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地區有四句順口溜:春天燒荒,夏天燒烤,秋天燒稭稈,冬天燒垃圾。”3日下午,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對記者表示,通過對近三年來全國發生重汙染的天數統計分析,45%左右發生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經過幾年的治理,北方地區實際上在治理大氣汙染、改善環境空氣質量、遏制重汙染天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劉炳江說。
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攝影/章軻
多項治理措施實證有效
每年冬季,北方地區均會出現多次重汙染天氣過程。但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也顯示,從變化趨勢來看,2013年至2015年,全國74個城市重汙染天數占全年的比例分別為8.67%、5.46%和3.91%;其中,北京市重汙染天數占全年比例分別為15.89%、12.88%和12.6%。總體上看,重汙染天數呈逐年減少態勢。
“從對PM2.5、PM10等指標的監測數據來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也呈現了逐年改善態勢。”劉炳江說。
數據顯示,2015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5年PM2.5平均濃度為67μg/m3,比2014年下降10.4%,比2013年下降24.5%%。全國338個城市PM10平均濃度為87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7.4%,比2013年下降9.3%。
今年1~10月,京津冀PM2.5平均濃度為59μg/m3,同比下降14.5%,其中,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64μg/m3,同比2015年下降8.6%,同比2013年下降30.4%。全國338個城市PM2.5濃度平均為42μg/m3,同比下降12.5%,PM10濃度平均為77μg/m3,同比下降9.4%。
“這些數據說明,近年來,我國在治理大氣汙染、改善環境空氣質量、遏制重汙染天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劉炳江說。
那麽,這幾年大氣汙染治理哪些措施是有效的?對於這個問題,劉炳江認為,北方地區特別是京津冀地區,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措施是有效的。目前,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新建項目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今年4500萬噸鋼鐵、煤炭2.5億噸的去產能任務可望提前完成。京津冀等重點區域煤炭消費總量連年實現負增長。
“京津冀地區推進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在世界上也是領先的,並已在全國大規模開展。”劉炳江說,截至今年9月,全國完成煤電超低排放改造約2.9億千瓦,約占全國煤電裝機容量的32%,電廠煤耗已達世界先進水平。河北省率先完成全面改造任務。
機動車汙染防治措施也是有見效的。劉炳江介紹,近三年共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1480萬輛。按計劃全面供應了國四車用汽柴油,東部11省市等地率先供應國五車用汽柴油。2016年要求淘汰380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的任務,截至9月份已經完成了264.05萬輛,預計全年可以完成預定任務。
此外,通過發布稭稈焚燒情況預警,督促地方政府不斷強化稭稈禁燒工作,稭稈露天焚燒得到有效控制。2013至2015年,全國稭稈焚燒火點逐年下降,2015年(火點數4907)比2013年減少了2971個。根據最新監測結果,2016年夏季共監測到全國稭稈焚燒火點343個,比2015年同期減少639個,下降了65%。
劉炳江告訴記者,“這幾年,我國的空氣監測預警能力大幅提升,可以精準地預測重汙染天氣何時發生、強度有多大及影響區域,對每個地方PM2.5的成因分析也非常清楚。”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1436個點位全部具備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PM2.5等六項指標監測能力。北京、天津、石家莊等22個城市開展了大氣顆粒物源解析研究,14個城市編制了大氣汙染物排放清單,為科學治汙提供了技術支撐。各省(區、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全部建成,實現48小時空氣質量預報和其後3天的空氣質量分析。
最難幹的還有幾件事
“說實話,好幹的已經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劉炳江對記者說,“最難幹的有幾件事:散煤燃燒控制、機動車汙染控制以及面廣量大、遍布京津冀區鄉鎮的小產業集群問題。”
11月4日晨,重汙染天氣中的北京私家車大軍。攝影/章軻
散煤燃燒是當前我國大氣汙染治理的薄弱領域,已成為影響北方地區冬季大氣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
環保部門的調查顯示,北方地區農村居民戶均用煤量為1-4噸/年,初步估算,全國原煤散燒量近2億噸,其中京津冀地區占20%以上。這些散煤燃燒沒有任何環保措施,1噸散煤直接燃燒的大氣汙染物排放量是等量電煤的10倍以上。
劉炳江說,減量替代是解決散煤燃燒汙染的根本舉措,主要通過以氣代煤、以電代煤、集中供熱替代,以及使用地源熱泵、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替代散煤,這也是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由於散煤量大面廣,減量替代成本高、任務重,且農村地區能源基礎設施薄弱,綜合考慮當前經濟社會條件,對暫不具備清潔能源替代的地區,可采取優質煤替換、配套使用節能環保爐具等過渡性措施,通過使用優質型煤、民用焦炭等替代劣質散煤,減少汙染排放。
根據此前環保部與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等部門出臺《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年)》,到2017年10月底前,京津冀地區榮烏高速以北、京昆高速以東近1萬平方公里區域實現“無煤化”,共涉及4553個行政村、241萬戶居民,包括北京市主城區和南部四區平原地區,天津市武清區,保定市城區和北部9縣,廊坊市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等。
劉炳江介紹,截至2016年9月底,北京市計劃2016年改造的463個村戶外工程全部開工,396個村已完成施工。天津市完成武清區散煤摸底工作,年底前將完成煤改電3.1萬戶。保定市已完成188個村、近10萬戶煤改氣、煤改電工作。廊坊市10月底前,將完成289個村、近11萬戶煤改氣。
本報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在優質煤替代劣質散煤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京津冀地區散煤清潔化治理工作方案》,提出清潔煤使用的量化任務要求。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均制定了民用煤質量標準,要求民用煤硫分不高於0.4%,並對不同煤種的揮發分、灰分限值作出規定。
與此同時,各級質檢、工商等定期對散煤銷售點進行抽檢,整治、規範各類煤炭經銷企業,打擊非法銷售劣質散煤。同時,三省(市)加大潔凈煤使用補貼力度,使潔凈煤在市場競爭中更有優勢,如北京市財政每噸補貼400-600元,天津市補貼500元,河北省補貼300-500元。
對於機動車汙染控制,劉炳江以北京為例介紹,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大、使用強度高,重型柴油車和車齡較長輕型汽車的汙染問題比較突出。環保部門將重點對運行里程大的出租車、使用年限長的輕型車、使用強度高的重型柴油車等加大汙染治理力度,嚴控異地車進京超標排放。本報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3日深夜,多路環保人員已在路上檢查車輛,嚴格限制超標排放車輛進京。
“目前還存在的問題是,有些地方啟動的重汙染天氣應對措施不實、不匹配,不科學精準。”劉炳江告訴記者,環保部正組織專家在幾個地方開展重汙染天氣應對措施的評估,結果也將向社會公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5日剛剛從環境保護部獲悉,針對東北地區近期持續出現的重汙染天氣過程,環保部今日公布了重點汙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發現的東北地區大氣汙染物排放數據異常、涉嫌超標的企業名單。
據統計,2016年10月份,共有39家企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數據異常、涉嫌超標(名單附後),涉及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營口、葫蘆島、長春、吉林、四平、延邊、哈爾濱、齊齊哈爾、綏化、雞西、大慶、伊春、七臺河、牡丹江等20個市(州)以及黑龍江農墾總局。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環保部將責成企業所在地省級環保部門組織實地查證,對違法超標排放汙染物的企業高限處罰並向社會公開處罰結果。對排汙單位有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弄虛作假行為的,將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據悉,環境保護部已派出督查組赴現場實地督查。
東北地區共有39家企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數據異常、涉嫌超標。圖為沈陽市。攝影/章軻
大氣汙染物排放數據異常涉嫌超標企業名單
京津冀持續多日重汙染天氣,霧霾鎖京,大批航班取消、降落其它機場或返航,但在如此嚴峻的大氣環境下,仍有多家企業超標排放、弄虛造假。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連日來,環保部通報的專項執法檢查情況中,河北遷安屢屢榜上有名。
環境保護部5日晨發布消息稱,河北省遷安市寶利源煉焦有限公司超標排放、弄虛造假,破壞大氣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目前已被當地環保部門立案查處並移送公安機關。
3日下午,環境保護部召開的重汙染天氣應急督查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高架源”自動監控超標情況通報會上,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介紹,河北省遷安市政府對企業提出的應急減排措施不合理,在啟動應急響應後,部分企業未采取任何實際減排行動;對企業應急響應措施督導力度不夠,檢查內容流於形式,無法促進企業實際減排。
檢查發現,遷安寶利源煉焦有限公司未采取有效措施落實汙染物減排,無法達到河北省應急預案要求的減排比例,企業內部無應急響應流程記錄。
這已是此次重汙染天氣期間,遷安寶利源煉焦有限公司第二次被環保部公開點名。
公開資料顯示,寶利源煉焦有限公司位於河北省遷安市沙河驛鎮,主要從事焦炭加工,同時生產過程中還產生焦油等副產品,焦炭生產能力為90萬噸/年。遷安市目前有規模以上鋼鐵企業7家,“一鋼獨大、大而不強”,今年,遷安市有242項鋼鐵、焦化、玻璃等行業汙染治理項目。該市計劃到2020年,高附加值鋼材產品比重提升到50%以上。
環保部5日晨發布的消息稱,針對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持續重汙染天氣過程,環保部繼續組織應急會商,派出督查組對河北省石家莊市、唐山市、保定市、衡水市和山東省濟南市重汙染天氣應對及高架源汙染物達標排放情況開展專項執法檢查。
田為勇介紹,11月3~4日,督查組共檢查各類汙染點位68家(處),發現存在問題的汙染點位11處,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部分城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減排措施不合理。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應急停產企業名單包含長期停產企業,偉業福利造紙廠、慧利達有限公司鍋爐已停產數月,難以實現應急減排效果;保定市北外環路以北仍有建築工地未按應急預案要求停止土石方作業。
部分工業企業存在違法排放行為。河北省遷安市寶利源煉焦有限公司超標排放、弄虛造假,破壞大氣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目前已被當地環保部門立案查處並移送公安機關;保定市雪松造紙廠煙氣發黑、拖尾;保定市奧宇鋼鐵有限公司個別時段二氧化硫排放超過應急減排標準;濟南市山東球磨鑄鐵管有限公司脫硫系統腐蝕嚴重,煙氣泄漏。
一些企業物料堆場和部分路段揚塵問題嚴重。河北省石家莊市利民混凝土有限公司、石家莊泰發水泥有限公司、晉煤金石化工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石家莊循環化工園區分公司揚塵控制不到位,揚塵明顯;石家莊市槁城區307國道與204省道交匯處遺撒嚴重,道路揚塵問題突出。
田為勇表示,針對上述問題,環保部已責成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查處,並督促盡快落實整改。下一步,環保部將繼續關註重點地區的重汙染天氣應對問題。
另據中央氣象臺消息,5日0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霾橙色預警。預計5日白天,北京、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河南西北部、山西中南部、陜西關中、黑龍江西南部、吉林中西部、遼寧北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陜西關中、黑龍江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重度霾。
5日中午起,受冷空氣影響,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等地的霾天氣將自東北向西南逐漸減弱或消散。
預計,5日早晨至上午,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和西南部、陜西關中、山西中南部等地有大霧,其中,北京中南部、天津中西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陜西關中、山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能見度低於200米的強濃霧,局地有能見度不足50米的特強濃霧。
環境保護部今日向社會公布了重點汙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發現的華東部分地區大氣汙染物排放數據異常、涉嫌超標的企業名單。
據統計,2016年10月份,共有16家企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數據異常、涉嫌超標(名單見附件),涉及無錫、常州、蘇州、南通、合肥、銅陵、青島、煙臺、日照、萊蕪、臨沂等11個市。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責成所在地省級環保部門組織實地查證,對違法超標排放汙染物的要高限處罰並向社會公開處罰結果。對排汙單位有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弄虛作假行為的,將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處理。環境保護部已派出督查組赴現場實地督查。
華東部分地區涉嫌超標企業名單
省份 地市 序號 企業名稱
江蘇省 無錫市 1 宜興天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常州市 2 江蘇加怡熱電有限公司
蘇州市 3 張家港市華瑞危險廢物處理中心有限公司
南通市 4 如臯市大行熱電有限公司
安徽省 合肥市 5 巢湖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6 中材安徽水泥有限公司
銅陵市 7 銅陵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省 青島市 8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
9 青島鑫昊投資有限公司
煙臺市 10 煙臺清泉實業有限公司
日照市 11 日照市淩雲海糖業集團有限公司
12 日照華泰紙業有限公司
萊蕪市 13 萊蕪市泰山陽光電力有限公司
臨沂市 14 青援食品有限公司
15 費縣上源熱電有限公司
16 費縣聖凱熱電有限公司
環境保護部6日晚透露,近期,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多地相繼出現重汙染天氣,東北地區多個城市“爆表”,但有些城市遲遲不啟動應急預警。
近日,受大範圍靜穩、大霧天氣的影響,氣象條件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多地相繼出現重汙染天氣,在京津冀區域重汙染天氣尚未消退的同時,東北地區重汙染天氣今年又卷土重來,從哈爾濱開始,沿哈大線一路向西南偏南方向傳輸,直至山東半島、江蘇和安徽北部,波及6個省30多個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個城市“爆表”,汙染程度之重、影響範圍之廣為歷年少有。
環保部介紹,11月2日起,該部相繼派出12個督查組持續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等省市的重點地區開展督查。現場檢查發現,各地普遍存在重汙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不足、響應級別偏低。
有督查組稱,哈爾濱市嚴重汙染持續26個小時,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500持續14個小時,但按照哈爾濱市的預警分級標準,僅啟動了藍色預警;大慶市實際重度和嚴重汙染持續37個小時,其中AQI達到500持續24個小時,應啟動紅色預警。但大慶市僅預測到一天重汙染,實際啟動了橙色預警;內蒙古通遼市近2天AQI指數持續達到500,在環境保護部及自治區環保廳督促下,才啟動藍色預警。
環保部介紹,督查還發現,一些城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不完善。大慶市對重點大氣排汙企業的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沒有強制性或約束性要求,重點排汙企業也沒有按照預案要求制定配套的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實施方案,應急響應措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吉林省本級及多個市州未按要求對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進行修訂,應急響應啟動條件偏高。
此外,企業排放問題仍較突出。環保部介紹,黑龍江省是全國唯一大型燃煤電廠沒有安裝脫硝設施的省份,省內各城市熱電聯產機組熱力管網覆蓋的地區仍存在大量燃煤小鍋爐。東北三省獨立的采暖燃煤鍋爐基本沒有安裝脫硝設施,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連脫硫設施也沒有安裝,超標問題突出。吉林省現場檢查的10家企業中有8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遼寧省沈陽市熱源廠在線監控數據顯示超標排放;山東聊城、江蘇徐州面源汙染管控不到位情況較為普遍。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為切實分析此次重汙染成因,摸清來源,研究提出下一步防控建議,環境保護部6日組織召開了會商會議。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宮正宇研究員表示,這麽大範圍同時發生重汙染天氣,主要原因還是大氣汙染物排放量過大,這是內在原因,而不利的氣象條件是重要誘因。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介紹,東北地區冬季發生的大範圍極重汙染天氣過程,已經連續出現了4年。此次東北、華東地區大範圍的汙染過程,始於11月3-4日黑龍江省哈爾濱、綏化和大慶一帶,重汙染主要源於當地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質燃燒排放,這是導致區域性大範圍重汙染的“元兇”。
5日下午,受東北方向氣流影響,汙染氣團向西南偏南方向持續傳輸,經長春、沈陽至大連一線,跨過渤海灣到達山東半島,並在6日上午影響到江蘇和安徽北部地區。汙染氣團的長距離傳輸,疊加本地的燃煤、工業和機動車排放貢獻,是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和安徽等地多個城市出現重度甚至嚴重汙染的原因,部分城市PM2.5濃度受汙染氣團傳輸的影響可能高達30-50%。
對京津冀地區本次重汙染過程的分析表明,有機組分和硝酸鹽仍是本次過程中PM2.5的主要組分,工業和機動車排放是此次重汙染的主要來源。但隨著各地逐漸啟用燃煤采暖設施,在夜間近地面的高濕環境下,硫酸鹽的二次轉化加劇,對PM2.5的貢獻有所加大。
針對此次重汙染天氣應對過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問題,柴發合認為,今後大氣汙染治理應著力提高冬季防控措施的針對性,提高冬季汙染治理措施的針對性,特別要關註居民燃煤散燒、供暖設施起爐過程、稭稈露天焚燒等汙染防控。
柴發合說,目前,環保部針對京津冀地區已采取了三大措施:燃煤電廠全部實現超低排放、重汙染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和持續推進能源結構調整(特別是大規模用電和天然氣替代散煤),以確保北京及周邊城市不會出現極重汙染“爆表”現象。但其他地區缺乏重大減排措施支撐,在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若不提前采取更加有力的應急管控措施,仍有出現“爆表”的可能。
柴發合認為,應強化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現在的《大氣汙染防治法》僅明確了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負責,但未規定其導致的區域性大氣汙染責任。對這種情況要有法律條款,有問責的要求。同時,建立區域性的大氣環境管理機構,完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厘清各地相互影響,切實落實責任,才能有效應對區域性重汙染天氣。
“還要盡快完善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柴發合說,應以保障公眾健康為根本目標,降低重汙染天氣預警啟動門檻,提升預測預報能力,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措施的可行性和針對性,做到應急措施的有效減排。如遇到極重汙染天氣,要立即啟動有效的管控措施,切實將汙染峰值削減下來。
世界衛生組織從1980年起,每隔十年,就出版一次《人類精液分析實驗室技術手冊》,從目前已經出版的五個版本的數據看,1980年第一版《手冊》指出,每毫升精液里應有6000萬精子,第四版下降為2000萬,到2010年第五版,再降為1500萬,精子數量已是三十年前的四分之一。
這僅僅是男性的一個生殖能力的變化,女性的生殖能力也同樣因為環境因素而被傷害。
“無論在工作單位還是在家里都有可能暴露於各種各樣的有毒化學物質,比如家庭中孕婦被動吸煙、裝修中的甲醛、生產車間中接觸鉛、汞、鎘及農藥、放射線、噪聲等。盡管有些化學物質並未導致母體出現毒性反應,但卻對生育力和妊娠結局有明顯的影響,導致流產、死產,以及出生缺陷。由於內分泌因素的影響,肥胖或過瘦的女性常出現不孕,妊娠後出生缺陷等發生率明顯增加。”國家衛生計生委科研所社會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裴開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生殖系統是內分泌系統最脆弱的部分,當身體生病時,生殖系統最先出現問題。生活方式以及環境因素都在影響著內分泌系統,而幾乎所有的內分泌疾病對女性生育能力都有影響。”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伍學焱主任醫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如今環境汙染日漸凸顯,環境中的幹擾物質每天都在影響人體的內分泌。水果可能用激素催熟,化妝品可能含有激素、各類洗滌劑中使用添加劑、用聚苯乙烯做的方便餐盒、兒童用的橡皮奶嘴等。
“這些化學物質都是人工合成且影響人體內分泌功能。DDT和塑料中含有的雙酚A類物質會在人體內蓄積,發揮著雌激素的作用。”伍學焱表示,而女性如果長期依靠外界補充雌激素,原本自然分泌的雌激素就會收到“錯誤信息”,減少分泌。一旦外來雌激素停止,人體自然分泌可能無法及時調整,乳房不僅不能維持使用雌激素時的豐滿,還會出現萎縮。
伍學焱常常會遇到因為性早熟來就診的患者,雖然目前中國對於性早熟兒童尚無確切數據,但是性早熟已經存在。
“性早熟跟環境汙染有著關系。在自然當中,我們所說的環境的性激素很少見到雄性激素,大部分環境激素我們也叫幹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基本上都是雌激素。這些物質的汙染會潛移默化、滴水穿石的影響到我們的骨齡,影響到我們的大腦發育,久而久之可能會提早一年或者提早兩年就發育了。我們從臨床上的一些疾病得到啟示,比如孩子分泌比較多的性激素,那他的骨齡就會明顯超前,這樣性早熟就不可避免。”伍學焱表示。
性早熟對於兒童的傷害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就是生育能力的傷害。“兒童期的性早熟可直接影響到未來的生育能力。生育能力就像一個人原本在早晨八點睡醒,卻在早晨六點醒了,所以到了晚上九點鐘,它就開始困了。生育能力也如此,性早熟會使得生育期時能力的減弱。所以早期發現性早熟的癥狀,給予合理的治療,是可以保護女性的生育能力的。”伍學焱表示。
當前中國社會經濟改革和轉型的過程中,企業社會責任的作用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全球直銷巨頭安利積極參與十三五重點科技研發項目中,獻策農業汙染防控。
近日,“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長江下遊農業面源汙染和重金屬汙染防控技術示範”項目組與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在無錫簽署合作備忘錄。
“長江下遊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防控技術示範”是十三五期間國家首批重點科技項目“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複技術研發”方向的一個重點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經獲得國家科技立項並順利通過科技部網站公示,於日前正式啟動實施。
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作為項目團隊成員與主持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及其他參與機構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一起立足長江下遊地區這一國家經濟中心和發展引擎,圍繞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防控主題,共同推動並形成若幹業內領先的環境友好型農業示範研究與生產基地。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面源汙染治理技術研發中心主任施衛明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該項目團隊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級野外實驗臺站、農業部教育部和環保部多家重點實驗室等,在農業面源汙染防控方面已開展十余年的系統研究和技術攻關。”
安利大中華研究開發和技術法規及質量管理副總裁陳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安利紐崔萊在全球累積了80余年的有關有機種植、質量管理及植物營養素研究的經驗,希望能夠在項目研究中不遺余力貢獻安利的一份力量。”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於2015年在無錫落成,該研發中心歷經6年籌備,由先進的科研實驗室,智能研究溫室和占地700多畝的研究農場組成。致力於中草藥植物的有機種植研究、提取物研究,開發具有保健美容功能的創新中草藥新原料。
農業汙染問題刻不容緩
近年來,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問題已成為我國廣泛關註的重大農業生態環境問題。據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顯示, 化學需氧量COD、總氮、總磷等主要汙染物排放中, 農業汙染源排放量占全國汙染物排放總量比例分別為43.7%、57.2%、67.3%,農業源汙染已經成為環境汙染中的重要因子。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當前國家重點戰略之一,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長江下遊地區經濟相對發達,農業集約化程度高、降水頻繁,面源和重金屬汙染嚴重,對糧食生產和人體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產學研”結合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於1953年,是中國土壤科學研究的發源地,自成立以來,一直是中國唯一專門從事土壤科學綜合研究的機構,為我們國家土壤資源的合理利用、農業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
安利旗下品牌紐崔萊一直倡導避免使用農藥和化肥,采用接近自然的方式來種植原料作物。與此同時,紐崔萊也不斷總結發展可持續有機農耕理念,已經形成完善成熟的有機農耕標準。
安利紐崔萊是當今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在自有有機農場種植、收獲和加工植物原料的營養保健食品品牌,在美國、巴西、墨西哥擁有三大獲得權威認證的有機農場。
陳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有機種植作為一種農業生產模式,由於其在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社會效益,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這次能夠參與十三五重點研究計劃,是學界對於安利公司研發實力的認可,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身處無錫,擁有研究型農場,未來將繼續與各機構協力合作,推動項目的順利進行。”
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從籌備伊始就開始尋求與國內頂尖的機構合作。據了解,目前已經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開展多項合作研究,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合作建立企業院士工作站,促進和推動中草藥有機種植的發展和提升。
引入企業參與
今年10月,國務院印發《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從五大領域布局“十三五”期間全國現代化發展任務,並提出註重可持續發展的新目標,指向創新綠色。不久前的7月,國務院還發布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圍繞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篩選出來的若幹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或重大工程,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十三五”國家科技重點研發計劃羨慕在現代農業領域設立了14項專項研究。
但目前,根據2015年發布的《農業部關於打好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中的表述,我國農業資源環境遭受著外源性汙染和內源性汙染的雙重壓力,依舊是制約農業健康發展的瓶頸約束。
一方面,工業和城市汙染向農業農村轉移排放,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令人堪憂;另一方面,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稭稈和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導致農業面源汙染日益嚴重,加劇了土壤和水體汙染風險。
“長江下遊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具有汙染物負荷量大、複雜性高等特點,聯合業內領先的學術研究機構和標桿企業的優勢資源,才能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施衛明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對於長江下遊農業面源汙染和重金屬汙染防控技術示範項目中,引入企業力量參與,施衛明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企業是國家科技創新實踐的重要參與者,對生產實際情況的了解和技術需求有切身的體會和實踐經驗,也是部分重要技術和產的擁有者,是鏈條式科技創新體系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同時,他也表示,優秀的企業加入有助於形成的優秀的技術集成模式在更大範圍內推廣輻射。同時,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也是希望項目過程中形成的優秀生產模式及優秀的產品能夠由企業開發成有影響力的產品,為優質的農場品找到出路,推動新型農業模式的良性發展。
如果在建材和裝飾裝修材料中采用了不達標的材料,則這些氣態汙染物的釋放周期有時長達幾十年,治理難度相對較大。
11月8日,首屆中國家居綠色供應鏈論壇在東莞舉行,長期研究室內空氣汙染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表示,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數據,世界各地每年有430萬人死於室內空氣汙染,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婦女和兒童。我國室內氣態空氣汙染物,則主要來源於不合格的裝飾裝修和建築材料。
需要關註家具汙染物釋放量而非含量
2000年以後,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加快和房地產經濟的火爆,建材和裝飾裝修材料產業也步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同時,由於使用不環保的裝飾裝修材料而導致的人員健康危害事件也頻頻發生,引發了人們對裝飾裝修材料環保性能的高度關註。
侯立安表示,對於甲醛、苯系物等氣態化學汙染物和氡等放射性汙染物,主要來自於裝飾裝修材料和建築材料的緩慢釋放。如果在建材和裝飾裝修材料中采用了不達標的材料,則這些氣態汙染物的釋放周期有時長達幾十年,治理難度相對較大。
但是,“達標”也不意味著絕對安全。“我國的標準以有害物質的‘含量’而非‘釋放量’為檢測對象,但事實上,裝飾材料在使用中,其釋放揮發出來的有害物質才是真正讓人體產生不適的根源。對於室內裝飾裝修用的板材來講,雖然其符合國家環保標準,但仍然可能造成室內空氣甲醛超標。而芬蘭的M1認證就是基於釋放量確定的”,侯立安說。
對此,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胥樹凡表示贊同,“很多企業說我的產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其實國標僅僅是入門的標準,並不是最先進的標準,行業協會應該制定更嚴格的標準來引導行業技術發展”。
在侯立安看來,我國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在標準的指標限制方面與國外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我國《室內裝飾裝修材料 內墻塗料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2-2008中規定VOC含量不大於15g/kg,遊離甲醛含量不大於100mg/kg,而德國藍天使認證的標準是VOC含量不大於700mg/kg,甲醛含量不大於10mg/kg,分別是我國標準的1/21和1/10。
而且,我國室內裝飾裝修材料相關標準是單獨制定的,如果在修築內同時使用人造板、木器塗料、內墻塗料、膠黏劑等裝飾裝修材料,即使它們每種材料都符合國家標準,但各種材料的疊加效應,還是可能會造成室內空氣中某種或集中汙染物超標。
此外,由於《民用建築工廠室內環境汙染控制規範GB50325-2010》和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之間存在不協調的問題,使得我國很多驗收合格的建築室內空氣質量並不符合衛生標準。
專家稱真正環保家裝材料占有率仍不高
“由於環保功能材料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且真正具有環保性能的產品受制於人們的觀念意識、價格成本、標準缺失等因素的制約,目前的市場占有率並不高”,侯立安說,“而為了通過檢查,有的生產企業將以往使用劣質膠改為不使用或少使用膠來降低甲醛含量,但是這會造成木工板的靜曲強度、膠合強度嚴重不合格,有些劣質產品根本不能用於室內裝修”。
這也正是胥樹凡擔心的地方。他認為,我國的家居企業必須看到目前的嚴峻形勢,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
“我國家居行業無論從觀念、設計、技術、材料、生產、服務、管理、市場形態等方面仍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發展方式,離家居產品的綠色化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的生活家居用品、辦公家具用品釋放有害氣體對我們造成的健康影響大家都感同身受,這種狀況繼續下去會走入死胡同,我國家居市場會被國外的環保產品占領,現在很多人願意高價購買國外的家居產品就是最好的證明”,胥樹凡說。
美國環保協會中國項目主任張建宇認為,中小企業是普遍汙染物無組織排放的主要來源,應該重點關註中小企業的節能減排。
不過張建宇也表示,中小企業面臨的經營和生產壓力非常大,而節能能力的欠缺又增加了中小企業自身實施節能改造的困難,再加上單個企業節能規模較小,缺少專項節能減排資金等等,都使得中小企業在應用環保材料和技術方面的動力不足。
建立“綠色”的供應鏈
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問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綠色供應鏈作為解決供應商企業汙染問題的有效手段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
綠色供應鏈的完整概念,最初是由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制造研究協會在1996年提出,其核心是通過一些龍頭企業帶動上下遊企業自願地采取環保、節能和降碳的措施,並通過綠色采購這樣一種“以點帶面”的激勵機制帶動了一批企業甚至是整個產業實現綠色的轉變。
綠色供應鏈旨在通過調動政府、企業和公眾的采購與消費力量,產生市場機制的杠桿效應,推動供應商企業減少環境汙染和提高效能,以提升整個供應鏈體系的環境治理效率。
從2014年開始,綠色供應鏈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國的政策文件中。2014年11月,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宣言中提到,建立亞太經合組織綠色供應鏈合作網絡。
12月,在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提出,打造綠色供應鏈,加快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采購、生產、營銷、回收及物流體系,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隨後,在環保部發布的《環保“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商務部發布的《企業綠色采購指南(試行)》以及發改委發布的《關於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等等文件中,均要求推行綠色供應鏈建設。
張建宇認為,當前綠色供應鏈在中國仍然處於探索階段,主要表現為理論研究不足,認識不統一;實踐經驗少,切實可行的模式尚未形成,缺乏系統性推進;缺乏頂層設計,綜合部門尚未重視,各部委多點開花;大型采購方動力不足;缺少配套措施及保障體系,能力建設亟待加強;綠色供應鏈推動綠色發展尚未得到重視等等。
同綠色產業鏈相呼應,就在論壇召開的前一天,中國家居產業綠色供應鏈聯盟成立大會在廣東東莞厚街舉行,這是全國首個國家層面全產業鏈綠色聯盟。
新當選的中國家居產業綠色供應鏈聯盟主席石峰表示,跨八大“中”字頭行業協會成立產業聯盟尚屬首次,不僅將對家居行業形成綠色家居產業鏈帶來深遠的影響,也將為其他行業帶來示範效應。
據了解,中國家居產業綠色供應鏈聯盟由中國家具協會、中國塗料工業協會、中國林產工業協會、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中國皮革協會、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和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共同發起,是聯合全國從事家居產業上下遊生產企業、商貿流通企業、設計機構、科研院校等單位組成成立的非獨立社團法人組織,目前有85家企業成為聯盟的首批成員。
環保部中國-東盟環境保護中心副主任張潔清表示,“十三五”的核心工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環境問題則是建設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我們迫切的需要實施最嚴格的環境監管制度,也需要探索科學的環境管理手段”。
中國林產業工業協會副會長錢小瑜表示,聯盟成立以後,不僅將從源頭抓起,形成綠色產業鏈,還將進行聯盟綠色認證、標準推廣,向世界推出中國的綠色產品,打造中國家居產業鏈的全球頂尖品牌,帶動整個家居行業綠色創新發展、低碳發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河北省環境保護廳獲悉,經河北省政府授權,該省大氣辦對河北省汙染傳輸通道城市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及定州、辛集市下達了1號大氣汙染防治調度令。
該省環保廳稱,河北是全國第一個在大氣汙染防治上實施調度令制度的省份。此舉旨在進一步落實大氣汙染防治管理職責,以強化汙染減排和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有效降低區域性大氣汙染傳輸的影響。
1號調度令提出,對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及定州、辛集市的水泥、鑄造、鋼鐵、火電、焦化等重點行業和燃煤鍋爐實施生產調控措施。
其中,水泥行業除承擔居民供暖、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廢棄物等任務且達標排放的企業外,其他企業於2016年11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一律錯峰停產。
鑄造行業中,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鑄造企業準入公告的企業,原則上於2017年1月1日至2月28日錯峰停產,其他企業於2016年11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錯峰停產。鋼鐵、火電、焦化等行業和燃煤鍋爐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一律停產整治。
1號調度令提出,各相關市要認真組織有關企業提前制定實施生產調控方案,確保按期落實調控要求,並確保設備和電網運行安全,不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各級工信、環境監察部門對上述行業落實生產調控措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未按要求采取措施的企業嚴格處罰,並追究相關責任。
據介紹,調度令經省政府授權,由省大氣辦作出並下達,在7個方面對各市、縣(市、區)政府或省政府負有大氣汙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落實環境保護職責進行調度:
對完成大氣汙染防治年度目標任務進度滯後,或預期很難完成年度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任務的城市,根據汙染源解析結果和研判,對其區域內相關工業企業減排、城市揚塵治理、機動車限行、面源汙染防治等重點工作進行調度。
在采暖期間和不利氣象因素條件下,對采取應急響應後效果不明顯、AQI(空氣質量指數)居高不下的地方,調度區域內高汙染、高排放行業企業有效實施大氣汙染物減排措施。
發生區域性重汙染過程,且具有明顯區域傳輸特征時,有針對性地調度傳輸通道城市(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及定州、辛集市)共同實施大氣汙染物減排措施。
京津冀及其周邊城市舉辦重大活動期間,為保障舉辦地空氣質量,調度本轄區內周邊區域共同實施大氣汙染物減排措施。
對環境汙染問題突出、各地整治效果不明顯以及對大氣環境質量影響程度較大的行業進行調度。
對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督導檢查中發現和交辦的突出環境問題,以及群眾反映強烈、舉報集中、久拖不決的環境問題進行調度。
經研究,對其他涉及大氣汙染防治確有必要調度的重大事項進行調度。
河北省提出,對於無正當理由且未按照調度令要求進行整改的,經省政府授權,由省大氣辦派出調查組依法依規嚴肅查處,視具體情節,追究各級各相關部門履職責任和企業的治汙主體責任。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縣(市、區)政府和省政府負有大氣汙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落實調度令的情況,將納入對各地各部門黨政領導班子和主要負責人的政績考核。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為進一步改善大氣環境,石家莊市已決定今冬明春采暖期間實行機動車輪流常態限行,兩個車牌尾號的交通管理措施。限行時間為2016年11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工作日7:00-20:00;周六、周日及節假日不限號。
石家莊規定,對進入限行區域道路行駛的小型載客汽車(含外埠號牌車輛和臨時號牌車輛),實施機動車牌尾號工作日每天限行兩個號的交通管理措施。為方便市民出行,每天具體限行尾號與北京市、天津市保持一致,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分別限行5和0、1和6、2和7、3和8、4和9;尾號為英文字母或漢字的以最後一位數字為準。北京市、天津市限行尾號輪換時石家莊市同步輪換。啟動大氣汙染防治應急響應時,執行相應限號措施。
不受限行措施限制的機動車有:公共汽車、巡遊出租車、長途客運車(含旅遊客車)、經公安交管部門核定的學校校車以及持公安部門核發《班車通行證》的通勤班車;執行任務的警用車、執法車、消防車、救護車、清障車;環衛、園林、道路養護的專項作業車輛及殯葬專用車輛、郵政專用車輛、持公安交管部門核發《搶修通行證》的搶險車;純電動9座以下載客汽車(以可充電電池作為唯一動力來源、由電動機驅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0日晚從環境保護部獲悉,11日~13日,京津冀區域中南部可能再次出現一次中至重度汙染過程,影響城市可能包括北京、石家莊、保定、唐山、菏澤、太原、晉中等城市。
而在此之前的11月2日~5日,東北、華北地區持續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10月25~26日,京津冀中南部地區部分城市同樣出現了中到重度汙染天氣。
據環保部介紹,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當日會同有關專家對未來一周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大氣環境形勢進行了分析研判。分析認為,11日~13日,京津冀區域中南部可能出現一次中至重度汙染過程,影響城市可能包括北京、石家莊、保定、唐山、菏澤、太原、晉中等城市。
14日受冷空氣影響,汙染形勢略有緩解。15日後半日至17日,京津冀中南部、山東西部和河南北部地區可能再次出現中至重度汙染過程。18日,受新一輪冷空氣影響,區域擴散條件自北向南逐步好轉。
在環保部10日舉行的專題會議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表示,要加強預警預報能力,切實落實預警方案,確保各項應急措施落實到位。
陳吉寧說,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交通格局等決定了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要正確認識當前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認真研究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堅持問題導向,完善措施機制,攻堅克難,不斷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陳吉寧說,今冬明春是大氣汙染防治關鍵時期,要提高預警預報能力,統籌謀劃,細化預警方案,不斷總結、提升重汙染天氣應對水平,確保各項應急措施落實到位。北京市要進一步加大重點區域督查力度,精準發力,加強機動車汙染防治,加快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力度,控制重型卡車等移動汙染源。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社會公開,回應社會關切。
本報記者從中央氣象臺了解到,中央氣象臺10日繼續發布霾黃色預警:10日上午,華北中南部、黃淮北部等地空氣汙染擴散條件較差,北京、天津西部、河北中部、山西中部、陜西關中等地有中度霾,北京南部、河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重度霾。但受弱冷空氣影響,10日下午至前半夜,上述地區的霾天氣將有所減輕。
12日夜間至13日,華北中南部、黃淮北部等地空氣汙染擴散條件將再度轉差。氣象專家提醒,新疆、東北地區的強降雨將給當地交通出行帶來嚴重影響,建議公眾外出時要註意天氣預報,合理安排行程。另外,華北、 黃淮未來三天將有間歇性霾天氣,公眾應適當防護。