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娛樂過度消費的背後:究竟什麽模式能讓衍生內容做加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6/156328.shtml
泛娛樂過度消費的背後:究竟什麽模式能讓衍生內容做加法
真正的好內容不在於粗放的播出數據,而在於紮實的粉絲。
文 | 小甜甜丁蘭妮
根據CNNIC的數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用戶已達6.68億,網絡視頻用戶規模 4.61億——占網民比例為 69.1%,手機視頻用戶規模為3.54 億,手機網絡視頻使用率(占手機網民比例)為 59.7%。
同樣是來自 CNNIC 的數據統計,2014 年的新媒體影視行業經歷了一場作品數量規模的大爆發。截至 2014年12 月,全網新媒體影視作品達到 8000 余部,相比 2013年總量增加了2000余部。
以上這些數據,都是為了說明,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新媒體影視已經發展壯大到了一個非常可觀的市場體量。
泛娛樂內容:活躍粉絲的最直接方式
產量的膨脹不僅僅反映出內容創作的活躍,更重要的是展現出網生影像的產業生態的蓬勃生命力,其中有很多網生影像的社區正在成為整個大生態里的小生態,並扮演著行業熔爐的角色——鍛造人才、冶煉IP。
諸如“papi醬”之流的內容可以歸類為其中的人才部分,也就是泛娛樂內容,什麽是泛娛樂內容?即基於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多領域共生,打造明星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的粉絲經濟,其核心是IP,可以是一個故事、一個角色或者其他任何大量用戶喜愛的事物。
真正的好內容不在於粗放的播出數據,而在於紮實的粉絲——後者的關註才是黏性的依賴,有用戶才是好產品,PGC的核心是紮紮實實的有粉絲。泛娛樂類的PGC內容可以靠大的播放量,覆蓋人群廣,粉絲不用很有黏度,直接可以廣告變現,但是他們一般也沒有專職的商務人員,也需要PGC聯盟進行商務代理合作。
垂直細分類內容:沈澱用戶的粉絲轉化
而垂直類的商業模式不一樣,一方面需要聯合進行廣告合作,另一方面需要觀眾-粉絲-用戶的轉換,才能沈澱下黏度用戶,進行電商變現。所以判斷一個垂直類PGC的核心是其沈澱下來的用戶有多少。沈澱用戶如何獲得?通過網絡劇,或者網絡欄目的形式,發掘新內容,培養高粘合度粉絲。
一方面,在網絡劇市場,平臺主推的都是和傳統影視公司合作千萬級制作的大型網劇,而對於創作團隊來說,則是需要一個全新的,適應新生代觀眾的話題型新類型,諸如二次元、耽美等看似小眾卻能激起全民觀劇熱潮等刺激性話題。
另一方面,在網絡欄目上,摒棄泛娛樂類定位虛大的主題,創作團隊和平臺在未來將走出垂直細分類板塊的趨勢,在專項話題諸如美食、美妝、星座等精細的分類中垂直深度探索更多內容,準確定位用戶群,培養具有購買力的高轉化率粉絲。
泛娛樂做用戶分流,垂直細分打造自有品牌
目前關於新媒體內容的鋪陳推廣來看,由於PGC盈利模式的不完善,龐大的流量目前是客戶最需要的東西,於是泛娛樂類內容目前較受重視。泛娛樂類內容所具有的優勢,即廣闊的市場受眾群體,巨大的流量為它帶來的廣告收益相當可觀。
對於大眾品牌的廣告主來說,選擇泛娛樂類內容進行品牌廣告植入傳播是非常高性價比的選擇,龐大的流量極大的增加了品牌曝光度。但對於PGC 內容來說,泛娛樂的本質所帶來的可能就僅僅限於流量價值了,很難打造出屬於自己品牌的產品,因為這樣的用戶群並不垂直,產品選擇非常困難,無論什麽類別的產品受眾其實都只占到了泛娛樂內容觀眾的小比例部分。
從這一點來看,垂直細分類內容做電商變現就更加具有優勢了,利用自身垂直高黏度粉絲的基礎,在這之上進行自我品牌的開發,制作針對深度垂直用戶相應的產品,精準推送宣傳,帶來的市場轉化率會相當驚人,且具有相當大的市場價值,有助於為PGC內容後續變現之路展開可持續發展軌道。
綜上所述,目前的市場現狀決定,優質泛娛樂類內容雖然吸引關註,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上來說,用垂直細分內容精化粉絲,針對不同分類定向推送適當內容,保證後續延展營銷和電商變現轉化,這樣的道路還是非常有嘗試意義的。
但無論什麽類型的PGC內容,用心的制作和有誠意的策劃永遠是本質核心,只有好內容才能讓粉絲經濟真正成立,路漫漫其修遠兮,PGC們還需上下而求索。
[本文作者小甜甜丁蘭妮,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
泛娛樂
衍生內容
贊(...)
分享到:
樂視複牌背後:明星股東賺翻了 樂視究竟估值幾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818.html
停牌5個多月之後,樂視網終於在2016 年 6月 3 日開市起複牌。
在複牌前一天,樂視發布公告稱公司48億元定向增發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定增是樂視網自2010年8月登陸創業板以來的首次再融資。此前樂視主要依靠債權融資,單一的資金渠道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樂視的資金瓶頸,而其定向增發獲批,意味著樂視未來將以“股權+債權”來撬動更大的資金和資源。
與此同時,在停牌5個多月的時間里,樂視動作頻頻,從樂視網到樂視影業的註入、再到電視、手機、VR、體育、雲計算和超級汽車、進軍地產等等業務,樂視描繪了一個以“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四環相扣的生態,樂視生態究竟該如何估值?
資金“饑渴”緩解
樂視定增的一大看點,就是樂視網融資模式的優化升級。
此前,樂視董事長賈躍亭不止一次說過,樂視的短板在於資金。放在網絡視頻行業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當中,樂視幾乎也是股權融資最少的一家公司。
尤其在震蕩的股市與充滿不確定的傳聞中,賈躍亭曾經進行多次大規模減持和股權質押。
就在不久前,一項名為“樂視汽車融資文件”被曝光,文件顯示賈躍亭用了大量擔保和質押。其中,樂視汽車融資票面利率12%,賈躍亭提供無限責任連帶擔保。
但一方面,樂視在不斷擴張自己的企業邊界。從樂視網到樂視影業、再到電視、手機、VR、體育、雲計算和超級汽車,樂視描繪了一個以“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四環相扣的生態,多元化布局背後資金壓力不小。
綜合此前公告,樂視網擬向不超過5名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1.55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48億元,將用於視頻內容資源庫建設項目、平臺應用技術研發項目和品牌營銷體系建設項目。
其中,此次再融資的資金用途主要為視頻內容源庫建設項目,金額為40億元,其中第一年花費為23億元,第二年花費則為18億元;此外平臺應用技術研發項目和品牌營銷體系建設項目分別為4億元。
2015年年報顯示,樂視網主要的營收來源為終端業務、廣告業務、會員及發行業務和技術服務。48億募資到位後,樂視視頻在版權內容積累,及自制能力方面將大大增強,有利於公司在網絡視頻行業繼續保持競爭優勢,並將提升樂視在智能終端和雲平臺以及應用技術領域等的競爭力。
另有投資人士分析,48億定增順利獲批,將徹底消除樂視快速發展中的資金壓力,成為生態全球化落地的重要保障。
樂視生態估值幾何?
截止2015年12月4日停牌,樂視網市值高達1091億元。當時,樂視網作為樂視旗下重要的上市公司板塊,包括樂視視頻、樂視超級電視、樂視商城、樂視雲、花兒影視等諸多業務。而包括樂視手機、樂視體育、樂視超級汽車等在內的業務,並不包括在樂視上市主體之內,而是屬於樂視未上市核心業務。
與此前相比,樂視的一大變化就是樂視影業的註入。樂視網在今年5月6日傍晚發布公告,宣布樂視影業即將註入樂視網,並發布了相關預案,樂視影業估值98.4億元 。而在“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它曾接到了深交所的重組問詢函。
根據樂視網發布公告稱擬向樂視影業股東以每股41.37元發行1.65億股,並支付現金29.79億元,作價98億元購入樂視影業100%股權。同時,擬向不超過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50億元。
引人關註的是,樂視網的此次收購,圈下了“半個影視圈”。在本次交易前,樂視影業一共有43名股東,除了“樂視系”核心成員外,還涉及到張藝謀、孫紅雷、孫儷、黃曉明、李小璐、郭敬明等在內19位明星股東。換言之,一旦預案最終獲得證監會核準,這些明星們將進賬千萬乃至上億元了。
其中張藝謀作為樂視影業股東,將獲得1.41億元對價總額。郭敬明的股權對價也飆升至5855.5萬元。此外,孫紅雷這次交易對價總額為2810萬元,孫儷工作室的2810萬元,馮紹峰的1405萬元,黃曉明的703萬元,李小璐的703萬元。
除了樂視影業註入之外,在停牌五個多月的期間,樂視做了什麽?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了發布4999的64寸4K 電視、冠名北京國安以及戰略合作、樂視生態落地印度、與阿斯頓馬丁成立電動車合資公司、在深圳成立智能終端總部、與 TCL 達成戰略合作、發布 O2O 生態戰略、收購地產商業等。
截至目前,樂視已經孵化出樂視體育、樂視雲、樂視影業、樂視智能移動四只獨角獸。其中,樂視雲於3月份完成10億元A輪融資,樂視體育4月完成B輪融資,引入海航、體奧動力、中建投信托等機構,共融得資金80億元,公司估值達到215億元。另有消息稱,樂視超級汽車首輪融資或已完成,融資金額超過50億元。
而據今年2月賈躍亭在萬人規模年會上對外表示,樂視全生態估值已經超過3000億。
他究竟虧欠誰了?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79v.html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我驀然想到了遠方的貧困生小羅,他是重慶邊遠山區的高二學生。小羅在出生之前,直到現在,家境一直貧寒,他好不容易念完小學、初中,最後考入縣里最好的一所高級中學,很不容易!不過,家庭經濟負擔更重了。
大約一年前,經好心人奔波牽線,終於得到當地一個民間愛心小組的資助,每月領到一點生活補助費。可是好景不長,一個多月前,這個愛心小組停止了資助,原因是,小羅學習成績大幅下降;還有,他違反校規,比如,上課看小說,不對老師說實話,溜出校門去上網,等等,受到學校處罰。而這個愛心小組只單單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生,於是小羅也就從資助名單中被劃掉了。
這一來,雙目幾乎失明的父親痛罵他,早就讀不起書的姐姐責怪他,周圍的人責備他,老師批評他,大家都說他沒有感恩心(比如,他老師在微信上對我說,小羅應該先學會感恩,再來上學),太不爭氣,辜負了大家的一片期望,對他無不失望……
小羅退步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其主觀原因肯定是主要的。但在這里,我只引談其中一個讓他內心一直感到煎熬的原因,按他的話說就是,他從小以來就一直感覺“被道德綁架著”,像似背著還不清的債,感到很自卑。對此,我十分理解!這事又一次觸及到如何理解“支助與受助”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曾在小文《只言片語談行善 》(2011-12-01)中提到過幾句:
“因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人的天性是沒有感恩之心的,所以,行善不要有任何施恩圖報的念頭(包括想聽一句感恩或感激或感謝的好話),不然只會帶來煩惱與不快。
“因為貧困是受助的唯一理由(充要條件),所以,你捐助他人時不可附加任何其他條件,不然,支助行為不免會有‘居高臨下’的姿態或帶有‘灼烤’的味道,就有不道德之嫌,有可能會傷及受助者的自尊。
“匿名或無名捐獻者更加了不起和偉大。”
我始終認為,支助——只是因為對方貧困而需要幫助;受助——只是因為貧困而需要得到幫助;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必要原因。這也就是說,貧困是支助與受助的唯一理由,根本不應當附加任何其它條件。所以說,小羅受助只因家境貧困,家里與社會本不應該對他有過多的超出常人的要求才是,但事實上,他從小到大一直在“灼烤”中成長,這有道理嗎?他究竟虧欠誰了?
“你是明年畢業參加高考,還有一年時間,只要靜下心來,我堅信,你一定能夠迎頭趕上的!”我對小羅說。
鏈接閱讀:《唉! 》(2011-02-15)
谷歌和希拉里之間究竟有沒有見不得人的勾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102.html
美國總統明星候選人康威(Conway)在競選中通過搜索引擎收集用戶搜索數據、了解選民關心的問題,並通過展示自己的正面信息給選民“洗腦”,成功拉到了千萬選票。這一出現在《紙牌屋》第四季中的劇情,如今似乎有了現實版。
名為SourceFed的獨立媒體6月9日爆料稱,將“Do not be evil(不作惡)”作為口號的谷歌涉嫌與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的政黨、財團勾結,操縱搜索結果,讓人們只看得到她的正面報道。
特朗普(Donald Trump)隨後也來插了一腳,用“無恥”、“非常不誠實”等言辭表達了對於谷歌涉嫌操縱搜索結果的憤怒。
“我們的自動填充算法在與人名聯系時,不會呈現具有攻擊性或詆毀性的預測性查詢內容。”谷歌6月12日發給《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聲明與其公開表態基本一致,“谷歌的關鍵詞自動完成功能沒有傾向於任何候選人,相反的看法誤解了關鍵詞自動完成功能的工作方式。”
那麽,谷歌究竟有沒有“作惡”?
憑什麽質疑谷歌
SourceFed在爆料視頻中稱,在谷歌、雅虎和必應上搜索與希拉里相關的關鍵詞時,谷歌彈出的自動聯想詞與雅虎、必應大相徑庭。谷歌傾向於呈現對希拉里有利的詞,而後兩者則根據熱門程度跳出了對希拉里不利的聯想詞。
SourceFed還作了演示:在谷歌搜索欄上輸入“HillaryClinton cri”,自動跳出的聯想詞是“HillaryClinton crime reform(希拉里+刑法改革)”、“HillaryClinton crisis(希拉里+危機)”和“HillaryClintoncrime bill 1994(希拉里+刑法法案1994)”;在雅虎和必應上鍵入相同詞語時,顯示出的自動聯想詞則都與“HillaryClinton crimes(希拉里+罪名)”相關。
另外,在谷歌上輸入“HillaryClinton ind”時,顯示的是“HillaryClinton India(希拉里+印度)”及“HillaryClinton Indiana(希拉里+印第安納)”等詞,而不是與希拉里2015年擔任國務卿時的“電郵門”相關的熱搜詞“HillaryClinton indictment(希拉里+指控)”。
SourceFed還搜索了2016美國大選另兩名候選人桑德斯和特朗普作為對比,當在谷歌上鍵入“bernie sanders soc”及“donald trump rac”時,彈出的自動聯想詞分別是“bernie sanders socialist(桑德斯+社會主義者)”和“donald trump racist(特朗普+種族主義者)”,結果與雅虎、必應一致。
一般情況下,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主要基於網友對於關鍵詞的搜索次數,次數越多越可能成為自動聯想詞,可谷歌的聯想詞並未推薦不利於希拉里的高流量關鍵詞。SourceFed查詢谷歌的統計數據發現,相對於谷歌顯示的聯想詞, indictment的搜索量遠遠大於Indiana和Indian。
SourceFed借此認為谷歌存在操縱搜索結果支持希拉里的嫌疑。
谷歌有沒有“作惡”
對於SourceFed的指控,谷歌在聲明中表示,自動完成功能中顯示的關鍵詞不會包含具有攻擊性、侮辱性的詞匯,而“crime(犯罪)”屬於具有攻擊性的詞匯。此外,搜索聯想的最終顯示會基於多種影響因素,包括用戶的搜索歷史和位置,而不僅僅是搜索流量。
谷歌負責搜索功能的產品副總裁耶霍舒亞(Tamar Yehoshua)在博客中表示:“谷歌的自動填充文本算法在設計時就避免了與人名同時出現時推薦帶有攻擊或者侮辱性的詞匯。這項過濾操作不是針對某一個人的,對所有人都是如此。”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6月12日在中國境內在google.com.hk上嘗試輸入上述提到的幾個關鍵詞時,得到的結果與SourceFed並不完全相同。
當本報記者在谷歌上輸入“HillaryClinton ind”時,“HillaryClinton indicted(希拉里+被指控)”被排在了第三位,即“印度”和“印第安納”之後;輸入“HillaryClinton cri”時,聯想詞中也有“HillaryClinton crimes”和“HillaryClinton criticism”(希拉里+批評),雖然次序排在正面聯想詞的後面,但並未隱藏。
網友在美國加州測試的結果顯示,“cri"與"ind"的聯想詞出現了crimes和indicted
本報記者又嘗試搜索了一些詞,比如鍵入“Hillaryclinton e”時,得到的聯想詞是“Hillaryclinton election(希拉里+大選)”和“Hillaryclinton emails(希拉里+郵件)”,即此前的郵件門事件,這也是公眾關註的熱搜詞。
從更廣泛搜索詞彈出的更多不一致的聯想詞來看,自動聯想詞確實是因地而異,畢竟不同地域的網民關註的話題並不相同。因此,SourceFed的指控並非沒有道理,卻也存在“以偏概全”的嫌疑。
谷歌的資深高級工程師庫茨(Matt Cutts)也在社交網站上回應稱,SourceFed的指責是“低級錯誤”。他指出,大部分用戶在搜索時鍵入的都是“Hillary…”,而非“Hillary Clinton…”。當搜索“Hillary in”時,就會出現“Hillary indictment”的自動聯想。
數字營銷公司OutSpoken的CEO德賴斯代爾也撰文力挺谷歌。他指出,如果在谷歌搜索“Donald Trump ra”也不會出現任何關於“rape(強暴)”的聯想詞,最多的建議是“rally(集會)”。事實上,特朗普曾被曝在離婚期間涉嫌強暴妻子,去年搜索“Donald Trump rape”的網友顯然更多。
“谷歌比我們人類自己還要了解我們。”德賴斯代爾這樣對媒體說道。因此,指控谷歌試圖隱藏希拉里負面的信息以支持其競選的指控並不成立。對比而言,必應和雅虎並沒有像谷歌這樣複雜和智能的算法。它們更多的還是在字面上來理解人們的搜索,因此才會出現詆毀希拉里的搜索結果。
共和黨很怕谷歌?
谷歌的聲明和業內人士的觀點足以揭示所有真相嗎?似乎也不盡然。
谷歌被指通過搜索服務支持希拉里早已不是第一次。2015年10月30日,美國《赫芬頓郵報》就曾報道過“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稱谷歌是希拉里的“秘密武器”一文。
阿桑奇爆料稱,由谷歌執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資助的一家神秘初創公司The Groundwork就是為希拉里提供競選咨詢服務的。根據美國商業新聞網站Quartz的說法,The Groundwork正在為希拉里的2016年大選建造數字化基礎設施,鋪設個性化、由數據引導的大選基礎,就像當初為奧巴馬2012年的競選所做的一樣。
《赫芬頓郵報》報道稱,谷歌與奧巴馬政府的聯系此前也十分緊密,不少谷歌前雇員都在奧巴馬政府的團隊中擔任要職。比如,奧巴馬任命的美國首席技術官梅甘·史密斯(Megan Smith)、美國專利局局長米歇爾·李(Michelle Lee)都來自谷歌。希拉里競選團隊的首席技術官斯蒂芬妮·漢農(Stephanie Hannon)也同樣來自谷歌。
事實上,由於過去谷歌和民主黨人之間的緊密紐帶,共和黨人一直懷疑谷歌會插手這次總統大選,比如通過微調算法來增加希拉里·克林頓的支持率。
當然,SourceFed和阿桑奇也並非首先指出搜索算法會影響選票的人。哈佛法學院的教授齊特林(Jonathan Zittrain)還專門對“通過優化搜索結果或新聞,谷歌或臉書將會改變搖擺選民的態度進而影響大選結果”這一議題做了研究。
美國《財富》雜誌去年刊登的一份調查顯示,有偏向性的搜索排名可能改變超過20%猶豫不決的選民的態度。報道稱,如果谷歌向用戶展示更多關於某位候選人的積極結果,很可能讓用戶對該候選人產生更好的印象。
路透和益普索6月11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在這場白宮大戰中,希拉里目前的支持率比特朗普領先11個百分點。上周一至周五,有46%的投票者支持希拉里,而只有34.8%的選民支持特朗普,另有19.2%的人支持其他候選人。
前HTC CEO周永明被證實已離職,王雪紅究竟何去何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2/156800.shtml
前HTC CEO周永明被證實已離職,王雪紅究竟何去何從?
楊博丞
2016-06-22 11:19
i黑馬 訊(楊博丞)6月22日消息,在HTC最新出爐的股東會年報中顯示,周永明的職稱已經變為“前總經理”,而昨日網上也有爆料稱HTC前CEO周永明已經從HTC離職。
隨後, HTC官方已經證實該消息屬實,並稱周永明已於去年9月份離職。
HTC官方回應如下:
HTC證實周永明先生於2015年9月擔任數字王國(Digital Domain)董事長後即離開HTC原職位,並邀請他擔任顧問一職。
我們感謝周永明先生對公司業務的長遠承諾,並誠摯祝福他的未來發展。現在,我們很榮幸邀請周永明先生擔任HTC榮譽顧問一職,持續發揮其豐富經驗。、
業界認為,未來HTC董事長兼執行長暨總經理王雪紅、張嘉臨,以及沈道邦三人將成為公司的新鐵三角。
周永明於1997年參與創建HTC,期間一直負責該公司手機設計。
2015年3月,周永明卸任HTC CEO,由王雪紅親自接任,轉而主管未來開發實驗室,主要負責研發工作。
2006年HTC推出自有品牌手機後,送上了諸如Hero、HD2等眾多經典作品,可謂HTC的一代功臣。
現在,周永明的徹底離開或讓許多人更加擔心HTC 的未來。沒有HTC的靈魂周永明,王雪紅今後的路該如何走?
[本文作者楊博丞,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HTC
周永明
贊(...)
分享到:
車後市場的公司與離不開的線下,究竟該怎樣交織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30/157063.shtml
車後市場的公司與離不開的線下,究竟該怎樣交織
高夢陽
2016-06-30 10:31
雖然寒冬並未過去,但顯然車後市場的一些玩家已經調轉槍頭,投身線下車後市場的改造,並得到了資本的贊許。
文 | B12 高夢陽
自2014年起至2015上半年,國內汽車後市場O2O項目備受追捧,湧現了上百家創業公司,涉及到洗車、維修保養、汽車租賃、汽車金融等各細分領域。主打「上門服務」、「0元洗車」的公司也層出不窮。
然而隨著2015年資本寒冬的降臨,澆滅了很多公司要成為獨角獸公司的欲火。互聯網創業中那些不切實際的概念、創業者意淫出來的需求,統統在寒冬的試煉下變成了渣滓。
號稱有1萬億元市場規模的中國汽車後市場,正因為互聯網催生的業態多樣化而經歷著一場”過山車“式的震蕩。2015年下半年,我們看到了屍橫遍野,超過30%的汽車O2O項目倒閉。
而到了2016年,汽車後市場在資本市場又重新有了複蘇的景象:立誌改造線下的樂車邦獲得新加坡淡馬錫集團全資子公司祥峰投資的5000萬元 A+ 輪融資;做DCCP(直控加盟)的典典養車獲得1億美元D輪融資;一直堅持走直營連鎖+互聯網模式的集群車寶獲得過億元A輪融資……
雖然寒冬並未過去,但顯然車後市場的一些玩家已經調轉槍頭,投身線下車後市場的改造,並得到了資本的贊許。
浪子回頭式的轉型
2015年對於很多車後市場的創業者,都是噩夢般的一年。汽車後市場廣闊的前景吸引了大批的創業者與資本,為了搶奪這塊蛋糕,各家公司都使出渾身解數來搶占市場。
汽車後服務的互聯網公司門高舉著「一元洗車」、「免費洗車」、「一分洗車」、「5分洗車」「上門洗車」的旗號,開始了「燒錢大戰」。
醉心於「燒錢買流量」的典典養車,深陷其中,但是創始人費岸還是嗅到了危險的來臨。於是在去年7月,剛融到C輪融資後,停止了「一元洗車」的活動,也開始了自我轉型。
「人們往往有一些誤區,比如線上的公司就不該做線下,做線下門店就一定會變得很重」。 典典養車DCCP計劃的負責人李立兵說,他們覺得汽車後服務行業的生態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於是他們開始嘗試以開線下門店的模式殺入市場。
「DCCP」是英文Direct Control Chain Project的縮寫, 意為直控加盟計劃,是典典養車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對改造產業鏈的嘗試。DCCP雖然也是加盟模式,但最大的不同在於典典養車線下門店的經營權與所有權是分開的。在DCCP體系中,典典養車負責線下門店的統一運營,提供選址、設計、裝潢、驗收、審計等支持,建立統一客服、統一管理。
典典養車負責線上的客戶導流,並提供門店業務、資金管理、配件供應鏈等多方面的支持,而且會將典典養車自有的車險、年卡等多個項目引入到線下門店服務當中。門店經營會遇到帳目繁瑣問題、店長分單行為、技師難管、成本難控、客戶五常等問題,而這一切統統由典典養車平臺來解決。
而門店所有權還在加盟商手中,運營成本由典典養車承擔,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費。通過DCCP的連鎖系統形成的規模效應,將每個單獨的個體門店連接成一條條管道。
「這樣既有規模效應,又會形成品牌效應」,李立兵認為,而當會員系統與連鎖系統打通後,線上與線下流量、資源的互補與循環就形成了,意味著一個真正的O2O生態閉環的建立。
「車後市場的互聯網化發展到今天,汽車養護維修不再僅僅是配件銷售,隨著車主多樣化需求的發展,單一的線上或者線下模式都無法提高用戶粘性與產品體驗感。」 李立兵認為,汽車的養護維修應該是「產品+服務」的綜合體,對於線上平臺而言,線下門店是其發展的必要補充。
DCCP推出僅3個多月,杭州地區DCCP體系下的線下門店就迅速鋪開,已經在杭州形成50多家規模,大部分處於盈利狀態。模式在杭州得到初步驗證後,DCCP將逐步拓展至其它城市,目前已經有100多家店。
二手車的流量在線下
廣義上的車後市場也包括二手車在內,天價廣告費讓二手車電商的關註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買流量的方式究竟有沒有效果,就見仁見智了。
而從創辦車貓的那一天起,黃巍就在思考,二手車電商的流量究竟在哪?
互聯網在PC端時,對於用戶可供的選擇不多,可移動性差。在尋找人與人、信息、商品、服務的連接點時,只能依賴於PC端,這樣流量相對集中,所謂的流量入口概念就形成了。
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去中心化的不斷加強,人們發現流量不像以前那樣容易集中,變得更加碎片化。
對於二手車電商來說,流量實際上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這幾年,許多二手車電商都投入了巨資做推廣,希望通過品牌影響力的擴大形成流量入口。「線上獲客,線下形成閉環交易,收取傭金、服務費等」的模式成為許多二手車電商的選擇,車貓也是一樣。
隨著時間的推移與行業沈澱的加深,黃巍發現,二手車電商的主要流量並不在線上。
2012年開始,車貓就開始做「認證」,模式得到初步驗證;之後嘗試流量分發,在跟蹤成交的過程中發現,從線索到成交的效率極低,無法形成有效的交易;在跟蹤過程中,車貓還發現由於經銷商服務體驗差,消費者很快流失,決定做「幫買」,形成了「認證+幫買」的模式。
但是,黃巍還是發現「認證+幫買」的模式雖然能在消費端形成很好的口碑,但由於幫買顧問的量是有天花板的,導致線上流量成本下降,效率無法提升。在仔細考察過國外發的二手車市場後,黃巍明白了,對於消費者來說,檢測認證只是贏得信任的一個基礎,而交易的達成始終要通過門店和場景來實現。
據了解,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二手車市場,通過電商平臺達成的二手車交易比例大大高於中國。即使在移動互聯網發展遠遜於大陸的臺灣,其大部分二手車也是通過電商平臺進行交易。
「目前在大陸,線上的電商平臺,雖然擁有巨大的流量,但其實成交不高。」普華永道思略特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2015年17家二手車電商的公開融資金額達到了9億美元。
普華永道統計的另一個數據則讓人驚訝,在2015年約700萬輛的實際交易量中,電商促成的交易占比僅為10%左右。如果拋去刷單等情況,這一占比可能會低很多。
黃巍說,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反差,一是因為二手車是一個非標、超低頻的領域,對服務的需求比較重,使得消費者在線下才能獲得服務的體驗與交易的落地;其二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深入,場景中發生的人與人、服務、產品間的交互的可能性越來越多,線下的場景愈來愈能激發人消費的欲望,對於二手車來說尤其是如此。
黃巍覺得,車貓發展這麽多年的認證標準與服務體系是車貓核心競爭力,完全可以與線下經銷商合作,實現線上線下流量、資源的融合。
在2015年底,黃巍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車貓明確了他們真正的客戶是經銷商,車貓將經由B端的經銷商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並推出了車貓平臺認證合夥人模式。
黃巍介紹,合夥人模式由車貓網輸出線上+線下運營模式,與車商合作開設線下體驗中心、實現統一的品牌管理及認證+質保等運營標準管理,發揮線上和線下的各自優勢,共享各自渠道資源,分享產業鏈價值,擯棄靠賺賣車差價的單一營利點,通過金融、認證和質保等增值產品豐富利潤來源,最終實現平臺、車商和用戶的三贏。
目前,全國已有100多家二手車商與車貓簽訂了合作協議,預計到今年年底,車貓將在全國開出500家體驗中心。
走線下是趨勢,但怎麽走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典典養車與車貓,越來越多賽道上的選手都選擇了重返線下。
好車無憂以輕展廳(C2C+C2B2C)的模式全力布局,並且分別在鄭州、濟南、重慶開業,以線上集客、線下交易的商業模式優化運營,並且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實現了單城盈利;車貓除了自己的線下改造方案外,還與淘汽雲修合作,實現了服務鏈的成功延伸,覆蓋從汽車檢測認證至售後市場全產業鏈,實現二手車售前、售中乃至售後O2O閉環。
3月30日,人人車在宣布獲得1.5億美元D輪融資的同時,也宣布將投入5億元廣告費,以支撐其2016年覆蓋300個城市、2017年覆蓋1000個城市的「千城計劃」;一直以直營模式為主的車王認證二手車,今年也在加快加盟商的招募,布局二三線市場..........
互聯網公司對線下的回歸潮之所以在汽車後市場能夠興起,就在於汽車後市場的互聯網化與信息化程度低,很多人就是靠著信息不對稱賺錢的,改造的空間仍然巨大。
傳統的車後市場有著價格不透明、品質無保障、標註不統一的弊端,而舊式門店在經營中也會遇到坪效、人效等重要指標的低下。
有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汽車後服務市場,全國每天增加300家門店,同時倒閉和關停的門店在200家。碎片化嚴重,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全國有40多萬家汽修廠,大多以夫妻檔、小作坊、路邊攤的形式存在,缺乏專業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雖然是目前汽修市場的主流,卻並不是未來的趨勢。
線下的糟糕的體驗,給了互聯網公司機會。但當下的汽車後市場,需要的是對供應鏈的深度改造,而不僅僅局限在線上的流量獲取,單純的線上公司在這個大市場中,很難有大的成長空間。
汽車後市場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經歷過寒冬後,也漸漸趨於理性化冷靜化。但與此同時,後市場互聯網化上還存在一定的難度。養車寶CEO李鵬坦言,對於汽車後公司而言,線上和線下的發展同樣重要。汽車後O2O既要在線下提升服務品質,線上要不斷整合資源,形成資源優勢,難度不小。
好車無憂CEO彭程也認為,二手車是一個很複雜的貴重商品,而且非常的不標準化,所以不依賴線下完成線上交易閉環是不可能的,而且在與用戶的接觸的過程中,單靠檢測報告和評估人員是無法對用戶形成信賴,雖然線下模式比較重,但這是二手車電商交易的必經之路。
如今,整個汽車發展趨勢逐漸從銷售盈利模式走向售後服務模式,在轉變過程中,汽車後市場將朝著規範化、多元化、個性化等方向發展。
未來汽車後市場服務將不再是4S店為主導,汽修的主體也將不再是體驗糟糕的小作坊,相信今後汽車後市場冗長的產業鏈中,將有互聯網公司更多的新技術、新方法被運用。
來源:B座12樓 (關註創業和投資的互聯網媒體)
[本文作者高夢陽,文中所述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訂閱微信公眾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
汽車後
O2O
贊(...)
分享到:
146只基金62億財富被困萬科 究竟幾個跌停板,早有人悄悄給出答案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02/1018495.html
7月1日萬科公告了一則重磅消息:萬科A股將於7月4日複牌。一個比“華萬之爭”更重要和迫切的問題成為新焦點:萬科複牌後,將有幾個跌停?
每經記者 楊建
昨日(7 月1 日),萬科公告了一則重磅消息:萬科A 股將於7 月4 日複牌。此言一出,市場炸鍋,一個比“華萬之爭”更重要和迫切的問題成為新焦點:萬科複牌後,將有幾個跌停?
對於這一關系萬科27 萬中小股東的重大問題,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 )記者展開了調查,發現有基金早在一季報時就作出了預判。
東方資管旗下基金壓力最大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 )記者註意到,據東方財富Choice 統計:截至2016 年3 月31 日,合計有146 只基金持有萬科A 股股份,合計持有流通市值達61.97 億元。它們都將受到未來萬科複牌後下跌對凈值的影響。其中持有萬科流通股數量最多的前10 名基金產品分別是:
記者註意到,東方資管旗下有多只基金重倉萬科A 股,其中包括了東方紅中國優勢持有2100 萬股、東方紅睿豐持有731.41 萬股、東方紅新動力持有450 萬股、東方紅睿元三年定期持有245.2 萬股、東方紅產業升級持有220 萬股、東方紅睿陽持有189.71 萬股、東方紅京東大數據持有120 萬股、東方紅策略精選持有28 萬股、東方紅穩健精選持有20 萬股、東方啟明量化先鋒持有1.2 萬股等。東方資管系明顯是抱團持有萬科,10 只產品合計持有4105.52 萬股,持倉市值近10.02 億元。
除此之外,另外一批重倉萬科A 的就是指數基金,一類是中證100 系統的指數基金,另一類是滬深300 系統的指數基金。
在中證100 系統的基金中,長盛中證100 指數基金以持有4941.08 萬股、持倉市值12.07 億元居首;在滬深300 系統的基金中,華泰柏瑞滬深300 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以持有1799.16 萬股、持倉市值4.40 億元居首。
三大路徑測算萬科複牌後會有幾個跌停
說完了受影響最大的基金之後,再來討論下萬科A 複牌後跌幅將達到什麽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 )記者註意到,一位深圳中型私募的投資總監表示,對於萬科A 複牌跌幅,目前有幾種不同的測算方法,分別是按歷史A/H 股溢價、大盤和行業走勢、市盈率三種模型,來估算萬科複牌後的跌幅。
該私募表示,截至6 月30 日,港股萬科企業(02202 ,HK )報收於15.20 港元,相較於停牌前2015 年12 月18 日22.90 港元的收盤價,跌幅為33.62% 。萬科A 停牌前股價為24.43 元,若比照H 股跌幅,將迎來3 個跌停板,股價或跌至16.22 元一線。
若按大盤、行業走勢測算,2015 年12 月18 日~2016 年6 月27 日,深證成指收盤報價12511.03 點到下跌到10377.57 點,跌幅約17% 。上證指數從3578.96 點下跌到2895.7 點,跌幅約19% 。房地產行業指數由3016 點下跌到點2223 ,跌幅約26% 。行業同類標的保利地產股價由11.35 元下跌到8.57 元,跌幅約24.49% 。綜合以上數據,可將估計跌幅定在20% 左右,則萬科複牌後股價在19.54 元一線,相當於至少2 個跌停板。
若按市盈率測算,萬科今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8.3 億元,同比增長28.1% ;2015 年,萬科凈利潤同比增長15% ,每股收益為1.64 元。以萬科A 過去5 年平均市盈率10.5 倍來計算,萬科A 股價應為17 元左右。停牌前,萬科A 股價為24.43 元,換算下來相當於至少3 個跌停板。
以上內容屬於私募測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 )記者註意到,實際上已有基金在一季報時就對萬科A 複牌後到底有幾個跌停板進行了預估。部分持有萬科A 占資產凈值較高的基金在一季報時對萬科A 估值進行了下調,比如國泰房地產基金、鵬華中證800 房地產基金和天弘全指房地產基金。
以天弘全指房地產基金為例,其2015 年年報時,對萬科A 股的估值是每股23.98 元(公允價值/ 持股數 )。而在天弘全指房地產基金2016 年一季報中,對萬科的估值降至每股18.81 元。經記者查閱另兩只基金一季報,發現它們均將對萬科的估值降至每股18.81 元。 3 只基金今年一季報對萬科每股18.81 元的估值與萬科停牌前24.43 元的收盤價相比,下跌了5.62 元,跌幅為23% 。由此可見,3 只基金一季報時已預判萬科A 複牌後將出現至少2.3 跌停板 。
私募:萬科A 複牌補跌對大盤影響有限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 )記者註意到,2016 年5 月底,滬深交易所出臺上市公司停複牌新規,其中規定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不得超3 個月,這讓不少停牌“釘子戶”備受壓力。
萬科A 股自2015 年12 月18 日收盤後停牌,當日收盤價為24.43 元,當時滬指還在3578 點上方,而如今滬指持續徘徊在3000 點下方。
在談及萬科A 複牌對大盤的影響時,廣州一私募總經理表示,萬科作為深成指的最大權重股,權重占到了2.84% ,按照目前深成指點位,大約影響深成指30 點,即萬科一個跌停就會使深成指跌30 點左右。萬科A 如果真的出現3 個跌停,將使深成指下跌1% 左右,不過,這是在假定其他權重股不漲不跌的情況下。
上海一家私募董事長表示,萬科A2015 年12 月1 日~18 日漲幅高達62% ,而同期滬指漲3.8% ,深成指漲6.58% ,而萬科A 停牌前的上漲帶動了整個地產板塊上漲,保利地產(600048 ,SH )當時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金融街(000402 ,SZ )更是連續3 個交易日漲停。他表示:此次萬科A 複牌如果補跌,可能對地產板塊的個股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但尚難以左右大盤走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 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 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視頻】危機兌付3個月,快鹿究竟做了什麽?
截至2016年7月3日,快鹿集團自3月31日兌付危機發生後第四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兌付危機事件已經過去94天。
然而,從目前來看,快鹿系在處置資產、兌付投資者這一核心問題上似乎並沒有向前邁進,而是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宮鬥劇”的編排上,以多種形式和理由轉移投資者及市場的註意力,上演了一場又一場拖延鬧劇,而這似乎也成為多家風險暴露平臺在發生兌付危機之後,應對投資者的“範本”。
在7月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多家媒體對快鹿包括目前所剩資產的內容、未來資產包的處置方式和計劃、需要兌付的體量、與神開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之間的股權處置情況、快鹿投資事件管委會成員的身份、快鹿集團目前的狀態、施建祥的身份及其目前所在地等核心問題予以追問,但是,快鹿集團對於上述問題似乎並沒有給出實質性的回答。
專家熱議“全球股債商品齊漲” :究竟誰“漲錯”了?
自英國脫歐的靴子落地後,全球風險偏好出現回升——股市、商品市場反彈。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黃金、白銀、債券等一系列避險資產也同步上漲,全球皆然。這一邏輯一度讓市場摸不著頭腦,“股票—債券—地產—黃金—商品”的資產輪動之快,使得坊間戲稱,資產已經將“美林時鐘”變成了“美林電風扇”。
第一財經記者綜合采訪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等多方意見後發現,各界對於這一邏輯基本達成了共識——首先,避險資產(黃金、白銀、美債)上漲,是因為脫歐等後續進展的不確定性仍存、全球經濟增長疲軟,市場避險情緒仍存;同時,風險資產(股票、商品)上漲,是因為此前脫歐後市場超跌,在靴子落地後反彈,且全球央行寬松預期也助長了反彈趨勢。
不過,全球企業盈利都較為疲軟、經濟複蘇乏力,憑借貨幣政策的一己之力恐怕無力回天,各界仍對歐美股市前景趨於謹慎——周一(7月4日),歐股全線收低,結束四日連漲,銀行股受到重創;美國三大股指微漲;國際油價以及其他商品價格小幅回落。情緒切換之快,也體現了市場的謹慎情緒。
各界熱議“股債商品齊漲”
對於“股債商品齊漲”的現象,7月4日夜間,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以及海通證券首席宏觀策略師姜超先後發布了相關研究報告。
在姜超看來,股市和債市齊漲比較好解釋,都是因為貨幣寬松預期的推動。比較典型的是過去兩年股債同時是大牛市,背景是央行持續放水,利率越來越低,而低利率一方面直接推動債券上漲,另一方面提升了股市的估值,所以股債齊漲可以用貨幣寬松來解釋。
黃金和債市的齊漲不難解釋,都反映了避險情緒的上升。由於英國脫歐導致風險偏好下降,而黃金和國債都屬於安全資產,所以會同時受到避險資金的追捧。
但在姜超看來,商品和債市齊漲是唯獨不太能理解的,因為影響債市走勢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通脹預期,即存在通脹下行預期,因此債券價格要漲(收益率下跌);而商品價格上漲則意味著通脹預期的上升。
然而,姜超也分析道,在過去一周左右時間,代表股市的上證指數上漲5%,代表商品的南華商品指數上漲7%,代表債市的10年期國債利率降幅大約10bp、折算成絕對漲幅大約1%。這一現象在全球市場而言也如出一轍——國際油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反彈;美債價格暴漲,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幾乎追平1.381%的紀錄低點;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1950年代以來最低的2.189%,本周小幅反彈。
針對這一現象,任澤平分析稱,“我們懷疑很大程度上跟市場對貨幣政策寬松預期升溫有關……低利率系統性擡升所有大類資產的估值中樞,流動性泛濫填平所有估值窪地,引發資產配置壓力和資產荒。”他此前便指出,隨著經濟重回下行通道、通脹見頂回落逐步確認,市場對貨幣政策再寬松預期逐步升溫,這對債市、商品、黃金乃至股市均短期有利。
近期,英國央行表明了夏季降息的可能性;美聯儲此後的幾大加息時點和幾個美國大選的關鍵節點相近,外加經濟不確定性激增,各界認為今年美聯儲加息可能落空;此外,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都表明了適時擴大寬松的意圖。
可能都沒“漲錯”?
眼下,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在各類資產齊漲的背景下,是不是必定有一類或幾類資產“漲錯”了?
“其實可能都沒漲錯。”不乏賣方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大寬松預期下,可能不管什麽邏輯,各界都抱著“先炒一波再說”的心理。這主要由於經濟增長乏力、風險積聚,資金缺乏可長期投資的標的,不得不在各個資產中炒作,因此資產輪動加速。
渣打銀行中國財富管理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對記者表示,全資產上漲當然並不常見,而且應該不會是可長期持續的現象。“一兩天的漲跌其實代表不了什麽,風險資產反應的是退歐事件引發超跌後的反彈,避險資產反應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前者看的是短期、後者看的是中長期。”
他也指出,“傳統理論上的‘美林時鐘’可能真的需要修改了,畢竟現在的環境跟過去有很大差別,全球化背景,非常規的貨幣政策都是以往不常見的。”
主流觀點認為,未來股市、商品市場的前景將充滿挑戰。
針對近期國內和國際大宗商品的瘋狂走勢,良運期貨大宗商品分析師何北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國外商品價格上漲主要由於脫歐靴子落地,而國內上漲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滯脹;二人民幣貶值預期。“人民幣貶值會使得國內資產價格重估,滯脹讓資金不斷尋找價值窪地,因此流入商品市場。”
不過在他看來,現在商品價格明顯高了,有色集體上漲就是商品價格過高的明顯標誌。“股市昨天有回暖的跡象,就會把商品資金吸引到股市。另外9月合約臨近交割了,投機資金也不得不撤出。”
轉視近期超跌反彈的全球股市,牛津經濟研究所高級全球策略師Bronka Rzepkowski則表達了較為悲觀的情緒。他對記者稱,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非金融機構盈利能力持續下降,不支持股價持續上行。“美國企業平均每股收益(EPS)同比下滑8%,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盈利萎縮,日本同比下挫11%,歐元區下挫6%。”
至於股市投資者是否應該擔心“盈利蕭條”?他表示,這可能取決於利率究竟能夠降到多低。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貨幣的政策空間已經幾乎耗盡。
未來市場究竟將何去何從?可能我們需要關註國際清算銀行(BIS)近期發出的警告。素有“央行中的央行”之稱的BIS嚴肅警示,全球正長期面臨三元風險,即生產率增速低、全球債務水平處於歷史高位、政策回旋空間收窄。這種三元組合給全球經濟帶來了諸多風險,因此BIS呼籲,結構性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英鎊刷新31年新低!“投機客” 究竟拋還是守?
“脫歐公投後,我在離岸買入了8萬英鎊,就圖抄底一把,現在卻遠遠跌破當時的點位。”一位英鎊“投機客”對記者感嘆。
北京時間7月5日17:00,英鎊/美元刷新31年新低,跌幅擴大至近1.3%,報1.3115,此後小幅反彈至1.3159。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在英國公投之前,可能很少有人關註英鎊的具體漲跌;而脫歐結果公布後,一切都截然不同。
在6月24日脫歐公投當日,不少中國投資者都押註英國脫歐將導致英鎊貶值,並伺機抄底英鎊,以求在未來反彈時再將其拋出,獲利了結。誰知天不遂人願——脫歐當日,英鎊的確暴跌逾10%,跌破1.4關口,英鎊/美元於6月27日更是觸及1.3176,此後小幅反彈。然而,英鎊在7月5日再度大幅下挫,這令投資者措手不及。對於仍然手持英鎊的“投機者”,究竟是堅守下去,還是將英鎊拋售?
“市場雖然有可能出現低位反彈和震蕩,但是整體的大格局顯然還是難以扭轉。整體不確定性不解除之前,英鎊難有逆轉機會。”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首席交易官孫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考慮到市場此前存在英國脫歐這一情況可得以避免的預期,暗示市場尚未充分為英國脫歐做準備,可能部分解釋了英鎊為何自上周五(7月1日)低點反彈。不過英鎊超跌反彈已出現,未來英鎊易於續跌,因為政治真空增強了政策不確定。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對記者稱,周一有兩則英國方面的消息引發外界高度關註:一個就是法拉奇意外辭任英國獨立黨領袖,這令英國政壇波瀾再起;另一個則是英國房地產市場傳來重磅噩耗。英國部分房產基金已暫停所有交易。英國近期公布的建築業數據意外疲軟,周二公布的服務業PMI數據不及預期,分析師擔心這項數據將加深英國經濟疑慮。
“英國政局是很重要的因素,今天舉行保守黨黨魁第一輪選舉。全球沒有很明顯的催化因素,但政治事件風險將集中在英國。”美銀美林倫敦外匯策略分析師Kamal Sharma稱。
某英國外資行人士對記者表示,“退歐成功了,但退歐派沒人想當首相,沒人想接手剩下的亂局,這增加了政治不確定性,英鎊波動在所難免。”
目前英鎊仍在低點徘徊,北京時間7月5日晚間17:30, 英國央行發布半年度金融穩定報告,英國央行行長卡尼發表講話。報告顯示,英國央行將逆周期資本緩沖比例由0.5%降低至0,下調緩沖比例旨在提振借貸,預計將維持0值直至2017年6月。英國央行表示,目前金融穩定性展望面臨挑戰,英國經常項目仍然是弱點之一,將密切關註商業地產、買房出租領域的風險。
卡尼稱,“英國央行對英鎊貶值的擔心成為了現實,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退歐已經導致了投資的拖延。”各界認為,進一步的寬松暗示可能會令英鎊再度遭受沖擊。
早在上周,卡尼就表示,英國央行未來幾個月(夏季)很可能出手降息,即下調當前0.5%記錄低點利率,以應對上周英國公投脫歐結果。卡尼稱,脫歐對英國經濟的影響卻尚未明朗。
“預計英國央行將會在7月或8月議息會議上降息至0%的水平,我們將英國加息的時點進一步推遲至2019年,預計比歐洲央行再晚6個月。”牛津經濟研究所全球首席宏觀策略師Gabriel Stern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