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從校長到立委 都效力沒念書的他

2012-4-23  TCW



今年義联集團春酒上,台大前校長陳維昭和清一色鋼鐵業、政界人士同坐主桌,顯得特別突出。

近年,林義守身邊多了不少知名人物,陳維昭成為義联集團顧問最讓人驚訝;這位學識淵博,在醫界、學界地位崇高的人,竟被沒有學歷的董事長延攬,成為備受禮遇的「客卿」。

「客卿」,原指中國古代君主,請別國的能人賢才來本國做官,官位為卿,以客禮對待。

林義守旗下的「客卿」不只陳維昭,有「最美麗董事長」稱號的陳敏薰,中興大學前校長、生技業大老蕭介夫,骨科與臂神經叢權威杜元坤等,均陸續投效在林義守的麾下。這些人,不是碩士、就是博士,卻願意從台北、台中南下,彎腰成為一介白丁的員工。

他們都是一方之霸的人物,到義联任職,親朋好友的第一個反應都是:「頭殼壞去」、「又不是沒地方去,為什麼要去那裡上班?」不解與質疑接踵而來。

而這些社會歷練十足的人,又為何願意「頭殼壞去」,用自己好不容易掙得的名聲與光環,來為林義守加持?深究其中,他看到對方需求、給對方資源與舞台,是讓這些「能人異士」,願意如蕭介夫所言「用一生的清譽來賭林義守」的關鍵。

觀察近年林義守延攬的「客卿」,主要為發展醫療、教育、地產休閒領域,他們又可分為三大類:「退休大咖」、「話題人物」、「明日一軍」。

醫療領域》延攬台大前校長等七年,以提升南部水準打動他

退休大咖轉型,陳維昭最具代表。

陳維昭擁有台大醫學院院長與台大校長經歷,等於取得台灣醫學界、學術界的最高桂冠。這種人,一般條件請不動他,林義守承諾,以義守大學以及義大醫院兩項資源,提供陳維昭延伸過去經驗、提升南部醫療水準,讓他再創事業第二春,這點打動了他。

早在二○○○年,陳維昭擔任台大校長時,林義守便透過陳的表哥、立法院前院長劉松藩引見,希望他能到義守大學與義大醫院服務。當時,陳的事業如日中天,怎會放棄眼前榮景,到名不見經傳的學校和醫院?

陳維昭的拒絕沒有打退林義守。七年後,陳從台大退休,在同事幫他舉行的退休晚宴上,林義守和義守大學前校長傅勝利也是座上賓。這兩人大老遠從高雄跑去台北,可不是單純的吃飯,而是一人帶著一張聘書,邀請陳到集團服務。

林義守的細膩操作,讓陳維昭點滴在心,願意在拒絕七年後,再續前緣。

傅帶著義守大學客座教授聘書,林帶著義联集團顧問聘書,特意選在陳的退休當日送上。一般人退休就是無業游民的開始,但陳維昭接下聘書,生涯轉型無縫接軌,影響力也開始延伸南台灣。

休閒領域》禮遇陳敏薰配保鑣、送鋼琴,條件照單全收

林義守深知,義联從製造業跨入服務業,需要話題十足的人物來打響集團知名度。台北一○一前董座陳敏薰、前亞力山大俱樂部董事長唐雅君,就成為他邀請的對象。

林義守不諱言表示,義大皇冠假日飯店與義大世界開幕,需要廣為宣傳,陳敏薰有過經營開發金控與台北一○一的經驗,對提高義大皇冠假日飯店知名度,有加分的效果。

其實,他沒說出來的背後,是陳敏薰與唐雅君剛好都陷入事業的低潮,林義守的雪中送炭,讓她們格外感動。

二○一○年初,陳敏薰已卸下台北一○一董座一年多,加上扁案官司纏身,不甚得志;唐雅君則因亞力山大俱樂部涉嫌詐欺案,成了眾矢之的。兩人在最不得意時,林義守主動邀請,並送上董事長和策略長的大位,很快的就打動她們。

至於陳敏薰提出希望有保鑣、有助理,宿舍配有鋼琴、每週一要回台北念EMBA,林義守每項都答應。「我們既然要用人家,人家提出來的,我們就要滿足她,」林義守說。道盡他在要大牌、名牌加持時,捨得給的一面。

對林來說,用人如下棋,每一階段都有盤算。他常說「用人要看對方的優點」,所謂優點,就是該人士能否帶來他想要的效益或利益。

教育領域》請到中興前校長支持辦學,要把研究變成好生意

他聘請中興大學前校長,同時也是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的蕭介夫,擔任義守大學校長,看中的是能協助集團往生技產業發展,有「明日一軍」的潛力。

蕭介夫在中興校長任內,曾邀請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擔任校務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快速打響中興大學名號,學術位置也重新定位。林義守也期待蕭能提高義守大學校際排名與學術地位,他並承諾以集團資源支持蕭辦學,把研究落實為產品。

而義大醫院前任院長陳宏基任期屆滿後,林義守提拔杜元坤從副院長升任院長。在三位副院長中,林義守思考杜是骨科權威,是義大醫院響噹噹的招牌。但杜元坤對行政職興趣缺缺,只喜歡開刀、看病人。林選擇退讓,讓杜能繼續他最喜愛的臨床工作,行政事務則找專人協助處理。

陳維昭、陳敏薰、蕭介夫與杜元坤願意接受新職務,除了舞台與資源,更重要的是,他們感到被「尊重」。

蕭介夫說,前校長傅勝利退休後,繼續留在集團擔任顧問,集團依舊給付擔任校長時期的薪資待遇,這點讓他很感動。陳維昭則說,他提出的集團資源要整合,與提升集團形象建議,林義守均照單全收。

鋼鐵本業》只留聽話的人至少六位總座,因理念不合求去

相較林義守對集團新事業的「客卿」們禮遇有加,那些長年跟在林的身旁,一路拚搏、幫他建立鋼鐵王國的老同事們,心中可不是滋味。他們都知道,要能夠在集團安穩生存的不二法門,只有「聽話」兩字。

發展鋼鐵業時,林義守從龍頭大廠中鋼挖角不少,大方的加薪、給職位,重用專業經理人。只是這些經理人的個性跟鋼鐵一樣的硬邦邦,遂常與他們認為不懂得鋼鐵業的林義守意見相左,在雙方堅持想法下,折損不少大將。

義联集團旗下的鋼鐵多以「燁」命名。若把之前賣掉的燁隆算進去,光是總經理級,至少有六位因理念不同而離去。如燁隆的郭炎土、燁興的林茂宗、燁聯的魏賢祥和張文春、聯綱的趙國安、燁輝的王正杰。他們都曾為林義守打拚建立鋼鐵王國,最後卻一個個打包離開。

最有名的兩個例子是郭炎土和張文春。林當年挖角郭炎土,期待他主導興建位在台南七股大煉鋼廠,該案卻卡在環評遲遲未能過關。花了高薪請來總不能放著不用,加上郭又很有看法,常和林發生齟齬。最後下場是,郭被冷凍,升任為燁隆副董事長。

而讓燁聯營運起死回生、以行事嚴格著稱的張文春,儘管對集團有戰功,但因為張文春某些事情的配合度不高,且林義守想培養女婿徐文鍵,遂臨時被告知將升任為燁聯副董事長。張文春一想,升任副董事長代表被「冷凍」,他不甘不明不白被冷凍,遂帶著不滿求去。

曾經傳為佳話,林義守等二十年才等到國內冶金專家、唐榮前廠長陳發熹,請來擔任越南廣聯鋼鐵董事長,只是,越南鋼鐵廠舉行開工典禮後就停在那裡,陳發熹董事長頭銜掛了一年多後,緣盡走人。

因此,在義联內要能夠做得長久,耐操、配合度高,是最起碼的條件。

財務禁區》只給家臣把關親戚負責管控,外人很難賺到錢

放眼望去,能夠在集團服務超過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都符合耐操與認命兩大特色。譬如燁輝總經理吳林茂、燁聯總經理郭中起等,都是服從性高且埋頭苦幹型的。

林義守用人還有一特色,採用「同心圓」模式,外圈為上述「客卿」與專業經理人,負責經營與對外疏通,內圈則是他的心腹與親戚,負責財務與採購,這群「家臣」才是最瞭解集團全貌、最貼近林義守的一群人。

他經營龐大的企業集團,靠的是高度掌握財務與採購兩大項。他曾說,當集團越來越大,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抓得仔細,只要把跟「錢」有關的項目抓緊就好。他的外甥張天吉和姪女婿梁平勇,分別幫他看管這兩塊,精準的把關、滴水不漏。

張天吉負責掌控集團財務與調度,集團投資的事業,只要林一聲令下,張立即把資金備齊;集團能夠降低成本,毛巾擰不出一滴水,靠的是梁的殺價、控管功力。一位跟義联集團往來的廠商就說,「你休想從林義守身上賺到錢。」

集團登梯,「用對人」是林義守的成功秘訣。在他的心中,總有一幅管理學常用的BCG矩陣——「明日之星、獲利金牛、問題兒童、明日黃花」,客卿與家臣們,誰在哪個象限,他心裡清清楚楚;跟他做事,對自己的任務、位置,須有自知之明,否則當初風光進駐,其後仍可能被迫走人。

【延伸閱讀】他為搜羅人才,什麼人都敢用 —— 林義守用人表

1978~迄今 楊森隆義联職位:義联集團顧問經歷《經濟日報》記者

1988~迄今王正杰義联職位:義集團經營管理發展委員會主委經歷中鋼組長

1990~2000 郭炎土義联職位:前燁隆總經理經歷中鋼副總經理

1990~迄今李必賢義联職位:聯眾鋼鐵董事長經歷立法委員

1990~迄今傅勝利義联職位:義联集團顧問經歷國科會工程科技推展中心主任

1993~迄今郭中起義联職位:燁聯不鏽鋼總經理經歷中鋼組長

2003~2010 陳宏基義联職位:義大醫院前院長經歷長庚醫院主任

2003~迄今杜元坤義联職位:義大醫院院長經歷長庚醫院主任

2005~迄今吳承璋義联職位:義大世界購物廣場董事長經歷高雄縣議員

2007~2009 陳發熹義联職位:越南廣聯鋼鐵前董事長經歷唐榮鋼鐵廠長、威致鋼鐵總經理

2007~迄今陳維昭義联職位:義联集團顧問經歷台大醫學院院長、台大校長

2010~2011 唐雅君義联職位:義大世界前策略長經歷亞歷山大健康休閒俱樂部董事長

2010~迄今陳敏薰義联職位:義大皇冠假日飯店董事長經歷開發金控董事長、台北101董事長

2012~迄今蕭介夫義联職位:義守大學校長經歷中興大學校長

資料來源:各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88

庫克造反!賈伯斯不屑的他全做

2014-06-09  TCW
 
 

 

「去年有一億三千萬用戶購買了他們人生中第一支iPhone,其中不少人是從Android陣營投奔來的??,」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今年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以嘲弄Google為首的對手陣營開場。緊接著,他和其他蘋果主管端上大菜,宣告蘋果將徹底解放,從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固守的封閉走向開放。

造反一:輸入法隨你更動

雖然開發者大會沒有iPhone 6也沒有iWtach,但徹夜守著電腦觀看直播的蘋果達人、汪達數位出版創辦人董福興仍很振奮。因為蘋果宣佈開放四千多種應用程式介面(API)供開發者應用,還推出連業餘者都能上手的全新程式語言Swift,「這意味著大開放,全民都可以改造iPhone。」連向來不允許別人更動的輸入法,都對外開放了。台灣用戶未來有機會可以在iPhone上使用嘸蝦米或是新酷音等輸入法。

在庫克主導之下的大開放,預告九月即將面世的iPhone 6和舊iPhone,將完全是兩回事:你我皆可以在iPhone上「動手腳」。「這在賈伯斯時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董福興說。

蘋果這場盛會,沒有任何硬體產品露出早在外界預料之中,iPhone 6的原型機照片早已滿天飛,但也顯示庫克不依循「賈伯斯模式」的決心,越來越堅定。尤其是保密這件事,庫克的寬鬆程度,讓董福興直呼不可思議。除了傳遍網路的iPhone 6原型機照片,開發者大會的焦點:Health,一款健康管理軟體介面截圖也在今年三月流出。「蘋果不製造硬體,手機原型機流出還情有可原,但連核心的軟體都流出,實在很不符合蘋果的保密風格,」董福興說。

造反二:愛放風聲測水溫

台灣蘋果開發界,參與開發者大會六年的週可思創辦人胡晉豪很有同感,他認為庫克和賈伯斯對保密的態度截然不同,「開發者大會不到最後一刻賈伯斯上台,沒有人說得準會發表什麼。」庫克的保密功夫雖不到位,但放點風聲,也能提前測試新產品的市場水溫。

與其說庫克不搞神秘,倒不如說他較公開透明。賈伯斯任內,蘋果引發的最大爭議就是「血汗工廠」罵名,尤其是那些位於中國的供應鏈廠商。但庫克上台後,不僅公佈了供應鏈廠商名單,還接受第三方獨立機構FLA對蘋果供應鏈勞工問題進行調查等。

造反三:走進人群做市調

為什麼外界確信蘋果今年將推出更大尺寸的iPhone呢?是蘋果自己告訴大家的。獨立科技網站Re/code日前揭露一份蘋果內部文件,報告顯示,消費者想要低價且大螢幕的手機,這份文件透露一項更重要的訊息:原來蘋果也會做市調。「我們就是決定這產品偉不偉大的那群人。我們不會走進人群做市場調查,」賈伯斯過去對此是如此不屑一顧。

走向終端消費者、與他們對話,是庫克瞭解消費者想要什麼的做法,他因此在二○一二年三月高調視察北京的蘋果專賣店,這是蘋果歷史上第一位執行長訪問中國,隔年iPhone 5S和5C兩款手機,中國首次列入首賣地區,庫克也成功籠絡了中國消費者的心。

造反四:願分紅給股東

此外庫克也宣佈,將把四百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三千三百億元)用於分紅給股東以及回購股票,這是蘋果自一九九五年來首次分紅,而賈伯斯拒絕分紅,他認為,對股東更負責任的做法是「善用錢」,而非把錢用於分紅。

對於庫克「還錢於股東」的決策,評論家認為,這家向來強勢傲慢的公司,正在變柔軟。俄亥俄大學線上MBA課程分析了兩位前後任執行長的管理風格,結果是,庫克總是強調團隊合作,賈伯斯以獨特個人魅力凌駕團隊。

「賈伯斯是神,無所不能;庫克是佛,慈悲為懷。」做為蘋果官方二○○九年唯一邀請參訪開發者大會的媒體人,董福興對此感受很深,「以前的開發者大會是賈伯斯個人秀,現在庫克會對著台下五千多名全球開發者致謝:『我們是一起的,沒有你們,我們沒有今天。』」庫克讓開發者大會回歸本質,就是和來自全球的第三方開發者分享、技術交流。

庫克曾對友人說,「每天起床,他提醒自己,是在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去想賈伯斯會怎樣做。」「他終於在他老闆的影子中找到自己。」早在四月初傳出新iPhone將有重大改變,《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便如此肯定他。

代價:創新步伐正在放緩

但,造反是要付出代價的。庫克帶領的蘋果,創新步伐正在放緩,蘋果只有改版卻沒有全新的產品,開發者大會甚至沒有「One more thing」(還有一件事)的硬體驚喜。不只如此,蘋果全球品牌價值也在今年丟了寶座,以新台幣三千三百億元之差,讓給了Google。

今年八月,將是庫克接任蘋果執行長滿三年。屆時全球投資人、輿論,以及數億蘋果用戶,都將拿放大鏡檢視他。

【延伸閱讀】沒推出硬體,轉攻新軟體應用── 蘋果開發者大會發表重點1.軟體名稱:Swift類型╱功能:(創作型)簡單、容易學習的全新程式語言,業餘者也能寫出App影響:全民皆可當App生產者,擴大蘋果系統生態圈2.軟體名稱:Health類型╱功能:(醫療型)健康管理App,讓所有健康相關App和iPhone、iPad共享資料影響:iPhone、iPad熟知你身體所有變化,變成私人醫師3.軟體名稱:Home類型╱功能:(應用型)開放第三方App應用Touch ID指紋辨識功能,開發設計操作智慧家電相關應用功能影響:把iPhone變成家庭全能遙控器4.軟體名稱:Family sharing類型╱功能:(分享型)可與家人分享你所購買的音樂、電影、電視影集,還有照片和定位等影響:家長更有效監管小孩購買數位商品5.軟體名稱:QuickType類型╱功能:(開發型)允許第三方開發者開發文字輸入法影響:改善長久以來輸入法的缺點,對非英語系國家用戶是一大福音

資料來源:WWDC 2014整理: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051

「改變不會自動來!」來自中產家庭的他帶頭抗爭 17歲少年黃之鋒 讓外媒看見香港「雨傘革命」

 
 
2014-10-13  TWM
 

走在路上,你可能不會多看這名相貌平凡的大男孩一眼,但他是《華爾街日報》筆下,香港爭普選運動的靈魂人物;《紐約時報》更封他為「民運領袖」。

未滿十八歲的黃之鋒,憑著超齡思想與過人衝勁,激起香港人改變現狀的企圖心。

撰文‧鄭閔聲、何欣潔

「你要記住,你坐在這裡看似沒什麼作用,但梁振英見到一點一點的人群匯聚起來的時候、當民意在街頭匯集的時候,就是特首要懼怕人民的時候!」九月三十日深夜十一時,香港金鐘夏愨道上,一位身著T恤、短褲的瘦小少年,拿著幾乎和他手臂一般粗的麥克風,站上路中央的水泥分隔島,對著數萬名響應「和平佔領中環」的群眾發表演說。

從他口中吐出的字句,像是有股魔力,讓聽眾情緒不自覺地隨著聲調高低起伏,時而靜默屏息、時而情緒激昂。

這位充滿領袖魅力的演說者,是香港學生組織「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即將迎接十八歲生日的他,外表比實際年齡稚嫩,但在社會運動這條路上,他已經走了四年。

二○一○年初的「反高鐵示威行動」,是黃之鋒關注公共事務的起點;一二年,因成功擋下港府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簡稱國教科)列為中小學必修科目的計畫,一戰成名;這波以爭取普選為核心訴求的「雨傘革命」,更成為各方公認的靈魂人物。但他的社運啟蒙,卻得往他的童年追溯起。

種子:關懷弱勢家庭

中產階級出身,六歲就受父親啟蒙黃之鋒來自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從事電腦工作的父親,是一位對社會充滿使命感的基督徒。他六歲時,父親就常帶著他探訪弱勢家庭,要他學會關心、不可以對他人的困頓置之不理;父親也常播放中國基督教家庭被共產黨批鬥打壓的紀錄片,在他幼小的心靈,悄悄埋下對抗中共霸權的種子。

「為何我的生活如此充足,但不少香港人的生活十分艱難?為何我在香港可以享有信仰和言論自由,中國就不可以?」為了替這兩個自童年起就烙印在心中的疑問找答案,一一年,還不滿十五歲的黃之鋒,一步步走上了抗爭第一線。

當時,香港政府試圖在中、小學強推「國教科」,眼見自己珍視的言論與思想自由面臨危機,黃之鋒忍無可忍,與同校學長林朗彥組成「學民思潮」,號召「九○後」學生走上街頭,反對洗腦教育。

一開始,沒什麼人把這群學生當一回事,第一次反國教遊行,只有三百多人參與,電視台記者採訪時也不客氣地說:「反正國教推定了,你們做什麼都是白費心機。」但黃之鋒立刻義正辭嚴地回答:「我們不會考慮後果,只希望表達聲音。」這股只要理想、不計成敗的衝勁,博得不少香港人的好評,黃之鋒也開始有機會上電視與支持國教人士辯論。

一二年七月,黃之鋒受邀參加現場直播的政論節目,在節目尾聲,他質疑同為來賓的國小老師余綺華是因有意參選教育界組立法會議員,才力挺國教,要求她闡明立場。

余當場拍桌駁斥:「你給我聽清楚,等我真的報名參選立法會,你再來問我。」黃之鋒並未被長輩氣勢震懾,也明白在鏡頭前失控一定吃虧,所以只耐著性子說:「希望老師不要用拍桌的方式教育我。」同年八月,有學生發動絕食抗議港府強推國教,能言善道的香港特首梁振英特地到場探視,並企圖說服學生進入國教委員會「交換意見」。但黃之鋒完全沒有被其刻意放軟的身段打動,始終堅持立場;就連談話結束前,梁振英主動想與他握手,黃之鋒也以鞠躬代替,拒絕被官方「摸頭」。

「我看過很多新聞,知道一握了手,照片就會大大地登在報紙上,被解讀成『同官方合作』,那我們一切的努力就白費了。」黃之鋒事後這麼回憶交鋒當時的念頭。

其實,從小到大,黃之鋒就是一個熱中發表意見、不怕與人爭辯的孩子,經常被視為「搗亂分子」,甚至被國小老師說「死剩把口」(只會出一張嘴強辯)。對此,他不以為意:「我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除了父母,每個人我都可以鬥嘴。」口齒伶俐的他,一點也看不出七歲時被診斷出有讀寫障礙,連一篇簡單的課文都背不好。

由於黃之鋒與學民思潮的努力,讓反國教這把火越燒越旺,催化了接下來的一二年「反洗腦大遊行」、十二萬人包圍政府總部。原本「推定了」的國教,就在此豬羊變色,香港《壹週刊》形容,黃之鋒與夥伴們「在一個暑假創造了一段香港社運歷史。」

戰鬥:最前線挺佔中

持續抗爭,做好被捕的心理準備「黃之鋒細膩的思考與優異的演說能力,讓人印象深刻。雖然私底下的他還是會露出小孩子那一面,但在面對重要場合的時候,一直非常成熟穩定。」作家張鐵志毫不掩飾自己對黃之鋒的欣賞;而他認為,雨傘革命裡的黃之鋒,又比兩年前更加成熟。

今年六月,中國發布《一國兩制白皮書》後,香港民眾爭取普選的決心逐漸強化,黃之鋒一直站在最前線,號召群眾參與「公民不服從」,為香港的未來挺身而出。

深受美國人權鬥士馬丁路德金恩影響,他相信「改變不會自動到來,而是通過持續不斷地抗爭。」更強調自己已做好被捕的心理準備。九月二十六日,黃之鋒果真因為衝進政府總部被警方逮捕,遭拘留四十小時。

「你必須把每一次抗爭都視為最後戰役,才會有戰鬥的決心。」這是黃之鋒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的發言,這句話不只是向國際社會解釋為何佔中行動不能中止,也說明他為何在「非暴力」的底線下,極力拉高示威規模。

雖然展現了不顧一切的決心,但黃之鋒絕不只是有勇無謀的「極端分子」。遭拘禁獲釋後,他在臉書發文:「香港市民是抱有自己的政治訴求,才選擇到街道集結……來參加集會,不應該是為了打卡上臉書的『自我感覺良好』。」希望所有人參與佔中行動前,都能經過深思熟慮,而非只是趕流行。

當「清場」傳言不斷,黃之鋒也呼籲群眾必要時暫時撤離:「我不同意有人說『怎麼樣都要在廣場留到最後一刻』,我們不是要做烈士,我們是來爭取民主。不要流血,不要犧牲。」很難想像這段穩重發言,出自一位「未成年學生」之口。

「活得有意義、活得開心……,當然最好能成功爭取全民提名、全民普選。」這是去年十月十三日,黃之鋒在臉書寫下的十七歲生日願望。當時的他大概不曾想過,一年後的今天,會有這麼多香港人,正與他一同熱切地追逐這個夢想,或者創造歷史。

黃之鋒

出生:1996年

現職:學民思潮召集人

學歷:香港公開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士班 (就讀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82

賺了10倍正全球旅行的他,對於股市有何感悟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08/936834.html

大盤任何時候都不明朗!行情都是拿籌碼試出來的。交易用確定的代價賭不確定的利潤。

15.thumb_head

深圳商報記者 傅盛寧

“股市催人老,歲月忽已晚。棄之赴遠方,遊樂且忘返。”說的正是許先生這樣的人。一個多月前一位女股民爆料說:她一位北大MBA班的同學今年賺了十倍,現在人在美國旅遊,出國前拋掉所有的股票,躲過了股市大跌。

賺足10倍及時收手

通過微信,記者與正在美國大峽谷雲遊的許先生取得了聯系。他今年40歲,湖北人,從大名鼎鼎的黃岡中學畢業,考上北大經濟系。碩士畢業後在一家大型國企工作,後升任深圳分公司中層。他說自己炒股資金最早是500萬元,去年7月入市,融資買入新華保險、光大證券兩只股票。新華保險是24元買入,58元賣出;光大證券是9.50元買入,32元賣出。金融股行情休息後,他全倉買入中國衛星,28.60元買入,73.50元賣出。6月1日全部清倉。

記者複盤發現,他的進場時機、選股、賣點,都相當精準,不是一般股民能夠操作的。

他說,自己當時清算,換掉融資後,賺了差不多11倍。這是他平生第一次擁有這麽多錢,“該收手了。”於是去前海看新樓盤,全款買了一套150平方米公寓。又到華僑城買了一套二手房。“花掉了80%的錢,留下20%的錢周遊世界,實現我從小就有的夢想。”

從穩如泰山到驚弓之鳥

他在美國依然關註中國股市。白天玩,半夜看盤。7月9日以後,他搶反彈買回中國衛星、中航動控兩只股票。他自己留在股市里只有30來萬元,融資也只能融1萬元。那天他發微信說,“出國之前為了防止手癢,把融資額度降到1萬元了,錯過了一個好股票!”

7月底,他發微信說,8月份最大的機會就是軍工。他用自己家里兄弟姐妹的錢買了這兩個軍工股。但8月3日的調整中,他也減倉了軍工股。他本來還持有中糧地產,但在7月15日的下跌中也跑了。

為什麽以前穩如泰山現在卻如驚弓之鳥呢?他說,市場環境不同了。從去年9月開始到今年6月初的大行情,是牛市行情。現在是半熊市或者震蕩市了,所有的股票都不能長線持有,因為不知道主力是不是真的一直拉上去。自己在外面玩,不方便炒股,只是每天收盤看一下,犯錯不能及時制止。

7月31日到本周三這幾天,他在群里都少發言。他說自己要徹底離開股市幾天,等跌到合適的時間、位置,再回來看看有沒有短線機會,再決定是否還需要再買股票。他說,“從技術上看,既可以說牛市還在,也可以說基本結束了:說牛市還在,因為還沒有跌破年線;說結束了,是因為連續兩個月大盤放大量大跌。”

人不能離股市太近

昨天,他發來一張鹽湖城的照片。他說,在國外遊玩,遠離股市是一種徹底的放松、休息。“人不能離股市那麽近,天天看K線圖,見紅就喜,見綠就愁。我們這一生,不應該這樣過的!”

他說自己選股雖然比較準,但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他說:真正的交易者,只關心兩件事:1.買入後走勢證明對了怎麽做?2.買入後走勢證明錯了又怎麽做?未來的行情誰也無法精準預測,你唯一用到的東西就是一致性的交易規則。盈利不是靠你預測行情的勝率來獲取的,而是依賴“做錯的時候盡可能少虧,做對的時候盡可能多賺”。所以當走勢有利的時候,必須貪婪、讓利潤奔跑;當走勢不利的時候,停止幻想、要截斷虧損。大盤任何時候都不明朗!行情都是拿籌碼試出來的。交易用確定的代價賭不確定的利潤。

  • 深圳商報
  • 何小桃
  • 傅盛寧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75

投資人撤資,兜里只剩400,熬過來的他想給你三點忠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analysis/2015/1205/153099.shtml

導讀 : 2011年,張睿第一次主導創業,在朋友介紹下引進了一名天使投資人,獲得200萬融資。但沒想到的是,在公司試運營的關鍵時刻,投資人突然凍結公司賬戶,並讓項目胎死在腹中。那麽在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i黑馬 汪晨 12月5日報道

2011年,張睿從一家業績不錯的垂直媒體中走出來,準備主導一次創業。他將目光鎖定在服務類電商上,彼時他想做一個訂餐網站,並針對不同人群配送健康類餐飲。

通過朋友的朋友介紹,他認識了一個有錢人,此人願意投資200萬資助張睿,做他的天使投資人,前提是從上海來北京創業。2011年5月,張睿來到北京,並在石景山萬達附近租了一個小平房,找到一個餐廳老板共建廚房。

但就在公司準備試運營的時候,投資人突然凍結了公司的財務,致使公司停止運營4個月。期間因無法發出工資,餐廳老板直接將張睿告上法庭;他與剩余員工也只能靠家人的生活費苦苦撐著,每天自己熬粥做飯,他自己也非常煎熬。

最後,公司清盤,員工工資補齊了,但張睿和他的合夥人沒有任何補償,直接凈身出戶。張睿難以平靜,選擇在一個小山村內閉關清凈。

2012年底,在家人的支持下,張睿重回上海工作,在春秋集團任電商負責人,並在今年再一次創業。那麽在那時,他究竟遇到了什麽,讓他如此煎熬?

以下為原“優活家”創始人,現“最會遊”創始人張睿的口述,由i黑馬整理。

初始:想做大事業,遇人投資200萬,北上做外賣

剛畢業的時候我進了藍海創投,算是沾了創業的邊。

2009年,我在一個網絡精英大賽上拿了個第三名,然後認識了一些家居行業的老板。之後跟著別人第一次創業,做了一個家居行業的垂直媒體,在那里做運營總監。那個項目很賺錢,一個雜誌、一個網端,做起來之後江浙一帶的老板就開始投放廣告,公司只需要5-6個人就可以年入兩百萬。

但我當時有種感覺,項目是很賺錢,不過沒辦法做成一個大事業,所以我一直在琢磨做其他的事情。

2011年的時候電商很火,包括一些垂直電商,像奢侈品電商,凡客這類服裝電商,或者京東、當當等等,都已經做得很大了,因此那時做實物類電商對我們這樣的創業者來說已經沒機會了。所以,我在思考做服務類的電商。

那個時候還沒有O2O這個詞,真正把服務類電商做的比較大的只有美團、大眾這類有團購業務的,他們都是橫向擴展多個品類的。但是我想的不太一樣,我想做一個垂直的訂餐網站,並且盡可能地覆蓋早中晚餐(那時還不知道有餓了麽)。然後想著說怎麽做?賣別人餐館里的東西嗎?我最後決定不這麽幹。

我想的是和有意願的餐廳老板們各出資一半,共建廚房,把成本攤薄。然後做健康的、可以調理身體的低熱量餐。當時我想針對不同人群把我的餐分為7個類型,每天會變動下食譜,然後廚房按照我制定的這個食譜去做。

我通過一個朋友的朋友介紹,認識了一個土豪(住在北京),跟他說了下我的計劃,他說他願意拿這兩百萬去做投資我們,做我們的天使投資人。當時我很激動,想說在這時做這樣事情的人不多,所以很尊敬他。他的要求是來北京做這個事,後來我說OK。

2011年5月,我帶著2個朋友從上海來到了北京。剛開始的時候就兩三個人,力量還不夠,所以沒想說從中關村開始做,我們就選擇先從石景山萬達開始。那時我的想法是,先在萬達附近開兩到三個廚房,走出模子之後,再逐漸覆蓋到整個北京市場。我們招了一些技術人員,花了3-4個月時間先做了一個名字叫PC網站上線運營,取名“優活家”。

然後就開始鋪廚房了。那個時候要建廚房,房屋租金加上設備頂多10萬塊,找的是那種便宜的平房,租金2000塊1個月,而如果要開個餐廳得花1-2萬左右。廚房離萬達也就2-3公里,但能完全覆蓋旁邊的寫字樓。

之後我們找餐廳合作。當時花了兩個月時間問了附近的100家餐廳,3家有意願,我們挑了其中的一家合作共建廚房,把該買的設備全部買齊,雇了些廚師、職員。之後我們找了攝影師,把我們的食物都拍了照上傳到網站上。之後我們開始試運營,在寫字樓做地推,讓他們在我們網站訂餐。

但是我沒想到,投資人這里出了問題。

人禍: 沒有掌握財權

那個時候我27歲,而且是第一次主導創業,心智、心態、經驗都不成熟,對整個項目的控制力並不強,總是受制於人。而且那時只是想著做業務,不想顧及別的事,就把財權交給那個投資人管理。每次要做什麽事,就只是把財務預算報給他,他來批。所以這個投資人就變成董事長加財務總監了,我就只是一個幹活的。

之後我們在思想上越來越不對路了。首先是投資人開始轉變想法,想把技術團隊裁掉,他說我們直接把技術外包就可以了,自己招人成本太大。他也是個不按時給員工發工資的人,在很多方面做得很差。

接下來就跟我說連廚房也不要了,直接給你個地方開餐廳吧,不要做互聯網了。這是我無法容忍的,因為我想做的一直是個線上公司,而不是個純線下開餐廳的公司。

我和團隊商量,覺得這樣下去不行,還是早點離場吧。當時我們也開始試運營了,我想我們也懂一些東西了,要不然我們回上海做吧,重新找一個天使投資人,重新幹。而且我們都是拖家帶口的,一個月或兩個月才能回一次上海,那時剛好新婚沒多久,覺得回上海更能照顧到家人。

之後我就攤牌了,說我們不能合作了,大家分開吧。結果這個投資人當場翻臉走人,之後就消失了,完全不和你談話,還直接把公司的賬戶給凍結了(自己投資的20萬也在賬戶里)。

凍結:4個月沒工資,只能和員工一起熬粥做菜

這個時候到了12年3月。財務凍結後,公司直接發不出工資。錢也完全用不了,廚房買菜的資金、廚師的工資都沒法發出來,公司完全沒法運營。

廚房不運營,餐廳老板就直接上法院告我,結果是石景山法院判我賠一萬塊。那個時候投資人讓他老婆幫忙處理官司的事情,最後是她出錢擺平了這件事情。

他的老婆剛開始也進來幫忙管一些事情,而且很多事情是他老婆過來和我們講,我和她的關系也還行。在鬧翻後,他老婆剛開始也是想維護我們的,到後面她也扛不住了。

這時公司有4個技術開發人員還沒有離職,大家一起創業都還有感情,也相信我能把他們的工資補上。我還安慰他們說等我們找到他人,和他清盤,然後我們再找個投資人繼續把這個事情做下去。但那4個月非常煎熬,我自己比員工還痛苦,心情特別壓抑。

那個時候我們連吃飯的錢都沒有。我就只能讓我老婆從上海匯款過來,一個月2000-3000,然後我們幾個人再各自湊錢,每天自己買菜熬粥做飯吃。(房租已經提前付完)

當時我一直尋求通過正常的對話去解決這件事情,但他一直躲著不出面。我自己去找投資人也不行,實力太小,人太弱,別人看你這種情況沒能力、也不大會去幫你,找其他人基本上也白費力了。

公司也是人心惶惶,表面上都還行,當時還想著能不能開發個新網站,但是在那種狀態下,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工作下去。

我想趕緊和那個投資人見一面吧,好聚好散,我的工資可以不要,但是得把其他員工的工資給結了。對我來說,能解脫出來就已經不錯了,我也不在乎能不能拿到工資了,但如果還沒結果我就只能尋求法律途徑了。當時我還找了些律師咨詢了下,包括3W的常駐律師也幫我支了些招。

4個月後,那個投資人還是出來了,最後把幾個員工的工資補了,清盤了。其實那個時候最多花了60萬,錢都沒花完,其他的錢就被他全部收回了,我們自己投的20萬也一分沒還。

事後:獨自跑去偏僻山村,一星期看完喬布斯傳

雖然清盤了,但自己很痛苦,覺得拖累了家里人。那時想說跑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自己呆著。我就和我老婆說,我想靜一靜,就朝著蘭州(我成長的家鄉)的那個方向去了

當時清盤後,兜里只有400塊。我先自己花了100塊,往西走,然後在寧夏銀川坐了個大巴,看到一個很荒的山村就停了下來。7-8月份,村里都是老人,年輕人都很少,一座孤零零的小學,小學里面10-20個孩子,一個年輕的老師,就這麽一個地方。我待了一個禮拜,然後把手機關掉了,兜里拿了一本喬布斯傳,那一個禮拜看完了,就看書,看書看完以後就自己反省、閉關。

我的爸媽在蘭州生活,那里離我爸媽比較近,所以我就回到我爸媽那里待了一會。打開手機一看,收到很多朋友的短信,看開了許多。我爸媽也勸我說,這些已經是過往雲煙,沒必要再糾纏在這個事情上面,自己還有家,還有父母和老婆,還可以從頭再來。後來我就決定回上海,老婆也安慰我說算了,不要在糾結這件事了,先安心打工。

之後我在春秋集團做了兩年的旅遊電商負責人,覺得把旅遊圈熟悉地差不多了。現在我再出來,重新出發,在旅遊圈進行我的第三次創業。

反思:擺正心態,選擇對路的投資人,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創業

這是我人生當中第一次重大打擊,幾乎是跌入谷底。我自己是主因,當時沒有掌握公司的控制權和財權,導致整個項目失去掌控。不過不管我當時設想的商業模式最終成不成立,如果有資金運營,起碼我還可以試驗一下看看這個模式走不走地通,之後再去調整,去把共建廚房的協議摸清楚,去做規範廚房生產的明細和風險防範措施等等。但那次糾紛直接讓我的項目胎死在腹中,戛然而止,我連半只腳都沒有踏進餐飲行業就悻悻離開,這是我最難以接受的。

不過那次創業我不太後悔,雖然現在創業的人太多,把創業環境變得很熱,增加了泡沫,但創業者只有失敗一次、兩次,才能真正明白自己今後創業要註意哪些地方,創業的成功率才會提高。我從這次失敗中成長了許多,我也用當初耗費的時間和資源換來了經驗和教訓。

而且我在北京這里也認識了不少的創業者。我們來北京是先在車庫咖啡落腳的,車庫咖啡那時才剛建立,一開始跟車庫咖啡創始人蘇菂和其他很多創業者混在一起,在北京收獲了很多的朋友,這對我現在的創業確實很有幫助。

這件事過去3年多了,再結合這三年多的經歷,我認為創業想成功還是得有一定的基礎:

1、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創業

那時我對商業的思考和行業的了解是淺薄的。

我在創立“優活家”之前沒有在餐飲行業呆過一天,就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而且廚房的運營基本都是那個餐廳老板和3、4個廚師、小工在做,很多東西我都不懂,只能看著,沒法深度參與。也許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我能摸索出來,但天時地利人和總有一個不在你這,你也沒法假設。所以如果在投資人好的情況下,我能不能把這個項目做出來,我自己也不清楚,很可能我就做不過餓了麽。

而且在餐飲行業,我一沒人脈,二不了解行業內情,發展速度也不一定快的起來。而我現在做的旅遊創業項目就已經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了,我自己也在行業里沈澱了兩年,了解這個行業,做起來就很順,速度很快。所以如果在一個熟悉的行業里創業,就能加速你項目的發展。而且你知道行業存在的坑在哪,能快速踏過去。所以我特別認同重度垂直的理論,現在對傳統行業的人來說就是個非常好的機會,他們能夠利用互聯網這個工具去轉型、去發展,能做的比純互聯網出身的人更好。

再有一點,如果對一個行業了解,你就能知道這個行業的剛需在哪,從哪一個領域、用什麽方式切入最有可能成功。

2、心態、心智要成熟

其實那時還是太年輕,對人、對事都沒有什麽經驗,心智不成熟。這種情況下你對利益的取舍、把控,語言的溝通方式都是很幼稚的,很有可能壞事。

加上第一次主導創業,心態波動很大。那個時候每天誠惶誠恐,擔心恐懼焦慮害怕各種情緒交雜在一起,在這種狀態下是幹不好事情的。

很多人通過《星際穿越》那部電影都知道了“墨菲定律”,以前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麽擔心的是一定會發生,現在理解了。那就是當我們對一件事沒有把握和擔憂的時候,說明我們本身知道事情本身是有問題的,那麽事情也一定會出問題。上次創業,當失去控制權的時候,心里知道是有問題的,即使擔心最壞的結局出現,但也要克制那種壓抑繼續希望把事情做好,結果就是事情就是往最壞的方向發展。

所以這次創業,從項目本身,投資人,團隊等各方面我感覺都準備的非常充分,心里到現在一丁點的焦慮都沒有,更沒有想過有什麽最壞的事情要發生,所以時至今天我們依然將所有的目光集中在眼前的公司發展,這也是我做最會遊Triploc半年來順利發展的原因。

後來總結下來,我覺得“心平才能事順”。如何才能做到心平氣和,就是對自己的事情有自信的掌控。如果你一旦一開始出現疑似恐懼和焦慮,那麽一定要停下來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把握,並且準備好了開始做件事;如果硬上,很有可能會出現非常大的問題。

3、選擇好的團隊和對路的投資人

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團隊是第一位,要找到有強有力自信的團隊。然後找到盡量盡可能專業的,支持你夢想的投資人,並掌握住公司的控制權,這樣才能夠讓你自由發揮。

這三點如果都具備了,我覺得就有了創業的基本資格,開頭的路就更好走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07

傳郭廣昌正在北京 上海灘呼風喚雨20年的他這次能否化險為夷?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2-11/969552.html

12月11日晚,複星系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公告稱,公司實控人郭廣昌正協助司法調查,可以適當參與公司重大決策。《中國經營報》從知情人士處也只能夠獲悉,目前郭廣昌身在北京。

12月10日的劇情,跌宕起伏。圍繞著郭廣昌的“行蹤”,掀起了一場全民偵探行動。直到深夜,郭廣昌“行蹤”也未有明確說法,事件越來越撲朔迷離。

這位執掌3000多億資產(截止到2014年底,複星系資產超過3200億)的上海灘大佬,其商海生涯中歷經明爭暗鬥,見慣了驚濤駭浪。然而,這一次郭廣昌能夠像以前那樣逢兇化吉嗎?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梳理其經典的收購案例中發現,郭廣昌與周正毅、潘石屹等人激烈的爭鬥中,贏家總是這位上海灘大佬。而在爭奪戰之外,郭廣昌又精心搭建起豪華的朋友圈,成為近二十年來上海灘乃至中國商界呼風喚雨的大佬。

豫園往事

資本市場對郭廣昌評價是“像一只善於隱匿的猛獅,不動聲色地潛伏,一旦見其爆發,瞬間已經獵物得手。”

複星擴張史上,收購豫園商城是一個典型案例。

豫園商城2001年報顯示,11月28日,剛剛成立不到一個月的複星投資與豫園商城簽署了控股權轉讓托管協議,轉讓價為3.8元/股,轉讓總金額為2.34億元,複星投資成為豫園商城新的第一大股東,持有豫園商城6166萬股,占總股本的13.25%。

彼時公布的信息顯示,複星投資成立於2001年11月,系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廣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法定代表人郭廣昌,註冊資金6億元。而在簽訂協議後不久的2001年12月28日,郭廣昌成為了豫園商城董事。

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吳平出任豫園商城董事,並擔任董事長,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總經理王韜光出任豫園商城董事。

作為上海“老八股”之一的豫園商城,在資本市場擁有頗為重要的地位。其在商業領域拓展之外,豫園商城涉足了生物醫藥領域,擁有上海童涵春制藥廠53.33%的股權,以及上海童氏藥業股份有限公司80%的股權。

2001年年報顯示,豫園商城總資產為35.85億,凈利潤為0.99億。隨著此次股權轉讓之後的2002年6月,複星系又受讓第二大股東6.75%的股權。兩次轉讓後,複星系掌握了豫園商城20%的股份。

複星在此次股權收購中,上海市高層的支持密不可分。彼時,中國資本市場的重組並購中,國有上市公司的股權出讓背後都有政府的身影。此時,陳良宇主政上海,張榮坤、周正毅、劉根山等人,都是這個時期上海灘的風雲人物。作為資本市場的老手,並且在“327”國債事件中大賺一筆的周正毅也在覬覦上海的上市公司。

一位資深媒體人士透露,周正毅彼時也想拿下豫園商城,但是上海高層並不喜歡這位學歷低、做事張揚的上海灘紅人。郭廣昌作為複旦大學的高材生,更符合彼時上海市扶持民營經濟的選擇。周正毅在此戰中,也只能夠聞到肉味而嗟嘆:時不我與。

複星入主豫園商城之後的一系列操作,讓一些專家學者也提出了複星掏空上市公司的質疑。

東北財經大學馬金城和王磊兩位學者在《管理世界》(2009年12月)發表的研究文章提出,2002年到2008年期間,複星累計從豫園商城中支出現金27.8億元,其中通過與豫園商城關聯投資,使得豫園商城現金流出6.3億,通過股權轉讓,使得豫園商城現金流出11億元,此外通過中北房產在2007年和2008年占用豫園商城資金9.8億,通過招金礦業股權托管占用保證金7230萬長達4年之久。文章還指出,學者Jensen和Meckling早在1976年就指出,控股股東擁有的股權越少,其掏空的動機就越強。

強勢對決

豫園的爭奪戰和其中的積弊,隨著時間的流失,很多人已經記不清楚了。

然而,圍繞上海灘地王的爭奪戰,則讓平時素以溫和著稱的郭廣昌顯露出真正的猛獅特色。

2010年2月1號,上海證大置業以92億2千萬元競拍價格擊敗新黃浦、中華企業(聯合)、複地集團(聯合)等3家開發商競得上海外灘8-1金融地塊項目用地,刷新上海地王紀錄。此次所拍賣的上海外灘8-1商業地塊為上海版“勾地制”試點的第一幅土地。

上海證大置業有限公司系證大集團旗下企業,證大集團老板戴誌康,在中國資本市場赫赫有名。今年下半年被抓的中信系程傅明、及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等人與戴誌康均系人民銀行“五道口”畢業的師兄弟。

上海證大拿地之後,複地(複星子公司)、上海證大、綠城和磐石投資共同組建了一家合資公司。隨後,經過股權調整,複星成為了合資公司的大股東,持股50%。

然而,2011年底潘石屹斜刺里殺出。2011年12月29日,SOHO中國宣布旗下全資附屬公司上海長燁已與綠城中國、上海證大和上海磐石訂立股權及債權轉讓框架協議,收購了外灘8-1地塊50%的股權,作價40億元。交易完成後,複星和SOHO中國各持有該項目50%的股權。以40億元獲得了該合資公司50%。潘石屹的進入,複星極其不滿。多方協調未果的情況下,複星國際發布公告稱,為保障公司對上海外灘8-1地塊的優先認購權,已對相關各方提起訴訟。

自此開始,官司一直打了三年多。2015年9月23日晚,SOHO中國發布了轉讓公司所持海之門50%股權的公告,即上海外灘金融中心(BFC)項目的股權。複星國際以84.93億元的代價收購外灘8-1地王全部股權。9月24日,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其微博上稱,“各位股東和投資者:外灘8-1項目終於有了結果,回籠資金50.85億元”。此番爭鬥,又以郭廣昌的勝利而告終。

  • 中國經營報
  • 柴剛
  • 周遠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90

北漂14年,嘴笨的他靠“搞怪”融資2億美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02/154510.shtml

導讀 : 韓坤是一個既低調又不善言辭的CEO,他曾經用“嘴笨”兩個字來形容自己,但他的秒拍和小咖秀兩款視頻應用卻能讓人們秀出真我,彰顯個性,成為爆紅的現象級產品。而隨著2015年11月獲得兩億美金D輪融資,其公司一下科技成功邁入了獨角獸行列。

在優酷土豆、愛奇藝、YY、9158等巨頭林立的視頻領域,他如何搶到移動時代的短視頻機會?他又如何探索短視頻的商業化道路?日前,韓坤做客i黑馬原創視頻節目《創業家》對這些問題做了一一解答。

 

對話 | 韓坤(一下科技CEO) 

羅小渠(創業黑馬集團副總裁)

整理 | 葉靜

1.第二次創業,為什麽還做視頻?

羅小渠:韓總上個創業項目是酷六,為什麽離開後還想繼續做視頻?你看善友就去做教授了。

韓坤:我最早的時候就比較偏重於視頻,在搜狐做的也是音樂視頻,這可能和優酷、土豆等很多視頻網站不一樣,他們可能是在創業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好的領域。而我內心里有這樣一個情節,而且我非常擅長視頻,我肯定做我擅長的,所以又做了視頻。

羅小渠:你從酷六出來的時候,視頻市場上已經有幾個很大的玩家,比如優酷土豆,YY、9158等,市場競爭很激烈,創業不光是靠理想和情懷,你還看到了一個什麽樣的機會?

韓坤:我看到一個現象,也是原來我在酷六時最大的一個困惑。當時抄美國的YouTube,包括我們的競爭對手都想做中國最大的UGC平臺,但是我們做著做著都做成了電影站。主要原因就是用戶上傳的內容特別少。

少的原因,後來做了一個複盤。一是當時用戶都是通過DV產生視頻,而DV的銷量只有100萬臺。我們看到了一個新機會,每個智能手機都帶攝象頭,攝象頭和過去的DV不一樣,都帶有網絡,硬件的大環境發生了變化。二是國外用戶動手能力比較強,每天有大量的用戶上傳內容上來。國內用戶偏內斂,即使拿了一臺攝像機去拍,拍完了也不往電腦里傳。所以我們就想能不能做一個簡化用戶使用場景的軟件,讓用戶能夠一下就把內容傳上來,這個就是我們當時看到的機會。

羅小渠:所以你們做了一個產品秒拍,有點像工具形態的APP?

韓坤:秒拍其實是這樣的,我們分步去解決用戶的需求,第一步是解決用戶怎麽把內容傳上來,第二步時解決怎麽把內容給你看。過去手機里有視頻想給你看,但沒好的方式,現在可以傳到我的平臺上,發一個鏈接大家就可以看到。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是有一個工具,解決用戶的需求。但是隨著內容越聚越多,就變成了一個平臺。平臺又再分為熱門內容和大眾生活化的內容,這樣又變成了一個媒體。有了媒體後又有很多的用戶在編織社交需求。所以工具只是一個切入點,終極是要有非常好看的UGC內容給很多的人來看。

2.一堆巨頭,怕不怕?

羅小渠:有沒有害怕過PC端巨頭——優酷或者愛奇藝等平臺也切入到移動端?

韓坤:確實,開始時是有這個顧慮的。但我也是從視頻門戶出來的,我自然知道傳統的視頻模式都是買版權、買帶寬,用戶來了看完內容就走了。我想做的是給用戶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他的一個家、一個房子,他的內容放在這,他自然就會來,這是最初的想法。

做著做著發現,傳統的視頻網站已經完全失去了社區屬性,大家都知道它是個電影站,而我們這里會有各種各樣的社群,各種各樣的達人,他們在這個地方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優勢。

比如說我們想在微博上發一個視頻,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秒拍而不是優酷,因為我們會覺得優酷上面就是看電影、電視劇的,而秒拍是又能發又能展示的。會形成一個差異。

所以從開始時的擔心,到後來慢慢形成自己的優勢、門檻。傳統視頻網站和我們做過類似的,比如拍客(優酷),啪啪奇(愛奇藝)等。但他們沒有協同起來,最後是秒拍協同起來。

羅小渠:這個很有意思。技術變化後面,其實也是用戶習慣變化。怎麽樣判斷一個新的技術出來以後對創業者是不是一個機會,可能要看技術代表的是不是用戶習慣的變化,如果用戶習慣沒有改變,可能上一代技術的引導者很容易切下來了,如果用戶習慣變了,可能是創業者一個真正新的機會了。

韓坤:總的來說技術還是非常關鍵。像武林高手一樣,有一道絕技去闖蕩江湖。當他擁有了這樣一門技術優勢以後,就再去想能不能再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羅小渠:其實在PC的時代,也有一些做交互性比較強的視頻網站,他們為什麽沒有切過來?

韓坤:我們分了幾步走,先做工具,之後分享,然後再做媒體平臺。他們可能會坐在既有的優勢上,像這樣的創新,我們開始做的時候他們看不上,但是當他們看上了,我們已經做得很大了,他們已經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來做了。

3.用戶對於信息的需求在向更高維度進化

羅小渠:所以你打了一個時間差,把用戶量壁壘建立起來了。

現在移動端視頻領域還是比較熱,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產品,你能不能幫我們總結一下,都有哪些不同的形態?

韓坤:大致分成三類:一是偏工具的;二是偏內容、平臺的;三是偏互動性的。

總的來說,用戶對於信息的需求在向更高維度進化,一開始一維是文字,然後到了二維是圖片,到了三維是視頻。在視頻里面,一開始是想拍,拍完以後給人看;二是我想看到很多很多的視頻;三是我想看到很多人的視頻後,這個人還能跟我進行互動。所以對於直播,我們公司也是非常重視、非常看好。我們剛進行了一輪融資,目的就是做直播。我們的直播會有兩個:第一,偏工具的直播,比如說湖南衛視的跨年晚會可以用秒拍直播看;第二個,偏社交的直播。

羅小渠:這麽總結,你是從工具起家,慢慢地切到到媒體內容和社交兩個領域里去,你覺得社交還是視頻今後發展的一個大的方向。

韓坤:如果說純社交一定不是,這個是我們之前的判斷。我們想切的媒體是社交媒體。

4.創業公司要要不要專註?

羅小渠:目前為止,一下在市場上特別有兩個有名的產品,一個是秒拍,一個是小咖秀。你們做了秒拍以後,為什麽想到要做小咖秀這樣一個新產品,這個當中是怎麽考慮的?

韓坤:我們看到很多創業公司非常專註,很多人就做一個軟件,我們開始時也是這麽做的。但是我們的團隊慢慢成熟起來,我們發現用戶的需求通過我們一個軟件解決不了。我們的設想是秒拍上有大量的用戶內容。但是,如何提高用戶生產內容的動力?我們就考慮用戶生產內容時遇到了障礙,最主要的障礙就是創意。比如說我拿了一個手機去拍,拍了以後覺得沒什麽意思,就不想發了。既然用戶都不知道拍什麽,我是不是能把他們聚在一起,給他們創意,把帶劇本的秒拍變成小咖秀。小咖秀上線的時候,我們探討要不要用後攝象頭,還是只用前攝象頭,我說小咖秀和秒拍要有不一樣的地方,秒拍拍別人,小咖秀就拍自己。先不要開後攝象頭。所以小咖秀上線幾個月,我們都沒有把後攝象頭打開,主要原因就是幫助用戶創意。 

5.秒拍、小咖秀從失敗中學到了什麽?

羅小渠:秒拍也好,小咖秀也好,這樣一個平臺,用戶量是極其重要的,剛才你也提到,巨頭們後來想打你們很難,核心原因是你們已經用了這個時間差把用戶量積累起來了。所以,你們是怎樣把用戶從0到1的推起來的?這個可能是最難的。

韓坤:確實是這樣。我們看到每個公司能夠快速成長起來,都想學習它的成功經驗,其實成功的經驗是最難複制的,基本上是天時地利人和,面面俱到。我和團隊說,它成功我們慶祝,它失敗我們要學習它的經驗。能夠推起來跟我們之前的失敗有很大的關系。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的產品並不叫秒拍,就叫一下,想讓用戶拍完了以後,馬上就傳上來。當時理想也非常好,但是遇到了3G網絡環境問題,用戶拍1分鐘視頻要88兆,還傳不上來。他們傳不上來,我們就看不到有人上來。我們就分析,為什麽用戶不上傳,一個是受限於網絡環境,二是用戶傳的東西沒有人看。我們去找新浪,它是最大的媒體平臺,用戶傳完了以後分享到新浪,就有很多人來看了。

後來,我們推了一個產品叫拍客。拍客出來以後,有了新浪媒體平臺的支持,確實上傳量大幅提升了,但是和我們的理想差距還很大。這時候產生了很多媒體用戶,比如說國內主流媒體基本上都開通了拍客,把他們的視頻內容傳到拍客上來,然後分享到他們的新媒體網絡上去。但這個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大眾用戶都來用我們。

失敗兩次以後,我們做了第二個大的變化。有了新浪解決用戶拍完以後沒人看的問題,那我們能不能解決拍完視頻能立刻上傳的問題?受谷歌眼鏡啟發,我是國內最早一批用谷歌眼鏡的人,谷歌眼鏡手一點馬上就能拍,拍完以後馬上就傳到谷歌+上去。我們就開始分析谷歌眼鏡,發現它的視頻只能拍10秒,這樣的話編解碼很方便,相當於4張照片大小,用戶上傳沒有壓力。我們秒拍就這樣誕生了。

所以說從一下、拍客這前兩次的失敗總結出的經驗,誕生了秒拍,秒拍一下子就爆發了。成功都是來於對失敗的總結。

6.從0到1,要學會制造及抓住事件的影響力

羅小渠:怎麽樣讓用戶從0到1開始知道你們,願意用你們的產品,在推廣上面你們當時做了一些什麽樣的事兒?

韓坤:我們看了很多成功的公司,講了一堆成功的故事,但基本上大同小異,主要就是會抓事件的影響力。比如秒拍我們是最早上線的,但是被後來者壓過去了,甚至是我們的十幾倍,我們怎麽打一個翻身仗?當時我有一個同事,看到在國外比爾蓋茨及很多科技名人頭上澆一桶水,去感受一下漸凍人,他感受完再拉幾個其他朋友,做同樣的一件事情,既將漸凍人的痛苦告訴了社會,又募集了慈善款。我們就想秒拍正好和這個場景契合。因為微博是我們的投資人,我們用秒拍去拍,用微博去傳播,在中國做了一個冰桶挑戰。這個公益事件成為了2014年最有影響力的一個社會事件,也是我們非常自豪的,同時這件事情也成就了我們,讓大眾都知道了秒拍。特別是一些明星,他們都是用秒拍來展現的,慢慢的他們視頻都在秒拍上了,也不願意搬到別的地方了。 所以我覺得秒拍還是抓住了這樣的事件,結合了微博的能力和秒拍特有的屬性。

7.別人“很黃很暴力”,還有“網紅”,你們怎麽辦?

羅小渠:像這樣的成功的平臺,大家都會認識到制造事件的影響力以及傳播的重要性,但是視頻網站還有一個比較典型的現象,色情及暴力內容更能帶來流量,你們怎麽看?

韓坤:我是一個視頻老兵,也是一個互聯網老兵,我的心里有這樣一個宗旨,要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第二,我們有自己的底線,知道什麽能賺錢。對我們來說就偏重於娛樂,用戶的需求是吃喝玩樂,我們就做樂。娛樂是一個非常大的剛性的需求,我們做好這點就行了,我們就不太會有打擦邊之類的想法。但是一個平臺大了,什麽鳥都有,這時候有一些用戶會有類似這樣的內容,但我做過視頻多年,會有非常大的監控體制,比如說有幾百人的內容首播團隊去把每條內容過濾一遍。

羅小渠:你們對平臺上出現“網紅”怎麽看,比如說YY、9158就是以紅人為核心的秀場模式,你們怎麽考慮?

韓坤:我們可能不是紅人模式,我們是內容模式。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生產內容,我們希望能生產優秀內容的人多生產內容,1%創造內容的人來服務99%觀看內容的人。所以網紅也好什麽也好,只要能夠產生優質的內容,在我們這個地方都能有機會展示自己。是不是要變成扁平化的、平行化的,我們也在做這樣的嘗試。因為用戶除了看優質內容,還喜歡有點交互,我們也把交互提供給他們,看完了以後下一步再做交互。

羅小渠:這可能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你們商業模式選擇,像9158、YY、六間房這樣的,以網紅為核心,通過網紅吸引打賞,從打賞錢里賺錢,你們會開放打賞這個模式嗎?

韓坤:我們也會開放打賞。比如說你看了好的東西,也願意付費。但是這個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們知道什麽樣的內容是熱點,反倒更容易商業化。就是不知道什麽內容是熱點的時候才不容易商業化。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打賞只是收入的一部分,我們會結合著原生廣告、打賞道具等多種形式來產生收入。短視頻還有一個天生的優勢,就是版權成本比較低。

8.說說怎麽賺錢吧

羅小渠:既然聊到這兒了,我也特別好奇,視頻這個東西,商業模式到底應該是怎麽樣的? 

韓坤:視頻特別是短視頻,有天生的廣告優勢,但是又會區別於傳統視頻網站。總體來說,視頻特別是短視頻的商業模式是特別多元的。

羅小渠:在商業化這個事兒上,你們會著重在哪幾個方面布局?

韓坤:我們雖然已經D輪融,但還是一個創業公司,重心還在獲得市場份額和用戶上。商業化上,我們也在做一些布局,比如可能會考慮用戶原生廣告。什麽是原生廣告?秒拍里面有大量的用戶工作室,秒拍的播放量里,明星、達人和工作室占的比重比較大,我們先從這部分熱點內容開始,主要形式就是這個廣告就是內容,這個內容就是廣告,用戶在看到這個內容的時候,他無所謂是不是個廣告,然後這個廣告客戶也能被用戶認可,對我們來說這個是一個商業模式。

第二個,我們都知道長視頻前會插入幾個15秒廣告,但短視頻沒那麽長,看個兩分鐘視頻還要看一個廣告,用戶會很反感。所以我們可能會在技術手段上出現一些插播廣告,比如說你看了10個小孩的視頻,中間可能會有一個跟小孩相關的廣告。

第三個,我們現在有非常大的用戶群,也有一個媒體平臺,我們可能會結合優質的內容,通過用戶打賞模式,獲得一些收入。

所有這些布局都還在探討,還沒有特別地商業化,但是我們已經有一個非常好的現金流了,這個現金流主要來自於用戶和廣告之間的兼容,比如說小咖秀里面有很多音頻,這個音頻可以是廣告客戶提供來的,有很多用戶感覺這個音樂好玩,就去模仿去表演,表演了以後,發到朋友圈里面,發到微博里面,無形中就病毒式的傳播了這個廣告。

廣告模式我們還處在一個摸索階段,我們這輪投資人有分眾傳媒,分眾傳媒是中國最會拍廣告的,我們的商業模式交給他就好了。除了分眾傳媒,新浪的廣告賣得也非常好,都能帶給我們非常大的幫助。

附:黑馬問答

黑馬:我也是做社交媒體的,我覺得最難把握的是用戶的文化屬性,好比說現在流行過去沒有的二次元,你怎麽看未來的文化發展趨勢?

韓坤:我們看過去搜狐、新浪和QQ的用戶,相較而言,QQ用戶年齡及消費能力均偏低,但他會成長。我們先服務好00後,00後慢慢地長大了,就變成你的忠實用戶了。新的用戶比傳統的用戶發掘起來成本會更低,一旦發掘完,別人再挖過去的成本就會很高。

小咖秀從一開始就主導95後,結果帶動了很多90後甚至80後。現在小咖秀很多用戶也轉為了秒拍用戶。我們不會只做一個秒拍,也不會只做一個小咖秀,我們會做一系列的視頻應用,形成一個矩陣。比如說秒拍是一個平臺,小咖秀是一個互動社區,小咖秀給秒拍帶來內容,帶來新用戶,然後秒拍作為一個媒體平臺去承載小咖秀及其他類似視頻的軟件,這樣的話形成了一個短視頻矩陣,這可能是我們的方向。

黑馬:您剛才說要一個視頻矩陣,在秒拍和小咖秀之後,您想做哪個點方面,大概能說一下嗎?

韓坤:元旦以後會推出一款直播,這可能是我們繼秒拍、小咖秀之後重心打造的產品,也是和微博一起合作的產品。我們剛募了一個基金,會投和視頻相關的領域,比如有技術特長的及好的內容生產工作室。整個都圍繞短視頻,特別是移動視頻的生態。

關於【創業家】 

黑馬哥一句話總結一下這個《創業家》這個視頻節目吧,一群老臘肉做的節目,不註重形式,註重內容!每周我們將在《創業家》與嘉賓對話,挖掘一些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抑或針對當下創投領域熱點話題發出深刻討論。這段聊天,要足夠深刻,能深刻到骨子里,要讓人耳目一新,而不是客客氣氣的無病呻吟。

不管你是70後創業老兵還是90後創業新星;不管你想聊你創業路上的酸甜苦辣,還是探討創投行業前沿話題;只要你有經歷或夠犀利,我們都歡迎你,來喝喝茶,聊聊天。有意者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526

29歲林大涵,用募資助台灣商品打入國際 被台大退學的他 登《富比世》創業家

2016-03-07  TCW

愛蹺課、大學肄業、被資遣,手握一手爛牌的林大涵,如何讓逃避釀成的失敗,成為他開出新路的養分?

他是一個被退學兩次,被一手參與創立的公司資遣,只有大學肄業證書的二十九歲男生,林大涵。

他的學經歷,完全符合台灣主流社會對魯蛇(loser,失敗者)的定義,他的故事,卻將顛覆人們對魯蛇的想像。

在被公司開除後的一年,他共同創辦的貝殼放大,為五十二個募資團隊提供群眾募資顧問服務,數量只占二○一五年台灣群募案的十分之一,募集金額卻占總額的六成,達到三億五千萬元。從金馬獎得獎電影《灣生回家》、《太陽的孩子》,台灣自製火箭團隊ARRC,到在國際市場一舉取得新台幣六千萬元支持的3D印表機FLUX,都是他們的客戶。

二月二十五日之後,林大涵又多一個頭銜:亞洲前三十位「改變世界資金流動」的青年,與帶著哈佛、史丹佛大學、摩根史丹利、BCG管理顧問,甚至矽谷投資人光環的各國青年,一同入圍。

這是《富比世》(Forbes)雜誌,首次以「改變世界潛力」為標準,在全亞洲選出各領域三十位三十歲以下的創業家。「(他們是)在未來五年、十年可能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茲或馬克.佐伯格的人。」《富比世》亞洲資深網路編輯衛華娜(Rana Wehbe)受訪時說。

林大涵帶來最大的改變,是讓更多台灣新創團隊,快速取得資源、攻向世界。第一年就讓十三個台灣廠商在美國募資平台成功達標,包括雷射投影的「空氣滑鼠」、iPhone外接的口袋相簿,都在國外平台募資新台幣數千萬元,連傳統製冰盒廠商,也募得逾千萬元。

林大涵的團隊還翻轉了產業規則,讓做火箭的交通大學教授、想成立品牌的小酪農,募資之後都有資源直接創業,甚至用募資平台找股東、尋求長期贊助。

從魯蛇到可能改變世界的青年,林大涵靠的,是他曾經的一無所有。

迷惘的叛逆少年

教師之子,逃學、泡網咖故事,從他每天打十小時網咖的高二生活開始。以PR值九九(國中基測成績高於九九%考生)成績直升台北師大附中的他,高二、高三卻是每天以網咖為家的逃學少年。雙親都是老師,但他以不念書做為宣示主導權的方式。

「那只是逃避,逃避沒想過未來的自己,」林大涵和每個高中生一樣,想過社會認可的律師、政治人物、外交官等選項,但除了漂亮的身分職業,卻不知人生最終理想是什麼?叛逆加上沒方向,愛面子的他以「不盲從」做為理由,在蹺課中度過高中。

最終考上政治大學民族系,他繼續蹺課。大二下,因為成績太爛而被退學。重考進台灣大學圖資系已是二十二歲的事,他選擇脫離班上的生活,連續參與兩屆台大藝術季舉辦,想從活動找回自己的存在感。但「祭典式的氣氛之後,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是,」跟他同年的人已開始就讀研究所,他則發現自己的青春將過,卻還在原地打轉。一無所有的焦慮讓他開始尋找「漂亮的外殼,去證明自己不讀書,但還是做了什麼。」一次實習的機會,成了他的浮木。

火力全開的實習生

讓太陽花登外媒,卻遭資遣辦活動的過程,他被當時的雅虎奇摩公關、後來的玖禾公關創辦人周宜蔓招募,成為實習生,大小事都做、開會也跟著出席。「主管用『同事』介紹我的那一刻,我覺得人生好像有一點趕上進度了。」沒多久,無名小站創辦人林弘全,邀請林大涵加入FlyingV的初始團隊,籌備網站的成立。「感覺好像中大獎一樣,」他回憶。為了這個等待已久的機會,還是學生的林大涵把自己當全職員工,急著在團隊裡面證明價值。他沒技術、沒學歷、不會設計,一個新手要找到位置很有難度,但他和自己約定:「沒人做過的事、沒人想做的事,就是機會」、「我能做的就只有『一直做』。」足足五個月,過去碰都不碰原文書的他,把所有英文群眾募資網站、新聞報導全都看過,研究各網站的契約條文,在當時大家對群眾募資還陌生時,遊戲規則就在他的研究中有了雛形。

FlyingV早期提案者、後來的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表示,當時他有如一張白紙般去找林大涵,林大涵替他設定了文案、影片、贊助者的回饋方案等,五萬元的群眾募資目標簡單完成,「後來任何想做群眾募資,或募資不順利的朋友,我都叫他們去找大涵。」創立的第一個月,他不花廣告預算讓臉書粉絲團突破萬人,從找募資案源、剪影片、談業務,甚至是實習生制度的建立,林大涵把FlyingV的存在視作自己的存在。即使在第一批核心團隊因與林弘全理念不合而離開,林大涵仍沉浸在開路的刺激感,正逢第三十個募資案得到超過三百五十萬元的支持,他相信這條路能走下去,相信自己能完成夢想。

兩年間,他的最高紀錄是手上同時進行十個以上的募資案, 從紀錄片《看見台灣》的募資到太白粉路跑、太陽花學運《紐約時報》廣告六百多萬元的成功,「門檻是自己去做出來的,好像也幫自己的人生設立了標準。」因為找到奮鬥戰場,即使當時台大學籍被退,林大涵心也沒有痛,甚至肋骨斷裂,他也還在辦公室處理募資案細節。

直到前年六月,當FlyingV因為太陽花《紐時》廣告募資三小時內突破六百三十三萬元而聲名大譟,一手打造此案的林大涵,卻接到資遣通知。

被驅離沙場的戰將

悲變喜,海內外聘書找上門理由,正是他將FlyingV跟自己畫上等號。他會因為主管每週帶公司打籃球三次,不巧遇上客戶網站當機、沒人處理,而寄信要求主管「改善」;他也會為搶下案子,自行決定降低抽成。同時,常常代表公司出外演講、分享群眾募資經驗的林大涵,也漸漸在外界眼中,成為公司的代表,就連《富比世》的人物介紹,也一度以FlyingV共同創辦人稱他,直到林大涵去函更正。

而當主管只將他定位為產品經理時,這些事情,已經越線。

收到資遣通知的當晚,他繼續代表公司出外演講。「那一刻覺得,人生完了,……又被退學了,」林大涵說,當時二十六歲的他,已經「蒐集」台大、政大兩次退學經驗,再被資遣,大學肄業的他,不知道能去哪裡。

第三次被「退學」,林大涵本來習慣性的要再次「逃避」,離開群眾募資這個戰場。他被資遣的消息一傳出,四十三份工作邀請傳來,包括年薪人民幣百萬元的對岸邀約,要離開,相當容易。

但FlyingV的四位夥伴接連離職,加上本來想以群眾募資協會傳遞知識的計畫,被熟識的長輩打斷,「協會只是你野心跟遺憾的拼裝車。」逃避的習慣,這次被內心的渴望取代。

林大涵自問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想再做群眾募資?還是被「退學」的丟臉,讓他不安?

「對別人負責很簡單,但對自己負責,很難。」他以「人生中第一次認真付出的事」形容群眾募資,也因為這樣,他不再因為被退學,而逃避。

跟老同事一起分析了現況,數字點出了一條新路,傳統募資平台走不了的路。

重新找初衷的奮鬥者

從單一網站到向全世界提案以二○一四年前六十大募資案為例,他們發現近七成的募資者希望有外包團隊協助規畫執行,再者,七成的募資總額集中在六%的案件,只要他們抓對募資案,即使無法像募資平台網站一年做上數百個募資案,也有機會賺取足夠的顧問費。也因為他們能夠做更深、更完整的服務,台灣群眾募資的規模跟可能,有機會再衝得更高。

但從過去做單一募資網站平台,到帶領提案者到國內外提案的群眾募資顧問,等於從一座港口的經營,到帶領大小船行遍世界的導航系統,挑戰更大、服務成本更高,還必須說服客戶,在被網路平台抽成之外,要再多付一筆給顧問。林大涵憑什麼讓提案者心甘情願「被剝兩層皮」?

認識他五年的提案者台灣吧創辦人謝政豪說:「忠誠」。

「他願意相信六個月、三年之後的事,」謝政豪說,群眾募資往往是一個計畫,甚至是夢想,做為顧問,要如何找出夢想中的問題、計畫背後更大的機會,這是林大涵第一次見面就會點醒提案者的兩件事。「有時候我自己都會想退縮,他會跟你說不行,」謝政豪說,「一個三年的計畫,只有一個不放棄的人是不夠的。」對做夢者忠誠,這是因為林大涵過去就是個夢想不被認可的人。他用柏拉圖的「理型」形容自己的顧問服務,提案者告訴他目標,他用自身經驗,告訴他提案的最理想形態。於是,雙方的信任便是關鍵。

第一次見面前,林大涵與團隊會調查全球募資網站,對同類型的提案,比較成效、消費者反應、媒體相關報導,同時對提案者做身家調查、提案者的優劣勢分析。在第一次見面,就點出對方的問題與機會,贏得信任。「有信任,我們就能任性(企畫)。」女性用品月光杯提案者莎容企業有限公司品牌總監曾穎凡說,「一個男生那麼了解月光杯的事,我真是被嚇到。」當她帶著公司股東口中「不可能成功」的新產品來找貝殼放大,五分鐘,林大涵就認定月光杯有機會成功,從影片、文案、定價,貝殼放大一手操刀。

比較過各大募資平台的曾穎凡說,做跨平台、國內外的募資顧問,讓貝殼放大沒有平台本位,反而真正站在提案者那端,且為了讓募資達標,不惜堅持專業、與提案者唱反調。月光杯幾天內就募到九百萬元的支持,不只讓新產品的開發一炮而紅,還預先獲利。

「關鍵是讓消費者知道,自己力量雖小,但一次購買可支持一個夢想,改變社會一件事情,」林大涵說。一個月事用品的文案喚起女性對選擇的渴望,消費者寫信告訴曾穎凡,受文案感動,立刻刷卡支持。

和陰影共處的夢想家

改變社會,小人物也可以對夢想忠誠,讓小人物相信自己能改變社會,讓各種提案跟人才都可能實現,林大涵連珠炮般的說著募資顧問的核心,其實,說的正是自己過去的追尋。

三次「退學」的陰影仍在,林大涵用「會不會又是蓋沙灘上的沙堡」形容外界羨慕的新路,桌上,二○一五台灣百大MVP經理人的獎牌,也沒法解除焦慮。「我們只是在浪頭上,這不代表什麼,」公司第一年就成長至超過五十人,他幾乎睜開眼睛就在工作,假日也在公司。「不累嗎?」我問。

「很累,但衝比逃好玩吧!」他說,這一次,逃學少年不轉身逃開而是衝上浪頭,載著提案者在各產業中創造新的「理型」、新的高度,也證明被退學三次的自己,能走出一條新路。

林大涵

出生:1987年

學歷:政治大學民族系肄業、台灣大學圖資系肄業經歷:FlyingV初始成員現職:貝殼放大共同創辦人榮譽:《富比世》亞洲30歲以下30大青年創業家、關鍵評論網「台灣未來大人物」、經理人雜誌「百大 MVP 經理人」

撰文者劉致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62

與“惡魔”搏鬥的他,4年打造了一家10億美金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6/0323/154841.shtml

導讀 : 互聯網不能做惡,金融也不能做惡,如果互聯網和金融同時做惡,就是化學反應,將會像原子彈一樣爆炸了。

i黑馬 王奕 葉靜 3月23日報道

融360創始人葉大清,在媒體面前鮮少談自己的個人經歷。他談行業,談金融,總是作為專家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

不為人知的細節是,他曾買過P2P,最終虧損,因此對互聯網金融十分謹慎;他也曾開過一家電商,賣過可穿戴式設備,卻因為不夠聚焦而失敗。他稱自己是一個矛盾體,擁有兩種極端的性格:有時喜歡冒險,決斷驚人;有時卻又謹小慎微,絕不妄動。

他試圖尋找激情與克制、冒險與安全的平衡點。而創業的過程,就像一場與“惡魔”、與誘惑的搏鬥。融360,就是他打造的,極為符合他性格的作品。

 美國之行

幾個月前,在一個世界互聯網金融的大會上,43歲的葉大清遇到了Prosper的總裁Ron Suber。Prosper是美國排名第二的P2P公司,也是美國P2P行業的鼻祖。而此時的融360,即將完成D輪融資,估值達10億美金。

席間,兩個互聯網金融大佬談笑風生,葉大清還重新激活了多年前的Prosper賬號。2006年,Prosper剛建立沒多久,葉大清出於好奇,嘗試接觸P2P。他拿出5000美元,出借給100個人,3年下來沒掙錢,反而虧了200美元。

葉大清把賬號信息給對方看,-3.89%,果然是虧損的。

“你看,P2P就是有風險嘛”,盡管葉大清是與對方調侃,但這卻是他多年來對P2P萬分警惕的原因。這個十年前的投資舉動,影響了葉大清一生的經營理念。

葉大清早年在美國的經歷,積澱了他大部分風格,也對他日後產生了重要影響。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正在熱播《北京人在紐約》,留學潮、出國潮剛剛興起,葉大清也有了出國留學的想法。大學畢業後,他開始一邊工作一邊準備留學。

那時能出國的人畢竟少,葉大清的老家湖南甚至沒有英語GMAT考點。他坐了一夜的綠皮火車,前往武漢參加考試。當時出國留學的人,多是申請了全額獎學金。葉大清只申請到半額獎學金,這就意味著,他需在國外打工才能讀完學業。

一個未知的世界,一個並非萬全的準備,1995年,他就如此前往美國,攻讀喬治華盛頓大學的金融學碩士。他為此吃了不少苦,端過盤子洗過碗。這只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冒險,葉大清骨子里有股“不安分”,他稱自己沈澱了湖南人的“敢為天下先”。

畢業後,葉大清進入Capital One(第一資本金融公司,美國第五大零售銀行)做風險戰略數據分析師。在金融行業的摸爬滾打,讓他稀釋了這種冒險因子,變得謹慎起來。

“說起來,我還真有點超前,十年前就做過跨境電商,賣MP3眼鏡,現在叫可穿戴式設備。”在美國期間,葉大清和妻子做起了電商生意,把中國制造的mp3眼鏡等物件賣給美國人,掙了幾萬美元。後來,他甚至在購物中心開了一家實體店。但是,項目最終失敗。葉大清分析原因是:他當時還在AOL (美國在線)工作,兼職做電商,不夠聚焦;另一個原因,是沒有尋求資本市場的支持。

此時,美國已經開始出現互聯網金融產品,Prosper就是美國第一家P2P公司。葉大清註冊了賬號,興致勃勃研究這種全新模式。對於最終的虧損,他認為一方面是因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但更為關鍵的是,P2P這種模型,當時還沒有被驗證。

激情與冒險

2009年,他帶著家人回國,在PayPal工作了兩年。在此期間,他和幾個小夥伴開始研究各種金融模式,準備創業。他將備選項目按風險從高到底排序:最高的是P2P;其次是理財產品的平臺,比如保險平臺、金融搜索推薦平臺等;風險最小的,就是開個廣告公司,主要做金融產品的營銷。

葉大清最終折中選擇。他覺得中國金融市場巨大,金融在線化、移動互聯網化又是必然趨勢,可以從貸款搜索為切口,再深入零售金融產業鏈,提供縱深數據、風控和服務。

他再次選擇冒險與安全的中間點,開始搭建一個金融產品的在線搜索平臺。

2011年,融360成立。當時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處於萌芽狀態,直到2013年才全面爆發。他選擇了兩個搭檔,一個來自傳統銀行,一個來自互聯網搜索。金融與互聯網兩種基因,開始在公司融合。

70後的葉大清,身上有很多時代的烙印。他在留學大潮剛剛興起的年代出國求學,在中國金融業崛起的節點,回到了中國。他身上有一股新興企業家的沖勁和決斷,願意一賭的魄力,也有那個時代人特有的穩重和克制。

他覺得互聯網和金融是兩個極端的產品,一個自由開放,虛幻不實;一個沈穩內斂,謹小慎微。這兩個極端產品在組合時,必然激烈迸發。

葉大清覺得,自己也是走了兩個極端的人,矛盾也在他的體內碰撞。在國外,葉大清過著“高大上”的生活,但創業後,他變得屌絲起來。他曾是奢華的喜達屋酒店白金會員,如今卻成了漢庭的白金會員。他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只有一個工位。他天天穿著牛仔褲與員工坐在一起,員工可以對他直呼其名,但他也會穿上筆挺的西裝,出席各種論壇。

他在30歲而立之年,聽說AOL總裁Ted給自己制定了“100個人生應該完成的目標”。Ted的果敢、冒險,對葉大清影響極大。葉大清參照Ted,也給自己定了“100個目標”。這些目標大部分都是冒險的,有賭的成分。比如,他希望自己每年都去一個新的國家,或去做一些極限運動。而如今,這“100個目標”中,已有70多條打上了勾。

他也是一個德州撲克的愛好者。在創業的頭兩年,他不拿工資,全靠德州撲克養家糊口。他也時刻保持著“all in”的激情。在他的工作記錄本上,每天都計算,如果自己活到80歲,還剩下多少天?

這個倒計時牌,每天都在提醒他:人太渺小,盡力活好。

與惡魔搏鬥

“創業過程,一直與惡魔、與誘惑在搏鬥。”這句話,葉大清說了4遍。

有所不為,就是抵制誘惑,他幾乎每天都在和自己說,不要做很low的事,不要做風險很高的事,在戰略上不能做任何致命的決定。

對於葉大清來說,他面臨太多誘惑。他遊弋在金錢中,離金錢如此之近,幾乎唾手可得。中國有三萬個金融機構,幾十萬種金融產品——各種P2P產品、五花八門的金融模式,這些全是誘惑。就連比葉大清後起的同仁們,也一個個沖在他前頭,月交易量動輒上億,不斷刷新紀錄。

誘惑,除了來自外面,更多來自團隊內部。在項目會上,新來的產品經理不止一次問:“我們為什麽不做P2P?我們為什麽幫別人賣產品,自己不賣?”

葉大清也知道,一旦把P2P打通,他們也許馬上就可以盈利。這種誘惑時時在研磨他,考驗他的初心。

“P2P有政策風險、道德風險,我們很早就預測到,監管方會對這個行業做出限制,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不可做。我們的戰略目標非常清晰,要做5年甚至10年的生意,不賺快錢。”他在回答i黑馬的問題,也像在回答自己的拷問。

2015年12月28日,銀監會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研究起草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劃出了12道政策紅線。這印證了葉大清最初的判斷:未來90% 的P2P 會關門。

在盈利模式上,他也拒絕最常用的“競價排名”。“競價排名是逆選擇”,葉大清說,只有騙子公司才更願意出高價,把自己推上搜索首頁。他說,一些媒體的P2P排行榜,只看市場規模和影響力,完全無視背後風險,e租寶就是一個例子。

做金融,就是有所不為。

葉大清經常點開他4年前的A輪融資商業計劃書——他對融360早有規劃,從搜索、產品內容切入,最終演變成交易和服務平臺,布局大數據。快5年了,如今的融360和他當年的布局相差無幾。他時刻在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很多時候,金錢和誘惑能改變一個人。市場也在驗證葉大清的選擇,和他一樣做金融搜索平臺的玩家越來越少,大多數人都選擇迅速變現之路。

以下為葉大清對i黑馬的口述。

富人也缺錢

無論窮人、富人還是中產階級,都缺錢,這是一個剛需。當時我們分析了國內外各方面的情況,就覺得應該從貸款開始。在中國,在銀行借錢挺難的,傳統金融業不是很發達。我們的第一個產品,就這樣在華清嘉園的一個三居室里做了出來

記得當時我一個在深圳工作的表弟在老家買房,80萬的貸款60萬的利息,我媽覺得很貴,問我能不能便宜點,我說縮短貸款周期。但我那個表弟不樂意,那樣他付不起月供。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同一筆貸款,不同的人對銀行的需求不同。

融360解決的恰恰就是這個問題,從用戶角度個性化地推薦貸款產品。當時我們搭了一個搜索平臺,同時也是一個推薦平臺,在推薦的過程中,把用戶需求和金融機構的風控結合在一起。金融產品是一個非標產品,用戶需求不一,金融機構的產品及對客戶的資質審查也不一。這最終體現在不同資質的人,貸款額度、貸款利率等不一。

第一款產品上線前,我們幾個創始人做了大量的用戶調研。我們跟一些金融機構談,如果有一個產品可以給你對接已經篩選過的客戶,你願不願意。最早的時候,一些銀行的部門是不願意的,他們說自己有中介、有銷售,為什麽還要用你。後來我們找到了平安銀行,還有宜信等一些P2P公司,解決了B端問題,

在融360這個模式下,用戶是免費的,我們向金融機構收費。我們做了兩件事:一,我們是它的營銷及銷售渠道;二,我們是一個大數據風控服務平臺。我們把用戶利益、金融機構利益和我們的利益綁在一起。

我想用一個比喻,融360是做冶煉的。互聯網上申請貸款的各種各樣人,就像一個巨大的礦。金融機構有它特定用戶的需求,有些需要金礦,有些需要銀礦,還有些需要銅礦或是稀土礦,這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錯配或是不匹配,效率極其低下。融360在其中,通過推薦系統、風險定價系統,把這些礦石拿過來做篩選,然後再推薦到不同的機構去。當然,金融機構當然也可以自己去買礦,只是他只留下自己需要的金礦,而浪費了其他的銀礦、銅礦、甚至稀土礦。從這個方面來看,我們的效率可能更高。

還有一點,我們是一個不斷優化的推薦系統,而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導流,可以理解成我們是催化劑。中國一句老話叫“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融360就是根據你的個人資質及需求,幫你匹配相應的金融機構端產品。

防騙貸,機器比人靠譜

在這個產業鏈里,我們做了很多創新,比如基於大數據的風險評估和風險定價,通過提供這些服務,再造價值鏈。

貸款申請里或者信用卡申請里肯定是有騙子的。但在線上,有一個好處,我們知道他是從哪個渠道來的,哪個手機ID,哪個機型等,這背後的大數據分析是能夠提前預警的。在預防騙子這一點上,線上其實也比線下要好。有一些貸款機構,線下門店的業務員或者信貸員,為了完成業績拿到獎金,可能會串通一些貸款經紀人,這些線下騙子其實比線上騙子更難抓到。

我們的風控模型結合了幾百個甚至上千個維度,去判斷這個人是騙子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覺得這個人的真實性及風險都沒問題,可能就不需要人工幹預。這極大地提高了貸款審批效率。現在還有一些互聯網平臺,比如電商,會根據你的消費記錄、收貨地址、銀行卡及其他一些身份信息,來做一個綜合判斷。

從中期和長期來看,結合大數據的風控模型,在消費金融、消費信貸方面的價值可能會越來越大。只有通過風控技術,才能推動普惠金融。一些傳統銀行,它們為什麽不做五百塊錢、五千塊錢、五萬塊錢貸款?因為現有的體系、流程不支持,他們批一個5萬、50萬或者500萬的貸款,流程差不多,這個明顯不經濟。

現在很多小微貸款、個人貸款,額度在一萬以內的,90%以上都靠模型和機器做決策,只有10%以下靠人工判斷。金額越小、數據越多、場景化的情況越高,這個模型價值就會越大。還有一點也很有意思,我們最近看到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高於銀行網點櫃員的識別能力。在大數據時代,算法、機器肯定要比人要強。

大量小微企業主為何拿不到貸款?     

中國金融業,套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話,就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和落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過去幾年,我們發現每個月都有1億次的貸款搜索,上百萬的貸款申請,但還是很多人找不到產品,或者找不到合適的產品。

比如中關村大街上、地下可能就貼著一些找貸款,打138xxxxxx什麽的小廣告,那個可能是貸款中介。他如果幫用戶拿到貸款,肯定要收中介費或者手續費。我們的平臺不是中介。但我們產品上線一年以後,掛了一個中介產品。

盡管中國有幾十萬個銀行網點,上百萬櫃員或者信貸員,但金融底層產品不夠多,大量三四線城市及農村的小微企業主拿不到貸款。拿不到錢的時候,這些人有兩個選擇:一是去借高利貸,或者去騙;二是通過中介。我們用過用戶調研也發現,不上中介,有些用戶根本拿不到錢。有了中介,至少能夠幫他門拿到錢,甚至比其他(渠道拿錢)更便宜。

整體來看,一二線城市融資成本遠遠低於二三線甚至三四線城市。此外,中國老百姓的貸款需求是多元化的,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需求和二三線城市、四五線城市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麽說中介對用戶是有價值的。但我們會做風險提示,給用戶一個選擇權、知情權。至於你最終選的是中介、銀行還是小貸公司,那是你的自由。

如果互聯網金融能夠讓老百姓、小微企業主在田間地頭,就能快速方便地獲得低成本貸款,這也是一個增量市場。就像電商普及到村鎮,以前農村人要去供銷社或者小城買東西,現在可以在淘寶上買東西。以前老百姓需要幾百塊錢或者一兩千塊錢買種子化肥,貸不到款,只能做民間借貸,今後幾年的發展,完全有可能有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或者創新型的消費金融公司能夠給農民做一些基於數據、風控模型的快速貸款審批。

此外,還有一些農民、小微企業主,他們從傳統渠道拿不到錢,那我們可以幫他們提一個額度,更重要的是幫他們建立信用,信用不是一天就建成的。

互聯網和金融一起做惡,就核爆了

融360最早的時候叫融三百六,是一個三百六十度的金融平臺,滿足老百姓借錢、信用卡及理財的需求。只不過從戰略上,我們最早從貸款開始。我們第一年上了貸款,第二年上了信用卡,第三年就上了理財。這是一個方向和節奏問題。

對於金融機構及平臺來說,理財端和貸款端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於貸款,做風控的是金融機構,用戶其實可以完全放心。理財則是老百姓自己決定口袋里的真金白銀,到底決定存銀行還是買理財或P2P,(自己要承擔風險。)

在理財端,融360定位還是平臺,還是起連接作用。連接的是有理財需求的老百姓、小微企業和提供理財產品的機構,比如銀行理財,貨幣基金,還有一些高端的P2P。但我們自己不是P2P。

P2P的商業模式,某種程度和銀行做的事情一樣,它吸儲放貸、賺的是利差,是碰錢的。但這個過程中,有很多風險,比如信用風險,它要評估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和償還意願;還有操作風險,如果線下有門店,有幾千個員工,員工是否會跟貸款申請人聯合起來包裝材料?此外,和銀行一樣,P2P也有巨大的流動性風險。融360的模式沒有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也沒有監管風險,我們堅持做平臺。在互聯網金融這個離錢最近的行業里,融360做的是不碰錢的或者說離賺快錢最遠的事情。

過去兩年我們也看到,超過三分之一的P2P企業關門,或者跑路。整個P2P市場規模約1萬億,資金損失已經超過1000億。 有一些P2P企業,圖的就是老百姓的本金;很多老百姓圖的也只是高利息,這個遊戲長期來看,存在問題。因為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某些P2P的平臺,短短一兩年從幾十億到幾百億,那個不叫賺錢,也沒有賺到錢。賺錢是指把資金拿過來後,減掉各種成本,賺的利差。如果把吸儲速度和能力叫賺錢,那個只能叫龐氏騙局。因為沒有證明你把老百姓的錢變成優質的資產,並能在未來的一兩年或者多年里給他們一個持續的、低風險的回報。

過去一年多,尤其是去年,我們看到很多平臺開始做股票配資,線下開理財店,或者直接參與到基金的生意里去,我們堅持不碰。互聯網金融要有所不為有所不為,尤其是有所不為很重要。金融一定不能做惡,互聯網當然也不能做惡,互聯網金融更加不能做惡。如果互聯網和金融同時做惡的話,就是化學反應,會像原子彈一樣爆炸了。

中產死於股市,屌絲死於P2P

我們這個團隊,包括我、陸佳彥、劉曹峰,不管在互聯網行業,還是在金融行業,都有很多經驗,還經歷過兩次金融危機。2011年,我們進入到互聯網金融行業,2012年我們就說那是互聯網金融元年,認為中國會迎來互聯網金融尤其是消費金融的黃金10年。

過去兩三年,互聯網金融看起來非常火,但我們還是比較清醒理智的,做了大量的預警工作。舉個例子,2015年5月我們發了一個網貸評級,對e租寶做了風險預警,我們認為它的商業模式、風控是有問題的。做預警時,這個平臺資金規模還不到1個億。最近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有人說,感謝融360,他才沒有把所有的錢投到e租寶的平臺。這也體現融360的專業性,我們能夠提前6個月預警。

我們是國內第三方平臺里第一家做風險預警的,有專業地風控團隊和大數據研究院團隊,合作夥伴是中國人民大學金融風險實驗室對於P2P網貸評級,我們收集了近千個指標,從多個維度進行評估。

此外,我們還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做消費者教育及保護工作,比如我們整理了1000多個老百姓可能被騙的案例,並將其中得36個編成一本,發布防騙手冊。我們還和一些社區合作,每個星期會有一個防騙視頻的發布。

為什麽要做這個事?好比一個生態體系,我們在修高速公路,車就是金融機構,用戶就像路上的行人。我們發現路修好了,車也更好了,但是行人還是不懂規則,不懂怎麽保護自己。中國老百姓的金融意識還很落後,不知道理財安全意味著什麽,不知道怎樣不把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里去。

前一段時間,有幾句話流傳的特別廣,大意是說富人死於信托,中產死於股市,屌絲則是被P2P搞死。這個話某種程度上有一定道理。

和娛樂一樣,金融也是很大眾的東西

我還記得80年代,買第一個冰箱和彩電要需要找關系或者是求人的,現在商品供給端極大的豐富了,市場化解決了商品信息不對稱及供給問題。消費金融行業下一個趨勢也是,金融平等、金融平權。

不光中國,從全球來看,在有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前,金融都是不平等的,都是嫌貧愛富的。錢都借給了有錢的人,有錢的人更加有錢。移動互聯網,第一次讓金融更平等。以前你要是借個5千塊錢,幾乎沒有任何銀行搭理你。現在,你一個500塊錢的手機或5000塊錢的手機,在線申請貸款,其實沒有區別。而且現在小額資金也可以理財,不用有100萬去銀行的大客戶室。

融360可能是互聯網金融行業里第一家進入到D輪融資的,領投方是雲峰基金和賽領資本,紅杉也一如既往的投資了我們。大家挺關註的是我們和StarVC的合作,因為任泉、李冰冰、黃曉明、黃渤等人的娛樂基因。

為什麽融360合作和StarVC會合作,其實有一點我和任泉有共識,金融和娛樂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大眾的東西。娛樂是讓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更開心,金融同樣。所以我們倆一拍即合,打響了中國金融泛娛樂化的第一槍。

StarVC給融360帶來的不光是錢,還有對整個大眾的影響力及與大眾的溝通能力,我們希望在品牌認知、信任度方面一起做些事。我們主要用戶群,以21-35歲這個年齡段居多。80後、90後是重點。很有意思的是00後都開始起來了,這是一個趨勢了。所以,中國互聯網金融,尤其是消費金融的黃金的時代其實才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318

管理1800億PPP基金的他說:首批10個項目已逐步落地

8月15日,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成躍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中國PPP融資論壇上表示,中國PPP基金投資的首批10個項目已經在內蒙古、河南兩地逐步落地,首批項目總規模819億元,基金公司出資額為55億元。

圖片來源網絡

周成躍介紹,目前基金公司已經對接了10個省份,洽談重點PPP項目136個,洽談重點項目總投資規模為14741億元。其中,深入對接的項目為31個,投資規模為2564億元。

周成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還沒有完成全年總體的投資目標額。

此前,周成躍公開表示,按照公司管理要求,在一個PPP項目中最高投資額不能超過該項目總投資規模的10%,因此按照現有的資金規模公司將會參與總計2萬億元以上的PPP項目。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基金公司主要負責1800億元規模的中國PPP基金運營,自今年3月4日成立後,立即與尋找合適的PPP項目。7月27日,基金公司正式投資呼和浩特軌道交通1、2號線一期工程建設項目,這是基金公司投資的首個PPP項目。

基金公司由財政部與國內10家大型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共同發起設立。基金公司成立日期為3月4日,註冊資本為1800億元,註冊地為北京海澱區,經營範圍為非證券業務的投資、投資管理、咨詢;股權投資;債券投資;項目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企業管理;經濟信息咨詢。

基金公司共有9名法人股東,分別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光大保德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建信(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中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農銀匯理(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交銀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建信資本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工銀瑞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另外,公司的其他非自然人投資者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