊成員認為“抄襲是最好的致敬”,即使有人抄襲,抄的不過是UI和前端、視覺效果,但是在這後面的東西是無法抄襲的。Whisper作為匿名社交應用的鼻祖,在美國創立和運營了兩年多,積累了上千萬用戶,深厚的運營根基積累起來的經驗,能夠有效的幫助他們去調整和優化各種運營策略,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同時,自主研發的whisper綜合性的後臺分析處理系統,迅速高效的辨識處理各種信息源。這是他們最核心競爭力之一。
 
隨著中國創業項目大潮的興起,很多創業者想要進入美國,邁克爾·海沃德對此的建議是必須解決產品和創新的問題。首先是從產品和設計的角度,美國用戶體驗東西非常多,美國用戶跟中國用戶相比,註意力時間很短,因為他們接觸的應用非常多,創業者在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到美國人註意力時間很短暫,在這種情況下,創業者必須試圖去找最好最好的東西。但是在中國,並不是說最好的產品最終會贏,比如說阿里巴巴跟亞馬遜,從產品角度可能阿里巴巴做得沒有亞馬遜好,但是最終阿里巴巴在運營上勝出了,但在美國,可能產品更為重要一些,所以說,如果中國創業者想開拓美國市場,這的重心要放在產品上。
 
產品需要不斷創新,從另一個產品角度來說,需要提供美國用戶沒有的東西,如果是同類產品進入美國,那極大的概率是競爭不過美國本土的創業者的,如果一旦提供了一些差異化的東西,那就不僅僅是進入美國,而是一個全世界通用的東西。提供一個同質的產品,單純像通過一些市場推廣手段去占領市場,這可能在中國可行,但在美國競爭這麽激烈的情況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陌生人匿名社交更符合人性需求
 

相比其它應用,Whisper無需註冊,直接由系統生成賬戶,大大降低了用戶進入的操作成本。發表秘密的形式更加豐富。用戶在分享秘密的同時,同時可以將秘密加上自己的創意:用戶可以拍攝或者從相冊中選擇一張背景圖,也可以自己搜索一張趣味圖片。在背景圖片上輸入自己想要分享的秘密,字體可以根據自己需求調節。
 
Whisper同時也具備應用社交功能。應用提供發表秘密的地理定位,用戶除了可以查看最熱、最新的分享信息之外,還可以查看“附近”用戶的分享內容。同時還可以私信自己感興趣的用戶。在原有內容分享的基礎上加入社交元素,將用戶沈澱下來。
 
在whisper團隊看來,舍棄通訊錄等相關的熟人關系鏈來做社交性質的產品充滿了挑戰性。因為沒有事先的關系鏈支撐,完全靠內容難度要大很多。但是,靠關系鏈支撐的熟人間的匿名社交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用戶發布秘密後,能看到的全是朋友和朋友的朋友,盡管是匿名的。但是由於共同工作生活的場景、語言表達的個人特點等有跡可循的因素,會極大的限制用戶的表達欲望。用戶表達的真實度和深度都會有局限性,有很多的現實顧忌和局限。
 
但在一個全陌生的平臺上,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在陌生人的匿名社交里,可以放松的表達,“whisper提供一個像青年旅舍或火車上一樣的環境,在這把你的心里話對陌生人說出來,並且找到真正的共鳴。”Whisper提供的匿名社交的需求,其實並不是一個新的需求,它在互聯網來很久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傾訴和發泄是人內心深處的最底層需求之一, 不管是一個家庭主婦,還是一個大學生,他們都有傾訴的需求。當然傾訴內容是非常不一樣的,whisper要做的就是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不管是在Facebook、Twitter還是Instagram上面,用戶展示的都是最光鮮的一面,比如旅遊、社團活動、美食、收到禮物等等,基本都是用戶有意無意的一種包裝,很多時候展示的不是“我是誰”,而是“我希望別人眼中我是誰”。一個正常的人,是會有喜怒哀樂各種情緒的,但是在熟人關系的社交平臺上,有很多情緒不能隨意表達。但進入到陌生人社交平臺後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用戶自由揮灑自己的喜怒哀樂,讓各種情緒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但是,在用戶自由揮灑自己情緒的同時,負面或者攻擊信息的泛濫就成了監控的重點。對於惡意攻擊、不符合法律的圖文、血腥暴力類的信息等,whisper有一套強大的後臺系統分析處理,針對實時發布的文字內容進行篩選,如果看到值得懷疑的圖文信息等,系統就會自動把這些內容歸到待審核的部分,暫不發布。同時還針對圖片進行審核處理。這套系統在美國經過上千萬級的用戶的檢驗,已經是一套非常成熟的系統。這套系統在剛開始創業時,就開始搭建了。
 
匿名是一把雙刃劍,用戶既可以用它來傾訴調節自己,也可能利用匿名的特性去傷害別人,但後者不是whisper看到的,平臺的有效幹預從一開始就保證了整個平臺相對的幹凈。同時,whisper有專門的團隊進行人工過濾和幹預,及時處理不合時宜的內容。Whisper搭建了全職的編輯團隊,任命尼特贊·齊默曼(Neetzan Zimmerman)擔任Whisper總編輯,團隊整理編輯Whisper上的有趣的內容。他們和Mashable等多家媒體合作,提供有意思的內容。
 

90後用戶並不是中國獨特現象
 

不管是國內的創業者,還是投資人、媒體,對於新興的90後用戶都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疑惑。在邁克爾看來,90後現象不僅僅是中國獨有的,這其實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現在在美國,移動互聯網相對也是個比較新的產業,在美國也是發展不久, 90年前後的用戶是最早接觸到這一批的用戶之一,他們是生活在信息化和網絡化中的一代。邁克爾舉例說,這就像60年代,電話剛剛面世的那個時代,老一代人極少使用電話,因為他不習慣,但是後面成長起來的那一代人很自然的就開始使用了。90年代之前出生的用戶,由於互聯網在那個時代並不興起,在使用習慣、思維模式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差異。即使在美國,也面臨著9後用戶這樣一個同樣的問題。
 
在邁克爾看來,中美文化背景和發展階段、公司基因的不同,直接影響到了中國互聯網和美國互聯網不同的發展模式。以社交應用為例,Whatsapp和Wechat(微信)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Whatsapp在發展過程中一直都非常克制,只是圍繞著社交和聊天之類的功能,廣告和其它流行的元素都沒有,而Wechat卻越變越大,包括聊天,電商,遊戲,購物,充值什麽都有。這是一個與不同國家消費結構緊密相關的事,比如15年前,在美國就已經有這種案例,賣電視和VCD是綁定的,但是生意慘淡,沒賣起來,因為美國的消費者就會覺得說這電視不好,VCD也不好,大家都認為不好的東西才打包在一起賣的,這是美國的一個消費習慣和文化。
 
從產品特性和公司基因來看,要想形成微信這樣的產品閉環,只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在做這些事時,大多都要做得很好,但其中有一個核心模塊必須做得特別好,比如說微信,聊天做得特別好,它可以在現有的資源和有事上去做衍生的功能,比如電商等。但Whatsapp肯定是沒有這種實力去做,能做到的公司可能只有Google,或者Facebook、或者Apple,所以,Whatsapp在一開始就沒有辦法涉足這麽多領域,因為它如果試圖做了,也肯定做不好,它沒有這個實力,反觀Google、Facebook、Apple要做這些,肯定要傾公司之全力才可以做,所以風險很大,Apple現在也在努力形成這個閉環,有支付,有健康,但是它要想做到像微信這樣,它如果覺得風險非常大,它也不願意這樣做,所以就導致了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才有可能做這樣的東西,其他公司要麽做不了,要麽根本沒有能力做。
 
在采訪結束時,邁克爾·海沃德送了我一副撲克牌,是由whisper用戶生成的內容摘錄編輯而成,其中有一張他特別喜歡的:我在我的婚禮上和兩個男人跳了舞,一個是我嫁的男人,另一個是我想嫁的男人。
 
南七道訪談其它問題(南七道,簡稱南,邁克爾,簡稱M):
 
南:剛才談到的80後和90後用戶之間的巨大差異,因為用戶的這種差異性,你們對產品方面做不同側重點嗎?
 
M: 不會,雖然用戶的年齡階段有些不一樣,但實際上,從人的本性來講,傾訴是不分年齡階段的,是人的根本需求。
 
南:在PC互聯網的時代,產生了如谷歌、騰訊等巨型公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區分會更加精細化,你覺得可能再產生這種巨無霸的公司嗎?
 
M:現在移動端呈現一個非常碎片化這樣一個情況,任何一個市場細分都有這樣的現象,移動互聯網公司競爭,可能有若幹個相對較大的公司。現在一個勢頭就是說,用戶和行業越來越細分,這其實是一個越來越不可阻擋的勢頭,這些所謂大公司,越來越難在某一個領域、所有的小領域都獲得先機。後面很難再出現巨無霸的公司。
 
南:中國互聯網創業處於一個高峰期,科技媒體也很多,但實際上這些媒體生存得都很困難,在美國,科技媒體的生存是一個什麽樣的狀況?是怎麽賺錢的?
 
M:科技媒體在美國也挺慘的,現在已經沒有幾家了。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價值所在,受眾群體很小,但是這些人又有很大影響力,它有這樣一個特點,所以說科技媒體如果想賺錢的話,你只要營造這樣一個生態系統,比如說很多公司的各種會議,比如說孵化器這樣的一些東西,包括招聘,或者各種活動,這些是在這樣一個生態系統之內的,我們應該借助科技媒體為核心把它聚集起來。
 
南七道:個人媒體,虎嗅、創業家等媒體專欄作者,微信公眾號:南七道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歡迎點擊鏈接,向我們投稿!
http://ask.iheima.com/?/publish/article/


槽廠:一款90後的實名吐槽娛樂社交產品長啥樣?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0/147870.html

i黑馬:90後是當下極具創造力和顛覆力的龐大群體,無論是90後的產品創始人,還是一款令90後興奮尖叫的產品,都越來越被投資人看中。剛剛宣布獲得千萬元級天使投資的槽廠切的就是一群喜吐槽、愛自黑,且深受彈幕文化影響的90後。該產品的特性是:將高高在上的東西拉下神壇。創始人唐宜青希望把槽廠做成90後娛樂社交的一個入口。
 
\槽廠是一款針對年輕人的吐槽社交娛樂應用,它是在用戶UGC模式上傳圖片的基礎上,以彈幕吐槽代替傳統評論、點贊的創新社交模式。其創始人唐宜青希望這種“吐槽"傳遞的不是一種腹黑的負能量,而是引導一種樂觀的正能量價值觀,給年輕人提供一個釋放快樂的空間。
 
吐槽也是一種文化?在唐宜青看來,以勵誌文學、美女PO圖和心靈雞湯刷屏的社交產品已經飽和,微博和朋友圈是主場領跑者。而以陌生人或匿名社交為主打特色的產品也已風靡一時,其中以陌陌和秘密風頭最勁。但是,還沒有一款實名制的吐槽社交產品出現。唐宜青認為,是否對吐槽文化有深刻理解,是團隊做出一款預計產品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們的價值觀不能變,這款產品就是聚焦槽人,或者說有娛樂精神的90後逗比。”
 
槽廠的產品內核是以用戶自主上傳圖片為基底,但由於主打的是娛樂社交,為了與其他類別的圖片類產品區別開來,槽廠去繁從簡,將諸如濾鏡、評論、點贊等圖片社交應用慣有的功能一並摒棄,只保留了圍繞“吐槽”需求開發的核心功能。1.0版本的呈現方式為隨著評論時間彈出的吐槽條目直接呈現在圖片上,用戶以第三方即可登錄該應用,用詼諧、逗比的自黑或互黑等方式表達吐槽的需求,在娛樂的過程中完成社交互動。
 
近期,槽廠宣布獲得了真格基金、經緯創投以及天使投資人盛希泰的千萬元級別投資。唐宜青向i黑馬透露,早在她決定創業的時候,投資人就主動找了過來。唐宜青是資深時尚媒體人、傳媒大學新聞學碩士,2012赴南加州大學攻讀傳媒管理,2013年夏天中斷學業,決定回國創業。她是計算機專業出身,盡管曾在傳統時尚媒體任職多年,但在短時間的遊學過程中,她對互聯網創業又重新有了激情。
 
關於槽廠這款90後娛樂社交產品,我們聽聽創始人唐宜青是如何理解和規劃的。
 
以下是i黑馬與槽廠創始人唐宜青的對話。
 
Q=i黑馬
A=唐宜青
 
Q:槽廠的融資速度很快,這三個投資方是怎麽湊在一起的?
 
A:其實,當我決定從時尚集團出來創業時,他們幾個就決定投我了。那時候還沒有槽廠,我們當時只做了一款叫“橘子娛樂”的新媒體平臺。最早是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老師聽說我要創業,我們聊了不到兩分鐘,他就決定要投我了。徐老師說:“王強跟我說,如果真格不投,他就自己投,所以,我不能放過你。”後來經緯創投的張穎也是好朋友引薦的,所以,這筆錢是投資人主動找過來的。
 
Q:融資金額是一千萬元?
 
A:一千萬元的金額是我自己提的。一開始,我想做一個娛樂新媒體平臺,當時我們有幾個視頻節目,我大概估算了下一年之內如果不盈利、光做產品需要的資金規模,就提了一千萬。當我開始著手做時,他們先給了我一兩百萬用作建團隊、找場地等前期籌備。
 
Q:為什麽想要做槽廠這麽一款應用?
 
A:槽廠的原型是”橘子娛樂“App里的一個功能模塊。在開發過程中,我發現程序員們積極性非常高,大家很愛玩。“十一”後,我仔細研究了下,突然覺得這個東西放在橘子娛樂里作為一個附屬太重了。跟產品經理勾兌後,我們決定將這個功能模塊單獨做成一個產品。
 
王強老師看了我們的兩個產品後,表示很看好,建議我加快研發速度。當天晚上,我們團隊就把產品的原型做了出來。由於圖片、彈幕這些基礎功能早已有沈澱,整個槽廠的開發只用了短短一周時間。
 
Q:你們的團隊有多少人是有互聯網基因的?
 
A:我們的團隊基本都是從百度、騰訊、寶寶樹、愛奇藝等互聯網公司的團隊里出來的。
 
Q:槽廠沒有像Bilibili平臺這樣的動漫內容做前期引導,用戶靠什麽來驅動?
 
A:我要做的不是內容平臺,而是一個社交平臺。槽廠的1.0版本可能還不太明顯,但我們其實和B站的區別就類似新浪微博和門戶的區別。槽廠是一個UGC產品,用戶自己玩。我們圍住的是一群逗比、敢於自嘲的人。我們通過先發掘用戶的需求,後期再做用戶關系的引導和沈澱,所以槽廠不會是一個重運營的產品。
 
Q:你第一步驗證的是“吐槽”這個需求是不是真實存在?
 
A:沒錯,核心的東西驗證之後,再通過叠代的方式去優化產品細節,找到更好地承載用戶關系的方式。槽廠上線第一天就有5%的海外用戶,可能比橘子娛樂的體量大。我覺得它是有趣、好玩的,就迅速扔到市場上去驗證。在前期1000多個內測用戶的體驗中,我們觀察發現,大家的活躍度和吐槽積極性非常高,這證明當初的思路是對的。

黑馬企業信息:

槽廠APP
 
創始人:唐宜青
 
成立時間:2014年9月
 
所在地區:北京
 
一句話簡介:實名吐槽社交應用
 
融資情況:獲真格、經緯和天使投資人盛希泰的1000萬人民幣天使投資


i黑馬點評:

 
這是一款圖片彈幕社交應用。號稱吐槽神器。該應用主要為熱愛自黑又深受彈幕文化影響的90後們打造,提供的是一個基於圖片的彈幕吐槽社交主場。你可以通過槽廠發布新奇有趣的圖片,並直接在圖片中打上你想吐槽的文字,和各路聰明機智的“槽友”一起,用彈幕轟炸這個槽點滿滿的世界,分享生活中的好玩瞬間。
 


“你好”“不約”:陌生人社交經濟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71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1-25 17:39 編輯

“你好”“不約”:陌生人社交經濟

作者:陳開偉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把人的需求按照階梯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五大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當前生理以及安全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顯然人們會朝著更高的社交需求去追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僅僅作為工具,而且是社交平臺的網絡在滿足人們社交需求上無疑發揮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人性是複雜的,人性的惰性決定了人們習慣於與熟悉的人接觸,這就決定了熟人社交市場的廣大,但偶爾的好奇、獵奇心理又會產生對陌生人社交的需求,這就是陌生人社交需求市場產生的根源。熟人社交與陌生人社交,不同的定位也就產生了差異化的市場格局。

  主題機會展望:“你好,陌生人”——陌生人社交經濟初探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把人的需求按照階梯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五大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當前生理以及安全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顯然人們會朝著更高的社交需求去追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僅僅作為工具,而且是社交平臺的網絡在滿足人們社交需求上無疑發揮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人性是複雜的,人性的惰性決定了人們習慣於與熟悉的人接觸,這就決定了熟人社交市場的廣大,但偶爾的好奇、獵奇心理又會產生對陌生人社交的需求,這就是陌生人社交需求市場產生的根源。熟人社交與陌生人社交,不同的定位也就產生了差異化的市場格局。


  從國內網絡社交領域的發展看,從一開始的網絡聊天室,到 QQ 軟件的逆襲,一統天下,再到微博們的興起以及後來微信所帶來的顛覆性影響,社交軟件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多樣,其針對的特定人群特定需求也越來越細分。而我們從陌生人社交發展來看,從 PC 互聯網時代 YY 和 9158 們依靠在線社交視頻網站發展出龐大規模的用戶並先後上市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陌陌完成逆襲並計劃上市,從 PC 互聯網時代豆瓣、貼吧們吸引了大批文藝青年並發展成為獨具特色興趣愛好者聚集地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友秘、比鄰們獲得超人氣的增長,陌生人社交經濟作為細分領域市場顯然具有極大的市場空間。

  你好,陌生人

  陌生人社交概覽

  嚴格意義上講,在互聯網時代,熟人社交與陌生人社交彼此的距離並不是很遠。但從主導方向來看,熟人社交領域由於基本被騰訊旗下的產品所壟斷,贏家通吃,基於熟人關系而產生的熟人社交,由於遷移成本太高,因此其他大型平臺旗下產品也難以獲得有效的市場份額。但在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領域,沒有誰是永恒的霸主。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用戶的習慣也從從眾轉向更加追求自我的小眾、興趣的市場發展。豆瓣、YY 也是滿足了陌生人特定領域的需求而獲得了非常大的發展,而對於直接陌生人交友領域,隨著 2013 年移動互聯網的爆發,社交領域迎來井噴的創業潮,包括熟人社交、半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匿名社交、同性戀社交等等,各類移動 App 多數從人最基本的需求的基礎上把市場再次進行細分定位。


  從人們社交的本源追溯起,根據人們使用社交媒體的動機,基於 DIVE SOCIAL 的數據,可以將用戶行為分為追求樂趣型-這類型的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尋求刺激和樂趣,他們大多數時間在網上購物,因為這能迎合他們對及時享樂的本能需求、社交生活管理型-這類型用戶利用社交媒體來管理他們的生活,他們高度活躍,用社交媒體來確保社交生活的高效率、社交一體化參與型-這類型用戶在社交媒體上與他人維持聯系。他們比別人擁有更多的社交媒體賬號,但很少關註品牌,因為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社交聯系、尋求自我肯定型-這類型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我個性。來自二、三線城市的年輕有為者把社交媒體視為展現自我、爭取更高成就的一種手段。不同人群其所渴望的社交需求差異極大,因此如何更好的定位也是社交網站、APP 們需要更深層次考慮的東西。


  直接社交需求

  基於對用戶的四種定位,在陌生人社交領域,也就衍生了細分目的明確的社交群體需求。食色性也,從騰訊的發展看,其 QQ 從聊天室起,就深刻意識到渴望“傾訴、曖昧、艷遇、異性”是人性的根本,在產品及宣傳上都含沙射影且以擦邊球的形式體現了一些人性方面的需求,如“搖一搖”、“附近的人”等都隱含著一些特殊的功能,而在風靡大地後迅速洗白,微信曾經被冠以“約 X 神器”,而今天,這個名頭已經轉移給了陌陌們。


  作為一款於 2011 年 8 月推出的基於地理位置的移動社交產品,致力於幫助人們開拓和建立新的社交關系,陌陌的功能主要有:認識身邊的人、加入附近的群組、查看附近的留言、參加附近的活動、和朋友交換各自的地理位置,用有趣的表情聊天等等。根據 BigData 數據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10 月 31 日,陌陌在八大安卓應用分發平臺上的總下載量為 41075 萬次,可以說在陌生人社交領域陌陌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通常,在陌陌上的交往路徑是,看臉(有興趣)---搭訕(聊兩句)---見面(抱著各自的目的試一下)---後續(強關系或結束,但強關系基本轉移到其他熟人社交平臺)。用陌陌 CEO 唐巖的話說,“你想我們若幹年前上QQ 幹嘛,不是找網友嘛?而現在這幫即即歪歪的,難道男的找男網友?不也是找女網友嗎?只不過現在不會再通過 QQ 找朋友了。”


  根據陌陌招股書的數據,截至 2014 年 9 月底,陌陌總註冊用戶數超過 1.8 億,月活躍用戶數 6020 萬,日活躍用戶平均 2550 萬,群組總數超過 450 萬。目前陌陌的營收主要來自增值服務(表情與會員)、遊戲、廣告(含“到店通”)等商業化模式,2014 年上半年會員費收入為 874 萬美元,手機遊戲收入達到 443.8 萬美元。且招股書顯示陌陌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


  從陌陌的發展看,作為典型的“約 X 神器”,其在用戶規模發展到一定級別後,公司也有意識的開始了漫漫洗白之旅,這從今年年初開始的各類宣傳也可以看出端倪,但無論如何,對於已經做實了“約 X 神器”的陌陌,其轉型之路漫漫。作為當前一會員二遊戲三廣告發展路徑的陌陌,其在用戶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後,無疑會面臨著每一領域都固有的瓶頸。是維持自身陌生人社交但實際黏性和時間缺乏有效深度的角色還是向遊戲等其他空間廣闊但無疑是紅海的領域拓展,這仍然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具體從遊戲收入看,作為具有巨大用戶群體的 APP,其遊戲一推出便獲得了急速的增長,但基於產品本身定位的獨特性,因此其遊戲收入增速迅速下降,而其他收入來源包括付費表情符號和移動營銷服務則維持了平衡的增長。從陌陌說的發展戰略,其未來商業化構想的基石是“到店通”,一個將陌生人社交變現的 LBS 廣告平臺,其陌陌計劃將“附近的人”的用戶流量進行變現,通過與阿里合作,將阿里上的商家定向展示給陌陌用戶,另外也計劃與 58 同城等進行流量合作。目前陌陌通過在功能上試水進行熟人導入,建立興趣群組等構建更強的社交關系,但無論是探索熟人社交,還是做陌生人平臺化,或者繼續開業之初的純陌生人交友需求,無論往哪個方向,都會遇到已經形成很強黏性的對手,基於產品本身的定位,這對陌陌未來的發展能否順利進行,無疑是值得深思的,這也是陌生人社交網站 APP 們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面臨的選擇性問題。

  尋求自我滿足的陌生人社交模式

  其實每一款陌生人社交網站或者 APP 們或多或少,對於社交用戶具體需求的區分,並不是特別明顯。很多時候主打功能外,也能滿足其他需求。互聯網經濟,本質上也是屌絲經濟和粉絲經濟,在互聯網時代,誰離“粉絲”近,誰就有話語權、目標群體以及特定市場空間。而這一領域做得比較成功並形成獨特的秀場商業模式的無疑是 YY 和天鴿互動等以所謂“在線夜總會”起家的在線視頻社交網站們。



  對於行業具體的分析,可以結合我們之前《中小公司研究周報 121119:從歡聚時代發展看富媒體社交》、《中小公司研究周報 140210:社交視頻網站,娛樂無極限》中的分析,我們從行業發展角度對在線社交視頻網站的分析,而從陌生人社交這一維度看,我們更能看到這種商業模式的核心。無論是從軟件需求角度還是硬件角度看,包括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帶寬的不斷增加,另外視頻及用戶生成型內容的增加,而城市化進程的加劇導致越來越多的二到四線城市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工作生活,他們可能能與社會交流與互動。


  而基於龐大和增長的基層人口尋求社交及娛樂的渠道,希望找到擁有相同背景,興趣愛好,文化及語言的朋友,這種需求也就催生了目前陌生人在線社交視頻巨大的市場空間。而相對於陌陌仍然處於商業模式發展的初期,YY 們顯然已經脫離了低級趣味時代,YY 憑借著獨到的語音技術,目前不僅僅在娛樂秀場領域,對包括在線教育以及遊戲領域,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目前 YY 和天鴿互動均大舉進軍遊戲市場尤其是遊戲直播市場,從行業發展看顯然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會。


  從最近的虎牙直播新品牌發布會,YY 將之前的 YY 遊戲直播獨立品牌運作,以區別於 YY 娛樂直播,也可以看出在陌生人視頻社交領域,YY 顯然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路線。


  基於興趣及特殊愛好的陌生人社交模式

  在陌生人社交領域,除了直接社交和在線視頻社交領域外,還有一種是基於興趣或者特殊目的的社交市場。這種市場由於是未來滿足某一種或者幾種特定人群的需求,因此確實可以實現,目前不少已經成形的傳統社區比如豆瓣社區、果殼網等都已經驗證了這種市場存在的合理性。與直接社交需求那種低需求低成本不需要太高的安全感代入對比,基於興趣或者特定目的社交顯然具有極高的需求及成本考慮,典型的像世紀佳緣與百合網等婚戀網站,基於奔著結婚目的,因此是極端的高需求,需要更多的溝通等方式。


  除了主打興趣的豆瓣以及主打科技愛好的果殼網們,目前從市場上來看,主打閱後即焚的哢嚓、只打給陌生人的比鄰、還有主打先約會後聊天的微聚等社交 app 都以各種形式打入陌生人社交市場,試圖從各自的垂直細分市場中搶占陌生人市場。從陌生人社交看,包括打遊戲,相親,相親軟件或者線下約,主播推薦帶量流量或者廣告等等,都是這種模式發展的核心產品。


  從產品本質上來看,基於陌生人社交需求內核的一致性,因此類似以哢嚓為代表的閱後即焚式的社交應用,只打給陌生人電話的比鄰、、還有主打先約會後聊天的陌生人交友社交工具微聚等由於陌陌在直接社交領域的一家獨大,這些後入者希望能在功能上定位於獨特的特性,以獲取陌生人社交這個廣闊的市場。從人性本質上看,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兩者是相互交集的,陌生人社交通常在 3 個月左右的周期,沒有結果或者滿足了獵奇心理後,又會回到熟人社交,當厭煩了熟悉的圈子,需要尋找新價值時,又回到了陌生人社交。網絡陌生人社交有虛擬的外殼包裝,帥哥或者美女當道,所以陌生人社交形成的特點是,開放和強需求,強需求是沖動,很容易轉化為消費,但問題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另外開放性所要求的暢所欲言也給友秘這種匿名軟件們產生了廣闊的市場。這兩個特點,也是陌生人社交軟件們存在的意義,一切都是為了滿足人性出發,移動互聯網時代,只有找到用戶痛點,才能真正獲取市場。(來自中信建投證券)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