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專家熱議“全球股債商品齊漲” :究竟誰“漲錯”了?

自英國脫歐的靴子落地後,全球風險偏好出現回升——股市、商品市場反彈。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黃金、白銀、債券等一系列避險資產也同步上漲,全球皆然。這一邏輯一度讓市場摸不著頭腦,“股票—債券—地產—黃金—商品”的資產輪動之快,使得坊間戲稱,資產已經將“美林時鐘”變成了“美林電風扇”。

第一財經記者綜合采訪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等多方意見後發現,各界對於這一邏輯基本達成了共識——首先,避險資產(黃金、白銀、美債)上漲,是因為脫歐等後續進展的不確定性仍存、全球經濟增長疲軟,市場避險情緒仍存;同時,風險資產(股票、商品)上漲,是因為此前脫歐後市場超跌,在靴子落地後反彈,且全球央行寬松預期也助長了反彈趨勢。

不過,全球企業盈利都較為疲軟、經濟複蘇乏力,憑借貨幣政策的一己之力恐怕無力回天,各界仍對歐美股市前景趨於謹慎——周一(7月4日),歐股全線收低,結束四日連漲,銀行股受到重創;美國三大股指微漲;國際油價以及其他商品價格小幅回落。情緒切換之快,也體現了市場的謹慎情緒。

各界熱議“股債商品齊漲”

對於“股債商品齊漲”的現象,7月4日夜間,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以及海通證券首席宏觀策略師姜超先後發布了相關研究報告。

在姜超看來,股市和債市齊漲比較好解釋,都是因為貨幣寬松預期的推動。比較典型的是過去兩年股債同時是大牛市,背景是央行持續放水,利率越來越低,而低利率一方面直接推動債券上漲,另一方面提升了股市的估值,所以股債齊漲可以用貨幣寬松來解釋。

黃金和債市的齊漲不難解釋,都反映了避險情緒的上升。由於英國脫歐導致風險偏好下降,而黃金和國債都屬於安全資產,所以會同時受到避險資金的追捧。

但在姜超看來,商品和債市齊漲是唯獨不太能理解的,因為影響債市走勢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通脹預期,即存在通脹下行預期,因此債券價格要漲(收益率下跌);而商品價格上漲則意味著通脹預期的上升。

然而,姜超也分析道,在過去一周左右時間,代表股市的上證指數上漲5%,代表商品的南華商品指數上漲7%,代表債市的10年期國債利率降幅大約10bp、折算成絕對漲幅大約1%。這一現象在全球市場而言也如出一轍——國際油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反彈;美債價格暴漲,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幾乎追平1.381%的紀錄低點;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1950年代以來最低的2.189%,本周小幅反彈。

針對這一現象,任澤平分析稱,“我們懷疑很大程度上跟市場對貨幣政策寬松預期升溫有關……低利率系統性擡升所有大類資產的估值中樞,流動性泛濫填平所有估值窪地,引發資產配置壓力和資產荒。”他此前便指出,隨著經濟重回下行通道、通脹見頂回落逐步確認,市場對貨幣政策再寬松預期逐步升溫,這對債市、商品、黃金乃至股市均短期有利。

近期,英國央行表明了夏季降息的可能性;美聯儲此後的幾大加息時點和幾個美國大選的關鍵節點相近,外加經濟不確定性激增,各界認為今年美聯儲加息可能落空;此外,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都表明了適時擴大寬松的意圖。

可能都沒“漲錯”?

眼下,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在各類資產齊漲的背景下,是不是必定有一類或幾類資產“漲錯”了?

“其實可能都沒漲錯。”不乏賣方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大寬松預期下,可能不管什麽邏輯,各界都抱著“先炒一波再說”的心理。這主要由於經濟增長乏力、風險積聚,資金缺乏可長期投資的標的,不得不在各個資產中炒作,因此資產輪動加速。

渣打銀行中國財富管理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對記者表示,全資產上漲當然並不常見,而且應該不會是可長期持續的現象。“一兩天的漲跌其實代表不了什麽,風險資產反應的是退歐事件引發超跌後的反彈,避險資產反應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前者看的是短期、後者看的是中長期。”

他也指出,“傳統理論上的‘美林時鐘’可能真的需要修改了,畢竟現在的環境跟過去有很大差別,全球化背景,非常規的貨幣政策都是以往不常見的。”

主流觀點認為,未來股市、商品市場的前景將充滿挑戰。

針對近期國內和國際大宗商品的瘋狂走勢,良運期貨大宗商品分析師何北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國外商品價格上漲主要由於脫歐靴子落地,而國內上漲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滯脹;二人民幣貶值預期。“人民幣貶值會使得國內資產價格重估,滯脹讓資金不斷尋找價值窪地,因此流入商品市場。”

不過在他看來,現在商品價格明顯高了,有色集體上漲就是商品價格過高的明顯標誌。“股市昨天有回暖的跡象,就會把商品資金吸引到股市。另外9月合約臨近交割了,投機資金也不得不撤出。”

轉視近期超跌反彈的全球股市,牛津經濟研究所高級全球策略師Bronka Rzepkowski則表達了較為悲觀的情緒。他對記者稱,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非金融機構盈利能力持續下降,不支持股價持續上行。“美國企業平均每股收益(EPS)同比下滑8%,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盈利萎縮,日本同比下挫11%,歐元區下挫6%。”

至於股市投資者是否應該擔心“盈利蕭條”?他表示,這可能取決於利率究竟能夠降到多低。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貨幣的政策空間已經幾乎耗盡。

未來市場究竟將何去何從?可能我們需要關註國際清算銀行(BIS)近期發出的警告。素有“央行中的央行”之稱的BIS嚴肅警示,全球正長期面臨三元風險,即生產率增速低、全球債務水平處於歷史高位、政策回旋空間收窄。這種三元組合給全球經濟帶來了諸多風險,因此BIS呼籲,結構性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