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方法論】如何打造一款百萬用戶產品?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3/57621.html

想要做一款5萬用戶的產品,只需把產品本身的功能體驗做好;要做一款10萬級別用戶的產品,需在做好產品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針對性宣傳;若要做成一款百萬級別甚至千萬級別的產品,那麽我們就必須把產品做好,宣傳做好的同時,賦予該產品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但i黑馬提醒,好的產品是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針對性宣傳和故事化,才能做出偉大的產品。只有有故事性的產品,才具有強烈的傳播性與延續性:1、卡地亞珠寶它是在歐洲宮廷聲譽鵲起。威爾士親王 (1902年成為愛德華七世),褒獎卡地亞為“國王的珠寶商和珠寶商的國王”,並於1904年授予卡地亞作為英國宮廷供應商的一等英庭供貨許可證。Cartier的設計以三兄弟環球旅行所發現文明的異國情調為特色。(註:Louis, Pierre 與Jacques這三位卡地亞的創始人喜愛周遊世界。)隨著首飾王國的聲名遠播,卡地亞成為歐洲各國皇室的禦用珠寶商,英國皇室曾向卡地亞訂購27頂皇冠作加冕之用。此外,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埃及、法國奧爾良王子家族、摩洛哥王子及阿爾巴尼亞的皇室亦委任卡地亞為皇家首飾商。因此卡地亞也被譽為“珠寶商的皇帝,帝皇的珠寶商”。我們不去質疑卡地亞是否真實存在這些歷史。但不得不承認,卡地亞一百多年以來一直以“貴族首飾”存在,只因它有一篇很長的“珠寶商的皇帝,帝皇的珠寶商”的故事。2、蒂芙尼珠寶―這個就更不用說了,相信很多業外人士都知道,它不但具有故事,而且這個故事還是曾經風靡全球的電影。你是否還記得“奧黛麗赫本一身經典的黑色晚裝,來到紐約第五大道的蒂芙尼店櫥窗前,一邊吃著早餐,一邊以艷羨的目光望著蒂芙尼店中的一切”沒錯,這就是女神奧黛麗赫本1961年主演的Breakfast at Tiffany"s(又名《珠光寶氣》)。故事的類型有很多種,卡地亞珠寶是一個關於歐洲貴族的故事,蒂芙尼的則是一部美麗的愛情故事。當然,所有偉大的產品都有一個偉大的故事,或者是產品創始人的故事(如:馬雲的傳奇經歷);或者是產品及創始人二者結合的故事(如:喬布斯與蘋果的故事);又或者其他原因造就的產品背後的故事。把產品故事化到底有多重要?不妨來分析一下:一、人對故事的記憶更為深刻。試想,同樣一款產品的文章推薦。單調的產品功能介紹遠沒有繪聲繪色的產品案例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二、故事具有更好的延續性。產品和產品的故事就像一個點與一條線,產品完善的再好,無非就是把這個點擴展的稍微大一點;而一條線,雖然線的一頭並不大,但它可以無限延長,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卡地亞延續了100多年前的故事),甚至是產品不在了,故事卻依舊還在延續下去。三、故事的傳播性更強。我曾經為一位即將結婚且不懂珠寶的好友介紹結婚鉆戒。當時就是介紹卡地亞與蒂芙尼兩個牌子的鉆戒。因為當時剛入行,對卡地亞的歷史還不是特別了解,只知道是一個很大的品牌。所以當時只給他講了蒂芙尼《珠光寶氣》的電影故事,同時也告訴他說,卡地亞是一個非常大且歷史悠久的品牌。最後朋友選擇了蒂芙尼,問起原因,他說把這個故事連同蒂芙尼的鉆戒一起送給女友,比送一個更貴的卡地亞鉆戒能更讓未婚妻感動,且他也希望能和未婚妻有這麽美好的愛情。事後證明,他是對的,只是因為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四、故事具有神秘性。越是久遠的故事,我們會覺得越神秘,從而激發人們的原始好奇心,把這個故事牢記在心里,也間接的把與此故事同步的產品牢記在心里。而產品恰恰相反,越是時間長,發現缺陷越多,然後最終就會淘汰,並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當然,必須強調的是,好的產品是基礎,沒有好的產品,你就算給這個產品再美的故事,那也是會消亡的。一款新的產品想要成為一款偉大的產品,至少具有以下三個步驟:1、 產品體驗―積累種子用戶階段(用戶就是上帝,產品的好與壞是基礎。它決定了產品的種子用戶的忠誠度。)2、 針對性的宣傳―積累小範圍高質量用戶。(新上線的產品必定會通過業內媒體報道、微信、微博宣傳等手段來積累一些小範圍的高自量用戶。)3、 產品故事化―要想真正的成為一款偉大的產品,首先不是你的用戶有多少,而是產品的知名度及口碑有多高。而要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口碑,不是靠公司的那點人到處去演講介紹產品功能能解決的。它必須是能有口口相傳且具有戲劇系談資的效果。因此,要想把產品做成偉大的產品,必須給它賦予一個動人的故事。讓它自己一傳十十傳百的去傳播。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郭海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57

【方法論】如何打造品牌的獨特定位?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5/57657.html

i黑馬觀察到,許多品牌之所以能被人記住並在市場上脫穎而出,歸根於他們對品牌進行了獨特的定位,使得產品在高同質化和分化的時代,能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占據一個獨特而有利的位置,當消費者對該類產品或服務有所需求時,企業的品牌能夠在消費者的候選品牌類中跳躍出來。那麽定位的方法的都有哪些呢?一、比附定位法比附定位就是攀附名牌,比擬名牌來給自己的產品定位,希望借助知名品牌的光輝來提升本品牌的形象。比附定位通常采用以下三種方式來實施:1、“第二主義”,就是明確承認市場的第一品牌,自己只是第二。這種策略會使人們對公司產生一種謙虛誠懇的印象,相信公司所說是真實可靠的,這樣較容易使消費者記住這個通常難以進入人們心智的序位。第二主義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國阿維斯出租汽車公司“我們是第二,我們要進一步努力”的定位。2、攀龍附鳳:首先是承認市場中已卓有成就的品牌,本品牌雖自愧弗如,但在某地區或在某一方面還可與這些最受消費者歡迎和信賴的品牌並駕齊驅,平分秋色。這以內蒙古的寧城老窖的“寧城老窯――塞外茅臺”定位為代表。3、俱樂部策略:公司如果不能取得本市場第一地位又無法攀附第二名,便退而采用此策略,希望借助群體的聲望和模糊數學的手法,打出會限制嚴格的俱樂部式的高級團體牌子,強調自己是這一高級群體的一員,從而借助俱樂部其他市場領先品牌的光輝形象來擡高自己的地位形象。這以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為代表,他的定位為“美國三大汽車之一”。這種定位使消費者感到克萊斯勒和第一、第二的GE、福特一樣都是最好的汽車生產商。二、利益定位利益定位就是根據產品或者所能為消費者提供的利益、解決問題的程度來定位。由於消費者能記住的信息是有限的,往往只對某一利益進行強烈訴求,容易產生較深的印象。這以寶潔的飄柔定位於“柔順”;海飛絲定位於“去頭屑”;潘婷是定位於“護發”為代表。三、USP定位USP定位策略的內容是在對產品和目標消費者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尋找產品特點中最符合消費者需要的競爭對手所不具備的最為獨特的部分。這以美國M&M巧克力的“只溶在口,不溶於手”的定位和樂百氏純凈水的“27層凈化”是國內USP定位的經典之作。又如,巴黎歐萊雅:含法國孚日山SPA礦泉水,鎖住水分。四、目標群體定位該定位直接以某類消費群體為訴求對象,突出產品專為該類消費群體服務,來獲得目標消費群的認同。把品牌與消費者結合起來,有利於增進消費者的歸屬感,使其產生“這個品牌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感覺。如金利來的“男人的世界”、萬寶路香煙的“萬寶路的男人”、哈斯維襯衫的“穿哈斯維的男人”、美國征兵署的“成為一個全材”的定位。五、市場空白點定位市場空白點定位是指企業通過細分市場戰略市場上未被人重視或者競爭對手還未來得及占領的細分市場,推出能有效滿足這一細分市場需求的產品或者服務。如西安楊森的“采樂去頭屑特效藥”的定位和可口可樂公司果汁品牌“酷兒”的定位。六、類別定位該定位就是與某些知名而又屬司空見慣類型的產品作出明顯的區別,把自己的品牌定位於競爭對手的對立面,這種定位也可稱為與競爭者劃定界線的定位,這以七喜的“七喜,非可樂”為代表。七、檔次定位按照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高低可將品牌分出不同的檔次,如高檔、中檔和低檔,不同檔次的品牌帶給消費者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常見的是奢侈品牌的定位策略,如勞力士的“勞力士從未改變世界,只是把那留給戴它的人”、江詩丹頓的“你可以輕易的擁有時間,但無法輕易的擁有江詩丹頓”和派克的“總統用的是派克”的定位。您正在閱讀的文章來源於品牌幾何八、質量/價格定位即結合對照質量和價格來定位,質量和價格通常是消費者最關註的要素,而且往往是相互結合起來綜合考慮的,但不同的消費者側重點不同,如某選購品的目標市場是中等收入的理智型的購買者,則可定位為“物有所值”的產品,作為與“高質高價”或“物美價廉”相對立的定位。這以戴爾電腦的“物超所值,實惠之選”和雕牌用“只選對的,不買貴的”為代表。九、文化定位將文化內涵融入品牌,形成文化上的品牌差異,這種文化定位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品牌的品味,而且可以使品牌形象更加獨具特色。酒業運用此定位較多,如珠江雲峰酒業推出的“小糊塗仙”的“難得糊塗”的“糊塗文化”和金六福的“金六福―――中國人的福酒”的“福運文化”的定位。十、比較定位比較定位是指通過與競爭對手的客觀對比來確定自己的定位,也可稱為排擠競爭對手的定位。在該定位中,企業設法改變競爭者在消費者心目中現有形象,找出其缺點或弱點,並用自己的品牌進行對比,從而確立自己的地位。這以泰諾的“為了千千萬萬不宜使用阿司匹林的人們,請大家選用泰諾”為代表。十一、情感定位情感定位是指運用產品直接或間接地沖擊消費者的情感體驗而進行定位,用恰當的情感喚起消費者內心深處的認同和共鳴,適應和改變消費者的心理。浙江納愛斯的雕牌洗衣粉,利用社會對下崗問題的關註而進行的“……媽媽,我能幫您幹活啦”的“下崗片”定位,真情流露引起了消費者內心深處的震顫以及強烈的情感共鳴,使得“納愛斯”和“雕牌”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又如:山葉鋼琴的“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這是臺灣地區最有名的廣告語,它抓住父母的心態,采用攻心策略,不講鋼琴的優點,而是從學鋼琴有利於孩子身心成長的角度,吸引孩子父母。十二、首席定位首席定位即強調自己是同行業或同類產品中的領先地位,在某一方面有獨到的特色。企業在廣告宣傳中使用“正宗的”、“第一家”、“市場占有率第一”、“銷售量第一”等口號,就是首席定位策略的運用。這以百威啤酒的“全世界最大,最有名的美國啤酒”的首席定位為代表。十三、經營理念定位經營理念定位就是企業利用自身具有鮮明特點的經營理念作為品牌的定位訴求,體現企業的內在本質,並用較確切的文字和語言描述出來。一個企業如果具有正確的企業宗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經營哲學,那麽,企業采用理念定位策略就容易樹立起令公眾產生好感的企業形象,籍此提高品牌的價值(特別是情感價值),提升品牌形象。這以TCL的“為顧客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機會,為社會創造效益”的經營理念定位為代表。隨著人文精神時代的到來,這種定位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十四、概念定位概念定位就是使產品、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一個新的位置,形成一個新的概念,甚至造成一種思維定勢,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使其產生購買欲望。該類產品可以是以前存在的,也可是新產品類。這以恒基偉業商務通的“手機,呼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的概念定位和金遠艦的“文曲星”電子詞典的定位為代表。商務通成了PDA的代名詞,而文曲星業成了電子詞典的代名詞。十五、自我表現定位自我表現定位是指通過表現品牌的某種獨特形象,宣揚獨特個性,讓品牌成為消費者表達個人價值觀與審美情趣、表現自我和宣示自己與眾不同的一種載體和媒介。自我表現定位體現了一種社會價值,能給消費者一種表現自我個性和生活品味的審美體驗和快樂感覺。如百事的“年輕新一代的選擇”,它從年輕人身上發現市場,把自己定位為新生代的可樂。李維牛仔的“不同的酷,相同的褲”,在年輕一代中,酷文化似乎是一種從不過時的文化,緊抓住這群人的文化特征以不斷變化的帶有“酷”像的廣告出現,以打動那些時尚前沿的新“酷”族,保持品牌的新鮮和持久的生產力。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胡建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71

【方法論】社交類產品如何獲得初始用戶?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0/57799.html

到底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這可以是一個哲學問題也可以是一個生物學問題,但是對於互聯網社交產品來說,“雞”和“蛋”的問題其實就如何獲得初始用戶的問題。沒有網站是一開始就有大量用戶的,i黑馬分享的這篇文章,分析了一些成功的社交產品在最初是如何獲得初始用戶的,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網站是如何解決“冷啟動”的問題的呢?對大家又有什麽借鑒呢?最核心的一點是初始用戶。第一批用戶往往能決定一個互聯網產品調性,因為這個社交網絡接下來很有可能會圍繞這些初始用戶發展。有一種說法是,如果地理位置服務Foursquare不是在SXSW音樂節上發布的,這款產品不可能獲得今天的成功;而圖片社交服務Color如果是在SXSW音樂節上發布的話,則很有可能避免失敗的命運。類似的,Facebook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因於其發源於哈佛大學,並且一開始僅對常青藤大學開放。通過這種方法,Facebook在初期積累了大量的高質量種子用戶,為接下來的高速擴張奠定了基礎。很多創業者創業的初始資金都來自三個F,分別是Family(家人)、Friends(朋友)和Fools(傻瓜,通常是投資人的戲稱),而社交產品的初始用戶更多來自創始人的朋友。通常社交網站的創始人會在網站測試期間邀請自己的好友參與測試,一方面是測試網站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為網站積累種子用戶。要說具體案例的話,中國問答社區知乎網用戶楊昆布舉例了一些國內社交產品的冷啟動策略:豆瓣:豆瓣的產品邏輯鏈是“人-主題-人”,但是從上線到註冊用戶達到2萬,耗時長達6個月。它冷啟動策略“慢且紮實”,除了很好的SEO,並沒有太多技巧。點點:點點網的冷啟動策略是典型的高舉高打的媒體路線,它的冷啟動其實建立在“熱鍋”之上。一方面因為點點網推出時國外的 Tumblr 已經走上高速發展的道路,一方面因為點點網核心產品功能和博客類似,可以通過“博客”搬家的方式快速導入用戶。果殼:果殼網的用戶和科學松鼠會高度重合,因此果殼網的冷啟動就是將用戶從科學松鼠會導入果殼網的過程。產品的變化導致了用戶行為的變化,因此在果殼網用戶能更積極的產生社交和UGC行為。另外,由於現在已經有了Facebook、微博等成熟的社交網絡,一些社交產品在推出時也可以借助這些社交產品進行冷啟動。手機K歌應用唱吧在推出時甚至不提供註冊帳號的功能,而且引導用戶使用QQ帳號或者新浪微博帳號進行登錄,這其實就是借助現有社交網絡進行冷啟動的典型。這幾個解決方案是根據不同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提出來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Guaito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30

【方法論】初創企業“講故事”時那些不該觸及的雷池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3/57860.html

當內容營銷越來越重要的時候,公司品牌背後的故事不僅代表了更多的意義,甚至已經成為每一家公司的標配策略,特別是對於初創企業,“每一家初創企業都應該以媒體的形式開始”。但i黑馬觀察到,大多數商業故事都是完全失敗或者牛頭不對馬嘴,特別是在創業圈子里。那麽在講故事方面,有哪些最好不要觸及的雷池呢?講故事(storytelling),不是拿來炫耀對於 storytelling 來說,這應該是最基本的基本功了,人們並不會只是吸收你告訴他們的事實和信息,相反他們會真正聆聽整個故事,再自我做出推論,所以與其去告訴他們應該怎麽做,不如只是分享故事,讓它自然地流入人們的腦中,讓它帶給人們自己的推斷想法。當你在 storytelling 時,分享更應該以這樣的方式開始,讓人們感受到故事背後的願景、或把自己置身於故事中的人物,就像馬克吐溫說的那樣:不要只是說一個老婦人在尖叫。把那老婦人帶過來,讓她尖叫。而在實際中應該是這樣:進入“關於我們(About us)”界面,看看是文字多呢還是只有圖片?你是只用了數據呢還是有一些關於公司的背景故事?那些故事是不是有些幽默、又或是能夠講述清楚你是誰?並且你可以整理一下你用來講故事的工具,最有效的我覺得是視頻,能夠是視覺上刺激人們的感官,它可以很快速地傳達出複雜 idea 的寓意,又或者強調出自己的與眾不同。一個很好的例子便是 FityThree 公司推出的一個電子繪畫硬件 Pencil,但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解釋這支觸控筆的技術等專業術語、又或者是 Pencil 是如何的完美,FityThree 只是發布了一個精美的繪畫視頻,里面的藝術家用 Pencil 的各種功能畫出了高質量的圖畫。行話不要太多我們見多太多媒體發布會和各種演講,都充滿了那些沒什麽意義的詞語,像效應(synergy)、平臺(platform)、樣式(paradigm)等,它們到底是什麽意思?我們總是很舒服地嘲笑 Alec Baldwin 在 《30 Rock》中扮演的浮誇角色 Jack,他總是創造一些新概念新詞匯,同樣地,對於那些和我們不是同一個行業的人來說,我們的用詞也可能同樣可笑。在所有對喬布斯的贊譽之中,他對簡單的堅持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你和你的產品應該去適應你的用戶,而不是反過來。喬布斯在介紹那著名的 Think Different 廣告時說:“對於我來說 marketing 是關於價值,在這個複雜吵鬧的世界里,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被忘記,我們的公司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必須非常清楚我們是誰,並且要確保人們同樣能夠明白。”用技術術語、多余的語句和縮寫詞來講故事最容易失去用戶,古希臘醫藥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語言最主要的優點就是簡潔,沒有什麽比那些陌生的詞匯更能抹殺這個特點。”事實上,在喬布斯時期的蘋果營造了一種簡單人性化的交流模式,今天像 Square(“Sell on the go.”)、Venmo (“Make and share payments.”)、Evernote (“Remember everything”) 等已經很成功的公司,他們所做的就是幫助用戶去填空:“我真的想要 ____”,然後就去實現它。太沒人情味不管你的公司是出售剃須刀、提供雲服務、還是設計醫療設備,人類仍然是這一切動作發生的起始。讓你故事里的主人翁更加個性化,讓他的真實感能夠吸引用戶好奇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人們總是想要和別人交流,所以一定要確保你的故事是基於現實生活中的角色上。有名的 Subway(賽百味)總是將類似的機會轉化成自己的商機,比如讓大學生 Jared Fogle 闡述 Subway 的三明治是如何可以讓人減肥的。與其為不同的三明治種類打廣告,Subway 選擇了一種更能讓消費者參與其中的推廣方式,將 Jared 塑造為品牌的代言人,並且他的故事一直被用作推廣廣告,而在這 10 年間,Subway 的銷量翻了一倍。案例:當 Dropbox 的用戶數量達到一個里程碑時,它專門設計了一個內容眾包網站來慶祝,讓用戶們在這個網上上分享自己使用 Dropbox 的故事。有些用戶寫了一些故事性的內容,有些用戶則分享了自己孩子的照片等,這些持續更新的內容傳遞出 Dropbox 對用戶的關懷,這種更加人性化的營銷方式也推動了 Dropbox 的進一步發展。不要按順序來除非你是在給大家講述如何降落一架飛機,或是如何組裝一個宜家的書架,不然盡量避免按時間來講故事。故事的時間性並沒有故事的趣味性來得重要,而且通常有趣的事不會在早期發生,你的營銷活動是根據情感的積澱來組織的,與時間無關。在你考慮自己的故事可以加入哪些元素時,把它們想象成不同的模塊,即使把它們打亂之後也不影響用戶在各個場景的代入感,不管人們能不能猜出故事的結尾。案例: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最近的廣告是一對老人正在拍照,場景變回到了以前老人的家里,他們年輕的時候坐在一張沙發上,這種效果很有吸引力,一個將創意和親近感結合的例子。缺少挫折公司總會出問題,更別說初創企業了,但往往小挫折能夠帶來機會,比如可以借此傳遞一個道歉或是修正的故事,這會增加顧客的忠誠度,具有誠意的道歉能夠顯示出一家公司對用戶真正的關懷。雖然講故事可能和最後的成功沒有直接關系,想象一下如果洛基在每場打鬥中都勝利的話,估計沒人會去看這部電影,相反是那些仿徨和擔憂將人們代入到了故事情節之中。依靠加入一些弱點和疑惑,故事更加讓人同情,但卻更加可信。Lululemon 在發貨時出了錯,並且錯了最佳的道歉時機,更糟糕的是公司的創始人 Chip Wilson 竟然將這怪罪在用戶身上,這種火上澆油的方式使得最後的道歉變得毫無用處,這也使得 Lululemon 那個季度銷量慘淡,並且 Wilson 最終被迫辭職。案例:雖然有很多人覺得梅姐總是動作遲鈍,但在上個月雅虎泄露用戶郵箱地址的事件上,她卻反應迅速,立即表達了誠摯的歉意,並將所有責任都攬到公司方面,與用戶無關,這其實也是同情開始在用戶心中發芽的時候,也就只是在這個時候,損失才能被降到最低,甚至可能有更好的效果。不要虛構你的故事應該是真實的,華盛頓的一個癌癥中心曾經把一個名為 Audrey 的人作為自己廣告的主角,並在各種廣告渠道上大用她的照片,但 Audrey 是一個三項鐵人比賽的運動員。人們開始把 Audrey 當做一個抗癌戰士,但卻和她的運動生涯相沖突,最後這家癌癥中心慢慢地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人們想要真實的故事。假的故事便意味著倒退。讓故事成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故事通常是最容易和公司在做什麽聯系在一起,當公司能夠以一個透明、誠實和人性化的態度來做這件事的時候,不僅能讓員工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義,更能傳遞出公司真正的價值觀。案例:抓取一些好的或壞的時刻,以故事的形式將員工和公司聯系在一起,能夠增加他們對工作的忠誠度。將會議改成講故事而不只是匯報工作進程,比如詢問大家最近遇到的最奇怪的事,又或者講一個關於客戶的故事等等。不要限制故事的來源往往一家在背景故事上無所作為的公司會失去大量的機會,更別說在現在這個社交網絡如此發達的世界,來自客戶和員工口中的故事變得如此重要,有時簡直就是無價之寶(就像 Subway 的例子)。認識到故事在公司內部和外部的價值,讓員工和客戶都成為你的 storyteller。有一個不錯的策略便是打造一個公司內部的“故事倉庫”,或是故事數據庫,可以讓員工甚至是用戶分享故事,在以標簽將這些故事分類,方便人們查看搜索。耐克、蘋果和 eBay 都將眾包故事作為一個工具,特別是那些用戶們為之瘋狂產品,這樣單單靠故事就能夠擴大品牌的影響力。案例:Comcast 算是 Twitter 上最早推出線上營銷的公司,Twitter 變成了一個大型的品牌營銷和客戶服務平臺,在這里口碑傳播的速度非常之快。Comcast 開始在 Twitter 上介紹自己的員工、回答用戶的疑問和抱怨、再加上對特定事件真誠的道歉,Comcast 很快地便發現即使是最憤怒的客戶,在意識到 Comcast 在一個公開的平臺上真誠地想要幫助自己時,也會滿意而歸,也就是從那時開始,Comcast 打造了自己的社交網絡營銷策略。現在隨著內容營銷正在成為每個公司的標配時,storytelling 的策略已經成為一門學問,一個好的故事能夠成功靠的同樣是創意和不可預測性,好好設計你的故事,避免上述的七宗罪,你能夠打造出屬於自己的聲音。最後回到 Uber,你可以看到簡單的字句也能有巨大的效應,故事並不一定越長越好,最好的故事是會把用戶當做故事中的主角。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Andy Smith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428

【案例】日日順如何解決O2O難題?8個方法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8/58031.html

作為阿里巴巴的新王牌,在全國擁有9個發運基地、90個物流配送中心、7600多家縣級專賣店、2.6萬個鄉鎮專賣店、19萬個村級聯絡站,並在2800縣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和1.7萬多家服務商網店的日日順,在三、四線城市站的安穩。i黑馬認為,三四線城市消費潛力巨大,而日日順又是通過何種方式打通與用戶的關系?在這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問題?以下為日日順官方旗艦店負責人張子寬口述:從預算來說,日日順官方旗艦店它的模式就是定位為全網,大家電的O2O的第一店。因為所有的包括O2O的話,現在基本上牽涉小家電、大家電這邊的。但是大家電現在是海爾做到第一家,他的模式跟我們現在開一家店,從線上接待,然後把訂單通過網格的信息,就是通過用戶的網格,就是他的配送地址,我們把全國劃成了1800個網格,把全國區域按照街道劃成了1800個網格。然後我們把訂單通過網格信息,通過用戶的物流信息,然後把訂單配送到1800個網格,然後由1800個實體的店鋪去做配送。在日日順的O2O實踐中,我們認為可能需要克服8個困難,我們也與大家分享一下日日順的經驗:第一個就是掃碼門檻的問題。因為我們現在店鋪所有的用戶進了我們店鋪里面,因為我們也測算了一下,十個人來我們店鋪來買大家電的,大概2個人客戶成交(就是買海爾的其他產品我不知道)。但是他有多少用戶願意去在你店鋪里面拿個手機去掃二維碼?基本上沒有。還有經銷商老板不願意幹,因為他們認為明明在線下可以成交的訂單為什麽轉到線上成交,而且配比不一定配比到我們這里,因為我們全國1800多個網格。第二個問題是線下線下協同互通的問題,就是協作的問題。從線下現在來看的話,我們當時是想讓2萬個海爾線下店去搶單服務的資質,但是一開始大家覺得線下老板都是幹實體出家的,也沒有幹過電子商務,突然可以上天貓了積極性非常高,都去搶單,但是做完了之後發現我們對他的價格的沖擊非常大,這是日日順這個體系,因為線上把價格壟斷了。我剛剛碰到個案例,煙臺倒上一個用戶買了一臺冰箱,這臺冰箱是三千塊錢,在煙臺這個島上有個實體店,他是我們的服務網格,他平時賣4000塊錢,這樣一臺冰箱可以賣一千元錢,因為我們要牽涉到全國一個價格一個價的問題,所以我們把價格標成3200元。所以煙臺的島上的經銷商就不願意送貨,但是我們日日順的物流去送貨,我們要通過煙臺的總倉到TC庫然後通過船把這臺冰箱送到用戶家里去,所以我們的物流費用就非常高。所以怎麽打通線上線下,能夠轉型?我們現在好多實體店怎麽轉型從電商的角度。第三個價格體系的問題。整個價值鏈的一個分享,包括我們價值的定價的問題,牽涉到經銷商利潤的問題。這里就牽涉到第三個問題。第四個就是庫存同步的問題。做O2O最大的問題就是整個庫存,1800個網格的庫存怎麽在天貓里顯示。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做了三個區域,到省到市到期到縣,我們也做了展示。但是最大的問題是,這個庫存我們會有很多高端型號,這些型號在每個網格里面不可能都去幫你備貨的,比如說我店鋪里一百多個型號,結果經銷商不願意按照你這個備,他覺得你的型號他是線上最好賣的就不給你備了。第五個是促銷員提成的問題。第六個是線上線下區域的產品差異化問題。因為海爾的產品是南北的區隔,南方是適合南方區域的商品,北方是適合北方區域的商品,造成南北區域的差異化,又導致不同步的問題。南北這個型號一大片都是有貨的,北部這個型號一大片這個型號都是沒有貨的。第七個是區域網格的限制。我通過1800個網格把全國分開了,包括二維碼掃碼上去以後,這個用戶不一定是到你店鋪,這個訂單不分你的網格。所以區域網格限制是我最大的問題。第八個問題是整個會員體系問題,包括CRM,怎麽做這個會員這個體系。因為官方旗艦店也只是做了三個月,剛剛也過了店鋪的試運營期。對於這8個問題,我把日日順的解決方案說一下。第一個問題是掃碼門檻的問題,我們怎麽做這個掃碼?讓經銷商去配合做。我們現在把海爾線下店鋪變成體驗店,把1800個跟我們一起幹的店變成旗艦店。就是說他作為門店的終端,或者說一些門店的用戶體驗館了,讓用戶定了店鋪之後直接可以體驗,通過貨架的無邊界性,可以把這個訂單引到線上。這個問題也是我們集團改革的方向,如果真正做到這一步的話,二維碼掃描就變得很簡單。那這樣的實際效果如何呢?我們把門店全部開放,比如說全是體驗,體驗完了之後到線上下單,這是我們考慮的一個方向,推進還是有困難,但是我們集團的張主席也是定了這個方向,必須要這樣做。第二個打通線上線下協作的問題。我們現在日日順官方旗艦店通過對海爾供應鏈,通過定制。定制一些高毛利的型號或者是差異化的型號,我們海爾日日順天貓店首發,然後我們通過微淘的平臺把高毛利的這個型號或者差異化的這個型號去發布這個信息的話,讓線下經銷商或者他的用戶知這個型號,在天貓店首發了,讓經銷商有積極性就是讓經銷商有利潤。第三個價格體系如何處理?我做了一個資金池,因為我所有的1800個店鋪都是加盟不是自己經營的,要讓他配合我做,所以他有可能出現現在不願意送貨。我在總部做了一個資金池,讓部分做引流的訂單,有可能引流完了很多訂單以後產生真實銷售,他有訂單會分到他那兒。所以我把引流造成真實訂單的利潤拿一部分出來,從經銷商抽出來放到總部做一個資金池,然後再給引流的經銷商做一個提成。第四個是庫存同步的。這也是O2O最大的問題,這也是集團改革方向,海爾集團現在在做的是一個,海爾有90個中心倉,包括新疆、西藏那邊,然後在中心倉里面他做了一個叫分支庫,這些庫存都是由經銷商的庫存,或者經銷商老板買車配貨我們做了500個分支庫,然後去配貨,讓經銷商賺錢。原來是通過1800個網格網點比較分散,然後我們比較集中起來,通過500個分支庫做庫存的共享,然後我們可以通過物權的轉移,把這個庫存同步系統打通。第五個就是提成的事。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雖然確實是我當時提的非常一個頭疼的問題,當然我現在做一個什麽事?因為我們海爾原來有一個村級服務網點的設置,我們的網點已經進鎮入村了,我們現在做了一個村級服務站的項目,把所有村里面的小賣部,小賣部里面的老板,把他變成我們村級聯絡員。他通過這個服務站去,比如說通過微淘這個平臺去做一個服務站的帳號,比如說他在這個小賣部買東西的然後你掃一下。我想如果通過微淘和日日順的合作,先把四五級市場把微淘的二維碼進入村的這一級的話,我覺得這個也是我可以考慮的一個方向,不知道成不成熟。第六個是線下和線下區域產品的差異化問題。這個剛剛說過了,就不羅嗦了。就是做方案定制,把線上線下的區域通過企劃線上專供的型號,讓跟著我一起幹的這些經銷商能夠去做這個方案定制,可以去搶單,這些訂單的型號會在它的店鋪里面賣。第七個問題就是網格的問題,當然模式不一樣,就不跟大家講了,我剛才也講過了。第八個關於會員體系的問題,海爾這個會員體系非常龐大,但是微淘的體系我也沒有牽涉到,如果我們微淘介入了,我們海爾的體系是不是被微淘拿去了?這個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線下,在專賣店,在鎮里做活動的時候,我們送雞蛋什麽的,到時候就會有很多人去排隊搶這個雞蛋,會有非常非常多的會員搜集過來。但是我們怎麽樣通海爾村里面、鎮里的這些會員通過微淘的平臺如何把會員搜集起來,微淘能夠利用起來,這個是後期深入合作的方面。我想了一下,一個是推一個是拉的:我拉的時候通過線下一些小禮品的發放,包括線下免費清洗機器一次,包括延保的服務,把會員的信息搜集起來。我們也通過微淘這個平臺搜集起來。然後推的話通過微博互動、微淘的一些互動,包括短信的一些互動。因為在村里面都有短信的發送站,車到了一個短信發過去,這一片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所以我們通過短信微博這兩種方式去推,讓這些會員能夠到我們的店鋪里面來消費。我基本上就想出了這八個問題。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張子寬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41

【方法論】對業績評估的再思考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9/58051.html

我們的許多組織文化中存在著一種根深蒂固,但不幸早已陳舊過時的假設:只要我埋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萬事大吉。本文來源於《哈佛商業評論》,作者是塔米・埃里克森(Tammy Erickson)。他是康庫學院(Concours Institute)院長,著有《勞動力危機:如何戰勝技能和天賦缺陷》等著作,曾名列2011年度“全球50位管理大師”榜單。他通過本文向創業者分享了公司績效管理的一些方式方法。這種假設的意思是,個人的責任僅僅是“把工作做好”。在層級制組織中,衡量個人績效的標準通常是看員工是否實現了具體的目標。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推論,在當今大多數組織中,同事之間都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心照不宣地提倡個人自治――“你做你的事,我做我的事。”同事之間通常彬彬有禮,避免發生沖突,見不到質疑、辯論,也不會以開放的心態面對批評,而這些都是合作所必須的。在合作型企業中,個人能力只有為整體的成功做出貢獻,才稱得上寶貴。績效標準也發生了改變,主要是看每個人對共同任務或使命付出了多少。在擴展合作的環境中,個人工作的成功有賴於積極參與、主動提出質疑以及做出“成年人的”選擇。成功定義的改變以及同事之間的新關系促使我們對績效管理系統進行重新思考。不過,我的研究表明,如果團隊無法對區別其成員的貢獻產生影響,那麽僅僅改用基於團隊的獎勵制度是不夠的,甚至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我們對55個全球團隊進行了全面研究,發現團隊外部成員(甚至包括團隊的直接主管)的感受之間並沒有聯系,而團隊成員對內部合作程度的感知也不盡相同。因此,對於誰為團隊績效做出了哪些貢獻,老板幾乎不可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也許反而會挽留或獎勵那些貢獻最小的員工。在依賴擴展合作的環境中,若想實現最優績效管理,就需要讓團隊成員的意見在決定各位成員貢獻幾何時占據舉足輕重的分量。組織有兩種主要選擇:第一,以團隊為基礎,但利用團隊能力來選拔成員,或將績效欠佳的成員淘汰出局。第二,以個人為基礎,但利用同事的能力來評估個人對使命的成功做出了多大貢獻。全食超市(Whole Foods)使用的是上述第一種方法,讓團隊來選擇新的團隊成員。每家門店都劃分為多個團隊。新店員受聘加入某個團隊,其工作是臨時性的。工作四星期後,團隊投票表決是否留下這位店員。讓團隊成員充分表達意見非常重要,因為基本工資以外的各種獎勵都要與績效掛鉤。IDEO設計公司信奉的是第二種哲學,他們利用一個專為收集同事反饋而設計的內部合作中心,同時該中心還是一種積累信譽的工具。每位員工的網站都將其個人工作、博客、即將做出的團隊承諾(需求的跡象),以及豐富的資料結合在一起,這些資料為其他同事提供關於該員工各種不同利益的評價。在成功進行擴展合作所需的所有組織調整中,采用以同事反饋為基礎的績效管理方法也許是最重要的,也最有可能帶來重大的文化變革。想想看,你的企業是否將同事反饋納入績效指標之中了?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塔米・埃里克森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86

【方法論】創業者該不該有小聰明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0/58061.html

很多年來,聯合利華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裡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後 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博士後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攻關小組,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射線探測等技術,花了幾十萬,成功解決了問題。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生產線,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後大為發火,找了個小工來說:「***給老子把這個搞定,不然你給老子爬走。」 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花了90塊錢在生產線旁邊放了一台大功率電風扇猛吹,於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知識並不一定都是生產力。可是結論真是這樣嗎?i黑馬不認可,今天分享一篇來自豆瓣的文章,幫助大家理清認識上的誤區。

再來說個故事,在三傻這個電影中也有說到。

說是在太空中由於失重,無法使用圓珠筆或者自來水筆進行記錄,對此美國宇航局投入大量資金,開發了可以在失重條件下寫字的太空用自來水筆,而前蘇聯的宇航員則簡單地用鉛筆寫字解決了這個問題,令美國同行無比汗顏。

這篇文章曾經一度被各大媒體廣泛引用。

只是,事實果然如此麼?

先說第一個聯合利華的案例。

不能那麼簡單地看待聯合利華和南方小廠的不同解決方案。因為博士後不一定想不到大功率電風扇吹的這個點子,可是這個點子卻未必適合聯合利華的要求。有達人就 提出,幾十萬的方案雖然比90元的風扇成本高很多,但能保證檢測率100%,同時效率又很高,絲毫不影響生產線的正常流程,不會給生產線帶來損害。如果采 用電風扇吹的方法,雖然也很有效,但可能會產生更為嚴重的問題:請看其分析如下:

1、 在空盒子被吹掉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盒子的翻滾、相互碰撞等不可預料的情況,可能致使非空的盒子移位或者同樣被撞掉。這會給生產線上後續的步驟帶來一定的 干擾(比如影響後面的自動裝箱),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整個生產線停頓。而以聯合利華的出貨速度,一旦某個空盒子亂飛亂撞導致生產線停頓的事故,每秒鐘都可能 會引起成千上萬元的經濟損失,這是聯合利華所不能接受的。

2、檢測精度難以控制,無法保證100%的空盒子全部被檢出,並且裝了香皂的盒子也有可能被誤吹掉。漏檢和誤檢給聯合利華帶來的損失也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

3、被吹掉的盒子跌落在地上,需要專人人工去處理,而且有可能因為跌落的緣故,或者處理不當等原因造成香皂盒的破損。

4、聯合利華對香皂質量要求很高,有可能要求生產現場是無塵、無菌車間。因此採用電風扇吹的方式他們肯定無法接受。

綜合上面三條分析來看,採用自動化生產線,自動裝箱,生產批量很大,對生產工藝要求嚴格的聯合利華來說,花費幾十萬的解決方案才是他們所需要的。而對於南方鄉鎮企業來說,他們可能自身的情況是這樣的:

1、 出貨量小,生產線即使停頓一頓時間也不會給他們帶來很大損失;

2、人工成本低,他們可以僱傭很多小工在現場撿拾被吹掉的空肥皂盒,並且後續的裝箱可能是人工裝配,因此即使出現誤檢或者漏檢也沒關係;

3、他們的產品對生產環境要求不高,不需要是無菌無塵車間,因此90塊錢的電風扇是可以使用的;

4、他們的香皂盒子是用再生塑料做的,成本很低,即使出現了跌落破損,他們也能接受。但是由於他們的香皂售價低廉,量又不是很大,因此假如在生產線上增加幾十萬元投入,很難在銷售過程中靠上量而攤簿成本,所以企業主不可能接受這一方案。」

再說那個航天員用鉛筆的故事吧, 其實事實是這樣的:一開始美國宇航員和前蘇聯宇航員一樣都用鉛筆進行記錄,後來美國宇航局發現鉛筆寫字會產生石墨碎屑,飄在空中,可能會對航天飛機內部的 精密儀器設備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才不得不投入大量資金去研發新型的寫字筆。而且通過研發無重力條件下的自來水筆過程中開發出來的一些技術,後來被美國廣泛 應用到很多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其實,一切都是要建立在具體情況的基礎上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就聯合利華的案子來說,博士們採用的這一高端解決方案是適合他們的生產線的,而對於鄉鎮企業來 說,小工採用的低成本解決方案也是最適合他們的。對於兩個企業來說,各自的解決方案對他們本身都是最佳的。從中我們學到的不應該是對某種方案的簡單否定, 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用靈活的解決方案,不能教條照搬別人的方案。從宇航員用鉛筆的案例中,我們要瞭解的是,任何方案都要拿到整體中去取捨,短視的、小聰明式的解決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負效應。

總得來說,我想強調的是

1、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

2、不要盲目的相信網傳流傳的神化故事,什麼不讀大學成首富啊什麼的

3、永遠要有自己的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489

幾個可能扭曲財務數據的方法 投資兩手抓

http://xueqiu.com/7712360784/27398719
除了前文我們提到的公司可能變壞的幾個徵兆之後,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是不是就沒有其它什麼可能再讓投資人蒙受重大損失了,當然不是,財務是複雜的,必須要充分理解和注意的,在這裡我們再提供幾個可能扭曲財務數據的方法。

 1.投資收益

對於公司來說投資是非常的,不管是投資一家小的公司,還是更有甚者直接投資於二級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都大有人在,在報表中,投資收益可以光明正大的計入利潤。

但當一個公司試圖用數據來粉飾營業成果時,那麼就可能會出現問題了,比如可以把投資收益營業收入中,那麼營業收入的數據被人為的推高了,毛利率也就變的不真實了,相信這樣的事情每年都在發生,它會使公司看上去比真實的情況更有效率,但對於投資人來說這是一種不可能持續的假象,會讓我們付出更高的價格。

2.存貨的大量上升

 公司為了更多的銷售產品當然會增加原材料的採購並且更多的生產產品,一般情況下,這只是暫時的,但當公司對於市場的判斷出現誤差時,或者產品的需求已經枯竭時,麻煩就來了,特別是如果這個企業是在電子信息產業的話,那麼問題就更嚴重了,因為從所周知電子產品的價格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下降。

3.頻繁的變更

 公司的財務報表一定要遵守一貫的原則,除非是行業或者會計行業準則的改變,否則任何對報表進行變更的行為都要引起我們的注意,特別是對於折舊年限的重新設定,壞賬準備的計提等等,一般情況下折舊年限確定後是不可以隨意更改的,壞賬準備應該是新來的客戶比原來的客戶準備比例更高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4.費用化還是資本化

 公司另外一種會計技倆是通過把費用 資本化來延長分攤年限,近而推高近期收益。一般來說能夠產生長期收益的的費用支出可以資本化,只能產生短期收益的支出要費用化,但要具體的處理過程,有一些費用很難確定是費用化更合適還是資本化更合適,這就給會計處理上更多的可以調整的空間。

以上四點,是我們可以想到的在會計上,容易產生問題的幾個方面,需要我們在閱讀報表時格外注意,並充分的與公司溝通,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投資更安全,更有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232

幾個可能扭曲財務數據的方法

來源: http://xueqiu.com/7712360784/27398719

除了前文我們提到的公司可能變壞的幾個徵兆之後,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是不是就沒有其它什麼可能再讓投資人蒙受重大損失了,當然不是,財務是複雜的,必須要充分理解和注意的,在這裡我們再提供幾個可能扭曲財務數據的方法。 1.投資收益 對於公司來說投資是非常的,不管是投資一家小的公司,還是更有甚者直接投資於二級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都大有人在,在報表中,投資收益可以光明正大的計入利潤。 但當一個公司試圖用數據來粉飾營業成果時,那麼就可能會出現問題了,比如可以把投資收益營業收入中,那麼營業收入的數據被人為的推高了,毛利率也就變的不真實了,相信這樣的事情每年都在發生,它會使公司看上去比真實的情況更有效率,但對於投資人來說這是一種不可能持續的假象,會讓我們付出更高的價格。 2.存貨的大量上升 公司為了更多的銷售產品當然會增加原材料的採購並且更多的生產產品,一般情況下,這只是暫時的,但當公司對於市場的判斷出現誤差時,或者產品的需求已經枯竭時,麻煩就來了,特別是如果這個企業是在電子信息產業的話,那麼問題就更嚴重了,因為從所周知電子產品的價格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下降。 3.頻繁的變更 公司的財務報表一定要遵守一貫的原則,除非是行業或者會計行業準則的改變,否則任何對報表進行變更的行為都要引起我們的注意,特別是對於折舊年限的重新設定,壞賬準備的計提等等,一般情況下折舊年限確定後是不可以隨意更改的,壞賬準備應該是新來的客戶比原來的客戶準備比例更高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4.費用化還是資本化 公司另外一種會計技倆是通過把費用 資本化來延長分攤年限,近而推高近期收益。一般來說能夠產生長期收益的的費用支出可以資本化,只能產生短期收益的支出要費用化,但要具體的處理過程,有一些費用很難確定是費用化更合適還是資本化更合適,這就給會計處理上更多的可以調整的空間。 以上四點,是我們可以想到的在會計上,容易產生問題的幾個方面,需要我們在閱讀報表時格外注意,並充分的與公司溝通,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投資更安全,更有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48

淺談成長股投資的邏輯和方法 散戶與機構博弈

http://xueqiu.com/6586434843/27496399
2013年創業板上演了一把單邊牛市,成長股投資因而再度受到投資者追捧。談到成長股,大部分人的理解是創業股、新興行業或者高科技,其實不然。

  在03年時人們眼中的成長股是電力、石化和鋼鐵、07年以銀行和地產為代表、09年則是有色和煤炭,2013年互聯網和傳媒成為最大贏家,每個階段這些行業之所以能夠崛起都有其特殊的背景,並且在當時的階段大多數人對其發展前景深信不疑。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漂亮50」在當時被認為是必須持有甚至可以永遠持有的股票,很多公司今天已經衰落,或者完全消失。人類對未來的預測總是存在極大的偏差,很多異想天開的事情最後成為現實,而很多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卻往往與現實相去甚遠。

  所謂成長股是指增長速度在當前行業中處於領先水平,並且被認為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上漲空間的股票。但是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沒有永遠高成長的股票,成長股只存在於特定的階段,即使是能夠持續增長的公司最後增速也一定會降下來變為傳統行業或者穩定增長行業。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投資成長股就沒有意義,我們如果能抓住每個階段性高成長的股票,那最終的結果一定是非常驚人的。當然如果能像巴菲特一樣找到像可口可樂一樣偉大的企業甚至是永遠不需要賣出的企業,那就更加妙不可言。

  投資成長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簡單介紹一下投資成長股的體系,大家可以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優化。

  第一步是選行業。行業的選擇是最重要的,選對了行業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即使買點不對,公司不好,只要行業還在高速增長,混個雞犬升天應該不難,不過我們的目的不在於此,繼續往下看。

  我們可以從社會發展與人類需求、從政策扶持和科學技術發展方向三個角度選擇行業。社會發展角度比方像環保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未來一定需要大量的投入,行業將因此而受益,另外像人口老齡化決定未來國家必定要全面放開二胎以及老年人口將繼續攀升,也將給相關產業帶來高速增長的機會,還有像城鎮化將刺激大眾品牌消費品的爆髮式增長。人類需求是不斷上升的,從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上升到精神層面的需求,今年傳媒板塊的爆發就是最明顯的需求帶動。當然人類的需求最終還是要受到科學技術發展的制約和引導,移動智能終端自去年以來的迅速普及給消費電子帶來了極大的發展機遇,未來物聯網、智能化是非常明確的發展方向。

  第二步是選企業。行業只是給出了一個大概的範圍,最終還是要靠企業實現贏利。不過選對了企業並不代表就成功了另外一半,因為買點的選擇也非常重要,決定你的心態和最終的贏利。

  選企業關注的點有增長速度、行業地位、商業模式、管理層等。企業的增速非常關鍵,通常大家投成長股就是投增長速度最快的公司,不過顯然增速背後的驅動因素和持續時間更加重要。受益於用戶的持續增加或者擁有定價權通過提價帶來的毛利率增長推動的高增長我們就很歡迎,而通過一次性收入或者併購帶來的增長,質量就要大打折扣。企業在整個行業產業鏈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決定了它的競爭優勢,選擇具有護城河優勢的企業尤為關鍵,護城河包括但不限於有競爭力的技術和品牌,不可複製的自然壟斷資源,高進入壁壘,渠道優勢等等。另外商業模式也很重要,好的商業模式躺著也可以賺錢,壞的商業模式如鏡中花,盈利總是可望不可及。一個好的管理層團隊也相當重要,可以考察管理層的眼光、能力和管理,管理層有沒有將企業做大做強的企圖心,管理層有沒有分享精神。

  第三步是給企業估值。估值的方法很多,但是給企業正確估值很難。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中明確告訴我們證券分析的目的並不是要確定某一證券的內在價值多少,只是試圖摸清這一價值到底能否為價格提供保障。所以整天在精確計算估值的投資者無異於緣木求魚,巴菲特也簡單的把自己的投資比喻成用4毛錢買1塊錢的東西,絕對是得了巴老的真傳啊。

  不需要精確的估值,大概的估值還是要有。目前主流的估值方法有兩種,PEG法和市值法。我們在已經進行了前兩步的情況下PEG越小越好,1倍以下都算是相對合理,0.6倍以下就是撿便宜貨,超過1.2可能就有高估的嫌疑。市值法是從全局的角度看行業或企業的成長空間,也是一個大概的估算。比算我們可以通過估算未來每年新增人口計算需要的嬰兒用品市場規模。另外在計算一家企業是否高估時也非常好用,比方說一家公司的市值超過了全行業的規模,或者一家小品牌的公司市值超過行業龍頭,都是明顯被高估的表現。另外PB、市銷法、現金流折現等估值方法都可以參考比較。

  成長股投資的方法我們基本上就介紹完了。那麼如何去發現成長性行業和股票呢?行業研究員可以從行業的景氣度,價格、銷量等數據去提前於市場進行判斷。擅長趨勢或技術分析的投資者也可以從股價的變化來發現行業的變化,再去尋找背後的原因。對於不懂基本面或技術分析的朋友也不用愁,成長股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告訴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去發現投資標的,並且效果比研究來的更直接。比方去年泰囧等一系列電影票房的爆發可以發現影視行業的春天,身邊越來越多同事用起蘋果、三星、小米等智能手機,微信的便利性及受歡迎程度,這些都已經擺明告訴我們投資的方向。

  上面講的這些方法簡單易懂,大家也都在用,但是做出來的業績千差萬別。對行情的判斷、行業和股票的選擇、對估值的要求、心態和操作,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炒股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成長股投資不應該單獨從股票投資中拎出來,萬變不離其宗,如果能夠結合一些正確的炒股理念,相信一定可以使你的成長股投資如虎添翼。

  1、結合行情來做。我們上面把行業選擇放在第一位,其實在行業選擇之前還應該考慮一下市場,如果市場趨勢是向下,那麼我們在投資之前就已經站在了小概率一邊。

  2、儘可能追求確定性。永遠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如果可投可不投,那就不要投,如果一家公司比另一家確定,那就放棄不確定的那家。

  3、選擇合適的買點。選好了公司,耐心等待合適的時機,買進去就賺錢跟買進行就套20%心態是不一樣的,心態影響操作,進而決定結果。

  4、要懂得適時止贏。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賺到了錢能夠裝進口袋才是自己的。估值過高、業績增速下滑或者股價達到預期都需要考慮賣出的問題。

  5、有催化劑更好。有時候我們選擇了行業,也拿對了股票,但是得不到市場的認同始終不漲。合適的時間買合適的股票很重要,時間也是成本,儘量選擇有催化劑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